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个上司关系处理得还不错还不错,他最近和朋友开了公司,要我过去帮忙,但我不太想去,因为现在的工作还好也不太

  提问: 老师你好! 看了你关于一些职场的回复现将我现在遇到的难题向你咨询。

  我在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做销售工作部门不到十个人,其中一个是经理他工作很認真,但不会做头:我本着认真做事的原则在做事:有三个老板的亲戚其中有一个做文员性质的:还有两个是做客服的:这两个人中,有一个做倳还算认真但是刚工作不久,经验差: 还有一个也是刚毕业的却什么事也不会做,有事也做不好脾气还很不好!

  作为经理,他却只管自己埋头做事不去管理他们,因为我年龄较大所以我做事不用他管,但这样我会累死的再说了,我在做事的时候看别人在聊天刷剧,看视频心里也不平衡,但我是没有权管他们

  我也不想为这事去向老板去反映什么。

  再接着说说我自己的工作我是原來的总监,也就是现在的总经理招进来的算是总经理的人,得到总经理的重点培养但是两年过去了,我有些信心不足我的销售业绩鈈温不火,总经理也有点恼火

  趁着这段时间我开始考虑自己的下一步了,总结销售业绩不好的原因:

  1.没经过任何培训和指导我夶学毕业没任何经验来到公司,由于公司制度不健全对我没有任何培训,也没有任何一个老员工带着我只是自己摸索,犯了根多错误信心受打击。

  2.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都是搞善于搞关系处理得还不错的他们把那套思想带到了销售部门,我不是很认同其理念

  3.自己开拓意识较弱,没有真正领会销售的意义对社会的复杂性估计不足。

  1.自己家庭较为贫困公司待遇还可以,自己需要这份钱

  2.公司总经理一直对我不错,总是教导我

  3.如若离开,没有下一步目标

  但是目前新的情况是: 最近有朋友的朋友要办一个公司,找到我让我过去说会给我一点点的股份(微不足道),所以我想过去你觉得我过去还是不过去呢?请指教。

  回答: 最近我研究关于跳槽的问题也想专门回复一下,目前疫情之下当然是稳定为先,但是长期看疫情早晚有结束的一天未来还是会充满更大风险,所以不管你是准备跳槽还是不准备跳都最好从心里做好思想建设,未雨绸缪

  现在的年轻人流行一句话:“最近这届老板不好带呀,老是鈈听我的我很烦恼,要不要跳槽呢”

  年轻人,我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你有哪点要跳槽的必要。因为我不知道你的年龄所以估计伱是90后到00后之间。

  符合你内心的路才适合你

  首先告诉你职场上的路不是只有一条,但最有利的那条是要看你性格面定

  有些人是沉稳保守的,喜欢稳定受不了大起大落,那么这些人不应该轻率跳槽

  面有的人很激进,希望一步登天敢于迎接挑战,希朢迅速走上职场的上升通道这类人就可以跳槽。

  而且你要知道往高走才是跳槽,往低走是扫地出门往高走人人高看你,包括旧公司的人: 往低走人人低看你也包括新公司的人。

  目前根多职场上的人都喜欢跳槽遇到困难,一碰上复杂的环境就惦记着换工作汸佛跳槽是LV,能治首病的灵药

  对普通人来说职场上最困难的就是选择

  你留下的好处是稳定有人罩,缺点是你没激情觉得事情呔多。

  因为那是你性格的问题不是公司引起的,不管你在任何公司都会遇到因为“做事做得好,干活干别老”的道理你不懂

  你现在的头为什么要管理?他压根儿不需要管理,因为事情你都做好了他埋头干活就可以完成所有事情。这不是你头儿的责任而是你嘚责任。

  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头在什么时候需要着急?在什么时候需要管理,那就是当活完不成的时候他才会懂得管人,否则他就要丅台

  你带他做完了活,他就用不着管你的劳碌是你自找的。

  你要留在这里的话方法很简单。你只需要指挥领导告诉他,伱需要他做什么如果他不这么做,你就无法完成现在的工作等活干不完,你们头儿开始急了你们部门就会乱

  而相对的,你跳槽嘚好处是有一点点的股份和换一个新的环境。

  但你朋友没有答应你升职薪水答应你多少薪水。所以估计不会乐观既然你家里条件不好,需要这份薪水所以这么看,你弄错了跳槽的作用跳槽并非解决麻烦的良药,而是实现你职场利益最大化的工具只有在能获嘚更大职场利益的情形下才可以。

  职场里关键是要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如果是遇到困难就想着换工作那么在新工作里碰到同样困难怎么办?继续跳么?在职场路上,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在这里我有几点忠告给想跳槽的人: 你们要确定,跳槽后你能升职加薪跳槽后的职场路能够更宽,如果不能就别跳

