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面薄心善的好人不长命,面厚心黑的坏人活千年??

谁都不会认为自己是坏人,也都希望成为别人眼中的“好人”,但要知道这个“好”“坏”可不是自己评判的。

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的道理,认为行善做好事不见得有好报,尤其是家里遇到灾祸的时候,很多人更是怨天忧人,指天骂地,认为自己“好人”一个并没有做什么坏事,造什么孽,别人为何平平安安,独我磕磕绊绊,屡遭不顺,老天为何这么不公平?

佛家讲因果,道家讲承负,天道轮转,丝毫不爽。很多人不相信也在所难免,因为“因果承负”的运转是在事物表象之下的,也有空间、时间、量度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复杂关系,常人难以察觉,更别说丝丝明了了。

也就是说遭遇坎坷的原因还是在自己,老天没有冤枉好人,只不过自己并没有明了自我的过错。

要知道作恶可不光指的实际行动,有了这个念头,不干净的思想也属于“恶”了。比如意淫,看到貌美的女子就有非分之想就属于比较严重的“邪念”了。还有背后说人坏话,每天生这个人的气,看那个人不顺眼,心中种种想法念头不计其数。

我们每个人都非圣贤,贪嗔痴三毒时时缠绕,起心动念之间,常常有许多不可告人的私心杂念,一天之内都不知道有多少坏的念头,这些都相当于做”坏事“。所以古人常“一日三省吾身”,教诲我们“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今天就分享一篇《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的真实故事,与《了凡四训》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个中道理更为深入,深刻的揭露了某些人的“伪善”,好人所谓的“好”也只是徒有其表,败絮其中。

很多人自认为自己是“好人”“善良之人”,表面上做了点善事,实际上非真善,是“有求”的,希望别人评价自己”好“,希望得到”好“的回报,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善事“。

而且脑海中意念、思想作恶防不胜防,罪孽尤重,所谓起心动念善恶已定,人每日间有无数个念头,即有无数个善恶种下。那么纵观一生之内,日日如此,是种的善多还是恶多呢?

本文主人公俞公以前也认为自己一生行善,却遭此恶报,愤愤然而怨恨上天不公,屡屡写疏文通过灶神上陈天庭以申述自己的“冤屈”。可待灶神和他细细剖析后,他才真正醒悟过来,认识到自己的内心的罪恶,实在数不胜数。

所谓的行善,不过是表面功夫罢了,内心并未升起真正的慈悲,所行善事,也不是基于真正的慈悲心去做的。

于是他发心忏悔,从此彻底改头换面,终于逆天改命。我又想起在观音殿看到的那一副对联: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 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所以,最终能救赎自己的人,始终只有自己,这世界上没有救世主。如果要说有的话,我相信那就是自己。

很多人终日里谈佛论道,虔诚的拜佛求神,亦或周游名山,寻访高人,自身”性“与”命“却从未磨练提升,最终只不过是舍近求远,附庸风雅罢了。

还是那句话”万法不出自心“,真修行还须从自己身上下功夫,以修心炼心为根本,从日常的点点滴滴小事入手,时时刻刻自净其意,实证实修方为正途。

(灶神,乃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也是督察记录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乃一家之主神。

俞净意(俞都)是明朝的大善人,晚年行善积德,有著作《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教人怎样修身“意净无染,君子有终”,影响广泛深远。)

明朝嘉靖年间,江西有位俞公,名都,字良臣。他少年时就博学多才,十八岁中了秀才,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按正常命理推算,俞公从小就聪明过人,前途无量。

到了壮年时,因家中清贫,他就在私塾教学生,教书之余,和十几个同学结成「文昌社」,按《文昌帝君阴骘文》行善积德,大家一起惜字、放生、戒淫、戒杀,戒口过,这样做了许多年。

俞公壮年时,家中灾祸接踵而至。他曾前后考试七次,屡考不中,名落孙山。生了五个儿子,四个因病夭折。第三个儿子很聪明,左脚底下长有两颗痣,夫妻对这个儿子疼爱有加。可惜,这个儿子八岁时在外面玩耍而失踪,从此不知去向,生四个女儿,也只剩下一个。

这样的家庭悲剧,导致妻子因极度思念儿女而哭瞎了双眼。俞公几十年来一直不得志,家境越来越困难,前途渺茫,却很凄惨,经过这么多挫折,俞公青年时对人生美好的憧憬完全破灭了。他自己反省:我是个读书人,有聪明才智,又一直行善积德,并没有多大的过失,为何老天如此不公平,对我这样严厉的惩罚,天理何在?

年过四十之后,每年腊月三十祭灶神时,他都亲自写一篇疏文,祷告灶神,请求代为传达给上天,这样做了几年,也毫无感应。到四十七岁时的大年三十,这位不得志的家庭格外清冷。

按传统,旧历除夕家家户户过大年,充满节日喜庆的气氛,然而俞公家中冷冷清清,他与瞎眼的妻子和一个病女儿,在昏暗的屋子里无言相对,看到别人家团圆美满而自己家这样凄凉,不免触景伤情,心中十分忧伤。

一家三口正在感伤时,忽然听到一阵敲门声,俞公拿着蜡烛去开门,看见来人身穿黑衣,顶结方巾,胡子和头发半苍白。此人作揖后坐了下来,说:「我姓张,从远道而来,因为听到你家中有哀叹声而特地前来安慰。」

俞公觉得此人气质不凡,就对他格外恭敬,两人便交谈起来。俞公说:「我这一生读书,积德行善,可是如今不仅功名无成,还落得妻儿不全,生了九个孩子,只剩一个女儿,妻子也因伤心过度而把眼睛哭瞎了,现在我家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俞公还把每年除夕所写的疏文念给张公听。

张公说:「你的家事我早就知道了。你的问题是意念为恶太重,专在外表上求虚名,而且疏文之中充满怨天尤人的语气,对天地多有亵渎,恐怕惩罚还不止如此!」

张公这句「意念为恶太重,专务虚名」,直接点中俞公三十年来人生失败的原因。

俞公大吃一惊地说:「我听说冥冥之中哪怕是丝毫善行,上天也必定记录在案,我这三十年来发誓行善,对文昌社的规条一直遵守奉行,难道这一切用一个专务虚名就能全盘否定吗?」

张公见他还看不到自己的过失,就针锋相对,直接揭露他内心的毛病,针对他惜字,放生等问题一一对证。

张公说:「你的学生和朋友们,经常用旧书糊窗户,包东西,甚至拿来擦桌子,用完后借口不能玷污,随即用火烧掉。你每天都亲眼所见,没有告诫过一句。只是在路上偶然碰到字纸,拾回来用火烧掉,有什么用呢?」

张公说:「文昌社每个月放生,你只是随波逐流,跟着别人转,假如别人不去,你也就不做了,其实慈悲心并未由衷发起。

「你戒杀也是嘴上说说而已,并没有爱护生命的真实善心,你家也吃虾蟹之类的动物,难道它们不是生命吗?它们在跕板上被杀,在油锅里被煎,难道就没有痛苦吗?你是外放生,内杀生,戒杀的誓言清净吗?」

「戒口过」就是戒妄语,绮语,两舌,恶口。

张公接着说:「就戒口过这一条来说:你语言敏捷巧妙,听者往往为你倾倒。你说话时也自知有伤厚道,但在朋友之间说笑习惯了,随随便便就冷嘲热讽,无法尅制,舌头像刀锋一样刻薄,时时处处触怒鬼神,你每天所犯的口过记录下来不知有多少,而你不但不知反省,居然还以厚道自居,你这是欺骗谁呢?难道你能欺骗上天吗?

