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些辞官回家的人:辞职回家后都靠什么生活

原标题:湖南辞官务农副县长谈回乡种猕猴桃

  原标题:“国家不缺公务员,农村却缺人才”

  刘涛向来访者介绍他的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网络截图

  “北大毕业的34岁副县长辞职务农”,此消息近日经媒体报道后,在新闻媒体和朋友圈中爆炸式扩散,几乎所有人都追问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年轻的副县长毅然挥别仕途,回乡务农?面对种种猜测,新闻主角刘涛与记者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价值、理想和选择的对话。

  北大毕业 当地最年轻副县长

  湖南省慈利县东岳观镇跑马村,地处武陵山脉东部,距离省会长沙约280公里。山路沿着峭壁和河畔一折一弯,似乎都在告诉路人,要走出这重重大山有多么不易。正是从这里,17岁的刘涛考入北京大学。

  从2003年参加工作开始,刘涛的仕途就一帆风顺。当年,从北大毕业的刘涛参加了湖南省选调生考试,是年7月,刘涛在张家界市永定区双溪桥乡,担任办公室秘书。

  一年后,张家界团市委以考试方式选拔两名干部,刘涛被顺利录取。2005年,刘涛被调往共青团湖南省委。2009年2月,刘涛调往湖南省委统战部民族宗教工作处工作,并在此一直工作到被调往临澧县。

  2012年10月,刘涛就任常德市临澧县副县长。在7个副县长中,他是最年轻的,时年31岁。

  辞官务农 追求个人志趣价值

  2014年底,刘涛辞去副县长的职务,决定回家种植红心猕猴桃。消息在网上疯转,也引来种种猜测。其中提及最多的一项揣测是:年轻的副县长是不是对基层工作水土不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当地官员称,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因为像刘涛这样长期在省委工作的年轻干部,如果做得不开心,通过运作调回省里并非难事。“而且,如果安心在体制内做这个副县长,得过且过也不是问题。”这位官员认为,刘涛辞职应该是内外因综合的结果,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他个人的志趣和追求。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刘涛不止一次说:“一个人的价值,不取决于他所处的位置,而取决于他努力的方向。或许,在副县长的位子上,很多人都会恭维你。但人家看到的是那个位子,而不是你这个人。”

  回乡创业 希望带动乡亲致富

  刘涛也无法确认,如果一直在统战部工作,自己是否选择辞职务农。但在临澧县工作的时候,自己在分管的乡镇做了一些农村问题的调研后,有了更多的思考。

  “国家有很好的政策,也做了很多扶持工作。比如,修路架桥。但如果农村没有人带头发展实业,农民没有尝到甜头,农村的人仍然会流失,农村的地依然会抛荒。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问题很难得到解决。”

  在父母搬到长沙之前,每年刘涛都会回跑马村住一段时间。看着农村的日益破败,他忧心不已。“如果再不有所作为,这里就真正荒了。”

  刘涛说:“时间等不来的,你不能等到退休再去做。不要说30年,再过五年十年就真没人了。”

  “我想我们公务员有一定的资源、见识和人脉关系,自己不去创业,难道全指望大学生吗?”

  刘涛很看好这种水果的经济效益。他希望自己能逐渐改变山村的面貌,带动乡亲们致富。如今,他已成立了跑马村第一个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同时,他从农户家中收葛根、蜂蜜、腊肉等土特产,将建网上销售平台卖出去,6月底就可以上线。

  谈辞官 就是一种职业选择

  记者:说说大家最关心的辞职原因吧。这么年轻当上副县长,很多人可能四五十岁也坐不到这个位置。网上有人猜测,辞职或者是干得不好,提拔无望;或者是工作压力太大,无法胜任,你认可这种说法吗?

  刘涛:其实我当公务员,干得还算不错的。我最近整理以前的材料,翻出很多之前得的荣誉证书,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还拿过公务员二等功奖章,这个是很难拿的。不能说是因为当不了县长才辞职的,那个记者可能误会了我的意思。如果按部就班做下去,也不是没有提升的空间。辞职前我还被借调到省地税局工作,应该说领导对我的工作是认可的,也有进步的机会。

  记者:那有没有什么契机,或者什么事情触动你做出辞职创业的决定?

  刘涛:我有这个想法,至少有大半年了,到县里工作以后,下去多了,跟老百姓接触多了,觉得农民太需要人带领他们创业了。我本来就是农村出来的,对家乡和土地有感情。你去看看就知道,我的家乡环境很美的,但因为没有年轻人,很多土地都荒着,最多种点玉米,因为省事嘛。我觉得再不回去做这个事,可能就晚了。

  记者:这么说你觉得这个决定很自然,也不算多艰难多重大?

