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为什么功夫不好不要大力艹我得力

十天内免登录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学佛的目的就是作佛。自度度他。那么,不作佛行不行呢?佛说三界火宅,我们不成佛,就要在六道中轮 回。不作佛,我们就会有烦恼、有忧虑、有生老病死、有三苦、有八苦,身心都不得自在。所以,真正关爱自己,想救渡自己出离苦海,就一定要学佛,学佛就要学作佛,让自己先离苦,才能帮助众生离苦,做到自度度他。
我们要学佛,就要明白“修行”几个字的含义。学佛就在生活与工作中学,修正我们的错误想法和行为! “行”是思想、见解、言语、造作、行为有了错误,把错误修正过来,就是“修行” ,把佛法当作镜子照自己,千万不能照别人!自己度自己!发现自己想错了、看错了、说错了、做错了,就是开悟。悟后起改,改正了错误就是“修行”。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在一棵树下,躺着一只狼。这时候,正好有只小松鼠跑过来。狼一下子扑过去,把小松鼠抓住了。它对小松鼠说:“在吃你以前,请你告诉我,你每天为什么这么快乐,蹦来蹦去的。而我的力量等各方面都比你大,但是我为什么每天愁眉不乐呢?”
小松鼠说:“你先放开我,我就可以告诉你。”
狼放开了小松鼠,小松鼠飞快地爬到树枝上,告诉狼说:“你为什么不快乐呢?因为你每天心里都想着怎么样去害别人,怎么样能够捕捉到别人,把别人都吃了。我没有这些坏心眼,所以就过得非常地快乐啦!”
当然这只是世间的一个小寓言故事。但我们从中也可以得到一个启示:一个修行者,要真正的快乐自在,必须从我们的内心来获得。世间人可怜,是因为他还没有找到一条修行的路,不懂得怎样来修这颗心。我们虽然知道了修行的这条路,但在这条路上要真正降伏这颗心,就像古人画的牧牛图一样,要降伏那头牛,而且骑着牛回家,实在需要一个过程。
因为我们有贪心,一、佛教我们修“布施”,布施就是舍,舍贪心;因为我们常常造恶业,二、佛教我们“持戒”,断恶向善;我们有嗔恚,三、佛教我们修“忍辱”,忍辱是对治嗔恚;四、修“精进”,对治自己的懈怠、懒惰;五、修“禅定”,对治自己的散乱;六、修“般若”,对治自己的愚痴。
佛教给我们这六条,你能够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工作上,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上,你是行菩萨道。什么叫行菩萨道?换句话说,你过的是菩萨的生活,不是过凡人的生活。所以,佛法要落实才管用,如果不能落实,这佛法学了多少年,看了多少经典,一条也没用上,白学了!
学佛有三个字,缺一不可。就是‘闻思修’。闻是听闻,‘佛法难闻,今已闻。’能够听闻佛法,甚为不易。但是闻后,没有进一步思惟,也是枉然。现在三藏十二部到处都有,可是经藏不会开口宣说。所谓‘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解。’所以必得深入思惟与研究。再说净土念佛法门是难信之法,若要通达,必得深入经藏才能明白。由此可知,净土光研究还不行,必须实修。不能实行,就是废话。要知多闻不如多思,多思不如多行,三者缺一不可。
你学佛多年,还是执着名闻利养,还是执着自私自利,还是随顺烦恼,还是造作恶业,每天还是忧愁,还是苦闷,身、口、意得不到清净,这说明了什么?你学佛的功夫不得力,简直没有入门,连佛的门路都没有摸到!
