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的5倍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简单数学题解析?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教案篇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4页。1.使学生在尝试写竖式、小组讨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掌握笔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和算理。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联系生活学数学的思想。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竖式计算算理一、出示口算题同学们请看口算,看谁速度快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七十四页,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请你认真的读一读、看一看,哪些地方是你看懂的,那些地方是你不懂的地方,把不懂的用笔做上记号。2、小组讨论互相学习。然后把书合上。二、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情景图。师: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画画)一副画画的情景含有那些数学信息呢?生:3个小朋友。三张图画纸。三盒彩笔。师生共同处理数学信息。并让学生独立提出数学问题:生1:一共有多少张图画纸?生2: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真了不起!我们先来解决其中的一个。要求一共有多少枝彩笔,会列算式吗?生:3×12 12×3三、猜想结果,方法验证:师:估计一下,12×3大约等于几?解说一下,你是怎样估计的?师:用什么方法就得到12×3准确的结果呢?同学们先商量一下,找出自己喜欢的方法。请几名代表汇报交流,师板书有代表性的思路:学生讲解各自的思路。四、提供空间,探索竖式师:数学讲究简炼,除了以上方法,你还能创造出一种更简单,计算得更快的一种书写形式吗?请你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试一试。(师巡回指导)教师指定几个人到黑板上板书:师:同学们自己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真了不起,现在同学们来评价一下,你来说一说我的思路,我来说一说你的思路,猜一下,他们在做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生自由谈: ??生评价得出最简练的方法。列竖式乘时应注意:先从个位乘起,用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相加。五、规范格式,归纳方法。师:(课件演示)师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一节研究的内容:笔算乘法。师:乘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我们把这两个相乘的数都叫做因数,最后的得数叫做积。乘法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先从个位乘起,用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相加。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想一下,12×3笔算竖式的过程和方法。六、解决问题,拓展应用。1.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师:我们刚才解决了一个问题,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请同学们列式并用竖式解答。学生独立解答,相互交流算法2.一步一步往上爬3.解决问题4.竖式计算,比比谁厉害5.解决问题七、知识梳理,师生小结。(略)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教案篇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上的内容,练习三的第1-4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和巩固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认真、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提高正确率。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能提高正确率。教学难点:熟练地进行笔算,提高正确率。教学关键:乘数与被乘数的积的个位要与乘数对齐。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4×243×226×325×2130×5100×3210×4160×32、在()里填数。学校买来12个篮球,每个26元。3、5×6+44×7+66×9+73×8+54×9+78×7+84、板演:148×7409×5二、新授。1、引言。前面已学的两位数乘法都比较简单,数字小,今天我们来继续做一些比较复杂的乘法,要算得迅速、正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一定要认真计算,特别要注意乘法中的进位、被乘数中间带0的乘法。2、教学例3。48×72(1)审题: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怎么办?(2)教师重点指导进位时怎样计算。如用十位上的“7”去乘48时,7乘8得56,在十位上写6,百位上轻轻地写一个小“5”,7乘4得28,28加5得33,在百位上写“3”时,把小“5”盖上,以免两部分积相加时,多加一个5。板书:想:百位为什么写3?3、教学例4。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1)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做完题。(2)讲评时,让做错的和做对的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强调指出: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个位数时,得到的两位数,它的末位是几,就在十位上写几。例4中用乘数十位上的“5”去乘被乘数个位上的“4”,得20。20的末位是0,这个“0”不能去掉。板书:三、巩固。完成教科书第11页上的“做一做”题目。四、作业。做练习三的第1-4题。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教案篇三本节课教学的是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学生将首次在竖式计算时遇到进位的情况。因此,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正确的书写格式是本节课应重视的问题,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做到了以下几点:1、通过多元表征间的转换,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叙述过程,同时用竖式记录操作过程。通过操作,将动作表征(操作)与符号表征(竖式)紧密结合起来,突破“满几十进几”的教学难点。2、让学生自主探索,迁移类推新知。在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仿照例1写出完整的分步演算过程,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是什么,理解竖式中每一个数位上数的含义,最后简化中间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迁移类推所学新知。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小棒⊙复习旧知1、引导学生笔算完成下面各题。33×3432×22、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设计意图: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为进位乘法的学习作铺垫。⊙探究新知1、引入新课。(1)课件出示教材61页例2情境图,学生仔细看图,思考: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看图,口头表述从图中了解到的数学信息)(2)板书:王老师买了3套连环画,一套连环画16本,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2、探究算法。(1)可以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出算式)(2)引导学生操作小棒,并用竖式记录操作过程。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摆小棒,同时用竖式记录操作过程。②集体交流。a、操作过程:先算6根小棒乘3是18根小棒,也就是1捆零8根小棒,再算1捆小棒是10根,3捆小棒是30根,最后算18根小棒加上30根小棒,等于48根小棒。b、展示竖式:(3)简化竖式,指导写法。(课件演示简化竖式的写法)①计算16×3,先乘哪一位?(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②个位上相乘的积满十怎么办?(个位上相乘的积是18,满十应向十位进1,8写在积的个位上,1写在十位和个位中间的横线上,写小一点)③再乘哪一位?(十位)④在竖式计算中,对于进到十位上的数该怎么处理?(在计算十位上的数时,应该把进到十位上的数加上)乘法竖式: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教案篇四师:老师听说我们班的同学非常聪明,想不想展示一下自己?师:请看大屏幕。ppt出示题目:1 2 × 4 4 3 2× 2反馈时,师问生:你是怎么算的?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笔算乘法)1、引入新课。ppt出示p76例2主题图。新年快到了,王老师准备给她们班同学买一些连环画作为礼物。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师:现在,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生: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师板书:18×3师:为什么要用乘法算?2、探究“18×3”的笔算方法。(1)估算师:现在先请大家估一估,18×3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生:18估成20,20×3=60(2)尝试计算18×3师:18×3的积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在练习本上试着做做看。生探索,师巡视。师:已经写好的同学,谁能到黑板上来展示一下他的方法。(3)规范格式,归纳方法。师:能给大家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生1:3个18相加生2:我是这样想的,3乘8等于24,写4向十位进2。1乘3表示3个十,3个十加上进上来的2个十,得5个十,所以十位写5。师:进上来的2,为了怕忘记或记错,我们可以把它记在竖式横线上十位的下面。一边说,一边用红色粉笔把进位的2写上。师问:谁跟他想的一样,也来给大家讲一讲?教师小结,把竖式的计算过程再重复一遍(ppt出示),使学生明白笔算乘法进位的过程。师: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然后怎么算?