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中国人民生活里有几万年生活,有几万年战争?

触目惊心的杀戮遗迹:一万年前的人类战争是怎样的|战争|狩猎|石器_新浪军事_新浪网
触目惊心的杀戮遗迹:一万年前的人类战争是怎样的
这一男性个体俯身贴地,埋没于湖泊的沉积物之中。其颅骨前部与左侧有多处创伤,这可能是棍棒一类的钝器砸击所致。图片来源:Image by Marta Mirazon Lahr, enhanced by Fabio Lahr
你狩猎,我采集,和睦相处,互助而生——一万年前的人类社会,是否过着在伊甸园中一般的神仙日子?
在狩猎采集作为唯一生存方式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只有许多人想象中的友好协作。近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人类学研究成果就揭示了狩猎采集时代原始人之间一次的野蛮杀戮。一具具人骨遗骸,为探寻人类战争的起源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依据。
1万年前的湖边杀戮
2012年,来自剑桥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的玛塔·拉尔(Marta Mirazón Lahr)带领她的团队在肯尼亚纳塔鲁克(Nataruk)地区开始了其遗址的发掘工作。从地层中出土的大量贝壳等沉积物来看,遗址所在的这一片荒漠原先是图尔卡纳湖绵延的湖岸。碳十四与光释光等测定结果显示,遗存年代距今可达1万年,处于更新世与全新世之交。
在石器制品之外,研究团队发现了至少27具人骨遗骸。多数的人骨遗骸埋藏都非常浅,部分骨骼甚至直接裸露于地表之上。令人惊讶的是,所有的尸骨都没有被人为专门埋葬。他们死亡时的姿势也十分诡异,一些人俯身贴地,蜷曲四肢,而另一些尸骨则手腕交叉,显然在生前遭受了捆绑。这些现象让研究者们意识到,眼前的纳塔鲁克遗址很可能是一处石器时代的战场。
被确认的出土遗骸中包括了至少21例成年人与6名靠在女性成员身边的儿童,以及一个尚未出世的胎儿。
触目惊心的暴力创伤
通过古病理学分析,研究者发现其中10具尸骨上都有暴力创伤的痕迹,而其他死者身上的创伤可能因未触及骨骼而没有保留至今。这些骨骼创伤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为锐器伤,其次为钝器伤。攻击者以钝器猛烈砸击对方头部和膝盖,造成了塌陷性骨折等致命性伤害。而一些死者手腕(手舟骨)、肋骨、足部发生了骨折与异位,这显然也是暴力所致,但凶器难以推究。
此外,还有至少5位死者的头颈部受到了弓箭类抛射物的穿刺,还有三片锐器嵌进了死者的头骨与盆腔之中。研究人员发现这三片锐器分别是燧石打制的细石器,和黑曜石打制而成石叶与细石器。
等一下,黑曜石?
没错,这正是问题的关键——这片地区的史前人类几乎不使用黑曜石。这意味着,使用黑曜石进行攻击的一方并不来自这一区域。
更为诡异的是,在冲突中将黑曜石锐器插进对方体内的案例在邻近的洛斯葛姆(lothagam)遗址中也曾出现过。而弓箭这类远程武器的使用,也进一步证明这场冲突是发生于两个群体之间,而非群体内斗。换句话说,在更新世与全新世之交的这片湖岸上发生的是两个狩猎采集游群(band)之间的战争。
他们或是为了寻觅食物资源,或仅仅是碰巧而在湖边相遇。战斗随即展开,一方战胜,夺走了对方的资产;另一方或是战死,或是在捆住双手之后被杀死,这其中也包括了那位怀孕6~9个月的孕妇。这一战争行为的规模其实非常小,因为在狩猎采集时代,每一个人类游群人口不过几十人。然而,游群是与部落、国家同一类型的完整社会单位,因而我们所见的,是两个社会之间的对抗。
沧海桑田,战争行为至少伴随人类走过了一万年。原本那片水草丰饶的湖泊战场现在已经变成了灰色的荒漠,人类祖先在纳塔鲁克遗址的小规模暴力冲突也演变成了影响更大的现代战争。这种行为究竟从何而起?作为至今为止最古老、最明确的人类古战场之一,默不作声的纳塔鲁克遗址,正带给人们全新的认识。(来源:果壳网 &作者:小明.orinoco)&p&&b&声明&/b&:此篇文章没有任何贬低各人种以及少数民族的意思,只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分辨东亚古代各民族以及他们的来源和传承。有资料显示,现存世界上的现代人溯源的话都是一个人种。所以也不存在孰优孰劣,大家都是兄弟姐妹。虽然文章中一些资料和数据摘自其他文章,但是一些推论和资料是我个人推测和整理的。如果文中有哪些观点错误,还望指出,另外一些民族的来源也只是我的推断,并不一定就是史实,所以还望体谅。&/p&&p&&b&1、 &/b&&b&现代基因图谱&/b&&/p&&p&
科学家抽取世界各地区现代人的Y染色体以及细胞线粒体DNA,从父系和母系两方面来研究人类起源和迁徙。《生活时报》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选择了来自世界上22个不同地区的1000多名男性,对其Y染色体进行分析,同时还对来自母系的遗传物质也进行了排序。结果发现,不同人种有一位最近共同的女性始祖,该女性生活在距今14万年前到20万年前,最近男性始祖则生活在6万至14万年前。&/p&&p&
这时有人便会问了,那元谋人和北京人是怎的一回事,他们比这两位“所谓”的祖先早多了。但是猿人毕竟是猿人,许多科学家现在已不再支持各地区人种是各地区猿人进化的结果。下面是例证。&/p&&p&例证1:这个关于亚洲人群进化的研究课题持续了很多年,张亚平院士指导的研究团队通过对超过6000个样本的验证,发现这些样本中的线粒体DNA都追溯到了非洲。没有发现任何像元谋猿人、北京周口店猿人这样的古人类对现代中国人有贡献。当代的中国人都有一个很近的非洲祖先。那么,为什么北京人、元谋人等古人类,他们的基因没有传递下来呢?有些研究认为,冰期的恶劣气候条件可能是导致古人类灭绝的重要原因。&/p&&p&例证2:金力教授的实验室助理钱吉说,现代人是单一的物种,而各地的猿人差异却很大,属于不同的物种,并没有都进化成为现代人。只有东非的猿人走上了向现代人进化的道路。所以,北京古猿人不可能成为我们的祖先。&/p&&p&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宿兵在查阅中国现有化石的年代以后,发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断层。这个断层从大约10万年前至4万年前,没有任何人类化石出土。经推测,生活于东亚的直立人和早期智人(HomoSapiens)在最近一次的冰川时期,由于恶劣的气候而绝灭。取而代之的是从非洲不远万里迁徙而来的现代人种。&/p&&p&反证1:但仍有科学家支持“多地区起源说”。中科院古脊椎古人类所的吴新智院士细心比较北京猿人、山顶洞人和现代人的骨骼特征,发现70%的中国人在头骨上有3个特征和北京猿人是一致的。所以他依旧觉得北京猿人可能是中国人的祖先。但他的学生刘武去非洲考察时,却发现有30%的东非人在这3个头骨特征上也和北京猿人相一致。北京猿人也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所以说吴院长的证据并不能证明什么。&/p&&p&反证2:大家都知道尼安德特人,它是一种在大约12万到3万年前冰河时期本来居住在欧洲及西亚的人种,性格温驯。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现代人并不是尼安德塔人的一种,就是说,尼安德塔人和现代人不同种。尼安德特人作为比较晚期的智人都无法和后来已经到达欧洲的人类进行生殖,再加上不适应环境变化最终导致灭亡,又何谈现代人是由各地区猿人进化而来的呢?&/p&&p&
所以,我认为,现代人类几乎都是在10万年东非的直立人进化而来,而非各地猿人进化而来。&/p&&p&&b&2&/b&&b&、那么那位东非的祖先又是怎么进化为各人种的?&/b&&/p&&p&
1998年,中国科学家意识到DNA遗传密码的重要性。在那些双螺旋的DNA链条上交织着红、黄、蓝、绿4种颜色的小球,A、T、C、G,它们掌管着整个人类的迁徙和发展史。&/p&&p&
按科学上的解释,每一个小球就是一个核苷酸单位。所谓基因就是这些小球按照一定秩序连在一起,并具有相应的遗传信息。它有很强的功能性,控制着人类的肤色、形态和健康。比如人类的高血压就有几百个基因在控制。它们的序列不能随便更换。变换了,就要影响身体状况。&/p&&p&
而还有些小球的序列不具有功能性,性质如同DNA分子里的填充物。它们的排列是自由的。它们过了几千几百年会自由地发生一次变化,例如原本A的地方出现C。这种变化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不承担自然选择的压力。它们的改变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就是这些遗传突变记载了人类迁徙的历史信息。&/p&&p&
2001年,金力的学生柯越海和他的研究小组对主要以华人为主的东亚人群进行了大规模的遗传分析。他进入的是Y染色体的世界。它们一代代地由父子相传,而且“性格”稳定,一般在几十代之后才会有一到两个基因位点发生变化。这些遗传突变位点的结构如同一棵树,也正是这棵基因树记录了人类在不同时间向地球不同地点散布的路径。&/p&&p&
柯越海共分析12127个男性个体,发现那些Y染色体的YAP、M130和M89上都会有其中一个位点发生突变。它们是基因树中的三根树枝。它们汇拢到一根叫M168的树根上。这个M168就是非洲人体内的突变位点。也就是说中国人与生活在东非的非洲人有关。&/p&&p&
柯越海说,中国人Y染色体的有效群体本来就不大,所存在的种类不多,这1万2千多个样本几乎囊括了绝大部分中国人染色体的类型。这可以充分证明,华人占大多数的东亚人群起源于非洲。今天,所有人类的Y染色体单倍体类型都能在非洲找到(M168\YAP\M130)。而非洲以外的居民,他们都是一支出非洲居民的后裔,他们的Y染色体上都带有M168的突变点。&/p&&img src=&/ec8bfe815fc75cfaf626a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ec8bfe815fc75cfaf626a_r.jpg&&&p&
此后,M168又发展出三个支系,C—M130、D—YAP、F—M89,它们下又有不同的子类型。F—M89是现代人中占压倒性的类型,大概全世界80%以上的人都有这个变异点。F—M89有很多子类型,其中,K—M9是最重要的一个支系,亚欧大陆上,除了西亚地区和西伯利亚,世界岛上绝大部分民族都由K—M9的子孙构成,今天中国人(汉族)中,96%的人都是K—M9类型,4%为P—M45。&/p&&p&
K—M9下面也有很多子类型,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ON—M214,另一个是P—M45。&/p&&p&前者(ON—M214)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北亚东部、部分太平洋岛屿(以上都是O—M175子类型)和乌拉尔山两侧、北欧北部、东欧北部和北极圈内的爱斯基摩人(以下都是N—M231子类型)。中国人主体类型就是O—M175。后者(P—M45)主要分布在欧洲大部(R—M173子类型)、西亚的伊朗、南亚的印度(R1a—M17子类型)、美洲印地安人(Q—P36子类型)等地区。其中,R—M173(包括M17),被认为是原始雅利安人的基因。&/p&&p&
这是人类在亚洲的迁徙变化轨迹:&/p&&img src=&/2a67c5516263add7c0d4e5a6df59d41e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2a67c5516263add7c0d4e5a6df59d41e_r.jpg&&&p&
我们将现代人种基因分为4大类:&/p&&p&D-YAP矮黑人基因
M130棕种人基因
K-M9是黄种人基因
P-M45是白种人基因&/p&&p&&b&2.1 &/b&&b&人类最早的探索者:棕色人与黑色人&/b&&/p&&p&
