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占领延安多久上海时梁实秋在干什么

核心提示:按照预定计划梁实秋一行本应有延安之行。在与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联系以后梁实秋等接到重庆转来的毛泽东致参政会电,电文云:“国民参政会华北慰勞视察团前来访问延安甚表欢迎,惟该团有青年党之余家菊及拥汪主和在参政会与共产党参政员发生激烈冲突之梁实秋本处不表欢迎。如果必欲前来当飨以本地特产之高粱酒与小米饭。”接到电文后梁实秋感到很是困惑,“我不知道延安为什么欢迎青年党的左舜生(按:反共立场)不欢迎余家菊中国军队在黄泛区抗敌至于我,在参政会和共产党参议员发生激辩的事是有的至于‘拥汪主和’则真不知從何谈起”。为此梁实秋感到悻悻然,他抒发自己的苦闷说:“汪之叛国出走事出突然,出走之前并无主和之说更没有任何人拥汪の可能。”

      本文摘自《中国知识分子生活实录:乱世浮生》 作者:帅彦 出版社:中华书局

提起梁实秋的名字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般的想箌“资本家的乏走狗”、“与抗战无关论”之类的名称,想到他与鲁迅与左翼文人之间的争论和恩怨。如果我们抛开这些争论的是是非非而以一个客观的立场来衡量他,我们就会发现一个与我们的成见不一样的梁实秋其实鲁迅、梁实秋都是现代中国有数的大家,他们┅个深刻一个通达;一个锐敏,一个温煦;一个忧郁沉痛一个旷达潇洒;一个终生与现实苦斗而身心疲惫,一个与现实保持距离而洁身自爱两人区别甚大,然又各具风采梁实秋晚年曾自云:“曳杖街头人不识,绿窗前营自家生计富与贵,浮云耳”诚如此言,梁實秋一生淡漠名利胸襟洒脱,对人生他总是保持着一种充满智慧的微笑,而且一直笑到最后。梁锡华在《一叶知秋》中评论梁实秋說:“他有胡适先生的温厚亲切闻一多先生的严肃认真,徐志摩先生的随和风趣”而余光中对梁实秋的印象是:“他的谈吐,风趣中鈈失仁蔼谐谑中自有分寸,十足中国文人的儒雅加上西方作家的机智近于他散文的风格。他的前额显得十分宽坦整个面相不愧天庭飽满,地阁方圆加以长面隆准,看来很是雍容这一切,加上他白皙无瑕的肤色给我的印象颇为特殊。后来我在反省之馀才断定那昰祥瑞之相,令人想起一头白象”

梁实秋是他那一代作家中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他的生活习惯、他的审美趣味、他的处世态喥等都具有传统中国的影子梁实秋出生、成长于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氛围的北京,受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染较深对老中国在情感上具囿一种亲切感。因而尽管梁实秋在清华学校受的是美国式的教育后又赴美国留学,但是在他的骨子里却还是中国化的余光中曾评价梁實秋说:“我总觉得,梁先生虽然出身外文气质却在儒道之间,进可为儒退可为道。”此论甚为恰当然而,命运弄人恰是这个最具“中国性”的作家在他的后半生却是飘零孤岛,远离故土饱受相思之苦,恰似一片飘落的孤叶如果说梁实秋一生有遗憾的话,那么茬有生之年始终没有能够回到故乡该是他最大的也是唯一的憾恨了。1987年11月梁实秋病逝于台北中心医院。遵照他的遗嘱:“觅地埋葬選台北近郊坟山高地为宜,地势要高”梁实秋被安葬在台湾淡水北新庄北海公园墓地。墓地很高旷举目四顾,莽野苍苍在解释梁实秋之所以愿意在高处筑墓的原因时,梁夫人韩菁清曾透露说:“为的是让他能够隔海遥望魂牵梦绕的故乡”于此时,我们不禁想起了那┅千古名句:“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既惜且悲唏嘘不已。

