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600+3.3×3.4简便计算?

1.1.始于深发展银行,平安银行历史悠久

平安银行始于深圳发展银行,立足改革开放时代前沿。为满足改革开放对特区银行的需要,深圳发展银行于 1987 年成立,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1991 年 4 月 3 日,深圳发展银行成功上市,成为我国第一个上市商业银行,股票代码“000001”。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受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及与经营不善影响,深发展经营状况恶化,不良贷款率显著高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处于行业较低水平。2004年美国新桥投资集团收购深发展 16.7%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深发展也成为我国首家外资作为第一大股东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新桥集团通过整理团队、调整与隔离不良贷款、发展零售业务等手段为深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平安集团入股银行领域,填补银行业务空缺。2003 年12 月29日平安集团通过其下属的平安信托投资公司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收购福建亚洲银行 100%股份。其后,平安集团继续向福建亚洲银行注入2300万美元,注入资金总额增至 5000 万美元,持有福建亚洲银行73%股份。2004年2月,福建亚洲银行更名为平安银行。2007 年原平安银行与深圳市商业银行合并更名为深圳平安银行。2010 年开始,平安集团通过受让新桥集团持股与认购定向增发等方式,持有深发展 52.38%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2012年深圳发展银行吸收合并深圳平安银行,之后正式更名为平安银行。

1.2.“三步走”战略下坚定推进零售转型

自成立起平安银行经历多次业务拓展,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在平安银行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力量贯穿始终。通过推出“GWS资管平台”、“一账通网银”等科技平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增强了客户粘性,获得了大量优质客户。在零售业务方面,平安通过推出多种信用卡业务丰富客户选择,并将平台业务与集团的保险业务相结合,打造“一站式金融保险服务平台”。同时,平安银行布局多个领域,在汽车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等方面均开展了多种业务。

布局“三步走”战略,坚定不移推进零售转型。2013 年初合并完成伊始,平安银行就提出“三步走”战略,即 5 年内以对公业务为主,同时构建零售业务发展的基础,跻身股份制银行第二梯队;5~8 年内以对公和零售业务并重,实现各项业务协调发展,跻身股份制银行第一梯队;8 年后以零售业务为主导业务,构建平安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在对宏观和行业形势进行充分研判的基础上,2017 年平安银行正式启动零售转型,秉承“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的转型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和“卓越的精品公司银行”。

1.3.背靠平安集团,业务协同与内部管理优势明显

公司股权分布集中,战略一致性与执行效率较高。截止2021年第三季度末,平安银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共计72.44%,其中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其最大的股东,持股比例约为49.57%,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与中行-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占比均超过 1%,分别为 10.07%、2.21%与1.03%,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有利于公司推动战略布局,提高公司战略执行效率。平安保险及其子公司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股共计57.95%,平安集团的高比例持股有效加强了集团与平安银行的高效协同。

大股东实力雄厚,平安集团金融牌照齐全,交叉业务助力平安银行战略发展。平安银行隶属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集团旗下有平安人寿保险、平安财产保险、平安养老保险、平安健康保险、平安信托、平安证券、平安资产管理、平安不动产、平安基金以及平安国际融资租赁、陆金所等各类金融子公司,业务覆盖保险、证券、银行和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是国内第一批“全牌照”的金融集团,平安银行作为其重要子公司在业务拓展、客户引流、资源共享等方面拥有较大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一体化金融服务。同时,两大股东平安集团与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资金实力雄厚,极大提高了平安银行的风险兜底能力。

公司核心管理层稳定,三步走战略执行连续性强。年平安集团副董事长孙建一、原民生银行副行长邵平分别担任平安银行董事长与行长,任期内邵平行长提出坚持专业化、集约化、综合金融、互联网金融四大特色发展思路,推进公司、零售、同业、投行四轮驱动快速发展。在三步走战略布局下,彼时平安银行以对公业务为主,发布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线上平台(橙 E 平台),为公司业务快速发展提供平台支持;建立金橙保理商俱乐部,持续推动贸易金融业务发展;推出贷贷平安商务卡,助力小企业客户开发,截止 2016 年上半年末贷贷平安商务卡客户数已达95.73万户。2016 年平安银行管理层迎来集中更换,平安集团副总经理谢永林、平安银行原副行长胡跃飞接任董事长与行长,两人作为在平安集团与深发展成长起来的本土人才,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与深远的战略眼光。任期内两人贯彻落实三步走战略,开启平安银行零售转型,确立了“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的转型发展战略。2016 年至2021 年上半年末,平安银行零售金融业务营业收入占比由 30.59%提升至58.10%;零售客户数由4047.32 万户增长至 11388.42 万户;管理零售客户资产由7976亿元增长至29820.11 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 27.1%,零售转型成果显著。

2.1.平安集团零售基因深远,赋能平安银行零售转型

平安银行背靠平安集团,零售基因深远,具有客户引流与资源共享的独特优势。平安集团主攻保险业务、零售基因深远,战略发展目标为打造“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金融保险、银行、资产管理和互联网金融以及其他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平安集团通过保险等其他金融业务积累了大量零售客户资源,截止2021 年三季度末,平安集团相关业务互联网用户数达 6.34 亿,个人客户数达2.25 亿,客均合同数达2.78个。平安银行背靠平安集团,在集团整体战略定位布局下做零售转型,依托集团“金融+生态”战略,在集团的业务协同中享有客户引流、资源共享、业务拓展等方面的优势。同时,集团在金融科技方面可为平安银行提供人才技术支持,助力平安银行数字化转型,赋能零售业务发展。

2.2.零售战略不断细化,资产端零售转型已完成

2.2.1.2017 年起向零售银行转型,战略不断细化

2017 年,平安银行制定全面向零售银行转型的战略目标,当年零售转型成效显著。2016 年 10 月,在董事长谢永林带领下,平安银行正式开启零售转型战略,管理层制定了目标清晰的发展战略并逐年进行细化。2017年是平安银行零售转型元年,制定了全面向零售银行转型的战略目标,即打造以“SAT(社交媒体+客户端应用程序+远程服务团队)+智能主账户”为核心的智能化、移动化、专业化的零售银行服务;同时实施公私联动,为零售业务发展提供配套支持。当年零售转型成效非常显著,2017年,平安银行零售金融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

平安银行零售战略不断细化,以零售突破为引领。2018 年平安银行明确了打造“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的战略愿景,制定“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策略方针。零售层面要举全行之力,融科技智慧,推动零售业务实现业务突破、模式突破、渠道突破与组织突破。2019 年平安银行全面构建零售业务、对公业务、资金同业业务“3+2+1”经营策略,零售层面“3+2+1”经营策略即全力发展“基础零售、私行财富、消费金融”3 大业务模块,提升“风险控制、成本控制”2 大核心能力,构建“1 大生态”驱动融合,零售转型战略进一步细化。2021 年6月,平安银行全面升级新三年策略打法,其中零售业务要积极打造综合化银行、AI银行、远程银行、线下银行、开放银行“五位一体”新模式,不断强化科技引领,颠覆传统发展模式,打造“有温度”的金融服务,为零售业务二次腾飞注入新动能。