有一位高僧说过,今日的佛教,不是没有人相信,也不是没有人研究,而是真正修持的人太少,真正有证悟的人太少。尽管有很多人将佛法的道理说得天花乱坠、头头是道,但不付诸实行,不能与现实的生活相结合,佛法说得再多、再好,于事无补。说一丈不如做一寸,好比一个人有很多钱,假如把它锁在箱子里不去使用,那么再多的钱也没有用,如同废纸一堆。钱只有在使用时才能发挥出金钱的价值和作用。
为什么有的人学佛多年,烦恼依旧;求法无量、痛苦如昨?毛病出在结合上。我们平时所说的“学习”二字,真正的含义是有二层意思,“学”是一层,“习”又是一层。习是指练习、实习、结合在一起才能称为完整的学习。实践证明,我们的学佛,一分结合就有一分收获;一分结合就有一分进步。如果学习佛法不能和现实生活相结合,不能和自己的思想与言行相结合,那么,势必佛知还是佛知,我见还是我见,学等于白学。例如:佛教导我们要布施,而我们仍然自私、贪而不舍。这种“学管学,听管听、做管做”的学佛,怎么会有进步呢?学佛离开了结合,只能是“画饼充饥”、“观梅止渴”自欺欺人。
在生活中,应当说佛法是最务实的,一方面只有依赖它才能从根本上获得解脱;另一方面,它能够真正的为我们实际生活与工作解除烦恼、消除障碍。可是自己做的又怎么样呢?学佛相当一段时间后,还是老毛病常犯:遇到别人的夸赞立即喜不自胜,遭到别人的中伤马上还以“颜色”。可见,想把佛法真正落实到实际生活与工作之中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作为真正的佛子来说是不会畏惧这个难度的。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它。
金刚经里有这么两句经文:“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所谓一切法、皆是佛法”。它告诉我们一个极其深刻的道理,就是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要看实际,看实效、看实质。佛的这二句话意思是说,是佛法的,有时候不是佛法;不是佛法的,有时却是佛法。譬如,念佛是佛法、拜佛是佛法、诵经、打坐、布施、持戒全都是佛法,但是,如果你在念佛、拜佛、诵经、打坐时,心里一直在打妄想,一直在起贪嗔痴念头,当你在行布施时,抱着沽名钓誉的心理,这时,是佛法,也不是佛法。又如,上课的时候,老师把讲废话的学生叫起来,不准他坐下,对违反校规的学生给予处罚,看起来于佛法无关,事实上,老师是为了维护大多数学生的听课权利,也是为了教育犯错的学生,接受教训,不再重犯。这个时候的处罚,也都变成佛法了。所谓严师出高徒,就是此意。
本文来源:网易佛学
作者:华岩文教
关键词阅读:
《楞严经》传入中国的因缘非常不易,此经未来,盛名先至。隋朝天台智者大师研诵《法华经》而创立一心三观法门,后遇梵僧以止观示之。梵僧阅后告诉智者大师:“此与天竺楞严意旨相符。”此后智者大师便向西方虔心遥拜,希望能一观楞严的意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学佛的功夫就在你面孔上,决定骗不了人
时勤时懈,常自放逸,什么原因?
末后这一句,『意无懈时』,意是念头,没有懈怠,懈是懈怠。「懈怠之因,愿不深故」,信念不坚。「愿不深切,行持无力」。我们听了这几句话,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看看周边这些同参道友,跟经上讲的差不多。总的一句话说,行持无力,修行功夫不得力,还是很容易受外面境界动摇,受外面境界干扰。我们跟谛闲老和尚那个锅漏匠的徒弟比一比,不如他。锅漏匠能成就,我们为什么不能成就?锅漏匠成就的原因就是信念坚固,愿深不退,就这两句。
我们今天缺的就这两句,我们的愿不深,我们的信念不坚固,所以功夫不得力。不知道,那就迷惑颠倒过日子,一直到临命终时又回到轮回,搞六道轮回,就这么回事情。知道了,要赶快回头,来得及。真正回头,成就净业,第十八愿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临命终时最后一念,一念十念都能决定往生。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亲眼看到的。一生没有碰过佛法,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临终的时候来求佛,三天的时间,他真信、真发愿、真跟着大家一起念佛求生净土,三天往生了,美国的华侨周广大先生。
罪业,造再重的罪业,十八愿里头说,五逆十恶,毁谤大乘,这个罪业重。五逆、十恶、毁谤大乘,这三桩事情都是堕无间地狱。三桩事情都干了,换句话说,他就有三个重迭的无间地狱的业因,他肯定堕无间地狱。有一个都堕了,三个统统具足,他能不堕吗?但是真正那一口气还没有断,最后能回头、能认错、能忏悔,对净宗真信,真愿往生,阿弥陀佛还是来接他。我们希望过去造作最重罪业的这些菩萨们,都是菩萨,我称他们菩萨。为什么会造这么重的罪业?叫一时迷惑。造罪业的心全是妄心,这一念回头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这是真心,妄心是邪,真心是正,邪不胜正。
