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仪式是基督教徒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又称礼拜堂或福音堂对吗

香港:+852-
海外:+86-21-
&&&最佳旅游城市最佳旅游景区&基督教国际礼拜堂
o在礼拜日时可入内参观,聆听唱诗班的天籁之音。
国际礼拜堂是上海著名的基督教堂,坐落于环境清幽的衡山路上,这座建于1925年的仿哥特式建筑由礼拜堂和三层高的副楼组成。虽然礼拜堂平时不能入内,但礼拜日时可以进去参观,古老的建筑、翠绿的大草坪,若赶得巧还能听到唱诗班天籁般美妙的音乐,可静下心来感受宗教氛围。这座教堂初名为协和礼拜堂,后来来此做礼拜的都是来自不同教派的外籍教众,所以改名为“国际礼拜堂”。礼拜堂为红砖结构,里面大堂正中为祭台,两侧为二层廊式楼厅,堂内可容纳七百余人。国际礼拜堂的圣诗咏唱班很有名,每逢圣诞节、复活节等宗教节日和每月第三周的星期日上举行盛大的音乐活动。国际礼拜堂在海外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伦西博士、南非的图图大主教、美国著名布道家葛培理博士等,都曾应邀在此讲道,而美国前总统卡特全家也曾来此参加过礼拜及访问。此外,该堂也为在沪外侨举行英语礼拜和其他宗教仪式。
国际礼拜堂是上海著名的基督教堂,坐落于环境清幽的衡山路上,这座建于1925年的仿哥特式建筑由礼拜堂和三层高的副楼组成。虽然礼拜堂平时不能入内,但礼拜日时可以进去参观,古老的建筑、翠绿的大草坪,若赶得巧还能听到唱诗班天籁般美妙的音乐,可静下心来感受宗教氛围。这座教堂初名为协和礼拜堂,后来来此做礼拜的都是来自不同教派的外籍教众,所以改名为“国际礼拜堂”。礼拜堂为红砖结构,里面大堂正中为祭台,两侧为二层廊式楼厅,堂内可容纳七百余人。国际礼拜堂的圣诗咏唱班很有名,每逢圣诞节、复活节等宗教节日和每月第三周的星期日上举行盛大的音乐活动。国际礼拜堂在海外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伦西博士、南非的图图大主教、美国著名布道家葛培理博士等,都曾应邀在此讲道,而美国前总统卡特全家也曾来此参加过礼拜及访问。此外,该堂也为在沪外侨举行英语礼拜和其他宗教仪式。
不一样的上海玩法
性价比:5&
2016-9&出游
文化大革命未被破坏的一座教堂,主堂被绿茵环抱,小小的花园是孩子们玩耍的地方,越来越多的教徒在主日将平日寂静教堂填满,既神圣又欢乐
性价比:5&
2016-11&出游
周末来到幽静的衡山路国际礼拜堂,很多教友都已经坐在里面,感受周末的一番虔诚的心灵洗礼,建筑本身就是上海摩登大都市一道别具一格的古典风景线。
性价比:2&
建议游览2小时
2016-8&出游
作为受洗的基督徒,我每周末都会去国际礼拜堂作礼拜,这本是分内事,坐落于幽静的衡山路上气氛也不错,设施虽然老旧但是总体感觉还是很恬静的,每次走进去都令我感受心灵平和,圣灵满有,信众人数也不少,各种年龄都有,大家都很积极侍奉,但是我觉得里边维持秩序的人员实在态度太差,尤其是一个戴眼镜的高个上海男性年轻义工,经常用不客气的态度来喝令信徒关闭手机之类,一点也不尊重他人,根本不会好好说话,这是很不应该的,大家来教堂是敬拜神,并不是来搞破坏,我目睹了好多次这样的事情,所以我看见那个义工就很讨厌,你用这种敌意和排斥态度对待弟兄姊妹,是要被谴责的,还有昨天周末我领完圣餐,无心走错方向,一个老年光头牧师很不客气的朝我吼,“往那边走”,然后这个戴眼镜的青年就跑上来用手臂阻挡我,我一时反应不过来,但是我特别气愤,他们对信众的态度就好像我要搞破坏一样,拜托,你犯得着吗?干嘛那么凶?这举止简直是和监狱里的狱警一样。我真受不了这样垃圾的低素质义工,我爱神也爱弟兄姊妹但是我绝对讨厌这种粗鲁,自以为义的罪人,我以后也不会再来国际礼拜堂了。宁愿换个地方!至少不用受这窝囊气。
