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全面战争历史战役哪一场战役因为跳蚤而全军溃散

若罗马军队与汉朝军队交战,哪一方胜算更大?双方军队数量,装备差异是否大?
我的图书馆
若罗马军队与汉朝军队交战,哪一方胜算更大?双方军队数量,装备差异是否大?
本来我已经删除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了,但又想了想,还是想再答一次,先说一下罗马军和汉军的武器装备。罗马短剑公元3世纪末,转而改用一种稍短的剑,主要用于刺杀之用,称为罗马短剑,据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乌斯和罗马历史学家李维说,这种剑是罗马人按照西班牙雇佣军的剑设计的,它的剑长两英尺,宽两英寸,重量不轻,剑头十分尖利,它可以作为劈刺式武器,砍下敌人的脑袋,他比单纯用于刺杀的剑更能杀伤敌人,在当时不管什么伤都能造成致命伤害,因此剑有这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个罗马士兵使用短剑时,在其前方大约需要六英寸的空间,必须逼近敌人才能刺伤敌人,这是真正的短兵相接,需要勇敢大无畏的精神。环首刀因为在刀柄尾端有一圆环而得名。环首刀全长大约从70到110cm不等,刀身笔直,单面开锋,刀背厚实,适合用来砍劈。在交错厮杀的战场上,环首刀这种专门用于砍劈的单刃厚背的短兵器具有构造上的优势。它不像双刃长剑一样容易折断,可以单手持握,使用技巧也较快熟练。环首刀一般都插在木制刀鞘中,配在士兵身体左侧。罗马盾由于罗马短剑较短,不能有效的保护士兵,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罗马人对盾做了很大改进,他们把盾改成坚实的长方形凸面体,高四英尺,宽两英尺,可以将身体的大部分遮盖住,外层蒙上牛皮,包上铁边,增加它的坚固,可以把各式投掷武器都挡到一边去。汉盾先秦有青铜盾,一般用木、革制作,以防箭镞。在步兵方阵中,一般盾牌手在最前,使用高大的方形盾牌。这些盾牌一是防御箭镞,二是配合长枪兵防御骑兵,盾墙配长枪,这是步兵方阵破骑兵的优势所在,也是步兵方阵克制骑兵的关键所在。罗马标枪古罗马兵器的一项重大发展是重标枪,它是标枪的一种,它和短剑一样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这种标枪容易投掷,穿透力大,它一半是金属杆,一半是木头制成。也就是将一根4.5英尺的铁杆插入一根4.5英尺的木棍,总长度7英尺,标枪用单手投出,最大投射距离约60英尺,但实际往往没有那么远。作战时士兵一齐投出,这样可以获得最大的心理震慑效果,为了提高命中率也为了提高投射距离,要在木杆上绕一根绳索,在投掷的那刹间用劲一拉,使标枪旋转着向前飞去。如果角度合适的话,可以刺穿敌人的盾,使敌人的盾失去作用。假如把重标枪握在手里完全可以当作一把威力巨大的近刺长矛来使用,起初,重标枪只是剑的辅助兵器,到了公元前1世纪,它的作用就变得和剑同样重要了,古罗马士兵通常携带着这一轻一重两种武器。汉军近战武器:矛、戈、戟矛为刺兵,戈为勾兵,有一种矛头中部起脊,脊两边各有一道血槽,血槽深深,杀气逼人。而戈三面都有利刃,战斗力不可小视。