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虽属亚热带但冬季造成南北气温差别大的主要原因较世界其他同纬度温度低原因是什么?_百度...



与位置有关的特殊现象
1. 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赤道至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受纬度位置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及亚洲印尼等地。其实,远离赤道的地区,只要气温、降水等达到一定数值也可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地峡东北部。
2. 赤道地区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是因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之下形成的。赤道穿过东非高原,本地区理应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了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3. 沿海地区的热带沙漠气候 一般而言,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但由于受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沿海地区也有降水较少的气候类型分布。如南美安第斯山西侧的阿塔卡马沙漠、澳大利亚西侧的维多利亚大沙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西侧纳米布沙漠。其实,北半球低纬度大陆西侧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也离不开这个因素。
4. 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般分布于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距海洋较远,干旱少雨。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东侧,东西距海洋都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处位于安第斯山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而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5. 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及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许多人误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常年受到西风的影响,常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如南美南端火地岛、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的南北两岛。

与面积有关的特殊现象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西部有着大面积的分布,但在其它各洲分布面积很小甚至没有,这是因为欧洲西部平原广阔,山脉是东西走向,有利于西风气流影响大面积地区,所以欧洲西部有着大面积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南北美洲由于高山紧逼西部沿海,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因而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狭小。大洋洲由于位于南北纬40°~60°的陆地面积小,因而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也小。非洲和南极洲在南北纬40°~60°没有陆地分布,因而这两洲也就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而亚洲西部北纬40°~60°紧连着欧洲大陆,受大西洋暖湿气流影响很小,不具备分布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条件。
其实,在分布上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相似的气候类型还有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从南纬30°一直向北延伸到南纬4°附近,是由于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紧靠西部沿海,使得该气候发育空间被大大压缩,东西分布区狭窄;再加上西部沿海强大的秘鲁寒流降温、降湿作用,使得该气候一直分布到南纬4°附近。此类延伸方向特殊的气候分布现象在北美洲、大洋洲也有表现。一般情况下,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在欧洲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而突破了北纬60°,一直延伸到北极圈附近。亚欧大陆北部的极地气候越向东分布的纬度越来越低,最低的地方白令海峡沿岸受北冰洋南下寒流影响已分布到了北纬60°附近。

特殊区域气候及成因
1. 非洲赤道东侧的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2. 非洲几内亚湾沿岸--热带雨林气候向北延伸(几内亚湾暖流影响、海岸线与西南季风垂直);
3.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东南信风山地迎风坡,马达加斯加暖流影响);高考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
4. 北美洲西海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局限于沿海(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影响);
5. 中美洲东海岸--热带雨林气候(东北信风山地迎风坡、墨西哥湾暖流影响);
6. 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狭长(安第斯山脉,秘鲁寒流影响);
7. 南美洲西部赤道两侧--高山气候(安第斯山脉影响);
8. 南美洲巴西东部--热带雨林气候(东南信风迎风坡、巴西暖流影响);
9. 澳大利亚东岸北部--热带雨林气候(东南信风山地迎风坡,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
10. 印度塔尔沙漠(热带沙漠气候:西南季风难以到达)。
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规律:赤道两侧,(南北纬10度左右)
成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呈上升气流.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强调:非地带性成因:暖流+ 信风+地形 。
1.亚马逊平原形成世界最大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成因?
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又位于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和信风的控制,空气对流旺盛。它的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沿海又有暖流经过,从东北、东南方向海上来的湿热气流汇集内陆,并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因此,亚马孙平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2.马达加斯加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成因?
马达加斯加岛东岸处于东南信风带的迎风坡,且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故降雨较多。而西岸则处于背风坡的位置,且吹的风主离岸风,故降水较少。
3.澳大利亚东北部雨林气候的成因?
夏季时,受到赤道低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冬季时,东北部受到东南信风的影响,风从海洋吹来,水汽较充足,且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加大了其水汽的含量,故澳大利亚东部部为热带雨林气候。
4.巴西高原东南部雨林气候的成因?
常年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地形雨丰富;纬度低,气温高。
5.非洲几内亚湾北部成为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
受到几内亚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南北纬10-20度
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特点:常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闷热多雨,受信风带控制时,干旱少雨
强调:成因分析:赤道低压+ 信风;地形因素(东非高原);副高+信风(回归线附近的热带草原) 。
6.东部非洲赤道地区不是热带雨林气候而是热带草原气候的原因?
非洲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沿岸的暖湿水汽难以进入东非高原,使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南亚和东南亚(10-25度大陆东岸), 南半球无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特点: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7.与同纬度的印度半岛相比,为什么阿拉伯半岛多沙漠,而印度半岛是热带季风气候?
阿拉伯半岛三面被陆地所包围,常年受到东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风从陆地吹到阿拉伯半岛,水汽含量少。
印度半岛三面为海洋,夏季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风,风从北印度洋吹向印度半岛,带来充沛的降水,形成雨季;冬季时,气压带风带南移,使印度半岛受东北信风带的影响盛行东北季风,且此时亚洲大陆形成冷高压,气流向四周辐散,影响印度半岛,使其降水少,形成干季。
8.为什么亚洲有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其他洲没有?
仅亚洲有热带季风气候的原因:南亚地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吹东北季风,夏季时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季风,风从印度洋吹往南亚地区,带来降水。而其他大洲的该纬度地区,均处于信风带的上风向地区,海陆面积较小,故不能形成热带季风。
仅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的原因:亚洲处于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能延伸到较高纬度,而其它大洲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较小。故只有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规律:大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20-30度)内陆或大陆西岸
成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特点:常年高温少雨,干旱
强调:常见答题角度:副热带高压+寒流+离岸风。
9.塔尔沙漠的成因?
塔尔沙漠的形成与夏季风有关:
(1)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
(2)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
10.纳米布沙漠的成因?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南信风的影响,空气干燥;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
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亚热带大陆东岸(25-35度)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11.日本气温南北差异大,降水西北—东南差异大的原因?
(1)日本地形狭长,地形复杂,南北所处纬度不同,故南北气温差异大。
(2)降水西北—东南差异大的原因是:日本的季风性气候具有海洋性。日本地形复杂,以丘陵山地为主,山脉走向与列岛排列方向一致,均为南北延伸。夏季时,东南部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位置,降水较多,西北部位于背风一侧,降水较少;冬季时,西北部位于冬季西北季风的迎风坡,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后,水汽含量增大,使西北地区冬季的降雪较多,而东南部处于背风一侧,降水少。但总的来说,日本降水西北较东南少。
地中海气候
分布规律:30-4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最为典型)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亚洲东部(35-60度),南半球无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年变化大
强调:亚洲东部气候自西向东逐渐由 大陆性过渡到 海洋性。
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规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40-60度)
成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高原山地的重重阻隔,水汽难以到达,受海洋影响小.
特点: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
强调:南美洲:山地背风坡地形因素。
12.奥伊米亚康—维尔霍扬斯克地区成为北半球寒极的原因?
(1) 纬度较高,单位面积得到的太阳辐射少
奥伊米亚康的大致位置是(63 °N,143 °E),根据它的纬度,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3°34′。在面积相同时,正午太阳高度为3°34′的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量只及正行太阳高度角为90°的地方的61‰,也只及其在夏至日的76‰(夏至日,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53 °26′)。
(2) 日照时间短
冬至日,该纬度的昼长少于5.5小时,从12月至次年1月,正是奥伊米亚康日照时间最短的时段。
(3) 海拔较高
奥伊米亚康盆地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于同纬度的中西伯利亚高原,根据对流层的气温递减率可知,海拔高应是该地成为北半球“寒极”原因之一。
(4) 盆地地形更易形成寒冷中心
盆地地形,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冬季,地面散热快,又处于周围山坡的环绕之中,冷气流沿着山坡下沉至盆地底部,使盆地底部更加寒冷。
由上可知,这个“寒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3.南、北美洲气候受地形影响大的原因?
北美洲气候受地形影响大的原因:
(1)海岸山脉紧逼着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地形雨丰沛。但是,海岸山脉阻挡了太平洋上的暖湿西风向东深入,限制了山脉以西的温带海岸性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向东延伸,使上述二种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因此,气候干旱,呈现出荒漠的景象。
(2)东部高地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造成地形雨。但因东部高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平的暖湿气流亦可越过高地,进入内陆。
(3)中部平原地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这是因为中部平原地势低平,无东西走向山脉,南北开敞,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由北上,天气闷热多雨。中部平原在冷暖气团争逐交锋、交替控制之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据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均匀.冬季稍多,气温年变化小.
强调:西欧海洋性气候自西向东逐渐由海洋性过渡到大陆性。
欧洲与美洲海洋性气候分布形态差异原因为地形因素
14.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分布最广的原因?
(1)常年受到西风带的控制,且沿岸有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2)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轮廓破碎,多半岛,使暖湿气流能深入欧洲内陆,使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更广。
极地气候
分布规律:北冰洋沿岸和南极洲
成因:纬度高
特点:全年皆冬,严寒少雨
来源:启迪慧想
关于气候特点及成因的87个问答,说不定就会考到,赶快看看吧!高一高二高三的同学都要看看哈!
1、为什么亚洲季风气候最显著?
原因: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特别显著所致。
表现:东亚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雨热同期;南亚夏季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有明显的干湿季。
2、为什么亚洲有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其他洲没有?
仅亚洲有热带季风气候的原因:南亚地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吹东北季风,夏季时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季风,风从印度洋吹往南亚地区,带来降水。而其他大洲的该纬度地区,均处于信风带的上风向地区,海陆面积较小,故不能形成热带季风。
仅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的原因:亚洲处于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能延伸到较高纬度,而其它大洲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较小。故只有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
3、世界各地的季风气候风向如何变化?
北半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吹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南半球的季风气候:夏季吹偏北风,冬季吹偏南风。
4、塔尔沙漠的成因?
