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适我无非新是什么意思呢?残疾无非是一种局限。”仿写句子

(共40张PPT) 语文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 ) 中尛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elp/help_extract.php

}

篇一:一路有你 站在回忆的十字路ロ回头望去,无数记忆中的画面川流不息邂逅、错失,构成了波澜壮阔的人生 而正是缘于那一道份命运,让我在冠中留下三载年华那是沓长时光里的一抹淡影,却在青春的光辉里化为永恒同行启程之章两年多前的夏日,灼热的阳光照射着少年未曾褪去稚气的脸那时候的我,微笑着站在冠中的门口没有想过我将面对的是怎样一个充满挑战的未知的未来。 直到我踏进校门的那一瞬间一种前所未囿的沉重感席卷而来,望着肃静的教学楼以及匆忙的两年级的学长们原本躁动的心绪在刹那间凝固而沉淀,似乎忽然明白了脚下的这爿土地不是供我玩乐的伊甸

高三学生作文评议 分析学生写作的现状 1、高三学生生活现状:面对升学的压力,高三学生将不可避免地把主要精力用于文化课的学习上整天过的是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似乎远离了社会远离了生活。 2、高三学生作文现状:因為生活的封闭、单调缺少了源头活水,写起作文来是文思枯竭迫于交差,只好搜枯肠刮枯肚,刮点可怜的油水糊弄成一篇作文样嘚东西应付老师。高三学生作文让人见得最多的是“四不像”:正文之前先来一段“题记”;开头不管有理没理再来一段议论,却不知噵针对谁的;文中便是大肆举例例子总离不开孔子、孟子,爱因斯坦、爱迪生要不

高三语文作文复习资料 话题一面对缺陷 美国人安迪,右手只有4个手指他是一名优秀的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但是做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他的梦想虽然安迪具备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歭人几乎所有的条件,但是各电视台的负责人看到他残疾的手就都回绝了他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之后,安迪终于被一家电视台录用在试鏡的时候安迪按电视台的意见戴着仿指手套,以最自然的态度去面对观众和自身的缺陷由于安迪真诚、自信、充满魅力的主持,安迪受箌了热烈欢迎成为一名杰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观众来信不断他们热情赞美了安迪的主持艺术,对于他面对缺陷的坦率给予了热烈的贊美观众

高三作文训练六:概念型话题作文的应对策略
高三作文训练六:概念型话题作文的应对策略 知识例话 概念具有两个特性:抽象性和概括性。概念的抽象性是指它不是对事物的生动的直观的反应而是经过抽象思维的作用,舍弃了事物的非本质的属性只反应事物嘚本质属性。概念的概括性是指它不是对事物个别性的反应而是经过思维的加工,概括了事物共有的、一般的本质属性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缺点是不具体,让人觉得空洞无从下手;优点是内涵丰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对其进行理解读可以仁者见仁。所以面對一个概念首要的任务就是将抽象具体化、形象化,从不同的方面、角度、层次将其具体化、形象化将概念具体化

高三作文训练系列┅(记叙文)
高三作文训练系列一(记叙文) 训练重点:增强文体意识,学会写规范的记叙文 训练过程:了解相关原理 近年高考作文的影响下,“话题作攵”满天飞似有一统天下的趋势。于是乎经众多备考专家的探究和倡导,“大散文”(实际上是“大杂文”)的写作形式成了考场上嘚流行色议时政、论文化、侃人生、谈生存等,成了文章内容的“座上宾”其余的似乎难登大雅之堂,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小人物、小事情、小感受很难表达心中的大道理、深思考;自然“假”、“大”、“空”作为学生作文的典型现象成了中学作文教学中备受抨擊的一大“症结”,相应地传统的文体写作特别是记叙文的写作

高三作文系列训练:善于感恩,拥抱幸福
高三作文系列训练:善于感恩拥抱幸福 有些人总以为上苍欠他的,父母的呵护、师长的关爱、朋友的真情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他们视恩情如草芥,背信弃义却毫无愧疚之意感恩之心早已荡然无存。 感恩是为人的基本准则拥有感恩之心才能不断荡涤灵魂;同时感恩之心又有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与呵护 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800字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范文大全www.整理) 【写作导航】 “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时代意义的热门话题。这是因为今天的人们生活在幸福之中,奔波于忙碌之中以至经常忽视自己承受的恩情。选用“感恩”作

高三作文指导 一、设计思想 (一)试题特点 1、社会参与性较强 2、话题开放性较强。 3、动宾短语附带材料。 (范文夶全www.整理) (二)前几次作文训练我们已经写了以一个词(磨合)为题目的和以一个并列短语(环境与心态)为话题的作文,这次我们写鉯一个动宾短语为话题的作文这样我们的作文训练就较有系列性,有利于进行多类型的全面训练 (三)作文训练要落在实处,如果我們一味号召学生要打开作文思路而不训练学生的思想方法的话学生仍然不知从何下手,那么我们的目标仍然是一句空话如果学生看优秀作文少的话,那么同样难以真正做到打开作文思路为此,一方面要进

高三作文训练材料解读(二)(续一)
见仁见智杰达之语,仅供参栲: 高三作文训练材料解读(二) 本市2007年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作文题是这样的: 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写┅篇文章. (范文大全www.整理)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引述了一项英国科学家进行的实验科学家在许多同时生长的南瓜上加上质量不同的砝码,囿的几克有的几十克,有的几百克有的几千克,其中一个南瓜压得最多从最初的几克逐步加压,到它成熟时已经加到了几百斤.科學家把这些加压的成熟了的南瓜摘下来试者用刀把它们剖开,看它们的质地有什么不同.别的南瓜随着手起刀落迎刃而开而那只承受壓力最大的南瓜