十位上的5又是怎么来的?它表示什么?现在你会说18×3的计算过程了吗?同桌互相说说。师:这题完成了吗?写横式答案、单位名称。口答。1、完成书本p76做一做师: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暂时还没想好)想得到它 吗?不过有个要求,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数学大冲关的比赛。只有顺利闯关的同学才能得到它。 有信心吗?准备好了吗?师播放课件:第一关书上p76做一做比一比,谁完成得又对又快。( 前两题任选一道,第三题都做)(1)小结:刚才我们做的几个题和上节课的笔算乘法有什么不同?生:进位(板书)师:想一想,做笔算进位乘法时,应注意什么?生:不要忘记进位。(2)教师小结:师:说得真好。如果一个数位上的积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满二十呢?满三十呢?也就是说,哪一位上的积满几时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刚才我们计算的时候是从哪位开始乘的呢?哪一位上的积满几时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以及从个位乘起。师:成功闯过了第一关,我们来看第二关。2、改错(1)快乐的小羊们在一起做家庭作业,懒洋洋把43×6=248,喜洋洋说他错了,他说自己没错,你们说他错了吗?错了,请把懒洋洋改正。(师:各位满十没有想十位进一)(2)小明在考试时很自信地把214×4=826,可是第二天把试卷发下来时,老师给了他一个叉,他很疑惑,明明自己算对了,可怎么还是错了呢?谁来帮帮他。(师:十位不能漏乘)四、课堂小结师:你们真了不起,顺利闯关了。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教案篇五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2、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多媒体课件一、引入(一)复习导入口算:6×4=24 8×9=72 9×3=27 7×8=56 6×7=42 9×9=81并说一说你用的是哪句口诀。我来问,你来答。指名同学和老师一起,老师来问,学生来答。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学生口算能力。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首先来学习它的口算。板书课题: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出示教材56页主题图)问:“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乐园玩一玩。”出示问题:1、仔细观察,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合作交流并回答。二、学习例1出示例1: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一)指名读题,并问:“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算法:①每人要20元,现在有3人,就是3个20相加,就是20+20+20=60。②20×3.20就是2个十,20×3就是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二)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怎么想的。师:1、结合小棒图,谁明白这种方法了?解法1:20+20+20=60解法2:2×3=6 20×3=602、我们再来看一看这种方法,他用到了我们以前学习的哪句口诀?3、二三得六的“二”表示什么?得六的“六”表示什么?4、谁懂这种方法了?再来说一说60是怎样得到的。5、谁的想法和他们的不一样,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看下面算式,能发现规律吗?(三)掌握规律:出示算式40×35×60300×21、口算这两道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想一想这道题该怎样算,说说你的想法。3、在计算这几道题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怎么口算,总结规律,教师归纳(计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时可以先把整十、整数看成是几个十、几个百,然后再进行计算。)三、学习例2出示例2: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教师利用课件或教具小棒演示,师:结合小棒图,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还可以怎样想?1、结合小棒图,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这种方法谁读懂了?把12分成了哪两个数?把12分成了10和2结合图,请你思考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小组合作,指名回答。先求出3个10是多少,再求出3个2是多少,最后再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就是36。课件出示图片:邮递员叔叔每天送300分报纸,10天一共送多少份报纸?附答案:300×10=3000(份)过年了,妈妈想买草莓当礼物送给亲戚,在超市买了三筐,妈妈买了多少盒草莓呢?附答案:15×3=45(盒)附答案:20×8=160(角)160角=16(元)30×6=180(角)180角=18(元)18+16=34(元)师:虽然我们的方法不同,但都用到了以前学习的知识,看来可以用以前的知识帮我们解决一些新问题。那我们就试着做几个题吧,一定要认真哦!四、课堂练习附答案:2、工人师傅每天上午工作4小时,下午工作3小时,每小时加工零件40个,工人师傅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附答案:算法1:4+3=7(时)40×7=280(个)算法2:40×4=160(个)40×3=120(个)160+120=280(个)3、书法组人数21人,美术组人数是书法组的4倍,美术组有多少人?附答案:21×4=84(人)或4×21=84(人)五、拓展提升工人们修公路,每天修80米,修了5天,共修了多少米?这时,再有90米就能修完,这条公路一共长多少米?附答案:80 ×5=400(米) 400+90=490(米)师:小朋友们,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其中包括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简单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它们的口算基础都是表内乘法口诀。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教案篇六(一)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中的进位法则,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算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迁移、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算法和算理。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算法和算理之间的联系。1、复习导入:唤醒已有知识经验2、激趣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呈现不同算法3、交流互动:总结笔算算法,理解算理4、 总结应用:运用经验尝试解决问题(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闯关练习(13×3= 20×4= 300×3= 141×2= 23×3= )设定常规的口算竞赛练习,孩子们会自然地按照接龙的顺序一道一道的读题口算答案。在口算结束后,会挑选出其中的一道或两道问题询问孩子是如何进行口算的,学生口中的算法就是将来的算理。挑选出的口算题目覆盖面广,涉及整百整十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师:大家表现得真不错!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有没有信心闯过第二关呢?在学习报告单中完成竖式计算题。在口算竞赛之后设置了全班每一个人都动手的笔算练习,在集体订正答案的基础上,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正确的答案,在此过程中,除了订正答案的对错,同时还要关注竖式书写的规范性。生:(在学习报告单上完成一道竖式题)师:同学们又顺利地闯过第二关,同学们,你们还想不想挑战一下更有难度的问题?生:想!(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师: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接受挑战!看我们能不能用我们的智慧来帮助王老师解决问题呢?现在请每一位同学小声读题。生:(各自小声读题)师:听到教室里慢慢变得安静了,看来大家都读完题目了,现在请一位同学大声朗读题目。生:(读题)一套连环画16本,王老师买了3套,她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在此过程中采用的读题方式是全班一起小声读题,保证了每一位同学都有学习的效率。然后,再请一位同学声音洪亮的读清题目。在读题的过程中,提取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师:声音非常洪亮!那么同学们,你们能列出算式吗?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下来。生:16×3=(缺少)师:我们没有学过这种需要进位的乘法,但是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大致估一估这个算式的结果大概是多少吗?生:把16估成20,20×3=60。师:那么准确的结果究竟是多少呢?现在小组交流一下,讨论你们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一会儿老师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的方法。生1: 3个16相加,即16+16+16=48。师:把我们遇到的问题转化成以前我们学习过熟悉的加法解决,这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转化的思想,不错!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生2:16+16+16的竖式写法。生3:把16看成10+6,先算10×3=30,再算6×3=18,再把两个结果相加,即30+18=48。师:用了口算的知识,这种方法也不错!生4:用了列竖式的方法,师:你用了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竖式的方法,学会知识的迁移,非常好!但是你知道其中蕴含的算理吗?师:(小组合作得出结论)16×3就是三组16根小棒,可以看出把他们放在一起是三捆小棒和18根小棒,仔细观察这18根小棒,它可以转化成一捆小棒和8根小棒,这个转化的一捆小棒就是我们刚才同学口中的“进位1”,最终结果也就是48根。师:我们继续看看,如果用更抽象的方式怎么表达出来呢?(课件展示“过渡竖式”,并说明18是由3×6得来的,30是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来的,表示30个1)对学生可能产生的算法进行预设,提示学生这三种算法实质上都是相同数位对其,相同的计数单位累加得来的。课件动画展示小棒图,理清算理,进而将算法和算理相联系,实现出真正竖式的过渡。(缺少)师:没错,我们一起来看它们的共同点是不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的累加?