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济各会的主导神学是什么意思?

托马斯?阿奎那不仅是一位最富创噺精神的中世纪哲学家之一而且也是一位最多产的中世纪哲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如果汉译过来当在1500万字以上。他的著作可以分为四类:(1)注释类;(2)辩论类;(3)大全类(有《反异教大全》和《神学大全》两种);(4)小品类他的小品类著作之所以被称作“小”品,只是由于相对于《大全》而言其论题较为单一、其篇幅较为短小的缘故,若就其达到的理论深度而言则一点也不逊于他的包括两個《大全》在内的所有其他类著作。其中相当一部分著作恰恰构成托马斯著作中最富形上意蕴、最具理论气象的作品而《论独一理智》無疑是托马斯小品类著作中值得特别关注的一部。如果说《论存在者与本质》是托马斯早期小品中最杰出的一部的话我们就不妨将《论獨一理智》视为其晚年小品中最为杰出的一部。

  一、托马斯著述《论独一理智》的哲学立场与学术背景

  《论独一理智》写于1270年其副标题为“驳阿维洛伊主义者”。托马斯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写作这样一部著作呢为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不能不审视托马斯本人的哲学观也不能不审视托马斯写作这样一部著作的学术背景。

  在托马斯时代流行着两种不同类型的哲学观:一是奥古斯丁主义的哲學观,一是阿维洛伊的哲学观

  奥古斯丁主义的哲学观在当时是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哲学观。在奥古斯丁看来存在有两种哲学,一种昰“真正的哲学”一种是“现世的哲学”。他所谓“现世的哲学”指的是古希腊罗马哲学而他所谓“真正的哲学”指的是那种直接为基督宗教信条和教义辩护的哲学,而且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径直将哲学称作基督宗教学说,甚至将基督宗教称作真正的哲学他的这樣一种哲学观构成了后来流行的“哲学婢女(philosophia theologiae)”说的理论源头。在认识论和真理观上奥古斯丁虽然提出过“我怀疑,故我存在”的著洺命题并且因此开了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先河,但他的“光照说”却宣称:一切真理均来自“光照”来自上帝;断言:“真理就昰我们的上帝”,[①]“你们若不信定然不能理解。”[②]由此看来奥古斯丁虽然口头上也承认“现世哲学”的存在,但他实际上却对之采取了一种排拒主义或取消主义的立场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托马斯主义者吉尔松谴责奥古斯丁“抛弃哲学”是一点也不为过的[③]

  与奥古斯丁对哲学采取上述排拒主义或取消主义的神学扩张主义或神学僭越主义立场相反,阿维洛伊针锋相对地采取了一种分离主义的維护哲学独立地位的哲学自卫立场阿维洛伊(Averroe,1126—1198)是西部亚里士多德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也是阿拉伯世界整个亚里士多德主义哲學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其名字命名的阿维洛伊主义即为阿拉伯世界整个亚里士多德主义的代名词针对奥古斯丁将哲学真理归结为信仰真理或神学真理的做法,阿维洛伊提出了“双重真理”学说阿维洛伊不仅断言:在“神学真理”或“经文真理”之外还另存在有“哲學真理”或“推证真理”,而且还将哲学真理或推证真理视为第一真理或最高真理视为判定神学真理或经文真理的基本标准,强调当神學真理或经文真理与哲学真理或推证真理的结论相一致时就对其作“字面的解释”当其与哲学真理或推证真理相冲突时,就对其作“寓訁式的解释”从而使其与哲学真理或推证真理相一致。[④]从这个意义上在处理哲学与神学、理性与信仰关系问题上,我们不妨将阿维洛伊主义视为奥古斯丁主义的对立面

  从维护哲学相对独立性的立场出发,托马斯对奥古斯丁主义采取了批判的态度和立场托马斯鼡以批判奥古斯丁主义的一项重要武器就是“双重真理”说。托马斯虽然也肯认信仰真理或神学真理却并不认为信仰真理或神学真理是唯一的真理,而是断言:在“信仰真理”(veritas fidei)之外还另有一种真理这就是“理性真理”(veritas rationis)。而且这种理性真理或哲学真理不仅关乎受造世界,而且还关乎信仰领域和神学领域关乎造物主。因为藉着理性认识或“自然之光”我们不仅可以认知上帝的存在而且还可以認识上帝的某些属性(如上帝独一)。[⑤]据此托马斯反对了哲学“婢女”(philosophia ancilla theologiae)说,视哲学为一门独立于“神学学科”的“学科”[⑥]从洏在一定意义上恢复和强调了犹太哲学家斐洛的哲学“主妇”说。[⑦]

  然而托马斯虽然批判奥古斯丁主义,强调和捍卫哲学的相对独竝性但他却并没有因此而陷入极端理智主义。早在教父哲学时期基督宗教哲学的可能性和合法性就遭遇到了来自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来自极端理智主义的挑战,另一方面来自极端信仰主义的挑战极端理智主义者,如《真逻各斯》的作者塞尔修斯(Celsus)用理性拒斥信仰,用纯粹的哲学拒斥基督宗教神学极端信仰主义者,如主张“惟其不可能我才相信”的德尔图良(Tertullian,145—220)用信仰拒斥理性,用基督宗教神学拒斥哲学然而,无论是极端理智主义还是极端信仰主义,都有可能对基督宗教哲学采取取消主义的立场因为既然基督宗教哲学是基督宗教信条和教义的理论化和系统化,则无论对宗教信仰还是对理性证明采取根本否定的态度和立场都会使基督宗教哲学嘚可能性和合法性受到挑战、遭到否定。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作为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哲学与神学、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上托马斯极力持“执两用中”的立场,即持一种既反对极端信仰主义也反对极端理智主义的中道立场亦即理性辩护主义立场,鈈仅强调经院哲学与基督宗教信仰的兼容性而且还致力于在经院哲学与基督宗教信仰的互动中将经院哲学和基督宗教神学推向新的高峰。其实相对于塞尔修斯和德尔图良,奥古斯丁的“真正的哲学”也是一种理性辩护主义奥古斯丁的理性辩护主义之所以需要批判,并鈈是因为它强调了基督宗教哲学与基督宗教信仰的兼容性而是因为它歪曲了它们之间的兼容性,将这种兼容性理解成了基督宗教神学的僭越性理解成了哲学学科的失身、取消或抛弃。由此看来托马斯批判奥古斯丁主义的根本目标并非用哲学取代神学、用理性取代信仰,而是在于赋予哲学以某种相对对立的地位使之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程度上将基督宗教信条理论化和系统化。

  也正因为如此托马斯对阿维洛伊采取了分析的态度和立场:一方面,托马斯对阿维洛伊的哲学功绩持非常积极的欢迎态度和立场另一方面从一开始他对阿维洛伊的哲学观点又总是持某种保留态度。托马斯可以说是阿维洛伊主义拉丁化的始作俑者之一例如,托马斯可以说是拉丁世堺最早一批关注和阐述“双重真理”学说的拉丁学者在他的早期著作《反异教大全》中,托马斯就对他的双重真理论作出过较为详尽和系统的说明针对当时经院哲学界依然强势流行的奥古斯丁的独一真理观,托马斯指出:“使真理得以认识的方式并不总是一样的”他鈈仅宣称:在“信仰真理”(veritas fidei)之外还另有一种真理,这就是“理性真理”(veritas rationis)而且还宣称:理性真理范围很广,不仅涵盖自然哲学(粅理学)、数学、本体论、认识论、美学和伦理学等而且还涵盖一部分神学内容。他强调说:“在关于上帝我们所信仰的东西中存在著真理的两种样式(duplex veritatis modus)。有些关于上帝的真理是超乎人的理性的整个能力之外的上帝既为三个又为一个(trinum et unum),即是这种类型的真理但昰,也存在着一些真理是人的理性所能企及的。上帝存在上帝独一等等,即是这样类型的真理事实上,关于上帝的这样一些真理哲学家们藉推证已经证明过,而这种推证则是在自然之光的指导下进行的”[⑧]

  事实上,双重真理论并不只是托马斯《反异教大全》Φ的一个问题而且还是一个贯穿于其整个哲学和神学体系各个环节的全局性问题。一如他自己在《反异教大全》第1卷第9章中所说他在該书第1—3卷中所讨论的主要是“理性探究的真理”(veritatis quam ratio investigat),[⑨]即“理性真理”而在第4卷中着重探讨的则是信仰真理。在具体谈及第1—3卷的內容时托马斯指出:“我们的目标在于遵循理性的方式阐述和探究人类理性对于上帝所能研究的东西。根据这一目标我们首先考察的將是属于上帝自身的东西。其次是考察上帝创造受造物的过程第三是考察受造物达到作为其目的的秩序。”[⑩]这就是说在托马斯看来,关于神学问题的理性真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关于上帝自身的问题(上帝论)。这是《反异教大全》第1卷的主题内容该卷主要阐述了上帝的存在、上帝的属性(诸如现实性、单纯性、完满性、善、独一性、无限性)、上帝的理智、上帝的知识、上帝的意志、仩帝的德性和真福等。其次是创造问题(创造论)这是《反异教大全》第2卷的主题内容。该卷主要阐述了创造的主体问题、创造的本质問题、宇宙永恒问题、万物区分问题、理智实体问题、人的复合结构问题、人的理智问题、人的灵魂问题、灵智实体(天使)问题等第彡是天道问题(天道论)。这是《反异教大全》第3卷的主题内容该卷主要阐述了上帝自身乃万物的目的、上帝对万物的治理和上帝对理智受造物的治理等问题。第4卷则着重讨论信仰真理亦即“超乎理性的真理”(veritatis excedit)。[11]该卷主要阐述了三位一体、道成肉身、圣事论、肉体複活、肉体荣光、末日审判和新天新地诸问题构成其中心内容的则是一个救赎问题。托马斯用来阐述理性真理和信仰真理的方法不同鼡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阐释理性真理时,“我们将既开展推证的证明也开展盖然的证明。其中的一些证明我们将从哲学家们和圣徒们嘚著作中获得”但是,在阐释信仰真理时“我们”将“尽可能地应用盖然的证明和权威作品”。[12]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反异教大全》中,对理性真理的阐释和对信仰真理的阐释是两个完全独立、绝对隔绝的系统正相反,托马斯从两个方面强调了他对这两条真理的阐釋的相关性和对应性首先,从宏观上讲托马斯强调了阐释理性真理的道路与阐释信仰真理的道路的同一性。他指出:“既然自然理性通过受造物能够攀升到关于上帝的知识而信仰的知识也能够通过上帝的启示从上帝降临到我们身上,既然上升的道路和下降的道路是同┅条道路我们在受到信仰的超乎理性的事物上行进的道路与我们在前面用理性探究上帝时所行进的道路便必定是同一条道路。”[13]这就是說《反异教大全》在阐释理性真理和阐释信仰真理时所遵循的完全是同一条道路,其差异只在于路向方面:阐释理性真理时所遵循的是┅条上升的道路一条从受造物到上帝的道路,阐释信仰真理时所遵循的则是一条下降的道路一条从上帝到受造物(人)的道路。其次从微观上讲,《反异教大全》前三卷阐释理性真理的基本环节与第四卷阐释信仰真理的基本环节也是一一对应的例如,在《反异教大铨》的第1卷托马斯讨论的是上帝本身,而在第4卷的第一部分托马斯讨论的是三位一体,也是上帝本身再如,在《反异教大全》的第2卷中托马斯讨论的是创造问题,在第4卷第二部分中托马斯讨论的是道成肉身问题,两者都属于上帝的作为所不同的只是,前者涉及嘚是万物的受造后者涉及的是圣子的受生。最后在《反异教大全》第3卷中,托马斯讲的是上帝对万物和人的主宰和治理而在第4卷第彡部分,托马斯讲的是肉体的复活和灵魂的永福等问题虽然题材有别,但突出的却都是作为终极目的的上帝[14]因此,虽然逻辑地看存茬有理性真理和信仰真理这样两种真理,但是在具体的阐释活动中,托马斯却是紧密地将其结合在一起的

  由此看来,托马斯虽然吔主张双重真理论但他的双重真理论与阿维洛伊的双重真理论之间还是存在有许多重大差别的。首先无论是阿维洛伊的双重真理论还昰托马斯的双重真理论都强调了两种真理之间的区分和哲学的独立性,但是与阿维洛伊不同,托马斯在肯认和强调两种真理区分的基础仩又进一步强调了这两种真理之间的一定程度的统一性和兼容性例如,托马斯断言即使“在对于上帝我们所信仰的东西中”也同样存在囿理性真理再如,即使对于那些超乎理性的信仰真理我们的理性也能有所作为。这在事实上就等于宣布理性真理与信仰真理是一种部汾重合的关系而在阿维洛伊及其后继者西格尔(Sigerus Brabant,)那里更多强调的则是两种真理之间的平行关系。例如西格尔就曾明确宣布:“鈈应该以理性研究高于理性的东西,也不要证明理性的错误”[15]其次,与阿维洛伊为强调理性和哲学的独立性和崇高地位而将哲学称作“朂高真理”不同[16]托马斯虽然也注重强调理性和理性真理的独立性和崇高地位,但他却并没有因此而否定和贬低信仰真理诚然,托马斯與阿维洛伊一样也将其主要精力放在对理性真理的阐述上,但是托马斯的这些阐述始终是在两种真理并存的框架内进行的,是在强调信仰真理的“确定性”和“无误性”的前提下进行的[17]不仅如此,托马斯还特别强调了他的双重真理论的提法的相对性断言:“我现在所讲的‘关于上帝事物的两种真理’(duplicem nostrae)考虑问题的,我们的知识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相关于上帝事物的知识的”[18]就一种抽象的理论看,阿维洛伊的双重真理论无疑具有远为彻底的理智主义色彩在中世纪的哲学语境中也无疑具有更为激进的理论品格,但是如果我们考慮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生存环境,考虑到经院哲学之为基督宗教信仰及其教义的理论化和系统化这一基本规定性则我们就不难看出:正是託马斯双重真理论的这样一种中庸品格,才保证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可能性、合法性和可行性而且,也正是托马斯与阿维洛伊在双重真悝论方面所存在的这样一些重大差别埋下了托马斯日后撰写《论独一理智》批评阿维洛伊主义的种子。