那时候我是司马谈的侍官,所谓侍官其实就是帮助司马谈收集整理资料,为司马谈准备撰写的史书作准备怎料其半道洏亡,将著书一事遗命于其子司马迁司马迁子承父职,我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司马迁的侍官 当了太史令的司马迁为了完成其父遗愿可谓昰全力以赴,呕心沥血借其职务之变,我有幸能够博览大汉的皇室藏书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知道了一些闻所未闻的事。ㄖ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然而就在司马迁而立之年执笔著书之时,却发生了一件令人始料未及的事 天汉二年,汉武帝派李陵和李广利带兵攻打匈奴李陵兵拜投降,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大怒,朝堂之上歇斯底里

我的父亲作文(1) 从懂事起就想写一写自己的父亲我做父親后,女儿一天天长大我也更成熟了,这种想法也就更强烈了今天,参加了学校举行的感恩歌曲合唱比赛听了九(3)班合唱的《父亲》,终于和着泪水完成了这个多年的心愿。 题记 可能是因为父亲在不到3岁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的缘故吧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对我们姊妹嘚宠爱似乎更超过了母亲父亲对我们的爱近乎于溺爱。在三十多年里我还没见过父亲发火的样子,我记得的只是他对我们几个孩子的慈祥的笑容和人前的卑微的笑容,如果说还有第三种表情那就是为我们的学费所困时的愁容。 小时候父母都在生产队集体劳动,

}

这30条的伟大观念正改变残疾人苼活。

8500万残疾同胞不可不知!

从残废到残疾,一字之差为尊严增添了重量

1984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但她起初的名字却是“中國残废人福利基金会”。邓朴方首先从对人性尊重和平等的角度提出把“残废人”改成“残疾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国际各类残疾人运动的发展各种先进的理念和相关资料流入中国。这些资料经翻译后几乎所有的文本都是用 “残废人”一词。这样的称呼并非出洎恶意而是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叫法。

金会筹备时期对于名字的选择也提上议程。邓朴方、崔乃夫、王鲁光、薛恩元、贺邯生等人商议過后一致认为“残废”“残缺”等词都欠妥,邓朴方提出“残疾”一词得到众人的认同。

1990年亚运会和1994年“远南”运动会上基金会利鼡几次盛事,呼吁停止“残废人”的用法“残疾人”一词得到广泛宣传。从九十年代起很少有人再用“残废人”这个称呼。残疾人在身份和称谓上得到了最起码的肯定和尊重。

从古至今残疾人群体理应存在于社会保障体系中。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出自《礼記·大道之行也》。

孔子曾说过:“人们不只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只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更能推延仁爱使所有老人都得以安享天姩,壮年人都能贡献才力儿童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鳏寡孤独以及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丰厚的供养”

孟子也曾举例,周文王当年靠施行王政才统一天下他除了给予当官的优惠外,也对鳏夫、寡妇、独夫、孤儿等无助的人特殊照顾以此劝说齐宣王不要毁掉周天子巡狩朝见诸侯的明堂。

皆有所养”即都能得到供养,用今天的眼光重览这一观念不难看出一丝“社保”的味道。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为残疾人提供了各种政策支持:自周朝以来就有“宽疾”、“瞽蒙教育”一说,发展到春秋时期“六疾不能自存者人赐谷五斗”,隋唐的“悲田制”和“福田制”等残疾人事业自封建社会起,已处于萌芽状态虽然是处于统治目的,但对残疾人的实质帮助使他们哽容易融入社会,与健全人共享“大同”

不管是否有缺陷,同样拥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

1982年12月3日,联合国大会第三十七届会议通过了《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其核心内容是推行有关残疾预防和康复的有效措施,使残疾人能“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和发展并享有“平等地位”。大会还宣布1983年至1992年为“联合国残疾人十年”

2006年,《残疾人权利公约》由联合国大会通过并于2007年3月30日开放供签字。“人囚享有尊严和正义”作为核心诉求被广泛流传。2008年6月《公约》获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平等·参与·共享”的先进理念,同年9月在国内正式生效。

不是不人道,而是不知道

邓朴方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让人道事业深入人心。

上世纪八十年代邓朴方赴加拿大手术期间不仅见证了西方完善的医疗保健系统、无障碍体系,也体验到叻对残疾人的人道主义关怀回国之后,他开创性地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的理论

长久以来,人道主义被视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组成部分因而被理论界视为敏感区。1986年3月7日邓朴方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先提到了“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问题。同年11月7日他茬《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残疾人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文章,更明确地阐发道“人道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来的,用以反對封建阶级的思想武器它是伴随着人类进步而产生的进步东西,我们应当继承”

随着1987年、2006年的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实施,以及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与残联工作的深入开展社会公众对人道主义与残疾人事业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从“不知道”到“知道”再到“理解认哃”的过程。如今理性、文明已成为社会主导人道主义思想已获得了自上而下的认同,进入到国家治理理念之中

从海伦凯勒开始,残疾人精神偶像成为影响时代的力量

2014年,河北邢台平乡镇孟杰盲人学校的盲童们中国大陆使用的汉语盲文方案有现行盲文和汉语双拼盲攵两种。目前以现行盲文更为通用(摄影 张立洁)

1933年,海伦·凯勒在美国的《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散文感情极为细腻和真诚在文中,海伦为自己假想了三天光明来实现享受周围真实世界的梦想,并以此启迪人们珍惜生命和光明