一般认为,C—M130和D—YAP是第一批走出非洲的居民,代表了棕色人种的特征。他们曾经广泛分布在东亚地区。由于迁徙的时候,地球处于比较寒冷的时期甚至于寒冰期,各岛屿陆地之间跨越难度相对较小。早期的棕色人种应该是以采集渔猎为生的,而且最可能是沿海打鱼为生。这是一种比较容易的谋生手段,海岸滩涂总是可以找到一些高蛋白的食物。一方面他们因为沿海觅食而渐渐向东迁徙,散布到了非常广阔的地域;另一方面,滩涂海产也是有限的,人口不可能过度增长。他们最大的分布特征是大范围低密度,这严重限制了他们的生产力发展。因为他们没有生存压力,就没有生产革新的动力。人口稀少,新的发明不易流传,很容易埋没。他们就是这样使用着最简陋的工具探索东方的新世界。这也是他们后来大部分被淘汰的原因之一。在沿海捕捞的过程中,什么时候他们学会了使用木筏不得而知了。但可以肯定的事,木筏帮助他们进一步扩展领地,在从印度尼西亚半岛到伊利安-澳大利亚大陆的迁徙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他们到达了美洲,那么这也应该完全是木筏的功劳。因为那时的白令陆桥一片冰雪覆盖,原始社会的人类根本不能通过。如果只是坐着木筏沿海捕捞为生,情况就不同了。所以棕色人种在三万年前到达美洲是完全可能的。&/p&&p&&b&2.2 &/b&&b&黄色人种的扩张史推测&/b&&/p&&p&
黄种人走向远东的路线应该与棕种人不同,他们更可能采用了一条陆路。从西亚,进入印度河流域,在南亚次大陆的北端经过,进入东南亚。初来乍到的黄种人还没有能力与棕色人种抗争。至少在南亚的时候,印度半岛南部生活着大量的棕种人,一小批的黄种人只能沿喜马拉雅山南麓匆匆通过。这期间也融入了少量棕色人种的基因。在东南亚的密林里,黄种人发展壮大了起来,渐渐占据了优势。也是在这一时期,黄种人分化成了沿海支和内陆支。&/p&&p& 
沿海支的黄种人最初在越南、两广一带形成,后来部分人南下马来和印度尼西亚,部分人则沿着东海大陆架北上。这些人(沿海支)就是南岛语系(Austronesian)和侗台语系(Daic)的人群的祖先,就是民族学上所说的百越民族。这一支的人群携带着明显的Y 染色体单倍群O1。内陆支的黄种人则形成于缅甸、云南一带,并长期居住于此。由于历史比沿海支稍长,渐渐形成了更多的基因突变。这群人(水注:内陆支)是南亚语系(Austro-Asiatic)的祖先,就是民族学上说的百濮民族。他们带的Y 染色体特色单倍群为O2 和O3。&/p&&p&
我们这里提到某个人群带有某种特色单倍群时,并不是说他们只有这种单倍群,而是说他们以此为主,还兼有其它类型。在这些群体中,的确是特色单倍群占到绝大多数。&/p&&p&
当时的末次冰期不仅仅造成了海平面的下降,大陆边缘的延伸,另一个效应是当时的一些不高的山都是积雪冰封。所以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之间的南岭居然成了一个不小的阻隔。这限制了黄种人O1 O2分别向北的迁徙。当然,还是有一些人沿着海岸进入了北方,他们(水注:在冰期末最先翻过冰雪进入中国北方的黄种人)与后来到来的黄种人N 和O混合以后形成了黄种人的北亚支,就是阿尔泰语系的祖先。&/p&&p&
末次冰期结束使黄种人大量北上,这个时间在大约两万年到一万年前。我们可以看到北方的人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半坡和宝鸡的新石器人种与甘肃史前古人种完全不同。黄种人的史前大北伐使中国大陆的人类历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不久,新石器产生了,并迅速传遍了各地的黄种人社群,农业文明的星星之火在各地的黄种人中燃烧了起来。这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社会发展的火车头被拉动了。&/p&&p& 
黄种人的北伐也是分两条路线进行的。东部的沿海支进入浙江、江苏、山东,形成了河姆渡—崧泽—良渚的先越文化和大汶口—龙山的先夷文化。这一支人群与南下的沿海支黄种人遗传上比较接近,所以古人类学家观察到大汶口文化的人种体质上与玻利尼西亚的南岛民族极为相似。夷越类群(沿海支北上,商人与此类群关系密切)在沿海一带的发展相当快,东北的红山文化也可能与这一类群有关。农业、新石器、玉器和早期的中国哲学思想都可能先产生于这一族群中。    &/p&&p& 
西部内陆支的先濮民族也几乎同时北上,他们是通过云南、贵州、四川这条路线北上的,并且至少分出了两支。一支沿着长江往下走,到了三峡地区和洞庭湖平原,发展出了城背溪—大溪—青龙泉的先蛮文化,
形成以后的苗瑶民族(Hmong-Mien)。另一支(水注:内陆支北上,和夏、周有关)沿着四川的几条大河北上,来到了黄河上游地区,发展出了半坡—仰韶的先羌文化,形成了以后的羌华民族(Sino-Tibetan)。我们计算北方的O型的年代时,基本上都得到一万年左右的数值。&/p&&p&北部的阿尔泰群与当时北上的两支黄种人以及先到达那里的棕种人C广泛地发生了混血。至今可以明显地看到,东部混有较多的沿海支成分O1 O2,中部混有较多的C和内陆支成分O3。   &/p&&p& 
黄种人来到北方以后,对当地的棕种人进行了杀戮和驱逐。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很快就完成的。棕种人已经在北方生活了这么长时间,并继续在许多偏远的山区躲藏了很长时间。直到商代的人骨材料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可能是棕色人种的成分,而且为数不少。只是他们依然是黄种人杀戮的对象。在殷墟的祭祀坑里有大量的异族俘虏的头骨,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是棕色人种。&/p&&p&
这个替换的过程在中国进行到了非常晚的时期。唐代昆仑奴的传说不知道是否与此有关。据地方史料记载,清代广东官宦家庭中还有过豢养“小黑人”的案例。在台湾,最早到达的南岛语系原住民有着灭绝“矮黑人”的传说。这些零零星星的记忆都指向一点,黄种人对棕种人进行了种族灭绝。所幸的是,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这个棕色人种的分支——“矮黑人”还是存在的。在原始社会,与本种群有竞争关系的其它种群就是敌人,只有你死我活的结局。要么黄种人消灭棕种人,要么棕种人吃光黄种人。在这个长期的拉锯战中没有其它的结局。而当黄种人文化上先进于棕种人的时候,结局就只有一个了。那就是黄种人成了中国的唯一主宰。当历史进入了阶级社会,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奴隶的需求使得黄种人对遭遇到的棕种人不再灭杀。那段时期黄种人才到达的边缘地区,比如青藏高原、日本列岛,棕色人种的成分被大量地保留了下来。&/p&&p&&b&2.3 &/b&&b&推测黄色人种和棕色人种扩散的路线&/b&(原作者:复旦大学李辉博士)&/p&&p&
曾广泛分布在东亚的棕色人种的消退黄色人种的迁徙而来、取代、扩散过程&/p&&img src=&/f26e7b70508c9abc0be420d178bf7cd5_b.jp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4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f26e7b70508c9abc0be420d178bf7cd5_r.jpg&&&p&
A图. 棕色人种大约10万年前走出非洲,至少在5万年之前已经来到东南亚;黄色人种(此时黄+白人群还没有开始分化)则是大约五万年前的时候开始向东迁徙;&/p&&p&
B图. 大约4万年前,棕色人种已散布于东北亚到澳洲的广大地区,而黄色人种则进入了东南亚,路径最可能是中亚经过印度进入东南亚地区;&/p&&p&
C图. 大约3万年前,黄色人种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次大陆和中国南方进一步扩张,而棕色人种可能有一部分已经来到美洲,注意:棕色人种此时没有停顿下来,他们也在扩散,但他们扩散的速度很慢,黄色人种扩散速度要快得多,后追过来的黄种人人群并把那些走的慢的部分吞没了;&/p&&p&
D图. 大约2年前,黄色人种扩散到了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使该地区的棕色人种,&br&除了高山和高寒地区、海岛地区外,都已经消失,北亚地区的棕色人种主体也被黄色人种大部分融合,成为黄种人;&/p&&p&
E图. 大约1万年前,黄种人进入美洲,并成为美洲的主宰(注释:印地安人的mtDNA类型和东亚地区比较接近,而Y染色体介于黄色与白色中间,其中M120类型为印地安人和东亚人独有。因此可以推断,印第安人是从东亚-东北亚-白令海峡-美洲过去的);&/p&&p&
F图. 在几千年的时间内,黄种人向中亚、北欧、印度洋和太平洋诸岛扩张,东亚最偏远地区(高山和海岛隔绝地区)的棕色人种也渐渐与黄种人融合,但印度洋上的安达曼群岛、马来群岛部分地区、澳大利亚还保存了棕色人种的基因。玻利尼西亚人都是黄棕混合的过渡类型,部分地区,黄色人种的成分略占优势,如汤加(82%是O—M175,比日本人还高),毛利人。另一支黄色人种在南亚与O系分家,他们北上越过乌拉尔山,进入了北欧和东欧,在乌拉尔语系和斯拉夫语族中广泛分布他们的Y染色体(N—M214)。&/p&&p&&b&3&/b&&b&、M175&/b&&b&子支分布的介绍与分析&/b&&/p&&p&
今天的汉族人,占压倒性主体的是O-M175。&/p&&p&
具体分析,在M175下还可以细分为最大三个子支系(其他N多小类型都不算):O1-M119、O2-M95、O3-M122。&/p&&img src=&/ff13dc78ccc1df60baa9cd8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2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ff13dc78ccc1df60baa9cd8_r.jpg&&&p&
这三个子类型地理分布很有意思:&/p&&p&
O1-M119广泛分布在从北亚到东南亚,但在最中央的黄河流域竟几乎找不到!在贝加尔湖畔的布里亚特人,其O1-M119的比例最高,达34%,另外,北亚地区的外蒙、满州、朝鲜、日本、堪察加人等民族也有O1-M119类型,但一般比例不超过10%,中国南方,尤其浙江、上海、福建、台湾等沿海省份,O1-M119比例也较高。而在黄河流域的山东、河北地区的汉族人中,O1-M119类型的比例都小于0.5%,在陕西、山西等省,出现频率几乎为零,M119的分布呈现的是两头大中间少的格局。&/p&&p&
O2-M95类型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和通古斯地区包括朝鲜日本,在泰国高达55%,从泰国向北在递减,从泰国向南也在递减,可以推论O2-M95变异最初出现在泰国,并向四周扩散。在山东、河北、甘肃的汉族人群中,出现频率全部为零,找不到这种类型,在南方汉族人中,能找到出现概率比较低的M95。同样是两头大中间小。&/p&&p&
O3-M122类型是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从北亚向南到爪哇、新西兰,从日本向西到西藏、哈萨克人,全部能找到O3-M122的分布。&/p&&p&
M175这三个子类型的地理分布告诉我们一个信息,我们可以推论出东亚各民族的发展史。&/p&&p&&b&4&/b&&b&、藏族的祖先&/b&&/p&&p&
汉藏同源,无论是从外貌到文化,都很难让人相信汉人和藏人本出同源,但分子人类学家对此深信不疑。&/p&&p&
最早提出汉藏同源的是中国的一些语言学家。原本在语言学界认为南方的侗傣语和汉语最接近,后来发现与汉语最接近的是藏语。藏语中大多数字的发音在中国东南部的方言中都能找到,而且字义相同。藏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的不是一般意义的对应关系,而是系统性的一一对应。在语言上,汉族和藏族表露出非同一般的关系。&/p&&p&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宿兵于1996年在DNA中找到了汉藏同源的证据。他发现汉人和藏人在M122以及在其分支M134上都有相同的突变。宿兵通过对Y染色体主成分分析,发现藏族的突变频率与汉人最接近,这意味着在藏缅语系的诸多民族中,藏族和汉族最接近。他们分化的年代约在5000年前。&/p&&p&
M122突变大约发生在三万年前,那时中国陆地上的许多山脉被积雪常年覆盖。除了有少数棕色人在黄河、长江流域活动,更多的地方显得空茫一片。这时候,在东南亚的缅甸一带,黄种人的部落已经取得一定势力,棕色人不断向南退缩。&/p&&p&
“当中国陆地上的冰川不断地消融时,一支带有M122突变的南亚语人群开始进入了中国。”李辉说,目前发现关于南亚语先民进入中国后的分化路线有3条,共有2个入口,一个是在云南,一个是珠江流域。&/p&&p&
