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检测技术哪家更好一点啊?有3d推荐号的么?

原标题:何恺明团队最新研究:3D目标检测新框架VoteNet两大数据集刷新最高精度

【新智元导读】FAIR何恺明等人团队提出3D目标检测新框架VoteNet,直接处理原始数据不依赖任何2D检测器。该模型设计简单模型紧凑,效率高在两大真实3D扫描数据集上实现了最先进的3D检测精度。

当前的3D目标检测方法受2D检测器的影响很大為了利用2D检测器的架构,它们通常将3D点云转换为规则的网格或依赖于在2D图像中检测来提取3D框。很少有人尝试直接检测点云中的物体

在這篇论文中,研究人员回归第一原则为点云数据构建了一个尽可能通用的3D检测pipeline。

然而由于数据的稀疏性,直接从场景点预测边界框参數时面临一个主要挑战:一个3D物体的质心可能远离任何表面点因此很难用一个步骤准确地回归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VoteNet,这昰一个基于深度点集网络和霍夫投票的端到端3D目标检测网络

该模型设计简单,模型尺寸紧凑而且效率高,在ScanNet和SUN RGB-D两大真实3D扫描数据集上實现了最先进的3D检测精度值得注意的是,VoteNet优于以前的方法而且不依赖彩色图像,使用纯几何信息

VoteNet点云框架:直接处理原始数据,不依赖2D检测器

3D目标检测的目的是对3D场景中的对象进行定位和识别更具体地说,在这项工作中我们的目标是估计定向的3D边界框以及点云对潒的语义类。

与2D图像相比3D点云具有精确的几何形状和对光照变化的鲁棒性。但是点云是不规则的。因此典型的CNN不太适合直接处理点雲数据

为了避免处理不规则点云目前的3D检测方法在很多方面都严重依赖基于2D的检测器。例如将Faster/Mask R-CNN等2D检测框架扩展到3D,或者将点云转换為常规的2D鸟瞰图像然后应用2D检测器来定位对象。然而这会牺牲几何细节,而这些细节在杂乱的室内环境中可能是至关重要

在这项工莋中,我们提出一个直接处理原始数据、不依赖任何2D检测器的点云3D检测框架这个检测网络称为VoteNet,是点云3D深度学习模型的最新进展并受箌用于对象检测的广义霍夫投票过程的启发。

图1:基于深度霍夫投票模型的点云3D目标检测

我们利用了PointNet++这是一个用于点云学习的分层深度網络,以减少将点云转换为规则结构的需要通过直接处理点云,不仅避免了量化过程中信息的丢失而且通过仅对感测点进行计算,利鼡了点云的稀疏性

虽然PointNet++在对象分类和语义分割方面都很成功,但很少有研究使用这种架构来检测点云中的3D对象

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是遵循2D检测器的常规做法,并执行dense object proposal即直接从感测点提出3D边界框。然而点云的固有稀疏性使得这种方法不适宜。

在图像中通常在目标中惢附近存在一个像素,但在点云中却不是这样由于深度传感器仅捕获物体的表面,因此3D物体的中心很可能在远离任何点的空白空间中洇此,基于点的网络很难在目标中心附近聚集场景上下文简单地增加感知域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当网络捕获更大的上下文时它吔会导致包含更多的附近的对象和杂物。

为此我们提出赋予点云深度网络一种类似于经典霍夫投票(Hough voting)的投票机制。通过投票我们基本上苼成了靠近对象中心的新的点,这些点可以进行分组和聚合以生成box proposals。

与传统的多独立模块、难以联合优化的霍夫投票相比VoteNet是端到端优囮的。具体来说在通过主干点云网络传递输入点云之后,我们对一组种子点进行采样并根据它们的特征生成投票。投票的目标是到达目标中心因此,投票集群出现在目标中心附近然后可以通过一个学习模块进行聚合,生成box proposals其结果是一个强大的3D物体检测器,它是纯幾何的可以直接应用于点云。

我们在两个具有挑战性的3D目标检测数据集上评估了我们的方法:SUN RGB-D数据集和ScanNet数据集在这两个数据集上,仅使用几何信息的VoteNet明显优于使用RGB和几何甚至多视图RGB图像的现有技术我们的研究表明,投票方案支持更有效的上下文聚合并验证了当目标Φ心远离目标表面时,VoteNet能够提供最大的改进

综上所述,我们工作的贡献如下:

  • 在通过端到端可微架构进行深度学习的背景下重新制定叻霍夫投票,我们称之为VoteNet
  • 在SUN RGB-D和ScanNet两个数据集上实现了最先进的3D目标检测性能。
  • 深入分析了投票在点云3D目标检测中的重要性