2.2.2.零售转型成效卓越,零售贷款占比位列上市银行第一

零售战略指引下,平安银行零售转型成效卓越,零售金融业绩贡献率逐年提升。在经营业绩方面,零售金融业务营收和净利润一直维持稳健增长(剔除 2020 年疫情影响因素),占比逐年提升。2021 年上半年,零售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92.13亿元,净利润117.22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90%和 46.30%,在全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中占比分别为58.10%和66.7%,相较于 2016 年底,零售金融营收和净利润占比分别大幅提升27.51pct 和25.48pct。

平安银行零售贷款占比位列上市银行第一,资产端零售化基本已经完成。纵向来看,零售贷款余额持续维持高速增长, 年期间零售贷款 CAGR 为 31.24%。2021 年 6 月,平安银行零售贷款余额为1.76万亿,同比增长 23.86%,零售贷款占比为 61.08%,相较于2016 年末大幅提升24.43pct。横向对比,2021 年上半年,平安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位居股份行第五,低于招商银行(2.86 万亿)、中信银行(1.97 万亿)、浦发银行(1.83万亿)和兴业银行(1.78 万亿),但零售贷款增长动力强劲,同比增速位于股份行第二。从零售贷款占比来看,平安银行零售贷款占比高于招商银行(53.22%)和邮储银行(57.46%),位列上市银行第一,资产端的零售化基本已经完成。

2.3.全渠道获客+场景化运营,零售客户基础不断夯实

2.3.1.深化开放银行建设,MGM 模式贡献优质客户

持续深化开放银行建设,互联网获客占比超30%。平安银行于2019年推出开放银行,随后不断深化开放银行建设,将金融服务与互联网场景深度融合,推动能力开放与流量开放,助力实现场景化经营、生态化发展。截至 2021 年 6 月,零售开放银行平台已发布685 个产品、1477个API和H5 接口,分别较年初增长 70.4%和 12.8%。覆盖账户、理财等多种产品能力,发布人力资源、教育等多种行业解决方案,提供线上代发、智慧校园等多种业务能力。2021 年上半年,零售开放银行实现互联网获客5207.04万户,占零售总体获客量的比例超 30%。同时平安银行不断代优化线上口袋银行 APP,构建口袋“金融+生活”生态,实现银行服务与“衣、食、住、行、娱”等诸多客户高频生活使用场景闭环经营;推出“轻型化、社区化、智能化、多元化”零售新门店,打造社区生态;将客户的口袋银行APP线上场景、零售新门店及周边社区生态无缝对接,实现了多种服务场景的线上线下融合。截至 2021 年 6 月末,口袋银行累计注册用户达到1.24亿户,增长率为 20.26%,同比持续维持高增。

深化 MGM 线上运营模式创新升级,持续贡献优质客群。MGM是指借助平安集团的力量,特别是通过平安寿险代理人渠道来拓展零售客户,平安银行通过不断优化 SAT(社交+移动应用+远程服务)闭环经营智能工具以及探索私域流量经营模式,不断深化MGM(客户介绍客户)线上化运营模式创新升级,MGM 模式成为平安银行获客的重要手段。2021年上半年 MGM 模式下,零售客户净增 257.59 万户,占零售整体净增客户的比例为 38.2%,其中财富客户(近三月任意一月的日均资产超过50万元)/私行客户(近三月任意一月的日均资产超过 600 万元)分别净增5.11/0.34万户,分别占各类客群净增比例为 57.0%/45.3%,可见MGM模式对财富客户、私行客户获客贡献度更高;零售AUM净增1798.66亿元,占整体净增的50.3%。从消费贷的贡献率来看,2021 年上半年,MGM模式下,新发放“新一贷”/汽车金融贷款分别为 383.02 亿元和 348.94 亿元,占整体比例分别为54.1%/26.5%,信用卡发卡量为 134.77 万张,在新发卡量中占比为26.1%。同时通过 MGM 模式获得客群的资质更优,通过MGM模式获得的信用卡/“新一贷”/汽车金融贷款不良率分别为 1.89%/0.90%/1.84%,分别较整体低0.16pct/0.13pct/-0.71pct,其中 MGM 模式下发放的汽车金融贷款高于整体不良率,主要由于汽车金融贷款 MGM 模式下,比重较大的“车主贷”业务不良率较高,从而拉高了 MGM 模式下汽车金融的整体不良率。但是,MGM模式下“车主贷”业务客群不良率仍较其他渠道同类业务不良率低0.08pct。(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3.2.强化“金融+生活”平台布局,聚焦重点客户精细化运营

持续加强“金融+生活”线上服务平台布局,口袋银行MAU位居股份行第二。平安银行持续加强口袋银行 APP“金融+生活”线上服务平台布局,结合用户生命周期阶段,通过智能化、场景化推荐,满足客户综合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平安口袋银行除涵盖传统金融场景外,还拥有包括“便民生活”、“健康保障”、“车主服务”和“影音娱乐”在内的丰富的非金融场景,同时持续引入外部高频生活场景服务,接入饿了么、顺丰速运以及京东等常用第三方服务,推动全渠道、全流量线上生态运营。此外口袋银行还不断整合具有地域特色的优惠活动,用户活跃度及粘度不断提升。2021 年上半年平安口袋银行 MAU 达到 4037.61 万户,同比增长26.49%,在上市股份行中仅次于招商银行,位居第二。根据2020 年末数据,口袋银行生活场景月活跃用户数超 2181.97 万户,占总活跃用户数的54.1%。

聚焦八大重点客群实现精细化运营。平安银行通过聚焦“董监高”、“超高净值”、“小企业主”、“理财金领”、“精明熟客”、“颐年一族”、“年轻潮人”和“有车一族”八大重点客群的场景化经营,推动产品服务、渠道队伍的深度协同及全面线上化运营,提高客户精细化运营能力。例如在董监高、超高净值客群方面,平安银行通过“企望会”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解决方案,包括投融资、财富规划、私享生活、经营赋能等;在老年客群经营方面,持续完善优惠权益、专属产品及定向服务,精准满足老年客群需求,启动推广“深圳市智慧养老颐年卡”;在年轻客群经营方面,积极融入年轻人社交场景,联合“Bilibili”推出B站联名借记卡。同时平安银行依托金融科技优势,通过强化人机协同,积极推动“AI+T(远程坐席)+Offline(线下队伍)”经营模式,并打造统一的中台能力,升级客户分层经营模式,提升客户体验及经营效率。

推动网点数字化转型,赋能网点场景化经营。平安银行围绕客户旅程,依托大数据打造城市蓝图,赋能网点千店千面场景化经营,升级打造“复制流花 4.0”网点生态模式。启动网点周边三公里生态项目,推动社区化、社交化获客及经营,基于客群特征及偏好打造健康、颐年、少儿等特色门店,2021 年 6 月,平安银行针对年轻客群,携手哔哩哔哩电竞联合推出电竞主题线下网点。同时平安银行持续升级线下网点和线上云店的双店经营体系,为客户提供 7×24 小时的智能随身服务。通过强化全渠道获客和场景化精细运营,2021 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大众富裕层级客户较2020年末增长12.1%,约为 2020 年同期增速的 2 倍,大众万元层级客户较2020年末增长9.9%,超 2020 年同期增速的 1.5 倍,基础客群基础不断夯实。