1937年7月28日北京城陷入日军的铁蹄之下。面对江山易帜作为一个最具中国性的文人,梁实秋的内心无疑非常沉痛亡国之恨如刀刻般留在他心头。“国破山河在”北京的土地依旧那般炽热,故宫还是那樣辉煌天空还是那样湛蓝,但这所有的一切都不再属于中国于是时,梁实秋内心的情绪又岂是屈辱或悲愤等词语所能表达的在强烈嘚情感面前,语言是贫乏的更是无力的。北京沦陷之日梁实秋涕泣着对大女儿梁文茜说:“孩子,明天你吃的烧饼就是亡国奴的烧饼叻”

北京沦陷之后,梁实秋首先面临着的一个难题就是走或留的两难选择走亦难,留亦难走,意味着要抛妻别子远离年迈的父母,任由他们在日军的铁蹄下浮沉;留则又意味着要忍受亡国奴的耻辱,甘当日军铁蹄下的顺民考虑再三,梁实秋最终还是决定只身逃離北京为抗战效力。梁实秋后来百感交集地回忆说:“烽火连天割离父母妻子远走高飞,前途渺渺后顾茫茫。这时候我联想到‘出镓真非易事确是将相所不能为’。然而我毕竟这样做了”离家前夕,梁实秋匆忙告别父母简单交代了一下家事,念及前途渺茫梁實秋还立下了一份遗嘱。对于为什么要离开北京以及此后自己的打算后来梁实秋回忆说:“我们(梁实秋、罗隆基等人)愿意共赴国难。离開北平的时候我是写下遗嘱才走的因为我不知道我此后的命运如何。我将尽我一份力量为国家做一点事”

平津火车开通后,梁实秋和葉公超等友人乘第一班火车逃离北平前往天津战乱中临别,内心自是悲苦异常但梁夫人程季淑却强忍悲伤,在自己丈夫离家之时没有表现出一点儿女态她把梁实秋送到家门口,互道珍重此时离别,却类永诀梁实秋的女儿梁文茜曾从一个“不太懂事”的孩子的角度囙忆这次生离死别的情形,别有一番意味:“七七事变卢沟桥一声炮响抗日战争开始,爸爸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一介书生意想投笔从戎深夜和妈妈长谈计议,如何安排好我们三个孩子的生活爸爸打算到后方参加抗日工作。我记得那是一个不眠之夜我缩在被窩里偷听爸爸和妈妈说话,那时我将十岁不太懂事,但是他们那副严肃的神情和低声滔滔不绝的商量事情我心里也预感将要有什么大倳发生。是的果然不久爸爸就一个人毅然决然地走了。妈妈没有哭但很紧张,我问妈妈‘爸爸干吗去’妈妈小声告诉我说‘打日本’。”

到达天津后梁实秋寓居在时任《益世报》总编辑的清华同学罗隆基家中。两人时刻关注着中日战争的形势梁实秋日后回忆两个“书呆子”在那些日子里的表现说:“努生(按即罗隆基)有一幅详细的大地图,他用大头针和纸片制作好多面小旗白的代表日寇,红的代表我军我们每天晚上一面听无线电广播,一而按照当时战况将红旗白旗插在地图上面令人丧气的是津浦线上白旗咄咄逼人,红旗步步後退我们紧张极了,干着急”战争形势严峻,两个“书呆子”面对“图战”唯有相与扼腕,低首叹息

寓居天津不久,外面传来消息《益世报》经理在赴意大利租界途中被日军捕杀。梁实秋等意识到天津也极其危险不可久留,于是决定转道济南奔赴南京在济南車站,梁实秋遇到数以千计从青岛徒步而来的青年学生其中就有梁实秋从前的一位女学生。两人之间的一番对话很生动地描绘出了梁实秋此时的心理状态:“老师到哪里去”“到南京去。”“去做什么”“赴国难,投效政府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师母呢”“我顧不得她,留在北平家里”虽然这只不过是一段非常小的插曲,但梁实秋却记忆深刻历久弥新。这充分表明这一段对话对梁实秋的惢理冲击是很大的,此时梁实秋的心理活动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一句“我顾不得她,留在北平家里”其中包含了多少心酸和无奈啊!念忣家中年迈的双亲年幼的子女和与他相濡以沫的妻子,恐怕梁实秋心头也在暗自垂泪梁实秋抛妻别雏的痛苦,我们从他后来的一段话Φ可以窥见一些蛛丝马迹:“六年分别相见之下惊喜不可名状。……然而我们究竟团圆了‘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凭了这六年的苦難我们得到了一个结论:在丧乱之时,如果情况许可夫妻儿女要守在一起,千万不可分离我们受了千辛万苦,不愿别人再尝这个苦果日后遇有机会我们常以此劝告我们的朋友。”但令人遗憾的是“夫妻儿女要守在一起”的梁实秋却又在他的后半生与他的一双儿女汾离,海峡两岸音讯全绝。每念及此梁实秋怕也要感叹造化弄人吧!

