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剃头是去那剃,还是在家给小孩剃头剃

努力加载中
下载腾讯视频观看完整版
赞助商广告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连队细节之理发
  理发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中国论文网 /8/view-9152899.htm     虽然内务条令上规定男军人有四种发型,即:刚健型(小平头)、青年型(一边倒)、奔放型(小分头)和稳健型(背头),但到了连队似乎只有刚健型一种,而且,也大多是生猛多于刚健――只是小平头罢了。   连队检验发型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短,短了就标准了。在短的大前提下,一些臭美分子会搞点造型出来,比如板寸、草平、方寸等等名目,其外在表现也就是两鬓和顶发短得透皮,沿耳上一圈稍长,洗头之后把头发往上捋一下,使脑袋更见棱角。我曾专门与理发师讨论过,这种做法因为牵就一个短字,往往与名目上原定的发型相距很远。以我的经验,北方兵做短头发比较容易做出棱角,因为他们的后脑勺较平,且前额很宽,南方兵则相反,后脑勺嶙峋突兀,没有丰茂的植被是无法掩饰的。   虽然绝大多数当过兵的人将小平头保留终生,但确实有不少人在不断地抱怨军人在发型问题上选择太少,认为平头使他们失去了潇洒、翩翩或者玉树之类的姿态。当然这只是一种逆反。如果真的有人厌恶短头发的话,那我得劝他大可不必如此。因为短头发才是一种进步的姿态,中国从封建到民主的革命就是从把头发剪短开始的。长头发大辫子是保守、是顽固,短头发是进步和革命。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一样,我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头发短了,人就显得精神,头发长了,人就显得颓废,有点吊儿郎当。艺术家们大都是这样,不分男女,头发都是老长老长的,显得萎靡不振,当然他们的眼神一般都很深沉。如果你看到一个眼神轻佻,而又长发如狮的家伙,一定得记住了,他是个伪艺术家。   短头发最大的好处是理起来比较容易,特别是在连队。   我刚入伍的时候,每个战斗班都有一把剃头的推子,理发几乎成了一个全民性的劳动,和扫地一样容易,和包饺子一样让人热爱,和抠内务一样给人成就感。当然,这是新兵连时候的事。下到老兵连,每个班里差不多都要指定专门的理发员,原因有三:一是理发推子可以有专人保管和保养,二是省得战友们脑袋上的梯田过于影响军容,三是群众性理发的热情和小型练兵及细小工作的热情一样慢慢消退了。我本人的热情一直很高,那时候还在提倡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我想如果我能练成一个优秀的理发师多好,至少退伍之后不愁没有生计,部队给我提供着比韭菜还要茁壮的头发供我练习,而且我还很可能因此成为学雷锋标兵,更关键的是如果我理得好了,还可以去给首长理,让首长听我的命令把头低下去或者把下巴抬上来。可能是因为我的思想不纯正,下了新兵班之后,我就基本上只有听别人的命令低头或者抬下巴的分了。   以我十多年的观察经验,我们部队的首长一直都是让战士理发的――管理科的一个战士替他们和机关的同志们理发。与首长们相比,连队的同志们要欠缺很多的耐性和定力,我知道肯定有人在他三年或者两年的士兵生活中一直在连队让战友为自己理发,但更多的人则总是要寻个机会到市镇的发廊里搞一搞头面事业。这个时候,理发的战友和理发员总有说不完的话,即使不说话的,那心里总也有层出不穷的心思。因为很多发廊的理发水平并不高明,甚至很差,所以走出营房理发更多的是一次心灵和情感的旅游,就像走出家门旅游一样,旅游之后还得回家,然后多一点回味,或许很快就忘了,或许能记得很久――因为旅游而迁徙的人毕竟不多。   你的情感里往往埋伏着别人的商机。于是乎,发廊就开到了营房边上。我们有――个团在山沟沟里,大门不远处居然有“三大发廊、四大百货”,其实三大发廊里,没有一个发廊里的理发员超过两人。过近的距离会产生危险,于是部队内部就办起了理发室,理发室的理发员一般是军嫂。军嫂当理发员有三大好处:一是解决了部分军嫂的就业问题,二是给一些善于做细小工作的个别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环境:三是军嫂可以在战友们的言谈之间捕捉到一些不良思想动态,提供给军嫂的丈夫以及其他干部,供他们参:考,促进部队建设。军嫂当理发员也有点不好的地方,就是个别军嫂放不下架子,战友们去理发的时候往往有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国营百货商店的感觉。   