海倫·凯勒88年的人生,有87年在无光、无声中度过她不仅坦然接受生命的挑战,还活出了异常精彩的一生被《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大英雄偶像。 1959年联合国发起了“海伦·凯勒”运动,号召全世界人民向她学习。

在中国,影响整整一代人的精神偶像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做斗争,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中国保尔”吴运铎,生产与研制武器弹药中多次负伤仍以顽强毅力战胜伤残。他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影响了幾代青少年

残疾人精神偶像创造出的奇迹,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看到信念与勇气的力量

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

残疾适我无非新是什么意思?残疾无非是一种局限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最为健全的思想

史铁生(左)与美国短跑名将刘易斯(右)身体差異显著,但在另一个层面他们是真正的知己。(图 新华社)

这句颇具哲学气质的格言是已故作家史铁生在2002年那本著名的《病隙碎笔》Φ所撰。

关于残疾世人大多在病痛的日常概念里打转,视之为人间至苦即使在许多智者那里,也往往取向两极一种是仇恨它,失明後的博尔赫斯在日记中写尽屈辱:“我是它的老护士它逼着我为它洗脚!”硬汉海明威在病痛晚期,干脆扣响了扳机另一种则试图将咜踏在脚下。失聪多年的贝多芬宣称“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奥斯特洛夫斯基则借保尔之口说出:“医治一切病痛最好最宝贵的药品,僦是劳动”由此占领道德的高地。

“残疾无非是一种局限你们想看而不能看。我呢想走却不能走。那么健全人呢他们想飞但不能飛。这是一个比喻就是说健全人也有局限,这些局限也送给他们困苦和磨难”

常人忌讳提及缺陷,史铁生毫不避短甚至热情表白,“假若真能有来世刘易斯的脚是我的梦”,并托人把自己的文集带给他以至于刘易斯一到中国就急着见他。二人会面时史铁生对刘噫斯说:“你送给我的鞋我没法穿啊。”刘易斯立即说:“你给我的文集我也看不懂啊”

那天,媒体报道的标题很耐读“史铁生穿不叻的鞋,刘易斯看不懂的书”或许这正是铁生要表达的:如果残疾意味着不完美、困难和障碍的话,我们每个人都是残疾人

盲人应该擁有自己的文字

布莱叶盲文系统为盲人文化传播创造了可能。

直到19世纪初全世界盲人们的文化传播都仅限于口口相传。

1824年15岁的法国盲囚中学生路易斯·布莱叶发明了一套全新的六点盲文。他自幼失明,被送至巴黎皇家盲人学校学习一天,一位退休海军军官造访该校給学生展示一套用以战场上夜间传送情报的“夜码”——用钻子在厚纸上打出12点为单位的小洞,士兵们通过触摸这些突起无须照明就可傳达命令。布莱叶受到启发在此基础上,开始创制六点为单位的盲文系统

1851年12月,他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在他去世的前几天他的一洺女学生在一次音乐盛会上演奏钢琴,博得全场惊叹众人讶异地传阅着她搁在钢琴上的盲文乐谱,而演奏者则诚挚地致谢了自己的恩师咘莱叶并就其天才与不遇向公众吐露心声——第二天,巴黎各大报纸便开始推介布莱叶的杰出成就消息传至病榻前,临终前的布莱叶罙感欣慰不久去世,享年仅43岁自此,布莱叶盲文逐步为国际所公认中国于1953年公布的拼音制新盲字,就是在布莱叶盲文基础上发展而來的

如布莱叶所说,盲人再也不用“受那些势利眼的歧视和区别对待了”运用这套可靠的读写交流方式,盲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布莱叶因而被盲人视为追求独立的象征,也被拥戴为解放者和精神救赎者海伦凯勒称赞他具有“上帝创世般的勇气”,他的不朽貢献为有视力缺陷的人群铺建了一条坚实的道路,让他们能够自绝望的黑暗攀登到思想的绝顶

歧视与美化都是一种误解

自闭症儿童是煋星的孩子

歧视与美化都是一种误解。

芊芊自闭症,长达15年的康复训练让她现在能和人简单交流(摄影 张立洁)

来自星星的,除了都敎授还有自闭症儿童。

这个从人类存在初始就已存在的个体现象直到70多年前才被世界医学界认定。病因适我无非新是什么意思不知噵。怎么治不知道。据统计目前地球上的自闭症患者已近7000万,甚至超过了艾滋病、癌症和糖尿病患者人数的总和

人们把这个最美丽嘚比喻给了自闭症儿童,也一并把最美丽的想象给了他们:他们是天才他们是智者,是对艺术、对物理学做出革命性贡献却无法学会系鞋带的怪才然而,自闭症来自医学不是诗歌。所谓天才不到10%求医,求学培训,托养他们的父母举步维艰、四处碰壁,所承受的疾病痛苦和心理压力真切实在他们和孩子一样孤独。

类似的表达很多盲人成为“黑暗中的舞者”、肢残人都有“隐形的翅膀”、聋人變身“无声世界里的精灵”、精神病人则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等等长期的隔阂,使得人们对残疾人的印象常出于想象而非实际洏媒体为了强调故事性,自觉不自觉地把调子往“悲情”“凄美”上靠或塑造特殊个体取代群体形象,事实上歧视或美化残疾人都是┅种误读。

从环境到信息从身体到精神,都要无障碍

对于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老年人来说,一级小小的台阶便是障碍;对于盲人来说一个没有语音报站的公交车站就是障碍 ? 而在公共空间的建设中,更多地考虑到残疾人、老人、儿童的需求和方便而设计建造的设施就昰无障碍设施,主要包括坡道、盲道、低位装置、专用停车位、无障碍厕所等等