其中一支沿着云贵高原西侧向北跋涉,他们最终在距今1万年前的时候到达了河套地区,黄河中上游的盆地。这批汉藏语系的祖先也被后人称之为先羌,他们也就是汉族与藏族人的共同祖先。&/p&&p&这一支南亚先民在出发时的头颅还很圆,又因为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关系,出现了大鼻子、厚嘴唇等特征。但他们顺着江,走着河谷,从云南来到甘肃,人体形态也发生变化。而到了高原之后,不再受疟疾影响,加上缺氧,地中海贫血基因的人不容易存活。于是存活下来的人,脸都变得很长,线条、棱角变得刚硬、如同刀削。&/p&&p&
在漫长的行进中,他们使用的语言也发生变化。有一种理论认为,这是口耳相传所带来的变化。听的人觉得你在讲另一个字,复述的时候就变成另外一个音了。&/p&&p&李辉说,更重要的是,经过这1万多年的迁徙,在他们的体内M122的基础上又诞生了一个新的突变,M134。这样一直到年前,人体内部的DNA又开始“不安分”了,那时,由于粟谷农业的出现,新石器文化开始在这个地区发展。人口的增长使群体必须扩增新的居住地。汉藏语系的两个语族开始分野。&/p&&p&
另一个说法同样也证实了汉藏祖先并不远,同时还解释了氐族:藏族是一个很晚才形成的民族。他们是秦汉时期开始向高原迁徙的羌族中的两支——发羌(黄色人种O)和唐旄。在进入高原后,与当地的雅砻土著(黑矮人种D)发生了混血。在藏族起源的神话传说中,雅砻土著被转化成了丑陋的猕猴,羌人则是仙女,两者婚配繁衍出了藏族。其实雅砻土著属于棕色人种,在羌人的审美观念中,他们的确是非常丑陋的。他们的混血使羌人很快适应了高原的环境。也使青藏高原的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我们在研究现在的藏族人的遗传结构时,还是能看到大量的D 型Y 染色体。而观察藏族的面貌特征,甚至在同一个村子中也会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样式。有的人是挺拔的羌人的面容,有的人则是敦圆的黑矮人种面貌,肤色的差异也很大。&/p&&p&&b&藏族小结:&/b&藏族人源自吐蕃人,吐蕃人源自古中原少数民族羌(黄色种人O)氐与当地原居民(黑矮人种)混血而来。黑矮基因所占比例甚至还不低,但由于文化和生产力较为发达的羌人占主导地位,也就是为什么汉藏被划分为一个语系。&/p&&p&&b&氐族小结:&/b&由于氐族长期与羌族、汉族、藏族等融合,如今已不见踪影,因此无法从基因角度精确分析其人种构成。从先秦至南北朝,氐族分布在今甘肃、陕西、四川等省的交界处,大部分集中于陇南地区。五胡十六国时期,先后建立过仇池、前秦、后凉、成汉等政权,对当时的历史有重大的影响。南北朝以后,氐族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有说,白马藏族是氐族的后裔。&/p&&p&&b&羌族小结:&/b&传说5000年前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大战,战败后炎帝率其大部与黄帝部落融合,形成华夏族(汉族);少部分O西迁南迁,融合当地土著D,形成羌族、藏族、彝族等。甲骨文中有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关于民族(或氏族、部落)称号的文字,即“羌”,是中国人类族号最早的记载。《说文·羊部》:“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羌,属他称,即当时中原部落对西部(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四川)游牧民族的泛称。公元881年(唐代末期),党项羌人拓拔思恭建立西夏。现在羌族依然存在于四川,甘肃,陕西,云贵等地。&/p&&p&&b&5&/b&&b&、汉族的祖先&/b&&/p&&p&
前文中对汉族的基因和迁徙已经有了比较详细的描述,汉族绝大多数属K-M9是黄种人。K-M9进化为M214—M175(在南亚时)。这时分成3路大军,O1和一部分O2分批向东北进入越南、两广,最终分布于华南以及沿海低海拔地带形成夷越集团。O3由云南进入中国,于陇西形成羌夏集团(基因为M122),此时汉藏分野。西路师向西发展成藏缅集团,东路军向东形成华夏集团。而东夷部落(包括一部分华夏集团和之前便迁徙于黄河下游的O1,O2)和华夏集团融合或被驱逐之后,一部分向南,一部分向北进入辽河流域。苗族即苗蛮(有说隶属于东夷)同样被融合或向南驱逐。由基因比例来看,苗族与汉族十分相似,另外苗语也属于汉藏语系,因此苗族应与汉人同源。&/p&&img src=&/6e6cf696d32d823bef7c6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1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6e6cf696d32d823bef7c6_r.jpg&&&p&&b&6&/b&&b&、东夷的华夏化&/b&&/p&&p&
原始东夷属于苗瑶、百越、通古斯民族的混血,特有的是Y染色体单倍群是O2、O1、C1,分布在华北平原东部和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北方的东夷有更多的通古斯血统,南方的东夷有更多的苗瑶、百越血统,但总体上以苗瑶、百越为主。自从东夷首领与西部华夏族在中原地区接触以来,东夷混入了越来越多的原始华夏的因子,特别是华北平原的东夷已经大幅度华夏化(不但指语言上而且指血统上)。&/p&&p&  东夷以凤为祖图腾,繁衍为以各种鸟为子图腾的诸多部落。原始东夷创造了先进的海岱文化:发明了带羽毛弓箭、创造了东夷文字(对汉字的诞生有启蒙作用)、制作青铜器与冶铁、制造舟车、发展农业与治水。为紧邻民族华夏之文化的发展和推进,起到了关键和决定性作用,中原华夏文明就是文化相对落后的西部华夏族吸收先进的东部东夷族文化后进入文明社会进而在周朝超越东夷文化的。从伏羲、神农、炎黄直到夏商二代,在华夏-东夷文化(主要指科技,不包括语言)互动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也是东夷文化,但在政治上语言上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华夏族(商与东夷联合灭夏,受东夷影响很大)。&/p&&p&  太昊(即伏羲氏后裔分支)姓风,是原始华夏首领伏羲氏派驻东夷的殖民代表,东夷领导人成了东夷的世袭首领。神农氏部落与太昊部落(该族分两支,原支在淮阳发展为华夏族,东迁一支在曲阜发展为东夷)一样,也分为淮阳和山东两大系统,淮阳以华夏语言为主、山东以东夷语言为主,但神农氏各部落后来全部为东迁的炎帝部落(四岳之一支)所并。炎帝四岳之一支东迁到今鲁西豫东接壤地区,以淮阳为都,完全取代了原神农氏的地盘,与太昊集团交错分布;居住在山东的四岳本为华夏,后来全部东夷化(语言上)。太昊集团有华夏族龙崇拜,但同时也和东夷一样以鸟为图腾崇拜。&/p&&p&  蚩尤就是东夷的子孙,但具体是太昊还是神农之后,不可考。&/p&&p&  少昊是东夷继太昊之后的又一个统治集团,嬴姓。少昊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团。少昊挚是华夏族派驻东夷的殖民代表,后来东夷化(改姓东夷姓嬴)变成东夷的代表了。嬴姓祖少昊,其后裔春秋时仍有徐、江、葛、黄、淮夷、费、郯、谭、锺离等国。&/p&&p&  夏初,启与伯益争夺共主地位的斗争,中经后羿、寒浞代夏政,直到后杼灭有穷氏,前后经历半个世纪的斗争,是少昊集团中那些与炎黄集团结成部落联盟的各部落在部落联盟向国家过渡过程中的斗争。这些部落已从东夷中分化出来,加入了华夏雏形形成的行列,成为华夏起源时期东系的重要来源。他们分布在古河济之间,即今鲁、豫、冀三省接壤的地区。在夏代,还有一支从东夷中分化出来加入了华夏的雏形,就是商族(父系是华夏,母系是东夷)。他们从燕山地区南下,兴起于河济之间,终于造成了代夏而建立中国第二个王朝的基础。在泰山与古济水流域,形成了以奄(今曲阜)与薄姑(今山东博兴县)为中心的各方国。西周初奄与薄姑仍是东夷中的大国,他们是东夷中社会发展水平最接近夏、商的方国,而泰山以东至海,以南至淮的各部落与方国,即夏商时期的九夷或夷方。&/p&&p&  西周初既灭奄及薄姑,封鲁与齐于其故地。以齐鲁为中心,今山东省境内到春秋的只有莱夷没有完全华夏化。淮水地区诸夷,为西周东方的劲敌,是西周中后叶东夷的主体。齐与鲁对周围东夷部落的政策有明显的区别:齐太公治齐“因其俗,简其礼”,鲁公伯禽治鲁“变其俗,革其礼”。齐所采取的政策,促进了华夏文化与东夷文化的融合,不仅在春秋时首先称霸,齐国的文化对整个华夏文化的影响也不可低估。齐国周围的东夷部落较快地与之融为一体,前567年齐国灭莱,于是山东半岛各东夷小国已被齐兼并。鲁国伯禽强调变革当地土著居民的礼俗,虽然鲁以推行周礼着称,但当地土著东夷的习俗仍顽强地保留着。鲁在东夷文化起源发展的中心地区,以华夏族之周文化为主导,发展出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孔孟儒家学说。&/p&&p&  今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分布着少昊集团的后裔嬴姓与偃姓诸国,如徐、江、葛、黄、淮夷、锺离、英、六、舒鸠等,他们是蚩尤战败后由山东迁移过来的东夷部落,但南迁后含有更多的百越血统。春秋时期他们与诸夏通婚,参与会盟,在战国大兼并的历史进程中,他们先后被楚、鲁、吴-越所兼并,他们的文化对齐、鲁、楚及吴越都有影响,在政治上逐步统一过程中,文化与民族得到交汇融合,夷夏间的差别逐渐消失,成为华夏族的一部分。&/p&&p&  应该说一直到汉朝,东夷的华夏化才彻底完成,东夷在向华夏族完全贡献了自己的科技智能后,在血缘上、语言上被华夏族汉化,最终成为汉族的一分子。所以目前山东、苏北、皖北之汉族,血缘上都含有通古斯和百越血统,非纯粹的华夏血统,但人种上与华夏无异,属于北方远东人种。&/p&&p&
东夷被华夏族击败后,东夷北支逃到辽河流域成为东胡、肃慎(两者都善于渔猎)的一部分祖先,深深影响了西伯利亚和北亚居民的基因构成,O1—M119成为阿尔泰语系民族中普遍存在的基因,O2—M95成为满族、朝鲜族、大和族的第一基因;东夷南支向南逃窜,回到自己的百越老家,并将部分C1/D带到南方。从此,东夷民族从肉体上、文化上从黄河流域消失,取代他的是带有O3—M122的华夏族。&/p&&p&&b&7&/b&&b&、朝鲜与日本&/b&&/p&&img src=&/31bf9ec21a153ee681b0f7bfdc947ee4_b.jpg& data-rawwidth=&256& data-rawheight=&30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6&&&p&
左图可能是几万年前,海平面上升之前的东亚陆海分界,O2*沿沿海路线快速迁徙,东南亚-中国东南沿海-韩国。O2*在韩国(或日本南部)分化出O2b。接着海平面上升淹没O2*分布的沿海带状区域(图黄色所示),而后又被人口扩张的O1/O2a*/O3打进一个大楔子,于是中南半岛与日韩的O2*彻底隔离。而华夏集团(O2a*/O3)和东夷人、东胡人、肃慎人(O1/O2a*)便是这个楔子,被驱逐的东夷、东胡一部分也跑到了朝鲜和日本。&/p&&img src=&/3deeb5ecdf9f64d37117cbe71429cd7b_b.jpg& data-rawwidth=&255& data-rawheight=&36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5&&&p&
O2b1在日本或韩国南部分化出来,最后在日本形成高发。O2b*中一小部分人在掌握航海技术后利用所谓的黑潮环流(上图为黑潮环流)航行到菲律宾南部岛屿,再航行抵达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使得O2b*很孤立的出现在了越南,印尼,日本,朝鲜地区。所以O2b*才会出现在看似两片没有联系的地区。&/p&&p&