塔尔沙漠的形成与夏季风有关:
(1)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
(2)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
5、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东西,一直延伸到海边的原因?
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以及热带大陆气团的影响。西侧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东侧为红海,但因水体较小,因此气候较干燥,降水稀少。
6、撒哈拉沙漠的成因?
(1)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由北往南影响沿岸,大气稳定。
(2)地中海受相对气压影响,冬季为相对低压,气压在此辐合,热带大陆性气团影响地中海,夏季地中海为相对高压,下沉气流强盛,使地中海沿岸气流下沉,加深撒哈拉沙漠气候的干燥。
(3)红海为狭窄水体,东北为阿拉伯沙漠区,东北信风吹来干燥气流,处于副热带海区,高温高盐,大气稳定。
(4)南部的副高可达18oN。
7、纳米布沙漠的成因?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南信风的影响,空气干燥;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
8、阿塔卡马沙漠的成因和向北延伸到赤道的原因?
因寒流经过沿岸,使近地面成为冷源,因此在近海面出现了大气逆温现象,导致大气不能够不断地上升,形成热带沿海多雾性荒漠区。
9、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成因?
本区域身居内陆,既受不到大陆东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的影响,又无法受到大陆西岸三圈环流中西风的影响,故降水稀少, 形成了温带内陆荒漠区。
10、纳米布沙漠没有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
(1)受南非高原地形的阻挡,干热气流不可以影响到东海岸。
(2)东岸地区沿岸有暖流经过,带来充沛的水汽。
11、红海两岸成为热带沙漠气候的原因?
两岸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到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控制,蒸发旺盛,炎热干旱。且红海的水面狭窄,不能给两岸地区带来降水。
12、加利福尼亚沙漠的成因?
受副高的影响以及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
13、澳大利亚中西部成为沙漠气候的原因?
受副高、信风带以及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
14、刚果盆地雨林气候的成因和没有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
处于南北纬10o之间,常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
(1)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来自几内亚湾的气流,印度洋的东南信风在沿海有降水,但难以进入东非高原。
(2)西南气流本较浅薄,进入东非高原就更薄,故降水少,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
(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北夏南冬时处于18oN,北冬南夏时向南移,经过东非高原的时间短,降水量少。
15、亚马逊平原形成世界最大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成因?
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又位于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和信风的控制,空气对流旺盛。它的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沿海又有暖流经过,从东北、东南方向海上来的湿热气流汇集内陆,并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因此,亚马孙平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16、马达加斯加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成因?
马达加斯加岛东岸处于东南信风带的迎风坡,且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故降雨较多。而西岸则处于背风坡的位置,且吹的风主离岸风,故降水较少。
17、澳大利亚东北部雨林气候的成因?
夏季时,受到赤道低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冬季时,东北部受到东南信风的影响,风从海洋吹来,水汽较充足,且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加大了其水汽的含量,故澳大利亚东部部为热带雨林气候。
18、巴西高原东南部雨林气候的成因?
常年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地形雨丰富;纬度低,气温高。
19、与同纬度的印度半岛相比,为什么阿拉伯半岛多沙漠,而印度半岛是热带季风气候?
阿拉伯半岛三面被陆地所包围,常年受到东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风从陆地吹到阿拉伯半岛,水汽含量少。
印度半岛三面为海洋,夏季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风,风从北印度洋吹向印度半岛,带来充沛的降水,形成雨季;
冬季时,气压带风带南移,使印度半岛受东北信风带的影响盛行东北季风,且此时亚洲大陆形成冷高压,气流向四周辐散,影响印度半岛,使其降水少,形成干季。
20、东部非洲赤道地区不是热带雨林气候而是热带草原气候的原因?
非洲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沿岸的暖湿水汽难以进入东非高原,使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21、非洲几内亚湾北部成为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
受到几内亚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22、地中海气候在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而在其他洲分布面积狭小的原因?
地中海沿岸地区刚好处在开口向西的地中海沿岸,冬季受西风带影响的时候,水汽能进入地中海并影响沿岸地区。而其它地区则受地形的影响,面积较狭小的。
23、日本气温南北差异大,降水西北—东南差异大的原因?
(1)日本地形狭长,地形复杂,南北所处纬度不同,故南北气温差异大。
(2)降水西北—东南差异大的原因是:日本的季风性气候具有海洋性。日本地形复杂,以丘陵山地为主,山脉走向与列岛排列方向一致,均为南北延伸。夏季时,东南部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位置,降水较多,西北部位于背风一侧,降水较少;冬季时,西北部位于冬季西北季风的迎风坡,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后,水汽含量增大,使西北地区冬季的降雪较多,而东南部处于背风一侧,降水少。但总的来说,日本降水西北较东南少。
24、朝鲜半岛南北气候差异大的原因?
朝鲜半岛南北所跨纬度较大,南部纬度较低,且沿岸受日本暖流的影响,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离海较远且纬度较高,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大,故冬季气温较低,属温带季风气候。
25、爪哇岛冬夏季风向的差异和原因?
夏季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吹东南季风,冬季东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成西北季风,影响爪哇岛。成因: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以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6、温带大陆性气候在欧亚大陆分布最广的原因?
亚欧大陆东西所跨过的经度范围最广,地形较复杂,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水汽较难进入大陆内部,降水较少,且亚欧大陆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故亚欧大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27、蒙古和哈萨克形成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原因?表现?
蒙古和哈萨克地处亚欧大陆内陆,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全年降水量少,集中于夏季。冬季离亚洲高压寒冷中心较近,气温较低,夏季气温较高,故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8、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
地形:北美洲的基本地形由三部分组成:西部的高山,中部为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高原和山地。 该地常年受大陆气团的影响,气候干燥。 受地形的影响,冬季寒冷中心气流可影响到北美洲北部东海岸地区,且沿岸有拉布拉多寒流的经过,减温减湿,使其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时,因北美所处大陆面积及大西洋的面积较亚欧大陆和太平洋小,故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也较小,夏季风的势力较亚洲弱,不能到达北美洲的东北部地区,使其夏季降水较少,故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
29、伊朗沿海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原因?
冬季时受到亚洲高压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寒冷干燥;夏季时,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但受到阿拉伯半岛的影响,季风所经海区面积狭小,不能给沿海地区带来降水,故形成了全年温差较大,降水量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30、伊比利亚半岛内部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原因?
伊比利亚半岛内部为梅塞塔高原,北部、南部为山地,地形闭塞,为盆地状高原地形。冬季因地势高,使高原内部成为相对高压,从大西洋吹来的暖湿气流不能进入高原,故降水较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31、沿北纬60度从北欧——东西伯利亚气温变化的原因?
沿北纬60度从北欧到东西伯利亚气温变化的特点是:越往东西伯利亚,气温的年较差越大。 原因:北欧地区地形较平坦,地处西风带,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年温差较小;往东西伯利亚方向,经过的地形区有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东西所跨经度范围广,内部受海洋的影响小。仅东欧平原西部受大西洋的影响,气候比较温和。西伯利亚地区受极地寒冷气流的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冷的时间很长,夏季短而温暖。
32、中国南方成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的原因?
中国南方正好处在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吹强大的东南季风,东南季风把海洋上的暖湿气流吹到陆地,带来丰富的降水,故使我国南方地区成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33、奥伊米亚康—维尔霍扬斯克地区成为北半球寒极的原因?
(1) 纬度较高,单位面积得到的太阳辐射少 奥伊米亚康的大致位置是(63oN,143oE),根据它的纬度,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3o34′。在面积相同时,正午太阳高度为3o34′的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量只及正行太阳高度角为90o的地方的61‰,也只及其在夏至日的76‰(夏至日,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53o26′)。
(2) 日照时间短 冬至日,该纬度的昼长少于5.5小时,从12月至次年1月,正是奥伊米亚康日照时间最短的时段。
(3) 海拔较高 奥伊米亚康盆地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于同纬度的中西伯利亚高原,根据对流层的气温递减率可知,海拔高应是该地成为北半球“寒极”原因之一。
(4) 盆地地形更易形成寒冷中心 盆地地形,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冬季,地面散热快,又处于周围山坡的环绕之中,冷气流沿着山坡下沉至盆地底部,使盆地底部更加寒冷。 由上可知,这个“寒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4、南、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狭长的原因?
西风受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影响范围变小,呈狭长分布。
35、南、北美洲气候受地形影响大的原因?
北美洲气候受地形影响大的原因:
(1)海岸山脉紧逼着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地形雨丰沛。但是,海岸山脉阻挡了太平洋上的暖湿西风向东深入,限制了山脉以西的温带海岸性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向东延伸,使上述二种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因此,气候干旱,呈现出荒漠的景象。
(2)东部高地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造成地形雨。但因东部高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平的暖湿气流亦可越过高地,进入内陆。
(3)中部平原地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这是因为中部平原地势低平,无东西走向山脉,南北开敞,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由北上,天气闷热多雨。中部平原在冷暖气团争逐交锋、交替控制之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据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拉丁美洲气候受地形影响大的原因:
(1)气温与海拔的关系,随海拔增高,气温降低。
(2)山脉两侧降水量不同,一般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本区大陆西部的安第斯山脉,成为气流东西方向运行的屏障,对来自太平洋水汽的影响起了很大的限制作用。安第斯山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干燥少雨。安第斯山东侧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区,大西洋暖湿气流能够随信风深入大陆内部,直达安第斯山麓,使这一地区降水丰沛。安第斯山的海拔较高,高山地区的气候和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36、摩尔曼斯克港冬季成为不冻港的原因?
因为沿岸有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有影响,增温增湿,所以成为不冻港。
37、英国东西部气候差异的原因和对农业的影响?
英国地处大西洋东部,温暖湿润的气流使英国形成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降雨较多,日照较少,英国西部不适于粮食作物的生长,而多汁的牧草长得很好,乳畜业比较发达。东南部降水较少一些,日照较多,气温较高,生长季节较长,英国的种植业主要集中在这个地区,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
38、德国气候的南北差异和原因?