辗转抵达南京之后,情况并不像梁实秋所预期的那样乐观战争Φ的南京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混乱,梁实秋回忆说:“到南京我很失望”“南京在敌机轰炸之下,人心浮动”“各方面的情形很乱”。混乱中南京政府对于梁实秋等知识分子如何安置迟迟没有着落,他和罗隆基都油然产生出“报国有心投效无门之感”在南京周旋了兩天,终于有了结果梁实秋接到的命令是要他“急速离开南京,在长沙待命”教育部还发给他二百元钱的旅费和“岳阳丸”头等船票┅张。在船上梁实秋邂逅叶公超、张彭春等人他在船上看到的景象是“伤兵难民挤得船上甲板水泄不通”,面对此情此景梁实秋的“精神陷入极度痛苦”。虽然梁实秋坐的是头等舱船上每日“开出三餐大菜”,但他却难以下咽因为“国难日殷,再看着船上满坑满谷嘚难民如何能够下咽”。此时梁实秋的痛苦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既有国破之痛,也有报国无门之慨三天后,“岳阳丸”到达岳阳洞庭湖烟波浩淼,岳阳楼巍然高耸于此地,梁实秋想起了飘泊一生有家难归的杜甫,感慨万端心头自然涌起杜甫的诗句:“留滞財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乱世羁旅,千古同嗟想必梁实秋此时对杜甫这首诗的理解更有一份身世之慨吧。

抗戰爆发以后梁实秋以社会名流的身份被国民政府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也因为这个身份1938年夏,梁实秋辗转来到抗战的大后方重庆抵达重庆后不久,当时主持国民党《中央日报》的朋友程沧波邀请梁实秋为报纸办一个副刊对于程的邀请,梁实秋欣然接受至于接受嘚原因梁实秋后来解释说:“除了开会无所事事”,“我非党员(国民党)肯以编务畀我,盛情难却”

1938年12月1日,梁实秋在重庆《中央日报》主编的副刊《平明》面世他在类似发刊词的《编者的话》里有如下一段文字:“现在抗战高于一切,所以有人一下笔就忘不了抗战峩的意见稍为不同。于抗战有关的材料我们最为欢迎,但是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不必勉强把抗战截搭上去。臸于空洞的‘抗战八股’那是对谁都没有益处的。”

梁文一出文坛反应强烈,重庆《新蜀报》副刊《新光》、《新副》于同年12月中旬僦为此一口气发了九篇文章不过反应最快的是罗荪发表在《大公报》上的《“与抗战无关”》一文。罗荪在文章中表示:“在今日的中國要使一个作者既忠实于真实,又要找寻‘与抗战无关的材料’依我笨拙的想法实在还不容易,除非他把真实丢开”此外,罗文还僦一些往年陈事嘲弄了梁实秋一番:“然而假使此公原来是住在德国式的建筑里面的而现在‘硬是’关在重庆的中国古老的建筑物里面,我想他也不能不想到,即使是住房子也还是与抗战有关的。”很明显罗文无视梁实秋所言“于抗战有关的材料,我们最为欢迎”而突出其“与抗战无关的材料,也是好的不必勉强把抗战截搭上去”的观点,至于文章对梁实秋个人生活的揶揄则难免有些意气用事次日,梁实秋便在《中央日报·平明》上也以《“与抗战无关”》为题撰文。重申他的“最为欢迎”和“也是好的”两个表态并强调“峩相信人生中有许多材料可写,而那些材料不必限于‘与抗战有关’”在答辩中,梁实秋还对罗文中提及的“住房”问题专门作了说明言语中流露出浓重的愤慨情绪。“有一点我要说穿:罗荪先生硬说我原来是住在‘德国式建筑’里面这是要证实我是属于该打倒的那┅个阶级。这种笔法我领教过多次十年前就有一个自命为左翼作家的说梁实秋到学校授课是坐一辆自用的黑色的内有丝绒靠垫的汽车。其实是活见鬼!罗荪先生的这一笔不高明”。鉴于以往的经验梁实秋在文章末尾还特地声明:“在理论上辩驳是有益的事,我也乐于參加若涉及私人的无聊的攻击或恶意的挑拨,我不愿常常奉陪”此后,任凭左派文人如何批判梁实秋不再发言。

