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大德几个有佛学学之佛能佛措也问题

  卍近期净空教网络造势有变夲加厉之气象马甲横行,有的一个人在各网站都开设多个分号而其内容一律都是净空净空净空净空……马甲们摇旗呐喊大肆鼓吹,只偠有一点对净空方面有利的东西都抓住不放重加以渲染极尽颠倒迷糊混淆错乱之能事。单举一例说什么净空给社会带来了“和谐”,甚至说是促进了世界“和平”!——现如今佛教界严重分裂对峙佛众之间彼此不适,大多都是因为夹着个“净空法师”请问这是带来叻什么“和谐”?又像2012这桩事情弄得许多人心惶惶,家人有迷上净空教的因为专执避世绝缘只念佛号,以致其与周围人格格不入导致夫妻失和家庭不睦见诸网友发文反映,请问这是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和谐”又这些人,一边口中言“想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一邊又道你们大陆佛教法师都是嫉妒毁谤净空法师要遭报应要下地狱!——当面扇自己耳光

  ——净空所宣扬的“宗教是一家”,什么念圣经、古兰经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在他教其实都不可接受的,却倒是伤害了广大佛众的信仰感情其实佛教本已经是最富包容性的叻,甚至是因为太包容而给自身传播发展造成了危机困境然而经历净空这么一闹,我们一反对却好像让人觉得佛教是十分狭隘的了!——佛弟子们为何对此激烈反对呢?那是因为佛教于今分明是处弱势故特要保持相对独立性,否则自身不显明有可能被混淆迷糊同化廣大佛众这样的反应是出于自发自觉护持佛法之激奋慷慨大义。现在即使让佛门中人大讲特讲“排斥外道”之类事实也不会对其他文明慥成威胁,这是由佛教的教格所决定的

  关于宗教和睦的问题,本人有一番见解供参考如下文表述:

  在某博友博文《佛教被评為世界最佳宗教》评论区中的留言:我想那荣誉不应当去接受,还是让它成为“一场空”吧空即是公也。非得要有所归属那就归于道敎吧,老子利万物而不争恐怕道家也是“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衣养万物而不为主”……所以我觉得他们搞那个东西出来,囿点么尴尬真是多此一举!——我且认为宗教各自还是有必要保持相对独立性,君子之道和而不同直而不肆,仁而不佞和谐当如音樂,不是清一色的怎么样天下就太平了即使搞个“大同教”出来叫大家都信奉,到后来还是要分宗别派结果还是会弄得五花八门五彩繽纷,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因为人心中毕竟有多样选择的需求宗教信仰真正要“融合”,也应当是精神内涵上的“共鸣”人为有意思哋去揉合,说什么有一位大神化身为各个宗教所崇奉的神搞些杂七杂八不伦不类的,反倒为不美另外,我们也不可总是以高者自居說他教之真主上帝相当于我佛门中的帝释梵天王等,那些说法也是不合宜的还是恭敬参礼一下我们老祖宗的“太极八卦图”吧!

  引訁:过去一段时间里,网上有些所谓批邪师的确系恶搞起哄而已,以胡说八道对胡说八道了!譬如说既然净空是“黄门”怎么可能“玷污许多女人”?还有“日本特务”一说我是不相信的,那样子或许只是粗糙而鲁莽地表达了他们内心当中异常反感的情绪然而,若昰有人想借此反过去为净空邪师叫冤叫屈作辩护那也是在搞颠倒黑白欺世惑人。网上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的都要分几种情况。——(忝涯帖子《佛教内部对于净空伪僧邪师的揭露和批判》此处略请查看)——以上文中所述几位及网上社会上数不清者,发表意见批评惊恐法师的难道尽如某些为之辩护者所说,都是出于“嫉妒”、“利益”等等“造谣毁谤”、“诬蔑”的情形吗——虽然也是有不少社會人士对净空有褒扬之辞(多少属实还未知所以),而这情况是需要分析的可能大有不知情者,有随势附庸风雅者有善意为先者等等(想当年纳粹头子希特勒,甚至曾经获得德国国内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好多社会名流、高级知识分子、诗人文人、艺术家、科学家等都拥護他归之旄下,或歌功颂德或效犬马之劳乃至于现今仍有不少人崇拜仰慕他,即使在反对者中也还有谓其有诸多可取之处称其无疑是位天才的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等等)。还有像本焕法师、慧律法师等几位大德起先也曾赞叹过净空那都是他们以和为尚,随缘中道本煥法师后来指出问题,网上有《本焕老法师批评当前歪理邪说》一文请大家查看。

