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坦克的循环水冷却系统统损坏还能开多久

坦克发动机的冷却问题?_百度知道
坦克发动机的冷却问题?
一直都看到报道说我们的坦克到高寒地区适应性训练,训练低温使用情况,可没怎么听说去什么海南岛或离赤道近的地方训练高温使用情况,难道坦克发动机不存在开锅的问题吗?谢谢各位老大,谁能回答一下哈!
我有更好的答案
的加速度。给你看一篇文章,介绍车辆发动机冷却系统楼上的各位,服了你们了,风冷发动机都能搬出来,现代坦克的发动机功率在1000千瓦以上,你不知道水流在发动机里是循环流动的。当然,中国国土面积大,单一坦克难以满足国土防御要求。普通车辆车辆发动机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冷却系统,低温环境则会降低冷却效果防止过度冷却,会不会开锅根本不需要考虑
采纳率:44%
首先低温问题是在低温环境下一定会遇到的 这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训练中着重强调低温保障 而高温的开锅问题 是可人为控制的 要点就是时刻注意水箱水温 当超过黄线就要减档 减小档位 降低车速 可以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 保证发动机的发热能够排散出去 这样就不会水箱开锅 楼上说中国坦克用风冷发动机这是错的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风冷发动机能承受坦克用发动机的热负荷 二战时代的坦克和现在的装甲车重量轻 用风冷的有不少 中国目前装甲车大部分使用风冷发动机 而坦克全部水冷
我们的坦克和相关装备当然经过高温测试,任何机械都需要经受高温和严寒的考验。
晕,我国现在的坦克早就淘汰水冷了,全部是风冷的,当然就不存在开锅的问题了,否则在沙漠和海岛地区,人的水还不够喝,哪来的冷却水啊;高寒地区也不适应水冷;我国早期的坦克是仿造苏联的,使用的也是仿造与苏联的水冷发动机,费油,易坏,水冷维护麻烦,后来引进德国的发动机技术,水冷的坦克和发动机早就淘汰了。最后,99和96坦克在海南和云南、新疆的极端恶劣气候、极端沙尘、极端高低温环境下都进行过测试。
朋友们,你们忽视了另外一种冷却方法而设计的发动机,就是采用风冷发动机,在热带地区工作的许多大功率发动机都是风冷的,尤其是在沙漠地区使用的,因为高温,缺水,使用基本多采用风冷发动机,包括二战时期的德国坦克。
所有的发动机如果冷却不好的话,都会开锅的,到热带训练只是在高温环境下训练,只要冷却系统设计合理,工作正常,是不会开锅的.
其他5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坦克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99式坦克是中国第三代主战坦克,也是世界排名靠前的主战坦克,实力极为强悍。据现有的资料分析,99大改主战坦克性能达到了相当惊人的水平,在机动性方面其与豹2、M1A2(M1系列制动能力较弱,但得益于燃气轮机其加速性为世界最强水平)、勒克莱尔相当,火力和火控系统则与M1A2相当,在防护性上更是处于遥遥领先水平。在当今世界坦克排行榜上,客观的说已经可以排入前三!
99式主战坦克
当然,99式大改主战坦克的战力强大,自然离不开其各项先进子系统的组成。其中,包括125毫米滑膛炮、15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冷却式热像仪、正面装备1200毫米以上的全约束陶瓷复合装甲等等。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却并不是这些十分先进和显眼的装备,而是一款极易被忽略的系统——主动激光对抗系统JD-3(也被称作ZM87)。
其工作原理很简单,主要是分布在坦克表面的传感器记录激光测距仪或敌人类似系统对坦克的照射,然后发出相应信号。JD-3系统的辐射器与炮塔转向辐射来源方向,然后自动装置借助于小功率激光束确定敌人辐射器的位置,并锁定。
JD-3主动激光对抗系统
最后,强大的激光束对敌方辐射器进行照射,不仅会损坏敌人的光电系统还可能致使敌车辆乘员致盲,在10公里距离内可至少使人暂时失明。由于对敌装甲车辆乘员或反坦克战斗编组会造成这种杀伤,JD-3系统成为争论对象: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联合国曾禁止激光致盲系统的研制与生产。只是这条禁*令在“世界强国”那里……你懂的!
【以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破晓前哨其它文章
在我军强大的攻势之下,整个对越自卫反击战一共仅持续了28天就已经痛杀越军6万余人,占领越南20多个军事要地;我国自卫还击,教训越南嚣张的行为已经实现,因此大军回撤,边境自卫还击战宣布大胜。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战役中,我国有一款枪械战斗性能十分出色,为战役取胜
StG44突击步枪(定型投产时名称MP44),是现代步兵轻武器史上划时代的成就之一。是首先大规模装备的使用了短药筒的中间型威力枪弹的自动步枪。 而人人皆知的AK47也被认为是大量借鉴了MP44的技术而发展出来的武器。早在一战期间,德国军方和枪械专家就意识到毛瑟步枪和MP
AWP实际上是英国L96A1狙击步枪,是英国精密仪器制造公司为执行狙击任务而研制的步枪,其设计思想是:不管枪管清洁与否,都要做到首发命中。AW狙击步枪是英国国际精密设备有限公司的杰作。它是在L96A1步枪的基础上改进成的,于20世纪80年代末问世。它按照英国陆军新式狙击
其实不只是机枪,冲锋枪,主动步枪都可以连发,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要从枪械的制造原理上来讲。它的主动原理是:第一次击发时,有必要手动上膛,撞针碰击子弹底火,点着弹壳内的火药,形成火药气体,推进弹头向前。在枪管前三分之一的当地,有个导气孔,剩余的火药气领
ZB37式重机枪,该机枪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生产制造的,它的枪管可以轻松的更改,在战场上只要枪管热到了一定的程度,士兵们就可以很快捷的把枪管更换掉,这样能够保证机枪更有效率的工作,各项性能很可靠,先后出口了多个国家。CZ83手枪,这是二战时期捷克很出名的一款手
而且,这款飞机的的身体承受力量的结构非常非常的复杂,导致了有的时候制造的时候不能达到这些复杂的要求,并且由于制造这个飞机的年代比较早,所以很多要求比较精确的地方都没有这么严格,所以这些条件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它的重量。再来看看,我们国家最近制造出来的那
枪支文明现已融入美国人的血液。美国人对枪有着特别的豪情,美国宪法必定持枪权,具有枪械自卫的权力被视为美国精力的标志。专业的户外渔猎用品店可购买枪支【以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现在首要的拉烟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固体拉烟剂,一般用黄磷、红磷等化学物质,与氧气触摸即可发生烟雾,多用于小型飞机、直升机以及暂时客串的战斗机,比方“八一”飞翔表演队刚刚换装歼-10战斗机那段时期,运用的就是翼尖挂载的固体拉烟吊舱拉烟,观赏作用欠安。专业的飞
手枪:54手枪,列装时刻较长,大部分现已筛选,配备基层指挥员,侦办部队;64手枪,64规划定型,配发中高级干部;92手枪,为代替54研发。八一枪族:81式7.62毫米班用枪族是我国在1981年研发成的我国第一代枪族它由81式步枪、81-1式步枪、81式轻机枪组成。95枪族:95式5.8
墨西哥一黑手党老板拉米罗·波佐斯·冈萨雷斯被抓捕时发现了他随身携带一把黄金AK-47突击步枪,如果你认为这种兵器媚世就错了,因为它是位置标志的一种标志。黄金AK-47突击步枪其实只不过是用来炫耀自己显贵身份的一种镀金的奢侈品,因而普通人一般不敢具有它。美军在伊
三体军事 国之利器第485期 与轿车油耗比较,坦克的油耗可就高多了,俄罗斯的坦克还算比较省油的,百公里在250升左右,这是T80坦克的数据。美军的M1A1坦克油耗就高多了,达到百公里近400升,首要数M1A1重量太多,油耗天然就高。一起,美军的M1A1坦克运用的是燃气涡轮发动
枪口设备不同的造型,各有各的效果,首要为了消焰,消声和削减后坐力等。首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枪口消焰器消焰器是指枪口的部位,发射时削减膛口火光的设备。膛口设备消焰器后,一部分没燃尽的火药微粒在注入消焰器内得到焚烧,因此削减了一次焰;一起氧化不安全的气体
我国战机总数大约有2000架。包含各援助战机。三代及三代半战机:苏-27/30(俄罗斯进口)/歼11(国产苏27系列及改型)系列战机共500架。歼-10系列(含A、B、C)共约400架。歼轰7(及改型)200架(已停产)。轰6(H/K)约200架。歼-15(及改型)24架。歼16及改型(歼16电子
现代化导弹技能的呈现,进一步提升了战斗机的归纳功能。因为导弹的速度和射程更可观,因而航炮的效果一度被疏忽,美国的F-4战斗机前期就没有加装航炮,而其时闻名的M61型航空机关炮实际上现已研制结束。F-4之所以没有加装航炮,仅仅因为规划师以为只需添加导弹的配装数量
我国空军现在的主力战机就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中型战机歼10,该机作为一款空优战机,其归纳战力现已同F16等同类欧美战机平起平坐,不过歼10一直以来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因为当初研制歼10时太过于重视空战方面的性能,成果歼10的对地进犯才能十分贫弱。不过就现在来看,歼10的
包含M113、T-55、M41斗牛犬等经过丈量坦克和坦克车也都是在战役中破坏的抛弃车辆一座用坦克车垒成的山,霸气侧漏啊!【以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7年世界军事竞赛,其间的坦克两项正在俄罗斯阿拉比诺军事训练场激战正酣,在昨日进行的第三场半决赛之中,我国96B坦克、印度T90S坦克、委内瑞拉与伊朗运用的都是东道主供给T-72B3坦克同场竞技,最终我国坦克车组取得1小时41分09秒完结了竞赛,取得小组第一前进决赛。
99式(ZTZ-99)坦克是由我国北方工业集团公司为我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出产的第3代主战坦克。99式坦克是在2001年开端在部队执役的。全安稳的ZPT98类型125毫米滑膛炮加装有主动装弹机,为99式坦克供给了杰出的火力,它可发射尾翼安稳脱壳穿甲弹、高爆反坦克弹和激光制导反坦克导
M1896是伯格曼公司自主立异的新枪型之一,该枪的主动方法为自在枪机式。这种自在枪机式是伯格曼独创,在枪械开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1892年,他规划出了一种延迟后坐主动装填手枪,该枪被称为M1893手枪,只有少量出产,其间一支于1893年被送到瑞士进行实验。经过改善,他
近来,一组在印控克什米尔进行练习的民兵的照片曝光。他们运用的武器是旧式的李-恩菲尔德步枪,该枪是1895年至1956年英军的制式手动步枪,称得上是古董了。连妇女都要扛着这么长的枪。这枪看着真眼熟,咱们国内民兵都不用了。【以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冷却系统使用与保养来源:来源网络责任编辑:作者不详
&&&&  柴油机冷却系技术状态恶化主要表现在冷却系内结水垢使容积变小, 水的循环阻力加大, 同时水垢导热能力变差, 以致散热效果下降, 机温偏高, 加速水垢的形成。    柴油机冷却系技术状态恶化易造成机油氧化,使活塞环、汽缸壁、气门等零件产生积炭, 引起磨损加剧。因此, 在冷却系的使用中必须注意下列几点:    1、尽量使用雪水、雨水等软水作冷却水。河水、泉水、井水都属硬水, 含有多种矿物质, 在水温升高后会沉淀出来, 易在冷却系中形成水垢, 故不可直接使用。如确要使用这类水时, 应将水烧开、沉淀, 取表面水使用。在缺水补足时, 要使用清洁无杂质的软水。    2、保持适当水面, 即上水室中不得低于进水管上口以下 8mm, 过低应及时补足。    3、掌握正确的加水和放水操作方法。柴油机过热缺水时, 不可立即添加冷水, 应卸去负荷, 待水温下降后在运转状态下以细流慢加。如遇柴油机工作时断水, 切不可立即加水, 以免造成零件由于冷热不均产生应力和裂纹, 或咬死的事故。此时应在柴油机停机后, 待机温下降到自然温度时方可加水。寒冷天气不应在水温很高时放水, 以防因温差太大而损坏机体, 须等水温下降至 40℃后再放水, 而且应打开水箱盖, 转动曲轴, 使水泵等处的水完全放尽, 以免冻裂散热器、缸盖、缸体等机件。    4、保持柴油机的正常温度。柴油机启动后, 预热到 60℃以上才可开始工作 ( 水温至少在 40℃以上拖拉机才可开始空行) 。工作正常后水温应保持在 80~90℃范围, 最高不得超过 98℃。    5、检查皮带张紧度。用 29. 4~49N的力按在皮带中部, 皮带下陷量 10~12mm为适宜。如果过紧或过松, 需松开发电机支架紧固螺栓, 用移动发电机皮带轮的位置来调整。    6、检查水泵漏水情况, 观察水泵盖下泄水孔漏水情况,停车 3mi n 内漏水应不超过 6 滴, 过多时应更换水封。    7、水泵轴轴承应定期注油润滑。当柴油机工作 50 h, 应向水泵轴轴承加注黄油。    8、发动机工作到 1000h 左右应清洗冷却系水垢。
关于 冷却系统使用与保养 的评论
发表于:分类:深化保养标签:
评论:0来源:来源网络
各地行情?????????
