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城和梁洛思把钱带到外国,中国不是很亏

  21世纪经济报道08-02 21:2220过去3年,华人首富李嘉诚的投资逻辑很好诠释了一句话:大中华区好似一个商业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而城里的人却想逃出来。8月1日,和记黄埔最新公布的中期业绩证明,李嘉诚的投资重心仍在不断西移。受惠于英国配气网络WWU首次入账收益和欧洲电讯业务持续改善,和黄录得纯利124亿港元,按年劲升23%。以EBITDA计算,欧洲贡献了集团35%的利润,比香港和内地的利润总和还要高出7个百分点。在香港,李嘉诚正在为他的百佳超市积极物色买家,美国巨型私募基金KKR是最新的竞购者。投行消息人士透露,和黄的心理售价不低于300亿港元,筹得的资金除偿还贷款外,很可能再次投入欧洲基建及公用事业。作为一代“香港梦”的代表,李氏家族流露出越来越浓厚的“欧洲情结”,到目前为止,约半数的公司资产已转移至欧洲,3年累计海外并购额高达1445亿港元。李嘉诚究竟如何“离开”香港?  欧洲收购图谱  “我1940年到香港,对这片土地有特别的感情,自己身为中国人,永远都是中国人。我绝对不会从香港撤资,我说话很少那么坚定。”这是李嘉诚去年8月在中期业绩会上的表白。但李家的投资脉络,却似乎在讲述另一个故事。李嘉诚的海外投资第一次被市场熟知源于2000年的“卖橙”神话,低买高卖,大赚1130亿港元。不知是否因为年岁渐长,亚洲首富的投资策略越趋稳健,近年大爱公用事业。2010年,以长子李泽钜为先锋,长江基建、电能实业和李嘉诚基金会联手击败了由澳大利亚麦格理、阿布扎比投资局和加拿大养老金组成的财团,斥资58亿英镑(约700亿港元)从法国电力公司(EDF)手中买下了英国电网业务。不到1年,长江基建再次出手,花费24.1亿英镑(290亿港元)收购了英国水务公司(Northumbrian Water Group)。又等了10个月,长江基建高调出击,6.45亿英镑(77亿港元)收购英国配气网络Wales &West Utilities(WWU)。三项业务的企业价值合共超过125亿英镑(约1550亿港元)。短短24个月内,长江集团一跃成为英国最大的单一海外投资者;历史投资总额超过300亿英镑(折合3720亿港元)。单在基建方面,长江集团为英国1/4的人口提供配气服务,旗下的英国电网掌控英国30%的电力供应;去年收购的英国水务公司(Northumbrian Water)则为超过7%的英国人口提供食水。毫不夸张的说,某种程度上,李嘉诚已经主宰了英国的经济与民生。完成收购WWU后,长江基建集团董事总经理甘庆林说:“英国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完善和成熟的法律、财务及受规管业务制度,集团视英国为最理想的投资地点之一。”但当记者在业绩会上让李嘉诚谈论香港的营商环境时,他却笑着说:“商人不谈政治。”今年6月,李嘉诚把触角由英伦三岛涉足到欧洲大陆。由控股母公司长江实业牵头,豪掷97亿港元收购荷兰最大的废物转化能源公司AVR共计35%的股权。除公用事业外,李嘉诚毫不吝啬数百亿资本开支,力求提振欧洲电讯的盈利。在最新公布的中期报告中,主席李嘉诚用“重要里程碑”来形容欧洲电讯首次扣除资本开支后EBITDA录得正数。经济学家关焯照认为,香港市场逐渐饱和,且不乏来自内地和海外的竞争者,零售、电讯业务盈利增长缓慢。  资产西移路径  根据和黄提供的公开资料,自2010年以来,长和系总共在香港和中国内地以外完成了10笔收购,涉及金额约1445亿港元。包括基建投资1241亿港元和214亿港元的电讯并购。这其中,欧洲地区占比高达97.1%。相比之下,在香港,李嘉诚3年内仅有两次参与并购。2010年,和黄从华润集团手中耗费57亿港元增持国际货柜码头的权益。今年3月7日,和记港口信托再次支付39亿港元收购亚洲货柜码头股权的所有权益。颇具讽刺意义的是,收购不到3个月,香港就爆发了历史上最为漫长的码头工人罢工运动,前后历时40天。最终,和黄屈服于压力加薪9.8%才解决了劳资纠纷。截至6月底,和黄港口业务的EBITDA按年仅微升2%,与和记电讯香港并列盈利增速最慢的子公司。就算是向来以香港为基地的地产业务,长实今年首6个月物业销售收益同比大减37%至38.3亿港元;由于出价不够进取,年初至今竟没有投得任何新土地。中国银盛财富管理首席策略师郭家耀说:“商人永远只会看重投资的回报率,香港盈利增长缓慢受制于过度竞争、人工和租金成本飙升等多重因素。欧洲经济低迷,资产价格处于历史低位,李嘉诚已逐渐将投资重心西移。”  这是有迹可循的  2010年欧洲业务息税前利润(EBIT)占集团EBIT总额仅17%,香港占比30%,中国内地以28%位居次席。而截至今年6月30日,欧洲EBIT占比已升至31%,香港和内地分别降至17%和18%。若扣除资产折旧,欧洲上半年EBITDA录得158亿港元,是香港的2.4倍。再以资本开支为例,和黄前6个月共计支出110亿港元,投到欧洲地区的就有76亿港元,占比高达69%。期内,香港与内地合共14.3亿港元,甚至还不如亚洲其他地区的开支(20亿港元)。若计算资产和负债,欧洲总资产为3516亿港元,占比44.5%。单一欧洲3集团负债累计1251亿港元,若加上基建、港口和零售业务,欧洲债务总量超过集团总负债的一半。郭家耀分析,资本开支的高低决定了公司资源投放的优先顺序,李嘉诚宁可忍受连续8年的亏损(2003年-2011年)也要继续投资欧洲3G业务,这本身已充分证明了欧洲在他心中的地位。而高杠杆的财务投资出现在欧洲,则预示这场资产西移的过程还远未结束。相关新闻李嘉诚蝉联福布斯华人首富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拿好赚钱就去哪,资本无国界!  
