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如何看待吃肉?

和尚给人清心寡欲的形象,而且戒酒、戒肉和戒色,但日本的僧人就不同,他们不仅能吃肉还可以娶妻,不仅如此,日本僧侣甚至还能当DJ或调酒师,例如福井县照恩寺的住持朝仓行宣,他就曾身穿袈裟举办电音法会,不过为何日本和尚能不受戒律限制,其实与过去的历史有很大的关系,起初为了推崇佛教,日本天皇免去僧人的税赋和劳役,期间戒律一度变得很森严,之后演变成念佛比持戒更重要的信仰。

佛教在公元6世纪传入日本,当时推古天皇非常崇拜佛教,甚至下诏免去僧人的税赋和劳役,导致不少百姓想出家,佛教也因此在日本盛行,到了奈良时代初期(公元8世纪), 日本行程“僧尼半天下”的奇观,类似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由于许多人并未为了学习佛法而出家, 多数人都是为避税,导致僧侣在寺庙里依旧寻欢作乐,尼姑若怀孕就还俗待产,生产完继续出家避税,当时执政的舍人亲王决定改革,改变这种风气,因此命令遣唐使邀请高僧鉴真至日本传授佛法,他也因此成为日本律宗祖师,对于日本的影响非常大,将流传最广的佛教戒律《四分律》传入日本。

而戒律收集所有僧侣须遵守的学处,除了礼仪外还有戒条,比丘有227戒、比丘尼311戒,其中包含禁止偷窃、行淫、杀人或男女私自共处等,并提出具体的惩罚,直到建立日本律宗的总本山“唐招提寺”后,更是规定僧人受戒前,必须先入寺学习戒律,才有出家的资格,因此高僧鉴真与其弟子传授的佛法,在日本一度兴盛。

到了平安时代末期,源氏与平氏两家引发战争,在乱世之中,推崇往生净土教义的“净土宗”崛起,该宗派主张“圆顿戒”,将律宗原本几百条戒律,简化成十重四十八轻戒,认为念佛比持戒更重要,受到中下阶层的拥护,之后还分化出净土真宗,又名一向宗,在明治维新前,是日本佛教唯一许可僧人娶妻生子的教派,宗纲是“信心正因,称名报恩”,不再严格执行戒律,还曾利用宗教号召信徒参战,甚至自成一国。

例如战国时代的石山本愿寺,其门主显如不仅娶了公卿的女儿,还与大地域的领主武田信玄、朝仓义景互为连襟,对织田信长发动长达11年的“一向一揆”圣战。不过佛教对于日本来说,依旧属于外来的宗教,因此1868年明治维新后,政府为了削弱其他宗教的势力,并树立天皇权威,极力扶持本土的神道教,并发布《肉食妻带解禁令》,指“僧人今后无论蓄发、娶妻、生子、食酒肉,皆听从自便”。

直至今日,根据日本文化厅释出的《宗教年鉴2019》统计, 日本佛教寺院一共74272所,其中凈土宗和其分支宗派多达29447所,数量超过三分之一,但其实并非所有僧侣都能吃肉娶妻,仍有三分之二的僧侣依旧持戒修行,由于不喜欢获关注,所以行事态度多为低调,因此容易给人“日本僧侣自由奔放”的印象。

}

#老蒋动保每日谈#:吃肉习惯是怎么形成的?

我們對動物的觀念在很小的時候便開始形成,從幼年起就吃肉,對於這種態度具有決定性影響。有意思的是,許多兒童起初不願意吃動物的肉,父母們錯誤地認為肉食是健康所必需的,因而極力勸說他們,兒童才養成吃肉的習慣。不過值得強調的是,不論兒童的最初反應怎樣,在我們懂得自己吃的是動物屍體之前,早就已經吃肉了。因此,我們吃動物的肉是長期形成的習慣,並由社會的趨同壓力造成的偏見所促進的,絕不是我們在知情的情況下有意識做出的決定。

彼得·辛格,动物解放,青岛出版社,2004年,196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佛教吃肉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