2.3.3.零售客群基础不断夯实,个人存款成本率持续降低

零售客群基础不断夯实,AUM 带动个人存款成本率持续降低。自2017年全面践行零售战略以来,平安银行持续强化全渠道获客,深耕场景化运营活客,不断优化客户服务流程,零售客户基础不断夯实,业务规模不断壮大。 年期间,零售客户数和零售客户资产规模持续维持高增速,CAGR 分别为 27.53%和 31.8%。2021 年 6 月平安银行零售客户数达到1.14亿户,同比增长 12.01%,零售 AUM 达到2.98 万亿,同比增长28.45%。横向对比来看,根据 2021 年中报披露的上市银行数据,平安银行零售AUM绝对值位列股份行第三,仅低于招商银行(9.99 万亿)和浦发银行(3.51万亿)。场景化运营下 AUM 稳健增长,带来大量优质活期存款的沉淀,叠加平安银行主动拓展低成本负债来源,紧盯市场利率引导个人存款结构调整,平安银行个人存款成本率不断降低,2021

2.4.消费金融:零售贷款收益率优势显著

2.4.1.信用卡存量竞争时代,强化精细化+场景化+智能化运营

平安银行着力优化客户触达及体验,持续强化信用卡精细化、场景化、智能化经营。在存量竞争时代,商业银行信用卡服务亟需深耕存量客户,发展特色经营,走出同质化竞争困局。平安银行针对存量客户精细化运营,提供多样化产品及服务:重点针对车主客群推出“好车主信用卡”,形成以加油权益为主,洗车、停车、充电、保养、代驾权益为辅的全方位车生态经营体系;同时深化跨界合作打造策略联盟,联合京东、国美、途虎养车、肯德基等优质资源共建消费生态圈。依托线上平台推进场景化布局,提升用户活跃度,开通并优化“口袋超市”、“大牌来了”等频道,2020年全年开展 1000 余场不同主题特色活动与 100 余场直播;同时加强积分场景搭建,全面实行移动支付发分,增强客户消费粘性。强化智能化客户经营体系,持续提升客户服务体验,着力完成信用卡新核心系统革新,支持十亿级交易用户及日交易量,可大幅降低信用卡运营风险与经营成本;同时深化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运用,升级智能语音中台,2021 年上半年外呼1.07亿通,截止2021 年 6 月末已渗透至 197

信用卡业务规模持续扩张,带动手续费快速增长。信用卡业务作为触达零售客户最直接的信贷投放手段, 年期间,信用卡流通卡量和交易金额实现高速增长,期间 CAGR 分别为33.06%和43.84%。2020年受疫情影响,信用卡扩张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但凭借平安银行强大的场景化运营实力,信用卡流通卡量和交易金额依然实现正向增长,分别同比增长6.50%和 3.52%。2021 年 2 月,与京东联名发行的“平安京喜联名卡”,5个月内发行超过 50 万张;7 月结合火热 IP“魔童哪吒”开展全城88大促活动。截止 2021 年 6 月末,平安银行信用卡流通卡量达6652.74 万张,同比增长8.21%;信用卡总交易金额达 1.81 万亿元,同比增长12.79%。此外,首次将实动率,即活跃客户占流通客户的比重明确为信用卡业务经营的北极星指标。信用卡业务量的增长带来相关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年期间平安银行银行卡手续费收入 CAGR 为 27.50%,2021 年上半年银行卡手续费收入达 94.13 亿元,同比增长 4.93%。

2.4.2.非房零售贷款占比较高,零售贷款收益率优势显著

非按揭零售贷款占比较高,零售贷款收益率优势明显。截至2021年上半年,平安银行个人非按揭贷款占个人贷款的比重达52.08%,居我国上市银行首位。平安银行按揭贷款投放相对有限,2021 年上半年按揭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仅为 9.01%,零售贷款主要投向信用卡、新一贷、汽车金融等高收益率产品,有利于公司保持较高的收益率水平。根据32 家上市银行披露的数据,2021 年上半年平安银行零售贷款收益率高达7.67%,位列上市银行第一位,高于招商银行(5.60%)、民生银行(5.79%)和兴业银行(6.26%)等股份行。同时,平安银行通过采用更为审慎稳健的信贷投放策略,适度提高信用卡与新一贷用户审批门槛,2021 年上半年平安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1.13%)低于股份行平均水平(1.42%)。

2.4.3.“车”生态体系不断完善,汽车金融信贷规模维持高增

“车生态”体系不断完善,汽融产品矩阵持续丰富,金融科技赋能线上化运营,打造平安银行汽车金融品牌优势。平安银行借助集团平安产险、平安普惠等品牌优势,在汽车之家的基础上打造集团车生态圈,为客户提供贷款、保险、租赁、积分等方面全方位、一体化体验;围绕客户买车、洗车、加油、护车等多种场景丰富口袋银行等APP 线上运营平台频道,打造一站式客群服务。“车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客群活跃度持续性提升,2021 年 6 月末汽车金融客群月活跃用户数达274.96 万户,较2020年末增长 15%。同时平安银行不断提升在二手车、新能源汽车、商用车领域的服务能力,持续丰富汽车金融贷款产品矩阵。2020 年二手车贷款新发放355.48亿元,同比增长 96.6%;新能源汽车贷款新发放65 亿元,服务客户2.7万户;商用车贷款发放金额同比增长突破 200%。此外平安银行利用科技赋能汽融平台线上化运营,提高汽车金融服务效率。不断强化二手车生态平台与“车 E 通”平台建设,实现二手车业务与金融服务线上化;通过加强线上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自主作业渗透率,基于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提升线上化运营能力,新车贷、二手车贷款、车主贷三个主要产品的全流程作业时长较上半年末分别缩短

汽车金融信贷规模维持高增,资产质量保持优异。在我国汽车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平安银行汽车金融业务坚持数据化经营、线上化运营、综合化服务、生态化发展的“四化”策略,背靠平安集团建立“车生态”,强化汽融业务金融科技平台建设,提升客户体验与服务效率,平安银行汽车金融信贷规模实现高增,同时资产质量保持优异。2021 年上半年平安银行新发放汽车金融贷款 1315.75 亿元,同比增长36.8%。从资产质量来看, 年汽车贷款不良率稳定在 0.5%-0.9%的区间,资产质量保持优异。受产品结构调整影响,2021 年上半年汽车金融贷款不良率有所上升,较年初增加 0.33pct 至 1.03%,但仍低于零售贷款不良率(1.13%)和贷款整体不良率(1.08%)。