  只是不甘心
  扯淡无罪!  
  预感末日快到了,中国之幸事。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李嘉诚选择了转移资产?甚至于也不信任大陆政府?  原因一?
香港日渐衰落,香港地产的泡沫严重,李嘉诚抛售房产为避险?  原因二?
香港民主党和工人罢工严重威胁到了李嘉诚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原因三?
因为电讯盈科事件,李嘉诚和李泽楷父子得罪了香港的底层食利公民?  原因四?
中国让李嘉诚没有安全感?李嘉诚选择了民主国家?  原因五?
传说中的电讯盈科,中共的指示让李泽楷亏了钱?李家和土共决裂了?
  很多人都在鼓吹,李嘉诚几乎买下来半个英国?  但是哥这里想做另一个假设:  假如香港的房地产泡沫破裂,会发生什么?
  香港房地产价格“相当可怕”  日09:35 我来说两句(0)  一位行政首长坦承感到害怕,从来不能让人宽慰。但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是对的:香港的房地产价格确实“相当可怕”。  从孟买到墨尔本,随着加息的效应开始显现,许多地方的房地产价格正停滞不前。但香港没有出现这种局面。各方广泛关注的香港住宅价格指数——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仍在上升,促使当地央行在本月早些时候出台第四轮调控措施。  对当地人来说,买房的激励明显存在:按揭利率仍可承受,同时货币持续疲弱。过去10年来,除了墨西哥比索外,港元相对于其它任何货币都出现贬值。不过,最重要的推动因素来自边境另一侧。  对中国内地人士来说,人民币自2001年以来升值22%,已经是做多香港资产的充分理由。再说,在香港拥有一套公寓,是针对不稳定的一种对冲——既能安全地避开北京方面的长臂,又不致离家太远。零售数据显示出内地人士的强劲购买力。例如,珠宝和手表占3月份香港零售支出总额的21%,高于食品、酒类和超市支出之和。在全球最大上市开发商新鸿基最近一个楼花的销售中,买家须首付20%,然后要等到2013年8月入住后才能获得产权。尽管采取了这样的策略,90%以上的单位还是在一天内售出。香港人在嘀咕,这有点像1997年异乎寻常的房价顶峰,当时正值英国将香港主权移交中国前夕。按名义价值计算,目前房价水平距离顶峰还有两个百分点,但在贸易加权和汇率调整的基础上,主要的中原城市指数仍比顶峰低24%。只要中国内地保持经济繁荣,香港房价就能够(而且很可能会)继续上涨。
  李大老板的信息比我们普通人多得多,判断准得多,看来中国真的有情况。
  全球房地产价格最高的市场:香港第二 上海第十  1.摩纳哥  豪宅价格:57600美元/平米~63700美元/平米  2012年价格变化:+2.0%  摩纳哥公国被世人所誉为“超级富豪的游乐场”。这个位于法国南部,只有36000人的小国,全部收入来源于赌场,游艇和F1赛车。  在这个地方,100万美元只能够买摩纳哥市中心16平方米。尽管房价如此之高,摩纳哥的房地产市场依旧火爆。这里成了法国及周边国家富豪转移财产的最佳地点。法国将对富人征收75%的重税,而在摩纳哥,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都不用缴纳任何个人或公司的所得税,从而成了欧洲的避税天堂。与其把钱交给政府,不如在摩纳哥买套房子。  2.香港  豪宅价格:49200美元/平米~54400美元/平米  2012年价格变化:+8.7%  虽然香港政府一直以来在调控房地产市场,这里还是成了全球房产市场最火爆的地方之一。尽管对非本港居民征收了高达15%的印花税,香港在2012年间房价还是增长了8.7%,比前一年4.6%的增长率还要高出不少。  100万美元在香港太平山上的别墅,也就只能够买19个平米。香港本岛及外来投资者的需求都非常的强劲,这里作为国际金融港,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10.上海  豪宅价格:19600美元/平米~21700美元/平米  2012年价格变化:+10.8%  上海在2012年房价呈两位数增长,上海的房价确实过热,上海一套房子的平均价格是当地居民年收入的45倍。
  若计算资产和负债,欧洲总资产为3516亿港元,占比44.5%。单一欧洲3集团负债累计1251亿港元,若加上基建、港口和零售业务,欧洲“债务”总量超过集团总负债的一半。郭家耀分析,资本开支的高低决定了公司资源投放的优先顺序,李嘉诚宁可忍受“连续8年的亏损”(2003年-2011年)也要继续投资欧洲3G业务,这本身已充分证明了欧洲在他心中的地位。而“高杠杆”的财务投资出现在欧洲,则预示这场资产西移的过程还远未结束。  ——哪位大神分析一下这意味着什么?