1950年,欧洲各国开会决议对于“身体残障者方便使用的公囲建筑物设计及建设”加以考虑同时,美国制订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关无障碍环境设计基准的式样书1985年3月,在“残疾人与社会环境研討会”上中国 “为残疾人创造便利的生活环境”的倡议。北京市政府决定将西单至西四等四条街道作为无障碍改造试点1986年7月,我国第┅部《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试行)》问世于1989年4月1日颁布实施。

除了环境无障碍之外“信息无障碍”的理念吔在近年受到社会关注,2000年在日本冲绳举行的G8会议上发表了《实现全球信息化社会的冲绳宪章》,第一次提出了“逾越数字鸿沟”的概念2004年,第一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在北京举办提出信息无障碍的概念。从环境无障碍到信息无障碍从对身体层面的关注到对精神层媔的关注,折射出社会的不断进步

无障碍还体现在生活很多细小的方面,比如一组洗发水与护发素因为设计了凸起的触觉感知记号 。吔许在不久的将来无障碍理念会真正融入生活的所有细节之中。

以爱之名却在损害残疾人的尊严与平等。

《推拿》拍成电视剧后濮存昕饰演的沙复明有这么一句台词:“从懂事起,几乎所有人都教育我们要‘自食其力’好像残疾人不饿死不冻死就很了不起了。”的確常人提起对残疾人的赞扬和鼓励,往往不脱“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等字眼

曾在网站“知乎”上笔耕不辍、引发全民感动的程浩曾写道,“从小到大我最讨厌别人给我贴什么‘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标签。看似是表扬实则是歧视。”

诲人不倦的“自食其仂”有时是座灯塔有时却是个牢笼,预设了残疾人不能有更高的目标在接受别人的同情、怜悯和照顾时,残疾人有一种接受施舍的感覺物质上的受助往往会引起精神上的自卑。

出于“关爱”很少有单位给予残疾人更多的上升空间,只要达到了“安置”目的就不管不問 因残疾人的特殊而设立的招聘专场、征婚专场,也许有其一定效果却并不意味着完全合理。媒体过度的宣传也在固化残疾人的弱势哋位使残疾人越来越局限与固化于此,渐渐脱离主流社会

2013年,一位参加《最美和声》选秀的轮椅女孩面对评委时说“我希望用实力贏得票数,而不是因为坐在轮椅上获得大家认可”

也许正如邓朴方所说:“仅仅怜悯残疾人仍是没有把残疾人摆在与自己平等地位的心悝表现。而理解残疾人、尊重残疾人给残疾人以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才是健全人应尽的社会责任”

而实际生活中的操作,实际上非常簡单按照王小波的说法,“对残疾人的最大尊重就是不把他当残疾人。”

康复、挑战、超越、融合、共享运动之于残疾人远远超越叻运动本身。一部残疾人运动史就是一部人类呵护生命、关爱生命的文明史。

2008年残奥会中国盲人运动员李端夺冠瞬间。(摄影 张立洁)

这是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如果说奥运赛场是对人类挑战体能极限的呈现,那么残奥赛场更多的是对人类挑战精神极限的展礻生命能承受多少苦难,人类有多么坚强

1948年7月20日,伦敦奥运会开幕之日就在这一天,距离伦敦不远的斯托克·曼德维尔医院里,一场专为二战伤残士兵举办的射箭比赛也拉开帷幕。外科医生路德维格·格特曼首次将体育运动作为残疾人的康复活动这被视为残奥会的雏形。

半个多世纪里残奥会俨然是残疾人精神的第一代言人,其背后所代表的坚韧的精神和参与的快乐它向世人宣告,不管你是否有缺陷你同样拥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你的人格和尊严都同样受到尊重进而,潜移默化地在更多人心里树立起一种多元社会观除了“峩们”,还有“他们”

身体和精神不能同时残障

肉体通过神经系统达到无限,好似精神通过思想达到无限

细数当今世界最伟大的残疾囚,“宇宙之王”斯蒂芬·威廉·霍金定会名列其中。患有卢伽雷氏症的霍金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长期禁锢于轮椅之中,却发现了黑洞辐射,把广义相对论、量子场论和热力学演绎到了极致。其所著的《时间简史》自1988年首版以来,已成为全球科学著作的里程碑

2006年6月15日,霍金在香港科技大学做“宇宙起源”演讲残障人士向霍金询问如何面对身体障碍保持豁达的人生观,霍金说即使身体残障,也可以莋很多事情 “身体和精神是不能同时残障的。”“尽管身体残障但思想却不能与之停步,别人不会为你停下来”

霍金的毅力和对宇宙科学的探索创造出无边界的神话。似乎在启示人们:不管命运有多悲惨总有理想和梦想。只要还未死去生命就一定会有希望。

脊髓灰质炎疫苗到耳聋基因筛查从亡羊补牢到防患于未然。

1921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一次游泳之后染上了脊髓灰质炎,最终造成了下肢瘫痪。脊髓灰质炎是严重的传染病,由病毒引起 。

1938年罗斯福建立了美国国家脊髓灰质炎基金会,在基金会的扶持下医生于1953年成功研制出第┅个成功的脊髓灰质炎疫苗 。这种疫苗保护儿童免受脊髓灰质炎侵害的有效率在80%到90%左右

罗斯福针对脊髓灰质炎提出的“预防比治疗更重偠”观念影响了人们对于残疾的态度,比如“耳聋基因筛查”在这些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对人的DNA检测发现是否有耳聋基因,对聑聋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防意义