戟实际上是在戈的前边加装了矛头,可直刺,可勾砍,格斗更加灵活,比矛戈更适合做单兵格斗,不过只有具备高超的击杀技巧才能戟的威力发挥的淋漓尽致。罗马盔甲此外,罗马重装步兵的护身器具还有头盔,胸甲,护胫等,头盔一般用金属制成,军官的头盔上插有羽毛作标志和装饰。胸甲和护胫均比皮革轻装步兵和重装步兵少得多,他们的头盔不是金属而是用皮革制成的,他们的护身器具只有圆形的盾,这种盾直径3英尺,比重装兵的要轻得多。在轻装兵的武器中只有短剑是和重装兵相同的,轻装兵的作用是迂回包抄敌人的侧翼,故装备较轻是比较适合的。他们的防护武器只有椭圆形凸面盾、皮革制成的胸甲和护胫以及金属头盔。汉朝盔甲汉代的铠甲已经做到了铁式化制造,甲胄均用金属制成,式样因兵种和职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在春秋以前战士主要护体设备是皮甲,战国时虽然出现了铁甲,但皮甲仍是主要装备。相比之下,汉军铠甲都是用金属制作的合甲,品类完备,制作精密。甲衣由前甲,后甲,披膊,盆领,臂甲和手甲等部分组成。步兵的前胸,后背和肩部易受伤害,其甲衣多由前甲,后甲和披膊等合成。骑兵必须便于骑射,其甲衣比较短小,长仅及腹,没有披膊。车御的臂手颈易受攻击,其甲衣不仅有前甲,后甲,还有臂甲手甲甚至盆领。远射武器罗马抛石器与弹射器为了掩护攻城、渡河或在野外战斗发生前远距离杀伤敌人,罗马军队还普遍使用抛石器和弹射器,所谓抛石器弓或木板弯曲时产生的张力发射石头或铅球的机械。而弹射器,则是依靠扭绞绳索或纤维等产生的扭曲力来发射箭矢或标枪的机械。古罗马普遍使用的是一种小型的弹射器,这种弹射器重约25磅,能够发射长25英寸,重约1磅的小标枪,弹射距离约为275码。每个罗马军团均配备这种武器,这样使罗马军队的攻城和野战能力大大增加。汉弩大家都知道秦朝之强弩,威震天下。但我觉得汉弩比起秦弩来毫不逊色。有过一段这样的描述:弩机通过一套灵巧的机械传递,让勾牙在放箭瞬间突然下沉,扣动扳机变得异常轻巧,这恰恰是弩对弓的优势,因为拉弓要用很大的力气,时间越长,越难控制瞄准的稳定,而弩则可以被轻易的拉开,这大大缩短了发射时间,也更能保证射击精度。除了弩之外,还出土过一种三棱箭头,这种箭头的轮廓线和子弹的外形几乎一样,子弹的外形是为了减轻飞行中遇到的阻力,这种古老的箭头是早期飞行器中的范本,它与今天的子弹一脉相承。三棱箭头拥有三个锋利的棱角,在击中目标的瞬间,锋刃处会形成切割力,箭头就能穿透铠甲,直达人体。此外还有一种特大的镞,长达40厘米,重约100克,是专门用于强弩的。专家估计这种弩最大射程可达300米,有效杀伤距离150米以内,当骑兵高速冲锋时,传统步兵很难抵挡。而且经过化验分析,这种箭头含铅量高达7%,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有毒“弹头”——————————————武器装备介绍完毕——————————————--——--————罗马短剑vs汉剑罗马短剑虽以凶猛而闻名于世,但碰上汉剑,似乎逊色了一筹。当时两个国家处于冷兵器时代,要比较两个国家的军事装备,就不得不比较两个国家的冶炼技术,因为冶炼技术决定了军事装备的水平。中国在秦朝时,冶炼技术就掌握的很好了。面对荆轲的刺杀,秦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右股。荆轲废。”