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忏悔罪业最快,藏传佛教忏悔网

【佛教知识】智者大师:忏悔罪业的10种方法!_灵隐寺_传送门
【佛教知识】智者大师:忏悔罪业的10种方法!
智者大师:忏悔罪业的10种方法!智者大师告诉我们,若想真正将罪业忏悔清净,可以采用十种忏法:
一、者明信因果。
明是明白,信是相信,因果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好心有好报,恶心有坏报,清净心得清净报,因果定律丝毫不爽。
凡事都有起因,都有结果。如果我们的心里充满仇怨和愤恨,虽然还没有去杀生害命,但是也已经种下恶因了,一旦有机会去发泄,你就会去做这个恶事,就会受相应的惩罚。而当你心存善念,一直想着如何去帮助别人的时候,就种下善因了,只要遇到能帮助别人的机会,你就会积极地去做,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就得到了善的果报。所以“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有智慧的菩萨知道一切善恶果报皆源自我们的起心动念,就不会怨天尤人,而是反求诸已,如法忏悔,消除内心恶念,改善自心,自然恶业清净;而颠倒愚痴的凡夫众生呢,因为不明白因果,看不到果报的根源,也就不相信因果,心里充满恶念也不知稍作忏悔,稍作停歇,恶报不但永远没有清净之日,反而会越来越惨烈。所以明信因果就会生惭愧心,发心忏悔,不会再去做坏事。
二、者生重怖畏。
如果做了恶事,就感觉像清净的池塘被倒进了垃圾一样,池塘就有了被污染掉的危险。因为害怕招致恶报,就会生起极大的恐惧心、畏惧心,一定会想尽办法把垃圾清除掉,把罪业忏悔清净。
三、者深起惭愧。
惭是自己做了坏事心中不安,自惭形秽;愧是危害到了别人,愧对他人;或者说惭是指对过去的错事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愧是指未来不再继续去做,坚决改正。对周遭所有的人群生起惭愧心,包括同事、同修、善知识、老师、父母以及社会团体等。有了惭愧心,才会积极地去忏悔罪业,断恶修善。
四、者求灭罪方法。
我们寻找到罪业生起的动机后,就要积极地寻求灭罪的办法,把动机消灭掉。比如通过读诵大乘经典、拜忏、供养等等仪轨方法,如法忏悔,同时观想自己过去的罪业全部消融在三宝无尽的功德中,直到心空如洗,就把所有罪业都忏悔干净了。
五、者发露先罪。
发露就是揭发,暴露。“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因此,我们做错了事就要认错,不能死不认帐,甚至掩藏罪恶,要有勇气和智慧把自己的罪业发露出来。比如对着佛像,说出自己的错误,忏悔自己的罪过;或者向善知识发露自己的罪障,把心中的罪过说出来,让大家知道,这叫发露忏悔。如果能发露罪恶,才算真心求忏悔,才能忏悔干净;否则深埋在心里,就很难忏悔干净了。
这就像挖掘地里的苦种一样,刚有恶念的时候就像刚把苦种洒到地里,浮土很薄,很容易就能把它挖出来清理掉,以后就能免受苦果。如果不赶快把它挖出来,种子上面的土越来越厚,根越来越深,虽然它很难从土里钻出来,但将来一旦发芽,我们就很难把它清理出自己的心田了,只好自食苦果。所以我们做了错事一定要及时发露忏悔,做了好事倒不用着急向外说。
六、者断相续心。
相续就是继续,把继续做坏事的心断掉。如果昨天做错了事,忏悔之后今天还继续做,还想再继续忏悔,那这个忏悔就不是清净、真诚的。不再重犯才是真正的忏悔。你一边道歉一边继续作恶,怎么能算是忏悔呢?谁又能真正原谅你呢?
