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魏则西” 看不见的黑洞电视剧谁是幕后告密 始作俑者是谁?

走出强迫症的“三把斧”完成在7月的第一天,献给在强迫泥潭中挣扎的你1. 第一把斧破-破开症状在恐惧状态下,从你大脑里产生的灾难性念头以及想法,几乎是自发的。朋友们,意识之下,还有潜意识,那里有巨大的信息和能量,那里埋藏着我们的过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张冰山图,你能觉察到的念头和感官信息,仅仅是冰山一角。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觉察念头?不再将自己等同于它。你需要知道,在恐惧状态下,你的念头往往是不可信赖的,如果你对他们无条件信任和认同,将他们等同于你,那等待你的只有无数次地深陷。那么如何觉察呢?借助一个意向吧,想象夏日晴空里飘过朵朵白云。我们的本心就像天空,一个一个念头就像飘过来的云,天空只是坐观,照见了这些云朵,仅此而已,天空不会因为云朵的形状怪异,数量众多,而将自己等同于它,因为天空知道,云朵只是一时的显像,聚散无常!想起坛经一句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们本心的确是清静无为的,等你走出这段艰难的时光,相信会有和我同样的感受。此刻,请闭上眼睛,等待一会儿,看看下一个出现的念头是什么...它出现了吗?好的,不管是什么,看着它。就像有一面镜子一样,它只是出现在了这面镜子里。你无需对话,也不用与之辩论,让他显像...你或许会发现,念头慢慢就消失了,或者从你觉察它的那一刻,它就消失了。也有可能,它还在镜子里留存变化,因为你此刻体内的不安感和恐惧感比较强烈,所以头脑意识空间中的念头就使劲儿往外冒。就好比是烧开水,下面的水已经滚烫,才会有那么多的泡泡冒出来...总之不管镜子中是什么状态,他们都是你心的显像,不是真实的,仅仅是你的恐惧不安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的幻象...你同样也可以观想他们是天空飘过的云朵,或白或红,或猫或虎,皆是你的心这一时的显像...或许你需要的话,还可以借助语言来帮助你。念头来的时候,暗示自己一句“它来了”是的,它来了,而你在这里,你看着他,它不是你!无论你感觉上他多么真实,无论他对你说的话都多么可怕,无论他多么想成为你...事实是!他永远无法取代你,他也没有可以控制你的力量,他的力量仅仅是暂存于你体内的焦虑能量的,而这类东西,也终将散去!如果是平常心境下,这样的练习或许更容易。但是症状中的人,被恐惧不安裹胁,那些普通人看来匪夷所思的念头,对他们而言有极大的诱惑力和真实感,是不去跟随确认检查就难受的存在,想法和念头往往和恐惧焦虑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起初几乎无法分辨是症状还是真实需要去确认的事情,直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开始意识到不对劲,才慢慢清醒过来自己是陷入了焦虑漩涡之中。那么症状之中的朋友,需要做的除了觉察念头的出现之外,还有一件事情也非常重要,就是接纳和允许。这里的接纳和允许,说的是你的情绪,也就是你身体的感受。其实森田正马老人家说的顺其自然,也是说的对待情绪的态度,你对发生在你体内的那种“不安感,恐惧感, 焦虑感”的态度。这三个“感”看似是一回事,实则不然。恐惧感是某件刺激性事件发生的当下产生了,比如走在路上的你突然看见一只老虎在看着你,那一刻升起的恐惧感觉出自生物本能,接下来的行为皆是条件反射般的求生反应。焦虑感是什么呢?比如你在一撞房子里,突然大门一关,你被告知如果三天之内你不能找到出口,就会放一只老虎到这个房子里。这种情境下一开始是有些恐惧,但没有直接看到老虎那般恐惧。之后的时间,你主要的情绪状态是焦虑,越来越焦虑!因为这里面有一个“我”的意识出现了。“我要活!”“我要怎么才能自救”“我怎么这么笨,半天了还困在里面”“我到底要怎么做!”...然后你有了自我要求,自我期待,自我责罚...没错,焦虑感的产生一定来源于那个“我”的意识。想起自己有一次在丽江骑马,突然马匹失控了,疯狂像山上跑去,我是既不会骑马,也不熟悉地形,在马背上疯狂颠行的那短短的几十秒,脑子里是一片空白,别说焦虑感,连恐惧感都不强烈,只记得自己的呼吸声。鬼使神差跳下马来,左边屁股砸在一块石头上,更为要命的是右脚挂在了马蹬上没下来,那马还是疯狂向前跑去,我整个人被拖行了20多米吧,后来也是大难不死,我穿的那双短靴穿了很久了,很松,我的脚从靴子里呲溜出来了。那20米的时间里,本能的恐惧,呼吸加快是有的,焦虑感是真没时间出现,一切都发生的太快太突然了。我记得当天早晨出门的时候,我都在纠结是穿那双旧短靴,还是新买的黑色长筒靴。现在想想,要是我当时选择穿了那双长筒靴,那估计就是另一个故事了。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了巧合和不确定性。不扯远了,话说回来。我们说恐惧感是发生在当下的强烈的感受,焦虑则需要时间和自我意识的投入,那么不安可以说是一种更为长期的,持续稳定的心理状态,或许没有恐惧和焦虑那么强烈,但就像背景音一样存在着...