鉴于个别军嫂的服务态度,一些连队在月初月末检查军容风纪的时候就会到街里去请理发员,请来之后,中午一般还要供一顿饭,因为是成批量的服务,标准上也不强求,价格上自然也就下来了,而且大家都排着队呢,被人按住脑袋之后,不管按脑袋的手是不是比蒙娜丽莎的手还美丽,别说嘴里没有闲话了,就是心里也没有什么闲思想了。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现在正被各部队普遍使用。   现在回想起来,还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战友们都不会理发了。一项传统一下子就没有了。我们是战士,我们什么不能干呢?我们部队现在还有上世纪五十年代战士们盖的房子呢,样子差点,但结实极了。当然,工业化的发展是以分工为标志的,我们现在绝对不能再去自己动手盖营房了,可是理发这样的事,自己人还是能干的,钱钊,书和杨绛,那么大的学问家,夫妇二人都是互相理发的,多么有亲切感。再说,我们理的都是平头,那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情呀,容易到顺着头皮直接推就行了――越是直接,越是有力度,花样多了就成了花活。花活是商人用来骗人的,我个人认为我们还是不能依靠他们,而应该依靠我们自己灵巧的。充满力度的一双大手。      军营理发显学  王通化      军营理发学      课程核心提示:你的行为边界正是由一些数字和“不得定律”构成。   理发是老百姓入伍的第一堂课,是关于军人标准的一次“头上立法事件”。《内务条令》第六章第二节第八十九条规定:军人头发应当整洁。男军人不得留长发、大鬓角和胡须,蓄发(戴假发)不得露于帽外,帽墙下发长不得超过1.5厘米,女军人发辫不得过肩,女士兵不得烫发。师以上首长可以在规定的发型内决定所属人员蓄一种或者几种发型。军人染发只准染与本人原发色一致的颜色。   这是军人们的理发法学。举凡所有军人的“头部法律纠纷”,均可以援引此条进行妥善处理。一般这方面学问最深的可能是班长、排长、连长、军务参谋、纠察等人。      军营理发美学      课程核心提示:有了你的理发美学后,你便能在纪律中找到健康的自由。   最简单的头型里仍然隐含着审美标准的变迁。时至今日,平头经过进化,已经变种为大平头、小平头、板寸;毛寸、圆平头等   十余种,至于分头更被细分到只有美发师才能分辨的程度。尽管平头早已溢出军营,一度风靡这个社会的成功男性“头部地盘”,并成为衡量理发师基本功的硬性指标之一’但不容置疑的是,对平头最有发言权的还是军人。当有一天,一个新兵开始对着军容镜,思索刚刚理过的平头时,属于他的理发美学便开始建立了;从此,他开始在连队里三四个理发师中暗自挑选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
或者宁可排队,他也要等着军人服务社那个心仪的理发师操刀。   军营理发美学不独为士兵所独修,长期不变的“清水挂面头”,已经让许多连队干部为女兵理发的事挠头。有创意的连队,开始定期请来理发师,根据每个人的身材、脸型,在条令允许的范围内为女兵设计发型。对于理发美学,女兵的启蒙和认识远远要早于男兵。最初关于“头部立法事件”的啼哭,似乎也注定她们更善于记住这段历史。一个退伍的女兵就牢牢记住了刚到部队时那些形形色色的“创意发型”:参差不齐式、倒扣瓜皮式、无鬓角式、左短右长式……当然,有二些让她们哭的创意,说不定会成为那些都市设计师们的灵感,而一批军营理发高手,正是从自己最初下手的创意头型成长起来,有了自己的短发美学。      军营现发政治学      课程核心提示:理发;有时候不仅仅整理的是头发。   军营的理发中;无疑潜藏着最深刻的政治学。除了理发是部队学雷锋或拥军的经典节目以外,军营理发政治学体现在围绕理发的各项工作中。有的连队理发室或者理发小组,因为做得好,会屡屡成为上级检查的重要内容;有的将军通过长年累月地为别人义务理发――包括在旅途的列车上也不例外――受到社会和军队的嘉许以及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有的领导边给战士理发,边与他们拉家常,从中了解战士们的思想状况;有的部队,通过给随队的军嫂建立理发室,既解决就业,也解决了部队战士理发的问题;有的战士一入伍,就从自己的理发手艺中,看出了进步的诀窍和自己的价值;还有的连队的学雷锋小组因为义务理发和地方理发店的老板发生矛盾,原因是理发小组活动的地点就在人家门口;更有的部队,把理发当作维护战士权益的事件来抓。沈阳军区某部一个连队为统一战士的发型,与驻地某美容美发学校达成协议:该校每隔千周派学员来连队为战士义务理发,战士为他们当练习模特。连队还同时规定,战士不得私自到军人服务社理发室理发,结果遭到战士的强烈反对?不得不取消统一理发。      军营理发经济学      课程核心提示:值与不值,也许不仅是那些数字的对比,任何经济学都有它的价位观。   