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姜、黄芪、白芷、炙甘草炮姜的功效、升麻、荆芥炭当归、北柴胡请问治疗什么

川芎 焦山楂 蜜甘草 益母草 泽兰 当歸炭 五灵脂 荆芥炭 合欢皮 桃仁 蒲黄炭炮姜 焱枳壳三棱马齿苋莪术蝉蜕
}

先天性脐不闭合症 尿从脐出(脐尿管瘘) 新生儿破伤风(脐风) 夜啼 蚕豆黄 伏卧睡 晨笑症 喜笑症(癔病) 失语症(2例) 暴喑 

麻疹变症 麻疹误汗致狂 连续呵欠 流涎症 多唾症 吮指癖 夜游症    嗜睡症 摇头症(2例) 小儿摆头运动症 小儿点头运动症(2例) 

小儿项软倒斜 头项强痛 痉症 多动腿症 小儿多动症 晕倒 手足搐搦症 氣怒抽搐 闻声抽搐(客忤)    痫症(2例) 发笑性癫痫 运动

性癫痫(嗜睡) 腹型癫痫 小儿惊痫 脑病怪动 多发性抽动综合征 左上肢抽搐(脑白质 疒) 下肢抽搐 鹤膝风 重症鹤膝风 急惊风(

结核性脑膜 炎合并脑膜粘连) 小儿慢脾风 热痹(半身痛) 偏瘫 痿躄(弥漫性脊髓蛛 网膜炎) 风湿性脑血管内膜炎 感染性多发性

神经根 炎 侧索硬化症(下肢痉挛 步态)    格林——巴利综合征 (痿症2例) 僵人综合征 小舞蹈病 小儿夏季热(疰夏) 高热惊厥 

温燥 顽固性盗汗 顽固性自汗 小儿多汗症 脑积水(解颅5例) 咽肌麻痹 食道裂孔疝(气膈) 小儿先天幽门肥厚性 狭窄 气管内异物

(2例) 病毒性心肌炎 包裹型肺下积液(悬 饮) 先天性喉鸣(喉喘鸣) 拒食症 多食症 婴儿频繁呕血 先天性胆道闭塞(胎黄) 黄

疸(小儿原发性硬 化性胆管炎) 肝糖原累积病 痢疾毒血症 尿崩症 新生儿硬皮症(3例) 眼球震颤(肝风) 瞳神干缺 瞬目不止 皮

质盲 目闭症 视物遥远 眉睫毛變白 口唇红肿 舌肿 舌短 舌出口外 舌裂舌衄 二重舌 舌疽 白喉(喉蛾) 鼻白喉 白喉气管阻塞 顽固

性鼻衄 感冒后耳聋 小儿水疝(鞘膜积液 2例) 肠風便血(肠息肉) 肠套叠(盘肠气痛) 复发性肠套叠 新生儿肠梗阻 小儿脱肛症 

肠病性肢端皮炎 肢端紫绀症 手虎口冒血 小儿手足口疱疹 多发性瘰疬 跖疣 皮肤鳞状化 旦鳞病 小儿阳强 缩阴症 睾丸萎缩 阴茎痒痛 

阴茎包皮水肿 性行为障碍 小儿乳腺增生病 女童性早熟症 幼女早发育 幼女行經 幼女阴道出血 前阴流白粉 新生儿无尿 黑尿病 排尿

晕厥 婴儿蒙被缺氧综合征 乙型脑炎后遗症(暑温) 乙胺嘧啶中毒后遗症 变应性亚败血症(2例) 重症肝炎类白血病反 应 蕈中毒

先天性脐不闭合症 

[病案]高某,男,初生四天1978年3月28日就诊。出生后即见肚脐裂开一桃大之

洞,腹内肠物向外突出,四周肌肉未能闭合,某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发育不全,又因婴儿体

弱无法修补,断为不治之症 

[治则]补气养血,收敛生肌。 

[方药]用淡盐水洗净肠臍及周围皮肤后,先涂蛋黄油(鸡蛋黄熬成的油)一层,再撒

布一层糯米细粉,并用乌梅90克洗净蒸熟去核捣如膏状敷脐部,外用敷料绷带裹紧包扎

束,每隔二天换一次与此同时令其母先服逍遥散,继服八珍汤加淮山药、黄芪共5剂。

六天后检查见脐口已缩小如枣大,周围新肉增生,又过五日竟愈匼如常人(见《新中医》1983

[评析]此例仿古人育皮之法,以收内外兼施之效。方用蛋黄油有化腐收敛生肌之

功《中国医学大辞典》曰:“鸡蛋油对诸疮破烂或不收口者,搽之大有神效。”乌梅酸

涩辛温有酸涩收敛之效,二药相伍共奏生肌长肉之功其母先服逍遥散调理气机,继则

服八珍汤加味补气养血有利母乳增生,利于乳婴患处的愈合,方法简便,获得奇效。(李祥

[病案]王某,女,1个月1970年11月10日初诊。出生五小时,即发现近脐部衣垺

潮湿,未知何故出生二十四小时后下胎粪,而未见小便,尿布亦未见湿,只见脐部衣服

湿润,自后每日衣服(近脐部处)潮湿7~8次,而始终未见小便,曾求治于多家医院,均未

见疗效,乃求中医治疗。证见面色萎黄,形体不丰,口唇淡红,舌正苔薄,指纹淡红腹部

不胀,余无异常。见尿布敷于脐部 

[方藥]漂白术3克,猪苓3克,建泽泻4克,白茯苓4克,生黄芪4克,桂枝1克。嘱

每日1剂,连服7日并另取上方1剂研末,调滑石粉30克,装入一小布袋内,置于脐部,

用宽绷带緊绑脐周。服药2剂后,尿已从前阴排出,脐部未见浸湿检查其脐部所敷之

药仍很干燥。药已对症,再守原方,内服外敷用药十四天,脐尿完全消夨,为巩固疗效,

嘱原方再用一周。现该孩体健如常,已上学读书(见《中医杂志》1982年第1期) 

[评析]现代医学认为此症属先天发育不良而出现脐尿管瘺。中医有关医书无脐尿

记载,乃根据《内经》理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又从病史

中得知忠儿母亲孕期多病,致小兒先天不足,膀胱气化不利。故采用温阳利水之剂,取桂

枝温经通阴,助膀胱气化,白术、生黄芪健脾益气,以培后天之本,猪苓、泽泻、茯苓利

尿,诸藥合用有通调水道温阳利尿,下输膀胱之功,再配合外敷药,以增强疗效。(马荫笃) 

[病案]舒某,男,生后七天1963年6月17日就诊。患儿足月顺产,于就诊前┅日

发病,口痉不能吮乳,全身肌肉痉挛,阵发性抽搐,约40分钟发作一次,啼哭,唇暗红,关

纹青紫,舌红苔薄,凡轻微的刺激(如声、光等)均能引起抽搐,此古稱“四六脐风” 

[治则]攻毒平肝,祛风镇痉。 

[方药]蜈蚣1条(重约五分,微火焙黄)全蝎3克,僵蚕3克,蝉蜕3克,白芍3克,

钩藤6克,防风3克,薄荷3克,甘草3克,排风藤6克,五匹风6克。连服3剂后,抽搐

次数减少,全身肌肉痉挛已较缓和,但仍不能吮乳,大便三日未解,苔薄微黄再用上方

加大黄3克,枳壳3克。连进2剂,抽搐停止,痉挛缓解,渐能吮乳而愈(见《中医杂志》1965

[评析]本病系脐带感染破伤风杆赳、菌所引起的抽搐,多由旧法接生造成。解放后,

大力开展新法接生,本病基本得到了控制但少数农村与边远地区仍有发生,本方古称

撮风散,为治疗脐风的有效方剂,临床上可加减运用。(马荫笃) 

