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传佛教徒提起大乘佛教的起源就怒气冲天

&主题:佛教的意义是什么?
&浏览:47186&& 回帖:2088 &&
泡网分: 0.168
注册: 2013年03月
fishz 发表于
拉倒吧,有人的时候还没宗教呢。很多重要的宗教起源大约都在公元前六世纪前后,所以也有人说公元前六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世纪。包括,佛教,查拉图斯特拉教也就是拜火教,还有中国的诸子百家。还有些重要的宗教更晚一些,比如基督教,耶稣是公元元年出生的。
在之前蒙昧的人类还没有什么正经宗教,更多是是一种朦胧的惧怕,信赖以至于信仰。
说起来也很奇怪,为啥在人类文明那么隔离的时代会不约而同的‘独立’出现那么多宗教。猜想应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段有关,那是的人类开始有了对世界蒙昧和迫切的解读,同时也可以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才有可能用宗教的形式将人们组织起来,注意这个‘宗’字。
反过来讲,已经快三千年前的人类最cutting edge的知识,想和现在人类认识世界的知识和能力pk。输的一塌糊涂也不奇怪。当然,我们还是需要敬仰和怀念我们的先人在认识自己人生世界中做出的卓越努力和进步的。
在多加一句,有生就有死。宗教不可能长期存在,当人类的认识世界的能力一步步增长。如果能证明那些神佛的存在,宗教就能活下去变成科学,否则总有一天会完蛋& && && && && && && && && && & 想和现在人类认识世界的知识和能力pk。输的一塌糊涂也不奇怪。----------这句话不对哟 现在人类认识世界的知识和能力还非常有限&&起码现在人类还没到达无所不知 无所不能 的时候
泡网分: 0.168
注册: 2013年03月
皮耶罗 发表于
说说而已。天朝人自元以后多少已经失去自信。日本人毕竟没有被反复蹂躏过。& && && && && & ----------------------------------------说得对中国历史上两次亡国元灭宋 清灭明 崖山之后无华夏 明亡之后无中华 在街边聊天居然还有人夸夸其谈的吹嘘成杰思汗和康熙乾隆 可见愚昧无知
泡网分: 3.643
帖子: 14120
注册: 2011年12月
孤鸿台 发表于
----------------------------------准确的说中华民族是个不折不扣的劣等民族这个你自己垃圾愚劣不能把大家都扯上,是不是啊,没本事光有愤怒是不行的。
泡网分: 19.061
注册: 2005年10月
个人以为,所有的宗教,迷信 (包括各种主义),都是利用源于人自心的恐惧(不论已知,未知,还有生死),来操纵人心和抹杀人性,泯灭人的个性,强调信仰的共性。
人们出于恐惧,才会去寻求所谓信仰和慰藉。其实只要能超脱这些恐惧,什么都不需要信,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神,只需要明是非,知善恶,也就够了。说着容易,做着难,多样性才是人类社会好玩的地方。
各色宗教里还是有一些积极向上的思想的,但最烦这些信教的人动不动摆出一副 ”你不信教,所以你无知“ 的嘴脸。
泡网分: 28.715
帖子: 1499
注册: 2002年10月
哭哭笑笑 发表于
主就是佛。上帝,才是道路真理生命,佛,只是哲学,是一个概念,是一种思维方式。现在的佛教中的各种佛,都是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创造出来的,佛,本无佛。
泡网分: 25.996
帖子: 1759
注册: 2004年02月
aber 发表于
个人以为,所有的宗教,迷信 (包括各种主义),都是利用源于人自心的恐惧(不论已知,未知,还有生死),来操纵人心和抹杀人性,泯灭人的个性,强调信仰的共性。
人们出于恐惧,才会去寻求所谓信仰和慰藉。其实只要能超脱这些恐惧,什么都不需要信,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神,只需要明是非,知善恶,也就够了。说着容易,做着难,多样性才是人类社会好玩的地方。
各色宗教里还是有一些积极向上的思想的,但最烦这些信教的人动不动摆出一副 ”你不信教,所以你无知“ 的嘴脸。你说的,就是佛学的基本理念。
泡网分: 35.333
帖子: 1730
注册: 2001年06月
zmzy 发表于
原始的佛教是让人看破红尘得到精神的解脱,未必不是一种人生智慧。但是后世的大乘佛教,打着普渡众生的旗号,体制化,其实就是一种敛财组织。而且偶像...赞同,小乘重自我修行,我觉得很好。大乘在中国已经彻底变了味道,成为一个敛财,传播迷信的社团组织,其危害极大,现在的大乘可以说是祸国殃民,危害社会,流毒甚广。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8.588
帖子: 2205
注册: 2006年11月
孤鸿台 发表于
想和现在人类认识世界的知识和能力pk。输的一塌糊涂也不奇怪。----------这句话不对哟 现在人类认识世界的知识和能力还非常有限&&起码现在人类还没到达无所不知 无所不能 的时候那几千年前就更差了,和现在比自然输得一塌糊涂了
泡网分: 18.588
帖子: 2205
注册: 2006年11月
幸福加油站 发表于
有没有的,貌似没那么重要&&月圆的时候,狼还会对月鸣叫的。。。有何没有自然重要。因为关系到你那套成立不成立的问题。
对着月亮傻了吧唧的瞎叫唤和坐着火箭飞船飞过去看看踩几脚插个小旗再飞回来差别也是很大滴
泡网分: 18.588
帖子: 2205
注册: 2006年11月
钟鼓楼 发表于
上帝,才是道路真理生命,佛,只是哲学,是一个概念,是一种思维方式。现在的佛教中的各种佛,都是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创造出来的,佛,本无佛。盼望你来好久啦。
楼主,砸场子的来啦。哈哈
泡网分: 43.535
帖子: 2784
注册: 2003年12月
科学管真,宗教管善,艺术管美。非要全管,自寻烦恼。
泡网分: 2.964
帖子: 3104
注册: 2012年04月
俯仰之间 发表于
科学管真,宗教管善,艺术管美。非要全管,自寻烦恼。宗教跟善没啥关系吧。很多宗教教义中对不信教的,或是异教徒,那是大胸啊。
佛教中也一样。对不信的人多种诅咒,准备了各种地域啊。
泡网分: 15.675
注册: 2007年01月
表现是护国。本质是误国。
泡网分: 17.57
帖子: 1001
注册: 2006年06月
钟鼓楼 发表于
上帝,才是道路真理生命,佛,只是哲学,是一个概念,是一种思维方式。现在的佛教中的各种佛,都是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创造出来的,佛,本无佛。上帝所热切构建的天堂,无非是苦难人世的倒影.就像硬币的两面,其实是一回事.人世有多苦难,天堂就有多美好,或者说,天堂有多美好,人世就有多苦难.
天堂无法救赎你,所以佛陀必定要摧毁耶稣所构建的天堂,&灭苦&的唯一方式,就是&灭我&,远离名色,从存在的羁绊中脱度,在寂灭中得到无尚的安宁.
泡网分: 35.333
帖子: 1730
注册: 2001年06月
nexos 发表于
宗教跟善没啥关系吧。很多宗教教义中对不信教的,或是异教徒,那是大胸啊。
佛教中也一样。对不信的人多种诅咒,准备了各种地域啊。...确实如此,现实社会中,所谓的佛教徒对不信仰者,各种变相的恐吓和诅咒,我想说,和收保护费的黑社会社团,没有任何区别。信佛,我个人认为很好;信佛教,至少在目前的中国,就只能呵呵了。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167
帖子: 3238
注册: 2013年09月
什么是道?
