如图这个女生遇到正面持刀行凶哪个部位最容易被捅?捅到哪里会最深?

馆陶县公安局 本报记者 刘彦朋 摄

嫌疑人的亲属不相信他会犯罪

本报馆陶4月7日讯(记者 刘彦朋) 连续发生在河北馆陶和我省冠县的7起恶意刺伤女青年案4月7日凌晨告破,犯罪嫌疑人张某被馆陶警方刑事拘留。据23岁的张某交代,其因感情受挫产生扭曲心理而实施了犯罪行为。

3月15日和16日,馆陶连发两起针对女青年的伤害案,嫌疑人一度消失。3月28日16时,在离馆陶县城一河之隔的山东冠县东古城镇,一名女青年被一个骑摩托车的青年男子从背后捅伤,犯罪嫌疑人迅速逃跑。17时许,在两省交界处的“七一”大桥上,又发生一起同样的案件。同日,河北馆陶县城内也发生两起女青年被伤案件。

其间,馆陶境内发生5起针对女青年的伤害案,冠县发生2起,这7起案件均无人员死亡。

冠县公安局刑警大队三中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冠县的一名受害女子已康复出院,另一名仍在冠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案发后,我们迅速与河北警方组成联合调查组展开侦查。”

经过细致摸排,警方发现馆陶县城关镇安静村23岁的张某有重大作案嫌疑。4月7日凌晨,警方采取果断措施,将张某在家中抓获,并现场提取了作案使用的水果刀和摩托车。

4月7日中午,记者赶到馆陶县公安局,该局政委李建锋表示,犯罪嫌疑人张某使用折叠水果刀,尾随袭击单身行走的女性,现已被刑事拘留,关押在馆陶县公安局看守所。关于破案细节及详细的作案动机,馆陶县公安局已提请邯郸市公安局宣传处统一对外发布。

据犯罪嫌疑人张某初步交代,其因感情受挫产生扭曲心理而实施了犯罪。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男子因感情受挫持水果刀连刺7名女青年

河北青年报:4月7日凌晨,随着馆陶警方对犯罪嫌疑人张某的成功抓捕,发生在河北馆陶、山东冠县境内的系列针对女青年伤害案告破。嫌疑人交代了作案经过和作案心理,称作案是因感情受挫。

捅人后在紧张和快感中逃离

记者从警方知情人处获悉,张某此前一直在外地打工,“感情受挫产生扭曲心理,从而实施了犯罪行为报复社会,寻求感官刺激是他的主要作案动机。”知情人告诉记者,张某最初在选择用刀捅人之前,也想到了一些别的方式寻求刺激,但是在他看来“都不刺激”。

3月15日,张某第一次用刀子在馆陶县城一条街上实施了犯罪,一名女青年被扎伤,张某在极度紧张和快感中骑着摩托车逃离现场。

“3月16日本来他是出来打探情况的,看看自己的行为是否被发现。”知情人说。

一切无事。这是张某给自己的心理暗示。3月16日,又一名青年女性遭受伤害。

连续两起类似案件立即引起了馆陶警方的关注,同时网络上关于女青年被捅伤的消息也开始传播。17日,再次出去打探消息的张某开始紧张起来,大街上开始有人传播“有人专杀女孩”的消息。

此后十天内,张某选择了完全蛰伏。依然没事。张某再次对自己的行为增强了信心。

最疯狂的一天 连捅4人

3月28日,这是张某实施犯罪中最疯狂的一天,这一天他连捅4名女性。

28日下午,张某骑着摩托车来到了与馆陶县相邻的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东古城镇。16时许,发现一名骑车的女性,他从后面出刀,然后迅速离开了。