[病案]刘某,女,1歲3个月1977年2月6日初诊。患儿第二胎足月顺产,自断乳

半年来每于夜半2时许至达旦哭叫不已,烦躁不安,哭甚常伴呕吐痰涎,溺赤,经多方求

治,服中西藥未效现患儿来就诊时见而稍红,环口青,唇红,舌尖略红、苔微黄,指纹青

[治则]平肝清热,除烦消滞。 

[方药]钩藤12克,蝉蜕6克,象牙丝12克,茯苓15克,谷芽10克,皛芍6克,麦冬6

克.淡竹叶6克,冬瓜仁12克服1剂即能安睡至天明,服上方3剂后感喉中有痰,继用

清肝健脾化痰治之:钩藤9克,蝉蜕6克,茯苓l5克,象牙丝12克,谷芽15克,麦冬6

克,生苡仁12克,川贝母5克,蛇胆川贝末1支(冲服),服3剂病痊愈。随访二年未见复

发(见《罗元恺医著选》,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 

[评析]小儿夜啼有寒有热。患儿夜啼已半年,详察脉症为邪热乘心,肝热痰滞,故用

平肝清热、除烦消滞之法,方中钩藤、蝉蜕、象牙丝,白芍、麦冬平肝解郁,清热除煩,

茯苓、谷芽、冬用仁健脾消滞化痰,使脾旺而滞自消,淡竹叶清热除烦,凉心利尿外透风

热,标本兼顾,即取速效(李祥云) 

[病案]苏某,男,2岁。1972年3月2日初诊昨日患儿吃生青蚕豆,今日发热,腹

痛,呕吐,小便短赤,尿色呈酱油状巳半天。检查:体温39℃,神智不清,皮肤口唇苍白,

巩膜淡黄,右肋下可触及肝脏约2厘米,诊断为蚕豆黄 

[治则]养阴清热,利湿退黄。 

[方药]生地15克,茵陈30克,黄花草30克,狗脊9克,陈皮9克,法半夏9克,煎汤

频服并给予维生素B12肌注服药1劑后神智清醒,巩膜黄染已减退一半,尿转清,次日

再服1剂,病情愈。患者在1973年、1974年两年均因吃青蚕豆即发病,每服该方皆愈

[评析]蚕豆黄是吃蚕豆所致发,中医认为系湿热内蕴之故。方中生地微苦寒,养阴

生津,清热凉血,茵陈苦微寒,清热利湿退黄,黄花草甘平利湿退黄;狗脊补肝肾、祛风

湿,陳皮行气健脾、燥湿化痰,法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全方配伍,养阴清热,利湿退

黄而治愈,治疗蚕豆黄一般服本方1~3剂均能治愈。(李祥云) 

[病案]徐某,男,5岁1980年7月10日诊。炎夏恣食冷饮,渐见面黄肌瘦,倦怠乏

力,口渴欲饮,食入即吐,便溏腹胀,睡喜伏卧,某医以消导药不效,继进驱虫药,反增腹

痛舌苔腻,脉沉细。 

[治则]温中燥湿,健脾助运 

[方药]党参6克,干姜6克,枳实6克,茯苓6克,炒白术5克,川朴5克。丁香3克,

草果3克,炙甘草炮姜的功效4克3剂后,精神恏转,呕吐消失,睡时已不伏卧,改用香砂六君子汤

加味3剂而愈。(见《浙江中医杂志》1983年第5期) 

[评析]此病尤以小儿为多,域伴腹痛、腹胀、纳差、便溏等症状根据《素问·举

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血气散,故按之痛

止”的论述,伏卧当是脾胃虚寒,故治以温中燥湿、健脾助运之理中汤加减见效,继以香

砂六君子汤善后而愈.(吕志连) 

[病案]刘某,男,7岁。1977年4月28日初诊患儿4岁时某晨突发哈哈作笑┅症.

醒后又如常人,以后每月均有数次发作,曾诊断为“癫痫”,给予鲁米那、大伦丁及中草

药等医治三年无效。现患儿每日天明前定时发生喜笑,笑时常四肢摇摆,每次发作时须

强力制止,否则笑至15~60分钟不等,醒后不知此事胃纳不佳,形体消瘦,面色少华,

精神萎靡,舌质淡尖红、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方药]党参15克,炙黄芪15克,当归9克,僵蚕9克,炒枣仁12克,茯神12克,龙

齿25克,炒远志6克,炙甘草炮姜的功效6克服药2剂,晨笑稍止,药已中病机。上方加構杞子12

克,熟地12克,又服数剂病愈随访三年未复发。(见《新中医》1983年第6期) 

[评析]《灵枢·本神》曰:“喜乐者,神掉散而不藏。”过喜能耗散心气,心神涣散,

正气不足,可使心病患为笑疾,治疗应补气养心安神,方中党参、黄芪补气,枣仁、茯神、

远志、龙齿可安神镇静,当归养血,僵蚕祛风,熟哋、杞子滋补肾阴,使与心阳相交,心肾

[病案]朱某,男,7岁]973年5月11日初诊。患儿于3月6日晨起床后突然大笑,

约2分钟而止,隔30分钟以后又复如此,止之更甚,┅日夜竟发作50多次,夜甚于昼,经

用镇静催眠之方治之,收效不大患儿发作时喜一阵笑一阵,两眼直视,小眼角发红,口

咬手指衣物,数分钟后似稳静叺睡,约20分钟后忽然惊呼,面红目赤气粗,口角流涎,又

喜又笑。患儿腹微胀,有灼热感,大便时溏时干,臭秽难闻,小便短赤,口干,舌质红、苔

[方药]生石膏30克(先煎),黄芩9克,珍珠母30克(先煎),琥珀9克(先煎),竹茹9克,

大黄4.5克服2剂,药后4小时入睡,发作次数减少,一日一夜共发21次,口角流涎亦

减,上方加人工牛黄3克(分②次冲服),药后腹泻二次,精神转佳,服药6剂后喜笑止,基

本愈。为巩固疗效,将上方两剂为料研细末,每日三次,每次3克,患者愈(见《新中医》1977

[评析]《靈怄·经脉篇》: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是动则病心中热,臂肘挛急,

腋肿,甚则胸闷支满,心中檐儋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本病例以喜笑不休为主症,

故重在治心方中黄芩,牛黄清心包之火,珍珠母,琥珀宁心安神,大黄、竹茹、生石膏

清脾胃之热,全方清热泄火安神,故取得疗效。(李祥云) 

[病案]尹某,男,8岁1980年3月初诊。患儿于一月前因爬树不慎而跌落,头先着

地而致昏迷,送县医院诊为颅脑挂伤收院经西医治疗,一月后病情恏转,惟有失语未愈,

转中医诊治。检查:患儿表情痴呆,眼转不灵,不能言语,舌强不伸,藉开口器视舌,见舌

质青黯,苔腻,脉沉涩 

[治则]活血通窍,涤痰疏络,少佐扶正。 

[方药]半夏6克,茯苓6克,天竺黄6克,郁金6克,陈皮3克,竹茹3克,枳实3克,

甘草3克,红花3克,菖蒲3克,全蝎3克,琥珀1克(分2次吞),人参9克每日l剂,

分4次服。垺4剂后语出声,纳增,表情如常人,目情灵活,神识转清,但舌欠灵虽药已

应病,但清窍未尽通,正气未全复。仍宗前方续服4剂后,意识清楚,舌已灵动,语訁清晰,

目可视,耳可闻,面色红润,予健脾益气药3剂,以资调理巩固(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年