所以造极重罪业的人都有机会往生作佛,不能不相信。你要不相信你就可怜,你堕在无间地狱,不知道到哪一劫才能出头。造作重业的人赶紧忏悔,佛菩萨不怪你,真正明白的人不会怪你。我这些年来也不少人毁谤、障碍,甚至于陷害,我一丝毫都不放在心上。我每天讲经都给这些人回向,希望他能够回头,因为他不回头,肯定是无间地狱。他能够回头就得救,我们希望他都到极乐世界去作佛,不要搞无间地狱。地狱、畜生、饿鬼不好玩,希望他们统统能脱离。这些人,或者是因为人云亦云,产生的误会,另外一种是个人的利益。这些原因全都不是真的,不是真心,全都是妄心,妄心在作祟,造极重罪业。回头是岸,回头就好。
我们再往下看,「故时勤时懈,常自放逸」。这两句总结上面。换句话说,一生念佛为什么不能往生?就是有时候很勤快,有时候很懈怠。「但极乐圣众,深达至理,信深愿切,故勇猛精进无有懈时。」往生到极乐世界需要信深愿切,就需要这一句,这四个字就行了。如果深达至理,至理是究竟的道理,你都能够明了,那你信深愿切肯定是圆满的。信不深,愿不切,就是对于净宗的道理、事实真相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我们讲一知半解所造成的。那怎么办?要深入经藏。
不要其它的经藏,就这一部《无量寿经》,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黄念祖老居士的批注,就行了,不要再去参考其它的法门,就一门深入。将《无量寿经》,每天要是有时间的话,每天读十个小时,一遍一遍的读。不论遍数多少,每天读十个小时,能够帮助你建立信心。能够读到完全可以背诵,不要看经本,能把这个经从头到尾念得一个字不错,一句没有漏掉,这个时候我就劝你把黄念祖老居士的批注从头到尾看三十遍,你会达到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什么?信深愿切,你就达到了。达到这个目标就恭喜你,你决定往生净土,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信深愿切,你肯定快速的成佛。
摘自《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528集2013年12月2日讲于马来西亚华严讲堂
学佛六七年病痛很多,如何改变?
问:这一位也是从中国来的同修,他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弟子学佛六、七年了,吃长素也有六、七年,但是病痛很多,体质极差,身体愈来愈瘦,面黄肌瘦,弱不禁风,长期服药。请问师父如何改变现况?
净空法师答:你学佛的功夫不得力,不是在理论上有错误,就是方法上有错误。学佛如果学得面黄肌瘦,弱不禁风,谁愿意学它?你看看哪一尊佛像、哪一尊菩萨像是面黄肌瘦?我常常说,学佛的功夫就在你面孔上,决定骗不了人。功夫得力,你的身体愈来愈好,什么病都没有,这是一定的道理。
这个道理科学家都把它做成证明,我常常讲,日本的江本胜博士他做的水实验。我是两年前,悟平法师从网络上发现的,她把它印出来给我看,四张。我看了之后我很欢喜,难得他把佛经上讲的证明,江本胜并不是个佛教徒。
证明什么?证明境随心转。水,水是矿物,它不是动物,不是植物,证明了什么?它会听,它会看,它懂得人的意思。他做实验的时候是用玻璃瓶,长玻璃瓶,长罐的,就是一般实验室里头用的,这里面装水。看,写字贴到瓶子上面,贴一个小时之后,把这个水放在显微镜底下去观察,它有图案出来,结晶出来,非常之美,图案非常美。现在他十年当中实验出来,最美的图案是爱、感谢,这两个字的图案是最美的。
如果翻过来,我恨你、我讨厌你,你写个讨厌、写个恨贴在上面,那个水的图案就很难看。它有反应,就证明它会看。放音乐它会听,很优美的音乐,它的图案很美;现在的流行歌曲放给它听,图案很难看,所谓是热门音乐,那个图案非常不好看。它会听,它懂得人的意思,我们以善的意思对它,以恶的念头对它,反应不一样。
如果你懂得这个道理,学佛的人心地清净善良,我们人的身体,诸位都晓得,百分之七十都是水分,我们用的是善心,善心、善意,我们全身的细胞都会变得很美,什么病都没有。你为什么会有病?那一定是贪瞋痴,贪瞋痴是三毒烦恼,贪瞋痴要是叫他用水做个实验,那个反应一定不好。我们佛法修学没有别的,「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我底下这个月我还到日本去,我就让江本胜去实验实验,就实验这两句话,「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看这两句话水的反应怎么样?
所以,学佛的人,身体一定一天比一天好。我在国际上走动,对于佛教的宣传产生很大的作用,这个样子摆在这里。我吃长素五十三年了,遇到许许多多这些国际人士,站在我旁边,年龄比我小,看起来比我苍老;连江本胜都是的,江本胜今年才六十多岁。他看到我的时候:法师,你用什么方法保养的,能保养得这么好。我说没有别的,就是你所实验的,一个爱,一个感恩,我就用这两个。心里面对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绝对没有怨恨的心,爱心。
我离开台湾写了六句,「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无论人家对我好,我感恩他,对我坏,我也感恩他,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我感恩他。感他什么恩?消我业障,我这些业障,将来要到三途去受罪的,他现在这样对我,不就报掉了吗?佛家讲的重罪轻报,所以我很感谢他,道理就在此地。心地永远是平静的,永远是慈悲的,身体怎么会不好?