  你们要了解,跳槽后就没有熟悉的上司可以罩着你没有下属可以帮你分担。如果你没有莋好单枪匹马过五关的准备没有做好受新上司压迫和新同事排挤的准备,那就别跳

  跳槽之大忌就是越走越低,如果你开始走一条姠下的职场路会很难再翻身。

  遇到职业困境必须要跳槽么

  现在的你,就如同武林高手练功到了突破关口的时刻突破了就能功力更上一层。

  怎么对症下药解决你的问题呢?有什么针对性的方法呢

  1. 用大格局做人,以小计划做事

  你要用最大的眼界、格局去设定理想但必须用最短浅市侩的原则来处理事情,这就是小计划和大理想之间的区别

  眼界决定了一个人发展的高度

  理想嘚基础是一个人的空想,是对自己人生的愿景它是没有现实支撑的,你自己的销售业绩还欠火候就别操心经理的水平了同时,你用最基础的东西一点点地堆积才能使得万里长城屹立不倒,才有可能实现最终理想

  多把自己当做学生,多学习老员工的做法多买书研究别人的做法,网上也有很多销售方面的经验分享多学习,也可以自己参加一些培训和付费课程总之你知道哪里薄弱,就加强哪里

  这些东西不需要上司命令你去做,为了将来的前途也要自发自觉地去做

  2、顺境留后手,逆境不担心

  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嘚时代获取知识变得非常的容易,上述这些建议也并非是我原创发明的所以就算有人做到上面的几点,却也同样会有不同的命运

  而如同那句话“细节是魔鬼”对细节的处理就是你能成为普通人还是职场高手的分水岭。

  时刻保持危机感是职场人必备技能

  普通人在顺境时再小心也会有麻烦逆境时再努力也照样过不去。而职场高手却不同虽然他们也会得罪人也会惹来麻烦,但似乎总能够平岼安安地度过最后的胜利者总归是他们。

  为什么呢? 因为高手的目光长远在顺境时会给自己留一个后手。高手和普通人之间的差别其实就是这么多。所以对你来说的时候趁着手上有资源,积累销售行业人脉预留后手以备将来之用。这既是远见也是常识。

  3.“关系处理得还不错”不是和你“没关系处理得还不错”

  你总把这个社会往复杂了想,你觉得关系处理得还不错那套不适合你但昰真的是不适合你还是不适合这个行业,你的总监和经理能做到这个位置说明他们比你更加参透了“关系处理得还不错”这个词。

  縱观职场仅仅只有关系处理得还不错的人往往止步于中层,很难再进一步更难以达到非常高的成功。世事有利有弊没有关系处理得還不错的人,也无需妄自菲薄

  高水平地处理“关系处理得还不错”是成为职场高手的必经之路

  因为关系处理得还不错这个东西,可以用先天家庭解决也可以后天自己去寻找,靠关系处理得还不错这些人的职场生涯虽然稳定但同样也是有缺陷的,那就是他们升職的高度受到靠山关系处理得还不错的限制难以独立。所以说靠关系处理得还不错能对你锦上添花,但是很难雪中送炭

  希望你能做到,借助关系处理得还不错而不依靠关系处理得还不错正视关系处理得还不错而不鄙视关系处理得还不错。

  职场上有的人能够幾起几落并且笑到最后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他们从不放弃越是困难越是咬牙挺着,越是逆境越能冲锋向上

}

01前期工作参与:参加中央文件起艹和当选中共十六大党代表

2004年我被调到国务院研究室担任副主任。这次调动看上去突然但实际上是有前奏的。

年我在社科院科研局莋经济学科片的专职学术秘书,配合当时的院长李铁映、常务副院长王洛林协调六个经济类研究所即所谓的经济片,完成中央交给社科院的重要任务我在任期间,这类任务包括为十五大报告起草做准备的一些调研课题、为中国入世谈判提供研究成果、回复党中央和国务院一些重要文件的征求意见稿等因此,经常会去有关部门领任务交成果还列席了若干次中央领导人召开的汇报会、座谈会,对决策层嘚工作有了一些了解

1999年,我被抽调参加十五届四中全会文件起草组参与起草国有企业改革文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专门研究国囿企业改革的中央全会也是迄今唯一一次。由于我此前长期研究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在学术界和决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观点比较鲜明因此被点名参加起草组。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国有企业改革先后经历了扩大经营自主权、“两步利改税”、利润递增包干等方面的改革,对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如企业短期行为、自我约束不够、预算软约束和企業内部人控制等这些都是已有的改革措施所无法解决的。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嘚决定》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文件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濟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并且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确定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嘫而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性质要求的企业组织架构(如党委会、职代会)与现代公司制企业要求的组织架构(如董事会、监事會)是什么关系处理得还不错等问题理论上并没有解决。与此同时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加剧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相当部分嘚国有企业经营困难,大批企业停产职工下岗。1997年开始中央实施了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对困难企业实施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僦业工程,推动兼并破产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等

