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航天技术水平会有如此成就,为什么中国航天技术水平会有如此这么大的成就?

如果说有什么在艰难的2020年带给中国人最多振奋、最多骄傲还有最多感动的,我想无疑是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们带来的,中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取得的一个又一个的巨大成就。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2020年中国航天取得了哪些巨大的成就,以下列出小编个人认为的五大成就。长征五号重载发射成功在小编看来,今年中国航天科技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还是要算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数次成功发射。不但完成了如嫦娥五号,天问一号,等一直期待胖五复飞的非“五”莫属重要发射任务,更重要的是,真正将中国送入到航天科技强国的行列。长五之前,中国航天仍然是大而不强,底气不足。即使2016年才服役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近轨运力也才有13.5吨,离国际上通行的20吨近地轨道运力的航天强国门槛,还有相当的距离。而胖五成功入列,不但一举将中国的近轨运力推高到了25吨的级别,更是在全球火箭运力排行上,进入三甲行列。展望2021,中国天宫空间站建设将全面拉开,运送20-25吨级的全新轨道舱重载任务就要看胖五的了。胖五加油。北斗全球导航系统部署完成构建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三十颗北斗三号卫星,在2020年6月23日全部部署完成,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星座成功组网。在2020年6月开始正式开始,向全世界发送属于中国的卫星导航信号。这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除美国外第二个拥用真正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导航信号主要覆盖高纬度,并没有做到真正的全球导航)。拥有完全自主技术的北斗导航,意味着中国在卫星定位系统上,将彻底摆脱美国,不再受制于人。并且将在国计民生、抢险救灾、科学研究等各种应用场景中,提供高精度的定位与授时服务。嫦娥五号月球采样2020年11月24日成功发射的重达8.2吨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组合体,不但完美完成了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中最关键的采样返回任务。同时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重最复杂的无人探月探测器,嫦娥五号时隔44年之后,代表人类再次取回了1731克月球样本。中国再不需要在当年美国赠送的1克月壤样本上雕花了。这次我们有足够的样本进行各种科学研究了。而在此次任务中验证掌握的各种技术,都将在下一步的中国航天计划中发挥作用。天问一号开启中国火星之路同样由长征五号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送的天问一号,将飞向距地球数亿公里之外的火星,也正式开启了中国航天的行星探测计划。而天问一号同样也是由多种功能模块组成的组合探测器,将挑战在以此火星探测任务中,完成“绕”(环绕)、“着”(降落软着陆)、“巡”(移动巡视)三大工程目标。为此天问一号携带了13项科学仪器,计划对火星进行全方位研究,是近几十年来人类火星探测技术复杂度之最,将打破人类探测火星新纪录。新载人飞船突破深空探测2020年5月5日,中国新型载人飞船同样由长征5号系列的长五B火箭发射成功。新型载人飞船采用最新的两舱式(推进舱、返回舱)布局,不但效率更高、技术更先进,而且容量更大、最多能搭载7名航天员、还拥有较强载货能力,在太空中使用寿命更长。相比旧款飞船只能运载3名航天员,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新载人飞船通过模块化和通用化设计,可以通过更换隔热模块实现多次低成本重复使用。而特殊设计的缓冲群伞气囊,可以极大的提升回收过程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飞船的整体隔热能力也有大幅提升,足以适应包括载人登月在内的载人深空探测计划。这些优势使得新载人飞船成为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新一代载人飞船之一。也将是中国航天执行未来深空探测任务的首选飞船。奋进中的中国航天人在2020年,取得了如此多的辉煌成就,铸就了中国通向航天强国之路,让所有的中国人都值得为之骄傲和自豪。而展望2021,中国天宫空间站建设将拉开大幕,火星探测也将开花结果,让我们期待2021中国航天再创佳绩。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如果喜欢本文,别忘了转发点赞,并请关注小编,跟踪最新科技动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航天技术水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