德国地势南商北低,呈阶梯状,南北两地农业有较大异。
(1)北德平原,地势低平,气候夏季温凉,冬季阴冷,土壤较为贫瘠。农村主要利用草场发展畜牧业,也种黑麦、燕麦、马铃薯,经营比较粗放,人口较为稀疏。
(2)南部高原山地,河谷地带土壤肥沃,日照时间较长,盛产葡萄、烟草、水果,以及用于制造啤酒的啤酒花。河谷两侧的山地则为森林和高山牧场,人口较稀少。
39、法国西北—东南气候差异和原因?
西北:常年受到中纬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东南:为中央高原,受地形的影响,水汽难以到达此地,降水较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40、欧洲气候总是温和湿润的原因?
大部分位于北纬35度至60度之间,位于北温带的西风带内,西南濒临大西洋,带来丰富的水汽;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海洋深入大陆,沿岸又有北大西暖流经过,且山脉和平原多呈东西方向延伸,西风易把暖湿空气送进大陆内部。
41、冰岛气候南北差异的原因?
北侧受到东格陵兰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气候寒冷。南侧受到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气候较温凉湿润。
42、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北延伸到挪威北极圈内的原因?
受强大的的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给沿岸地区带来暖湿的气流。
43、澳大利亚北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地处热带,全年高温。 夏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降水较多,且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北季风,风从海洋上吹来,带来降水。冬季,副高北移,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
44、澳大利亚东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1)冬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受副高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
(2)位于大分水岭西侧背风坡,降水较少。
45、澳大利亚南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地处热带地区,冬季受东南信风带的控制,炎热干燥;夏季受中纬西风的影响,降水较多。
46、澳大利亚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地处25oS~35oS的大分水岭的东侧迎风坡,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吹东南季风,降水较多,冬季吹西北季风,降水少。太平洋沿岸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降水较多。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47、澳大利亚东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
地处中纬地区,常年受中纬西风的影响,受海洋影响较大,终年温和湿润。 澳大利亚东北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处在亚热带大分水岭迎风坡,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澳大利亚中西部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中西部又是平原、高原地形,西岸有寒流流经,决定了中西部为热干的热带沙漠气候。
48、澳大利亚西南部地中海气候的成因?
地处30oS以南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49、澳大利亚南回归线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原因?
西部:受副高和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降水稀少。
东部:受季风、东南信风以及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50、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纬度西高东低的原因?
西部:受强大的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气候带的分布偏北;
东部:受季风的影响较大,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气温较低,气候带的分布偏南。
51、古巴形成热带草原的原因?
古巴岛年降水量大约在1000—1500毫米之间,(东部和北部迎东北信风,降水较多,为热带雨林气候,西部与南部为背风地区,降水较少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52、墨西哥形成热带草原的原因?
墨西哥地处副热带气候区,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控制,且本地地形为高原,地势较高,来自于东侧太平洋沿岸的墨西哥湾暖流的暖湿难以进入内陆影响墨西哥。因此形成了热带草原。
53、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纬度西高东低的原因?
西部:受强大的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气候带的分布偏北;
东部:受季风的影响较大,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气温较低,气候带的分布偏南。
54、古巴形成热带草原的原因?
古巴岛年降水量大约在1000—1500毫米之间,(东部和北部迎东北信风,降水较多,为热带雨林气候,西部与南部为背风地区,降水较少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55、墨西哥形成热带草原的原因?
墨西哥地处副热带气候区,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控制,且本地地形为高原,地势较高,来自于东侧太平洋沿岸的墨西哥湾暖流的暖湿难以进入内陆影响墨西哥。因此形成了热带草原。
56、墨西哥南部形成热带雨林的原因?
墨西哥南部地处热带,常年受东北信风的控制,东北信风经过海洋,带来丰沛的降水,且东部受到强大的圭亚那暖流的影响,降水丰沛,故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57、南美洲北部形成热带草原的原因?
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处受到赤道低压的控制,形成多雨的湿季;冬季时,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处受到东北信风带的控制,且该处为高原地形,水汽难以进入,故形成了有明显干湿季的热带草原气候。
58、南美洲西岸赤道以北是热带雨林气候,以南是热带草原气候的原因?
(1)南美洲西岸赤道以北常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充沛,加上沿岸有赤道逆流的影响,增温增湿,降水充沛,故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2)赤道以南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冬季降水少,夏季受赤道低压带南移的影响,降水较多,故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59、南美洲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南北方不同成因)
安第斯山脉的南段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地处安弟斯山脉的背风坡,山脉阻挡了西风带水汽的进入。且此地的西风为离岸风,比较干燥。东部沿岸地区为寒流经过,水汽含量少。 北段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所处的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且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位置,故降水量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巴塔哥尼亚荒漠的成因:湿润的中纬西风受到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使得背风坡地区出现焚风效应,降水稀少,形成了距海很近的温带荒漠区。
60、为什么南半球没有亚寒带针叶林?
原因南半球在该自然带分布区没有大陆。
61、南极洲比北冰洋冷的原因?
南极洲地处南极寒带,而且是地势最高的大洲,平均海拔2350米,南极洲表面被冰雪覆盖,反射率大,获得太阳辐射量少;而北冰洋为海洋,热容量较大,故南极洲比北冰洋冷。
62、为什么世界最热的地方不在赤道上而在北纬20—30度的撒哈拉沙漠?
赤道地区虽地处热带,全年高温,但因其终年受赤道低气压的影响,云层较厚,降水丰沛,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而撒哈拉沙漠地处热带地区,全年受到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云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故气温较赤道地区高。
63、印度乞拉朋齐降水量大的原因?
乞拉朋齐成为雨极的原因是这里东、西、北三面都有高山屏障,尤其是北面的喜马拉雅山脉,挡住了西南季风由海洋吹来的湿热气流,使饱含水汽的气流被迫上升,凝结成大量的地形雨。
而乞拉朋齐正位于这个地区的卡西山脉南坡,海拔1313米的地方,它的东西两旁均为山地,仅南面向孟加拉湾开口,地形如同漏斗状谷地,夏季南面的季风涌入,到山坡便形成倾盆大雨。
64、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分布最广的原因?
(1)常年受到西风带的控制,且沿岸有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2)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轮廓破碎,多半岛,使暖湿气流能深入欧洲内陆,使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更广。
65、非洲干燥地区广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非洲大陆北宽南狭,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特别广阔,非洲北部大部分地区被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受干热的热带大陆气团影响;东北部紧邻西亚,来自亚洲大陆干燥的东北风,又加剧了非洲北部气候的干热程度。
南非高原的广大地区被回归高气压所控制,虽然在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东南风的影响,在高原的东南边缘降水较多,但在高原内部的雨阴处降水却较少,形成了卡拉哈里沙漠。在同纬度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又受到本格拉寒流的影响,降水稀少而多雾。非洲海岸线平直,缺少深入内陆的海湾,受海洋的影响较少,这也是非洲干燥地区广的原因。
66、中国气候特点和成因?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冬季,我国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地区以外最暖热的地方。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都较大。这些都说明我国的季风气温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
(2)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比世界同纬度的许多地区气温偏高。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使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多,雨热同期。
(3)气候复杂多样: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我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67、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
春季气温开始回升,地温上升,蒸发旺盛,但此时雨季还未到来。
68、中国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和原因?
(1)特点:冬季寒冷、漫长; 夏季暖、湿且短;降水适中,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2)原因: 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较高,冬半年昼短夜长,获得的热量少; 靠近冬季风的源地; 处于北冰洋寒冷气流南下的通道,深受寒冷气流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冬季寒冷气流来自西北地区,冷空气从高而下,加剧寒冷。
69、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和伏旱的成因?(江淮准静止锋)
梅雨的成因:6月初至7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第一次北跳,脊线在20~25°N,雨带停留在长江—淮河地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 伏旱的成因:三伏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旱。
70、台风的成因?
产生台风的条件,主要有三个:
一是比较高的温度;
二是充沛的水汽;
三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激荡处。
下层的空气受热后,就会往上升。由于低纬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如果某地区正好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而且发生了激荡,那么这个激荡地区将引起大量空气上升,上升气流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下,在北半球风向是以反时针方向旋转,这也就是台风形成前的预兆。当上升气流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这就形成了台风。
什么地方能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呢?
只有在热带的海洋上。那里气温非常高,又是地球上水汽最丰富的地方。据统计,产生台风的海洋,主要有菲律宾以东的海洋、我国南海、西印度群岛以及澳洲东海岸等。这些地方海水温度比较高,也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区域,因此台风就很容易产生。
71、中国西南地区西南季风的成因?
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时,风带北移,东南信风带北移后偏转为西南季风,影响到我国的西南地区。
72、中国江淮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的成因?
准静止锋天气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云系发展在锋上,有明显的降水。例如,我国华南、江淮地区的准静止锋,大多是由于冷锋减弱演变而成,天气和冷锋相似,只是锋面坡度更小,云区、降水区更为宽广,其降水区并不限于锋线地区,可延伸到锋面后很大的范围内,降水强度比较小,为连续性降水
由于准静止锋移动缓慢,并常常来回摆动,使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达10天至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以上,"清明时节雨纷纷"就是江南地区这种天气的写照。这种阴雨天气,直至该准静止锋转为冷锋或暖锋移出该地区或锋消失以后,天气才能转睛。初夏时,如果暖气团湿度增大,低层升温,气层可能呈现不稳定状态,锋上也可能形成积雨云和雷阵雨天气;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另一类是主要云系发展在锋下,并无明显降水的准静止锋,例如昆明准静止锋,它是南下冷空气为山所阻而呈静止状态,锋上暖空气干燥而且滑升缓慢,产生不了大规模云系和降水,而锋下的冷空气沿山坡滑升和湍流混合作用,在锋下可形成不太厚的雨层云,并常伴有连续性降水。 我国准静止锋主要出现在华南、西南和天山北侧,出现时间多在冬半年,对这些地区及其附近天气的影响很大。
73、海南岛气候东西差异的原因?