七、者起护法心。
护法的意思是保护佛法,首先是外在的表现,也就是我们的行为、语言、对人对事都要如理如法,行住坐卧都要有威仪,不要让众生对佛法生起轻慢或者错误的认识。护法更重要的是指保护自己的心法,也就是在心中要护持正念——正确的观念,以戒定慧三学保护自己的心不受世间法的污染,清净自心,就是清净罪业。
八、者发大誓愿。
要发大愿,度尽一切众生,使他们能离苦得乐。有了这种愿力就和诸佛菩萨同心同体了,因此就能生起无边的力量和功德智慧来灭除罪业。
九、者常念十方诸佛。
佛经说,至诚念一声阿弥陀佛,“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何况心里能经常忆念十方诸佛!大德说,“念佛心是佛,妄念是众生”。常忆念十方诸佛,心即是十方诸佛,罪业又如何安住呢?所以常念十方诸佛,也具有清净罪业的作用。
十、者观罪性无生。
这是大乘忏法最重要的一点。观罪性无生就是观罪性本空,不生不灭,这个观法有些难度,如果没有般若智慧就观不起来。般若就是空性智慧,也就是世间的一切法,包括我们的身心,都是由很多缘聚集起来的,在缘生缘灭的过程中,并无一法可得,也并无一法可失,没有一丝一毫可以去把握,可以去主宰。因此佛法讲世间一切法(事物)的本质都是缘起无自性的,一切罪业也是如此。当我们心空无相的时候,罪业也就如同梦幻泡影,幻生幻灭,实无生灭,这就是罪性无生。“
这是理忏,也叫无相忏,实相忏,这是最根本的忏悔。所谓: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说的就是这个忏法。其它九种都是有相忏,也就是事忏,只要发心真诚、猛利,仪轨如法,事忏和理忏一样,都能将罪业忏悔清净。
“若能成就如此十法,庄严道场,洗浣清净,着净洁衣,烧香散花,于三宝前,如法修行,一七三七日,或一月三月,乃至经年,专心忏悔,所犯重罪,取灭方止”。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灵隐寺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2月23日 20:08
灵隐寺 最新文章如何忏除罪业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忏除罪业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释迦牟尼佛画传》二00、忏悔罪业皈依佛 - 如是我闻佛教网
& &&&& 二00、忏悔罪业皈依佛
二00、忏悔罪业皈依佛
说:“我是佛陀。我住在祗园精舍。将来住在世间一切处,进入大,活在每个人的心中。我怜悯你,所以才来救你。”
发狂的弟子听后,不由得在佛陀面前俯伏叩头。佛陀又说:“你做我的弟子好吗?”
“人都怕我,见到我就跑,难道您能允许吗?”
“忏悔就能得救,忏悔能消除过去的罪业。太阳的光明照拂一切,泥水进入大海就能变为清净,大地吸收粪尿能成净水。你不要挂念,只要你能改过自新。”
这个弟子就这样做了佛陀的弟子,变成人间的清净者。
责任编辑: 文章修订1.1如何知道罪业已经忏悔干净?--学佛网
&如何知道罪业已经忏悔干净?
发布:妙音居士&[ &]&& 日期: 10:59:00&&
  怎么知道我已经如法地忏悔干净了?这有判断方法,我们把它念一遍。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_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了凡四训》  以下它讲到了八种情况。八种情况,前面五个是初步的忏悔,叫作业障消除。第六七八就不容易得到,叫作善根增长。忏悔不但把过去的业障给消除了,你还因此而进步了,因祸得福了,善根增长。所以,它有两块:一个是业力的改变,一个是心灵的改变。  先看第一个,“或觉心神恬旷”。心神恬旷表示说这个罪业不再障碍你了,你觉得很愉快、很开阔,这个是第一个判断。  第二个,你觉得“智慧顿开”。表示你的心识比较灵巧了,不像之前那么暗钝。  第三个,“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遇到很繁琐的事情,你也不起烦恼,你的心非常寂静、安稳,不会因为外在的因缘经常干扰你,而动不动发脾气了,你心的寂静力增长。  