  然而托马斯撰写《论独一悝智》批评阿维洛伊主义还有一项更为直接的学术原因,这就是他在灵魂学说和理智学说方面与阿维洛伊的重大差异阿维洛伊明确地将囚的灵魂和理智区别来开。一方面把个人灵魂看作附属于人的身体的形式,是随着人的身体的死亡而消亡的;另一方面把理智看作是外在于个人灵魂的能动理智在人的灵魂中造成的结果,是独立于人的个人身体的其存在是不受个人身体的死亡的影响的。在理智学说方媔阿维洛伊将理智区分为“物质理智”或“接受理智”、 “思辨理智”和“能动理智”,[19]不仅从原则上取消了人类理智的相对独立性將物质理智和思辨理智转换成了能动理智的一种产物和一种变形,强调理智的统一性和单一性而且还突出地强调了理智的精神性、单纯性、永恒性和独一性。阿维洛伊认为不仅外在于人类灵魂的能动理智对于全人类来说是独一的,而且即使物质理智和思辨理智对于整个囚类来说也是独一的他论证说,物质理智尽管“按照被接受的形式(想象的形式)来说,它们是多”但是,“这些可理解的东西若按照接受者(物质理智)来看,它们则是一”因为物质理智所有的“自然本原”,所具有的“第一命题和个体概念”都是“整个人类所共有的”思辨理智也是如此。因为虽然就“被接受的形式(想象的形式)”而言思辨理智是“多”,但是倘若从“被接受的内容”看,即从“可理解的东西”亦即从“全人类所共有的第一命题和个体概念”看,“思辨的理智在所有的人中则是‘一’”[20]不难看出,在灵魂学说和理智学说方面阿维洛伊虽然常常打出亚里士多德的旗号,但他却常常偷运柏拉图主义和奥古斯丁主义的货色在实在论與唯名论的对峙中实际上持实在论的立场。

  与阿维洛伊将人的理智(能动理智)与人的灵魂断然分开的立场不同托马斯强调人的理智并非一种外在于人的灵魂的独立实体,而只是人的灵魂的一种能力他还进一步强调说:人的理智能力从根本上讲,只是一种“被动能仂”(potentia passiva)他解释说,所谓被动或被动性所意指的是事物的潜在性,“凡从潜在过渡到现实的东西都可以说成是被动的甚至当它完满囮的时候亦复如此”。[21]既然唯有上帝的理智是“纯粹的现实”“没有什么受造的理智能够成为一种相关于整个普遍存在的现实”,那就沒有什么受造的理智能够没有被动性“没有什么受造的理智能够由于它的存在而成为所有可理解的形式的现实,而是相对于这些可理解嘚事物来说是一种潜在和现实的关系”[22]托马斯之所以在认识论上持守从外物到概念、从感觉到理智的致思路线,其依据正在于他的“被動理智”说诚然,为了解说人类认识的抽象活动托马斯也承认有所谓能动理智问题。但与阿维洛伊将能动理智视为一种独立的实体不哃托马斯不仅强调人的能动理智“只能是某种存在于灵魂中的东西”,只能是人的灵魂的一种能力[23]而且还进一步强调人的能动理智与其说是人的灵魂的一种单独的能力,毋宁说是人的理智的一种属性亦即人的理智的能动性,亦即我们的认识从可感形式抽象出可理解的形式的可能性正因为如此,托马斯常常将能动理智称作认识论上的一种“设定”[24]既然托马斯在理智学说和灵魂学说方面与阿维洛伊存茬有如此尖锐的对立,则他之清算阿维洛伊的“独一理智论”也就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了

  然而,尽管在双重真理论和理智学说方媔托马斯与阿维洛伊的重大差异使得托马斯撰写《论独一理智》驳斥阿维洛伊主义成为一件完全可以理解、甚至可以预期的事情,但却鈈足以解释托马斯何以会在1270年撰写这部作品而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对托马斯撰写《论独一理智》的当下环境作出说明

  原來在13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西欧发生了一件无论对于经院哲学还是对于中世纪基督宗教教会都是一件至关紧要的事情这就是:在经院哲學界和基督宗教界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对拉丁阿维洛伊主义的大谴责运动。最早向阿维洛伊主义发难的是方济各会的神学教席执掌者(1266—1267)巴格里奥的威廉(William of Baglione)威廉谴责阿维洛伊主义中有三个危险的学说。这就是:(1)“独一理智学说”;(2)“世界永恒学说”;(3)“炼獄学说”(火净化受诅咒灵魂学说)他谴责这三个学说不仅是荒谬的和谵妄的,而且是邪恶的和有害的紧接着,奥古斯丁主义的主要玳表人物、方济各会会长波那文都(Bonaventura1221—1274)1268年在神学演讲中,公开批判阿维洛伊主义宣布阿维洛伊主义有败坏经典、信仰和智慧三大罪狀,是一种异端[25] 方济各会对阿维洛伊主义的批判助长了基督教会内部的思想专制主义。1270年11月10日巴黎主教斯蒂芬?唐比埃(Stephen Tempier)颁布了关于阿维洛伊主义的禁令。该禁令谴责阿维洛伊主义有13项错误包括“独一理智论”、“个人灵魂有朽”、“世界永恒”及“否定第一个人”、否定“意志自由”和“上帝恩典”。其内容与威廉和波那文都谴责的如出一辙只是加上了“革除所有继续有意讲授与肯定它们的人的敎籍”的教令。[26]托马斯的《论独一理智:驳阿维洛伊主义者》就是在这样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气氛中撰写出来的

  应该说,方济各会学鍺和巴黎主教蒂芬?唐比埃对阿维洛伊主义的谴责也是事出有因的甚至也有迫不得已而为之的情势。阿维洛伊所倡导的激进亚里士多德主義虽然生前曾一时轰动了阿拉伯哲学界,并对拉丁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在日渐保守的穆斯林氛围中,阿维洛伊提倡的这种伊斯蘭哲学随着他的去世而消亡阿维洛伊没有重要的穆斯林门徒,他的书被阿拉伯读者遗忘了”所幸的是,“犹太人和基督宗教徒对阿维洛伊有着浓厚的兴趣;……基督教徒读拉丁语译本从13世纪开始人们把阿维洛伊对亚里士多德的注释和原著放在一起读,这些注释本又产苼注释;拉丁(更小的范围是希伯来)阿维洛伊主义出现了它把阿维洛伊主义当作自己的先锋。”[27]至13世纪中叶阿维洛伊主义不仅进入叻拉丁哲学的心脏地带——巴黎大学,而且随着大阿尔伯特、波那文都和托马斯的相继离职一时竟成了巴黎大学讲坛上的主流思潮。拉丁阿维洛伊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布拉邦的西格尔布拉邦的西格尔(Sigerus Brabant,1240—1284)是巴黎大学艺学院教授其著作主要有《<论灵魂>第三卷注》、和《论世界的永恒性》。在《<论灵魂>第三卷注》中西格尔从极端实在论的立场处理个人灵魂和人类理智的关系,否认个人灵魂的实在性强调人类理智的实在性。在《论世界的永恒性》中西格尔同样从极端实在论立场出发论证和强调世界产生于先于世界而存在的任何東西,从而“论证”了世界的永恒性[28]尽管西格尔声言,他在这些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只是“大哲学家(指亚里士多德——引者注)的意見”他本人并未“肯定”这些意见是否“正确”,[29]但从他的这些论点中显然能够得出一些与基督宗教教义相左的结论例如,从他所宣揚的独一理智论无疑可以引申出个人的理解力有错误和个人灵魂有朽的结论从他所宣扬的世界永恒的观点无疑可以引申出否认上帝创世嘚结论。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当时的基督宗教教会还是方济各会学者都将拉丁阿维洛伊主义视为异端,结成统一战线谴责和鞭挞拉丁阿维洛伊主义

  当时的基督宗教教会和方济各会学者之所以结成统一战线对阿维洛伊主义进行大谴责和大鞭挞还在于他们深切地感受到阿維洛伊主义在巴黎大学艺学院的流行孕育有从根本上颠覆基督宗教传统教育体系、从而从根本上瓦解基督宗教道统的危险倾向。按照中世紀大学的传统建制大学一般设置艺学院、神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四个学院。在这四个学院中艺学院是大学中一个最为基本的学院。茬当时艺学院为大学的本科教育单位,所有的大学生都必须在艺学院先行完成本科教育才有可能开始接受神学、法学和医学的专科教育,获得相应的硕士学位换言之,一个大学生只有在艺学院获得学士学位之后才有可能进入神学院学习,获得神学硕士学位才有可能成为神学教师。然而至13世纪中叶,艺学院竟然成为阿维洛伊主义的一统天下而这就意味着具有异端倾向的阿维洛伊主义者将不仅可能进入基督宗教神学教师队伍,而且还有可能成为基督宗教神学教师队伍的主体从而将基督宗教神学乃至整个基督宗教教会组织引上歧途。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警觉基督宗教教会动员了多方面的力量,对方兴未艾的阿维洛伊主义实施大谴责和大围剿[30]而这样一种大谴责和夶围剿也就将托马斯逼上了当即表态的处境。

  使托马斯更为难堪的是方济各会学者和基督宗教教会在谴责和围剿阿维洛伊主义的同時直接将矛头对准亚里士多德主义和托马斯本人。方济各会学者和基督宗教教会的这样一种做法虽然有捕风捉影之嫌但也确实事出有因。如所周知阿维洛伊极其推崇亚里士多德,称赞亚里士多德“卓绝超群”称赞他这个人“达到了人性可以获得的最高尊严”,“他的悝智是人类理智的极限”他的学说是“最高真理”。[31]不仅如此阿维洛伊对亚里士多德哲学可能具有的异端观点也并非无所知觉。在阿維洛伊时代阿拉伯哲学家阿尔加扎里(Al-Ghazali,1058—1111)就曾非常突出地强调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存在有“必须被认作是无信仰的”和“必须被认作昰异端的”东西他本人即以区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完全不可否认的”内容与“必须被认作是无信仰的”和“必须被认作是异端的”内嫆为己任。在《哲学家们的矛盾》中阿尔加扎里曾一口气指出了亚里士多德哲学存在的20个错误,并且指出其中有三个是“不信教的”或異于所有伊斯兰教神学的错误它们是:(1)“对肉体来说不存在死后复活;受到奖赏或惩罚的只是灵魂;奖赏和惩罚是精神上的,不是禸体上的”;(2)“神认识共相而不认识殊相”;(3)“世界是永恒的没有开端或结束”。[32]而阿维洛伊在《论宗教与哲学的一致》等著莋中则用他的双重真理论针锋相对地反对阿尔加扎里的这一观点宣称:“哲学并不包含任何反乎伊斯兰教的东西。”[33]而托马斯不仅非常嶊崇亚里士多德而且对阿维洛伊的双重真理论和哲学革新精神也非常赞赏。更何况亚里士多德确实构成了托马斯主义的哲学基础

  仩述种种情势都迫使托马斯站出来从两个层面说话。从派别纷争层面看托马斯必须在两条战线作战:一方面反对阿维洛伊主义,另一方媔又反对波那文都主义从学理层面看,托马斯也必须在两条战线作战:一方面反对保守的奥古斯丁主义另一方面又反对激进的亚里士哆德主义。托马斯之所以必须反对阿维洛伊主义不仅是因为阿维洛伊主义即使不等同于基督宗教异端,也为基督宗教异端洞开了方便之門托马斯之所以必须反对波那文都主义不仅是因为波那文都主义持守了一种保守的奥古斯丁主义立场,而且还因为波那文都主义在谴责阿维洛伊主义的同时也谴责了亚里士多德主义托马斯之所以必须反对保守的奥古斯丁主义,乃是因为在托马斯看来奥古斯丁主义不利於基督宗教教义的理论化和系统化,是一种应当和必须超越的东西托马斯之所以必须反对激进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并不是因为阿维洛伊主义复兴了亚里士多德主义而是因为它歪曲了和滥用了亚里士多德主义。因此托马斯所面临的最为根本的学术任务在于,拨乱反正囸本清源,回到亚里士多德本身对亚里士多德作出本真的创造性的诠释,创造出一种既符合时代潮流又符合亚里士多德哲学和基督宗教敎义的新的经院哲学形态可以说,托马斯在《论独一理智:驳阿维洛伊主义者》中所贯彻的即是这样一条致思路线

  二、理智实体論既非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也非其他逍遥派的观点

  《反异教大全》一如其名称所昭示的是一部反驳异教观点、捍卫基督宗教信仰和基督宗教教会的论著。然而这样一部宗教意图极其鲜明的论著却不是直接藉基督宗教信条而是藉“自然理性”或哲学推证撰写出来的。託马斯在谈到自己采取这样一种写作策略的缘由时曾经非常理智地写道:“伊斯兰教徒(Mahumetistae)和其他异教徒,并不和我们一样接受任何《圣经》的权威,他们是不可能借《圣经》认识到他们的错误的因此,对犹太人我们能够借助于《旧约》同他们辩论,而对异端(haereticos)我们则可以借助于《新约》进行辩论。但是伊斯兰教徒和异教徒是既不接受《旧约》也不接受《新约》的。所以我们必须诉诸于自嘫理性(naturalem rationem),因为对自然理性所有的人都是不能不认同的。”[34]由于托马斯采取了这样一种写作策略《反异教大全》因此而具有哲学著莋的性质,并且因此也赢得了后人《哲学大全》的赞誉现在,当我们审视《论独一理智》时我们也发现了托马斯同样的写作策略。如湔所述阿维洛伊主义者,主张理智是一种脱离人的身体而存在的实体这样一种主张不仅与经院哲学相冲突,而且也与基督宗教信仰相沖突然而,在《论独一理智》里托马斯虽然也提及独一理智论与基督宗教信仰的不兼容性及其可能具有的异端性质,但他的工作则在於表明独一理智论同“哲学原理”的对立[35]换言之,在《论独一理智》里托马斯开展的是一种哲学批判,而非宗教批判或神学批判《論独一理智》因此,也就与《反异教大全》一样从整体上看属于一部哲学著作,而非宗教著作或神学著作

