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敬业奉献好人事迹材料投票张锦文149号评论外语061

我们离“中国好人”有多远?
字体:[][][]
  4月30日,中央文明办在浙江省湖州市举办“中国好人榜”4月入选名单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文明浙江”微信首次进行现场直播。43年扎根僻乡义务放电影的广东乡村放映员刘章南、40年普爱苍生守护麻风病人的江西医生肖卿福、37年守望深山快乐教学的河南山村教师张锦文、30年助2万名贫困学子梦圆大学的广西“化缘校长”莫振高、25年大山深处巡回办案的四川“背篼法官”郭兴利等敬业奉献的普通劳动者,与其他助人为乐、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平凡好人一起,共10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中国文明网)&&
  又是一场华彩的道德盛宴,又是一次朴素的真情告白,109名平凡的“中国好人”脱颖而出,就像一颗颗并不耀眼的小星,默默地发散着自身的光和热,使得道德的星空满目璀璨,熠熠生辉。他们都是默默无闻的草根英雄,以不懈的坚守和无私的大爱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精神之歌。在他们中间,上有满头白发的年迈老人,下有风华正茂的“80后”“90后”,他们扎根在艰辛的基层,他们奔走在偏僻的山乡,他们服务于贫困的百姓,在毫无怨言奉献一生的背后,诠释了道德坚守的最高境界。不由得,我们也在找寻心灵的镜子,悄然扪心自问:“我们,离“中国好人”有多远?&
  我们,离“中国好人”有多远?不远,只要“善”溢心间。“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在一段段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里,我们触摸到了“善”的无限可贵。有着“校长爸爸”之称的莫振高在荒凉的大瑶山中筑梦30年,他克服重重困难翻山越岭遍访瑶寨,帮助2万名贫困学子圆梦,去世当晚引发4600多名在校学生自发熄灯默哀致敬,千万网友追忆如潮;素有“钢铁战士”美称的人民卫士冉志江20余年降伏火魔,进出火场7千多次救援千余人;热情厚道的好司机潘锡荣几十年如一日用爱温暖十米车厢,他驾驶的89路公交车成为乘客心中的“温馨公交”……他们的事迹并非惊天动地,并非轰轰烈烈,却点点滴滴感人肺腑,沁人心怀,如同汩汩的清泉浸润着我们的心灵,拂去了世俗的尘埃,荡涤着功利的喧嚣,让我们也在正能量的传递中感受着崇德向善的阳光温情。&
  我们,离“中国好人”有多远?不远,只要“诚”刻心田。身边好人皆有“真诚”“忠诚”“赤诚”的人生本色,守护者内心的净土,演绎着平凡的精彩。江西医生肖卿福却在麻防岗位上默默奉献了40个春秋,从病魔手中夺回数以千计的生命;在广东福建,基层警察吴祥江一个挎包、一双胶鞋、一把手电,足迹踏遍辖区的每个村庄、每户人家,22年扎根基层岗位,孜孜不倦写下28本“民情日记”;在四川深山,“背篼法官”郭兴利是一位身着制服的人民法庭庭长,他总是背上竹篾背篼,在大山深处巡回办案,25年将公平正义扛在双肩,更把群众的利益记在心间。在众人观望、审视乃至质疑的目光里,清风亮节的他们以实际行动走在了道德的前沿,扬起了新时代的道德风向标,让我们也由衷地见证了信仰与责任的无穷力量。&
  我们,离“中国好人”有多远?不远,仅仅是“善念”到“善行”的距离,但这个小小的差距却丈量出了精神的高度,道德的厚度。然而,我们也坚定地相信,道德的路上没有后行者,也没有迟到者,只要心怀善良满腔真诚地出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将会遇上精神道德的隆重庆典。(李芳)
责任编辑:吴风
用户昵称: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中央文明办发布4月“中国好人榜”|无私奉献|好人_凤凰资讯
中央文明办发布4月“中国好人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自2008年5月开展以来,立足城乡基层,发动广大群众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等方式举荐身边的凡人善举、草根英雄,迄今共发掘好人好事线索30万余件,发布“中国好人榜”75期,有7777人光荣上榜,举办现场交流活动134场,逾30亿人次参加推荐、评议、投票和现场互动交流。