「你虽无邪淫的事实,却有邪淫之心,你见到人家的女子貌美,就目不转睛的盯着看,心神荡漾,无法排遣,只不过是没有邪的因缘凑合而已。」

「你自己反观一下,如果身临其境,美女投怀送抱,你能坐怀不乱吗?而你竟敢说自己终身没有邪色,这一点能在天地鬼神面前鉴定是非真假吗?你发誓遵守的规条尚且做得如此不堪,何况其它规条之外的行为,就更不用说了。」

张公接下来又说:「你每年所焚的疏文,都已原原本本滙报到天上,上帝特意派遣日游使者观察你的善恶,可是多年以来,你没有一件真实的善行可记。只见你在私居独处时,心中的贪念,淫念、嫉妒念、自以为是而轻慢别人的念头、恩仇报复的念头太多太多,恶念多的不可记数。」

张公又说:「福报来自善心,灾祸由恶心召感,这么多的意念为恶在你的心中已经成性,上天的记录已经有很多,以后对你的惩罚还会日益严厉,你逃避灾祸都来不及了,凴什么希求获得福报呢?」

俞公又惊又怕,全身颤抖,跪在地上流泪说:「您既然知道冥冥之中的事,必定是神仙,求您救救我!」

张公的一席话犹如霹雳,猛然惊醒了俞公,为什么他三十年来一直自欺呢?就是不懂因果,愚昧无知,以前他根本就不认识人生的道理,不懂因果关系的可怕,自己的意念为恶那么严重,他觉察不到,还以为自己做的很好,没有找到自己的病根,一味埋怨上天,他的无知导致了他三十年凄惨的境遇,但是他是可以改过的人,张公看他可以教化,就教给他改过的方法。

张公说:「你读圣贤书明白道理,也知道要学好,以善为乐。当你听到劝善之语,内心也很激动,见人行善时,内心也深受鼓舞,也想做好人,但是你的毛病是事情一过就忘,信根本来就不深,恒心也就不稳固,因此你三十年的善言善行都落于表面,没有一件事真正落到实处。」

张公又评论他的恶:「你内心充满了各种恶心此起彼伏,终日摆脱不了,贪心,瞋心时时挂在心头,你的心地如此恶劣,却还责备上天不为你降褔,就好像你种了满地荆棘,却还痴痴盼望得到丰收的果实,天底下会有这种事吗?无因想求果,太荒谬了吧!

你从今以后,要好好看着自己的心,凡有贪淫的,不好的念头,见它生起,马上消灭,把心底的恶念消灭的干干净净,一心只想到行善。有力量能做的善事,就要不求回报,不求名利,不论事情大小,都要一心投入,不夹杂一点虚伪,老实去完成。如果自己做不到的善事,内心也不能失去善心,一定要让自己的善心圆满。」

张公又接着说:「第一要有忍耐心,做善事有时会有困难,不能忍耐就无法完成。第二要有永远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何圆满善业,如果具足这两种心,再大再难的善法也能圆满。做善事时切忌不可懒惰,要勤奋努力,不可自欺,如果能坚持久久做起,日久功深,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果报。你们家对我伺奉的非常虔诚恭敬,为了报答你,我把这个道理讲给你听,你要好自为之,尽快努力,还可挽回天意。」

张公说完,就往俞公家的屋里走去,俞公起身跟随,张公走到灶下,忽然不见。俞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张公是司命的灶神。

当知道来者是灶神后,俞公虔诚的烧香,磕头,万分的感谢。第二天是大年初一,他决定重新做人,于是向天地礼拜、祈祷并发誓,一定要改正自己的过失,他把自己的号改为「净意道人」,改过自新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很艰难。他在家中供奉的观音菩萨像前,不断的磕头,磕的头都流血了,又虔诚的发誓,今后一定善念真纯,努力精进,如果还是宽恕自己,就永远堕地狱。他每天早晨,虔诚念诵大悲观世音菩萨名号一百声,以祈求菩萨在冥冥加持,所以,他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个行为,每动一个念头,都好像鬼神在一旁监视他,不敢有丝毫自欺和放逸。凡是有利人的事,不管大小,有空没空,别人知道不知道,力量够不够,凡是善法他都欢喜去做,直到做好为止。

在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俞公记下一个月的所在所言,在灶神前写下疏文,向灶神报告。这样过来三年,俞公彻底改变了自己,满腔的意念为恶变成万善相随,真是不可思议!

三年后的万历二年,俞公五十岁,国家举行会试。担任主考官的人是个宰相叫张居正(明朝大政治家),想在同乡中为孩子选一位品学兼优的老师,这时人们都一致推荐俞公。

原先的俞公一直穷困潦倒、不得志,现在他诚心自省并积极行善,获得大家的推崇,竟然被宰相聘请到京城做老师。于是俞公带着全家从江西向下进了京城,做了宰相公子的老师,一般人会认为是运气好,岂不知冥冥中以福德力的感召,命运天天都在转变。

张宰相尊敬俞公的道德,便替他报名入了国子监。又过了两年,俞公乡试中举,第二年又中了进士。有一天俞公去见内监杨公,主人叫孩子出来拜见客人,这些孩子都是杨公从各地找来的养子,为了老年有个依靠。其中有个十六岁的孩子,俞公觉得特别面熟,就问:「你老家在哪里?」

孩子回答:「我是江佑人,记得小时候在外面玩耍时,误上了别人的粮船,离开了家乡。」俞公再问这孩子的姓氏及家乡的情景,孩子说自己姓俞,说完自己依稀记得的家乡景象后,俞公发现竟然和自己以前的住处十分相似。俞公非常吃惊,就让孩子脱下左脚的鞋子,发现他的左脚底下竟有两颗明显的痣,便激动的喊道:「这是我的孩子,大声的喊叫,我的儿呀!」杨公也很震惊,真是天意,怎么会如此巧合?于是把孩子还给俞公,让他跟俞公回家。

这时的俞公,已控制不住自己的激动,都已经五十多岁的人了,还一路跑回家,喊着夫人的名字。母子见面痛哭失声,母亲抚摸孩子,欢喜的流下了血泪,孩子也哭了,他孝顺的捧着母亲的脸,用舌头舔母亲的眼睛,这时,奇迹出现了,老夫人竟然双眼复明,于是全家团聚,重享天伦之乐。

俞公悲喜交集,从此辞官不做,返回家乡,俞公返乡后,比以前更加行善,他的儿子成家后连生七子,各个学业出众,孝顺无比继承书香门第。

俞公亲自写下了遇到灶神以及亲身改过的事迹,以此训导子孙,他晚年快乐无忧,健康长夀,一直活到八十八岁。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

我来给你写个最不玄乎最容易听得懂的《道德经》的翻译吧:

“道”这个字上过小学的人都可以念出来,

老子现在说的“道”你念出来你也不懂。

“名”这个字上过小学的人也可以念出来,

老子现在说的“名”你念出来还是不懂。

“无”就是连“无”这个字都不存在的意思。

“有”就是万事万物的名字。

谁敢把“无”念出来,那就表示有了“无”这个名字,那就是“有”了。

老子讲的“道”只是个可以念出来的名字,

真正的“道”是连“道”这个字都不存在,不要说讲出来了。

所以真正的“道”还是大家慢慢自己体会去吧。

所有人都知道粗的存在是因为有细作为对比,

有长的存在是因为有短的作为对比,

有黑的存在是因为有白作对比。

如果所有人都是“又粗又长又黑”,哪里会有什么“又细又短又白”,

“又粗又长又黑”这个词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所以有了丑才会有美,有了恶才有善,有了下才有上,有了后才有前,

世界上事物都有自己对立的一面的。

所以圣人顺着事物自然发生的方向有所作为,

但不会强求事物向某一个特定方向发展,

就算成功了,也不居为已有,这样就没什么可失去的了。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

不珍爱难得的财物,使老百姓不去偷窃;

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使民心不被迷乱。

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子,

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

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

现代版本的愚民可以看看: 布热津斯基的“奶头乐理论”。

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

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

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道那个大啊,无穷无尽,它像阳光,照亮大地。

谁要是掌握了它,可以上的刀山,下的火海。千变万化,无所不能。

它看不见摸不着,又好像确实存在。

我不知道它到底是从那来的,像是连上帝都是它所创造。

天地没有感情,更别提仁慈仁爱之类的,

对待所有事物就像沾在路边的口香糖,车子随意压,路人随意踩,

压了也不知,踩了谁在乎。

宇宙像不像一间旧仓库?偶尔进去手电筒一照,看到无数的小尘埃飘呀飘呀。

小尘埃上说不定有二百多个国家。

想想仓库无数的小尘埃吧,世界太复杂,

想多了会死机的,不如踏踏实实中庸一下吧。

谷神是宇宙的起源,是万事万物变化的规律,说白了就是“道”。

说它生出了天地万物,天地也得喊它一声老妈。

她就一直生啊生啊,现在都还在生,永恒和无穷无尽都形容不了它。

人类目前推算的宇宙年龄是138亿年,宇宙活的好长啊。

辛亏宇宙没脑子,要是和人一样,为了活的更长不知道会干出啥事,

说不定来个正反物质大杂烩,“轰”一声把自己轰没了。

说不定哪天自私自利的人类为了所谓的利益把自己轰灭绝了。

一天到晚又是吃如冬春夏草等保健品,又是看某养身砖家活吃个泥鳅啥的,说不定还走的早。

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反而最后可能什么也没得到。

遇事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后,反而最后能够成就自己的功业。

最聪明的人处世为人像水一样动于无形。水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总是停留在马桶呀,臭水沟呀等地方,所以大家都不敢和他比。所以大家都成不了圣人。

这个比喻形像的描述了水是近似“道”的。

就是要让子弹继续飞,不要急,把自己分内的事办的妥妥的,

与人为善,广交朋友,善于抓住时机。

就是因为不急不躁,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端了杯子接水,怕水满后溢出来,还不如接半杯就行了。

剑越锋利越容易在砍杀时受损。

钱太多,就不光是自己的了。

一有钱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那就等着倒霉吧。

做了某件大事成功了,该退就就退。

无欲无求像婴儿一样能做到吗?

理解自己并且不断反省,使自己不再犯错可以吗?

统治者如果真心爱民辛勤治理国家,会顺应民意把国家治理好吗?

"道"生下万物,养育了万物。却从来不把万物当成是自己的东西。

“道”是万物的母亲,却从不去管制万物。

车胎里有充满气是空的,如果瘪了没气就是实的,那个瘪的车胎可以用吗?

瓶子是中空的,如果是实心的还可以叫瓶子?还可以用来装水吗?

房子里是有空间的,如果把房内的空间用水泥填满,还能住人吗?

所以有形的实物可以有用,无形的空间一样也有他的用处。

以上就是大道中“有”与“无”的一小点解释。

看电脑手机多了,容易近视加散光。

带耳机音量开的太大,容易使耳朵失灵。还没40岁就就他喵聋了。

好吃好喝太久,容易发胖,还容易得大病加小疾病。

太贵重的东西往往招来纷争。

所以聪明的人注意的是自己的健康和安全,不去一味追求贪图享乐。

所以要抛弃种种诱惑,保持平和的心态,追求安定和谐的生活方式。

受到上级的宠爱,说明自己是下级,肯定那个开心呀,那个兴奋呀。

咋得的上级的宠爱?冒风险了吧,拼命加班了吧,

打肿脸充胖子了吧,身体不垮也累的够呛吧。

受到别人的侮辱,要不一绝不振,半死不活。

要不奋发图强,累死累活。身体和精神够呛吧。

等到失宠时,又折腾一回。

有些人就是把荣辱看的比自己生命还重要,这样的人是有滴。

为什么?因为做大了荣辱往往跟自己的身家性命息息相关。

如果一个人只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不是半死不活就是要死要活的。

这种只为一己之私的货做不成大事。

如果珍惜自己是为了治理天下,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如果珍惜自己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人民就可以依靠他。

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说不出。

这种东东古人叫“道”,又叫真理。

这种东东无影无形,还是永远运动的,还说跟时间和空间没关系。

现在我只知道暗物质和负能量。难道和这个东东有关?

“唯心”就是他喵的啰嗦。

啥都没有硬要说有,还要把握住它,还要驾驭住它。

还要通过它来认识万事万物,这就是他喵的“道”吗?

你直接说个“道”是事物的客观规律多好。

只要把握了事物永恒不变的客观规律,就能驾驭、把握从古到今的一切事物。

远古时候的圣人,语言微妙,行为通达,思想深刻,精神玄远。

不是一般二般人可以理解的。

所以只能勉勉强强的形容他一下他:

他的行为小心谨慎,做事如履薄冰。

他时刻保持警觉,加强戒备,好像邻国就要进攻自己而时刻警惕加强防备。

他待人毕恭毕敬,郑重有礼,好像把所有人当做客人一样。

他办事不拘一格,好像正在融化的冰块。

他诚实守信,说到做到,待人真诚,好像谁都可以信任他。

他胸怀宽广,像无边的大海。

他待人不分贵贱,好像不清的浊水。

有谁可以使混乱躁动污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

有谁可以使沉闷死气沉沉变得生动活波起来,慢慢显得生机勃勃?

一直保持这样的人,从来都不会自满自傲。

因为他不会自满自傲。所以他任何时候都可以接受新生事物,改进自己而不断进步。

努力使自己忘掉凡尘俗事,慢慢安下心来,使自己的生活保持平静和谐。

万事万物都在运作,我仔细研究观察它们。

看那芸芸众生,都难免一死。

死后归于大地,大地又滋养了生命。这就叫生生不息。

死亡是所有人厌恶的,但是这是自然规律。

遵循自然规律也算聪明,省的学古代帝王为了长生不老吃了毒物,反而早死。

人类到目前为止认识的自然规律不算不多。

难的是按照它去做。不按照它的的人往往失败了。

宇宙万物都有它的规律,如果能正确认识它,这个规律通常是不会改变的。

万事万物都有其自然规律,这个规律还永恒不变。

这样就符合“道”,符合了“道”就会长长久久,从始至终不怕遭受危险。

统治者的最高境界是:人民安居乐业,各司其职,却感觉不到巨大的国家机器的运转。

其次的统治者是;由于他的治理和政绩,人民爱戴他,赞美他。

再其次的统治者是;人民害怕他,而不敢多言。

最差的统治者是:人民看不起他,轻蔑他。

统治者的话必须是一言九鼎,做不到就不要轻易说出口,

俗话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里的“君子”说的就是诸侯王或大夫。

夸夸其谈,言行不一,迟早被唾弃。

做的好的统治方式使得统治者悠闲。

他发出的命令不多,国家的各项事务却办的很好。

对于这样治理好的国家,老百姓都会说:“我们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安逸的生活着”。

自从大道被抛弃后,儒家才提出仁义。

自从巧智出现后,坑蒙拐骗才盛行。

自从不孝子多了以后,才彰显出孝子的可贵。

只有当当国家出现混乱时,才会看出谁是真正的忠臣。

舍弃聪明巧智,人民可以得到百倍好处?胡说八道。

舍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顺仁慈的天性?瞎说。

抛弃敲诈和商业,盗贼就不会有了?啥年代了?