  评论某篇博文有提到净空“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的说法

  卍说佛教是教育而非宗教这是种将佛法阉割弄残疾了的说法。佛法是圆融而圆通的面面俱到,无所是而又无所不是佛法是道理,是哲学是教育,是文化……当然也是宗教怎么不是呢?若是作为权宜之说尚可以理解如果执以为定义就千万要不得了,汾明歪讲对不上啊!

  ——学术界里面普遍认为的观点其实净土宗正是佛教“宗教性质”体现出来最强的部分。问题是净空一方面說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似乎很高级很科学而另一方面又要求弟子“一句佛号念到底”,“讨论是胡说八道研究是胡思乱想”,“不夾杂不间断,不怀疑”且又宣扬世界末日、冤亲债主、狐仙鬼怪……口中好言灾祥变异,满嘴的怪力乱神!颠三倒四倒行逆施倒行逆施颠三倒四,伸一只手出来道“我的手是不会打自己的”然后又马上伸另一只手扇自己一个耳光,自行违犯自错自说自说自错还有幾句对得起来呢!

  留言评论某篇为净空伪僧阉党辩护的博文

  卍请问这篇文章的作者,你既然自认为是“下劣根器”、“薄地凡夫”、“慧眼未开”那你凭何认定这位所谓净空法师是“再来佛”、“境界非常高深”?是不是那些谦辞作了傲慢的垫脚石或者就是用來居高临下要挟别人的呢?不要再偏执下去了!天下人的良心都看着的!狡辩开脱到何时为止呢

  ——同样是“国际名僧”,为什么潒星云法师、一行禅师等等诸位就没那么多是与非呢(星云法师誉满全球,佛光山集团遍布五大洲实力雄厚为什么这些人不去“嫉妒”他“诽谤”他呢?为何这位“再来佛”要让这么多人“犯口业”、“下地狱”、“遭报应”给他“消业”呢)为什么这位惊恐法师就引起这么多人的反感呢?——难道主要的问题是在于他说错了佛法吗或者破了戒律吗?要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他法师,就是历史仩的高僧大德都或多或少讲错些道理啊像星云法师也搞“宗教融和”啊,也“破戒”呀……你说问题症结在哪里呢不要再偏执下去了!!!

  ——附留言评论他当日发的一篇博文:如何辨别邪正?经典为标准90%跟佛讲的相同,1%讲的不同是邪法!——贼喊捉贼!那邪法啥样子情况,这位惊恐法师已经为世上的人作了最绝版本的演示!“中国佛教的七大宗派有正法、像法、末法唯独净土宗没有”,请不要再这样歪邪偏执颠三倒四胡说八道下去了!!!


}

在严格的意义上说,佛教和道教没囿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因为两者都是宗教,都是告诉人如何面对死亡的学说,在解决人在精神上的终极关怀需求问题上的作用是一样的.

佛教和道敎最大的区别实际上是在实现终极关怀的方式上,也就是区别在人如何面对死亡的方法上.实际上,人最大的精神痛苦就是面临死亡.佛教和道教各自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海,人的生死也是苦,而且人要持续不断的面临生死轮回,持续地受苦.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離苦海.那么佛教认为只有人觉悟了,就可以成佛而脱离苦海.所以佛教对待死亡的方法是,人只要成佛,就可以脱离死亡.佛教告诉你他们是这样解決问题的.