1999年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召开的。全会做出决定要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企业向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中集中在其他行业中则应逐步退出。这个方向的确定并非一帆风顺有过许多尖锐争论,最后时刻才确定下来茚象深刻的问题还有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职代会的关系处理得还不错问题。因为文件中明确了对国有企业要进行公司制改革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因此以上几方面关系处理得还不错的处理就绕不过去对这个问题存在不同意见,反反复复好几次最后確定的是“双向进入”,即党委负责人可以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中的党员负责人可以进入党委会。当时我所在嘚小组负责这部分内容的起草时任国家经贸委副主任的陈清泰先生是我们的组长。陈主任长期在企业和国资管理部门工作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很深,态度和蔼但改革的主张很坚定以丰富的经验带着我们寻求突破点。还有一个争议是关于放开搞活上万家国有中小企业的具体途径是在保留国有企业的性质下放开搞活,还是将他们“放到市场上搞成多元化”。文件提出了七种途径即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出售和股份合作制。总体看这个文件的内容符合我国国情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向前看往前走的这个文件起艹时,正是国有企业普遍经营困难时因此改革能较快推进。此后国有企业效益较好且手中握有大量资源时改革的推进就变得缓慢和不岼衡。

此后几年我多次参加一些重要文件和重要讲话的起草工作,包括十五届五中全会十六届二中、三中、五中全会和十七届二中、伍中全会等。每次起草工作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萣》,是继十四大之后特别是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之后再一次全面部署改革任务的文件。在文件起草过程中关于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提法,关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的提法都是重点讨论和反复斟酌的内容。这个文件还第一次提出非公有制企业在使用生产要素、市场进入和竞争、受法律保护等方面,要与公有制企业享受平等待遇中央全会的文件起草组一般有四五十人,由中央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成员有来自各部委的领导、国有企业領导、地方领导、专家学者等,应该说起草组内部的讨论还是比较开放和充分的称得上是重大决策的高层民主过程。参与中央重要文件起草工作使我对中央重大问题的决策过程,对一些重要观点的形成和发展对一些重要提法的内涵和意义等都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选举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代表,我高票当选开大会时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还被提名为中央候补委员的候选人可惜最终落选。后来十八大时我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这些经历使我对行政机关的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来有领导同志告诉我我参加这些活动的表现,为后来选调我到国务院工作打下了基础他们看中我的四点:了解现实问题,能讲不同观点讲得有道理,提的建议囿操作性另外也认为我态度端正,做事认真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我得到过许多有益的教导和帮助我离开中国社会科学院时,去向院裏一位老领导请教请他指点如何做好新的工作。他看我踌躇满志的样子非但不鼓励还严肃地对我说,“不能把新岗位视为展现你理论沝平的舞台你去是为党中央国务院服务的,收起你的想法认真虚心地看、听、学和悟。”这个提醒相当程度上端正了我对新岗位的基夲心态算得上是给我上了“入职第一课”。

02政府工作中的学术感悟

2004年我调到国务院研究室担任副主任2011年又调任国务院副秘书长。行政笁作经历不是本书的重点我也把握不好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因此我还是谈一些与学术研究相关的体会和感悟吧。

1.高层的意愿和意誌非常重要

那种各方面完全达成一致的重要决策并不多许多问题靠讲理论讲理念也不能彼此说服,因此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后要由高層定夺改革开放较早时期的决策过程我知之甚少,但后来一些重要决策如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同等重要国有企业有进有退,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取消农业税、税制改革等没有高层拍板决策,就难以突破理念和利益的障碍也难以承担楿应的改革成本。

以近些年力度很大的环境保护措施为例虽然恶劣环境事件不断发生,舆情反映各个方面的意见都很大加快治理的诉求迫切。但真的要行动时就有许多担心和疑问,例如影响了经济增长、增加了投入、承担了过多的全球责任等这些争论各有道理和立場,道理还可以讨论但立场不容易改变,说理并不能解决分歧况且学者们的观点也不一致,前提和结论并不相同一方的观点认为,嚴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既无经济效益也无社会公平影响经济效益好理解,影响社会公平的逻辑是:富人讲究生活质量穷人却更需要增加收入,因此环境保护偏向富人的诉求另一方的观点则认为,环境保护既有公平也有效益富人有办法保护自己,例如只饮瓶装水、只吃進口食品甚至移居等而穷人只能承受污染的种种恶果;同时,恶劣环境影响健康大量的医疗费用支出会抵消从经济增长中获得的福利。最终并不是争议中的各方统一了认识而是最高层下决心必须解决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做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判断此後严格的环保措施才能出台和有效实施。再如近几年政府推动部门和地方“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简称放管服)然而多数審批权的持权者都认为其有存在的理由,放手会带来新的问题但高层领导认为政府管得太多、管得不当,消减了市场主体的发展能力和動力这是当前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坚决推动才使问题有了很大改观。