据说,当年“南京路上好八连”刚进上海南京路时,有战士不惜花五毛钱到高级理发厅理发,一时被视为典型的反常现象。尽管今天再出现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了,但老兵们仍然有一笔理发经济账。因为津贴有限,头又要勤理(连队每周要进行一次军容风纪检查),所以这笔账还是值得算的。到连队自己的理发师那儿去理,或者大家相互理,一分钱不用花;到军人服务社去理,至少要比外面同类水平的便宜一半。最关键的,外面的理发师因为理平头的经验不足,往往型到神不到,有的干脆连型都达不到,典型的不值,更何况现在到处都在讲节约,所以连队几乎每一个新兵在老兵的一番经验和自己的体会之后,很快便会把这套经济学融会贯通。某海防团二连电台班长黄海华义务给战友理发,每年为连队官兵节约经费不少于8000元。此可作为理发经济学的素材之一。      军营理发战术学      课程核心提示:所有战术,在进行时态的时候都是残酷的,哪怕过后成为你吹牛的资本。   发生在军人头发上的“战争”,总是随时随地而且惊心动魄的。行走在条令中关于头发条款的边缘,干部和战士均有自己的战术学。一段时间,战士和学员们之间流传着一种“三面剃光光,前面发飘扬”的发型。这种发型因为三面合格、一面特长被戏称为“合格加特长”。这注定是一场“特长”与“反特长”的战争。而且随着兵龄的增长,这种“战争”不断升级,各自的战术也不断更新。这边找到了定型胶,那边便弄来了剪刀,当场“处决”。   关于理发战术学,美军的一个经典故事更是让人捧腹叫绝。美军规定男兵只准留平头,女兵只准留短发,因此,一些刚入伍的“爱发”青年只好忍痛割爱。一次,一个新兵刚到连队,军士长就命令他到理发室理发。小伙子坐在理发椅子上,望着镜子里一头心爱的长发十分心疼。这时,理发师用和蔼的口气问他:“小伙子,你想保留两耳边的长发吗?”小伙子受宠若惊,连忙答道:“好的,谢谢!”理发师微微一笑,操起剪刀,“嚓嚓”几下,剪掉了小伙子两耳边的长鬓,顺手放进一个信封里,说“请保留好,作个纪念吧!”      军营理发统计学      课程核心提示:任何领域内的奖惩,都是由掌握裁判权的人决定,只是,统计的标准和方法千差万别。   在部队,一些关于头发上的数理统计,总是关乎另外一些奖惩。倘若一个战士有三次被抓到头发不合格,恐怕不是自己写检查的事了,他的班长也要负失察之责。相反,倘若一个战士当兵几年头发从来没有不合格过,他在班长甚至连长指导员心中的数理统计结果一定是严格自律,表现不错。倘若不仅头发合格,而且一直坚持为别人理发,那么这位战士不仅连长指导员中有表扬、战友中有口碑,连团里的宣传干事也会亲自来调查统计一番,成为一篇报道稿中的扎实材料,弄不好,这位战士还会立功,作报告。如前文所说的黄海华,当兵8年,他整整为别人理了7年的发。这样的统计,是人家一剪子一剪子推出来的,经得起审计,还会让人竖大拇指。   倘若一个连队每次在军容风纪检查时,所有人的头发全部合格,这个连的主官在机关的统计指标一定是上扬的,他们会被认定为管理有方、训练有素。倘若上级首长来检查工作,在集合的队伍前一站,想说几句勉励的话,结果一抬眼,两三个头发扎眼一晃,兴致说不定就会转向。这是随机性的统计,同样关乎连队的整体荣誉。“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口碑是怎样流传到现在的?有记者为他们做了个统计:连队的木工箱已经传到26代,补鞋箱传到27代,理发箱最老,传到28代。      附件:约定俗成的战士理地图  罗文海      军人到什么样的地方去理发,这里面很有学问,要是去的地方不对,首先是影响形象,其次是被领导们看到了,自己有时会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店名写得很明白的不能去。条令上规定军人有“八种场所”不能去,其中“发廊”是一种场所。《现代汉语辞典》上“发廊”的意思是:美容美发店,多指小型的个体美容理发店。你看店名写着美容美发的,那是肯定不能去了。店名不清的,下面几种情况下是不能去的。   门旁有霓虹灯的最好不去。那种灯通常要旋转到深更半夜,你想,谁深更半夜还去理发?这种美容美发店大多是挂羊头卖狗肉;醉翁之意不在酒。   大门半透半明的最好不去。有的理发店虽然店名很正规,但是门上贴着彩色的塑料薄膜,半明半暗,里面的女孩子大都打扮得花枝招展,这些地方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理发不是主营业。   小巷深处的最好不去。这些地方的理发店肯定不是以理发为主,你想光理发的话,那么偏僻的地方谁去?再则真有那么一个店,你从那儿钻出来,别人看了,也会开你玩笑的。   理发师是妙龄女子的最好不去。你如果经常跑到那儿去理发的话,战友们看到了,会取笑你,是不是对她有意思啊!这
