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铁轨上通电,京哈线另一端的北京能检测到电流吗?

2019年11月13日,因为某些不可抗力,本科的第一个学期戛然而止,我也仓皇之中离开了这座才认识不久的城市。没成想,重逢却从本确定好的日子,变成了遥遥无期的奢求。

6月末收到回校隔离的通知,几经权衡纠结还是下定决心回港时,这个长达8个月之久而终于定格在2020年7月13日的滞留在家的时间,竟已然成为自入学以来之最。

本欲在最后的19天做的事情,去的地方,因为反弹的疫情和严格的进京管理而作罢,遂决定将这8个月的点点滴滴记录在册,权当是一次有仪式感的告别。倘若未来的某一天,自己能够借此拾起这些或许不过是一些细枝末节的回忆,有些不同于当下的感悟,那么写下这些文字的时间,大概也不算被浪费了吧。

已过冬至的香港,看不出任何转寒的迹象。而还未离开T2便感受到的寒风,宣告着这已然是北京秋天的尾声。

突如其来的变故并没有让课程进度停下,于是到家的前一个月还是和网课为伴的,出门的时间也被限制在了周末。

11月23号第一次进京,11月末特有的灰白天空,大概是送别的最好天气吧。

而这一天,是我最后一次与57通道车谋面。我不能说这对于我来说是多大的损失,但坐在售票座上胡思乱想的时光,终究还是一去不返了。

当日乘坐的22046号车
大概已经作古的57路纸质站名表

以及第一次涉足的首钢园,虽然已经大多面目全非了吧。

冬奥组委门前路过的专108路小黄车

网红星巴克成了大多数人乘专108的目的地,至于五一剧场原本是什么样子的,连同专108原本的两位数名字,或许首钢自己都已经不记得了。

11月29日,赶着成就展的尾巴去北展客串了一次,当然也仅停留在打卡的层面了。

从北展出来顺手拍的107路二代电尼,与仅仅解决了有无问题的118路阿迪王,现在看来是我与他们最后的照面了。

并没有围堵成功的教练车

那一天,也是北京初雪的日子。洁白的雪花洋洋洒洒,宣示着秋冬的更迭。

然而大北窑还是一如既往的堵

12月7日,确定好接下来安排而还没到考试周的某个周末,坐上930闲逛,阴差阳错的去了顺义,又心血来潮的去拍了飞机。

有时候,没有目的性未必不是件好事吧。

然而我没有铁手功,骏马的汉显向来是拍不全的

机位下总有驻足拍照的行人。这份视觉与听觉的双重震撼,大概只有飞机能带来了。

当然还有因(大概是很久以前的某次)换新而面目全非的开远和航站楼间摆渡车。庆幸的是,某些空港X路终于不再是鸡肋线了。

已换新的航站楼间摆渡车

(并没有什么考试的)考试周的倒数第二天,第二场雪悄然降临。

楼下雪景以及一次艰难的买早饭

现在来看,这个本以为看不到雪的冬天,雪却多得不真实。

顺便挂一下某一科的迷之期末考试题。

第一学期结束,让我再次成为无业游民。

12月18日,去上海蹭饭,顺便完成了高考后错误估计了暑假时间而没有完成的些许心愿。

本来打算下午出发,心血来潮决定约某两位同学去五道口吃饭,于是第不知道多少次来到了T大。

没能见证紫荆操场的四季,但是至少见证了夏和冬。

偶遇另一位同学之后,又开启了北交大的(蹭饭)两小时游。不知道为什么,校园内住着鹅的池塘,更让人有熟悉的感觉。

而这8个月的第一次远行,选择了京沪线上仅存的不知道还能苟延残喘多久的几对真直特之一。

当然,也是我第一次长途硬卧。

水牌(拍摄于次日早上抵达后)

——来自那天晚上某网易云日推的歌词。

伴随着机后二位隐约的柴油机的轰鸣声,驶入黑暗。

例行打卡著名景点瘦西湖和个园。差了不到半个季节的扬州,大概也迎来了一年之中游人最少的时候。

说句题外话,瘦西湖买票时候给我出了一张老人票......