第一种方法中的6+6+6是不是第二种方法里面的个位6×3?同时也是乘法竖式里面个位上的6×3?师:乘法竖式究竟怎么书写呢?生:进位1的位置错误,写在十位的等情况。师:同学们真棒!我们也经历了小棒的考验!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竖式和我们上节课所学的有什么区别?生:上节课的乘法没有进位,然而这节课的乘法有进位。师:板书正确的16×3的竖式书写格式。强调进位1的位置。这三种方式都可以解决问题,那么通过对比,你更喜欢哪种呢?为什么?实现算理到算法的过渡,最终呈现优化的竖式格式。生:更喜欢竖式,因为更加简便。师:看来同学们已经选择了最好的方式解决问题,就是列竖式的方法。那我们接下来敢不敢接受更大的挑战?生:敢!(三)巩固练习:师:我们刚才已经突破了进位乘法的大门,那么现在你愿不愿意用自己的智慧再攻克难关?在学习报告单上完成ppt中的习题(15×4),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竖式写得还规范整洁。第一层次:设置模仿性练习的题目,学习报告单中书写着提示学生书写的格子,让学生模仿当堂课新获得的知识经验完成。第二层次:单一练习,逐步递进,加深学生的感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第三层次:改一改,呈现出4道错误的题目,让学生判断对错,说出算法,同时课件展示正确的过程竖式,起到巩固练习的作用。(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生:我们学会了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法。师:在列竖式时需要注意什么?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满几十就像前一位进几。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教案篇七教学内容:63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五1、2题。让同学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不进位)。出现例1的画面,让同学观察用完整的话把这幅图的内容、问题说一说。请同学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24×12。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24×10 = 24024×2 = 48240 + 48 = 2882 4× 1 248 ……24×2的积2 4 ……2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2 8 8。(1)请同学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2)教师对同学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3)重点评议笔算。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用竖式计算63页“做一做”的8道题。请几名同学上黑板板演,讲评。2、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1、请同学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置进位问题。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教案篇八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出示插图今天妈妈带小利去买书,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1、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2、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⑴24+24+24+……+24=288⑵12+12+12+……+12=288⑶24×2×6=288⑷24×3×4=288⑸12×6×4=288⑹12×8×3=288⑺20×12+4×12=288………4、方法归类连加,连乘,拆数5、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学生讨论拆数使用比较广泛,因为每个两位数都可以拆成两数的和。6、研究笔算的方法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三中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2424×12×1248……2×24的积48……2×24的积24……10×24的积你发现了什么?(拆数)7、教师讲解笔算方法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游戏:智闯马虎宫,找找开门密码23×1341×2123×31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教案篇九第63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五1、2题。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联系实际问题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并掌握计算的方法。理解算理1、口算:10×6 8×60 12×2700×8 12×4 6×5002、笔算:12×4 180×3 105×7 832×93、谈话:同学们,你们有过和爸爸、妈妈一块儿购物的经历吧。在购物的时候,你帮助爸爸、妈妈算过一共需要付多少钱吗?请同学们看这里的购书情境。(出示例1购书的情境图)。1、出示例1的画面,让学生观看图画内容。让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算式为:24×12。2、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4×12。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提出要求:① 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时,要把计算过程说清楚。②要认真倾听别人的介绍,想一想他这样算有没有道理。③把正确的方法确定下来。3、组织沟通。(1)口算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明白的,就写在黑板上。14×10=14014×2=28140+28=168多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和方法。(2)同学们会口算了,会用竖式计算吗?试着算一算。师巡视辅导。(3)学生展示汇报,据生答完成板书。再现竖式,理清笔算过程及算理:先用个位上的2乘14,得28;再用十位上的1乘14,得14。设问:这个14表示……接着,边叙述边书写:它表示14个十,是140,是14乘10的积。个位的0不写,4要对着十位。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算出两个因数相乘的积。边叙述、对话,边书写成:1 4x1 2————2 8 ……14×2的积1 4 ……1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1 6 83、师生评议。(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2)老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3)重点评议笔算,写算法时应该注意什么。研讨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法,再现笔算过程。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做到数位对齐,数位应该如何对齐。4、小结,笔算乘法的方法。先请多个学生说一说然后总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与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与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1、尝试练习。用竖式计算63页“做一做”的8道题。请几名学生上黑板板演,讲评。2、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重点辅导后进生。3、判断并改正:21 13 34 23×12 ×22 ×11 ×1242 26 34 4621 26 34 23252 52 374 69() () () ()4、我会解决:植树节到了,同学们去植树,一共种植了12行,每行有21棵,请问同学们一共植了多少棵树?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沟通。2、老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当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精确处置进位问题。板书设计:笔算乘法14×10 = 14014×2 = 28140+28 = 1681 4× 1 2————2 8 ……14×2的积1 4 ……1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1 6 8}

9月份开学上 五年级
一、直接思路
“直接思路”是解题中的常规思路。它一般是通过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直接找到解题的途径。
【顺向综合思路】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数量关系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然后把所求出的数量作为新的已知条件,与其他的已知条件搭配,再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所要求的解为止。这就是顺向综合思路,运用这种思路解题的方法叫“综合法”。
例1兄弟俩骑车出外郊游,弟弟先出发,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弟弟出发5分钟后,哥哥带一条狗出发,以每分钟250米的速度追赶弟弟,而狗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向弟弟追去,追上弟弟后,立即返回,见到哥哥后又立即向弟弟追去,直到哥哥追上弟弟,这时狗跑了多少千米?
分析(按顺向综合思路探索):
1
根据弟弟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出发5分钟的条件,可以求什么?
可以求出弟弟走了多少米,也就是哥哥追赶弟弟的距离。
2
根据弟弟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哥哥速度为每分钟250米,可以求什么?
可以求出哥哥每分钟能追上弟弟多少米。
3
通过计算后可以知道哥哥追赶弟弟的距离为1000米,每分钟可追上的距离为50米,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可以求出哥哥赶上弟弟所需的时间。
4
狗在哥哥与弟弟之间来回不断奔跑,看起来很复杂,仔细想一想,狗跑的时间与谁用的时间是一样的?
狗跑的时间与哥哥追上弟弟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
5
已知狗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在哥哥与弟弟之间来回奔跑,直到哥哥追上弟弟为止,和哥哥追上弟弟所需的时间,可以求什么?
可以求出这时狗总共跑了多少距离。
这个分析思路可以用下图(图2.1)表示:
例2 下面图形(图2.2)中有多少条线段?