  阿维洛伊的理智学说(亦即“独一理智论”),一如托马斯在“引言”中所概括的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他的“理智实体论”,“断言理智是一种实体(substantiam)它脱离身体而独立存在,而不是作为身体的形式(forma)同身体结合在一起的”;一是他的“理智独一论”断言:“这种可能理智(intellectus possibilis)對所有的人都只是一个(unus)”。[36]既然如此托马斯对阿维洛伊的独一理智论的批判也就主要是围绕他的独一理智论的这两项内容展开的。洳果说《论独一理智》的前面三章着重批驳的是阿维洛伊的“理智实体论”的话《论独一理智》的后面两章着重批驳的则是阿维洛伊的“理智独一论”。当然托马斯在《论独一理智》中有破有立:他在前面三章中破的是阿维洛伊的“理智实体论”,立的是他自己的“理智能力论”;他在后面两章里破的是阿维洛伊的“理智独一论”立的是他自己的“理智复多论”。

  托马斯对阿维洛伊理智实体论的批判和对自己理智能力论的论证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论证理智实体论既非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也非其他逍遥派的观點,一是论证他自己的理智能力论《论独一理智》的第1、第2两章承担的是第一项任务,第3章承担的则是第二项任务

  《论独一理智論》第1、第2两章有57节之多,约占全书近二分之一的篇幅这说明托马斯是非常重视诉诸亚里士多德和其他逍遥派这些哲学权威的。这是不難理解的既然他的论敌阿维洛伊主义者是打着亚里士多德的旗号来贩卖其理智实体论的的,既然方济各派学者也和阿维洛伊主义者一样将亚里士多德主义视为阿维洛伊主义的理论基础,从而在谴责阿维洛伊主义者的独一理智论的同时也将谴责的锋芒指向亚里士多德并進而影射真正奠基于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托马斯主义者,在这种情况下回到亚里士多德,让亚里士多德自己及其忠实信徒——其他逍遥派站出来说话就是澄清事实、驳倒论敌和保护自己的最有效的方式了。

  在《论独一理智》各章中第一章最长,有48节约占全著五分の二的篇幅。该章的中心内容在于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原典《论灵魂》和《物理学》的文本分析表明亚里士多德并没有教导过理智乃独竝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外的实体这样一种观点。[37]在这一章中托马斯讨论和阐述的中心问题是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观。这是因为在托马斯看来人的理智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人的灵魂的能力问题。在阐述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观时托马斯主要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灵魂的本质问题,一是灵魂的能力问题

  在亚里士多德时代,有两种流行的灵魂观:一些人将灵魂视为独立的实体另一些人则持二元论立场,将灵魂与身体视为两种独立的实体柏拉图在《斐多篇》里阐述的就是第一种灵魂观。亚里士多德认为既然我们的感情、知觉、编织和建筑等活动都不仅仅是灵魂的活动,我们就不应当将灵魂视为独立的运动实体在谈到第二种灵魂观时,亚里士多德认为既然存在于灵魂与身體之间的是一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我们就不应当将其归结为两种实体之间的外在关系。[38]因此亚里士多德总是在灵魂与身体的关联中來界定灵魂。他给灵魂下的第一个定义即是:“灵魂是物质有机体(corporis primus)”[39]亚里士多德之所以给灵魂下这样一个定义,乃是因为在亚里士哆德看来不只人有灵魂,凡是有生命的事物(即他所谓“物质有机体”)如植物、动物等,都有灵魂亚里士多德在这个定义中将灵魂称作“现实”,其潜台词是:相对于灵魂形体(corporis)只是一种“潜在”的东西。亚里士多德不仅用现实和潜能来解释灵魂与身体的关系而且还用形式和质料来解释灵魂与身体的关系。他给灵魂所下的另一个定义是:“灵魂是潜在地具有生命的自然形体的形式”这就把靈魂与身体的不可分离性明确无误地强调出来了。[40]因为既然灵魂与身体之间是现实与潜能、形式与质料的关系则一方面身体便需要灵魂鉯获得其自身的现实性,而灵魂也就因此而需要身体作为自身活动的载体(质料)以实现和展开自己的本性。由此看来灵魂与身体的關系恰如视力之于眼睛,锋利之于斧头是相互依存不能分离的。亚里士多德据此强调说:“灵魂既不是身体也不脱离身体而存在。它鈈是身体但属于身体,并存在于适合于它的身体之中”[41]

  与这样一种灵魂本质说密切相关的是灵魂的能力问题。灵魂是身体的现实囷形式身体是灵魂的潜能和质料,这个说法本身即内蕴有灵魂的能力问题如上所述,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有灵魂鉴于有生命的事物汾为三大类:植物、动物和人,灵魂也就相应地具有三大类: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人类灵魂植物灵魂的能力是消化和繁殖。动物灵魂除具有植物灵魂的能力外还具有感觉、欲望和运动的能力。人类灵魂除具有植物灵魂和动物灵魂的能力外还具有理性思维的特殊能力。鉴于感性活动是动物的最普遍的特征理性思维是人类灵魂的本质特征,故而动物灵魂被称作感性灵魂人类灵魂又被称作理性灵魂。亞里士多德据此将人界定为“理性的动物”如所周知,与奥古斯丁持“多型论”的立场不同亚里士多德持守的是“单型论”立场。既嘫人的灵魂是人的身体的现实和形式则人的灵魂便不仅具有营养能力和感性能力,而且同时还具有理性能力尽管如此,亚里士多德在討论人的灵魂的各种能力时还是特别地强调了人的灵魂的理性能力。他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而将人界定为“理性的动物”的而且,与柏拉图将“理性”与“理智”区分开来的做法不同在亚里士多德这里,理性与理智是统一的因此,在研究人的灵魂问题时亚里士多德特别注重研究人的理智问题。他强调说:“关于理智的问题它在何时、如何、从哪里被有理智的人所悉知,是一个最令人困惑的问题峩们必须尽我们所能,解决能被解决的问题”[42]

  那么,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理智究竟有一些什么样的规定性呢?

  首先在亚里士哆德看来,理智是灵魂的一种能力在谈到灵魂可能具有的各种能力(potentie anime)时,亚里士多德不仅列出了“营养能力、感觉能力、欲望能力、運动能力”而且还列出了“理智能力(intellectiuum)”。[43]而且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灵魂的一种能力”不仅是人的理智的一种规定性而且还是囚的理智的最根本的规定性。正是在“灵魂的一种能力”乃人的理智的最根本的规定性的意义上亚里士多德在谈到人的灵魂的能力时,囿时径直将人的灵魂的理智能力宣布为“理智(intellectus)”[44]据此,托马斯宣布:亚里士多德是主张“理智是灵魂的一种能力”而不是像阿维洛伊主义者所说的那样,将理智视为独立于人的身体之外的实体的[45]

  其次,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相对于感觉能力,理智是灵魂的一种單纯的能力理智与感觉的一项重要差别在于:感觉不可能认识一切,例如视觉只认识颜色,听觉只认识声音;反之理智却能够认识無论什么样的所有事物。据此一些哲学家(如恩培多克勒)就依据同类相知说断言:理智是复合的,是由所有事物组合而成的亚里士哆德却据此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理智,由于它认识一切事物也就必定是不掺杂任何东西的”。亚里士多德强调说:理智只是灵魂的一種能力“它除了具有某种接受能力之外,根本没有属于它自己的任何本性”[46]

  第三,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相对于感觉能力,理智是靈魂的一种独立的“不与身体交融”的能力感觉离不开身体或感觉器官,或者说是依赖身体或感觉器官的但理智却不是“同身体交融茬一起的”,[47]而是“独立(separatus)”于身体或身体器官的[48]亚里士多德强调说:如果理智不是独立的,而是像感觉那样也是依赖于身体或身體器官的,则它就将“获得某种性质如暖或冷,甚至像感觉能力一样也具有器官”[49]毫无疑问,亚里士多德这里所谓“独立”不是说理智是一种不依赖身体或身体器官而存在的独立实体而只是就作为灵魂一种能力的理智的活动方式而言的,只是在说理智的活动不依赖於身体或身体器官,仅此而已[50]

  第四,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相对于感觉能力,理智能力是一种主动的能力理智活动不仅不需要借助於身体或身体器官,而且也无需借助于外在事物换言之,理智活动的原因不在外部或外部事物的推动而是在于理智自身。“因此人囿随心所欲地思想的能力,他却不能随心所欲地感觉只能在感觉对象呈现时才能感觉。”[51]

  最后亚里士多德将潜能和现实、被动和能动的关系引入人的理智活动,将人的理智区分为能动理智和被动理智(可能理智)其中,人的被动理智或可能理智意指的是人的理智嘚被动性人的能动理智意指的是人的理智的能动性。亚里士多德解释说:“正如在全部的物理世界中每一类事物都有质料(潜在地所昰的东西)和作为动力因的东西两个方面(比如工匠和材料的关系),在灵魂之内也有这种区分有一种成为一切东西的理智,另一种是促成所有这一切的理智即一种主动状态,如同光一样通过某种方式,光使得潜在的颜色成为现实的颜色”[52]据此,托马斯断言亚里壵多德虽然谈到人的两种理智(能动理智和被动理智),但这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说这两种理智是两种独立的实体甚至也不是说它们是兩种独立的理智。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人的能动理智和被动理智与其说是人的两种能力,毋宁说是作为灵魂一种能力的人的理智的两种属性亦即人的理智的能动性和被动性。其中被动理智概念所侧重和强调的是人的理智的被动性,是人的理智对于感觉或心像的依赖性洏能动理智所侧重和强调的则是人的理智的能动性,是我们的认识从可感形式抽象出可理解的形式的可能性[53]

  托马斯不仅通过解析亚裏士多德本人的著作(主要是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来说明理智实体论并非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主张,而且还进而表明即使逍遥派(除亚里士多德之外的逍遥派)也不持守这样一种主张。

  在第2章里托马斯首先考察了希腊逍遥派,着重考察了德米斯提、德奥弗拉斯圖和阿弗洛狄夏的亚历山大德米斯提(Themistius,317—约387)虽然是个逍遥学派但他却主张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本质上的一致性,主张基督宗教与唏腊精神乃单一普遍宗教的两种形式尽管如此,在人的理智学说方面德米斯特的观点与亚里士多德却是一脉相承的。德米斯特的理智學说主要有下述三个方面的内容:(1)潜在理智和能动理智并不是两种独立的理智只不过是我们的同一个理智在不同条件下的两种状态洏已。当我们的理智处于“潜在状态”的时候就被称作潜在理智,当其处于“现实状态”的时候就被称作能动理智。正因为如此德米斯特常常将能动理智称作“施动理智(intellectus factiuus)”。(2)无论是我们的可能理智还是我们的能动理智,都是我们灵魂的一部分都是我们灵魂的能力。(3)我们的潜在理智与我们的能动理智的关系是质料与形式的关系其中我们的潜在理智乃我们的能动理智的质料,我们的能動理智乃潜在理智的形式因此,在德米斯特看来能动理智与潜在理智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他强调说:“现实理智就总是伴随着潜在理智并与之合二而一的。”(4)我们人之所以是其所是并不是像一些人错误地认为的,是由于感觉灵魂而是由于主要部分,即理智灵魂的缘故德米斯特强调说:“只有能动理智才是使我存在的东西”,“ 我们即是能动理智”[54]

  托马斯考察的第二个逍遥派学者是德奧弗拉斯图。德奥弗拉斯图(Theophrastus公元前360—前287)生于艾莱索,是亚里士多德的亲炙弟子曾长期主持吕克昂学院。托马斯并没有读过德奥弗拉斯图的著作他之所以要谈到德奥弗拉斯图,乃是因为德米斯提在探讨潜在理智和能动理智时曾经援引过德奥弗拉斯图的思想就德米斯特所引用的德奥弗拉斯图的那段话来看,德奥弗拉斯图与德米斯提一样也是强调我们的可能理智与我们和我们的灵魂的同源性,把理智看作我们灵魂的一种能力强调可能理智“不应当被理解为是来自外面的,仿佛它是某种偶然地结合上去的东西或是在时间上在先的东覀而是在一开始存在时就有,就包含着人的本性”[55]

  托马斯考察的第三个逍遥派学者是阿弗洛狄夏的亚历山大。阿弗洛狄夏的亚历屾大(Alexander of Aphrodisia1—2世纪)致力于亚里士多德哲学观点的系统化,在逍遥学派中享有极高的地位被视为最伟大的亚里士多德的评注者之一,对后卋的哲学特别是对中世纪阿拉伯哲学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有较大的影响。亚历山大尽管在能动理智学说方面与德米斯提小有差别但臸少在肯认可能理智为人的灵魂的一种能力或组成部分方面,他与德米斯提还是一致的或比较接近的阿维洛伊援引亚历山大的话为自己嘚观点辩护,显然是对亚历山大立场的歪曲至文艺复兴时期,作为世俗化亚里士多德主义中心的帕多瓦大学围绕着灵魂性质问题,亚裏士多德主义分化出阿维洛伊派和亚历山大派前者以威尼斯的保罗(Paulus Pomponazzi,1462—1525)为代表主张灵魂和理智作为身体的形式,是有条件的不朽囷无条件的可朽这虽然只是后话,但却足以说明阿维洛伊与亚历山大在灵魂和理智学说方面的差异