&什么是道?就象用秤称量东西,轻重都不可以,持平就是道。道就象木匠打的中线,不论别人好不好,你先给他打个中线,取长去短就合道了。离开中线就是离道了,比如说贵人侮辱贱人,将来必定愚贱;富人刻薄穷人,将来也必定贫穷;这都是因为离开道而种下的因果!是自然规律的循环之理。
道就象道路,有好坏高低之分。看山的道一起一落,落下去有平地、河流。道是平的,逢山钻洞,遇水架桥。人若有道,顺境来时谦虚和蔼是钻洞,逆境来时立志自强是架桥。
道有邪正,用正道做人,有成人必有成事。事坏人好是有道,事好人坏是无德。事情失败多是因为任性耍脾气,内伤心性外伤人缘。要是背道做人就麻烦了,财产越多越难出好人。圣贤人讲:家贫出孝子,国难显忠臣。道本来就是在逆境中成就的,打破难关即是更上一层楼。
古人云:多难成其志,无难丧其身。况且人生在世,经历一些忧患和劳苦可以磨练人的意志。俗话说:小鸡不出蛋壳不能长大。人要学道非有牺牲精神不可,因为学好也不容易,时常会遭遇天考人磨,意志不坚定决难精进。
勤俭放下是学道最直捷的路径。所谓放下不是说什么都不做,也不是说什么都不想了,更不是没有人味了。而是真正的提起来,工作做得更积极认真,生活过得更踏实,对人更有人味。若不是这样,人的角色不是都扮演假了吗?我们的烦恼越来越多,根本原因就是心中还有争贪的私心念头没放下。学道必须淡泊生涯,远离声色名利,如云行鸟飞。从能勤俭能放下开始,不断熄灭争贪的私心念头,端正自己的内心,因为心是根本,万物如同枝
叶。心若不治,则根本不立,根本壮大则枝繁叶茂,自会烦恼无尽,砍断根本,枝叶必定夭折。所以一定要将私心妄念消灭在萌芽状态,否则纵然学得多也是舍本逐末。
世人学道不成,不明白“知足才能落底,知足才能得道”的要诀。偏偏执着死理往高上学,高处哪里有道呢?看燕子好拔高,遇上歪风就被刮碎了。学低、学矮、学就下才有道,就象掘井似的越低才越有水。人做事也得这样,别人不愿意做的你做;别人抛弃的你捡来,那就是德。象水的就下,把一切东西都托起来。不求人知,不言己功,众人佩服你,那才是道。道就象灯芯,德就象灯罩。德不足挡不住外界的恶风,没有道就不能大放光明。
学道不能急躁也不能懈怠,如同弹琴,琴弦不松不紧才行,一定要循序渐进。《弟子规》讲: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人做事、读书、学道、悟道,首先要生出真实的信心,立定志向。用“饥者求食、渴者思饮”那样的心态,时刻在一条道上专悟,时间久了,道自然源源而来。就象地上打的铁管水井一样,越压动,水上来的就越多。俗话说:道不远人。意思说,道就在日常生活中。有不会的道只要问真了,自有明白的一天。比如说当老人的,若是每天问老人应怎么当?问久了自然得着道。想明白道,先悟自己的道,再悟家人的道,悟众人的道,最后考察万物的道。
行道在心不在形式。只要在心上远离色声香味等欲望,自然降伏私心念头而斩草除根。否则就如同拉磨的牛一样终日不出磨坊。
行道在心不在形式。只要在心上远离色声香味等欲望,自然降伏私心念头而斩草除根。否则就如同拉磨的牛一样终日不出磨坊。
其实,做人的道很简单,人能本着善良的天性,守住本分,心存五伦八德之道,恢复良知去私欲,圆满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在家孝父母,敬兄长,慈爱子女,勤俭持家,就染不上吃喝嫖赌吸等恶习。如果能常常在心里思考自己的本分,把做过的事往回想想:行的对不对?现在行的如何?将来要怎样行?诚心求一段时间自然就能明白道。..网摘
泡网分: 0.167
帖子: 3238
注册: 2013年09月
太上忠武關聖帝君護國保民寶懺
太上忠武關聖帝君護國保民寶懺
    起讚
 仰朝靈佑闕 稽首伏魔宮 赫赫瞻法象
 奕奕樹帡幪 光輝同日旭 慈悲願海洪
 普天沾聖澤 青黑氣成紅
大聖武威靈應大天尊。。。
    淨壇真言
 壇因齋建 法物惟馨 天一之水 清潔無塵
 楊枝灑遍 掃滌妖氛
    淨意真言
 意為奔馬 起伏無端 芟除叢雜 百慮不干
 上通下徹 葆我真元
    淨心真言
 心稱大體 百骸協從 天君能泰 動靜斯崇
 莫云出入 職守靈宮
    淨身真言
 身能修省 許朝上真 齋戒沐浴 不棄惡人
 磨光刮垢 祓濯聿新
    淨口真言
 口轄喉舌 納嚥融津 腥羶不剔 觸突真靈
 菜根咬定 香發氤氳
    淨目真言
 目本靈珠 焉有糢糊 緣胸不正 遂眊居諸
 一經拂拭 洸漾太虛
    淨耳真言
 耳無檢制 聰不如聾 聞聲牽引 物欲交蒙
 主靜而虛 有感斯通
    淨手真言
 手司運動 焚燃為先 拜颺起舞 反覆靈編
 勤行盥濯 灌海吸川    淨氣真言
 氣原太極 先天自調 躁妄則損 短歉匪高
 一呼一吸 綿延斯饒
    淨容真言
 容以定命 對越宜莊 德隅抑抑 指視皇皇
 不作跛倚 有聖無狂
  伏以 元始開天 為作神作仙之祖 四皇立極 總大聖大法之宗 先天列聖 歎莫能名 後天諸真 述靡有竟 臣等恭爇真香 虔誠上啟 
清微天元始天尊
禹餘天靈寶天尊
大赤天道德天尊
彌羅天玉皇上帝
九華天后土上帝
圓曜天日宮鬱儀帝君
廣寒天月宮結璘皇君
大梵天斗姥上帝
青華天九陽上帝
九霄天長生大帝
琅霄天昭化大帝
北極天真武大帝
神霄天雷祖大帝
九天三官大帝
不驕天元皇大帝
扶桑天丹陵大帝
紫府天東嶽大帝
玉清天孚佑上帝
周天河漢列宿群真
四天門王八方真宰
  悉仗真香普同供養
  臣等伏聞
協天大帝關聖帝君 解梁呈瑞 川嶽效靈 生質本為天縱之才 誕時已布飛香之異 午火支操純健 戊干天定乾陽 呱呱而貌魁梧 巍巍而超童稚 鄉鄰驚駭 父老擁觀 幼而孝慈 長而英勇 遠辭桑梓 奮建勳名 憫漢祚之傾頹 勦黃巾之暴亂 平吳削魏 虎步龍驤 真靈綿亙古今 浩氣充周上下 綱常砥柱 名教完人 是間氣之鍾英 為生民所未有 爰考生前  梗概謹稽 垂後威靈 稱讚靡窮 皈依莫盡 今者蘭埸啟醮 寶鼎凝煙 慈對靈壇 同思懺悔 惟冀
聖慈 俯鑒凡忱 曲垂宏宥 臣等不勝敬謹 稱揚之至
    至心皈命禮
太上神威 英文雄武 精忠大義 高節清廉 協運皇圖 德崇演正 掌上中下界之權 管天地人才之柄 上司三十六天星辰雲漢 下轄七十二地土壘幽酆 秉注生功德延壽丹書 執定生死罪過奪命黑籍 考察諸神 監制群仙群職 高證妙果 無量度人 至靈至聖 至上至尊
伏魔大帝關聖帝君 大悲大願 大聖大慈
貞元顯應光昭翊漢靈佑天尊
  法眾稽首 皈命皈身 恭對道前 首揚精忠 臣等伏聞 漢祚將頹 內臣亂政 黃巾逞逆 外鎮持權 仗彼強梁 董卓猶云小醜 貌為仁義 曹操實屬渠魁 許田受萬姓之呼 忍心罔上 魏公偽九錫之命 厥罪彌天 繄惟 聖帝殺賊未遂 抽刀同博浪之椎 從龍有懷 切 切齒動奸顱之痛 逮事昭烈 兵戈水火 備歷艱難 聚散分離 全無變易 一身兼萬千之眾 矢志同金石之堅 富貴不能淫 允矣國士 威武不能屈 誠哉丈夫 堪同殷之三仁 足並周之十亂  等仰對帝天 捫心多愧 從今懺悔 伏冀赦除 屬在含生 均叨 
    至心朝禮
三界伏魔靈佑協天大帝神威遠鎮天尊
    讚
伊周高並 千古精忠 巍巍帝德比蒼穹 萬世仰高風 楷式臣工 造就永從龍
大聖忠貫日月大天尊。。。
    至心皈命禮
太上神威 英文雄武 精忠大義 高節清廉 協運皇圖 德崇演正 掌上中下界之權 管天地人才之柄 上司三十六天星辰雲漢 下轄七十二地土壘幽酆 秉注生功德延壽丹書 執定生死罪過奪命黑籍 考察諸神 監制群仙群職 高證妙果 無量度人 至靈至聖 至上至尊
伏魔大帝關聖帝君 大悲大願 大聖大慈
貞元顯應光昭翊漢靈佑天尊
  精忠既頌 各勉循良 恭對道前 次揚大義 □等伏聞 安宅曰仁 遵循曰義 慊心所集 自克生生 養氣漸充 乃臻浩浩 然或是非未剖 難言晰理之精 信果預期 終遜入神之詣 孑焉不足以塞天地 恢之乃可以昭古今 繄惟 聖帝桃園祭社 異姓聯巳弟之歡 歃血尋盟 同 心篤友朋之敬 偕行同臥 不離雁行 涉險濟艱 全無變志 寄蹤孟德 永懷顛沛之季 昆敝屣尊榮 遂著乾坤之剛大 五關行而志存求友 古城聚而歡勝同胞 富貴不忘貧賤之交 終身矢守初年之約 是喻義之君子 同友仁之聖人  等仰對帝天 捫心多愧 從今懺悔 伏冀赦除 屬在含生 均叨
    至心朝禮
三界伏魔靈佑協天大帝神威遠鎮天尊 
    讚
 養成浩大 氣烈古今 超然一線挽千鈞
 義集氣常伸 配合乾坤 吳魏一時吞
大聖義高華嶽大天尊。。。
    至心皈命禮
太上神威 英文雄武 精忠大義 高節清廉 協運皇圖 德崇演正 掌上中下界之權 管天地人才之柄 上司三十六天星辰雲漢 下轄七十二地土壘幽酆 秉注生功德延壽丹書 執定生死罪過奪命黑籍 考察諸神 監制群仙群職 高證妙果 無量度人 至靈至聖 至上至尊