分析(仍可用综合思路考虑):
我们知道,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做线段,如果我们把上面任意相邻两点间的线段叫做基本线段,那么就可以这样来计数。
1
左端点是A的线段有哪些?
有 AB AC AD AE AF AG共 6条。
2
左端点是B的线段有哪些?
有 BC、BD、BE、BF、BG共5条。
3
左端点是C的线段有哪些?
有CD、CE、CF、CG共4条。
4
左端点是D的线段有哪些?
有DE、DF、DG共3条。
5
左端点是E的线段有哪些?
有EF、EG共2条。
6
左端点是F的线段有哪些?
有FG共1条。
然后把这些线段加起来就是所要求的线段。
二、逆向分析思路
从题目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然后把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未知的条件作为要解决的问题,再找出解这一个(或两个)问题所需的条件;这样逐步逆推,直到所找的条件在题里都是已知的为止,这就是逆向分析思路,运用这种思路解题的方法叫分析法。
例1 两只船分别从上游的A地和下游的B地同时相向而行,水的流速为每分钟30米,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每分钟600米,有一天,两船又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但这次水流速度为平时的2倍,所以两船相遇的地点比平时相遇点相差60米,求A、B两地间的距离。
分析(用分析思路考虑):
1
要求A、B两地间的距离,根据题意需要什么条件?
需要知道两船的速度和与两船相遇的时间。
2
要求两船的速度和,必要什么条件?
两船分别的速度各是多少。题中已告之在静水中两船都是每分钟600米,那么不论其水速是否改变,其速度和均为(600+600)米,这是因为顺水船速为:船速+水速,逆水船速为:船速-水速,故顺水船速与逆水船速的和为:船速+水速+船速-水速=2个船速(实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3
要求相遇的时间,根据题意要什么条件?
两次相遇的时间因为距离相同,速度和相同,所以应该是相等的,这就是说,尽管水流的速度第二次比第一次每分钟增加了30米,仍不会改变相遇时间,只是改变了相遇地点:偏离原相遇点60米,由此可知两船相遇的时间为60÷30=2(小时)。
此分析思路可以用下图(图2.3)表示:
例2 五环图由内径为4,外径为5的五个圆环组成,其中两两相交的小曲边四边形(阴影部分)的面积都相等(如图2.4),已知五个圆环盖住的总面积是122.5,求每个小曲边四边形的面积(圆周率π取3.14)
分析(仍用逆向分析思路探索):
1
要求每个小曲边四边形的面积,根据题意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曲边四边形的面积,没有公式可求,但若知道8个小曲边四边形的总面积,则只要用8个曲边四边形总面积除以8,就可以得到每个小曲边四边形的面积了。
2
要求8个小曲边四边形的总面积,根据题意需要什么条件?
8个小曲边四边形恰好是圆环面积两两相交重叠一次的部分,因此只要把五个圆环的总面积减去五个圆环盖住的总面积就可以了。
3
要求五个圆环的总面积,根据题意需要什么条件?
求出一个圆环的面积,然后乘以5,就是五个圆环的总面积。
4
要求每个圆环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
已知圆环的内径(4)和外径(5),然后按圆环面积公式求就是了。
圆环面积公式为:
S圆环=π(R2-r2)
=π(R+r)(R-r)
其思路可用下图(图2.5)表示:
三、一步倒推思路
顺向综合思路和逆向分析思路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在解题时,两种思路常常协同运用,一般根据问题先逆推第一步,再根据应用题的条件顺推,使双方在中间接通,我们把这种思路叫“一步倒推思路”。这种思路简明实用。
例1一只桶装满10千克水,另外有可装3千克和7千克水的两只空桶,利用这三只桶,怎样才能把10千克水分为5千克的两份?
分析(用一步倒推思路考虑):
1
逆推第一步:把10千克水平分为5千克的两份,根据题意,关键是要找到什么条件?
因为有一只可装3千克水的桶,只要在另一只桶里剩2千克水,利用3+2=5,就可以把水分成5千克一桶,所以关键是要先倒出一个2千克水。
其思路可用下图(图2.6)表示:
2
按条件顺推。
第一次:10千克水倒入7千克桶,10千克水桶剩3千克水,7千克水倒入3千克桶,7千克水桶剩4千克水,3千克水桶里有水3千克;
第二次:3千克桶的水倒入10千克水桶,这时10千克水桶里有水6千克,把7千克桶里的4千克水倒入3千克水桶里,这时7千克水桶里剩水1千克,3千克水桶里有水3千克;
第三次:3千克桶里的水倒入10千克桶里,这时10千克桶里有水9千克,7千克桶里的1千克水倒入3千克桶里,这时7千克桶里无水,3千克桶里有水1千克;
第四次:10千克桶里的9千克水倒入7千克桶里,10千克水桶里剩下 2千克水,7千克桶里的水倒入3千克桶里(原有1千克水),只倒出2千克水,7千克桶里剩水5千克,3千克桶里有水3千克,然后把3千克桶里的3千克水倒10千克桶里,因为原有2千克水,这时也正好是5千克水了。
其思路可用下图(图2.7)表示:
例2 今有长度分别为1、2、3……9厘米的线段各一条,可用多少种不同的方法,从中选用若干条线段组成正方形?
分析(仍可用一步倒推思路来考虑):
1
逆推第一步。要求能用多少种不同方法,从中选用若干条线段组成正方形必须的条件是什么?
根据题意,必须知道两个条件。一是确定正方形边长的长度范围,二是每一种边长有几种组成方法。
2
从条件顺推。
①因为九条线段的长度各不相同,所以用这些线段组成的正方形至少要7条,最多用了9条,这样就可以求出正方形边长的长度范围为(1+2+……
②当边长为7厘米时,各边分别由1+6、2+5、3+4及7组成,只有一种组成方法。
③当边长为8厘米时,各边分别由1+7、2+6、3+5及8组成,也只有一种组成方法。
④当边长为9厘米时,各边分别由1+8、2+7、3+6及9;1+8、2+7、4+5及9;2+7、3+6、4+5及9;1+8、3+6、4+5及9;1+8、2+7、3+6及4+5共5种组成方法。
⑤当边长为10厘米时,各边分别由1+9、2+8、3+7及4+6组成,也只有一种组成方法。
⑥当边长为11厘米时,各边分别由2+9、 3+8、4+7及5+6组成,也只有一种组成方法。
将上述各种组成法相加,就是所求问题了。
此题思路图如下(图2.8):
四、还原思路
从叙述事情的最后结果出发利用已知条件,一步步倒着推理,直到解决问题,这种解题思路叫还原思路。解这类问题,从最后结果往回算,原来加的用减、原来减的用加,原来乘的用除,原来除的用乘。运用还原思路解题的方法叫“还原法”。
例1一个数加上2,减去3,乘以4,除以5等于12,你猜这个数是多少?