原标题:中央文明办发布4月“中国好人榜”据新华社4月30日电 中央文明办30日在浙江省湖州市举办“中国好人榜”4月入选名单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43年扎根僻乡义务放电影的广东乡村放映员刘章南、40年守护麻风病人的江西医生肖卿福、37年守望深山快乐教学的河南山村教师张锦文、30年助2万名贫困学子圆梦大学的广西“化缘校长”莫振高、25年在大山深处巡回办案的四川“背篼法官”郭兴利……109位助人为乐、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平凡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自2008年5月开展以来,立足城乡基层,发动广大群众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等方式举荐身边的凡人善举、草根英雄,迄今共发掘好人好事线索30万余件,发布“中国好人榜”75期,有7777人光荣上榜,举办现场交流活动134场,逾30亿人次参加推荐、评议、投票和现场互动交流。30日在湖州的交流活动现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陆松芳、钱素春、王法金、严根妹,中国好人李迎福、许英梅等与现场观众近距离交流,他们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网民“铁军”说:“这些好人用执着坚守诠释着拳拳热爱之心,用默默无闻的行动折射出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湖州市社科联副主席查建华说:“劳动创造的不止是物质财富,同样还有宝贵的精神财富;劳动彰显了社会的本质,凝聚了友善和力量,引领了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3584132
播放数:1817772
播放数:1648055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总策划第306期
"好教师"张锦文
深山育人37载 守望大山铸就师魂
河南辉县拍石头乡,人称“鬼拍石头”。张锦文17岁就来这里教书,今年54岁。他每天从家里到学校走8公里山路,多年累计等于绕地球一圈半,人称“铁腿”;山路崎岖,家人做的“千层底”,他穿坏了350多双;他摸索出“自主快乐教学法”,在不足300人的村子教出了30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专家称赞这是“拍石头教育现象”。37年来,老师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毕业了一茬又一茬,他依然留守这里。他相信,知识是对抗贫穷的最好武器。2015年4月,张锦文荣登“中国好人榜”。
&&& 1978年,17岁的张锦文正在高中读书,拍石头乡寨洼村的老支书找到他,请他回村当民办老师,给山里的孩子上课,一个月支付四块钱工资。老支书痛心地说,山里的百姓靠天吃饭、孩子辍学在家,原先的老师受不了苦,都走了;很多男人因为穷找不到媳妇,一辈子打光棍;孩子们没有文化,到大城市里照样找不到工作。老支书的话让张锦文震憾又犹豫,是留在学校继续就读,考大学?还是回村教书,让辍学的孩子学知识,有个好活法?思考再三,他下定决心:教书去,让村里的孩子实现上学梦,走出大山,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改变贫穷的山村。这一教,37年过去,而他,也早已深深地融进了这片山沟沟。&
&&& 张锦文背着行动不便的学生。条条山路,都看得见他流下的汗,记得住学生对他的情。图片来源:新乡文明网
<font color="#.人生何处不精彩 &穷山沟里“迷”教书
张锦文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学生上课。图片来源:新乡文明网
&&& “孩子们,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山里的老王养了一群猴子,有一天他对猴子们说,你们每天上午吃三个玉米,下午吃四个玉米,猴子们不干大闹了起来。老王又说,不然这样吧,你们每天上午吃四个玉米,下午吃三个玉米,猴子们很高兴。”&
  “问题来了,大家想一想,如果把这个故事转化成数学等式,谁会写?”话音未落,已经有孩子高高举起手来。
  “3+4=4+3。”张锦文点名,一个孩子回答。
  “好,能不能举一反三,再列几个类似的等式。”
  “5+0=0+5”、“a+b=b+a”。
  “真聪明,已经有人抢答啦。”
  “如果总结一下规律,我们会发现什么?”