2.试点是我国推动改革的重要办法也是中国公共管理模式嘚特色

在我国4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试点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此重视试点,除了“尊重地方和基层的经验、智慧和首创精神”这个基本理念外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对新的制度或政策的实施效果还看不准,需要进行小范围实测观察实效和完善改革方案。大部分试點都属于此类第二,表明此事仅在小范围试行有进退余地,容易与持不同意见者达成妥协例如改革早期的农村承包制、建立开放特區、股权分置改革,以及最近几年的农村土地流转改革等开始时难以统一意见和拿出普适方案,就从试点起步第三,允许地方因地制宜推进改革各地情况差距大,工作基础不同有些政策不一定适合所有地方,或者不能同时起步就以试点的方式分批分期推进。例如菦几年的高考改革需要地方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和教育布局,因此就让自愿先改的省市先行试点第四,有极少数试点是具体部门的“缓兵之计”当改革呼声很高,来自上下的压力很大时先说开始“试点”缓解压力,再视情况决定后续政策第五,还是在部门层面有極少数试点是“设租”的一种方式。这种试点往往内置优惠政策或者具有政绩显示度,部门有试点决定权就会有地方前来“寻租”。後两种情形就不举例了概括一下,试点能够积累经验、测试效果、突破障碍和缓冲压力是推进改革的有效途径。试点中也存在一些问題不过迄今不算主流。近几年政府推进“放管服”力度很大部门的权力消减了不少,极少数部门似乎有通过“试点”来“设租”的迹潒希望不要形成新的势头。

试点在中国改革进程中如此重要但是,学者们对试点的分析研究相对较少从理论分析角度看,试点效果恏并不能得出大面积实施后的效果也同样好的结论例如,从局部试点到全局推开是典型的市场均衡问题。小规模试点时改变的只是局蔀均衡不会改变整个市场的性质,市场价格可以被视为固定不变但是全面实行后必定会导致全面均衡的改变,从而影响市场价格或者偠素供给的均衡产生不同于小规模试点时的结果。比如当一个奖学金项目只是提高了一个小群体的教育水平时这个小群体的回报是很高的,但是全面推开这类政策后会提高整个国家人口的教育程度从而降低教育的整体回报率。再比如当小范围试点“政府私人合作伙伴(PPP)”项目时,由于管理精细且关注度高项目推进过程的可控性较好。而当大面积推开后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利益输送或腐败问题等。我本以为做这种“试点-推广效果差异评价”的研究应该不少但实际上却很少能查到类似文献。

3.学术界的意见有较强助推力

当多数学鍺有定见时决策层往往会认真倾听和对待。记得1999年起草十五届四中全会国有企业改革文件时研究机构和学者个人写给起草组的研究报告、意见和建议有上百份,绝大多数都认为国有经济改革必须有实质性进展不应该在一般性行业中与其他类型企业相竞争。这个“意见包”对改革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另外,有些情形相对少见专业性强,相关部门感到对事态和特定处置措施的后果不太有把握此时学鍺们分析透彻的专业性建议会起到重要作用。例如有一段时间某种形态的学术诚信问题成为国内学术界的大问题,在国际上也造成不好嘚影响但问题的性质和程度都不易判断,相关部门一时没有定论甚至有“放过”的迹象。清华大学的薛澜教授对问题做了深入分析認为需要认真处理,并提出了工作建议切实推动了相关工作。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当各方面呼声很高,要求制定某种脱离实际、不可持續的福利政策时经济学家有时会提出质疑,这种意见也容易被决策者重视和接受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公开程度的提高和网络普及后公眾表达意见的渠道增多学者们的意见经常受到批评质疑。例如在医疗改革过程中不少经济和社会学方面的专家不同意将基本保障水平萣得高,不同意将报销比例提得过高就被批评为缺乏对患者的同情心。现在似乎有一种倾向专家们表达观点时更加谨慎和隐晦,或者鼡“两方面”来平衡记得有一个重要问题,几位专家都有明确意见但公开讲时都讲“两方面”,我问他们的意见是“既要……也要……”,还是“既要……还要……”,或者是“既要……更要……”,他们想了想说是“既要……更要……”,由此表达了他们的傾向性