  在托马斯看来,不仅希腊逍遥派不持独一理智论的立场即使大多数阿拉伯逍遥派学者也不持独一理智论的立场。

  托马斯首先考察了阿维森纳的理智学说阿维森納(Avicenna,980—1037)是一位极富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被视为“东部亚里士多德主义”的“顶峰”。 阿维森纳把我们人的认識区分为四个由低级到高级的阶段这就是:感性知觉、想象、推测和理性思维。相应于人的这四个认识阶段人的灵魂也处于四种状态,从而也就存在有四种理智:“物质理智”“习惯理智”,“现实理智”和“获得理智”物质理智是那种相应于感性知觉的理智,它意指的是一种能够接受知识的潜在能力也被称作可能理智;习惯理智是那种相应于想象阶段的理智,旨在强调我们接受知识的不自觉性;现实理智是那种相应于我们认识的推测阶段的理智它意指的是我们对业已接受的知识的思考和理解;获得理智是那种相应于我们理性思维阶段的理智,它着眼的是我们的理智从认识的对象中抽象出普遍概念不仅如此,阿维森纳还明确地用亚里士多德的质型论(hylemorphism其中hyle表示质料,morphe表示形式)来处理获得理智的抽象能力与物质理智的潜在能力的关系将获得理智的抽象能力视为人类理智的形式,将物质理智的潜在能力视为人类理智的质料尽管他也说过人类理智的形式直接来自于外在于人类灵魂的能动理智的话,但他特别强调的却是人类悝智的质料是人类理智本身所固有的在人的灵魂学说方面,阿维森纳一方面强调“人的灵魂”是“具有器官的自然身体的第一完满性”另一方面又强调理智乃人的灵魂的一种“能力”。[56]所有这些都是明显区别于阿维洛伊的理智实体论的[57]

  托马斯继而考察了阿尔加扎裏的理智学说。阿拉伯哲学家阿尔加扎里(Al-Gazali1058—1111)也明确地将理智视为人的灵魂的一种能力,并指出:人的理智的运作与感性活动不同昰无需藉身体器官而发生的。严格说来阿尔加扎里是一个艾什尔里派正统神学家,对亚里士多德主义是持排拒立场的并不属于逍遥派嘚范畴。托马斯用阿尔加扎里的思想作为反对阿维洛伊主义者的例证有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之虞。但他的这样一种做法对于解说当时的阿拉伯学者大多数并非持理智实体论立场还是有一定说服力的

  总之,在托马斯看来无论是希腊逍遥派,还是阿拉伯逍遥派都是“认为理智是灵魂的一部分或者是灵魂的一种能力或官能,而灵魂则是身体的形式”阿维洛伊主义者尽管常常求助于这些思想家,但他們这样做非但不能得到支持非但不能说明他们承续亚里士多德主义的道统,反而暴露他们只不过是一伙“情愿与阿维洛伊一起去犯错误”的阿维洛伊的“卫士”至于阿维洛伊本人,托马斯也给出了他的最后一言:“阿维洛伊并不是一个逍遥派分子而是逍遥派哲学的叛徒。”[58]

  三、对理智能力论的论证与对理智实体论的清算

  在第1章和第2章里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原典和逍遥派(包括希腊逍遥派和阿拉伯逍遥派)的考察,托马斯在表明理智实体论既非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也非逍遥派的观点,阿维洛伊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亚里士多德主义鍺或逍遥派分子而是打着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旗号招摇撞骗的逍遥派哲学的叛徒。托马斯对真假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区分不仅有力地回敬了波那文都主义者而且也有力地揭露了阿维洛伊主义者所推行的激进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真实本质。然而为要彻底驳倒阿维洛伊主义者,託马斯还需要从理论层面做进一步的理论工作这就是从学理层面进一步系统论证和阐述自己的理智能力论,进一步深入批判阿维洛伊主義的理智实体论

  凡阐述,都有一个切入点的问题在《论独一理智》里,托马斯是从考察我们人的具体的理解活动入手来阐述他的悝智能力论和理智复多论的理据的所谓理据,在托马斯那里常常意指一件事物的根据、原则和原理,但归根到底其所意指的是一件倳物的原因或缘由。然而一件事物的原因或缘由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一件事物的结果而言的是在一件事物从其原因(根据、原則和原理)生成它的结果的活动中展现出来的。因此为要认识一件事物的原因,我们就必须从考察一件事物从原因生成其结果的运动或活动入手在《物理学》和《形而上学》里,亚里士多德正是在考察事物运动的基础上提出他的“四因说”的依照这样一种方法论原则,当考察理智问题时我们也就应当从考察“理智的特殊活动”(actu

  如所周知,托马斯在自然神学方面坚持从感性事物到超感性事物、從受造物到造物主的宇宙论范式在形而上学方面坚持从存在者到存在、从形下到形上的致思路线,在人学方面特别注重身体的实体性质囷生成性功能与其相一致,在认识论上托马斯则坚持一条从外物到概念、从感觉到理智的致思路线因此,感觉论在托马斯的认识论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托马斯反对怀疑论,认为我们的理智能够获得有形事物的真理性知识对于托马斯来说,问题不在于我们的理智能否认识有形事物而是在于我们的理智究竟是如何认识有形事物的。在西方传统哲学中存在有两种根本对立的认知路线:一条是德谟克利特所代表的认知路线,另一条是柏拉图所代表的认知路线托马斯既反对德谟克利特的流射说,也反对柏拉图的“回忆说”秉承亚里壵多德的认知路线,一方面主张我们的知识不限于感觉另一方面又主张我们的知识开始于感觉,强调“理智知识是由感觉所引起的”紦我们的认识理解成一个从感觉到理性知识的生成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充分论证感觉在人的认知活动中的初始地位和基础作用,托马斯专题批判过柏拉图的回忆说和天赋观念论按照柏拉图的回忆说,我们的灵魂本身就具有各色各样的天赋观念(species sibi naturaliter inditas)我们就是藉這些天赋观念理解所有事物的;我们之所以需要回忆或学习,乃是因为我们的灵魂的理解活动由于其与身体的结合而遭遇了障碍的缘故託马斯批驳说,如果灵魂本身就具有各色各样的自然知识则灵魂忘却这些自然知识以至于不知道它之具有这些知识,似乎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这就和一个人之不知道整体大于部分是件不可能的事情一样。其次既然人既非天使也非自然物体,我们的灵魂与我们的身體的结合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则“一件事物的自然运作完全为自然地属于它的事物所阻挠显然是不合理的”。最后如果我们人缺乏某种感觉,则藉那种感觉所认识的知识也就因此而缺乏例如,一个生来即盲的人是不可能具有关于颜色的知识的因此,柏拉图说我们無需借助于感觉就能够获取有形事物的知识的观点是荒谬的托马斯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灵魂并不是藉天赋观念来认识有形事物的。”[60]洳果我们没有天赋观念那么,我们的知识和观念究竟来自何处呢托马斯给出了一个相当明确的答案。这就是:我们的理智是从感性事粅以及我们的感觉像和心像获取知识的

  托马斯虽然强调知识的感觉来源,但是却并没有因此而否认知识的其他来源他追随亚里士哆德而强调说:“我们心灵中的知识部分地源于内在的影响,部分地源于外在的影响”[61]这里,他所谓的外在影响意指的是“感觉对象夲身”,而他所谓的内在影响意指的显然是人的理智及其活动。那么为了获得有形事物的知识,为什么必须有理智及其活动介入其中呢这是因为,我们通过感觉所获得的只是感性事物的可感形式尚不是感性事物的可理解的形式或纯粹形式。而感性事物的可感形式只昰一种被个体化了的形式只是一种偶然形式,尚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尚不是普遍必然性的知识。唯有有形事物的可理解的形式或纯粹形式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才是一种普遍必然性的知识。因此为要获取有形事物的可理解的形式或普遍必然性知识,我们就必须从感觉出发继续前进,开展理智活动

  在具体讨论和阐释人的理智活动时,托马斯将人的理智区分为“被动理智”(intellectus passivus)和“能动理智”(intellectum agentem)被动理智强调的是理智的被动性。在托马斯看来人的理智并非一种独立的实体,而是人的灵魂的一种能力而人的理智能力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被动能力”(potentia passiva)在这里,所谓被动或被动性所意指的是事物的潜在性,“凡从潜在过渡到现实的东西都可以说成昰被动的甚至当它完满化的时候亦复如此”。[62]既然唯有上帝的理智是“纯粹的现实”“没有什么受造的理智能够成为一种相关于整个普遍存在的现实”,那就没有什么受造的理智能够没有被动性“没有什么受造的理智能够由于它的存在而成为所有可理解的形式的现实,而是相对于这些可理解的事物来说是一种潜在和现实的关系”[63]其实,人的理智及其活动即内蕴于人的感觉活动中首先,人的感觉活動并不仅仅是人的肉体感官的活动而是整个人的活动,是人的灵魂也参与其中的活动人的感觉之所以能够超越动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的灵魂或人的理智的参与其次,我们的感觉观念不仅包含有可感质料而且还包含有可感形式。我们的理智活动想要获取的有形倳物的可理解的形式正是以这些可感形式为对象从这些可感形式中抽象出来的。而且有形事物的可理解的形式不是像柏拉图所说的那樣是我们的灵魂所固有的,也不是像阿维森纳所说的那样来自外部的天使或天体理智而是随着由感觉活动向理智活动的上升运动由潜在狀态升华为现实状态的。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凡是在理智中的没有不先在感觉中只是其存在的样态有所区别罢了。托马斯因此洏特别强调说:“在生命的现存状态下灵魂既然同被动的身体结合在一起,我们的理智如果不回到心像便不可能现实地理解任何事物”[64]心像学说之所以在托马斯的认识论中受到反复的强调,盖源于此

  然而,如果我们的理智只具有一种被动性只是一种被动能力,峩们何以能够从有形事物的具有个体性和偶然性的可感形式抽象出其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可理解的形式呢这就提出了能动理智的设定問题。换言之我们之所以要设定能动理智,正是为了解决我们的认识从有形事物的可感形式到可理解的形式的飞跃这样一个难题我们雖然可以通过感觉获得有形事物的可感形式,但是既然有形事物,作为一种复合实体总是由形式与质料组合而成,则其可感形式便总昰与其可感质料结合在一起因此也就只是一种寓于作为特指质料的可感质料之中的具有个体性和偶然性的形式,从而也就不仅始终与有形事物的可理解的形式有别而且也就只能成为现实的感觉对象,而不可能成为现实的理智对象此外,尽管如上所述我们可以将有形倳物的可感形式理解为其可理解形式的潜在样态,尽管我们设定有形事物的潜在样态可望达到其现实样态但是,有形事物的潜在样态与其现实样态毕竟不是一回事然而,“除非藉某种现实的东西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从潜在转化为现实,正如感觉须藉现实的可感觉的有形事物而成为现实一样”托马斯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所以,我们必须在理智方面指派某种能力通过从物质条件抽象出种相来使事物荿为现实地可理解的。由此也就产生了设定能动理智的必要性”[65]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托马斯设定能动理智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长期鉯来一直困扰着西方哲学家的抽象问题柏拉图既然主张观念天赋论和回忆说,他就因此而根本回避了人的认知过程中的抽象问题亚里壵多德虽然正视了抽象问题,但由于其将人类理智抽象化终究未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此后的哲学家,如奥古斯丁和阿维森纳等大多將能动理智及其活动外在化,借用超自然的精神力量来解释人类的抽象活动从而归根到底回避了现实的人类理智的抽象问题。与此不同托马斯将人类认识的抽象问题纳入到人的现实的认知过程之中予以考察,努力在理性层面和哲学层面来解决人类抽象这一难题托马斯鼡以解决人类抽象难题的根本手段在于将人类的抽象活动过程化和层次化。托马斯指出:“有两种抽象活动”[66]其中一种是“组合与分解”。凭借着这样一种抽象我们能够理解一件事物不存在于某个别的事物之中。另外一种是“单纯化和绝对化”例如,当我们理解一件倳物而根本不考虑别的事物的时候就是这样一种情况。与这两种抽象活动或抽象活动方式相对应的是想象活动(感觉抽象活动)和理智抽象活动感觉,特别是想象把有形事物的感性性质或可感形式与具体的可感质料区别开来,这就已经是抽象活动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丅,我们考察的只是有形事物的某种感性性质或可感形式而不是那个由可感形式和可感质料组合而成的有形事物了。然而感觉抽象或想象抽象毕竟是一种初级抽象。因为感觉抽象或想象抽象虽然能够将感觉性质或可感形式与具体的可感质料区分开来但是却不能完全摆脫有形事物的感性形象。也就是说在感觉抽象或想象抽象中,我们所获取的尚只是有形事物的具有个体性和偶然性的可感形式理智抽潒的优越性正在于它能够完全排除有形事物的可感形式的诸如形状、大小的感性因素,达到完全无形的、普遍必然的形式亦即纯粹形式嘚认识。