伏魔大帝關聖帝君 大悲大願 大聖大慈
貞元顯應光昭翊漢靈佑天尊
  大義既頌 各勵修持 恭對道前 三揚高節 □等伏聞 賢愚忠佞 別於一心 禍福死生 存乎大節 中立不倚 宏毅以宅衷 囝確無難 歷艱貞而愈厲 然或稍為威挫 居恆之風烈 奚存隱為利 回夙昔之真操 頓失惟卓 識迴超乎儕輩 斯定力悉鎮以從容 繄惟聖帝初罹陷阱 虎狼蛸蜮挫其鋒 繼托權豪 靡麗紛華惑其志 叔嫂流離而共處 奸瞞羅網而安逃 乃能身任干城 斧斨不畏 心同鐵石 淫樂弗迷 一部春秋 秉燭通霄而達旦 半生肝膽 指天對證而靡他 張遼之說不行 操賊之籠失計 如山如阜 擬玉擬金 視彼奮不顧身 僅成激烈 惟公貞而克保 乃曰堅鋼 □等仰對 帝天 捫心多愧 從今懺悔 伏冀赦除 屬在含生 均叨 聖佑
    至心朝禮
三界伏魔靈佑協天大帝神威遠鎮天尊 
    讚
 主持名教 躬作干城 千磨百涅任交爭
 永矢志堅貞 緇磷無形 堅白匹大成
大聖節同金石大天尊。。。
    至心皈命禮
太上神威 英文雄武 精忠大義 高節清廉 協運皇圖 德崇演正 掌上中下界之權 管天 地人才之柄 上司三十六天星辰雲漢 下轄七十二地土壘幽酆 秉注生功德延壽丹書 執定生死罪過奪命黑籍 考察諸神 監制群仙群職 高證妙果 無量度人 至靈至聖 至上至尊
伏魔大帝關聖帝君 大悲大願 大聖大慈
貞元顯應光昭翊漢靈佑天尊
  高節既頌 各矢堅貞 恭對道前 四揚清廉 □等伏聞 龍可以豢 袛緣待食於人 蚓可以風 端在無求於世 一弓射戢超群 亦冠群英三姓 貪人身敗 終成敗類 總因敗而不潔  遂至濫而多污 繄惟
聖帝潔同荊玉 芳並湘蘭 金印褒封 視如土芥 玉堂疊贈 直等牛毛 饋馬意在見兄拜使所以酬惠 奸錫徒為貨取 弗受正以葆真 緬想棄操遠行 奚曩似水 封金如故 與魏長辭 亙古未有之貞 千秋僅傳之潔 高風常流天上 美德永炳人間  等仰對帝天 捫心多愧 從今懺悔 伏冀赦除 屬在含生 均叨
    至心朝禮
三界伏魔靈佑協天大帝神威遠鎮天尊 
    讚
 塵氛不染 清潔無瑕 任他春草鬥繁華
 相對盡虛花 利欲紛拏 何弗謁公家
大聖廉清江漢大天尊。。。
    至心皈命禮
太上神威 英文雄武 精忠大義 高節清廉 協運皇圖 德崇演正 掌上中下界之權 管天地人才之柄 上司三十六天星辰雲漢 下轄七 十二地土壘幽酆 秉注生功德延壽丹書 執定生死罪過奪命黑籍 考察諸神 監制群仙群職 高證妙果 無量度人 至靈至聖 至上至尊
伏魔大帝關聖帝君 大悲大願 大聖大慈
貞元顯應光昭翊漢靈佑天尊
  清廉既頌 各淨紛紜 恭對道前 五揚英文 □等伏聞 十六字傳 心簡而有物 五千言著道 繁而非支粵 稽漢代前後彪炳文章 東西輝煌詞賦 然而才不善用 德亦終慚 所以陳壽淹通 居喪蹈戾 揚雄美富 事莽終疏 是 為史筆之羞 未免才人之玷 繄惟
聖帝忠義 融為經藉 春秋佐其閎深 再上操書 魏丞相悉心聽命 一回肅啟 吳都督奪氣改容 筆札美不勝傳 宣揚口多漏義 無文之文 禮樂其體 大文之文 金玉其相 詞不涉於莊騷 才更超乎班馬  等仰對帝天 捫心多愧 從今懺悔 伏冀赦除 屬在含生 均叨 
    至心朝禮
三界伏魔靈佑協天大帝神威遠鎮天尊 
    讚
 哲人非偶 別具靈通 雕蟲觚技豈稱宏
 英睿藝偏工 語越凡庸 經緯迪群蒙
大聖文昭炳蔚大天尊。。。
    至心皈命禮
太上神威 英文雄武 精忠大義 高節清廉 協運皇圖 德崇演正 掌上中下界之權 管天地人才之柄 上司三十六天星辰雲漢 下轄七十二地土壘幽酆 秉注生功德延壽丹書 執定 生死罪過奪命黑籍 考察諸神 監制群仙群職 高證妙果 無量度人 至靈至聖 至上至尊
伏魔大帝關聖帝君 大悲大願 大聖大慈
貞元顯應光昭翊漢靈佑天尊
  英文既頌 各澤詩書 恭對道前 六揚雄武 □等伏聞 匹夫按劍 自謂無前 俠客抽刀 徒然罔濟 荊軻踐諾 猶是雞鳴狗盜之流 豫讓捐生 僅傳慷慨激昂之事 不可云武 豈曰能雄 上溯商周之君 兩膺大武之號 信知奮揚威烈 應獲美諡褒嘉 繄惟聖帝單騎而踰險隘 五關伸斬馘之威 隻身而會 襄陽三吳 鼠狐之膽 蔡陽授首 鼓則甫鼕 文醜就誅 刃當初接 英風無敵 精銳誰當 惟大勇之養成 斯武威之丕振 震華震夏 非徒力蓋乾坤 王大至剛 早已氣充道義 豐功久垂悠遠 指數何止髮毛  等仰對帝天 捫心多愧 從今懺悔 伏冀赦除 屬在含生 均叨 
    至心朝禮
三界伏魔靈佑協天大帝神威遠鎮天尊 
    讚
 雄標涿郡 虎鎮江湘 匡扶漢祚固苞桑
 威德總難量 矞矞皇皇 千載戴荊王
大聖武震風雷大天尊。。。
    至心皈命禮
太上神威 英文雄武 精忠大義 高節清廉 協運皇圖 德崇演正 掌上中下界之權 管天地人才之柄 上司三十六天星辰雲漢 下轄七十二地土壘幽酆 秉注生功德延壽丹書 執定 生死罪過奪命黑籍 考察諸神 監制群仙群職 高證妙果 無量度人 至靈至聖 至上至尊
伏魔大帝關聖帝君 大悲大願 大聖大慈
貞元顯應光昭翊漢靈佑天尊
  雄武既頌 各振委靡 恭對道前 七揚妙智 □等伏聞 愚者昏昏 心同砥石 濁者汶汶 性寒靈關 間有予智 自雄未能 沈機觀變 罹殃文種 去後其時 稱傑范增 事非甚主 孰則瞻雲 就日文明 上協重華 俯察仰觀 淵照下方諸葛自非 智周萬物 鮮克神妙 一心繄惟 
聖帝外則貌如大愚 內則洞若觀火 運籌莫測 經畫有方 樹烽臺 百里相援 吳兵莫能窺伺 決漢水七軍盡汨 魏將竟入網羅 口不談夫 孫吳謀則妙乎 旋轉靈機 抽鬼谷之緒 坐照類子房之神 變若神龍 明同卦德 臣等仰對帝天 捫心多愧 從今懺悔 伏冀赦除 屬在含生 均叨 
    至心朝禮
三界伏魔靈佑協天大帝神威遠鎮天尊 
    讚
 如神坐照 舒軸往來 隨機應變是天才
 法慧總能開 灼灼靈臺 煙草不須埋
大聖智懸北斗大天尊。。。
    至心皈命禮
太上神威 英文雄武 精忠大義 高節清廉 協運皇圖 德崇演正 掌上中下界之權 管天地人才之柄 上司三十六天星辰雲漢 下轄七十二地土壘幽酆 秉注生功德延壽丹書 執定生死罪過奪命黑籍 考察諸神 監制群仙群職 高證妙果 無量度人 至靈至聖 至上至尊
伏魔大帝關聖帝君 大悲大願 大聖大慈
貞元顯應光昭翊漢靈佑天尊
  妙智既頌 各迪愚迷 恭對道前 八揚神威 □等伏聞 聖不可知爽著 洋洋之盛 誠不揜望 赫赫之光 惟多於取精 斯宏於用 物在昔 伯有作祟 且克為厲 乎人申生召車 豈其巫言不驗 然而氣不凝於貞固 散則焂爾飄揚 繄惟
聖帝威鎮南吳北魏 神周五嶽三天 親炙者 俯首群欽 威能攝眾 聞風者 感懷共載 德有難忘 療臂憑醫 血肉流而笑談自若 升遐復位 精靈結而鬚髯猶生 斃呂督於樽前 梟馬忠以冥劍 聆禪機於普靜 解悟而得神通 顯變化於玉泉 皈依而成護法 生則忠君扶漢 烈地轟天 歿仍輔國救民 成真證聖 分明臨之 在上質之 在旁誰謂 聽而不聞 視而不見  等仰對 帝天 捫心多愧 從今懺悔 伏冀赦除 屬在含生 均叨 
    至心朝禮
三界伏魔靈佑協天大帝神威遠鎮天尊 
    讚
 神周萬國 威著三天 上司下轄普無邊
 九土仰威嚴 赫赫炎炎 俎豆永綿延
大聖威垂今古大天尊。。。
    至心皈命禮 
太上神威 英文雄武 精忠大義 高節清廉 協運皇圖 德崇演正 掌上中下界之權 管天地人才之柄 上司三十六天星辰雲漢 下轄七十二地土壘幽酆 秉注生功德延壽丹書 執定生死罪過奪命黑籍 考察諸神 監制群仙群職 高證妙果 無量度人 至靈至聖 至上至尊
伏魔大帝關聖帝君 大悲大願 大聖大慈
貞元顯應光昭翊漢靈佑天尊
  神威既頌 各策沈昏 恭對道前 終揚護國 等伏聞 冥悟談空 僅襲道門之貌 召雷布  何關道法之良蓋第 枯寂身心 未曾施恩民物 縱使陶鎔性命 初無裨於國家 三天光照 皇圖到處 和風甘雨
玉帝保茲天子 時呈瑞日卿雲 眷顧人王 功斯浩蕩 繄惟
聖帝以漢末之精靈 綿累朝之庇佑 盛事已傳 往昔神明更著 今茲勦除寇賊 和鸞徹天階 保障江淮 泥馬鞍存濕跡 災劫寬而大生 億兆酆都 治而盡拯窮魂 攝祟宮中 曾在景雲之歲飛鸞 天下早傳 政和以前 河海承風  解恣泛濫 嶽山聽令 不作騫崩 宜乎紫誥優封 齊驅桂殿 隆儀崇祀 克媲文宣 臣等仰對 帝天 捫心多愧 從今懺悔 伏冀赦除 屬在含生 均叨 
    至心朝禮
三界伏魔靈佑協天大帝神威遠鎮天尊 
    讚
文昌孚佑 三聖通靈 雲中赫赫現真形 
護國盡干城 崇祀明禋 天敕度群生
大聖護綿國祚大天尊。。。
    回向
  □等謹遵玉局之科 共仰金容之降 巍巍乎帝心常鑒 蕩蕩乎聖德難名 雖極同聲讚揚 不啻如其口出 究之賦性庸陋 終有歉於身修 今既恭對 帝前 披肝瀝膽 自當勉旃聖學 刮垢磨光 弗敢營念於禱祈 惟願神明其昭著 倘能得叨帝眷 共沐鈞陶 袪物欲之魔 懋修厥德 矢奮 興之志 力渡迷津 從此勿二勿三 自克中規中矩 秉忠守義 植節修廉 化弇鄙而文 振委靡而武 智圓罔陷 威立靡摧 托庇皇圖 永懷保護 相率勉為 善類無非 荷我天恩 大矣至矣 堂哉皇哉 稽首皈依 咸蒙覆幬 
