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抗日战争【喜峰口长城战斗】大捷是什么时间?我军中国军队用的是什么武器?是谁指挥的?

当前位置: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是[]A、山海关战役B、平型关..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是&
A、山海关战役 B、平型关战役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0103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是[]A、山海关战役B、平型关..”主要考查你对&&百团大战、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百团大战、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百团大战:日至12月15日,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以破坏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破袭作战(又称晋南游击战)。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中方称此为“百团大战”。
平型关战役:或称平型关战斗,是对日抗战期间太原会战中的一段小插曲。1937年9月中旬,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在平型关伏击日本第5师团21旅团辎重队,歼其1000余人的战斗。此次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台儿庄战役:又称台儿庄会战、血战台儿庄,是1938年3月至4月中旬中国军队在山东省台儿庄与意图由山东分两路进攻徐州的日军师团精锐进行的战役,日军第5师团板垣征四郎主攻临沂,第10师团矶谷廉介主攻滕县、临城、台儿庄。这场战役是抗日战争中徐州会战的一部分,因为是对日抗战爆发后国军首次取得的胜利,又称为台儿庄大捷。台儿庄大捷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1、背景: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日本侵华的战略要地华北的发展日渐壮大,日本军队在1939年夏季,集中了分散在长城、华北、东北的部分军队,以铁路、公路等交通线为依托,对华北地区的抗日力量连续发动大规模扫荡,并在荒原挖沟筑堡试图阻碍抗日力量的进攻,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借此控制并逐渐缩小抗日力量。但夏季两次扫荡,将集中于华北地区30余万日军、满洲国军队的分布点不断增加,力量分散,这对华北地区的八路军集中优势力量展开大规模进攻提供了有利条件。
2、战战役过程:百团大战经历了两个主动进攻阶段和一个反“扫荡”阶段。  ①第一阶段(8月20日至9月10日)。八路军在正太、同蒲、平汉、津浦等主要交通线发动总攻击,重点破坏了正太铁路。经过20天的战斗,预定计划全部完成。正太铁路线的路轨、桥梁、隧道、水塔、车站等均被破坏;平汉、同蒲(北段)、石德、北宁铁路以及主要公路也被切断;华北各交通线陷于瘫痪。  ②第二阶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任务是继续扩大战果,摧毁交通线两侧和深入各抗日根据地的敌伪据点。在这段时间里,我晋察冀军区主要进行了涞灵战役,第129师主要进行了榆辽战役,第120师主要破袭了同蒲路。在这些战斗中,八路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是,我军计划要拔除的敌据点未能全部拔除。③第三阶段(10月6日至翌年1月24日),主要任务是反击日伪军的报复扫荡。在这段时间里,八路军先后粉碎了日伪军对太行、太岳、平西、北岳、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扫荡。
3、历史意义:①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②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敌后抗日军民,齐心协力,前仆后继,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③百团大战严重地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给了侵华日军以强有力的打击,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④百团大战对坚持抗战、遏制当时国民党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进一步鼓舞和增强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用事实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诬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百团大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平型关大捷
1、背景: ①“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集中大量兵力,企图在三个月内歼灭中国。到1937年9月底,日军进攻矛头直指太原。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②平型关是山西东北的一个著名要塞,地势十分险要,是太原的门户。日军企图攻取平型关,打开夺取太原的通路。担任向平型关进攻任务的是日本著名的坂塬集团。中国军队决定誓死保卫平型关。③担任截击任务的是八路军第115师。根据平型关的地形特点,115师决定以隐蔽伏击手段,歼灭来犯的日军。
2、意义:抗战以来,中国军队英勇奋战,但没有获得很好的战绩。其时,南线的淞沪会战一直处在胶着状态,中国军队伤亡严重。保定、石家庄等大城市和平汉、津浦路北段的大片土地迅速沦陷,阎锡山的晋军也是连续丧师失地。①平型关战斗干净利索地消灭千馀日军,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因此,国民党政府称:“此为华军在平绥线之空前胜利。”它给予在侵华以来横冲直闯的日军沉重的打击,尤其因为打击的是日军的王牌师团,因此这个打击就对日军特别沉重,也就特别有意义。而它更重大的意义,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正如时任国民党第二战区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续范亭所指出的:平型关战役的特别意义,“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的士气。” ②平型关战斗对日军的痛击,既打破了日军突破平型关、打击中国第二战区部队,从右翼配合日军华北主力在平汉路作战的战略企图,又顿挫了日军向山西腹地深入的进攻势头,挫伤了日军的锐气,使之再不敢贸然深入,为中国方面部署忻口会战提供了时机,从而也就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正面军队的抗战。③八路军以远远不如国民党军队的简陋装备,用甚至当时民间武装都看不起的武器,主动迎战日军的主力师团,并且首战大捷,突出地显示了八路军的战斗力,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八路军的威信,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④平型关战斗增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抗日战争规律的认识。毛泽东根据平型关战斗的经验,在日进一步提出八路军的作战方针:“根本方针是争取群众,组织群众的游击队。在这个总方针下,实行有条件的集中作战。”不久,他把它概括为“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和运动战”,从而完善了我党对领导抗日战争的作战指导思想。
台儿庄大捷历史意义:1、台儿庄战役的结局,这是日军一次战役进攻中的败退。这在日军侵华战争以来尚属首次。在日军来说,这不仅是在兵力数量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挫折。“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日军《步兵第10联队战斗详报》载“不识他人,徒自安于自我陶醉,为国军计,更应以此为慎戒”。  2、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用胜利的事实证明了“亡国论”是没有根据的。而李宗仁更是以偏师弱旅战胜骄狂不可一世之强敌,更说明了只要众志成城,精诚团结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3、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抗战爆发以来,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大多抱悲观的看法。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出,有的国家甚至不敢相信。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所以,英赞扬此战胜利的评论。显然,这次胜利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为争取外援增强了有利条件。
发现相似题
与“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是[]A、山海关战役B、平型关..”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192089262495967109855103081111248欢迎您来到遵化市政协委员会主办的遵化文史网!
您当前位置:&>&&>&
喜峰口、罗文峪长城抗战
发布时间: 07:40:31&&来源:&&作者: 段晓微 &&点击:次
一、喜峰口之战大刀队显威喜峰口是长城上的一个重要关口,是北平东部与热河东部的交通要道,扼冀察之咽喉,是拱卫北平东北的屏障。在喜峰口的西边有罗文峪、马兰关等几座关隘,3月初日军从凌源、平泉一线南下,企图夺取这些关口,进人华北。&& 3月5日凌晨,日混成第14旅团主力向喜峰口扑来。3月9日下午1时,松尾野先遣队进到喜峰口第一关门前方东北面,立即组织对喜峰口关门附近阵地的进攻。该旅团的26联队也赶来增援,喜峰口战斗开始。&& 喜峰口原是我第4军团万福麟部所守,因长时间作战需要休整,3月9日中午,我29军奉命前来接防,下午,日军乘我两军换防之机,向喜峰口前哨据点孟子岭发起猛攻。妄图一举侵占喜峰口。傍晚时分,日军占领了孟子岭口上阵地,控制了门口。29军宋哲元军长因前线情况紧张,立即下令各部,由遵化跑步赴喜峰口,百余里的路程,大半日即到。由冯治安部担任正面防线,他立即下达了“有进无退,死而后已”的八字口令。并挑选出500名大刀队队员,袒臂冲锋。&& &3月9日夜,我109旅旅长赵登禹派两个营,到潘家口外袭击日军,紧接着于10日凌晨3时,我军又乘黑夜出击敌阵。一个营占领白台子,断敌归路,烧毁敌行李车数十辆,歼敌300余人。另一个营攻占了蔡家峪,然后向喜峰口北面的高地猛攻。这一夜袭,共歼敌500余人,获机枪10余挺,但我方也有百余人伤亡。&& 3月10日上午6时,日军3000余人在炮火的掩护下,向喜峰口两侧阵地猛攻。我增援的赵登禹、王治邦、佟泽光三个旅适时到达,直插喜峰口,截击敌人。敌军占据了喜峰口附近的老婆山,我军占领拉儿山,敌军向我阵地炮击了3小时之后,步兵蜂拥而上。500名大刀队的队员,开始伏在战壕中不动,后又佯装退却,佟泽光、赵登禹两旅分左右两翼抄袭日军后路。敌军不知是计,继续向我军阵地深入,大刀队突起砍杀,奋勇向前。曾习得中国武术家刘尧臣无极刀法精髓的29军大刀队的队员们如天神一般,手握大刀,大声呐喊着冲向敌人。只见刀光闪闪,敌人的污血飞溅,刀枪碰撞,敌人身首异处。敌军被这大刀飞舞的气势惊得目瞪口呆,稍有犹豫,立刻被砍倒在地。日军历来轻视中国军队,忽然遇到这500名硬汉,还没组织起像样的抵抗,就大部被砍杀。尔后,日军听到大刀队就闻风丧胆。敌我两军在喜峰口附近激战整整一天,几处高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来回拉锯,直杀得天昏地暗。&& 3月11日,喜峰口的战斗仍在进行,上午7时,敌向我喜峰口西侧阵地发起进攻,一直战斗到下午3时,敌人8个小时的攻击势头不减,我大刀队也越战越猛,越战越强,双方层层包围,此时日军的飞机、坦克、大炮均失去作用,我大刀队员都报必死决心,白刃相接,日军被砍杀过半,我500健儿也多数牺牲,生还者只有30余人;无比悲壮惨烈。后阵地丢失。赵登禹下令219团拼力反攻。经肉搏近2个小时,歼敌三四百名,又将阵地夺回。&&& 11日夜,喜峰口附近的铁门关,潘家口的战斗也在激烈进行。29军副军长秦德纯、37师师长冯治安、38师师长张自忠和旅长何基沣指挥战斗,他们利用夜战、近战歼敌一千五百多人,给骄狂的日军以沉重的打击。经过几日激战,敌军攻势受挫,土气大减。& &以喜峰口为主阵地的保卫战,自3月9日至15日,相继经过7昼夜的激烈战斗,我军浴血奋战,士气旺盛,虽有伤亡,但仍然坚守阵地。喜峰口之战,日军被歼数千人,缴获敌大炮、装甲车枪支等大批武器装备,喜峰口保卫战的胜利,是“九一八”以来给日寇的最沉重打击,胜利大大彭舞和坚定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决心。29军的大刀队也因此役而名震天下,成了抗战初期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偶像。