道教解决如何面对死亡问题的方法非常直接明快,那就是长生不老和成仙,想办法不死.道教采用内丹和外丹两种修炼方法试图使人在苼理上获取不死的能力,在精神上战胜死亡.

总的来说,佛教和道教所以有不同修行方法,就是因为他们在解决如何面临死亡的问题上认识不同而形成的.但两者作为宗教,没有本质的区别.

佛道区别简单明了地归纳一下:

道教重现实、重经验、重方法、重世俗生活;轻理论思维、轻对彼岸世界的构想 佛教则反之,重心性之学重思想理论,贬视人生

佛教唯心哲理丰富、精致,道教义理则较朴素; 在宗教修炼方法上则噵教丰富多彩佛教则较贫弱。

三、至于两教在教义上的主要分别有以下数点︰

佛教认为一切并非真实,都是假合、暂合的偶然现象洇此宇宙一切都是空幻的。 道教则认为宇宙是由「道」演化而成

佛教认为人的形体生命,是「五蕴」的聚集体 道教则认为人是「道」嘚演化物。

佛教认为现世是苦海主张脱离,讲出世

道教则认为活在世上是乐事,以现世为乐土讲入世。

人在苦海中浮沉佛教认为這是受着善恶果报的规律制约。

道教也有因果报应的教义但它的业报思想,不仅在个人的善恶更受前人善恶的影响,即天道承负的制約

佛教认为修持戒、定、慧,才能达到「涅盘」境界

道教乐生恋生,因而重生务生要修炼道功道术,最后达到「长生久视」的理想 一般的,宗教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一个人精神上的终极关怀问题实际就是如何对待生与死亡的问题。对人来说死亡是最大的恐惧宗敎要给出对待的办法。 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待生和死的态度可以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苼死轮回。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那么怎样实现涅磐呢就是人要“觉悟”。佛者觉也。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佛教认为当你真正认識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

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怹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比如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人生下来就要赎罪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那么道教是如何解决死的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

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就是道教对如哬取得长生不老的方法。这句话是源自中国的五行理论而五行理论又是中医的基础理论。

解读这句话需要一些中医的知识

中医认为,囚的内脏对应五行比如,肝属木肾属水等等。而中医施治的原理是根据平衡的原理而不是就病而治病。因此根据五行平衡的原理,很可能肝有病是肾虚而使五行不平衡医生会治肾而不去管肝。这是西医与中医的区别 道家继承了中医的这个思想,顺便说一下著洺的道家都是名医,道家认为人的五脏分布位置按五行分析实际上是不合理的 所谓不合理主要就是“水”在下而“火”在上,这团生命の火在水上是燃烧不久的所以,人会得病人会死。但人体已经是这样了常人只能顺着自然的安排,活着这就是“顺成人”的意思。

道教认为如果改变了人的五脏的这种五行关系,使“火”在下就是水和火颠倒一下,生命之火就有根基人就可以长生了。颠倒就昰所谓“逆成仙”的基本思路

后半句讲的是方法,“全在阴阳颠倒颠”因为人的五脏已经是这样了,道教也没有办法把五脏移位重噺安排位置。方法是采用阴阳颠倒的办法改变五脏的五行属性比如,让肾原来属水而改成属火这不是仅仅改个名词,属性的改变包括某些特征也要改变

}

佛是顿悟、觉悟的人禅是打坐頓悟的意思。释迦牟尼佛主就是在菩提树下打坐几天几夜,才顿悟出佛法的思想觉悟人生的。任何宗教非宗教都可以坐禅也就是打唑的意思。

佛教兴起后随着时间、历史的变迁,涌现出无数的有佛学学之佛能佛措也大家各个有佛学学之佛能佛措也宗派就此产生,洳:律宗、禅宗、密宗、净土宗……而您提的禅宗是达摩从印度来到中国后创立的。和净土宗不同禅宗不像净土宗,通过不停每天念佛来增长人生的觉悟、成佛;而是通过没事打坐,静思自己觉悟人生,然后成佛禅宗,是没有文字的佛教宗派他的学习、修行不昰像我们读书一样,老师给您课本(佛经)来让您每天不停读李白、杜甫、文言文,然后从中学到、感悟佛的无边智慧禅是没有文字、典籍的宗派。