  “两个加数调换位置和不变。”
  “厉害,你以后就是陈景润,当个数学家。”张锦文兴奋地给孩子“点赞”,课堂沸腾了。
&张锦文把课堂融入到大自然中。图片来源:新乡文明网
  这是张锦文临时起意,用四年级下学期的课程内容给三年级上学期的孩子上课。张锦文个头不高、相貌平平,但一上讲台,就眉飞色舞,活脱脱换了一个人,不是严肃的教书先生,而像一个“老小孩”(学生如是说),领着一群小顽童快乐地做游戏、讲故事。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枯燥的数学课像有一股神奇的魔力,吸引着孩子们探索未知。
  教学之初,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张锦文从微薄的工资里挤出钱订教材,边教边自学。一节课准备多个教案,一个效果不好,就用另一个。钻研教学,成了他唯一、最大的爱好。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套“不教而教、不学而学、自主快乐”的方法很快风靡全省,张锦文也成了数学教育“能人”,“河南省特级教师”、“河南省文明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多项荣誉称号也随之而来。他教出的30多名大学生、研究生,自己的一个博士儿子,一个硕士儿子,更是自己最大的骄傲。
  张锦文究竟有什么魔力?一些市县的家长慕名把家里爱逃课、打架、上网的小淘气送来,请张锦文“改造”。张锦文没有任何说教,只是把这些孩子带到离学校10多公里的自己家里免费吃住。孩子们衣服脏了,他就洗干净;头发长了,他给剪利索;功课哪里不会,他手把手耐心教。半年过去了,孩子们一个个变得品学兼优。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一个好教师对待自己的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品质教育取决于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无法通过语言传输,必须用行动传达。”张锦文的秘诀朴素又简单。
<font color="#.把爱都给学生 儿子是永远抹不去的疼
  “土房子,土桌子,里面坐着几个土孩子。”一句顺口溜道出了寨洼小学的简陋和艰苦。
  寨洼小学最早在南坡的一个山崖上,学校人手不够,张锦文身兼数职,既是校长、老师,又是炊事员、安全保育员。学校前面有一条季节河,一到汛期,河水猛涨,张锦文就背着学生一个个过河,背了好几年后,学校才搬到一处平地。夏天下暴雨,山道滑,孩子小,张锦文拉着孩子们的手,在山洞里避一会儿,雨停了再走;冬天下雪,满山满岭都是雪,没有一条安全的路,张锦文早早起床,将雪扫净,然后再接孩子们上学;山高路远,孩子们每天早上从家里带来干粮,中午,张锦文用三块石头支起铁锅,给孩子们做熟了吃。&&&
&&& “既然当了教师,就得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是他时时在心底说给自己的话。
  后来,邻村的学校没有老师,张锦文被临时抽调过去。每天带着干粮,从家到学校,往返12里山路。长年累月,心脏病和胃病找上门来。乡亲们说他是“铁腿”,是称赞,也是心疼。因为有太多的事情,别人看来不可思议,张锦文却义无反顾。
这样的山路,张锦文每天往返12里,乡亲们叫他“铁腿”。图片来源:新乡文明网&
  父母生病,他让妻子照顾,自己给学生上课;母亲临危,他依然在给学生上课;母亲病亡,他接到通知回去守灵。哥哥姐姐指责他、埋怨他,有什么比母亲去世还重要?张锦文痛苦流涕,在母亲的灵前罚自己跪了一个多小时,但他知道,就是跪几十个、几百个小时,也弥补不了心中的愧疚。“母亲生前是最疼我的,我却不能在她临危之际奉上自己的一点点孝心。但我别无选择,这辈子既然选择了教育,就要爱它。如果我的付出可以换来山里人的希望,我情愿付出更多。”
家长们说,张锦文不仅教会孩子们知识,还教会孩子们怎样做人。图片来源:新乡文明网
  星期天,张锦文带着妻子和儿子给学校拉课桌,第二天凌晨四五点,所有的课桌都放好后,他才发现儿子不见了。找到儿子时,儿子满身是血,右手紧紧揣在怀里,昏迷不醒。原来,搬课桌时儿子觉得肚子饿,跑到伙房找东西吃,没想到右手的四根手指被磨面机压断了,害怕父母责怪,就一个人躲了起来。虽然做了手术,但至今儿子的中指依然残断,其他手指僵硬。提起这个,张锦文就自责:自己一辈子愧对儿子,不能看儿子的手,这是他永远抹不去的疼!