  香港房地产价格继续创造纪录  发布时间:
9:37:45 点击:2319  香港的房地产价格每个月都在创造新的纪录,8月份的房价指数比1999年的指数高出一倍多,但租金的上涨速度似乎较为缓慢。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香港的住宅价格连续刷新纪录,而租金上涨速度较为缓慢,部分地区的租金甚至出现下滑。  分析人士称,房价和租金走势的差异可能表明,住宅需求正在下降。  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所有类别的私人住宅总体价格指数攀上历史最高值,达到210.6点,较7月份的206.1点上升2.18%。  这项指数使用1999年的价格水平作为基点,即100点。  这项指数去年超越了1997年的峰值(172.9点)。自今年3月份以来,该指数每个月都在创造新的纪录。  就实际价格而言,8月份香港岛面积在430平方英尺(约合40平方米)以下住宅的平均成交价为每平方英尺10305港币,创下同类住宅价格的历史最高纪录。与此同时,8月份所有类别的私人住宅租金指数为146.5点,较7月份的144.7点上升1.2%,但较6月份(2.2%)和7月份(1.5%)的升幅有所放缓。  在香港大学讲授房地产课程的姚松炎指出,租金上涨速度较慢甚至下降可能反映出实际需求的变化。  姚松炎说:“租金反映出实际住房需求情况,例如新家庭或在港外来人口的数量。而住宅价格水平不仅反映出这种基本因素,而且反映出货币供给量。”
  李嘉诚大老板,原谅哥吧,哥不打算让你逃顶。。。。。
  房地产价格一直困扰着民生,笔者的家在香港,亲眼目睹香港过去近四十年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内地房地产市场历史虽短,但与香港有不少异曲同工之处。  房地产现在不单只是生活必需品,更是一种商品。必需品的价格或许并不存在一个明显周期,但是商品价格始终难逃高低起伏的周期。撇开政策与调控的人为因素,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自然周期的存在。  内地房地产市场发展历史尚短,因此若要评估其周期,还是需要借助全球市场的经验。对于工业革命后两百多年的历史,不少学者凭着产业数据,推算出一个完整的房地产周期大约是十八年,碰巧与人类成年周期一致。地产的确如人生。  不过,有两点需作说明。其一,在二十世纪前,全球各国经济体开放程度较低,因此各国的地产周期并无同步特征,二十世纪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各国的房地产周期渐趋同步。其二,1930年到1960年前后,期间为战前战后两个阶段,由于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全球房地产前后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十八年的周期特征。  笔者参考学者哈里森的观察,在十八年的周期当中,通常前十四年房价是上涨的,后四年的房价是下跌的。房价会先上涨七年,然后可能会发生一个短期的下跌,然后再经历五年的快速上涨,在之后是两年的疯狂,最后是历时四年左右的崩溃。  作为十八年周期的起步点,刚开始七年房价的缓慢上升是由于经济刚从萧条中走出,开始增长;其后五年加速上升,再后两年出现泡沫化的疯狂,当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后,市民开始意识到他们手中资金若要取得最佳回报,可能就是投放在房地产上;当过量的资金不停在房地产市场上追逐时,导致了土地价格暴升,直至出现转折爆破为止。  金融海啸后,欧美主要房地产市场价格下调了许多,但是亚太区市场受到量宽政策的冲击,房地产价格不跌反升。随着美国量宽政策的徐徐落幕,趋势也将逆转。从美国市场的经验去看,既然上一轮房地产低位发生在1992年前后,那么2010年前后可能已经是这一轮房地产市场的低位,近期美国整体经济数据,包括房地产市场的数据已经转强,数年前的预测可能早已成真,难怪这么多中国投资者蜂拥到美国置业。  那么这个十八年周期概念能否套用在中国,笔者心里抱有怀疑。假设这个曲线在中国也可以成立,我们就以1998年7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为起点,首十四年是上涨的时刻,我们已经历了整整十五周年,莫非中国房地产市场现在已经在“崩溃”的道路上前进?看来又不像。  笔者曾与一个地产商详谈,这位老板经历过六、七次股灾,他认为还是投资“砖头”靠得住些,至少是比起“金融产品”靠得住。这些话出自一个地产商,难免有利益冲突之嫌,不过,在过去的十五年里,投资“砖头”而被套住的,看来不算多,而赚钱的,真的好像有很多。
  香港的房地产泡沫接近1997年顶峰  王永军电话
