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击苏联”苏联进展神速,最终却功败垂成,到底失误在哪里

1939年9月,德国地面力量大举进攻波兰。9月17日,苏联军队以保护白俄罗斯与乌克兰少数民族为由也开进了波兰境内。在德苏的两面夹击之下,波兰很快全境沦陷。9月29日,德国与苏联签订一份关于瓜分波兰的条约。希特勒取得波兰大胜之后,立即着手制定“巴巴罗萨”计划。根据这个计划,德国军队将分三个攻击集群,使用闪电战术,从西向东快速攻克苏联北至阿尔汉格尔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西部领土。

1941年6月22日凌晨,集结在波苏边境的三百多万德军,分为北、中、南三个集团军群:分别从三个方向,对北路的列宁格勒、中路的莫斯科、南路的乌克兰(基辅)实施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战略突袭行动。在战争爆发之初,‘’巴巴罗萨‘’行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北路集团军群围困了列宁格勒;中路和南路集团军群在开战十七天即击溃了苏军近三十个师,大批溃败的苏军由于头一次见到德军大规模的坦克突击集群,从而显得手足无措而混乱不堪。以至于率领坦克突击集群的古德里安通过德军的俄语翻译,向苏军喊话:‘’我没有时间俘虏你们,但请你们不要挡道,快给我的坦克让出道路……‘’。混乱不堪的大批苏军随即被跟进的德军机械摩托化步兵缴械俘虏。

25日,德军第一装甲集群占领了苏联西部的彼得罗夫斯克;德军第十三装甲师强渡第聂伯河直逼乌克兰首府基辅。德军第二装甲集群也从斯摩棱斯克南下,从苏军西南方面军脆弱的北翼切入,与德军第一装甲集群在乌克兰克列缅丘克会师,从而成功包围了基辅。之前西南方面军主官之一的布琼尼,以及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都力劝斯大林放弃基辅,以避开德军强锐之势而保存苏军实力。但斯大林坚持进行基辅会战,结果西南方面军除了布琼尼、铁木辛哥、赫鲁晓夫等一批主官坐飞机撤离基辅外,西南方面军六十六万余人成为德军俘虏。

德国名将曼施坦因有个回忆录《失去的胜利》,文中有句概括很精辟,叫作技术战胜重量,换言之,二战中苏德战场上,德军所依托的是技术与战术的先进,以及德军基层官兵的素质优越。巴巴罗萨计划是德军总参谋部根据闪击波兰的黄色计划和闪击法国的白色计划之经验拟定 ,从战争开始的局面看,战争计划堪称完美,南中北三个集团军群突破非常顺利,苏军一片慌乱,被合围甚多。但是战争结果表明,该计划有三大方面的失误:

进攻时间问题问题。巴巴罗萨计划的发起时间原本为五月初,而不是后来的6月22日 ,这一个多月是要命的,正是在德军推进至莫斯科郊外时,苏联的严冬到来了,冰天雪地让德军机械化部队彻底丧失了战斗力。这纯属意外,希特勒为了拿下乌克兰为部队提供粮食补给,从而将进攻莫斯科的时间延后。结果基辅会战结束向莫斯科进军时,已经进入苏联冷雨霏霏的寒秋时节。而朱可夫则趁德军攻打基辅的宝贵时机,抓紧时间巩固了莫斯科的三道外围防线,从而严阵以待准备打击进犯莫斯科的德军。德军中路集团军群和南路集团军群一部汇集在一起,在第一和第二两个装甲集群开路下向莫斯科进发。苏联西部在进入秋雨绵绵的季节后,道路出现了大面积的泥泞:德军的坦克和机械摩托化部队由于深陷泥泞而举步维艰。

待步履蹒跚的德军赶到莫斯科城下时,莫斯科的严寒已经悄然而至。一九四一年十月六日,莫斯科降下了入冬后的第一场雪。这似乎是对狂妄自大且刚愎自用的希特勒的绝妙讽刺:狂妄的希特勒之前认定德军一定能够在苏联十月革命节之前占领莫斯科,届时,自己就能够在莫斯科红场检阅德军。然而,一八一二年拿破仑远征莫斯科的历史又重现在二十世纪:第三帝国又再次重蹈了昔日拿破仑兵败莫斯科的覆辙。

对苏联道路情况的预估问题。德军的立体闪击战很重要的一个条件,是道路情况的良好和四通八达,波兰和法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法国更是发达国家,其良好的公路网为德军的迅速推进提供了便利。可是苏联情况就不一样了,地域广大,柏油路面极少,大多是劣质土路,这样的公路一经雨雪就是泥泞不堪,极大限制了机械化部队行军速度,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包克回答希特勒的责问时说,我的士兵正在与淤泥作战中。可见穷有穷的好处。

后勤保障问题。苏德战争跟我们抗日战争不同,是大规模的现代化战争,油料,食品,弹药等辎重需求极大,对于在敌国作战的德军来说,所有这些都必须从德国运来,部队推进的越快,后勤补给线越长,送一车油上来恐怕车本身消耗的也得一车油,德军参谋总部对后勤的评估过于乐观了。甚至于,几百万德军没有准备一件冬装,参谋总部认为严冬到来时战事已经结束。偏巧1941年的寒冬不但提前到来,而且来势汹汹,德军的钢铁装备和士兵,一下子几乎丧失了战斗力,不得不在莫斯科附近转攻为守,等待第二年的春天到来。而战机,从来都是稍纵即逝。

