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炭与1升氧气生成1升二氧化碳错在哪里?

草缸不开灯的情况下二氧化碳产生作用吗?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草缸不开灯的情况下二氧化碳产生作用吗?

1,植物是否进行光合作用,跟植物的生物钟相关,比如在晚上9:00 的时候,即使是充足的光照和碳供应 ,都不会产生光合作用,因为水草睡觉了。
2,即使没有二氧化碳,植物也会进行光合作用,只要(注意啊)能够获得碳供应,碳供应可以是二氧化碳也可以是水中的碳源(比如液体碳,戊二醇)都可以。
3,没有灯光的条件下,只要植物获得了足够的光照(可以是太阳光,也可以是人造光源)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并且每种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在不用碳浓度的情况下也不同。
我估计你想知道的是:CO2 是全天供应还是随灯启动吧?
随灯启动,节省碳源,不好的地方是 CO2 的浓度会变化,宜爆黑毛藻。
全天供应,浪费碳源,但是CO2的浓度稳定,不宜出黑毛。

碳在高温的情况下会产生二氧化碳吗

碳在高温的情况下的当然会产生二氧化碳的!譬如:碳和氧气反应就可以得到二氧化碳!
碳和水反应先得到一氧化碳,继续反应可以得到二氧化碳!
但是,碳和二氧化矽反应只能得到一氧化碳!
一般来说,碳在氧化剂足量的情况下都可以得到二氧化碳.
譬如,碳和氧化铁反应,先得到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继续和氧化铁反应得到二氧化碳!
注意:极高温度下,二氧化碳也会分解的!得到碳和氧气!

如果严格按照你这个描述来的话
因为还有碳元素和高温的反应条件,是不是生成含有氧元素的物质的
会生成二氧化碳,碳过量的话生成的二氧化碳会被还原为一氧化碳

鱼缸用二氧化碳不开灯能用吗

无照明的时间段水草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二氧化碳这时候没有用。

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在隔离氧气的情况下会反应吗

氧化钙在空气中与水结合,生成氢氧化钙,而后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关键是要看有没有水

公式不是碳+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生成二氧化碳吗?那为何碳+氧气流中加热生成二氧化碳,

碳+氧气流中加热,温度达到,他们也会反应,氧气充足,所以生成二氧化碳。
白磷的燃点(着火点)只有40摄氏度,隔着瓶子加热也很容易达到,所以也能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至于红磷与白磷的相互转化,可以铵楼上说的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钠在不加热的情况下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吗?

能,不过Na是与别的物质反应后再与CO2反应。

嗨,大家好!我是鼎鼎有名的二氧化碳,我为人类立下过赫赫战功。我用途广泛,在工业方面,我的气体兄弟二氧化碳可用于工业制碱,制糖,铸钢,造铅等;在焊接领域我们更是大显身手,如: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是目前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固体兄弟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我们被用作制冷剂,如人工降雨,也常在舞台中用于制造烟雾。当险情发生时,我们还常被用作灭火剂,你说,我们二氧化碳家族是不是很值得骄傲啊!
可是目前,我们却臭名昭著。不用看新闻,大家都知道我们二氧化碳逐渐增加,空气的污染程度也是越来越大。人类开始谈碳色变了。可是这能怪我们吗?
聪明的人类为了自己眼前的利益,大量的建造高楼大厦,建造公共设施,为此他们大量砍伐树木,破坏绿色植被,要知道绿色植物对我们二氧化碳很不利,是我们的天敌。可是人类可不管这些,他们不停的砍伐树木。原来被我们称为“死亡之地”的——亚马孙热带雨林。现在听说要建什么公路,哈哈!我们的敌人树木啊!又要死亡一大片,我真替他们感到悲哀。现在无论你在哪里,到处都有我们兄弟的存在,像什么工厂,垃圾场,大街,火车,汽车都成了我们儿女的出生地。使得我们二氧化碳的数量急剧增加,这都要感谢人们给予我们的巨大帮助啊!
由于我们的家族越来越庞大,我们开始无孔不入,我们家族聚集在一起,造成了温室效应,全球开始升温,极端气候越来越普遍;我们还能使海洋变酸,嘿嘿,这点,你可能听都没听说过吧,海洋食物链将遭到我们的致命一击;对了,我们最最厉害的杀手鐗是污染空气,如果我们聚众作乱,人类轻则影响健康,重则呼吸困难甚至衰竭呢!
这一切的一切,使得近年来我们名声扫地,但是这又能全怪我们吗?
鉴于我们二氧化碳家族越来越兴盛的大好局面,我们召开了几次“全球二氧化碳代表大会”的研讨,我们一致认为原本高智商的人,现在却变得非常愚蠢,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我们二氧化碳家族必将统治全球,到那时……哈哈,人类会因为缺氧而一个接一个的死去,这个世界将属于我们,想想都叫人高兴哇!
但愿人类最好就这样一直不觉悟。照这样看来,我们二氧化碳的未来一片光明。