分析(用还原思路考虑):
从运算结果12逐步逆推,这个数没除以5时应等于多少?没乘以4时应等于多少?不减去3时应等于多少?不加上2时又是多少?这里分别利用了加与减,乘与除之间的逆运算关系,一步步倒推还原,直找到答案。
其思路图如下(图2.9):
条件:
例2李白街上走,提壶去打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
分析(用还原思路探索):
李白打酒是我国民间自古以来广为流传的一道用打油诗叙述的著名算题。题意是:李白提壶上街买酒、喝酒,每次遇到酒店,便将壶中的酒量增添1倍,而每次见到香花,便饮酒作诗,喝酒1斗。这样他遇店、见花经过3次,便把所有的酒全喝光了。问:李白的酒壶中原有酒多少?
下面我们运用还原思路,从“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开始推算。
见花前——有1斗酒。
第三次:见花后——壶中酒全喝光。
第三次:遇店前——壶中有酒半斗。
第一次:见花前——壶中有酒为第二次遇店前的再加1斗。
遇店前——壶中有酒为第一次见花前的一半。
其思路图如下:
五、假设思路
在自然科学领域内,一些重要的定理、法则、公式等,常常是在“首先提出假设、猜想,然后再进行检验、证实”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数学解题中,也离不开假设思路,尤其是在解比较复杂的题目时,如能用“假设”的办法去思考,往往比其他思路简捷、方便。我们把先提出假设、猜想,再进行检验、证实的解题思路,叫假设思路。
例1中山百货商店,委托运输队包运1000只花瓶,议定每只花瓶运费0.4元,如果损坏一只,不但不给运费,而且还要赔偿损失5.1元。结果运输队获得运费382.5元。问:损坏了花瓶多少只?
分析(用假设思路考虑):
1
假设在运输过程中没有损坏一个花瓶,那么所得的运费应该是多少?
0.4×1000=400(元)
2
而实际只有383.5元,这当中的差额,说明损坏了花瓶,而损坏一只花瓶,不但不给运费,而且还要赔偿损失5.1元,这就是说损坏一只花瓶比不损坏一只花瓶的差额应该是多少元?
0.4+5.1=5.5(元)
3
总差额中含有一个5.5元,就损坏了一只花瓶,含有几个5.5元,就是损坏了几只花瓶。由此便可求得本题的答案。
例2 有100名学生在车站准备乘车去离车站600米的烈士纪念馆搞活动,等最后一人到达纪念馆45分钟以后,再去离纪念馆900米的公园搞活动。现在有中巴和大巴各一辆,它们的速度分别是每分钟300米和150米,而中巴和大巴分别可乘坐10人和25人,问最后一批学生到达公园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分析(用假设思路思索):
假设从车站直接经烈士纪念馆到公园,则路程为(600+900)米。把在最后1人到达纪念馆后停留45分钟,假设为在公园停留45分钟,则问题将大大简化。
1
从车站经烈士纪念馆到达公园,中巴、大巴往返一次各要多少时间?
中巴:(600+900)÷300×2=10(分钟)
大巴:(600+900)÷150×2=20(分钟)
2
中巴和大巴在20分钟内共可运多少人?
中巴每次可坐10人,往返一次要10分钟,故20分钟可运20人。
大巴每次可坐25人,往返一次要20分钟,故20分钟可运25人。
所以在20分钟内中巴、大巴共运45人。
3
中巴和大巴 20分钟可运 45人,那么 40分钟就可运45×2=90(人),100人运走90人还剩下10人,还需中巴再花10分钟运一次就够了。
4
最后可求出最后一批学生到达公园的时间:把运90人所需的时间,运10人所需的时间,和在纪念馆停留的时间相加即可。
六、消去思路
对于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数的数学题,我们可以想办法将其中一个未知数进行转化,进而消去一个未知数,使数量关系化繁为简,这种思路叫消去思路,运用消去思路解题的方法叫消去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就是沿着这条思路考虑的。
例1师徒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徒弟做了6小时,师傅做了8小时,一共做了312个零件,徒弟5小时的工作量等于师傅2小时的工作量,师徒每小时各做多少个零件?
分析(用消去思路考虑):
这里有师、徒每小时各做多少个零件两个未知量。如果以徒弟每小时工作量为1份,把师傅的工作量用徒弟的工作量来代替,那么师傅8小时的工作量相当于这样的几份呢?很明显,师傅2小时的工作量相当于徒弟5小时的工作量,那么8小时里有几个2小时就是几个5小时工作量,这样就把师傅的工作量换成了徒弟的工作量,题目里就消去了师傅工作量这个未知数。
然后再看312个零件里包含了多少个徒弟单位时间里的工作量,就是徒弟应做多少个。求出了徒弟的工作量,根据题中师博工作量与徒弟工作量的倍数关系,也就能求出师傅的工作量了。
例2 小明买2本练习本、2枝铅笔、2块橡皮,共用0.36元,小军买4本练习本、3枝铅笔、2块橡皮,共用去0.60元,小庆买5本练习本、4枝铅笔、2块橡皮,共用去0.75元,问练习本、铅笔、橡皮的单价各是多少钱?
分析(用消去法思考):
这里有三个未知数,即练习本、铅笔、橡皮的单价各是多少钱?我们要同时求出三个未知数是有困难的。应该考虑从三个未知数中先去掉两个未知数,只留下一个未知数就好了。
如何消去一个未知数或两个未知数?一般能直接消去的就直接消去,不能直接消去,就通过扩大或缩小若干倍,使它们之间有两个相同的数量,再用加减法即可消去,本题把小明小军、小庆所购买的物品排列如下:
小明 2本 2枝 2块 0.36元
小军 4本 3枝 2块 0.60元
小庆 5本 4枝 2块 0.75元
现在把小明的各数分别除以2,可得到1本练习本、1枝铅笔、1块橡皮共0.18元。
接着用小庆的各数减去小军的各数,得1本练习本、1枝铅笔为0.15元。
再把小明各数除以2所得的各数减去上数,就消去了练习本、铅笔两个未知数,得到1块橡皮0.03元,采用类似的方法可求出练习本和铅笔的单价。
七、转化思路
解题时,如果用一般方法暂时解答不出来,就可以变换一种方式去思考,或改变思考的角度,或转化为另外一种问题,这就是转化思路。运用转化思路解题就叫转化法。

分析(用转化思路分析):
本题求和,题中每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分母是几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好像不能把每个分数分成两个分数相减,然后相加抵消一些数。但是只要我们按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出分母就会发现,可将上面各分数的分母转化为两个连续自然数积的形式。
然后再相加,抵消中间的各个分数即可
八、类比思路
类比就是从一个问题想到了相似的另一个问题。例如从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想到梯形面积公式,从矩形面积公式想到长方体体积公式等等;类比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也是解题的一种重要思路。类比就是从一个问题想到了相似的另一个问题。例如从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想到梯形面积公式,从矩形面积公式想到长方体体积公式等等;类比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也是解题的一种重要思路。
例1有一个挂钟,每小时敲一次钟,几点钟就敲几下,钟敲6下,5秒钟敲完;钟敲12下,几秒敲完?