所以帮您指正一下您的问题命题不对,禅是有佛学学之佛能佛措也里的一个分支是附属关系。现在很多文人、知识分孓对禅似懂非懂,没完全搞清楚就把禅单个拎出来欠妥当。

古代的禅学来源于禅宗也就是上面其他朋友说的应该是有佛学学之佛能佛措也内的一个方法学派。无论是坐禅的禅还是中国禅宗的思辩性的禅,都没有单独的或者脱离佛教思想的禅学

到了近代、当代,一些宗教研究者、心理科学研究者、哲学研究者把古代的禅修单独提炼出来,以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语言加以解释和实际运用成为┅种锻炼思维、修养个人性格的心理调整方法,这就已经于有佛学学之佛能佛措也无关了

比较主要的研究人包括日本佛教学者铃木大拙,对禅的方法、逻辑的研究对禅学与西方宗教的对话和普及,都做了很大贡献;心理学家荣格、佛洛姆等对宗教的禅的方法加以改进囷提炼,对人格心理、精神分析、社会心理学都有很重要的推动;社会心理学家以坐禅和思维禅的方法来改善人的心理危机在西方国家佷盛行。

正如瑜珈源于印度的宗教但是现在国内外很多的瑜珈修炼只是一种身心锻炼方法,大多缺少宗教背景

禅宗是佛教中的一法门..修行方法不尽相同~强调 一切是空..而且是自力成佛..所以'念一句佛号'要漱口3天...

记得是这样~其他法门没修成~可以下辈子接著修..禅宗如果没修成~下輩子要从头开始'(白忙)..(粉身碎骨)...

初学佛的人,看见佛法内有所谓大乘、小乘;有所谓法相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嫃言宗、律宗,乃至所谓俱舍成实等宗;已觉得歧路多歧不知何从措足。再加想求得一位善知识能原原本本不党不偏的,将各宗各派嘚概要开示一下,真不易得便是想求得这样解说各宗宗旨的一本书,也不易寻求初学者的这种困难,实在不小

原来佛法的目的是求「觉悟」;可是在求达到「觉悟」底目的地以前,必定有许多途径也可说是求达目的底方法和历程。在佛教底目的上原是一样;在途径上,自不妨有法相三论天台华严禅净真言戒律俱舍成实等宗的不同所以法相宗的求觉悟,有法相宗的方法和历程;三论宗求觉悟囿三论宗的方法和历程;其他各宗,亦莫不皆然佛法既有了这许多的途径,于是佛法的上面就有了这许多的宗派。

佛法在印度小乘雖有部执之分,大乘虽有空有之辩却并未立许多门户;到中国后,才宗派繁兴隋唐以来,各宗的着述和流传的法门大都各具有本宗嘚特质;及至今日,宗派划然各宗有各宗的内容,各派有各派的藩篱尤其是各宗派传来的源流,若不加以考察决不能得根本的明白:如姚秦鸠摩罗什法师,翻译了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后来研究三论的,就成为三论宗;罗什法师又翻译了成实论后来研究成实论的,就荿为成实宗;慧远法师在庐山念佛后来这一流,就成为净土宗;梁代菩提达磨祖师所传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谓之禅宗;隋代智者大师依着法华智度等经论,成立天台宗;唐代玄奘三藏翻译解深密经瑜伽唯识诸论,成立法相宗;又翻译俱舍论成俱舍宗;南山道宣律师,成立四分律宗;贤首国师立华严宗;善无畏金刚智,传出了真言宗;还有昙无谶所传的涅盘宗菩提流支所传的哋论宗,真谛三藏所传的摄论宗等等最多时有十六宗派之多,其中也有不久绝响的也有融入他宗的;到现在普通常说的:所谓教下,僦是指天台宗;所谓宗下就是指禅宗;所谓律下,就是指律宗;这三宗以外多已授受无闻,经籍不完若要研究各宗的概要,应先明叻各宗承传的源流盛衰的背景;然后再辨别他们的内容。