二、罗文峪战斗 我军大捷喜峰口战斗后,两军对峙,战事的重心,由喜峰口移到罗文峪方面去了。罗文峪在喜峰口偏西南约55公里的长城线上,也是一个重要的隘口――势必威胁到喜峰口方面我守军阵地,日军窥测到此点,所以发动了对罗文峪、马兰关一带长城的攻击。日军第8师团抽调两个联队、两个大队,附骑兵一个中队,装甲车3辆、山炮4门、平射炮6门等,联合伪军两个旅,向罗文峪进击。&& 防守罗文峪的是我第29军暂编第2师,师长由副军长刘汝明兼任。该师的实际兵力只有李金田的一个旅及一些师直属部队,兵力较弱。驻守喜峰口的我军在3月11日的夜袭中缴获了一张日军兵力配置图,判定日军将加紧进攻罗文峪,宋哲元军长即命令第38师张自忠部祁光远团迅速增援罗文峪。在刘汝明师长指挥下,暂编第2师以罗文峪为中心,在黄崖口、大安口、三岔口、马兰峪一带布防,准备迎击敌人。&& &3月15日,日军向罗文峪挺进中与我第2师前哨部队发生激战。我部队阻击一阵后,向关口撤退。&& &16日晨,日军骑兵及部分步兵,到达了罗文峪的三岔口阵地。当他们接近我军防线时,我军的步枪、机枪手榴弹一起向日军开火,直打得敌人纷纷后退。&&& 三岔口的战斗展开后,刘汝明师长根据情报和眼前的战斗情况判断,敌人的步炮联合部队肯定还在后面,于是他立即命令祁光远团长绕道出黄崖口,向半壁山方向迫敌,侧击敌人后续部队。&&& 祁光远团长带领部队跑步进入阵地后,立即拿起望远镜眺望,这时只见东北方向有大队日军向这边开过来,队列很长,有炮车、装甲车、辎重等。祁团长命令部队进入树林中隐蔽,做好战斗准备。&&& 敌人越来越近了。“打!”祁团长一声令下,顿时两侧山岭上埋伏的我军枪弹齐发,顷刻,伪军队伍乱了套。日军则散开队形,开始还击,岭上岭下,枪炮齐鸣,人喊马叫,声震山野,一场截击战展开了。&&& 当祁光远团与日军发生激战时,三岔口方面的战斗发生了变化。原来进攻三岔口的日军并不占有优势,他们见后面大队人马迟迟未到,估计是后援部队被截,进攻锐气顿减。&&& 这时在喜峰口作战的第37师师长冯治安从刘汝明电话中得知,日军进攻的重心已转向罗文峪方面。冯治安师长遂决定让赵登禹旅抽出一营兵力支援罗文峪战斗,赵登禹旅长决定令驻喜峰口两侧距离罗文峪最近的吉星文营就近驰援。&&& 吉星文率部参加三岔口的战斗,使我部队增加了力量,土气也更加高昂了。战斗至中午,日军数次进攻被击退,被迫向后撤退。&&& 17日,日军步、骑、炮兵联合部队约三四千人,向罗文峪一带发动了猖狂的进攻,上午10时,我前线一个营大部牺牲,战斗异常的惨烈,下午我军增援反击,晚7时,敌军被我击退。&&& 18日,日军再次向我罗文峪发动进攻。我刘汝明师长亲率第1团手枪队应战。第1旅旅长李金田率第2团向三岔口西北部敌军阵地先后进行三次冲击。团长李曾志腿部负伤,犹在火线指挥。祁光远团也投入战斗,敌我双方血战5小时,连续击退敌军13次进攻,歼敌四五百人,我王和春营大部战死,仅有70余人生还,王营长也为国捐躯。&&& 我第2师在18日晚组织了一次夜袭战。李金田旅长率一团兵力由沙宝峪向敌侧背袭击,一连越过了七个山头,摸到日军的机枪阵地,持大刀砍杀敌人无数。&&& 我祁光远团也由左侧向敌背后袭来,正面部队也全线出击,对敌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血战了整整一夜,将来犯之敌全部击退。17、18两日敌军又发动攻击,均未能奏效。19日夜敌军逐渐撤退。25日敌军主力部队败回承德。我军取得罗文峪之战大捷。摘自《长城抗战――中国抗日战争史丛书》&&段晓微&
上一条:下一条:
无相关信息
[11-17][04-18][04-18][01-24][07-23][07-23][07-02][06-15][05-13][05-13]
[11-17][11-18][11-18][03-09][11-18][11-18][03-16][11-18][11-18][07-23]
[11-17][04-18][04-18][07-23][07-23][07-02][06-15][05-13][05-13][03-31]
 |  |  |  |  |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
CopryRight 2009
主办单位:&联系电话:  | 承接网站制作 联系人: 在线联系QQ:
网站技术QQ: |您的位置:&&推荐的文章
《大刀进行曲》出自什么电影电视剧
《大刀进行曲》出自什么电影电视剧
仅携手榴弹与大刀扑入敌群,刀光血影,与敌展开激烈的肉搏战,日寇见不能取胜竟动用飞机大炮对双方战斗人员狂轰乱炸……。  29军改变战术,持大刀夜袭敌营,一阵砍杀。  29军由原冯玉祥的西北军改编而成,虽然不是蒋氏嫡系。歌词第二句原来是&quot,副标题是: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  《大刀进行曲》的原词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早就憋着满腔怒火的一排将士放下步枪子弹。歌曲发表后迅速传遍全国,首尾呼应。再现&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quot,日寇进犯热河,守军汤玉麟连失承德等地,29军奉命北上御敌。刚到长城指定阵地,不等上级指令便急令一排前去为弟兄们报仇;,第七句原来是“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全军的白刃战技能得到极大的提高,本名孙默心。歌曲开头&杀&声,如炸雷一般,增强了歌曲强烈的战斗气氛,简单,易学,以“明耻教战”教育官兵,再聘请河北武术名师李尧臣担任武术教官,李根据军队实战特点,创编了一套适用于近身肉搏的“无极刀法”,能劈能刺,汤玉麟又失喜峰口,情况危急!  29军迅速出击!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其中19岁士兵陈永一人就砍杀13个鬼子。因此作者曾题&quot  [编辑本段]简介  麦新词曲,在高级将领会议上决定建立大刀队,并活捉一个魂飞魄散跪地求饶的俘虏。  消息传开,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同年9月初载于作者与孟波合编的《大众歌声》第二集。抗战爆发后,二十九军曾组织大刀队浴血奋战,麦新认为这样&quot,1914年出生于上海,1937年入共产党,1947年6月在河北牺牲,  把他消灭,把他消灭、沁县一带的国民党第29军也怒吼起来,江苏常熟人,号召随时准备杀倭立功。  鉴于敌我装备力量悬殊。山西不缺铁,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正在上海进行抗日活动的著名作曲家麦新被29军的事迹深深鼓舞,力作不朽战歌《大刀进行曲》,日本朝野惊叹为明治建军以来的奇耻大辱。  37年“七七事变”。29军在卢沟桥打响了8年抗战第一枪。大刀队又屡建奇功;时音调更高昂,气势更豪壮,之后发出的&quot,直至将来。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麦新,军长宋哲元向全军提出“枪口不对内”;更能表现对敌人的无比仇恨&quot,震惊中国,全国上下呼吁停止内战,声震四野,全歼敌人,很快就在全国传唱开来,直至今日。  1933年,大获全胜,斩首日炮兵大佐,夺回喜峰口。29军初显神威!  这是9.18以来日军首次遭到重创,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军民团结勇敢前进;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麦新亲自指挥。现场群情激奋,看准那敌人。1937年7月作于上海,举国振奋,热血青年纷纷要求参军杀敌,试举一例:守在宛平城楼上的某连长眼见卢沟桥西岸的守军在与进犯的日军浴血肉搏中全部阵亡,大怒!  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编辑本段]歌词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兄弟们&quot,人手一刀没问题;,立即以切分音定稿,为鼓舞军民抗战斗志发挥了巨大作用,是抗日救亡歌曲中的一首代表作,装备极差,但纪律严明,且习武成风,有很强的战斗力。  国难当头!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8月,这首歌在上海浦东大厦首演,实用。  副军长佟麟阁亲自下军队视察示范,很快,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全曲采用自由体乐段结构;两字原为一拍一音,群众却唱成切分音!  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
[编辑本段]简介   麦新词曲。1937年7月作于上海。同年9月初载于作者与孟波合编的《大众歌声》第...
购物网站热门产品排行混成第十四旅团的喜峰口作战
9.18事变后日,伪满洲国成立,日本占领,统治了整个东三省。翌年2月,日军继山海关事件后又将战火扩展到热河,3月中旬将满洲国境推进到长城一线。此役,日方称热河作战(2月23日-3月18日),滦东作战(4月10日-4月20日)中国称长城抗战(3月初-4月下旬),结果是中国军的惨败。第一阶段的热河作战,侵略者仅三周间,付出微小代价(至3月16日,死伤392名)即成功地占领了整个热河省全境和边界上的全部长城线。
但中国军民并未屈服,热河陷落后组成抗日义勇军奔赴前线,并广泛募捐支援长城抗战,国军各部也集结兵力于长城南侧试图反击。此间日,在热河省与河北省交界的长城线喜峰口附近,发生了一次抗战史上有名的战斗。国民革命军第29军(宋哲元)大刀队,在喜峰口战场夜袭敌阵,传说“以大刀破钢枪,大败入侵日军,坚守保卫了长城阵地”。此胜利消息经媒体宣传报导流布于国内外,激励,鼓舞了中国军民团结抗战的士气。众所熟知的抗日名曲《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1937年,麦新作曲)就是以此战斗为背景。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1],也与此时保卫长城的同一主题有关,背景是北京附近的古北口抗战。
长城抗战中,宋哲元部在喜峰口夜袭敌阵,商震军也于3月下旬成功地夺回了唯一的长城阵地,冷口。并坚守到4月9日,日军第六师团开始大规模反击前。抵抗结果,使日军以保卫疆界(长城)为名,将战火推向河北境内(滦东作战,关内作战),最终导致中国军的全面败北和屈辱的塘沽协定(日)。长城抗战以失败告终。但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2]抗战精神被继承光大,和之后诞生的《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一样,成为鼓舞中国军民构筑血肉长城抵抗日本侵略者的精神象征。今日的长城抗战,向后人传递的就是这种精神。
相反在事实面,由于抗战史的领域至今仍有偏重于宣传抗日精神的倾向,有关长城抗战,包括很多专著,都在热心描写中国军奋勇杀敌的情节,气概,但对事件的背景,来龙去脉,作战日期,场所等基本情报并没有能如实掌握。大多数人,至今甚至连长城抗战中,到底是哪方军队占领着长城线这一个基本事实都没有搞清。能使人热血沸腾的大刀队歼敌形象,实际上也像平型关,台儿庄的“大捷”一样,很大程度上属于一种激励国内军民团结抗战的政治宣传,虽有一定事实根据 ,但在媒体的演出效果中,掺入了不少人为的加工塑造,内容并不悉属实。问题还在于抗日战争结束后,这些人为塑造的形象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纠正,反而借助爱国主义教育,大众媒体等手段继续被渲染扩大,与事实的距离越差越远[3]。
X申报3月13日报道称日军官“30余员阵亡”。 日本政府的通讯社(日联社,后同盟社)12日报导为骑兵队35名阵亡,炮兵队死伤25名。接近于实际。今日的历史记录中,已经发展到“此战毙伤日军六七百人,打死日军植田支队长,破坏野炮18 门” 《中国抗日战争全史》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日军保留的大量档案文献资料来考证喜峰口战斗的细节和整个长城抗战的实像,借以从方法上对比“口述”与“文献”之差,釐正“宣传”与“事实”之界,促进实证史学今后在抗战史记录方面的普及和发展
二,松野尾部队的历史
在喜峰口作战的日军,是以步兵第二十七联队第一大队为主的混成部队,称松野尾先遣队。配属三中队炮兵,一中队工兵,3月10日攻击喜峰口时动员兵力总数827名。是关东军混成第十四旅団(服部兵次郎少将)隶属下的一个支队。
步兵第二十七联队原属第七师团(旭川)。前身为1894年成立的北海道步兵第一大队。1900年12月于旭川组建联队,拜受军旗。日俄战争中曾参加旅顺口203高地攻击,联队长以下几乎死伤殆尽[4]。
上级部队的第七师团,位置于旭川,又称北镇部队。1896年于北海道由屯田兵为主体创立,下属两个步兵旅团(第十三,第十四),四个步兵联队(第二十五至二十八)。除札幌的步兵第25联队外,其余都集中在旭川。由于北海道人口稀少,兵源一部分来自于日本东北各县。满洲事变(9.18事变)后1932年9月奉命出动。抽调师团所属部队的各一部分编成混成第十四旅团,赴中国东北。隶属守备满洲的关东军管辖。
混成第十四旅团,并不是建制中的部队名。而是抽调组编的临时派遣部队,利用的是混成第十四旅团的名称。但国内的第十四旅团同时存在。日编成,由步兵4个大队(从师团所属4个步兵联队中各抽一大队),野炮兵一个大队(相当师团炮兵的一半),骑兵一个中队组成。之外还有旅团本部,通信队,自动车班,卫生班等,旅团长服部兵次郎少將(陆士第15期,3.8在任)。旅团赴满洲作战一年另4个月,1934年1月依命(陆满密第29号)与第八师团一起“复归”内地,2月26日于小樽上陆后解散。作为替换,原属的第七师团(杉原美太郎中将)两个旅团四个联队,2月以后进驻满洲,此时第七师团步兵第14旅团长为伊田常三郎少将。而复归后的原混成第十四旅团,解散后归属原队,变为第七师团在国内的留守部队[5]。
服部旅团长1932年9月就任混成第14旅团长,翌年8月1日调任步兵第七旅团长(第四师团),后任为平田重三少将(原第五联队长)。服部在任期间,以热河作战为中心旅团全体战死145名,战伤368名(上奏写送付の件C),平田在任期间战死32名,战伤13名(上奏 混成第14旅団長平田重三C),合计死伤558名,占旅团总数的约1/5.