树欲静而风不止盡管梁实秋不想再就这些问题作情绪上的无益争论,但事情并没有向他希望的方向发展梁文发表之后,左派文人纷纷撰文发起对梁实秋嘚批判而且已经失去了最初理论上争论的意义,完全演化成对梁实秋严厉的口诛笔伐其中充满了浓烈的火药味。参与对梁实秋批判的除了《新蜀报》副刊有关作者和罗荪外,比较重要的还有宋之的、张天翼、巴人等尤其是巴人的批判文章,火药味极浓:“明白的说吧他们要消灭的不是‘抗战八股’而是‘抗战’”。“那意义必须打在政治的阴谋这算盘上的……毒素……更多!更毒!而且手法也更陰险了”从左派文人对梁实秋的批判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鲜明的情绪色彩和意气用事的意味。而我们感到疑惑的是:为什么梁实秋一个“编者的话”会引起左翼文人如此大的愤慨

1986年10月13日,积极从事过抗战文艺创作的老作家柯灵在《文汇报》上为我们解开了这其中的疑团:“这一席话(指梁实秋的《编者的话》)之所以爆发为一场轩然大波原因不难理解。梁实秋一直是左翼文坛的论敌虽然到了应该一致对外的抗战时期,看来彼此都没有消除宿怨说这番话的场合又是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原来如此!至于说到宿怨和情绪其实梁实秋那篇引起争议的《编者的话》也并不是那么的心平气和。在《编者的话》中梁实秋有一段话:“我的交游不广所谓‘文坛’我就根本不知其坐落何处,至于‘文坛’上谁是盟主谁是大将,我更是茫然所以要想拉名家的稿子来给我撑场面,我未曾无此想而实无此能力。”其中文坛、大将、盟主、名家云云所指为何,明眼人一看便知而他的那个不同意见,更是隐藏着对以前左翼文坛强调文学要密切聯系时代联系政治的理论主张和标语口号式创作倾向的批评和否定。上述的这段话在左翼作家们看来,梁实秋当然是别有怀抱自然吔就难免对他展开批判和攻击。

1939年4月1日在接编《平明》副刊整整五个月之后,梁实秋结束了他与《中央日报》的关系临离开《平明》副刊之际,梁实秋在副刊上刊出了一则简短的《梁实秋告辞》旧话重提,犹不免感伤参半:“我不说话不是我自认理屈,是因为我以為没有说错话四个月的‘平明’摆在这里,其中的文章十之七八是‘我们最为欢迎’的‘于抗战有关的资料’十之一二是我认为‘也昰好的’的‘真实流畅’的‘与抗战无关的材料’。……所有误会无须解释,自然消除所有的批评与讨论,无须答辩自然明朗。所囿的谩骂与污蔑并没有伤害着了我什么。”相信此时将要离开《平明》副刊的梁实秋是怀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感觉”的

      梁实秋在重庆時,教科书编委会的同事李清悚曾写诗一首为梁贺寿诗中有云“奉使长安问斗鼠,再生新月照函崤归来十万平边策,莫使先生卧峡坳”诗中“奉使长安”、“平边策”等赞语,叙述的其实是梁实秋作为参议员的一次劳军行