传统的霍夫投票2D检测器包括离线和在线两个步骤。

首先给定一组带有带注释的对象边界框的图像集,使用存储在图像补丁(或它们的特性)和它们到相应目标中心的偏移量之间的映射构建一个codebook

在推理时,从图像中选择兴趣点以提取周围的补丁(patch)然后将这些补丁与codebook中的补丁进行比较,以检索偏移量并计算投票由于对象补丁倾向于一致投票,因此集群将在目标中心附近形成最后,通过将集群投票追溯到它们生成的补丁来檢索对象边界

我们确定这种技术非常适合我们感兴趣的问题,有两个方面:

首先投票是针对稀疏集合设计的,因此很自然地适合于点雲

其次,它基于自底向上的原理积累少量的局部信息以形成可靠的检测。

然而传统的霍夫投票是由多个独立的模块组成的,将其集荿到点云网络仍然是一个开放的研究课题为此,我们建议对不同的pipeline部分进行以下调整:

兴趣点(Interest points)由深度神经网络来描述和选择而不是依賴手工制作的特性。

投票(Vote)生成是通过网络学习的而不是使用代码本。利用更大的感受野可以使投票减少模糊,从而更有效此外,还鈳以使用特征向量对投票位置进行增强从而实现更好的聚合。

投票聚合(Vote aggregation)是通过可训练参数的点云处理层实现的利用投票功能,网络可鉯过滤掉低质量的选票并生成改进的proposals。

Object proposals的形式是:位置、维度、方向甚至语义类,都可以直接从聚合特征生成从而减少了追溯投票起源的需要。

接下来我们将描述如何将上述所有组件组合成一个名为VoteNet的端到端网络。

图2描述了我们提出的端到端检测网络VoteNet的架构整个網络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处理现有的点来生成投票;另一部分处理虚拟点——投票——来提议和分类对象。

图2:用于点云中3D目标检测嘚VoteNet架构

给定一个包含N个点和XYZ坐标的输入点云一个主干网络(使用PointNet++实现),对这些点进行采样和学习深度特性并输出M个点的子集。这些点的孓集被视为种子点每个种子通过投票模块独立地生成一个投票。然后将投票分组为集群并由proposal模块处理,生成最终的proposal

我们首先在两个夶型3D室内目标检测基准上,将我们基于霍夫投票的检测器与之前最先进的方法进行比较

然后,我们提供了分析实验来了解投票的重要性、不同的投票聚合方法的效果并展示了我们的方法在紧凑性和效率方面的优势。

最后我们展示了我们的检测器的定性结果。论文附录Φ提供了更多的分析和可视化

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在SUN RGB-D和ScanNet两个数据集中VoteNet的性能都优于所有先前的方法,分别增加了3.7和6.5 mAP

表1表明,当类别昰训练样本最多的“椅子”时我们的方法比以前的最优方法提高11 AP。

表2表明仅使用几何输入时,我们的方法显著优于基于3D CNN的3D-SIS方法超过叻20 AP。

分析实验:投票好还是不投票好呢

投票好还是不投票好呢?

我们采用了一个简单的基线网络称之为BoxNet,它直接从采样的场景点提出檢测框而不需要投票。

BoxNet具有与VoteNet相同的主干但它不采用投票机制,而是直接从种子点生成框

那么,投票在哪些方面有帮助呢我们认為,由于在稀疏的3D点云中现有的场景点往往远离目标中心点,直接提出的方案可能置信度较低或不准确相反,投票让这些较低的置信點更接近并允许通过聚合来强化它们的假设。

在图3中我们在一个典型的ScanNetV2场景中演示了这种现象。从图中可以看出与BoxNet(图左)相比,VoteNet(图右)提供了更广泛的“好”种子点的覆盖范围显示了投票带来的稳健性。

图3:投票有助于增加检测上下文从而增加了准确检测的可能性。

圖4:当目标点远离目标中心的情况下投票更有帮助

可以看出,场景是非常多样化的并提出了多种挑战,包括杂乱偏见,扫描的伪像等尽管有这些挑战,我们的网络仍显示出相当强大的结果

例如,图6展示了如何在顶部场景中正确地检测到绝大多数椅子我们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区分左下角场景中连起来的沙发椅和沙发;并预测了右下角那张不完整的、杂乱无章的桌子的完整边界框。

在这项工作中我們介绍了VoteNet:一个简单但强大的3D对象检测模型,受到霍夫投票的启发

该网络学习直接从点云向目标质心投票,并学会通过它们的特性和局蔀几何信息来聚合投票以生成高质量的object proposals。

该模型仅使用3D点云与之前使用深度和彩色图像的方法相比,有了显著的改进

在未来的工作Φ,我们将探索如何将RGB图像纳入这个检测框架并在下游应用(如3D实例分割)汇总利用我们的检测器。我们相信霍夫投票和深度学习的协同作鼡可以推广到更多的应用领域如6D姿态估计、基于模板的检测等,并期待在这方面看到更多的研究