坐落在衡山路中段,非常著名的宗教场所.周日外国人也很多去这个教堂.里面的面积很大, 有的时候会遇到婚礼和唱诗班的唱歌,不过可遇而不可求,除非你是教友而非游客
性价比:4&
建议游览1小时
2011-6&出游
去的那天正赶上一对新人礼成离开教堂。于是一个人走进去,东看看,西瞧瞧,然后静静的坐了一会儿。就在衡山路附近,可以顺路找个小店坐坐
性价比:4&
2017-2&出游
国际礼拜堂位于徐家汇衡山路53号的国际礼拜堂是上海规模最大的基督教堂。建成于1925年。整幢建筑呈“L”形。近代哥德式的砖木结构。国际礼拜堂曾以优美的圣乐而斐声沪上。礼拜堂的一大特点是这是不分教派、国家的基督教礼拜堂。
性价比:5&
2017-11&出游
虽然我不是基督信徒,但还是非常的喜欢礼拜堂的建筑风格
性价比:5&
2017-11&出游
景色宜人,趣味性强,性价比高值得,值得推荐。
性价比:5&
2017-8&出游
上海基督教国际礼拜堂是广大教友们聚会场所。
性价比:3&
2017-10&出游
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里面教堂很多。
1-10 / 110条点评到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53号
类&&&&&&&&型:
游玩时间:
电&&&&&&&&话:
开放时间:
平时不对外开放,周日7:30、10:00、19:00做三次礼拜,游人可进去参观。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您可能感兴趣的酒店
4.7分¥1742起
4.1分¥370起
4.5分¥388起
4.6分¥856起
4.5分¥823起
4.7分¥1066起
附近的景点
上海热门景点排名
距离21.6km
提到该景点的游记
上海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上海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上海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上海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中国旅游攻略导航:上海移动端旅游快速入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ll rights reserved. |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2015巴蜀地域文化答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015巴蜀地域文化答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上海通网站 上海市地情资料库 上海市的百科全书::::
全文检索:
第二节 差会所属教堂
一、中华基督教会下属教堂
中华基督教会在上海市区共有14个堂会,分属四个大协会(闽中、广东、岭东、闽南),3个区会(上海、杭州、申禾)。14个堂分别用沪语、国语、粤语、潮汕语、闽南语、福州语讲道。它们是:清心堂、鸿德堂、闸北堂、谦心堂、天恩堂、重正堂、赐恩堂、岭东堂、城中堂、天安堂、天乐堂、闽人堂、闽南堂、富吉堂。
1.清心堂(见本编第一章第一节)
清同治三年(1864年)建于山东路麦家圈。原属伦敦会,当时参加礼拜的除中国人外,还有英国侨民中的“不随从国教”的英国信徒。直到光绪十一年(1885年)西侨又在苏州河畔(今南苏州路)另建一新天安堂,供英国侨民礼拜,山东路天安堂就全部归中国人使用。民国5年(1916年)天安堂由中国人自己管理,民国7年华人自行募集款项在原址翻造新堂,民国13年落成。
天安堂的行政、人事、经济全部由差会负责,由传教士包揽一切。光绪三十四年天安堂宣布经济自养,脱离差会,取消“伦敦会”三字,改称中华基督教天安堂。