秦王只用了一剑,就削断了荆轲的大腿,导致荆轲失去攻击力。要知道股骨是人体最强壮的骨头,非常结实,能够一剑削断,一般的钢剑都难以做到。而罗马短剑善于刺,但不善砍击。这也说明我国古代兵器的先进。到了东汉,出现了百炼钢,中国长剑柔韧、劲健、锋利。所以在中国古代剑术里,除了劈、砍、刺以外,还有弹、撩、挑、缠等等致对手于死地或重伤的技巧,而这些技巧,在西方剑术里是没有的。而罗马人为何偏爱短剑呢,有人说他们一手持盾所以剑不能长,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30多厘米长的刃,即使拿盾也确实不顺手,而且要刺杀只能贴身肉搏,这是很危险的。刃长60厘米以上,刺杀用着才顺手。罗马剑太软,又主要用于刺,所以不能做长,如果软稍长一点就容易刺弯,所以只能将就。由此可见,罗马短剑逊于汉剑。但是我只是单纯论剑,并没有说汉朝赢了或罗马输了啊。因为除了武器装备,罗马的军团纪律才是他们走上霸权之路的原因,在很多方面,罗马军团可以看成是古代版的纳粹突击队。军队编制罗马罗马军团基本战术组织是中队,相当于现代军队中的连,每个中队由两个百人队组成,相当于现代的两个排。百人队原先为100人,后改为60~80人。大队则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营,由450~570人组成,其中有120~160名少年兵,还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兵和壮年兵,60~80名老年兵,另加30骑兵。大队里的骑兵很少跟大队一同作战,而是和其他大队里的骑兵合起来组成较大的骑兵队伍。一个完整的罗马军团相当于现代军队一个师,它由10个大队组成,约名士兵,包括300名骑兵。每个罗马军团配有一个联合军团两者组织体制相同,不过联合军团骑兵通常有600人。有些人认为,联合军团组织体制和罗马军团不一样,他是罗马采用的一种策略。以大约数量相等的联合部队来支援各罗马军团,联合军团最大编制是大队,一个罗马军团和联合军团加起来相当于现代的一个军,约人,约有骑兵900人。两个罗马军团加两个联合军团组成一个野战军,称为执政官军。每个野战军通常有1.8~2万人。在出现重大危机时,罗马一般有8个(4个罗马军团,4个联合军团)甚至8个以上标准军团。汉朝汉朝的制度基本承接秦制,这里说一下秦制,具体编组的方法是:首先根据作战对象等各方面情况,确定总兵力,任命三军统帅;统帅之下,根据作战需要总兵力的多少,分设若干个将军,每个将军统率若干个部,部的长官称校尉,即一部一校。每个部下设若干个曲,曲的长官称军候,即一曲一候。曲以下即平时军队的编制如步兵的千人(设二五百主)五百人(设五百主)百人(设百将)五十人(设屯长)十人(设什长)五人(设伍长)以及数量不多的骑兵。自五百主以上,各级指挥官都设有自己的亲兵卫队,大约占其所率总兵力的十分之一,如五百主的卫队为50人,二五百主的卫队为100人,校尉的卫队为1000人,大将的卫队为4000人,等等,凡将军以上皆设有作战指挥机构,称为幕府。幕府中设有各种指挥机关和参谋人员,达数十人之多。作战行动结束后,曲以上指挥机构即行撤销,将军交出兵权,部队恢复平时建制,士兵分别归建或复员。骑兵的建制很可能四骑一组,三组一列,九列一百零八骑为一队,并属战车六乘。说了这么多,我就来开一下脑洞吧,假设罗马军队和汉朝军队相遇会怎样呢?