  刘涛:我觉得还好吧,就是一种职业选择。我跟其他记者说过,我觉得农民是最自由的职业了,而且我有兴趣也有能力去做。其实现在辞职的干部也有不少,只不过有的去企业了,有的出国了,有的创业了,辞职搞农业的不多,所以才引起关注吧。现在国家也是这种导向,公务员要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记者:不过你的家人不一定这么想吧,他们支持你吗?

  刘涛:我夫人倒是挺支持的,因为可以有更多时间陪她嘛。最支持的是我9岁的儿子,今年过年他把压岁钱都攒着,说要留给爸爸创业(笑)。父母还有80多岁的爷爷开始确实不理解,还流了眼泪。不过现在他们都想通了,为了支持我创业,原本都搬到长沙的父亲又回了老家,带着大家在地里干活。母亲要带孙子,又不放心家里,现在长沙和慈利两头跑。

  谈创业 与大学生相比有很多优势

  记者:你大学学的是图书馆学专业,当时是不是有另外的选择?

  刘涛:有啊,专业对口的,可以去湖南省图书馆。但那时候刚毕业,人生经验很有限,就是觉得当公务员有前途,也比较稳定。

  刘涛:经历过才知道,基层公务员很辛苦也很不容易。我一开始在乡里工作,也跟农民差不多,一个月拿600块钱,下乡都是骑自行车去。后来到机关,工作相对简单一些,主要做文字工作,写材料,有时候也挺枯燥。当副县长时,工作任务更重了,收入嘛,加到一起也就3000多块。所以并不觉得有多大落差。

  记者:北大也有你这样的例子。我记得当年我们上学的时候,学习的楷模就是北大毕业去当村支书的吴奇修,也是你们湖南人,你参加选调到基层当公务员,有没有受到他的影响?

  刘涛:我当时就知道他。说起来我跟他还有些渊源,我从张家界市团委调到省团委,他还是伯乐呢,当时他是团省委书记。不过我现在辞职搞农业,除了跟我是农村出来的,了解农民、对农村有感情之外,也是受这些北大校友的启发。

  互联网+农业,我觉得还是大有前途的,我也有这方面创业的优势。我现在一边干,一边学,学习法律方面的东西,一些做得好的电商,也去学习一下,开阔一下思路。农村太需要有知识懂市场的年轻人了,就缺人带着干。

  记者:这么多年基层干部的经历,对你今天创业有什么帮助?

  刘涛:当然有很大帮助。跟那些一毕业就创业的大学生比,我还是有很多优势。公务员创业跟大学生创业不一样,经过管理部门的锻炼,见识和思维方式都不一样。

  我现在主要不是干活,只是回去偶尔跟他们干一下,我主要研究市场和运作模式,再就是寻求支持。需要资金去找银行贷款,找农科院专家提供技术指导,还有怎么建网上平台。现在也有很多银行表示愿意给我贷款,还有水果商主动找上门要求包销我的水果。不过现在离收获还早,搞农业需要一个很长周期。

  谈选择 副县长有七八个,刘涛只有一个

  记者:在你们这,考上北大很不容易,这么年轻就当了副县长,辞职搞农业是不是有点可惜,甚至像有人说的有点“浪费资源”?

  刘涛:我不觉得是浪费资源,当公务员和做企业,都是一种职业选择,而且我觉得农村更需要回乡创业的人。我搞农业,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广泛调研的,也能承担这个成本。即便创业失败了,我也不用担心生计,最差还可以找个工作,继续把这个做下去。

  选择搞农业,跟个人经历和性格也有关系,我喜欢农村,还是习惯待在农村。改变它也好,拯救它也好,我愿意去做这件事。现在国家政策导向是对的,但就是缺人去干,我现在雇的工人,都是50岁以上的,没人带头不行啊。

  记者:但靠一个人的力量,能改变多少呢?

  刘涛:我能投入的财力确实有限,初期只搞了100亩,目前投入30多万元,而且搞农业风险很大,也需要较长的周期。我是想通过这100亩的示范,形成带动效应。农民是很现实的,如果看到有收益,他就可能加入。到时候我提供技术、种苗、肥料,统一品牌和标准,你按我的要求生产,然后统一销售找市场,比种玉米赚多了。一亩地赚一万块钱,就是很可观的收入。

  现在我们那个地方的风气也在改变,有了干活的热情和积极性。以前叫不到人,一天给100元也不干,打个麻将也能赢几十块呢。但他们看到土地能带来收入,就愿意做这个事情。

  记者:当副县长也能通过积极履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啊,而且能帮助更多人,为什么非要辞职自己创业?