天安堂第一任牧师是麦都思,后为慕维廉、包克私等。第一位华人牧师是倪蕴山,他从清咸丰八年(1858年)至光绪十五年任牧职32年之久。天安堂自立后的牧师有柯骏行、焦志芳、邬志坚、周梅阁、张孝基,年尤树勋任牧师。天安堂设分堂于南市三牌楼,名福音堂,还在南翔设慈善安老院和留养所。1958年联合礼拜时,天安堂人员参加黄浦区联合礼拜,原址归仁济医院。1989年改为仁济医院门诊部。
又名福音堂,系英国伦敦会传教士于同治九年创于南市三牌楼路63号,为上海城内历史最久的礼拜堂,信徒多数是小贩。抗战期间损失严重,民国26年与伦敦会中断教务及经济上的关系,完全自主自养自传。民国37年委托山东路天安堂代管,改名城中堂(即天安堂分堂),由蔡守道牧师主持教务。原址1958年交房管局包租,后作居住用房。1997年6月为辟路已拆除三分之一房屋。
4.鸿德堂(见本编第一章第一节)
5.闸北堂(见本编第一章第一节)
旅沪闽人堂创建于光绪三十一年,当时一些旅沪福州籍基督徒不谙沪语及国语,故成立闽语礼拜堂。该堂自己无礼拜堂,先后借山东路天安堂、圆明园路169号、华山路德国礼拜堂、南苏州路107号新天安堂等处礼拜。闽人堂于1954年参加中华基督教会为上海区会第十二会堂。本堂义务牧师先是陈文渊,后是吴高梓。1958年实行联合礼拜时,闽人堂参加黄浦区联合礼拜。
又名岭南堂,民国3年,由于一些广东籍旅沪基督徒,因听不懂沪语,相聚在一粤籍老人寓所举行粤语礼拜,初不分宗派,起名广东旅沪中华基督教会。后因信徒增加,由女信徒张竹君捐款,为纪念传教士医生富马利抢救其生命,以富母吉氏命名此堂为富吉堂。民国6年新堂落成于四川北路1802弄1号,可容800人,主任牧师为谢恩禄。50年代在长乐路1062号筹建西堂,西堂建成后富吉堂于1952年改称岭南堂。四川北路为岭南北堂,主任牧师李瑞荪,长乐路为岭南西堂,由蒲贯一任主任牧师。1953年岭南北堂及西堂参加中华基督教会上海区会成为第十四会堂。1958年实行联合礼拜,岭南北堂人员参加虹口区联合礼拜,西堂人员参加静安区联合礼拜。1958年后,岭南西堂后由求精仪表厂使用,并改作招待所。岭南北堂由四川北路小学使用。
现址东汉阳路246号。成立于民国10年,借四川路599号青年会礼拜,信徒全部是潮汕同乡。原属中华基督教会岭东大会,为上海区会第八会堂。杨益惠任义务牧师。1958年后由虹口区提篮桥第二地段医院使用。
创建于民国14年,地址在兆丰路(今高阳路)620号,是英国伦敦会所创。抗战期间借给禧年堂做礼拜,到1949年恢复礼拜,由朱大卫、张心田任牧师,1958年上海实行联合礼拜,天乐堂人员参加提篮桥区联合礼拜。房屋后由上海胶片总厂使用。
创设于民国21年,由董有根、朱顺才等筹办,在劳勃生路光裕坊(今长寿路288弄5号)租几间房作为礼拜之用。天恩堂原属自立会,信徒大多是烟厂、纱厂工人。民国34年加入中华基督教会,为上海区会第五会堂,张孝基牧师负责堂务工作。1958年实行联合礼拜时,天恩堂人员参加普陀区联合礼拜。
闽南堂前身为旅沪闽南基督徒聚会所,成立于民国23年。民国26年成立教会,定名为上海闽南中华基督教会。民国38年购买胶州路260号一座英式三层楼房作为礼拜堂。信徒多数是商界,也有学界、医界及台湾籍人,牧师陈之毅。1958年实行联合礼拜时,闽南堂人员参加静安区联合礼拜。原址改为静安区胶州路幼儿园。
创建于民国29年,开始时司徒博牙医师组织十几位同事在医院(马当路淮海路口)查经礼拜,后来人数渐增至30余,遂成立重正堂。民国32年借淮海中路思南路口686号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为礼拜场所。同年秋季正式加入中华基督教会,翁添智为牧师,该堂为上海区会第六会堂。
重正堂是中国人自己创立、管理、负责经费的教会,民国37年租得黄陂南路300弄28号为堂址。1958年参加联合礼拜时,重正堂人员参加卢湾区联合礼拜。
