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阿弥陀佛是什么佛?

佛教四大菩萨的坐骑是什么?
少林寺都市禅堂
般若智慧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以大智慧为本愿,经中云:摄心为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而文殊菩萨以净行法门做为摄心的法门。净行法门中指导我们要处处为众生着想,故文殊菩萨教导我们要有无私念头,把将大众的利益放在第一,自身清净不染而利人,才能入三昧大智正定。南无般若智慧文殊菩萨文殊菩萨的坐骑是口首仙的青狮。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剑,骑乘狮子,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其道场在山西五台山。与普贤菩萨为释迦牟尼佛之胁士。即文殊驾狮子侍如来之左侧,普贤乘白象侍右侧。德行圆满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为本愿,从一者礼敬诸佛到十者普皆回向。都体现菩萨度众生的愿力,普贤菩萨无有退转的心更是不可思议。一时做善事、利益众生、修行不难,一辈子做善事、利益众生、修行就难,而普贤菩萨指导我们正是身无疲惫地去行去做,才是普贤菩萨的度众特点。南无德行圆满普贤菩萨普贤菩萨的坐骑是灵牙仙的六牙白象。与骑乘狮子的文殊菩萨,同为毗卢遮那佛之胁士,合称为“华严三圣”。白象代表愿行殷深,辛勤不倦;六牙,表示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慧智。佛教称六牙白象是菩萨所化,以表威灵。大慈大悲观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以大悲为本愿,救苦救难为目的。经中说:救度诸末法,观世音为最。悲是拔除众生之苦。当然,必须施与众生快乐,才能离苦。故此,菩萨教导我们要有爱世精神,那里有苦难我们应尽量去帮忙,那就是观世音菩萨救度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着力的原因。南无大慈大悲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坐骑的是金光仙的金毛犼,又名“朝天吼”。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解救苦难地藏菩萨地藏菩萨盖于阴阳之间,在阴广度幽冥世界离开黑暗苦楚,在阳广度人间疾苦。而自己发愿度尽众生而后成佛(有一种说法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可见度众愿望无有穷尽。地藏菩萨见证幽冥大苦,普劝我们要尽一生力量,不造罪恶,脱离苦海轮回之苦,证得涅般快乐,此为地藏菩萨大愿。南无解救苦难地藏菩萨地藏菩萨的坐骑,像以一头形似狮子的怪兽,名号曰:“谛听”。谛听又称“独角兽”,“地听”,“善听”,乃九华山镇山之宝,相传为金地藏菩萨坐骑。佛教尊称谛听为神犬,后人缘其晓佛理,通人性,避邪恶,视为吉祥的象征。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佛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佛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佛学”,获取更多佛学资讯。
[责任编辑:airyzha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这是什么佛?_百度知道
这是什么佛?
我有更好的答案
【藏传佛教中的普贤菩萨】在藏区许多寺院都会将八大菩萨并列供奉在大经堂较显耀的位置,以供寺内外信徒顶礼膜拜。作为八大菩萨之一的普贤菩萨,在藏族地区便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位菩萨。他是以“大行”著称。正因为如此,普贤在诸菩萨中以“德行”第一,在藏族信徒中广为传颂,并获得仅次于“三大依怙”(文殊菩萨;观音菩萨与金刚手菩萨)的名位。曾对佛教初传藏地作出贡献的第二十七代藏王拉托托日年赞(约公元四世纪人)就被后人视作普贤菩萨的化身。一般而言,西藏的佛教开始于拉托托日年赞的时期(约公元333年),此时开始在西藏出现了佛教三宝所依和供奉。而藏传佛教则开始于西元7世纪中叶。
采纳率:76%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净土法门:什么是佛?佛是我们自己的自性!--学佛网
&净土法门:什么是佛?佛是我们自己的自性!