主要受地形的影响。东侧位于山地的迎风坡一侧,受地形的抬升作用,降雨较多;西侧位于山地的背风坡一侧,气流下沉,降雨较少。
74、长白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地区成为湿润区的原因?
纬度较高,蒸发小,冬季有积雪,融化时可补充水量,故较湿润。
75、天山北坡、阿尔泰山南坡成半干旱区?
处于开口向西的槽状地形,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到达天山北坡和阿尔泰山南坡后,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故成为半干旱区。
76、西藏东南部降水多的原因?
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位置,故降水较多。
77、台湾火烧寮降水多的原因?
台湾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火烧寮位于南北绵延的台湾岛山脉的基隆南面、基隆河发源地的迎风高地上,受地形的影响,成为我国降雨最多的地方。
78、青藏高原气候特点、成因?
青藏高原地区形成高山气候,气候特点是高寒。 成因: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海拔高,受气温的直减率的影响,故气温低。地势高,夏季风难以影响此地,降水少。
79、东部季风区雨带移动的时间和影响的地区?
4~5月雨带控制在华南地区;5月下旬~7月上旬雨带控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雨带控制在华北、东北地区。
80、中国西北地区成为干旱区的原因?
地处我国内陆,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
81、四川盆地冬暖夏凉、冬季比同纬度地区高温的原因?
受盆地地形的影响。四川盆地北面有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秦岭、大巴山地,阻挡了冷空气的南下,故冬季气温较同纬地区高;
82、中国三大火炉的成因?
夏季处于副高的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且盆地地形不利于散热,故成为我国的三大火炉。
83、海南夏季不是全国最热的地区的原因?
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云层较厚,降雨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气温不会太高。 在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在30oN左右,气流下沉增温,降水少,该地区气温反而更高。
84、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的原因?
这主要是因为吐鲁番盆地深居内陆,且地势低,地形的屏障作用强,气流下沉增温所致。
85、漠河冬季全国最冷的地区的原因?
地处53oN我国的最北端,冬季昼最短夜最长,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最少,且处于西伯利亚西北季风寒冷气团的首当其冲位置,故成为我国冬季最冷的地区。
86、青藏高原夏季最冷的原因?
地势高,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获得的地面辐射少,故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87、中国梅雨成因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 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迥然不同,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
研究发现,欧亚大陆在20N至40N之间,为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带。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南压东侧下沉气流控制,天气晴朗少云,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在西风带影响下,从大西洋带来暖湿空气,形成较多的降水,使气候变得温和多雨。
即表现为副热带夏干冬湿的地中海式气候。 大陆东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西侧控制,下沉空气原来也较干,但从暖湿海面吸收大量水汽,因而带来丰沛的降水,产生了副热带湿润气候。
这里由于海陆对比十分强烈,形成了独特的季风气候,其显著特点是夏雨冬干,雨量集中在夏季,恰与地中海式气候相反。 如果和同纬度的英国东岸比,也是截然不同。美国东岸中纬地带夏季风来临前后就不会出现长时期的阴雨天气,人们从未有长期天气闷热之感,发霉现象难以出现。可见,在同一纬度上降水季节迥然不同。
所以,在世界上,只有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大致起自宜昌以东、北纬29度至33度的地区,以及日本东南部和朝鲜半岛最南部有黄梅出现。也就是说,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在我国则是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
雨带 虽然梅雨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但它的出现却不是孤立的,是和大范围雨带南北位移紧紧相连的。 在110E以东的我国东部地区,在汛期从5月中旬起到6月上旬,主要雨带摆动在南岭山脉和南岭以南地区。在个别年份,虽然在某一段时间内移到南岭以北地区,但是从一个候(五天为一候)或一个旬的多年平均情况来看,它往往是维持在28N,29N以南。这个时期就称为"江南雨季"或"华南前汛期"。
6月中下旬,主要雨带北移到29N-33N范围内(即西自我国宜昌,东经长江口,然后越海到日本;南起我国两湖盆地北至淮河南岸),稳定少动。这时南岭以南地区已处在雨带之外,阴雨天气结束;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告别了风和日丽的初夏,迎来了阴雨绵绵的季节,大雨、暴雨时而出现,一直维持到7月上旬,这就是长江中下游著名的梅雨季节。
7月中旬开始,雨带再次北移,到了33N以北地区。先后在黄河、淮河流域以及华北、东北等地停滞、徘徊,造成一次又一次强降雨过程,分别称为"黄淮雨季"、"华北雨季"此时,长江中下游梅雨结束,骄阳高挂,进入了炎热的盛夏季节。
这种天气一直要维持到8月下旬,然后雨带才随着冷空气的逐渐活跃而快速南撤,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使雨带一直退到华南沿海地区。雨带的这种规律性变化,说明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并不是孤立的、局部的天气气候现象,而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季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主要雨带向北移动过程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滞的反映。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世界地理知识点汇总
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
知识点1:东亚各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各自优势
中国: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
蒙古:资源丰富。
日本、韩国:科技力量强,资金雄厚。
特别提醒
1、朝鲜海峡的地理意义为:位于韩国和日本海之间,是连接黄海、东海与日本海之间海上交通要道,地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2、东亚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气候: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夏季风来自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富降水;
(2)河流: 地形呈阶梯状使河流在流经阶梯之间的河段,由于具有较大的地形落差,蕴藏极为丰富的的水能资源。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使河流短促,落差大,水能丰富。
(3)植被与含沙量: 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加上气候湿润,有利林木生长,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3、 我国东南种植茶叶的有利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降水多;红壤呈酸性,适合茶叶生长;丘陵地区排水性能好。
知识点2:日本问题
1、日本农业重视生物技术和水利化,重点发展适合水田用的小型农业机械。日本人多地少,地形复杂,农场规模小,农民精耕细作,农产品单产高。
特别提醒
2、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流域面积狭小,河流短促。多山地,落差大,水流急。降水丰富,水量较大,流量季节变化比较明显。植被较好,水土流失轻,含沙量少。
3、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日本河流短小而湍急,不利于航运;水能资源丰富。
4、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
因为夏季风会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形成大量地形雨,从而补给地表径流;而夏季日本海一侧处于背风坡,雨水较少。因为日本太平洋沿岸属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与生活用水需求量大。
5、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在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冬季有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
6、日本的地形地质特征
(1)境内多山,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积3/4以上。平原面积狭小,多分布在各岛的沿海地带。东京湾附近的关东平原是面积最大的平原
(2)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3)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横滨、神户)
7、北海道渔场的形成
位于温带大陆架浅海地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在此交汇,浮游生物丰富
8、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本土资源匮乏,工业原料需要大量进口
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需要大量出口
沿海平原地区,利于建厂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原料与产品进出口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9、日本东南海岸夏季多雨,西北海岸冬季多雪。原因:日本位于东亚季风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东南太平洋海岸为迎风坡;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西北日本海海岸为迎风坡
10、烟威地区冬季大暴雪的原因是:冬季西北风经渤海上吹来,带来丰富的水汽,到烟威地区登陆,地势提升,多降雪。
11、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的原因为:日本矿产资源缺乏,消费市场狭小,所需石油大部分从中东运入,马六甲海峡是必经之路,日本从国外运入原料、燃料,向国外出口工业品,也大部分通过马六甲海峡,故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知识点3:东南亚问题
1、东南亚的地形特点
中南半岛地形特点:
地势北高南低,
地形北部山地,南部冲积平原。
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
马来群岛地形: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中高周低。
2、中南半岛(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地表崎岖的地形特征成因是什么?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强烈的挤压作用形成褟皱山系,地壳不断隆起抬升,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流水的侵蚀切割作用强烈,形成中南半岛和横断山脉地区山河相间,地表崎岖的地貌形态。
3、、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马亚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终年高温多雨,降水类型为对流雨 、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每年分旱、雨两季
4、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地势北高南低,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北部冬暖夏凉、南部终年高温,沿线地区降水丰沛,气候垂直变化大;河流纵列分布(或山河相间),流向自北向南,水能资源丰富;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广布,生物具多样性。
5、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是什么?(6分)
地处热带;周围水域广阔;地形复杂;空气对流强烈。
6、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6分)
岛屿多,海域广阔;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入海河流多,饵料丰富。
7、简述爪哇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8分)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防治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行生态模式,优化种植结构;加强科技研发、应用与推广;提升产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每点2分,满分8分)
8、简析洞里萨湖成为湄公河蓄水池的主要原因
地区地势低平,湖泊与河流相连;河水的水位季节变化大,丰水期水位高,可倒流入湖泊;
9、简析洞里萨湖湖面季节变化对种植业和渔业的影响。
①使农事和渔事活动具有季节性;(2分)
②丰水期淹没的农田沉积了大量的泥沙和有机质,提高了土壤肥力;(3分)
③丰水期河流带来的泥沙和有机质,以及淹没的土地上的动植物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来源。(3分)
10、简析洞里萨湖鱼种繁多的原因。
①洞里萨湖水域广阔,常年水温适宜,饵料来源丰富,适合多种鱼类的生长;(2分)
②湄公河南北流程长,水域环境复杂,鱼种多,有湄公河鱼类进入;(2分)
③有海洋洄游鱼类进入。(2分)
11、苏门答腊岛种植油棕的有利自然条件。
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光照充足;冲积平原面积大,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形有一定坡度,便于排水;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任答三点)
12、中南半岛水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
①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气候适合水稻的种植和生长;
②处河流中下游平原,土壤深厚肥沃;
③悠久的种植历史,丰富的传统经验;
④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⑤人均耕地少,水稻单产高,能满足人多对粮食的需求
⑥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食
13、新加坡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1)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良港口,发展转口贸易、对外贸易和航运业。
(2)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进口原料,并发挥本国的技术力量,迅速发展了炼油、造船、海上钻井平台制造、电子电器等加工工业。
(3)发挥本国风光优美、交通便利、服务周到等长处,迅速发展旅游业。
14、克拉地峡开凿的影响
对中国:开凿后可以改变欧亚贸易路线,使我国对欧洲、非洲贸易航程缩短,安全性提高。拓宽我国能源进口渠道,减少对海运及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
对泰国:克拉地峡位于泰国南部,开凿后,不仅可以为泰国的石油贸易提供快捷,安全的路线,还可以带动泰国的经济发展。
15、马六甲海峡的作用:
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是东亚、东南亚各国与西亚、南亚、北非及西欧各国物资往来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日本从中东运入石油的必经之地。
15、泛亚铁路的区位条件?