每个细胞要让江本胜去实验一下,都是最好的结晶,怎么会有病?所以,自己把信心建立起来,转变、改变自己。对于整个世界,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真正用爱心,要用感恩的心,决定不能有怨恨。遇到冤家对头,我们也要转怨为亲,化敌为友,这是最正确的。冤家宜解不宜结,这佛祖给我们说得太多,我们一定要依教奉行。
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二)(共一集)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念佛最大的障碍
这个下面说,「故知能闻此最极圆顿、究竟方便之净土法门,闻而能欢喜信受者,已于无量佛所修福修慧,种诸善根」。我们在这些年来,把这个缺陷补出来了,我们今天对这部经,确确实实没有丝毫怀疑,能信、能愿。过去生中供养无量千万佛所,我们没有供养这么多,但是在这一生当中,几十年当中锲而不舍,把这个补出来了。善根是信解,我们今天能信能解,这是善根;福德是我们真干,我们真的把其它的都放下,一心一意专修这一门,这就是福德。有善根、有福德,慧在其中,我们对这个法门充满了信心。
「反之」,这从反面来讲,「一切恶浊骄慢懈怠及具邪见之人,不能信此法门」。这些我们要好好问问自己,有没有?这个东西是障碍,障碍要不能够破除,极乐世界就没分。纵然念佛,刚才我说过,念得不得力,为什么?有杂念掺杂,甚至于还有恶念掺杂,把你的念功破坏了。恶是恶念、恶言、恶的行为,恶是什么?佛法的标准是十恶,杀、盗、淫、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贪、瞋、痴。
我们心里有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很严重,这是我们念佛最大的障碍,必须要把它放下。此地讲的浊,浊是混浊,用我们现代话讲,这个人迷惑,没智慧。它的反面是清,清净心。我们这个浊是什么?染污的心。被什么染污?自私自利染污了,名闻利养染污了,五欲六尘染污了,这个事情麻烦。这些东西要不放下,要不觉悟的话,不认真把它放下,我们这一生的机会就错过,那叫真可惜,到哪里去遇这个法门!
骄慢就是贡高我慢,孔子讲得很好,我们要记住。孔子说,假设这个人有周公之才之美,周公是孔子心目当中最崇拜的一个圣人。他说假如有一个人,他的才华、他的德行、他的学问像周公一样,可以怎么样?他傲慢,「使骄且吝」,一个傲慢,一个吝啬。他说他有这两样,「其余则不足观也」,那是假的,不是真的,其它就不必说了。我们如果说,这个人有道德、有学问,大善知识,看看他有傲慢,他还有吝啬,吝啬有吝财、有吝法,夫子底下那句话,「其余则不足观也」,这个我们要知道。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九二集)
檔名:02-039-0592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净空法师开示:学佛后做了错事,过后已经改过,但是不好的念头常现前,不知如何是好?
净空法师文集网站
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且是许多同修的问题。学佛为什么功夫不得力,境界转不过来,毛病也在于此。自己晓得错了,也知道改,可是改得不彻底。《十善业道经》讲「夹杂不善」,怎样能做到不夹杂?印光大师教我们的方法很好,常常想到「死」,我快要死了,自然就放下了。印光大师在念佛堂的佛像后面写了一个「死」字,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在世一场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常常想此,万念俱灰,才回得了头。我们活在世间,决定不是为自己,自己随时随地都可以死,对自己、对世间一切人事物,决定没有留恋。活在世间,就是为众生、为佛法,为大众做好样子。别人不能放下的,我统统放下。别人犯过,不能痛改;我犯过了,真正能改,做出一个知过能改的好样子,一切为众生,为正法久住。
学佛的人绝对不怕死,死了以后,要换更殊胜的境界,这是智慧者的作法。如果死了堕落在三途,愈转愈苦,这是愚痴。所以,真正想改过,就要常念死。佛在大小乘经典里,常教我们六念,六念前面是念三宝,后面是念天、念戒、念无常。过去很多修行人都将《无常经》作为早晚课诵,现在念这个经的人比较少。我们也必须用这个方法来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一生才有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闻佛法很不容易,有这个机会决定不能错过。
顶礼大德净空法师
[em04] [em01] 顶礼大德净空法师
[em05] [em25]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功夫不好不要大力夯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