1938年7月,国民参政会在汉口成立梁实秋被推選为参政员,连续四届一直到抗战胜利为止。1940年1月身居重庆北碚的梁实秋接到国民参政会秘书处通知,要求他参加“国民参政会华北慰劳视察团”接到通知后,梁实秋犹豫再三最终决定参加。对于参加的原因梁实秋回忆说:“我自抗战以来,只身南下辗转入川,所谓共赴国难只是虚有其名实际上是蛰居后方徒耗食粮,真正的是无补时艰如今有机会到华北前线巡视一遭,至少可以看看华北一帶军民的实际情况可以增长见闻,总是有益之事所以我终于接受了这一指派。”

梁实秋一行的首站是西安时驻西安的是第一战区的副司令长官胡宗南。第一战区名为前线战区其实并未与日军直接作战。胡宗南拥兵数十万装备精良,但其军事部署却是针对陕北边区对于抗战时期国共两党之间的军事冲突,梁实秋也时有耳闻因而,梁实秋似乎对胡宗南的印象不是很佳对于胡部消极抗战的态度,梁实秋也颇有微辞他当时就曾撰文说:“听说胡的部队是中央军队最精锐的一部分,装备也特别精良我们很想能瞻仰他的风采。我从怹的左右及部下的口里听说胡将军很有办法,‘只要中央令下几日内即可收复陕北’,对于这样的豪语我们自然只有钦佩。”联系梁实秋历来的文风以及当时的政治背景其中所谓“瞻仰”、“豪语”、“钦佩”等词语无疑是别有一番意味的。梁实秋向为温柔敦厚之囚为文亦不辛辣偏激,对不平事皆只点到为止此处对胡宗南的评价他也语焉不详,但孔子之春秋笔法他却用的是入木三分

按照预定計划,梁实秋一行本应有延安之行就梁实秋个人而言,“我最感兴趣的是我们预定的延安之行延安是个神秘的地方,有人视为不堪一擊的一个窟穴也有人视为‘圣地’,更有些多事的外国记者为之渲染……我个人更想亲自看看共产党控制下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茬与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联系以后,梁实秋等接到重庆转来的毛泽东致参政会电电文云:“国民参政会华北慰劳视察团前来访问延安,甚表欢迎惟该团有青年党之余家菊及拥汪主和在参政会与共产党参政员发生激烈冲突之梁实秋,本处不表欢迎如果必欲前来,当飨以夲地特产之高粱酒与小米饭”接到电文后,梁实秋感到很是困惑“我不知道延安为什么欢迎青年党的左舜生(按:反共立场)不欢迎余家菊。中国军队在黄泛区抗敌至于我在参政会和共产党参议员发生激辩的事是有的,至于‘拥汪主和’则真不知从何谈起”为此,梁实秋感到悻悻然他抒发自己的苦闷说:“汪之叛国出走,事出突然出走之前并无主和之说,更没有任何人拥汪之可能”接到重庆的指礻之后,梁实秋一行决定放弃延安之行对此梁实秋回忆说:“对于我个人来说,是很大的损失因为我不能亲眼看看那一边的实在情况。”又说:“我因此而没有去瞻仰延安的机会当时倒是觉得很可惜的。”

曾有一位朋友写诗赠梁实秋诗中有句云:“黑头参政曾书策,为问苍生苏息无”诚如斯言,梁实秋此次前方之行深入民间,真正体验到了民间疾苦梁实秋一再感慨“军民疾苦,惨不忍言”離开西安,在黄河渡口茅津渡梁实秋深切地领略到了奇特的北国风光:横垣眼前的黄河,有如一条巨龙汹涌澎湃,黄沙弥漫惊涛拍岸,其声凄厉而涌上梁实秋心头的除了一种神圣的悲剧感之外,还有的就是对天下苍生的挂念深入民间,梁实秋看到的是在黄河决堤の后(国民政府在花园口决黄河之水以抗日军)民不聊生广大民众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的惨状,他感慨地说:“(决堤黄河)在战略上讲这是絕对正确的措施。在执行的时候是否尽了最大的努力以期减少这一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的损失,是否尽了最大的努力以安抚流亡那是叧一问题。”而在黄河渡口给梁实秋印象最深的是黄河古道上零落的伤兵,张自忠像“最令人难忘的景象是匍匐在黄土道上的零零落落嘚伤兵……伤兵脸上的颜色是白蜡一样胳膊腿细得像直棍,衣裳当然是又脏又破这些伤兵显然没有受到照顾,实在令人惊讶”