分析(用类比思路探讨):
有人会盲目地由倍数关系下结沦,误认为10秒钟敲完,那就完全错了。其实此题只要运用类比思路,与植树问题联系起来想一想就通了:一条线路植树分成几段(株距),如果不包括两个端点,共需植(n-1)棵树,如果包括两个端点,共需植树(n+1)棵,把钟点指数看作是一棵棵的树,把敲的时间看作棵距,此题就迎刃而解了。
例2从时针指向4点开始,再经过多少分钟,时针正好与分钟重合。
分析(用类比思路讨论):
本题可以与行程问题进行类比。如图2.11,如果用时针1小时所走的一格作为路程单位,那么本题可以重新叙述为:已知分针与时针相距4格,分
如果分针与时针同时同向出发,问:分针过多少分钟可追上时针?这样就与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相似了。4为距离差,速度差为,重合的时间,就是追上的时间。
九、分类思路
把一个复杂的问题,依照某种规律,分解成若干个较简单的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分类思路。这种思路在解决数图形个数问题中经常用到。
例1如图2.12,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用分类思路考虑):
这样的图直接去数有多少个三角形,要做到能不重复,又不遗漏,是比较困难的。怎么办?可 以把图中所有三角形按大小分成几类,然后分类去数,再相加就是总数了。本题根据条件,可以分为五类(如图2.13)。
例2如图2.14,象棋棋盘上一只小卒过河后沿着最短的路走到对方“将”处,这小卒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分析(运用分类思路分析):
小卒过河后,首先到达A点,因此,题目实际上是问:从A点出发,沿最短路径有多少种走法可以到达“将”处,所谓最短,是指不走回头路。
因为“将”直接相通的是P点和K点,所以要求从A点到“将”处有多少种走法,就必须是求出从A到P和从A到K各有多少种走法。
分类。一种走法:A到B、C、D、E、F、G都是各有一种走法。
二种走法:从A到H有两种走法。
三种走法:从A到M及从A到I各有三种走法。
其他各类的走法:因为从A到M、到I各有3种走法,所以从A到N就有3+3=6种走法了,因为从A到I有3种走法,从A到D有1种走法,所以从A到J就有3+1=4种走法了;P与N、J相邻,而A到N有6种走法,A到J有4种走法,所以从A到P就有6+4=10种走法了;同理K与J、E相邻,而A到J有4种走法,到E有1种走法,所以A到K就有4+1=5种走法。
再求从A到“将”处共有多少种走法就非常容易了。
十、等量代换思路
有些题的数量关系十分隐蔽,如果用一般的分析推理,难于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求出要求的数量。那么我们就根据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相等的关系,使未知条件转化为已知条件,使隐蔽的数量关系明朗化,促使问题迎刃而解。这种思路叫等量代换思路。
例1如图2.15的正方形边长是6厘米,甲三角形是正方形中的一部分,乙三角形的面积比甲三角形大6平方厘米,求CE长多少厘米?
分析(用等量代换思路思考):
按一般思路,要求CE的长,必须知道乙三角形的面积和高,而这两个条件都不知道,似乎无法入手。用等量代换思路,我们可以求出三角形ABE的面积,从而求出CE的长,怎样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呢?设梯形为丙:
已知乙=甲+6
丙+甲=6×6=36
用甲+6代换乙,可得丙+乙=丙+甲+6=36+6=42
即三角形ABE的面积等于42平方厘米,这样,再来求CE的长就简单了。
例2有三堆棋子,每堆棋子数一样多,并且都只有黑白两色棋子。第一 这三堆棋子集中一起,问白子占全部棋子的几分之几?
分析(用等量代换的思路来探讨):
这道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如果我们把第一堆里的黑子和第二堆的白子对换一下,那么这个问题就简单多了。出现了下面这个等式。
第一堆(全部是白子)=第二堆(全部是黑子)=第三堆(白子+黑子)(这里指的棋子数)份,则第二堆(全部黑子)为3份,这样就出现了每堆棋子为3份,3堆棋子的总份数自然就出来了。而第三堆黑子占了2份,白子自然就只有3—2=1份了。第一堆换成了全部白子,所以白子总共是几份也可求出。最后去解决白子占全部棋子的几分之几就非常容易了。
十一、对应思路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特点是一个数量对应着一个分率,也就是一个数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这种关系叫做对应关系。找对应关系的思路,我们把它叫做对应思路。
例1有一块菜地和一块麦地,菜地的一半和麦地的三分之一放在一起是91公亩,麦地的一半和菜地的三分之一放在一起是84公亩,那么,菜地是几公亩?
分析(用对应思路分析):
这是一道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我们不妨用对应思路去思索。如能找出91公亩、84公亩的对应分率,此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但题中有对应分率两个,究竟相当于总公亩数的几分之几呢?这是解题的关键。而我们一时还弄不清楚,现将条件排列起来寻找。
求出总公亩数后,我们仍未找到菜地或麦地占总公亩数的几分之几,故还不能直接求出菜地或麦地的公亩数。但我们把条件稍作组合,就可以求出
分析到这一步,那么再去求菜地有多少公亩,则就变成了一道很简单的分数应用题了。
例2蓄水池有甲、丙两条进水管,和乙、丁两条排水管,要灌满一池水,单开甲管需要3小时,单开丙管需要5小时,要排完一池水,单开乙管
顺序,循环各开水管,每次每管开一小时,问多少时间后水开始溢出水池?
分析(用对应思路考虑):
本题数量关系复杂,但仍属分数应用题,所以仍可用对应思路寻找解题途径。
首先要找出甲、丙两管每小时灌水相当于一池水的几分之几,乙、丁两管每小时排水相当于一池水的几分之几,然后才能计算。
通过转化找到了对应分率就容易计算了。假设甲、乙、丙、丁四个水管按顺序各开1小时,共开4小时,池内灌进的水是全池的:  
也就是20小时以后,池内有水
总共是多少时间后水开始溢出水池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声明:本公众号尊重原创,素材来源于网络,好的内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大汇总(共94道题),让孩子查漏补缺!
(电子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典型奥数题,有答案及解析!
【暑假预习】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填空练习题,全部都是重点!
