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图来表示一个原子中电子的状况?

第五节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1.了解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因。

2.能够比较熟练地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了解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及变化趋势。

4.了解元素性质与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关系。

5.了解离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培养学生微观想象能力,指导思维的方法。

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于描述了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素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第二部分着重描述了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初步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教学时要充分注意这部分内容学生是既难以理解又难以掌握的。

1.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结构紧密相关。

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想象表象的形成。

下载文档原格式(Word原格式,共9页)

}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知识汇总

1.原子的组成:原子核、核外电子

原子不显电性,体积小,质量小,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的密度非常大

2)每一层最多容纳电子数:2n2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4)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

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1.能层: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电子能量差异,可以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电子层

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分成不同能级能级数

spdf····排序的各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依次为1357······的二倍。

能级数=能层序数(n)

试书写NClK26F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离子电子排布式书写——先失去最外层电子与能量最低原则无关

2)、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能容纳__2__个电子,且自旋方向__相反____(泡利不相容原理)

3)、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时,总是__首先单独占一个轨道__,而且自旋方向_相同__。(洪特规则)

4)、补充规则:全充满(p6d10f14)和半充满(p3d5f7)更稳定

15P:[Ne]3s23p3(表示内层电子与Ne相同。与上层稀有气体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3.外围电子(价电子)

价电子层: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可发生变化的能级

主族元素的性质由最外层电子决定

过渡元素的性质由最外层电子和次外层电子决定

1、电子云: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分布图

2.原子轨道:spdf电子轨道形状

练习C N O 的电子排布图

五、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稳定)

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变为激发态原子

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能量,表现为光的形式得到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可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六、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主族序数=外围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大多数副族序数=外围电子数=n-1)d+ns的电子数

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s区元素:结构特点:ns1ns2

包括ⅠA族和ⅡA族 除氢外均为金属

包括ⅢA-A族和0族 绝大多数为非金属

包括ⅢB-B族和第Ⅷ族 全部是金属

包括ⅠB族和ⅡB族 全部是金属

f区元素:包括镧系和锕系

d区、ds区和f区元素称过渡元素

练习1.下列元素是主族元素还是副族元素?第几周期?第几族?

2.由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给出其原子的价电子层构型

3)第四周期第ⅥB族 (4)第六周期第ⅡA

1、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

负化合价= 最外层电子数–8

2、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金属性左下;非金属性右上

3、原子半径:层数、质子数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

衡量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难易程度。

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原子越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反之越难

同周期从左往右越来越大(二五族反常),同主族从上往下越来越小

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越大。

同周期从左往右越来越大,同主族从上往下越来越小

电负性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小,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金属性越强

一般:非金属>1.8 金属<1.8 类金属≈1.8

电负性相差很大的元素化合通常形成离子键,电负性相差不大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化合,通常形成共价键。

成键元素原子的电负性差>1.7,离子键 成键元素原子的电负性差<1.7,共价键

}

201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物理变化:,分子本身。化学变化:,分子的与原子的。

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依据是:。

1.常见的典型化学变化

(1)可燃物的燃烧;(2)金属的锈蚀和冶炼;(3)食品的腐蚀与变质;

(4)光合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等。

2.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变化即吸热或放热

例如:颜色、状态、溶沸点、硬度、吸附性、导电性等。

例如:可燃性、稳定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药品的取用原则:“三不”原则,最少量原则,环保原则

通常保存在中。取用块状药品使用,操作方法为。目的是。取用小颗粒药品或粉末状药品使用或,操作方法为。目的是。

通常盛放在里。取用时,,,拿起试剂瓶时,。缓慢倾倒,倒完液体后,应盖上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量筒量取液体时,应注意。

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应。使用后应(滴瓶上的胶头滴管)。

酒精灯的使用要求:禁止;禁止;用加热,先;熄灭时,应,不能用嘴吹灭;盛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1/4。

注意事项:加热玻璃仪器时,要把容器壁外的水擦干,试管夹夹在;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液体的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时,用外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