①地势平坦,施工难度小,投资少;
②可利用原有铁路;③沿线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
16、新加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新加坡扼守在马六甲海峡东口,马六甲海峡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是东亚、东南亚各国与西亚、南亚、北非、西欧各国物资往来的必经之路(最近通道),新加坡一向是东南亚各国物资集散中心和转运中心。
17、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关于澜沧江系列开发的项目有:澜沧江水能资源开发、水运开发、旅游开发及沿边贸易。
知识点4:南亚问题
1、印度半岛的地形特征
半岛地形以高原为主;(2分)高原面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或起伏和缓);(2分)半岛东西两侧有山地,沿海有狭窄(狭长)平原。(2分)
2、南亚热带沙漠的成因:
(1)冬季受副高热带高压的控制,降水少。
(2)夏季西南风无法到达。
(3)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3、印度河径流12~2月流量最低,3~6月水位上升快,7~9月流量最大,此后水位急剧下降,10月初水位开始平缓减退,分析印度河径流量呈上述变化的原因。
冬季(12~2月)盛行东北季风,温度低,降水少,上游山区封冻,流量最低;(春季和初夏(3~6月)气温升高,上游地区的高山冰雪融化补给河流,流量增大,形成春汛;雨季(7~9月)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形成夏汛。 (6分)
4、印度河(恒河及雅鲁藏布江)每年有两个汛期,其河流水的来源各为:3-5月为积雪融水补给,6-9月为西南季风带来的雨水补给。
5、德干高原为热带季风气候,但其中部的天然植被为草原(其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原因为:
①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②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
③为古老的侵蚀高原,地形平坦,水汽抬升少,降水量少。
6、孟加拉国多风暴潮的原因:
位于板块交界处,多海底地震;西南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口大内小的喇叭状港湾;
7、孟加拉国洪涝灾害的原因:
①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多飓风,降水集中②地势北高南低,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③南部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④干支流同时进入汛期,相汇于孟加拉国
④地处孟加拉湾顶端,受海潮影响不利于洪水入海。
8、南亚地区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原因?
因北面有喜马拉雅山高山屏障,阻挡冬季风,受东北风影响小。(同四川盆地)
9、斯里兰卡南部人口稠密的原因
位于北印度洋,南部由西南季风带来丰沛降水,(2分)淡水资源丰富;南部地势较高地区,气候凉爽,(2分)适宜人居;沿海平原,地形平坦,(2分)利于农业发展。
10、中巴经济走廊交通建设(中巴两国计划建一条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到中国新疆喀什的中巴铁路),指出中巴铁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加强与巴基斯坦的经济联系,便于扩大贸易往来;大大缩短石油等能源运输时间和距离,提高的效率。丰富能源来源渠道,减轻我国能源压力;扩大我国西部地区开放程度,促进经济发展。 (6分)
11、印度为世界第一养牛大国,鲜奶及奶制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印度乳牛业发达的原因为:
①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②国家政策支持;
③热带草原面积广大,饲料丰富;④加大了科技投入,培育了良种牛,重视了疫病防治工作。
12、加尔各答与孟买的区位条件:接近原料产地,海上交通便利。
亚洲硅谷-班加罗尔(软件)-高新技术产业区位条件:
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政府鼓励政策;技术力量雄厚;社会治安和劳资关系好;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因素: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宗教关系复杂,自然灾害频繁,与周边邻国不和。
知识点5:中亚问题
1、中亚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特点: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且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变率大
成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3)内陆湖泊问题:
咸海面积不断萎缩的原因
自然原因:(1)气候变暖,降水量少,蒸发旺盛,咸海水量减少,面积缩小;(2)注入咸海的阿姆河和锡尔河河水下渗、蒸发,导致注入咸海的水量减少,咸海的面积缩小;
人为原因:(1)人口增多,为了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大量引河水灌溉,导致注入咸海的水量减少,咸海的面积缩小;(2)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河流水量减少,导致注入咸海的水量减少,咸海的面积缩小。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咸海面积萎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地理环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咸海的面积缩小,使周围气候更加干旱、沙尘增加,土壤退化、土地沙化,湖泊调节气候能力下降,湖泊及周围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渔业生产环境恶化。
4、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的种植条件
有利条件:夏季光热充足;降水少,利于收摘;灌溉便利;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不利条件:灌溉水源不足,距市场较远。
5、、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说明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种植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是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棉花种植区,大量引河水灌溉,地下水位上升,蒸发旺盛,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由于上中游大量引水灌溉,造成下游河流水量减少或干涸,生态用水缺乏,土地沙化、荒漠化加剧;入湖水量减少,湖泊萎缩,生态环境恶化。 生物栖息地破碎、消失;
6、从地理角度分析甲国(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开展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8分)
从地理位置分析,甲国是我国陆上邻国,距离近,且边境漫长,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从资源分析,甲国矿产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对资源的消费量和开采量少,资源优势难以转变成经济优势,而我国拥有资金、技术等优势,对资源的需求量大,所以两国经济互补性强;
从交通条件分析,欧亚大陆桥连接两国,交通便捷,便于交往;从能源分析,甲国油气资源丰富,我国能源需求缺口大,合作前景广阔。
7、修建中哈输油管道的重要意义有
我国从哈萨克斯坦运入石油,对我国的好处是:
①缓解了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有利于我国能源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中国能减轻对时局动荡的中东的石油依赖,有助于我国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有利于我国能源安全;③石油源地距我国近,运费低安全性好。
④将为中国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陆地能源供应源
我国从哈萨克斯坦运入石油,对哈萨克斯坦的好处是:
①有助于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并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③有利于哈萨克斯坦石油出口渠道多元化;④出口源地距中国近运费低,有利于降低石油运输成本。
8、亚欧大陆桥的意义
缩短了亚欧大陆东西岸的运输距离;
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合作与交流;
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维护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等。
9、巴尔喀什湖:东部为咸水湖,西部为淡水湖
①东部: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西部:有源自天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伊犁河淡水河流汇入(伊犁河),而东侧没有
③东西连接处水域狭窄,两侧湖水交换不畅
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
知识点1:伊朗高原冬夏温差小的原因
①地处高原,地势高,夏季不十分酷热。②冬季高大山脉(高原)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入侵,使其冬季不十分寒冷。
说明:伊朗高原周围有高大山脉阻挡,水汽难以进入,且有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稀少。
知识点2:死海问题
拯救死海最好的方法是使约旦河动起来,但目前十分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① 约旦河是死海的主要水源;②约旦河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缺乏;③约旦河沿岸人口集中,工农业生产发达,需水量大(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是约旦河的河水,人口、工业农业主要集中于约旦河沿岸);④以色列占据约旦河上游建坝拦水造成上游来水减少,且以色列与约旦河沿岸国家矛盾重重,不易缓解。
特别提醒
约旦计划从距离死海较远的红海调水进入死海,不从地中海调水的原因为:①红海和死海均位于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地势低,修建输水线路投资少,工程量小,而死海与地中海之间除地中海沿岸为平原外,其它地区地势高,工程量大;②红海盐度与死海盐度相差不大,从红海调水有利于保护死海的生态环境;③红海至死海沿线均在约旦境内,而地中海沿岸被以色列占据,约旦与以色列矛盾重重,不易调解。
知识点3:索马里半岛
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方面说明索马里半岛的地理环境特征:
①位于红海和地中海之间,红海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运输航道(是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往西欧、北美的最近海上通道),亚丁湾是红海出入印度洋的交通要道。②气候以热带沙漠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索马里半岛西海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其形成与夏季的索马里寒流有关),降水少。③地形以高原为主。④西亚和北非盛产石油,是世界主要出口石油的地区。
索马里半岛东侧索马里寒暖流成因:
夏季,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吹拂下,表层海水向东流,周围海水不足以补偿流出区海水的减少,底层冷海水上泛,形成夏季寒流,索马里寒流。