科技智慧,仁义礼智,取巧图利全是掩饰自己的阴暗面和自私自利的堕性。

只说圣智 仁义 巧利的坏处,不说它的好处。

以上三者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足的。

所以要使人们有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世界观,就要保持朴实纯厚的本性,

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儒家的圣智礼法。

早就抛弃了,还是有某些人不正确啊。

这样真的可以杜绝忧患吗?

答应和拒绝,相差大不大?大——。

美好和丑恶,区别大不大?大——。

其他人都怕的事,我敢不怕吗?

比如说其他人都随意闯红灯,我好意思不闯吗?

闯红灯被撞死残的人不少啊!

如果大家都说凤姐长的美,我敢说不美吗?我敢说,敢说的就是S…。

这种搞笑的事发生的太多,数都数不过来。

大家旅游都是往一个地方挤呀挤呀,景点都几乎被人覆盖了,

到底是来看景点还是来看人来了,还能兴高采烈,不容易啊,相当不容易。

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其实是我没钱没时间去旅游。

我一天到晚昏昏沉沉啊,不时还发出如同婴儿般的嘻笑。其实我是喝醉了。

一天到晚懒懒散散,过了很多年,好像浪子也该回头了。

从前的狐朋狗友都有钱有房有媳妇外带个娃,只有我却什么都没有。

大家都在炫耀自己多牛逼的时候,只有我傻不兮兮的爬格子。

大家都都觉得自己聪明无比的时候,只有我却在这说自己傻笨蠢。

难道我是看破红尘?内心如此平静,像那一望无际平静的海面。

撒泡尿照照镜子才发现自己还不到三十,还是要独自漂流看不到尽头。

大家都聪明绝顶,只有我笨不希希。

我咋就和其他人都不一样哪?难倒我是得到了“道”?

这可是老子说的: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德行再大也没“道”大。“道”决定了“德”。

所以叫道德,道在前,德的在后。

“道”有形体吗?好像没有,又好像有。

他显得如此高深莫测,却又精细到极致。

既然“道”是精密的东东,那它就可以验证。

从古到今,它的名字从来都挥之不去。

通过它我们才得以观察万事万物的规律。

我咋么才能了解万事万物德的规律哪?

以上,还是从道开始吧。

自己抓住自己的头发想要把自己提起来,那是不可能滴。

自己想要看到自己的背部,那也是不可能滴。

整天自己夸自己,那也是不行滴。不是有句俗话说:自己夸自己,长大没出息。

闭门造车,自以为是,网上一搜,果断傻眼了。

从我们学过“道”的人一看,以上这些浮躁轻浮自以为是的行为,只能是饭后笑料。

这些不讨人喜欢的事,我们学过道德经的人千万不能学。

放低姿态便不会受人记恨,低调一定要低调,弯的才有变直的可能。

如果说直的变直的,那就会遭人笑,话说直的到有可能变成弯的。

坑是可以存水的,平地是存不住水的。

旧系统是可以更新滴,都更新到最新的版本了,再更新个给我看看。

破旧的东西反而能修复一新,新的东西只能不慢慢变旧。

少取反而得到的更多,太贪心多反而会产生迷惑。

我们学道德经的人一定要坚决遵守以上的道理。

千万不能有点小成就就自己夸自己。

不显摆自己反而可以显得自己深沉低调奢华。

不自以为是反而显得自己谦虚老练狡猾。

不要自负反而显得自己特有范儿超有型说不定还有点小帅。

不要总是固执己见反而显得自己心胸宽广的 像大海 像银河系 像宇宙了都。

作为个人的话不与人相争,谁还会懒得和你争,既然人家都懒得和你争了,

那你就可以宣称全天下没有人争的过我,你们和我争呀,争死也没用,哥不鸟你们。

国家的话还是省省吧,你不争,就是要被虐的主。

有个成语叫做“委曲求全”,这在老子看来是褒义词。为啥?求全了。实实在在求全了。

然后大家以后被人揍了,千万不要报警,万一你报警被人报复咋办。

被商家宰了,算了,省的为一点小钱钱怄气。

这样做的傻货多了以后,造成的后果就是社会的杂碎越来越多,越来越嚣张。

苹果从树上掉落这是谁使它掉落的呢?是重力。

重力是个啥东东?看不见,摸不着。

所以说自然规律是无形的。

狂风不可能刮一整年,暴雨下不了一整月。

是谁让它们不能一直持续的?是天地自然。

天地自然都不能一直保持疾风骤雨,何况小小的人了。

想把一件事办好,就要符合这件事的规律。

可惜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就是不按规律来,急于求成,结果搞砸了。

按照自然规律来办事,事情就一定能办好。

你没有私心的对待人民,人民自然愿意跟随你;

愿意面对改正自己的过失,人民自然会谅解你。

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自然不会信任你。

有个东东混然而成,再宇宙形成之前它就存在了。

听不到它的声音,观察不到他的形态,他就是那样如幽灵般的存在。

无需借助任何外力就能永远运行,永远不会衰灭。

他可以称为万事万物的先祖。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只好自己乱编一个名字叫“道”。

觉得还是不能说明它,就再遍一个叫“大”。

它大的比宇宙还大,大多了。

它的力量强到你无法想象。

它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永不休止的运行着。

你离他它越远,反而是离他越近,难道它是个圆的?

所以说“道”够大,天够大,地够大,人也够大。

宇宙中有以上四大,人就占了一大,为啥?连小宇宙都有的人乞能不大呼?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不就是说:人和天地万物都是按照自然规律存在滴。

重为轻根,厚重是轻率的前提和基础,先有重后有轻,所以重是轻的根。

静为躁君,静定是躁动的前提和基础,先有静后有躁,所以静是躁的根。

虽然在其位者终日忙于世事,却会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梦想。这就叫有根。

纵然有无数欲望的诱惑,却能坚持做好分内之事。

可惜古代有许多君王,只顾自己一时兴起不顾自己身系无数百姓,

就可以轻率的把国家折腾的翻天覆地。

一旦轻率就会失去根本。

急躁就会丢失原本的理想。

会装逼的人,装逼完还会让你觉得这人真他喵酷。

会偷懒的人,偷完懒还让人觉得这人真他喵会做事。

会撒谎的人,撒完谎还让人觉得这人真他喵会说真话。

会泡妞的人,泡完把人甩了还会让人觉得这人真他喵专情。

会审时度势的人,能把危转为机。

不仅要看看那些成功的人是怎么成功的,

也要看看那些失败的人是怎么失败的,

时刻告诫自己不要犯和他们同样的错。

千万不要有一点小成功,就谁也睢不上固步自封。

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

知道什么是雄强,却安于雌弱,甘愿做天下的溪涧。

甘愿做天下的溪涧,就能保持自己的德性不会流失,恢复到无欲无求的最初状态。

知道什么是高贵圣洁,却仍然保持着一颗质朴的心,愿意成为天下人的楷模。

愿意成为天下人的楷模,就能保持自己的言行不出差错,拥有容纳百川的胸怀。

知道什么是荣耀,就算受到一时的屈辱,还是愿意为天下人谋幸福。

愿意为人民谋幸福,就能保持自己的德性完美,回到自己的初心。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客观规律,懂得道的人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会把国家治理好。