2.5.财富管理:平安银行已跻身私人银行第一梯队

2.5.1.定位集团高净值客户经营阵地,集团资源赋能私行发展

平安集团中产以上客户占比高,赋能平安银行私人银行发展。截至2021年上半年,平安集团中产以上客户占比达到73.9%,其中高净值客户(个人资产规模达 1000 万以上)有 22 万人,私行达标客户(近三月任意一月的日均资产>600 万元)仅为 6.48 万人,平安集团资源联动带来的增长潜力尚未完全释放。早在 2018 年,平安银行就定位为平安集团高净值客户的主要经营阵地,完成吸收合并平安信托旗下 1200 人财富管理团队;同时平安集团金融牌照齐全,旗下金融子公司可为平安银行私行财富管理提供包括保险、基金、信托等一系列丰富产品,促进平安银行代理手续费实现快速增长。

2.5.2.综合化+专业化+科技化,平安银行跻身私人银行第一梯队

加强综合化、专业化和科技化能力建设,角逐财富管理私人银行桂冠。在综合化能力层面,平安银行持续丰富债券、基金、股权等投资产品货架,覆盖高、中、低全风险线,产品层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经营目标。2021 年上半年代理私募复杂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91.5%,代理非货币公募基金保有规模较 2020 年末增长 42.9%,持仓客户数较2020 年末增长40.3%。代理保险业务向“客群经营”转型,聚焦客群差异化需求,分客群严选产品配置,同时持续升级家族信托业务,2021 年上半年家族信托及保险金信托新增规模超 200 亿元。在专业化能力层面,大力推动投资研究、投资顾问等专业团队建设,打造了一支 900 余人的专业化私人银行家队伍和超过100 人的投顾专家团队,分布于全国各主要城市的43 家私行中心,为客户提供快捷、全面、专业的私行服务。贯彻资产配置理念,持续升级高净值客户专享定制化服务,通过“1+N”线上+线下模式(1 名PrivateBanker私行金融顾问加 N 个专家团队),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投资建议、风险预警等多方面服务。同时,为超高净值客户配置全时段专属私人管家,助力私行投顾服务专业化升级。在科技化能力层面,平安银行升级产品销售平台,推出 Al 银保系统,打造家族信托业务资产配置线上互联生态;创新客户服务模式,打造“智能随身”客户服务模式和“有温度”的私行财富管理服务。

私行业务持续突破。2021 年上半年,平安银行财富管理客户规模达102.39 万户,同比增长 16%,其中私人银行客户规模达6.48 万户,同比增长 26.81%。同时,自 2019 年至今私人银行客户增速始终高于财富管理,私行业务发展已成为财富管理业务的重要增长动能。2018 年,平安银行曾提出在一到两年内私行业务进入第一梯队、私行客户AUM达到股份行第二的发展目标,2020 年平安银行私人银行客户AUM首次突破万亿规模,达1.13万亿元,较 2019 年末增长 30.85%,2021 年上半年末已达1.34万亿元,与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并列私行第一梯队。在客均 AUM 上,平安银行以客均 2073 万元的规模在上市银行中排名第二,仅低于招商银行(2795 万元),遥遥领先第一梯队的其他国有大行。

2.6.平安理财:平安银行唯一全资子公司

2.6.1.战略定位:科技型资管+全品类开放平台

战略定位一:打造科技型资管机构。平安理财借助母行与集团优势,对内主张科技赋能业务,对外深耕陪伴式经营。对内,为提高专业投研、高效运营、科技引领等核心能力,平安理财利用母行科技与人才优势,推进业务流程线上化、经营分析数据化、投资决策辅助智能化;自主研发了资管系统,逐步实现资管平台松耦合与轻量化。对外,平安理财深耕“陪伴式经营”,以平安银行 APP、平安银行及平安理财微信公众号为投资者教育、消费者保护的主要阵地。

战略定位二:打造全品类开放式理财平台。目前净值化新产品线主要分为“启航成长”、“卓越成长”、“天天/周周/月月/季季成长”、“智享”、“优享”五大系列,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新启航”“新卓越”的子系列,按基础资产划分主要包括固收类和混合类,按风险品类划分主要中低风险为主,“优享”系列则率先试水 R4(中高风险)品类。2021 年11月“智享 FOF”发布,作为中风险、混合类的 3 个月定开产品,主要解决个人投资者调仓难、赎回时间长等痛点。总体来看,平安理财立足中低风险品类,主打开放式产品,正朝权益类资产布局。

理财子公司全新起步,盈利能力彰显股份行先发优势。平安理财是平安银行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 50 亿元,注册地为深圳,于2020年8月正式开业。截至 2021 年 6 月末,包括平安银行与平安理财集团口径的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 8,351.38 亿元,较 2020 年末增长28.8%,其中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净值型产品规模 7,371.94 亿元,占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的比例由2020 年末的 71.5%上升至 88.3%,净值化转型持续推进。2021年上半年,平安理财实现净利润 8.20 亿元,在 19 家已开业的理财子公司中排名第四,年化 ROA、ROE 分别为 27.80%、29.39%,展现了平安理财作为股份行理财子公司的先发优势。

产品体系“除旧布新”,平安理财助力母行“新资管”转型。资管新规过渡期收官将至,平安理财在老产品压降、新产品体系搭建方面成效显著,截至 2021 年 9 月末,老产品规模占比降至12%,较6 月末下降6.4pct;并构建了包括固收、权益、非标等十大产品线,响应“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号召,搭建了 ESG 投研体系、积极筹备布局养老理财产品。销售方面,搭建了母行+代销行的双渠道,助力理财客户快速增长,2021 年9月末平安银行零售理财客户数达 291 万户,较 6 月末增加21.76%。为顺应监管对风险隔离的要求,平安理财已实现“全风险、全业务、全流程”风险管理体系。随着平安理财业务持续发力,有望为平安银行在零售获客、中间业务收入等方面带来更多增量。

3.1.对公业务发展历程:风险出清再出发

对公业务前期聚焦“贸易融资和小微业务”;中期货币宽松周期下公司信贷实现快速扩张,存量风险逐渐暴露;后期全面开启零售转型背景下,对公注重结构调整,同时加大不良处置力度出清存量风险。一系列战略调整以及对公风险出清后,平安银行聚焦对公业务,2019 年提出对公“3+1+1”经营战略,2020 年提出对公“5 张牌”,2021 年对公开放日上董事长谢永林正式提出重启对公,构筑对公新动能,开启增长新曲线。

3.1.1.对公业务历经战略调整期,存量风险已出清

年期间平安银行以贸易融资和小微金融业务作为战略业务。在此期间平安银行推出供应链 2.0 金融服务,为供应链企业提供了预付线上融资、存货线上融资、核心企业协同等七类产品,可满足供应链全链条金融服务。2014 年平安银行贸易融资余额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432亿元和 109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9.60%和25.22%,