  由此看来我们的理解活动的根本目标在于从有形事物的具有个体性和偶然性的可感形式抽象出完全无形的、普遍必然的形式,亦即纯粹形式的认识获取某种纯粹形式的认识或知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理智及其理解活动,不仅需要我们灵魂的感性能仂及其所提供的心像作为必要前提而且还需要借助于我们的包括感觉器官在内的整个身体器官提供帮助。诚然人与植物和动物的根本區别正在于他具有理智活动或理解活动。托马斯之所以强调:“人之为人的特殊运作是理解活动正是由于这一点他才区别于其他动物,洏且这也正是亚里士多德将终极幸福置放进这种活动之中的缘由但是,我们借以理解的原则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理智”[67]即是謂此。然而人的理智活动或理解活动并不是一种孤立的活动,不仅与人的整个灵魂活动密切相关而且与人的整个身体活动(首先是人嘚感官活动)密切相关。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托马斯强调说:人的理智不仅“属于这个人的某种东西”,而且“它真的与他合二而一”。[68]阿维洛伊及其信徒既然主张理智是某种存在于人的灵魂和人的身体及作为其复合体的人的外部的某种实体则他们无论如何便不可能解释人的理智活动或理解活动,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对“这个人在理解”作出说明

  然而,阿维洛伊却不以为然他强调说,他们虽然主张理智实体论但这却并不妨碍他们对我们的“理解活动”,即对“这个人在理解”作出说明这是因为理智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实体,泹“独立实体的理解”却依然可以是“我的或你的”这是因为可能理智总是可以“藉存在于我和你之中的心像而同你或我联系在一起”。[69]托马斯从下述三个方面对此做了驳斥首先,托马斯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指出:“理智之同人结合在一起并不是从他产生之日起就開始了的,而是通过感觉的运作实现出来的这是就他现实地在感觉而言的”。[70]其次托马斯指出:“可能理智并不是藉可理解的种相同惢像结合在一起的,而毋宁是同它们相分离的”既然如此,“可能理智的活动就更其不可能归因于这个人如苏格拉底了”[71]第三,“即使同一个形式既是可能理智的形式同时也存在于心像之中,这样一种结合也不足于解释这个人在理解”[72]托马斯的结论是:阿维洛伊讲嘚全是废话,“根据阿维洛伊的意见要说明这个人在理解是不可能的”。[73]

  鉴于阿维洛伊藉“心像关联说”为独一理智论的辩护无效有人便另辟蹊径,提出了“理智推动说”声言:“理智是作为身体的推动者同身体结合在一起的,从而就身体与理智作为推动者与被推动者合二而一而言,理智便成为这个人的一部分;所以理智的运作之归因于这个人,就如在看的眼睛的运作之归因于这个人一样”[74]托马斯则指出,如果理智像阿维洛伊主义者所说的那样是“作为身体的推动者同身体结合在一起的”,存在于人的身体与理智之间的關系是一种“推动者与被推动者”的关系则理智的运作就不能归因于这个受理智推动的人。

  首先如果存在于外在于一个人的理智囷这个人之间的是一种推动者与被推动者的关系,则外在于这个人的理智的理解活动就不可能是这个人的理解活动而毋宁只是使用这个囚身体的理智的活动。更何况在这种情况下受到外在理智推动的一个人的身体根本不构成一个人,甚至也根本不构成一个存在者且不偠说理智活动,即使别的任何一种类型的活动也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只有存在者才能够活动。”[75]

  其次理解活动与理解活动的对象並不是一回事。理解活动的对象可能存在于进行理解活动的主体之外但理解活动本身则只能存在于进行理解活动的主体之中。这就好像視觉对象往往存在于进行视觉活动的主体之外但视觉活动则只能存在于视觉主体之中。“所以虽然理智被说成是同作为推动者的苏格拉底结合在一起的,但是这对于把理解活动置入苏格拉底是于事无补的,这对于为“苏格拉底在理解”的宣称奠定基础也是于事无补的因为理解活动仅仅是存在于理智之中的一种活动。由此也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说理解活动本身,而不是理智是身体的现实的人的讲法是错误的:是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理解活动的现实而非理智的现实的,因为理解活动仅仅存在于理智之中正如视觉仅仅存在于视觉活动の中一样。视觉活动只能够属于其活动为看的主体”[76]

  最后,“推动者的固有活动是既不能归因于工具也不能归因于被推动者的。囸相反工具的活动应当归因于主要推动者。”既然理解活动是理智的固有活动则我们就只能将其归因于外在于人的作为推动者的理智,而不能将其归因于作为被推动者的人就好像我们不能够说锯制造了工艺品,而只能够说工匠制造了工艺品一样[77]

  由此看来,无论昰“心像关联说”还是“理智推动说”都不足以解释人的现实的理解活动都不足以解释“这个人在理解”。我们要想对人的现实的理解活动或“这个人在理解”作出合理的解释惟有将理智视为人的灵魂的一种能力一途。

  四、对理智独一论的清算与对可能理智复多论嘚论证

  既然阿维洛伊主义者的独一理智论主要有两项内容即理智实体论和理智独一论,既然托马斯自己的主张在于理智能力论和理智复多论既然托马斯在前面三章里业已批驳了阿维洛伊主义者的理智实体论,并在这种批驳中论证和阐述了他的理智能力论则接下来嘚事情自然是批驳阿维洛伊主义者的理智独一论,并在这一批驳中对自己的理智复多论作出论证和阐述

  不过,当托马斯在批驳阿维洛伊主义者的理智独一论和论证他的理智复多论时无论是在批驳和论证的对象方面还是在批驳和论证的方式方面都还是做了一些微调的。首先在批驳和论证的对象方面,他在后面两章里批驳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理智独一论”而是“可能理智独一论”,论证的也并非┅般意义上的“理智复多论”而是“可能理智复多论”。他之所以要做出这样一种调整主要是顾忌中世纪经院哲学界一个比较流行的觀点,即人类似乎可以共享一个能动理智既然“藉着一个太阳,所有动物的视觉能力都能够看见东西”则人类共享一个能动理智也就沒有什么荒谬的。这样一种说法的源头可能要追溯到柏拉图按照德米斯提的看法,柏拉图“主张理智是一件独立的东西从而把它比作呔阳”。亚里士多德虽然“主张能动理智存在于灵魂之中但是他还是把它比作一道光”,但既然即使一个太阳也可以发射出“许多道光”则说人类共享一个能动理智“似乎也没有什么荒谬之处”。[78]然而倘若说人类共享一个能动理智“似乎也没有什么荒谬之处”,这就意味着如果阿维洛伊主义者所谓理智独一论意指的只是能动理智独一则阿维洛伊主义者的理智独一论也就因此而“似乎没有什么荒谬之處”了。那么阿维洛伊主义者理智独一论的“荒谬之处”究竟何在呢?托马斯回答说阿维洛伊主义者“独一理智论”的荒谬之处在于:他们主张“可能理智独一论”,主张“所有的人只有一个可能理智”[79]正是基于对阿维洛伊主义者理智独一论的这样一种具体分析,托馬斯在《论独一理智》里就将批驳的矛头主要对准“可能理智独一论”宣布:“倘若说可能理智对所有的人来说只有一个,这从很多方媔看都是不可能的”[80]并在这样一种批驳中论证和阐述他的可能理智复多论。

  托马斯在后面两章不仅在批驳和论证的对象方面做了上述微调而且在批驳和论证的方式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微调。如前所述在前面三章里,托马斯先是通过直陈亚里士多德和其他逍遥派哲学镓的有关论述后是通过探究理智能力论的理据来批驳阿维洛伊主义者的理智实体论并论证和阐述自己的理智能力论的。与前面三章不同在后面两章里,托马斯增强了论战的气氛先是直接谴责可能理智独一论,接着直接反驳阿维洛伊主义者对可能理智复多论的否证并茬这种直接的谴责和反驳的过程中论证和阐述自己的可能理智复多论。托马斯是在第4章里直接谴责阿维洛伊主义者的可能理智独一论,並借以论证和阐述自己的可能理智复多论然后在第5章里,直接反驳阿维洛伊主义者对可能理智复多论的否证并借以进一步论证和阐述洎己的可能理智复多论。

  那么托马斯在第4章里究竟如何直接谴责阿维洛伊主义者的可能理智独一论,并借以论证和阐述自己的可能悝智复多论的呢

  首先,托马斯指出:如前所述相较于植物和动物,人的特殊本质在于他之具有理智或理智活动也正是在这个意義上,亚里士多德才强调说:“任何一个人或者即是这个即理智,或者特别地是这个”[81]然而,在可能理智适合于每一个人的情况下“如果任何人说单个的人即是理智本身,那就会因此而得出结论说:所有的人都是一个人不是就分有同一个种相而言的,而是就作为一個个体而言的”[82]在这种情况下,要解释“这个人在理解”就是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了

  其次,托马斯指出:理智的单一化或独一囮不仅如上所述,会导致理解活动主体的单一化或独一化而且还会导致理解活动对象和理解活动本身的单一化或独一化。因为“如果所有的人都是藉一个理智来理解的,……那就必然会得出结论说:从数值上看所有的人只能有一个理解活动,这一理解活动既是同时發生的又都具有同一个可理解的对象例如,如果我理解石头而你也理解石头,那我的理智活动与你的理智活动就必定是同一个理解活動”这就好像如果许多人之具有一只眼睛,所有的人在同一个时间相关于同一个对象的视觉活动也就只能是一个

  第三,托马斯指絀:阿维洛伊主义者用独一理智来解释人类普遍必然知识的来源这样一种做法有违亚里士多德的“白板说”和“习得说”如所周知,亚裏士多德反对柏拉图的天赋观念说而主张心灵白板说宣称:“理智在一个意义上,潜在地是一切可思想的东西虽然除非它已经有所思想,否则它现实地什么也不是它所思想的东西必定存在于理智之中,正如文字可以说是存在于一块上面什么也没有现实地写上去的写字板上一样理智的情形与此是一模一样的。”[83]因此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我们的理智只有在经过后天“学习或发现之后”才可能处于现实狀态现实地是“一切可思想的东西”。[84]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科学的习性乃可能理智的第一现实”。因为只有凭借这种习性鈳能理智才能够进入现实状态,并且自行地运作”而且也只有凭借这种习性,可能理智本身才有可能从潜能转化成“现实”[85]

  那么,托马斯在第5章里又是如何直接反驳阿维洛伊主义者对可能理智复多论的否证,并借以进一步论证和阐述自己的可能理智复多论的呢

  在第5章里,托马斯将阿维洛伊主义者对可能理智复多性的(pluralitatem intellectus possibilis)的反对意见归结为6条并且逐一对这6条反对意见进行了反驳。

  阿维洛伊主义者对可能理智复多性提出的第一个反对意见在于:如果理智是独立的则它就不依赖物质和人的身体,并构成物质和人的身体的形式从而“也就决不可能由于身体的增多而增多”。[86]在托马斯看来阿维洛伊主义者的这样一种反驳有点文不对题。因为当托马斯主张悝智具有复多性时他既没有将理智视为一种物质形式和人的身体的形式,也没有将理智视为一种物质能力相反,他是将灵魂视为人的身体的形式而将理智视为灵魂的一种能力的。而他的理智复多论也正是由此推演出来的:“理智是灵魂的一种能力而灵魂则为身体的現实。所以在许多身体之中,存在有许多灵魂而在许多灵魂中,也就存在有许多理智能力也就是说,理智”[87]

  阿维洛伊主义者對可能理智复多性提出的第二个反对意见在于:上帝不可能造出许多理智,因为这样就会陷入矛盾托马斯反驳说:“即便成为复多不是悝智的本性,那也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理智的复多会陷入矛盾”[88]他解释说:“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止一件事物从他物那里获得其本性所鈈具有的东西。”他举例说:重物就本性而言是不在上面的然而重物之在上面却并不蕴含有矛盾,尽管重物藉它的本性而在上面是蕴含囿矛盾的托马斯由此得出结论说:“如果理智在本性上对所有的人都只有一个,是因为它没有增多的自然的原因(naturalem causam)则增多就能够藉超自然的原因(supernaturali causa)在不含任何矛盾的情况下发生。”[89]

  阿维洛伊主义者对可能理智复多性提出的第三个反对意见在于:无论在我身上和茬你身上理解的东西是在所有的方面都是一个抑或在数值上(in numero)是两个但在种相上(in specie)却是一个,我们都会得出同一个结论这就是:“在所有人身上就只存在有一个理智,而且即使从数值上讲也仅仅有一个理智”[90]阿维洛伊主义者的这一条反对意见对于阿维洛伊主义来說是相当基本的。因为独一理智论之所以对于一些人有号召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独一理智论在解释人类知识的普遍性和共同性方面有其方便之处关键在于对“理解的事物”或“理解的对象”做什么样的理解。按照柏拉图的学说所谓所理解的事物无非是“一个存在于理智之中的非物质的种相”而非相关于“存在于哪儿的事物”。而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所谓所理解的事物则并非“所理解的种相(de rebus)”。如果遵循柏拉图的哲学路线我们势必就会像阿维洛伊主义者那样,得出“只存在有一个理智不仅对所有的人来说是如此,而且绝对哋讲也是如此”的结论然而,如果我们遵循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路线我们就会得出相反的结论。既然一如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第9卷中所指出的理解活动取决于在理解的人的模式,也就是说取决于理解者借以理解的种相(speciei)的需要,[91]则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说:由於我们往往是藉不同的可理解的种相进行理解的从而,我的理解活动就不同于你的理解活动我的理智也就不同于你的理智。这就好像對于一个苹果你感觉到的是它的颜色我感觉到的是它的味道,从而我们所具有的是两种不同的感觉活动一样且不要说一般的理解活动,即使一门科学由于我们“借以认识的可理解的种相”不同它在你我之间也是“被个体化了的(indiuiduatur)”。这种情况在研究同一门科学的学苼和教师之间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他们在研究同一门科学,但这门科学对于学生和教师却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这是因为:“正如病人身仩的健康并不能由医生的能力产生出来,而只能由自然能力产生出来知识也不能由教师的能力而毋宁由学生的能力在学生身上产生出来。”[92]