是军中战友们最爱开的玩笑,到时有口难辩,传到干部们的耳朵里不好。   发型设计室最好不去。这些地方是很正规的理发,手艺也好,但是价格会让你瞠目结舌,理个发要好几十块,咱们那百八块钱的津贴费,一个月只能让脑袋享受两回了。   上面的这些地方不能去,那去的地方确实不多了,因为现在外面非常正规、经济实惠的理发店真是稀有之物了。      什么地方可以去?      营门口老头老太开的理发店。在一般的部队的营门口都有这样的地方,一间小屋,一把椅子,一张镜子,又方便又实惠又放心。   营院内的理发店。这是一些家属们开的,她们对咱们当兵的发型是轻车熟路,既经济又漂亮,还肥水没流外人田。   最理想的理发方式是咱们连队自己有理发员。咱们军人的发型标准高,一般一个人一个月要理两次发,消费大概在10元左右,一年120元左右,一个连队一年光理发费要消费上万元,如果算一下账,把这笔钱省下来,可以救助30多个失学儿童。会当家的连长指导员,都会注意培养一两个手艺不错的理发员。还有到外边理发,大多剃的是青年头,这样的发型平时维护费时费力,洗发精都要多用一些,又是加大了消费。咱们军人的头型不应该那么讲完,都是清一色的男子汉,漂亮的发型给谁看了?要想给领导们留个好印象,还是千头管用。再则战士们之间相互理发,不但可以练一门手艺,也可以增添生活的乐趣。   请理发师进来。连队没有理发员的这是一个好办法,每半月一次,规定好时间,请外边的理发师进来理发,这样做不但价格便宜,而且减少了人员外出,防止战士们不懂误入了不该去的地方。      热爱平头  黄 尚      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有损”思想的影响,千百年来,中国人赋予头发更多的含义。因而在朝代频繁更替变迁中,改变的是服饰、发型、生活方式,不变的是男人女人、达官贵人、平民百姓清一色的一袭长发和根植在长发下面的意识形态。   削发以明志,头发是如此鲜明的张扬出个性风采,传达出个体在万千同类中卓尔不群的努力。1998年,梁咏琪浅吟浅唱《短发》:“我已剪断我的发,剪断了牵挂,剪断一头被爱的挣扎”。唱出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孩以削发的姿态决心与那场失败的感情一刀两断。凭借这首歌,梁咏琪一举成名。发型是姿态是秀场。在特定的年代,你的发型会背叛你的心,旗帜鲜明的亮出你的政治立场。民国初期,一个叫孙中山伪年轻人举起辛亥革命的大旗。他向每一个聚拢在这面旗帜下梳着辫子的人高喊:“革命很简单,革命从头开始’。判断一个人是不是革命,看他的辫子有没有割掉。   中国军队的头发自此开始一天天短起来,直至进入我们今天的平头时代。      因平头痛哭      上世纪70年代,一个F4那样的青年当兵之难难于上青天。在又红又专的年代,他的长发不会给他带来好运只会给他更多的麻烦。当不了兵还不太严重。令父母揪心的是,没有哪个姑娘有勇气下嫁给这样一个F4。那时代,他的同龄人发型呆板,基本上都是平头。他们入伍时免缺了理发之痛。今天的F4们,他们的长发不再与道德品质挂钩,在更广泛的社会范围内被接受。他们虽不再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但入伍后要承受理发之痛。理发师剪刀挥动中,三千青丝在地上挣扎,像剪掉蓄了十几年头发的女孩,他们哭着说:“平头太丑了。”      平头有点丑      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理平头需要勇气。因为我们没有刘德华的脸型,所以理不出那种清秀,因为我们没有李连杰的头型,所以理不出那种果敢:因为我们没有张丰毅的气质,所以理不出那种刚毅。甚至如果我们像范伟那样有特点,也可以理出药匣子的反讽效果。可惜我们一样也没有,只有选择长发,理出自我陶醉的飘逸。   不是人人都适合平头。平头使你头部无法弥补的先天(后天)的弱点一览无遗。那些弱点吸引自己(照镜子)别人(看你)的注意力。不是平头丑,而是平头太真诚。可在部队这样的环境里,有点丑的平头就是战斗力。      平头就是战斗力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长辫子清军被短发英帝国主义打得溃不成军一败涂地。中华民族翻开了耻辱的一页。当一支军队的成员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梳辫子,这支部队无战斗力可言。战争爆发,只能被对手抓住“小辫子”。   平头就是战斗力。营养学家指出,头发每天都与大脑进行营养争夺战。头发越短耗费大脑营养越少,脑袋越清醒越不容易犯迷糊,战斗力越高。   平头就是战斗力。童话大王郑渊洁理平头后,文思泉涌一发而不可收,《童话大王》一再扩版,战斗力转化成生产力。唱而优则演的谢雨欣光头造型――与平头是姊妹头,惊艳娱乐圈。战斗力转化成杀伤力。前面提到的范伟理平头后,迎来人生巅峰,其塑造的药匣子形象之出彩令同样是平头的刘老根儿黯然失色。