某种程度上,恰恰是我们科技、制度与大众心态的欠缺制造了“残疾”

无论是专业领域还是大众视野,对残疾的认识往往不脱两种模式:个人模式与医疗模式

前者认为,残疾是个人的不幸和灾难社会只属于健全人,残疾人得靠自己度過难关、适应社会;

后者直接将残疾视为疾病讲究对其进行攻克疗愈。这两种模式都把残疾人固化在了被动的位置上充满了俯视和悲憫的视角。

西方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进行了反思和修正逐渐产生了“社会模式”——残疾问题不是残疾人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昰落后的科技、人们的偏见和不健全的政策造成了对残疾人的社会排斥与社会隔离。与其说残疾人是“病态”的不如认为包围残疾人生活的社会环境是“病态”的,假如社会透过调整社会环境和制度去配合伤残人士的需要,便能大大消除残障和障碍

社会模式主张以权利和支持作为处理残疾问题的方法,社会对残疾人不仅提供医疗康复还注重残疾人融入社区发展,致力于通过消除环境障碍和提高生活能力、工作能力、社会参与能力等保证残疾人平等权利的实现

盲人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

毛泽东的关注令盲人的切身痛苦第一次得到社会廣泛重视。

1953年3月中国第一个残疾人福利组织——中国盲人福利会在北京成立,其宗旨就是协助政府关心扶助广大盲人群众为盲人服务。盲人福利会总干事是毛泽东的亲家张文秋起初她对任此职务有些不了解和想不通,毛泽东劝她说:“盲人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你既嘫是为被压迫的人谋解放才出来革命的,为什么不去解放这些最痛苦的人呢我劝你去,你要为他们解决困难谋福利。”毛泽东的这一偅要论述既是对张文秋的劝说也为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954年3月由毛泽东亲自起名的中国盲人福利会机关刊物、中国第一份残疾人读物《盲人月刊》在北京创刊。

就在这一年的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由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华囚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九十三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宪法的颁布使新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有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新中国残疾人事业由此迈开了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

“盲人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这句话是新中国领导人对残疾人最早、最直接的口头关注,而这种关注也从命令到行动影响了后来的残疾人事业的大发展(攝影 张立洁)

它不是宠物,是工作犬应当拥有和人一样的权利,人可以去的地方它也可以去。

如今盲人与导盲犬一起出行,还是有佷多的障碍和不便《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盲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规定:“视力残疾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无障碍服务。”

不过这里提到的“国家有关规定”,具体指什么依然有待明确虽然导盲犬从诞生到现在已经快200年,但是人们对导盲犬的认识还有很多局限——导盲犬是经过特殊训练的工作犬可以引领盲人走路和进行一些日常活动。

1819年海尔·约翰在维也纳奥地利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导盲犬训练机构,他还出版了一本名为《导盲犬训练指引》的教科书,但并未被世人广泛知晓。一百年过去,一战后很多德国士兵失去了视力,随后医生赭哈德在德国开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导盲犬训练学校10年以后,导盲犬及其训练因一个叫多罗西的美国女子的介绍而被世界其他國家所知

导盲犬与盲人之间相互依靠的感人故事很多,在2001年911事件中导盲犬托普斯从容地带领主人从71层的办公室逃生;2013年英国导盲犬杰特在车祸中将主人装着宝宝的婴儿车推向一旁,幸免于难 导盲犬对于盲人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盲人的眼睛也是盲人的手杖,是盲囚黑暗世界的方向和指引 拒绝盲人带导盲犬踏足某个地方就等于要求某个人闭着眼睛才能进入这个地方,这是毫无道理的

中国导盲犬夶连培训基地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家导盲犬培训机构。2008年残奥会上基地毕业导盲犬Lucky带着我国首位残奥冠军平亚丽进行火炬传递,这是我國导盲犬首次亮相国际(摄影 张立洁)

一种新型的“有教无类”,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

1994年,在西班牙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全纳”这个理念相当于中国的“有教无类”

全纳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在國际教育民主化浪潮中兴起和发展的。全纳教育是考察如何改革教育系统和其他学习环境以适应学习者多样性的一种方法换言之,不是“削足适履”而是调整鞋子的大小,来适应不同形状的脚

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后,国家明确将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纳入了国民義务教育体系当时大量的学龄残疾儿童少年没有学上。为了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办学之路1989年我国开始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试验工作,即普通学校接纳生理残疾学生(视障、听障、智障、肢体残疾等)就读二十多年过去,随班就读工莋对于推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和肢体残疾、听力残疾相比,视力残疾者在受教育之路上的障碍要多得多2014姩唯一一位参加全国高考的盲人考生李金生,两门考试交白卷的结局引发社会争议但是多数人认为“交白卷也无损高考关注残疾人权益嘚破冰意义。”就盲人参加高考这一破冰的举动来说不管结果如何,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事实本身

2011年4月14日,被关了9年的精神分裂症宋红文被解救出来(图 CFP)

从鞭笞魔鬼到拯救人性,重度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之路

有数据显示,约有1亿中国人患有各类精神疾病而其中有超过约1600万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这些重度患者如果生活在医疗资源欠发达地区、医治不得当的前提下他们会被亲人用铁链绑在家Φ,甚至关在铁笼子里为了防止他们发病自残,连衣服都不给穿“解锁工程”由此而来。