年期间存量信贷风险开始暴露,2014 年之后对公贷款不良率持续走高,2016 年不良率达到 1.87%,相较于2014 年提升1.09pct;小微信贷不良率在 2015 年末攀升至 3.13%,同比大幅提升1.97pct。此后平安银行开始调整对公端信贷机构,压降小微信贷投放规模,但在当时货币宽松周期下对公信贷依然实现了快速增长, 年期间公司贷款余额CAGR为 21.10%。彼时资本市场也较为活跃,2015 年平安银行提出大力发展产业基金,开辟大资管、大投行时代的业务蓝海,当年债券承销规模达到1329.50亿元,同比增长 45.10%;资产管理规模达到7418 亿元,同比增长130%。

年期间提出对公“三化两轻”,出清对公存量风险。平安银行于 2016 年底提出全面开启零售转型,为配合公司战略,信贷资源大幅度向零售业务倾斜,期间公司类贷款余额 CAGR 为-1.81%。对公端提出坚持“三化两轻(行业化、专业化、投行化、轻资产、轻资本)”的大对公业务经营思路,对公信贷端以结构性调整为主,主要聚焦优势行业、重点客户,严格把控对公信贷质量。期间加大不良贷款认定力度,2019年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不良贷款比例达到 82.10%,相较于2016 年大幅降低75.6pct,不良认定更为严格审慎。同时持续压退高风险客户,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出清存量风险的同时严控新增,历经三年时间,对公存量风险基本出清。2019 年公司贷款实现不良“双降”,公司贷款不良余额相较于2018年末下降 4.85 亿元,不良率达到 2.29%,同比下降39BP。其中制造业和商业不良贷款占公司不良贷款总额的比例在 2016 年曾经高达87.24%,2019年制造业和商业不良贷款余额也实现大幅压降,同比下降41.52 亿元和17.68亿元,不良率分别达到 3.32%和 1.31pct。

3.1.2.风险出清重启对公,构筑对公新动能

对公风险出清后再次启程,聚焦重点行业优质客户进行信贷投放。2019年上半年提出对公业务“3+2+1”经营策略,聚焦“行业银行、交易银行、综合金融”3 大业务支柱,重点发力“战略客群、小微客群”2 大核心客群,坚守资产质量“1 条生命线”。2021 年提出发展对公业务“5 张牌”,即新型供应链金融、票据一体化、客户经营平台、复杂投融和生态化综拓。对公结构不断优化,聚焦优质战略客户深度运营,2020 年末战略客群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40.50%,占总贷款比例提升 16.6pct。行业层面,重点聚焦医疗健康、车生态、清洁能源、民生行业、基础设施及交通运输行业、电子信息、绿色环保等重点行业,截至 2021 年 6 月,重点客户授信余额为4569.63亿元,较 2020 年末增长 4.26%,占对公贷款总额比重为46.0%,维持较高占比。

构筑对公新动能,聚焦交易银行和综合金融两大黄金赛道。目前平安银行零售转型进入第二阶段,通过构筑对公新动能,开启增长新曲线。在对公业务的具体打法上,平安银行精选两条赛道和一个基础能力,即基于智慧风控能力,聚焦做好产业数字化背景下的交易银行,以及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大发展下的撬动集团资源的综合金融两条赛道。

3.2.综合金融:“四位一体”做好复杂投融

3.2.1.有效利用集团资源,“四位一体”做好复杂投融

坐实团金项目组,由点到面有效利用集团资源。平安银行拥有6个完整的事业部,在集团中定位为团体综合金融业务“1+N”的发动机,目标是打造生态化综拓,挖掘银行对公渠道价值,成为集团内外部资源的生态连接器。作为团金项目的牵头管理方,平安银行由点到面有效整合利用集团资源,在“面”上做好跨公司协同,队伍的思维从过去“有余力的情况下帮别人做事”,到现在“共同做自己的事”。在“点”的层面上做实团金项目组,管理好集团每年在 200 多个重点团体项目上的新增投放,同时每个重点创新项目做好综合收益的统一计量,抓住集团资源的牛鼻子。由点到面,点面结合,实现集团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位一体”聚焦 6 个行业生态,纵向深入做好复杂投融。平安银行目前形成了团金+投行+行业银行+交易银行的“四位一体”服务客户的新模式,4 个板块围绕和聚焦 6 个重点的行业生态(交通物流、地产、车生态、电子信息、绿色金融和医健文旅)来组织服务能力。四位一体紧密连接,实现高效联动。团金方面打破子公司边界,紧抓行业和客户痛点,组建了6个团金的突击队,包括基建、地产、再融资、降杠杆、混改和并购,把13个子公司的资源按照行业生态重新做重组和集聚。同时中联投行,形成行业投行一体化,投行围绕每个事业部聚焦并打磨形成1~2 个拳头投行产品模式,如地产重点是做银团,基建主要是做发债,医药主要是并购私有化。此外下联交易银行,“1+N 战略”就是通过复杂投融搞定“1”,服务好战略客户,再通过交易银行延伸到上下游的中小客户。交易银行按照事业部的 6 个行业分类与行业银行,组建 6 个联合的突击队,形成了多个有竞争力的交易银行的生态产品模式,其中车生态和医药生态已经在市场形成了市场影响力。通过“四位一体”聚焦 6 个行业生态,行业事业部牵头统筹,有效利用集团投融资源,平安银行实现纵向深入做好复杂投融。

3.2.2.复杂投融规模实现高增,综合金融推动企业存款成本降低

综合金融成效显著,复杂投融规模高速增长。2021 年上半年,平安银行银行保险规模达到 22.79 亿元,同比增长20.2%;与平安集团内专业公司合作落地的投融资项目规模 2869 亿元,同比增长22.1%,根据平安银行对公开放日披露数据,预期 2021 年推荐集团投融资项目规模将达到4860亿元,同比增长 20%。在复杂投融业务方面,2021 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实现复杂投融资规模 6217.56 亿元,其中投行融资规模3785.75 亿元,同比增长9.1%;债券承销规模也维持高增,根据 2020 年数据,平安银行债券承销规模为 4134.97 亿元,同比增长 67.2%。2021 年上半年银团业务和并购业务实现高增,规模分别达到 916.49 亿元和 331.0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6.9%和 18.8%。

综合金融派生企业活期存款,推动企业存款平均成本率不断降低。截至 2021 年 6 月,通过深化综合金融业务合作带来的企业客户存款余额达到1912.42 亿元,较 2020 年末增长 28.5%,其中活期存款余额占比为52.1%。综合金融派生企业存款中活期存款占比较高,推动企业存款平均成本率不断降低,2021 年上半年平安银行企业存款平均成本率为2.05%,较2020年末降低 0.12pct。(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3.交易银行:业务齐全、数据领先、敏捷协同