虽不浓墨重彩,却有五彩斑斓之态

当然,还有特产亚星三轴,以及上海以外唯一的申沃九系。

还有她名副其实的全国文明城市第一位,与已和城市融为一体的独特的文化气息。

88路亚星三轴于文昌阁

次日,于瓜洲过渡前往镇江转车并短暂停留。第一次乘汽渡,还是被过渡区间车限制了活动范围。

镇扬汽渡扬州站与区间车

由于只有2小时的停留时间,遂决定前去西津渡。

当然,镇江公交还是一个品牌繁杂的系统,汇集了各种熟悉的品牌,于是有了一些路边随拍。

熟悉的前脸+不太熟悉的涂装

往西津渡走的途中,发现了京畿路这个宝藏。

梧桐树掩映着充满年代感的站牌,描摹出一个和谐而充满烟火气息的画面。

而在西津渡的时间,更多的则是匆匆一瞥。

或许有时候,路途中比目的地更能打动人吧。

浮光掠影之后,匆匆赴沪。

普通的2A,普通的一班沪宁城际

到沪与某董姓同学汇合后的第一站,选在了莲花路。

作为全国地铁少数JR风车站,这里的意义大概也不言而喻了。

不知道是倒数第几次见到的老八at莲花路
同机位1号线新车by某董姓同学
5号线at东川路by某董姓同学

还有交大的例行蹭饭,与和刚问世不久的粉粉的九系的初次相遇。

另外,交大是第一座让本蜗居于香港的人觉得是大学(字面意思)的。(注:清华给我的感觉是大型公园)

晚上返回酒店,发现房间竟然是铁景房。

或许一场旅途中,每时每刻都隐藏着惊喜吧。

次日便是一些例行公事。

第二次来南浦大桥,没成想又是在雨中。但55路的柴油车,却再也等不到了。

55路申沃九系at南浦大桥
65路黑金刚at南浦大桥

这座城市的纯电动或许会迟到,但终究还是没有缺席。

上海也终于迎来了正经的(间隔并不好的)BRT,不论如何,总归还是值得祝贺的。

(然而这个似乎也许大概早就不是新闻了)

奉浦快线单机at定康路
南团快线通道at南桥汽车站

金山铁路的更新换代,也让他看上去更像是市郊铁路了。

晚上走了无数同济人要走的路(指10号线)去同济蹭饭。

十分有质感的校园,外加违和感爆棚的行政楼;