冬季东北风推动海水自北向南运动,由于印度洋北部为热带海区,阿拉伯半岛为热带沙漠气候,温度高,地温使海水变暖,形成冬季暖流。
冷海水上泛带来了底层丰富的磷酸盐等,7月渔业资源丰富。
7月有浓雾的原因:7月蒸发旺盛,水汽含量多;7月海域出现夏季寒流。
特别提醒
12月份我国军舰出南海到索马里护航,从大气环流和气象条件两方面分析该季节对我国此次航行的有利影响:12月份,太平洋盛行西北风,船只顺风航行;12月份北印度洋盛行东北风,船只顺风顺水航行;此时空气对流较弱,大气稳定,睛天多,利于航行。
气温高、干燥地区广、气候带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知识点4:撒哈拉以南非洲
1、非洲的气候类型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带状南北对称分布。
赤道横穿非洲大陆中部,南北跨度相当,地形起伏,海岸平直,
2、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为什么是热带草原气候,而不是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地区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气流上升,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但位于赤道的东非高原,因地势较高,气温大大降低,上升气流减弱,降水量减少(比刚果盆地。总体降水仍较多),因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热带雨林气候:
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从海洋上吹来,带来大量的水汽,沿岸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
4、撒哈拉大沙漠面积广大的原因:
①终年被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候;
②北非与西亚相连,东北季风来自亚洲大陆,性质干燥;
③大陆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起到了降温降湿的作用;
④非洲大陆海岸线平直,少半岛、岛屿及海湾,海洋影响范围小;
⑤非洲地势为和缓的高原,缺少高大山脉。
5、维多利亚湖西侧降水远高于周边其他地区,其原因是什么?(6分)
来自印度洋的暖湿偏东风经过维多利亚湖面,空气湿度增加;受山地阻挡,气流抬升,形成地形雨;赤道地区对流旺盛,多对流雨等。
6、近年来,肯尼亚的鲜花产业发展很快,鲜花出口量约占欧盟市场的三分之一。试分析肯尼亚的鲜花种植业有何优势条件?(3分)
自然条件:热带草原气候,常年温暖,年较差小,花卉可生产时间长;雨季雨量丰沛。(4分)
社会经济条件:(发展中国家)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土地租金低,有利于产业化经营;通过航空运输,可方便联系欧美、日本等花卉市场;(政府决策)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
7、非洲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水稻种植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
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惯的影响。
8、坦噶尼喀湖鱼类资源丰富、特有物种多的形成原因。
湖泊面积广阔,为鱼类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2分);湖泊相对封闭且非常古,湖中众多鱼类经漫长时间的进化,形成当地特有的物种(2分)。
9、沙特阿拉伯气候干热特征的形成原因。
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控制(2分);位于亚欧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东西相邻的海域狭窄,受海洋影响很小(2分)。
10、沙特阿拉伯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很差,但在首都利雅得附近却有大片的枣椰林分布。试推测其成因。(6分)
利雅得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但热量条件好,光照强,昼夜温差大(3分);地处绿洲地区,地下水(泉水)丰富,有充足的灌溉水源,适宜于枣椰林的生长(3分)。
11、海水淡化能源耗费大,成本较高。沙特阿拉伯是全球海水淡化产量最大的国家。简析沙特阿拉伯重视海水淡化的原因。(6分)
沙特降水量少,大部分为无流区,水资源严重不足(2分);但该国油气资源丰富,能源充足,并大量出口油气创汇,经济实力强(2分);同时该国人口少,人均国民收入高,有雄厚财力通过海水淡化来缓解生活用水不足(2分)。
12、阿斯旺水坝的利和弊
利:发电、防洪、灌溉、旅游、养殖、航运等。
弊:1尼罗河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使下游农田的肥力下降;2尼罗河三角洲受到海浪侵蚀,海岸线不断向后退缩;3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沙丁鱼数量减少;4库区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盐碱化5库区蚊蝇滋生,疾病传播,水质变差。
13、发展科特迪瓦的工业,有人建议应大力发展木材出口加工业,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
赞成。理由:热带雨林资源丰富;海运条件便利,便于出口;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工业发展。
不赞成。理由:会使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导致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导致当地气候异常变化。(6分)
14、科特迪瓦最大城市阿比让,是西非著名的良港,也是邻近国家货物的转运港。咖啡、可可和木材等产品从这里出口到世界其他地区。
阿比让的成为著名港口的原因。
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利于筑港;位于海湾,风浪小,海域面积广;属于热带气候,无结冰期;依托阿比让,综合实力强;大量农产品从这里出口,经济腹地广(6分)
15、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拉各斯是尼日利亚旧都和最大港口。现为西非第一大城市。也是尼日利亚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和物流中心,尼日利亚80% 的商贸活动集中在拉各斯。
材料三:物流业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物流业是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实施有机结合的活动的集合。
利用图和材料信息,分析拉各斯成为尼日利亚最大物流中心的区位因素。
(3)位于大西洋沿岸,地形较平坦开阔;是全国最大港口,水陆交通便利;石油资源丰富;农业商品率高,工业相对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物流量大;是尼日利亚旧都,是全国最大的金融中心,能为物流业提供金融、信息等服务;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廉价。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16、分析马达加斯达岛生物物种丰富且极为独特的原因
①岛屿长期与大陆远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1分)受人类影响时间短,干扰少;(1分)③岛屿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区域差异显著,生存环境多样。
17、补充盐度:
1分布规律: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低纬度递减。
2影响因素:沿海地区首要影响因素是河川径流。其次是寒暖流(寒流盐度低,暖流盐度高)
3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红海4%;理由: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受副高控制,蒸发旺盛,降水少;周围多沙漠,几乎没有淡水河流的注入;海区较封闭,与外海的交换少。
最低波罗的海1%理由:位于较高纬度,蒸发弱;位于欧洲西部,受西风和暖流的影响,降水量大;周围多淡水河流注入,稀释强;海区较封闭,与外海的交换少
4密度流:由盐度低处流向盐度高处。
地中海直布罗陀海狭,常年表层海水向东流。底层海水向西流。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夏季只顺水;冬季顺西风,顺水。
欧洲西部、东部和北亚
知识点1:西欧
1、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欧洲西部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及盛行西风的影响,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气温年较差小,全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气候。
2、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大的原因:
①大部分地区位于35°N-50°N之间,属温带气候;
②大部分地区处于西风带,全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含有水汽量多;
③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
④中部为平原,山脉东西走向利于海洋上暖湿气流深入内陆;
⑤西邻大西洋,海岸线十分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及边缘海,海水深入内陆,海洋影响范围广。
3、西欧温带海洋性的差异
东西差异: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差异;北部是极地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
本区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年温差逐渐增加,海洋性减弱,大陆性增强。
4、地中海沿岸: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植被以常绿灌木为主,叶质坚硬,表面有腊质,根系深,适应耐旱特征此处为欧洲主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盛产柑橘、柠檬、无花果、葡萄。木本油料作物:油橄榄。
5、西欧冰川地形广布,请举例说明:
①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或挪威西侧峡湾);
②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阿尔卑斯山脉两侧的湖泊;③西欧平原波状起伏的冰碛丘陵地形。
6、冰川对西部欧洲的影响
冰川运动时对地面的强烈刨蚀作用,造成角峰、宽谷、冰蚀湖、峡湾等冰蚀地形。冰川消退后,又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冰碛地形。第四纪冰川在欧洲有两个中心,一个是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为中心的大陆冰川,一个是以阿尔卑斯山脉为中心的山岳冰川。第四纪冰川对欧洲的地形起了雕塑作用,如芬兰、瑞典众多的冰川湖,挪威幽深曲折的峡湾,东欧平原和波状起伏的冰碛丘陵,阿尔卑斯山脉高山带峰峦挺拔、谷地宽阔、两侧多湖泊等,都是第四纪冰川塑造的结果。
7、西欧乳畜业发达的原因为:
①地处中纬大陆西岸,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及盛行西风影响,全年温和多雨,日较差小,光照弱,适合多汁牧草生长;
②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非农人口比重大,乳畜产品消费市场广阔;
③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平坦,草场面积广大;④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8、英国呈现“东耕西牧”的自然原因。
东部地处背风区,降水相对较少,光照丰富; 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便于耕作。西部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利于牧草生长; 西部以山地为主,不利耕作但可发展牧业。(4分)
9、西欧水运为什么发达?