从当时的情况看,苏联毫无准备,内部混乱,正是德军出兵的好机会。可最终,功败垂成,历史改写。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1939年9月,德国地面力量大举进攻波兰。9月17日,苏联军队以保护白俄罗斯与乌克兰少数民族为由也开进了波兰境内。在德苏的两面夹击之下,波兰很快全境沦陷。9月29日,德国与苏联签订一份关于瓜分波兰的条约。希特勒取得波兰大胜之后,立即着手制定“巴巴罗萨”计划。根据这个计划,德国军队将分三个攻击集群,使用闪电战术,从西向东快速攻克苏联北至阿尔汉格尔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西部领土。

1941年6月22日凌晨,集结在波苏边境的三百多万德军,分为北、中、南三个集团军群:分别从三个方向,对北路的列宁格勒、中路的莫斯科、南路的乌克兰(基辅)实施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战略突袭行动。在战争爆发之初,‘’巴巴罗萨‘’行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北路集团军群围困了列宁格勒;中路和南路集团军群在开战十七天即击溃了苏军近三十个师,大批溃败的苏军由于头一次见到德军大规模的坦克突击集群,从而显得手足无措而混乱不堪。以至于率领坦克突击集群的古德里安通过德军的俄语翻译,向苏军喊话:‘’我没有时间俘虏你们,但请你们不要挡道,快给我的坦克让出道路……‘’。混乱不堪的大批苏军随即被跟进的德军机械摩托化步兵缴械俘虏。

25日,德军第一装甲集群占领了苏联西部的彼得罗夫斯克;德军第十三装甲师强渡第聂伯河直逼乌克兰首府基辅。德军第二装甲集群也从斯摩棱斯克南下,从苏军西南方面军脆弱的北翼切入,与德军第一装甲集群在乌克兰克列缅丘克会师,从而成功包围了基辅。之前西南方面军主官之一的布琼尼,以及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都力劝斯大林放弃基辅,以避开德军强锐之势而保存苏军实力。但斯大林坚持进行基辅会战,结果西南方面军除了布琼尼、铁木辛哥、赫鲁晓夫等一批主官坐飞机撤离基辅外,西南方面军六十六万余人成为德军俘虏。

德国名将曼施坦因有个回忆录《失去的胜利》,文中有句概括很精辟,叫作技术战胜重量,换言之,二战中苏德战场上,德军所依托的是技术与战术的先进,以及德军基层官兵的素质优越。巴巴罗萨计划是德军总参谋部根据闪击波兰的黄色计划和闪击法国的白色计划之经验拟定 ,从战争开始的局面看,战争计划堪称完美,南中北三个集团军群突破非常顺利,苏军一片慌乱,被合围甚多。但是战争结果表明,该计划有三大方面的失误:

进攻时间问题问题。巴巴罗萨计划的发起时间原本为五月初,而不是后来的6月22日 ,这一个多月是要命的,正是在德军推进至莫斯科郊外时,苏联的严冬到来了,冰天雪地让德军机械化部队彻底丧失了战斗力。这纯属意外,希特勒为了拿下乌克兰为部队提供粮食补给,从而将进攻莫斯科的时间延后。结果基辅会战结束向莫斯科进军时,已经进入苏联冷雨霏霏的寒秋时节。而朱可夫则趁德军攻打基辅的宝贵时机,抓紧时间巩固了莫斯科的三道外围防线,从而严阵以待准备打击进犯莫斯科的德军。德军中路集团军群和南路集团军群一部汇集在一起,在第一和第二两个装甲集群开路下向莫斯科进发。苏联西部在进入秋雨绵绵的季节后,道路出现了大面积的泥泞:德军的坦克和机械摩托化部队由于深陷泥泞而举步维艰。

待步履蹒跚的德军赶到莫斯科城下时,莫斯科的严寒已经悄然而至。一九四一年十月六日,莫斯科降下了入冬后的第一场雪。这似乎是对狂妄自大且刚愎自用的希特勒的绝妙讽刺:狂妄的希特勒之前认定德军一定能够在苏联十月革命节之前占领莫斯科,届时,自己就能够在莫斯科红场检阅德军。然而,一八一二年拿破仑远征莫斯科的历史又重现在二十世纪:第三帝国又再次重蹈了昔日拿破仑兵败莫斯科的覆辙。

对苏联道路情况的预估问题。德军的立体闪击战很重要的一个条件,是道路情况的良好和四通八达,波兰和法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法国更是发达国家,其良好的公路网为德军的迅速推进提供了便利。可是苏联情况就不一样了,地域广大,柏油路面极少,大多是劣质土路,这样的公路一经雨雪就是泥泞不堪,极大限制了机械化部队行军速度,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包克回答希特勒的责问时说,我的士兵正在与淤泥作战中。可见穷有穷的好处。

后勤保障问题。苏德战争跟我们抗日战争不同,是大规模的现代化战争,油料,食品,弹药等辎重需求极大,对于在敌国作战的德军来说,所有这些都必须从德国运来,部队推进的越快,后勤补给线越长,送一车油上来恐怕车本身消耗的也得一车油,德军参谋总部对后勤的评估过于乐观了。甚至于,几百万德军没有准备一件冬装,参谋总部认为严冬到来时战事已经结束。偏巧1941年的寒冬不但提前到来,而且来势汹汹,德军的钢铁装备和士兵,一下子几乎丧失了战斗力,不得不在莫斯科附近转攻为守,等待第二年的春天到来。而战机,从来都是稍纵即逝。

从当时的情况看,苏联毫无准备,内部混乱,正是德军出兵的好机会。可最终,功败垂成,历史改写。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采纳数:0 获赞数:0 LV1

战线太长,补给线太长,准备不够充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闪击苏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