症状中要顺其自然的,也就是要接纳和允许的从来也不是千奇百怪,层出不穷的症状。对待症状是什么?就是第一把斧!也就是前面说的,用觉察来看破,破除幻象。当你看到它,你就是在破它,你就没有再把自己的存在等同于它的存在。反之,如果你把症状,想法,全都认同成“我自己”,而不断跟着跑,不断深陷,那就是无明。佛说“无明所障,不能证得”,此刻最为贴切。因此无论你的症状有多么严重,你对它的认同有多深,只要你开始尝试觉察他们的那一刻起,你就和他们拉开距离了,也就是说,你不再是它...你只要看到他们,并且认识到,他们或许产生于你,但他们绝然不等同于你!你是他们背后的那片天空!你是比他们更为强大的存在!2. 第二把斧纳-对待感受破开症状,接下来就到了这一层,也是前文说的-情绪,或者说,我们能够觉知的各种感。这是最难的一关。当你觉察念头,不跟随处理的时候,此时观察一下你的情绪,你的恐惧焦虑依旧在那,你还是不安,还有会有一种想要去处理一下的欲望。这是症状中的表现之一,是非常正常的。事实上,这个才是你要真正面对的事情。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焦虑不安和想要去思维和行动欲望,直接决定了你能否走出强迫。请看到一个现实,就是我们这群人,遇到事情,确实会更加焦虑一些。从之前我们说的恐惧和焦虑的辨析,结合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以及森田正马“生的愿望越强烈,死的恐惧越强烈”的精神素质和精神投向理论,我们的超出常值的焦虑,或许来自于本我和超我的剧烈冲突。本我是充斥着原始欲望的,这里可以说是“生的愿望”-他的反面就是“死的恐惧”。或许是来自成长经历,也不排除生物遗传因素,总之潜意识状态里的安全感匮乏,让我们生的愿望以及死的恐惧似乎异常强烈,遇到事情想要解决,害怕犯错的愿望也非常强烈。而超我是理想的我,也就是那个被社会观念决定的我,那个我告诉我们,你可以解决,你应该解决,你必须解决这个问题,你不可以这样,你只可以那样...它遵循的是完美原则。本我和超我的强烈冲突,就会让那个我们能够感知到的那个“自我”面对巨大的矛盾和冲突。“自我”是本我和超我的调和者,它遵循现实原则,通过延迟满足来实现本我的需求,同时也不违背超我的设定。但是冲突过于剧烈,那个“自我”就会出现过度反应,产生神经症。以上是学习心理学的一些所想所得,有些学术了,如果感觉读不懂也不要在意,没有影响的,我们只需要看到的就是一个基本事实,那个事实就是,我这样的一个人,在现在这个人生阶段,我就是会处于这样的一个焦虑不安的状态。以上这点,是我们这群易焦虑人群的基本事实。我认为世上的事,既然已经是事实,就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时间,会让我们学会接受一切。对待一些误入歧途,我们当然要做的就是及时止损。而对于神经症而言,及时止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接纳和允许。“我本来就是一个容易焦虑的人,就像有些人吃海鲜会过敏一样,我在这样的人生阶段。就是更容易焦虑不安。这也没什么。”“我目前是这样的,这没什么。”“真的好焦虑不安啊,好想再去确认一下...算了,再去走老路也是没法好的,就这样吧,确实有点焦虑不安,不过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对自己说这句话“我目前是这样的,这没什么”,这是对待症状中你体内各种感的态度。等你走出症状,这或许会成为你对待人生逆境的态度。豁达从来不是天生的,而是历练出来的。如果以这样的心态对待人生,别说强迫症了,任何事物都不会阻碍你,这何尝不是一种自由。以上就是走出强迫的第二把斧-接纳力3. 第三把斧驻-当下即是Last but not least.最后的一个力,也是同样重要的,就是注意力的使用。先呈上我最近比较有感触的一个脑科学研究结果:“加州大学洛杉矶分院医学博士施瓦茨,通过对强迫症患者大脑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揭开了强迫症患者大脑里的秘密:大脑有个脑区叫“眶额皮层”,它就相当于汽车中发现问题的雷达一样,不停地释放虛假威胁信号,让大脑负专门责注意力的“前扣带回”高度关注。此时大脑很难转移到其他想法和行为上去,因为大脑要集中力量去消灭虛假威胁信号,所以,尾状核(专门负责行为和注意力的转移)就处于关闭的状态,全力去应对这个虛假情报。施瓦茨把强迫思维的大脑称为“脑锁”:大脑一边释放危险焦虑信号,处于开的状态,而一边却无法自动转移行为,处于关的状态,于是形成封闭的恶性循环。神经科学家根据“神经可塑性”原理,证实“眶额皮层〞是由“尾状核”调节,通过改变行为和注意力,能够减少大脑的焦虑不安。既然强迫症朋友的尾状核不能自动换挡从一个行为或思维转移到另一个行为和想法,但通过人为主动改变行为,可减少眶额皮层的活跃度,从而搭建新的神经凹槽,改变原来习惯性的焦虑神经回路,告别强迫思维。”我不是一个迷信科学的人,在自己痊愈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受到森点正马先生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指引。但是当我看到以上研究结论的时候还是颇为惊叹。