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体积》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创设有趣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

先让学生想想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可以怎么计

如果要求压路机或是圆柱形柱子的体积,

用刚才那样的方法吗?怎样求它们的体积呢?问题的提出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

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体现了数学的价值观。教材重视类比、转

在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时,

使学生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础上感悟到直柱体体积的一般计算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

能正确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

会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参与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活动,

能有条理地阐述活动过程。

)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老师在杯子里装满了水,想一想,水杯里的水是什么形状的?

}

1.圆柱的体积指什么? 2.圆柱的体积公式是怎样的? 3.圆柱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1、一个圆柱形水池,直径10米,深1米。 (1)这个水池占地面积是多少? (2)在池底及池壁抹一层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 (3)挖成这个水池,共需挖土多少立方米? 1、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30厘米,高是38厘米。这个水桶的容积约是多少立方分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 1、一个圆柱形粮囤,从里面量底面半径2米,高3米,如果每立方米大米约重780千克,这个粮囤能装多少吨大米? 2、用一张长12.56分米,宽8分米的长方形纸,围成一个圆柱,求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3 刘林星期天想请两位同学来家做客,妈妈冲了900毫升果汁,如果选用直径6厘米、高8厘米的玻璃杯,刘林和两位客人每人一杯够吗? 8、一个圆柱体的高是 10厘米。如果高减少3厘米,则表面积比原来减少94.2平方厘米,原来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3、将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削成一个圆柱,如果这想要个圆柱的体积最大,要削去木块多少立方厘米? 14、把一个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切削成一个体积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如图,横截面直径为2分米的一根圆木,截成两段后,两段的表面积之和为75.36平方分米。求原来圆木的体积。 解:设圆木长为x分米。 3.14×2x+3.14×(2÷2)×4=75.36 x=10 2 圆木的体积为: 3.14×(2÷2)×10 =31.4(立方分米) 2 4、某锻造厂要锻造一个直径是6厘米,高为2厘米的圆柱形零件毛坯,要截取直径为2厘米的圆钢多长? 5、有一个内直径为8厘米的圆柱形水杯,里面盛有15厘米深的水,这些水恰好占水杯容积的80%,如果加满水,这个水杯共可盛水多少升? 6、有两个体积相等的圆柱,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12平方分米,高是6分米;另一个圆柱的高是9分米,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7、两个圆柱体的高相等,它们的底面半径的比是3:4。已知较大的体积是256立方厘米,那么较小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圆柱体的体积=( )×( ) 用字母表示:V=( ) 圆柱的底面积=( )÷ ( ) 用字母表示:S=( ) 圆 柱 的 高=( ) ÷ ( ) 用字母表示:h=( ) 底面积 高 Sh 圆柱的体积 高 V ÷ h 圆柱体的体积 底面积 V÷ S (2)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都可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它们的体积。 ( ) (1)一根圆钢所占空间的大小是指它的体积。 ( ) 判断 √ √ (3)如果两个圆柱的底面周长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 ( ) √ (4)高相等的两个圆柱体,底面半径长的那个圆柱体体积大。 ( ) (5)一个圆柱形油箱,油箱的体积与它的容积相等。 ( ) × ×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分别以长和宽为轴旋转(如图),形成了两个圆柱,比较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哪一个大?大多少? 1、长方形怎样做成一个圆柱? 思维拓展: 2、一个棱长是2分米的正方体木块,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削去的木材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14×(2 ÷ 2) × 2= 6.28(立方分米) 2 2×2×2 = 8(立方分米) 8-6.28= 1.72(立方分米) 答:削去的木材体积是1.72立方分米。 思维拓展: 3、如图,想想办法,你能否求它的体积?( 单位:厘米) 2 6 4 思维拓展: 4、一个酒瓶里面深30厘米,底面直径是8厘米,瓶里有酒深10厘米,把酒瓶塞紧后倒置(瓶口向下),这时酒深20厘米,你能算出酒瓶的容积是多少毫升来吗? 10 20 30 8 思维拓展: 5、将一个圆柱体沿着底面直径切成两个半圆柱,表面积增加了40平方厘米,圆柱的底面直径为4厘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思维拓展: 求侧面积的一半+

}

导语:为考生提重庆教师资格证说课、试讲、结构化、答辩等面试知识点及各类说课稿、教学设计等。今天我们关注--小学数学《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柱的体积》。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节内容《圆柱的体积》,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体体积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认识了圆柱的特征,为本节课学习圆柱的体积奠定了基础,同时学习本节课也为接下来学习圆锥的体积公式作出了良好的铺垫。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阶段的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都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还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我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

通过观察、类比、分析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圆柱的体积公式,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的一切活动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采用讲授法、观察法、练习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从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入手。

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学生回忆之前知识很快能说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两者还有共有的体积公式: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复习过后,我将带领学生研究另一个熟悉的几何图形,圆柱的体积公式。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圆柱的体积》。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通过复习导入的方式,既巩固了之前所学知识同时增强了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探索新知。我将主要采用讲授法、观察法、练习法和小组讨论法的方式进行教学,并从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第一阶段:圆柱体积公式的猜想

我会在大屏幕出示底面积和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根据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学生很快能计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相等。继而引导学生类比之前学过的体积公式,圆柱的体积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圆柱的体积公式可能是什么?学生可以提出猜想: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高有关,圆柱的体积公式=底面积×高。

这一阶段让学生类比之前所学的体积公式,提出新的猜想,提高正迁移的能力。

第二阶段: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先让学生回忆圆的面积是通过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类比圆的面积公式,提问学生:圆柱可以转化成已知体积公式的哪个图形呢?学生可以回答出:把圆柱转换成长方体。继而追问:如何把圆柱转化为长方体呢?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学具,同桌之间相互交流,通过分一分,拼一拼,把圆柱等份分割平均分成16等份,组合成近似长方体的图形。此时我会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把圆柱等份分成32份,64份甚至更多份的情境,随着等份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拼成的长方体和原来的圆柱具有怎样的关系?5分钟后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学生通过刚才的动手实践和多媒体出示的情境,不难发现:长方体的底面积、高和体积分别等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高和体积。

这一阶段通过分一分,拼一拼,可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体会极限思想。

第三阶段: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出

我会提问学生: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通过之前圆柱体积公式的猜想,结合小组讨论的探究过程,

学生能够得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大写字母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圆柱的高,

如何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学生不难得出:V=Sh

在此我会强调字母V、S是大写,h是小写。并继续追问:回顾探究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学生有哪些心得体会?

经历了整个体积探究过程,学生可能收获可以用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体体积公式;也可能收获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与探索圆面积的方法类似;还可能收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我会对学生获得的体会予以肯定和表扬。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符合新课标理念,将课堂归还于学生,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循序渐进地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类比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提升空间观念。

紧接着是巩固提高环节,让学生做做试一试的练习题。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通过习题,能够很好地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对圆柱体积公式的运用。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我会提问学生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学生能够说出本节课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公式,掌握了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课后作业我会布置:找找生活当中的圆柱物体,量一量底面半径和高,算一算物体体积。这样的作业不限制学生思维,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让学生总结所学过的知识,有利于提高表达能力,同时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开放式的作业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我的板书设计遵循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的原则,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圆柱的体积公式是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