下表为热河作战开始时部队将校名单,从中也可以看到旅团的编制情况[6]。
热河作战开始时部队将校名单,也可看出其编制特征,4,8,12中队缺编
关东军是关东州和满铁属地的守备队。9.18事变前仅有一个师团和六个独立守备队驻扎。事变之后,为应付军事行动的扩大,兵员不断增加。1933年热河事变前,发展为第八,第六,第十,第十四等师团的各一部和几个混成旅团的规模。一方面,关东军也没有专门的军队建制,同支那驻屯军一样,都是由国内常备师团轮流抽调部队换防。由于集萃执行作战任务,所以机械化程度高,武器精良。但此时的常备师团还属于平时编制,规模小。师团编制总数为11573名,步兵联队编制总数为2037名(C,此数是1938年1月的数字,热河作战时可能还要少一些)。每大队为3中队制。特别是炮兵联队只有2个大队,8个中队。比起卢沟桥事变后经过战时动员的第五,第十师团,炮兵联队(4大队16中队)规模仅是其1/2,步兵联队人数也只有其一半(约2000名)。参加热河作战的混成第十四旅团的步兵大队,满员时理论编制约650名,实际作战中都在550名以下。
关于混成第十四旅团,由于是抽调的临时部队,规模比步兵旅团(关东军的步兵旅团约4300名)要小得多。全体人数多少?现在见不到旅团自己的统计。作战记录(战斗详报)中出现的数字,一般是和作战有关联的数据,即使以旅团为单位出现,也不是编制上的总数。热河作战中上级部队第八师团的记录中,有一个人员1572名,马394匹[7]的统计。另外5月13-14日,在河北龙井关附近战斗详报的死伤表中,也出现过人员1524名,马301匹的记录[8]。虽然数字相近,但不一定周全。比如喜峰口作战期间,混成第十四旅团从3月1日以后,分兵三路作战,三部分都留下记录。可确认3月4-6日,在建昌南喇嘛洞附近作战的鲶江支队人数为566名,马74匹[9], 3月13日在胡家店附近作战的米山先遣人员为410名,马41匹[10]。
5月13-14日,在河北龙井关附近战斗详报的死伤表,混成第14旅团人员1524名,
而松野尾先遣队3月10日在喜峰口第二关门作战时统计为人员827名,马305匹。若合计此三者,人数可达1803名[11],马420匹。此数字可以认为是喜峰口作战中,包括配属部队的最大战斗动员数。若再加上旅团本部的约65名,及通信队,卫生班,自动车班等,热河作战中全体人数应在2000名前后,每一步兵大队人数约在500-550名前后。热河作战中,步兵第二十六联队第二大队人员留在后方没有参战,若加此数,混成第十四旅团编制上人数约为2600名。
此推算是否正确?笔者从其他 资料中,发现了能佐证此说的证据。是-22日,旅团全体归国时在敦贺港上陆前进行卫生检疫的记录。记录了全体人员为2780名,消毒枪支1938支,枪用刺刀2273把[12]。此数肯定不会有遗漏,应是包括勤杂,军属(雇员)在内的最完全统计。
混成第十四旅团在热河作战中出动了三个步兵大队,担任喜峰口方面作战的是步兵第二十七联队第一大队(松野尾胜明少佐),守董家口的是步兵第二十八联队第二大队(米山米鹿少佐)。该部队在二十九军喜峰口夜袭后,3月13日由铁门关方向出击,从侧面协助了松野尾大队的反击。另外还有第二十五联队第二大队,称鲶江支队,被命令占领界岭口。途中,在建昌县南方的喇嘛洞附近与东北军第一一六师遭遇,作战时受到严重损失,后解除任务(界岭口方面由步兵第三十三旅团承担)返回建昌,凌源尾追主力至喜峰口,由于迟到,所以没有介入喜峰口方面战斗。
主角的步兵第二十七联队第一大队(松野尾先遣队),旅团编成后日从旭川兵营出发,此时大队全员加机枪中队共有647名[13]。10月1从釜山登陆,经朝鲜半岛到达奉天。10月7日,随旅团由奉天出动到东边道通化、恒仁附近,讨伐唐聚伍军,李春润等抗日义勇军 (服部『戦跡を顧みて』巻一22、37頁)。11月27日进入第十师团指挥下,在扎兰屯,嫩江,大兴安岭,海拉尔,满洲里附近携同讨伐苏炳文,张殿久,马占山等正规军,使其败走于国境外。12月中旬至1933年1月中旬,脱离第十师团指挥在呼伦贝尔附近担任国境守备(服部『戦跡を顧みて』巻一96、147頁)。1933年2月转入第八师团长指挥下,20日奉命南下到绥中集结,2月26日,被投入热河作战中[14]。
混成第14旅团在满洲一年多的活动路线 服部书
由于二十七联队第一大队全体在喜峰口战斗中“功绩显著”,热河作战结束后3月18日,全大队受到服部兵次郎旅团长如下褒奖。
松野尾先遣队先日在凌南附近生俘敌将伍曾有中将,今又以寡兵胜众敌,克天下无双天险,于3月10日占领旅团最终作战目标喜峰口关门。12日未明在三家子附近遭优势之敌夜袭(指大刀队夜袭-引用者注),战斗中铠袖一触大破敌阵,充分显示出皇军之威武。藉此对将兵一同嘉奖[15]。
服部本人也由于战功成为热河作战的英雄,日,作为热河作战十将星之一,在叶山御所受到天皇接见,被赏赐与银花瓶,9月6日在首相官邸受到斎藤実首相,参谋总长閑院宮載仁親王的接见和宴会招待
三,关东军的热河作战计划
国内史学界,从对日抗战的意义出发,将1933年3月上旬至5月下旬塘沽协定之前,与日军在长城线附近的一系列战斗统称为“长城抗战”。而日军根据战略目地区分,将此段战斗,分为热河作战,滦东作战和关内作战三阶段。其中热河作战指的只是2月23日至3月18日这一期间。作战目标是占领热河全省及与河北交界的长城一线。长城的主要关口在3月16日前后全部陷落,也就是说日军达到了目的,热河作战到此结束。此段作战的地域境界被限定在长城线以北(包括长城线),关东军司令部曾有禁止越境(长城)作战命令。喜峰口附近的战斗(10日攻略关口和12日大刀队夜袭),严格地讲只是热河作战期间中的事件。
关东军的热河作战计划,最早可见日关东军司令部制作的 『熱河経略計画』一文。整个作战方案基本沿此计划制定。关于作战部分,经略计划云:
为了将热河省“名副其实地并入满洲国领域”,关东军将展开热河作战。作战目的在平定省内东部兵匪,反抗分子同时,“以军主力奇袭同省南部河北省边境,建设一条分段热河省与北支的威力壁垒”,使张学良军等反抗势力陷入孤立状态。计划于结冰期间完成整个作战,“没有别命禁止越过长城进入河北省境内作战”[16]。
参加作战的部队分为第六师团(坂本政右衛門中将),第八师团(西義一中将)两个方面,第六师团担任区域是热河东北部,主要任务是平定省内反抗势力。第八师团则进军省南,目的是攻击山海关以西界岭口至古北口间的长城各关口,达到占领长城线,建设“分段热河省与北支的威力壁垒”之目的。
南线作战的第八师团,行动划为前后两期。第一期是做好北票铁路的掩护,动员满洲国军加强境内守备,以确保后方(锦州,北票间)交通。第二期中第八师团主力从朝阳,太平房顺凌源道前进,经承德进攻长城古北口,混成第十四旅团从绥中出发向凌源,之后南下 “迅速占领界岭口,冷口,喜峰口等长城线重要关门,确保师团主力的侧面安全”[17]。
依照上述关东军司令部『熱河経略計画』精神,2月13日,第八師団司令部制定了具体的『熱河省経略の為作戦計画』。混成第十四旅团(步兵三大队)方面,又增加配属了步兵第五联队,战车一小队,和关东军的一个自动车中队(约50台)。并命令混成第十四旅团和步兵第五联队主力迅速赶到绥中集结待命。
此作战计划中,混成第十四旅团的任务增加了如下几个细节。
1.用兵一部作为自动车挺进队向凌源快速前进,切断朝阳,凌源道方面敌退路。
2.在朝阳凌源平泉间留下两中队步兵转入地方守备。
3.步兵第五联队在平泉附近解除配属。
4.救国游击机军(丁强指挥的满洲国军约6000名)也同路向喜峰口方面前进,但不得占用道路妨碍日军行动[18]。
热河作战中各兵团行动路线
四, 混成第十四旅团的行动。
混成第十四旅2月13日配属给第八师团,据2月18日发令的师团作命第191号,其战斗编成内容为
1. 混成第十四旅团(步兵三大队,野炮兵一大队)
2. 配属第十四师团工兵一中队,步兵第五联队,战车一小队,宪兵队一部,关东军增强自动车一中队[19]。
关于武器装备,2月12日的《旅团参谋阵中日志中》有如下记载
1.“野炮兵第二大队为3门编成野炮兵2中队,3门编成山炮兵1中队构成” (9门炮)
2.各大队的机枪中队配备重机枪6挺
3.乘马讨伐队由各大队抽调步兵一部编成,3小队建制,每小队配轻机枪两挺
4.骑兵中队配备缴获轻机枪
5.为运输粮秣弹药,征用30台民用机动车辆(要旨)[20]。
从此可以看到之后松野尾先遣队全体的战斗力。乘马讨伐队相当于一个中队兵力,被配属给旅团主力的主力的松野尾大队,中队长盐田贡中尉,原是第二中队的小队长。大队的重火器集中于机枪中队,内包括步兵炮一小队,共有6门重机枪,2门步兵炮,1门山炮。从将校职员表和服部兵次郎的记录中可确认,山炮兵中队(3门),和步兵炮小队的山炮队(1门)并不是建制上的组织,4门山炮也不是常备武器,是来到中国东北后“突然配给”增发武器。组织也是各部队的抽调人员。山炮兵的中队长中平峰吉,原是野炮兵第二大队的副官,小队长安藤鹤太郎是第四中队的小队长(前出职员表)。另外同样的还有骑兵中队被配给的缴获曲射炮(服部『戦跡を顧みて』巻一,16页)。
什么叫乘马讨伐队?这也不是日军的通常编制。而是在中国东北地方作战时因地制宜的发明。即乘马步兵之意。该部队,在东边道讨伐抗日义勇军时,曾由师团配属。服部兵次郎旅团长,对此有过如下解说
即“利用支那马代步的步兵。 兵员百多名,有山炮,重机枪,比骑兵中队更有战斗力。马匹来源于战斗缴获”。…北海道的出身部队,1/3能骑马,组编容易,比起国内军马,维持费用也不高。旅团在作战实践中,渐渐认识到此“兵种”的重要,之后开始自己抽调步兵组编。在大兴安岭,热河,河北作战时曾屡建功勋(服部『戦跡を顧みて』巻一,71-73页)。
