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解出来两个取值范围后,为什么最后的取值范围为m小于等于三?


2021年北京数学考试于今天下午(6月24日)顺利进行。

所用试题来自网络,可能存在图片不清晰导致的错误,如有发生,请以官方版本为准。

2018年的北京中考数学试卷分值分布格式已经有所调整:全卷满分100分,28道题目。其中选择题8道题,每题2分,共16分;填空题8道题,每题2分,共16分;解答题12道题,共计68分。今年依然沿袭这样的分值分布。

所有解析均为原创,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严禁抄袭。

时间仓促,知识与能力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2021年北京中考试卷格式经历了一次小小的风波,春节前明确2021年北京中考数学试卷将从28题改为25题,期末考试各城区多是按照25题命制试卷,春节后下达新消息,要求按照2020年试卷格式,28道题不变。






选择题每题2分,8道题,共16分。





大数的科学计数法,不是计算,没有坑。


去年考察对顶角相等,今年余角补角,初一基础题型。本题选A。


很意外的一种考察形式嘛,本题选D。


基本上变成了常规题型了,本题选B。


概率题,这类题基本上都可以从模拟试题中找到原题了。本题选C。


估值试题从填空题跑到了选择题。本题选B。


比去年的“注水”题目高档一些。难度也不大。本题选B。



填空题每题2分,8道题,共16分。


常规题,基础题,人品题。










切线长定理的基本应用。



开放题是目前的一种热门/趋势,考察思维的灵活性。本题是矩形的性质及菱形的判定的综合应用。本试卷的解答题则是平四的判定。




方差比较是高频考点了,在模拟试题解析中给出过很多类似的题目。本题应填“<”

符号意识/比例计算/阅读


类似小学奥数“比例”专题的题目,不同的是加强了“符号意识”的考察。

阅读理解,读懂题意,可以引入x,y表示两条生产线的原材料数量,设而不求。可以采取不同的数学模型分析。






北京中考近几年的解不等式组都非常简单/完全相同。












2020年考察过类似题目。基础题型,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中考都没有在解答题位置出现过整式的乘法与整体代入题型。




作图题的新花样,创新型试题,和海淀一模的“圭表”试题很相似,有画图,有依据填空。本题是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1)判别式的应用,比较简单;

十字相乘,属于选学内容;

采用求根公式也不复杂;

如果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就跑远了。

这个类型阔别多年重回解答题位置。


(1)平四的判定与证明,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这道题中规中矩,虽然是知识点交汇处命题,但是整体难度不大。


(1)函数图象平移,高频考点,y=1/2x-1;

(2)两个临界位置如图所示,可得m的取值范围。1/2≤m≤1。

去年试题的高仿试题,稍微有些不一样。



真的是比较简单的一道题。(1)角度相等,垂径定理的应用;(2)OE为△BCG的中位线,△OAF∽△GCF可得线段长。

这道题没有切线的相关考察。




(1)数一数,第13个数字为10.1,故m=10.1;

(2)p1=12,乙城市平均是11.0,中位数11.5,平均数低于中位数,则一定有p1>p2;

(3)采用平均数计算即可,11.0x200=2200(百万元)。




(1)代入,两个未知数,两个等式,可得解析式;

(2)开口向上,结合题意,对称轴只能在y轴右侧。比较严谨的证明过程需要结合题意,分析各点距离对称轴的远近。可以采用纯代数的方法,也可以结合图形进行。下面采用纯代数的方法。



(1)很简单的一问,基础题型,但是一个小问题其实是两个问题。


(2)有些难度的问题,虽然也是中点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思路进行。

设DE的中点为H,连接AH,连接MH并延长交AB于G。

于是可得点H在FM上,即点H、N重合,问题得证。


可证∠AMN=∠C=∠AOD,可得辅助圆如图所示,有∠AND=∠AMD=90°,问题得证。


如图所示,常规作法,平四BNPQ,再证△MND≌△PNE,可得结论成立。


中点问题涉及到的方法比较多,本题还有其他方法。

中点类型的题目在公众号内推送过多篇详细解析,这类试题这是常考常新套路满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翻找。



(1)比较简单,如图所示,可得结论。


(2)也可以看做是作图题。如图,可得点A的纵坐标。


(3)难度最大的一问,需要借助特殊位置进行分析。

先来分析最小值,AC=AC'=2,而圆O的直径为2,于是可作草图,再作圆A,进而确定点B和B',此时OA最小值为1,且BC长为根号3;


再来确定最大值。AB=AB'=1,则点A可在OB'的延长线上,此时OA最大,且OA=2,如图所示,可作出草图。


下面计算BC的长,可在△AOC'中计算B'C'的长。

考虑到点B'为线段OA的中点,可以采用中线长公式直接计算。





第五部分 总结与备考建议


从2020年开始,北京中考取消《考试说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成为中考命题的唯一依据。说实话,《课程标准》这本132页的薄薄的小书,高度概括了我们需要知道的方方面面,有事没事拿出来翻一翻,总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备考时,认真研读一下《课程标准》,至少需要知道“了解、理解、掌握和运用”,以及“经历、体验和探索”的区别和联系。另外,还会有一些“冷知识”,比如,需要明确课程标准中7条选学但不作为考试要求的知识点,再比如,“了解”部分涉及到的知识点,哪些也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2. 试题的创新性,其实是一种“不确定性”。对于北京中考试题而言,“新定义试题”这种明确了题型背景必须“新颖”,是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另外一些题目,比如“小云背诗”、吴文俊《海岛算经》九题古证等。本次试题中的《淮南子天文训》和海淀一模的《周礼》“圭表”很相似,不知道会不会作为一种确定性的试题保留下来?