  刘涛:一个成熟体系内的公务员,很多时候就是个执行者,有一套工作程序,有各自的职权范围,其实能做的事也很有限。我们县里干部,都有扶贫、驻村的任务,也可以帮助农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但很多时候改变农村面貌,不能只靠行政力量,还要靠产业、靠市场的力量。比如我们可以帮他们争取资金修条路,但也就是出行更方便一些,没有产业和产品,农民还是无法增加收入,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发展产业还是需要有人带头,但现在农村最缺的就是人才。城市把精英都“收割”走了,青壮年劳力也被城市收割走了。国家投入在农村建设上再多,也得有人去落实。我老家山上这几年都修了水渠,但没有人用。

  记者:可是公务员也得有人干啊?

  刘涛:现在不缺公务员,但农村却非常缺人。一个县副县长有七八个呢,但对我老家的农民来说,能带领他们搞农业致富的,可能只是一个人。

}

中国古代诗词涉及辞官内容思想的,主要来源于孔子。《论语·公冶长》中孔子说过的一段话:“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大道如果不能推行于天下,不如乘坐着竹筏子到东海去游荡)。”

阅读史书,常会撞见一个个辞官的故事。心里不禁感慨,盛世之浮躁,若乱世之通透,大家都明白,就是不知道如何解脱。

史上以官身全退颐养天年的,每朝屈指可数,不见得人人都有专传,不见得有多少美谈传世。但是,以各种理由推却官职或功成身退辞官不就的却有很多记载,甚至被传为美谈。

秦汉是我国辞官制度的确立时期,古代官吏辞官退休有很多别称:致仕、乞身、解印、解佩等等,不一而足。辞官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者本来无官,或大有才学,或善德孝行享誉一时,但不论是皇帝召见也好,还是一方诸侯委以大任,却只是埋头读书,躬耕在家;二者有大功于当世,也许是老板忽略了提拔,总之我只是帮你办成了事,成就了自己的理想,正好功成身退,也免得有后顾之忧;三者是世事洞穿,官做得不畅快,深以为官场之事怎么就跟我读书为学的圣人理想反差之大?如此得不到理解?也罢,不如辞官,采菊东篱下去也;第四种不过是一种姿态而已,但是这个人好赖也是饱学之士,志趣高难免眼光高,一般人看不起,一般事不做。如此三推四托,躲猫猫的同时心里汹涌澎湃。换句话说,古代为学之人哪有不想成就理想的?如此三番五次之后还是“勉为其难”了。其实此时连皇帝也很难拿捏这种事。如此等等,历史记载里,每一种情况都有那么几个出名的代表人物。

推官不就做得最彻底的要数汉末至三国年间的巨鹿人张臶,年少时曾在太学就学,学完就回家了,一生养志不仕。他名言就是:“上不事天子,下不友诸侯。”一生之中,袁绍、曹操都曾征召过他,为躲避征召先后迁隐并州、上党、常山、广平,但是总是被当地郡守举荐,那时征召举荐叫“辟举”。但是,他不管你什么人,袁绍曹操你枭雄也好,高幹、卢毓当时名士也好,所有的辟举都被张老头拒绝。

张老头轶闻两则可以征其才学。魏青龙四年,出了个奇事,张掖郡突然一阵山洪暴发,冲出来个石头,石头上像有个图形,很像史传的那种灵龟,黑底白纹(苍质素章),纹饰好像是麒麟、龙凤、宝马。当时的太史令说,这样的宝图从河里出来现形,是魏国皇帝天命神授的好兆头。那时候张老头正好隐居任县,县令于绰带着重礼来慰问张臶,把这事悄悄跟张老头说了,老头一听不对头,就把于绰的耳朵扯到跟前,轻轻的说:“我所知神兆都是征兆将来的,不验证以往的事,一般都是征兆现象先出来了,马上不久就有朝代兴废。现在,汉朝已经亡了许久,魏国也得了天下。这个征兆怎么会是征兆魏国的好事?这个石头的出现,应该是要征兆马上要出现的变异和将来的祥瑞的。”果然不久,曹氏的魏国就被司马氏的晋朝所代;另一则是讲张臶自己的。张臶一百零五岁那年,有一种叫鵀鸟的候鸟在张家的大门下筑了个鸟巢被张臶发现了,张臶一下子知道自己的大限到了,就跟家人说:“鵀鸟是阳鸟,是跟着阳气跑的,现在居然在我的门阴下造窝,一定是不祥之兆。”于是,张臶自做准备,天天抚琴自乐,还写了两首诗以遗后人,不到十日就溘然而去。张臶虽然终生多次辞官,始终未出仕,但是他是生前备受尊敬,死后备极哀荣的。生前无论隐居哪里,都始终受到地方官的优待,地方官到任都要先拜见他,逢年过节探望,有什么新政策都要主动先给他老人家先过目指点。死后广平太守王肃还专门晓谕当时县官,要求要专门派人上门慰问,对他的家人好生照顾,把他的门户特殊对待,称是“以慰既往,以劝将来。”