①西欧地处平原,且为温带海洋气候,河网密布,水量充沛,水流平稳,河流终年不冻,利于通航;②许多大河之间有运河相通,且河流直通海洋,便于江海连运;③西欧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港口终年不冻,海运发达;④西欧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市众多,货物运输量大。
10、冰岛冰川和火山大范围并存的原因
冰岛纬度高,中部地区海拔较高,气温低,常年被冰雪覆盖;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岩浆活动频繁,火山众多。
11、荷兰人在500多年前就发明了木鞋并流行至今,长期以来荷兰人喜欢木鞋反映了荷兰什么样的地理环境特征?(6分)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温带海洋性气候潮湿,土壤含水量高;是主要的旅游商品并出口创汇,反映旅游业发达;森林资源丰富(6分)
12、鹿特丹被称为“欧洲的门户”的原因
位于莱茵河河口和亚欧大陆桥的终点,河海、水陆联运便利(既是河港又是海港);港阔水深,不淤不冻;地形平坦,有利于建港;欧洲经济发达,腹地广阔;以大城市鹿特丹市为依托。(任答3点得6分)
13、法国波尔多酒庄:分析种植在靠近河岸砾石层上葡萄质量高的原因。
(3)靠近河岸,土壤水分充足,利于葡萄生长;(2分)砾石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2分)砾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2分) 砾石增强地面反射,使葡萄获得更多的光照(或热量)等。(2分)
14、鲁尔区的兴衰(必修内容)
a.区位优势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直通海洋
⑤广阔的市场
⑥科技水平高
b.衰落原因
①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煤炭、钢铁是基础。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广泛使用,使用量减少。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c.综合整治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数量减少、规模扩大,新建迁移的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
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如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炉建到荷兰海边。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航运繁忙,运输的一半是铁矿石。
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和植树造林。
⑤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
知识点2:俄罗斯
1、俄罗斯东西气候差异及成因:
俄罗斯西部(东欧平原)因受大西洋影响,气候温和,降水稍多,为温和的温带大陆性气侯,东部沿海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为温带季风气侯,广大的西伯利亚地区距海洋(太平洋、大西洋)较远,受海洋影响小,形成冬冷夏温,年较差大的温带大陆性气侯。
2、俄罗斯奥伊米亚康冬季气温在北半球最低的原因:
①地势高,位于东西伯利亚山地;②北极寒冷气流受山地阻挡而集聚;
③深居内陆,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降温幅度大。
3、俄罗斯的沼泽形成也是套用这几个因素:
(1)水源:有鄂毕河、叶尼塞河等河流的凌汛作用,河水溢出河床。
(2)地形: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形平坦,不利于水流的排出。
(3)蒸发量:纬度位置高,蒸发量小。
(4)下渗量:冻土广布,不利于水流的下渗
4、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5、顿河因其河水流动的声音很轻,比较安静,所以在世界上享有“静静的顿河”美誉,分析原因(8分)。
顿河流经地区为平原地形,地势起伏小,(2分)河流流速缓慢(2分);顿河流经地区降水较少,且全年降水较为均匀,(2分)水量较少且稳定(没有特别大的汛期)(2分)所以河水流动的声音很轻,比较安静。
6、克里米亚是黑海北部海岸的一个半岛。半岛的海岸线形成几个海湾和良好的天然港口。塞瓦斯托波尔的海军基地是俄罗斯唯一的暖水海军基地,是俄罗斯从黑海进入地中海,进而进入印度洋、大西洋的重要窗口。根据材料,从地理角度分析克里米亚半岛对俄罗斯的重要性。
①克里米亚半岛是俄罗斯从黑海进入地中海、印度洋、大西洋的重要窗口;
②克里米亚半岛拥有优良海湾和天然良港,是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
③ 俄罗斯纬度较高,海运不发达,而克里米亚半岛沿岸多终年不冻港,利于发展海运。
7、乌克兰成为“欧洲粮仓”的原因。
温带大陆性气候,生长期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利于粮食作物高产稳产;(2分)地处东欧平原,耕地面积广,利于种植业发展;(2分)世界著名黑土区,土壤肥沃;(2分)众多河流流经,水源丰富;(2分)欧洲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农业发展历史悠久,耕作经验丰富;(2分)地广人稀,适合大规律机械化作业,重工业发达,农业机械化水平高。(2分)
8、简述北冰洋航线的重要经济意义。
①大大缩短北太平洋沿岸和北大西洋沿岸之间的航程,节省运输费用和时间;
②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
③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9、俄罗斯顿河流域农业地域类型为高品谷物农业的原因:
①纬度位置相对较低,无霜期较长,热量条件较为优越,且受北大西洋影响,降水较多,形成冬夏温差不大,降水稍多的温带大陆气候,适合农作物生长;
②地处东欧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③有便利的河流水用于灌溉。
10、乌拉尔山脉和缓起伏的原因为: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形成时间早,长期受风化侵蚀作用的影响。
11、俄罗斯和日本兴建工业区所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各为:俄罗斯兴建工业区所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矿产资源条件;日本兴建工业区所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海洋运输条件。
12、伏尔加河和叶尼塞河河流汛期特点为:伏尔加河和叶尼塞河一年均有两次汛期,春汛来自积雪融水补给,为主要汛期,夏汛来自降水中雨水补给。
13、俄罗斯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措施为:
①合理砍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以蓄积量定采伐量;
②制定法律法规限制砍伐量,坚决制止乱砍滥伐现象;
③适当进口木材,研究木材替代品;
④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全体公民保护森林资源的环保意识水平。
北美
1、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海岸山脉紧逼着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地形雨丰沛。但是,海岸山脉阻挡了太平洋上的暖湿西风向东深入,限制了山脉以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向东延伸,使上述二种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因此,气候干旱,呈现出荒漠的景象。
(2)东部高地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造成地形雨。但因东部高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的暖湿气流亦可越过高地,进入内陆。
(3)中部平原地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这是因为中部平原地势低平,无东西走向山脉,南北开敞,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由北上,天气闷热多雨。中部平原在冷暖气团争逐交锋、交替控制之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据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北美大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原因:
北美大部分地区地处中纬度地带,为温带气候类型。北美西部为一系列紧逼海岸的平行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到达。中部为平原地区,北通北冰洋,南通墨西哥湾,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可迅速到达南方,所经地区急剧降温,夏季,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自由北上,所经地区普遍暖热,形了冬夏温差较大,降水较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3、北美东北部沿海地区气候与北半球同纬度其它大陆东岸有何差异?
北美大陆东北部濒临大西洋,由于大陆和大洋之间的海陆热力质差异,不足以产生明显的随季节转向的季风,因此东部地区没有形成如亚欧大陆东岸的季风气候,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别提醒
(1)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比美国南部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纬度低的原因为:中国西靠世界上最大大陆,东临世界上最大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冬季风强烈,冬季气温较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气温更低,而美国位于北美大陆,东临大西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且冬季风不强烈,亚热带(0℃等温线)向更高纬度推移。
(2)芝加哥位于美国中部平原,有“风城”之称的原因为:芝加哥位于美国中部平原,易受来自北方寒冷空气和南方暖空气的影响。
4、美国中东部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4分)
由沿海向内陆地区逐渐减少(2分)。
形成原因:中部是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海拔较低,对于来自大西洋的水汽的阻挡作用较弱,降水深入内地,由沿海向内陆递减(2分)。
5、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美国太平洋沿岸降水北多南少的成因。(2分)
西岸降水主要受西风影响,由北向南,西风的影响逐渐减弱。(2分)
6、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高度发达的原因?
①东北部是欧洲移民最早迁入的地方,资本主义发展最早。
②矿产资源丰富。如阿巴拉契亚山北部的煤炭,五大湖西部的铁矿。
③大西洋沿岸有许多良港。如纽约、费城等。
④五大湖水运便利。(保证了铁矿石、煤炭与主要城市高效率的运输联系)
⑤平原肥沃,临近玉米带、小麦区、乳畜带,农业基础好。
⑥拥有庞大的市场。(人口稠密、生活水平高,市场潜力巨大,发达的工业、农业、矿业、交通运输业本身就是重工业产品庞大的消费市场。)
7、分析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①农业现代化水平高②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
③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④农业生产实行了地域专门化
8、墨西哥中北部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旱作农业,东南部沿海主要为热带种植园农业。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这种农业地域类型格局的成因。
(1)旱作农业分布的成因:中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周围高山环绕,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高原内部干旱少雨,因此以旱作农业为主。
(2)热带种植园农业分布的成因:东南部沿海为平原地带,地处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和东北信风影响,气候湿热,适宜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
9、哥斯达黎加森林覆盖率为52%,其国土只占世界陆地面积的0.01%,但却拥有全球近4%的物种。说明哥斯达黎加物种丰富的原因。
纬度低,热量丰富,降水充足;
地形复杂多样,相对高差大,垂直分异显著;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
拉丁美洲
1、南美热带沙漠的成因:
①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或东南季风背风坡;②沿岸有寒流经过。
2、南美热带沙漠气候呈狭长分布的原因为:
①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紧逼海岸;②秘鲁寒流降温降湿。
2、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的成因
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又位于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和信风的控制,空气对流旺盛,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它的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沿海又有暖流经过,从东北、东南方向海上来的湿热气流汇集内陆,并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
因此,亚马孙平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3、亚马逊流域城市稀少的原因为:
①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人口密度小;
②热带雨林茂密,陆路交通不便;
③汛期两岸许多地区洪水泛滥,不便通行。
4、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对全球环境产生的影响为:
①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
②促进全球水循环,维护全球水平衡;
③影响地球大气中碳氧平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是对亚马逊河流域而言的)
5、利马既是著名的“无雨”城市, 同时又被人们称为气温宜人,气候潮湿,绿树繁花,风景秀丽的“花园城市”,试分析原因。(6分)
位于低纬太平洋沿岸,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多下沉气流和离岸风影响,降水少(“无雨”)的热带沙漠气候(2分);但由于秘鲁寒流的影响,气温降低(气温宜人)(2分),沿海空气与寒流水面接触,下层冷却,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水汽只能形成大雾,(难以向上输送成云致雨)迷雾蒙蒙,气候潮湿(2分),虽地处热带沙漠之中,却空气清新,一尘不染。
6、(1)简述阿根廷地理位置特征及其意义。(8分)
(2)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潘帕斯草原成为世界著名牧区的有利条件。(8分)
(3)位于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东临大西洋,但气候却十分干燥,分析其原因。(5分)
答案 (1)位置:阿根廷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西接安第斯山脉,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跨热带、亚热带、温带三带;西邻智利,北与玻利维亚、巴拉圭交界,东北与乌拉圭、巴西接壤。
意义:纬度跨度大,地表热量迥异,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与多国接壤,利于与邻国的交往和合作;海岸线长,利于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运输;成为南极科学考察休整、给养补充的基地。(任答两点即可)
(2)自然方面:位于东部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降水适宜;土壤肥沃;牧草茂盛,(任答四点即可)
人文方面:畜牧业专业化、商品化程度高,经营规模大;草场管理现代化,围栏放牧;重视牧业科学研究,培育优良牲畜;铁路与港口的交通条件便利,便于畜产品的运输;市场广阔,畜产品远销国外。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3)地处西风带,西面紧靠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丰富水汽;部分越过安第斯山脉的气流,沿背风坡下沉,气温升高,难以形成降水。
7、材料一:马拉开波湖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为南美洲最大的湖泊,系安第斯山北段一断陷构造湖,面积达1.34万平方千米。湖水北浅南深,盐度较低,但北咸南淡。石油资源丰富,有石油湖之称,日产原油200万桶以上,大型油轮通过拓宽后的水道将原油输送出口,其原油出口占委内瑞拉原油出口一半以上。
材料二:委内瑞拉人口3200 多万人,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但其经济严重依赖于原油出口。受 2014 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影响,经济遭受重挫,国内通胀严重,粮食等物资短缺。
材料三:下图为马拉开波湖位置示意图
(1)结合材料分析马拉开波湖湖水北咸南淡的原因。
(2)政府计划将马拉开波市建成大型石油化工中心,试评价马拉开波市建成石化中心的条件。
(3)针对粮食短缺,有人建议委内瑞拉与中国加强合作,在马拉开波湖周围种植水稻,以缓解粮食不足的问题,但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阐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1)南部(降水量大)入湖河流多,有大量淡水注入;北部与加勒比海有水道连接,湖水受海水混合不断变咸;人工拓宽入海水道加剧了海水倒灌,增加了北部湖水盐度。
(2)利:原油产量丰富,石化工业原料充足;油轮可直接入海,海运便利;石化产品国际市场广阔;石油相关产业发展历史悠久,经验较足。
弊:受国际油价下跌影响,发展石化工业资金不足;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本国市场需求量小。
(3)赞同:纬度低,热带草原气候,雨热同期;多条河流流经,水源充足;劳动力较充足;水稻单产相对较高;有中国的援助,获得中国的技术支持。
反对:湖区周围平原面积相对较小,沼泽广布,不利于大规模种植;种植经验不足,对中国技术依赖严重;水稻用水量大,会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加剧湖水咸化;大米(水稻)不是主食。
8、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湿热的原因
(1)湿:多对流雨和地形雨,降水充沛;气温高,河流众多,湖泊面积大,蒸发旺盛,水汽多;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
热:纬度低,气温高;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9、巴西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的原因:气候条件好,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开发历史早,地势低平,多优良港口。
10、巴西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的原因:加强对内地的政治管理开发;促进内地经济发展;分散城市职能;高原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11、亚马孙河口无三角洲的原因:
流域植被覆盖率高,携带泥沙量少;入海口地壳下沉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发源于安第斯山脉东侧,流经赤道地区,水量丰富,洪水季节河口地区有“河海”之称。
12、巴(戈)塔巴尼亚荒漠成因: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盛行西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离岸风影响(干热),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景观。
13、智利人口多分布于中部,而南北部少的原因:北部地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多沙漠,水源少;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较低,冷湿,雨水多;中部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热充足,冬季温和多雨,适合居住。
14、巴西西南部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地处巴西高原边缘,地势落差大,水流急;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多,水量大。
大洋洲、澳大利亚
1、从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分析澳大利亚动植物具有古老性和原始性的原因?
