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银行改革政策性银行分别执行什么职能

中国三大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正式获批
  央广网北京4月12日消息(记者柴华)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中国政府网今天公布消息,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复同意。相关改革方案明确了功能定位,并要求其建立和强化资本约束机制。
  中国政府网发布信息显示,由中国人民银行商有关单位提出的中国三大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已经正式获得批准。
  其中,国家开发银行明确了坚持开发性金融机构定位。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国家开发银行自1994年成立以来,凸显了以中长期投融资业务为主的开发性金融的重要作用。而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国家开发银行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央行相关负责人:充分利用服务国家战略、依托信用支持、市场运作、保本微利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开发性金融运作模式,积极发挥在稳增长、调结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中国进出口银行改革则明确要强化政策性职能定位,合理界定业务范围,明确风险补偿机制,提升资本实力,建立资本充足率约束机制:
  央行相关负责人:进出口银行改革方案强调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服务国家战略的功能的作用,通过改革进一步增强进出口银行的活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要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建设成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农业政策性银行:
  央行相关负责人:妥善解决政策性财务挂账等历史遗留问题,明确风险补偿机制,补充资本金,并确立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约束机制,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同时给与相应的财税支持政策。农业发展银行在继续做好粮棉油收储信贷业务的同时,要突出重点,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重大水利工程,贫困地区公里建设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的三大政策性银行于1994年先后成立,三家起初定位清晰,国家开发银行定位于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等重点领域建设,中国进出口银行支持外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支持农业发展。区别于其他银行的是,这三家银行不吸收存款,主要依托国家信用发行债券融资,再发放贷款。
  到了2005年,在其他国有银行纷纷改革后,政策性银行改革也提上议事日程。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在2008年率先获批改革,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此次改革则有了更为明确的定位。至此,我国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改革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实质性进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丁志杰认为,总结经验,明确定位,是此次政策性银行改革最为重要的意义:
  丁志杰:目前所谓的自营性业务可能是未来中国的政策性银行区别于其他国家政策性银行的亮点。除此以外,政策性银行它也是银行,所以说在未来三家银行在治理结构、监督管理等方面也会有一些更具体的措施出台。比如说起中特别这次提到了,资本充足的问题。
  由于三大政策性银行都不是上市公司,因此相关改革对于资本市场的直接影响被认为十分有限。不过,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分析师桂浩明认为,金融业“最难啃的骨头”启动改革会给市场带来良好的改革预期:
  桂浩明:这也表明了银行本身改革的推进,对银行业的发展会起到积极作用,所以构成了一个大环境的利好。
编辑:李岸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中国三大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获批 资本约束成关键|政策性银行|农行|改革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中国三大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获批 资本约束成关键
  中新社北京4月12日电 (记者 魏)4月12日,官方宣布,由中国央行会同有关单位提出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方案,已经正式获得批准。
  其中,国家开发银行明确定位为开发性金融机构,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进一步明确了政策性银行的定位。
  在此前中国官方相关文件中,开发性金融曾被描述为“政策性金融的高级阶段,是结合当前中国实际情况,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形态”。
  对此,中国央行相关负责人12日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开发性金融机构定位为主动服务于国家战略,但银行对项目有选择权,依托信用支持。“市场运作,中长期保本微利,实现财务可持续”,这是开发性金融区别于政策性金融的最大不同之处。
  相对应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仍为“国家兜底”,虽然现在基本可实现中长期可持续发展,但不排除在特定年景、特定项目局部赔钱。
  1994年,三家机构作为中国的政策性银行而成立。多年来,为中国的“两基一支”(基础设施、基础建设、支柱产业)建设、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粮棉油收购等提供金融服务,特别在应对国际及区域金融危机冲击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自诞生以来,商业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之间有关定位、成本、约束、越界的争论持续至今,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呼声一直如影随形。
  在20年的发展中,伴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自身职能定位的调整,三大机构不断在政策性和商业性之间曲折探路,改革几度启动又陷入重新思考。
  早在2006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提出“推进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机构等其他金融机构改革”;2013年和2014年又连续两年提出“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发挥好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在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
  专家指出,当前,中国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以及新型城镇化等重要战略,这都需要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其中,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是先导性力量。
  如今,三家机构改革方案的获批,标志中国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机构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实质性进展。