 □等不勝叩送 龍車 頂禮酬恩之至
    收讚
 九章致敬 諷誦輸誠 匹夫愚婦荷生成
 朝禮總真誠 待澤殷殷 天赦儼聞聲
大聖錫福除罪大天尊。。。
太上忠武關聖帝君護國保民寶懺終
三天門下中華道教
     明龍宮主持洪百堅謹籙于壬申年孟秋
泡网分: 0.167
帖子: 3238
注册: 2013年09月
佛教的二十四诸天
二十四诸天指的是佛教的护法诸神,又可称为“诸天鬼神”。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佛法之功。后增日神、月神、娑竭龙王及阎摩罗王,因日可破暗,月可照夜,龙则秘藏法宝,阎摩掌管幽冥,故加此四为二十天。后又将“天龙八部”之紧那罗王,及道教神祇紫微大帝、东岳大帝、雷神增入其中,最终形成二十四天。
佛教中的诸天鬼神大多源于印度婆罗门教和印度民间神祇。佛教是与婆罗门教相对抗的宗教派别。早期佛教反对婆罗门教的种姓至上、祭祀至上和天神至上。但佛教并不否认天神的存在,它把天神作为一切有情(众生)的一个组成部分。
至今,佛教寺院每年农历元月九日都要举行供佛斋天法会。所谓“供佛斋天”,略称斋天,民间俗称拜天公。清代《弘赞所集供诸天科仪》云:“供天一法本出《金光明经》,修忏时设供三宝、诸天。”佛教徒虽不归依诸天,然礼敬诸天,这是因为诸天归命佛,且奉行正法,修诸善业、不作恶业之原故。据《金光明经》记载,诸天于金光明会上,一一于佛前发菩提心,并亲承如来法敕,常佑护受持、读诵、书写《金光明经》者。因诸天秉持法王嘱累,巡行人间,以慈心辅翼有德,奖善罚恶,世人乃营建此供佛斋天之法会,诵经礼忏,施设净食,以供养十方三宝、护世诸天及其随从。为求表示最高之诚心与敬意,坛场应设三宝、诸天及其侍从之座席,设施当极尽庄严、清净,法会之礼赞唱诵当力求如仪;茶水、果物、菜蔬亦当净洁新鲜。而取年初举行供佛斋天等佛事,乃模仿印度而来。
二十四诸天通常供奉于大雄宝殿东西两侧,他们的供奉次序是:功德天、辩才天、大梵天王、帝释天、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日天、月天、金刚密迹力士、摩醯首罗天、散脂大将、韦驮天、坚牢地神、菩提树神、鬼子母、摩利支天、娑竭罗龙王、阎魔罗王(以上二十天来源于《金光明经·鬼神品》)、紧那罗王、紫微大帝、东岳大帝、雷神。二十四天原来是佛寺祭天时供奉之神,明代开始设位奉置。现将二十四诸天顺次介绍如下:
一、功德天
又名吉祥天,是一位仁慈的女神。她原是婆罗门教天神,是德叉迦和鬼子母夫妇的女儿。她又是北方毗沙门天的姐姐(有说为后妃)。由于与财神有这样亲密的关系,所以她又被奉为财富女神。《金光明经·功德天》说,若信徒能够诵持此经,供养诸佛,并用香花、美味供养吉祥天,持念她的名号,就会得到资财宝物等福报。
《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还记载,她有十二个名号,信徒若能够受持读诵这十二个名号,并如法修习供养,就能够消除贫穷业障,得到富贵。据《陀罗尼集经》记载,她身体呈银色,头戴花冠,身披天衣,项挂璎珞,珠光宝气、雍容华贵。左手拿如意宝珠,右手结施无畏印。左右两边分别立有梵天和帝释天;二天神背后各有一座七宝山。她头顶现五色祥云,云端有一头六牙白象,象鼻绞动一个玛瑙瓶,瓶中不断倾泄种种宝物,浇灌在她顶上一个千叶宝盖内。这些都与吉祥天掌理财富和赐福众生的功德有关。中国佛寺所造的功德天的形象大概受了这段记载的影响。佛教专门以她为本尊作禳灾招福的法会,这种法会被称为“吉祥忏过法”。
二、辩才天
顾名思义, 辩才天以聪明和具大辩才而得名。她还能唱出美妙的歌曲,所以又称“美音天”、“妙音天”。她是掌管智慧辩才、音乐与福德的天神。辩才天原是印度人信仰的河神。有人说她是男神,但大多数认为她是女神,是阎罗王的姐姐。她居无定所,经常与各种野兽为伴。她穿着极其简陋,但她形象十分美丽,“面如满月”,“目如修广青莲叶”,“常以八臂自庄严”。这些生活习性和形象特征成了她形象塑造的重要依据。《金光明最胜王经》宣称,凡是宣讲《金光明经》者,都能得到她的护持,增进智慧,辩才无碍,还可以解脱生死;又说诵读此经还可以使人成为大声乐家。日本密教主要是针对其音乐方面的功德,对其进行崇奉的。辩才天的形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八臂菩萨装束形象,旁边六臂持物,分别拿火轮、剑、弓、箭、斧、绳索,中二臂合掌,脚下有狮、虎、狐、豺等兽。一种是菩萨形象的坐像,左手拿琵琶,右手作弹奏状;也有作弹箜篌状的。很显然,前一种形象来源于佛典的记载,而后一种形象则是根据辩才天在音乐方面的特征而塑造的。
三、大梵天王
又作“梵天”、“梵王”等,是婆罗门教的尊神,被认为是世界万物的“始祖”。大梵天后来成了释迦牟尼佛的护法神。据传释尊自兜率天降生的时候,大梵天手执白拂子,在佛前作引导。释尊成道后,施舍自己的宫殿,请佛说法。《大悲经》记载,释尊行将入灭时,将护持佛法的重任交给了他。大梵天居住于色界,为色界初禅天之主,与梵辅天、梵众天合称色界初禅三天。较为常见的大梵天的形象是四面四臂像,每面各有三目;四臂都持有物,右边两手各持莲花和念珠,左边两手一手持净瓶,一手结唵字印;坐于莲花座上,坐骑是一只鹅或由七只鹅拉的车子。另外,梵天还有一面二臂、三面二臂形象。中国寺院中,梵天多与诸天共同供奉于大雄宝殿之中;还有一种是他与帝释共同侍奉释迦佛的形象。
四、帝释天
帝释天原是婆罗门教的天神,音译作“释提桓因”、“因陀罗”等。《大智度论》记载,他原是摩揭陀国一个婆罗门,生性乐善好施。他有三十二位知己,与他同修福德善业,死后又一起生到了忉利天宫。忉利天共有三十三天宫,故又称三十三天。帝释居忉利天中央的善见城(又作喜见城),他的四面各有八天宫,分别由他生前的三十二位知己作为辅臣居住。《净名疏》等书则说,迦叶佛入灭后,有一位女子发心为佛修塔,另有三十二人助缘。后来以此功德,他们共生忉利天宫,那位女子便是帝释天。帝释天经常用种种物品供养释尊和僧众。帝释天形象显密所传各异。在汉地寺院中,帝释天多为少年帝王像,男身女面。他的身后一般有三位天女,相传为他的三位夫人:圆生、善法、赦友。其中,一位给帝释打伞;一位端盘,内盛莲花;一位捧一个山石盆景,意为须弥山。北京石景山区的法海寺存有明代的壁画,其中即有帝释天像。
五--八、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在天王殿中享受供奉。佛教吸取印度古代神话传说和古印度教中关于“天”的种种说法,提出“三界”说。三界中欲界最低,此界天有六重,即“六欲天”,第一重叫“四天王天”,离人世最近。这里就是四大天王的住处。佛经说,四天王天就在著名的须弥山山腰,那里耸立着一座犍陀罗山,此山有四山峰,称须陀四宝山,高三百三十六万里。 四天王的任务是各护一方世界,即佛教说的须弥山四方的东胜神洲、南赡部洲(中国在此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故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四天王各有九十一子,辅佐四天王守护空间十方,即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以及上、下。四大天王手下各有八位大将,帮助管理所属各处山河、森林以及地方小神。众大将中居首位的是韦驮,专门保护出家人,因此备受僧尼尊崇。
四大天王的名称及形象为: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吒,身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多罗吒”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持国”。“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他是主乐神,故手持琵琶,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
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毗琉璃”是梵文的音译,意为“增长”。“增长”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他手仗宝剑保护佛法。