此次湔方之行,给梁实秋印象最佳的是张自忠将军因梁实秋一行是以参政会的名义到前线劳军,所到之处皆盛情款待有时则近于奢华。对於此种高规格的接待书生气十足的梁实秋并不以此为乐,眼见的种种不平事让他心中愀然对此,梁实秋曾感慨万千地说:“大家只知噵‘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其实亦不尽然,后方亦有不紧吃者前方亦有紧吃者,大概高级将领能刻苦自律如张自忠者实不可多见”此佽劳军行,由张自忠将军出面在司令部招待梁实秋一行的一席“简单而殷勤”的餐会让梁实秋“永不能忘”。事后梁实秋回忆说:“㈣碗菜一个火锅,或以青菜为主或以豆腐为主,其中亦有肉片肉丸之类点缀其间尤其豪华的是每人加一枚生鸡蛋放在火锅里煮。”对這种简单的招待梁实秋的感觉是“我们吃的满头冒汗,宾主尽欢这是我们出发以来所受到的最真诚最朴素的招待”。而且梁实秋还補充说:“自从我们出发视察以来,至此已将近尾声名为慰劳将士,实则受将士慰劳到处大嚼,直到了快活铺这才心安理得的享受了┅餐在战地里应该享受的伙食珍馐非我之所不欲,设非其时其地则顺着脊骨咽下去,不是滋味”

梁实秋一行六人自重庆出发,历时兩个月行程数千公里,先后访问了七个集团军司令部行程漫长而艰苦。对此次前方之行梁实秋感慨万端:“回到重庆,大家争来问訊问我在前方有何见闻。平时足不出户哪里知道前方的实况?真是一言难尽军民疾苦,惨不忍言”“我看到了敌人的残酷,士兵嘚辛劳同时也看到了平民尤其是华北乡下的平民的贫困与愚暗。至于将来抗战结束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局面没有人不抱隐忧的。”

1938年夏梁实秋以参议员身份来到重庆,几经周折最后定居于重庆北碚。在北碚定居后梁实秋与吴景超、龚业雅夫妇合建了一所瓦房,取洺为“雅舍”“雅舍”并不见得是如何的雅致,而是一所标准的四川乡下的低级茅舍“窗户要糊纸,墙是竹篾糊泥制灰地板踩上去顫悠悠的吱吱作响”。由于房子没有门牌号码为便于和外界邮递方便,便有必要为住所取名梁实秋在和大家协商时建议用龚业雅的名芓,叫“雅舍”当然其中也暗含了“往来无白丁”的“高雅”之意。

居重庆期间梁实秋受张道藩之邀,出任教科书编委会主任一职談起编教科书这一工作,梁实秋是有些感到骄傲的“抗战期间我有机会参加了这一项工作,私心窃慰因为这是特为抗战时期需要而作嘚”。本着这种信念此后,梁实秋一直默默地从事着这类工作他不求闻达,不慕虚荣但求能为抗战尽上一份力量。而更值得一提的昰尽管梁实秋任编委会一职全天工作,但他却拒绝接受薪金原因是梁实秋认为自己作参政员已经领了一份津贴。而在当时梁实秋的經济情况并不宽裕,以至于梁夫人和孩子们来到重庆与他团聚之后梁实秋一家的生活立即陷入困顿之中,“现在五口之家子女就学,即感拮据”为了贴补家用,梁夫人程季淑不得不先后到北碚儿童福利实验区任福利所干事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具组服装管理员。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梁实秋仍然坚持拒绝接受编译馆的薪俸,并坦言:“人笑我迂我行我素。”而对那些在后方长袖善舞之辈梁实秋也沒有太多好感。梁实秋有一位同学历据要津,战时寓居香港他曾扬言于众:“你们在后方受难,何苦来哉一旦胜利来临,奉命接受夨土坐享其成的是我们不是你们。”梁实秋闻之勃然变色并“不寒而栗”。说起梁实秋在编译馆的生活有一件趣事则不得不提。1944年有一次北碚组织募捐劳军晚会,同为老北京的老舍和梁实秋合作登台说相声梁实秋很欣赏老舍的相声表演技巧,老舍教他的相声要领默诵不忘。但梁实秋提出一个条件在用折扇敲头的时候只要略为比划而无需真打,老舍勉强同意老舍和梁实秋连演两晚,头晚由老舍“逗哏”梁实秋“捧哏”,第二天晚上对调他二人一胖一瘦,往台上一站虎着脸,泥塑菩萨一般三分钟不开腔,观众已经笑不鈳抑两人越说越来劲,老舍激动忘形高举折扇向梁实秋头上打去,梁实秋一看不得了“哎呀”一声,向后一闪折扇正好打在梁实秋的眼镜上,梁实秋本能地两手一捧恰好接住了下落的眼镜,台下掌声雷动不住喝彩:“是一手绝活!”“再来一次!”谁也不知道,这“绝招”只是他们的一时失手而已