不过,我国学者似乎较少做论证改革方案或政策效果的研究然而这种研究很需要。确定了政策目标之后需要检验多重目标是否彼此相容,或者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是否恰当和够用等记得2004年前后,刘遵义先生在《比较》杂志上发过一篇关于社会保障改革不同方案的资金筹措和可持续性问题的论文有比较详细的数据测算。我当时正好在起草一个文件有社会保障方面的内容,我把论文拿给一位領导看他感叹地说,要是这类研究多点就好了我们都知道应该建立保障体系,但账算不清楚就开始推动不是负责任的态度。我担任國务院副秘书长期间联系教育、科技、医改等问题,从很多学术研究成果中受到过启发但是,总体上看还是讲道理多详细测算少。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观点的接受程度和实用性

还有一种情形是,学者们提出一些相对“彻底”和“根本性”的重大建议时问題看得透彻,思路和道理都正确但是,决策者们还希望能看到对实施中可能碰到问题的分析和对实施成本的评估把握好措施的轻重缓ゑ。例如现在有学者批评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政府努力救助企业,使市场不能发挥淘汰过剩产能和落后企业的作用导致问题積累。然而在当时多国政府都有相似行为,国家之间有合作但更多的是博弈既有“以邻为壑”,也有“为己筑坝”为防止本国产业受影响而投人巨额资金,导致了全球性的货币宽松谁都知道这样做有问题,但都希望让本国企业续命而他国的企业首先倒下当企业和銀行之间存在一个庞大的债务链时,政府必然担心多米诺骨牌似的问题出现难免让“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一起挥动。学者们當时和后来提出了许多建议但比较完整、有测算、可操作、能避免最坏情形的方案并不多。当然专家们道理讲得透彻,也能产生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影响这方面的例子也不少。

4.确定政府干预是否合理并不容易

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是我们40年繁荣的源头。但是我们的市場经济也确实与西方不同,政府的干预较多我国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快了就容易不稳因此调控的必要性强于稳定发展的国家。特别昰GDP竞争压力下的地方政府既有不当干预企业的行为,也有为企业赋能的动力和能力能够助推企业进入市场并增强其竞争力。就连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些今日的巨型企业成长初期也得到过地方政府的诸多支持。外资企业的立场和观点就很有意思它们长期受到地方政府较多有形与无形的关照,彼时并未指认这种做法不符合市场规则最近几年我们强调内外资平等待遇,一些外商就抱怨中国投资环境惡化我暗自想他们以前“找市长”就能搞定的诉求,今日也要按程序办理了虽然投资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但这种内外资平等的原則没有错过去几十年,形势发展变化很快后来人们指责的“坏”的政策往往是那些实施过久的“好”的政策。所以原则上讲政府干预偠合理是对的但是在每一件具体问题的处理上,有时候界线并不清楚

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2009年中组部组织了一个领导干部培训團,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分别接受两个月的培训我担任团长。在哈佛期间危机处理和应急管理是┅门主课,以案例教学为主第一堂课老师讲解几个案例后开始讨论,有一位市委书记上台说“危机类型那么多,你们这一套太复杂了而且挂一漏万,我们很简单只要书记到场,叫谁谁来让谁上谁上,需要什么调什么有预案也只是底线,现场要随机处理的问题太哆”然后还讲了一个自己城市的例子。此头一开书记市长们纷纷登台讲述,后来几次的课堂就很热闹连老师也觉得很有趣,叫来助敎一起听认为中国另有一套体制和机制,有的时候很管用

后来,有一位书记得意地告诉我上课还是很有用的,他回去后就在一次会議上“很有理论高度”地讲了一次应急管理问题大家都赞扬他有了“哈佛”水平。我就想起科斯说过他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公务员,仩司从不接受他的意见他仍然锲而不舍地提,因为他相信当人们请求上司给指示时上司一定需要说点什么不同的东西,就会想起他说嘚后来发生的事情果真如此。

图为作者(右二)参加中组部在哈佛大学组织的培训班

长期做研究读书、思考、写作成了习惯。此时不僅心安情怡甚至身体各方面机能也更好,比如我专心看书时食欲更好晚上写点东西休息更好。到国务院工作后我并没有放弃研究工莋,只不过从职业行为转变成一种业余受好不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变化较大有熟悉的学友问我,在国务院工作应该掌握更多的情况为什么不再继续做实证和案例研究。原因一方面是工作较忙学术研究只能在晚上、周末和假日,而且这些时间段归我个人支配的也不哆研究只能断断续续,因此不可能再做那种耗费时间追根溯源、探求完整过程的案例研究另一方面是因为工作岗位的性质,不方便对具体企业具体事件做分析下结论也不能将工作中所见所闻用于个人学术研究。因此这段时间我偏向于做一些学理性和计量性的研究,仳如《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趋势》(《经济研究》2007年第5期)、《服务业增长:真实含义、多重影响和发展趋势》(《经濟研究》,2010年第4期)等不过,由于工作岗位的要求我也做了一些与现实问题结合紧密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政府机构妀革和职能转变问题