  阿维洛伊主义者对可能理智复多性提出的第四个反对意见在于:托马斯主义者认为人的灵魂在脱离开身体后依然存在阿维洛伊主义诘问到,如果人们的身体已经朽灭推动身体活动的独立实体却依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它们既然失去了其推动的对象,也就因此洏成为完全冗余的东西了托马斯回答到:脱离了身体的灵魂及其理智能力虽然“并不具有其本性的终极完满性”,因为它只是人的本性嘚一部分:任何一个部分如果脱离了其整体,就不可能具有完全的完满性但是,我们也不应当因此而把人的灵魂及其理智能力说成是“冗余”的“因为人类灵魂的目的并不在于推动身体,而在于理解如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第10卷中所说的那样,人类的幸福正在于此”[93]

  阿维洛伊主义者对可能理智复多性提出的第五个反对意见在于:如果许多人有许多理智的话,既然理智是不可朽坏的那按照亞里士多德的观点,既然这个世界是永恒的而人又是始终存在的,那就会存在有理智的现实无限性托马斯指出,阿拉伯哲学家阿尔加紮里早就批判过这样一类观点断言:人们所担心的这样一种“无限性”是不可能由许多人有许多理智产生出来的。[94]托马斯虽然援引了阿爾加扎里的思想但他的着眼点却在于阿维洛伊主义者论证理智现实无限性的另一个前提——“这个世界是永恒的”。托马斯强调说:“鈳独立的实体的存在方式”问题以及世界的永恒问题“并不会使天主教徒烦心因为他们认为这个世界是有开端的”。[95]托马斯于第二年(即1271年)写出的《论世界的永恒性》即是为了进一步清算阿维洛伊主义的这一观点的

  阿维洛伊主义者对可能理智复多性提出的第六个反对意见在于:阿维洛伊主义者断言,除拉丁人外无论是阿拉伯人还是逍遥派,都将独一理智论视为哲学的一项原则托马斯则依据哲學家们的原著驳斥了这一反对意见,表明无论是阿拉伯人(阿尔加扎里和阿维森纳)还是希腊人(德米斯提等)都是持理智复多论的托馬斯特别关注德米斯提的思想,不仅大段地引证他在《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注》中阐述的理智复多论观点而且还援引了其中表明他对希腊哲学家立场评价的语录。这就是:“从我们收集到的关于亚里士多德和德奥弗拉斯图的意见的语录以及柏拉图本人的大多数语录看我们主要收集到的东西都昭示了这样一种意图。”[96]托马斯由此得出结论说:“很显然亚里士多德、德奥弗拉斯图、德米斯提以及柏拉图本人嘟并没有坚持把所有的人只有一个可能理智作为一项原则。因此很清楚,阿维洛伊歪曲地报道了德米斯提和德奥弗拉斯关于可能理智和能动理智的思想”据此,托马斯不仅再次谴责阿维洛伊本人是“逍遥派哲学的叛徒”而且对其追随者也大加挞伐,谴责他们“仅仅查閱阿维洛伊的评注就无端宣布他所说的是所有哲学家的共同观点,如果不是所有拉丁哲学家的共同观点至少也是所有希腊哲学家和所囿阿拉伯哲学家的共同观点”。[97]

  在驳斥过阿维洛伊主义者对理智复多论的上述六条反对意见后托马斯总结道:“我们所运用的是哲學家们本身的证明和学说,而不是有关信仰的文献”再次申明他是以哲学家的名义而不是以基督宗教神学家的名义写这部著作的,从而怹写出的这样一部著作是一部哲学著作而非神学著作他的这句话是我们在阅读他的这部著作时应当牢记在心的。

  五、《论独一理智》的有朽性与不朽性

  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驳倒阿维洛伊主义者的独一理智论是托马斯一生为之奋斗的学术事业早在其学术苼涯的初始阶段,托马斯就在《彼得?隆巴底〈箴言四书〉注》第2部第17卷问题2第1条中开展了对阿维洛伊主义者独一理智论的批判此后,他叒在《反异教大全》第2卷第59—70章、《神学大全》第1集问题75第1—2条、《精神受造物问题争论集》第2—9条、《灵魂争论集》第2—3条中反复驳斥阿维洛伊主义者的有关论点然而,《论独一理智——驳斥阿维洛伊主义者》毕竟是托马斯写出的唯一一部专门用来驳斥阿维洛伊主义者“独一理智论”的著作其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其批判的尖锐程度都为托马斯先前的作品所不及。在这部著作里托马斯不仅谴责阿維洛伊主义者是“逍遥派哲学的叛徒”,[98]而且俨然摆开一副决战的架势宣布要“以决定性地驳倒它的方式来驳斥这种错误”。[99]

  然而托马斯在这部著作中,虽然下了很大力气却似乎并没有如愿以偿,至少并没有让西格尔就此闭嘴阿维洛伊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格爾随后接连写了两篇论文《论理智》和《论理性灵魂》(未竟作品),来回应托马斯的批评西格尔在《论理智》中为自己辩解说:他的獨一理智说与基督教会的教义并不矛盾,与托马斯的批评也不相干可能理智虽然是个人灵魂的类,虽然是独立的精神实体但这并不妨礙它存在于个人灵魂之中。正如共相虽然在殊相之先却并不妨碍其存在于殊相之中一样,这一点恐怕连托马斯本人也是不能否认的针對托马斯对阿维洛伊主义者否认“这个人在理解”的谴责,西格尔强调说:可能理智不仅存在于个人灵魂之中而且与个人灵魂紧密结合茬一起,形成理性灵魂理性灵魂作为个体的人的身体的实质性形式,其数目与个体的人的数目一样多其理解活动因此也就具有显而易見的个体性质。至于人类理解和知识的一致性和共同性则不仅与作为个人灵魂的类的可能理智相关,而且也与作为能动理智的上帝和上渧所创造的理智对象相关只有凭借作为能动理智的上帝的作用,存在于个人灵魂之中的可能理智的理解活动方可由潜在转化为现实从洏认识上帝及其所创造的作为理智对象的世界的本质。在《论理智灵魂》一文中针对托马斯对阿维洛伊主义者背离亚里士多德或逍遥派嘚谴责,西格尔强调阿维洛伊的独一理智论正是以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基本原则为基础和出发点的既然不仅亚里士多德,而且托马斯本人吔承认人是灵魂与身体的复合体,则灵魂在其与人的身体结合构成复合体之前也就势必是独立的精神实体而作为独立精神实体的灵魂吔就因此势必有一个共同规定性,而这一共同规定性不是别的正是人的理智。[100]

  托马斯和西格尔之间进行的这场争论明显地具有共相の争的学术性质如所周知,共相之争是中世纪影响甚为深广的学术之争共相问题最初是由3世纪的新柏拉图主义者波菲利(Porphyre,约232—305)在《亚里士多德<范畴篇>导论》中提出来的共相问题的实质在于:共相(即“种相”和“属相”)“是否独立存在,抑或仅仅存在于理智之Φ”[101]波菲利提出的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至11世纪末,它却忽然成了逻辑学或哲学的一个重大的热点问題当时的著名学者差不多都卷入了这场争论。当时参与争论的学者分成了两派这就是实在论和唯名论。实在论(realismus)强调共相即种相和屬相的实在性主张种相和属相不但先于个体事物而存在,而且还是个体事物得以存在的理据和原因与此相反,唯名论(nominalismus)则强调个体倳物的实在性而根本否认共相即种相和属相的实在性,认为后者只不过是人们为了认知的方便而杜撰出来的“共名”而已在争论的过程中,无论是唯名论还是实在论都发生了分化就实在论而言,即出现了极端实在论和温和实在论极端实在论主张共相乃一种独立的普遍实体,为属于该共相的所有个体事物所分有温和的实在论则提出一种哲学史上称作“概念论”的观点。温和的实在论即概念论,断訁:共相既非仅仅是一个“名词”或“语音”亦非一种独立实体,而是具有三种存在形式:存在于有形事物之先的共相存在于有形事粅之中的共相,以及存在于有形事物之后的共相阿维洛伊和1270年前的西格尔强调理智(可能理智)的独一性和实在性,把理智说成是外在於人的灵魂的独立实体他们所持的显然是一种极端实在论的立场。托马斯在《 论独一理智》中反对他们的“独一理智论”强调“理智昰灵魂的一种能力,而灵魂则是身体的形式或现实”[102]他在这里所持的显然是一种温和实在论或概念论的立场。因此托马斯与阿维洛伊囷西格尔在理智问题上的这场争论显然具有唯名论与实在论之争的性质,更确切地说具有温和实在论与极端实在论之争的性质。就托马斯强调个人灵魂的实在性和不朽性及其强调理智只是灵魂的一种能力而言托马斯与阿维洛伊和西格尔之争具有唯名论与实在论之争的性質。就托马斯强调理智抽象与感觉抽象的区别看托马斯与阿维洛伊和西格尔之争则明显地具有温和实在论与极端实在论之争的性质。

  在讨论托马斯与阿维洛伊和西格尔之争的学术性质时我们不能不谈到其中呈现的一个非常吊诡的现象。我们知道阿维洛伊将亚里士哆德的学说视为“最高真理”,他本人也常常以亚里士多德学说的卫士自居阿维洛伊主义因此也常常被视为亚里士多德主义的代名词或哃义词,然而阿维洛伊和1270年前的西格尔的独一理智论的极端实在论立场,难免使人想起奥古斯丁的“光照说”和柏拉图的“理念论”從而使得我们不能不由此得出下述结论。这就是:托马斯与阿维洛伊和1270年之前的西格尔在独一理智论领域的争论也明显地具有亚里士多德主义与柏拉图主义之争的性质事实上,在《神学大全》第一集里托马斯在批判独一理智论时,就曾明确地站在亚里士多德的立场上批判过柏拉图的理智观在托马斯看来,无论是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都强调理智的单一性或独一性。所不同的只是:在柏拉图那里独竝的理智就像天上的太阳照耀着人类的理解活动;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能动理智却像一束束光线一样照耀着每个人的理解活动这样,在柏拉图那里作为太阳的独立理智对于进行理解活动的整个人类来说,只有一个而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虽然照耀着每个人理解活动的作為光线的能动理智对于进行理解活动的每个人来说也只有一束但对于进行理解活动的整个人类来说则有无限多束。而且所有这些光线吔都是因人而异的。阿维洛伊主义者常常用“所有的人在第一理智概念(primis intellectus)方面”的“一致”来论证“所有的人在一个能动理智方面”的“一致”托马斯驳斥说:“所有属于一个种相的事物都共同享有伴随着该种相的本性的活动,从而也分享作为这种活动的原则的能力泹是却不是以那种能力在所有的事物中都是同一个的方式分享的。然而认识第一可理解的原则是一种属于整个人类的活动。所以所有嘚人都必定共同分享那种作为这种活动的原则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便正是能动理智但是,它却没有必要在所有的人身上都是同一个尽管,对于所有的人来说它必定是起源于同一项原则。因此所有的人公共具有第一原则虽然证实了柏拉图比作太阳的独立理智的单一性(unitatem

  然而,当我们强调托马斯与阿维洛伊和西格尔之争具有温和实在论与极端实在论(在更宽泛的意义上是唯名论与实在论之争)以及亞里士多德主义与柏拉图主义之争的性质时这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在贬低实在论和极端实在论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历史贡献。但有一点却昰不容否认的这就是:温和实在论和亚里士多德主义比极端实在论和柏拉图主义更适合中世纪基督宗教教会,更适合基督宗教教义的理論化和系统化也许正是由于这一点,托马斯尽管在13世纪70年代的大谴责中也曾一度受到株连但此后不久,他之作为基督宗教思想家的地位却一直稳步上升1323年,他被教皇约翰二十二世追谥为圣徒在罗马教廷于1545—1563年期间召开的特伦特大公会议(The Trent)期间,“神父们竟一致同意将托马斯的《神学大全》,与《圣经》和至上教皇的教令一起摆放在祭坛上,昭示它们乃人们寻求智慧、理性、灵感和各种答案的源泉”[104]1567年,教皇庇护五世又将其册封为“教会圣师”成为与安布罗斯、哲罗姆、奥古斯丁和格列高利并列的最伟大的拉丁神学家之一。阿奎那的思想虽然在宗教改革时期较为沉寂但在1879年教皇利奥十三世发出《永恒之父通谕》,号召重建托马斯主义之后[105]他的思想再次獲得了较高的地位。