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白色,穿甲胄,手中缠一龙。“毗留博叉”是梵文的音译,意译即“广目”。“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他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龙(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佛教,即用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
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身绿色,穿甲胄,右手持宝伞,左手握神鼠———银鼠。“毗沙门”为梵文音译,意译即“多闻”。“多闻”比喻福德之名闻于四方。他手持宝伞,用以制服魔众,保护人民财富。多闻天王原是古印度教的一位天神,又名施财天。在印度古神话中,他既是北方的守护神,又是财富之神,是一位大“财神爷”,故其在四天王中信徒最多。敦煌壁画中的毗沙门画像,在他渡海巡行之际,常常散下金钱财宝。
在中国寺庙里,四大天王形象被彻底汉化,皆为中国古代武将打扮。只要有寺庙,就一定有四大天王像。他们都被安置在天王殿中,殿中央为大肚弥勒佛(布袋和尚),四大天王分列两旁。天王像大多威武凛然,其中以杭州灵隐寺的四大天王像最为精绝。它们造型优美传神,令人叹为观止。
又称日天子、宝意天子、宝光天子等名。日天原是印度神话传说中的太阳神,佛教说他是观音菩萨的变化身。他住在太阳中,太阳里有他的宫殿,称为“日宫”。他在一年之中循环于须弥山中腹,遍照四天下及四大洲的白昼。他与守护黑夜的月天对应,也由四天王管辖。他身边常有二妃陪侍。二妃乘七宝庄严车驾,以八头宝马牵引,周围还有七曜九曜等星宿护卫。摩利支天作他的前导。《秘藏记》卷末载,其形象是:红色脸膛,两手各持一朵莲花,乘坐于四匹马拉的大车上。
月天,又称月宫天子,原是古印度崇拜的月神。佛经说他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大势至”意为宝吉祥,月天既为大势至菩萨化身,所以又得名宝吉祥天。月天住在月宫中,他的身边也有许多美丽的天女陪侍。据说他有五百岁的寿命。关于月天的形象,印度和中国所传各不相同。他在印度为男性形象。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于中国文化中也有月神崇拜,而中国的月神又被阴阳学视为阴性,这样印度的月神受中国月神信仰的影响也女性化了,并且还吸收了中国月神的形象特征。她的形象通常为:美貌后妃装束,头冠中嵌满月,月中现兔形。但是密宗供奉的月天仍是印度式的。
十一、金刚密迹力士
金刚密迹力士以知晓如来一切秘密事迹而得名。《金光明经》记载,他是大鬼神王,与五百夜叉原都是大菩萨,为护持众生、保护佛法,他们才屈尊作了佛教的护法神。他行动十分敏捷,在佛教护法神中以“捷疾”著称。他常侍卫在佛陀身边,得到佛陀信任,佛陀常把一切秘密要事委托于他。佛寺常把他供奉于寺院山门殿内。其形象较为特殊,一般为红色脸膛,怒气冲天,全身肌肉鼓胀,劲健刚强,手中常持金刚杵。明代以前,佛寺都只供一尊密迹金刚。明代《封神演义》问世后,书中虚构的“哼哈二将”取代了密迹金刚。
十二、摩醯首罗天
摩醯首罗天又名大自在天,是印度教崇奉的主神。佛教收入摩醯首罗天后,把他奉为十地菩萨,故他的塑像也为菩萨形象。头戴宝冠,身着菩萨装,骑白牛,八臂三目,手执拂子、铃、杵、矩尺。立像常略去白牛。另外还有作二臂、四臂、十八臂的诸种形象。大自在天主要为密宗崇奉,密教把他视为大日如来的化身。他的诸种形象也主要出现于密宗寺院里。
十三、散脂大将
又称“密神”。他原是印度婆罗门教中的夜叉神,为北方毗沙门天手下八大神将之一。他统领二十八部天众,经常巡行世间,赏善罚恶。有人说他是鬼子母的二儿子,但多数认为他是鬼子母的丈夫。他的形象为金刚模样,面为红色,满脸怒气,手持降魔杵。一般人习惯把他同白脸善相的金刚密迹力士视为哼哈二将。
十四、韦驮天
韦驮又叫韦琨、韦驮天、韦驮菩萨、韦天将军。韦驮本为古印度婆罗门教信奉之神,叫六面童子,原为战神,有六头十二臂,手执弓箭,骑孔雀,后被大乘佛教吸收为护法神。韦驮像常被供奉于大雄宝殿对面,天王殿弥勒之背。这与他擒贼护佛立有大功有关。韦驮是佛国中的“神行太保”,以善走如飞著称。佛教传说,在如来涅槃时,竟有个“捷疾鬼”偷走了佛的两颗牙齿,韦驮急起直追,抓获窃贼,夺回佛牙。于是,韦驮担起保护释迦灵塔、打退盗取佛骨之敌的重任。
韦驮像一般立于山门背面,执金刚杵横眉瞠目,警惕地注视着祠堂(大雄宝殿)之前的方塔,乃取守护释迦灵塔之意。韦驮是中国佛教徒造就的,所以他是地道的中国武将打扮。韦驮像面部英俊,金盔金甲,手执金刚杵,威风凛凛,颇像赵云、马超一类著名的古代武将。一般有两种姿势:一种是双手合十(即僧人所行礼节),横杵于腕上,直挺挺站立;一种是一只手握杵拄地,另一只手叉腰。在佛经的卷首一般刻有佛像或佛陀说法图,而在卷尾则常常刻有韦驮像。
十五、坚牢地神
又称地天或地神,是职掌土地及一切植物的天神,与主管上天的大梵天神相对应。地神的形象十分独特,唐朝时为男神,有二臂和四臂两种形象。二臂形象是双手握宝瓶或钵,内插各色鲜花;四臂形象是四手分别持镰、箭、锄、锹四种农具。后来,地神由男身演变成了女身,并且多以二臂形象出现,手里持物又增添了鲜花、谷穗等物品。
十六、菩提树神
菩提树神是守护菩提树的女天神。相传,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修道时,菩提树神便以树叶为释迦佛挡风遮雨,保护他安心修道,故名。她被认为是佛教最早的护法神。在佛寺里,她的形象特点是两手拿一树枝,打扮成年轻妇女的样子。菩提树本名毕钵罗树,这种树为常绿乔木,叶子呈卵形,茎干黄白色,花隐于花托中,树籽可作念珠。由于它是佛教圣树,东南亚佛教国家信徒常焚香散花,绕树礼拜,沿习成俗。
十七、鬼子母
鬼子母据传是五百夜叉鬼之母,故俗称“鬼子母”。她本为古印度民间传说的恶神,与散脂大将结为夫妻,生了五百个小夜叉,专以小孩为食,危害众生,后被释迦佛所感化,成为佛教的护法神。鬼子母皈依佛门后,偏重于对妇女和儿童的保护。据佛经记载,她能保护儿童健康成长,为儿童除病消灾;能保护妇女顺利分娩,减少痛苦。鬼子母由此又被人们尊奉为“爱子母”或“爱子神”。鬼子母传入中国后,除了为佛教徒作为护法神崇奉外,还被民间当作“送子娘娘”单独供奉、礼拜。鬼子母在藏传佛教里也很受崇拜。
密宗里有以鬼子母为本尊的专门修法,称“诃利帝母法”、“诃利帝母供”,是祈祷妇女顺利生产的修法。修法时念《诃利帝母经》和《诃利帝母真言经》。《诃利帝母真言经》记载其形象说:“画诃利帝母作天女像,纯金色,身着天衣,头冠璎珞,坐高台上,垂下两足。于垂足边,画二孩子,傍高台立,于二膝上各坐一孩子,以左手怀中抱一孩子,于右手中持吉祥果。”
十八、摩利支天
摩利支天原是古印度神话传说中的天神,意为“阳焰”、“光焰”。主要为密宗所传。相传,她神通广大,常在日天(太阳神)前行走,日天看不见她,而她能看见日天。她有自己专门的法门,佛经中称修习摩利支天法或诵习《摩利支天经》能够得到不可思议的加持。据《大摩利支菩萨经》记载,此天“能令众生在道路中隐身,众人中隐身,水、火、盗贼一切诸难皆能隐身”。众生得到这样的隐身之术,便能降伏恶魔鬼怪。
摩利支天的形象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天女形象:或坐或立于莲花上,左手持一天扇,置于胸前,右手下垂。一种为忿怒形象:面红如日出之色,身着红色天衣,红色即表示忿怒;挂璎珞,戴耳环、腕钏,腰系宝带;头上顶一宝塔,塔内有毗卢遮那佛;具三面八臂,三面面相各异:正面菩萨脸,端庄慈祥;左面猪脸,尖嘴獠牙;右面童子脸,面目隽秀。每面又各有三目。八手臂都持有物,左四手执无忧树枝、绳索、弓、线圈;右四手持金刚杵、针、钩、箭。八臂有时也作六臂。她坐在野猪身上,或坐于七头野猪拉的车之上。这位天神在藏传佛教里影响很大。
十九、娑竭罗龙王