qq 1997年房地产泡沫破灭后,香港经济便停滞了。过去13年里,香港人均的名义GDP(即未经通胀调整)上升了百分之十几。但因港币兑人民币的汇率跌了五分之一,而香港的生活用品大多来自内地,生活成本其实由人民币决定,因此,说香港经济“停滞”其实已算客气。事实上,若都用人民币衡量,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香港人的生活标准降的比日本人多。  此外,若没有中央的支持,香港的经济表现还要差许多。例如,香港实行零关税,内地客人去香港购买奢侈品,这是香港经济的一大亮点。但是,大陆其实完全可以取消奢侈品的进口关税,因为大陆并没有相应的竞争行业。大陆的高关税仅是帮助把需求导向了香港。  香港股市是另一个经济亮点。它其实只是中国股市的国际板。上海其实可以很轻松地抢它的生意,只要把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提高到5000亿美元。没有中央的支持,很难想象香港的经济会是今天的样子。  香港所有的苦难,可归咎于它对房地产的迷恋。经过1997年的泡沫破灭,照理说,香港应当能够永远戒掉对房地产的痴迷。日本就是这样的。然而事实恰好相反。香港人最新的梦想,似乎就是等一个土土的大陆佬来敲他的门,掏出几百万美元来买他的公寓,然后他的下半辈子就有着落了。这样的梦想,加上低利率,支持着香港楼价,令其比1997年的高峰期仅低了十分之一。  “香港的房地产是无价的,”当地一名炒房老手告诉我, “这就像一个宋朝花瓶或毕加索的画,内地有13亿人等着收藏它们,你说标什么价好呢?”  内地人提着成袋的现金到香港买楼,这样耸人听闻的故事在香港时有耳闻,但支持这个城市泡沫的真正原因是债务。这是老生常谈了。相比其经济增速,香港的债务上升速度是前者的三倍。事实上,香港私人部门的杠杆率甚至比1997年更高。经过1997年的崩盘,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杠杆率拉的如此之高,这也算是香港特色。  香港金融业完全不负责任的行为助长了泡沫。普通的按揭贷款与香港银行同业拆息挂钩,还不到1%。只要利率提高至3%,许多借款人就会陷入麻烦。难道这样的金融产品比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要强?香港政府如何能容忍这样的金融产品?一旦泡沫破裂,香港政府又将被迫通过限制供应来支撑楼价。每经过一轮这样的周期,香港经济就会变得更小。  另一方面,内地城市则在不断追求规模最大化。目前的楼市泡沫为地方政府提供了融资,让其最大化地促进发展。当泡沫破裂,它们会任由房价下跌,吸引新的资金接盘。  相反,每经过一轮周期,内地城市就变得更大。广州和深圳的人口都将超过2000万。北京和上海会是前者的两倍。香港的人口仅700万,要在中国的超级大城市中脱颖而出何其难矣。  香港20世纪90年代的房地产泡沫,部分原因是人们对未来充满乐观。名义GDP和工资以两位数的增速上升,楼价上升更快。人们说,楼价比收入上升领先了若干年,应该提前用收入买楼,这也能自圆其说。相比之下,目前的泡沫是一场闹剧。未来10年,工资不会迅速上升,香港的根本挑战是来自北部的竞争压力。过去10年,尽管香港经济停滞,上海快速增长,但香港的平均工资仍然是上海的2.5倍。  如前所述,香港的竞争对手已不再是上海,而是像广州和深圳这样的邻居。香港如果不改变增长战略,它有可能失去在粤语世界的领先地位。  高楼价是影响香港竞争力的根本障碍。它的住宅市值可能超过GDP的4倍,而仅仅一半人口拥有自己的住宅,其余居住在政府的“公屋”,或政府补贴带福利性质的“居屋”。香港经济以房地产为中心,在全世界独此一家。  中央对香港的政策优惠,其实以抑制上海为代价。但这样的政策能持续多久?上海人口仅占全国的1.6%,而上缴的财政收入是全国各省份中最多的。另一方面,香港贡献的财政收入是零。忽视最能干的儿子,补贴最懒的儿子,这样的局面能持续多久?  香港必须以地产政策平衡数量和价格,保持相关性。首先,政府应该制止疯狂的按揭产品,否则下一次衰退到来时,政府会吃尽苦头。对于高风险的抵押贷款,应要求银行作出更高的拨备。  其次,香港政府目前的主要收入来自卖地,应考虑物业税,以此取代前者。税率可以从百分之二开始,最终达到百分之五。这样一来,政府可降低支持地价的动力。考虑到香港人口老化,福利开支上升,这样的政策无可避免。  第三,香港目前的商业集中在维多利亚港周围的狭小地带,政府应规划替代性的更大的商业中心。新址可考虑设在大屿山。香港投资建设港珠澳大桥要花一笔巨款,若无战略扩张,花这笔巨资不值当。  香港人梦想把房地产卖给内地投资客,到头来这可能也就是一场梦而已。人口老化,经济不振,仰仗中央,香港正痛苦地滑向边缘化。该醒醒了。