功不言禄和功成身退最有名的要首推春秋时的介之推。

介之推是晋公子重耳即后来的春秋霸主晋文公的跟班。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因为跟几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争夺王位,几次险被刺客所害。但是重耳素有贤名,网罗了一批死党,为逃命颠沛流离十九年,虽然也有在齐国声色犬马的时候,也有在卫国遭冷遇的时候,在楚国遭惊吓的时候,但介之推这一帮子死党始终追随着他。重耳曾狼狈奔逃到一个山谷,饥饿疲惫一齐来袭,实在找不到吃的,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炖汤喝,还说是打的麻雀汤。

千难万险之后,重耳终于在兄弟厮杀之中占了上风,到后来做起了国君,成就了第一个春秋霸主。重耳登上大位之后,一群跟班都封了大官,得了大利,没想到把介之推给忘了。介之推的母亲劝儿子说,你也是跟着国君这么多年,他们都得到了好处,你怎么不去跟国君说说,也讨个好处?介之推说,我怎么能跟那些人一般见识?国君能有今天,那是上天安排好了的,是国君自己天命如此。他们还以为是自己的功劳才让国君登上王位,那真是贪天功为己功。跟这样的人一起在朝为官有什么意思?母亲又劝了劝,那你多少也应该让国君知道你为他割肉化饥的事啊。介之推说,我都没准备做官了,还去说这事,不等于还想以功邀赏吗?母亲听了,只好作罢,于是母子退隐绵山。

多年之后,介之推的事被好事者编为歌曲传唱到了晋文公耳朵里,这下晋文公既悔又惭,率领群臣来看介之推,无论如何要他出来做官,可介之推就是不肯。群臣里也有嫉妒晋文公如此抬爱介之推的,象名人赵衰之流,出了个坏主意,让文公三面放火烧山,想逼介之推下山。山火烧了七日七夜,等文公发现,介之推母子宁死不下山,已经抱树烧死。晋文公悲恸不已,规定以后这天都不准烧火做饭,只准吃寒食。寒食节由此而来。

古代交通不便,思乡之情相较现代人也就更甚,若离乡为宦多年,更是难免思乡心切。 《世说新语·识鉴》有记载:晋朝有一位大司马张翰,一日秋风乍起,他触景生情思念起家乡吴地的特产菰菜、莼羹、鲈鱼脍来了,回到府上自言自语地说: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图个快快乐乐, 又何必为了官名而别乡数千里, 还要倍受羁绊呢?于是第二天便交了一份辞职申请,回家去了。

读书人因看破红尘辞官归隐,又在历史上享美誉的,最有名的恐怕要数陶渊明了。在东晋末年,陶渊明纵然也算公子哥儿出身,曾祖父陶侃做过大司马,父亲叔父都做过太守,但陶公子的仕途并不通畅,做过祭酒、参军,都是幕僚一类的官,每每不如意,所以就每每“不如归去”。最后好不容易又出来混了个彭泽县令,以为可以自己做主,为老百姓做点事情,最终还是不愿侍候权贵,所以后来便以“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去。一十三载宦海浮游,先后五次辞官,竟无一日有悠然之乐。成就他一世美名的都是他的归隐之作,后世读书人如果不知道《归去来兮辞》的,那是要被人轻看的。陶渊明先生就是把彭泽县令做得再好,甚至官做到他的先祖那么大,恐怕他自己后半辈子不可能过得那样快乐,而且我们所熟悉的那些无比美妙的诗句将也无从说起。

陶渊明的时代,是一个名士辈出的时代,也是这些名士时隐时出的时代,其中不乏沽名钓誉之人,但也确实有不少隐士最终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比如“竹林七贤”,就以“在野”的一个文学群体代表了一个时期的文学。

“愿赐骸骨,归卒伍”的悲愤情绪

以有病为由请辞,是自古以来辞官最顺乎人情的借口,苏轼写的《范增论》中曾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汉王刘邦当时采纳了谋士陈平的离间计,导致楚国君臣关系不和。霸王项羽因此误以为谋士范增与汉勾结,就开始逐渐剥夺了范增的权力。范增得知这件事后非常愤怒地说:“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在这种情况下,范增内心失落,以“乞骸骨”为由辞官,这句话也证明了他的怨恨。