所以,要把国家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个整体的运作是有客观规律的。

想要用强硬的办法来治理天下,我觉得他们做不到。

国家社会也是有自己运作的规律的,想要用强力的办法来使它按照自己主观意愿去运行,是做不到的。

想要这样做的人都失败了,就算已经成功让社会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运行了,也是不能长久的。

圣人不会违反国家社会运行的自然规律,所以不会失败,也就不会失去国家。

世上的人性格千差万别,有的喜欢事事走在前面,有的喜欢事事随大流不做出头鸟;

有的做什么事都不紧不慢,有的做任何事都火急火燎;

有的人性格刚强,有的人性格软弱;

有的人喜欢安定,有的人喜欢冒险;

因此,有道的人要去除那种极端的、过度的措施和法律规章。

按照自然规律来辅佐君王的人,

最好不要一味的依靠军事来称霸天下。

穷兵黩一定不会有好下场。

打过仗的地方必定是一片废墟。

大战过后必定会有荒年。

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目的就会收兵,绝不会以兵力强大来逞强斗狠。

就算达到了目的,也不要妄自尊大;

就算达到了目的,也不要到处炫耀;

就算达到了目的,也不要骄傲;

就算达到了目的,也认为是不得已而为之;

就算达到了目的,也不要逞强;

事物强到了极点,就会走向衰落,

没有限度地追求强大,是不符合道的,不符合道就会走向灭亡。

兵器是不祥之物,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会轻易使用它。

在古代君子以处在左边为尊贵,而在打仗时却以处在右边为尊贵。

兵器是不祥之物,不是有道的君子该用的东西,

万不得已时才会使用它,平时最好漠然处之。

就算打了胜仗也不要到处夸耀,如果到处夸耀自己的胜利,这等于是以杀人为乐。

以杀人为乐的人,绝对不会得志于天下。

吉庆的事以处在左边为尊贵,凶丧事以处在右边为尊贵。

打仗的时候,官小的将军处在左边,官大的将军处在右边。

这是说要用办理丧事的态度去处理战争的事务。

战争中杀人太多,应该以悲哀的态度对待,

就算打了胜仗,也应该以丧礼的仪式来对待死去的人。

“自然规律”原来是没有名字的,它就这么朴实无华的运行着。

虽然它小到无影无形,可是谁也不能改变它。

君王如果能遵守自然规律来治理天下,人民自然会跟随他。

天地按照自然规律来运行,就能降下雨水浇灌万物,

不用谁去指挥它,它就能均匀的洒向大地。

人们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制定了名目,名称已经制定了,就要有所制约,

明白了各自的制约,守好本位,就没有什么危险了。

天下的事物跟“自然规律”比起来,就像一切河川溪水最后都流向大海,使万事万物都臣服于它。

能够认识别人的人是智慧的,能够认识自己的人才是高明的。

能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能力的,能够克服自身弱点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知道满足的人是富足的,努力不懈的人是有志气的。

遵循自然规律的人能够活的长久,肉体死了但精神永存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

大道无边无际无所不在。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靠它来生存发展,它却从不拒绝。

等到所有的事情都办成功了,它却从来不为自己争取半点荣誉。

它生养了万物,却并不认为自己是万物的主人,从来都没有半点私心,所以可以把它看作是卑小的。

万物都归属它,它却并不认为自己是万物的主人,所以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伟大的。

正因为它从来不认为自己有多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

谁掌握了“大道”,天下人就会跟随他。

跟随了他就不会受到伤害,从此过上安宁太平的生活。

好听的音乐和美味的食物,能让过路的行人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

可是“道”这个东西即不好听也不好吃。

想看看它的样子却什么也看不见,想听听它的声音却什么也听不到,

等到你用到它的时候,它却好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想要使它缩小,必须让它先自我膨胀。

想要削弱它,必须先让它自大。

想要废了它,就必须把它捧的高高的,捧的越高摔的越惨。

想要夺取它,就必须先给它点甜头,就是所谓的“养套杀”。

这些招真他喵的损,不过我喜欢。

用了上面的这几招,你就能以柔克刚了。

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国之重器也不可以随意向世人展示。

“自然规律”好像什么也没有做,却又好像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为。

君王如果能遵循社会运行的客观规律治理国家,国家自然就会越来越强盛。

当社会富足后,就会滋生贪欲,我就会用社会运行的客观规律来治理它。

用客观规律来治理社会,也就不会再有贪欲滋生了。

等到贪欲被消除,国家自然而然的就会安定和谐。

所谓上等的道德就是不管做了多少好事都不会到处炫耀,这才是真正的有道德。

所谓下等的道德就是稍微做了点好事就到处炫耀,这实际不是真正的有道德。

拥有上等道德的人做任何事不会有私心,拥有下等道德的人做事是有私心的。

有上等仁的人做事不求回报,有上等义的人做事是要有回报他才会去做的,

有上等礼的人如果做事没有回报,就会扬起胳膊,强迫别人。

所以说,失去了道后才有德,失去德后才有仁,失去仁后才有义,失去义后才是礼。

所以说“礼”这个东西,是忠义诚信不足的产物,是一切祸乱的开端。

那些自称为先知的人,不过是披着道德外衣的骗子,愚昧就是从他们那里开始产生。

因此,我们学过道德经的人,别整那些虚的,实实在在比什么都强。

万事万物都是按照自然规律来运行的:

天按照自然规律来运行清晰明亮;

地按照自然规律来运行安宁稳定;

山谷按照自然规律来运行充满生机;

生物按照自然规律来运行而繁衍生息世世不绝;

君王按照自然规律来治理社会而使天下安定。

照这样推理下去就可以知道:

如果天不按照自然规律来运行,恐怕就会崩裂;

如果地不按照自然规律来运行,恐怕就会塌陷;

如果山谷不按照自然规律来运行,恐怕就会枯竭;

如果生物不按照自然规律来运行,恐怕就会灭绝;

如果君王不按照自然规律来治理社会,恐怕就会被推翻。

所以,尊贵是以卑贱为根本,高是以低下为基础的。

因此古代君王自称为“孤”、“寡”、“不毂”,

“孤”、“寡”、一般都是用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的。

这不正是把低贱当作根本吗?