  央行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通过改革,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政策性功能和定位更加突出,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治理结构、约束机制、内部管理进一步健全,金融服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升,从而在支持外贸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服务“三农”、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同时,国家开发银行通过深化改革,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功能和定位更加明确,有助于发挥其在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关键时期的重要作用。
  尽管官方并未公布三大银行改革具体实施方案,但从批复函件中,仍可看出改革方案的几大关键点所在。
  其一,官方将按照“一行一策”的原则,补充三大银行的资本金。中国央行相关负责人12日对记者透露,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将统一按照10.5%的标准实施。
  其二,首度明确提出将对三大银行采取“资本约束机制”。此前,对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采取何种约束机制,坊间一直存在争议。
  其三,明确要求三大机构完善组织架构和治理结构。此前,虽然国家开发银行于2008年12月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时就成立了董事会,而近期履新中国进出口银行的胡晓炼也是以党委书记、董事长的身份上任,但三大机构在公司治理方面仍存很大改善空间。
  对于“一行一策”的改革,官方批复函件的表述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和治理结构,明确资金来源支持政策,合理补充资本金,强化资本约束机制”;中国进出口银行“提升资本实力,建立资本充足率约束机制,强化内部管控和外部监管,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通过对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实施分账管理、分类核算,明确责任和风险补偿机制,确立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约束机制,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完)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记者12日从中国政府网获悉,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单位提出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这三大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实施总体方案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准。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丁志杰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改革方案的提出,不只考虑了国际上一般开发性金融的规律,也考虑了中国实践产生的需要。&这是在过去20多年中国政策性银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政策性银行基本框架,有利于中国的政策性金融体系更好地发挥作用。&他说。
  相关批复文件显示,国家开发银行&要坚持开发性金融机构定位&;中国进出口银行改革&要强化政策性职能定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要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措辞不同体现出三家政策性银行在定位上的差别。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改革,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政策性功能和定位更加突出,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治理结构、约束机制、内部管理进一步健全,金融服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升,从而在支持外贸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服务&三农&、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国家开发银行通过深化改革,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功能和定位更加明确,有助于发挥其在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关键时期的重要作用。
  此次的批复方案对国开行提出&合理补充资本金,强化资本约束机制&的要求,对进出口银行提出&提升资本实力,建立资本充足率约束机制&的要求,对农发行提出&确立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约束机制&的要求。央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透露,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将统一按照10.5%的标准实施。
  丁志杰表示,过去对于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要求一直没有特别考虑过,但是现在看来这个问题还是需要考虑的,三家政策性银行除了政策性业务之外都有自营性业务,有一些和政策性业务关系不大,也面临着和商业性银行一样的风险,对政策性银行资本充足进行监管十分必要,这是保障经营安全、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他认为,可对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进行分类和界定,并实行差别化的资本金管理。&目前,农发行在自营性业务和政策性业务的分类上比较清晰,其他银行还有待方案落地后进一步明确自营性业务和政策性业务的分类。&他说。&
编辑:罗韦
关键词:银行 政策性 中国| 摘要 |今日,记者从中国政府网获悉,国务院批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
中国进出口银行改革要强化政策性职能定位。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合理界定业务范围,明确风险补偿机制,提升资本实力,建立资本充足率约束机制,强化内部管控和外部监管,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
国家开发银行坚持开发性金融机构定位。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充分利用服务国家战略、依托信用支持、市场运作、保本微利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开发性金融运作模式,积极发挥在稳增长、调结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但自诞生以来,商业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之间有关定位、成本、约束、越界的争论持续至今,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呼声一直如影随形。在20年的发展中,伴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自身职能定位的调整,三大机构不断在政策性和商业性之间曲折探路,改革几度启动又陷入重新思考。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4月12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信息,由中国人民银行商有关单位提出的中国三大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已经正式获得批准。其中,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方案获批时间为日。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方案获批时间均为今年3月20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