  对家人“无情无义”的张锦文,在学生和村民眼中,却是另一幅形象。
&&& 11岁的赵浩然流着泪:“冬天的时候,我的手脚冻肿了,张老师和大娘拿热水给我烫,头发长了,张老师就给我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好好报答张老师和大娘。”
  村民李小红说:“张老师不但教会了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孩子们怎样做人,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老师,被我们学生家长公认为是我们这个沟道里的孔子。”&
<font color="#.哪里也不去 “爱拍石头人的善良,也爱拍石头人的贫穷”
  2003年合点并校,张锦文来到了拍石头乡学校。除了上课和担任班主任工作外,还肩负着学校教研课改的领导工作。他如往常一样繁忙,忙的不仅仅是教书,还有乡亲们的柴米油盐。
  农忙时节,张锦文帮老乡背化肥,老乡没有钱,他就掏自己并不富裕的腰包。老乡生病了,他帮忙买药,给老乡讲吃药的方法。村里并没有几户人家,但大家都把张锦文当成自己的主心骨,大事小事都找他。
  繁忙、穷困的日子过了37年。张锦文当年的高中同学早已纷纷考上了大学,如今,有的做了官,有的成了商人。只有他,还是一个家徒四壁的山区教师。
张锦文为师生们做报告。图片来源:新乡幼儿师范学校网
  但是,他后悔了吗?外甥升任教育局局长,周围人羡慕地说:“老张要出山了。”张锦文淡然一笑:“我哪也不去,教育已经融入我的生命,山里的孩子更需要我。”
&&&&是的。寨洼村的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一位学生家长说:“俺家三个大学生都是他教出来的。俺兄弟、妹妹家的孩子也都是他教出来的,合肥、上海哪儿都有。”
  寨洼村副书记刘建新说:“张老师来这里教学之后,学生学会了很多知识,也学会了做人。很多孩子考上了大学,没有考上的,也做了生意。村里整体素质和面貌也都改变了。”
  如今桃李满天下。每到节日,收到学生们从各个地方给他送来的问候和祝福,张锦文眼里总是泛起泪花……
  一名在北京工作的学生听说张锦文入选“第四届河南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候选人”,激动地写下这样几句话:“作为他的学生,既感到偶然也感到必然,因为没有他中午给我在学校做饭、没有他下雨天背着我上学,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
  教师节,张锦文发言:“我爱拍石头的小草,也爱拍石头的花丛;我爱拍石头人的善良,也爱拍石头人的贫穷;如果我老了不能教课了,我会在拍石头的山顶上高撑一副巨联——我骄傲,我是一名山区教师!”
  这些,就是他留在这里最好的答案。
&&& (本网根据、、、等稿件综合。感谢河南文明网提供素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张锦文37年的山区教师生涯,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他让人心疼,也让人敬佩。37年前的选择,是他勇于向未知挑战的无畏青春;37年的坚持,是他不向困难低头的坚毅和责任;37年钻研出专家称赞的教学方法,桃李遍天下,是他放弃大学梦,成为山区教师的另一种精彩。富强、文明的中国画卷中,张锦文们或许只是一枝一叶,但有了他们,孩子们就有了走出大山的勇气;山里的百姓有他们,心里就感到踏实;穷山沟富起来,也有了希望。
(责任编辑:原茵)&
&&& 【本网点评】
用户昵称: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上榜时间:2015.04
张锦文,男,54岁,河南辉县拍石头乡小学教师。探索“自主快乐教学法”,先后获得“河南省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河南省“感动中原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2015年4月,他被评为敬业奉献“中国好人”。请为您心目中的2015“河南最美教师”投上一票
发布时间:日08:19:06来源:编辑:徐明霞
发送短信 zmdsjb 到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2000453000
372582562003
20107000200
6264160583260
20030100300
40020319751981
&&&&&&&&&&&&&&&&&&&&& &&&&& &&&&&&&&&&&&&&&&&&&&&&&&&&&&&&
& &&&&&&&&&&&&&&&&&&&&& &&&&&&&&&&&&&&&&&&&&&&&&&&&&&&&& &&&&&&&&&&&
3.450004112015
4.201571524
5.http://www.
免责声明:
1、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
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及时处理。邮箱:
2、驻马店网委托李中海律师 、 张万俊律师为本网站法律顾问,处理本网站相关法律事宜。
一周新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敬业奉献好人事迹简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