可见,无论是东方哲学,还是西方科学,在治愈强迫症的方法中都达到了高度一致,也就是我们这一章节要谈的, 注意力。说到“转移注意力”似乎是一件很刻意的事情。但事实上,我们个人世界的构成不在于我们身处一个怎样的世界,而是构成于我们注意到了这个世界的什么。天生眼盲的人世界里一片黑暗,但是这个世界会通过听觉被他所感知,它听到的事物构成了他的世界,当然还有触觉等。路旁的一棵树如果你只是匆匆走过,完全没有注意到,那么它在你的世界就是不存在的。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植物爱好者,日常喜欢拍各种树木类,那这棵树在你的世界里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值得驻足观赏的美景。因此,如果你一直望向深渊,深渊在你的世界里也是挥之不去的。但是如果你选择,注意,这里非常重要,你选择不去望向深渊,你望向别处,你觉得接下来会有什么发生?你信不信,如果你慢慢不再去看向深渊,随着时间的推移,深渊在你的世界就会消失不见,他对你,也不再具有吸引力。是的,你始终拥有选择权。强调一下,这里说的是,你拥有选择权。你可以选择,我是否要再去关注那件事情。“转移注意力”这样的表达,似乎是一件很刻意的行为,但是实际上,它就是一种态度。问的就是你在目前这种焦虑不安状态下,以什么方式对待你的生活。在这里我其实也想问问大家,你是不是想一直处理症状给你冒出来的问题,就这样一直处理下去...不管你是思维强迫,呼吸强迫,眨眼强迫,神佛强迫,清洁强迫...不管你现在陷入一种什么强迫,我真的特别特 别想想知道,如果你不关注生活中其他事物,你是不是就是要一直这样惯着自己的瘾和想要获得短期舒适的欲,一直这样处理下去...如果你的回答是,我就这样跟着处理吧,至少这样我现在能好过一点。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只能说我尊重你的选择,你的决定。但是如果你的回答中还有一丝犹豫,有一丝心底泛出来的不甘心,我都想站在你身边,对你说,试试另一条路吧!毕竟我过来了,你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也会听到一些声音“我转移注意力了怎么还不好啊?”“刻意地转移注意力本身就是不接纳症状啊,那不是顺其自然矛盾吗”这里解释一下:我们前文说过,你要顺其自然的从来就不是某一个具体的症状,你要接纳的也不是那个思维或者行为。对待那些症状的东西,我们就是第一把斧,破它!我们要接纳和顺其自然的是目前自己的那种不安感,恐惧感,焦虑感...而他们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他们的能量需要时间,也需要你正确地对待方式,才会慢慢回归到正常值。如果你不接纳现在这种不舒服的感受,你或许就会为了获得一时轻松的感受,一直再症状里打转。因为你还是在认同那些胡思乱想,你还是在通过思考和行动给他们注入能量。事实是怎样呢?越解决越解决不完,问题越想越荒谬。因为你强化了那条神经回路啊,我的朋友,你一直在望向深渊,深渊想不看你都做不到。所以此刻请你做选择!你要不要回到生活里?还是想一直活在症状里!如果你选择好了。接下来的事情更为重要!那就是行动!既然决定了,那就把注意力从症状中拉出来,投入到生活中去吧!说来轻松,实则不易。我理解大家的难,一开始的确会很难。似乎做任何事情都会有不安的感受,似乎脑中的念头和想法还是很有吸引力,似乎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围绕着你,就像你人生中的背景音一样。你想要不注意它,可是它似乎就长在你的脑子里,让你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做事情。我理解你,我也经历过。怎么办?答案是,所有这些因为症状而被影响的状态,你也接纳,第二把斧头用起来!“我现在就是这样的,能做多少做多少呗,不然还想咋?我也只能尽力去做呗,有啥的”"强迫症好烦啊,我现在看书它一直在那干扰我,搞得我静不下来...算了,我现在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这也没什么,能看多少看多少吧,尽力而为就可以了。慢慢看吧,大不了多看一会儿,有啥的。就这样去行动,就让那些背景音在那,就让难受流过你的身体。你就是把注意力持续性地放在建设自己的生活中。你信不信,改变已经发生了。你一破症状,二纳焦虑,三驻当下等待你的,只有痊愈。写在最后-没有三把斧!也没有痊愈!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你,走出强迫正有三把斧,因为从来没有什么需要去砍断以上说的所有,只是一个人遇到逆境时,面对生活应当有的态度从来也没有痊愈这件事情!因为你只是暂时处于一个比较难受纠缠的状态。所谓症状,本来就是幻像!本性都是空!你的本心从来未曾改变,何来痊愈?“我现在有点难受,这也没什么,我做我该做的事就行,自然会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洞电视剧谁是幕后告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