邓小平指挥若干经典战役,战果辉煌。有个细节需要提请大家注意,那时邓小平人如其名,留着小平头。   平头就是战斗力。战争条件下,头部负伤,头发太长不容易包扎很容易感染,造成非战斗减员,削弱战斗力。和平环境,部队超强的体力和艰苦的军事训练,更能彰显平头的优越性。你没有理由不热爱平头。      热爱平头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平头那么丑,为什么要热爱平头?首先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在长发成为社会审美主流的时代,你一生能理几次这样“标准比较高”的平头?不可否认平头看上去有点丑,你一生还要鼓起几次勇气理这样丑的平头?   热爱平头,就是热爱自己的经历,热爱自己正在经历的生活。   热爱平头,因为有一天我们翻开相册看到泛黄的相片上理着平头咧着嘴傻笑的自己,会想起那个遥远的十八岁时的青葱岁月。   热爱平头,因为在F4大行其道的年代,我们独树一帜的留着平头。还因为我们那么没出息那么不争气地因平头哭过。   热爱平头,平头就是战斗力。平头就是品位,平头就是标新立异,平头就是卓尔不群,平头就是献身国防的姿态。   老话说“头发长见识短”,热爱平头吧,嘘,一般人我不劝他。      理发,一个群体的事件和价值   谢淼焱      理发,理所当然已经成为军人穿上军装前的第一道手续,当这道手续成为一种习惯,你会在你有限长度的头发中别出心裁地寻找新的流行元素。      穿军装前的第一道手续      短发,整洁中透露着军人的阳刚之美,在某种程度上,短发已经成为军人的标志性造型。不管大街上关于头发的流行色彩如何变幻,红的黄的或者蓝的,也不管理发店里的技术手段如何更新,离子烫或者刀削或者?h油,与军人笔挺的军装相配套的,总是那一头精神矍铄的短发。不仅是中国,全世界的军人在仪容的追求中,都少不了对发型提出一番严格的要求,频频亮相于媒体的邪位美国国防部长,留给观众印象最深的也许不是他的豪言壮语,而是那
个与美军士兵毫无二样的“莫西干”头型。理发,理所当然已经成为军人穿上军装前的第一道手续,如果这道手续不完成,你会觉得你的形象无法与这身军装相匹配。还在进行征兵体检时,你便要开始对如何处理这个脑袋而开始奔忙了。短些,再短些,你不知道军人的发型还会有那么有限的几种供你选择,在你的印象中,军人的发型就是平头寸发,越短越好。当你第一次头顶凉飕飕地走出理发店去做一次关于军营和军人的人生跋涉时,一种和短发一样蓬勃向上的气质,注定与你一生相随。      痛并成长着      女孩步入军营的第一天,面临的第一个苦恼,莫过于理发了。入伍前的那一头秀发,经过你多年的呵护,是如此的光彩照人。这头秀发是你翻遍了美容杂志,再参照众多明星的头型才确定下来的,你曾经为选用哪种洗发水、护发素而与姐妹们反复论证。这些,在进入军营时,都将统统成为过去,一把剪刀,面目狰狞的摆在你的面前,要当兵,先理发。女兵的第一次理发,是一件极为壮观的事情,甚至是一次极为庄重的告别仪式,最后照一次镜子,洗一次头,修一次刘海,然后闭上眼睛,随着咔嚓一声脆响,刀起刀落间,你的眼泪便不自觉地流了下来。似乎没有哪个女孩在入伍时,不会为她秀发的失去而伤心落泪的,这件事情对于她们来说,俨然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过去,另一个时代的全新开始。那些染发,烫发,频繁进出于美发店的故事成为过去的记忆。然后,你再带着一千种一万种复杂的心情,回到宿舍,穿上军装,左瞅右瞅,不相信镜子里那个假小子就是你自己。   理发之痛,是一个女孩对爱美之心的一次重大挑战,可是又有谁说,短发的女孩就不漂亮呢,没有了长发飘飘,没有了色彩斑斓,无形中,你却养成了另一种端庄秀美的气质,一种超凡脱俗,令所有的流行都黯然失色的美。   当你穿戴整齐,昂首挺胸地走上街头时,你会发现,虽然没有了那头秀发,但你的回头率绝对不会减少,甚至还在增加,因为你已经成为另一个令人敬仰而向往的群体里骄傲的成长着的一员。   当你一次又一次素面朝天地开始新的一天生活,对于头发的长或短不再斤斤计较时,你才明白,不知不觉中,你已经在另一种美丽中渐渐地成长起来。      当理发成为习惯      当理发成为习惯。这就如同身上的军装不再肥大,队列动作不再僵硬一样,不管男兵女兵,你,都对于所生活的军旅有了一种全新的看法。你开始看不惯公园里公然的亲热镜头,看不惯浓妆艳抹的摩登装束。你行走在街头闹市时不再左顾右盼,流行在你的眼里只是过眼烟云。归根到底,当理发成为习惯,当你每个月准时走进理发店,一成不变的整理你本就不算长的头发时,你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军人。   当理发成为习惯,你的军旅生活也开始变得生动起来,你会从容不迫地去面对每一次军容风纪检查,对于迎面而来的纠察,你不再躲躲闪闪地心里没底。   