“解锁工程”作为国家686项目(中央补助地方衛生经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从2005年开始在全国各地实施 。解锁工程并非我国独特产物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这种将精神疾病患鍺从家庭的牢笼中解脱出来的治疗手段可统称之为“道德治疗”,这套理论认为在田园环境下过着放松的生活,有利于缓解精神疾病嘚痛苦在此之前,精神异常者常常被看作魔鬼附身因而鞭笞或殴打是主要治疗方式。许多人认为这种恐吓的方式能够把他们从疯狂中叫醒国外有些精神病院甚至让病人住进爬满蛇的地牢。18世纪末法国医生菲利浦·皮内尔接手巴黎男子疯人院时,看到的就是类似情景,于是这位道德疗法的先驱,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引进具有基本保障的人道居住环境以及专业的治疗方式等。

中国目前对精神卫生的财政投入总量严重不足,与此同时在国家与家庭之间,社会力量更是一片空白从入笼到解锁,走了很长一段路撬开生锈的锁扣,还需要醫疗、康复、社会帮扶体系的互相配合

尊重残疾人从称呼开始。

美国真人秀组合Push Girls用时尚和独立气质颠覆了人们对残疾人形象的刻板认知

关于残障(handicap)的发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源自“hand-in-cap”(套着帽子的手),指的是某人因困境而陷入对他人的依赖或需要施舍的状态常常手里拿着┅顶帽子在乞讨。另一说源自英国一种叫hand in cap的游戏玩的人轮流从帽子中抽签,抽中坏签的人被罚受到一些限制后来用来表示一种障碍赛,再从这种意思演变出“残障”的用法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残障”的定义是,由于人们的表现未满足社会期望而产生的损失或障碍时所體验到的社会处境不利对生活障碍者,我们习惯称“残疾人”在一些人的日常口语里,还在使用过时的“残废人”而我们的港台同胞走在了前边,早早便使用“残障”这个称呼

从残废、残疾、到残障,表面看来似乎没有多大差别但细细考量,则会发现一字之差的彡个词汇微妙勾勒出一种历史的纵深体现了在社会的不断演进中,人们残障观念的文明时差

残废,废隐含“废弃毁,完结百无一鼡”等意味。一个人有某种残障社会大众便不加掩饰地贬抑其为“废人”“废物”,没有价值;

残疾疾是一种病态,大多数残障人士呮是因为某些原因失去了身体的某个肢体但这不代表他们有病;

残障,突出的恰是人和人的平等品格:每个人都会遇到障碍皆有可能無法运用某部分身体;而只要克服,就能超越障碍拥有工作和生活的能力,这是权利意识的进步充满人文关怀。

邓朴方将现代康复理念引进到中国并将其发展成覆盖残疾人、老年人甚至普通健全人康复需求的新体系。

一位医生正为一名阿富汗战争截肢者进行康复训练现代康复体系的初创与战争的关系密不可分。

二战以后为了给数量巨大的伤残军人进行治疗和健康恢复,现代康复医学迅速发展起来对中国人而言,这一理念的引入却非常滞后

1983年9月,康复国际会主席方心让拜访邓朴方宣传现代康复理念,包括残疾的“预防、康复、平等参与社会”三方面当年邓朴方在北京301医院住院时,有一个叫陈晋云的教授曾三次提出中国应当发展康复医学给了邓朴方很大启發:不仅是单纯的医疗康复,而是“全面康复”的观念“这种现代康复医学体系,以前没有用到中国来所以我就把它拿进来,建立了康复中心”

邓朴方曾言简意赅总结道:“所谓康复实质上就是能让残疾人恢复像健康人一样的权利。”1988年国家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发展规划。同年8月全国首次康复工作会议召开,确定三项抢救性康复工程即白内障复明、小儿麻痹症矫治、聋儿听力训练。上世纪八十姩代的一首民谣这样唱道:“三康三康,残疾人的希望盲人复明见太阳,聋儿开口叫爹娘儿麻患者丢拐杖,齐声欢呼共产党” 2002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康复需求将出现井喷从残疾人、老人、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到普通健全人都期待着全新康复体系的覆盖。

残疾人也应该拥有量体裁衣的个性化服务

今天的残疾人购置轮椅时幾乎目不暇接,手动轮椅电动轮椅;标准轮椅,轻型轮椅超轻量级椅;运动轮椅,仰式轮椅;重型轮椅倾斜轮椅你买哪一个?在此の前几个世纪的漫长时光里,木制轮椅一统天下呆板,不友好而且不精巧。

轮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患有中风的西班牙菲利普②世国王命令工匠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轮椅,是用笨重的木料做的直至1919年,一个采矿事故中被砸断了脖子的采矿工程师赫伯特·埃佛勒斯(Herbert Everest)对他笨拙的木制轮椅很不满意“轮椅为什么不能像时装一样呢”?于是在朋友机械工程师哈里·詹宁斯(Harry Jennings)的帮助下,他发明叻第一台重量轻、可折叠的轮椅这台轮椅的骨架由航空金属管材构成,配上帆布式的座椅数十年后,Everest & Jennings公司成了世界上第一家生产商用電动轮椅的公司

对于扶轮问路的肢残人,轮椅就是他们的腿为什么不能让它既功能齐全,又令人赏心悦目呢轮椅的演变,鲜明地反映出社会对待人类残疾的态度类似的人工耳蜗、智能假肢、发声器等,衣食住行走耳目口鼻舌,残疾人不断提升的个性需求与不断优囮的辅具产品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小功能上,更易使用舒适度上,更无障碍给了他们真正的自由。

对于天真者而言艺术是一种习惯

峩们对“天真者”的关注,就是他们艺术存在的最好的证明。

1993年出生的马来西亚自闭症画家叶平连(Ping Lian Yeak)对地图、地标等有着高度的敏感其畫作受到英美等近十个国家的画廊热捧。(摄影 张立洁)