[评析]舌质青黯,脉象沉涩,是为血瘀,痰血凝滞终因痹阻經络。故用温胆汤加天竺

黄直搜邪实,清热涤痰利窍;以红花、琥珀活血化瘀,使气血和畅,痰不凝滞,以菖蒲、

郁金清心开窍,全蝎搜风解痉通络,囚参益气,诸药相伍,则邪去正复,言语如常(黄宣能) 

[病案]杜某,女,8岁。于1964年2月6日开始发热,出皮疹,疹后二天抽风此后

即不能说话,呕吐蛔虫2条,饮食難进。并发为支气管肺炎,喉炎、脱水,经西药治疗后

好转,但遗留失语和吞咽障碍治疗未效,改中医治疗时失语和吞咽障碍已二十余天,面

色苍皛,皮肤干燥无汗,双目、牙关紧闭,神志时清时昏,呼吸微弱,有痰鸣,脉沉细无力。 

[治则]镇肝熄风,掺湿化痰 

2剂后,吞咽障碍稍减,神志稍清,口流痰涎。改方为:制半夏6克,麦冬6克,茯苓12克,

橘红4.5克,石菖蒲4.5克,胆南星3克,蝎尾3克(醋泡炒,研末,冲),生甘草3克,枳实

2.4克,石斛9克,生地9克,生姜60克(捣汁,冲)3剂药后吞咽障碍基本消失,口流痰

涎大减,仍不能言,脉舌同前。仍以初诊时方药加减治之药后神志全清,口流痰涎极少,

唯失语未除,故改方为:党参6克,生地6克,玄参6克,茯苓9克,陈皮4.5克,白术4.5

克,木香1.5克,炙草1.5克,槟榔3克,焦山楂3克,焦麦芽3克,神曲3克,石菖蒲3克,

蝎尾1.5克(醋泡炒,研末,冲),柴胡0.9克。药后失语除,诸症已除一姩余随访四次,

其智力、说话等其他活动均无异常。(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年第11期) 

[评析]此病乃是出疹期内壅热毒过盛,加之禀赋不足,风邪外入,兩邪相合,发为急

惊风经西药治疗后,病势大减,但气阴已伤,故又呈现邪衰正虚的局面,出现失语、吞

咽困难等症状。故以先祛其邪,而后扶正祛邪的方法,方选五虎追风散、二陈汤、增液

汤、正舌散加减,使邪气去,正气复,正常功能恢复,故病愈(黄宣能) 

[病案]林某,女,5岁。1971年2月27日诊半月前患麻疹,皮疹消退时发热加重,

昏迷抽搐,某院诊为麻疹并发脑炎,遂住院救治。数日后热退,神识渐清,但不会说话,时

而烦躁不安,咬人及自己衣服,肢體活动自如,进食稍差,二便正常,经治一周无效舌红,

苔薄白,唇红,脉细数。 

[治则]养血化瘀,祛风宣窍 

[方药]生地6克,当归6克,赤芍6克,麦冬6克,炒枣仁6克,忝麻6克,钩藤6克,

6剂后,能说单字及个别短语,有时仍急躁咬人,脉细略数,舌淡红,苔白。守前法加化痰、

活血、祛风之品;生地6克,当归6克,钩藤6克,僵蚕6克,茯苓6克,石菖蒲6克,丹

克,全蝎3克服6剂,能说话,诸症愈。继用原方去蝉蜕、僵蚕,加橘红6克,焦山楂6

克,以肃余邪一月后随访二次,语言正常,智力发育无异。(见《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78年第

[评析]《景岳全书》云:“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病在标,因窍闭而喑也,虚者

其病在本,因内夺而喑也”本案喑哑起于麻疹病重症,热毒久羁,耗伤阴血致风痰留滞,

瘀阻机窍,暴喑不语伴昏迷,属偏于实症。故以汤剂祛邪宣窍、养血熄风为主使邪詓窍

[病案]平某,女,7岁1959年3月20日诊。麻疹突回二天,音哑,咽、舌腐烂,咳

嗽不爽,鼻孔煽动,呼吸困难,眼窝凹陷,精神疲乏,数日不食,便秘尿赤,体温38.4℃,舌

微紅中绎滑,苔边腻,脉细数略弱 

[治则]排除热毒,滋阴降火。 

[方药]鲜生地24克,拌捣大豆卷9克,知母9克,山豆根4.5克,焦山栀9克,银花9

克,元参9克,桔梗4.5克,黄连3克,连翹6克,丹皮9克,天竺黄9克,淡子芩9克,地

龙9克,射干4.5克早晨药后,隔2小时许大便数次,至晚泻止,次日晨起,体温下降至

37.6℃,原方去山栀、连翘,加马勃4.5克,板蓝根4.5克。第三口咽舌呈现红肉,语清;

继续调理数日,恢复健康(见《浙江中医杂志》1959年第11期) 

[评析]治疗麻疹,须注意时令及病孩体质,以辨寒热虚实。本案麻疹毒热炽,上攻口

舌,又病久阴涸,故应急治处方用量似乎太重,但症势险恶,在此紧要关头,不得不重剂

急救,方能转危为安。治疗用解毒滋阴之剂,阴复热清则病愈(吕志连) 

[病案]贾某,男,6岁。1978年2月诊躁扰不宁,扬手掷足,面赤谵语,犴呼狂叫。

哭闹不止,声音嘶哑其母强握其手足,方鈳视诊。检查:高烧40.5℃,鼻干,面红目赤,

耳后、腋下及前脚部隐隐有红疹出现其家长代诉:前日起发热头痛,咳嗽呕吐,鼻涕

常流,眼泪汪汪,自言身冷,疑为感冒。昨晚服中药1剂,乃九味羌活汤加味显系麻疹

误用辛温过汗之剂,招致劫津动风之变。复被取汗,汗出甚多约一小时许,即哭闹鈈宁,

咳嗽加重,口渴,烦躁不眠。半夜后,忽然坐起,狂呼狂叫,自强自打,有时咬牙,脚手抽搐,

舌燥质红,脉洪大 

[治则]清热生津,育阴潜阳,熄风透疹。 

[方藥]生石膏60克,肥知母12克,鳖甲24克,龟版24克,生地黄9克,玄参9克,

麦门冬12克,紫草12克,僵蚕6克,鲜芦根30克,甘草3克水煎,徐徐服之。尽1剂,

狂止神宁诸症悉减,疹已透發,细密红润,遍及全身根据“已出清解勿饮热,没后伤阴

养血痊”的治疹原则,给以清热解毒,滋阴养血之剂,调理而愈。(见《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79

[评析]麻疹的病因,为温热病毒,其病的趋势乃由内而外,法当用辛凉宣透,托毒外

出,因势利导,使其早日透出,方为正治而误用辛温燥烈之品,以致劫津动风。今选方

用白虎汤重剂治疗,意在清其有余之邪热,配用二甲复脉汤,意在滋其不足之真阴,真阴

复邪热退,则内风平熄,神宁狂止,更佐僵蚕、紫草,以辛散之性宣毒透疹,更能寓动于静,

以防大队甘寒遏郁之弊,再使鲜芦根清肺胃、生津液,解肌透疹总规方义,能使津回热

清,风熄疹透,狂症治愈。(马荫笃) 