又名水天,原为印度婆罗门教天神,专门掌管水界。作为佛教的护法神,它专任西方守护者,也掌管水界。它主要为密宗所信奉。密宗还有专门供养水天的仪式,称“水天法”和“水天供”。其常见形象为:身青色,骑于龟背上,有九个头,皆为龙形,左手握拳,右手执索。又一种说法认为,水天为娑竭罗龙王,是佛教龙神中的大龙王。这位龙王还有一个女儿,叫龙女。娑竭罗龙王的形象常见为头现龙形,身着帝王服。
二十、阎魔罗王
阎魔罗王又称阎摩罗王、阎摩王、琰摩、双王等。阎魔罗王原是印度神话传说中掌管地狱之主,《黎俱吠陀》中称他还有一个妹妹,叫阎蜜,兄妹通婚,成为人类的始祖。所以他后来到地狱管理他的子孙们的亡灵。佛教产生后,把他纳入自己的神灵体系。阎魔罗王传入中国后,产生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阎王爷”。阎王在印度佛教中本为单独一个,经过与我国民间信仰和道教信仰的融合,形成了“十三阎王”和“十殿阎王”,而通常以十大阎王的说法较为流行。中国的许多历史人物也加入了阎王的队伍,成了道地的中国阎王,如范仲淹等。
二十一、紧那罗王
紧那罗是“天龙八部”之一,其头上有角,故又名人非人。他为帝释天部下,负责演奏音乐,故为音乐神。这类神有男有女,男性为马首人身,女性则端庄美丽;男性长于演奏,女性长于歌唱。紧那罗女演唱起来不仅优美动听,而且还会产生魔力。紧那罗女常与乐神乾达婆配为妻室。男性紧那罗其貌不扬,长着个马头;女性紧那罗则相貌端庄,有一副绝妙的好嗓子。据说有五百仙人在山中修禅,当时紧那罗女正于雪山天池中洗澡,洗得畅快,不禁唱起歌来。迷人的歌喉,唱得五百仙人“即失禅定,心醉狂逸,不能自持,譬如大风吹诸林树”。《大智度论》也说,有五百仙人腾云驾雾,在空中飞行,忽然传来了紧那罗女的动人歌声,大仙们顿时如醉如痴,忘乎所以,道术一下失灵,纷纷从空中栽落尘埃。
二十二、紫微大帝
紫微大帝,又称“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这一神名来源于古代对北极星的崇拜。古人认为北极星是帝王星,他住在天上的紫微宫中。由此也称人间帝王的禁中为“紫禁城”。道教吸收这些说法,尊居住在中天紫微宫的北极太皇大帝为四御之一。其职责是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因中国古代农业与气候的关系十分密切,故太皇大帝深得民间尊崇。
明代宫廷专门敕建了紫微殿,“设像祭告”。他常和玉皇大帝合供一殿,形象依据《洞真太极北帝紫微神咒妙经》,头戴冕旒,身着朝服,为人间帝王形象。
二十三、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全称“东岳天齐仁圣大帝”,是道教崇奉的泰山神。他原也是我国古代民间信仰。道教吸收他后,说他是掌管人间生死之神。历代帝王对他屡予褒封。唐玄宗封他“天齐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封他“仁圣天齐王”;大中祥符四年(1011)封他“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封他“东岳天齐大生仁皇帝”。民间信奉也十分普遍,各地还纷纷建起了供奉他的庙宇,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他的祭祀日。他的形象为苍老帝王像:戴冠著袍,颈系冠带,颌下飘垂二绺胡须,手捧玉笏,足登云头鞋。
二十四、雷神
雷神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司雷之神。《山海经·海内东经》载:“雷泽中有雷神,龙头人身,鼓其腹。”《太平广记》引《神仙感通记传》说,雷公有兄弟五人,即天雷、地雷、水雷、社雷(又称妖雷)、神雷,是为五雷神。道教看到雷神在民间的广泛影响,把它改造为道教天神。道教还有所谓“五雷天心正法”的修法,宣扬依此而修,可以致雷雨,祛病痛。雷神的形象最初为龙形,后变为半人半兽;被道教吸收后,又完全人形化。今天在佛寺和道观中,雷神的形象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半人半兽,蓬头怒发,似人似鬼,披甲,手持劈山斧;另一种是人形,身着铠甲,面有髭须;左手结印,右手举锤;左脚踏鼓,右脚作出击鼓的样子。
总之,佛教护法诸天鬼神是佛教神祇中最为丰富、奇幻的一部分,他们以护持佛法为职志,但有时也协助佛菩萨做些化导众生的工作。《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因所度化的对象不一样,观音菩萨可化现为梵王身、帝释身、紧那罗身等各种护法神来普度众生。《华严经》亦称:“一切诸佛退位,或作菩萨,或作声闻,或作转轮圣王,或作魔王、大臣、居士、长者,或作彩女、宰官,或作大力鬼神、山神、江神、主水神、主火神、一切苗稼神、树神及外道,作种种方便,助我释迦如来化导众生。”
泡网分: 0.167
帖子: 3238
注册: 2013年09月
佛陀开示四种恶语
  佛陀在教化弟子时,经常向弟子们讲说各种恶行与善行,令弟子们远离恶行,奉行善行。仅就语言方面来说,佛陀分别向弟子们介绍了四种恶语与四种善语,让弟子们随时守护自己的口业,不说恶语,只说善语。佛所说的四恶语是与四善语相对而言的。四恶语分别为妄语、绮语、两舌、恶口;四善语分别为如实语、质直语、不两舌语、依法语。兹分述如下:
  佛说四恶语之一是妄言。
  妄言又称妄语。所谓妄语,就是见到说没见到,没见到说见到,把假的说成真的,把有说成没有。凡是这类心和口不相应的话,用来欺瞒哄骗别人的语言,都叫做妄语。如果自己尚未断见惑和思惑,却骗别人说断了;自己尚未得道,却骗人说得道了;这种则叫做大妄语,罪过甚重。
  平时生活中那些口是心非,欺诳不实,或夸大、或缩小、或隐瞒,无中生有、不负责任地乱说话。以及那些说大话、空话、废话等行为都属于妄语的范围。说妄语的人往往言不由衷,经常以假话骗人。
  妄语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说假话是妄语,作了承诺不去兑现也是妄语。所以,我们在对他人有所承诺之后,就必须兑现自己的诺言。否则,别人就再也不会相信你。有时你甚至还要为你的妄语付出沉重的代价。据《佛说兴起行经》记载:有位名医因大财主的儿子没有兑现自己向医生许下的支付报酬诺言,每次都让名医空手而归,这位名医三次上当受骗后,最后痛下狠心,在处方中加了不对症反而有害的药,财主的儿子服药后不久就一命呜呼。
  妄语有很多过患,《大智度论》说:
  “佛说妄语有十罪。何等为十:
  一、口气臭;
  二、善神远之,非人得便;
  三、虽有实语,人不信受;
  四、智人谋议,常不参报;
  五、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
  六、人所不敬,虽有教敕,人不承用;
  七、常多忧愁;
  八、种诽谤业因缘;
  九、身坏命终当堕地狱;
  十、若出为人,常被诽谤。”
  正因为妄语有很多危害,佛陀告诫弟子,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说如实语。所谓如实语,就是实话实说。也就是在你与人交往时,一定要对人真诚,与人说话做到实事求是,不说与自己身份不相符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当与人交流思想时,也应当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如实地告诉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感情共鸣。
  说如实语有多种好处。佛在《十善业道经》中说:
  “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
  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
  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
  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
  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
  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