一场交错时空的战争公元前200余年的某一天,在伊朗高原上,行进着这一队罗马军团战士,长长的队伍在山脊上画出了一条蜿蜒曲折的队伍,四面山谷回荡着士兵的脚步声和轻微的风声。全副武装的罗马重步兵们是这支队伍的核心,他们的头盔和胸甲反射着耀眼的光芒,队伍的前方,威武的鹰旗迎风招展——这是罗马军团的骄傲,鹰旗下,战士那雕像般的脸却紧绷着,他们的眼神中闪着一种奇异的光辉,刚刚征服了帕提亚王国,胜利的滋味还未来得及品尝,无畏的罗马军团却再次踏上了征程,他们要征服世界的东方。没有人说话,天地间一片静寂,一切都显得那么安谧。远方隐隐有声音传来,那声音郁闷低沉,片刻间大地仿佛颤抖了起来,隆隆的低吟声在回荡着。转眼间,变得越来越清晰,罗马人瞪大了眼睛,那是什么声音?“停止前进”执政官一声令下,队伍立刻停了下来。有人喊“难道是帕提亚骑兵?”执政官骑马跑上旁边的小山丘,原野尽头出现了一条黑线,随后变成黑浪,他看清楚了,那是一支骑兵大队,怎么回事,帕提亚骑兵不是这样的啊,那是……黑色浪潮停在了旷野中央,此刻那支铁骑以收束为一个方阵,默立在前方。毫无征兆的,那支骑兵散开了,中间露出一条宽阔的通道,一排整齐的步兵方阵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长长的矛戟密布着,像一片黑色的金属树林,阳光洒在戟上,反射出一条条弧光。灼人的杀气飘荡在原野上空。执政官定睛一看,对面的方阵中,巍然屹立着一杆大旗,旗正中是一个大大的黑色“汉'。当然罗马人是不认识汉朝文字的啦。既然要比,那么就将处于巅峰时期的两支军队加以比较,这样才算公平。汉武帝时期,汉朝军事力量达到巅峰,更是把匈奴赶到了北方。反观罗马,那时的罗马军团,在广阔的疆域上驰骋。打败诸多对手,声名显赫一时。同为欧亚大陆上最强大的军队,罗马军和汉军相遇将会有怎样的火花,让我们继续这场交错时空的战斗。对阵罗马执政官已看出对方来者不善,于是他立刻下令,排列阵型,准备迎敌。由于此前已见识过帕提亚弓骑兵的厉害,最外层的重装步兵立即用盾牌排列出龟甲阵形,所谓龟甲阵法,即全体士兵排列成一个密集的方阵,将盾牌高举过头,以防从上面落下来的箭矢和标枪对士兵的身体造成大范围的伤害,而在被敌人分割包围或遭到敌人密集标枪投射时,整个大阵还可分成无数个小的圆阵,即以中队或大队为单位组成一个个小型龟阵,这样,即使大队已遭击破,罗马军阵也不致发生严重的混乱或溃散。第二列最富经验的标枪兵则紧随其后,在战斗的最后关头,标枪兵往往就是决定胜负的力量。轻步兵的位置在两者中间,通过以灵活机动战术骚扰和疲劳敌军,并为军阵的突击扫平道路,骑兵则布置在两翼,既是为了突击,又是为了掩护整个军团。当然罗马人向来不太重视骑兵,随行的那些游骑往往由高卢人或其他蛮族骑兵冲任。说话间罗马人排列出了一个庞大军阵,其中三个大队朝向前面,三个大队朝后,左右两翼分别以两个大队防护外侧。之所以这样布阵主要是为了对付骑兵,通常情况下,若侧翼受自己骑兵或辅助步兵的保护,那么军团将以横队对付敌人的骑兵,他们只要将重标枪、短剑和盾结合使用,就足以抵挡强大的骑兵的冲击。罗马统帅也对这一点十分自信,在实战中它可以充分适应战争中的各种情况。一般来说,作战时先进行标枪齐射,然后第一横队前进,和敌人近战。疲惫之后,第二横队各个方阵穿过第一方阵的间隙前进。接替作战,撤下来的士兵重新编组休息,准备再上。