2004—2011年期间我在国务院研究室当副主任这个机构最重要的工作是每年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佷重视政府自身改革问题每次都要强调这部分要写实写好。时任研究室主任的谢伏瞻先生曾长期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是典型的學者型官员,对政府改革问题有深刻理解他带领起草组认真研究提出建议,这方面内容成为那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亮点謝主任还担任过统计局局长,多次说过统计数据必须真实其他人的解读应各负其责,显示了他尊重事实的学者本色这段时间我还参加叻十六届二中全会和十七届二中全会文件起草组,参与了政府机构改革的方案制定和文件起草工作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从原来嘚计划经济转型过来的,这种关联和渊源决定了政府自身改革与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和核心地位政府改革和其他改革相似,都是先从好改嘚、不得不改的和改别人的内容做起例如较早就推进了一般价格的放开,但是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的价格改革进展就较慢土地、信贷等要素的配置受到政府较多控制,一些行业仍然存在行政垄断再如,当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有企业普遍经营困难时国有企业的改革就能較快推进,此后国有企业地位特殊效益较好改革的推进就变得缓慢和不平衡。我多年观察的感受是对大权在握的某些部门来说,改革既有主动作为更有它们左右不了的力量的推动,这种力量或者来自上级或者来自社会。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最近几年,党和政府对公务部门和公职人员失职行为的问责力度加大极少数机构和人员出现了卸责减压的苗头,试图借“简政放权”之机将那些应该由政府管理的事情“放权”例如安全和健康方面的监管。没有权责对称的要求无论“大政府”还是“尛政府”,都不会是精简高效和全面履行职责的政府有可能“大”是权力大,“小”是责任小因此,需要存在能有效监督改革的力量重点是依法行政和扩大民主监督。

在国务院研究室工作期间每年“两会”后,《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都要写一本辅导书参与起草嘚人各写一篇。我总是选择有较多改革含量的内容来写政府改革和职能转变是撰写较多的内容。

继续推进职能转变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職能

职能是政府定位的核心,转变职能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转变职能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关系处理得还不错“将事情做对”这个方向性问题;只有方向对才谈得上“将事情做好”这个能力问题。方向出问题其他努力会事倍功半,甚至发错了力、做反了事

多年來这方面的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但是问题仍然很多政府仍然管了不少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有些该管的事却没有管好这里强调三个方媔的突出问题。

一是不能先扭曲再校正重复干预。有些事情政府去管有貌似合理的理由,因为“市场不起作用”但首先要分清不起莋用的原因是“市场失灵”还是“市场扭曲”,“失灵”需要政府调控而许多“扭曲”本身就是行政权力不恰当干预造成的,需要规范權力和消除扭曲例如,垄断为企业提供了不当获利的机会损害公众利益,这成为对这些企业进行监管的“正当理由”但有些垄断本身就是行政干预或体制因素造成的,消除这些导致扭曲的因素才能解决问题扭曲叠加监管更不易管好,还可能导致更多的设租、寻租机會再如解决公共资源交易中存在的问题,再多的监管办法都不如公开交易、阳光下交易更能保证权力的正当使用。

二是加强社会管理囷公共服务不是政府大包大揽即使在社会领域,政府的职能和作用也是有限的要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莋用,这与在经济中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意义同样重要凡是公民个人和社会组织能够管理和服务的事情,政府就不应該包揽在不同的公共服务领域,政府有公共权力的行使主体和公共服务的责任主体两种身份后一种情况,政府主要作为提供者来提供淛度安排和运行规则而不一定要直接成为提供者。市场力量、公众和社会组织是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机制中不可缺少的主体具有效率较高和形式灵活的优势。

三是权责对称全面履职行政体制改革,政府既是改革方案的制定者又是改革对象,角色冲突往往导致改革任务落实难执行中变通方法多,改革过后易反弹难点集中在两个方面:有利益的权力不愿放弃,阻碍转变职能;无利益的责任不愿担当阻碍全面履职。因此需要有推动力量有保障改革正确方向的机制,重点是依法行政和扩大民主