由下图日本以及朝鲜、台湾、冲绳(琉球)人的基因构成中,可以看出,朝鲜(包括中国朝鲜族)中的黄色人与日本的才是近亲。同时可以看出,之前一直臣服中国的琉球人与日本人十分接近。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台湾人虽然有一部分O2b基因,但很少。整体基因和大陆汉族基因相同,因此从人种上叫嚣台独的那些证据是站不住脚的。&/p&&p&这当然只是黄色O系基因,不要忘了之前便沿海岸走过的棕色和黑矮人的基因。日本人拥有34.7%的黑矮基因和6.5%的棕色基因。而朝鲜人只有一少部分棕色基因,大概10%,黑矮基因更少,大概3%。朝鲜人黄色基因少占据多数,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汉族和东夷人东胡人以及肃慎人的迁徙,冲淡了黑矮基因和棕色基因。而日本作为与世隔绝的岛国,减慢了淡化的过程。&/p&&p&而从语系的角度,日语既与阿尔泰语系有相同点又与南岛语系(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有相同点,又有其孤立性,一直划不定语系。但从某种意义上也验证了,日本人源自东南亚与远东人的混血。而朝鲜语起源很晚(1246年),由于地处通古斯与日本之间,所以朝鲜语自然与通古斯语和日语相似。&br&&/p&&img src=&/e664b25cd84579a7dcced_b.jp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6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e664b25cd84579a7dcced_r.jpg&&&br&&p&&b&8&/b&&b&、大名鼎鼎的匈奴人&/b&&/p&&p&
按《史记》,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遗民,西迁过程中融合了月氏、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的白种人。“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獯鬻、熏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p&&p&
《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熏育、獯鬻)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獯鬻、熏育)在殷商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p&&p&
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匈奴人融合了,匈奴语也失传了,且难以划分语系,匈奴的起源也成了一个谜。我个人认为,匈奴是融合了在南亚与O系分家的N系黄种人(占多数)和从沿海北上的M175 O1 O2以及当地少量土著民棕色人(由于地域偏僻环境恶劣才得以生存),之后经过地域扩展和迁徙之后又融合了一大部分中亚的白色人。当然我同意匈奴一部分来源与华夏,或者M122(M175 O3)的一小部分继续向北进发,最终落脚河套平原。但这部分并不多,因为如果这部分是主流的话,匈奴早期便至少部分会进入农耕时代,当然之后他们的确也进入了农耕时代(据考古发掘证实,匈奴人早在公元前3世纪时就已有农业了)。最终匈奴人因为融合和迁徙最终消亡了,但留下了两个民族,羯和突厥。匈奴后裔汉化后,所改汉姓有刘、贺、丛、呼延、万俟等,但不代表姓这个姓的就一定是匈奴后裔。&/p&&p&&b&
羯(jie, 二声)&/b&&b&族&/b&在中国历史的比较短暂,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建立了后赵政权,是匈奴贵族的奴隶军队。匈奴内乱时,羯人强大,最后消灭了匈奴政权,称霸中国北方。羯族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能成为一个民族,它是匈奴的一个分支。但是相比黄种人占多数的匈奴,羯族具有明显的白种人特征。&/p&&p&&b&
突厥&/b&,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起源有5种说法,2种为匈奴别种或支部,1为平凉杂胡,1来自漠北,1来自咸海。而这些地带都属于匈奴统治过的地带。因此可以认为,突厥为匈奴之后(至少为匈奴别部)。最终一部分突厥内附,另一部分化为土库曼人、乌兹别克人、哈萨克人、维吾尔人、吉尔吉斯人、鞑靼人、雅库特人、阿塞拜疆人等。其范围西到西亚,东到中国的新疆。突厥语族的人口不到2亿。但由于突厥在蒙古高原和通古斯地区的强大影响力,导致整个中亚,西亚,以及蒙古和通古斯地区都成了阿尔泰语系。&/p&&p&
而后铁勒人(铁勒人在漠北草原上游牧时,因其使用的车轮高大,靖边的汉人以意译称为高车,于冒顿单于时臣匈奴。)助唐推翻东突厥,最终东部契丹化汉化,西部成为回鹘祖先,也就是今天的维吾尔族。&/p&&p&&b&9&/b&&b&、东胡&/b&&/p&&p&
东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强盛一时的北方民族,因居匈奴(胡)以东而得名。春秋战国以来,南邻燕国,后为燕将秦开所破,迁于今西辽河的上游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燕筑长城以防其侵袭。秦末,东胡强盛,其首领曾向匈奴要求名马、阏氏和土地,后为匈奴冒顿单于击败。退居乌桓山的一支称为乌桓;退居鲜卑山的一支称鲜卑。”&/p&&p&
由东胡处于匈奴以东,主营畜牧业,而且还兼狩猎,后来东胡与燕国有经济往来,有少量农业工具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推测东胡人主要是早期从沿海北上的M175 O1 O2包括被驱逐的东夷人以及当地少量土著民棕色人C,后又融合了M175 O3的汉人。&/p&&p&&b&乌桓&/b&,东胡败退至乌桓山得名,乌桓山即现大兴安岭中部的东西罕山。汉光武时,乌桓趁匈奴内乱击败匈奴。东汉对乌桓优抚,允许部分移居太原关内各地,一部分驻牧于辽东。乌桓最终融合于汉族,地位为鲜卑取代。五胡十六国时期,乌桓与各族杂居,形成杂胡。乌桓和匈奴的混血后代“铁弗”人赫连勃勃立国胡夏。唐朝时嫩江以北有乌丸国,传说是乌桓后人所创。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派兵征讨,之后乌桓融于其他民族。&/p&&p&&b&鲜卑&/b&,民族起源有四,最广泛的是东胡退至塞外鲜卑山得名,二为东夷后人,三为山戎,北狄(匈奴和在崇山中觅食的土著)之后,四为秦修长城时逃亡汉人之后。&/p&&p&
87年鲜卑崛起,在2世纪时继承匈奴领地,称雄塞北。4世纪西晋灭亡后,陆续在华北建立前燕,代国、后燕、南凉、南燕及北魏等国,而漠北则有鲜卑别支柔然称霸。439年北魏统一华北,之后时常与柔然发生冲突。而后北魏经历六镇之乱后分裂成东魏、西魏,东魏西魏随后也分别被北齐、北周所篡。最后北周统一华北,于581年被杨坚篡位而亡。称霸塞外的柔然汗国也于552年为突厥汗国所灭。被击败后,柔然分为南北两支。南支逃到辽河上游,成为契丹祖先之一。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室韦的祖先。&/p&&p&&b&
契丹&/b&,源于东胡后裔鲜卑的柔然部。她以原意意为镔铁的“契丹”一词作为民族称号,来象征契丹人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催的民族精神。历史文献最早记载契丹开始于389年,战败后的柔然,南支以聚族分部的组织形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氏族社会生活。在战事动荡的岁月中,八部走向联合,形成契丹民族,先后经过了大贺氏和遥辇氏两个部落联盟时代。后建立辽朝。契丹人大多融于其他北方民族,如汉族、女真族、蒙古族。据考证,目前的达斡尔族可能为契丹后裔,另外在中国西南的一些家谱中发现一些家主为随蒙古军队出征而留在当地的契丹后裔。而契丹拥有契丹语,由于长期臣于突厥,契丹语属于阿尔泰语系。&/p&&p&&b&
蒙古&/b&,为先秦东胡的一部分,由鲜卑室韦演化而来,一直到今。现除了外蒙内蒙的蒙古族人以外,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蒙古诸部中,东蒙古来自室韦诸部,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嫡系后裔。宋朝时期,在蒙古高原上的突厥系民族的统治逐渐衰落,东边的包括成吉思汗祖先的室韦诸部开始西迁至蒙古高原内部。室韦诸部在突厥语中称作鞑靼。西部蒙古诸部则在同一时期由突厥化的部落形成。蒙语借鉴了契丹语,同属阿尔泰语系。&/p&&p&&b&10&/b&&b&、肃慎&/b&&/p&&p&
肃慎和中原的联系源远流长,早在传说时代就存在了。《竹书纪年·五帝纪》曰:“肃慎者,虞夏以来东北大国也。”虞,就是“唐尧虞舜”中的舜帝;夏,就是公元前2100年建立的夏朝。《山海经·大荒北经》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之国。”而不咸山,就是今天的长白山。另一说法是舜的时代他们生活在山东一带,向舜朝贡,后受西周压力北迁。战国、秦汉时称真番,北齐恢复原名,汉四郡中的真番郡可能与他们有关。可见早在4000多年前,肃慎人已经定居在白山黑水之间。辽河以东,北至黑龙江中游,南至松花江上游中段,东抵海滨的广大地区,就是古肃慎人生活繁衍活动的区域。因此推断肃慎人源自沿海北上的M175 O1 O2和被驱逐的部分东夷以及当地少量土著民棕色人和黑矮人。最终发展成为女真和满族和赫哲族。而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是借用蒙古文字母创制的,因此也为阿尔泰语系。而强大的阿尔泰人不但影响到了蒙古高原与通古斯地区的语言还有宗教。女真,蒙古,突厥,匈奴都曾信奉萨满教。&/p&&p&&b&10 &/b&&b&民族基因分析&img src=&/adc7cbbbe358ef32de2660efe4af037b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adc7cbbbe358ef32de2660efe4af037b_r.jpg&&&/b&&/p&&p&
1哈萨克人,2雅库特人(库页岛附近),3蒙古,4满族,5埃文克人(北亚的氏族人)&/p&&p&
首先我们看汉族,不论南方汉族还是北方汉族,黄色人基因占绝大多数。&/p&&p&
汉族人中的4%的P-M45白种人基因,最有可能的来源的是古代中原的高加索人种。汉族的确融合了其他民族,但数量非常少,最大的一个来源是鲜卑,也就是汉族中大部分的N1和少部分的C3a都来自鲜卑,构成了汉族基因库中2%左右的贡献。蒙古和肃慎的C3c、古匈奴已知的N2,在汉族中都不存在。汉族的母系的确比较复杂,但却仍然能看出和羌族、藏族等民族同源的汉藏系母系占主体。&/p&&p&
西伯利亚(包括阿尔泰、蒙古高原和通古斯地区的北亚人)最初是土著棕色人种C,后来阿尔泰人(P、C)移民过来,最后北上的黄种人N、O也移民过来,最终融合形成雅库特人(N为主)、楚科奇人、科里亚克(N、C为主)人、尼夫赫人、尤卡吉人、勘察加人等古西伯利亚人(北亚人)。1.5万年以前,部分北亚人(母系是黄种人但父系却是白种人P)又经过白令陆桥进入了美洲,成为阿留申人、爱斯基摩人(N占50%,Q3占47%)、印地安人(基本上是Q3)。北亚人在向西伯利亚、美洲行进过程中,一部分到达美洲,Y染色体从P突变为Q3-M3(H15);一部分从西伯利亚南下中原,Y染色体从P突变为Q1-M120,混入中原通古斯,再后来成为东夷最西一部、最后成为今日河南汉族的一部分。这部分基因便是古代中原的高加索人种。这也就是为什么汉人中为什么有4%是白色基因。&/p&&p&
1万年前,沿海支、内陆支的黄种人分别北上,阿尔泰在与吐火罗人(Y染色体单倍群为P)第一次混血的基础上,又与当时北上的两支黄种人发生了第二次混血,形成黄棕混血的黄种人北亚人种。东部阿尔泰通古斯混有较多的沿海支成分O1,但也混有很多内陆支成分O3(可能是进入文明时代后加入的);中部阿尔泰蒙古混有较多的内陆支成分O3;西部阿尔泰突厥也开始混入了大量的内陆支成分O3。&/p&&p&
而匈奴以及突厥则是来自在南亚与O系分家的N系黄色人与当地棕土著C和以及北上的O1 O3黄色人构成。同时称霸北亚和中亚,这时融和了一部分P。&/p&&p&
而达斡尔族和蒙古族祖上同属东胡,基因有很大的比例为当地土著民棕色人C,以及匈奴突厥的主要基因N,最后许多汉人北上与之融合,使得基因中含有不少O3。达斡尔族长期在黑龙江东(通古斯地区),与同地区的满族,朝鲜族一样拥有不少的O2b。&/p&&p&