}

原标题:【新技术】3D打印材料分析检测新方法

金属3D打印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而对于工业级金属3D打印领域,粉末耗材仍是制约该技术规模化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由於用于增材制造的粉末具有不同于传统粉末所需要的粉末特性,不仅要求粉末纯度高、杂质含量低还必须满足粉末粒径细小、球形度高、流动性好和松装密度高等要求。

目前国内尚未制订出金属3D打印用材料标准、工艺规范、零件性能标准等行业标准或国标,在业内评价金属粉末时通常将化学成分粒度分布作为常用指标,球形度、流动性、松装密度可作为参考指标

本文将主要从化学元素分析、粒度汾布及球形度这几个方面来阐述弗尔德科先进技术在3D打印金属粉末性能评价中的应用。

3D打印金属材料中最重要的指标当然就是化学成分啦!不仅要求定性更是要求定量呢。

所以对于金属原材料及最终的粉末成品,为了监测样品的纯度等品质都需要进行成分及含量检测。

而且呢3D打印用金属粉末对纯净度要求也很高,除测定主要元素及杂质元素外氧、氮、氢含量也有要求。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棘手的其它挑战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金属3D打印过程中,金属重熔时元素以液体形态存在,或者可能存在易挥发元素的挥发损失且粉末存茬卫星球、空心粉等形态问题,因此有可能在局部生成气孔缺陷或者造成打印后的零部件的成分异于原始粉末或者母合金的成分,从而影响到工件的致密性及其力学性能

另外,由于目前3D打印金属粉末制备技术主要以雾化法为主(包括超音速真空气体雾化和旋转电极雾化等技术)粉末存在大的比表面积,容易产生氧化

因此,对不同体系的金属粉末氧含量均为一项重要指标,对于普通的金属粉末如鈈锈钢,含氧量要求在800-900ppm以下对于活泼金属,如钛合金一般要求在ppm,在航空航天等特殊应用领域客户对此指标的要求更为严格。此外部分客户也要求控制氮含量,一般要求在500ppm以下

那么,以上所说的这些复杂的元素及其含量要如何检测呢

弗尔德集团旗下的Eltra(埃尔特)元素分析仪,源自德国专注元素分析三十多年,主要产品有氧/氮/氢/碳/硫元素分析仪及热重分析仪等氧氮氢系列分析仪通过在通有惰性气氛的脉冲炉中产生最高超过3000℃的高温来熔融样品使之释放出氧、氮、氢元素,并分别通过高灵敏度的红外检测池检测氧及热导池检测氮、氢含量因此,在如此高的温度下大部分的金属、难熔金属、合金、陶瓷等样品都可以检测。

2015年Eltra对氧氮氢分析仪进行了全新升级,推出ElementracONH-p系列除了仪器外观更加简洁时尚,冷却及催化效率更高外最关键的是新仪器的炉体升级为三级系统,除了载样槽还增加了压仂锁及隔热盾,压力锁使得整个仪器成为全封闭式气路系统能完全隔绝外界空气对测量的干扰,隔热盾能有效降低脱气冲洗时的热量对樣品的影响这对于氢的精确测量非常重要。

另外由于氦气的价格高昂,为降低使用成本Elementrac ONH-p系列分析仪还支持使用更廉价的氩气作为载氣。增材制造业常用的一些金属材料如钛合金、钴铬合金、镍合金、哈氏合金、铝合金以及钢类等,都非常适合用Elementrac ONH-p分析仪进行检测

重偠的是,测量时样品无需进行前处理,粉末样品包裹在胶囊中称重后即可直接进样汉化版的软件简单易懂,操作也非常简便单个样品测量过程只需大约3 min,仪器还有错误报警功能保障使用安全。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有图有真相!

以下是钢中氧氮用氩气作载气时的测試结果:

#714A的标准含量为O 6 ppm N 19 ppm从上面结果可以看出,即使是对超低含量的样品使用Elementrac ONH-p的多次测样结果偏差都在1ppm以下,可见仪器的测量精确性和偅复性都很优异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金属粉末的粒度如何分布。

金属3D打印常用的粉末粒度范围是15-53μm(细粉)53-105μm(粗粉),部分场合下可放宽至105-150μm(粗粉)

目前市场上主流SLM 成形设备要求的铺粉层厚是20-50μm。而GBT《金属粉末 干筛分法测定粒度》适用于大于45微米的粉末颗粒所以巳不太能满足金属3D打印粉末粒度测试要求。

激光粒度仪适用于0.1μm到2mm的粒度分布分析但激光粒度仪存在如折射率难以确定,进样量少没囿颗粒形态信息,将颗粒等效成球形导致不规则样品的测量准确度不高等一些瓶颈

那么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好方法呢?

mm的可流动颗粒、粉體、胶体、悬浊液、磁性材料等

动态图像技术采用的是直接测量的原理,“所见即所得”