  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
  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
  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不过,佛陀允许佛弟子说方便妄语。所谓方便妄语,就是为了解救众生的苦难,不说妄语不足以救拔众生出离苦海时才说。
  四恶语之二是绮语。
  “绮语”是指言不及义的轻浮言语,也指对人没有益处的浮泛言词,绮语听来华丽美妙引人遐思而已,或者是谈说淫欲等事,引起别的人起邪念。讲黄色笑话、言情俗语令人打妄想,甚至说些取笑他人的话,自己却认为讲得很幽默,这些绮语都是一种恶业。若现世与人言谈喜论绮语,未来便会召感口齿不清、遭人戏弄轻贱的果报。
  说绮语的人,常是一些华而不实的人,他们与人相处时常会口蜜腹剑,花言巧语,就像一个骗人的狐狸,为了达到骗人的目的,尽向别人说一些虚假的恭维话。这些人对人通常是阳奉阴违,面是背非,使人一眼就能够看穿其丑恶的嘴脸。
  孔子曾评价说绮语的人:“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是说对人说着花言巧语,装着恭维面孔的人,很少有心怀仁慈的。孔子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好说绮语之人的丑恶嘴脸。
  说绮语的人不但令人生厌,而且还会受到报应。据史书记载,明代小说家施耐庵因为在《水浒传》小说中写了大量描写杀盗和奸诈骗人之事,令读者受到消极影响,遭致子孙三代哑巴的果报。
  宜兴人潘书升,于康熙甲子年秋天,梦至关帝殿,正逢殿试公布分数。只听殿上宣布:“第一名到”。随即跪下。却见第二名是自己,宣布第三第五名都未到。又见壁上挂一黄榜,榜首之名,是“为楫”二字,却不见其姓。不一会儿,来一赤面人,将他所戴的头盔放在潘的头上。潘一梦醒来很觉惊讶,等到榜发,果然得中第一。之后遍访名叫“为楫”的人。不久知是娄县的傅鹿野,特地前往拜会。傅素以文章驰名,主司原先预选他为首名,第一、第二场文,都评阅甚佳,因丢失第三场卷,遂被摈弃。原来,傅之为人,有口才,生平最多绮语,喜欢扬人之短,故得如此报应。揭榜之后,主司欣赏其文,特请会面。此后傅怏怏不乐,抱恨不已,不多久,以腹鼓胀暴亡。
  绮语对人有多种危害,所以,佛陀劝人说质直语。质直语就是具有实在意义,发自内心的话语。语言是沟通心灵、传播思想的工具。我们应当运用质直语言,满怀慈爱去安慰一切苦难中需要慰籍的人;我们应当运用质直之语,随顺他人的根性,启发、引导众生生信从而趋入正法。
  一个人能够远离绮语,说质直之语,能够成就“三种决定”。《十善业道经云》:
  “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
  一、定为智人所爱。
  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
  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远离绮语,说质直语能获得多种功德。佛陀曾说:休息绮语,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天人爱敬;
  二、明人随喜;
  三、常乐实事;
  四、不为明人所嫌,共住不离;
  五、闻言能领;
  六、常得尊重爱敬;
  七、常得爱乐阿兰若处;
  八、爱乐贤圣默然;
  九、远离恶人,亲近贤圣;
  十、身坏命终,得生善道。
  四恶语之三是两舌。
  两舌就是我们常说的挑拨离间。也就是向甲说乙不是,向乙说甲的是非,以挑起双方的是非,让两人彼此失和,进而斗争起来。有时是甲乙双方不合的情况,介入其中进行离间,使甲乙双方更加对立。或是见他吵架,甚至于打架,自己在旁边看笑话、说风凉话,这些就是两舌。俗谚云:“嘴巴两片皮,说好说坏都是你。”常拨弄是非者,未来便招感聋哑、眷属乖离等报。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亲朋好友,兄弟姐妹,因为遭一些两舌之人的离间而反目成仇。
  在古代战争中,两舌成为离间人心的离间计。《三国演义》中的王允因为嫉恨董卓,但又无力除掉他。经过王允的两舌离间,吕布与董卓的仇怨越积越深,终于导致吕布亲手将董卓杀死的结局。
  两舌是一种杀人不见血的刀,常常会使人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遭到飞来横祸的袭击。古往今来,深受两舌之害的大有人在。而且那些两舌的是非之人,当他的两舌害人的行径被人揭穿之后,最终受害的还是他自己。
  正因为两舌有很大的危害,所以,佛陀告诫为佛弟子,一定要做到不两舌,并将不两舌作为佛教的基本戒条,让弟子遵照执行。
  历代高僧也都深感一个人不两舌的重要,他们在说法中,常会劝诫弟子要不两舌。宋代慈受禅师在《训行童颂》一诗中说:“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遭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安身第一方。”慈受禅师告诫初学修道的人,在为人处世时,不能谈论别人的是非,如果说别人的是非,最后遭殃的还会是自己。所以,他要求弟子要少言多听,避免给自己带来祸患。
  现代净土宗高僧印光大师在法语中也说;“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
  印光大师要求佛弟子在生活中要“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样做,不仅能使佛弟子经常反省自己的过错,而且还能做到远离口舌是非。
  佛陀说,一个人做到不两舌,能够得到五种不可坏法。佛陀在《十善业道经》中说:
  “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
  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
  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
  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
  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
  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
  恶语之四为恶口。
  恶口又称粗恶语,所谓恶口就是言语非常粗恶,像刀子像利剑般能伤人,致使他人起烦恼。或者毫不忌讳地说别人的隐私。或逢天雨刮风,令身心感觉不适,即开始骂风骂雨;乃至骂畜生,不论骂詈的对象是有情或无情,这些都属于恶口。一般人对一些不经意的恶口讲成习惯,自己不容易察觉,境界一现前,很自然就讲了出来,话一出口,坏了事还不知道。如果在言辞上伤到别人的父母,就叫做大恶口。
  在日常生活中,对人诽谤、攻击、讽刺、挖苦、说话刻薄,甚至诅咒他人,使被骂的人精神沮丧,产生痛苦,心生恐怖等行为,都属于恶口的范围。
  恶口对人的伤害是长久的。我们都知道,人被刀砍伤了,只是伤及皮肉,而恶口的伤人,却是伤到人的内心中去了。有很多人就是因为你的一句恶口的话,会对你记恨一辈子。也有的人因为不堪忍受他人恶口的辱骂而走上轻生之路。现实生活中很多活生生的事例,不能不令人深思。
  恶口带给人的伤痛难以说尽。为了杜绝世人恶口的行为发生,佛陀要求弟子应当依法语来对治恶口行为的发生。所谓依法语,就是符合佛教戒律要求的语言,其内容主要是不恶口。佛陀特别在十善业中制定了不恶口戒,来规范弟子的言语。
  如果远离恶口,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佛在《十善业道经》中云:
  “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
  一、言不乖度。
  二、言皆利益。
  三、言必契理。
  四、言词美妙。
  五、言可承领。