成立于民国31年。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南市普益社收留邻近难胞200余人,并在社内成立清心堂分堂,由张孝基任牧师。堂址就在南市大东门篾竹街43号普益社内。1958年实行联合礼拜时,谦心堂人员参加南市区联合礼拜。原址改作南市区卫生学校。
成立于1949年。民国37年,原在之江大学内的之江堂迁返杭州,留沪部分信徒借南京西路591弄5号清心女中临时校址作主日崇拜。1949年正式成立教会,定名赐恩堂,聘刘庆长为牧师,同年加入中华基督教会,为上海区会第七会堂。1950年该堂购江阴路172号作礼拜堂,并设有牧师招待所。1958年联合礼拜时,赐恩堂人员参加黄浦区联合礼拜。1994年6月,该堂因成都路高架工程建设被拆除。
年中华基督教会所属其他教堂及布道所一览表
二、浸会下属教堂
道光二十七年美国浸信会在上海先成立老北门第一浸会堂,光绪二十六年设立怀恩堂,光绪三十一年成立广东旅沪浸信会和浸信会国语礼拜堂。民国13年,在浸会庄建造了怀施堂,民国24年在法华镇成立怀本堂。民国36年第一浸会堂又在延安中路成立期恩堂。此外在南昌路成立中心浸会堂,在提篮桥成立国语礼拜堂,在共和新路成立怀施堂分堂等。民国2年,浸会另一支浸礼会聚集沪江大学的基督徒组成沪东浸礼会(民国35年更名沪江浸会堂)。浸会的这些堂,1958年都参加所在区的联合礼拜。
1.老北门第一浸会堂
成立于清道光二十七年十月(1847年11月),美国传教士叔未士、托弼以及晏马太三对夫妇与从广东随同来沪的两位华人共8人确立了第一浸会堂的基础。
民国2年老北门第一浸会堂信徒增多,于是在旧堂基础上翻建。第一浸会堂专设11人的教育委办,负责学校教育,设有进德女子小学、明德男子小学、友谊夜校、妇女读经学校、夏令儿童义务学校等,此外还设社会教育、群德教育。
道光二十七年至同治六年间,第一浸会堂的牧师全是传教士,黄品三是第一任中国牧师,任职从同治六年至光绪十六年止,此后任牧师的有黄益山、诸重华和倪必礼等人,1958年第一浸会堂人员参加黄浦区联合礼拜。后归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使用。房屋于1991年拆除改建,对教会另作补偿。
2.怀恩堂(见本编第一章第一节)
3.广东浸信会堂
成立于光绪三十一年,专供广东人礼拜之用,先后六迁会所。民国7年迁至老靶子路(今武进路)37号。民国9年,在白保罗路(今新乡路)66号购地4亩,自建新堂,民国18年不幸电线走火,会堂焚毁,借守真堂礼拜。民国20年,重建新堂,民国26年因八一三事变迁至卡德路(今石门二路)租临时会所,民国29年迁至陕西北路535弄30号。民国35年,总堂迁返新乡路,陕西北路原址作分堂。教会组织有男团、女团、高级、中级、初级少年团,主日学有中级、初级、英文等10余种。1958年参加联合礼拜。新乡路66号包租给上海艺术品雕刻一厂使用。
4.沪江浸会堂
原名沪东教会,亦称沪东浸礼会,成立于民国2年,系沪江大学基督徒的校内组织,先后由董景安、缪秋笙、涂羽卿、张春江、江承镐等负责。民国24年为纪念沪江大学校长传教士魏馥兰,兴建礼拜堂,定名思魏堂。民国26年因八一三事变,教会事工受损。抗战胜利后教会更名沪江浸会堂,选李好善为理事会主席。除本校工作外,尚有城中区第一分会堂及沪东公社第二分会堂。该堂于1949年建国后归沪江大学所有。
5.沪北浸会堂
是塘沽路浸礼会真神堂独立出来的,由传教士柏高德和华人邬志坚创办。先后在北四川路海宁路神爱馆、粤秀坊、昆山路11号等处设会所,最后迁到虬江路414号。民国14年11月落成新堂。民国21年一二八事变时礼拜堂被毁,次年重建教堂及牧师住宅。民国26年八一三事变尽毁于炮火后,星期日礼拜先后借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女青年会、八仙桥青年会、老北门浸会堂、新天安堂等。民国34年,借静安寺路康乐酒家大厅做礼拜,信徒300~400人,大多系沪江、圣约翰、光华、复旦、大同、东南等大学校友及教授、经理、律师等。经济全靠奉献。