第四个,“或遇怨仇而回_作喜”。这个人本来对你不欢喜,你忏悔以后这个业消了,他对你没有对立心了。  第五个,“梦吐黑物”。在梦中,梦到你吐出脏东西,梦到你洗澡,梦到你排出大小便等等,这都是业障消除,罪业从你的内心里已经脱落了,见好相就是业已经消了。  六七八就不容易了,是善根的问题。  第六个,“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你梦到祖师大德来跟你开示,这是感应道交的问题。《论语》上说,孔夫子有一段时间他做官,整天忙政务,他就感叹,说:“我很久没有梦到周公啦。”这什么意思呢?因为孔夫子提倡的就是周礼,他以周公为他的上师,他对这个内心的道生疏了,所以他跟周公的感应力量薄弱了。  你今天如果能够忏悔到见到祖师大德,表示你不是罪业消而已,而且你的善根增长,因为你的磁场已经能够感应到祖师了。  第七个,“或梦飞步太虚”。你觉得你的身心世界,很轻飘,不粗重。在《楞严经》上说,你的心经常很轻松愉快,梦中看到你在飞,这个人一定有菩提心,有愿力。有愿力的人他的身心是轻松的,轻飘的;没有愿力的人,他很容易落入一种当下的烦恼粗重。所以,梦到自己是往上飘的,这非常好。在空中飞翔,表示你有很清净的很坚固的愿力――出离心,菩提心。  第八个是最好的,“梦到幢幡宝盖”。这是佛的智慧光明,幢幡宝盖表示佛的智慧,表示你的心“心与佛合,心与道合”。  所以,梦到一二三四五,你这个忏悔刚好持平,恢复你原来没有造罪之前的相貌而已,把罪业消了。如果你梦到六七八,那恭喜你!你因祸得福了,你因为这个忏悔,不但把罪业消了,你的功德还增上,这一定要理观才有办法做到。你没有理观,很难达到六七八的,你不但是把过去的罪消掉,还比以前没有造罪之前更加殊胜,所以忏悔不但是消业障,还可以增上,看你怎么忏。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大风号出品
从佛经中看忏悔灭罪的原理
《未曾有因缘经》:(白话译文)佛告诉波斯匿王:“在多劫以前,有一个很大的国家,名叫裴扇阇。有一个女人叫提违。是婆罗门种姓。丈夫死后守寡,她的家里很富有,但是没有儿子,也没有父母。孤独一人,没有依靠。婆罗门教中有种方法就是如果有了什么不如意,就自焚烧身。这时有一些婆罗门教士经常一起到提违的住处,劝他说:‘现在所受的苦报灾祸都是由于前世造作罪业的缘故。什么是罪呢?不尊敬奉侍婆罗门教,不孝敬父母丈夫,又没有养育儿子的慈悲之心。有这样的罪过,才让你遭受孤独一人的痛苦。如果不修福灭罪的话,后世的苦报会更加痛苦,堕落到地狱当中。那时后悔就晚了。’提违就问:‘那要怎样才能修福灭罪呢?’婆罗门教士说:‘灭罪有两种方法,一是罪过轻的,剃除头发,洗浴清洁,到神庙中忏悔,乞求那罗延天,请一百名婆罗门教士吃饭饮食,然后用哺乳的奶牛百头供养婆罗门教士才能灭除罪业。为什么呢?婆罗门教修行梵行,不吃酒肉五辛葱蒜,只饮牛奶。以奶牛做供养能让施主除灭罪业,获得福报,生生世世心想事成。你现在的罪业很重,应该以家中的一切珍宝布施五百名大婆罗门教士,诸位婆罗门教土得到布施后会为你祝福,诵咒祈祷,让你后生得到大富的果报。如果要灭除罪业,应该在恒河边自焚。诸位婆罗门也会为你祈祷,让你所有的轻重罪业全部灭除,后世不会有痛苦的果报。父母兄弟丈夫孩子都会长寿,快乐无量。’于是提违便同意了,执意决定自焚灭罪,于是便让家奴用十辆车到山中砍伐木材,准备自焚。这个国家中有一位得道之人,名为辩才。持戒精进,多闻智慧。常以慈悲心教化天下人民,让其改恶从善。听到提违要自焚的消息,于是心生怜悯,来到她的住所,问提违说:‘你砍伐木材,是要干什么啊?’提违回答说:‘想要自焚来灭除罪业。’辩才回答说:‘你的罪业是跟随精神而有,不是在身体里,如果自焚,白白受了焚烧的痛苦,却是不能灭除罪业。人的福祸由心而起,心念善则受善报,心念恶则受恶报,心念痛苦欢乐,受到的果报也是一样。 就如人饿死,那么就会做饿鬼,苦恼而死的人就会受到苦恼的果报。欢喜而死的人就会受到欢喜的果报。安隐快乐的人死后也会有相同的果报。你现在怎么能在苦恼中想求灭除罪业,希望得到善报呢?千万不要这样想,这个道理是讲不通的。’‘再者,提违,就说那在病痛之中的人吧,被痛苦所折磨,如果有怀有恶意的人呵斥辱骂这个病人,用手撕扯他的耳朵。那么你想这时病人的心里会快乐吗,会没有愤恨的心吗?’提违回答:‘病人在病痛中,没有见到人的时候都常常恼怒,何况被人撕扯怎么会没有愤恨心呢?’