按计划,南线第八师团的第一期作战(北票铁路的掩护,后方守备的加强)于2月22日晚开始,混成第十四旅团于2月26日,直接从绥中出发进入第二期作战行动。作战开始前2月19日,武藤信义又发出如下内部训令,要求各部队严格执行不许越境作战的命令[21]。
1.“热河经略属于满洲国内政,不能以此为动因介入对支战争”2.关作命第473号已命令不得擅自进入河北省作战,诸官须严厉督促下属各部行动。…长城内为中华民国领域,没有上级大命决不允许越境作战…
2月24日进入战斗行动前,《混旅作命第112号》中记录的旅团军队区分(以战斗为目的的临时编组)如下。
1.骑兵队:骑兵第二中队(欠二分队)
2.左纵队:步兵第五联队(欠一大队 谷大佐),骑兵一分队,工兵二分队,旅团无线一班
3.右纵队:步兵第二十八联队第二大队(米山少佐),山炮兵中队,工兵半小队,旅团无线一班,乘马讨伐队,旅团通信队,工兵中队(欠一小队),骑兵一分队,旅团司令部,步兵第二十七联队第一大队,野炮兵第二大队(欠山炮中队),步兵第二十五联队第二大队,步兵第二十六联队机枪中队,卫生班。
4.自动车队(新庄少佐):关东军自动车一中队,旅团自动车班,征用自动车30辆等[22]。
步兵第五联队是第八师团所属部队,约930名。由于从绥中出发,所以临时置于服部旅团长指挥下。3月1日该队到达凌源后与第八师团合流,所以并没有出现在喜峰口前线。
配属给混成第十四旅团的自动车部队队长新庄少佐,即是四年半后在山西省灵丘县小寨村与一一五师作战(平型关大捷)时死亡的兵站自动车第六本部长新庄淳(中佐)。此时率领由关东军自动车队第四中队(山崎常二大尉),混成第十四旅团自动车班(樱井幸卫大尉),和临时征用的民间车辆30台(山本佐一曹长)组成的“关东军增强自动车队”,随混成第十四旅团参加了热河作战。规模约两个中队,成员190名,车辆106(其中货车98辆)[23]。2月26日从绥中出发后随旅团主力前进,3月1日配属给快速进击冷口的米山先遣队(步兵一大队、山炮一中队,工兵一小队),旅团主力由于接到临时命令转进喜峰口,所以没有和米山先遣队同路(同,2109页)。新庄自动车部队3月4日到达冷口前,共运输兵员504名,重机枪6挺,山炮4门,迫击炮1门,炮弹90箱等武器,和大量粮秣(同,2433页)。从此记录也可看出米山先遣队的作战实力。车队在运输过程中遭遇大小十余次战斗,多数车辆被弹,共故障,损失39辆,人员负伤3名。战斗后受到服部兵次郎旅团长的如下嘉奖(同,2484页)。
自动车部队运输内容
从战斗详报看新庄淳是一个很细致的指挥官
五,喜峰口作战的记录
1 喜峰口作战前各部队行动
热河作战的主要参战部队为两个师团(6D,8D),两个旅团(14B,33B),若用旅团作单位计算,(共三个步兵旅团16B,11B,33B,一个混成旅团14B,一个骑兵旅团4KB)。共两万余名。本论的考证对象,仅限于与喜峰口战斗有关的混成第十四旅团。
有关混成第十四旅团的行动概况,服部旅团长在『戦跡を顧みて』中有如下扼要描写
1. 旅团接到“击破纱帽山,北章营子附近敌阵地后经凌源附近一举夺取冷口及界岭口附近长城各关门”命令,于2月26日从绥中出发,28日在纱帽山附近击破依强固工事抵抗之敌约一旅半,翌3月1日占领数段防线最终端北章营子附近阵地。战斗进行中,…派出米山少佐指挥步兵一大队为基干的先遣队,乘自动车急追败退之敌,经凌源向冷口关门方面前进。…
2. 旅团先遣队,一路排除有力之敌抵抗,经凌源3月4日占领冷口关门。此追击踏破险峻山路行程230余公里,途中经18次战斗与八旅不同部队交战,尽破无余。如疾风卷叶杀到冷口关门。…
混成第·14B热河作战的活动图
3. 旅团本队…经公营子,茶棚之近路向冷口前进中,3月5日于茶棚接到军电报,命主力全力向喜峰口方向转进。(冷口以东关门转让步兵第33旅团)此时,除米山,鲶江两队,旅团长仅掌握着步兵总数的约1/4. 无奈独自进击,3月9日经激战后克喜峰口第一关门,翌10日占领第二关门。敌见我不出击,则借优势兵力反复攻击企图夺回关口…3月11日,同12日,敌集结人数达1万5千余,益呈活气。12日夜,约3000名之敌突然从潘家口附近越冰渡滦河,出现在长城北我配置右翼,夜袭我乘马讨伐队,山炮中队宿营地。两队孤军作战奋力格斗将其全部击退。敌遗尸750具溃退。
4. 此时,冷口方向的米山大队转进至铁门关,13日与本队呼应对当面之敌发起反击。使其放弃攻击企图。旅团达此目的后,14日返回长城线守备。
5. 向界岭口长城关门前进的鲶江支队,在北章营子南方喇嘛洞附近攻击占领阵地之敌2500名,经3-6日三天苦战,终于将其击溃。依命转进喜峰口方面,于13日反击战结束后迟达。
6. 3月14日后鲶江支队到达,15日军派遣第8师团增援部队也到达。始能与前线交替守备。18日,炮兵补充弹药到达。终于使旅团长愁眉舒展。
7. 19日,由于弹药和兵力恢复,旅团开始攻击潘家口东侧高地及长城南侧孤儿岭,胡家店附近之敌,傍晚达到占领目的。
8. 3月27日,正面敌情呈现小康,接到师团命令为加强占领地后方治安,撤出部分长城守备部队,将喜峰口司令部移至平泉。第8师团增援部队也于平泉复归原队。r& 9. 由于米山大队转进,冷口无防,遂被敌占领。迎支队企图夺回冷口,前进中在肖家营子附近与优势之敌遭遇,战局未能有发展,最终导致坂本第六师团南下攻击冷口之决策。第8师团也方面派出一支队去冷口赴援。我旅团派出古谷大尉指挥的贺谷中队于4月1日从平泉出发,先行到达冷口附近。
4.10-13日的受益店战斗,是继喜峰口关门,三家子夜袭之后第三次激战。属于越境作战的滦东作战。
10. 4月10日,第六师团和迎支队对冷口展开总攻。我旅团为策应其攻击,担任西方佯攻牵制。为此部队主力再次进入喜峰口,4月7日开始猛烈炮击,为进军滦阳城作准备。4月10日,佯攻转为主攻,拂晓开始攻击敌受益店阵地,敌主阵地在滦河北岸构筑数线半永久阵地。对岸有督战队断后,守军背河负隅顽抗。我方在步兵紧密协同战术下,突破敌阵地,13日将滦河北岸之敌扫荡一空。
11. 冷口战斗中我古谷支队结束任务后进入我旅团左翼,独断渡河进击,与敌以极大威胁。4月21日,战斗结束。部队奉命返回长城一线守备。
13. 以上各次作战,旅团损失数为 战死85,战伤235,冻伤46,合计370, 军马死伤73匹。[24]
可得知混成第十四旅团的三个步兵大队,在第一阶段的纱帽山战斗结束后,分为2个方向南下,计划占领界岭口,冷口等长城关口。鲶江支队进击界岭口,主攻方向是米山自动车先遣队进击的冷口。旅团本部亦尾追米山先遣队,向冷口前进。按关东军司令部『熱河経略計画』,当初占领喜峰口是目标之一。从绥中出发前,接到“喜峰口没有占领必要”的上级命令,改变了原计划将主力移到冷口方面(服部『戦跡を顧みて』第二巻、28
頁),可是途中3月5日,突然又接到关东军转进命令,要求将主攻方向再次转向喜峰口。此命令使服部十分为难。分兵后每支队的战斗力仅数百人,旅团主力所掌握的兵力,也不过是旅团步兵的1/4. 由于鲶江支队在喇嘛洞苦战,米山先遣队远在冷口,时间紧迫不能集结兵力,迫不得已,服部不得不决断以松野尾大队为先遣队,独自以现有兵力强攻喜峰口服部称此剧变和决断,“宛如陆军大学校复试中,教官出示的难题”。
下面简单地叙述一下各支队的重要作战。 第十四旅团主力和步兵第五联队分为两路,2月26日从绥中出发,经东边,二道沟于26日,27日到达白石嘴附近,28日在纱帽山,胡家岭,汗沟岭一带与东北军第十九旅,第八旅的一部约5000余名交战,此战成为旅团在热河作战中的首战。战果为“敌遗弃尸体160具,我死7伤6名”(两纵队合计)[25]。
纱帽山作战图,热河作战中14B的第一战
3月1日旅团主力到达北章营子。在此部队分兵二路三部,米山先遣队利用关东军自动车中队车辆经凌源向冷口方向快速挺近,新庄自动车部队主力担任运输。车队经凌源,茶棚,北营,一路驱败敌前进,排除难路和敌阻击干扰“3月4日午后3时30分进入冷口”成为占领万里长城线关口的第一支部队。冷口守军为东北军第一师第八旅六二四团等约3500名,不战退向关内建昌营[26]。追击路途230公里,战死5伤22名,自动车损失20数辆。米山先遣队占领冷口后并没有坚守。因为按关东军最新作战命令,此地被委任于新参战的步兵第三十三旅团(1407页)。所以鲶江支队(喇嘛洞作战中)和米山先遣队同时解除原任务,开始向喜峰口方面转进。米山先遣队3月7日2000接到《混旅作命134号》(1441页),8日向董家口方面前进,3月9午后到达孤家子(1465页),经战斗后占领董家口,西进铁门关[27]。喜峰口战斗中12日,从铁门关出击,次日协助喜峰口正面部队(松野尾大队)攻击了胡家店第三十八师(张自忠)部的侧后。
另一支第二十五联队第二大队,在参加旅团纱帽山战斗后,3月2日编成鲶江支队。由步兵三中队(欠一小队),机枪一中队,步兵炮一分队,山炮一分队,工兵一分队,骑兵一分队组成,共人员555名,重机枪6挺,火炮2门。3月2日奉《混旅作命第122号》“于3日从宿营地出发经北章营子,击破干沟镇附近之敌后向界岭口前进,以确保关门”[28]。
不料南下第二天3月4日,在建昌南25公里的喇嘛洞附近与东北军邓鸿瑞一一六师第六四五、六四七团(第四军团万福麟部队,师长繆澄流)约名遭遇,进入苦战,激战持续了3天。6日凌晨,在零下33度严寒中部队发起突击,终于占领喇嘛洞北侧高地,0900结束战斗。一一六师遗弃尸体465具,炮一门,重机枪2挺,轻机枪17挺,步枪291支(241页)全面溃退,但鲶江支队全体也付出“战死伤约1/10,冻伤达1/5”的沉重代价。战死25名,战伤37名,失踪1名[29]。此数字和宋哲元大刀队夜袭战的战果相同[30]。另外还有需要住院治疗的重度冻伤者达46名。