17时许,高度亢奋的张某再次骑着摩托车回到七一大桥上,一名骑车经过七一大桥的女孩被张某用刀捅了。

骑着摩托车的张某再次回到了馆陶县城,又有两名年轻女性被他捅伤。

29日起,在馆陶、邯郸的一些论坛上、聊天室内,大量的关于杀手杀女孩的帖子和言论铺天盖地,“变态杀手”专杀“穿红衣服女孩”的传言成为主流。一时间馆陶、冠县两地女青年人心惶惶,“变态杀手”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张某感觉到了真正的危机。而此时馆陶县公安局已经迅速成立专案组全力侦查。

4月7日凌晨,张某落网。

当地女青年称 至今不敢穿红衣

昨日下午,记者在馆陶县采访了十多位居民,有多名居民称已经知道捅人的男子被抓住,但仍有几位居民称不是很清楚,并追着记者问具体案情。

一位女青年称,近段时间她连红色的手套都不敢戴。“红色的衣服更是不敢穿了。”记者询问,案子破了跟红衣服没有任何关系,以后还穿红衣服吗?该女青年称,近段时间还是不会穿,等过段时间再说。

看来此次事件对当地造成的影响,只能由时间来慢慢消磨了。

昨日记者采访到嫌疑人的家人,他的父亲称——

“过年让他杀鸡都不敢”

昨晚,经过多方打听记者找到了张某的家人。他的家人不敢相信张某会犯罪,“他是个老实的孩子,胆子有点儿小,过年让他杀鸡都不敢”。

张某的家位于馆陶县安静村中间的一处房子。

记者向张某的邻居询问张某的有关情况,受访的村民都表示不愿意多谈,有的村民干脆称“不认识”。只有一位老人告诉记者:“想不到这孩子会做这样的事。”

据张某的家人介绍,张某出生于1988年,去年3月份结婚,并在今年有了孩子。张某初中毕业,之前在当地从事建筑工作。采访中,张某的母亲不断抹着眼泪反复称,她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儿子所做的事情。“家里挺美满的啊。”

张某的家人称,当昨日凌晨张某被抓走那一刻,他们才知道多名女青年被刺伤的案子跟儿子有关。张某的母亲称,张某的妻子不断痛哭,称绝对不相信自己的丈夫是那样的人。

张某的父亲说,张某晚上从不出门。据他称,张某是个老实的孩子,胆子有点儿小。“过年让他杀鸡都不敢。”

每过一两年会变得不正常

张某家人证实,张某的摩托车是去年结婚时购买的,已被警方带走,家里一把水果刀也被拿走。“公安局的说,那就是作案的工具。”

而对于网友给张某扣以“变态杀手”、“砍人狂魔”的说法,张某的家人表示无法接受,认为张某绝对不是“变态”。

但张某的家人透露,张某每隔一两年便会有一段时间显得跟平时不一样,“不是很正常”。“主要就是长时间不说话。”张某的母亲称,家里也曾经带张某去医院检查过,并没有查出什么问题。

同时,张某的一位家属还称,他们时常搞不懂张某的脑子里在想什么。有些想法,他们还无法理解。张某的另一位家属称,他们已在联系律师,准备为张某辩护。

事件一出,各种传言立即在网络上开始疯狂传播。如果说帖子里的谣言像毒草,当地政府的辟谣工作就相当于灭草剂,但谣言更像韭菜,割了一茬还有一茬。

■3月22日15:02网帖:听说晚上街上都捅了九个人了。还有死的。女的晚上就别出来了。

■3月22日15:30网帖:我知道的是3个女的,2个住在县医院,一个在中医院,没有死,就是被无聊的人骑摩托车在后边捅一下,也不抢钱,变态行为。

■3月23日22:34网帖:听说好像光捅穿红色衣服的。现在街上八点多就没什么人了。

■3月26日19:52网帖:听说有个杀人犯跑出来了专杀穿红衣的妇女,有一位受害者住在中医院,知道的说下。

■4月1日22:40网帖:从网上了解到,该人是在结婚当天即将圆房时,其新娘在接了一个电话后悄然消失,该人精神随之崩溃而近疯狂,几天来一直行凶伤人。

■4月4日11:00 本报接到热线电话称,馆陶有个人变态,连捅17个红衣女青年,其中3人死亡。此种说法当时正在馆陶吧里流传。

根据馆陶当地警方介绍,案发后3月30日,馆陶县公安局主管刑侦的副局长便在馆陶县电视台作了电视讲话。当地公安局政治处主任白清岭介绍,电视讲话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辟谣,没有这么多起案件;悬赏,鼓励群众举报线索;提醒,提示群众出行注意防范;表决心,表示近期一定加大力度侦破此案。