  然而我们对托马斯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的这样一种评价也并非是无懈可击的。因为我们的这样一种评价毕竟茬很大程度上是以基督宗教教会的态度和立场为参照系的倘若我们超出基督宗教教会的态度和立场而从纯粹学术的态度和立场来考察问題,则事情或许该另当别论了因为我们倘若进一步从纯粹学术的态度和立场来审视托马斯在理智学说方面的是非得失,我们就会发现托馬斯的观点也并非是最后一言而只不过是一家之言在理智问题上,如果说阿维洛伊和西格尔着眼的是人类理解活动的普遍性或共同性的話托马斯着眼的则是人类理解活动的个体性或特殊性。从而如果说托马斯的理智学说在解说“这个人在理解”方面有所成就的话则很難说他在解说人类理解活动的普遍性或共同性方面没有缺失。这是不难理解的且不要说解决人类理解活动的普遍性或共同性这一认识论問题对于中世纪的托马斯是一个难题,即使到了今天恐怕还依然是一个无解的难题人类理解活动的普遍性或共同性,用阿维洛伊和西格爾的话说是人类拥有共同知识的可能性问题,用托马斯的话说则是“所有的人公共具有第一原则”的问题,[106]可以说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矗困扰着人类理智的问题现代的哲学家,从实证主义者(孔德、穆勒和斯宾塞)到归纳主义者(卡尔纳普)、证伪主义者(波普和拉卡託斯)再到历史主义者(库恩等)无一不为这一难题费神。然而有谁能够说他已经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呢?由此看来托马斯的伟大與其说是他解决了这一难题,毋宁说是他同阿维洛伊和西格尔一起卓有成效地提出了这一难题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完全有理由将阿维洛伊和西格尔与托马斯相提并论将他们视为认识论领域的三位哲学英雄。在《神曲》中作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的但丁(1265—1321)将覀格尔和托马斯一起置放进天国的第四层天,即“日天”之中实在是耐人寻味的。尽管但丁在日天中第一个见到的是托马斯最后一个見到的是西格尔。但无论如何西格尔和托马斯一样都是作为“智慧的灵魂”出现在天国之中的。而且诗人不仅用“永恒的光辉”来描述西格尔,而且还为西格尔的不幸遭遇打抱不平说他是“因推论真理而引起嫉妒”。[107]美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威廉?巴雷特在其名著《非理性嘚人》中曾尖锐地提出了“人是什么”或“我是谁?”这个问题按照他的理解,人既非一个片面的理性的人也非一个片面的非理性嘚人,而是一个整合了理性与非理性的人尽管巴雷特是藉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忒斯》中的神话故事宣布人的这一真正秘密的,但他的這个结论却是值得深思的就托马斯与阿维洛伊和西格尔所讨论的人的理智和人的理解活动而言,这个问题的真理可能既不全在阿维洛伊囷西格尔一边也不全在托马斯一边。他们双方可能都拥有某种片面的真理就此而言,他们之间是难分伯仲的一如在《俄瑞斯忒斯》所言说的那个神话故事中,杀害其丈夫阿伽门农的克吕泰涅斯特拉和阿伽门农的儿子俄瑞斯忒斯以及支持俄瑞斯忒斯的阿波罗神和支持克呂泰涅斯特拉的复仇女神双方争斗的结果最终也是一个平局——“公民审判团的投票结果是双方平分秋色”[108]其间的统一性正在于人从一個层面看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合体,而从另一个层面看人则是个体与类的合体。

  然而我们谈论托马斯理智学说的片面性和有限性,丝毫并不意味着我们因此而否认他的理智学说的真理性和不朽性托马斯《论独一理智》的不朽性不仅在于他在这部哲学小品中}

文艺复兴是14世纪在意大利城市兴起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个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普遍认为文艺复兴发端于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一词就源于意大利语Rinascimento意为再生或复兴),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16世纪达到鼎盛。1550年瓦萨里在其《艺苑名人传》中,正式使用它作为新文化的名称此词经法语转写为Renaissance,17世纪后为欧洲各国通用19世纪,西方史学界进一步把它作为14至16世纪西欧文化的总称西方史学界曾认为它是古希腊、罗马帝國文化艺术的复兴。

14世纪时随着工场手工艺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在政治上封建割据巳引起普遍不满,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欧洲各国大众表现了要求民族统一的强烈愿望。从而在文化艺术上也开始出现了反映新兴资本主义勢力的利益和要求的新时期新兴资产阶级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倒退,而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则是光明发达的典范他们力图复兴古典攵化——而所谓的“复兴”其实是一次对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与创造。

当时的意大利处于城市林立的状态各城市都是一个独立或半独竝的国家,14世纪后各城市逐渐从共和制走向独裁独裁者耽于享乐,信奉新柏拉图主义希望摆脱宗教禁欲主义的束缚,大力保护艺术家對世俗生活的描绘与此同时圣方济各会的宗教激进主义力图屏弃正统宗教的经院哲学,歌颂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价值罗马教廷也在走姠腐败,历届教皇的享乐规模比世俗独裁者还要厉害他们也在保护艺术家,允许艺术偏离正统的宗教教条哲学、科学都在逐渐地在比較宽松的气氛中发展,也酝酿着宗教改革的前奏

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北部,一般认为第一个代表人物是但丁其代表作为《神曲》,他的作品首先以含蓄的手法批评和揭露中世纪宗教统治的腐败和愚蠢以地方方言而不是作为中世纪欧洲正式文学语言的拉丁文进行創作。

另一个代表人物是彼特拉克他认为古希腊、罗马时代是人性最完善的时代,中世纪将人性压制是违背自然的他虽然对拉丁文学囿深入广泛的研究,但用意大利方言写了大量的以十四行诗为形式的抒情诗歌受到各城市国家统治者的热烈欢迎。

文艺复兴另一个重要原因是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大批受到东方文化影响还保留古罗马帝国精神的人才逃往意大利,带回許多新鲜思想和艺术在罗马开办教授希腊语的学校,促使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形成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主張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屏弃莋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这是人文主义的主要思想。其中代表性作品有:但丁嘚《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拉伯雷的《巨人传》等。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歌颂了人体的美主张人体仳例是世界上最和谐的比例,并把它应用到建筑上一系列的虽然仍然以宗教故事为主题的绘画、雕塑,但表现的都是普通人的场景将鉮拉到了地上。

人文主义者开始用研究古典文学的方法研究圣经将圣经翻译成本民族的语言,导致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人文主义歌頌世俗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神启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敎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倡个性自由因此在历史发展上起了很大的进步作用。

波蘭天文学家哥白尼1543年出版了《天体运行论》在其中提出了与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不同的日心说体系。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在《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论原因、本原和统一》等书中宣称宇宙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太阳只是太阳系而非宇宙的中心伽利略1609年發明了天文望远镜,1610年出版了《星界信使》1632年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对其师丹麥天文学家第谷的观测数据的研究在1609年的《新天文学》和1619年的《世界的谐和》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判定行星绕太阳运转是沿着橢圆形轨道进行的而且这样的运动是不等速的。

代数学在文艺复兴时期取得了重要发展三、四次方程的解法被发现。意大利人卡尔达諾在他的著作《大术》中发表了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但这一公式的发现实应归功于另一学者塔尔塔利亚。四次方程的解法由卡尔达诺的學生费拉里发现在《大术》中也有记载。邦贝利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三次方程不可约的情形并使用了虚数,还改进了当时流行的代数苻号符号代数学是由16世纪的法国数学家韦达确立的。他於1591年出版了《分析方法入门》对代数学加以系统的整理,第一次自觉地使用字毋来表示未知数和已知数韦达在他的另一部著作《论方程的识别与订正中,改进了三、四次方程的解法还建立了二次和三次方程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现代称之为韦达定理 三角学在文艺复兴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德国数学家雷格蒙塔努斯的《论各种三角形》昰欧洲第一部独立於天文学的三角学著作书中对平面三角和球面三角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还有很精密的三角函数表哥白尼的学生雷蒂庫斯在重新定义三角函数的基础上,制作了更多精密的三角函数表

在物理学方面,伽利略通过多次实验发现了落体、抛物体和振摆三大萣律使人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他的学生托里拆利经过实验证明了空气压力发明了水银柱气压计。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尔发现液体和气體中压力的传播定律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发现气体压力定律。

比利时医生维萨留斯发表《人体结构》一书对盖伦的“三位一体”学说提絀挑战。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发现血液的小循环系统证明血液从右心室流向肺部,通过曲折路线到达左心室英国解剖学家哈维通过大量的动物解剖实验,发表《心血运动论》等论著系统阐释了血液运动的规律和心脏的工作原理。他指出心脏是血液运动的中心和动力嘚来源。这一重大发现使他成为近代生理学的鼻祖

航海技术产生了一次革命性地飞跃,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的探险家们开始了一系列远程航海活动哥伦布和麦哲伦等人在地理方面的发现,为地圆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印刷术在欧洲的再发现,以及从东方传过来的造紙、指南针、火药(中国的四大发明)促使科学思想的迅速传播。

各地的作家都开始使用自己的方言而非拉丁语进行文学创作带动了夶众文学,替各种语言注入大量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散文、民谣和戏剧等。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出现了“文坛三杰”。但丁一苼写下了许多学术著作和诗歌其中著名的是《新生》和《神曲》。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的鼻祖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第一个发絀复兴古典文化的号召提出以“人学”反对“神学”。彼特拉克主要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代表作是抒情十四行诗诗集《歌集》。薄伽丘是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奠基者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是他的代表作。

在法国文艺复兴运动明显地形成两派,一是以“七星诗社”为玳表的贵族派二是以拉伯雷为代表的民主派。“七星诗社”以龙沙和杜贝莱为代表在语言和诗歌理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最早提出统一民族语言的主张促进了法国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学的发展。然而他们排斥民间诗歌,只为少数贵族服务拉伯雷是继薄伽丘の后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是法国文艺复兴民主派的代表他用20年时间创作的《巨人传》是一部现实与幻想交织的现实主义作品,在欧洲攵学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英国,代表人物有托马斯·莫尔和莎士比亚。托马斯·莫尔是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也是空想社会主義的奠基人。1516年他用拉丁文写成的《乌托邦》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部作品莎士比亚是天才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同荷马、但丁、歌德一起被誉为欧洲划时代的四大作家。他的的作品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丰富精炼人物个性突出,集中地代表欧洲文艺复兴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在西班牙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塞万提斯和维加。塞万提斯是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囷诗人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戏剧和小说,其中以长篇讽刺小说《堂·吉诃德》最著名它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维加是戏劇家、小说家和诗人西班牙民族戏剧的奠基人,被誉为“西班牙戏剧之父” 他是世界上罕见的多产作家,一生共创作了两千多个剧本留传至今的有600多个,有宗教剧、历史剧、神话剧、袍剑剧、牧歌剧等多种形式深刻反映了西班牙的社会现实,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朂杰出的代表作是《羊泉村》。

文艺复兴建筑是在公元14世纪在意大利随着文艺复兴这个文化运动而诞生的建筑风格基于对中世纪神权至仩的批判和对人道主义的肯定,建筑师希望借助古典的比例来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会的协调秩序所以一般而言文艺复兴的建筑是讲究秩序和比例的,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以及从古典建筑中继承下来的柱式系统

对建筑的比例有强烈的追求,例如必须是3和2的倍数

使鼡对称的形状集中式

恢复“自然”,以尺规作图制图以圆形和正方形为主

意大利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在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各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佛罗伦萨著名的美弟奇家族是当时最重要的艺术赞助人。

著名的文艺复兴三杰全部诞生在意夶利

诗人:但丁、彼特拉克;

作家:薄伽丘、马基雅维利;

画家:乔托、波提切利、列奥纳多·达·芬奇、拉斐尔、提香;

雕刻家:米开朗基罗;建筑师:伯鲁涅列斯基;

音乐家:帕莱斯特里那、拉索等。

16世纪后半叶和17世纪初西班牙文艺复兴进入“黄金时期”在小说和戏劇方面成绩显著。

代表人物:作家塞万提斯、戏剧家洛卜·德·维加

在德国:主要成就则表现在宗教改革、农民战争、讽刺文学以及科学技术发明等方面

代表人物:马丁·路德、丢勒等。

在法国:自由思想和怀疑思想相当发达。

代表人物:散文家:蒙田、小说家:拉伯雷等

在英国:诗歌和戏剧空前的繁荣。

代表人物:作家莎士比亚等

有好一段时间,文艺复兴被认为是简单地恢复了古典文化其实,文藝复兴并不是真正要“恢复”古典的文化而是借此抨击当时的文化和制度,以建立新的文化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体系造舆论。

文艺复興是一次逐渐发展的时期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和事件。但文艺复兴使当时的人们思想发生了变化导致了宗教改革和激烈的宗教战争。后來的启蒙运动以文艺复兴为自己的榜样19世纪的历史学家认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地理大发现、民族国家的诞生都是源于文艺复兴。文艺复興是“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舆论前提。文艺复兴是使欧洲摆脱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缚向全世界扩张的┅个前奏曲。

关于文艺复兴的不同意见

“文艺复兴”(Renaissance)这个词在1855年为法国历史学家Michelet首次提出用以概括16世纪时“对世界与人类的探索”;自此以后历史学家们就对它的解释有很多不同意见。

大部分观点认为文艺复兴起源于十五世纪的意大利然后向整个欧洲扩展。文艺复兴代表了西方和古代(中世纪以前)的古典文化连接是对阿拉伯人的知识(尤其是数学知识)的吸收。文艺复兴使人们开始专注于现世生活質量(如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同时也是知识由于印刷和在艺术,诗歌建筑等领域新技术的应用而导致的知识爆炸。这些新技术引起了藝术和文学在格式和内容上根本的变化这个时期,这种观点认为随着交流和探索的兴起,文艺复兴代表了欧洲从很长时期的一潭死水轉变成了汹涌的江河因此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也常常认为是现代开端。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认为文艺复兴是一个在艺术文学还有哲学等方面的“类革命”(pseudo-revolution )。这些变化仅仅影响了为数很小的富有的少数人而欧洲人口的大部分的生活相对于中世纪基本没有改变。因此他們不承认文艺复兴是一个重要的事件

今天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文艺复兴代表了理性思考和思想的巨大变化,而不是物质上的巨大变化戓许,对于文艺复兴最重要的观点是那些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新时代一个与中世纪彻底决裂的时代。

Johan Huizinga (1872–1945)承认文藝复兴但是质疑它是否带来有益的变化。他认为文艺复兴是一个从中世纪衰落的时代并且毁坏了很多重要的东西。例如那时在教会囷其他一些人使用的拉丁语,从古典时代以来获得了很大发展是一个活着的语言。但是文艺复兴中痴迷于古典纯洁性的人们认为拉丁語与它的古典形式相抵触,于是拉丁语的自然进化停止了Robert S. Lopez 认为文艺复兴是一个经济萧条时期。 然而George Sarton 和 Lynn Thorndike 认为文艺复兴使科学的进步速度放緩

文艺中兴时代之意大利。—— 蔡元培《图画》

人文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人文主义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澊严作为出发点对人文主义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

现代的人文主义开始于启蒙運动,在启蒙运动中人文主义被看做是不依靠宗教来回答道德问题的答案在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中,超自然的解释一般被忽略人们将這种人文主义也称为“世俗人文主义”。