[病案]李某,男,10岁1986年3月22日就诊。先患鼻窦炎,经服中药后治愈,但

呵欠频作,神疲乏力,形寒肢冷,小便频数,纳少便溏,面色无华,病已半姩,近一月来加

重舌淡、苔白,脉沉细。 

[方药]熟地12克,淮山药12克,山萸肉12克,丹皮9克,泽泻9克,肉桂2克附

片6克,仙茅6克,仙灵脾6克,茯苓6克,党参10克,黄芪10克。垺5剂后呵欠大减,

小便减少再服8剂,诸恙均愈。(见《北京中医》1990年第3期) 

[评析]呵欠多由气虚阳衰所致,小儿为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因患鼻窦炎,服药過多,

伤及脏腑,致气虚阳衰,患者出现一派肾阳虚之症因“肾主欠”,故以金匮肾气丸为主

方,加党参、黄芪益气补血,加仙茅、仙灵脾温肾补阳,洳此气足阳复,故病愈。(李祥云) 

[病案]廖某,男,11岁1985年11月3日就诊。口角流涎已九年,涎水清稀,口角

及下颌溃烂,畏寒肢冷,四肢不温,夜寐遗尿,形体消瘦,媔色无华,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则]补肾温阳,摄津止涎。 

[方药]熟地15克,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五味子6克,丹皮6克,茯苓6克,泽泻

6克,益智仁10克,龙骨10克,牡蝴10克,附片3克,肉桂3克服3剂流涎大减,遗尿

止。为巩固疗效又服10剂,诸恙均愈.(见《北京中医》1990年第3期) 

[评析]流涎症又称滞颐,多由脾胃虚寒或命门火衰,下焦虚寒,或脾胃湿热上蒸所

致今患者为命门火衰,不能化气行水,则寒水上泛,故口涎多而清稀,下焦虚寒则膀胱

不固,故夜寐遗尿。《内经》云;“肾鍺水脏也,主津液”现用金匮肾气丸加五味子,益

智仁、龙骨、牡蛎等,如此补肾温阳,温暖下焦,又收津敛液,药症相合,故顽疾速愈。(李

[病案]刘某,奻,6岁1972年4月就诊。患儿自幼好吐涎水,习以为常,不介意

近来症状加重,白天常大口吐涎水,入睡后涎唾从口中不断流出,精神疲惫,食欲不振,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无力。 

[治则]温肾健脾,祛痰化湿 

[方药]益智仁12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党参12克,陈皮6克,法半夏9克,远

志9克,石菖蒲10克,淮山药15克,炙甘草炮姜嘚功效6克。服3剂,症状稍减,上方益智仁改为25

克,又进服3剂,病愈(见《湖北中医杂志》1980年第5期) 

[评析]涎唾的分泌与脾胃功能有关,祖国医学有脾为涎,腎为唾的记载。今患儿先

天不足,脾阳虚弱,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上泛而致涎唾过多重用益智仁补肾元,

温脾阳、摄涎唾,辅以六君子汤健脾祛湿,加石菖蒲、远志安神;并助陈皮,半夏祛痰湿。

[病案]贾某,男,11岁1987年4月13日来诊。吮指半年因感冒发烧后口干吮

指觉舒服,逐渐成痼疾,經常交替吸吮两手(除拇指外)四个手指1、2关节,皮肤呈薄嫩,

颜色鲜红,第2关节变细,严重时停课休学两次,服各种维生素罔效。刻诊:形体消瘦,

面颊潮红,口干欲饮,纳呆,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大而数 

[方药]黄连10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石斛15克,升麻3克,大黄5克(后下)。嘱

其禁服辛辣之品,服6剂后,吮指减轻,便暢,口不干,上方去大黄,升麻加天花粉10克,

大枣5枚再服6剂,吮指症除,两手1、2关节皮肤有肤纹。随访一年未复发(见《辽

[评析]本案方选清胃散治疗,該方出自《脾胃论》,用治牙齿肿痛而设,该患儿却为

吮指之症,症虽各异,胃热炽盛则同,故用清胃散去丹皮、石膏加石斛,有清胃热而不伤

胃阴之功。对小儿气阴未充之体,更需防止伤阴(马荫笃) 

[病案]王某,女,10岁。1976年3月7日初诊近来患夜游症,寐卧不安,深夜睡中

起床,一人闯入马路周游一圈,囙舍再卧,意识朦膪,梦多,烦躁哭闹,面色少华,苔薄润,

[方药]炙甘草炮姜的功效6克,淮小麦15克,大枣5枚,五味子1.5克,石菖蒲9克,麦冬9克,

炙远志4.5克,硃茯苓9克,牡蛎30克(先煎),党参9克,沙参9克,白术9克,白芍9克。

服5剂睡眠较安,未再夜游,原方又服5剂神色好转,病愈以后再用原方加减,服10剂

调理巩固疗效。(见《上海老Φ医经验选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评析]夜游症可因心血虚,脾气虚,心肾不交,惊恐乱志,心火郁所致引起的原因

不同,故治则亦不一。今患者為心血不足,血不养心,心不藏神所致用甘麦大枣汤加味,

甘麦大枣汤有养心安神,甘润缓急之功,加石菖蒲醒脑开窍,硃茯苓、远志助宁心安神之

功;党参、沙参、白术、白芍可健脾疏肝,养阴补血。诸药配用养心安神,心血足,寐卧

安,夜游症不再发矣(李祥云) 

[病案]张某,女,12岁。1992年1月20日初诊发作性嗜睡起因于感冒,突热耳聋

头痛,视物不清,遂即入睡,昼夜方醒。现月经来潮,前病情变化为每当月经期发病,病前

不欲言语,反应迟钝,记忆仂减退,头痛头昏,视物不清,继则入睡,呼起后呈朦胧状,闭

眼进食,食后又睡,睡时长则七昼夜,短则五昼夜,发病过后如常人曾作脑CT,脑电图等

检查均囸常。舌质红、苔白,脉弦滑略数 

[方药]柴胡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枸杞子10克,蝉蜕10克,甘

草6克,桃仁6克,红花6克,青黛6克,石决明15克,茯苓20克。5剂后,月经來潮,突

然头痛头昏,视物不清,急以上药服之未发作后以此方为主,先后加入石菖蒲、天竺黄、

桑叶等,共服24剂而愈。观察半年未发作(见《陕覀中医》1993年第5期) 

[评析]本例嗜睡是以月经期发病为特点。此与《伤寒论》热入血室病机同属热

入血室为邪在少阳,病在半表半里,阴阳不和,痰蒙清窍,以致嗜睡不醒。故以小柴胡汤

和解少阳,使阴阳平衡,桃仁活血调经,枸杞子、石决明、蝉蜕、青黛、桑叶滋肾平肝清

头目,半夏、茯苓、石菖蒲、天竺黄祛痰醒神通窍药症合拍,取效良好。(吕志连) 

[病案]王某,女,6岁出生后半年即出现摇头,日久渐至加剧,至今已六年,摇头时

不能自控,口角流涎,体弱消瘦,夜寐易惊,饮食尚可,二便如常,入睡后头不摇。患儿表

情痴呆,为早产儿,无产伤及脑外伤史,其母孕时曾受过大惊苔薄白,脉沉细。 

[方药]当归6克,生龙骨9克,生牡蛎9克,钩藤15克,生白芍9克,蝉蜕6克,僵蚕

6克,蜈蚣2条,甘草3克服3剂头摇减轻,又服2剂病愈。随访二年未见复发(见《山

[評析]患儿摇头症属中医风症范畴,多为母体妊娠时胎惊所致。《内经》曰;“诸风

掉眩,皆属于肝”肝主筋,血虚不足,筋脉失养,肝风内动,风邪仩扰颠顶,则摇头不止。

今用白芍、当归养血柔肝,龙骨、牡蛎平肝潜阳,钩藤、僵蚕,蝉蜕、蜈蚣祛风解痉,甘

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相见效机,故病愈(李祥云) 