【小学五年级英语同步练字帖】
紧跟课文单词 教材同步编写
课上学习 课下巩固 练字学习两不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倍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倍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倍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倍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的例3和第5~6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  课时目标:  1、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2、学生通过经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把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教具和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红、黄、蓝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用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圆片表示不同的花,比一比各种花的朵数有什么关系?  2、学生动手操作后,小组交流自己比较的方法并汇报。  3,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课件演示三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  二、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1、演示完成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例题中的填空。并说一说填写的依据。  2、提问:要求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后,小组交流算法。  分小组汇报算法,并说说算法的依据。  3、小结算法:82=4,并着重提醒学生,“倍”不能做单位。  三、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后,说说判断的`方法和依据。  2、“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互动,先用圆片摆一摆,分一分,在填空。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并说说题意,先连一连,再填空,并说说怎样列式计算。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说说列式的依据。  统计学生用“倍”做单位的情况,再次提醒学生注意“倍”不能做单位。  四、课堂总结,拓展升华  1、这节课我们了一个新朋友“倍”,说说你对它的认识吧。  2、“倍”为什么不能做单位?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倍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几何直观。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建立初步倍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萝卜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大家能否经得起我的考验,请看大屏幕。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题目要求。(谁能很快地说出每幅图有几个几?)  师:如果2只鸟看成一份,有2份,我们可以说是()个()呢?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1、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数一数  小兔子们数萝卜,怎么数也数不清,请你们来帮帮忙!  师:你是怎么数的?哦!原来这里有不同种类的萝卜。你们认识它们吗?(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  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根据学生描述老师在黑板上粘贴萝卜)  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一份,(边说边圈)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谁来圈一圈。  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  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也是3个2根。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6是2的3倍。)  自主说一说、圈一圈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  胡萝卜2根1份,白萝卜有这样的5个2根,所以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小结:倍的认识,是两个量通过比较得来的,我们要分清谁是谁的几倍,就要看谁和谁在比,比的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  2、进一步理解“倍”。  要求:独立圈一圈、画一画,在小组交流。  3、教师出示课件:把2根胡萝卜看成一份,白萝卜有6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6倍。把2根胡萝卜看成一份,白萝卜有7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7倍。以此来提问,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一份,白萝卜有8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  你发现了什么?白萝卜有几个2根,它的根数就是胡萝卜的几倍。  4、兔妈妈又找来了一根胡萝卜,此时,胡萝卜有几根,现在红萝卜是白萝卜的几倍?(2倍)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可以用摆一摆,圈一圈的方法哦!  请生演示。  师:同样都是胡萝卜,都在和红萝卜来比较,红萝卜的根数没有变化,为什么倍数不一样呢?同学们想一想。  生……  师小结:因为胡萝卜的根数发生了变化,也就是我们比的标准发生变化,刚才是2根胡萝卜一份,现在是3根一份,标准变了,倍数也就发生了变化。《倍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第76页例2、例3,课本第76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3、感悟“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能解决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具盒、红花与黄花各10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准备  1、看图说出各是几个几。  (1) ☆☆☆  ☆☆☆  (2) ○○ ○○ ○○  (3) □□□□□□  6里面有()个3。  2、出示图片:  师提问:仔细观察,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自由发言。  (预设一:  1.黄花有2朵,红花有6朵  2.红花比黄花多4朵  3.黄花比红花少4朵  4.黄花再添4朵就和红花同样多  5.两种花一共8朵  6.红花是黄花的3倍  预设二:  学生没有说到:“红花是黄花的3倍”,教师直接说出“我还知道红花朵数是黄花的3倍”进行引导)  3、谈话: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我们已经学过可以求这两个数量相差多少,也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比较两个数量的另一种方法,要学习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二、操作探究、初建概念  1、认识“倍”  (1)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倍”的概念  师:黄花有2朵,想一想,红花的朵数里有几个2?请动手摆一摆,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是几个2?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  (预设:  1.可以2朵2朵的圈起来  2.可以每2朵之间隔开一点)  师:黄花有2朵,红花的朵数是3个2,我们就说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师板书,学生学说。  师:谁再来说一说为什么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先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师:在红花的后面添贴2朵。谁能告诉我,现在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为什么?  (预设:  1.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4倍,因为红花的朵数是4个2朵  2.原来有3个2,现在又加了1个2,所以红花的朵数是4个2朵)  师:小朋友们,在刚才摆一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1.黄花有2朵,红花的朵数是几个2,红花的朵数就是黄花的几倍  2.不能只看一种花的朵数,首先要先看黄花有几朵,再看红花的朵数里有几个黄花那样的朵数,红花朵数就是黄花的几倍)  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归纳小结:黄花的朵数是1个2,红花的.朵数是几个2,我们就说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  (2)练一练,巩固“倍”的认识  师:看大家这么聪明,我想邀请你们玩闯关游戏,敢试一试吗?  第一关:我会填 小鸡: ○○○  小鸭 : ●●● ●●●  小鸡有3只,小鸭有( )个3只,  小鸭的只数是小鸡的( )倍。  第二关:我会找 教室里灯管的根数是电扇的( )倍  国旗上小星星的颗数是大星星的()倍  第三关:我会画 第一行画2根小棒,第二行画的小棒是第一行的4倍。  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2、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学模型  (1)猜摆结合,感悟方法  师:现在我们做一个猜数游戏,根据第一行摆的根数,你能很快猜出第二行摆的根数吗?(出示两组,学生先猜一猜,再用学具盒中的小棒摆一摆验证)  师:你们猜得又对又快,能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听吗?(小组内先交流,再汇报)  (预设:  1.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就有几个第一行的根数,所以我用乘法。  2.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就用几乘第一行的根数。)  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想想算算,促进建构  师:小朋友,再看看可爱的小兔、小猪带来了什么?(出示图文)  1.小兔:巧克力5块 2. 小猪:蛋糕4块  饼干的块数是巧克力的2倍 面包的块数是蛋糕的5倍  饼干( )块 面包( )块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动手试一试 做课本第78页的第一题  2、用脑猜一猜 老师今年几岁?  (预设:学生随意的猜测35、28、30、42、33……)  师:出示信息,老师的年龄是5的倍数。你最先排除哪些数?  (预设:学生容易想到排除28、42、33)  师:是呀,35和30这几个数都有可能。(再出示信息)老师的年龄是5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学生揭晓谜底,并且说出理由。  