  六、言则信用。
  七、言无可讥。
  八、言尽爱乐。是为八。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言语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口说善言能令人心生欢喜;口出恶言,除了令人生恼,还须自受恶业苦报。所以,平时说话时,应当三思而行,即使自己处于愤怒之时,也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可说伤人感情的话语。
  古德云:“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由此足见一句话的影响之大!常说是非,口业不净者,人见人厌;反之,常以好言,真诚称赞别人的长处,人际关系必定很好。因此,我们为人处世要经常反省检讨自己有没有四恶语的过失,如果有,马上就要忏悔、改过;如果没有,我们也应当谨言慎行,避免招致口业之祸。
泡网分: 0.115
注册: 2006年07月
starwanderer 发表于
基本同意。不过剃光头不算啥,夏天还凉快。现在佛教戒律大多来自梁武帝,在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没有这么多的,是进中国之后形成的
所谓佛教戒律是针对不同人群,佛教讲究对不同根器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像学生笨的就让他天天背书,做练习题,好比律宗。聪明的点一句他就懂,直指本质,好比禅宗,对待那些最笨的就叫他们天天念佛号,也能往生极乐,好比净土宗。还有一些通过对自己肉体的极端做法来寻求精神的圆满,好比头陀行和密宗的一些
泡网分: 0.167
帖子: 3238
注册: 2013年09月
空性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空性就是表示一切,一切就是空性。所以空性它主要的意义是超越概念的。如果你能超越概念,那么你内在的特质,智慧与慈悲还有能力就能够展现。因为概念就是我们的覆障,概念就是那个坏习惯,因为我们一直跟着同样的方向和规则,我们称为轮回,也就是循环。——咏给明就仁波切
泡网分: 18.588
帖子: 2205
注册: 2006年11月
俯仰之间 发表于
科学管真,宗教管善,艺术管美。非要全管,自寻烦恼。宗教可管不了善,善恶首先是个道德观念,是道德管的,还有法律管。善恶一般来讲就是约束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如果世界就一个人了,爱干嘛干嘛,什么善恶的。人多的时候就有了善恶啦,其实无非还是利益分配问题。
现在的世道假设法律没了,分分钟会出事甚至死人,如果道德没了也会天下大乱,好的话到处是吵架打架打官司的,不好的话。。。
如果宗教没了情况大概会好很多。宗教对善的重要性远不如道德法律。别多扯宗教对道德的影响,还是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该谁管谁管。
再说说科学对善恶的影响吧,不知道是否听说过博弈论。在多人博弈的时候有个均衡状态。这个理论在经济领域有很多用途,比如拍卖,价格发现等等。好的博弈机制设计能最大化社会效益,让大家比较舒服的达到均衡态,实际上是更加公平的。这就避免了各种扯不清,各种扭曲,各种腐败。这也是一种善。
再说说美,敢问每天用的电脑,手机,pad从外形到界面,可都是从统计学,人机工程学,心理学一堆人忙好久搞出来的。用的舒服,看着赏心悦目可不是都靠艺术家拍拍脑袋来个灵感就有的。
你说的东西科学多少都在管,只是你不一定知道罢了。话说回来,宗教的确是在管一些人不知道的东西的,不过千万别把无知当通行证,无知者无畏就好了。
另外,那位刷屏的,有啥意见直接说,甭刷了。
泡网分: 0.168
注册: 2013年03月
tkmm5 发表于
这个你自己垃圾愚劣不能把大家都扯上,是不是啊,没本事光有愤怒是不行的。& && && && && && &&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本帖最后由 孤鸿台 于
20:57 编辑
泡网分: 2.964
帖子: 3104
注册: 2012年04月
fishz 发表于
宗教可管不了善,善恶首先是个道德观念,是道德管的,还有法律管。善恶一般来讲就是约束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如果世界就一个人了,爱干嘛干嘛,什...此言甚合吾意。求真务实善莫大焉。而求真务实是科学的真意。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9.061
注册: 2005年10月
一蓑烟雨 发表于
你说的,就是佛学的基本理念。不是要抬杠。你信佛,所以认为好的理念便属于佛学的基本理念。 在我看来,这些只不过是人性的基本追求而已,很多道理都是普世,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当然这个值得商榷,要受到传统和时代的限制)。
道家的 顺应自然,天人感应。儒家的 修身齐家治国, 都是在谈提高自身修养的问题,只是实践方法上有所不同。
以下内容由 aber 于
02:26 补充
补充一下,天人感应来自董仲舒,用在这里是否恰当还值得商榷。
泡网分: 3.643
帖子: 14120
注册: 2011年12月
孤鸿台 发表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穷,一辈子碌碌无为,无处发泄而已。
泡网分: 19.061
注册: 2005年10月
fishz 发表于
宗教可管不了善,善恶首先是个道德观念,是道德管的,还有法律管。善恶一般来讲就是约束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如果世界就一个人了,爱干嘛干嘛,什么善恶的。人多的时候就有了善恶啦,其实无非还是利益分配问题。善恶和道德都是相对的,还是最后那句话有道理, 无非利益问题罢了。
赞同老兄的观点,无知者无畏也没什么不对,如果人人都“知之而畏”,可能就不会有科学这门学科了。 但最终还是应该向 “无不知者无畏” 的境界奋斗。
泡网分: 54.837
精华: 2帖子: 4450
注册: 2001年12月
alanblue 发表于
现在佛教戒律大多来自梁武帝,在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没有这么多的,是进中国之后形成的
所谓佛教戒律是针对不同人群,佛教讲究对不同根器的人采...佛教最开始在印度没有戒律吗?最开始的戒律是哪几条阿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8.588
帖子: 2205
注册: 2006年11月
aber 发表于
善恶和道德都是相对的,还是最后那句话有道理, 无非利益问题罢了。
赞同老兄的观点,无知者无畏也没什么不对,如果人人都“知之而畏”,可能就不会有科学这门学科了。 但最终还是应该向 “无不知者无畏” 的境界奋斗。那就统一一下,我说的无知者无畏是指,自己不知道还以不知道为荣,得过且过,破罐破摔,这就没问题了吧。
泡网分: 12.87
注册: 2009年01月
偶尔思索过佛教及佛学的一些问题。并写过一篇博文
当然,总体来说还是很浅显的,因为没有做过深入的研究,只是一些主观上的感觉和看法。但是想说的无非是中国的“佛教”在传播和规范上都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容易扯上鬼神论(在老百姓心中还就是鬼神论),轮回报应。二是放弃的传播“佛学”本身的哲学意义,绝大多数寺庙都当旅游景点来经营了,看相算命变相勒索捐赠,鱼龙混杂,乌烟障气。三是佛学的理论体系在民间没有通俗与经典的书籍流通,不像西方,每家一册《圣经》之类,不去真正的佛学院,一般真搞不清倒底佛学搞了些什么…… 本帖最后由 stonrose 于
11:33 编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乘佛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