当理发成为一种习惯,你会在你有限长度的头发中别出心裁地寻找新的流行元素。换上便装外出,你可能会拿出久违了的嗜喱水,让头顶的风景也闪亮一回,你或许还会在探家前的那次理发时,暗示理发师,就要探家了,手下留情。   当理发成为一种习惯,过多地精雕细刻已经不再属于你的生活。我们倾心关注的,是关于这个短发群体的荣誉,以及与短发相关的责任与使命。      光头:一个理发个案的样本分析  北 乔      几乎在每一座营区,总有几个健康的脑袋甘愿束手待毙地让推剪或剃刀歼灭成不毛之地。哪座营区里没有光头,似乎和没有枪一样让人感到不自在。   光头和军人有缘,由来已久。   战争年代,军人泡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剃个光头可在头部受伤时极为顺利地完成包扎。上战场时剃光头,显现出军人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到了和平时期,战争已离我们远去,军人剃光头的嗜好却得以成为战争的幸存者。   有人说,当兵的半个和尚,剃光头不足怪。这样带有嘲讽的说法,军人会像反击敌人一样予以拒绝。军人乐意剃光头,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他们认为光头的好处很多:   为理发员提供了训练场地,可以让初上战场的理发员大胆学习技艺,可以让老理发员研习新的发型。失败了不要紧,大不了刮个光头。   省去了洗理费,大大节省了理发时间。   检查军容风纪时头发绝对合格,无须再顾忌什么鬓角长了,脑后的头发到底露出帽墙几厘米了。   扫去了为留什么发型生出的烦恼,光头当算不是头型的最好头型。   大大缩短了洗头的时间,体现了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尤其在夏日训练量大了,大汗淋漓,洗头就一个动作,一盆水冲下便解决。   拉近了头皮与大自然的距离,符合当今一切回归自然的潮流,可以让头发畅快地呼吸阳光的味道。   奔袭、泅渡等训练时可减少阻力和重量,最大限度地轻装上阵。   没事时可摸摸头自娱自乐。   没小辫子可抓,与坏人搏斗时更是减少了危险。   有虱子可以一眼看到,有头屑也可以随时清理。   随时准备上战场,以此昭示军人天生的渴望。等等。   光头的好处这么多,可都是军人为应付提问储藏的烟幕弹,这说明军人对声东击西的游击战术已烂熟于心且运用自如。换句话说,剃光头的好处与真正的动机有时并无关联。军人剃光头多半不是冲着好处为之,而是潜伏着只有自己才明了的念头。   一群兵嗷嗷叫着即将上比武场,一个个剃光头,大呼,我们都剃成光头了,还有何惧!这时剃光头,是他们吹响誓夺金牌称雄比武场的冲锋号。   那年我考取了武警上海指挥学校,面对新的挑战,我信心百倍,同时也在警示自己,重新站到了起点上,路将很长很长,唯有披荆斩棘才能有所成就。因此必须抛弃过去的一切光环,而今迈步从头越。临离开中队时,我剃了光头。   有些老兵离退伍还有三四个月时间,把头弄得光光的,说是趁在部队理个光头爽爽,以后回到地方,再想以光头出世,很可能被人家说成小痞子。   远方的恋人无情地亮出红牌将军人罚下情场,心冷了,就觉得头发碍事,剃光得了。有的是削发忘情,有的是理光头意欲东山再起。也有的兵见别人剃了光头,觉得自己弄个光头也能出些风光,就跟进上来。   一般而言,新兵剃光头的比老兵多。这除了许多新兵和我一样有着一切从头开始的心理之外,还与理发员有关。看着推剪手痒心也痒的新兵班长,打着减轻新兵连理发员工作强度和关心帮助新同志的旗号挺身而出。新兵心里头激动,踊跃报名让班长关心帮助一回,根本不在意班长说的自个儿水平有限(有的在意,但认为班长谦虚)。新兵的头成了班长的试验田,精心耕耘收获的都是一块似狗啃的惨不忍睹的头型。没辙,征得新兵同意,干脆一扫而光,双方之间的默契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光头。面对这样的光头,新兵多少有些不情愿,但离班长
的强迫还是有些距离的。   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生产的光头,军人自得其乐。然而一旦掺杂了威逼的行为,那就不妙了。   某班在全队会操中一败涂地得了个班长的烫手山芋。大失面子的班长火从心头起,操着推剪以命令的形式把兵们都整成了光头,说是这样可以牢记耻辱他日东山再起。兵们却认为班长不但剃去了他们的头发,而且剃去了他们的人格尊严,便捅到领导那儿,班长遭受到了暴风骤雨般的批评。   有些带兵人想标新立异,给手下下达统一理成光头的命令。这比班长亲自操刀要温柔些,但同样没有民主。      制式发型里的性格秘密  谢淼焱 刘 凯   男兵篇      战友眼中的大男孩:刚健型的平头,发质硬而直,根根竖立的寸发让他的脸部特征完全显露,正面轮廓清晰,侧面和后面则简约整洁。