  这篇文章的水平非常高,请大家仔细阅读  香港的房地产泡沫接近1997年顶峰  王永军电话 qq 1997年房地产泡沫破灭后,香港经济便停滞了。过去13年里,香港人均的名义GDP(即未经通胀调整)上升了百分之十几。但因港币兑人民币的汇率跌了五分之一,而香港的生活用品大多来自内地,生活成本其实由人民币决定,因此,说香港经济“停滞”其实已算客气。事实上,若都用人民币衡量,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香港人的生活标准降的比日本人多。  此外,若没有中央的支持,香港的经济表现还要差许多。例如,香港实行零关税,内地客人去香港购买奢侈品,这是香港经济的一大亮点。但是,大陆其实完全可以取消奢侈品的进口关税,因为大陆并没有相应的竞争行业。大陆的高关税仅是帮助把需求导向了香港。  香港股市是另一个经济亮点。它其实只是中国股市的国际板。上海其实可以很轻松地抢它的生意,只要把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提高到5000亿美元。没有中央的支持,很难想象香港的经济会是今天的样子。  香港所有的苦难,可归咎于它对房地产的迷恋。经过1997年的泡沫破灭,照理说,香港应当能够永远戒掉对房地产的痴迷。日本就是这样的。然而事实恰好相反。香港人最新的梦想,似乎就是等一个土土的大陆佬来敲他的门,掏出几百万美元来买他的公寓,然后他的下半辈子就有着落了。这样的梦想,加上低利率,支持着香港楼价,令其比1997年的高峰期仅低了十分之一。  “香港的房地产是无价的,”当地一名炒房老手告诉我, “这就像一个宋朝花瓶或毕加索的画,内地有13亿人等着收藏它们,你说标什么价好呢?”  内地人提着成袋的现金到香港买楼,这样耸人听闻的故事在香港时有耳闻,但支持这个城市泡沫的真正原因是债务。这是老生常谈了。相比其经济增速,香港的债务上升速度是前者的三倍。事实上,香港私人部门的杠杆率甚至比1997年更高。经过1997年的崩盘,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杠杆率拉的如此之高,这也算是香港特色。  香港金融业完全不负责任的行为助长了泡沫。普通的按揭贷款与香港银行同业拆息挂钩,还不到1%。只要利率提高至3%,许多借款人就会陷入麻烦。难道这样的金融产品比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要强?香港政府如何能容忍这样的金融产品?一旦泡沫破裂,香港政府又将被迫通过限制供应来支撑楼价。每经过一轮这样的周期,香港经济就会变得更小。  另一方面,内地城市则在不断追求规模最大化。目前的楼市泡沫为地方政府提供了融资,让其最大化地促进发展。当泡沫破裂,它们会任由房价下跌,吸引新的资金接盘。  相反,每经过一轮周期,内地城市就变得更大。广州和深圳的人口都将超过2000万。北京和上海会是前者的两倍。香港的人口仅700万,要在中国的超级大城市中脱颖而出何其难矣。  香港20世纪90年代的房地产泡沫,部分原因是人们对未来充满乐观。名义GDP和工资以两位数的增速上升,楼价上升更快。人们说,楼价比收入上升领先了若干年,应该提前用收入买楼,这也能自圆其说。相比之下,目前的泡沫是一场闹剧。未来10年,工资不会迅速上升,香港的根本挑战是来自北部的竞争压力。过去10年,尽管香港经济停滞,上海快速增长,但香港的平均工资仍然是上海的2.5倍。  如前所述,香港的竞争对手已不再是上海,而是像广州和深圳这样的邻居。香港如果不改变增长战略,它有可能失去在粤语世界的领先地位。  高楼价是影响香港竞争力的根本障碍。它的住宅市值可能超过GDP的4倍,而仅仅一半人口拥有自己的住宅,其余居住在政府的“公屋”,或政府补贴带福利性质的“居屋”。香港经济以房地产为中心,在全世界独此一家。  中央对香港的政策优惠,其实以抑制上海为代价。但这样的政策能持续多久?上海人口仅占全国的1.6%,而上缴的财政收入是全国各省份中最多的。另一方面,香港贡献的财政收入是零。忽视最能干的儿子,补贴最懒的儿子,这样的局面能持续多久?  香港必须以地产政策平衡数量和价格,保持相关性。首先,政府应该制止疯狂的按揭产品,否则下一次衰退到来时,政府会吃尽苦头。对于高风险的抵押贷款,应要求银行作出更高的拨备。  其次,香港政府目前的主要收入来自卖地,应考虑物业税,以此取代前者。税率可以从百分之二开始,最终达到百分之五。这样一来,政府可降低支持地价的动力。考虑到香港人口老化,福利开支上升,这样的政策无可避免。  第三,香港目前的商业集中在维多利亚港周围的狭小地带,政府应规划替代性的更大的商业中心。新址可考虑设在大屿山。香港投资建设港珠澳大桥要花一笔巨款,若无战略扩张,花这笔巨资不值当。  香港人梦想把房地产卖给内地投资客,到头来这可能也就是一场梦而已。人口老化,经济不振,仰仗中央,香港正痛苦地滑向边缘化。该醒醒了。
  。  