记者向当地群众了解得知,部分看过电视讲话的群众表示,看了电视依然恐惧,在嫌疑人没抓住前,传言比电视讲话更容易让人相信。

本报报道刊出后,记者在第一时间与此事件的报料人取得联系。报料人称,虽然报道看到了,但不管是他自己还是身边的朋友,还是心怀恐惧,更希望警方尽快抓获嫌疑人,缓解当地的恐慌情绪。

昨日,犯罪嫌疑人抓获后,馆陶县公安局于昨日上午便群发了内容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系列刺伤女青年案,已于今日凌晨1时许成功告破,嫌疑人已缉拿归案”的短信。同时,馆陶县电视台还进行了滚动字幕多次播发此信息。

从听说捅人,到专捅红衣女青年,再到分析嫌疑人犯罪动机……一系列的普通伤害案,经过网络的传播,便带上了传奇色彩,被加上“红衣杀手”、“变态恶魔”、“变态杀人狂”等标签,最终开始在网络上疯狂传播。

“感觉恐慌、想求证或者是猎奇。”资深心理学专家、河北辰昊心理咨询治疗中心主任张伟旗认为,参与传播的人首先是因为无法得到确切的信息,而试图通过传言得到答案。

进一步的传播中,传播者为了证明自己的信息量充足,又会添油加醋地进行描述。“网上之前也有过这种男子专杀红衣女的信息。”张伟旗说,传播者为了让自己的信息引起网友的重视,便制造出“红衣女”、“变态男”这些吸引大家眼球的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的出现,加上含有相对明确信息的传言,正好满足了更多受众的猎奇心理。”张伟旗说,在猎奇和盲目跟风的状态下,传言的传播性也骤然增强,造成群众更大的恐慌,波及更多受众。

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丁老师介绍,传言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而正规的传播渠道(如大众传媒等)不畅通或功能减弱的时期。来自正式渠道的有证据的信息不足、状况的暧昧性会推动人们去通过传言寻求信息。