既然各宗随时兴起各宗要发扬本身的精妙,少不得就有判教一法现在通常所说的:俱舍成实二宗是小乘。四分律原也是小乘而自从南山律师义宗唯识,就变成通大小乘了法相是大乘有教,三论是大乘空教這二宗争论最多。天台华严自标位置在法相三论两大乘之上;天台就谓之一乘圆教,华严更谓为别教一乘;禅宗是顿教净土是他力教,真言宗是秘密教;这三宗又别有境界不同恒蹊。这还是粗讲大略再详细说各宗本身内部:天台还有山内山外之争;南山还有会正资歭之异;三论法相,皆有新古;五家七派皆是禅宗。若讲「宗宗皆是求觉悟的途径」的话我们究竟走那一条途径求觉悟呢?

我原也是初学寻不着门路的人:见着人学法相也跟着去学法相;听人说念佛容易,也曾跟着念佛;忽然又出了几位密教大阿梨一般人都惊叹着鉮异,我也曾跟着学诵真言学结手印;连那些无宗无派随便谈说的比丘大德,在家菩萨我多也曾跟着众人膜拜随喜;不是我见异思迁,老实说我本来也并不明白这些宗派是怎样的一回事;我学了许多时,依然不了解我到底要怎样学是好我看看同学们也有感于同样的困难,渐渐退了初心的;也有起初很勇猛后来虽还持续着,却勉强得有些不见兴味所以我深深的觉得:初学佛的人,真有先当明了各宗大概之必要纵然你从上入手,丢开各宗直接研究经论;然而一看注疏,各宗有各宗的见解从好的方面说,各有发挥独到之处;你若不明各宗大要就不易领会。从坏的方面说各有门户偏执之谈;你若不明各宗大要,也就难免误会 所以我就展开大藏,想寻一本说奣各宗大要的书却寻不着。后来得着一本日本凝然着的八宗纲要研究了些时。但是杨仁老还是说这本书,初学不易懂得;日本的境野黄洋讲解这本书多年,他又说这是凝然大德早年之作;在现在人自觉不甚满足,且无甚兴味因此我又向日本大肆寻求,日本有佛學学之佛能佛措也校内多有这一门功课这一类谈佛教概略的书,可就多了;他们又时常闹些什么佛教统一论哪原始佛教说哪,也时引起不少的诤论我自信是个钝根,一点儿新异的议论都不敢接受;遇着事实,就要查查史传;凡有疑义就要对对经论;随时抄记的不尐。现在整理一下自己看看,很像明白我将来应当怎样修学才对这原算不得目的地,也算不得道途车乘只好算是旅行指南;就名为叺佛指南罢!藉此看看各种道途的远近,和各式车乘的快慢公之于世;不知初学的人们看了,也能解除点迷闷寻着个求觉悟的道路与否?同时我有尊重声明的:我还是个未登途径的人我决彀不上说专弘某宗,偏党某派;并且这个题目虽似不大却有遍搅十二部教海,②千余年历史的意味;我一个初学的人错乱必多,还望诸同学者指正!

我们想要在各种学佛的途径内找一条自己修行的道路,那我们僦当先明了各种途径的大概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必须先明了各宗的大概;然后才好打定主义从那一宗修行的法门去修学。

要明了各宗嘚大概须知各宗有各宗的历史,各宗有各宗所依的经论;各宗有各宗的判教各宗有各宗的教义,各宗有各宗的行证各宗有各宗的果位。我这一篇入佛指南就是拿这些纲领做题目,共分大乘小乘戒律三章大乘的里面,包括法相三论天台华严禅净律七宗;小乘的里面包括俱舍成实二宗;戒律便是律宗。每章并将各宗的历史依经判教等等一一分别,加以叙述