3.3.1.致力于打造业内最强的交易银行作战阵型

业务板块齐全、数据能力领先、组织敏捷协同,平安银行致力于打造业内最强大的交易银行作战阵型。在交易银行战略层面,平安银行坚持“创新驱动、数字经营、产业互联”的发展思路,构建上有卫星、下有物联网设备、中有数字口袋 APP 和财资平台的数字经济服务生态,通过强化线上化、模型化、自动化能力,提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经营水平。在交易银行具体执行层面,平安银行具有业务板块齐全、独立数据团队赋能以及组织敏捷协同优势。在业务板块层面,平安银行客户经营平台包括开放银行、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口袋以及服务大型企业的数字财资;供应链金融拥有 20 余年的经验积累,走在行业前列;票据业务实现直贴转贴一体化和票据供应链一体化;拥有稀缺跨境牌照和最全跨境账户体系。在数据能力层面,平安银行基于独立的数据团队,建立一系列的业务,包括中台的产品、风险、数据、AI 等。大数据团队成员多来自征信公司或互联网精准营销,共同构建了平安银行独一无二的数据能力,目前数据能力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在组织协同层面,平安银行 IT、运营、风险和交易银行为一体化作战,“坐在一起、吃在一起、干在一起”,真正做到敏捷协同。

3.3.2.客户经营平台:数字口袋+数字财资+开放银行

通过“数字口袋+数字财资+开放银行”对外输出产品及服务,实现批量获客。平安银行数字口袋作为批量获客经营的门户,通过“数字账户+数字证+数字分”串联更多场景和应用,实现注册经营用户数快速增长。数字财资作为大客户服务抓手,定位做中大型企业的隐形CFO,涵盖所有的对公产品服务,集成现金池、资产池等业财税一体化服务功能。拥有资金中心和财务共享中心,资金中心提供账户监控、跨行管理、代理结算、投资理财、集中融资等服务;财务共享中心提供票税集中、报账集中、核算集中、影像集中、审核集中等服务。同时采取微服务架构、弹性可拓展,支持公有云、私有云等多种部署方式。开放银行借助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软件开发工具包(SDK)、HTML5 前端技术页面(H5)等手段,将金融、科技能力组件化、标准化开放输出并嵌入场景。将现金管理、票据、供应链金融等服务整合并嵌入企业生产经营全流程,打通企业产业链数字化的各个环节,通过“科技+生态+渠道”的赋能,助力企业客户发展。截至2021年 9 月,平安银行对公开放银行客户数达到2.7 万,较年初增长129%,交易金额突破 19 万亿元,同比增长 61%。

3.4.按揭距监管红线较远,开拓资产负债表优化空间

按揭贷款距离监管红线较远,资产负债表仍有较大优化空间。在2016年平安银行提出零售转型战略后,资产质量优质、稳定性连续性强的按揭贷款受到平安银行的青睐,按揭贷款余额由2015 年末的459.67亿元提升至2020 年的 2394.67 亿元,期间 CAGR 高达39.11%。同时2019年以来,平安银行加大持证抵押贷款投放力度,2021 年6 月末,房屋按揭及持证抵押贷款余额为 6041.52 亿元,较 2020 年末增长14.34%;占比零售贷款比例为34.40%,较 2020 年末提升 1.48pct。2020 年末央行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房贷、按揭贷款占比上限提出限制。平安银行被归为第二档中资中型银行,适用于房地产贷款占比27.5%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占比 20%的上限限制。截至2021 年上半年,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占比分别为25.95%、24.71%、20.25%,超过监管红线。同期平安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占比均处于股份行较低水平,分别为19.14%、9.01%,距离监管红线8.36pct、10.99pct,优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未来增速受限较小,给了平安银行未来调结构、降成本、发展优质资产的空间,从而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表。

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维持稳定,资产质量优于整体零售贷款。由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要求首付抵押保证,具有稳定连续的特点,资产质量较其他零售贷款更为优异。2021 年上半年,披露数据的上市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均大幅低于零售贷款,其中民生银行、郑州银行、上海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分别高出个人住房贷款 1.41pct、1.36pct、1.01pct。平安银行持续从客户分层与产品规格维度实施差异化风险管控措施,丰富催清收策略、加大催清收力度,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维持稳定,2021 年上半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为 0.31%,与 2020 年末持平,低于零售贷款不良率0.82pct。

5.1.业绩增长超预期,突出股份行重围

5.1.1.体量与盈利高增,显示出极高成长性

总资产增速、归母净利润增速位居股份行第一,显示极高成长性。截至 2021 年三季度,平安银行总资产为 4.85 万亿元,位居股份行第七,同比增速为 11.64%,居股份行首位。2021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271.90亿元,同比增长 9.12%,较上市股份行总体增速(5.06%)高出4.06 个百分点;2021全年营收 1693.83 亿元,同比增长 10.30%,维持了两位数增长;2021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 291.35 亿元,同比增长30.08%,归母净利润增速自2021年一季度以来连续三个季度稳居股份行第一的“宝座”;2021全年归母净利润 363.36 亿元,同比增长 25.60%,创2015 年以来新高,显示出平安银行极高的盈利成长性。

得益于 2020 年拨备力度的加大,资产质量做实,2021 年拨备反哺利润。2021 年前三季度平安银行拨备前利润为 905.49 亿元,同比增长8.81%,较上市股份行整体增速(4.20%)高出 4.61 个百分点。2018 年至2020年末,各季度末的拨备前利润增速始终高于税前利润增速,拨备计提力度保持较高水平,资产质量逐步做实。自 2021 年一季度以来,受益于低基数效应叠加资产质量向好,税前利润增速反弹至历史高位,2021年三季度末为27.62%,较拨备前利润增速(8.81%)高出 18.81 个百分点,可见近年来储存的“弹药”正在释放,拨备对利润的“反哺”进程开启,同时对资产质量的信心也愈发彰显。

拆解净利润:生息资产及中收继续保持优势,拨备反哺为最大的边际变化。2021 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净利润实现了28.55%的高增,对比2019、2020 年全年,今年上半年的高盈利性特点十分突出。从拉动净利润的各因素来看,贡献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生息资产平均余额、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其中,生息资产平均余额贡献35.19%,虽然较2020年全年有所回落,但仍然是最大的贡献项;净息差对净利润拖累5.66%,但较 2020 年全年拖累减小。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贡献21.57%,近年来保持稳定;其他非息收入、管理费用的拖累较2020 年全年有所收窄。最大的边际变化来自于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2019、2020 年该项拖累分别为46.97%、38.63%,但 2021 年上半年因同比减少计提,为净利润增速正向贡献了1.51%,较 2020 年全年边际上增加了近 40%的贡献率。究其原因是不良率持续走低,在保持拨备覆盖率稳中有升的前提下,拨备的少提极大释放了利润,可见平安银行的资产风险出清已基本结束,未来业绩可预期性极强。

5.1.2.收入端动能强劲,拨备拖累边际收窄

平安银行 ROAA 和 ROAE 在股份行中排名晋升显著。2021年前三季度平安银行年化 ROAA 为 0.83%,晋升为股份行第四;年化ROAE为11.81%,位列股份行第三。得益于净利润的高增,前三季度ROAA、ROAE排名的晋升十分显著。

