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之8乘以31等于多少简便计算?

分数乘法教案范文合集八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乘法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内容:课本练习四的第6~10题。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

  2.培养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

  教学难点:依题意正确画图教学过程:

  1.先说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2)梨的筐数的和苹果的筐数相等。

  (3)白羊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

  3.教师给上面的第2题每个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再要求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解答。

  (1)有40筐苹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2)梨的筐数是和苹果的筐数相等,有40筐。()?

  (3)有40只白羊,白羊的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有40只黑羊。()?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指名读题,说也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画线段图。

  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学生回答: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引导回答:

  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

  (2)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从已知条件或从问题分析,说出要求小新储蓄的钱数,必须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因此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3)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计算。

  ①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

  ②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5的是多少,所以也用乘法计算。列式:

  把上面的分上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该怎样列?

  (4)检验,写答语。答:小新储蓄了10元。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9页下的做一做,先画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解答后,进行订正。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确定计算方法的。

  从上面的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看,与前一节所学的一步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今天学的是连续两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要能正确地判断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

  完成练习四的第6、7题。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

  解答这类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关键是什么?

  完成练习四的第8~10题。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围绕教学重点,以探究为主线设计教学过程,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究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本节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重视数形结合在学习中的作用。

  数形结合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它能促进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上课伊始,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通过画图的方式初步感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在新课的教学中,再次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注重从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从生活情境中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画图法去解决问题,从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圆形卡片

  第1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你能从桌面上的12根小棒中拿出它的吗?呢?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从刚才的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

  3.交代学习目标。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为理解整数乘分数的意义作铺垫。

  ⊙类比推理,明确意义

  1.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奇思早上吃了6块饼干,笑笑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淘气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

  (1)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①笑笑吃了多少块饼干?

  ②淘气吃了多少块饼干?

  2.分析、解决问题。

  (1)讨论解题策略。

  师:要求笑笑吃了多少块饼干,这道题应该如何解答呢?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指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法帮助思考)

  (3)汇报,并说出思考过程和解答方法。

  生:笑笑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也就是说把奇思吃的6块饼干看作单位“1”,再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笑笑吃的饼干数。

  师:说得真好!把6块饼干看作一个整体,6块饼干的是3块饼干。

  生:把每块饼干都分成2个,6块饼干的就相当于6个,也就是3块饼干。

  师: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知道了6块饼干的是3块饼干。

  师:那么这道题应该如何列式计算呢?(6个列式为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画图”的方法来理解数学问题,得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的方法,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通过实践得出“画图”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拓展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师:综合以上两种方法,你们有什么发现?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一、情境创设,探求新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

  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

  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

  生1:按照加法计算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明确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对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什么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这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多次追问,适度引导转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对于“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三、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

  (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求3桶共有多少升?就是求3个12 L的和是多少。

  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 L的3倍是多少。

  预设3:单位量×数量=总量,所以12×3=36(L)。

  (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自主列式。)

  交流:是根据什么列式的?引导说出思考的过程并板书:“求12 L的一半,就是求12 L的

  (3)出示第2小题学生自练。引导说出:“12×

  是多少。”在这里都是把12 L看作单位“1”。

  (4)师: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学生练习,交流。)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四、课堂练习,深化理解

  1.出示例2“做一做”。一袋面粉重3千克。已经吃了它的

  师: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吗?“求3千克的

  千克,3袋重多少千克?

  师:列出算式,并与前一个式子进行比较。这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1:一个是分数乘整数,另一个是整数乘分数。

  预设2: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但有所区别。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或者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师:那么,它们有什么是相同的呢?(计算方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对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从复习旧知导入,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这一数量关系,分别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在此基础上,重点让学生说出解决后两个问题列式的依据是什么?再通过尝试练习和交流,不断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归纳的素材,最终导出此类分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的环节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通过对两种不同算式的分析比较,抽象出两个算式的共同点,异中求同,进而深化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五、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可以列成 × ,表示 ;或者表示 ;

  也可以列成 × ,表示 。

  师:选择一个算式进行计算,想一想,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1)一堆煤有5吨,用去了

  吨,5堆这样的煤有多少吨?

  你能编写出类似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吗?

  1只树袋熊一天大约吃

  kg桉树叶。10只树袋熊一星期吃多少千克桉树叶?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密切联系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习题的编排体现由易到难的层次性,选取的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明白了什么?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谁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方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符号表达能力。

  本单元教学分数乘法,是在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编排的。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教学分数除法打下基础。教学内容以计算为主,包括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与分数相乘。教学要求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应用于分数连乘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在探索算法、总结法则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下表是全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

  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例1)

  用乘法求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例2)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例3) 练习八

  分数乘分数(例4、例5)

  分数连乘(例6) 练习九

  倒数的意义,求倒数的方法(例7) 练习十

  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计算法则的教学为编排主线,把运算的意义、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优化了全单元的内容结构。

  乘法运算的范围从整、小数扩大到分数,其意义、算法以及实际应用都有较大的发展。因此,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三个重要内容。教材以计算为主线,在研究算法的过程中体会运算意义,通过运算概念的完善、发展,进一步理解算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教学计算知识,应用学到的算法解决实际问题。意义、法则、应用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优化了知识结构,能充分发挥教学的功能和价值。如,例1从做绸花要用多少米绸带的实际问题引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问题,把原来的乘法概念扩展到分数范围,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应用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知识,体会并得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既解决了做绸花的实际问题,又解决了新的计算课题。又如,例2为解决做绸花的实际问题列算式101/2和102/5,联系现实的数量关系体会这些算式的具体含义,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的结论,发展了乘法的意义。在计算两个乘法算式时,巩固了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法。

  第二,知识发展线索清晰,前后联系紧密,各道例题的教学任务明确。下图是本单元教材里的计算知识结构图。

  先教学整数乘分数,后教学分数乘分数,符合简单到复杂的编排原则。而且,整数乘分数还能与整数乘法建立联系,应用整数乘法知识,为分数乘法的教学开好头。

  整数乘分数先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再是求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前者在运算意义上与整数乘法一致,算法是例1的重点。正由于运算意义和整数乘法一致,可以把整数乘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相同,体会并得出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后者在运算意义上有很大的扩展,乘法不仅能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还能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是例2的教学重点。而例2的算法,在前面已经解决了。