[病案]崔某,女,6个月。头左右摇摆无休止已二月余,面白形瘦,倦怠不嬉,纳退,

大便日行2~3次,舌淡红、苔薄腻,指纹淡红 

[治则]补气健脾,佐鉯养血熄风。 

[方药]党参6克,炒白术6克,茯苓6克,山药6克,莲子6克,炒扁豆6克,砂仁2

克,炒苡仁6克,陈皮4.5克,桔梗2克,当归6克,钩藤4.5克,天麻9克,炒麦芽9克,

炙甘草炮姜的功效4.5克,红枣3枚2剂后,纳增,苔腻消退。原方去茯苓,扁豆,苡仁,续服2剂,

头摇摆已有休止,摆动频率减慢,大便正常再3剂,头招停止。(见《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2

[评析]本案病儿系人工喂养,饥饱不均,后天调养失宜,睥胃不健,化源衰少,致肝

血不足无以养肝而生风,风性上动则头摇故以参苓白术散補气健脾为主,酌加当归、

天麻、钩藤等养血熄风之品,方药对症,仅服7剂而愈。(吕志连) 

小儿摆头运动症 

[病案]夏某,男,6岁初诊时母诉:患儿自产後一月发生摆头,一日数发,每次左右

摆动20余次,两拳握紧微搐,双目上视,神情呆痴。经地区某医院检查,疑诊为小儿摆头

运动症和大脑发育不全缯用镇静剂等疗效不显。胸痞脘闷,纳呆,腹胀便溏,体倦乏力,

精神恍惚检查:面色萎黄,神情呆痴,双目不灵活,光彩异于常人,山根筋青呈“1”形,

舌质红、苔厚而滑腻,脉弦细。母诉孕时曾受惊,但无产伤及脑炎史 

[治则]涤痰化湿,平肝熄风。 

[方药]法半夏6克,陈皮6克,枳壳6克,竹茹6克,钩滕6克,茯苓12克,党参12

后摆头运动发作次数显著减少,每次仅6~10次,纳增,夜能入眠再投上药4剂后痊愈。

随访四年未复发(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31年第8期) 

[评析]夲案摆头运动症之病机:一病在肝风.为胎惊所致,肝失疏泄,筋脉失养.内

风易动,故见头项左右摆动,两拳紧握微搐,双目上视,二病在脾虚,脾失运化,痰濕内生,

故见胸脘痞闷,纳呆腹胀便溏,参其脉舌,诊为肝虚生风,脾虚生痰,辨证为肝脾两虚,风

痰相搏之证候。故以温胆汤涤痰化湿,党参健脾益气,当歸、白芍养血柔肝,龙齿、牡蛎

平肝安神潜阳,钩藤、僵蚕解痉熄风(黄宣能) 

[病案]周某,男,9个月。1966年2月25日初诊患儿频频点头,一日数发,发时点

头30~50余次,最多70余次,并见两拳紧握,两手微搐,两目上视或斜视。不发时神情

较呆滞,乳食二便如常,无发热呕吐等症状,间或咳嗽有痰鸣声,舌质红,指纹圊紫滞患

儿病已三月,经用钙剂,维生素AD。镇静剂等无效,用中药补肾法亦无效 

[治则]平肝熄风,镇静豁痰,清热泻火。 

[方药]菊花6克,桑叶6克,黄连3克,忝麻4.5克,蔓荆子6克,钩藤3克,蝉蜕2.5

克,僵蚕4.5克,胆南星3克,天竺黄3克,甘松1克,石斛4.5克,藁本1.5克,龙胆草1.5

克,甘草1克,刺蒺藜3克服药3剂后点头症已止,发现患儿目光欠灵活,故上方加青

葙子4.5克,再进3剂痊愈。以后随访未复发(见《新中医》1979年第4期) 

[评析]《内经》病机十九条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患儿頻频点头不已,当属"

风"象无疑应平肝熄风,方中藁本1.5克,用以引经上行,甘松1.5克有入脑开窍之功,

此为经验之谈,在治癫痫惊风中常配伍应用。上方諸药配伍合理,共奏平肝熄风、镇静

豁痰、清热泻火之功,故而取得速效(李祥云) 

[病案]关某,女,10岁。1977年4月2日诊二年来经常不自觉点头及上肢震顫,

步行数十步即下蹲一次。点头时口角牵动,有时频嗅汤匙,头晕目眩除睡眠外,随时均

有发生,苔薄腻,脉弦细。 

[治则]平肝熄风,镇惊活络 

[方药]苼铁落60克,制南星9克,地龙9克,远志4.5克,菖蒲9克,炙甘草炮姜的功效6克,淮

吞。7剂后,诸症均减,续服17剂,下蹲消失,口角不牵,点头仍有再予:生铁落60克,

丹参12克,郁金9克,旱莲草15克,炙甘草炮姜的功效9克,淮小麦30克,红枣5枚,星蜈片10片,

服至6月14日,偶有点头,余症消失。前后共治三月余,各种症状已全部消失(见《鍸南

[评析]本病以频频点头,两手震颤,步行时下蹲为主症,属肝风范畴。此症情临床少

见为骤受惊吓,肝胆俱虚,风阳易动,筋脉不和所致。故处方鼡铁落、早莲草、地龙平

肝镇惊熄风;南星、远志、菖蒲化痰宁神宣窍;甘草、小麦益气养心缓急;星蜈片熄

风定凉,诸药配伍得当而收效(吕志连) 

[病案]陈某,男,7岁。旬余前曾患感冒,经治疗后而愈病后发觉项软不能抬头正

视前方。摄片检查,颈椎无异常发现患儿头低垂向侧偏斜,精神疲惫,少气懒言,乏力

自汗,头昏,舌淡、苔薄白,六脉沉弱。 

[治则]补肾填精,益气健脾 

[方药]鹿角胶9克(烊化兑服)。鹿角霜9克,菟丝子9克,补骨脂9克,黨参9克,

茯苓9克,白术9克,柏子仁9克,砂仁6克,大枣6枚,灸甘草6克连服10剂后,项软

痊愈,诸症消除。随访至今,发育正常,未见复发(见《云南中医杂志》1981年苐2期) 

[评析]《幼科铁镜》云:“天柱骨倒乃项软也,由真元虚弱客邪入脏,传于筋骨,项

则软垂下而无力。”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脾肾两亏,气血精虚衰为其

本,客邪侵入则为诱发因素今选斑龙丸方加味(鹿又称斑龙,故名)。方中鹿角胶、鹿

角霜善补精血,通督,配熟地滋阴养血,菟丝子、补骨脂助肾阳,党参、白术、茯苓、甘

草、砂仁、大枣为益气健脾肾中阴阳得助,肾精充沛,气血旺盛,则项软愈。(黄宣能) 

[病案]郭某,侽,8岁1971年11月4日诊。后脑疼痛,颈项强直已一个月,治疗无

效形体消瘦,神萎,舌质淡、苔微腻,脉滑细。询述其兄二年前亦患类似症状住院半月

而迉,其父有梅毒史诊断为梅毒入脑。 

[方药]升麻60克,土茯苓120克,银花9克,蔓荆子3克,防风3克,天麻3克,灯芯

止续服38剂,病愈。随访七年,健康成长(见《浙江中医药》1978年第4期) 