发布:妙音居士&[ &]&& 日期: 9:16:00&&
  什么是佛  (共一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32-096-0001  诸位同学,大家好!这两天偶尔感到一点风寒,有一点感冒,喉咙沙哑,今天我就不讲《十善业道经》,因为这是要录像,我们保留着较好的音质。我们利用这个时间闲话家常。  学佛一定要明了「佛」是什么,如果对于「佛」真正的意义不了解,我们的学习到最后都是落空。自古至今,发心学佛的人不少,但是真正有成就的人不多,原因是什么?不知道「佛」是什么。佛在经论里面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佛」是我们自己的自性。经论里面讲「当人自性」,我们自己的自性。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是不是释迦牟尼佛的?不是的。如果是释迦牟尼佛的,我们跟他学了。他四十九年所讲的是什么?是我们自己的自性,所以佛学称为「内学」,道理在此地。如果心外求法,那叫「外道」。我们把佛法认为是释迦牟尼佛的,那我们学成之后是外道。这个认知是关键,我们不是跟别人学,我们是向自性里面学。这是佛陀教学最伟大之处,不但释迦牟尼佛如是,孔子、孟子亦如是。  儒家的学说,现在流传得最普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不是孔子的思想?是不是孟夫子的思想?不是的;也是自性,当人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我们要有这个认识,然后我们才真正能有所得。得的是什么?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我们得的是这个。悟入之后,才真正明了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在佛法里头最具代表性的是《华严经》,称之为佛法的根本法轮;儒家最具代表性的是《四书》。  四书是后人会集的,宋朝朱夫子朱熹会集的,他会集得好。在这一本书里面有理论,有方法,还带表演,那个模式跟《华严经》一模一样。所以我看了之后,我在猜想,朱夫子的灵感一定从《华严经》得来的。《华严经》有理论,有方法,有表演。四书里面《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论语》是孔老夫子的表演。也就是说,把《中庸》的道理,《大学》的方法,落实在自己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做出来给我们看。孔夫子做出来了,孟夫子也做出来了;孔夫子做得圆满,孟夫子做得不够圆满。孔子是圣,孟子是贤,一个是佛陀,一个是菩萨。那是我们的性德,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跟《华严》真的是无二无别。  朱夫子接触过佛教,在经典里面下过功夫。所以在我想象当中,他编《四书》,很可能是从《华严经》上得到的启示。孔、孟教导人,我们可以把他看作佛菩萨。他的总纲领、总原则就一句话,「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大学》一开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整个儒学的总纲领,千言万语都离不开这个原则。佛的教学总纲领、总原则,经论里面所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总纲领。这一句话的意思跟「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完全相同,说法不一样,意义没有两样。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话,是「无上正等正觉」。诸位细细想想,跟《大学》里头的「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有什么两样?都是从圆满性德里面流露出来的。我们懂得这一个纲领、原则,然后才能够真正明了,儒、佛的学习是永远没有止境的,永远没有间断的。无量劫来,往后是无量劫后,生生世世都在学习。学习没有止境,学习没有间断,成了佛,做了大圣人,还是在学习。为什么?教化一切众生,自己做个榜样,做一个学习的榜样,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所以做父母的人,天天在学习,做给儿女看,让儿女照着这个样子学;老师也天天在学习,做这个样子给学生看。不仅如是,无论在哪个行业,无论在哪个身分,同一个道理。长官天天在学习,做给他的部属看;老板天天在学习,做给他的员工看。「教学相长」,这才能成就圆满功德。由此可知,这个学习从来没有松懈过。今天社会为什么动乱?把这个道理忘掉了,所以,父母不知道教儿女,老师不懂得教学生,老板不知道教员工,彼此埋怨,上下不和,这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世出世间法归结到最后,就是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生生世世在学。不学怎么能成就?