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军机处和清朝的密折制度

【人民版高考总复习】考点11 清朝的军机处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19页
考点11 清朝的军机处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入关, 李自成灭亡。中国历史进入最后一个封建帝国——清王朝。清朝 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版图,同时 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严重丧 失。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正式灭亡。 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线索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从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明清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 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1)军机处的设置(雍正帝) ①直接原因: 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②根本目的: 加强皇权; ③军机大臣职能: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跪受笔录,传达圣旨。 ④评价:①人员精干,地处内廷排除干扰,办事效率教高②政治决策封闭的特征更为明显③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2)推行密折制 目的: 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作用:中央的政治权力因这种制度而更为集中 评价:清代军机处的建立和密折制的推行,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 政府的行政效率。 明清中央集权逐步加强,而地方的政治自主性 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 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处理军国大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解析材料很形象的反映了清朝军机大臣的工作特点,一切围绕皇帝,听命于皇帝,只是皇帝的办事员,没有任何实权,不能决策任何军政大事。 故答案选A项。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事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各种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要务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 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 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 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 ②强化了君主专制 ③削弱了内 阁的权力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A 解析:从军机处导致“有庸臣”、“不至有权臣”来看,① ②是符合题意的。至于削弱内阁权利和扩大统治基础,不仅 史料尚未提及,而且不符合史实,因此带③或带④的选项都 应排除。
第1页/共19页
寻找更多 ""清朝的军机处究竟是什么部门?这里告诉你答案清朝的军机处究竟是什么部门?这里告诉你答案给你历史百家号清代国家的最高权力当然在皇帝手里面,而皇帝在处理政务的时候则需要决策方面的支持,因此有清一朝,皇帝的决策辅助机构也经历了数次演变。过去我们一直在讲所谓的“清承明制”,实际上,清朝的许多制度都是有其独创性的,军机处就是其中一个。军机处,顾名思义,当然是处理相关军事方面的事务的,可是实际情况却不然,军机处所处理的事务涵盖了整个清王朝的各个方面,不仅仅包括军事,其他一切军国要政,都在军机处的处理范围内。在军机处之前,清王朝最高的决策辅助机构分别经历过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和南书房,雍正帝即位后在各个方面都展开了革新措施,雍正帝创立的许多制度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具有开创性的,至少前朝没有推行过,比如密折制度,比如耗羡归功制度,比如军机处的设立等等,雍正帝是中国古代勤政皇帝的代表性人物第一,以往许多人对其评价太低,小编认为是有失公允的。雍正皇帝最早设立军机处(开始叫军机房)是为了处理西北军务的,实际上整个清朝中前期,清朝的主要安全威胁都来自于西北部。最初设立军机处的宗旨是“入值承旨,办事密速”。为了进一步提高军机处的保密特性,雍正帝特地把军机处的办事机构设在了皇宫内部。乾隆皇帝即位之初,为了平息官绅对雍正帝的不满,一度将军机处裁撤,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仍然恢复了军机处。论重要性,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机构可以与军机处相比,但是谁能想象,就这样一个机构,居然是非正式机构,所谓“军机大臣”也只是一个头衔,一般都是从六部九卿中选择得力大臣,进军机处办事,军机处的编制也是不稳定的,多则6、7人,少则两三人,军机处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奏折,而实际上这些奏折都是军机处的章京(小军机)也行处理,所以清朝官场上面有所谓的“章京专政”的说法,这也就解释了光绪帝后来为什么把谭嗣同派到军机处做章京。清朝末年,改革政体的呼声一天高于一天,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废除军机处,在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就曾经提出要废除军机处,改设懋勤殿,后来到清末新政的时候,废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的呼声更加强烈,清廷一度出台“五不议”的延宕策略来对待,其中就包括不议军机处的存废问题。1911年5月,军机处被废,责任内阁设立,存在了二百年的军机处走入历史。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给你历史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拨开历史的迷雾,讲述历史人物的前世今生!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求军机处密折制的作用 以及军机处的法规章程_百度知道
求军机处密折制的作用 以及军机处的法规章程
高一历史必修1
我有更好的答案
俄高中的课程全忘记了,报歉,你可以百度一下,里面解读的更精譬!
直接去这个网站看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军机处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3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推荐】2015高中历史 导与练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3课时)人民版必修1.doc 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推荐】2015高中历史 导与练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3课时)人民版必修1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三课时)
一、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制、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的影响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
(一)结构化预习:①认真阅读教材,用黑色或蓝色笔规范地标注下列知识,划出关键词句;②用红笔标注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 ③用心记住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
1.内阁制度的形成
(1)背景:明太祖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的教训,下令
隶属于皇帝,以加强专制统治。至此,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
(2)形成:明成祖时,设立
,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
,但其成员官位较低。
(3)影响: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皇帝为防止内阁威胁皇权,以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
妨碍阁权,导致明朝统治日益黑暗。
(1)军机处的设置
①起因:清
年间,为适应
的需要,始设军机房,不久改名为军机处。
(2)雍正帝建立地方大员不经过中央机构,直接奏事于皇帝的制度叫
(3)评价军机处和密折制:
③表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同时也表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3.清朝的边疆政策
(1)基本原则:
(2)措施:
①在中央设置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
②对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给予特殊的重视。
③实施改土归流: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明朝时期开始出现废除土司制度实行流官统治的做法,叫做
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施行“改土归流”,强化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3)作用:①加强了中央对蒙古、新疆和西藏等边疆地区的控制和管理。
②基本奠定了
③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预习检测
1.下列历史小论文题目存在史实错误的是
A.《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试论西汉刺史对郡国的监察》
C.《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D.《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解析:明朝时朱元璋已废除了宰相,并立规永不设立丞相,在我国存在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彻底解决了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所以清朝不存在皇权与相权的关系问题。D项符合题意。
2.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军机处所阅奏折起到的作用只是参考,最终的决定权在皇帝,军机处只起上传下达的作用。D项符合题意。
三、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
(一)图文说史:
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胡惟庸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朱元璋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处死丞相胡惟庸。同时藉辞穷追其友好,包括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诛灭直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方告结束。 丞相制度就此终结
(二)互动解疑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探究解决问题1
材料一: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军机处的评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