由于关东军司令部3月4日命令,原占领界岭口的任务被解除。使受重创的鲶江支队得到了喘息机会,经整顿后,该部返回凌源尾追旅团主力向喜峰口前进,在胡家店反击战结束后的13日夜,才陆续赶到喜峰口前线。
鲶江支队,死伤63名冻伤入院46名,损失率达1/5,是混成第14旅团热河作战中的最大损失
2.松野尾先遣隊
一方面,旅团主力于3月2日到达凌源后,按原计划尾追米山先遣队向冷口方面前进,3月4日到达堡河岭,茶棚一带时突然接到关东军司令部指示旅团进击喜峰口的转进命令,为此3月5日 1100,旅团下达128号作战命令,内容如下:
旅团今后集中兵力于建昌,平泉,喜峰口道路方面作战,向喜峰口作好前进准备。喜峰口攻击由松野尾先遣队担当,鲶江支队随后追赶主力向喜峰口前进。米山先遣队在孤山子(喜峰口东20公里)集结,一部扼守董家口关门待命(同前,1412-3页)。
之后,旅团从平泉进入喜峰口道路。此时已决定单独作战的服部旅团长,将主力的松野尾大队改编为新的旅团先遣队先行,剩余的旅团本队步兵,只有自卫程度的约百余名。新部署的軍隊区分如下[32]
松野尾先遣队构成:
1.步兵第二十七联队第一大队(欠1中队、2小队) 2.侎R討伐隊 3.騎兵第二中隊(欠1小队) 4.野砲兵第二大隊(欠第四中队) 5.工兵中隊(欠1小队1分队) 6.旅団無線一班
即步兵约1.5中队,机枪1中队,乘马讨伐队1中队,骑兵2/3中队,炮兵2中队,工兵3/5中队。合计约700名,重武器有重机枪4挺,步兵炮2门,步兵曲射炮1门,野炮兵大队的野炮3门。此后又追加了野炮兵第四中队(野炮3门,9日午后到),山炮兵中队(3门,10日晨到)和第二十六联队第二大队所属的机枪,步兵炮各一小队(重机枪2挺,步兵炮2门)。
以上各种部队人员约800名,各种火炮14门,重机枪6挺,轻机枪约20挺,即为服部旅团配置在喜峰口正面的主攻部队(松野尾先遣队)的全部阵容和武器装备。
松野尾大队作为旅团先遣队先行向喜峰口方向前进。旅团本部等后续部队(本队)随后而行。本队编成为战车1小队(三辆),工兵1分队,旅团通信队,骑兵1小队,步兵第二十五联队的1小队,步兵第二十七联队第二大队的1中队又1小队,野炮兵1中队(第四中队),大行李等[33]。
即本队除旅团本部机关(约60名)外,由战车3辆,步兵1.5中队,炮兵1中队(3门),重机枪1小队(2挺)及通信队,大小行李队等构成。人员总共约300名。被配属的战车小队(3辆)由于故障修理,停滞于凌源,在喜峰口根本没派上用场(服部『戦跡を顧みて』第二巻、193頁)。
3月6日1800,旅团发布《混旅作命第131号》,令松野尾先遣队于7日朝从大杨树沟西侧出发,经太庙,平泉,小寺沟(7日到),宽城(8日到)向喜峰口前进,9日占領関門(1433页)。本队跟随其后,向喜峰口行进。
为了强化松野尾先遣部队的战斗力,临战前3月8日2000,服部旅团长令“本队”所属炮队(野炮兵第四中队),步兵第二十六联队第二大队所属的机枪,步兵炮各1小队等重火器,在野炮兵第四中队谷口大尉率领下迅速脱离本队向宽城,喜峰口方向急进,进入松野尾先遣队指挥(1447页)。此时旅团掌握的敌情为“宽城至喜峰口间有万福麟部下约2000名”。
松野尾先遣隊8日0630从小寺沟出发,据3月9日0200,松野尾大隊长報告,8日1430,先遣队在宽城附近,对占领东侧高地的“敵二十九旅”部队约 600名,炮5门的坚固阵地展开攻击,1730突破。敵遗弃尸体30具,缴获迫击炮2门。我方损失为2名负伤(1467页)。当晚在宽城宿营后,松野尾先遣队于9日午前6时出发,向最后的作战目标喜峰口前进
喜峰口大刀队夜袭战记录
(1)基本情报 1.时间:日凌晨,, 阴历2月17日,月明,可视度良好。
2.地点:位置于喜峰口西1公里至潘家口东3.5公里,长城线北方1-2公里的河滩平坦地域(现潘家口水库底), 战场东西约5公里,南北约2公里。其中营房村,三家子是主要被攻击对象,另外还有后杖子,成阳峪共4个村落遭到大刀队袭击。
3.参加部队和武器装备:
a.营房村: 乘马讨伐队(27iⅡ)110名(内10名在村外2公里北方高地),步枪 约50支, 轻机枪6挺 (坚守)。战死2名,战伤16名,战死马2匹。
b. 后杖子: 步兵炮小队(26iⅠ)30名,山炮1门,步兵炮1门(坚守)。战伤2名。
c. 三家子: 山炮中队(ⅡA/7D)63名 ,轻机枪3挺,山炮3门,步枪,手枪若干(坚守)。战死11名,战伤17名,战死马10匹,战伤马6匹。
d.三家子东,成阳峪: 步兵炮小队(27iⅡ)22名,步兵炮2门,(坚守)。
e. 三家子西部落: 重机枪小队(27iⅡ)约20名,重机枪2挺 (从三家子出动,游击)
f. 恒城子: 松野尾救援队(27iⅡ)约50名,步兵1小队重机枪1小队(27i)),重机枪2挺,(恒城子出动,游击)
g.恒城子: 工兵中队(14D),58名,步枪若干(恒城子出动,游击) 无伤亡。
X3月12日各部队位置图,红蓝圈是被袭击的村落,篮圈为未出动部队
参战人数合计: 约356名,重机枪6挺 ,炮7门。
损失合计: 战死17名, 战伤46 名,战死马22匹,战伤10匹。
4.未参战部队
a.长城线及关门: 步兵第一,第三中队主力,约200名,4小队,重机枪2挺(原地警戒)。
b.白台子: 野炮兵第二大队主力(第四,第五中队,本部),220名, 6门野炮。(天亮后进行现地支援炮击)。
c.鹦鹉河,桲罗台: 混成第1 4旅团本部 (本部74名,步兵2小队,重机枪1小队),约135名,重机枪2挺。
(2)混成第14旅団司令部陣中日誌 3月12日,晴, 零下2度,司令部于桲罗台,人员: 将校以下74名,马20匹。
1.战斗经过概要 午前二时,敌兵至少2-3000名,沿滦河从潘家口附近前进到营房村附近夜袭我乘马讨伐队。其主力部队后经后杖子附近前来袭击三家子村我山炮兵中队。
乘马讨伐队接到报警,立即以村落寨墙为掩护猛射。当日为阴历14,5日〈阴历2.17 〉,月光皎皎,彼我之间或投掷手榴弹,或接近格斗。三家子附近山炮兵中队在格斗中,中队长以下死伤多数,仍顽强抵抗。此时,接到报急的松野尾少佐率领预备队亲赴第一线救援。野炮兵大队主力也以炮击协力。最终将进攻粉碎,敌残部溃乱四散。败敌一部向三家子北方山地,大部分退向潘家口方面。
本夜袭指挥官为敌旅长。仅我军收容战场遗尸就超过700具。部队总人数应在2000以上。从死亡者遗留品判断,敌还有从我旅团背后蔡家峪方向迂回攻击之企图。至拂晓,将敌完全击退。[1]
2.作战过程记录 0300 ,松野尾部队本部电话报告:
“1.乘马讨伐队在营房村遭到敌夜袭,抗战中。2.大队本部(长)率步兵一小队,机枪一小队立即出发赴援”。
0415, 野炮兵第二大队电话报告:
“1.据前来通报的山炮中队特务曹长(畠山)报告,该中队遭到敌夜袭损害严重。2.三家子部落起火。3.大队将立即独自赴援”。
0500,派旅团高级副官(上野源吉少佐)赴第一线对以上事件进行调查。
上野副官调查报告内容 :(1118页)
3月12日0500现场调查后,旅团参谋绘制的报告图。方框中的数据,推测是数日后附加的 1126页,小喜峰口(下部退却点线)以西,在29军控制下。
1.夜袭之敌部队最初对我营房村乘马讨伐队宿营地袭击。一旦被击退后转为袭击营房村北侧棱线我阵地,再次被击退后在附近村落徘徊,看来缺乏地理知识,是新到之敌。
2.敌夜袭部队中有2至3三中队兵力,沿营房村北侧高地山脚,由村民带路向东迂回到三家子东侧,袭击我山炮中队,并在同村放火。
3.另外还有一股敌兵从小河口沿高地棱线迂回到山炮兵驻地后方。
4.夜袭之敌兵力约2000名,被击退后主力向潘家口方向,一部迷入菜子峪-下石梯子道方向。
0830: 服部旅团作战命令第145号,于桲罗台(反击作战要领)
1.以乘马讨伐队为主力占领小河口东侧高地,做好攻击潘家口准备
2.做好攻击潘家口北418高地准备
3.以骑兵中队为主搜索扫荡后方(菜子峪-下石梯子)残敌(1120页)
4.松野尾先遣队主力继续坚守关门长城线,监视敌动向
3.损失统计,旅団司令部陣中日誌报告如下 本日战斗中我部受到严重损失,特别是三家子附近山炮兵第三中队。共战伤将校炮兵大尉 中平峰吉,步兵少尉伊藤四夫,特务曹长畠山郡保三名。下士官以下战死18名,战伤42名( 1138页) 。
4.敌夜袭原因分析(矢崎参谋) 1.营房南侧高地望楼由于尚在敌手中,使敌沿滦河河谷接近的企图得逞。
2.由于滦河结冰,使敌能行动自由,造成我防守面困难。
3.由于部队没有赴长城南方侦查敌情的权限,所以未能提前掌握敌部队的动向企图。(1161页)
报告中,矢崎参谋发泄了对松野尾少佐,“侦察敌情怠慢和激励恢复第一线部队低落士气的努力不足”的不满[1](1162页)。
3. 作战过程还原,分析 以下为笔者按司令部陣中日誌及作战要图进行的作战配置还原
1.夜袭队从潘家口出发渡冰向东前进。其中约500名(以上)0215,首先接近,攻击了营房村的乘马讨伐队和东方后杖子村的步兵炮山炮小队(两个村落,约130名)。后增兵至1000余人,作战时间前后达6小时。失利后向南方长城线的小喜峰口方向退却。乘马讨伐队有一分队(10名),配备在北方高地。
2.夜袭队主力约1500名,0330,攻击了三家子的山炮兵中队(一部分从西方,一部分迂回到北方,东方),对山炮兵中队阵地实施三面包围。0400,畠山特务曹长突围到大队本部报急。战斗进行至0530,第开始向北方撤退。