  分数乘分数先教学基础知识,再培养计算技能。例4和例5要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认识迁移到分数乘分数,深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还要解决分数乘分数的算法,并形成统摄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所以,这两道例题着重教学基础知识。例6教学分数连乘,巩固计算法则的同时,培养分子、分母交叉约分的技能。

  第三,编排倒数知识,为分数除法作准备。

  分数除法经常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进行计算,转化需要倒数的知识。因此,本单元在分数乘法的教学基本完成以后,编排了有关倒数知识的一节教材和一个练习,为下一单元的教学提前作准备。

  一、 例1着重教学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法。

  首次教学分数乘法,教材除了从实际问题引出,还尽量与整数乘法靠近,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构建新运算的意义与算法。创造迁移的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写出分数乘法算式;营造探索的氛围,放手让学生创新分数乘整数的方法。

  例1的第(1)个问题求3个相同分数的和。在代表1米绸带的线条图上,已经表示出做1朵绸花用的绸带3/10米,要求学生继续涂色表示做3朵绸花所用的米数。通过涂色,体会实际问题里的数学问题是求3个3/10是多少,看到做3朵绸花用的绸带是9/10米,激活已有的乘法概念以及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知识。于是,一些学生会列加法算式3/10+3/10+3/10,另一部分学生会列乘法算式33/10或3/103。比较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实现原有运算概念的迁移:求几个相同分数相加的和,用乘法算比较简便。分数乘法算式和整数乘法算式一样,不区分被乘数和乘数,求3个3/10是多少,算式33/10和3/103都可以。让学生研究分数乘整数的算法,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加工成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获得新的计算方法。尤其是在方框里填数: 3/10+3/10+3/10=□+□+□/10=□□/10,经历分子相加转化成分子与整数相乘的过程,建构了新的计算方法。

  例1的第(2)个问题求做5朵同样的绸花一共用绸带的米数,不再从分数加法过渡到分数乘法,直接写出乘法算式,并用分数乘整数的方法计算。把例1的学习成果作为例2的教学资源,进一步体验应用分数乘整数解决相同分数连加的问题比较简便,巩固运算的意义和方法。这道例题还指导了分数乘法中的约分,兔子卡通先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再把积约分化简。大象卡通先约分,再相乘。前一种方法学生比较熟悉,在计算分数加、减法时,经常先按法则计算,再化简结果。后一种方法由于先约分,算得的积是最简分数,而且相乘也更简单。要指导学生理解并喜欢大象卡通那样的算法,对下面继续教学分数乘分数有好处。

  二、 例2着重教学用乘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0朵绸花的1/2是几朵?10朵绸花的2/5是几朵?这些问题学生在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里曾经解答过。那时的解答是通过102、1052这些整数乘除运算进行的。例2再次教学这些实际问题,要应用分数乘法的知识解答,概括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个结论,并用于解决其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中去。

  在例2之前,乘法只用于求相同加数的和。教学例2之后,乘法还可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是乘法概念的扩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新含义,例2在编写时注意了以下三点:

  首先是加强分数的意义。用10朵花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是红花的图画,对10朵的1/2作出具体而形象的解释。一方面让学生在体验10朵的1/2的意义时,想到102=5这种算法。另一方面又利用十分熟悉的102促进对10的1/2的理解。教学10朵的2/5,让学生在图画里圈出绿花,经历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其中2份是绿花的操作过程,以及1052的计算过程,体会10的2/5的含义。

  然后是讲述新知识。教材说:求10朵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并写出算式101/2。还说求10朵的2/5是多少,可以用102/5。在分数意义的平台上,指出分数乘法的实际应用。利用101/2和102/5这两个实例,概括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个结论发展了原来的乘法概念,使乘法有了新的应用领域。

  沟通新旧算法的联系,更好地理解分数乘法。如果比较算式101/2和102,能够发现它们都是求10的1/2是多少,都是把10平均分成2份。虽然运算不同,意义却是相通的。同样,算式102/5和1052都是把10平均分成5份,求其中的2份,都是求10的2/5是多少。例题在教学分数乘法的初始阶段,安排这些可对比的内容,让学生反复体验分数乘法。

  练一练加强概念。第1题先涂色表示12个圆的1/3、20个方格的4/5,感受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再列式121/3、204/5计算,进行较抽象的思考并用数学方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两者结合,加强了分数乘法的概念。第2题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描述图示的数量关系,在现实问题数学问题数学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例2列出的算式都是分数乘整数,它们的计算方法已在例1里教学。所以101/2、102/5都可以让学生计算,要提醒他们先约分,再相乘,尽量使计算过程简便些。

  三、 例3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2以及练习八第6~11题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编排例3继续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是因为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较难理解的数量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普遍存在于实际问题中。无论从知识的教学还是从知识的应用考虑,都需要单独编排例题。

  解答例3的关键是理解红花比黄花多1/10、绿花比黄花少2/5的含义。从本质上讲,它们仍然是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但是比较难懂。教材用条形图呈现三种花的朵数关系,表示黄花朵数的直条刚好是10格,表示红花的直条比黄花多1格,形象地表达了红花比黄花多1/10。例题还通过红花比黄花多的是多少朵的1/10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仔细研究图意,正确理解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相当于黄花的1/10。从而明白,求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就是求黄花的1/10是多少朵,即50朵的1/10是多少。

  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是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变式,安排在试一试里教学。在例3的条形图上,如果把表示黄花的直条平均分成5份(每2格看成1份),绿花比黄花少这样的2份。所以,绿花比黄花少2/5的含义是: 绿花比黄花少的朵数相当于黄花的2/5。教材要求学生仿照红花比黄花多1/10那样,在条形图的直观支持下,分析并理解数量关系。通过独立解决变式的问题,实现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向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认知迁移。