&&中国专业保镖培训和输出机构-北京博警特卫安全顾问公...&&7月31日,在北京博速赛车学校,长安校车完成了国内校...&&奔驰是现今汽车厂商中为数不多的几个早年间制造过坦克...
试驾评测?????????
ㄧ 技术支持与报障:  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意见,。冷却系统维护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冷却系统维护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坦克——前进》
我的图书馆
《坦克——前进》
  原书出版者的话  德国装甲坦克兵的创造者古德里安上将期望编写一本能归纳他本人对于坦克战斗运用的看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经验的书。古德里安想在这本书里记述德国坦克兵的战绩,并把德国以高昂的代价换取的战争经验传授给新建的德军装甲坦克兵的士兵们。遗憾的是,早亡使他停笔,没有能写完这部著作。  为能完成这部著作,并以此满足亡者的夙愿,“西尔德·费尔拉格”出版社特请已退休的奥斯卡·门泽尔少将协助将古德里安的资料加以整理,编辑出版。门泽尔少将同大多数的坦克兵将领一样,也出身于骑兵。他从排长到师长,走过了漫长的途程。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他经常同古德里安接触并进行长时间的谈话。战争期间,他曾任温斯道夫·贝尔根坦克学校的校长,并长期掌管装甲坦克兵的军官训练。战后,他被聘为埃及政府的装甲坦克兵顾问。出版社考虑到,门泽尔少将具有多方面的经验,并与古德里安上将有密切的个人来往,认为他最能胜任此书的编辑出版工作。  本书以坦克兵常用的口令“坦克—前进!”命名,能更好地表明坦克适用于进攻的特点。其实在防御中,坦克也是以进攻性行动来完成自己的任务的。  我们相信,年轻的坦克兵会从本书中获得有益的东西,以使本书能起到促进德军坦克兵迅速复兴起来的作用。
  编者前言  在技术发达的时代,经验和理论很快就会过时。然而,如能正确加以运用,经验和理论就会成为取得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正如普鲁士弗里德里希大帝所说:  “经验如不加以总结、整理,也不打算运用,几乎是毫无价值的。”  《坦克—前进!》一书记述了一九三五至一九四五年期间德国坦克部、分队的发展和战术。但是,要想把这些涉及面很宽的问题都囊括在一本书里是不可能的。在迅速组建武装力量的过程中和在战争期间,德国装甲坦克兵积累的经验是大量的,多方面的。而且,这些经验是在各个战场、在同拥有不同武器和采用不同战术的许多国家的军队作战中取得的。《坦克—前进!》一书虽然是根据过去的资料整理的,但许多论述直到今天也没有丧失其意义。  书中的插图可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各个章节的内容。  关于其它兵种的运用,只涉及到与坦克兵战斗行动有直接联系的一些问题。伴随和支援坦克,并能英勇作战的其它兵种,也同装甲坦克兵一样,获得了应有的荣誉。  我衷心感谢“西尔德·费尔拉格”出版社的什特列凯尔先生,他校阅了本书的初稿,提出了意见,并对本书作了技术校订。借此机会,谨向给我介绍了许多作战经验并提出宝贵建议的坦克兵军官们表示谢意。  希望本书的内容能体现古德里安上将所嘱望的坦克兵的那种战斗精神。  深信,读者会从本书的各个章节中看出,我们坦克部队的官兵在战争年代曾经建立过何等显赫的战功。涉及实战情景的篇章,会使我们追忆起他们所经受的那些严峻考验。这也正是对我们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的最好的纪念。  奥斯卡·门泽尔
  古德里安上将  在《坦克—前进!》一书中,除总结了德军装甲坦克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斗运用以外,还阐述了该兵种的创始人、古德里安上将的理论观点。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在书的开头先介绍一下古德里安的简要生平。  翰斯·古德里安于一八八八年六月十七日生在维斯瓦河畔赫翁诺城的一个军官家庭里。他于一九○七年卒业于陆军学校,获得准尉军衔,被派到汉诺威的第10轻骑兵营工作。后来他同果斯拉尔的一个医生的女儿结了婚,生有二子,都象他一样当了军官。  家庭的传统和普鲁士的军事传统对古德里安的性格和世界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对他来说,这些传统就是力尽天职、服从、责任感和事业心。他坚持的观点是,士兵要完成官长交给的一切任务,而官长在遇有涉及士兵的生命、健康和福利的事情时,要竭力维护士兵的利益。他一生都是按这条原则办事的。众所周知,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末,他就是因为维护他的坦克集团军的利益而被革职的。当时他的集团军被要求在俄国的严冬条件下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一九四三年三月,古德里安被任命为装甲坦克兵总监。在对德国来说十分艰苦的岁月里,他一直担任这个职务。到了战争快结束时,他因坦率陈述个人不同的看法,再次被革职。古德里安意志坚强,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只要证明他是错误的,他也从不固执己见。  他的个性和他在初任军职的轻骑兵营所受的熏陶,使他获得了坦克兵指挥官所必备的素质——不屈不挠的意志,迅猛冲锋和勇猛杀敌的果断性以及在十分复杂的情况下冷静思考问题的能力。他的个人禀赋和作为总参谋部一名军官所应有的全面而扎实的素养,使他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心能够迅速付诸实现。在骑兵中所受到的优良训练也有助于他成为一名卓越的坦克兵指挥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古德里安还是某骑兵师的一名军官的时候就已确信,要想使弗里德里希大帝使用骑兵的基本原则重新得以发展,必须学会以新的眼光来估价和利用战斗条件、时间和空间。古德里安不断地接受新鲜的、有益的、甚至是来自外国的事物,而且能够加进自己许多看法。  他为坦克兵的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从试验雏型坦克部队到建立起一个新的兵种;从设计第一批坦克到大批生产新式坦克;从训练小分队到指挥坦克兵团。他是在白手起家的情况下从事这些工作的,而且还要克服保守分子的种种阻力。古德里安曾作出很大的努力,为组建装甲坦克兵而筹划资金,并论证他所提出的发展装甲坦克兵的方向的正确性。他坚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否则他就不会有这样大的力量,也不会取得斗争的胜利。当然,他也得到了协助他工作的许多忠实的、朝气蓬勃的军官的支持。但是,建立新兵种的基本思想是来源于古德里安的,也只有居于显要地位的古德里安才能使这一思想得以实现。因此,不仅在德国,即使是在国外,也公认古德里安是德国装甲坦克兵之父。  古德里安曾在波兰和法国指挥过坦克军,在俄国指挥过坦克群和坦克集团军,因此得以亲自在实践中检验他的理论的正确性。他指挥的装甲坦克兵所取得的多次胜利,这里不拟赘述。“闪击战”和古德里安的名字一起载入了史册。关于坦克的战斗运用问题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提出,直到古德里安提出“闪击战”理论,这一问题算是正确地解决了。从而,毫无出路的阵地战思想也就被埋葬了。自从在战场上出现了强大的防御武器以后,军队的机动力曾一度丧失,有装甲防护的发动机才使军队的机动力得以恢复。古德里安的伟大功绩在于,他据此作出必要的结论,以改进装甲坦克兵的编制、战斗训练和组织指挥。古德里安指出,发动机责成指挥官迅速定下决心,并亲自促其实现,因为坦克在战场上如以步兵进攻速度行动,就是自取灭亡。坦克兵特别要遵照弗里德里希的遗教行事:“进攻愈迅猛,伤亡愈小。”  为了正确评价古德里安所做的一切,必须考虑到,从组建装甲坦克兵之日起到大规模使用这个兵种,中间只有六年的和平时期。在这几年没有做到的事情,都要在艰苦得多的战争条件下完成。一九四三年三月,古德里安担任装甲坦克兵总监以后,深为德国的未来而担忧,但仍坚信坦克的威力,于是他迅速着手装甲坦克兵的改编工作。然而,在德国的军事潜力每况愈下,日渐衰弱的航空兵不能给予地面部队有效支援的条件下,即便是最卓越的组织者,也不能使各个战场在一段长时期内保持势均力敌的局面。一九四五年三月初,古德里安再次被革职,因为他的爽直使他成为最高统帅部里“碍事”的人物。此后,他对战争最后几个月的形势发展已经不再起作用。  德军投降以后,古德里安成为美军的俘虏。他甚至在几年的监禁生活中也没有对自己的理想丧失信心。他于一九四八年获释,这时虽已重病缠身,但并没有休息多久。他十分关心地注视着战后年代的政局变化和过去的敌对国家装甲坦克兵的发展,并时常同西方专家就坦克问题交换意见。古德里安当时已满意地看出,他的思想已经在国外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传播。  他是旧军人协会的积极参加者,与过去的许多战友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古德里安在《一个士兵的回忆》一书中,向后一代介绍了德军装甲坦克兵的发展历史,指出了它在战争过程中的卓越贡献。为能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积累的战斗经验传授给未来德军的年轻坦克兵,他又着手写一本新书,但死前未能完成。  古德里安上将于一九五四年五月十四日逝世,许多旧友为他送了葬。墓地就在他初任军职时的果斯拉尔。战后,他的辛勤劳动成果也就付之东流了。曾经使全世界为之震惊的德国坦克也毁于一旦。但是要想毁掉古德里安的思想,抹杀它对现代军事理论的影响是不可能的。  我们这些过去在装甲坦克兵服役的军人都还记得,在这位同我们心连心的将军指挥之下,我们曾作出了怎样的贡献。他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们的古德里安。