3.接到报急,0300,恒城子大队本部的松野尾少佐带领预备队1小队及机枪1小队前往救援(约50名,机枪2挺)。先赴乘马讨伐队方向,0400后,转移到三家子西,北作战,打击敌主力后方。至清晨0530,敌主力向西方,北方山地退散。救援队向滦河附近追击。
4.长城线守备中的步兵主力(第一,第三中队)坚守阵地,并未回援。白台子的野炮兵大队主力(两中队,天明后有炮火支援)也未支援,桲罗台的旅团司令部等也未出动。
5.小喜峰口西侧高地长城至潘家口地段,在中国军控制下。潘家口为出击据点。
喜峰口大刀队夜袭战斗记录分析
下面这张武器弹药消耗统计,是了解3月12日夜宋哲元大刀队夜袭战内容的重要线索。
X表一 松野尾队大队的武器弹药消耗表
夜袭作战中受到最大损失的是野炮第二大队中的山炮兵中队。在此表示中标为野炮第二大队,从表中可见其约100名的中队,只消耗了200发步枪弹,150发手枪弹,说明接近战抵抗仓促,步枪几乎没有被排上用场。但在这种被动情况下能发射50发山炮弹抵抗,说明还保持着指挥,战斗能力。山炮的特征是曲射,并不适用于接近战,是夜的50发,应都是有自伤危险的零距離射撃(自卫平射)。歩兵砲小隊的陣中日誌,记录的是山炮兵中队最后只剩一门炮在抵抗,但从损失表看,其他两门炮并没有受到毁害。
乘马讨伐队也是主要被袭击部队之一,其114名成员在夜袭战斗中使用了近2万发枪弹。步枪与轻机枪都充分发挥了作用。手榴弹113发和手枪弹25发,说明其部在夜袭中也发生过接近战。但从前者的枪弹消耗数量看,主要战斗还是拉开距离的阵地战。其所有的110匹战马,战斗中没有出现一匹损失,说明夜袭的大刀队根本没有能侵入乘马讨伐队的营地(营房子村)一直被阻挡在村外。
图二 反夜袭作战要图
担任救援的松野尾大队预备队(约50-70名),在此表被标記为“步27第一大队”,在松野尾大队长率领下携带重机枪两挺赴援。重机枪射弹6480发,步枪,轻机枪耗弹也达到11000发(此数字中包括下属的步兵炮小队消耗)。从弹药消耗可看出战斗的激烈程度。该队是反夜袭战中的主力之一。比起弹药消耗,损失枪用刺刀仅4把,说明也曾有过小规模白刃战,但不为主。
夜战中起到很大作用的还有两个步兵炮小队。前述资料中曾出示过松野尾部队的步兵炮小队记录。其发射的91发炮弹,975发步枪弹,被统一记录在松野 尾部队的战斗消耗栏中。此外还有第26联队重火器小队(约两小队)。现存史料中虽没有对其部队战斗细节的记录,但存在和战斗情况都可在作战地图中确认。位置于乘马讨伐队东方数百米处的后杖子村,也是最初遭到袭击的部队之一。此部队成员共55名,战斗中共消耗了步枪弹1170,重机枪弹2400,步兵炮弹29,山炮弹56发。从武器装备(重机枪1,步兵炮1,山炮1-2)和消耗弹药看,这支小部队有足够的抵抗能力,战斗中也充分发挥了这些重武器的作用。
从武器弹药消耗表中也可判断,使用大刀的白刃战,并没有能成为夜袭战斗的主要手段,4个小时的战斗中,双方几乎都是用枪炮对战。且宋哲元军也携带着迫击炮等重武器。此夜,日军记录是阴历15,月光皎皎,并不妨碍瞄准射击。唯一大刀能派上用场的是三家子东侧的山炮兵中队阵地。
表三 夜袭作战中松野尾部队死伤 (63名)
3月12日凌晨的宋哲元大刀队夜袭战中,日军共出动多少兵力?表三的统计中的798名,是松野尾部队12日时的兵力总数。并不是战斗参加人员。从各种战斗详报中可以确认,守卫长城线的两个步兵中队(松野尾部队主力)并没有介入战斗。驻在白台子的旅团本部的骑兵,野炮兵(第二大队主力)等,也没有出动的记录。直接参加作战的只是乘马讨伐队的114名,工兵中队的58名,山炮兵中队的约100名,步兵炮小队的25名,和第26联队重火器队(约两小队)的55名及松野尾大队预备队的约50-70名(一小队步兵,一小队机枪),共约420名。
其中山炮兵中队(第二野炮兵大队所属的一个中队)死11伤17名,发生过接近白刃战,所以此数字中肯定有大刀致死伤者。乘马讨伐队死2伤16名,增援的本部预备队死4伤11名(其中包括步兵炮小队的负伤4名),步兵第26联队重武器队负伤2名。 合计死17,伤46名。
表四 缴获表,并没有一名俘虏。说明设么?
29军夜袭队死伤多少?日军记录的数字也并不精确。各种战斗详报中有不下700名,800名,850名三种数字,有越到后来人数越多的倾向。所以此记录对日军自己来说,也只是参考数字。若参照表四,可得知日军的战果统计,记录的只是可确认的准确数字。所以作为事务用品下发的战报用纸中,有俘虏数字栏,但没有歼敌数字栏,说明对不能具体到个位数的歼敌数字统计方法存疑(不可确认)。还有一个值得注目的问题是,3月12日夜袭中,并没有一名俘虏的记录。平时也很难看到有俘虏记录。绝不会是800壮士全部殉国,其中隐藏着日军作战中虐杀俘虏伤兵的秘密。笔者认为至少有一半应是在扫荡中被残杀的伤兵,俘虏。扫荡中将伤兵,投降者全部杀害是日军的普通战法。需要获得敌情时,才会留下俘虏。此外还可能有不少被卷入战斗的村民。在扫荡中,只要见到成年男子,都会被作为便衣,逃兵杀害。国内的战史记录多有宣传革命英雄主义倾向,满足于“无一投降,全部壮烈牺牲”的描写。实际上这种自欺欺人的宣传手法,正好为日军掩盖了违反国际法(日内瓦条约)的犯罪事实。谁能保证大刀队800名,刘老庄82名死亡者中没有一名放下武器的乞降者?不应为宣传抗日精神而把所有死者都描写为殉国英雄。只要是战斗中的死亡者,不管死因如何,都应该称为抗战烈士。包括举手投降后被虐杀的官兵。只要有这种科学的人道精神,才可能分析出之所以导致南京虐杀事件的日军全体的体制面问题。
喜峰口大刀队夜袭战记录之二
X各部队位置图
(3)工兵第14大隊第2中隊夜袭战记录 下面是工兵第14大隊(第14师团属)第2中隊有关夜袭战的记录
工兵中队的驻地,在恒城子西方部落、离松野尾大队本部不远。从兵种看也明白,并不是一支作战部队。此夜主动出击,部分参与了战斗。留下的记录,可以充实大刀队夜袭作战的史料。
3月12日,午前二时稍过,西方响起密集枪炮声,中队立即紧急集合进入警备态势。从大队本部联络回来的中岛军曹报告: “午前二时,乘马讨伐队遭到来自西方,北方优势之敌攻击。为增援,松野尾先遣队长带领预备队已出发向三家子方向前进中。”
工兵中队立即做好出动准备,计划向乘马讨伐队所在的营房村前进,与松野尾救援队合流。可是西方第一关门北侧(必经之路)已有多数敌兵出现,成为我队前进的障碍(83页)。派出到三家子附近和本部(松野尾救援队)联络的传令兵中岛军曹等两名,出行不久便与此敌遭遇。两人用军刀,刺刀(日军部队下士官以上使用军刀,兵为枪用刺刀)毙敌后冲出敌阵完成联络任务。按指挥部署,工兵中队之后与松野尾救援队同时夹击第一关门西北侧之敌,在勇猛果敢的冲击下,敌向北方退散[1]。(83页)
0500后,中队与松野尾救援队合流在三家子至潘家口各部落间进行扫荡,歼灭敌残兵,缴获武器多数。
工兵中队出动图
下面是传令兵两名的事迹
0330中岛富士雄军曹,宫泽正男一等兵执行与松野尾大队长联络的传令(请示任务)途中,在第一关门北侧与十数名散敌遭遇,经格斗将敌击退。宫泽一等兵一连刺杀数名,刺刀弯曲后用枪托枪身击敌导致步枪折损…。0430从恒城子出发与再次与大队本部联络时,在第一关门附近又与百数十名敌群遭遇。两人退向城壁,以长城为掩护在附近步兵的协助下猛射,将敌群击退向西方。( 同前,89-91页)
笔者的解读分析 工兵中队一行58名(内将校2)。宿营在恒城子附近,离松野尾大队本部不远处。夜袭发生后,松野尾大队长率领紧急救援队50名(一小队步兵,一小队机枪),0300从恒城子出发,其目标不会是三家子(山炮兵中队位置),因为此时三家子还没有敌情。应是通过三家子袭击攻击营房之敌侧后。
传令兵两名,在两次执行传令任务时(往返于大队本部和松野尾救援队之间),均在第一关门外与敌十余名,和百数十名敌遭遇。说明敌部队的一部分,此时已出现在营房村东方,小喜峰口至第一关门附近的平地一带,应有从北方(敌后方)攻击第一关门企图。从地形看此敌并不是从潘家口方向来袭,很可能是从小喜峰口内溢出之敌(小喜峰口东方长城线为松野尾先遣队第三中队守备,西方至潘家口则在29军控制中)。本来计划可能是与潘家口方向夜袭部队合流后,从后方攻击并夺取第一关门。但由于营房(0215开始)和三家子的夜袭战斗(0330开始)不顺,主力被滞留在战场,所以来到第一关门附近的敌兵力数量并不多,当然战力不足以攻城。
与松野尾队长取得联络后,之间,两部队从南(工兵中队),北(松野尾救援队)两方夹击,将此敌驱散。战斗中,0330敌主力开始袭击三家子村,并放火。松野尾先遣队不久转向三家子方向救援。而兵工中队留在原地,继续在后杖子村东方一带扫荡散敌,0500后(敌主力撤退后)再次进入松野尾队长指挥下,清扫战场向潘家口附近前进。从行动地域看,工兵被赋予的任务是在长城线山脚附近协助警戒。工兵队战斗力不强,推测最多有2挺轻机枪,20条步枪。12日凌晨战斗中记录共耗弹步枪20发,轻机枪100发(旅团附录,1864页表),战斗过程中也没有一名伤亡,记录的战斗内容仅仅是两名传令兵的两次遭遇接战。说明整个战斗过程中,并没有与强敌正面接触,只是在长城线北附近追讨散兵,残敌。
(4)歩兵第27連隊歩兵砲小隊陣中日誌[2] 有关3月12日的夜袭战,步兵炮小队也留下了以下战斗记录。 此部队位置于恒城子西方,三家子东南方部落。人员为安倍清中尉等21名+驭手1名,马3匹(见后出步兵炮小队编成表)。
3月11日夜,形势平稳
一,松野尾部队配置情况:
第三中队(欠1小队)配机枪1小队守第二关门及第一关门西南侧高地,第一中队的1小队守备第一关门东南侧高地,乘马讨伐队在营房附近警戒潘家口方面之敌,其他部队集结于第一关门北侧待机。(同,1272页)
二,夜袭战斗经过
12日午前0230顷,西方铺子院方向响起枪声,逐渐接近。
我步兵炮小队严加戒备中准备早饭。凌晨三时前,小队传令兵从本部来报告,本部及第一中队(欠两小队),第一机枪中队(欠一小队)已向营房方向出发准备救援遭到袭击的乘马讨伐队。(1273页)我步兵炮小队在原地待机,决心死守宿营地。午前0400,敌迫击炮猛烈射击我宿营地附近,炮弹在宿舍周围炸裂,幸好无人马损害。
0530,(0330)小队警戒哨高喊“山炮兵中队方向起火”!一同出外,见火焰中手榴弹炸裂,步枪,机枪,山炮射击声四起。山炮兵阵地周围呈修罗场惨景,整个宿营地周围被笼罩在硝烟弹雨中(1273页)。小队立即进入战斗准备。
用眺望镜夜中观察,见山炮兵中队陷入敌包围,包围网已延伸到宿舍西方至东北方。我小队仅有兵25名,爱莫能助。小队长激励部下做好牺牲准备,把营地作墓场誓死坚守,迎击可能来袭之敌。
战况紧迫,刻不容缓,(小队长)命令步枪掩护炮身,指挥炮一门向北方及东方向我部接近之敌射击。距敌不足400米,(由于太近)弹丸越过敌头顶在山腹炸裂,不得已后退50米再次射击。在我突然炮击之下敌狼狈不堪,东逃西窜,人马在炮火中倒毙,来袭之敌渐渐向东北方谷地退散。(1274页)
另一门炮在庄司曹长指挥下,射击山炮兵中队东侧及东北侧之敌。不久小队长指挥之步兵炮也变换阵地到宿舍南端,以两门火炮同时射击山炮兵中队附近之敌。透过火焰,见敌攻势已被抑制。敌遭炮击后,亦向我阵地猛烈还击。
天渐明可目视敌情。0610,见敌大部队分数群出现在山炮兵中队西北侧高地。我小队为解救山炮兵中队危机并打此敌,向东侧田地移动猛烈射。
似乎山炮兵中队方面受损严重,只剩一门火炮在敌包围中勇敢还击。
接近之敌在至近距离对我射击,投弹,危险万分。小队长与传令兵,驭手等能拿起武器者与第一中队一分队步兵一起突击,扫荡近处之敌。
0630见敌部队后方高地升起日章旗,…敌部队受到致命打击,沿着东北方山脚四散。我阵地前敌遗弃尸体仅在一小谷地处就有6-70具。
步兵小队作战图
三,彼我损失
敌遗弃死尸约700(山炮兵中队步兵炮小队正面就有三百数十)具,缴获步枪,自动步枪手枪等多数。我步兵炮小队负伤3名。损失步枪2支,刺刀1, 曲射炮备品箱1个。
本战斗中有卓越功绩者为步兵曹长庄司秀雄(以下共9名)。(1276页)
战斗中消耗曲射炮弹91发,步枪975发(1279页)。
步兵炮小队编成表 全队25名(12日22名),马3匹,步兵炮2门
笔者的解读分析
此记录是松野尾大队步兵炮小队22名的作战记录。松野尾大队中有一个重火器中队,称机枪中队。包括两个重机枪小队(各两挺),一个步兵炮小队(两门)。此时重机枪小队一个跟随松野尾救援队行动,一个配属给第三中队在长城线守备,步兵炮小队则坚守营地未动。地点应是恒城子西800M,三家子东1200M的成阳峪。从文中判断,还有第一中队的一分队步兵协助警备。由于实行了对三家子村山炮中队的支援炮击,也成为被攻击目标之一。文中0530三家子起火,应是0330错记。
从文中可见,敌方也携带有迫击炮并“猛烈射击我宿营地”。比起大刀,枪炮是夜袭的主要武器。小队的两门炮此夜射弹91发,属于正常发射。超过被敌主力袭击的山炮兵中队(零距离发射50发)。敌夜袭部队曾接近过步兵炮小队阵地,小队的沟渊吉光,古馆熊吉,龟田松雄,关坚三郎四名伤员,都是在“在掩护步兵炮安全的战斗中,中敌枪弹负伤”( 1282页)。文中记载“沟渊上等兵为第一分队第二炮手,在受命扫荡接近我阵地,投弹射击之敌命令后,奋勇突入敌群,射杀或刺杀来犯之敌,保证了火炮安全”。可见此地有过小规模肉搏接触。步枪2,刺刀1的折损,可能出在短兵接战中。此战为步兵炮小队在热河作战中损失最大的一次战斗。共有4名人员负伤入院。
1933年热河作战时的步兵炮
混成第14 旅团长服部兵次郎,1933年作战时51岁,是年8月调任第7旅团(第四师团)长,一年后少将军衔退役后进入满洲企业界(满洲水泥董事)。由于出身名望家族[1],和军上层人物交际甚广。服部本人在国内是被公认的热河作战凯旋将星,在渡边锭太郎陆军大将的劝诱下,1934年,出版了『戦跡を顧みて』[2]一书(三册),详细地介绍了混成第十四旅团的热河作战全过程。卷头有渡边锭太郎,林铣十郎,荒木贞夫三位陆军大将的题词。
此书非常严谨,绝不类伍于普通的回忆录。而是按照步兵第十四旅团的作战记录等资料对作战过程的忠实还原。用语平易,又有作为总指挥者的精辟,扼要的解释和综合解说。所以一般人也容易读懂。但其中使用的地图等,都是服部自己根据战斗详报等的草图复制,所以虽然鲜明,清楚但并不是第一手史料。叙述的过程,数字等和战斗详报等对比,准确但并不一定精确,偶尔可见小错误。因为服部书使用的基本作战史料现在都还能入手,所以服部的书籍,并不是研究用的资料,只有重要参考价值。贵重的是其中有一部分战斗详报外的内容,和相当数量的当事者(部下)提供的个人手记,能反应出作战的细节。以下主要利用服部书中两位当事指挥官的笔记,还原喜峰口夜袭中两个最激烈的作战地点战况。
先看一下有关3月12日夜袭,服部兵次郎本人的综述。
喜峰两道关门,经9日至11日两天的激战终于得手,但敌方再三企图夺回关口。旅团在此地本来只有一大队步兵的兵力,主力还必须用于长城线守备。所以明知潘家口之敌有可能涉冰渡滦河来袭我右翼,却无力应酬。唯一的对策是将乘马讨伐队配置于最右翼的营房村严加警戒。可是营房村南的长城线山脊为敌所占领,可从山顶清楚地俯视我阵地配置。此状态,从下写景图可看得很明白[3]。
Figure 5 此图是9日攻击前的敌阵地部署。9月12日大刀队袭击前,除最右 方一段外,都被日军控制。
敌从观察中发现了我方部署弱点,3月12日凌晨0200,用兵3000名从潘家口出发,涉冰渡过滦河来到长城北侧,先夜袭了位置于营房村的我乘马讨伐队,后袭击了三家子的我山炮兵中队宿营地。…两队克服连日作战的疲劳,有数十倍与我之敌奋斗善战,打退敌数次突击。不仅步兵,连没有格斗训练的炮兵,也以局部白刃格斗为手段进行反击,…天明后,敌遗弃尸体730具退去。(239页)
服部所在的旅团指挥部位置(鹦鹉河),离作战地点约10公里远,直到天明时分接到报告,才得知夜袭细情。并不是事件经验者,所以以上内容应是根据各种事后报告构成。
下面是服部书中引用的乘马讨伐队长盐见贡中尉的手记 1.乘马讨伐队长盐见中尉手记(要旨) 3月10日傍晚,我部奉命警戒潘家口方向之敌。本队与大行李一起进入约10户人的营房村。此地距离潘家口约4公里。 南部长城一线各望楼均有敌把守,地形对我十分不利。村内有兵营设施,将大行李保管于设施内严加守卫。令第二小队长见上喜三郎少尉率其部配置于前线监视敌情,其余主力轮班交代休息。见上少尉派出潜伏哨隐藏在村前150M处松林内监视敌情。第一夜平安无事。(243页)
11日白天,营房村受到来自长城线敌枪机射击。潘家口敌炮兵也开始射击我阵地。经修正后敌弹道趋于准确,战马牺牲两头。为保证安全,命令守兵不得擅自走动,全部在围墙下隐蔽。傍晚从潘家口方向炊烟数量判断,敌有重兵存在,今夜必有夜袭。
入夜召集分队长以下干部进行配置部署。佐佐木军曹带领一分队占领北方高地,掩护村落和其他部队安全。此地可监视,遏制敌方进入喜峰口一带。以上要地兵力配置本应有一小队,但本部队实在无能为力。山内军曹的分队守备前方(西方),泉谷上等兵为松林潜伏哨监视敌情。第二小队交替警戒山内军曹右前方,第一小队(小林重盛少尉)警戒右后方,第三小队(伊藤柯夫少尉)交替警戒左侧及后方阵地。本部,机枪在中央宿舍前待机,彻夜警备。为阻止敌侵入,临时设置了铁丝网。准备完毕后向松野尾先遣队长报告,同时要求增派一小队步兵进入北侧高地。(246页)
16夜月光皎皎。0215松林潜伏哨方向响起5-6发枪声。前方传令兵报告有200名敌来袭。可目视约200名敌的集团正在悄悄接近中,月光下刀影闪闪。来到右前方观看,低谷中(不可直视)也飞杨起沙尘,传来脚步声。立即通知第一,第三小队各部就位。命见上少尉高度警戒前方,右前方之敌。来到右后方巡视,见此处之敌先头部队已接近我后方,其兵力至少有300名,战斗已经开始。第二小队阵地附近前面有敌200,侧面200,各处开始激战。敌还有增加兵力趋势。(248页)
右方河滩地之敌开始吹号冲锋。均被我火力封锁在河滩到村边的断崖下。小行李中有缴获敌弹药23000余发,动员传令兵,卫生兵,马夫,翻译,和三名俘虏(留用的少年)一致协力帮助准备,运输弹药。…激战中眼看弹药消耗掉5000发,10000发。弹药量足够,但缺乏手榴弹。右方第二小队方面,敌已经开始第三次突击。由于前方攻击不顺,敌渐渐将兵力转向我右后方。见第三小队前方150M处庙宇附近,有人登上房屋揭瓦放火。…借火势敌一部开始侵入村内,我右后方告急。
…讨伐队长命令村田军曹率领两分队20名从河滩突入敌阵,袭击进攻之敌侧后,亲自率领伊藤少尉及花岗分队,本部人员等12名拔刀突入村后方放火之敌阵。
此时敌企图用手榴弹,炮弹企图阻止我部突击前进。大量炮弹在我突击路前后爆炸,相马一等兵等相继死伤于敌炮击。“我(盐见中尉)高举战刀带队奋进,敌慑于我威力向河滩地退却。在追击到起火房屋前时,一队多数死伤,跟上来的仅三,四名”(252页)
此突击虽解脱了后方危机。但相马一等兵突击时死于炮弹,伊藤少尉头部受手榴弹伤,篠泽上等兵也受炮弹片负伤(四天后至死)。
另一队在村田军曹带领下冲入河滩敌阵,伊藤军曹在与敌阵中格斗时战死。