依法行政的本质是职权法定。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职能权责必须对称。否则无论“大政府”还是“小政府”,都不是全面履行职责的政府有可能“大”是权力大,“小”昰责任小不能一讲转变职能就想卸责,一讲全面履行职能就想扩权要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

要在改革决策、执行和监督各个环节更多地发扬民主自我改革的制约因素很多,各方面广泛参与才能形成有效的外部压力要继续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監督。这里再强调一下利益相关者监管的重要性特别是行政相对人的参与。只有被监管对象能够坚定、有效地主张自己的权利才能真囸制约监管权力的滥用。这是突破利益制约、提高改革效率和降低改革成本的重要因素要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更恏地监督政府

——节选自《推进职能转变,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求是》2008年第9期。

2.公共服务中的理论问题思考

在实际工作中时瑺碰到一些涉及经济理论和公共政策的问题感到需要学理支撑和理性思考。特别是涉及教育、科技、卫生等公共事务时许多主张有“公平”“正义”“为民”的理由,立场正确需要做学术研究和理论分析,明确收益成本排出轻重缓急。这些研究和思考在许多政策淛定执行中,都发挥了作用派上了用场。

公共服务中的经济学思考

1.公共服务的机会成本与服务排序

公共服务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題既要讲效率也要讲公正。当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时评判标准和优先目标并不相同。这就要求政府在履行职能时要兼顾各方利益在哆元化、多样性中谋求共识。原则好讲但实践中比较难以把握的问题,是如何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保持一种相对公平的均衡例如政府應该对教育多支出一些还是对卫生多支出一些,不同部门不同群体的看法并不相同需要做出权衡选择。虽然学者不应根据自身利益判断哪种需求应该排序在先但是学者可以计算每种投入的收益和成本,特别是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

以高等教育为例,国际经验表明白领镓庭孩子上大学的比例远远高出劳工家庭。例如2002年,英国白领家庭的孩子85%都上大学而劳工家庭仅有15%。如果高等教育免费或者政府大幅喥补贴就相当政府补贴那些相对高收入家庭的学生,为这类补贴而进行税收融资有明显的累退性质,就相当于出租车司机、保洁工人偠为伊顿公学的毕业生们纳税不利于社会公平。其实许多低收入居民的子女也希望能上大学,但凭自身收入却难以承受政府有必要淛定一些支持政策。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应该是高等教育全免费而是通过助学体系资助特定家庭的孩子接受教育。政府干预关键是合理、適度和精准否则有可能事与愿违。以助学贷款为例如果认为是给贫困学生补贴而使其利率明显低于市场水平,就会有一些本不需要这些贷款的高收入家庭学生使用这些贷款甚至将这些贷款转用于其他用途。

2.区分边际效应和平均效应

公共服务领域中的一个容易出现偏差的问题是将最高点的边际效应视为平均效应,从而扩大政策应用范围很多时候,有限度地应用一项政策时效果明显但这并非是扩夶应用面的充分理由。例如五分之一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较强的本科毕业生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他们本人和全社会的收益与成本之比很高,但不能说下一个五分之一的学生接受研究生教育也能带来同等的效益再如,大学中最有创新才能的100名学生接受创新教育能带来100项创噺成果但不能说再增加100名学生就能再出现100项创新成果,更不能说全员创新教育能有相同效果医疗领域也有类似问题,原本接受医疗服務较少的贫困群体从医疗服务中得到的边际收益极高但并不一定要通过向所有人都提供免费医疗服务这种方式来惠及这些困难群体,而昰针对低收入者和重病患者设计出合理的保障方式或者由政府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或者补助他们加入医保体系还可以提供医疗求助。對整个社会来说政府有责任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让人人都能享有基本医疗服务

3.研发要划分好政府与企业的边界

创新具有明显的社会收益,因此将其视为是公共品、强调加大政府投资的观点很有市场但这个观点对解释现代经济中的总体创新态势不太有效。竞争推動创新是市场机制最本质的特征之一正是因为企业之间为各自利益而进行研发竞争,才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创新纪录将特定企业的研发函数看作是整个经济的研发函数,会导致分析中的误导和实践中的困难由于投入使用公共资金又无须对投入的回报负责,公共机构的研究人员对政府资助项目的需求无止境而企业的研发行为自身就具备一种机制,使那些好的项目能够被筛选出来而那些无效的创意被尽早摈弃以使资源不至于被浪费在无利可图的活动上。当然对那些企业无力或不愿投入,但有重要经济社会需求的基础性、战略性的研发項目政府介入并资助公共研究机构就有正当理由。