  德国装甲坦克兵的历史  疑虑是经常会产生的。如果撇开疑虑不管,只有能在任何条件下当机立断、大胆行动的人才能取得胜利。我们的后代宁肯原谅错误行动,也不赞成无所作为。  ——古德里安  德国装甲坦克兵的历史不长,但内容丰富。它的历史同原德国装甲坦克兵总监古德里安上将的毕生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古德里安一生的成败得失与德国装甲坦克兵发展中的兴衰紧密相关。  过去,由步兵和骑兵组成的帝国军队,接受一些新的技术装备是很慢的,而且有很大的困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开始将内燃机用于军事目的,但那时的德国人还没有用汽车大量运送军队,是敌对国家先使用了汽车。后来,在对控制战场的机枪已经毫无办法的情况下,敌方首先使用了坦克。起初,只是把坦克设想成步兵的辅助武器,步兵在坦克的支援下可以克服纵深配置的堑壕系统。  在一九一七年的康布雷战斗中,大规模使用坦克第一次取得了赫赫战果,但这只是当时唯一仅有的成功。在随后的一些战斗中,远远还不够完善的坦克,仍旧以小群来使用。因此,德军最高统帅部起初对这种新式武器是估计不足的,认为用原来的防御兵器就可以对付坦克。直到苏瓦松和亚眠战役时,敌人使用大量坦克突然楔入德军防御纵深,使德军吃了苦头,德军最高统帅部才相信坦克的价值,确认发展坦克应作为首要的任务。但是,当时德国的原材料奇缺,要想改变在坦克制造方面落后两年的状态是不可能的。第二年(一九一九年)计划总共生产八百辆坦克,而当时的三个协约国可以轻而易举地生产出是这个数字三十倍的坦克。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A7V 型坦克,同当时所有其它国家的坦克一样,是钢铁的庞然大物,高三点三五米,长七点三米,重达三十吨。它装有一门57毫米火炮和六挺机枪。乘员有一名军官和十五名士兵。  坦克的机动性极差,薄薄的装甲只能防步、机枪子弹。技术上不过关,是坦克时常损坏的原因。不久,常常走在前面、进行直接瞄准射击的火炮就成了坦克的危险敌手。然而,即使是这样的坦克也能够掩护步兵跃出堑壕,并引导步兵进攻。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坦克的战术和技术发展几乎全面停顿下来。协约国在战争最后两年生产的大量技术装备也没有用上,而德国被迫将为数不多的坦克交给了战胜国,几乎是完全缴了械。随后的几年,发动机在外国军队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使用,不过这只是在英国对装甲坦克兵的战术发展产生了一些新的影响,但也是理论性的居多,实践较少。  根据凡尔赛条约,只允许德国有一支不大的军队(十万人),并不得装备坦克。但是,这对创新的思想是限制不住的,德国一直在寻求对付老一套的作战形式的新手段,特别是继续研究对坦克的战术技术要求。起初认为,坦克具有两个战术特性,一个是火力,另一个是机动力,应着重发挥其火力的作用。这时,以古德里安为代表的创新派为德国的装甲坦克兵带来了生命力。  一九二二年,古德里安开始掌管德国陆军的汽车兵。这时,他以一个德军总参谋部军官应有的审慎态度研究了摩托化部队的技术和战术使用问题。随着发动机功率的加大和坦克行驶速度的提高,坦克的战斗力也显著增强了,这一点在当时是显而易见的。古德里安在研究外国专家,特别是在观点上同他十分接近的英国军事著作家富勒和利德尔·哈特的经验以后,经常讲到,发动机控制陆、海、空的新时代已经开始,发动机的作用将不断增长。古德里安指出,历代将领都曾不断寻求提高军队机动力和作战行动速度的新手段。为此,他们常常要增加快速行动部队的数量。古德里安认为,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自从机枪出现在战场上以后,步兵就丧失了它的突击力。在一九一四年,只有炮兵才能发挥突击力;到战争快结束时,炮兵又让位给坦克了。  当时只有七个营,为数不多的汽车兵,欣然接受了古德里安关于军队摩托化的思想。汽车兵开始先从理论上培养一些军官。训练时使用了以汽车底盘制作的坦克模型和英国的装甲坦克兵条令。真正开始创建一个新兵种,那还是在一九三一年以后,即古德里安被任命为汽车兵总部的参谋长以后。这时汽车兵进行了改编并装备了新型车辆。  一九三三年,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军队的摩托化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发展。一些骑兵团开始改编成摩托化步兵部队。除了汽车兵总部之外,还建立了装甲坦克兵部。该部的部长是卢茨中将,参谋长是总参谋部的上校古德里安。有三个坦克连就在楚森的汽车学校训练,在第一次战术演习中曾以农业用的拖拉机作为履带车辆使用。一年以后,已经有了两个汽车学校,一个在楚森,一个在奥尔德卢弗,每个学校都相当于团的规模,专门为改编汽车营和骑兵团而培养教官。一九三五年夏天,在门斯特的射击场举行了第一个坦克师的演习。这次演习是很成功的,于是决定按这个师的样子编三个坦克师,分驻在柏林、魏马和符次堡,统归装甲坦克兵部建制。古德里安担任第2 坦克师的师长,以便能够根据他的想法来训练这个坦克师。由各个部队调来的分队十分热情地学习使用这种新式的武器。新组建起来的团和独立的营都按统一的训练计划进行战斗训练。除了这三个坦克师以外,还组建起三个轻装师和四个摩托化师。这十个师归三个军建制,而这三个军又编成一个统一指挥的群。就这样形成了德军装甲坦克兵的骨干。  一些专门的集训队为新建的坦克兵团培训军官、准尉军官和技术人员。这时又利用柏林附近温斯道夫的普鲁士旧军校的地址建立了一所坦克学校,配备了一些固定的训练设备,并有一个不大的训练场地,设在楚森。随后,这所学校被命名为“第1 装甲坦克学校”。学校的学员学习了新的理论原则,而在焦贝里茨- 艾斯格伦的专业集训队组织了实车驾驶作业,这在当时认为是十分复杂的事情。这一所学校显然是不够用的,于是就把克朗普尼茨的骑兵学校的一半用来训练摩托车射手和装甲汽车乘员。后来,这所学校全部用来训练摩托步兵和装甲汽车分队,并被命名为“第2 装甲坦克学校”。此后,又在军队摩托化试验处和第1 装甲坦克学校技术集训队的基础上组建起一所独立的学校。最后,到一九四四年,在什图特加特- 瓦辛冈建立了一所汽车修理学校。  我们以很大的努力来创造这些必要的条件,以保障对年轻的装甲坦克兵的训练能达到现代水平。但是,在这短短的几年内是无法面面俱到的。比如,要想给部队装备高通行力的车辆和组织修理勤务,以及组织充分的技术器材供应,都遇到了很大困难。  坦克师在获得装备方面是有优先权的,因为它们更多地担负战役任务——“将整个坦克兵团集中而迅速地投入战斗,以保障向深远纵深实施坚决的进攻”(古德里安)。每个坦克师都编有两个旅(一个坦克旅,一个步兵旅,旅均为两团制)、一个炮兵团和其它分队。当时所谓的轻装师编有两个摩托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侦察团和一个坦克营,采取的是过渡性编制,不久就改编成了坦克师,部分装备了捷克的坦克。摩托步兵师全部实现了摩托化,采取的编制仍然是普通步兵师的编制。这些师也编了为数不多的坦克,这是不符合在决定性方向上集中兵力的原则的。当时只组建了几个独立坦克旅,作为统帅部的预备队使用。  德军统帅部建立了装甲坦克兵,并把它看作是主要的兵种,否定了在外国军队中流行的关于坦克只是步兵的伴随兵器的观点。按照新的观点,坦克兵团应充分发挥其快速力,并充分利用其行动半径。然而,古德里安早在一九三六年就得出结论说,单一的坦克兵不能完成所有的任务,因此坦克兵必须经常与其它兵种保持协同。据此,坦克师常常根据其任务配属有伴随兵力。战争完全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坦克师的编制基本上保留了下来,没有改变。  还在一九二六年以前,我们就开始了制造坦克的科研工作,但是直到一九三三年军队才开始实际训练,而且使用的车辆是农业用的拖拉机。坦克和坦克武器的设计师们当时不得不考虑一个情况,即工厂的改建和成批生产坦克还可能不是马上能办到的事。那时,坦克武器的研制水平在不断提高。轻型坦克计划安装50毫米炮,中型坦克计划安装75毫米炮。但是,为了尽快地给坦克安装武器,轻型坦克起初只安装了37毫米炮,这是当时反坦克炮兵已经采用的一种火炮。在生产新型战斗车辆以前的一段时期,军队为进行训练曾使用了专门的练习坦克,装有一门20毫米机关炮或两挺机枪。而且,这些不大的坦克直到同俄国的战争开始时,还在装备部队,以弥补制式坦克数量之不足,有一部分坦克还参加了战斗。  对坦克的重要要求是机动力和火力威力,要想提高机动力和火力威力常常要削弱装甲。随着发动机功率的提高和坦克外廓尺寸的增加,才逐渐加强了装甲防护力,这对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大战最后几年用于完成这一任务的“虎”型坦克具有很强的装甲防护力,但速度却很低。自行火炮的装甲防护力是很弱的,因为对它的要求是具备较高的机动力和较强的穿甲能力。军械部门对于军队的这些要求是一清二楚的,当然是尽力予以满足,但是由于装甲坦克兵建立起来比较仓促,一切都按部队的要求办到是来不及的。  德军装甲坦克兵于一九三八年在西班牙首次参加战斗。装备有“克虏伯”轻型坦克的四个坦克连在战斗中取得了一些经验,这对装甲坦克兵后来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一九三九年,在同波兰的战争中,第一次大规模使用了坦克。当时要求在十八天内就击败这个国家的军队,而德国军队在数量上仍停留在和平时期的水平上。在战争史上,第一次运用了把坦克兵团集中使用在决定性方向上并实施机动作战的原则,这一原则确实显示了它的优越性。  一九四○年五月十日在法国开始作战时,在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旧战场上,我们已经有十个坦克师和四个摩托步兵师参战。甚至是边境一带的阿登山区难以通行的地形和纵横的江河也没有阻挡住这些师的迅猛前进。德军装甲坦克兵的创造者古德里安的预见被证明是正确的:“什么都不能阻挡这支强大的突击力量。”