所以拥有最高荣誉的人是无须别人去夸赞称誉他的,过分地追求荣誉反而会失去荣誉。

所以有道的君王不应追求尊贵荣耀,而应像石头那样朴质坚忍、不张扬。

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循环往复的,

我们周围的事物也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

就像一年四季、王朝更迭、生老病死,死后又回归大地滋润万物。

任何事物的发展运动都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强的慢慢会变弱,弱的会慢慢变强。

用弱而不用强,就是因为“反者道之动”,用弱反而能强,反之,用强则反而变弱。

有形的万物生长运行都依据自然规律而运行,但自然规律却是无形的。

天下的万物都是生于看得见的有形物质,而看得见的有形物质却生于看不见的无形规律。

不一般的人听到道以后,就会立马去实践道,

一般的人听到道以后,则会对道半信半疑,

二般三般的人听到道以后,则会哈哈大笑,嘲讽得道之人。

如果没有受到他们的嘲笑,大道也就不能称之为大道了。

光明的道就像黑暗一样,

前进的道好像后退一样,

平坦的道好像凹凸不平一样,

崇高的德就如峡谷一样深,

广大的德看起来像是不足一样,

刚健的德好像怠惰一样,

纯真质朴的品格就像浑浊一样,

洁白无瑕的事物就像含灰纳垢了一般,

最方正的事物看起来好像没有棱角一样,

越大越珍贵的器物完成的越晚,

最大的声响反而听不到它的声音,

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到它的形状。

道就好像不存在,没有名字也没有形状。

只有道可以包容万物,成全万物,万物自始至终也离不开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

世间万物都有阴阳之分,各种生物也都有雌雄之别,

阳和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既相互独立又不可分割,阴阳中和而生成新的和谐体。

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毂”,但是王公却用来称呼自己。

所以世上的事物,如果减损它有时反而会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有时反而会得到减损。

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是去这样教导别人的。

强横凶暴、狂妄到极致的人不会有好下场。

所以我把这段话作为教导的开始和根本。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莫过于水了,却能够穿过坚硬的岩石。

天下最空虚无形的东西莫过于气了,却能自由穿透任何没有间隙的地方。

就算柔弱的东西也能胜过坚硬的东西,我因此懂得了“无为”的益处。

这种无言的教化,无为的益处,天下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

名声和小命比起来,哪一个更重要?

性命和钱比起来,哪一个更珍贵?

就算得到名誉,如果丢了小命,图什么呢?

虚名和钱与命相比到底哪个更加重要?

过分地爱惜名利必然会付出昂贵的代价,

过分地积敛财富也必定会遭受严重的损失。

知足常乐,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不可无限制地去追求名利,否则就堕落成贪婪之人了。

只有这样做了,才能既收获名利,又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即使天下最完美的东西似乎也有欠缺,但它的作用是不会减小的。

取得了巨大成就却要表现得像有所欠缺。

只有让自己保持欠缺,才能保持已有的成就,

因为留有余地不但可以进退自如,还能保持自己开创的事业不衰退,并使其发展下去。

天下最充实的东西好像也很空虚,但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

凡事要把握一个度,要适可而止,不要什么都要追求完美无缺,

因为这种状态继续发展下去会物极必反,便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

最笔直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弯曲的,最灵巧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像是不善言辞的。

掩藏自己高明的面目,不表现出强硬和锋芒毕露的样子,

而是装出一副软弱、低能、愚笨、木讷的样子,并把这个假象展现给人看。

如果强壮者、富足者、当权者刻意炫耀自己的权位和财富,

那么他的财富和权位将会受到损害,而他也会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清静可以克服躁动,寒冷可以克服炎热。

做到清静无为才可以统率天下。

统治者治理天下遵循大道,就可以让国家太平安定,就能把战马还给农夫去耕种。

如果治理天下不合乎道,政治不清明,祸乱四起,就连怀孕的母马也要上战场。

战争是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发动的,

战争不但不能使国家强大,反而会削弱自己的统治。

所以统治者最大的罪恶莫过于放纵欲望,

最大的灾祸莫过于不知满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

所以,知道欲望有度,不要贪得无厌,才能保持恒久的满足。

不出门便能推知天下事理,

都不屑向窗外瞅一眼就能推测出大自然的运行规律。

如果人的心智活动向外奔逐,就会被外部世界纷杂散乱的现象所迷惑纠缠,他所知道的也就越少。

所以有道的人不出远行也能够推知事理,不用亲眼所见也能够明了“天道”,不用亲身实践也能够有所成就。

学习追求的是增进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学识。

求道追求的是返回空虚、清静、无为的状态。

有作为就会犯错、有所损失,所以无所作为就是什么都作为。

治理国家,要经常保持清静无为的态度。

如果整治措施过于繁多,就不足以治理天下了。

圣人是没有私心的,他们不能有自己的主观意愿,应该时刻想着百姓的意愿。

善良的人,我很好地对待他们,不善良的人,我也很好地对待他们,这样就可以使人人向善了。

守信的人,我信任他,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就可以使人人守信了。

有道的人治理天下,会抛弃个人的私欲偏见,对天下万物没有偏见,也没有好恶,

那么百姓对你还有什么可回避躲藏的呢?百姓自然就会对你真心实意。

百姓只关注眼睛能看到的、耳朵能听到的事,而有道的人能让他们的欲念像婴儿一样单纯。

在所有人中,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短命的人占十分之三;

人之所以短命,是因为贪欲太多,违背了生命的自然规律。

对于得道的人来说,即使他们面对的是老虎和犀牛的利爪和尖角,他们也不会受到伤害

善于养生的人,必定少私寡欲,过着一种清静质朴、纯真自然的生活。

任何人为的干预(如炼丹服药),不但于事无补,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善于养生之人不会遭受锋利的刀剑、凶猛的野兽伤害,

是因为善于养生之人顺应天道,依照客观规律行事,

外患便不能靠近他的身体,所以也就不会因外患而死亡了。

道生成了万物,德养育了万物,使万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茁壮成长。

万物之所以能够生长和发展,就是因为其顺应了客观的自然规律,

万物顺其自然地诞生,又自然而然地发展,并通过遵循自然规律而生生不息。

道养育了万物,却从不干涉万物,

生成了万物,但是不把万物据为已有,

抚育了万物,但是不自恃有功,

引导了万物,却不以万物的主宰自居。

这才是真正的有“德”啊。

天下万物都有一个开始,而这个万物开始的本原就是道。

我们可以把道比作生养万物的母亲,而把万物比作道的孩子。

我们可以通过母亲来了解孩子,也就是通过自然规律来了解万物,那么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抵挡诱惑,克制欲望,就可以终身没有烦恼。

追逐诱惑,放纵欲望,这样的人是没救了。

能从细微处察见事理的叫作“明”,能够守住柔弱的叫作“强”。

如果我对道稍有了解,走在大道上,唯一担心的就是害怕走错了路。

其实大道十分平坦,可是有的人偏要舍弃大道而走小路。

朝政腐败至极,农田荒芜,仓库空虚,

然而君王仍穿着锦绣的衣服,佩带着锋利的宝剑,

饱餐精美的食物,搜刮侵吞了大量的财物,这就叫做强盗头子。

其所作所为实在是不合天道啊!

善于建筑的人,一定要把地基打好,善于抱物的人,一定不会抓持太多东西。

地基不牢固,建筑物越高倒得越快,抓的东西太多,就很容易脱手。

如果子子孙孙都能遵守“善建”、“善抱”的道理,后代的香火就不会断绝。

以自然无为的理念修身,那么每个人都会变得纯真,这就消除了人心的险诈;

以自然无为的理念齐家,那么家庭也会变得富裕起来;

以自然无为的理念与乡邻相处,那么乡邻之间也能亲密和睦;

以自然无为的理念治理国家,那么国家也能兴旺发达起来;

以自然无为的理念治理天下,那么天下百姓都会获益。

以自身来体悟别人,以自己的家来观察别人的家,以自己的乡里来了解其他的乡,

以自己的国家来认识其他的国家,以平天下之道察看观照天下。

我怎么会知道天下的情况之所以如此呢?