“乞骸骨”的意思是请求让自己的骸骨回归故乡。与“乞骸骨”相同的说法还有“乞休”,“休”的意思是“休息、歇息”,也是自请辞去官职。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成就了他的一世美名,比如当中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等词句表现了他的超然物外,欧阳修对《归去来兮辞》也是不吝溢美之词,曾说:“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陶渊明受到了老庄思想和魏晋风度的影响,诗句中都表达了他超然的一种态度,是反映时代特点的。然则中国古代诗词涉及辞官内容思想的,主要来源于孔子《论语·公冶长》中的一段话:“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大道如果不能推行于天下,不如乘坐着竹筏子到东海去游荡)。儒家都有一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宗旨,这其中的离职愁绪,都是士大夫的人格模式。但说到底,这些诗歌中都强调辞官是因为病痛等原因大概还是表面借口。真正的问题在于社会和朝廷有病,所以他们就不干了。

在做归隐之态、做辞官之事,或几经推就最终还是沉迷宦海的人中,功成名就者有之,身败名裂者有之,毁誉参半者有之,这也许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辞官。诸葛亮虽让刘皇叔三顾茅庐,似乎归隐之心铁石一般,最终还是服于平生志向。曾国藩虽几次在功成名就之后生辞官养志之念,最终还是难以放弃人臣之志。这些人的成功还是建立在自己政治抱负的矢志不渝上。

历史就是大浪淘沙。归隐之美就是放弃之美,追求之美也是理想之美。历史的批判其实就是历史的宽容,历史的美感最终都会回归到创造美的人的身上。

}

近日,江苏东海县石湖乡党委书记冒惠萍辞去公职,就任江阴一家上市公司副总裁。据媒体报道,其辞职后“年薪70万”,辞职背后是否另有隐情,也引发不少网民猜测。

公务员“跳槽”已屡见不鲜。发牢骚的公务员不少,真正走出去的并不多。对有一定行政级别的干部来说,辞官从商往往会引来公众的唏嘘和猜想。干部辞职本是件再也正常不过的事,之所以会引人关注,主要缘于其“特殊身份”和“特殊关系”。其实,干部辞官从商并非不可,但要谨防“权力余热”,把好“出口关”。

据媒体统计,近年来辞官从商的干部到企业后基本上都身居要职。原山东菏泽副市长张毓华辞职后任深圳一家保险公司的党委书记;原温州市副市长,2003年辞官下海,当时即担任惠利玛商业物流连锁机构总裁;原温州市政府副秘书长,2003年辞官到中国奥康集团任职现任奥康集团重庆分公司总经理。不禁要问,官员辞职到企业任职为何如此“受欢迎”?企业看上的究竟是官员的能力还是人脉?

事实上,即使是厅级干部,每月工资也就是几千元,但是在老总眼里,官员的权力余热如果能和公司发展相契合,无疑能换来巨大的利益。因此,还要防止官员“身退权不退”,利用手中的“权力余热”为企业牟利,让其他市场主体吃亏。

为何我们的企业总爱挖官员来“撑腰”?从大环境看,各种行政审批的过多过杂,严重影响了市场的良性竞争和自我净化。权力和资本的边界不明,更易导致权钱交换,政商勾结,而官员问责制度的不完善,对于重大事项未能实现终身追责,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政商旋转门”的出现,使得下海捞钱,上岸洗白变的更为简单。

从制度架构上来看,如何让官员离开体制后毫无“威力”,也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权力的余热,大多时间不是存在于各种审批事项中,而是存在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里,在一再强调简政放权的当下,一城一地如果频繁出现官员辞职后高薪出任企业高管的,或许值得注意。

其实,只要完善追责机制,坚持为官一任,责任一生。形成“双向审查”制,确保进入队伍需政审,退出队伍也要严格审查。领导干部要辞职从商,首先就要做一个“透明人”,主动向组织交底,公开透明不仅是向人民负责,也是在自证清白。一方面将自己的财产情况以及家庭、个人等重大事项向群众公布,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另一方面,组织人事部门也必须加强对离职官员的主要工作、个人财产、人际关系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核,并公之于众,解答公众疑问,追踪调查公众反映问题。

领导干部“下海”后,就该遵守市场秩序,不拉关系、不“打招呼”;自觉退出权力圈子,不“拖泥带水”,不走“捷径”,以一颗创业的心从零开始,凭自己能力干干净净做事,脚踏实地做人。当官发财两条道,不可兼得,要实现这一点,还需从培育健康的市场环境做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辞官回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