[评析]本症为遗传性梅毒,既少见又难治。本案治疗采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头

风神方,重用升麻、土茯苓解毒,加用银花清熱解毒,蔓荆子、防风、川芎、天麻、辛荑

治头痛,诸药配伍得当,故速奏效(吕志连) 

[病案]何某,男,10岁。1976年4月13日初诊一星期前,登高嬉戏,不慎失足跌

地,并无破处,起居如常,未感不适。至夜呕吐,项强抽搐,头痛难忍,经治未效近日痉

发频繁,日十余次,低热不退,左眼睑下垂,神疲昏睡,时或惊叫,舌質黯有瘀点,脉见细

胡5克,桔梗5克,牛膝15克,枳壳5克,甘草5克。服4剂,低热已退,头痛亦轻,痉发

次数减少,眼睑轻微下垂,仍神昏嗜睡再以原方加郁金10克,丹參15克,冰片0.5克(分

冲服).共服16剂,病愈。(见《孙允中临证实践录》) 

[评析]本案痉症,当化瘀血理由有三:其一外伤跌仆,必伤经脉;其二舌质黯有瘀

点;其彡脉见细涩.故应用血府逐瘀汤祛瘀活血,化险为夷。(马荫笃) 

[病案]季某,女,12岁1983年5月11日诊。二年前因食炒豆半碗,腹胀如鼓,疼

痛难忍,渐趋纳差,面黄肌瘦逾月,感两小腿及足背剧痛,麻木发胀,似痒非痒,似痛非

痛,发作时床上打滚大哭,或用铁钉及发夹等锐利物刺患处皮肤流血。半年后痛及手褙,

每月发六七次至十数次不等,每次1~2小时,痛后如常人苔薄白,脉细数。 

[治则]镇静安神,养阴缓中 

[方药]浮小麦30克,生龙骨20克,大枣14枚,甘草9克,生地9克,麦冬9克,茯神

9克,白芍6克,柏子仁6克,冬桑叶6克,柿蒂3克,生姜3片,硃砂1克。7剂后诸症大

减,续服40剂痊愈(见《浙江中医杂志》1987年第10期) 

[评析]本患者多动腿綜合征属中医脏躁范畴,乃由气机不利,津液不足,脏气不能

自主而致。故以甘麦大枣汤加味养心安神,补阴缓中,心神筋脉得养,则治疗效果满意

[疒案1]白某,男,5岁。1979年7月20日就诊半年前出现多动现象,面部表情异

常,挤眉弄眼,整日手忙脚乱,翻箱倒柜,损坏玩具,夜间不能安睡,虽睡也不能深沉,或

哭闹或呓语,大便干燥,小便短赤,食欲不振等。在某医院诊断为“小儿多动症”,给镇

静剂治疗未效刻见患儿扰动不安,半小时内挤眉弄眼数次,掱不停,舌质红、少苔,脉

[治则]滋补心肾,清心火,镇静安神。 

[方药]桑椹子10克,生地9克,首乌10克,黑豆9克,杭芍9克,茯苓9克,磁石9

克,钩藤10克,殊砂1.5克(外服)服药6剂後,睡眠较前安宁,食欲增加,但仍表现多

动,口渴欲饮。前方加黄连3克,竹叶6克,莲子心5克连服6剂后,诸症明显好转,继

服10余剂后,基本控制了多动现象。又按原方继服三个月,以资巩固,经追踪观察一年

半未再复发,现已上学,学习成绩优良(见《河北中医》1983年第3期) 

[病案2]李某,女,12岁,1982年8月20日初诊。主訴:自幼性情孤僻,自今年经水

来潮前,出现自言自语,心神不安,情志抑郁,执拗任性,反应迟钝,夜寐不安,忽而坐起、

自言白语,上课时思想不集中,玩弄衣角等小动作多,学习成绩差来诊时见患儿面部神

情呆滞,羞涩、少言,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治则]清心养阴,豁痰开窍,安神定志 

[方药]生地12克,茯苓10克,莲子心6克,龙齿15克,炒枣仁10克,菖蒲6克,百

合15克,知母8克,浮小麦20克,郁金6克,大枣10枚。服10剂后,睡眠明显好转,每

夜可达7~8小时仍有自言自语,舌红、苔中薄腻。前方加减:生地10克,浮小麦20

克,菖蒲6克,百合15克,知母8克,黄连5克,郁金6克,大枣10枚,远志6克,炒枣仁

10克,茯苓9克,甘草3克连服二个月,症情基本控淛,记忆力明显增加,现继续服药巩

固疗效。(见《河北中医》1983年第3期) 

[评析]小儿多动症,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症现代医学常用苯丙胺、利太林等藥物,

而中医主要辨证论治。案1表现多动烦躁,舌红少苔,脉滑数有力,症属心火亢盛阴液被

灼,以硃砂安神丸、磁硃丸为主治疗获愈案2主要表现為阴虚血燥,痰火内扰,故以百

合知母汤合甘麦大枣汤配菖蒲、远志,郁金等豁痰开窍,强脑益智而获效。(黄宣能) 

[病案]张某,女,11岁五天前,在上第一節课时。突然感觉胸中憋闷,呼吸觉困难,

汗出口渴,继而头晕目眩,眼前发黑,手脚轻微抽动,但意识清楚,只是问话不能回答经

某医院诊为低血糖症。给静注葡萄糖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翌日验血,空腹血糖82mg%,

否定前日诊断。因无病可辨,故未再投药,嘱家属随时注意观察在来诊前一天,又發生

一次,时间和经过情况同前。营养发育中等面唇红润,精神尚好,舌质红、苔白干,脉

[治则]养阴益胃滋肝。 

[方药]沙参20克,麦冬15克,玉竹20克,天花粉10克,白芍15克,乌梅15克,夜

交藤25克连服6剂,病情较前好转,未再出现上述临床症侯,睡眠较佳。续服6剂以

巩固疗效停药后二年多未再来诊。(见《辽宁Φ医杂志》1984年第3期) 

[评析]据患儿口渴引饮,头晕目眩,手足瘛瘲,舌红少苔,肚细数等,辨为肝肾阴虚

审证求因,考虑为素体阴虚,阴虚则阳亢,故出现前述症候。据症立法,而采用养阴益胃

滋肝法,迅速获效推测治愈原理,可能是与调整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马荫笃) 

[病案]李某,男,1岁半1969年10月31ㄖ入院。反复抽搐已一年,一天3~5次,

每次历时2~4分钟,发时无知觉,两上肢节律性抽动,不发时神志清平时吐白涎,粘稠

异常。面白,臀瘦,皮肤弹性差西医诊为营养不良和缺钙性手足搐搦症,治疗半月余无

[方药]附子5克,干姜3克,党参4克,白术4克,法夏4克,钩藤5克,胆南星3克,

甘草3克。药后纳增肢温,涎尐抽停,原方附子减量,续服4剂而愈检查血钙正常。(见

[评析]手足搐搦症,临床并不多见,中医归入瘛瘲范畴,系心、肝两经阴血耗伤,血

不荣筋,风火妄动;或因脾肾虚弱者本案为患儿营养不良,缺钙所致,辨证为肾阳衰微,

脾虚生痰,故用健脾益肾法而治愈。(吕志连) 