满族,赫哲族则同属肃慎。基因有四分之一来自当地棕土著C,以及匈奴突厥的主要基因N和少量沿海岸北上黄色O2和后来与之融合的黄色O3。&/p&&img src=&/6e6cf696d32d823bef7c6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1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6e6cf696d32d823bef7c6_r.jpg&&&p&&b&总结:&/b&汉族人来源比较单一,历史中数次民族大融合在汉族身上体现的并不是很大。一则是更多的北方民族横向逃窜,另一方面与汉族纵向融合的数量相对汉族太少了,而且融合时间又是相对间隔的。相当于一个人喝了一杯水过2个小时又让喝一杯水,自然毫无压力。而南部少数民族一直被向南压缩,东部民族则向北或向南逃窜直接被腰斩,西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欺凌则一直向西南迁徙,而北方少数民族由于没有强大的文化支持,没有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认同感,所以你番唱罢我登台,由不同的部落的别种或臣服部落统领北亚,再加上后期白种人的东进最终导致基因来源不稳定(尤其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而失败的部族大都横向逃散或纵向被汉族融合。同时北方的少数民族由于汉人的不断向北迁徙,使得人口中原有基因(N、C、P)比例下降,而汉人基因(O3)比例上升。&/p&
声明:此篇文章没有任何贬低各人种以及少数民族的意思,只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分辨东亚古代各民族以及他们的来源和传承。有资料显示,现存世界上的现代人溯源的话都是一个人种。所以也不存在孰优孰劣,大家都是兄弟姐妹。虽然文章中一些资料和数据摘自其他文…
╮(0v0)╭&br&&br&哎呀,我喜欢这问题。&br&&br&用一些出人意料的古代事物吓唬人是我几大爱好之一~~~&br&&br&既然已经有老兄贴了那个新莽卡尺,我就不再赘述了。&br&&br&先从比较好玩的东西开始~~~&br&&br&&img data-rawheight=&367& data-rawwidth=&749& src=&/699eddef488d1fb65b5e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9& data-original=&/699eddef488d1fb65b5e5_r.jpg&&&br&这是明宣宗行乐图。&br&&br&图中拿根小棍瞄准地上一枚弹子者为明宣宗。&br&&br&你猜他在干啥?&br&&br&打高尔夫。&br&&br&真的,这项运动古代叫捶丸,拿小棍捶石球之意也。&br&&br&最早起源于宋代,元代时期大受上流社会欢迎,在明代成为流行运动。&br&&br&是一种无论男女,老少咸宜的休闲娱乐方式。&br&&br&&img data-rawheight=&544& data-rawwidth=&723& src=&/4aa5a1d192f6c1ae3e765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3& data-original=&/4aa5a1d192f6c1ae3e765f_r.jpg&&&br&这是打高尔夫球的明代劳动妇女。&br&&br&&img data-rawheight=&243& data-rawwidth=&450& src=&/f53c2ef76cf88fe399f59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f53c2ef76cf88fe399f590_r.jpg&&&br&这是根据出土球杆制作的复制品,木头不经放,原件已经烂兮兮了。&br&&br&&img data-rawheight=&987& data-rawwidth=&1206& src=&/cadc45dcd997a91300f7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6& data-original=&/cadc45dcd997a91300f72_r.jpg&&&br&但是石头很耐放,这是藏于北京首博的捶丸。在没有因腐蚀坑坑洼洼前,肯定很光溜。&br&&br&捶丸运动最早是从唐代风靡的马球变化而来,不骑马的马球叫步行球,慢慢就变成了捶丸。&br&&br&千万别以为高尔夫球是多么高端洋气的玩意儿,这是老祖宗从宋朝就玩剩下的了。&br&&br&15世纪的苏格兰人也许发明了现代高尔夫,可惜中国人早就珠玉在前了。&br&&br&以后要是在欧洲出土了证明捶丸传入欧洲的文物,就彻底变成出口转内销了。&br&&br&高档高尔夫会所你们感觉如何了?╮(╯v╰)╭&br&&br&洋气了半辈子,其实是在复古。XD&br&&br&&img data-rawheight=&776& data-rawwidth=&400& src=&/5bd4d22ceb1ddfdedfce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元代高尔夫球游戏指南。&br&&br&----------------------------------------------------------------------------------&br&&br&&img data-rawheight=&458& data-rawwidth=&703& src=&/1a9ba1d6e168fd87b7cb1ef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3& data-original=&/1a9ba1d6e168fd87b7cb1efb_r.jpg&&&br&你们猜这是啥?&br&&br&明定陵出土的,香皂盒。&br&&br&一边放香皂,一边放精油,用香皂洗完脸,再用精油擦一擦润肤。&br&&br&以为古代妇女就不注重护肤你就大错特错了。&br&&br&古代的有钱人矫情起来,真不是现代的小女生能比的。&br&&b&&br&(原图来自天涯朔望雪,微博ID:朔望雪-天涯er。此君博学多才,令人激赏。)&/b&&br&&br&----------------------------------------------------------------------------------&br&&br&&img data-rawheight=&530& data-rawwidth=&725& src=&/6e48ad3770fbade21328d0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5& data-original=&/6e48ad3770fbade21328d01_r.jpg&&&br&我猜你看到图上的字儿了。&br&&br&是的,这是粉饼,南宋的。&br&&br&大家闺秀们往脸上扑粉用,香喷喷,粉嘟嘟。&br&&b&&br&(原图来自天涯朔望雪,微博ID:朔望雪-天涯er。此君博学多才,令人激赏。)&/b&&br&&br&----------------------------------------------------------------------------------&br&&br&&img data-rawheight=&458& data-rawwidth=&300& src=&/ffcfe3e3ade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猜猜这是啥?&br&&br&没错是下水管道。&br&&br&你猜是什么时候的?&br&&br&秦朝的。而且是没统一六国时修的。&br&&br&西安西郊西宝疏导路出土,西安的朋友应该知道这里,这附近以前有个花炮批发市场。&br&&br&这一排下水道已经烂掉了,而且都到秦朝了,不够看。&br&&br&我再来贴个更早的,完整器。&br&&br&&img data-rawheight=&399& data-rawwidth=&600& src=&/d826bbe871a3db137a563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d826bbe871a3db137a563e_r.jpg&&&br&陶制地下水道水管。&br&&br&安阳&b&殷墟&/b&出土。&br&&br&欢迎去安阳殷墟博物馆看实物。&br&&br&----------------------------------------------------------------------------------&br&&br&&img data-rawheight=&690& data-rawwidth=&393& src=&/9d2fdb93aa944a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3&&&br&此为大汉朝节能环保无烟雁鱼铜灯。&br&&br&这种造型的铜灯相对来说很常见,那么它到底牛逼在哪儿呢?&br&&br&牛逼在它的设计。&br&&br&&img data-rawheight=&383& data-rawwidth=&257& src=&/0a4b91bb9dfa6d72a0a30b24c26f1bde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7&&&br&----------------------------------------------------------------------------------&br&&br&&img data-rawheight=&658& data-rawwidth=&368& src=&/be8c3fdec49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8&&&br&再来贴一个我臭汉牛逼的东西。&br&&br&大汉朝透光镜。&br&&br&作为一条文科生,解释这种光影成像的事儿是自取其辱。&br&&br&我直接把原理图给你们贴上来。&br&&br&&img data-rawheight=&587& data-rawwidth=&654& src=&/1c3d9eb92e6c91bd7e4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4& data-original=&/1c3d9eb92e6c91bd7e4c_r.jpg&&&br&懂了吗?反正我没懂。&br&&br&&blockquote&&a data-title=&@Woody Wang&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1c9d05dce3db4ef274fd11& data-hash=&1c9d05dce3db4ef274fd11& data-tip=&p$b$1c9d05dce3db4ef274fd11& data-hovercard=&p$b$1c9d05dce3db4ef274fd11&&@Woody Wang&/a&&br&不知道有没有人贴过,转自百度百科:之所以称为之透光镜,是因为当光线照射在镜面时,镜背的花纹会映现在镜面对面的墙上。据有关专家研究,认为这种铜镜在铸造过程中,镜背的花纹图案凹凸处由于厚薄不同,经凝固收缩而产生铸造应力,铸造后经研磨又产生压应力,因而形成物理性质上的弹性形变。当研磨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弹性形变迭加地发生作用而使镜面与镜背花纹之间产生相应的曲率,从而导致出现这种透光效果. &/blockquote&&br&----------------------------------------------------------------------------------&br&&br&&img data-rawheight=&310& data-rawwidth=&378& src=&/850a10bbf0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8&&&br&唐朝腰带扣。&br&&br&可惜皮子已经烂光光了。&br&&br&爱马仕什么的弱爆了。&br&&b&&br&(原图来自天涯朔望雪,微博ID:朔望雪-天涯er。此君博学多才,令人激赏。)&/b&&br&&br&----------------------------------------------------------------------------------&br&&br&&img data-rawheight=&403& data-rawwidth=&591& src=&/0f4dcd88c6fb0e70f36b2d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1& data-original=&/0f4dcd88c6fb0e70f36b2db_r.jpg&&&br&又是我臭汉的东西。