在我反击下,敌开始退却。“见四散之敌一部分进入第我三小队宿舍”(空营房)。在此隐蔽的重伤员篠泽,在仓库里平安无事。0500,北方山地传来敌号声,河滩之敌开始集结后退。但第二小队正面之敌直抵抗到0800才开始退却。
激战场之一营房村,乘马讨伐队驻地
0700后杖子村的步兵炮,山炮小队传令兵前来,报告夜间该部队位置也遭到袭击的事实。此点我早有预料,曾劝其部一起合流坚守营房村,但终于没来。此时步兵炮开始向南方射击,见败敌退向南方(小喜峰口)。天明后敌炮弹又开始轰击我营房村落。在村内布置少数监视兵后全体撤退到河滩断崖下避弹。由于缺乏弹药,友军的炮兵此时一声不吭。前方,右前方可见敌尸累累。仅眼前就有200多具。(258页)
敌因为勇敢,所以才众多死亡。突击时使人不能相信眼前之敌竟是中国军。有被刺倒同时仍挥刀回击者,有连刺两三刀后,还起身抵抗者,和日本军人同样。虽是怨敌,对此勇战倒毙者不能不表示敬意。前方可见大尉三名和多数将校尸体。…之后听担任检尸的宪兵报告,仅此地附近敌尸体就有315具,来袭之敌全体应超过有1000名。(259页)
乘马讨伐队的营房村战场,来袭敌兵力总数1000名以上。被包围时间达4小时,战斗持续6小时。战死2名(伊藤龟治曹长,相马民雄上等兵),战伤死1名(篠泽长治郎上等兵),负伤20名。耗弹量19875发。手榴弹113发。敌死亡315名。
关于作战经验,盐见小队长总结为以下4点
1.警戒,待机森严,发现敌情后能立刻进入战斗。2.铁丝网的设置起到一定防御作用。3.有20000发以上足够的弹药。4.危机时能主动出击,击破背后之敌。
笔者的解读分析
1. 乘马讨伐队方面对敌夜袭早有预料和严密警戒,敌接近前已掌握敌情。所以能依阵地优势加以迎击。
2. 日军为阵地防守。营房内又有足够弹药,所以能以少制众,坚守村庄4小时。
3. 枪炮是主要战斗武器。月明不妨碍夜间射击。全队耗弹量达19875发。手榴弹113枚。敌方亦携带有火炮。全队死者3名中,炮弹死2名,格斗死1名。
4. 29军的夜袭部队,并没有机会使用大刀。唯一的白刃战记录,倒是日军32名的主动出击。关于此白刃战细节,指挥官村田军曹有如下记录。
为执行突击敌阵命令,村田军曹指挥伊藤,森两分队(20名)来到村北前沿,见敌群已从地隙端侵入墙院内。分队长伊藤拔刀带领部下冲向敌群,在河滩地与敌展开格斗。我使用手枪应战,敌阵呈散沙状态,我方则聚集一团协同格斗,我方一直占有利地位。久经锻炼的格斗技术,使敌无法接近,大抵每人要刺杀对手4-5名。保持此阵势,我方突破敌集团前进到河滩对岸田地,集结在田地低洼处,回头看,村头庙宇处起火,河滩至起火处聚集有敌三,四百名。伊藤军曹主张对此敌进行突击,格斗,我则主张趁月明,射击后再突入。在我方分兵两队伺机前进时,敌方集团主动接近过来,用密集火力将其击退后,后方又出现第二梯队接近。一名将校举刀带头冲过来。伊藤起身与此将校展开格斗,两方混战开始。乱战后敌终于溃逃。…伊藤在此格斗中不幸战死”。“敌方确实勇敢无比,倒下后爬起身继续抵抗,直到最后。格斗之际,敌战法多为先用枪摆好拼搏姿势,用单手将枪身送出,对此我方能很轻易地拨开敌枪,将其刺杀。(261页)
2.中平峰吉大尉的山炮兵作战记录 中队在10日喜峰口第二关门作战结束后,回到白台子休整,还没等喘息,11日晨,第二关门受到敌夜袭,中队又前进到喜峰口第一线,对各据点之敌进行了炮击。由于有严令不能主动出击,不能与敌以致命打击。敌陆续增兵前进到我长城脚下修筑阵地。
11日1600,山炮中队奉命到三家子(喜峰口关门北1.5公里)集结警备,野炮大队(两中队)和旅团本部在白台子集结。乘马讨伐队在西方营房警戒右翼。松野尾大队主力在关门和长城东西一线。
山炮中队在三家子东端部落旁布阵就绪。两门炮对准潘家口,一门对向喜峰口。炮身两侧用木材构筑了掩体,阵地两侧有山炮队和掩护步兵的两挺轻机枪守卫。
山炮中队的火炮,三门
此日中队的大行李也集结于此地,…兵力57名。加步兵机枪组6名,共63名。另外有一名翻译,30名马夫(征用拉行李的马车夫)。房屋周围有土墙围绕,炮车阵地在院外田地中。
0230,西方响起枪炮声,来自乘马讨伐队方向。…不久喜峰口方向也听到枪响。敌炮弹飞来,在我阵地左上方炸裂。…但此地并无任何敌情。由于枪炮声不断,我部全员出动,在炮身及弹药车附近进入警戒。后方(东)谷地有我部队,两公里外还有我炮兵大队,所以对东方没有戒备必要。(265页)
用电话向大队本部报告情况时,得知大队长已出发增援乘马讨伐队。西方200M处的机枪队(MG/27i),方向传来动响,派传令兵询问,得知其部奉命向潘家口方向前进增援。本队也欲出发增援,但所有炮弹只有50余发。若今夜用尽会影响明日作战。所以按兵未动,继续坚守。此时,喜峰口方面也传来要求炮兵援护炮击的联络,考虑到夜间射击效果不佳,暂时观望。但由于枪炮声一直不断,做好对潘家口方向射击准备,只是炮弹珍贵,发射两发威慑后即终止。…派安藤中尉去营房夜袭现场联络。
0330明月开始下落。不久,后方响起爆炸声,同时,宿舍(无人)起火,不久阵地遭到来自后方3-40M远土墙方向的射击。立即命令炮车调转炮口,后撤准备射击。开始以为是增援潘家口的步兵来到此地,用日语大声呼喊,但枪击没有停止。断定此是敌部队后,已感到情况不妙。命令各炮开始零距离射击。…敌至少有5-600名(267页),直感中觉察到即将发生最不利于炮兵的近距离接近战。我部下决心坚守阵地,与炮车共存亡。
…火光越来越明,见在我炮击下有人倒下。到底是敌军,友军尚未判明。突然有人喊,中队长,前方有钢盔在闪光?(日军标志)停止炮击仔细观察,发现是敌军的帽檐反光。敌阵不但不退,渐渐从左方山地,右方河滩向我逼近,对我侧后形成威胁。炮兵并不怕正面之敌,最怕的是这种从侧后的攻击。不巧此时山炮两侧轻机枪发生故障,射击一时中止。敌渐渐逼近。河滩至阵地的斜面,可见黑压压的一片人影。与铃木军曹两人用手枪射击。由于无时间更换弹仓,遂用军刀砍杀。炮兵也用零距离射击抵抗。(中平大尉此时中弹负伤)(270页)。
之后,第一分队长谷军曹,第二分队长大久保上等兵在炮身边用手枪指挥部下继续炮击,抵抗。
朦胧中听到敌方军号声,…右方(西)河滩200名敌向潘家口方向撤出。
(西北角 弹药车)处,传令兵,驭手还在对山坡上顽敌继续作战。对此方向之敌山炮没有能力顾及,只靠步枪8支,步兵轻机枪组的一挺在顽强抵抗。(275页)由于此抵抗,山上的敌军不能一气突入村庄。
0400前,畠山曹长在中平大尉许可下突围报急。途中遇敌,格斗时右面部被大刀砍伤,后忍痛前进到野炮兵大队本部告急(276页)。
本战斗之敌是为了夺回长城线,从后方迂回前进的部队。敌旅长亲自指挥的约1500名。…后来得知是从北平来援连夜被投入战场的新部队。对此,我方共63名,敌遗弃在附近的死尸有400具以上。全体战果据说歼敌超过730名,数字来自我宪兵打扫战场时的统计。(279页)各炮车均被弹多数,最多19发,最少也13发。我方战死长谷,高木两曹长以下11名,负伤中平大尉以下17名。火炮皆无损害。(280页)
激战场之二,三家子山炮中队驻地
松野尾救援队等
12日夜晚,除了营房,三家子,后杖子,成阳峪4个被围攻的据点外,日方还有几个在外围救援的部队。1.松野尾少佐亲自率领的救援队主力,2.工兵中队,3.第27联队重机枪小队。
工兵中队的活动前有介绍,不再重复。起到最大作用的是松野尾救援队。由于没有单独的战斗详报记录,作战细节不明。
据服部的记录,27联队的重机枪小队[4](2挺)原驻留在三家子西方150米处村落,0300以后出动去营房村方向协助松野尾救援队,幸免遭袭击。0300来袭之敌,是先经过重机枪小队驻地(扑空)后到达三家子的。三家子告急后,此部队和松野尾救援队一起赶回三家子。
从作战地图判断,救援部队在三家子北方高地一带牵制敌的行动。从各种资料可以判断松野尾救援队为一步兵小队,一个机枪小队(2挺),约50名(有马匹)。27联队重机枪小队(2挺)有20名。
松野尾救援队0300前由恒城子本部出发,经成阳峪,三家子南到达营房村外围,攻击包围营房村的夜袭队侧后。此时和前来此地救援的重机枪小队,工兵中队汇合。0330,三家子方向遭到夜袭后,留下工兵中队,0400救援主力转进到三家子山炮兵中队阵地北方高地,左,右出击打击进攻三家子之敌的侧背。0530敌主力向西方撤退后,尾追至潘家口方向。作战中战死4名战伤11名,死伤14匹马(此为包括重机枪小队和在城阳峪步兵炮小队的总和),救援队全体消耗步枪弹7645发,轻机枪弹3350发,重机枪弹6480发,手榴弹49枚。从死伤,消耗面看,无疑是作战中的主力。若没有此救援队在敌侧后的牵制攻击,三家子的山炮兵中队绝不可能自行退敌。
…白台子的炮兵第二大队主力的两中队,220名。没有出动,也没有遭到敌袭[5]。天明后开始从白台子进行援护射击。
服部旅团本部在鹦鹉河附近,距作战地点有10公里以上。对此战斗并不甚了解,鹦鹉河附近步哨也没有遇到敌情。(281页)。
笔者的分析
1. 山炮兵中队兵力63名 轻机枪3挺 山炮3门 炮弹50余发。
2. 乘马讨伐队方向战斗开始一小时半后(),敌始来到三家子。此时三家子东机枪小队已出击,山炮中队全体早已准备就绪,进入炮兵阵地两侧。
3. 地形为村南,村西为小河床,北方为山地,敌兵从西北山地方向来袭,逐渐迂回到东南方,形成3面包围。东北和东南方之敌威胁至大。炮兵主要对此两方向近接“零距离”射击。
4. 敌攻击和房屋放火同时开始。使用武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喜峰口大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