大量集中使用坦克兵团对其他国家军队的指挥和编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法国战局结束后,装甲坦克兵立即开始准备新的作战行动。当时曾计划攻打英国(“海狮”行动),为此要在不列颠诸岛登陆。由于舰艇不能把坦克直接送上岸,坦克登陆前的最后一段路程要自己行驶,有时还要在水下行驶。周密组织的试验表明,在使用可以使发动机在潜渡时能够工作的专用装置的条件下,密封的坦克可以在十米深的水中行驶。但准备归准备,最后并没有攻打英国。  一九四一年,德军装甲坦克兵面前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艰巨的任务,这些任务的多样性已经在蕴育着未来失败的萌芽。二月中旬,德军坦克被派往北非,以支援那里的意大利军队。只掌握有数量不多的坦克部队的隆美尔的迅猛推进,曾使他扬名四海。几乎是与此同时,德军的坦克师参加了巴尔干半岛的战斗,在这里它们遇到了山地行动的许多困难。  然而,在巴尔干的作战行动刚刚结束不久,于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就开始了的对苏战争,要算是最严酷的战争了。按计划,我们要以迅猛的突击,在当年就把敌人击退到伏尔加河一线。然而,我们将与之作战的国家,老百姓都能吃苦耐劳,而且热爱祖国,便于军队调动的道路网又很不发达,再加上沼泽遍布、江河纵横,还有大片的森林。恶劣的气候使军队的行动更加困难。在这样的条件下,摩托化部队确无用武之地。  在对苏战争开始以前,坦克师的数量增加了一倍,但是由于坦克工厂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坦克,只得为增加师的数量而削弱师的突击力。坦克师原来编有一个两团制的坦克旅,后来只能编一个两营或三营制的坦克团。步兵团里只编有一个装备薄装甲的装甲输送车的连。炮兵也只有为数不多的自行火炮。为提高师的战斗力曾试图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例如,为增加坦克的行程,曾利用载油料的拖车(事实证明这是不行的);为通过难行地段,曾让坦克携带束柴。但是,这些办法效果都不大。  俄罗斯战局一开头是很顺利的。德军迅速地跨过了布格河、贝列津纳河(这条河当年曾决定了拿破伦的命运)、第聂伯河和西德维纳河,通过了所谓的“斯大林防线”,打赢了基辅战役。“闪击战”真似乎是名不虚传。哪知,基辅之战已潜伏着未来的危机。由于攻打基辅的战役开始过晚,拖延了时间,有利于作战的时期大大缩短了。这时秋雨连绵、道路泥泞的季节已经来临。坦克在沙地、沼泽地和泥泞地行驶,发动机损坏了,磨损的履带和传动装置也很快都报废了。部队要求补充坦克以及新的备件也无济于事,他们即使付出最大的努力和牺牲,也没有避开最后结局:就象拿破伦时代一样,俄国广阔无垠的大地挽救了俄国入。  一九四一年初冬,古德里安指挥的坦克第2 集团军正由南面迂回莫斯科,他当时曾以他固有的直爽态度反对继续前进。他因此而失宠,被转入陆军总部的预备役。他只得袖手旁观,眼看着由于一些人不了解装甲坦克兵的能力而使他亲自监制的坦克提前遭到损伤。古德里安的离职所带来的是军队以及整个装甲坦克兵作战的失败。装甲坦克兵的全体官兵,甚至是新兵,都了解和尊敬古德里安。  当然,这时德军还在不断增加坦克的数量,不断提高坦克的战斗威力。坦克的月产量已经达到六百辆,而一九四○年的月产量只有一百二十五辆。这时已经开始生产计划于一九四○年生产的“虎”型坦克,并开始生产机动力很好的“豹”式中型坦克,但前线需要各型的装甲车辆。浴血奋战的步兵则更加需要威力大、机动性好的反坦克兵器。炮兵需要装备自行火炮。坦克师的摩托步兵团急需装备装甲输送车。满足所有这些需求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军事方面的经济能力是很不足的。越是在这个时候,越发感到没有久经战斗考验的古德里安将军是不行的。  一九四二年,前线取得了一些新的胜利。在残酷的冬季战斗结束以后,得到部分补充的坦克师和摩托化师重新发起进攻,同第6 集团军一起进至斯大林格勒地域的伏尔加河一线。在北高加索,坦克第1 集团军距里海只有一百五十公里。在北非,隆美尔在第一次进攻失败以后,又发动闪电攻势,已抵达埃及国境,并夺占了托卜鲁克。但德军的兵力已感不足。到了年底已出现严重不利的局面。当俄军在斯大林格勒转入进攻时,美军在法属北非登陆。隆美尔在阿拉曼一战失利以后,被迫继续向西撤退。德军丧失了战役机动的自由。装甲坦克兵这颗明星也即将殒落。  就在这十分艰苦的时刻,古德里安上将重新归队。他被任命为总监,大权在握。如果早些给他这些权限,我们的军队也不致有那样大的损失。古德里安作为装甲兵的最高首长,掌管包括党卫军坦克兵团在内的整个装甲兵的编制、战斗训练和装备改进。他有权在全军分配履带和轮式车辆。古德里安增加了经过战斗考验的T-Ⅳ(装有长身管火炮)、“虎”式和“豹”式坦克的产量。这时,还开始了制造防空坦克、侦察坦克、架桥坦克以及装有电台的指挥坦克的科研工作。古德里安下令研究坦克师的新编制,既要压缩人员和装备的数量,又要保持战斗力。补给工作也开展得很好。后备部队也展开了接近实战条件的训练。编写出了精炼的新条令,删减了一些繁琐的规定,文字简练,便于理解、执行。装甲兵的许多训练班和学校统归“院校部”领导,这样工作起来可以步调一致。  一九四三年来临了,它是以斯大林格勒这幕震撼人心的悲剧开始的。北非的战斗行动也不得不停顿下来。七月,英美军在西西里岛登陆,秋天在意大利登陆。于是,在欧洲开始了两线作战。工业发达的美国早已开始援助俄国,为他们提供坦克和其它技术装备。代号为“堡垒”的库尔斯克- 贝尔果罗德战役的失败,对我装甲兵是一次最沉重的打击,我们损失了许多技术装备。其次,在德国内部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确实使德军统帅部步履维艰。步兵师没有得到必要数量的反坦克兵器的补充,只得用坦克来顶替。结果,尽管每个月能生产出二千辆各型装甲车辆,但并没有把它们用于执行主要任务——实施猛烈的进攻。坦克生产在逐渐缩减,因为英美空军的轰炸使许多坦克工厂停产,特别是影响了坦克备件的生产。与此同时,敌人技术装备的生产却大幅度上升。战争的好运已经彻底转到了德国的敌人一边。  一九四四年,对德国的合围圈已越来越小。在美英军于诺曼底登陆的同时,俄军强大的坦克兵团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发动了攻势。如果说西线敌军进攻的速度起初是缓慢的,那么东线攻势的发展却是十分神速的。经过激战以后,我们丢掉了东普鲁士,“库尔良”集团军群也被分割。德军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军队只能得到部分装备的补充。有战斗力的后备兵力业已枯竭,只得派教练部队去堵塞战线的缺口。不过,前线的德军尽管已有些动摇,但仍在各个战线与优势之敌坚持作战。坦克师的使用只局限于完成所谓的“消防”任务:不断地把它们调到有敌人突破威胁的地段。在法国和意大利,由于敌人握有制空权,我们的军队只能在夜间调动。此时,在坦克发展方面已开始寻找新途径。为提高坦克夜间进攻的能力,计划给坦克安装能在夜间达到四百米观察距离的专用夜视仪。但是,这种夜视仪还是不很完善的,只是在匈牙利作了一些比较成功的试验。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在阿登山区,最后一次在进攻战役中大规模使用坦克,期望能取得重大胜利,但以失败而告终,这是由于天气条件不好,而主要是缺乏油料。  一九四四年冬,德军在各个战线都在撤退,只是在个别地段取得了一些胜利。摩托化部队尤其感到空中支援的不足。  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不拟尽述。五月八日,德军投降,装甲兵也随之放下武器。装甲兵到战争最后几天仍在战线的许多地段顺利作战。  在战争年代,这支新建的兵种几乎扩大了十倍。到战争结束时,除统帅部预备队外,连党卫军的装甲部队在内共有三十一个坦克师和二十个摩托步兵师。装甲兵所取得的胜利已载入军事史册,并永远为我们的老坦克兵所追忆。  最高统帅部最后的一份战报的最后一句话号召我们:“在这艰难的时刻,武装力量要怀念我们已经牺牲的战友,他们责成我们遵守纪律、服从指挥、无条件地忠于我们曾经浴血作战的祖国”。
  坦克及其任务  坦克发展的历史事实表明,现代坦克之所以能够满足对它们提出的各项要求,不知经过了多少的艰苦努力和积累了多少的经验。德军统帅部对这种新式武器的估价是:坦克是旧式武器所不曾具备的战斗性能的综合体,因此它大大优于其它武器;坦克积极方面的特性是火力与机动力,消极方面的特性是装甲防护力。  坦克的强点  1 .因有履带,通行力强,能在战场上迅速转移。加宽履带以后,坦克的通行力还可以提高。  2 .内燃发动机只要有燃料,就可以不停地工作,不象人或马匹那样容易筋疲力竭。要想不停地作战,就要充分发挥发动机的这一特性。  3 .坦克可装备数种武器,能迅速做好开火的准备。因此坦克对各种目标,包括有装甲防护和没有装甲防护的,甚至是远距离上的目标,都有较高的杀伤力。  4 .坦克炮塔可以旋转360 度,这样就可以不变换阵地迅速向突然出现的目标开火。  5 .坦克带有油料和弹药,可长时间参加战斗。  6 .每辆坦克都有通信设备,乘员可以听到连长的口令,也可以同本车车长通话。这使指挥坦克的灵活性和传达口令的可靠性大为提高。  7 .坦克象中世纪的骑士一样,全身披有铠甲。坦克的钢甲可以可靠地保护乘员和各重要部件(发动机、燃料箱、电台和弹药)不致被各种反坦克兵器损坏。  8 .坦克巨大的车体、轰隆声和快速的运动,对敌人是很大的精神威胁,其弹道低伸而射速高的火力具有更大的威胁。  坦克的缺点  1 .坦克目标大,停止间和近距离内容易被毁伤。  2 .坦克噪音大,使乘员在战斗中不易判明情况,使车辆易于暴露。  3 .观察地形受限,行进间震动较大,不易观察战场,尤其不易发现掩体内或伪装的敌人。因此全车乘员都要观察战场,车长还经常要探身车外,有遭杀伤危险。  4 .为迅速而准确地命中目标,坦克一般装有弹道低伸的武器,不易击中掩体内或反斜面上的目标。  5 .坦克也象其它任何车辆一样,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技术保养和经常的维护。  