现延长路149号,原在北宝兴路底浸会庄内。民国13年明强中学、晏摩氏女中、浸会女子圣经学校等迁入浸会庄。民国14年传教士施利去世,其子女及亲属为纪念他,在明强、晏摩氏两校中间建成怀施堂,可容1200人。
怀施堂是学校教会,信徒多为学生、教职员及家属。30~40年代,浸会庄是浸会传教士聚居之地,还有浸会女子神学院、小学、男女中学、诊所等,许多重要会议都在怀施堂举行。万应远为首任牧师,几任华人牧师为毛复切、吴继忠、章长群等。1955年怀施堂更名神恩堂,1958年联合礼拜时,参加闸北区联合礼拜。该堂1978年1月起由上海机械学院承租。房屋已于80年代初拆除。
7.浸信会国语礼拜堂
建于民国24年,在霍山路125弄4号,专为来上海的北方人而设,又称新生命堂,臧天保为该堂牧师。1958年联合礼拜时,该堂参加提篮桥区联合礼拜。
创建于民国24年,在法华镇路681弄5号。上海第一浸会堂执事赵晋卿为纪念其夫人献地造堂。有教堂1幢,附屋数十间,初系老北门第一浸会堂分堂,由美国传教士掌管。民国30年开始由中国牧师张厚基负责。1958年实行联合礼拜时,该堂参加长宁区联合礼拜。后包租给中华制药厂使用。
在延安中路700号,奠基于民国36年11月,1953年落成。为纪念晏马太来沪100年,取其逢百为期之意,名期恩堂。该堂由彭善彰、诸重华负责,属上海第一浸会堂。1958年联合礼拜,期恩堂人员参加静安区联合礼拜。房屋包租给武警部队使用。1998年因延安东路高架工程建设拆除后重建,仍由武警部队使用。
三、圣公会下属教堂
1.圣三一堂
位于江西中路九江路口,是上海最老的基督教堂之一,也是闻名亚洲的基督教教堂。大堂始建于道光二十七年,专供英国侨民进行圣公会仪式礼拜之用。同治五年拆毁原堂建新堂,事先专门举行盛大的安放基石仪式。新堂于同治八年竣工,耗白银7万两。因全用红砖砌筑,俗称红礼拜堂。
圣三一堂由教堂建筑师司考特仿照西欧13世纪哥特式的礼拜堂设计。堂成长方形,长约47米,宽约18米,高约19米。堂内外有带拱圈的石柱长廊,石柱和窗顶的发圈都是哥特式的尖拱。堂内至圣所是安立甘式半穹顶结构,大理石铺地,西南侧有副堂、小圣台、东北入口内侧有洗礼廊,圣坛、讲台、洗礼池等都有精工雕刻的装饰。光绪十九年,在堂的北侧增建1座哥特式锥顶钟塔,中间1个大尖顶,四角有4个小尖顶。塔内装置8口大钟,能按圣诗的音韵打钟。光绪三十四年全堂装了电灯。民国3年后又置办电动鼓风的大型管风琴。
清光绪元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把圣三一堂升格为英国圣公会主教座堂,由坎特伯雷大主教主管。民国37年,坎特伯雷大主教同意将该堂的教政权划归中华圣公会江苏教区主管,但实际的行政权和产权,都仍在旅沪英侨们的手中。1950年春,英国侨民因无法负担地产税,才将教堂交给中国政府,人民政府把它移交给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筹委会,后该会将该堂交给中华圣公会总议会使用。圣公会将该堂作为中华圣公会的主教座堂,由主教院主席主管。
抗战期间,大堂未获保养,1949年后英侨更无心照管,以致屋顶破漏,地板腐坏,石木风化、虫蚀严重。1955年人民政府拨款6万元进行过一次大修,使红色的钟塔再一次耸立在上海市中心区。1958年,该堂成为黄浦区联合礼拜的场所之一,仍名圣三一堂,崇拜沿用圣公会仪式。
“文化大革命”中教堂建筑遭严重破坏。80年代后大堂由黄浦区人民政府租用。
日,圣三一堂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优秀近代建筑。
初建于道光三十年,原址在城内(今南市)虹桥堍,名基督堂。后购进石皮弄原英国圣公会的福音堂旧址,改建新堂。光绪二十五年10月落成,易名天恩堂。因信徒渐多,再集资于民国21年在原址重建新堂,还增办小学。民国36年与邑庙区卫生所在本堂合办1所平民诊所,施诊给药。民国38年4月诊所停办。1958年人员参加南市区联合礼拜。房屋由上海联合汽配厂使用。