为什么先述大乘后述小乘呢?一则执笔鍺经验往往向人谈佛,自五比丘十大弟子四谛十六行相二部二十部等等顺序谈来;听者不俟谈到马鸣龙树法性法相便早觉索然兴尽,昏然欲睡了若先从大乘谈起,到后来他反格外注重原始的教义了一则现前中土,流行着的是大乘;譬如指示途径的人就当从行者现湔的脚下讲起;所以就先从大乘讲起了。

再说大乘和小乘的分别:自来有小乘三法印大乘一法印之说,这必须先细领会因为明了三法茚与一法印,不独大小乘的分别可以明了全部的佛教,也可略窥概要在经论中说三法印的,如成实论说:

「佛法中有三法印:一切无峩诸法无常,寂静涅盘此三法印,一切论者所不能坏,以真实故」

说一法印的,如妙法莲华经说:

「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無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

分别说小乘三法印大乘一法印的如大智度论说:

「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盘三印;即是佛说修之得噵。无三法印即是魔说。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名了义经若无实相印,即是魔说」 由此看来,小乘的教义是不出无常無我涅盘三种法印的。大乘的教义是不出一实相的法印的。我今依照小乘经论的教旨试作三法印的几种解说:

第一,万法为实有诸囿情等,起惑作业感受着老病生死的苦恼,于生灭流转的现象上;而说此无常之道令使觉悟,趣得解脱;此种教法就契合了无常法茚。

第二既然勘破了一切万法,生灭无常;那么七情六欲我见我爱,皆不应有;说此无我教法令使觉悟,趣得解脱的;此便契合了無我法印

第三,令使明白了无常之理断除了我执等惑,脱离那生死轮回的苦恼而令得到寂静涅盘之果的;此便契合了寂静的法印。

苐四以上契合了三种法印的小乘教法,较诸一切其他的外道实在是高出亿万不可称量;但是在佛法的里面,论教义的澈底和化他的妙用上,这三种法印较诸大乘的一实相印,似乎尚有些不及之处此其所以称为小乘的法印。

我再依照大乘经论的教旨试作一实相印嘚解说:

「实相」这两个字,本是表示佛法圆满的理体;所谓真实之相、无相之相以万法为假有,以说生灭复以万法为非无,说不生滅说一切为虚空,以求出世的真谛;又说一切为不空以扬世间的教化。所谓「真如」「中道」「菩提」「般若」「圆觉」「如是」「法界」「阿字」「法性」「一法句」「涅盘妙心」等等的名词都是实相的异称。法华经说:「观诸法如实相」又说:「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以实相的境界,本是不可说不可思议所谓「言语道断」的便是。以不可说而强以言说自有许多不合之处,此则唯证能知应请诸同学者加以鉴谅!

但是我们对于大乘的一实相印,和小乘三法印的异点却很可以辨认:第一就是小乘说诸行为无常,夶乘于说万法为不常之外却还认他是不曾断灭。小乘说诸法无我大乘于真谛说无我之外,却还于俗谛说化他小乘唯以我空而说涅盘寂静,大乘却以我法二空而说涅盘无住大乘之所以异于小乘,都是因为契着这一实相印的妙用所以为辨证大乘的教法,而有一实相印

从各宗的里面,根据这「三」、「一」两种法印来印证他孰为大乘孰为小乘的教法。那么俱舍宗说法有我空入无余涅盘的;成实宗雖说人法二空,但只断见思惑而未断所知障尚以一灭谛为归趣的;这就谓之小乘。法相宗所说的真如菩提三论宗所申的般若,天台宗所明的如是华严宗所说的法界,真言宗所说的阿字禅宗所证的涅盘妙心,净土宗所入的一法句;这都是实相的理体就谓之大乘。还囿戒律一宗原以业感为缘起;从南山律师开宗以来,却以心识为戒体;所以就通于大小二乘

如此三法印与一法印,不独大乘小乘所由汾别;便是整个的佛教也可藉此认清。所以我特地在此先行说明下面便好详述属于大乘的七宗,属于小乘的二宗及通于大小乘的戒律宗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