6 .坦克的成本很高,大战期间制造一辆坦克,需要一千人花费十天的时间。原料缺乏,技术专家不足都会使坦克产量大大降低。  坦克战术基础  1 .坦克具有高度的通行力,因而有较好的机动力。坦克的行动越快,遭到敌人的杀伤就越轻。坦克还能从行进间射击,它是进攻性武器。  2 .坦克只有实施大纵深的进攻,而在突破防御后能大胆追击敌人,才能充分发挥其战斗性能。  3 .要突破敌人的坚固防御,必须大量集中使用坦克。这样既可速胜,又可减少部队伤亡。  4 .坦克应选择能迅速行驶的地形行动。只有在便于坦克通行的地形上,才能充分发挥其远射程武器的威力和火力互相支援的能力。  5 .坦克应达成冲击的突然性,而且要尽量打敌防御中的薄弱点。  6 .坦克需要有伴随兵力兵器协同行动。只有这样坦克才能迅速通过难行地段,打击敌人。  7 .坦克即使在防御中也要执行进攻性任务。这时集中使用坦克尤为重要,因为这样可以在局部剥夺进攻之敌的优势。  8 .只有在不便于坦克通行的地形上,而且己方兵力确实薄弱时,坦克才能暂时分割配属给步兵,但分割的单位不得小于连。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实现集中指挥,并周密组织物资技术保障工作。  9 .坦克在直接支援步兵时也要发挥其机动力。但是,在这种条件下,事实上是不能充分发挥机动力的。  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经验得出的一般结论:  战争证明,古德里安关于坦克具有重大作用的观点是正确的,德军使用坦克的原则也是正确的。这些原则是:快速行动和机动;集中使用所有的兵力兵器。  只要在决定性方向上能集中全部兵力兵器,一定会取得重大胜利。这时坦克一定能突破敌人的防御,并予敌以歼灭性打击。  如果坦克不作特殊用途的武器来使用,而作为辅助兵器使用,其作用会大大降低。德国在上次大战中失败的原因之一,正是常常考虑不到坦克的能力。
  坦克部、分队的编制和战斗运用  在同俄国交战以前,最大的坦克战斗单位是旅。旅由两个二营制的团编成。全旅约有三百辆坦克,在进攻中用于主要突击方向上。对俄作战快要开始时,撤消了旅的编制,建立了坦克师,师属的坦克团由二、三个营编成。独立的坦克营编在摩托步兵师内或作为统帅部预备队。一九四四年组建的独立坦克旅,只有一个坦克营,编有三十辆“豹”型坦克,因此,要实施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必须在一个方向上集结若干个坦克团或营。  坦克旅旅长和坦克团团长根据师长的命令行动,并根据敌情和现地勘察的情况向师长提出关于使用坦克的建议。旅长仅对本旅的战术运用负责,而团长则对本团的各个方面负责。旅长辖有一个司令部连和一个修理连。在全旅(团)投入战斗时,旅(团)长乘指挥坦克指挥所属分队。根据地形条件,战斗情况和任务,团(营)战斗队形可编成一个或数个梯队。  坦克营  坦克营在编制上相当于炮兵营一级的单位。坦克营根据编制情况,可在一定时间内独立行动。营较长时间脱离本团行动时,可得到修理连所属分队的加强。独立的坦克营才编有一个修理排。最初建立的坦克营编有营部、一个通信排、三个轻型坦克连和一个中型坦克连。每个轻型坦克连编四个排,每排五辆坦克,连指挥排编二辆坦克。中型坦克连编三个排,坦克武器为75毫米短身管加农炮。战时,坦克营起初只编二个轻型坦克连和一个中型坦克连。在威力较大的坦克装备部队以后,连的坦克数量有所减少,但每营增加了一个连。一九四三年开始组建的坦克营为四连制,每连三个排,每排五辆坦克,连属指挥排编二辆坦克。只有“虎”型坦克营为三连制,每排四辆坦克,每连十四辆坦克。  当团遭到巨大损失,而在短时间内又不可能得到补充时,为便于在战斗中指挥各分队和组织物资技术保障工作,团的各分队往往合编成一个营,营属各分队则合编成连。采用这种方法,还可腾出一部分人力完成其他任务(担任运动调整和作为步兵使用等等)。  营长的指挥机构是司令部和司令部连。  营司令部战时编有两辆越野性能好的吉普车和若干辆摩托车,另外还有一辆配有办公设备的指挥车,车内经常有二、三名文书工作,由副参谋长领导。  司令部连编有为在战斗中指挥本营所必需的分队。  指挥组属营司令部建制,编两辆坦克,供营长、参谋长和营通信主任使用。这两辆坦克上装有专用无线电台,在战斗中可与营属分队、团和补给连保持通信联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营军医可以掌握一辆T-Ⅱ或T-Ⅲ坦克,甚至是T-Ⅳ坦克,以便在战斗中能随坦克分队前进。  侦察排(原称轻装排)编五辆坦克,执行侦察和直接警戒任务。  工兵勘察排用于修路,在战斗中支援坦克,执行运动调整勤务,勘察地形,并在必要时侦察敌情。用于勘察的车辆不是装甲车辆,而是一些越野能力较好的摩托车或吉普车。有的工兵班装备一辆T-Ⅱ型坦克,后来还装备了装甲输送车,这就使工兵分队能紧随战斗分队的战斗队形行动。  高炮排首先是为后方分队提供对空防御手段。在特殊情况下,如通过隘路、行军休息、部队集结或进至出发位置时,也可为战斗分队担任对空防御。  战斗实践表明,坦克营各指挥机构在战斗中可以采取以下的协同方法:  营长位于指挥坦克内,利用电台和以下达口述命令的方法指挥本营。为能顺利完成营所受领的任务,营长应熟知战斗情况、本营任务以及上级的任务和计划。在战斗中协助营长实施指挥的人员有:参谋长、副参谋长、通信主任以及补给连连长、营军医和工程技术勤务主任等。如果平时营长的这些助手分工明确,到了战时,即便情况十分复杂,他们也可以协调地工作。必要时,这些助手还能互相代替工作。  战争经验表明,为减少指挥机构的损失,各主管人员应有一定的位置。通信主任通常位于营长坦克内,因为保障不间断的通信联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参谋长(有时还有副参谋长)随后方分队行动,除为他们解决一般问题外,主要是组织物资技术保障工作。战斗中,参谋长在战斗队形之后跟进,战斗结束后再跟营长在一起。  连长在战斗中用电台指挥所属分队。他常常把命令直接下达给某车。在连展开成战斗队形以前,连长在分队之前行进。连长以身作则,并不断关怀属下人员,对提高士气具有决定意义。  排长首先应使本排坦克经常处于战备状态。战斗中,排长在履行职责方面是有局限性的,特别是在本排坦克不断损失时,很可能就没有什么可指挥的了。在这种情况下,排长只能报告一下发现的目标和天然障碍物等。坦克排执行侦察、警戒任务时,在居民地、夜间或在掩蔽地形战斗时,排长则有较大的独立性;此时排长应特别注意与摩托步兵的协同动作。在其它情况下,排长多半以本车的动作指挥本排,有时要用射弹指示方向;在非战斗时节,排长则以手旗或手势进行指挥。  车长的主要任务是在战斗中指挥本车。车长应选择好最便于消灭目标的阵地,并使本车在排战斗队形内占据合适的位置,不要影响其它坦克的行动和射击。对体积较大的坦克来说,一般不容易找到合适的阵地,但有时一个不大的地褶也可能是十分珍贵的。每次转移阵地都要经过周密考虑,因为转移时要暂时中断射击,这对坦克是不利的。坦克要在其它坦克掩护下转移阵地,并且只有在新阵地能更好地发扬火力而又便于掩蔽的条件下,才能转移阵地。进攻速度越高,坦克所受到的威胁就越小。  德军坦克的车长不直接管射击和通信联络,因而他可以集中精力观察敌情并指挥本车乘员战斗,这就使德军坦克比其它国家的坦克更有战斗力。  炮手帮助车长观察地形。炮手遇有突然出现的目标,可不待口令立即开始射击。连长坦克上的炮手更要能够机断行事,因为连长要指挥全连战斗,有时照顾不到本车的射击。炮手还帮助车长判定距离,并且要善于迅速而精确地修正射击。优秀的炮手可以用眼睛来确定提前量。  装填手应能迅速取下炮弹,并毫不迟延地装填火炮。他应不断地向车长报告弹药数量。战斗中,可以取用损坏坦克的弹药。  无线电员应经常与排长或连长保持通信联络,并使车内通话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他应遵守无线电通话规则;战前,他应仔细检查电台,并调好规定的波段。在出现干扰时,无线电手应能迅速变换波段。他同时是机枪射手,主要对付坦克歼击兵。无线电员离开坦克时,尤其是当坦克完全报废时,应将无线电信号表带走。  驾驶员应能熟练驾驶坦克。乘员的命运,以及是否能顺利完成受领的任务,跟驾驶员的技术水平有很大关系。驾驶员按车长的指示驾驶坦克,他应注意不要妨碍其他坦克观察战场和射击。在占领阵地时,驾驶员应及时摘下排档并平稳地刹车,因为车辆不抖动,炮手即能迅速而准确地进行瞄准。驾驶员应善于使坦克在高地棱线之后占领阵地;驾驶时,他应目视近前方,以便能及时发现坑洼和危险地段(地雷场等)。坦克进行原地射击时,驾驶员则负责观察整个战场。并善于利用战斗间歇保养坦克和补充油料。  坦克全体乘员的动作应高度协调,这也正是全连顺利完成任务的决定性条件。战斗中,每个乘员都应观察战场,并利用光学仪器或观察孔搜索目标。全体乘员都应参加保养坦克和武器,协助加添油料,更换履带板和负重轮。在战斗紧张的条件下,甚至军官也要协助完成这些工作。驾驶员在战斗结束后必须注意休息,以便能尽快地恢复体力。坦克乘员组是一个亲密团结的集体,每个乘员都应以车为家。这个集体的成员如果缺额,就会使坦克的战斗力降低,使全连的力量削弱。