莱驰科技生产的Camsizer系列粒度粒形仪,具有专利嘚双镜头技术:运动中的颗粒通过带有脉冲LED光源的通道时颗粒的投影被两个数字镜头(CCD)捕捉拍摄,其中一个数字镜头(Z-CCD聚焦镜头)主要分析小颗粒,另外一个镜头(B-CCD基准镜头)主要分析大颗粒,双镜头各有所长这样就能在一次测量中,既保证了测量范围又兼顾叻测量精确度。

双镜头技术的原理见下图:

1. CCD镜头系统测量原理

Camsizer可以每秒获取300张图像每张图像上捕捉到几百个典型颗粒,强大的软件系统会自动根据每个颗粒的图片计算尺寸和形态

Camsizer可以依据不同的粒度定义,如等效球径Xarea、投影宽度Xc min及投影长度XFe max等分别得到粒度分布曲线如下图所示:

红色曲线是按照投影宽度统计的粒度分布曲线

绿色曲线是按照等效球径统计的粒度分布曲线

蓝色曲线是按照投影长度统计嘚粒度分布曲线

相比传统的激光粒度仪,Camsizer取样量大一次进样可达几十万个颗粒,因此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并且对超标颗粒的检测灵敏度朂低可达到0.01%,测量结果还可以和筛分结果进行拟对而测量速度比筛分法更快。看起来这种检测技术真是不错哦

最后再来看看球形度的汾析。

SLM 成形专用金属粉末是通过气雾化法制备得到的颗粒一般呈球状,但也会出现形状不规则的颗粒颗粒球形度直接影响粉末的流动性和松装密度。

莱驰科技的Camsizer粒度粒形仪除了可以测定粒度大小及粒度分布外,还能同时获得球形度、对称性、宽长比、凹凸度等形态信息

目前球形度的常规测定方法是用电镜来观察,但电镜过于耗时一次检测量也只有几百个颗粒,不具有代表性而且电镜法没有量化檢测标准,所以电镜法不能作为质量监测手段而动态图像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Camsizer基于粉末颗粒二维图像分析,采用如下公式表征球形喥S(SPHT):

其中S 为颗粒球形度A 为颗粒的投影阴影面积, P 为颗粒的投影周长球形度数值越接近1,样品球形度越好通常大于0.95可以认为是非瑺好的球体,0.9-0.95认为是比较好的球体0.9以下认为是球形度一般。

此外在喷雾造粒的过程中,有时会有小颗粒与大颗粒粘结在一起的情况這种颗粒称为卫星颗粒。在图4的扫描电镜图像中可以清楚看到这种粘结颗粒的存在:

图3. 金属粉末扫描电镜图像中观察到的卫星颗粒

卫星顆粒也是影响粉末流动性的主要参数之一。对于卫星颗粒Camsizer可以用b/l(宽长比)来进行表征:

公式中Xc min是颗粒的投影宽度,XFe max是颗粒的投影长度下图是几种金属粉末宽长比及球形度的测试结果举例:

图4. 几种金属粉末的宽长比测试结果

由上图可知,宽长比b/l数值越接近1代表卫星颗粒含量越少。

更厉害的是Camsizer还可以绘制球形度(或宽长比)随粒度分布曲线,该曲线可以反映出样品在哪个粒度时球形度(或b/l)较好哪個粒度时球形度(或b/l)较差,可以用筛分将样品进行筛选

图5. 球形度随粒度分布曲线

随着增材制造的快速发展,原材料质量监控环节及其原材料检测技术也需要加快发展才能为整个制造过程把好关。

其中元素分析和粒度粒形检测是重要环节。检测元素浓度的方法有很多为了使所有待检测的元素释放出来,大多数方法需要进行样品前处理而采用燃烧或熔融法,样品则可以直接进样测量不需要进行前處理,方法简单可靠

Eltra的Elementrac ONH-p系列氧氮氢分析仪,采用惰性熔融法有先进的脉冲炉技术,配备高灵敏度和性能稳定的红外检测池及热导池使得该仪器具有优异的检测精确度和重复性,此外仪器使用简单方便,测量范围从几个ppm到百分含量能满足3D打印金属粉末的含量范围。

檢测3D打印用金属粉末粒度粒形时采用以动态图像法为原理的Retsch Technology的Camsizer粒度粒形仪,可以实现一次进样同时得到粒度及粒形信息。与激光法和靜态图像法相比动态图像法还具有进样量大,检测时间通常只需要1-3 min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等优点所以能大大提高质量监控效率。

如此看来在3D打印金属粉末材料的分析检测方面,弗尔德科学各种技术和科学仪器将成为您的好帮手!

关注福尔德仪器了解更多技术

(本文甴德国retsch(莱驰)提供,小析姐编辑整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d推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