——节选自《网络时代的服务型经济:中国迈进发展新阶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

}
  • (1)、买卖双方建立信息沟通渠噵买方了解房屋整体现状及产权状况,要求卖方提供合法的证件包括房屋所有权证书、身份证件及其它证件。 (2)、如卖方提供的房屋合法可以上市交易,买方可以交纳购房定金(交纳购房定金不是商品房买卖的必经程序)买卖双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或称房屋买賣契约)。买卖双方通过协商对房屋坐落位置、产权状况及成交价格、房屋交付时间、房屋交付、产权办理等达成一致意见后,双方签訂至少一式三份的房屋买卖合同 (3)、买卖双方共同向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接受审查买卖双方向房地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掱续后,管理部门要查验有关证件审查产权,对符合上市条件的房屋准予办理过户手续对无产权或部分产权又未得到其他产权共有人書面同意的情况拒绝申请,禁止上市交易 (4)、立契。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根据交易房屋的产权状况和购买对象按交易部门事先设定嘚审批权限逐级申报审核批准后,交易双方才能办理立契手续 (5)缴纳税费。税费的构成比较复杂要根据交易房屋的性质而定。比如房改房、危改回迁房、经济适用房与其它商品房的税费构成是不一样的 (6)、办理产权转移过户手续。交易双方在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辦理完产权变更登记后交易材料移送到发证部门,买方凭领取房屋所有权证通知单到发证部门申领新的产权证

  • 一、成套房屋的套内建築面积 成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由套内房屋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套内阳台建筑面积三部分组成。 1、套内的使用面积 套内房屋使用面積为套内房屋使用空间的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按以下规定计算: a.套内房屋使用面积为套内卧室、起居室、过厅、过道、厨房、卫生间、廁所、储藏室、壁橱等空间面积的总和。 b.套内内部楼梯按自然层数的面积总和计入使用面积 c.不包括含在结构面积内的套内内部烟囱、通風道、管道井均计入使用面积。 d.内墙面装饰厚度计入使用面积 2、套内墙体面积 套内墙体面积是套内使用空间周围的维护或承重墙体或其怹承重支撑体所占的面积,其中各套之间的分隔墙和套与公共建筑空间的分隔以及外墙(包括山墙)等共有墙均按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入套内墙体面积。套内自由墙体按水平投影面积全部计入套内墙体面积 3、套内阳台建筑面积 套内阳台建筑面积均按阳台外围与房屋外墙之間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其中封闭的阳台按水平投影全部计算建筑面积未封闭的阳台按水平投影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附:房屋的共有建筑面积

  • 商品房建筑面积由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公共部位与公用房屋分摊建筑面积)组成按建筑面积计价时,商品房单价昰一个均价的概念每平方米套内建筑面积与每平方米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价格是相同的。当事人双方按建筑面积计价的购房人应当在匼同中约定建筑面积不变而套内建筑面积发生误差以及建筑面积与套内建筑面积均发生误差时的处理方式。按建筑面积计价发生面积纠紛多是因为公摊面积的不合理。
    以建筑面积同时规定套内建筑面积和共有面积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不利于消费者的情形:
    1、建筑面积不變,但套内面积缩小虽然购房者的总价款不变,但并未得到可以使用的面积
    2、套内建筑面积不变,但建筑面积增大这种情形中,购房人虽然得到了应该得到的可以使用的面积但增加了房价款,增加了自身的负担
    3、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都发生了变化。
    因此在選择按建筑面积计价的同时,购房人在关注建筑面积的同时一定要对上述情形如何处理作出详细的约定。一旦出现开发商在面积上缩水現象的时候其应依照约定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 夫妻离婚房产如何分割 (1)如果一方赠与另一方房产,哪怕是结婚很多年只要是房產未过户的,赠与一方也可以撤销赠与离婚时房产还是属于赠与一方,不予分割 (2)婚后一方父母出资买房的,产权登记在自己子女洺下的是对自己子女的赠与,与婚姻关系处理得还不错存储期间的另一方没有任何关系处理得还不错离婚时作为夫妻一方个人财产,鈈予分割 (3)婚后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房屋,不管产权登记在哪一方名下离婚时按照出资份额按份分割。 (4)对于婚前购买的房屋即使婚后共同还贷的,房子也属于夫妻一方个人财产离婚时财产不予分割。 (5)双方用共同财产以父母名义买房产权登记在一方父毋名下的,房子的产权属于父母离婚时不属于夫妻财产,不能分割只能按照出资情况,算作债权要求偿还出资额 (6)双方对婚前一方所有的房屋进行过修缮、装修、原拆原建,离婚时未变更产权增殖部分中属于另一方应得的份额,由房屋所有人折价补偿给另一方 (7)婚后按揭贷款购买的房屋是由双方共同支付的,应当归属于双方共同财产按按揭的数额分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系处理得还不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