在高温的情况下,木炭与二氧化碳为什么会生成一氧化碳?

C为0价,CO2为+4价,一个有还原性,一个有氧化性。正好CO为+2价为中间价态,给适当条件(高温)就能反应

如何产生二氧化碳如何快速产生二氧化碳

方法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是高温煅烧石灰石,这是因为石灰工业消耗石灰石数量巨大,而且煅烧产物单一,二氧化碳的收集及提纯成本相对较低。此外,也可以通过收集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化工厂废气二氧化碳以及酸碱法产生二氧化碳(CO2)等等。

}

关于碳的几道问答题~~今天要~~~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3.碳单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为什么物理性质有差异?

4.碳具有哪几点化学性质?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5.一氧化碳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大家辛苦一下,化学老师还没讲碳,让我们自己看书解答这些题,但是,现在的教材真是……看了一遍书,还是不明白@_@

碳的单质主要有3中形态:碳黑,石墨,金刚石

"碳"是化学元素C的中文名称,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炭"是概括的工业性名词,如木炭,煤炭和焦炭等.

3.碳单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为什么物理性质有差异?

主要是其空间构型决定了它的性质.

4.碳具有哪几点化学性质?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一、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二、碳跟氧气反应(可燃性):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是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的现象,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果说,大量的碳在少量的氧气中燃烧,结果就不一样了,这时就是碳燃烧不充分,此时生成物量种叫一氧化碳的气体,同时放出热,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上述两个反应,在以煤为燃料的厨房里也经常发生。煤的主要成份是碳,当空气充足,炉火很旺时,煤燃烧充分,主要生成二氧化碳,炉火不旺时,煤燃烧不充分,生成较多量的一氧化碳,前面我们学习过一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一种气体,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那么在冬天生火取暖时,若门窗关闭,为什么容易中毒呢?(这是因为门窗关闭之后,碳燃烧不充分,生成大量的一氧化碳,而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以上实验说明了碳具有可燃性。

三、高温下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

1.与氧化铜发生反应:

现象:(1)试管的黑色氧化铜粉末逐渐变红,

(2)右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黑色氧化铜逐渐变红,说明氧化铜被木炭还原成铜:而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炭在加热条件下被氧化铜氧化成二氧化碳。

这个反应说明了单质碳具有还原性,它可用于冶金工业,例如:用焦炭可把炭可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中还原出来,单质不仅可将金属从它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它还可与二氧化碳,水等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还原反应)

单质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2.与二氧化碳反应发生反应

单质碳与二氧化碳反应需吸热,而碳在氧化中燃烧时是放热的,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变化,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和放热的现象,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可以得到证实,在烧得很旺的炉火里,添上大量的煤之后,湿度会降低,同时产生煤气(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也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它在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碳和水反应之后,生成的混合气体,我们称为水煤气(主要是CO和H2),这就是我们工业上制取氢气的原理:

单质碳和水反应之后,生成的水煤气中的两种气体都是易燃的,这就是为什么湿煤比干煤烧得更旺的原因所在。

我们说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反应放出热量是一种主要的能源,可直接供给人们取暖、加热、也可转化为电能、动能等,火电厂(以煤为原料)就是将化学变化时放出的热量变成电能的典型例子。

5.一氧化碳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有毒的气体,熔点—199℃,沸点—191.5℃。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为l.25g/L,和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1.293g/L相差很小,这也是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因素之一。它为中性气体

一氧化碳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十2,能进一步被氧比成+4价,从而使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一氧化碳能够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因此一氧化碳可以作为气体燃料。