  第44页第14题分析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意义是概念专项练习。在说分数的意义时,要先指出把什么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然后指出什么是这样的几份。如皮球的个数比足球多2/5,应该把足球个数看作单位1的量,把它平均分成5份,皮球比足球多的个数相当于这样的2份。这题要把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数量关系式可以视为一种数学模型。从解题角度上看数量关系式,它有助于列出算式或列出方程;从思维角度上看数量关系式,把文字叙述的数量关系改写成关系式,压缩了思维过程,精简了数学语言,表达了思考结果;从教学角度上看数量关系式,它能进一步加深理解概念,及时暴露认识的偏差。如果对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理解不正确,一定会在写出的数量关系式上有所表现。仍以皮球的个数比足球多2/5为例,如果在等号右边填出皮球的个数,就是概念错误造成的。解答第15~17题,都要以正确的数量关系为前提,教材编排第14题的意图是十分清楚的。

  四、 例4、例5构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不复杂,记住和应用算法也不难。但是,理解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却很不容易,是再次应用分数概念开展演绎推理的过程。教材编排两道例题教学分数乘分数,充分发挥数、形结合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分子相乘、分母相乘是合理的。

  构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要把分数乘整数的算法纳入分数乘分数的算法之中,使前者成为一般算法里的特殊情况。教材在两道例题后的试一试里完成这个内容的教学。

  例4是首次感知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算法。先在长方形里涂色表示它的1/2,再画斜线表示1/2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在图上体会数量关系和运算的含义,看出结果。教材依次安排了三项学习活动:第一项活动是分别说出两个长方形中画斜线部分各占1/2的几分之几,引出新的数学问题: 1/2的1/4、1/2的3/4。得出这两个数学问题要仔细观察每个图里把1/2平均分成几份,斜线画了其中的几份,就能知道左图中画斜线的部分占1/2的1/4,右图中画斜线的部分占1/2的3/4。第二项活动要列出1/2的1/4、1/2的3/4的算式。应用初步形成的分数乘法概念,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推理得出1/2的1/4可以用1/21/4计算,1/2的3/4可以用1/23/4计算。在写两道算式时,体会一个数不仅是整数,也能是分数,进一步完善了分数乘法的概念。第三项活动从图中看出两道算式的积。因为1/2的1/4是长方形纸的1/8,1/2的3/4是长方形纸的3/8,所以1/21/4=1/8、1/23/4=3/8。在看图与写出积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分子相乘的得数是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得数是积的分母。

  例5继续体会分数乘分数的算法。已给出了两道算式2/31/5和2/34/5,还在两个长方形里涂色表示了2/3。第一项学习活动是画图计算给出的两道算式。在画图前要先想算式的意义,才会正确画图和看到算式的积。如2/31/5是求2/3的1/5是多少,要把表示2/3的那个部分平均分成5份,用斜线画出其中的1份。斜线部分占长方形的2/15,2/15就是2/31/5的积。又如2/34/5是求2/3的4/5是多少,要把表示2/3的那块涂色部分平均分成5份,用斜线画出其中的4份,由此得到2/34/5的积是8/15。第二项活动在乘法算式的右边写出积,让学生在写2/15和8/15的时候,感受积的分子2和8是两个乘数的分子的乘积,积的分母15是两个乘数的分母的乘积。

  两道例题的教学线索不同,认知程度也不同。例4经历看图写式得积的过程,感受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可能性。例5通过看式画图得积体验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合理性。两道例题都让学生感受分数乘分数的算法,逐渐形成计算法则。

  第55页应用整数都能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个知识,把2/113和45/6都改写成分数乘分数的形式,使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也适用于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成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五、 例6教学分数连乘的算法和技巧。

  例6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整理解题思路。先画一条线段表示一班做的绸花朵数,由于二班做的朵数是一班的8/9,所以把表示一班朵数的线段平均分成9份,便于画出表示二班朵数的线段。教材要求学生画表示三班做花的朵数,画的时候要分析3/4的意思,理解这里是把二班做的朵数看作单位1。通过画图就能很快知道应先算二班做的朵数。

  例题先分步列式解答,再列综合式解答。教学要以综合算式为主,因为在综合算式里要讲分数连乘的算法。关于分数连乘计算有两点内容:一是各个乘数的分子连乘的得数是积的分子,各个乘数的分母连乘的得数是积的分母。二是要尽量先约分,再相乘。就是说,要把分子、分母之间能够进行的约分都完成以后,相乘就简单了。两点内容学生都能接受,先充分地约分可能会不大适应。教学不必在为什么这样约分上纠缠,学生有计算结果应是最简分数的认识,能够理解计算过程中要尽可能地约分。教学要清楚地展示约分活动,如整数135和分母9之间的约分,分子8和分母4的约分。在练一练里还要指导不相邻的分子与分母的约分,如22/275/119/10中的分母27和分子9的约分,帮助学生逐渐掌握约分的技巧。

  六、 例7教学倒数的知识。

  倒数的知识主要是两点: 一点是倒数的概念,另一点是求倒数的方法。前一点是基础知识,后一点是计算分数除法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建立倒数概念之后,求一个数的倒数就容易了。因此,例7十分重视概念的形成以及对概念的准确把握。

  教学从寻找乘积是1的分数开始。在8个分数中能找到3对乘积是1的分数,这项貌似游戏的活动凸显了倒数是乘积为1的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教学倒数概念必须掌握的内涵。教材里三个卡通的交流,说的都是两个分数相乘的积是1,突出了倒数概念的一个内涵。下面的文字叙述强调两个数互为倒数,还以3/8和8/3为例,帮助学生体会互为倒数的意思指甲是乙的倒数,乙也是甲的倒数,这是倒数概念的又一个内涵。

  求已知数的倒数分三个层次教学: 先求3/5、2/5等分数的倒数,然后求5、1等整数的倒数,最后是0没有倒数。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分数,发现它们的分子、分母刚好互换位置,一方面进一步体会了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是1,另一方面找到了写出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写整数的倒数,从概念出发,寻找与整数相乘等于1的那个分数,体会如果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那么它的倒数也是调换分子、分母位置得到的那个数。教材要求学生理解0没有倒数,并作出相应的解释。这是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不存在与0相乘能得到1的数。

  第51页第4题里有四组数。第(1)组数都是真分数,它们的倒数都是假分数。第(2)组数都是大于1的假分数,它们的倒数都是真分数。第(3)组数的分子都是1,它们的倒数都是整数。第(4)组数都是整数,它们的倒数都是几分之一的数。让学生发现这些规律,是为了巩固倒数概念,熟练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1.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渗透对应思想.