&br&&br&满城汉墓出土,铜制组合器。&br&&br&由三足器、平底皿、承盘、龙柄勺组成。&br&&br&经过考证,目前确认此为医用的,药物冷却器。&br&&br&专门给怕烫的家伙灌药用。&br&&b&&br&(原图来自天涯朔望雪,微博ID:朔望雪-天涯er。此君博学多才,令人激赏。)&/b&&br&&br&----------------------------------------------------------------------------------&br&&br&&img data-rawheight=&298& data-rawwidth=&450& src=&/ccfdfdce4c823f2ab66e186bf09cc2a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ccfdfdce4c823f2ab66e186bf09cc2ad_r.jpg&&&br&这是安吉县天子湖工业园楚国墓葬发掘出的文物。&br&&br&木制漆器,年代太久,腐蚀很严重,已经解体了,所以不太好分辨是啥。&br&&br&你们可以猜猜。&br&&br&&img data-rawheight=&249& data-rawwidth=&300& src=&/b6446e9dcac9fb801bf27d2b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上为复原图。&br&&br&看出来了吗?&br&&br&这是一个坐便器。&br&&br&结合上面的下水管道,想象一下。&br&&br&----------------------------------------------------------------------------------&br&&br&&img data-rawheight=&337& data-rawwidth=&622& src=&/a8e615cc07cc0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2& data-original=&/a8e615cc07cc08_r.jpg&&&br&这个没啥特别的。&br&&br&西汉彩绘银扣梳篦漆盒。&br&&br&就是一个放梳子用的化妆盒而已。&br&&br&----------------------------------------------------------------------------------&br&&br&&img data-rawheight=&173& data-rawwidth=&290& src=&/246dd23ae39ba563c0446be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0&&&br&又一件我臭汉的东西。&br&&br&河北满城汉墓出土医用长流银匜。&br&&br&这是给病重张不开口或者不听话的小孩灌药用的。&br&&br&捏住下巴,用那个又长又尖的喙,从上下牙中间撬开道小缝,然后手一抬,药就灌进去了。&br&&br&嗯,结合上面那个冷却器,想象一下。&br&&br&张仲景和华佗突然变的好暴力。&br&&br&----------------------------------------------------------------------------------&br&&br&&img data-rawheight=&343& data-rawwidth=&533& src=&/702e4bc744de9a89b1bd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3& data-original=&/702e4bc744de9a89b1bde_r.jpg&&&img data-rawheight=&343& data-rawwidth=&533& src=&/cd2a2de272bb5483adc0e1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3& data-original=&/cd2a2de272bb5483adc0e10_r.jpg&&&br&又是满城汉墓出土的。&br&&br&不是牙签。&br&&br&这是针灸用的金针和银针,四枚金,五枚银,称为九针。&br&&br&现藏北京国家博物馆。&br&&br&“华大夫,我不想灌药。”&br&&br&“哦,那扎九针吧。”&br&&br&----------------------------------------------------------------------------------&br&&br&&img data-rawheight=&530& data-rawwidth=&690& src=&/2e02fe5ee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2e02fe5ee2_r.jpg&&&br&又是满城汉墓出土。&br&&br&女女用铜制按摩自……&br&&br&等一下,刘胜你带着这种东西陪葬……&br&&br&真不愧是以骄奢淫逸著称的中山靖王……原来窦王妃好这一口……&br&&br&哎呀,百合果然是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br&&br&刘备你活该苦逼啊,德行都让祖宗败光了……&br&&br&----------------------------------------------------------------------------------&br&&br&&img data-rawheight=&593& data-rawwidth=&786& src=&/055bf01c3a4b9e9d89bcb167f0f4505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6& data-original=&/055bf01c3a4b9e9d89bcb167f0f4505a_r.jpg&&&br&汉代壁画,有没有觉得图上那两个站在车顶上的人很二逼?&br&&br&其实那不是真人。&br&&br&&img data-rawheight=&533& data-rawwidth=&800& src=&/ab6ac5a535bb55c86fd74bf8a774ba8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ab6ac5a535bb55c86fd74bf8a774ba8a_r.jpg&&&br&瞧,真品是长这样子的。&br&&br&此物命为大章车,现代人称其记里鼓车。&br&&br&每行一里,鼓敲一声。&br&&br&《古今注》载:“车上为二层,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层击鼓;行十里,上层击镯。&br&&br&&img data-rawheight=&1635& data-rawwidth=&2329& src=&/4db53a2d64e2a611bd93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29& data-original=&/4db53a2d64e2a611bd930_r.jpg&&&br&此为内部分解图。&br&&br&看不懂。&br&&br&----------------------------------------------------------------------------------&br&&br&&img data-rawheight=&479& data-rawwidth=&300& src=&/def0a179aacb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此为敦煌出土,汉代童鞋。&br&&br&上图为编织凉鞋,下图为牛皮鞋。&br&&br&有人据此认为中国人穿皮鞋起于汉代。&br&&br&这是瞎说。&br&&br&&img data-rawheight=&277& data-rawwidth=&425& src=&/417dd802f8fad4bb518d62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5& data-original=&/417dd802f8fad4bb518d62a_r.jpg&&&br&明明是战国。&br&&br&此为战国时期皮鞋一只。&br&&br&----------------------------------------------------------------------------------&br&&br&&img data-rawheight=&2022& data-rawwidth=&2792& src=&/ecabd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792& data-original=&/ecabde_r.jpg&&&br&战国错银铜方案。&br&&br&有没有觉得少了点啥?&br&&br&没错,案面不见了。&br&&br&自己猜猜,这种设计应该摆什么材质的案面。&br&&br&楼里好多朋友猜是玻璃。&br&&br&哈哈,其实是木制漆板。我故意误导你们呢,果然都猜是玻璃。XD&br&&br&主要是这个造型如果贴个玻璃或者水晶板,就太漂亮了。&br&&br&战国时期确实有玻璃器,但都还比较简单。以杯盏、饰物为主。&br&&br&这么大的玻璃板子在当时制作还是有困难的。&br&&br&----------------------------------------------------------------------------------&br&&br&&img data-rawheight=&499& data-rawwidth=&307& src=&/1e1a9c3bcee471aeeba3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7&&&br&这是唐代被中香炉,可以把辈子熏的香香的,还暖烘烘。&br&&br&牛在任凭你在被子里怎么翻腾,这玩意永远都能保持水平,一点都不会洒出来。&br&&br&好吧,之前有人在楼下说我弄错了物理原理,还开地图炮。&br&&br&但是我又去查了查书,这熏球的原理就是陀螺仪没错啊!&br&&br&除非编书的人全都脑子长包了,不然没法解释为啥他们都说熏球用的是陀螺仪的原理。&br&&br&&img data-rawheight=&300& data-rawwidth=&300& src=&/272fed80cee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img data-rawheight=&716& data-rawwidth=&300& src=&/35fe371f2f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br&&br&&blockquote&&a data-title=&@Duncan Zhang&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18d20fc252afcc8f101c28& data-hash=&18d20fc252afcc8f101c28& data-tip=&p$b$18d20fc252afcc8f101c28& data-hovercard=&p$b$18d20fc252afcc8f101c28&&@Duncan Zhang&/a&&br&
哎?看到一个理科生因为多嘴和态度不好在这里被狂批,忍不住说几句,毕竟知乎是求真的地方对吧。那个被中香炉,典型的技术描述应该是“万向支架”的早期系
统应用,而非严格意义上的“陀螺仪”的应用。这个是钉是钉卯是卯的,但这实际上并不能降低被中香炉的技术含量,万向支架,作为早期人类模拟出来的“惯性空