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高温时能将许多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因此常用于金属的冶炼。如: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金属铜,将氧化锌还原成金属锌:

在炼铁炉中可发生多步还原反应:

一氧化碳还有一个重要性质:在加热和加压的条件下,它能和一些金属单质发生反应,主成分子化合物。如Ni(CO)4(四羰基镍)、Fe(CO)5(五羰基铁)等,这些物质都不稳定,加热时立即分解成相应的金属和一氧化碳,这是提纯金属和制得纯一氧化碳的方法之一。

}

第1篇:初三上册化学氧气易错知识点

【知识点的认识】氧气的物理*质是指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没有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即温度为0℃和压强为101、325pa时的情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比空气的密度(1、293g/l)略大、它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升水中只能溶解约30l氧气、在压强为101pa(准确地说应为101、325pa)时,氧气在约—183℃时变为淡蓝*液体,在约—218℃时变成雪花状的淡蓝*固体、(工业上使用的氧气,一般是加压贮存在钢瓶中、)

【知识点的认识】氧气的化学*质主要是指氧气具有助燃*或氧化*,还有能支持呼吸、即它是一种化学*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与非金属、金属、化合物等多种特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因条件不同而异,可表现为缓慢氧化、燃烧或*等,但在反应中都放出大量的热、具体情况如下:

1、氧气与非金属反应,例如:

(1)木炭在氧气里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无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但是,当氧气不充足时,会生成一氧化碳)

(2)硫在氧气里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火焰),生成无*、有刺激*气味的气体(即二氧化硫);

(3)红*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的白*(即五氧化二*),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火焰),而白*可以与空气中氧气的发生缓慢氧化,达到着火点(40℃)时,引起自燃,

(4)*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火焰,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会有水雾生成、

2、氧气与金属反应,例如:

(1)镁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粉末状物质(即氧化镁);

(2)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生成黑*固体物质(即四氧化三铁);

(3)铜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加热,会逐渐变成黑*的固体(氧化铜)

3、氧气与化合物反应,例如:

(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火焰,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

(2)**(沼气)在氧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呈蓝*,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还会有水雾生成、

(3)酒精(乙醇)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的火焰,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还会有水雾生成

(4)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集气瓶的内壁有水珠出现,并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

(5)葡萄糖在酶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4、呼吸作用是生物从自然界里吸入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实际上它是一种缓慢氧化。

第2篇:初三化学上册氧气*质知识点

1、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的

2、、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助燃*,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火焰,在氧气中明亮蓝紫*的火焰,生成刺激*气味的气体so2。

③(红*或白*)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大量的白*,生成白*固体(p2o5),放出热量(用于发令*)

④(银白*)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固体。(用于照明*等)

⑤(银白*)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生成黑*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高温熔化物落下来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的火焰,放出热量

气体的实验室制取1、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下图a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下图b发生装置。

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下图c),难或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下图d),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下图e)。o2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下图c),也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下图d);2、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

③过氧化*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h2o2=2h2o+o2↑

用第①②种方法制取时要注意

a用高锰*钾*品制取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钾粉未进入导管)

b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c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品部位加热。

d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用第③种方法制取,有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入液面以下(形成密闭体系)

3、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n2、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钢瓶中)。

4、氧气的检验及验满:待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氧气已满)

(1)*品:锌粒和稀硫*

(3)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上图b)(4)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上图e)或排水法(上图d)

第3篇:初三上学期易错化学知识点

易错点一原子结构中各粒子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原子是由原子核、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在原子中存在如下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例1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

d.任何原子中的质子数都等于中子数

易错透视:对知识把握不准,不能确定原子的构成而错选a;没有想到有的*原子没有中子而漏选b;原子、离子知识相混淆,认为核外电子数得失了,没有看清该题是关于原子的结构而错选c;认为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等于而漏选d。

解析:原子核中不一定含有中子,如*原子的原子核内就没有中子,只有质子,即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故a正确,b错误;在同一原子中,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c正确,d不正确。

易错点二原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离子是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的整体上带电的粒子,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离子,金属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二者即有区别又有联系。大多学生对离子的形成不能很好地把握而使离子的学习成为难点。

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因此原子和离子即有区别又有联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木炭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