①从地理位置看:该大陆与其他大陆分离早,四面临海;
②地形平坦,自然条件单一,动植物进化缓慢。
2、澳大利亚大牧场放牧业的有利条件: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广大,草场资源丰富;
②大自流井盆地地下水丰富,为牲畜提供饮用水源;
③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④无大型食肉动物,缺乏天敌。
3、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
分布:澳大利亚大陆地处热带和亚热带。降水从北、东、南三面向内陆作半环状递减,植物带也相应呈半环状分布,由沿海的森林带向内陆逐渐过渡为草原、荒漠。
成因:
(1)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控制,气候炎热干燥。
(2)南部和西南部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属地中海气候。
(3)北部夏季来自赤道的西北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多为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降水季节性变化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4)东南沿海一带,受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因而比较湿润,东北部常年吹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并受地形 抬升,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最南端和塔斯马尼亚岛常年受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5)西部沿海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和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的控制,加上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因而干燥少雨。中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东部大分水岭阻挡了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形成干燥少雨的热带沙 漠气候。
4、混合农业的优点
农场是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
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耕作活动与牧羊活动交替进行,
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5、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上游修建水库大量取水用于灌溉,对该河流下游地区的影响为:
①入海泥沙及水量减少,河口地区海水倒灌,水质下降,引发土地盐碱化,三角洲地区被波浪侵蚀,面积减少。
②河流下游径流量减少,导致湿地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③一些鱼类可能发生绝迹现象。
6、针对墨累一达令盆地降水不足的现状,在该地区发展农业的应对措施为:
①跨流域调水(东水西调);
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建立农林牧相结合土地利用结构;
③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措施,发展耐旱农作物。
两极
1、南极
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原因:
①纬度高──地处高纬,一年之内地面接受太阳光热最少,造成严寒。
②地势高──南极洲的高原地形和巨厚的冰层,冰雪覆盖,冰雪反射率大;加剧气候的寒冷,形成酷寒。
③气压高──酷寒使南极洲形成了极地高压中心,从大陆中心向边缘地带经常吹反时针方向(即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极地东风,降水稀少而风力极大,形成干燥、烈风。酷寒使降水以暴雪形式出现,长久的积雪形成庞大而深厚的大陆冰盖。烈风、暴雪和巨大的冰盖又是南极大陆酷寒的原因。
④洋流──南纬40°~60°持续西风环流,造成一种特殊的“风壁”。它阻碍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也是造成该地区气候酷寒的原因之一
⑤地处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冬季气温低。
2、北冰洋范围内气温非常低的原因
①北冰洋位于北极圈以内,冬半年有漫长的极夜,散失掉大量的热量。
②极昼期间尽管光照时间很长,但太阳高度角很小,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很有限。
③同时,在极昼期间由于积雪和海冰的融化要消耗大量的热能。
④白色的冰雪对太阳辐射有很强的反射作用。如新雪的反射率达到90%以上。
3、南极气温低于北极的原因?
①南极地势高,北极地势低;②南极是陆地,北极是海洋;
③南极与低纬地区热量交换少(寒流环绕)北极与低纬热量交换多(北大西洋暖流)④南极冰川覆盖面积大,反射率高⑤南极极夜天数长于北极。
高中地理备考重要地理界线汇总
地理界线是划分相邻地域单位的线或带,地理界线一般位于地理要素或地理综合特征变化梯度最大的带段。按属性可分为自然地理界线与社会经济地理界线。客观地认识和划定地理界线,是地理学揭示地理环境时空有序性规律的重要途径,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一、世界上的分界线
1.世界大洲的分界线:
(1)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2)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3)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5)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6)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7)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
2.世界大洋界线:
(1)太平洋与北冰洋的界线:白令海峡即楚科奇半岛的克利古贡角与苏厄德半岛的约克角连线。
(2)太平洋与大西洋的界线:通过合 恩角的经线即从火地岛沿德雷克海峡西端到查理斯角连线。
(3)太平洋与印度洋的界线:沿马六甲海峡北端、苏门答腊岛西岸、爪哇岛南岸、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南岸,澳大利亚大陆、巴斯海峡、塔斯马尼亚岛,再大致沿146°52'e到南极一线为界。
(4)大西洋与印度洋的界线: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经线(东经20度)
3.东西半球分界线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4. 日界线
以180 °为基准线(有三折)
二、中国地理界线
1.我国人口密度大小的界线: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2.我国地势阶梯界线:
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中国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 :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 :横断山脉
(5)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 :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 :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 :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 :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 :大巴山脉、米仓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 :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 :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 :雪峰山
4.我国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西坡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东南。
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3)热量界线
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 ——祁连山——天山一线。
(4)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
5.中国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
(2)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6.中国自然地区界线
(1)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3200℃等值线。
(2)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3)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4)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7.我国四大海域的界线:
渤海与黄海的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
黄海与东海的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
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8.我国水文界线:
(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
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一线,
南段: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9.中国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水田区与旱作区的界线:秦岭~淮河
10.中国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 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 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 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 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11.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大于等于10°C积温4500°C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河流汛期长短、河流多少等的界线
⑦农业水田与旱地、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或三熟制的界线、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界线
⑨钙质土与酸性土壤如红壤的界线
⑩地形较完整(平原、高原为主)与地形较破碎(盆地、低山丘陵为主)的界线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⑤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
⑥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
⑦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
(思路:地形界线、气候(光、热、水、风)界线、植被界线、土壤界线、农业界线等)
(3)长城线: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约13300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
①长城地带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性,使之成为一个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带。
由于这里地处季风区向非季风区,半湿润向干旱,高原山地向丘陵、平原的过渡区,反映的地理环境特点是雨量不多而时空变率大;
地表径流贫乏,而水量变化多端,有些河流常年无水,但偶发洪水则极易成灾;
平原少,沟坡地多,除黄河、西辽河沿岸局部平原及少数山间盆地外,多数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山地,缺乏灌溉条件,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多大风,土地易沙化。
水蚀、风蚀交错,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为特色的土地退化过程。因此,长城地带宏伟的建筑与强烈的风蚀、水蚀同样闻名与世,引起国内外许多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的关注和兴趣,期望通过各方面的研究找出一条开发、整治的科学途径。
②长城地带是农业生产上的一条重要界线。它既是雨养农业与绿洲农业的分界线,还是冬小麦与春小麦的分界线。
限制冬小麦在长城以北种植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热量指标。冬小麦生育所需10 摄氏度以上的积温为1500 摄氏度左右,越冬最低温为零下22 —24 摄氏度,长城以北大部分地区因冬季严寒,不能达到这些要求。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防寒措施和技术保证,强行北移冬小麦分布界限,是违背客观规律的。
作为雨养农业和灌溉农业的分界线,在发展农业生产中,既要注意土地风蚀沙化,还要注意水土流失。在灌溉农业区,发展灌溉时,必须注意排水,否则极易引起次生盐渍化。
③长城地带是我国农、牧业生产的分界线。长城地带作为农牧业生产的交错地带,实际上是农牧业内部结合差,农牧关系矛盾较多的表现。
农牧业在空间分布上是分离的,汉民族聚居区以农为主,少数民族聚居区则以牧业为主。如在内蒙古长城沿线一带,蒙古族以牧为主,集中在中部高平原,汉族以农为主,集中在东部与南部河谷、盆地区。
在地区农业生产上,农、牧分家,谈不上结合,而且往往矛盾较多,多数情况是以农挤牧。包括新中国成立后的40 多年里,见水土条件好,接近农区的草场,往往成为开垦种粮的对象。
由于该地带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不少土地因开垦不当,草被破坏,引起大面积的沙化,又不得不弃耕,造成“农业吃牧业、沙子吃农业”的恶性循环。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长城地带的自然条件虽可发展旱作农业,但产量不稳定,土地易沙化,但却是较好的牧业基地。为了充分发挥长城地带草原牧业优势和少数民族悠久的牧业经验,正确处理农牧矛盾,今后农业生产的发民方向应以牧为主,农牧结合。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江三角洲的气候特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