间”,能够在低速运动中隔离人体运动和香炉的相互干扰力矩,本身也很了不起。&br&至于陀螺仪所具备的定轴性和进动性,是在工业革命以后才逐步被小型化并进一步安装在惯性平台的轴向以确保更好的“惯性平台”的稳定性,使惯性制导成为可能,这是万向支架或者惯性空间导航的另一个层次的应用了。&br&&br&总之,古人了不起那是杠杠的!各位自勉,别特么老看大洋对岸一个猴子的脸色过日子,才是你我对得起祖先的根本。&br&&br&---鄙人惯性导航专业毕业。&br&&br&&a data-title=&@季鹰&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66c50a0aa80faf3cdacb776& data-hash=&66c50a0aa80faf3cdacb776& data-tip=&p$b$66c50a0aa80faf3cdacb776& data-hovercard=&p$b$66c50a0aa80faf3cdacb776&&@季鹰&/a&&br&哎,感觉题主贴的那一段还是没把被炉跟陀螺仪的区别说清楚啊。简单地说,最大的区别在于,陀螺仪最中间的那个转子是能转的,其旋转所产生的惯性是其维持姿态的原因(定轴性)。而被炉中间放置香料的部分是固定的,其维持姿态依靠的主要是重力,当然其稳定性是远不如陀螺仪的了。至于题主所说书里面写原理是陀螺仪,只能说出书的毕竟是考古研究者,对于两者细部的区别不了解是很正常的 &/blockquote&&br&评论里出现野生的靠谱理科生,耐心给我这条文科生讲解了熏球和陀螺仪的异同。&br&&br&感谢。&br&&br&----------------------------------------------------------------------------------&br&&br&就先贴这么多吧。&br&&br&特别惊悚的我一时半会儿也想不起来更多了。&br&&br&面对古人时,一点智商上的优越感都找不到。太悲伤了。&br&&br&----------------------------------------------------------------------------------&br&&br&跟莫名其妙的人逗闷子就省了吧,败兴。&br&&br&我又想起来几个好玩的,贴一下。&br&&br&&img data-rawheight=&800& data-rawwidth=&317& src=&/27f7af2adf8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7&&&br&&img data-rawheight=&717& data-rawwidth=&538& src=&/5ab5efc8cd2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8& data-original=&/5ab5efc8cd2a_r.jpg&&&br&这还是在微博上看一个唐粉晒的,估计好多人都看过了。&br&&br&唐代的挎包,LV同款。&br&&br&----------------------------------------------------------------------------------&br&&br&&img data-rawheight=&377& data-rawwidth=&500& src=&/edcfaf22ca32e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edcfaf22ca32eb_r.jpg&&&br&保存的还算好,但是毛已经烂光了。&br&&br&这是一把牙刷。&br&&br&我忘了哪儿出土的了。&br&&br&&img data-rawheight=&199& data-rawwidth=&300& src=&/087d3cf23ecfe9289987dfb68efa370a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这是内蒙赤峰辽国墓葬出土的一堆牙刷。&br&&br&中国的牙刷最早是东汉发明的,大多都是骨制器。&br&&br&据说有骚包的土豪用玉牙刷,但是我没见过实物。&br&&br&----------------------------------------------------------------------------------&br&&br&&img data-rawheight=&230& data-rawwidth=&400& src=&/265eb0d1efface82699da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猜猜这是啥。&br&&br&明朝的高跟鞋。&br&&br&网上有复原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搜看。&br&&br&----------------------------------------------------------------------------------&br&&br&刚刚一拍脑袋,想起来个大家伙。&br&&br&这玩意绝对是目前贴过的最大件的。&br&&br&&img data-rawheight=&245& data-rawwidth=&550& src=&/f5accf855c4bd085f7a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f5accf855c4bd085f7a9_r.jpg&&&br&这是安徽寿县的月坝。&br&&br&寿县古称寿春,淮南王刘安和小伙伴们在这儿鼓捣出了豆腐。&br&&br&三国时的实诚孩子袁术在这儿称帝,被曹操、刘备、吕布、孙策轮了大米。&br&&br&明朝万历时的知州杨涧修建现代化的排水系统,清朝乾隆年间的知州刘焕在其基础上加筑了月坝。&br&&br&这东西牛在哪儿呢?&br&&br&牛在它可以排洪,而且现在还能用。&br&&br&&img data-rawheight=&337& data-rawwidth=&550& src=&/48f5ce82fde1e95e622c10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48f5ce82fde1e95e622c10c_r.jpg&&&br&&img data-rawheight=&339& data-rawwidth=&550& src=&/5a30ee7c1ca75baecc996d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5a30ee7c1ca75baecc996db_r.jpg&&&br&图一里有个T形的玩意,那是个大木头塞子。在洪水来袭时会把它推进下水道里堵死。&br&&br&随水压增大会越来越近,防止洪水倒灌。是非常简便有效的防洪系统。&br&&br&平时下水道的水喷出来会把它推开,排水到城外。&br&&br&靠一个木头塞子,利用水利实现了全自动化防洪排水系统。&br&&br&说明白了没啥了不起的土办法,关键是现在还很好用……&br&&br&土鳖智慧似乎刻在咱基因里了。orz&br&&br&----------------------------------------------------------------------------------&br&&br&&img data-rawheight=&464& data-rawwidth=&653& src=&/dea5cc64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3& data-original=&/dea5cc648_r.jpg&&&br&偷偷摸摸更新一个。&br&&br&安徽马鞍山市雨山乡三国吴朱然墓出土,彩绘鸟兽鱼纹漆槅。&br&&br&你觉得这东西像什么?我估计好多人今天中午就会用到。&br&&br&这是一个餐盘。这种方便快捷的餐盘目前认为从三国时期开始流行,至南北朝有大量出土。&br&&br&朱然地位尊崇,他用的餐盘也比较华丽,而且这是一件漆器。&br&&br&南北朝时期的餐盘很多都是陶制的,书佐小吏吃工作餐用,俭朴很多。&br&&br&话说这朱然是孙权最亲的几个人之一,陆逊被孙权骂死后东吴军方第一人,因此墓葬规格非常高。&br&&br&朱然病重的时候孙权食不下咽,夜不能寐,至朱然咽气,孙权亲自素服举丧以示哀痛。&br&&br&读书到这里时忍不住的幸灾乐祸。&br&&br&----------------------------------------------------------------------------------&br&&br&突然想起来,寿县的月坝都贴了,怎么忘了另一个大家伙。&br&&br&&img data-rawheight=&384& data-rawwidth=&470& src=&/246ebe1ec71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0& data-original=&/246ebe1ec71d_r.jpg&&&br&&img data-rawheight=&266& data-rawwidth=&400& src=&/facb3eb24e27ced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江西赣州的福寿沟。&br&&br&我国古代城市排水系统的经典之作。&br&&br&时期比寿县月坝还要早,这是北宋熙宁年间知州刘彝设计的,距今九百多年了。&br&&br&这东西厉害在什么地方呢?赣州城小一千年没洪涝,号称浮城,都是他的功劳。&br&&br&据说刘彝根据赣州城的地理走向,设计的这条排水系统,可以让水自然流泻到江中。&br&&br&最神奇的是,江水暴涨泛滥,也不会倒灌入城。因为他还设计了一个配件。&br&&br&&img data-rawheight=&400& data-rawwidth=&300& src=&/b4a35cc0f6cb5a508e6788b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锵锵,福寿沟的小金门。这种金门有十好几个,那个红色的是现代新修的铁门。&br&&br&宋代的门肯定早就绣的烂掉的。&br&&br&事实上历代对赣州福寿沟都有过修补,但全都是在刘彝的工作上进行维护。&br&&br&这个金门在城内排水的时候,会被推开,让污水倾泻入江。&br&&br&江水上涨时,又会把它推的死死的,再加上坚固的城墙,一点水都漏不进去。&br&&br&听闻福寿沟这套系统秒杀许多现代的排水设计,不知真假,但反正我在北京和天津都看过海了。&br&&br&几年前赣州好像遇到过大水,旧城内福寿沟的保护范围一点事儿没有,新城区则全被水泡了。&br&&br&不知此事真假,期待有赣州的朋友现身说法。&br&&br&&img data-rawheight=&250& data-rawwidth=&374& src=&/6398abaf6e7ea762be8e81d107aa7740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4&&&br&----------------------------------------------------------------------------------&br&&br&啊!我居然忘了身为吃货,印象最深刻的文物!&br&&br&&img data-rawheight=&451& data-rawwidth=&600& src=&/8ba0c18df72c1265b08a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8ba0c18df72c1265b08ad_r.jpg&&&br&青海民和喇家遗址出土,四千年前的面条!&br&&br&是的,四千年前的面条!看上去还很筋斗呢!&br&&br&据说当时工作人员发现有只陶碗倒扣在地上,翻过来一看,下面是面条!&br&&br&因为被陶碗覆盖,且被掩埋,这碗面条才能留存到现在。&br&&br&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初在赤峰兴隆洼文化好像也挖出来过面条。&br&&br&但是因为氧化,出土后很快就烂掉了,没来得及拍照存档。&br&&br&忘了是不是确有其事了。如果是真的,那将是一碗八千年前的面条……&br&&br&----------------------------------------------------------------------------------&br&&br&&br&楼里有朋友指责清朝断绝传承,我必须得啰嗦两句。&br&因为感叹先民智慧骂满清太没必要了。&br&历史是个复杂的事儿,两种文明碰撞在一起肯定会有很多改变。&br&平心而论,中国自己的战乱太频繁了,对科技知识文化传承本来就有影响。&br&&br&中原人自己折腾没了的东西也不在少数。&br&唐代科举里本来还有明算科,专门招收理科高材生,培养好了去搞水利、天文、城建,等。&br&后来明朝科举就只重视明经科,搞数学的就很难出头了。&br&中国天文学几何学从明代开始全面落后西方,这可不是满清的错儿。&br&&br&我本意也是众乐乐,让大伙看个热闹,高兴高兴,不是搞民族情绪。&br&这心态和喜欢吃鱼香肉丝就到处跟人推荐鱼香肉丝是一样的。&br&在对古代文化的欣赏中怀怀古,陶冶下情操就行了,大伙千万别因为这个产生别的负面情绪。&br&&br&您要是看出民族自豪感了,决定自强不息,这是我的荣幸。&br&您要是看出民族仇恨决定去打满族兄弟,那就是我作孽了。&br&&br&逆向民族主义降智商,极端民族主义也是一样啊。&br&带着情绪是没法思辨的,想探寻真相就不能预设立场。&br&&br&理性的看,因为被满清征服的关系,清朝的学术思想发展程度非常高。&br&许多知识分子痛定思痛,摈弃前朝空谈心性的倾向,更加注重经世致用的学问。&br&就是这种环境下,才能蹦出来曾国藩这种人物。&br&对历代的反思也在清末的内忧外患下达到高潮,出了一大批人才。&br&过去的历史,离了谁咱都不是今天这样。说句实话,咱版图的基础还是清朝弄出来的呢。&br&&br&----------------------------------------------------------------------------------&br&&br&&blockquote&&a data-title=&@朱明明&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1c46d56d78b50b54a0623deb263c31ec& data-hash=&1c46d56d78b50b54a0623deb263c31ec& data-tip=&p$b$1c46d56d78b50b54a0623deb263c31ec& data-hovercard=&p$b$1c46d56d78b50b54a0623deb263c31ec&&@朱明明&/a&&br&楼上一些感慨现代人不如古代人的是什么心态……古人的一些东西设计精妙,看不懂,你又能看懂现代的多少东西……汽车、计算机或者简单一点,电风扇的任何一