  好了,哥说完了,经过哥的研究,哥可以负责任的讲一句话  香港极有可能是中国地产次级贷的爆发策源地,如果中央某些人还有理智的话,应该尽快处理  香港极有可能是中国地产次级贷的爆发策源地,如果中央某些人还有理智的话,应该尽快处理  香港极有可能是中国地产次级贷的爆发策源地,如果中央某些人还有理智的话,应该尽快处理  香港极有可能是中国地产次级贷的爆发策源地,如果中央某些人还有理智的话,应该尽快处理  香港极有可能是中国地产次级贷的爆发策源地,如果中央某些人还有理智的话,应该尽快处理  香港极有可能是中国地产次级贷的爆发策源地,如果中央某些人还有理智的话,应该尽快处理  香港极有可能是中国地产次级贷的爆发策源地,如果中央某些人还有理智的话,应该尽快处理  香港极有可能是中国地产次级贷的爆发策源地,如果中央某些人还有理智的话,应该尽快处理  香港极有可能是中国地产次级贷的爆发策源地,如果中央某些人还有理智的话,应该尽快处理
  东方之珠真的黯淡了?哎
  @先有先知然后是王 17楼
17:29:43  好了,哥说完了,经过哥的研究,哥可以负责任的讲一句话  香港极有可能是中国地产次级贷的爆发策源地,如果中央某些人还有理智的话,应该尽快处理  香港极有可能是中国地产次级贷的爆发策源地,如果中央某些人还有理智的话,应该尽快处理  香港极有可能是中国地产次级贷的爆发策源地,如果中央某些人还有理智的话,应该尽快处理  香港极有可能是中国地产次级贷的爆发策源地,如果中央某些人还有理智的话......  -----------------------------  需要解决吗?东方之珠早就跑到上海啦。香港政府最好宣布香港破产,中央政府就可以宣布进行人民民主专政改革,把2鬼子等港灿洗刷刷掉,世界安静了。
  有种技能叫做 清算  
  去大英帝国吧,这个喝人血的邪恶地主!  
  @先有先知然后是王 5楼
16:58:50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李嘉诚选择了转移资产?甚至于也不信任大陆政府?  原因一? 香港日渐衰落,香港地产的泡沫严重,李嘉诚抛售房产为避险?  原因二? 香港民主党和工人罢工严重威胁到了李嘉诚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原因三? 因为电讯盈科事件,李嘉诚和李泽楷父子得罪了香港的底层食利公民?  原因四? 中国让李嘉诚没有安全感?李嘉诚选择了民主国家?  原因五? 传......  -----------------------------  感觉靠谱,综合因素所决定~
  离开吧,离开是对的。  我现在苦于走不了……
  不错。。
  @先有先知然后是王 5楼
16:58:50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李嘉诚选择了转移资产?甚至于也不信任大陆政府?  原因一? 香港日渐衰落,香港地产的泡沫严重,李嘉诚抛售房产为避险?  原因二? 香港民主党和工人罢工严重威胁到了李嘉诚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原因三? 因为电讯盈科事件,李嘉诚和李泽楷父子得罪了香港的底层食利公民?  原因四? 中国让李嘉诚没有安全感?李嘉诚选择了民主国家?  原因五? 传......  -----------------------------  也有可能接下来收购英国科技企业
  香港要出问题了吗?
  楼上各位还是仔细研究下当年香港地产低迷时,李时如何完成抄底历史的,当年李的抄底,才奠定李在香港的地位。  各位把这个时空背景放大到如今金融危机底下李的性格习惯和思维
  1965年2月,香港发生了严重的银行信用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及市民纷纷抛售房产,离港远走。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地产公司纷纷倒闭。1967年,香港更发生反英暴动,进一步使房地产市场陷于死寂。  不过,李嘉诚却看好香港工商业的前景,认为香港这个商机十足的殖民地,不会久乱。他反行其道,在人们贱价抛售房产的时候,却大量购入地皮和旧楼。不出3 年,风暴平息,香港社会恢复正常,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暴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630万平方英尺。  1971年6月,李嘉诚正式创办长江置业有限公司,翌年改组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在地产事业上大展拳脚,并在后来多次石油危机和经济萧条的时期,趁楼价下滑,运用人退我进、人弃我取的战略入货,结果在楼市大升时获得巨利,使手上的资金暴增。
  怎么说呢,李嘉诚投资外国,你说他转移资金,说对不起中国。  外国人投资中国市场,你说中国的钱被外国人赚完了,难道李嘉诚投资到外国一定赚不了钱?  这不是互相矛盾吗?