3.闸北圣保罗堂
咸丰元年英国传教士麦克开拉启在上海城内石皮弄设福音堂。光绪二十四年将它转让给美国圣公会(即天恩堂地基),另在南京路香粉弄口租地建堂,不久因地主把地产出售,只得向工部局租借山东路坟山礼拜堂。由于来堂做礼拜的信徒多数是宁波人,因此有宁波礼拜堂之称。
民国9年信徒渐多,捐款亦增,遂自立自养,堂内除聘任牧师需得主教同意外,其余一概自理,并正式定名为圣保罗堂。
民国13年在闸北宝昌路严家阁购得3亩地建堂。民国15年落成,可容600人,山东路坟山礼拜堂作分堂使用。民国21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和民国26年八一三事变,圣保罗堂两次遭劫,建筑全部被毁,只得仍借山东路坟山礼拜堂和九江路圣三一堂作为礼拜场所。
上海解放后,再度商借圣公会圣三一堂作为礼拜场所。另外在昌平路设西区分堂怀安堂,临潼路设东区分堂天福堂以及在浦东设布道所。1958年联合礼拜时,各堂及布道所人员参加所在区的联合礼拜。
是圣公会在上海最早设立的教堂之一。
道光二十五年,美国圣公会派遣文惠廉主教来到上海,在虹口地区开展布道。并在外虹桥百老汇路(今大名路)购买地基,咸丰三年救主堂落成,由文惠廉管理堂务。民国初,随着信徒的增多,堂屋显得狭小而陈旧。民国4年另在狄思威路、天同路(今溧阳路、天水路)建造新堂,采用飞檐翘角的民族风格,于民国7年落成启用,附设昌世中学。民国26年八一三事变时期虹口地区遭战火,救主堂被夷为平地。民国28年又于赵主教路(今五原路)重建新堂,于民国30年落成。这是救主堂建而毁、毁而又建的第三座教堂。
救主堂的一切费用,都来自美国圣公会。自文惠廉主教之后,即改由华籍教牧人员主管。第一任中国牧师黄近霞主持堂务达33年之久,其后是颜永京、慕高文等人。光绪二十九年到救主堂担任牧职的是朱葆元,当时正值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不久,人民爱国热情高涨,基督徒中要求中国教会自立、自养、自传的呼声很高。光绪三十二年,朱葆元和信徒一起作出救主堂自养的决定,救主堂也就成为上海圣公会第一个宣告自养的礼拜堂。民国7年落成的第二座新堂,其营造费及堂内各种设备,全部由本堂中国信徒捐款,美国差会并未资助分文。利用这些捐款,教会又于民国10~14年陆续建成一些建筑,办了礼乐园,又组成男子传道服务团和妇女传道服务团,广泛开展传道事工,并创办儿童主日礼拜。徐台相、石文达从民国31年至1958年先后任牧师。
民国30年,堂内可容500余人。1958年实行联合礼拜,救主堂为徐汇区联合礼拜场所之一。1989年因属危房,教堂建筑被拆除,在原址建新建筑,改建为华东神学院。
5.圣约翰座堂
建于光绪十年,在圣约翰大学(前身为圣约翰书院)校园内。
光绪五年圣约翰书院开办时,无正式礼拜堂。光绪七年得美国克氏母女捐款建堂。光绪十年十月(1884年11月)落成,供该校师生礼拜。以后,座位增至600个,主要对象是大、中学生。
光绪二十七年,圣约翰堂升格为美国圣公会主教座堂。此后,中华圣公会的重要会议、中央神学院和圣约翰大学的毕业典礼等,大半都在该堂举行。先后掌管本堂堂务的有小文惠廉、卜舫济、都孟高及汤忠谟等。建国后教堂建筑归圣约翰大学所有。70年代因教堂建筑已成危房而被拆除。
初创于咸丰元年,近百年时间中,几经迁徙,初由救主堂会长黄近霞在引翔港镇西桥门口租赁民房开设布道所。30年后,开始购地建堂。光绪三十四年堂宇坍毁,只得重建平房三间权充教堂。民国24年圣彼得堂俞恩嗣牧师兼管该堂教务,民国28年在东长治路仁德里11号租得民房作为教堂。
该堂虽开创较早,但发展缓慢。到民国24年来堂礼拜的仅10余人,后归圣彼得堂兼管,礼拜人数渐增。民国33年初,复活堂脱离圣彼得堂,成为独立堂区,牧师为曾广燮。1958年联合礼拜时,参加虹口区联合礼拜。
7.圣彼得堂
光绪十三年,美国圣公会传教士汤蔼礼于泥城桥东堍租用民房布道,定名显主堂。后来显主堂搬到新闸路长庆里。光绪二十三年,汤蔼礼因病回美,继任显主堂牧师李思伦购买北京西路351号建造新堂。翌年九月(10月),新堂落成,命名圣彼得堂,牧师为俞恩嗣。