我们通过 ROAA 分解对比发现,平安银行的极高盈利能力主要源于收入端动能强劲,“开源”能力尤为亮眼。2021 年前三季度净利息收入因子均强于其余四家主要股份行,且 2017 年以来始终保持较高水平,信贷业务优势十分明显。同时,非利息收入因子也较为强劲,在五家可比股份行中仅次于招商银行,且 2017 年以来均维持相对稳定,得益于收入端收息业务强劲、非息业务居前的优势,平安银行显示了极高的成长性和抗周期能力。

5.2.收入规模亮眼,结构显著优化

净利息收入高于同业平均,非息收入占比稳步提升。2021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实现净利息收入为 895.61 亿元,同比增速5.92%;非息收入376.29亿元,同比增长 17.57%。2021 年前三季度非息收入占比营收29.58%,较2020 年同期提升 2.13pct。

5.2.1.资产收益率领先,息差优势尽显

净利息收入具有顺周期性,2021 年以来增速处于股份行上游。2019年二季度开始,平安银行的单季度净利息收入进入高增长通道,与上市股份行整体增长走势较为一致,2019Q3 单季净利息收入同比高增32.39%。2020Q4 增速回落至 3.39%,进入 2021 年后,前三季度单季度营收增速回升,高于股份行整体增速。可见平安银行收息业务具有顺周期特点,且增长动能十分强劲,增速位于股份行上游。

净息差保持稳中有增,在同业中的领先优势不断增强。2018年以来,平安银行净息差经历了三个阶段:2018 年一季度到2018 年末,净息差从2.25%不断上升至 2.35%;到 2020 年末稳定在2.50%~2.65%之间;进入2021年,净息差连续三个季度高居 2.80%以上。

生息资产收益率多年稳居上市股份行第一。平安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近年来始终位居上市股份行第一,2021 年上半年为5.00%,高于第二名34BP,而招商银行仅为 3.99%。可见平安银行的整体的风险偏好较高,与同为零售大行的招商银行形成差异化竞争。计息负债成本率近年来有效压降,从2018年上半年的 2.89%连续将至 2021 年上半年的2.22%,在上市股份行中仅高于招商银行(1.58%)。因此成本率有效压降+生息率的领先优势,造就了平安银行相较于同业较高的净息差。

信贷环境承压,但贷款收益率仍企稳回升。2014 年以来,受宏观环境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平安银行各类生息资产收益率总体收窄,分项来看,从 2014 年至 2021 年前三季度,票据贴现及同业业务收益率从5.38%降至2.87%,降幅最大;债券投资从 4.14%降至3.02%,发放贷款及垫款自7.66%降至 6.27%,但较 2020 年末边际上行 27BP,在宏观信贷环境承压的前提下仍然保持较高收益率,主要由于较为灵活的资产摆布,生息资产总体收益率同业领先优势得以保障。

5.2.2.负债成本优化,对公活期得天独厚

以存款为首的各类负债成本率明显压降。2014 年以来,平安银行的各类负债成本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从2014 年至2021 年前三季度,发行债务证券(含同业存单)成本率从 5.95%降至2.95%,同业负债及其他项成本率从 5.17%降至 2.14%,均呈现较大降幅。同时,吸收存款成本率从2.65%压降至 2.05%,其中由于 2015 年央行连续降息并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滞后影响,以及 2016 年 5 月 1 日开始实施的营改增价税分离,2016年至2017 年生息资产、付息负债平均利率同比均有下降。

对公活期存款成本率低,保持得天独厚绝对优势。2021 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存款平均成本率为 2.05%,较 2020 年全年下行18BP,较2019年全年下行 41BP,是下行幅度最大的股份行,存款成本率得到有效压降。结构上,2021 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对公定期存款利率为2.93%,较2020年全年下行 12BP。对公活期存款成本率为 0.66%,较2020 年全年上行2BP,但仍然大幅低于其余上市股份行,极具成本优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5.2.3.非息占比居前,中收发力正当时

非息收入占比位居股份行前三,2020 年末有显著增幅。2020年平安银行非息收入在营收中的占比 35.10%,较 2019 年上升31BP,收入结构不断优化。2021 年前三季度非息收入占比营收29.58%,在股份行中仅次于招商银行(40.08%)、兴业银行(34.93%),较2020 年同期提升2.13pct,对比同业,轻资本转型成果显著。非息收入结构上,前三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在营收中的占比为 20.00%,亦仅次于招商银行(30.12%)、兴业银行(20.63%),中收占比营收同比增加 41BP。因此无论从总量还是结构来看,非息收入均有不错的发展。

银行卡手续费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代理基金收入贡献过半。2021年上半年,银行卡手续费收入占比 45.50%,虽然较2020 年同期有所回落,但仍然是最主要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来源。其次,代理及委托手续费收入占比 24.29%,为第二大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来源。结算手续费收入、资产托管手续费收入分别占比 8.47%、5.52%,目前比重较小。2021 年前三季度财富管理手续费共 64.4 亿元,同比增加 20.50%,高于同期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速(11.41%),财富管理业务持续发力。其中,2021 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代销基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289.70%、172.60%、93.90%,代销理财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78.80%、33.30%、97.30%,增长势头十分强劲,未来有望为中收提供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

5.3.负债端结构优化,资产结构现新特点

5.3.1.同业存单占比攀升,存款结构优化

结构上,存款占比有所回落,同业存单占比显著攀升。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平安吸收存款占比为 65.99%,较2020 年末下降68BP;同业业务及其他占比 16.77%,较 2020 年末下行 2.23 个百分点。2020 全年以及2021年前三季度,同业存单平均成本率降至 3%以下,日均存款规模从2019年的 3034.90 亿元攀升至 2021 年前三季度的5996.28 亿元,同业存单日均余额随平均成本率的下降有显著攀升。此外,截至2021 年三季度末,存贷比为 101.89%,较 2020 年末有所提升。

个人存款占比不断提升,存款活期化程度略升。截至2021 年上半年末,平安银行对公定期、对公活期、个人定期、个人活期存款占比分别为37.45%、25.60%、15.64%、8.23%,个人定期和个人活期存款占比之和为23.87%,较 2020 年末提升 32BP。活期存款占比 33.83%,较2020 年末提升2.31pct,但仍处于上市股份行的低位。

5.3.2.存贷比持续上行,零售转型助力

贷款占比稳步提升,存贷比处于上行通道。截至2021 年三季度末,平安银行生息资产日均余额中,发放贷款和垫款(不含贴现)占比为63.19%,较 2020 年末提升 3.08 个百分点,且近年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高收益率的贷款占比提升,为提升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余类别生息资产占比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债券投资占比17.14%,较2020年末降低1.98 个百分点;存放央行占比

零售贷款占比稳步提升,零售转型成效显著。截至2021 年三季度末,平安银行贷款总额为 2.98 万亿元,同比增长15.23%;截至2021年末贷款总额为 3.06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90%,贷款增速保持两位数平稳增长。2021年前三季度贷款总额中,个人贷款占比为61.64%,而截至2015年末该比例仅为 36.27%,可见零售转型成效十分显著;票据贴现、一般企业贷款占比分别为