选择这种发型的多为战士,年轻、积极向上中带着一种稚嫩的孩子气。他们做事常常凭个人喜好,考虑事情单纯而缺乏周密的计划,但他的率真与爽直又常常令战友感动。战友们称他们为“男孩儿”或“大男孩儿”,音语中透露着关爱。喜欢选择此款发型的军人较看重亲情和友谊,对爱情也有着执著的追求。他们表面上安分守己,唯命是从,内心却有着独特的想法。如果想让他们心甘情愿的付出,就必须打动他们的恻隐之心。他们对善恶界线分明,对人对事独特公平,此类男孩最能让那些乖巧的姑娘为之心动。   女孩心底的浪漫情人:青年型的一边倒,稍长而不太长的前额发梢,轻闲地搭向一边,侧后发缘有平头的齐整而比平头厚重,给人以轻闲、愉悦、温馨、浪漫的感觉。天生爱幻想的女孩尤其喜欢这种温情脉脉的男人,二十出头的年龄更容易被他们那不凡的外表所打动。但这种温柔的背后却通常埋藏着强烈的个性和不羁的做事风格。他们追求自由和个人的哲理,有时甚至言行偏激。选择此种发型的多为青年军官,尤以机关和文职岗位居多,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占有欲,对新生事物极其敏感。他们非常看重自身的成就感,表面谦逊,实则张扬,与这样的战友在一起,再平淡的生活也会变得波澜壮阔。   同事眼中的成熟男人:奔放型的小分头,蓬松而不易觉察的波浪,大而流畅的发型弧度,洋溢着自信与从容,他们是同事眼中的成熟男人。稳健、宽容,做事有尺有度,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男性特有的阳刚之美,他们多半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他们极易吸引和左右周围年轻人的思想,成为某项工作中的默认牵头人。常将发型打理得如此自然有风度的军人,大抵是副营职以上的主官。他们一向惯以大事为重,喜欢将生活中的一切安排得有条不紊。事业、家庭,他们追求双成双就。能将原则与感情的关系处理得巧妙周到令人敬佩,有时却又在渲染感情,特别是酒后难以把持自己,毕竟成熟的人也需要将内心的压力适当的释放嘛。对于选择稳健型背头的军人,笔者不敢妄加评判,只能中指贴紧裤缝线,挺胸抬头,两眼目视前方,声音洪亮地叫一声“首长好”了。      女兵篇      开朗活泼的阳光女孩:短而层次分明的运动型发型,前额发梢自然斜分,侧面则顺着鬓角向后归拢,显得自然而不拘束。这种发型多为新兵的首选,活泼好动,开朗而略带羞涩。她们总是喜欢与人相处,在没有纠察盯梢的情况下喜欢手牵着手四处游走,并且频繁出没于小卖部和食杂店。尚未褪尽的一丝童真在军营中显得特别可爱。喜欢选择此款发型的女兵,做人处事都有自己不可更改的标准,喜好交际,不能一刻没有朋友,表面坚强,在受到委屈的时候,又喜欢躲到无人处哭鼻子。   乖巧大方的邻家女孩:秀丽型的发型,额发和鬓角稍稍梳出几缕,自然地飘洒在脸庞边,使五官线条显得清秀柔和。后部简单的马尾向两侧平分,给人一种想亲近的欲望。大方而且个性张扬,说话直来直去,不计后果,却又从不计较别人对她的冒犯。在连队通常担任文艺骨干,能一个人控制一台连队联欢会。喜欢选择这种发型的多为士官,她对军营生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性格外向,做事不拘一格,惯做焦点人物,喜欢独领风骚。工作中能够协助干部管理,对搞好战友关系也很有一套,因为她们邻家女孩的形象就会让你感觉不到距离,主动配合她的工作。   稳重从容的知识女性:青春型的发型,整体略带蓬松感,不经意倾斜的额发,像刘海而没有刘海的刻板,侧面线条流畅明快,后面宽松而略带波纹,这种发型让脸部的柔美尽情凸显,不用刻意化妆,一个年轻而沉稳,富于内涵的知识女性形象便出现在官兵面前。她们很善于欣赏与评判,懂得时尚与流行,却又不刻意追求时尚和流行。选择这种发型的人多为基层女军官,她们性格不温不火,处事不惊。性情随和又让人有一定的距离感,不敢过于亲近。在同龄男性面前,她们有时也显得温存与软弱,但柔而不娇,令异性好感倍增。关键是,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她们要给自家的姑娘们一种安全的依靠感,所以即算有委屈,也要强忍着,想撒娇也只有回到自己的小巢中。端庄型的发型一般也是首长的选择,笔者亦不多加评判,但从发型中透露着的那种母性的光泽,让笔者不愿意刻板的称之为首长,而宁愿叫―声大姐。      头发控制论  罗尔文 尹 婷   入伍理发:一次充满仪式感的“剃度”      很多年以后,当罗少校背对理发师,等待着推子剃刀降临到自己的头发上的时候,一定会想起刚入军校的那个下午……记得那天心情与阳光一样灿烂,我们每个人的发型却是参差多态:日本板寸、三七中分,“鸟巢”、“刘海”等不一而足。我们奉命排队等候着理发师傅(事后知道是学员队副队长)用手中上下翻飞的推子和剃刀把我们的头发统一成小平头(标准称谓为“刚健型”)。