建堂初期,信徒甚少,主要是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和工商业者。民国3年,圣彼得堂宣告自养,成为当时圣公会系统中继虹口救主堂在光绪三十二年、闸北圣保罗堂在宣统元年之后的第三个自养堂。
圣彼得堂的附属分堂有:迪化路(现为乌鲁木齐北路)2号西区分堂;康家桥街14弄9号康家桥布道所;吉祥路安吉里15号虹口布道所。1958年联合礼拜,总堂和分堂人员分别参加所在区的联合礼拜。1966年5月该堂停止宗教活动,同年6月起包租给上海市胸科医院。1994年因市政改造原因,原址建筑被拆除。
光绪十六年,圣公会朱玉堂牧师在曹家渡大街,租房作布道所。民国17年,租赁曹家渡五角场东首一楼房作礼拜堂。献堂之日,适逢圣灵降临节,故名圣灵堂。建堂后信徒逐年增加,遂于光复西路宋家宅购地造堂,民国19年6月落成。1958年联合礼拜,圣灵堂参加长宁区联合礼拜。
9.诸圣堂(见第一章第一节)
民国38年1月,由“协和礼拜”和“忠主集”联合成立忠主堂。
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来在租界避难的虹口、闸北两地区的信徒纷纷迁回原处。上海圣公会为了便利他们举行礼拜,租借乍浦路武进路口的外侨礼拜堂恩德堂,举办圣公会仪式的主日崇拜,定名“协和礼拜”。协和礼拜不是正式教堂,没有牧师,星期日礼拜的主领人由圣公会各堂牧师轮流负责。
民国34年抗日战争结束时,上海监狱内有个“忠”字监舍,原圣约翰大学校长沈嗣良因汉奸罪入狱。在狱中他组织读经会,有人要求信教,并在狱中受了洗礼,沈嗣良成为狱中的义务牧师。不久这些人获释,在狱外组成一个“忠主集”。他们和参加“协和礼拜”的信徒都要求在虹口恢复圣公会的礼拜堂。
民国36年,圣公会传教士把沈嗣良送到美国学习神学,与此同时,“忠主集”就联合“协和礼拜”向圣公会江苏教区提出要求,希望成立独立的堂区,民国38年1月,忠主堂正式成立,同年7月,聘彭圣佣为该堂牧师。1958年联合礼拜,忠主堂参加虹口区联合礼拜。
年圣公会所属其他教堂及聚会场所一览表
四、卫理公会下属教堂
卫理公会在上海市区的教堂主要是慕尔堂和景林堂,历史较久,规模较大,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卫理公会在松江还有乐恩堂,年代比上海市区两个堂还早,且是教区所在地,影响也较大。此外还有卫斯理堂、景文堂和海涵堂以及慕尔堂分堂,这些礼拜堂都较小。卫理公会各堂1958年后都参加了联合礼拜。
1.沐恩堂(见第一章第一节)
2.松江乐恩堂
光绪六年,美国监理会(1941年该会与同宗派其他派别合并,改称卫理公会)派遣传教士麦乐恩至松江租屋设堂传教。民国12年,由当时教区长步惠廉主持建造新堂,为纪念麦乐恩而名新堂为乐恩堂,堂址在松江城内原中山西路1071号。北靠大街,南至原市河,面积487.20平方米。主堂是1幢2层大楼,楼下为办公室、接待室等,楼上是礼拜堂,可容500人左右。东北角有1幢4层高的钟楼,内有1口青铜大钟,抗日战争时曾用来警报敌机空袭。民国17年,在教堂对面另建约100平方米的小礼堂,称乐恩公厅。抗战胜利后,为纪念步惠廉,乐恩公厅改名为步公纪念厅(简称步公厅)。
清代上海县属松江府,监理会上海各堂隶属松江教区。至民国时期上海单独成为教区,松江则为松江教区常驻地,下辖青浦、昆山、奉贤、嘉善、吴江、金山、平湖等地区。乐恩堂周围有地百余亩,除礼拜堂外,还有牧师住宅、惠廉圣经学校、云间圣经女塾校舍、传教士住宅、慕卫女校等。民国26年乐恩堂被日军占领,民国34年抗战胜利后收回。“文化大革命”期间乐恩堂被毁坏。后在原址改造为居民住宅。80年代初原步公厅作为礼拜堂。1999年因市政改造而拆除,步公厅被移地新建。
3.景灵堂(见本编第一章第一节)