整个军团可以在作战中不停的运动,自然这需要士兵具备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古罗马的将军都善于打进攻战,只要有可能,他们会尽量找机会袭击或逼近敌人的侧翼。他们总是力争占领制高点,以增加投掷的距离和增加冲锋时冲击力量。这次面对来敌同样也不例外,只是,指挥官的心态变得更加谨慎——这次东征之路遇到的东方名族一个比一个剽悍,罗马人的警觉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他命令轻步兵做好小规模袭击的准备,这样安排无非是想吸引敌军主力接近。一般来说,两军主力相距20米时,第一列的士兵便将标枪投出,接着敌人将会遭到重装步兵的连番的冲击。要知道罗马标枪最大投射距离60英尺(其实没有那么远)作战时,士兵一起投出,标枪纷落如雨,可以给敌人造成重大伤害。然而指挥官却小觑了对面那支不知哪里冒出来的军队的实力,汉军的作战方式大大的出乎他们的意料。接阵:罗马龟甲阵vs汉弩对面的汉军,迟迟没能走到罗马人的攻击范围之内,相反,在距离罗马人500远的时候,队伍反而停止了前进,更出人意料的是,那些看起来很凶悍的骑兵,竟无声无息的消失了,这是为什么?罗马统帅不安的看了看手下的军官,他们的脸上,也充满了疑惑。前排的汉军忽然蹲了下来,手上擎着一只只小弓,他们这是在做什么?哪有人这样射箭的,罗马人早已见识了帕提亚人弓箭的厉害,可他们照样没能拦住罗马人的步伐,这些怪模怪样的小弓箭,又能奈我何?想到这里,罗马人心中掠过一丝不屑。而几乎在同时,密如飞蝗的弩箭尖啸着朝对面的敌人飞去,箭矢划过长空的响声形成了一股股震慑人心冲击波,不断冲击着罗马人的军阵。死亡的阴云落下,鲜血在一瞬间迸发出来,锋利无比的箭头穿过了盾牌,一瞬间,原本排列紧密的阵形出现了裂痕,受伤的步兵倒在了地上,没有受伤的步兵也经不住那一阵又一阵剑雨的冲击,跌跌撞撞的倒在地上。后面的标枪兵们一下子失去了掩护,无遮无拦的暴露在箭雨之下,顿时倒下一大片。汉军正面三排弩手的一次的箭击,就可以射出上千支箭,罗马投枪手完全丧失了投掷标枪的机会,隔更何况两军之间还隔着一段距离,就算有机会,他们也投不了那么远。总的来说,西方人对弓弩的使用远不及东方人普遍,由于弓只能使用双臂之力,所以穿透力有限,而罗马时期弩箭还没有传入西方,所以罗马军队喜欢用严密的阵型进行交战。士兵往往靠着盾大甲厚组成队形协同作战,进攻时像一堵堵铜墙般向前推进,所以即使遇到了弓箭袭击,一般来说也难以造成太大的杀伤效果,所以弓箭未能成为士兵的主要武器,不过,虽然罗马军团中没有专职的弓箭手,但要记住罗马人在作战时,总会征召外族的辅助部队来弥补罗马人的不足,在这些辅助部队中也包括了投掷手和弓箭手,来弥补罗马军团在兵种上的不足之处。至于罗马人本身虽不擅长弓箭,但他们制造大型投掷武器的能力却是西方首屈一指的,但这些投掷武器虽然杀伤力大,射程远,但比较笨重,又兼发射速度慢,打击范围有限,所以在野战中很少派上用场。所以相比汉军,罗马军团几乎没有什么远战能力。在连番射击下,罗马军团的防线出现了一些松动。密集的箭雨虽不是百发百中,所造成的结果也是相当惨烈的。三棱箭矢每个重约一百克,在飞行过程中重力加速度,就能穿透罗马铠甲。而一旦刺入人体,箭头上特意设置的血槽将会令伤者无法止住失血而丧失作战能力。在冷兵器时代,这是种很恐怖的发明。大战:两军的残酷厮杀一阵箭雨过后,罗马人趁机喘了口气,所有的重装步兵都被集中到了队列外围,将近一人高的长盾再次被树立了起来。