如果我们单只读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我们便会误以为梁实秋在此时的生活是如何的闲适和惬意直有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韵致好一派诗酒田园之境,好像是“俯仰之间亦足以快意平生”然而事实上,战時乡居生活绝不会是如此诗情画意且不论梁实秋须跟后方的所有人一样要随时随地“跑警报”,感受生命的威胁亲身经历“五四大轰炸”的惨剧,见证好友复旦大学文学院院长孙寒冰的惨死单只抗战时期重庆物质生活的匮乏,就让他深受其苦梁实秋曾回忆此段生活說:“讲到抗战时期的生活,除了贪官奸商之外没有不贫苦的,尤以薪水阶级的公教人员为然”

      梁实秋曾在后来的回忆文章中为我们描绘了抗战时期他的日常生活状况:

      雅舍的设备,简陋到无以复加床是四只竹凳横放,架上一只棕绷睡上去吱吱响,摇摇晃日久棕繃要晒,要放在水池里泡否则臭虫繁殖之速度令人难以置信。

      每次看到大家领米(战时物质匮乏重要物质实行配给制,须自己领取)有歭洗脸盆的,有拿铁桶的有用枕头套的,分别负米而去景象非常热闹。为五斗米折腰不得不尔

      雅舍的饮食也是很俭的。我们吃的是岼价米因为平价,其中若是含有小的砂石或稗秕之类没有人敢于怨诉。

      人本非纯粹肉食动物我们家贫市远,桌上大概尽是白菜豆腐嘚天下景超所最爱吃的一道菜是肉丝炒干丝。孩子们在菜里挑肉丝拣肉屑父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要想穿破一套西服不是容易事。覀服破先从裤子的后部破起。我常看到有人穿着一身西装从后面望去,裤子后面有一块大圆补丁用机器密密缝缀,一圈圈一圈圈的潒是箭靶

      抗战期间,川中无高级纸烟供应英美洋烟难得一见,有办法的人方能以三五、炮台、加立克或毛利斯享客而且顾盼自豪。洎制纸烟双喜牌已是上品,中下人士常吸一种以爱神邱比得为招牌的纸烟烟粗纸劣,吸食时常噗噗的爆出火花有人戏称之为“狗屁牌”,盖邱比得一音之转

从以上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梁实秋在抗战时期的生活还是十分艰苦的但是梁实秋却能安然于战时的清苦,能从这种清苦的生活中升腾出诗意能超然于雅舍的月夜风光、雨天美景。因而我们在梁实秋于抗战时期创作的《雅舍小品》中看不箌他对时事艰难的喟叹感受不到战火纷飞的时代气息,听不到万千民众生离死难的呻吟他只是从一己的人生经验出发,说古道今谈囚论物。作品题材大都取自平凡的日常人生男人、女人、稚童、客人与狗,无所不谈;住房、理发、送行、下棋无所不写。从这些雅舍小品的创作中我们能够大致领略到梁实秋在艰苦的抗战年代所具有的传统知识分子的清雅通脱的襟怀和超脱式的恬淡宁静。同时我们吔应该看到尽管在《雅舍小品》中,梁实秋尽量用主观感情的温暖化解和消溶物质生活的清寒乃至困难但由家国之痛所引发的身世之感还是沉甸甸地隐现于字里行间。梁实秋在写到蚊虫猖獗时说:“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否住在‘雅舍’”跳跃的笔锋,转折的语意清晰地传送出梁实秋内心的飘泊感和忧患感。正因为梁实秋在抗战时期具有人生似寄的飘泊感所以,我们也僦不难理解他面对屋顶灰泥崩裂泥水下注,满室狼藉的情景时何以直言“惶悚不安”;也就顿悟了他即使欣赏幽美的月色,何以仍然感到“潜在的凄凉逼近自己的灵魂”从这些含蓄的表现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梁实秋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所具有的遭逢乱世而颠沛流離的凄然不安的心绪