辩才说:‘你现在也是一样啊。前世的罪业造成你孤独一人,常常苦恼忧愁,还要自焚来脱离苦恼,不就是这样吗? 如同病人痛苦之中遭到辱骂呵斥,苦恼会增加百千万倍,何况自焚,火焰生起的时候,身体焦烂,气息还没有断绝,神志尚清。这时身心被火焚烧,但是神识却没有离开身体,受到痛苦茶毒,内心苦恼,这样命终之后会转生地狱之中。地狱中的苦恼会增加百千万倍。想要脱离难上加难。何况要用自焚来脱离痛苦呢! 还有,提违,如同牛讨厌所拉的车一样,想方设法让车损坏脱离痛苦,但是这辆车坏了,下一辆还会套在它的脖子上。这是因为罪业没有完结的缘故啊。人也是这样,假如烧坏了一个身体,罪业因缘仍然存续,没有消灭。如同阿鼻地狱中被火焚烧的罪人,一天之中会被烧死八万次,但又会八万次活过来,经过一劫这样的罪业才完毕。更不要说你希望自焚一次就可以灭罪了,怎么会有这样的道理呢?’辩才以种种比喻为其讲说正法。提违觉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改变了主意,不再自焚。于是请教辩才说:‘应该怎样才能灭除罪业呢?’辩才回答:‘前面心怀恶念,如同乌云遮月,后心发起善念,则如火炬消除黑暗。你今天幸好有灭除罪业的意愿,我有善巧方法能够让你不花费一文钱,甚至不经历一毫痛苦,灭除罪业,让现世就能安隐快乐,以后更会往生善处,随心所愿,万事如意。’提违听后欢喜非常,忧愁恐惧一扫而空,如同囚犯被赦免出狱。立即顶礼问讯,命仆人铺设庄严宝座,布置鲜花,焚香燃灯,请辩才落座讲法。辩才即接受邀请落座。提违带领家内五百眷属奴仆围绕辩才,恭敬叩头顶礼后合掌站立。提违向辩才说道:‘听了您说灭罪的道理,虽然十分欣慰欢喜,但还是有些疑问,请您为我们说说除灭罪业的方法,我们好遵照实行。’辩才回答说:‘罪业的来源是由于身口意的造作。身业造作的恶是杀生、偷盗、邪淫。口业造作的是妄语、两舌、恶口、 绮语。意业造作的是嫉妒,嗔恚 骄慢、邪见。这是十恶。造作了这十种恶行就会受到恶的果报。现在应当专心一念,至诚忏悔:前世今生所造作的这十种罪业今天完全忏悔,发露出的罪业才会灭除。并应自行立下誓言,以后坚守十善,不再做恶。同时我们的父母、丈夫、兄弟等亲人所做的罪业,我也一心代他们仟悔。弟子提违以今天仟悔、改恶修善的福德因缘,布施给一切遭受苦难的众生,让他们离苦得乐。众生所有的罪业我都代替他们承受。再立下誓言,因为今天我改邪归正、忏悔罪业修积福报的因缘,后世转生直至成佛,会始终遇到明师和善知识,寿命无量,常和父母夫婿子女眷属,相互顾念,不会遭受和今日一样的痛苦灾祸。‘最后辩才告诉提违说:’忏悔灭罪的方法就是这样。‘提违及其眷属在辩才前跪拜合掌说:’弟子们聆听您的教诲,也按照方法进行了忏悔,愿尊者能够传授其它的善巧教法,我们当会奉行不懈,增长功德。‘辩才说道:’现应诚心皈依佛、法、僧。这样说三遍。今生会受持十善业道。弟子某某,从今天起,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是身业善。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缚语是口业善。不嫉妒、不咳毒、不骄慢、不邪见是意业善。这就是受持十善法戒。‘辩才传授了提违十善法戒后,提违及其眷属欢喜雀跃,尽心奉行。提违又布置了多种饮食和珍宝,向辩才禀告:’愿尊者不要起离去的念头,留下来教化我们这些众生。我们会为您建造居住宫殿的宫殿,随您的心意奉侍终身。‘辩才回答说:’你今天己经能够舍邪归正,修习十善,为正法弟子。再以十善教化天下,那么就是报答师傅的恩情了。你己经得度,我不必再留,当去往其它的地方教化众生。‘提违知道辩才尊者不会留下,于是将储藏的珍宝般出来敬献,希望能够留住法师。但是辩才没有接受,告辞离去。于是提违心想:’今天所得到的惠利都是由于我们在师傅的教授下开悟才能得到的。教化的恩情无以报答,但是法师即不留下,也不接受珍宝的供养,真是无可奈何。‘于是悲伤泪流,叩头拜别。“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
人得好意其福难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藏传佛教忏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