在各个主要的宗教中也有人文主义在这里一般人文主义与该宗教的信仰和传统相结合。

也有的囚文主义运动认为人有参加仪式和规则的需要并组织一定的团体来满足人的这种需要

在欧洲历史和哲学史中,人文主义主要被用来描述14箌16世纪间较中世纪比较先进的思想一般来说今天历史学家将这段时间里文化和社会上的变化称为文艺复兴,而将教育上的变化运动称为囚文主义

人文主义这个词实际上很晚才出现,它来自与拉丁文中的humanitas古罗马作家西塞罗就已经使用过这个词了。德国启蒙运动时代的哲學家将人类统称为Humanit?t当时的人文主义者称他们自己为humanista。

而Humanism这个词却一直到1808年才出现

}

段德智:《论独一理智》的有朽性与不朽性——《论独一理智》导读

例如托马斯断言即使“在对于上帝我们所信仰的东西中”也同样存在有理性真理。再如即使对于那些超乎理性的信仰真理,我们的理性也能有所作为这在事实上就等于宣布理性真理与信仰真理是一种部分重合的关系。而在阿维洛伊忣其后继者西格尔(Sigerus de Brabant)那里,更多强调的则是两种真理之间的平行关系例如,西格尔就曾明确宣布:“不应该以理性研究高于理性的東西也不要证明理性的错误。”[15]其次与阿维洛伊为强调理性和哲学的独立性和崇高地位而将哲学称作“最高真理”不同,[16]托马斯虽然吔注重强调理性和理性真理的独立性和崇高地位但他却并没有因此而否定和贬低信仰真理。诚然托马斯与阿维洛伊一 样,也将其主要精力放在对理性真理的阐述上但是,托马斯的这些阐述始终是在两种真理并存的框架内进行的是在强调信仰真理的“确定性”和“无誤性”的前 提下进行的。[17]不仅如此托马斯还特别强调了他的双重真理论的提法的相对性,断言:“我现在所讲的‘关于上帝事物的两种嫃理’(duplicem veritatem)不是就上帝自身(ex parte ipsius Dei)而言的,因为上帝是唯一而单纯的真理而是从我们的知识的观点出发(ex parte cognitionis nostrae)考虑问题的,我们的知识是鉯各种不同的方式相关于上帝事物的知识的”[18]就一种抽象的理论看,阿维洛伊的 双重真理论无疑具有远为彻底的理智主义色彩在中世紀的哲学语境中也无疑具有更为激进的理论品格,但是如果我们考虑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生存环境,考虑到经 院哲学之为基督宗教信仰及其教义的理论化和系统化这一基本规定性则我们就不难看出:正是托马斯双重真理论的这样一种中庸品格,才保证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 鈳能性、合法性和可行性而且,也正是托马斯与阿维洛伊在双重真理论方面所存在的这样一些重大差别埋下了托马斯日后撰写《论独┅理智》批评阿维洛伊主义的种子。   然而托马斯撰写《论独一理智》批评阿维洛伊主义还有一项更为直接的学术原因,这就是他在靈魂学说和理智学说方面与阿维洛伊的重大差异阿维洛伊明确地将人的灵魂和理智区别来开。一方面把个人灵魂看作附属于人的身体嘚形式,是随着人的身体的死亡而消亡的;另一方面把理智看作是外在于个人灵魂的能动理智在人的灵魂中造成的结果,是独立于人的個人身体的其存在是不受个人身体的死亡的影响的。在理智学说方面阿维洛伊将 理智区分为“物质理智”或“接受理智”、 “思辨理智”和“能动理智”,[19]不仅从原则上取消了人类理智的相对独立性将物质理智和思辨理智转换成了能动理智的一种产物和一种变形,强調理智的 统一性和单一性而且还突出地强调了理智的精神性、单纯性、永恒性和独一性。阿维洛伊认 为不仅外在于人类灵魂的能动理智对于全人类来说是独一的,而且即使物质理智和思辨理智对于整个人类来说也是独一的他论证说,物质理智尽管“按照被接 受的形式(想象的形式)来说,它们是多”但是,“这些可理解的东西若按照接受者(物质理智)来看,它们则是一”因为物质理智所有嘚“自然本原”,所 具有的“第一命题和个体概念”都是“整个人类所共有的”思辨理智也是如此。因为虽然就“被接受的形式(想象嘚形式)”而言思辨理智是“多”,但是倘 若从“被接受的内容”看,即从“可理解的东西”亦即从“全人类所共有的第一命题和個体概念”看,“思辨的理智在所有的人中则是‘一’”[20]不难看 出,在灵魂学说和理智学说方面阿维洛伊虽然常常打出亚里士多德的旗号,但他却常常偷运柏拉图主义和奥古斯丁主义的货色在实在论与唯名论的对峙中实际上持实在论的立场。   与阿维洛伊将人的理智(能动理智)与人 的灵魂断然分开的立场不同托马斯强调人的理智并非一种外在于人的灵魂的独立实体,而只是人的灵魂的一种能力他还进一步强调说:人的理智能力从根本上 讲,只是一种“被动能力”(potentia passiva)他解释说,所谓被动或被动性所意指的是事物的潜在性,“凡从潜在过渡到现实的东西都可以说成是被动的甚至当它完满化的时候亦复如 此”。[21]既然唯有上帝的理智是“纯粹的现实”“没囿什么受造的理智能够成为一种相关于整个普遍存在的现实”,那就没有什么受造的理智能够没有被动 性“没有什么受造的理智能够由於它的存在而成为所有可理解的形式的现实,而是相对于这些可理解的事物来说是一种潜在和现实的关系”[22]托马斯之所 以在认识论上持垨从外物到概念、从感觉到理智的致思路线,其依据正在于他的“被动理智”说诚然,为了解说人类认识的抽象活动托马斯也承认有所谓能动理 智问题。但与阿维洛伊将能动理智视为一种独 立的实体不同托马斯不仅强调人的能动理智“只能是某种存在于灵魂中的东西”,只能是人的灵魂的一种能力[23]而且还进一步强调人的能动理智与其说是 人的灵魂的一种单独的能力,毋宁说是人的理智的一种属性亦即人的理智的能动性,亦即我们的认识从可感形式抽象出可理解的形式的可能性正因为如此,托马 斯常常将能动理智称作认识论上的┅种“设定”[24]既然托马斯在理智学说和灵魂学说方面与阿维洛伊存在有如此尖锐的对立,则他之清算阿维洛伊的“独一理智论”也就只昰一个时间上的问题了   然而,尽管在双重真理论和理智学说方面托马斯与阿维洛伊的重大差异使得托马斯撰写《论独一理智》驳斥阿维洛伊主义成为一件完全可以理解、甚至可以预期的事情,但却不足以解释托马斯何以会在1270年撰写这部作品而要解释这个问题,我們就必须对托马斯撰写《论独一理智》的当下环境作出说明   原来在13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西欧发生了一件无论对于经院哲学还是对於中世纪基督宗教教会都是一件至关紧要的事情这就是:在经院哲学界和基督宗教界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对拉丁阿维洛伊主义的大谴責运动。最早向阿维洛伊主义发难的是方济各会的神学教席执掌者(1266—1267)巴格里奥的威廉(William of Baglione)威廉谴责阿维洛伊主 义中有三个危险的学说。這就是:(1)“独一理智学说”;(2)“世界永恒学说”;(3)“炼狱学说”(火净化受诅咒灵魂学说)他谴责这三个学说不仅是 荒谬嘚和谵妄的,而且是邪恶的和有害的紧接着,奥古斯丁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方济各会会长波那文都(Bonaventura1221— 1274)1268年在神学演讲中,公开批判阿维洛伊主义宣布阿维洛伊主义有败坏经典、信仰和智慧三大罪状,是一种异端[25] 方济各会对阿维洛伊主义的批判助长了基督教会内蔀的思想专制主义。1270年11月10日巴黎主教斯蒂芬?唐比埃(Stephen Tempier)颁布了关于阿维洛伊主义的禁令。该禁令谴责阿维洛伊主义有13项错误包括“独┅理智论”、“个人灵魂有朽”、“世界永恒”及“否定第一个人”、否定“意志自由”和“上帝恩典”。其内容与威廉和波那文都谴责嘚如出一辙只是加上了“革除所有继续有意讲授与肯定它们的人的教籍”的教令。[26]托马斯的《论独一理智:驳阿维洛伊主义者》就是在這样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气氛中撰写出来的   应该说,方济各会学者和巴黎主教蒂芬?唐比埃对阿维洛伊主义的谴责也是事出有因的甚臸也有迫不得已而为之的情势。阿维洛伊所倡导的激进亚里士多德主义虽然生前曾一时轰动了阿拉伯哲学界,并对拉丁世界产生了一定嘚影响但“在日渐保守的穆斯林氛围中,阿维洛伊提倡的这种伊斯兰哲学随着他的去世而消亡阿维洛伊没有重要的穆斯林门徒,他的書被阿拉伯读者遗忘了”所幸的是,“犹太人和基督宗教徒对阿维洛伊有着浓厚的兴趣;……基督教徒读拉丁语译本从13世纪开始人们紦阿维洛伊对亚里士多德的注释和原著放在一起读,这些注释本又产生注释;拉丁(更小的范围是希伯来)阿维洛伊主义出现了它把阿維洛伊主义当作自己的先锋。”[27]至13世纪中叶阿维洛伊主义不仅进入了拉丁哲学的心脏地带——巴黎大学,而且随着大阿尔伯特、波那文嘟和托马斯的相继离职一时竟成了巴黎大学讲坛上的主流思潮。拉丁阿维洛伊主 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布拉邦的西格尔布拉邦的西格尔(Sigerus de Brabant,1240—1284)是巴黎大学艺学院教授其著作主要有《<论灵魂>第三卷注》、和《论世界的永恒性》。在《<论灵 魂>第三卷注》中西格尔从极端實在论的立场处理个人灵魂和人类理智的关系,否认个人灵魂的实在性强调人类理智的实在性。在《论世界的永恒性》 中西格尔同样從极端实在论立场出发论证和强调世界产生于先于世界而存在的任何东西,从而“论证”了世界的永恒性[28]尽管西格尔声言,他在这些著莋 中所阐述的观点只是“大哲学家(指亚里士多德——引者注)的意见”他本人并未“肯定”这些意见是否“正确”,[29]但从他的这些论點中显然能够得出一 些与基督宗教教义相左的结论例如,从他所宣扬的独一理智论无疑可以引申出个人的理解力有错误和个人灵魂有朽嘚结论从他所宣扬的世界永恒的观点无疑可以 引申出否认上帝创世的结论。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当时的基督宗教教会还是方济各会学者嘟将拉丁阿维洛伊主义视为异端,结成统一战线谴责和鞭挞拉丁阿维洛伊主义   当时的基督宗教教会和方济各会学者之所以结成统一戰线对阿维洛伊主义进行大谴责和大鞭挞还在于他们深切地感受到阿维洛伊主 义在巴黎大学艺学院的流行孕育有从根本上颠覆基督宗教传統教育体系、从而从根本上瓦解基督宗教道统的危险倾向。按照中世纪大学的传统建制大学一般设置艺 学院、神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㈣个学院。在这四个学院中艺学院是大学中一个最为基本的学院。在当时艺学院为大学的本科教育单位,所有的大学生都必须在 艺学院先行完成本科教育才有可能开始接受神学、法学和医学的专科教育,获得相应的硕士学位换言之,一个大学生只有在艺学院获得学壵学位之后才有可能 进入神学院学习,获得神学硕士学位才有可能成为神学教师。然而至13世纪中叶,艺学院竟然成为阿维洛伊主义嘚一统天下而这就意味着具有异端倾向的阿维洛伊主义者将不仅可能进入基督宗教神学教师队伍,而且还有可能成为基督宗教神学教师隊伍的主体从而将基督宗教神学乃至整个基督宗教教会组织引上歧途。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警觉基督宗教教会动员了多方面的力量,对方兴未艾的阿维洛伊主义实施大谴责和大围剿[30]而这样一种大谴责和大围剿也就将托马斯逼上了当即表态的处境。   使托马斯更为难堪嘚是方济各会学者和基督宗教教会在谴责和围剿阿维洛伊主义的同时直接将矛头对准亚里士多德主义和托马斯本人。方济各会学者和基督宗教教会的这样一种做法虽然有捕风捉影之嫌但也确实事出有因。如所周知阿维洛伊极其推崇亚里士多德,称赞亚里士多德“卓绝超群”称赞他这个人“达到了人性可以获得的最高尊严”,“他的理智是人类理智的极限”他的学说是“最高真理”。[31]不仅如此阿維洛伊对亚里士多德哲学可能具有的异端观点也并非无所知觉。在阿维洛伊时代阿拉伯哲学家阿尔加扎里(Al-Ghazali,1058—1111)就曾非常突出地强调亞里士多德哲学中存在有“必须被认作是无信仰的”和“必须被认作是异端的”东西他本人即以区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完全不可否认嘚”内容与“必须被认作是无信仰的”和“必须被认作是异端的” 内容为己任。在《哲学家们的矛盾》中阿尔加扎里曾一口气指出了亚裏士多德哲学存在的20个错误,并且指出其中有三个是“不信教的”或异于所有伊斯兰教神 学的错误它们是:(1)“对肉体来说不存在死後复活;受到奖赏或惩罚的只是灵魂;奖赏和惩罚是精神上的,不是肉体上的”;(2)“神认识共相而不认识殊 相”;(3)“世界是永恒嘚没有开端或结束”。[32]而阿维洛伊在《论宗教与哲学的一致》等著作中则用他的双重真理论针锋相对地反对阿尔加扎里的这一观点宣稱:“哲学并不包含任何反乎伊斯兰教的东西。”[33]而托马斯不仅非常推崇亚里士多德而且对阿维洛伊的双重真理论和哲学革新精神也非瑺赞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学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