个零部件,有多少人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不说整个产品,单就这些东西的任何一个零部件,其中所包含的的科技含量、技术水准就不是这些古代东西能比的。你不
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你从小就在用这些东西……就像近几年出生的小孩,从小接触iPad之类的东西,他们就感受不到触摸屏是有多么了不起。实际上任何一样产
品,知道原理的只有专业人士而已。&br&其实大多数领域,近两三百年的进步都比之前几千年的进步还要大。要知道全民教育也就近100多年的历史(中国也就几十年),现代人怎么可能不如古代人……
&/blockquote&&br&这位老兄说的是。&br&厚古薄今和是今非古都是极端。&br&&br&几千年来人类这物种都没啥更大的变化。&br&今人就未必比古人聪明,古人也不可能比今人智商高。&br&&br&看到古代的智慧结晶,感叹一下“哇,那个时候就想到了这么妙的事儿,好厉害”就够了。&br&千万别因为这个就觉得现代还不如那会儿,不可能的事儿。&br&&br&我在网上搜罗这些图片,动动手指头就做到了,前后没超过俩小时。&br&有些古人想考据点啥,往往要耗费一辈子。&br&&br&咱该赞叹的是人家在原始条件下依然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br&把啥事儿都推给智商是偷懒,盲目迷信古代的技巧不明智。&br&&br&现代人是在以前的积累下一步步走到今天的。&br&古人诚然功不可没,但能将前人智慧总结,并全面超越的现代人,更应该得到生活中的我们尊敬。&br&&br&我为什么又开始说教了……orz&br&请你们不要讨厌我……
╮(0v0)╭ 哎呀,我喜欢这问题。 用一些出人意料的古代事物吓唬人是我几大爱好之一~~~ 既然已经有老兄贴了那个新莽卡尺,我就不再赘述了。 先从比较好玩的东西开始~~~ 这是明宣宗行乐图。 图中拿根小棍瞄准地上一枚弹子者为明宣宗。 你猜他在干啥? 打高尔…
&p&先回答提主问题&/p&&p&请告诉我&/p&&p&1、美国人的目标何在?&/p&&p&占领朝鲜,助南韩统一半岛&/p&&p&2、我方目标何在?&/p&&p&将美军打回三八线&/p&&p&最后&/p&&p&3、我方目标实现了吗?实现了&/p&&p&4、对方实现目标了吗?没实现&/p&草,那为啥说我们没赢?为啥是个平手&br&呢&br&看了看回答,大多数让我感到很心寒,先偷个懒,分享两篇文章吧。&br&中国人在此&br&-----------------------------------------------------------------------------------------------------------------------------------&br&&br&首先我是挺对不起大家这个赞的,原创都没有,靠的是复制,后期我自己花了2小时写了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历史,但是可是因为字数原因我无法添加,所以不得不放弃,在这我只想说,朝鲜战争是胖子挑起的头,可是这梁子早就结下去了,李承晚也不是什么好鸟,双方在此之前都在互相找干爹撑腰放狠话,你你你,等着,看老子怎么收拾你,李承晚他不是不想想占领朝鲜而是实力不够,最后狠话放多了有点QQ不成反被X。。。。&br&&br&然后很多人私信给我说,你复制了这么多也没有用,新中国赌着国运打着这场战争,死了十几万,经济打残了,也没捞着好处呀,这里其实学问就大着多了,本来分享的第二篇文章有讲,可是呢因为字数无法上传,我在这就提前删掉一些东西把他发上来并且这次也把原文地址一同贴上,在这里我的看法就单单从国际政治角度来看,要是美国正统一了北韩,中国和苏联身边被扎上钉子不说,北京送到别人嘴边不说,中国工业中心被人秒爆不说,就谈毛泽东能骑在赫鲁晓夫头上,并且后者希望毛泽东帮他在波兰问题和匈牙利问题撑腰处理,1957年莫斯科会议的时候,毛的影响就达到了高峰。毛那会儿认为中国共产党现在可以指挥国际无产阶级运动了。那个时候哥穆尔卡、乌布利希等,所有这些东欧国家领导人挨着个儿地去见毛,去请示,去跟他探讨革命道路应该怎么走。包括西方国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黑人兄弟抬进中国进联合国等等都有密切联系,当然了,世界大战某种程度也会真正爆发&br&&br&下面是工业化角度看法:&br&&p&&strong&现代社会的门槛&/strong&&/p&&p&从工业化的视角来看,把中国近代社会的开始设定为1840年鸦片战争是很合适的。那一年,装备着蒸汽拖轮的英国舰队开到中国外海。拥有现代工业的列强打断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运作方式。这个近代社会什么时候结束?现代化进程何时开始?&/p&&p&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就是最明显不过的分界点。&/p&&p&所谓现代社会,就是以工业经济为中心,社会财富远胜于农业时代的社会。为了生产和消费这些前所未有的财富,人们自然会主动地摧毁旧的社会结构,建立一套适应新生产力的社会模式。&/p&&p&为何工业社会的财富远远超过农业社会?最直观的解释就是劳动模式不同。工业社会的人劳动效率更高。劳动效率高无非就是两个原因:工具和训练。&/p&&p&所谓工具,不止是手里的扳手螺丝刀。司机的汽车、工人的机床、矿工的凿岩机、建筑工人的卷扬机都是工具。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效率和价格成正比,好货不便宜。&/p&&p&所谓训练,不止是流水线上机械的动作。小学的语文算术、中学的几何外语,大学的微积分、专业课。这些都是训练的成本。和工具一样,高学历需要时间和投入。&/p&&p&这样看来,搞工业社会就是要攒下一笔“本钱”,能够打造最初的一批机器,训练最初的一批现代劳动力。然后再用机器造机器,用知识青年教更多的学生。等到全体人口都受过了工业化教育训练,全体劳动力都用上了互相配合的机器,这工业社会就成型了。小国可以指望大国援助来弄到这个本钱,大国就只能靠自己。&/p&&p&不过,不是每个国家都有机会来攒这个“本钱”。因为除了英国之外,所有的国家都是在有工业化强国的世界上发展工业。后发国家的“本钱”就是列强觊觎的市场和资源。鲁迅这个尖酸人留日归来感叹:“倘是狮子,夸说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头猪或一只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p&&p&对于后发国家来说,如果你不能证明自己也是一头狮子,至少也要通过战争证明自己是一只扎手的刺猬,这才有机会攒下工业化的本钱。拿破仑战争、美国内战、普法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日俄战争莫不如此。很显然,10天丢掉一个省的旧中国没资格攒什么“本钱”。志愿军的胜利才是中国工业社会的起点。&/p&&p&当然,能勉强顶住帝国主义不过是第一关。对于成熟的农业社会来说,攒一笔工业化的“本钱”并不是什么舒心事情。这意味着把农业社会的大量资源抽调出来,投入暂时不能吃不能穿的工业建设——这个过程往往持续几十年。等到家里攒出点打基础的坛坛罐罐,帝国主义时刻会威胁砸了它,普通人会抱怨为啥不分了它,旧时代的知识分子会说还不如没有它。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危机考验,内外夹攻,过不了这个门槛就会前功尽弃。&/p&&p&要翻过这个门槛,必要条件是一支超出社会发展水平的军队。不仅能顶住帝国主义,还能打疼帝国主义。让它看到机会也不敢插手。否则的话,帝国主义也会发展,上次用大炮没做到的事情,有了导弹之后保不齐会再来一次。&/p&&p&志愿军在朝鲜同样做到了这一点。&/p&&p&解放军的背后虽然是一个近代水准的农业社会,却不像旧沙俄军队那样由“灰色牲口”(指战术呆板,吃苦耐劳的旧俄士兵)构成,不是只凭着数量优势和麻木不仁对抗先进敌人的消耗品。共产党发动的社会革命最大限度地动员了知识分子,也解放了封闭的农民,打造了一支中国史上文化水平最高的军队,一支“超时代”的军队。&/p&&p&所以,志愿军不仅仅能冒着炮火冲锋,还能分进合击,在分散作战的时候保证每支小部队的纪律和积极性,随时根据敌人的变化而调整战术。既能不惜代价攻克要点,在多数时候又有效规避了美军强大的火力。虽然志愿军人均消耗的工业资源远低于二战日军,但以弱对强的战果却远胜动辄自杀冲锋的日本士兵。美军本以为轰炸和火力封锁可以摧垮一支农民军队的“人海战术”,没想到鏖战三年,美军的伤亡依然和中国军队保持在一个数量级内。&/p&&p&这向世界证明:即便中国内部有很多问题,即便中国的军队还需要几十年才能实现机械化,但无论在任何时候,干涉中国再不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案。志愿军在朝鲜的胜利不仅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社会的大门,还为此后工业化之路保驾护航数十年。可以说,志愿军的胜利不仅仅是中国告别近代社会的“毕业考”,更是中国进入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模式的“高考”。共产党在彻底改造中国社会之前,先打造了一支“超时代”的军队,保证了中国随后几十年全世界最高的工业经济增长率。&/p&&br&&br&&br&全文地址&a href=&///?target=http%3A///maping/_161457.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马平:&i class=&icon-external&&&/i&&/a&&br&&b&作者:西西河-黄河故人 &br&&br&上甘岭上的英雄,是个中国人就知道几个。我们今天呢,就聊聊几个不太知道的。黄继光都知道,肖登良知道么?黄继光牺牲的时候,肖登良就在他身边,他目睹了黄继光扑向枪眼的那一幕。肖登良、黄继光、吴三羊这三位勇士是通信员,肖登良能活下来可以认为是一个奇迹。要知道当外面炮火连天大家都在坑道里面隐蔽的时候,为了保持通讯联络,通信员是要在炮火下运动的。 &br&&br&肖登良曾经去抢水,上甘岭战役中在美国人的炮火密度下,到大家都知道的水源去打水,可以想象一下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兄弟连的地狱公路应该要相形见绌了。肖登良打了两桶水,即将进入我军阵地的时候,美国人对他一个人进行了猛烈地炮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20万年前的宇宙战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