2021 年零售贷款结构维稳,信用卡与按揭贷款平分秋色。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个人贷款中占比从大到小依次为房屋按揭、信用卡、汽车金融、新一贷,占个人贷款余额的比重分别为34.3%、31.9%、15.9%、8.1%,后三者合称为“三大尖兵”。按揭贷款自2018 年末的15.80%增长到2019年末的 30.29%,其后维持在 30%以上。信用卡贷款在2018 年一度升至41.01%,但由于不良率的攀升叠加疫情冲击,2020 年末降至32.98%。汽车金融贷款占比稳中有升。新一贷占比自 2017 年末的15.29%降至2020年末的8.95%,2021 年前三季度继续逐季下行。

5.3.3.对公房地产占比回落,第二动能增强

对公信贷投放上,房地产业占比边际略降但仍占比最大,第二大行业社服业占比显著上升。截至 2021 年上半年末,平安银行对公信贷投放最大的前五大行业分别为:房地产业(33.60%)、社会服务业(24.31%)、制造业(14.89%)、批发和零售业(10.32%)、交通运输和邮电业(5.52%)。其中,房地产业占比依然最高,但较 2020 年末占比下行36BP;社会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能源业占比相较2020 年末均有上行,特别占比第二大的社会服务、科技及卫生业上行幅度最大,为3.58pct,有望成为对公贷款的第二驱动力量;制造业占比下行3.33pct 至14.89%,下行幅度最大。

}

【生化污水处理】TF工艺处理食品工业废水

摘要:对食品(豆制品、乳制品、啤酒)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中、低浓度有机废水可采用UASB—TF工艺进行处理。当进水COD浓度为1 000~3 000 mg/L时,出水COD浓度可降至50~90 mg/L,此工艺对季节性生产废水的处理也非常适合。


关键词:UASB TF 食品加工废水

对食品加工废水的处理一般采用物化法(气浮、混凝沉淀、吸附等),但其去除效率不稳定、运行费用高、理操作不便。近年来也有以好氧法为主的处理技术,对有机物的去除虽较好,但其运行费用较高。而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与基本无动力消耗的滴滤床(TF)相结合的UASB—TF技术,经过在多个厂家的多种食品生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表明,该工艺处理效率高、运行费用低、投资较少、操作理非常简便,二次启动非常便利,出水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而且已有部分厂家将其出水回用于生产上的非直接冷却系统。

豆制品(豆奶粉、豆奶饮料)、乳制品(酸奶、鲜奶等)、啤酒生产废水的水质见表1,其处理水量分别为800、400、600m3/d。

糖类、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
糖类、脂肪酸、蛋白质、淀粉等
糖类、脂肪酸、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

针对废水中含有较多胶体物质,采用常规气浮法能较好地将其去除。经气浮处理后出水较清,但因其对溶解性有机物不能去除、出水中CODCr含量较高、运行不稳定而不能达到排放标准。同时,因气浮会产生较多的污泥,而且污泥含水率非常高,所以运行费用也较高,目前已基本上不单独用于此种废水的处理。

对于有机物含量较高且可生化性较好的有机废水,前几年使用最多的是接触氧化、SBR、活性污泥法等好氧工艺,对食品废水的处理效果也较好,CODCr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1],运行也较稳定。其缺点是需鼓风曝气、动力消耗较多、运行费用高,同时在停产检修后再启动时需较长时间(一般要一个月左右)。

对于进行废水治理的厂家来说,迫切需要的是投资少、运行费用低、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操作
理简便的处理工艺。在长期小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于中、低浓度食品加工废水的处理工艺,即UASB —TF工艺(其中厌氧采用技术成熟、使用较广的UASB,好氧采用微动力消耗的滴滤床)。该工艺已在多家食品加工厂应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运行效果。

UASB—TF工艺的处理流程(见图1)为来自车间的废水先进入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的调节,若在冬季低水温时则进行加温以满足UASB的进水要求。UASB采用中温厌氧消化。因厌氧出水不能达到排放要求,故需利用好氧做进一步处理。好氧采用滴滤床技术,滴滤床内填加无机固体生物活性填料,通过无动力自动旋转布水器将厌氧出水均匀地洒布在滴滤床填料的表面,利用自然通风进行供氧。滴滤床出水进行部分回流以保证水力负荷及布水器转速的需求。


各套UASB—TF工艺都已运行数年,其间都经历了停产无水、检修、二次启动、进水浓度及水力条件变化等各种不利情况,但其运行一直都很正常,出水水质也非常稳定(见表2)。

因各厂来水的水质水量波动都较大,为此设置了调节池并在池内安装了加温系统,在水温低时对废水进行适当加热以减少进水对UASB内厌氧细菌的冲击负荷。UASB的运行参数见表3。

表3 厌氧UASB的运行参数

有效水力停留时间(h)
空塔上升流速(m/h)

UASB内的菌种为青岛海泊河污水处理厂的中温厌氧消化污泥(含水率为75%),距经测定反应器底部1.0 m处污泥层的污泥浓度为100 gTSS/L(MLVSS为70 gVSS/L),UASB控制在中温(35~37 ℃)运行。

厌氧反应器中的污泥颗粒化程度较好,经2年运行后,从反应器各取样取样测定污泥浓度的结果见图2。


好氧选用的是国内较少采用的滴滤床反应器,采取自动旋转布水器均匀布水,充分利用厌氧出水的高差而不需要机械曝气,同时对滴滤床出水进行部分回流以降低滴滤床的进水浓度,增加水力负荷。滴滤床有效高度都为4 m,所加无机固体活性生物填料的粒径为80~100 mm,孔隙率>90%,比表面积>250m2/m3。

在滴滤床的长期运行中未发现填料堵塞和填料表面大块生物膜同时脱落的现象,无异味和滤池蝇产生。滴滤床出水进入斜沉淀池,水中的生物膜在斜沉淀池中能很好地被去除[2],达到了好氧“微动力消耗”运行。滴滤床的运行参数见表4。

表4 滴滤床的运行参数

整个处理系统运行效果稳定,其直接运行费用为3台水耗电费用和人员工资,每班只需一人进行简单操作,除水外基本没有其他设备需维修。

滴滤床产生的污泥全部回到调节池后再进入UASB中进行消化,UASB颗粒污泥进行外售,整个系统没有剩余污泥需处理。

①采用UASB—滴滤床技术处理中、低浓度有机废水,其工艺路线先进,是一种新型的处理工艺。
②该工艺投资低、直接运行费用低、CODCr去除率高(基本达95%以上)、运行稳定、操作简便。
③系统污泥产量低,可做到不外排污泥,而且UASB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可生长出较好的颗粒污泥(可直接外售),无需进行污泥处理。
④运行实践表明,UASB—TF工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好,在有一定波动情况下出水仍较稳定,也适合于季节性生产的厂家。
⑤使用新型的滴滤床填料,较好地解决了滴滤床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
⑥UASB—TF工艺的开发适应较多厂家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文【生化污水处理】TF工艺处理食品工业废水关键词:生化污水处理,污水处理,污水处理技术,污水治理,TF工艺处理食品工业废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简便方法计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