  理解应用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1.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正确灵活的判断单位“1”.

  一、复习、质疑、引新

  1.说出 、 、 米 的意义.

  20的 是多少?6的 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可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

  法意义的扩展出现的新问题,那么这一意义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

  二、探索、质疑、悟理

  (一)教学例1(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自编)

  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知道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搞清数量间的关系.

  教师提问:重点分析哪句话呢?“吃了 ”这句话是分率句.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这样的4份).

  3.画图.(演示课件:分数乘法应用题1)

  画图说明:a.量在下,率在上,先画单位“1”

  b.十份以里分份,十份以上画示意图.

  c.画图用尺子,用铅笔.

  解法一:用自己学过的整数乘法做

  5.小结:知道一个数是多少,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像这样的应用题,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4人,参加合唱队的占全班学生的 ,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

  1.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例2.小林身高 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 ,小强身高多少米?

  1.演示课件:分数乘法应用题2

  2.求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实际上就是求 米的 是多少,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

  3.列式: (米)

  答:小强身高 米.

  小强身高 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 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1.今天所学题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用分数乘法解答的题的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哪里入手分析?

  共同点:都是已知单位“1”和分率,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先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一只鸭重 千克,一只鸡的重量是鸭的 ,这只鸡重多少千克?

  2.一个排球定价36元,一个篮球的价格是一个排球的 ,一个蓝球多少元?

  1.一桶油400千克,用去 ,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一桶油400千克,用去 吨,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一)修路队计划修路4千米,已经修了 。修了多少千米?

  (二)一头鲸长7米,头部长占 。这头鲸的头部长多少米?

  (三)成昆铁路全长1100千米,桥梁和隧道约占全长的 。桥梁和隧道约长多少千米?

  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

  1.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明确把谁看作单位“1”,引导学生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画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从分数乘法意义的角度思考,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逐渐形成技能,增强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发展。

  1.掌握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能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理解算理,会用线段图正确地分析题意。

  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探究法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在信息窗1和信息窗2已经初步解决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问题,还会做吗?

  出示练习:20的4/5是多少?6的2/3 是多少?

  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法意义的扩展出现的新问题,运用这一知识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在学校举行的泥塑大赛中,同学们制作出许多精美

  的作品,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本10页的情境图和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谈话: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一班男生做了多少件?二班女生做了多少件?

  谈话:同学们提的问题比较准确,下面我们分别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探究方法,建立模型

  1.解决第一个问题:一班男生做了多少件?

  谈话:请同学们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先来分析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再试着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得出答案,还要把道理说清楚。

  (1)讨论操作。学生分小组进行尝试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信息。

  (2)小组内说想法。

  (3)交流展示。指名到展示台前进行汇报。

  方法一: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谈话:你是怎样画图的?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怎样想的?

  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重点引领学生理解谁是找单位“1”,如何找单位“1”?如何在线段图中表示出已知条件“3/5”?

  谈话:线段图是个很好的工具,同学们用的非常棒!它可以清楚表示出题中数量间的关系,这个工具用的好,即使以后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也会得心应手。

  方法二:不借助于直观图,直接列式解决

  谈话:你是怎样想的?教师适时引领:题中哪句话是关键句?谁是单位“1”?“3/5”这个分数在题中的具体意义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做?

  (男生做了总数的3/5,总数是单位“1”,把总数平均分成5 份,求其中的3份,也就是求15的3/5是多少,所以15×3/5)

  2.学生自己解决第二个问题:二班女生做了多少件?

  谈话:小组交流,自己想办法来分析题意,解决问题。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说自己的分析思路,其他小组可以给予完善补充。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谁是单位“1”?怎么找单位“1”?为什么画两条线段?结合学生汇报,教师课件动态演示P11图示

  谈话:你在分析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

  学生回答时,教师适时引领:相同点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做;不同点是第一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通常画一条线段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二组是两种量之间的关系,通常画两条线段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画线段图时通常先画出表示单位“1”的量。

  三、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1.课本11页自主练习2:出示短吻鳄照片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利用画线段图的办法分析数量关系,自己列式解决问题。

  2.自主练习4:这一题和第2题属于同一类型,都是研究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让学生自主完成,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这一题与前两题有什么不同之处?研究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尝试自主解决,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四、引导总结,构建网络

  谈话:我们应该如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45页例题4、5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

1、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得简便运算。

例如:125×6,表示:6个125相加是多少,还表示125的6倍是多少。

2、一个数(小数、分数、整数)乘分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不相同,是表示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6×125,表示:6的125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整数和分数相乘:整数和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分数和分数相乘: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3、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再乘,得数必须是最简分数。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三)分数大小的比较:

1、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积小于它本身。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积等于或大于它本身。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带分数,所得的积大于它本身。

2、如果几个不为0的数与不同分数相乘的积相等,那么与大分数相乘的因数反而小,与小分数相乘的因数反而大。

1、分数应用题一般解题步行骤。

(1)找出含有分率的关键句。(2)找出单位“1”的量

(3)根据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式:单位“1”的量×对应分率=对应量。(4)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解答。2、乘法应用题有关注意概念。(1)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找单位“1”的方法:从含有分数的关键句中找,注意“的”前“比”后的规则。当句子中的单位“1”不明显时,把原来的量看做单位“1”。

(3)甲比乙多几分之几表示甲比乙多的数占乙的几分之几,甲比乙少几分之几表示甲比乙少数占乙的几分之几。(4)在应用题中如:小湖村去年水稻的亩产量是750千克,今年水稻的亩产量是800千克,增产几分之几?题目中的“增产”是多的意思,那么谁比谁多,应该是“多比少多”,“多”的是指800千克,“少”的是指750千克,即800千克比750千克多几分之几,结合应用题的表达方式,可以补充为“今年水稻的亩产量比去年水稻的亩产量多几分之几?”(5)“增加”、“提高”、“增产”等蕴含“多”的意思,“减少”、“下降”、“裁员” 等蕴含“少”的意思,“相当于”、“占”、“是”、“等于”意思相近。(6)当关键句中的单位“1”不明显时,要把关键句补充完整,补充成“谁是谁的几分之几”或“甲比乙多几分之几”、 “甲比乙少几分之几”的形式。(7)乘法应用题中,单位“1”是已知的。(8)单位“1”不同的两个分率不能相加减,加减属相差比,始终遵循“凡是比较,单位一致”的规则。