3. 选择题最后一题,去年是函数图象,今年继续;填空题最后一题,去年是创新题,选座位,今年是生产线比例计算,用“吓人”的代数式表示工作量,故意设计干扰项。代数压轴题,依然是对称轴/比大小;几何压轴题,去年是中点,今年继续中点,而且是多年之前的那种旋转风格/手拉手风格的题目;新定义,旋转背景的题目,去年是平移,最后一问,依然后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而且有对应线段长,不知道如何赋分。

继续强调备考注意事项,理解通法和独立思考。通性通法,可能是未来几年北京中考和高考的重要词汇了,之前津津乐道的解题技巧,现在不值一提,甚至可以视作“歪门邪道”甚至“奇技淫巧”,看看今年北京高考的导数压轴题就更清楚了;再比如,中点去年考过了,今年再考一次,而且还是手拉手模型,为了考察“几何综合题”,不回避任何“说法”,永远在路上,一直都是这么“任性”和“傲娇”!而独立思考,则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是目前命题形式下,提升考试分数,需要高度依赖的“捷径”!

其他后续的进一步思考和解读,将会结合2022届考生的各类统考、模拟考试进行。

知识和能力、时间和精力都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觉得有用,请点赞/在看/转发,给我一点点的支持和鼓励吧!

北京高考难题解析原创系列

2021北京高考数学试题深度解析

2020北京高考数学试题深度解析

2020北京高考数学试题逐题原创解析

海淀高三期末填空题解析:全市最难!

高三六城区期末选填压轴题解析2020.1

2020北京高考难题原创解析系列汇总

朝阳高三一模填空题15题:周期点

2021海淀高二下期中选择题最后一题解析

2021年海淀高三二模导数压轴题简解

2021年海淀高三一模解析几何简解

高考全国卷试题剽窃北京高考模拟二例

8省高考模拟中的解析几何题目解析

高考8省统一模拟对北京高考的启示

2021西城高三二模选择题最后一题解析

2021海淀高二下期中选择题最后一题解析

2020北京高考数学试题逐题原创解析

2020年北京高考解析几何的简解与本质

2020北京高考备考难题原创解析汇总

北京中考难题解析原创系列

2021北京中考数学冲刺必备原创系列

2018年北京中考数学试题深度解析

2019年北京中考数学试题深度解析

2020年北京中考数学试题深度解析

新高一尖子生的暑假预习课程,相关招生通告近期会有发布,欢迎关注/咨询。欢迎随时预约一对一(初一到高三)高端定制辅导课程,一步到位、不走弯路、不留遗憾。非诚勿扰。

欢迎就初高中数学进行交流,加微信的读者朋友,请一定注明身份姓名,否则不予通过。

第七版——2022届考生专用

《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方法突破》

本书是北京市第一本运用解题理论、采用“编年体”形式对中考数学压轴题的应试策略、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进行透彻解析的专业书籍.

对于中考解答题中的几何综合题、新定义类型综合题、代数综合题,以及操作与实践、推理与探究等以“生成性资源”为背景的解答题,选用最能反映命题趋势的经典试题,进行深入解析,注重解题经验的传授与解题能力的提升,帮助考生养成科学的数学思维习惯.同时以微专题的形式兼顾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的压轴题.

本书可作为初中生中考冲刺用书,亦可作为命题专家、教研员、一线教师和教育界相关人士研究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的参考书籍.

专供2022年中考考生使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心无旁骛,全力以赴,争分夺秒,顽强拼搏脚踏实地,不骄不躁,长风破浪,直济沧海,我们,注定成功!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若函数f(x)是奇函数,且有三个零点x1、x2、x3,则x1+x2+x3的值为(  )

[解析] 因为f(x)是奇函数,其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它有三个零点,即f(x)的图象与x轴有三个交点,故必有一个为原点另两个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A.至少有一实数根 B.至多有一实数根

C.没有实数根 D.有惟一实数根

[解析] ∵f(x)为单调减函数,

A.在区间1e,1,(1,e)内均有零点

B.在区间1e,1,(1,e)内均无零点

C.在区间1e,1内有零点;在区间(1,e)内无零点

D.在区间1e,1内无零点,在区间(1,e)内有零点

∴由零点定理知,该函数零点在区间(0,1)内.

∴1和3都不是f(x)的零点,∴f(x)无零点,故选A.

[点评] 要准确掌握概念,“零点”是一个数,不是一个点.

A.至多有一个 B.有一个或两个

C.有且仅有一个 D.一个也没有

若a≠0,则f(x)为开口向上或向下的抛物线,若在(1,2)上有两个零点或无零点,则必有f(1)?f(2)>0,

10.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判定方程ex-x-2=0的一个根所在的区间为(  )

13.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用二分法求方程2x-x2=0在区间(-1,0)内的实数解(精确到0.01).

14.证明方程(x-2)(x-5)=1有两个相异实根,且一个大于5,一个小于2.

∴f(x)在(0,2)和(5,6)内都有零点,又f(x)为二次函数,故f(x)有两个相异实根,且一个大于5、一个小于2.

所以函数的零点为-1,1,2.

3个零点把x轴分成4个区间:

在这4个区间内,取x的一些值(包括零点),列出这个函数的对应值(取精确到0.01的近似值)表:

在直角坐标系内描点连线,这个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取(-1,0)作为计算的初始区间用二分法逐步计算,列表如下

端点或中点横坐标 端点或中点的函数值 定区间

18.判断方程x3-x-1=0在区间[1,1.5]内有无实数解;如果有,求出一个近似解(精确到0.1).

高一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相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确定不等式中字母取值的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