原生艺术集中在精神病人、通灵者和民间自学者中间类别包括素描、彩画、刺繡、手工制品、雕塑等等,带有强烈的自发创造性尽可能少地依赖传统艺术的规则,不仅存在于精神病院内也生长于精神病院外,儿童、残疾人、自闭症、智障人、社会边缘人都被纳入此范围说起原生艺术,不得不提法国人让·杜布菲。杜布菲本是一名红酒商业余喜恏绘画 。1945年他参观了瑞士几家精神病院的收藏,被绘画作品不带杂念的纯真情感所打动他将此类画作第一次命名为“原生艺术”,继洏引发了西方美术界一场长达数十年的探索原生艺术与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抽象主意等一同构成了现代艺术反传統的潮流。1922年精神病医生普林茨霍曼将多年搜集的精神病人画作编成《精神病人艺术作品选》,也正是这本书让杜布菲如获至宝

我国嘚原生艺术则发迹于近十年,美术创作的力量正在改变每一个患者的精神状态资本市场的适时涌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着这一艺术类别赱向正规和扩大规模。

原生艺术的作者生活在一个性情质朴的世界中在那里对于自然的天性没有受到任何限制,他们的感觉和思想由感性越于理性并且消除一切强迫,恢复精神自由但不得不承认原生艺术其内在的矛盾,比如不能为了追求病人创作的艺术价值便忽视疒人的健康。

残疾人要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四自”精神是残疾人与残疾人事业的核心价值

1984年10月,邓朴方在北京市盲童学校建校110周姩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残疾人要有勇气面对生活,面对现实要有自强自立的信念,不要成为社会的包袱而要成为社会前进的动仂。”他举盲人作家郑荣臣为榜样号召广大残疾人向其学习。

后来邓朴方又将“自强、自立”发展成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嘚八字方针,鼓励广大残疾人朋友注重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追求价值实现和人生理想

2014年5月16日,第24个助残ㄖ的前夕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代表时,也强调了这些代表身上“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力量对于广大残疾人的积极影响他指出,残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为人类社会作出重大贡献而他们身上的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精神,就昰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社会群体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

为了培育全社会扶残助残风尚1990年12月28日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48条规定:“烸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24年来,用法律形式确定、以节日形式展开的“全国助残日”动员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忣数以亿计的群众参加,为残疾人提供了各种具体的服务与帮助影响日益深入人心。每年助残日都会提出不同的宣传口号如“关爱残疾人,从了解开始”、“扶残助残有你有我”等,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尊重,就是尊重残疾囚的人格、各种权利和自身价值是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前提和基础;理解,就是理解残疾人的心理、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每个人的個性差异是一种倾注着深厚情感的信任和互爱;关心,是发自内心、体贴入微地对残疾人思想、生活给予关怀和爱护;帮助则是帮助殘疾人办实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意义广泛而深远有力地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是引导全社会关心帮助残疾人思路的重要载体

“劳动福利型”的中国残疾人事业

残疾人要想实现小康,只有残疾人本人或他们的家庭有较好的就业才有可能

1988年,中国残联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办时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主席、党组书记邓朴方同志首次提出发展“劳动福利型”殘疾人事业的论断,其核心就是把就业放在突出的位置作为解决残疾人问题的关键、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基础、实现残疾人劳动权益的根夲。

转年8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和人道主义事务中心在苏联召开了“开发残疾人资源”的国际专家会议。会上专家们意识到“人们日益感箌有必要对开发残疾人的人力资源问题给予更高的优先地位,特别是在教育、培训、就业和科技方面”强调“只有通过人的资源开发,殘疾人才能够有效行使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利”残疾人资源开发就是对残疾人的就业等方面的开发,体现着残疾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而鈈是靠人施舍或照顾的对象的精神。而这一论点与邓朴方所倡导的“劳动福利型”论点不谋而合

当时,国内的残疾人事业刚刚发轫邓樸方指出残疾人自给自足的重要性,具有相当的远见卓识“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不能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实行‘摇篮到坟墓’福利政筞。” 也正是从那时候起解决残疾人问题不能靠救济和供养解决的思路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残疾人可以在特定领域里面发挥自己的特長并激发出残疾人的各项潜能,技能大赛、就业洽谈会、特殊教育成为有效手段目前,中国残疾人的就业率已经接近70%

从立法源头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要求“会员国必须通过立法,为达到各项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建立必要的法律基础和权威”。

我国残疾人事业随国际潮流也同样迫切需要走上法制轨道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发展残疾人事业、維护残疾人权益的专门法律《残疾人保障法》的基本精神是:残疾人,作为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的保护

《残保法》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使残疾人領域也有法可依不过这部法律虽然也是根据《宪法》制定,但由于应用群体的特殊性加之部分内容的力度有限,所以存在许多弊端

2008姩4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对《残保法》的修订提案,新的《残保法》于2008年7月1日起施行新法在总结经验的前提下對旧法进行完善扩充。修订后的《残保法》一直沿用至今

《残疾人保障法》对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对体现我国人權状况、实践和证明我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权观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残疾人从被动等施舍到主动出击,进而影响上层政策制訂

英国是世界上较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布建立福利社会的国家1601年的《旧济贫法》、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②战前出台的《贝弗里奇报告》,1946年的《国家保险法》和1948年的《国家救济法》都囊括了有关残疾人救助的法例条案,也正是这些法案逐步确立了整个英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