(9)找到单位“1”后,分析问题,已知单位“1”用乘法,未知单位“1”用除法(注意:求单位“1”是最后一步用除法,其余计算应在前)。 单位“1”×分率=比较量 ; 比较量÷分率=单位“1”

(10)单位“1”不同的两个分率不能相加减,解应用题时应把题中的不变量做为单位“1”,统一分率的单位“1”,然后再相加减。

(11)单位“1”的特点: ①单位“1”为分母; ②单位“1”为不变量。

(12)分率与量要对应。①多的对应量对多的分率;

②少的对应量对少的分率;

③增加的对应量对增加的分率;

④减少的对应量对减少的分率;

⑤提高的对应量对提高的分率;

⑥降低的对应量对降低的分率;

⑦工作总量的对应量对工作总量的分率;

⑧工作效率的对应量对工作效率的分率;

⑨部分的对应量对部分的分率;

⑩总量的对应量对总量的分率;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方法:单位“1”的数量×对应分率=对应数量。

2、分数的连乘。找到每一个分率的单位“1”。

1、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求倒数的方法:把这个数写成分数形式,然后将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

3、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

4、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它本身,假分数的倒数等于或小于它本身。

注意:倒数必须是成对的两个数,单独的一个数不能称做倒数。



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的(分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3、把分数乘整数化成几个相同分数(相加)的形式来计算,体现了(转化)思想。

4、分数乘整数时,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5、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时,可以直接用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去除。

6、一个数乘几分之几就表示(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7、当某个数乘以一个大于1的数时,可以表示(这个数的几倍),当某个数乘(小于1且大于0)的分数时,可以表示这个数的(几分之几)。

8、63的74是(36),列式为(63×74),表示的意义是(63的七分之四是多少)。9、一根木棍长41米,6根这样的木棍长(23)米,7米的32是(314)米。

257平方米=(28)平方分米

75公顷=(43)平方千米

11、一个花园总面积是144平方米, 其中的125被用来种月季花,月季花的面积是(B)平方米。

13、3×53个月饼表示(A)。

A、将三个月饼都平均分为5份,每个月饼都取其中3份。

14、要使7611×()的结果是真分数,“()”里最大可以填(B)。

15、要使186×()的结果是整数,“()”里最小可以填(A)。

答:这块菜园地的面积是189平方米。

答:36分钟后两人相隔50千米



1、分数乘分数时,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用字母表示为ab×cd=(a×cb×d)。(a,c都不为0).

2、分数乘分数时,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会更简便。约分时,一般不在(原式)上约分,计算结果一般是(最简分数)。

3、分数和整数相乘时,整数与(分数)的(分母)能约分的直接约分。

4、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整数是分数乘分数的特例。

5、借助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乘分数地算理,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6、一个因数(0除外)乘以比1小比0大的数,积(小于)这个因数,若其乘(大于)的数,积大于这个因数,乘以1则(等于)这个因数。

7、73公顷的51表示(将73公顷均分为5份,取其中1份)。

8、一根长117千米的丝带,将其均分为5段,其中3段共长(5521)千米。

10、在“()”里填上“>”“<”或“=”。

11、118乘以一个带分数,积(A)118.

12、把一根木棍截成两段,第一段占全长的116,第二段长116米,这两段哪段长(A)。

13、要想97×()的结果是真分数,“()”里可填(C)。

14、一根绳长635米,72根这样的绳子长(C)米。

15、一个正方形边长为61米,其周长和面积各是(B)。

答:仓库里总共24吨大米。

答:B地原有35吨水泥,原先B地水泥是A 地的97.



六年级上册 1.3小数乘分数

一、填空题(茵苗教育)

1、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可以先把(小数)化为(分数)或把(分数)化为(小数)再来计算。

2、如果小数能和(分数)的(分母)约分,先约分再计算更简便。

3、把小数转化为分数或把(分数)转化为(小数)的计算方法体现了(转化)思想。

4、计算53×0.25时,可以把(0.25)转化成(41)再与(53)相乘,或者把(53)转化成(0.6)再与(0.25)相乘,结果是(0.15)。

5、在()里写出正确得数。

6、一件商品原价6.4元,打折后价格是原来的43,折后价格是(B)元。

7、小明的身高是1.75m,小刘的身高是小明的54,小刘高(B)m。

8、计算时,应怎样计算,更简便?(C)。

A、将1811转化为小数,再与0.25相乘。

C、将0.25转化为分数,再与1811相乘。

9、一根铁丝长517米,17根这样的铁丝接在一起长(A)米。

三、应用题(茵苗教育)

10、某商场一个水壶售价78元,一个水瓶的价格是水壶价格的53,饭盒的价格是水瓶价格的一半,则,该饭盒售价多少钱?

答:该饭盒售价23.4元。

11、李华从家到学校只需125小时,他从家走到博物馆所用的时间是他上学时间的1.5倍,他从家到博物馆需要走多少分钟?

答:他从家走到博物馆需要走37.5分钟。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式子)。

2、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这运用了(类比)思想。

3、乘法交换律:(b×a)=a×b;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4、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时,先(观察)算式的特点,后根据算式的特点,(想一想)可以运用哪种运算定律能使其计算更简便,最后按照(运算规律)算出结果。

5、整数与分数相乘时,可以先把整数分解为(分数)的(分母)的(倍数)与另一个数的和(或差)的形式,再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6、在分数乘法中,为了计算简便,可以运用(交换律)交换两个分数的位置,还可以交换它们(分子)或(分母)的位置,积不变。

7、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

8、43×65×12=(215),该式子的特点是(12能整除前两个因数的分母,适用乘法结合律)。

9、(43+52)×20=(23),该式子的特点是(20能整除括号中两个因数的分母),符合(乘法分配律)。

10、在下面“()”里填写正确的得数。

11、计算53+5-3×739时,计算顺序是(C)。

A、先算减法,后算乘法,再算加法。

B、先算加法,后算减法,再算乘法。

C、先算乘法,后算加法,再算减法。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13、商城自行车的价格本是420元,打折促销后价格降了51,自行车现价(A)元。

14、第一袋面粉53千克,第二袋面粉有45千克,将第二袋面粉中的52倒入第一袋面粉中,此时第一袋面粉有(B)千克。

15、工人在修一条长为144千米的路,第一周完成全长的125,剩下多少千米未修?