  行军队形、临战队形和战斗队形  要想使坦克能机动地作战,必须对其实施灵活而正确的指挥。为能利用地形迅速前进,并能在规定时间以全力冲击敌人,必须采取适当的行军队形、临战队形和战斗队形。各种队形必须简单,以便能根据地形条件和战斗情况迅速变换队形。死板地采用某种队形,不符合现代的坦克战斗运用原则。  德军装甲兵还在战争以前就接受了这些基本原理。战斗实践表明,这些行军队形、临战队形和战斗队形还可以进一步简化。但是,由于战争的持久和战斗训练水平日益下降,有时人们把战斗中证明是正确的队形完全忽略了,这不但给战斗行动增添了困难,而且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根据战斗经验,确定行军队形、临战队形或战斗队形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为便于指挥各分队及其火力,必须使每个分队作为一个整体行动,为此,就必须使分队指挥官自己确定其行军队形、临战队形和战斗队形。但是分队在部队的行军队形或战斗队形中必须占据上级指挥官规定的位置,并按指定的方向运动。如果根据地形和战斗情况,分队必须改变其运动方向时,分队指挥官即应将此情况报告上级长官,否则会使上级长官中断对属下分队的指挥。  2 .排的行军队形为一个纵队;连和营,特别是在开阔地形上,可成两个纵队。  3 .战斗以前,连和营根据当前地形和战斗情况展开成临战队形。在情况不明的条件下进攻时,连和营采取“楔形”临战队形,而在进攻方向已经明确的情况下,则采取宽正面的“楔形”临战队形。连成“楔形”队形运动时,一个排在前面,其余两个排根据地形和情况在第一排之后成纵队或“楔形”队形跟进。必须争取使尽量多的火器参加战斗。间隔和距离应根据地形性质和与坦克协同的其它兵种所需要的空间而定。如果没有新的指示,为能与敌保持接触,并不致降低进攻速度,运动方向和速度由先头分队掌握。在战斗进程中,进攻方向可能时常改变。  4 .战斗时,连成一线式战斗队形,各排展开成散兵线。  平时确定坦克之间的前后距离为二十五米,间隔为五十米。战争实践表明,这样的距离和间隔未免太小了。由于敌人射击效率的提高,坦克必须加大车间距离,采取分散配置的方法。行军中坦克之间的距离增加到五十米,而在敌人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要增加到一百米。在夜间扬尘的道路上、荫蔽地形上和不便观察的地形上,坦克之间的距离依能见度而定。  5 .各排成一线进攻时,即构成一个梯队。梯队的数量依以下条件确定:上级长官命令中规定的战斗队形、坦克的数量和地形性质。在开阔地,进攻正面和战斗队形的纵深要加大,以便能迅速采取必要措施适应突然变化的条件。情况不明时,必须采取纵深梯次配置的方法,以便能抗击敌人向暴露翼侧实施的反冲击,甚至在事先派出侦察的情况下,也需要采取梯次配置的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伴随坦克的火器的装甲防护力一般都很弱,有的根本没有防护。这些火器常常是属于坦克战斗队形的中心,坦克由前方、翼侧,有时甚至由后方保护这些火器。  6 .根据任务、战斗情况和地形条件,坦克集结时可采取各种保障安全的配置方法。例如在开阔地,坦克在宽大正面上作纵深梯次配置。战争期间把这种配置方法叫做“刺猬”,采取这种配置方法,可以迅速向任一方向前出,并便于在任一方向上构成火力正面。集结的方法通常根据专门的命令确定,这要看集结的目的(为了行军或占领出发位置等)。  7 .如果进攻是由团或旅实施的,这时的战斗队形可成一个梯队,也可成若干梯队(坦克营一线配置或前后配置)。  有若干梯队的战斗队形的优点是,队形纵深较大,能及时支援第一梯队。此外,这样便于变更部署和在主要突击方向(这个方向常常在战斗过程中才确定下来)上集中兵力。不过,编成这样的战斗队形,不便对第一梯队进行集中指挥,因为在宽大正面上行动的第一梯队遇到各种障碍物时就会自然分割成若干部分。实战证明,在下述条件下宜采取数个梯队的战斗队形:在机动作战时;在遇到强敌时;遇有敌人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必须以交互跃进方式前进时(有时是由于弹药和油料不足)。  部队成一个梯队的战斗队形的优点是,所属分队的战斗队形可以有较大的纵深,这样便于利用掩蔽地形。在部队的战斗队形被地形分割时,各分队仍有自己的物资技术保障机构。此外,采取一个梯队的战斗队形,还便于组织由两个方向冲击一个目标。这种队形的缺点是,所有的分队常常要一起参加战斗,因而只有在个别情况下才能互相支援或实施包围机动。而且整个部队的纵深也不大。同时,将配属兵器集中在主要突击方向上也会感到困难。因此,主要是在实施有限目的的进攻,追击敌人或受地形条件限制不得不分散兵力时,才适于采取一个梯队的战斗队形。  8 .坦克部队(分队)指挥官根据情况应位于最便于观察和指挥所属部(分)队的地点。行军中和在展开时,指挥官最好位于纵队的先头,战斗中则位于战斗队形的中央。追击敌人时,部(分)队指挥官位于先头并掌握追击速度。退却时,则同接近敌人的分队在一起。  第二梯队分队的指挥官通常同上级长官在一起。这样便于上级长官下达命令和口令。另外,第二梯队分队指挥官位于本分队之前,可以亲自或通过指挥机构(侦察排)事先熟悉地形情况,使本分队能尽快进入战斗。第二梯队的分队通常以跃进的方式前进。
  命令和报告  军队的摩托化对下达命令的方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能够高速行驶的现代化技术装备迫使指挥官迅速定下决心,简短地下达命令,并要求属下人员立即执行命令。否则,技术装备的一切优点都是没有用的。  在开始使用无线电台以后,下达命令的方法起了很大的变化。如今,坦克连的坦克乘员能象过去骑兵连的骑兵一样听到连长的声音。在没有使用电台的时候,只要战斗队形一分散,指挥官和属下人员就联系不上了;有了电台,指挥官和属下就可以经常建立直接联系。书面命令和通过第三者传达的命令,还都是间接受领的命令。由于指挥官能与属下人员直接联系,下达的命令也就更有效了。此外,指挥官的坦克就编在战斗队形内,这使指挥官能更多地见到属下的坦克。多变的战场情况,要求下达象电报那样简短而便于执行的命令,不能编制形式主义的命令。检查对命令的执行情况也方便多了,因为指挥官可以一边听取无线电对话,一边亲自观察战场。属下对命令不理解或理解不正确时,可以比过去更快地说清或进一步明确。  上级长官也利用了这种亲自与部队联系的可能性。坦克第2 集团军的士兵,有谁在一九四一年不常在第一线部队见到古德里安上将呢!他置身于部队之中,同时由自己的装甲车辆用电台同集团军司令部保持联系。交战双方军队的机动能力都在提高,这就要求给各级指挥官更多的主动权,而不必给他们下达非常具体的指示,不必给他们限定什么框框。命令只需要明确指出要做什么,至于怎么做,那是命令执行者的事情,任务越重要,参战部队的规模越大,越要给现场指挥官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只有在上级首长更好地了解地形和战场情况时才指示如何执行命令。  命令的种类  预先号令下达的目的是给属下更多的时间做好执行任务的准备,使他们能更顺利地执行任务。坦克也不是总能够立即投入战斗。当然,坦克应当经常处于战斗准备状态(装满油料和弹药等等),但是总还需要一些时间加温和发动发动机(尤其是冬季),以及下达命令等。因此,需要下达预先号令,而首先是关于侦察、现地勘察和行军的内容。  局部命令这是根据坦克战进展迅速这样的特点下达的命令,特别是在情况紧急时常常要下达局部命令。这种命令可以用电台以报或话的形式下达,也可以口头下达,其内容只包括下级在执行任务中需要及时了解的情况。局部命令通常在行进间下达。  综合命令这是正统形式的命令。但是对坦克连、营来说,只有在下达和执行命令的人都有充裕的时间,而且对完成任务有实际好处时,才下达这种内容详细的命令。  在组织需要周密准备的进攻时(如夜间、强渡江河等),以及在组织有计划的退却时,需要下达综合命令。每个分队(包括坦克的乘员组)都要不同程度地参加对情况的预先判断和准备战斗。为更好地判断情况,需将情况作一概括,以综合命令形式下达。  关于物资技术保障的特别号令可以战斗命令形式或以号令形式,口头或用电台向分队直至团下达。装甲兵的物资技术保障比其它任何兵种都更重要,是顺利执行战斗任务的先决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再一次证明一条旧原则的正确性,即在任何命令里都不需要有不说明任何问题的多余话,如“尽可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等,也不需要什么加强语气的话,如“竭力”、“坚决”、“务必”、“彻底”等。这些话在激烈的战斗情况下不但没有任何价值,而且会影响长官的威信。但是尽量把命令说清楚有时是有益的。例如:“为保证抢救三辆坦克,在××时前要守住既占地区。”这对提高德军士兵的士气是有好处的,因为他们想知道,他们的行动目的是什么,这样做对谁有利。  报告  随着技术装备的发展,各种报告的内容和数量都增加了许多,因为除了战术性的报告和补给方面的报告以外,还增添了纯技术内容的报告。但是,平时实行的一整套报告制度,战时不一定能实现。首先,关于报告呈递期限的规定就不一定能实现,尤其是需要在夜间、雾天或天气、道路不好,甚至是在游击队占领区传送报告时,在时间上就更没有保障。这时就要看对报告的需要程度。对每个报告的基本要求是:可靠性和客观性。报告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否则会造成判断情况错误,从而定下不正确的决心,以至于下达不正确的命令。拟制报告的人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提供虚假情报的后果。但在战时,并不是总能做到这一点的,特别是要求部队执行难以胜任的任务,而上下级又没有充分了解时,下级提供的情报就更不一定准确。  对报告的要求  1 .要确切地说明,你所报告的情况是见到的还是听到的。见到远方燃烧的坦克,还不能充分证明这辆坦克已被击毁。  2 .报告情况要全面:何时、谁、如何、何地。否则,报告的情况可能是模糊不清的,因为可能有不同的人报告同一情况。常常遇到这样的事情:由于报告不清,本来只击毁两辆坦克却成了四辆。  3 .不要忘记讲明地形情况。以下各点对使用坦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 )道路、通路的情况以及桥梁的载重量;  2 )沼泽地、森林地和徒涉场的可通行情况(只要一个人背上背着一个人能通过的地方,坦克就能通过);  3 )集结、展开、占领出发地位和隐蔽接近敌人的道路;  4 )是否有修路、架桥、开设渡口和伪装的就便器材。  4 .要附以简明的要图。绘制要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只反映长官需要的情况;  2 )准确标示己军和敌军位置;  3 )专门标出(用水平线或细线条)观察条件较好的高地;  4 )一切说明都在要图的同一张纸上注记;  5 )必须说明图的比例尺并标示方位。  5 .确定报告的类别及呈送报告的方法和时间(注意保密)。  6 .每份报告上都应有报告人的签字以及报告日期和具体时间(即发出报告的时间是几点几分)。  7 .必须检查报告的呈送手续是否正确(发出报告要领取收条)。  战斗报告  战争期间,每次战斗以后都要编写战斗报告。报告内容只包括按时间顺序发生的重要事件。上级长官的命令和下级的报告可直接反映在报告里,或作为报告的附录。