  我是李嘉诚我也走,因为香港的政治气候不好,有西方的反华势力在操纵,在他的码头什么联合工人搞罢工,涨工资等等,估计香港以后要乱段时间,李嘉诚是只做不说的人,他看到了这些,走是保全自己的资财
  在商人眼里只有利没有国.这就是在中国不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的原因所在.他们永远也改变不了有奶都是娘的本性.  
  改革者必须被改革了!  核心提要:著名学者卢麒元近日发布微博纵论改革,字里行间,拳拳爱国之心尽显,深厚人民情怀尽出,见解独到深刻,读来令人震撼,更是值得当政之人认真参阅,三思而行之。以下摘自卢麒元新浪微博8月5日以来的精彩内容。  改革本应该是褒义词。改革不等于打劫,改革者不应该是盗窃者。深化改革的本意,也绝对不是制度化打劫。改革者,必须是人民自己选择的领路人; 改革者的改革,必须是经过人民认可的立法、司法、行政行为。外国设计师指导下的改革必须终止! 暗想里面的”顶层设计“必须终止! 结论是,改革者必须被改革了!  我国最恐怖的垄断,是对改革的垄断。改革说到底是调整社会分配,改革权就是分蛋糕权。公然搞顶层设计,就是要私分蛋糕,这不好! 应该让人民参与改革,必须让人民分享蛋糕。发改委的斑斑劣迹,足以说明问题了,不要罔顾左右了。人民参与是具体的,要具体到参与者的每一个姓名。领导应该证明一些事情了。  八月份只想听到关于三件事情的讨论:加资产持有和资本利得税、加存款利息、建立集体诉讼制度。其它改革的废话,都是浮云!  百年前的威尔逊总统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他不会讲思想理论吗? 他不会说漂亮话吗? 他没有那麽虚伪! 更没有那样愚蠢! 他做的事情,就是一部又一部地立法。他用法律践行了他的理想。我写了《威尔逊总统与民粹主义》,可惜一篇文章叫不醒迷信权力的领导。明君不常有,好政府难求,唯有给老百姓法律武器!  有毒食品问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然而,我们一任又一任的全国人大就是不作为,他们就是不给予群众集体诉讼权,他们就是要保护政府和商人。全世界有哪一个国家是政府管理商人? 自古官商一家亲,这是天大的笑话啊!既然有法律,为什麽不让老百姓是用法律武器? 一部集体诉讼法就这麽可怕吗?匪夷所思!  昨夜万里无云,做了一个中国梦。国务院全是权贵,政协全是富豪,人大全是左翼。请不要批判,仅仅是一个梦而已。  需要关注的不是刘铁男的钻石,而是发改委无边无际的权利。国人恐怕并不知道,改革派比造反派更厉害,发改委的改革多数涉及违法甚至违宪。改革派的造反有理,早已经上升到宗教高度了。听一听吧,不改革就死路一条!璀璨的钻石,哪一颗不是浸满了血汗! 难以想像,毛泽东如果活着,会如何收拾这群钻石男!  刘铁男的二十五颗钻石,镶嵌出发改委璀璨的权柄。发改委,发改委,发改革财委员会。刘铁男用璀璨的钻石,让所有的改革豪言壮语黯然失色! 改革变成了打劫的暗语,公共经济政策一片狼藉。我们不知道,明天你们还要怎样忽悠改革? 不过,还想大张旗鼓地公开打劫,怕是不行了。深化改革? 神话改革! 嘿嘿!  用老百姓的血汗钱,养一群白痴票友,整天自娱自乐。编出一些荒唐的说辞,总以为老百姓好欺负,没完没了地瞎糊弄。什么理论? 什么改革? 收声吧! 人民只想知道两件事: 向资产持有和资本利得课税了吗? 为老百姓的存款加息了吗? 在这两件事没有办好之前,先收起那些美丽的神话吧! 够了,别再现眼了!  上下左右皆为富豪,如何联系群众? 握手、抱孩子、仰望星空? 十恶不赦? 倒也未必! 君子视民如子,小人视子如民。为什么死活都要救地产商? 几乎所有的阿哥、公主都在吃这碗饭呀! 八零后、九零后群租都困难了,都变成72家房客了,还是要涨房价涨房租! 金融改革? 好意思吗? 把人民群众改成会说话的奴隶了!   从某某指数到某某经济学,体现的是极度不 自信。这是媒体人的包装手法,搞一点文邹邹的噱头,掩盖难于启齿的红利。之所以要说学问(所谓科学),无非是爲了掩盖立场。所谓金融改革,就是要抢老百姓 的钱,搞的再有学问也仍然是抢钱!请老百姓记住:只问两个问题:向资本征税了吗?加存款利息了吗?失望!