就是因为我用了以上的方法和道理。

真正有“德”的人,就好像天真无邪的婴儿无欲无求。

即便是毒虫、猛兽也不能伤害他。

他的小手虽然很柔软,但是非常有劲,攥东西的时候手握得十分牢固,很难将其分开。

婴儿没有争夺占有的心思,他们的嚎哭不是为了争夺占有,所以整天哭也不会嘶哑。

初生的婴儿之所以生命力强大,就是因为他还处于无为的状态之中。

对各种欲望的放纵和追求会导致人迷失本性,最终走向死地。

意气用事,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肆意妄为,也必将招致灾难。

事物过于壮盛就会走向衰老,正所谓“物极必反”,不遵守自然规律就会很快消亡。

真正有知识和智慧的人不会高谈阔论,

只有那些没有知识和智慧的人才会夸夸其谈。

要抵挡诱惑,克制欲望。

做人不要锋芒毕露,不要被俗事纷扰,不可过分炫耀,

混同于尘世,这就是玄妙齐同的境界。

体会了道的人对万物一视同仁,没有亲近疏远的分别。

顺境逆境都一样看待,对获利、受损都不去区分。

不去思考荣誉和耻辱,心里也就没有高贵、卑贱的区别。

所以会被天下人所尊重。

以清静无为的正道来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方法来用兵,以不扰害人民来治理天下。

我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根据在这里:

天下的法禁多了,百姓就越加贫困;

民众的锐利武器多了,国家就越混乱;

人们的心智和机巧多了,邪风怪事就越容易发生;

法律越是森严,触犯法律的人便越多。

“我若‘无为’,百姓就会自我化育;

我好静,百姓自然就会走上正道;

我若无事,百姓自然富足;

我无欲望,百姓自然就变得淳朴。

只要统治者以无欲、无为来治理天下,就能实现国泰民安。

治理天下以宽大为怀,百姓就会忠厚淳朴;

治理天下过于严酷,百姓就会狡诈。

灾祸就潜伏在幸福之中,祸患中孕育着幸福,

灾难和幸福相依相随相互转化。

这种得失祸福循环,谁能知道它们的究竟?它们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

正忽然转变为邪,善忽然转变为恶。

世人看不透这个道理,迷惑的时间已经太久了,

因此,有道的人处事方正而不显得生硬,虽有棱角也不会伤人,直率而不放肆,明亮而不耀眼。

治理百姓,没有比平时要爱惜百姓、节俭国力更为重要的了。

只有平时爱民、节俭国力,才能在国家的危难中不被人民抛弃。

统治者只有懂得节俭,才能真正做到施惠于人,才能服从自然之道。

如果不懂得节俭,就算是提早作过打算,也会很快地消耗殆尽。

有了这些治理国家的原则和道理,国家就可以长治久安。

治理国家和烹煎小鱼一样,最忌讳的就是不断翻炒,这样势必会将小鱼煎碎。

如果统治者以主观愿望去改变社会、乱发政令、朝令夕改,那样必然会导致国家混乱。

只要遵循自然规律来治理天下,连鬼神都不伤人了,

不是鬼神没神通了,而是它们的神通伤不了人了。

不但鬼伤害不了人,圣人也不会伤害人。

这样,鬼神和圣人都不伤害人民了,就可以让人民享受到太平盛世。

这里的圣人就是指统治者,这里的鬼神是指百官。

江海广阔而位置低下,河流都流向它们,

大国如果能像大海那样谦和,甘居卑下的位置,天下都会向他聚拢、归顺。

天下归附大国,就像众多河流向下流向江海一样。

雌柔能战胜雄强,就在于它既能以静制动又安于居下。

所以,大国如能对小国谦虚卑下,就能使小国归附自己;

小国若能对大国谦虚卑下,则也能取得大国的信任支持。

所以,不管是大国用谦虚卑下取得小国的信任,还是小国用谦虚卑下取得大国的信任,

大国无非是想兼并小国,小国无非是有求于大国。

这样大国小国都可以达到各自的愿望。

特别是大国,更应该谦虚卑下。

“道”是天下万物之根本,是无所不能的,

善良之人珍爱它,不善的人也要保持它。

美好动听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良好高尚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

那些不善的人,怎么会抛弃道呢?

所以在天子即位、设置三公的时候,虽然有拱璧在先、驷马在后的献礼仪式,还不如把道进献给他们。

自古以来如此重视道是什么原因呢?

不正是由于有求于它就可以得到满足,犯了罪过的也可得到它的宽恕吗?

就因为这个,天下人才如此珍视道。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搅扰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

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

凡是天下的难事,一定从容易的地方做起,

凡是天下的大事,必定从细微的部分做起。

因此,有道的人始终不自以为是,所以才能做成大事。

那些轻易许诺的人,很少有能够兑现的,必然会失去信用。

把事情看得太容易的人,势必会遭受很多困难。

因此,有道的人遇到事情总是把它看得很难,所以反而没有困难了。

当局面安定时容易把持,当事情还未露先兆时容易谋划。

当事物脆弱时容易分开,当事物细微时容易消散。

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就处理妥当,处理事情要在祸乱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根芽;

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

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主观妄为的将会招致失败,强行把持的一定会失去。

因此有道的人无所作为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也不会遭受损失。

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遭受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因此,有道的人追求别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财货,

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经常犯的过错。

以辅助万物按其自身规律自然发展而不会妄加干预。

古代善于遵行“道”的人,不是教导人民知晓智巧伪诈,而是教导人民淳厚朴实。

一旦民心淳朴了,民众就不会惹是生非,胡作非为了,这样天下也就自然太平了。

人民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为他们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机。

一旦人民有太多的智巧心机,就会导致人们相互冲突、相互斗争,

所以用智巧心机去治理国家,就必然会危害国家,成为国家的灾祸;

不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才是国家的幸福。

也许只有回归于“道”才能改变这些社会上的不良现象,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们的贪欲、恶念,

才能让社会告别那些不必要的巧诈和因之而产生的防诈之术。

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是因为它居于百川之下,所以才能成为百川之王。

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心口一致地对人民表示谦下,

要成为人民的表率,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

所以,有道的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而人民并不感到负担沉重,

居于人民之前,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

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拥戴他而不感到厌倦。

因为他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就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天下人都说,“道”太广大了,大到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

也正因为它的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

如果它像一种具体的事物的话,那么“道”也就显得太渺小了。

我有三种宝贝,是应当永远持有珍重的:

第一是仁慈,第二是俭朴,第三就是“不敢为天下先”。

正是因为对人民仁慈,所以才能让人民为了国家英勇无畏;

正是因为节俭清廉,所以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安宁、富足;

正是因为谦和退让“不敢为天下先”,所以才能成为万物的首长。

现在丢弃了慈爱而追求勇武;

丢弃了俭朴清廉而追求奢侈;

舍弃退让而追求争先,如果舍本逐末,就会走上绝路。

慈爱,用来征战就能够胜利,用来守卫就会坚固。

天将救助谁,就会用慈爱来保护它。

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

善于打仗作战的人,不会轻易被激怒;