答:剩下84千米路未修。

16、文艺汇演中,参加舞蹈组有30人,参加合唱团的人比参加舞蹈的人多52,

参加表演的人数是参加合唱团人数的725,求参加这次表演的总人数。

答:这次参加表演的总人数为150人。



一、填空题(茵苗教育)

1、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时,可以用以下公式:

(1)、(单位“1”的量)±(单位“1”的量)×比单位“1”(多或少)的(几分之几)=(所求的量)。

(2)、(单位“1”的量)×(1±比单位“1”多或少的几分之几)=所求的量。

2、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是(综合法)的运用。

3、借助(线段)图,表示各数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分析和理解题意,这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4、六年(1)班第二次模拟考成绩跟第一次模拟考相比,不及格人数降了41,应该把(第一次模拟考不及格的人数)看成单位“1”,1-41表示(第二次模拟考不及格人数占第一次模拟考不及格的几分之几)。

5、小年的年龄比小芳年龄多121,“1+121”表示(小年年龄占小芳年龄的几分之几),要求小芳年龄,就是求(小芳年龄)的(1+121)是多少。

6、果园里有桃树21棵,果园里的梨树比桃树多72,果园里的梨树有(27)棵,梨树比桃树多(6)棵。

7、一根铁丝比另一根丝带短111,这根丝带长121米,要求这根铁丝的长度时,应把(另一根丝带的长度)看作单位“1”,列式为(121×(1-111))。

(1)、小明比小刘年长151。

关系式:(小刘年龄)×(1+151)=(小明年龄)。

(2)、飞机的速度比高铁速度快107。

关系式:(高铁速度)×(1+107)=(飞机的速度)。

(3)、第一小组的人数比第二小组的人数少121。

关系式:(第二小组人数)×(1-121)=(第一小组人数)。

二,选择题(茵苗教育)

9、2019年茶农收获了60千克茶叶,2019年收获的茶叶比去年多了121,2018年收获了(A)千克茶叶。

10、一个三位数比一个两位数多121,这个三位数是104,这个两位数是(B)。

11、李师傅昨天加工了160个零件,他今天比昨天多加工161,他今天加工(B)个零件。

三、应用题(茵苗教育)

12、一本故事书有125页,小明第一天看了96页。小明说:“剩下的页数比全书的54还少4页。”小强说:“剩下的页数比全书的2518还多6页。”两个人谁说得对?为什么?

第一天看的页数,小明说法:125×(1-54)-4=96(页)

第一天看的页数,小强说法:125×(1-2518)+6=96(页)

13、一件衣服原价420元,后来做活动降了71,活动结束后,这件衣服又提价了81,最后这件衣服价格比原价多了还是少了?多了或少了几块钱?

答:最后这件衣服价格比原价少15元。

每天坚持陪孩子学习十分钟,影响孩子的一生。

}

  (得数精确到十分位) (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用简算)

  1、哥哥上大学,要坐6.4小时的火车,火车的平均速度是70.5千米/小时,他坐火车走了多少千米?

  2、一支铺路队正在铺一条公路,上午工作3.5小时,铺了164.9米;下午工作4.5小时,铺了206.7米;上午铺路速度快还是下午铺路速度快?

  3、 2台同样的抽水机3小时可以浇地1.2公顷,1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

  4、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玻璃瓶最多可以装0.4千克香油,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5、王老师要用80元买一些文具,他先花45.6元买了8本相册,并准备用剩下的钱买一些钢笔,每支钢笔2.5元,王老师还可以买几支钢笔?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6、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长6299千米,比黄河长835千米,黄河长多少千米?(列方程解答)

  当a等于多少时,下面式子的结果是0?当a等于多少时,下面式子的结果是1?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面词语中画线的字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2分)

  ①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率,把它率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

  ②一阵陈寂之后,树叶哗啦啦齐声作响,强风似乎要将大树连根拨起。

  ③我觉得大地在一阵一阵地振动,像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吊到了地上,这振动由下而上地传道了我坐着的枝干上。

  3.下列四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2分)

  A.微不足到任劳任怨一事同仁慷慨大方

  B.逍遥法外心安理德深不可测胸有成竹

  C.不容置疑镇定自若众目睽睽齐心协力

  D.振耳欲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黑咕隆咚

  4.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2分)

  ①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②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

  ③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我是在老师教了我几个星期以后,才领悟到的。

  ④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

  5.为下列句子的空白处选择正确的词语。(2分)

  ①直到有一天,抵挡不住那繁花满枝、香味扑鼻的含羞树的诱惑后,才_______(A.克服B.克制C.说服D.压制)了这种恐惧心理。

  ②我常在这棵月宫仙桂上尽兴玩耍,冥思遐想,遨游在_______(A.美好B.曼妙C.奇妙D.美妙)的梦境中。

  ③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_______(A.奇特B.神秘C.神奇D.特别)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

  6.将下列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2分)

  ①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

  ②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

  ③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④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

  一、在□里填上“>”、“

  二、直接写出得数。

  1、5个一和2个十组成()。100里面有()个十。

  5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七十六写作(),90读作()

  3、40前面的一个数是(),40后面的一个数是()。

  79和81中间的一个数是()。

  7、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3,第二位是4,这个数是()。

  把下面各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一、基础知识及理解(44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D )(2分)

  2、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有两项错误的是( )(2分)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 叛逆 纠纷 哄堂大笑 独具会眼 B.呆板 遗憾 得意洋洋 不求甚解

  C. 承蒙 处境 轮翻上阵 持之以恒 D.察觉 惟恐 博学笃志 恍然大悟

  4、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仗义 花瑞 烦闷 遮蔽 各得其所

  B、心绪 委屈 霎时 拆散 喜出望外

  C、慈怜 摇摆 仿膳 沉寂 自做主张

  D、攥着 逮住 花瓣 覆盖 不可抗拒

  5、下列各语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D )(2分)

  A .我的母亲又遨过了一个严冬。

  B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忘外了。

  C .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做主张呢?