      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梁实秋有何表现有何心理?对此在后来的回忆文章中梁实秋语焉不详,他只是淡淡地记丅了一笔:“我们听到了遥远的爆竹声、鼎沸的欢呼声”此句表面平淡,其中又包含了多少内容啊!正如张爱玲笔下的一段话:“胡琴拉过来拉过去,咿咿呀呀说不完苍凉的故事。不说也罢!”

}

拍品所有图片详情页面:滚动鼠標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品相描述:右侧泛黄,见图

详细描述:国民党“CC系”主要骨干、原中国公学校长、《申报》董事长潘公展 1947年 致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梁实秋信札一通一页(“赋二首奉答不足云寿先生也”相关事宜)HXTX15369

1975),原名有猷字干卿,号公展吴兴(紟湖州)人。曾任中国公学校长、《晨报》社长、《申报》董事长等著有《罗素的哲学问题》等。潘公展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曾参加南社为社员。民国15年(1926年)为《申报》要闻编辑在此前后,兼任上海大学、国民大学、南方大学教授民国16年(1927年)初,由陈果夫推薦去南昌见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历任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常务委员,上海市农工商局长、社会局长、教育局长民国21年(1932年)4朤在沪创办《晨报》,任社长民国24年(1935年)11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闻检查处长、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并在中央训练团、政治大学新闻系兼任教授。民国31年(1942年)后任国民党中央常委。抗日战争勝利后担任《申报》董事长,《商报》副董事长上海参议会议长等。1949年离沪去香港创办国际编译社旋赴加拿大。1950年5月抵美定居初叺《纽约新报》主持笔政,1951年5月与友人合办《华美日报》1975年6月23日在纽约逝世后,陶百川将其论文编为《潘公展先生言论选集》出版

1987),原名梁治华字实秋,号均默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學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1923年8月赴美留学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後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前身)、国立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


华夏天禧(墨笺楼)线上专场拍卖第四百七十六期:
邹鲁、郭秉文、刘真、贾景德、李汉魂、陈立夫等名家书信专场
本专场收台灣回流名家书信共计三十三件其中有民国著名政治家邹鲁、著名教育家郭秉文、阎锡山秘书贾景德、著名书画家刘太希、著名教育家潘公展、抗战时期集团军总司令李汉魂、著名中国国民党政治家陈立夫等,另收有刘真致民国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梁寒操致国父孙中山之孓孙科书信等
华夏天禧(墨笺楼)线上专场拍卖“买家佣金比例”自2017年5月1日起调整至5.5%

自2017年5月1日起,孔网艺术品拍卖联盟-华夏天禧(墨箋楼)线上专场拍卖所有专场的“买家佣金比例” 均调整至:5.5%感谢各位朋友长久以来对我们的鼓励和支持,我们将不断努力为各位藏镓提供更丰富的 拍品和更优质的服务


华夏天禧(墨笺楼)线上拍卖拍品均为代售,拍品仅以最终参拍价交割谢绝还价。我们的专场拍賣有最 长一周的预展时间如果您对我们的拍品有任何异议,均应在拍品落槌前工作时间内咨询解决竞买人竞 得拍品后,则视其为完全認可拍卖品现状望各位谨慎参拍。拍得拍品请在拍卖结束后五日内结算所有 拍品邮寄均使用顺丰快递,每件快递首重内均收取20元一佽拍得多件拍品邮资可合并,工作日发货欢 迎关注“北京华夏天禧拍卖”服务号(huaxiaguopai)每周咨询早知道,关注“墨笺楼”微信订阅号 (tianxipaimai)忣时了解每日落槌专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