何况我们在凡夫地,烦恼习气一分一毫都没有断,不学,怎么能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  佛家讲十法界,就是十个层次。我们现在虽然在人道,天台大师讲《法华》,他将十道扩充为一百道,每一道里头又有十道,「百界千如」,这说得好。人道里面有佛道,人中之佛、人中之菩萨、人中的声闻、缘觉;往下,有人中的三恶道。我们自己认真反省,我们在人道十界里头是哪一界?这个要有警觉心。而世尊在经论里面,把十法界最重要的第一个因素跟我们说出来,《华严》说得好:「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又告诉我们:「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道理我们要能体会,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由此可知、可以证明,「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是自己心想变现的,与别人毫不相关。怨天尤人,那是你自己造罪业,你自己会堕落,因为与别人无关。吉凶祸福,穷通贵贱,都是自己造的,自己起心动念所变现出来的果报。变现的境界,就是果报。佛告诉我们,佛法界,「平等心」现的,这是一真法界。所以我们佛弟子供佛,我常说,最重要的是供一杯水。「水」代表什么?平等,清净、平等,让我们看到这个水,就要想到:我处事待人接物要用清净心,要用平等心。这个心是纯真无妄,这个心是真心,这个心是佛心;不是别的佛,自性佛。用平等心。六度心是菩萨,四谛心是声闻,因缘心是缘觉,十善、四无量心是诸天,五戒十善心是人道;往下,贪婪是饿鬼,_恚是地狱,愚痴是畜生。五戒十善里面没有放下贡高我慢,修罗心;修罗好强、好胜;他也修善,好强、好胜,落在修罗道。如果说谦虚恭敬修五戒十善,天道。所以天心慈悲喜舍,决定没有贡高我慢。  我们学什么?天天学这些,天天反省,天天检讨,天天改过,天天积善,善才能圆满,过逐渐的消除了。自己纵然到纯善无恶,这是如来究竟的果地,还要修五戒十善,表演给没有觉悟的众生看,这叫「大慈大悲」,这叫「乘愿再来」,这叫「广度众生」,还是要做给别人看。尽心尽力,念念要照顾别人,勤修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无畏布施里头最重要的,是能令一切众生心安理得;众生的心不安、有恐怖,你能够帮助他身心安稳,远离恐怖,这叫无畏布施。  我们最近在古晋的山上建一个念佛堂,「报恩念佛堂」。这个念佛堂有五十四个寮房,一个寮房住两个人,可以住一百人,帮助各个地方念佛的同修,欢迎大家到那边去念佛。我们这个道场建了这么多房间,我们决定不卖,也不出租,我们招待各个地方,如果你有假期,一个星期也好、两个星期也好,一个月也好、三个月也好,你有假期可以到山上去念佛,山上环境非常好,我们做为招待所,帮助在家同修。  我们在澳洲建一个道场,「图文巴多元文化中心」,我们不叫「寺」,也不叫「院」,「多元文化中心」,这是为我们出家同修建的一个道场。出家同修要真正修行,欢迎!到那个地方去念佛、研教。我们的道场没有法会,没有经忏佛事,纯粹是个修学道场。这个道场我们决定奉行苏州灵岩山印祖的规矩,这里头住众不可以收徒弟。如果你收徒弟,你应当自立门户,离开这个道场。这个地方只提供给专门清修的大众。  弘法利生,在澳洲现在大概有七、八个净宗学会,我们可以到各个地方去讲经,去领导大家念佛。经讲完了,或者是佛七打完了,回到图文巴来进修。这是我现前有这么一点能力照顾大家。所以念念要想到大众,要帮助别人。如果有能力,我多建几个道场,没有能力,少建几个。绝不勉强,绝不化缘;我要盖多少道场,到处去攀缘,这就错了。绝不向人家要一分钱,道场自自然然成就,永远保持清净心、平等心,这就是道。好,今天我就讲到此地。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佛系是什么意思这个梗为什么走红 佛系代表人物都有谁
  最近,“佛系”90后成为网络热词。手捧保温杯的60后,“步入中年”的80后,“开始掉头发”的90后,其实很多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诸如很多人所讲的这是一种生活上随遇而安的态度,实则褒贬不一,随遇而安还是随波逐流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那么究竟,佛系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梗怎么来的?下面和小编一起了解吧!
佛系词语走红
  佛系走红
  佛系,这是2017年年尾最热的词语,三天两头都会登上热搜,甚至,各大网站,各大官微都开始在文中插入佛系二字,瞬间贴合了当下人的思维。
  佛系,即代表着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一切随缘」为指导精神的生活的总称。刚开始在青年群体中流行。人如其名,他们将佛系二字作为自己的生活指南,过着佛系人生。
上一页1...
关注微信 获取最新资讯!你知道什么是佛吗?又该如何做佛呢? - 知乎17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5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系青年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