总结战术和技术方面的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便能在类似的条件下运用这些经验。在报告的结尾说明人员和技术装备方面的损失以及缴获的战利品和俘虏情况。在战斗中表现突出的军官、准尉和坦克乘员名单要专门附在报告的后面。  坦克地图、标定线和地形座标  坦克地图对装甲兵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总参谋部的地图没有考虑坦克战斗运用的特点,只是部分地适于装甲兵使用。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常常把坦克所需要的情况用细线条或彩色笔标在图上。  标定线在地图上可以起到伪装真正进攻方向的作用,也便于下达命令和编写报告。标定线是在进攻方向上某两点之间标定的一条线,线上标出以厘米为单位的分划,第一点标以两位数的数字。为指示地形上的某方位物,即由该方位物向标示线作垂线,垂线上也以厘米为单位标出分划。当进攻方向有变化时,即标出以其它字母为代字的标定线,以示与原来标定线的区别。除标出标定线以外,在编写报告时还要标出所使用地图的比例尺。  如有时间即进行地形座标。每个地物都有一代称,并以四位数的数字标在地图上。各协同行动的兵种都使用同一的座标数字。这些数字便于下达命令和编写报告。  例如,“67高地以北一公里处的森林里的反坦克炮正向高地进行射击”可以简化为:“5535反坦克炮射击”。  信号  和平时期曾使用过许多各种各样的信号。战争中,这些信号的数量大为减少,因为有些信号不便于在战斗中使用。战斗中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敌人身上,不十分考虑使用什么样的信号。坦克损坏或要求援助时,通常使用旗语信号。无线电静默或在行军中无线电台损坏时,以及在战斗以后,一般采用以下信号:  向上举起手旗——“集合”;  数次举落手旗——“跟我来”;  挥动紧急使用的手旗——“注意,地雷”;  手旗倒置——改变电台频率。
  无线电台  没有电台即无法指挥坦克分队。无线电通话是主要的通信联络手段。只有利用无线电通话才能及时下达射击任务和灵活地指挥各分队。德军装甲兵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重大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装备有上等的电台,而且能够很好地组织通信联络。在这两方面,我们都优于敌人。有线通信所起的作用稍小一些,它只在休整、大休息或占领出发地位以后使用。  大战以前,每辆坦克都有一台无线电接收机;班、排、连长除此以外还有一台无线电发信机,连长还有第二台接收机。团、营长车配有中波电台,能在远距离同上级首长、友邻或自己的后勤分队(修理连等)保持通信联络。由于坦克师属部队中有大量的电台,因而要求严格遵守无线电纪律并周密区分无线电通信波段,这对使用无线电台有一定的约束。  战争期间,认为下述无线电通信原则是正确的:  1 .无线电明语通信只有在战斗中需要短时间执行某项命令时才采用,例如命令开火或实施机动时。但是,一般都要编成密码:  1 )部队、司令部以及负责人的名称可以采用密语,如“指挥官——蜻蜓”;  2 )关于时间,采取增加数码的方法表示  为保密起见,非急需使用的战斗报告,用无线电以密语发出。  2 .坦克连的各车均使用规定的同一频率工作,只有连长的第二台收信机使用营的频率。营长的命令通常由无线电员接收,尔后将记录交给连长。当营长呼唤并要求连长答复时,如连长正在发话,无线电员可打断连长的通话;但在战斗中,特别是在指示目标时,无线电员则不应干扰连长。车内乘员除装填手外,均可利用车内通话器通话。无线电员应在坦克向车外通话以前,使车内通话中断。排长和车长只有在需要报告敌情或上级呼唤时才能发话。  3 .在任何情况下采用重复通信的办法都是适宜的,当使用炮兵和步兵通信网路时,多数情况下都可以采取重复通信的办法。  4 .做好无线电通信准备的时限,在命令中规定。在战斗间歇期间,为了省电,常常要规定电台只处于接收状态的一段时间(例如每一小时的头十分钟)或规定电台工作间歇时间。  5 .在坦克与其它兵种协同行动时,如这些兵种(步兵、炮兵、航空兵)使用的电台型号与坦克电台型号不一样,就要专门派出一辆带电台的坦克或越野性能好的吉普车与之保持通信联络。也可由协同的兵种派出带电台的通信军官。  6 .远距离通信时(例如追击期间),要把电台设在较高的位置上,或以电报方式通信。在个别情况下也可设接力电台。电台在停止间的通信距离要大于行进间的通信距离。  7 .因地形(山地)和气象条件发生干扰时,则使用其它通信器材——汽车、手旗或各种信号。敌方干扰无线电通信时,即迅速变换频率。  口令和命令用语  在使用无线电台指挥时,口令和命令是有所区别的。下达口令的顺序,如:“蜻蜓——楔形队形——前进!”  下达命令的顺序为:“分队——方向或行军队形——任务。”下达射击任务时还要指出距离和目标。例如:“蜻蜓——11:00 ——反坦克炮——1300——消灭!”  电台的战术技术性能  超短波电台的通信距离为3 ~4 公里。功率为30瓦的中波电台,行进间发报时,通信距离约30~40公里;而在原地工作并架高天线时,通信距离达120 公里。  团对营和营对连均建立“星形”通信(若干台对一台),即属台能同时收听。同上级长官以及配属的支援兵器建立直接的通信联络。
  坦克射击  战争中的主要之点是射击。无情的战争规律要求迅速歼敌。一切行动都要为在最有利的条件下使用武器并发挥其战斗威力而提供保障。使用优良武器进行有效的射击,可以使坦克兵提高信心;由于有装甲防护,还可以使坦克兵的这种信心得到加强。  我军坦克射击效果一般优于敌军。其原因是:正确的射击训练;坦克武器高超的弹道性能;优质的光学仪器。战争期间,由于坦克炮口径加大,炮弹装药增加,身管加长以及采用新弹种,使得坦克炮的威力大大提高。战争后期的坦克在开阔地形上进行战斗时,一般在米或更远的距离上即开始射击。坦克炮不断改进,射击精度越来越高。  在大战开始以前还作为轻型坦克主要武器的机枪已退居辅助地位。对于压制和消灭敌人的坦克歼击手和暴露的火器,机枪具有很好的效果。在中距离上,机枪能够对暴露的大面积目标进行有效的射击。机枪由于能够速射,而且对人员的精神威胁较大,在夜战中仍有重大意义。自动步枪、手榴弹和爆破器材可以作为坦克武器的补充。它们可以作为坦克乘员近战自卫武器和器材,特别是对坦克周围的死区和在车外战斗时就更加有用。  随着弹道的低伸和炮弹穿甲能力的提高,射击方法逐渐简化。这使射速提高,坦克的火力威力也随之增强。  在超过瞄准镜距离表尺分划的距离上进行射击,是不符合德军对坦克的战斗运用观点的。坦克炮一般不用于间接瞄准射击,只有在出现天然障碍(江河、沼泽、沙丘等),无法接近目标而且没有其它重型火炮时,才进行间接瞄准射击。从行进间射击的方法,平时训练中常常采用,战时却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采用,例如:与敌突然遭遇或夜间战斗等。这是因为当时还没有火炮稳定器,射击精度不高,弹药消耗却很大。  烟幕弹使用得很少,因为坦克携带烟幕弹要占其它炮弹的位置,而小口径发烟弹的发烟量又很小。此外,军工厂生产的坦克用发烟弹的数量也很少。由于这些原因,施放烟幕的任务均由支援坦克的炮兵来完成。  具有丰富战斗经验的坦克连采用了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套射击方法。某些连队在坦克炮塔上安装了简易瞄准具(豁口和准星),车长可以利用这个瞄准具迅速向射手指示发现的目标。有时要突然使坦克停止前进,或稍作后退,以诱使敌人射击,从而查明敌人反坦克武器的发射阵地。伴随坦克的步兵数量常常是不足的,这就要求坦克互相进行火力支援,并彼此通报来自敌方的威胁。坦克乘员同掩蔽壕内的步兵作斗争是很困难的。如果坦克已经开到壕上,就要根据其它坦克发出的无线电信号,由一名乘员由车底安全门用自动步枪向敌人射击,以消灭坦克底下的敌人。  在坦克越过高地棱线、开出森林或居民地以前,车长最好在坦克还未开出掩体时即下车,用望远镜观察好地形。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敌人的一些活动情况和伪装不好的火器,并采取必要的对策。有时对怀疑有敌人的地方打一枪,就可以发现敌人一个发射点。  单辆坦克以及整个坦克分队的射击和战术具有重大意义。每辆坦克都是一个独立的火力点。战斗胜负决定于坦克乘员的训练水平。射击效果、火力速度和机动取决于战斗情况和地形条件。射击方法也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只有在使更多的武器发扬火力时,才能迅速取得胜利。以单辆坦克的瞄准射击消灭敌人的反坦克兵器和坦克是至关紧要的。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在肃清某一地区的敌人时,同步兵协同的坦克应搜索和消灭敌人的抵抗基点。  大战经验证明,下述坦克射击要则是正确的:  1 .坦克的发射阵地  发射阵地选择的地点必须便于伪装和掩蔽坦克,但要保证火炮有自由的射界。根据地形特点,发射阵地可以直接选在高地棱线和天然屏蔽物之后。只有在需要迅速展开火力战的情况下才占领观察阵地。一切准备工作都要在掩体内做好,以便随后能迅速开火。  2 .侦察目标和判定距离  车长、射手和驾驶员在观察战场时应互相援助,通报观察情况。  战斗开始前侦察目标是很重要的。根据观察结果、前进阵地上的部队提供的情况、航空照片以及俘虏供词,编写出有关敌军火器配置情况的第一批材料。正确判定至目标的距离,能提高射击精度(这点在用爆破榴弹进行远距离射击时更为重要),并减少弹药的消耗。如时间充裕,例如在准备进攻或担任警戒时,要预先测出至敌人可能接近的地物的距离,并在要图上标出地物。为测定距离,必须利用一切工具,如地图、其它兵种的测距仪(坦克分队没有测距仪)以及光学器材等。地形特点、照明度、气象条件以及目标的尺寸和亮度对正确判定距离有很大影响。若已知坦克的宽度,利用望远镜的分划可以判定至坦克的近似距离。  例:坦克宽3 米,观察坦克的角度为二个分划(0-02)一个分划相当于1 密位。。因此,距离为3 米×0米。  但在目标突然出现时,一般没有判定距离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坦克的全体乘员迅速作出反应和协调行动十分重要。  3 .