可没想到,汉军骑兵已悄悄出现在了罗马人的两翼,这是一支惯于奇袭的部队。他们也装备着弩箭,弩中的望山这个部件的作用类似于今天枪械上瞄准用的准星,因而在马上作高速运动的骑兵也能够进行定点精确射击。所以罗马人的龟甲阵再次面临空前的威胁。马蹄敲击地面的声音震彻四方,骑兵在方阵周围来回跑动。罗马人举起长标枪应敌,谁知那些骑兵根本不打算正面冲击,他们此刻显示出了精妙的控御技巧,飞驰的战马轻巧的转向,从战阵边上掠过,一支支箭矢飞射出去,罗马阵不断有人中箭跌倒,罗马人高声咒骂着抛出一支支标枪,但大多落了空。骑兵统领高喊了一声,密集的箭雨从四面八方射入罗马人的军阵,罗马人的阵线一下子散乱了,原本光鲜明亮的盾牌上,此时插满了箭羽。而罗马人那本就不多的骑兵,此刻也被汉骑兵消灭了。该怎办?指挥官的额头上冒出了一滴滴冷汗。溃败:谁是最后的胜利者罗马士兵们开始慌乱了,前有箭阵,后有骑兵围追堵截,难道无敌的罗马军团要落个全军覆没的下场?正在他们不知所措之际,汉军弩手忽然往后缓缓退去,接着出现在弩手后方的是一个步兵方阵,每个方阵的第一排士兵都手持长戟,与罗马士兵不同,这些士兵摆出的阵型宽松而有疏隔。而在这个方阵的两翼,各有几队强弩手——秦国长枪兵(戟兵)上场了。戟,是一种我国独有的古兵器,实际上戟是矛和戈的合成体,它既有直刃又有横刃,呈“十”字或“卜”字形,因此戟具有钩、啄刺、割多种用途,其杀伤能力远胜矛和戈,在汉军手中,戟更像是收割敌人首级的追命镰刀。在离敌人还有一段距离时,即刻用大戟上的戈钩住罗马人的长标枪,然后用力向两边甩开,打开一个缺口,这样无论多严密的阵形,都会给撕开或大或小的缺口。汉剑,相对于罗马短剑来说比较长,最长约一米,而罗马短剑一般在五十至六十厘米之间。虽然在短兵格斗之际,汉军会遭到一定的打击,但在两军实力相当的情况下,一瞬间的刺击会给罗马人造成不小的损伤——罗马短剑还在冲击当中,汉军也许就已将戟或剑尖刺进了对手体内。戟军开始稳稳朝前推进,队列组成了一堵堵高墙,整齐的步伐声轰如雷,冰冷的杀气排山倒海而来。战场上开始了短兵相接的白刃战,战斗变得异常惨烈,罗马军队和汉军纠缠在了一起,这些,都是轻装步兵的长项。而罗马的后备军也投入战斗了,这说明战斗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这时,两军都已呈现混乱的胶着状态,剩下的,就只是时间问题了。退一步说,如果双方人数相同,那么两军近战的战斗力应该差不多,不过由于罗马人远战能力弱于汉军,所以前期损失了一些军队,这可能会令罗马军团的战斗力打折扣。有风掠过战场,空气中充满死亡的气息,罗马军团身后,无数弓弩已经张开,金属箭锋上闪烁着刺眼的光芒……一杠大旗在地平线上竖起,把落日劈成了两半,落日的余晖洒满了战场……这场假想中的战役,谁胜谁负,我想每个人的心中自有定论。无论如何,假想都有些事实作依据,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说说自己祖先的光辉岁月,那也是情有可原吧。
馆藏&1493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本铁路主题由
BBS Auto Examine System 自动审核通过。
查看: 700|回复: 9
毛主席指挥了哪三场战争,让中国奠定世界大国地位?