光绪十八年与中西女中同时创办,是校内的一个礼拜堂。民国6年后中西女中迁江苏路,学校大礼堂同时也是礼拜堂。民国36年孙彦理任牧师。1951年学校与教会分开,并向附近信徒开放,礼拜在中西女中小礼堂举行。1953年海涵堂并入景文堂,称沪西礼拜堂。
5.新场耶稣堂
由监理会上海布道团光绪二十七年设立的一个布道所,租中北街王宅,陆子庄任牧师,传教士步惠廉不定期在新场传道。光绪二十九年还开设志新女学堂。以后几十年间信徒不断增加,多次迁换民宅,信徒中有工商、医药界知名人士。民国21年至1954年间每年春节举办为期五周的短期学校,教授灵修、卫生、手工、唱诗等内容。
民国24年起酝酿建堂,信徒捐款献地,到民国37年教会派顾保璋任牧师。1951年新堂落成。“文化大革命”中教堂被占。1982年复堂,10年受洗500多人,主日礼拜约400人。1949年前本堂经费由差会拨给,复堂以来全靠信徒奉献能够自给自足。该堂前后有陆子庄、周文敏等10位牧师,顾保璋任牧职达50年。
6.卫斯理堂
创建于民国12年。俞止斋任景林堂牧师期内,成立闸北牧区,先在大统路374号建堂,称大统路基督教堂,可容200~300人。堂西有石库门房数幢,附设民益小学。民国26年八一三事变,礼拜堂被毁。民国27年调来张士佳牧师,借淮安路758号举行礼拜。抗战胜利后,传教士项烈在空地上建活动房屋,办基督教世界服务会的儿童福利站。民国38年信徒捐资在大统路建卫斯理堂,上午在淮安路、下午在大统路礼拜,信徒180余人,钱洁身任牧师。1954年因市政建设拓宽马路,卫斯理堂只剩1间小屋。1958年土地被征用,堂内设备移交慕尔堂。
7.慕尔堂分堂
由民国17年竺规身和俞止斋两位牧师共同计划建造的,堂址在劳神父路(今合肥路)1~19号,教堂于民国19年建成。19号是牧师住宅,楼下是礼拜堂。民国3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慕尔堂被占,部分工作人员和难民学生迁到合肥路,部分女校也迁去上课,晚上办义务小学。民国34年抗战胜利后慕尔堂收回,全部人员回西藏中路。1949年后礼拜堂为学校所用。后合肥路17~41号教产房屋由房地局代理经租。
创建于民国26年。因八一三事变时虹口区景林堂部分信徒逃难到徐汇区,俞止斋借中西女中第二小学(永嘉路)聚会,作为景林堂分堂,后为纪念传教士潘慎文,题名为景文堂。1950年脱离景林堂成为正式牧区,由孙彦理任牧师。1951年卫理公会将衡山路9弄2号原差会女子部的房屋移交景文堂使用。同年,信徒捐款在草地上造了小礼拜堂。1953年海涵堂并入,称沪西礼拜堂。1958年参加徐汇区联合礼拜。后该堂房屋由衡山路幼儿园使用。
民国时期所建卫理公会所属其他教堂还有:
雅各堂 位于吴淞淞兴路,创建于民国5年,负责人为钱洁身。1949年后停止宗教活动。
崇道堂 位于崇明城内西街12号,创建于民国12年,负责人为俞止斋、张道生。1958年停止宗教活动。
五、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下属教堂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统称礼拜活动场所为教会,安息日会教派所属的教堂都称为某某教会。宣统元年至1950年,上海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先后创办的礼拜场所主要有6处,它们是沪中教会、沪东教会、沪西教会、浦东南码头教会、沪北教会及提篮桥教会。1958年后,这些场所有的加入所在区的联合礼拜,有的改作他用。
年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下属教堂一览表
Copyright By www.. All Rights
Reserved主办 未经允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堂仪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