善于克敌制胜敌的人,尽量避免与敌人正面冲突;

善于用人的人,对人总是表示谦下。

这叫作不与人争的“德”,这叫作运用别人的能力,这叫作符合自然的道理,是古代德的准则。

会用兵的人曾经这样说:“我不敢主动进犯,而采取守势;不敢前进一步,而宁可后退一尺。”

主动出击去侵略别人,其本身在道德上就输给了别人,主动进攻对方,对方就会为保家卫国拼死而战。

奇巧诡秘的用兵方法如下:

虽然有阵势,却像没有阵势可摆一样;虽然要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一样;

虽然面临敌人,却像没有敌人可打一样;虽然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持握一样。

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就丧失了我克敌制胜的所有法宝。

正所谓“哀兵必胜”,当两军实力相当的时候,怀有悲哀之心的一方能获得胜利。

我的话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施行。

但是天下竟没有谁去理解,没有谁去实行。

说话是有宗旨的,做事是有根据的。

人们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现,却没看到事物的本质。

正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

能理解我的人很少,那么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难得了。

因此有道的圣人就像是穿着粗布衣服,怀里却揣着美玉的人。

知道自己无知,这是最好的。

本来很无知却自以为什么都懂,这就很糟糕。

有道的人没有缺点,因为他知道把自己的缺点当作缺点,

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对待,所以他就没有缺点了。

如果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权威,那么统治者也就大难临头了。

不要逼的人民饥不择食、居无定所,不要压榨的人民无以生计。

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

因此统治者不仅爱自己,也要爱百姓,重视百姓就是自重,爱护百姓就是自爱。

不要以为只有自己高贵,炫耀自己,抬高自己,而贬低人民,用强力来压迫人民。

所以要舍弃后者而保持前者。

勇敢到什么都敢做的时候,就会招致杀身之祸;

勇敢到有所顾忌的时候,就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这两种行为一个得利,一个受害。

违逆了自然规律的人会遭受惩罚,为什么自然规律是这样规定的?有道的人也说不明白。

自然规律就算不斗争也能取得胜利,不说话而善于回应,不召唤而万物自动到来,从容不迫而善于安排筹划。

自然规律是宽广无边的,它看似虚无疏松,实则事事俱到,绝不会疏漏分毫。

天网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网眼稀疏,但不会遗漏。

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用死来吓唬他们呢?

如果人民畏惧死亡,那么统治者就可以依法惩处作奸犯科之人,以后谁还敢肆意妄为呢?

引起社会动乱肆意妄为的人,天就离弃他们,我将他们杀掉,这是天杀掉的,而不是我。

不是天意要灭亡的人,而我自作主张将其杀掉,是代替有权决定生死的天杀人。

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的,

代替执掌生死的天杀人,杀身之祸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人民之所以会遭受饥饿,是因为统治者榨取赋税过多,人民被压榨得透不过气来,因此人民才遭受饥饿。

人民之所以难以统治,是因为统治者政令繁苛、肆意妄为,人民忍饥挨饿,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人民生活难以维持,就会流离失所,铤而走险,走上反抗的道路。

人民之所以会轻生冒死去触犯法律,是因为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无穷的私欲,搜刮民脂民膏,

这样必然会占用大量的物质财富,那样人民就会缺衣少食,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满足了,

面对这种不公正的现象,人民实在不堪忍受,所以才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铤而走险。

只有不一味去追求奢侈私欲的人,才比过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明。

人活着的时候,面色红润,身体柔弱灵活,行动自如。

人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坚固僵硬了。

万物草木生长的时候形质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之后就变得干枯残败了。

不管是人还是花草树木,活着的时候是柔弱的,而死后就变得僵硬起来。

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有生命的一类。

因此用兵逞强就会招致失败,树木坚实粗大就会遭致砍伐。

因此凡是坚强的往往处于劣势,相反,柔弱的往往能处于优势。

任何事物强大了都会走向灭亡,坚守雌柔才是保全生命的根本,一味逞强只会自取灭亡。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

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

弓弦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要把它拉满一些,

所以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

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剥夺不足的用来奉养有余的人。

那么,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补给天下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只有有道之人会把自己多余的衣物、粮食和财物拿出来奉献给贫穷的人,

以达到社会均等的目标,从而实现社会的安定。

因此,有道之人有所成就而不居功自傲,会把多余的部分分给不足的人,

却绝不炫耀,绝不居功自傲,而是始终保持谦和、恭敬、卑下的德行。

天下最柔软的莫过于水了,但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能胜过水的,因而水是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代替得了的。

弱小的能战胜强大的,柔软的可以战胜刚强的,天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就是没有人能这样做。

统治者只有像柔弱的水一样,甘居下流,甘于受国之垢才能作为社稷主、天下王。

所以有道的人说:能够承担国家的屈辱,才称得上是国家的君主;能为国家承受祸患的人,才配做天下的君王。

正面的话好像是在反说一样。

很大的仇怨虽经调解,却难以消除长年累月沉积于心底的怨恨,怎么说得上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呢?

因此,有道的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

有德的人就像持有借据的人那样宽容不索取,没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

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不分亲疏,而常常站在有德行的人一边。

自然的规律对万事万物都是公正平等的,它不会对哪一物有特别的感情,

有德行的善人,之所以得到“天道”的帮助,是因为他顺应自然规律的结果。

国家很小,国中的百姓很少,但是人人富足,生活安定,

各种器具应有尽有,但是人们都不去使用这些器具。

统治者清心寡欲,从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人民的身上,也不干涉人民的生活,使人民重视自己的生命。

国中的人不向远方迁徙,他们虽然有船和车等交通工具,但是从不乘坐,而是徒步行走在路上。

天下太平无事,即使拥有实力雄厚的甲兵,也没有用武之地。

使人民回到使用结绳记事的远古的自然状态中去,人们自由自在,和睦相处,都过着自然、纯朴的生活。

有甘甜美味的食物可供食用,有华美舒适的衣眼可供穿戴,有安适的住所可供居住,有令人愉悦的风俗可供享受。

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彼此也不互相往来。

这就是老子心中的“理想国”模式——小国寡民。

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

行为善良的人不善于言辞,花言巧语的人不一定善良。

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有道的人没有私欲,他越是帮助别人,自己反而得到的越多。

自然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

有道的人只做对他人有利的事情,而不做与人争利的事情。

自然规律不是一个真实的东西或者事物。

这些规律并没有真的存在于世界上。

相反,它们只是人类对世间万物规律的最普遍最可能正确的归纳。

也就是说,行星围绕太阳公转并不是因为它们“遵守”了万有引力定律,

而是万有引力定律归纳了自然界中的一个常见模式,一个包含了行星运转的模式。

就是说整个对于世界的现代观念都建立在一个错觉之上:

即所谓的自然规律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

于是今天的人们在自然规律面前俯首帖耳,

把它们看做是不可违抗的力量,

就像古人对神仙和命运的态度一般。

其实自然规律只不过是人类对世界万物性状和行为的总结归纳而已。

自然规律是那些我们据以感知宇宙和谐与秩序的规则。

这些规律常常表述成数学公式,模拟人类思想所认识的世界结构。

我们一直相信它们,直到它们与观测资料相抵触,之后我们会修正或抛弃这些公式。

现在已知的规律与过去的不同,未来的规律也一定与现在的不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说中年丧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