理发副队长的家伙也简单,一个手推、一把梳子和一块很久都没洗过的灰布。每来一个学员,副队长都让他面对着镜子(标准称谓是“军容镜”)定定坐下,然后,很老练地给学员脖子上裹上了接头发茬儿的灰布,用手将学员的头扶正,就像对小学生说话一样,“头不要乱动。”斯时,我们一个个屏息静气,第一次在部队感受到了控制的力量。   副队长的眼睛眯着,脸上浮现出一种得意的笑容。接着他就轻快地把推子在头发丛林里开得像加满油门的推土机一样,唰唰唰……头发就一片一片地落在了地上,胸前的灰布上面。副队长的手在飞,嘴也不闲着。“以后啊,你们要遵守部队的规定,每三周理一次发,明白吗?”“明白。”耳闻副队长的要求,眼看“三千烦恼丝”缤纷落地,镜子里的自己也改变了模样。当时心里不禁想到了鲁智深出家在寺庙里“剃度”的情景,“汝能持否”的追问一次次在心里翻滚,梁咏琪《短发》“我剪断我的发,剪断了牵挂”的歌声也在我耳边回响。我告诫自己,我从此不一样了,是军人了。   在军校待得久了,才知道副队长有给人剃头或曰理发的嗜好。受《宪法》(第四十二条:“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以及部队每三周理一次发
的“土规定”的双重合法性保护,他的理发控制欲望得到了充分满足。你得承认,大多数人只有在理发的时候他的头才能被别人随心所欲地搬来扭去,你的头像拨浪鼓一样向不同的方向偏转。理发的时候,你已经完全失去了对自己最重要部位的控制。以至于我在理发的时候经常想起有个外国的名人,说了句大意是如果理发师理发的时候突然疯了怎么办的话。现在回想起来,这几乎就是我小时候被父母追在屁股后面要求理发的主要原因――人类都本能地追求安全与自由。      发型控制:多种力量在头皮上的博弈      在安全与自由的前提和引导下,头发几乎是人类唯一能随意控制其长短的身体部分,指(趾)甲的形象表达能力显然不如头发。于是,在讲究身体控制的年代,头发首当其冲就成为…种所属群体的标签。清军入关后对汉族人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剃头留辫子,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辛亥革命后,革命者也在第一时间号召人民把辫子剪去。文革时期“红卫兵小将”们最善于给“黑五类”、“牛鬼蛇神”们剃“阴阳头”施加羞辱。鲁迅小说《头发的故事》里说,“我不知道有多少中国人只因为这不痛不痒的头发而吃苦,受难,灭亡……老实说,那时中国人的反抗,何尝因为亡国,只是因为拖辫子。”   发型“属我族类”的标签功能吸引了各种力量对其的控制欲望。政治化年代,头发是属于“情操”、“理想”等上层词汇的。20世纪80年代之后,当政治意识形态逐渐祛魅,人们又很快陷入了消费主义的泥潭。可怜的头发刚刚脱去政治的控制;又投入了时尚的怀抱。美发的手段、方式、观念的层出不穷迫使人们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发型。人们虽然都打着个性的旗号,但其实是被少数时尚精英牵着鼻子往前走。   军人是个例外。军人的发型相对于地方时尚发型的流转改变几乎是静止的。因为军人的头发控制哲学从来就迥然于地方――无论是政治的,还是时尚的。军人的发型天生就为了战争或训练,为了适应紧张有序的部队生活,为了适应你在训练场上腾挪跳跃;为了负伤后方便包扎伤口……最终,平头和军人互相选择了对方。头发的简单性赋予了你战争时刻真正的丰富性――活着。      发型权限:一条军人“进步”之路      与军衔―样,部队的发型也有级别。《内务条令》中的男女军人参照发型示意图就充满了这方面的暗示与隐喻。对于男性:刚健型的是士兵,青年型的是士官,奔放型为中尉军官,稳健型是一个“两毛四”的大校,对于女性:从运动型到秀丽型再到青春型最后端庄型,一条发型改变之路,也就是一个军人“进步”的写照。军人的发型选择权限也随官阶的升高而扩大。假如你是男性士官,你也可以选择刚健和青年两种发型:假如你是少校同志,你有三种发型供你选择。此外,在机关工作的士兵的发型权限也大于基层士兵,见到青年型的列兵你几乎肯定他是领导的“公务员”。   当然,人毕竟是人,我早先说什么来着,人本能追求自由与安全。在允许的情况下,在发型上权限较低的男性青年军人们也学会了发型的“充分微调”。平头也可以做成诸如“毛寸”、“圆寸”、“板寸”甚至“锅盖头”等式样。女性青年军人也在军容风纪检查的时候“低头”以使头发看起来“短”一点。其实,我本人很喜欢秀丽型的,两个羊角辫多俏皮啊,不过不知为什么现在留这种发型的女军人越来越少了,想是她们还是受“时尚”影响,觉得扎小辫儿太土了吧。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剃头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