在沪第三日,去了不通公路的横沙岛。

然而申崇7线完美的没有赶上,于是只好改坐申崇5线转轮渡。

长兴渡口待渡的申崇4线代申崇7线

由于横沙岛内感人的公交班次,只在渡口周边转了转便打道回府。

岛上路标的支柱竟然是用木头制作的,大概也算是这座小岛为数不多的特产吧。

刚刚上岛的申崇4线代7线

观察发现,申崇4线代申崇7线对于这个并不太准时的定班线来说已经算是常态了。

返程时一天仅有几班的横长线,挤满了形形色色的出岛乘客,他们的目的地是长兴,崇明还是上海,我也不得而知了。

过渡中的申崇7线与横长线

返程选择了申崇4线,便于后续行程的展开。

到了上海科技馆之后发现电显竟然显示的是旧站名凤凰镇汽车站,于是拍照留念。

当时的我绝对不会想到,上海科技馆地铁站这个终点站名,不久之后竟然也作古了。

申崇4线at上海科技馆地铁站

在沪的最后一晚,来到了久违的九江路外滩。

调度室还没有拆,线网还完好无损,只是20路不见了踪影,甚至不知道还能否有天再见。

值得庆幸的是,合影还是勉强可以拍的。

20路与东方明珠的合影

在沪最后一天,完美错过了85路的通道。

我不知道是否是永久性的错过,但下次再见,不知道要猴年马月了。

85路at昌邑路东方路

离沪之前的最后一站,走完了71路的全程。

只到第一次经过成都北路,我才意识到,三年前短暂的初逢,甚至没来得及让我看到你搭着线的模样。

71路和71路区间at凯旋路

返京选择了吉祥航空。打破了多项纪录的一次航程——第一次787,第一次大兴机场,等等。

当日执飞的中国第100架787

本抱着探访的心态走向大兴机场城际站,却发现有车可乘,于是阴差阳错的率先乘坐了本以为难以坐上的京雄城际。

12月30日,京张高铁开通,由于种种纠结最终还是放弃了张家口的行程,只买了第二班往返太子城的车票。

又一次没想到的是,时至今日,我还没有探访过新张家口站。

早早进京,决定先送别即将在年底改号的运通各线。

我不能说这对我而言有多大的影响,毕竟运通的运营范围与我的活动范围重合度不大。

我也不能说,改号对这些线路来说是不是一种损失。

但是他们终究还是客观存在于历史中的,终究还是值得记录的一部分。

出乎意料的是,许多线路当日已经早早换上了新的站牌。或许这些对于司售而言,不过是普通的职务调动罢了。

步行到清河站,发现东广场还是工地,也算是京局特色了。

内部装饰足够让人满意,但站台工作人员的吼声打破了一切的美好印象。

某些问题,京局是永远不会改也改不掉的。

太子城站站台与BF-C

北京北站的雨棚依然因循旧制,但站台的布置与管理,却早已没有当年的光景。

说句题外话,京张高铁开通的那天,大概是第一次让我感受到,这个圈子大概早已不是少数人封闭着的那个小小世界了。

1月8日,受哈工大某同学邀请前往哈尔滨,由于是春运高峰,直达车基本不可能买到,于是决定曲线分段北上。

终于还是走完了心心念念的京承线的全程,虽然并没有坐6419吧。

通州西站的残雪还未消融,事实上,白色的大地几乎完完整整地陪伴了我整个旅程。

半年前尚未市郊化的通州西站

虽然早有耳闻,但是承德地区铁路的开放程度,着实让我没有想到。

无数人抄近道沿着铁路步行的场景,仿佛梦回15年前,大秦铁路南边的那个小村。

Y514次通过中居宅道口

当然,还有为了弥补6419的遗憾而坐了一站的小票6455。

6455次停靠在承德东站

还有散落在这座城市的非空黄海,大概也是河北省各大城市一贯的特色吧。

承德1路非空黄海与扬子江at大石庙桥

西端断头的京沈高铁至沈阳,一头扎进了东北话的海洋。没想到这条线路辽宁段客流相当大,年底通到北京之后的客流可想而知了。

有100余年历史的沈阳站站房竟有些神似丸之内,而沈阳站的定位也和东京站有一点像。

例行打卡沈阳故宫与昭陵,谁能想到第一次拍雪故宫竟然是在沈阳呢。

当然还有拥有奇怪路号“环路”和各种黄海单机的沈阳公交,虽然车开的确实有些猛。

次日T183继续北上,经历了人生中最长的一次晚点。

从汉口开来的车,当时还没有什么戒备,只坐满了从各方汇集来的乘客,北上回到或许是已一年未见的家。

但是半个月之后发生的事,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而这班车,也不出意外的成为了受害者。

晚点了两个半小时的T183次停靠在沈阳北站

离开沈阳不久,世界便成了白色的。

接着便是北方冬季的漫漫长夜,只有列车的灯光亮着,映照着两侧被雪掩埋住只隐约可见的铁轨,驶向远方。

即将到达哈尔滨时,车窗已经结了冰霜

迎接我的,除了接站的某同学,还有充满异国风情的哈尔滨站,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的-20度。

去了哈尔滨才知道,原来冰灯不止冰雪大世界有,而是已经成为这个城市每个角落的装饰。

在太阳岛时候,某同学说,如果他不来哈工大,我也许没有机会见到这么厚的雪。

还有便是这座城市经受着严寒考研的公交。黄海与前置自然是东北城市的典型,但是宇通前置的存在是我没有想到的。

67路宇通前置at和兴路
101路黄海纯电at博物馆

当然还有本地宝——虽然看着有点像黄海

111路哈尔滨客车at和兴路

1月17日,和三河某真车迷进京,已经订好回港车票的我,已经将此程当作倒数的第几次进京。

拖延了两年多,第一次打卡市郊S5线。

市郊铁路怀密线at昌平北站

阔别4年,万佳通也早不是那个只有非空的低配公司了,当然,是不是野鸡是另外一回事。

约等于没公交的昌平站,大概是京张高铁上关注度最低的一站了吧。

半个月前经过却没打卡的八达岭长城站,也算当了一次电梯迷

虽然是算不上重游的重游,但至少能拾得些许当年的记忆。

然而八达岭的门票长什么样子,我大概是不得而知了。

终究还是在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日子来到了青龙桥。

无花无雪无秋叶,却偶遇了来此拍摄的某几位大佬,以及有幸感受到最真实的青龙桥站。

市郊铁路S2线at青龙桥站

还有断更一年终于续上的纪念票,虽然已经越来越难买到了吧。

休息几日之后,1月20号约某人一起去燕郊永旺看京紫,当时认为只是普通的一天,却没想到,那一天是几个月之内最后一次坐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到哈尔滨高速怎么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