  在中国,政治永远高于财富,中央一直在控制民营资本的做大,预防资本操控政治。李嘉诚往大陆投资已经触到了天花板,中央也不会允许他再做大了。  他的资本投资海外再正确不过,而历来欧美对于香港资本的敏感度就要低于大陆,由香港资本去海外收购各种优质的产业,也是中央政府鼓励的吧!
  跟李老板走不会错
  李超人一向先知先觉  国内金融危机一触即发
  在香港和内地炒地皮搜刮了财富去孝敬他英爹去了,尼玛的还去英国的公用事业?去送钱的吧
  @黑心橡胶木 36楼
22:32:49  李超人一向先知先觉  国内金融危机一触即发  -----------------------------  我倒是觉得老李是怕中美打起来,否则美国的经济状况一向比欧洲健康,就算是觉得大陆的经济要出问题,那也是首选把资本转移到美国才对。  老李选欧洲,估计主要是考虑回避战争风险。
  @耗子花 34楼
22:30:07  在中国,政治永远高于财富,中央一直在控制民营资本的做大,预防资本操控政治。李嘉诚往大陆投资已经触到了天花板,中央也不会允许他再做大了。  他的资本投资海外再正确不过,而历来欧美对于香港资本的敏感度就要低于大陆,由香港资本去海外收购各种优质的产业,也是中央政府鼓励的吧!  -----------------------------  老李在大陆的资产有李彦宏和马化腾多?!
  暴风雨来临
  未雨绸缪
  @忠犬八婆的老公 32楼
22:00:41  优秀文明总是能够同化劣质文明,  那些意淫中华文明比西方文明优秀的当代阿Q们,睁大你们的猪眼看看:  你们引以为傲的中医、武术、京剧、书法,周易、孔儒等等所谓中华文明的瑰宝(实则是一堆早该进垃圾堆的破铜烂铁)能进入西方文明社会并推广应用吗?西方人抱着猎奇看老古董的眼光恭维几句,阿Q们就高潮了,包括你们玩的什么孔子学院、什么韬光养晦之类的自己骗自己的所谓谋略呀东方智慧呀,在西方人眼里就是些小儿科......  -----------------------------  你个2b,翻来覆去就这么几句话,能来点新鲜的?忠犬八婆,狗日的!
  从香港可以看出人口的重要,香港再厉害只有700万左右,今后可能放在中国就是个二流城市,计划生育将会让我们沉沦,合理的人口肯定高于现在的人口,特别是汉族比例要增加,否则肯定内乱。
  @耗子花 33楼
22:30:07  在中国,政治永远高于财富,中央一直在控制民营资本的做大,预防资本操控政治。李嘉诚往大陆投资已经触到了天花板,中央也不会允许他再做大了。  他的资本投资海外再正确不过,而历来欧美对于香港资本的敏感度就要低于大陆,由香港资本去海外收购各种优质的产业,也是中央政府鼓励的吧!  -----------------------------  支持。李嘉诚,包玉刚,霍英东,董建华还有若干其他大佬,早期都是中共的香港合伙人。他们与高层的联系比我们想象的深。
  世界上最贱的人不是你爱的男人背叛你,而是你最信任的男人和你的男人在一起。
  月圆则亏,物盛当杀。吕不韦做生意赚回的是一个国家,沈万三有钱,出钱修了半个南京城,很会做人吧,结果还是流放杀全家。  李嘉诚是人,赚回的是百分之三十的财产,700万人还剩多少?早已天怒人怨了,李家至少为香港房价1,2万平方呎负一半责任。想想看,一个王国几十年还能持续多久?  再则,李家的小儿是香港民主派金主,香港能容,中央能容?再则,那个小儿也是个败家子,看不到中国的好,拿着腾讯原始股,过早拋出损失几十亿,搞盈科搞汤姆,你香港有几个鸟?成本都收不回去。  李家诚是神,不等于儿子是神,富不过二代三代不是句空话。  
  回复第43楼,@ericyf  @耗子花 33楼
22:30:07   在中国,政治永远高于财富,中央一直在控制民营资本的做大,预防资本操控政治。李嘉诚往大陆投资已经触到了天花板,中央也不会允许他再做大了。   他的资本投资海外再正确不过,而历来欧美对于香港资本的敏感度就要低于大陆,由香港资本去海外收购各种优质的产业,也是中央政府鼓励的吧!   -----------------------------   支持。李嘉诚,包玉刚,霍英东,董建华还有若干其他大佬,早期都是中共的香港合伙人。他们与高层的联系比我们想象的深。   --------------------------  李是英国人的狗腿子吧?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收费公路亏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