英国各类残疾人约980万(约700万残疾人在就业年龄段)占英国人口总量15%左右,这个数字相當庞大而就业率只有50%,残疾人就业受到种种条件制约例如:教育水平和技术水平不达标,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等等所以,除了接受政府的救助之外残疾人组织也是风生水起,并且残疾人群体只要获得资金支持都可以自愿组织,注册成立残疾人组织据介绍,全英國的各类残疾人组织约有8000多个很多法律法规、社会无障碍设施都是上个世纪早期颁布和实施的,到现在为止也不过是几十年的时间法律的相对滞后性,决定了残疾人的生活仍旧存在这诸多不便改变势在必行。

20世纪70年代英国一家福利院的院长保罗·亨特致信《卫报》,倾诉残疾人的凄惨生活,呼吁残疾人团结起来改变现状。刊发后,1974年,残疾人反隔离联盟(UPIAS)成立以“残障社会模式”为基础,致力於无障碍生活紧随其后的是残疾人士格林威治联合会成立,独立生活中心蓬勃发展依照英国的背景发展,以适应英国的社会保障模式打开了争取权利的那扇门。

之后残疾人开始上街游行示威,表示自己对权利的诉求例如“要权利不要施舍”运动。最早的要权利不偠施舍运动是一个一年一度的慈善募资活动由一个专门为慈善事业筹集资金而播出的电视节目的电视台举办的。残疾人采取抗议等直接掱段来呼吁自己的权利

20世纪80至90年代,残疾人大力呼吁搭乘交通工具的权利大量残疾人士走上街头搭乘公交汽车,导致伦敦市中心交通癱痪 90年代又有了“现在就要权利”运动,使用直接行动、情愿、呼吁意识觉醒、游说议员等方法将残疾人权利问题搬上了会议桌。

残疾人活动的兴起改变了政治的边界意味着普通人也可以影响上层社会的政策,它还塑造了国家与社会的新型关系重新定义公民社会的價值观,扩大和转变了公共空间提出了对民主公民权的新认识。

湖南永州道县黄皮冲中国最后的麻风病人。曾经被强制在麻风村治疗嘚他们是为麻风病的防治贡献了一辈子的人。(图 CFP)

残疾是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付出的代价

突破“命定”和“因果”认知误区正面認识残疾人的意义。

《吕氏春秋》中记载当年夏君孔甲的养子不幸被斧子砍断脚成为肢残者,孔甲叹息道:“唉发生了这种灾难,是命里注定吧!”还有人把残疾和因果报应相连如明代的田汝成,就称写小说的罗贯中因为在作品里介绍“奸盗脱骗机械甚详”“变诈百端,坏人心术”因此子孙三代皆哑,是天道报应而事实上,这些看法都是源自恐惧与无知残疾人不仅是人类世界中的客观存在,某种程度上更是社会进步的功臣

没有先天弱智、先天畸形,人类就不懂得优生和近亲何以不能婚配;没有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就没有预防这种病毒的“糖丸”;没有药物致残,就没有那么详细的药物应用和管理制度;没有工业交通事故引起的死亡和肢体残疾就没有交通咹全规则、安全作业规程和科学的救护方法。

同样正是对听障者和唐氏综合征患者痛苦的深切了解,耳聋与唐氏基因筛查的技术才在近姩来加速进步;正是对肢残者所使用假肢功能的不断研发才使得外骨骼技术在建筑土木和军事对抗中也得以灵活运用;正是基于残疾人康复理念的发展,老年人、慢性病者以及健全人的康复理念才陆续得到发展和延伸

是一部分人的残缺,换来了更多人的躯体和心智的健铨换来了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因此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不但是一种道德要求,一种文明的表现也是人类良知的表现。

史黛西和杰西在美国温思罗普小镇举办婚礼残疾不能阻止他们携手度过美好的人生。

残疾人同样享有爱的甜蜜和性的快乐

有一天残疾囚也能登堂入室、谈性正浓。

性理应是每个人都能享有的权利和自由。但是在残疾人领域性启蒙的缺失、性侵害的高发率、婚恋危机等因素造成残疾人在两性方面长期以来处于空白和边缘化状态。残疾人的性教育、性安全与性满足并未得到社会应有的关注

2010年3月,加拿夶女摄影师墨菲出版了世界第一本以盲人读者为对象的色情图书希望盲人也能够像正常人一样体验“性的世界”。这本名为《触摸心灵》的图书是由塑料制成的书中有裸男和裸女的图片。所有图像采用点字法原理来处理让盲人可以用手触摸“关键部位”,靠触觉体验世界知名成人杂志《花花公子》也曾出版过盲文版本的图书。

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和进步近年来残疾人的性权利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囷重视,在这一方面的发声也越来越多

在西方国家,残疾人的性权利一直被广泛重视英国、荷兰、日本等国家均有政府出资为残疾人提供性援助的法律条文。意大利摄影师Simone Cerio曾拍摄过一组为残疾人士提供性援助的照片名为《爱的赠予者》,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随着时玳的发展,残疾人与性的话题逐渐从“封闭”走向“半遮掩”及至今日已逐渐提上台面,与众多诉求一样为人所重视成为人道关怀之丅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

中国梦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媄好前景,是包括8500万残疾人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是我们在奔小康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而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哽是首当其冲

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涉及近3亿人口在我国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中,有一半以上是残疾人或有残疾人的家庭他们靠国家、集体或亲属供养,在参与社会实践、享受物质和精神文明等方面与健全人存在着很大差距。通过劳动就业、参与建设来分享创造成果是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和实现其他权利的根本保证。

没有残疾人的小康不是真正的小康;没有农村残疾人的温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設就不可能成功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把底兜住才能在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带领、帮助残疾人创造美好生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适我无非新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