  D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6.下列句子中划横线处,应选哪一项词语依次填上才恰当( C )(2分)

  ①我们俩 ,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②母亲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③她憔悴的脸上现出 般的神色。

  A.①形影不离 ②无奈 ③乞求 B.①不离不弃 ②信服 ③乞求

  C.①形影不离 ②信服 ③央求 D.①不离不弃 ②无奈 ③央求

  7、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给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8、判断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2分)

  ①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 ( 排比 )

  ②可是,这能全怪我么? ( 反问 )

  ③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比喻 )

  ④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那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 (拟人 )

  9、写出下列刻画人物的手法。(4分)

  ①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动作描写 )

  ②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 ( 神态描写 )

  ③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的说。 ( 语言描写 )

  ④我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总不愿意。 (心理描写 )

  10、下列的组中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D ) (2分)

  A、《散步》莫怀戚长篇小说《诗礼人家》

  B、《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小说家、文学家

  C、《羚羊木雕》张之路小说《在楼梯拐角》

  D、《荷叶 母亲》冰心原名:谢婉莹代表作《繁星》《春水》等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乐观、自信、幽默)

  A《我的老师》通过几件具体事情,表现了小学时的蔡云芝老师对我和同学的挚爱,抒发了对温柔美丽,慈爱伟大的蔡老师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B、《再塑生命》语言精美而流畅,富有特色,感情真挚而深沉。

  C、《王几何》一文,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描写了一个热爱教学教学有方的平凡中学教师形象。

  D、《我的早年生活》的丘吉尔用调侃的语调,写出了自己早期的幸运,但有点悲观。

  12、填空。(12分)

  (1)母亲啊!你是 荷叶 ,我是 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

  无遮拦下的天空下的荫蔽?(《荷叶 母亲》冰心)

  (2)_老骥伏枥__,志在千里。_烈士暮年___,壮心不已。(《龟虽寿》曹操)

  (3)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一诗中诗人描绘农村优美风光的诗句是:_绿树村边合__,_青山郭外斜__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对远方朋友思念的诗句是:__我寄愁心与明月__,_随风直到夜郎西___。

  (4)《论语》中指出学习必须与思考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5)《论语》中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两句告诉我们向他人学习时,应明辨优劣,善于选择。

  (6)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7)14、《论语》中孔子认为快乐的事是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从远方来,不亦乐乎 ;能够做君子的条件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当老师的条件之一是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表现孔子虚心向别人学习的句子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B )(2分)

  A. 在国歌的伴奏下,王琳和马进小心翼翼地将国旗升上顶端,然后深深舒了口气。

  B. 台上的主持人说: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的结果,请大家洗耳恭听。

  C.机敏的办案警察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很快找到破案线索。

  D. 她演讲的时候,整个大厅鸦雀无声,她的事迹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

  A. 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C. 春天的兰州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D. 我们要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并且及时改正。

  15.教师节前夕同学们纷纷在师恩似海留言簿上给老师留言。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 , 。衷心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

  请你仿照划线的句子,在后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注意:内容相关,句式相同。(2分)

  二、阅读题(56分)

  (一)阅读《羚羊木雕》,完成79题(共8分)

  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吗?一定不会了。

  我轻轻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这时,她的妈妈从屋里出来了。看见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我们的样子,立刻明白了: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

  万芳看了我一眼,跑进屋去。过了一会儿,她拿着那只羚羊出来了。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过,看我呆会儿揍她!

  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16、上文中我说话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 (3分)

  答:说话吞吞吐吐(结结巴巴)、欲言又止,主要因为我实在是难以开口说找万芳拿回羚羊

  17、简析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 (3分)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答:心理描写,写出了我的伤心和自责

  18、从上文中万芳对这件事的处理可以看出,万芳是一个怎样的小伙伴? (2分)

  答:主要从宽容、仗义这两个方面来回答

  (二)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16题。(16分)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 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甲)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找蔡老师 我(乙)地回答。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选文写了什么事?请概括一下。(2分)

  19、选文中甲处应填 B ;乙处应填 C 。(2分)

  A.糊里糊涂 B.迷迷糊糊 C.模模糊糊 D.稀里糊涂

  20、一般来说,孩子是期盼假期的,为什么我会觉得暑假漫长?(2分)

  业务作者非常爱戴、敬佩老师,希望能够早点见到老师。

  21、选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抒发了我怎样的感情?(4分)

  抒情,议论。 抒发了自己的纯真之情,表现了对蔡老师强烈的思念。

  22、我转到条件较好的县立学校去读书,为什么说可惜?(2分)

  因为我离开了慈爱、公平、伟大的蔡老师。

  23、文中最后一段, 哦,我才醒。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中的看看那块席子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分)

  不能。那块席子是参照物,自己离开了那块席子,说明梦里寻师是真的,如果去掉就不符合实际了。

  24、对下列句子人称代词分析正确的是一项是( B )(2分)

  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 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A、选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读起来很别扭。

  B、由于抒情的需要,变换人称,改用第二人称,这样可以直接抒发对蔡老师的思念、崇敬之情,显得更加亲切。

  C、选文是回忆往事,用第三人称,这里是和蔡老师在一起,改用第二人称。

  D、散文中可以叙事、议论、抒情,也可以将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交换使用,这样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三)、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共18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你跟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一起出发),中午你没有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27、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2分)

  不讲信用,粗野无礼。

  28、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2分)

  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29、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2分)

  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

  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

  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

  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30、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2分)

  同意。面对元方的反驳,有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31、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 (2分)

  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第一,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

  32、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2分)