首先,受众应该将被贴了标签的恶性事件或者伤害事件“普通化”。张伟旗也认为,传言止于智者,传于愚者和无知者,受众应当控制盲目跟风心理。

此外,政府相关部门要在第一时间通过权威通道发布信息,稳定受众情绪。随着权威信息的发布,传言会不攻自破。

}

6月2日,南京江宁吉宝通讯员工宿舍,南京姑娘小陈和男同事小江被前同事韩某用刀捅伤。

而韩某行凶的原因,竟然是追求女同事小郝不成。

当晚韩某酒后来寝室寻找小郝,交谈并不愉快。

恼羞成怒的韩某随后冲进寝室,乱刀刺伤了无辜的室友小陈,还有赶来救人的小江。

行凶者很快被抓获,最初小郝也看望了受伤同事,但之后却失联了。

室友追求者寻衅,无辜者莫名被捅

据小陈的室友回忆,韩某多次给小郝送早饭、送礼物,但两人一直未确定关系。6月2日是他在公司的最后一天,第二天他就要离开南京。

当晚他喝完酒,借了朋友的门禁卡进入寝室,说要来向小郝道别。

当晚韩某来敲了两次门,第一次11点,小郝将韩某推出门外。隔了十分钟左右又敲门,两人在门口发生争执。小郝让韩某不要吵,室友们在睡觉。

室友小陈发了一条消息给男同事小江,告诉他有人闹事,让他去找宿舍管理员来。

此时,韩某突然冲进了宿舍,睡在下铺的小陈发出了呼救声。当时宿舍一片漆黑,室友们手足无措。

收到小陈求救微信的小江赶到1104宿舍,打开灯才发现韩某正拿刀在捅小陈,床上被子上全是血。

小江立即和韩某扭打在了一起。争斗中, 小江被韩某用刀刺中脖子,而韩某的刀也掉在地上,随后逃跑。

室友立刻拨打120和110报警。小陈和小江被送往南京市同仁医院急救。


图说:被刺伤的小陈 现代快报 图

两人因她而伤,她却悄悄失联

经抢救,两人已暂时脱离危险

小陈身中十多刀,双臂多处受伤,部分神经与肌腱被砍断,经过6小时抢救才转危为安。

小江因为咽喉部被插了一刀伤情严重,5天才脱离危险。因为伤及气管,肺部大量积液,他目前无法说话。

陈女士的母亲,接到小郝的电话后赶到医院,曾质疑她为什么不阻止韩某行凶。

小郝的解释是,她被凶手推在地上,没起得来,也不知道凶手带刀。而且没开灯,不知道凶手在干吗。

据民警探访时透露,韩某已经被抓获,他自称是因为追求小郝不成,想要吸引小郝注意才会捅人。

据小陈母亲表示,小郝和家属曾探望小陈一次,但留下一句“这事和我们没关系”之后就走了。 两人因她而伤,她却置身事外,让小陈的家属十分愤怒。


图说:为救人受伤的小江 现代快报 图

这又是一起“江歌案”吗?

由于当事人小郝没有发声,暂时无法妄下定论,她是否真的如小陈家属所描述般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要静待当事人的表态。

但事情发展至此,容易让人联想起之前一起极端恶劣的凶杀案。发生在日本的“江歌案”。

2016年11月3日就读于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江歌被室友刘鑫前男友陈世峰用匕首杀害,就此引发“11·3留日女生遇害案”。

陈世峰持刀上门报复刘鑫,在门口遇到江歌,后将其残忍杀害。陈世峰杀人的动机和过程至今未明,有一种说法是江歌为保护刘鑫惹恼凶手而遇害。但一个事实是,刘鑫全程未开门,之后更是急于撇清关系,遭到舆论谴责。

上海方洛律师事务所的宋博律师表示,从法律层面上看,两件事不太一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5条规定:“为维护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而使自己受到人身损害,因没有侵权人、不能确定侵权人或者侵权人没有赔偿能力,赔偿权利人请求受益人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侵权责任法》第23条对该司法规则进行了立法确认:“因防止、制止他人民事权益被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责任,被侵权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从目前掌握的信息看,韩某的杀伤对象不确定是小郝,小陈是因无辜牵连而受伤,但小江则是在阻止韩某对小陈行凶的过程中受伤。

如果日后伤者发起民事诉讼,韩某一定会承担主要赔偿责任,而小郝可能会被判承担一定的道义补偿,但这不是法定责任。


图说:江歌案开庭现场 东方IC 图

约束这个世界的,不只有法律

在法律上不担责,是不是意味着小郝真的就与此事无关?

宋博律师认为,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在这世界上,判断曲折是非的标准,不外乎“法、理、情”三个字。

法律固然是第一位的,但它不可能面面俱到、无懈可击。

在许多情况下,法律只能被认为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底线,而并非树立最高标准。

在遵循法律的同时,人们也无法忽视公序良俗、道德标准和社会良知。

而这件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小郝的失联,即便没有违背法律,但依旧要受到舆论和良心的谴责。

两位同事因为她受伤,不管是从公理还是感情上,她都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希望小郝能站出来,为自己解释,如果有误会,就设法消除,如果真做错了,就设法弥补。

面对穷凶极恶的凶徒,一个女孩子因为慌乱而手足无措,是能够被理解的,但如果在事后,因为冷漠而置身事外,就算不违法,怎么也说不过去。

在这场“考试”中,“60分”显然过不了关。

(新民晚报新民眼工作室 李一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持刀行凶属于什么行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