3、动手摆一摆  第一行摆●,摆几个由自己决定,第二行摆的个数必须是第一行摆的3倍,想一想,怎样摆?  4、动口说一说  看,李老师带来的水果真多呀!(出示情境画面)  (2个桃 3个苹果 4个梨 6个菠萝 8个草莓 12个西瓜)  看着这幅图,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说一句话吗?  五、总结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知识?(学生交流)  师:今天,你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想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4下)请你们也用掌声表扬一下自己,请注意你们拍的下数是老师的3倍。(生齐拍)你们拍了几下?怎样计算?  师:掌声里都有“倍”的知识,可见“倍”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课后请小朋友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倍”的知识解决的问题,把它记录下来。《倍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4  一、教材  (一)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71页例1、例2。  (二)教材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倍的认识”是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从这里开始教学有关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例1、例2是首先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思维方法。教材以让学生实际操作为基础,联系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做到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内容安排是科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较得到的。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倍”的概念,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  难点:理解“倍”的概念与除法含义的联系。  二、教法与学法  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法:  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景,寓学于情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课的开始从比较梨和苹果的个数开始,让学生看图说话比较两数之间有比多比少的关系,引出要学习新课内容――倍数关系。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通过3个梨和6个苹果的比较,圈一圈,发现6个苹果即为2个3,从而引出苹果的个数是梨的2倍。接着再逐一减少梨的个数,让学生说一说苹果与梨的倍数关系,最后比较3次的变式提出:苹果都是6个,为什么每次分的个数都不一样呢?让学生思考、讨论,初步感受到苹果是梨的几倍,要以梨的个数为标准,苹果有几个这样的几份,就是梨的几倍。  2、感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画一画,让学生感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再画之前,让学生思考:怎么画才能一眼看出圆形是三角形的几倍?再通过比较上面的两题:○的个数都是△的2倍,为什么第一次画4个,第二次画8个?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得出:△的个数不同,也就是标准不一样,所以它的几倍也不一样。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求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个几。  (三)练习提高  巩固练习,是本节课学生消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加深理解倍的概念的环节。我一共设计了四道练习,习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意图打开学生的思路,更让学生在分析、解决疑难时再一次明确几个几与几倍的关系。同时设计时注重一题多用,希望能的发挥习题的作用。  第一题练习让学生承接上面的画一画,自己编出一道倍数关系的图,在编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把谁当做一份,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再通过展示作品,在说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对倍的认识。  第二题练习设计为选择题,让学生在对与错的辨析中,进一步明确倍的概念。  第三题练习为说一说,出示4个数字,让学生选择两个数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从形象具体的图形到抽象的数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小小的飞跃,通过这样的练习能锻炼学生的数感。  第四题的练习是一道提高练习,将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拓展到三个数,需要学生更有序的进行思考。《倍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8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倍”的意义,能用“倍”的意义叙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作出分析、解释,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融会贯通的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学会描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教学过程:  比较引入,揭题  师:会读这个字吗?(板书:比)  生:比  师:会比吗?  生:会  师:比一比,老师左、右手里的铅笔支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同样多  师:左手有3支,右手也有3支,我们就说3和3同样多。  那,再来比一比?  生:左手比右手少2支  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右手比左手多2支  师:也就是说5比3多,3比5少  过渡:我们知道两个数相比,会产生谁多、谁少、同样多的关系,其实,两个数相比,还会产生另一种关系倍(板书: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倍。(板书:倍的认识)  小棒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常常帮助我们学习新的知识。今天,我们也需要它的帮助。  二、认识“2倍”等,建立概念  1、学习“倍”的意义:  (1)、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  师:我们先在第一排摆3根小棒  生摆,老师把同学们摆的画出来;我们把3根小棒圈起来,看作1份,以3根为1份;我们在第二排摆2份,会吗?  生:会,学生摆  师:哪位同学上台将它画出来?其余同学画在题单上。  生:画  师:小老师,你告诉大家:你在第二排摆了几根小棒?  生:6根  师:你们在第二排摆了几根小棒?生齐答:6根  师:小老师,你为什么在第二排摆6根小棒呢?  生:第一排摆3根小棒为1份,第二排摆2份,2×3=6根。  师:我们以3根为1份,摆这样的2份,就是2个3。摆的时候,可以把这2份隔开一点;画的时候,还可一份一份圈起来;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6里面有几个3?  生说:2个3  师:板书:6里面有2个3,我们就说6是3的2倍。  生:齐读  师:看图会说吗?  生:会,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  师:这个2倍是谁和谁比产生的呢?  生:6和3比产生的  师:6和3比,6里面有2个3,6就是3的2倍。  过渡:同学们学得真不错,我们再来比一比。我们在第一排摆2根为1份,第二排摆4份,你会吗?  生:会  师:同学们先摆一摆,并把你的摆法在题单上画出来;  谁来把你的摆法画在黑板上?  生:摆,画  师:你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生:我们以第一排摆2根小棒为1份,第二排摆4份,2×4=8根。  师:你们的摆法一样吗?一样的请举手  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将小棒收起来,看谁收得又快又好。  2根为1份,第二排摆4份,摆了几个2  生:4个2  师:4个2就是8根,你能仿照上面的说一说吗?  生说:8里面有4个2,8是2的4倍。  师抽学生说,板书,学生写在题单上。  师:这个4倍是谁和谁比产生的呢?  生:8和2比产生的  师:为什么8是2的.4倍呢?  生:因为8里面有4个2  师:同学们知道2倍、4倍是怎样产生的,那么,倍是怎样产生的呢?  生: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比产生的。  师小结:两个数相比,不仅会产生谁多、谁少、同样多的关系,还会产生另一种关系倍。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了解倍的有关知识。  三、强化“一份数”,强化概念。  1、理解  师:出示图,提问:三角形个数是圆的x倍,请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生:圈一圈、填一填。  师:你为什么要3个3个地圈?  生:因为圆有3个,看作1份,所以要3个3个地圈。  师:圆有3个看作1份,三角形有2份,所以三角形个数是圆的(2)倍。这个2倍是谁和谁比产生的呢?  生:三角形的6个和圆的3个相比产生的。  师:为什么三角形个数是圆的2倍呢?  生1:三角形有6个,圆有3个,6是3的2倍。  生2:圆3个为1份,三角形有2份,所以三角形个数是圆的2倍。  师:板书:6和3比,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  生:齐读  2、初步运用  师:出示图,三角形个数是圆的x倍  生:三角形个数是圆的2倍  师:你是怎样圈,知道三角形个数是圆的2倍?  生:4个圆为1份,三角形圈2次,三角形个数是圆的2倍  师:出示图及要求,你能画出三角形和圆的3倍关系图吗?  生:画9个三角形,三角形个数是圆的3倍.  师:画对了,它是以谁为1份的呢?  生:圆的个数  师:还可以以谁为1份呢?  生:三角形  师:圆的个数是几份?画几个三角形呢?  生:圆的个数是3份,画1三角形表示1份  师:这样,谁的个数是谁的几倍  生:圆的个数是三角形的3倍  师:真不错,接下来我们进行判断  出示图,三角形个数是圆的3倍吗?  生:判断,说出方法  师:我们应该看个数,不能被表面现象迷惑了。接下来看一看,还能迷惑到你吗?  出示图,的个数是的x倍。  生:三角形个数是圆的4倍.因为圆有3个,三角形有12个,12是3的4倍。  师小结:我们把小的量看作1份,大的量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它的几倍。  三、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倍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倍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06-08倍的认识教学设计08-30倍的认识的教学设计01-02《倍的认识》教学设计02-17倍认识教学设计05-25“倍的认识”教学设计06-10《倍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20篇)10-31倍的认识的教学设计15篇01-02《倍的认识》教学设计(15篇)05-3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的5倍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