  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

  要机智地探询对方 情况,提高安全意识。

  (四)阅读古文,完成8~12题。(14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33、《论语》是 儒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 孔子 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与《 大学 》、《 中庸 》、《 孟子 》、合称四书。(2分)

  34、解释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 通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省: 自我检查,反省

  (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 越过,超过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 喜欢,爱好

  3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论与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2)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认真记忆,肯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能够多考虑当前的事 。

  36、文中有很多词句已经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2分)

  温故而知新 、不亦乐乎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而从、 四十而惑

  37、选文中有的谈学习方法和态度,有的谈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请你任选一章,谈谈对你的启示。(2分)

  四、作文(共50分)

  记叙或描写一位关心爱护你的亲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打勾

  观()抛()()观失望()动()

  二读句子,写出与带点词意思相近的词语。

  1、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沪教版):我的盾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2、他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那个铃铛。()()

  3、谁知手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

  要查的带点字音序部首 选择带点字的解释

  笨拙 1、笨()2、谦词()

  竭力 1、干涸(he)()2、尽()

  雾霭 1、和气( )2、云气( )

  四抄句子,体会寓意。

  1、《自相矛盾》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做事不能夸大其词,否则必会自相矛盾。

  2、《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都不能自己欺骗自己。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新奇的()惊奇地()牢固的()渐渐地( )

  轻盈的()灵巧地()蓝色的( ) 笨拙地( )

  六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通顺,在括号内标明序号。

  ()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条蚯蚓。

  ()突然从泥土里钻出一条又细又长的虫。

  ()爸爸说蚯蚓能松土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它。

  ()我和爸爸正在菜园里拔草。

  ()我问爸爸蚯蚓是益虫还是害虫。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轻盈色彩斑斓灵巧惊奇

  小毛虫()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一对()的翅膀,上面布满()的花纹。

  (2)本学期学过的成语故事有、。

  (3)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仿佛游览了许多旅游胜地,她们是――台湾迷人的();云南美丽的();杭州著名的()。

  小朋友都zhīdào(),狼是非常凶恶的,但有一种鸟儿,却是捕狼的néngshǒu(),它的míngzì()叫金雕。

  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金雕发现狼以后,就俯冲着xiàng()狼扑去,狼看到金雕的钩嘴和利爪,吓得拼命跑起来。金雕在空中追,它不马上下手,而是长距离追逐。追着追着,狼跑累了,越跑越慢,最后实在跑不动了,一头钻进草丛中,口吐白沫,直喘粗气。金雕扑下来,一只爪子抓住狼的脖子,另一只爪子对准狼的眼睛乱抓,把狼的眼睛抓瞎,使狼shīqù()反抗能力,zài()把狼皮撕开,大吃狼肉。

  2、从文中找出反义词

  善良()得到()拥护()

  3、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用√表示。

  (1)直喘粗气a、不弯曲b、使变直c、直接d、一直

  (2)一望无际a、边界b、交往c、时候d、彼此之间

  4、仔细读读第二小节,想想金雕是分几步捕到狼的,然后完成练习。

  金雕发现狼后,先,然后

  (二)口袋里的爸爸妈妈

  小袋鼠采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花,插在她的小口袋里,回家问妈妈:“好看吗?”

  妈妈说:“真好看。”

  小袋鼠挺高兴,说:“妈妈,我肚子上的这个小口袋,就是让我插花的吧?”

  妈妈笑了:“不光为了这个。你长大后生了小袋鼠,还要用它来装小袋鼠。”

  “小袋鼠自己不会走路吗?”

  “不会,就像你小时侯一样。”

  小袋鼠想了想,又问:“我的小口袋会长大吗?”

  “当然。”妈妈说,“会跟你一起长大。”

  小袋鼠歪着脑袋,眨眨眼睛,认真地说:“好,等爸爸妈妈老得走不动的时候,我就把你们装到我的大口袋里!”

  1、给字加部首组字并组词。

  廷()()艮()()

  2、按短文内容填空。

  (1)短文主要写了()和()的对话。

  (2)小袋鼠现在用口袋()。长大以后,生了孩子,她可以用口袋()。小袋鼠还有一个想法,等爸爸妈妈老得走不动的时候,她用口袋()。

  1.春秋时期从公元前_____年到公元前_____,是我国奴隶社会_____的时期。

  2.公元前______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________爆发。

  3.公元25年,______称帝,建立东汉。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____________。

  4.公元97年,班超派部下________出使大秦。

  5.孙权派卫温率船到达________,加强了______和内地和联系。

  6.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________、鲜卑、羯、氐、,历史上称他们为__________。

  7._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他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____________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__________。

  8.假如有一个人在公元前25年出生,公元25年去世,这个人活了____岁。

  9.已知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________,距今年约有_________年。

  10."战国七雄"中位于最西边的是______国。

  11.西汉末年,社会动乱,王莽夺取政权,进行改革,史称___________。

  东汉前期,社会稳定,经济好转,史称__________。

  12.南朝从________年开始,共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在__________。

  14.我国封建社会统治的正统思想是______家学说。

  1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开始的,_________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16.汉初统治者对农民采取轻徭薄赋的__________政策。

  17.到_______末年,人口已达6000万,达到我国封建社会前期人口的最高峰。

  18.公元前_________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二、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

  1.5和10的最大公因数是,8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

  2.在横线上填最简分数。

  4厘米=米750克=千克25秒=分

  3.一个钟面被分成两部分(如右图),较小部分占整个钟面的,较大部分占整个钟面的。

  4.一根彩带被剪成两段,第一段长7分米,第二段长9分米。第一段的长度占这根彩带的,第二段的长度是第一段的。

  6.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不用求解)

  (1)上衣单价x元,买8件这样的上衣一共用去420元。

  (2)一班和二班共有100名学生,一班有x名,二班有48名。

  (3)树上原来有x个桃,摘下26个,还剩34个。

  7.一个直径6厘米的圆,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一、积累与运用(61分)

  1、看拼音写生字词。(12分)

  1. 读句子,用“√”画出正确的读音。(8分)

  (1)闷(mēn mèn)热的夜,令人窒息,沉闷(mēn mèn)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恐惧。

  (2)在核桃林那绿油油的'屏(pín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00÷25用简便方法计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