目标指示  在发现伪装很好而难以判明的反坦克兵器时,准确指示目标十分重要。  粗略地指示目标,一般可利用表盘。坦克炮塔水平射角为360 ,象表盘一样分成12个分划。相当于表盘上数字12的位置为坦克运动方向。图上炮管所指为4 。利用光学瞄准镜里的分划能更准确地指示目标。为实施集火射击,指挥官坦克或发现目标的坦克应向目标发出射弹。这是能尽快集中火力的最好办法。  4 .武器和弹药的选择  穿甲弹用于消灭装甲车辆和有装甲防护的火器,首先是反坦克炮、装甲列车、轻型的永备发射点(对射击孔射击)等。  装有瞬发引信的爆破榴弹用于消灭未经掩蔽的运动目标或部分掩蔽的掩体内目标。装有延期引信的榴弹用于消灭野战掩体和工事。在地面有利的条件下也可以进行跳弹射击。  烟幕弹首先用于迷盲形体较窄的目标、反坦克兵器和观察所,也可用于指示目标。实践证明,使用烟幕罐投放装置施放烟幕常常效果不好,因为该装置容易失灵。相反,从炮塔上手工投放烟幕罐效果倒好些。  5 .瞄准  直接瞄准时,利用光学瞄准镜赋予火炮射向和射角。除了对近距离大型目标射击以外,瞄准点都是选在目标的下方。在对不大的目标射击时,必须考虑炮膛轴线与瞄准线之间的距离。  在有专门的瞄准装置时,可以采取分别瞄准的方法进行射击。在这种情况下,水平瞄准即象直接瞄准一样进行,垂直瞄准即象间接瞄准一样进行。但是,战争期间因为弹药供应不足,没有采取这种瞄准方法。  6 .射击方法  射击方法应简便易行,以保证能迅速开火。具体选用哪一种射击方法,应根据武器和弹药种类以及目标特点而定。多数情况下都要保持较高的射速。对于距离远的重要目标,必须用最短的时间将其消灭,为此要以数辆坦克进行集火射击。对较小或较大的目标(装甲列车和纵队)都需要这样做。如果目标是敌人的装甲列车或纵队,首先要阻止其前进,然后集中打列车的机车或纵队的先头车辆,并趁敌陷于混乱或调头之际将其消灭。情况允许时,例如在黄昏或夜暗由掩体或屏蔽物后面的发射阵地进行射击时,要求根据无线电台发出的口令或根据信号突然开火,这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7 .试射和效力射  由于坦克炮弹道的低伸性,只有在距离超过1500米时才进行试射(使用空心装药的弹种时为600 米)。试射方法主要决定于目标尺寸和观察条件。首先进行方向试射,然后进行距离试射。当前面的地形和目标后面的地形开阔时,采用夹叉试射的方法。根据射击教范的规定,距离达2000米时,第一个夹叉的宽度为200 米;距离超过2000米时,夹叉宽度为400 米。采用逐次折半交叉的方法,上述交叉的宽度可分别缩小到50和100 米,而后即可进行效力射。在采用夹叉试射的方法时,如地形影响对射击效果的观察,即可采用使炸点逐次接近目标的试射方法。在用穿甲弹进行射击时(新型坦克装备部队以后),不进行试射。  通常,以最大的射击速度进行效力射。如不进行试射,效力射开始即使用瞄准镜,测定的距离要适当增加100 米。当对横向或斜向运动的目标射击时,必须有提前量。提前量决定于弹种、目标运动速度以及至目标的距离。  8 .炸点观察  射击效果决定于判断炸点是否正确。判定炸点是很困难的,因为发射时形成的烟雾,特别是沙地或干土地掀起的尘埃对观察影响很大,而且射速也随之降低,因为只有在烟尘消散以后才能开始瞄准。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由友邻坦克协助实施射击的坦克进行观察和校正射击。此外,风对射击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使用烟幕弹射击时,风力影响更大。因此,要根据炮弹爆炸时的闪光点来判定炸点的偏差。战斗中,风对坦克的运动也有影响。若风由右侧吹来,射击的坦克就要左转行驶一段较长的距离,以免风吹起的灰尘迷盲进行射击的坦克。  9 .射击指挥  射击指挥包括判定、选择和区分目标,选择射击方法,指示目标,确定开火时机,观察炸点,修正射击,观察射击效果以及更换目标或确定停止射击的时机。正确的射击指挥是顺利指挥坦克整个战斗行动的重要前提。  炮弹种类及其作用  穿甲弹具有钢质厚壁壳体,内装炸药、弹底引信和曳光剂。它可穿透相当厚度的装甲板。  次口径弹具有由坚硬金属制成的穿甲弹心。该弹心固定在弹体内。这种弹比一般穿甲弹轻,初速较高。其穿甲能力也很高,因为它依靠弹心穿甲。  空心装药破甲弹炮弹与装甲板接触爆炸时形成聚能气浪摧破装甲。其破甲力与射程无关,但其对车内的破坏作用不如其它反坦克炮弹大。为使弹体不致在炸药消耗完以前破坏,必须减低炮弹在与装甲板接触时的速度,而且要降低炮弹的初速。因此,炮弹的射程不超过1200米。  杀伤爆破榴弹口径在75毫米以上,装有瞬发引信和延期的惯性引信。  烟幕弹内装发烟剂并装有撞发引信。烟云面积不大(直径约30米),发烟持续时间为20~25秒。
  地形和气象条件的影响  地形性质和气象条件对于地面作战和部队的战术运用,时常会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从前,只要到了雨季或者是开始下雪以后,军队就住进了营房。现代的军队几乎一年四季都要在野外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表明,由于气候条件的突然变化,往往会使大规模的战役遭到失败。在许多情况下,要以人员的巨大伤亡和车辆武器的大量损耗为代价才能取得胜利。军队逐渐实现摩托化以后,地形和气象条件对作战行动的影响就更大了。  下面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坦克在这方面的作战经验作一归纳。  地形的影响  尽管履带车辆通行力较高,但地形对军队战斗行动的影响仍然是很大的。在不便通行的地形上,不仅是人畜运动缓慢,就是车辆的行驶速度也要降低。坦克在这样的地形上行驶,受敌人火力伤害的机会就多一些,而且油料的消耗也大。油料消耗大,坦克的行程就要缩短,对补给工作也增添了困难。理论上也很难计算,坦克为完成某项任务究竟需要多少油料和时间。坦克的各种战术技术性能(车底距地高,徒涉能力,越过垂直墙和壕沟的能力等)也只能作为计算的概略依据,因为还必须考虑土壤的性质,气象条件的影响等因素。如果指挥官有组织能力,并且有经验、有办法,再加上驾驶员的驾驶技术高,就可以克服许多困难。因此,这些条件对坦克的行动是十分重要的。  在判断地形情况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  1 .所有的公路和土路对坦克都很有用,因为这样的道路不伤发动机,并能使坦克迅速进入战斗,同时也节省燃料。但是在使用这些道路时必须记住,道路首先供轮式车辆使用。只要路面遭到破坏,就会间接地影响坦克部队的战斗行动,因为这样会使乘坐轮式车辆的后方分队的行动感到困难。  2 .在没有侦察好的地形上行动时,坦克应尽量避免通过隘路、谷地和渡口,因为这些地方容易有地雷障碍物,并且常会遭到敌军的空袭。  3 .小树林或独立建筑物一般都有敌人炮火控制,因此应避免在这些地方通过。但是较大的森林却是坦克的良好掩蔽地,特别是选择森林作为行军休息地和出发位置更为适宜。坦克在森林中配置时,应尽量远离林缘,否则易被敌军观察员发现。如果不是十分必要,就不要破坏稠密而低矮的灌木丛,因为这样常会使坦克的位置暴露。  4 .坦克长时间停歇时,必须配置在掩蔽地或掩体里,以防空袭。  5 .一些不大的凹地、石墙和灌木丛,可以部分地掩护坦克,妨碍敌人观察,这样就可以使敌人的火力效果降低。  6 .如果不是十分必要,坦克不要通过不坚固的束柴路和桥梁,因为这些路和桥梁遭到破坏,就会影响轮式车辆的运动。  7 .坦克扬起的尘柱会暴露坦克的行动,但有时也会掩护其行动。灰尘可以妨碍敌人对坦克的观察,但也妨碍己方火器由后方对坦克的支援。  8 .荫蔽地形是坦克接近敌人的良好条件,但是也便于坦克歼击手活动。另外,荫蔽地形妨碍观察和协同动作。  9 .坦克部队的数量越大,在战术上判断地形情况的意义也就越大。因此,在准备进攻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  (1 )预计的进攻地带,在宽度和纵深方面是否便于坦克部队行动。  (2 )进攻地带内的土质如何(沙地,中等硬度,坚实或松软泥泞),地面上生长有何种植物;  (3 )进攻地带以外的地形性质如何;难行地段或障碍物附近有无绕行路;  (4 )有无足以使兵力分割的较大障碍,例如居民地,小树林和森林、谷地、河床、沙丘以及沼泽等。  10.在判断地形情况时,应注意研究敌人是否会利用某些地段来组织对坦克防御。例如敌人容易以反坦克火炮控制隘路,并在隘路附近设置地雷场和反坦克壕。如果翼侧有便于坦克行动的地形,敌人可能用以实施反冲击。敌人还可能利用居民地、丛林和小树林作为支撑点。  对坦克进攻有利的条件是:地形稍有起伏而开阔,便于接近敌人并易于选择发射阵地;土质坚硬,便于坦克行动或对坦克障碍不大;地势有缓缓的下坡,并有若干明显的方位物。不利条件是:密林、高大的农作物(麦田和玉米地等)、陡峭的高地和水障碍等,因为这些都会使坦克的运动速度大为降低,并迫使坦克寻找迂回路。  防御时情况也大致如此,因为在防御中也需要发挥坦克的机动性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翼侧的天然障碍物对防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敌人可能进攻的方向上,要预先选定若干个集结地域,准备好接近这些地域的道路,并确定反冲击的出发位置。  气象条件的影响  士兵无论经过怎样周密的准备,在酷热、严寒、暴风雨和阴雨天作战,都会感到很大困难。如果对天候情况判断有误,天气预报不及时,就会对人员和车辆武器更加不利,从而引起十分严重的后果。  1941年,德军在俄国作战就有这方面的经验。行军纵队最初陷在沙地里,随后又陷入淤泥,最后又被冰雪所阻。结果,闪击战提前破产了。泥泞季节到来以后,使德国士兵步履维艰。为不致被淹没在泥泞的海洋里,并渡过随之而来的严冬,德军不得不付出最大的精力进行搏斗,特别是当敌人在战线的某些地段构成兵力兵器上的优势时,德军的处境就更不妙了。武器和技术装备,尤其是汽车不断损坏。只有预先做好技术准备工作还能有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动机冷却系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