1.jpg (22.2 KB, 下载次数: 24)
10:59 上传
新中国成立伊始,我们即将开始国家建设,这时候中国面临的国际局势和周边形势是非常严峻的。首先,美国人插手朝鲜半岛,意欲扼住东亚咽喉,控制远东。这样,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即1950年,为了保家卫国,中国和美国在朝鲜进行了一次国家意志的较量。美国敌视赤色中国,轰炸我边境,公然摆出一副霸王嘴脸。依仗二战后的雄风,美国调兵遣将,带领十几个国家出动联合国军,总计出兵51.3万人,坦克2400辆,战机4000架,各型火炮50000门,同时动用了原美国海军四支庞大的航母舰队群,以排山倒海之势杀向朝鲜。然而,他们错就错在低估了毛主席和新中国的战略意志和国家决心。在前苏联犹豫迟疑下,中国果断组织志愿军,出兵抗击美国联军,一场惊人的战争就此爆发。100万中国士兵,在没有远程炮火支持,没有空中火力掩护,没有地面装甲集群的情况下,用坚强的意志,强悍的战斗力,罕见的气魄,打败了美国联军。这也是人类现代历史上,首次由一个国家单独击败了世界联合力量的先例。虽然中国也有很大的伤亡,但对于一个几年前还被日本军队肆意侵略蹂躏的国家,几年后突然打败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军事同盟,这样的奇迹只有毛主席和新中国才敢于创造。美国就这样迈着沈重的脚步,蹒跚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1.jpg (22.2 KB, 下载次数: 17)
10:59 上传
1962年,印度在美国、前苏联、英国等支持下,为了夺取一块不毛之地,悍然发动战争。中国自卫反击。在尼赫鲁背后,朝鲜战争无处撒气的美国,有刚与中国闹翻的前苏联,有准备捞好处的英国等等。苏联低价贷款给印度装备了7个陆军师,美国给尼赫鲁大批战争物资,英国把老式火炮也悉数给了印度。一时间印度俨然亚洲霸主。但是中国军队猛烈出击,短短30天时间印度军队全军溃散。有一名欧美协防印度的准将说:你见过非洲的斑马群奔跑吗?但是他不如印度军队溃逃更加快速。亚洲第一美国旅“锡克”旅完了。英国装备的“廓尔柯”营完了。尼赫鲁灰头土脸。毛主席战前就曾说:不管你是印苏联军,还是美印联军。即便是再来一次八国联军。我们中国也要与你打!打出一个真理来。前苏联的勃列日涅夫一上台,就觉得中国不太尊重苏联老大哥,于是他一意孤行发动了一场企图是中国屈服的荒谬战役-中苏珍宝岛战争。
2.jpg (23.27 KB, 下载次数: 31)
11:01 上传
2.jpg (23.27 KB, 下载次数: 30)
11:02 上传
1969年3月,苏军以1个远东集团军的1个坦克旅,3个摩托化步兵团。总计约20000人,在没有事先警告情况下,对中国突然采取了军事行动。前苏联对于中国的军队装备确实比较清楚。他们轻易地认为胜券在握。毛主席在接到边防军告警电报后,迅速做出最快决定:打!就把他打疼!。结果苏联人丢下了约1个团的装备以及成批尸体。恼怒地回家去了。勃列日涅夫接到失败电报后,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先后撤职了苏联远东集团军1位元帅,3名大将,抓捕了远东红旗134主力师营级以上全部军事主管。中国人打掉了前苏联的暴戾之气。新中国成立之后的20年间,面对这些美国、苏联两大霸权,面对印度膨胀的区域霸权,面对逼到家门口的威胁,毛主席和新中国没有丝毫犹豫,敢于出手,打出威风,换来话语权,为了国家更好的发展,人民更好的生活,奠定了和平和安宁的国际环境。为祖国自豪,为民族骄傲。
3.jpg (35.99 KB, 下载次数: 31)
11:03 上传
3.jpg (35.99 KB, 下载次数: 21)
11:03 上传
{:soso_e179:}
伟大领袖毛主席
{:soso_e183:}
04:22, Processed in 1.049282 second(s), 36 queries.
Copyright &
www.rail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马 全军破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