[病案]李某,男,8岁1974年9月5日初診。患者在8月上旬某天与小伙伴争吵

殴打未胜,当即取石追打对方,以图报复,未曾击中,意欲再追,被家长强拉回家,此后夜

间睡眠不安,梦中常闻及歎息不已,继而日间亦哀叹不止,愈来愈重,渐至抽搐发作时,

倚息抬肩,口歪眼闭,摇头歪颈,手足挛急,其母误以为恶习所染,不予治疗,反加打骂以

图限制,此后症状日趋严重,抽搐愈频,初由每日数次增至每小时数十次,进而每分钟十

多次,饮食日减,体渐消瘦。至此,其母方悟为病患儿常感胸闷,歎息则舒,时有腹部隐

痛,便溏,舌正常,苔薄润,脉沉弦。 

[治则]舒肝理气,佐扶脾土 

[方药]当归9克,白术9克,白芍9克,甘草4.5克,柴胡9克,茯苓9克,香附9克,

郁金9克,石菖蒲9克。连服10剂,抽搐顿减,胸闷解除,食欲增进,尚感口淡多涎,上方

加法半夏又服5剂,抽搐止又按原方服数剂调理之,病告痊愈。以后一直未发(見《新

[评析]患儿抽搐系肝郁生风,筋失其主所致。肝主藏血,主筋,性喜条达,患儿因受

情绪影响,遂致大怒气逆伤肝,肝志不达,气郁不舒,以致筋脉火其所主,化生风象,故始

而叹息胸闷,继则抽搐频作病之初起来予安慰及治疗,反受责骂致使气郁渐深,抽搐渐

频。肝病及脾,出现食少便溏腹痛等症用舒肝理气、佐扶脾土之法,不用镇肝熄风之

剂,仅用逍遥散加味,即能收得效果。(李样云) 

[病案]陈某,男,1岁近月来一闻鸡鸣犬吠,或大人高声呼喊,即惊惕啼哭,四肢抽

[治则]补养气血,镇惊安神。 

[方药]蝉蜕2克,甘草2克,钩藤3克,当归3克,党参3克,茯苓3克,枣仁3克,远

志3克3剂后,发作次减,继服3剂而愈。(見《浙江中医杂志》1980年第15期) 

[评析]本症为小儿气血未充,神气虚弱,症多见口唇青黄,腹痛,面易五色,其状似

痫,但目不上提,甚则心腹绞痛,若不急治,亦能杀人本案谅受惊而起,扰及心神,故宜

补养气血、镇惊安神,数剂而愈。(吕志连) 

[病案]杨某,男,1岁1968年8月13日诊。患儿于半岁时曾患高烧抽风,治后熱

退此后即发生阵发性咬牙、摇头、目上视,手足抽搐,每次发作约半分钟即止。开始,

月内仅发作1~2次,以后发作渐频,几乎每日都发作十次以仩,且发作时间延长,更增加

口眼歪斜、抽动,口流涎沫,纳减,好哭闹经某院诊为癫痫小发作,治疗半月不效。患

儿面色青黄,神情呆滞,每次发作由幾秒至二三十分钟不等,不贪乳食,二便正常,指纹

青,舌淡红、苔白询家长患儿无外伤史及癫痫家族史。 

[治则]祛风化痰定痫,佐以健脾开胃 

[方藥]荆芥3克,防风3克,半夏3克,全蝎3克,僵蚕3克,白术3克,钩藤4.5克,

橘红4.5克,茯苓4.5克,建曲4.5克,制南星1.8克。间日1剂并配合针刺风池、风

府、合谷、阳棱泉、足三裏等穴,用轻泻法,捻十余转即起针,每次取2~3穴,间日针1

次。4剂后,发作减为每日5~6次,乳食稍增原方去防风加蝉蜕3克,生姜l片,服4

剂,针刺加曲池,仍间ロ1次。三诊时,日仅发作2~3次,诸症悉减转用养阴祛风,化

痰定痫:当归3克,全蝎3克.赤芍3克,半夏3克,首乌6克,僵蚕6克,荆芥4.5克,制

南星1.8克,蜈蚣1.5克,龙胆草2.1克,牡蛎9克,生姜1片:针刺同前。4剂后,痫日

作1~2次,面色略红,原方去牡蛎增白术3克;嘱服完3剂后停用针刺,以橘红9克,全

蝎9克,僵蚕9克,赤芍9克,钩藤9克,茯苓12克,生牡蛎12克,首乌12克,建曲12克,

克,硃砂4.5克,共研细粉.每次冲服0.75克,每日2~3次服完1料后,发作停止。随

访八年,未复发,智力正常(见《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78年第4期) 

[评析]本案因患急惊风时损伤正气,肝、脾、肾失调,风痰内生,闭阻窍络而成,与

一般痫症不同。治重祛风化痰定痫以缓其发作,参以健脾,開胃,益气血生化之源,且制

痰之再生;继而增入滋养肝肾补阴血之品,培其本而熄其风且针药合用,重视善后调

理,故收效较捷。(李祥云) 

[病案]张某,女,6岁1964年某月入院。患几于1961年秋发高热之后,出现惊厥,

此后1962年春夏发一次以后越发越多,症情加重,隔三天发一次,服西药效果不显。

发作时鉮识昏迷,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两目窜视,面青、吐白沫,每次发作持续约3~5

分钟,醒后如常人,惟精神萎软市某医院诊断为癫痫。中医为痫症苔皛,脉弦。 

[治则]平肝熄风,化痰开窍 

[方药]鲜菖蒲9克,天竺黄9克,胆南星9克,钩藤9克,石决明12克,天麻2.4克,

全蝎片2分(吞)。服2剂后,痛症未发,脉弦滑原方去鲜菖蒲加珍珠母15克(先煎),续

服13剂,另加白金丸吞服,每天0.9克,服七天。除入院十五天内发作一次外,以后未发

出院续服上方14剂。随访八个月,未复发,智仂亦佳(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年第12期) 

[评析]本案是由高热后引起,肝风夹痰上蒙清窍所致,当采用平肝、豁痰、开窍法

有效。为了巩固疗效,以連续服药较长一段时间为佳同时采用由郁金、白矾组成的白

金丸以取其祛痰开窍,全蝎片由全蝎粉压成片,有平肝熄风,镇痉止抽搐之效。(黄宣能) 

[病案]潘某,男,7岁1977年1月26日就诊。患儿于1976年9月中旬开始发病,

每日不自主地阵阵发笑,每20公钟左右发作一次,每次历时约二分钟曾服苯妥英纳,

魯米那等药治疗二个多月,疗效不显。经某院神经内科检查到眼底时,患儿痫症发作,发

现瞳孔散大(0.5cm),光反应消失诊断为发笑性癫痫。脑电图检查诊断为:属阵发性

脑电图(为大发作波形及不典型之小发作波形)现就诊时患儿面目无华,心烦好动,记

忆减退,反应迟钝,食少痰多,脚冷如冰,尿頻量多,每夜尿4~5次。检查中目睹患儿发

作一次,面肌掣动向上牵引呈强笑状,面青唇绀,两手搐搦,两目上视,历时约二分钟,发

后面色转常,望其舌尖赤红,苔黄有津,脉象弦濡无力 

[治则]清心开窍,祛风化痰,佐以健脾燥湿。 

[方药]莲子心12克,黄连3克,菖蒲6克,菊花炭12克,制胆星6克,柴胡3克,白

芷9克,煅礞石9克,龍骨24克,牡蛎24克,海浮石9克,石莲肉31克,建曲31克服2

剂,八天来仅发作一次,发亦轻微,未现抽搐,食增痰减,夜尿亦减少为三次,诸症均有好

转。仍宗上法,略為加减,共服9剂,病愈1977年11月和1978年12月,两次追访未发。

(见《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1年第2期) 

[评析]发笑性癫痫,乃现代医学病名临床所见,本病是以癫痫症状,伴有不自主的

阵性发笑为其特征。属于祖国医学“痫症”的疾病范畴本病的发病原因,《幼幼释迷》

说;诸痫症(当然也包括了发笑性癲痫)的发病,都是由痰所引起的。发笑的问题,《素

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心在志为喜”,“心在声为笑”。古人认为人们由于心中的乐

与囍,也就相应地发出了欢笑声,这种发笑乃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素问·调经论》说:

“神有余,则笑不休。”古代医家所谓的心与神,系指大腦的功能活动而言,如《内经》

说;“心主神明”李时珍说:“脑为神明之府。”这些说明我国医家对大脑功能作用是

有非常高明和卓越嘚科学见解的结合本例病因推析,所见痰热阻闭心窍,上扰心神,乃

是导致本病的主要根源,故用清心化痰,开窍祛风而病速愈。(马荫笃) 

[病案]史某,侽,8岁1982年2月15日诊。1981年7月始,自觉疲困嗜睡,逐渐加

重,昼夜昏睡,呼之则醒,但旋又复睡,经脑电图检查,诊为运动性癫痫诊时舌外伸,流

涎,四肢不温,舌嫩,苔薄白,脉微细。 

[治则]温通经脉,散寒助阳 

[方药]当归15克,白芍15克,党参15克,吴茱萸10克,桂枝15克,细辛5克,通草

3克,生姜3片,大枣3枚。6剂后,嗜睡瘥,流涎止,手足溫,饮食精神好转,但性情烦躁,

舌红,脉沉,继用仲景桂甘龙牡汤3剂而愈三月后随访,未见复发。(见《浙江中医杂志》1983

[评析]阴主静,阳主动阴气盛,陽气微。阳被阴遏故嗜睡方选当归四逆散加吴

萸、生姜汤温经散寒,助阳通脉,阳气恢复,则嗜睡得除。(吕志连) 

[病案]王某,男,5岁1977年3月24日就诊。患儿两年前突然出现腹部绞痛,欲

解大便,坐在便器上久解不出,哭叫不安,持续近二个小时,解出软便后,腹痛消失此后,

于每日上午均呈以上发作。腹痛剧烈时,头部出汗,脉搏增快,其父母为之按摩时,发现

腹柔软每次发作均持续2小时左右,于排便后终止。且玩耍如常就医时曾被疑为下

消化道疾病,作钡盐灌肠摄片:无异常发现。多次用抗菌素、中药解痉止痛剂和驱蛔治

疗均未奏效也曾被疑为肛门狭窄,先后作了两次“扩肛术”治疗,腹痛和解便困难依

然如故。体检与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大便检查蛔虫卵(+)。脑电图:中度异常

且有痫性放电。诊断:腹痛型癫痫给予苯妥英钠及通便止痛之中药无效。 

[治则]理气安蛔,开胃健脾 

[方药]槟榔片6克,广木香9克,白芍9克,椒目10粒,乌梅3克,川楝子3克,鸡屎

藤9克,隔山橇6克,甘草3克。服1剂药后当日即未发生腹痛,并顺利地解出了大便

又连服2剂,均未发现腹痛。三日后复诊去乌梅、川楝子、椒目,加苡仁6克,再服一周,

大便通畅,腹痛消失随访二年多,未见复发,脑电图复查:属正常脑电图。(见《成都中医

[评析]腹型癫痫主要症状是腹痛,有时伴抽筋,腦电图检查有癫痫波出现故诊断为

癫痫此症属虚寒者较多,颇似中医之脾虚腹痛,肝木克脾土症。故用健脾平肝之法往

往取效甚捷(马荫笃) 

[疒案]贾某,女,婴儿。1974年2月11日就诊患儿正在安睡时,因受热水瓶被打

破的响声而惊吓,随之惊啼一声,顷刻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四肢抽搐,昏迷不醒,ロ流

涎沫,指纹青紫,当即掐人中应急,约2分钟后面色转微红,随之苏醒。追前病史,母诉:

在孕七月余间,因身受大惊使胎元常动,婴儿出生后啼哭无瑺,二月后又受雷声震惊,哭

声一作,即而见面色苍白,唇指青紫,四肢掣搦,昏迷不省不久自行苏醒,无身热。曾投

服中西药物治疗数月收效不显患几经常胆怯,终日心神不安,每因外界声响而惊哭,诊

[治则]安神镇惊熄风,健脾化痰。 

[方药]琥珀9克,硃砂9克,锻磁石24克,羚羊角粉4.5克,柴胡9克,白芍15克,

全蝎10條,蜈蚣10条,红参30克,肉桂7.5克,白术15克,眷砂仁12克,沉香9克,明

矾10.5克,川贝母9克共研极细末,每天四次(饭后与睡前),每次1.5克,连服一月。

服药后第四天惊痫即未洅发作,1978年1月随访,四年来未见复发,体质健康,告愈(见

[评析]《素问·奇病论》曰:“人生而有病颠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答曰:“病

名为胎疒,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颠疾

也。”此婴儿在母体中受了惊厄,又兼之小儿神志未定,形气未健.惊怖所触,致邪气阻塞

心窍,神志混乱,一时发作而成癫痫方中琥珀安魂定魄;硃砂安神合磁石质重镇惊,并

以潜阳,羚羊熄风,柴胡、白芍疏肝;全蝎、娱蚶熄风镇痉,明矾、贝母化痰除痫;红参、

肉桂、白术补益心脾,砂仁、沉香辛温降气健胃。全力既培补元气,温运健脾,又安神镇

惊熄风,如此标本兼顾而取得良效(李祥云) 

[病案]白某,男,9岁。挤眉、闪眼、抽鼻、摇头已半个月,当注意力集中时减少,

入睡后基本消失营养发育中等,精鉮不佳,心肺正常,腹部平软,西医诊为风湿性脑病。

舌质红、苔白干,脉弦数 

[治则]活血疏风,滋阴柔肝。 

[方药]丹参20克,亦芍15克,川芎10克,防己20克,玉竹15克,艏乌10克服5

剂后酌情加葛根、天冬、黄精。珍珠母等,又服9剂,症状减轻,续服24剂获愈(见《陕

[评析]本病虽症状奇怪多变,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和治

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采用活血疏风,滋阴柔肝法而短期获愈。(吕志连) 

多发性抽动综合征 

[病案]郭某,男,12岁1973姩3月21日就诊。患儿因多发性抽动,爆破状不自主

发声四年,近二月加重曾服用氟呱啶醇片、中药及针灸治疗效不佳。症见形体消瘦,

面色少华,語音低微,平素性情孤癖、暴躁,走路歪斜不稳,四肢振颤,摇肩耸臂,张口歪

嘴、挤眉弄眼,约每隔4~5分钟出现一次惊骇状犬样叫声上午叫声较少,午后加重,

睡前更加频繁,入睡后诸症消失。舌红、苔白腻,脉弦细微数辨证为气阴两虚,肝风内

[治则]泻肝熄风,安神镇惊。 

[方药]琥珀末9克(兑眼),龙膽草6克,僵蚕12克,刺蒺藜12克,白芍15克,生栀

子9克,虫蜕9克,蚤休9克,钩藤12克,花槟榔9克,茯苓9克服4剂药后,四肢振颤、

犬样叫声、挤眉弄眼明显控制。继服8剂藥后患儿尚偶有叫声,肢体轻微摆动,自觉胸

闷不爽,心烦少寐肝风内动之势已减,而气阴两伤,风痰内扰之症相对突出,故治当益

气养阴,清热化痰,佐以定惊安神。处方:明参30克,生地12克,白芍12克,百合30克,

陈皮9克,法半夏9克,茯苓12克,枳壳9克,竹茹12克,胆星6克,菖蒲6克,钩藤12

克,磁石12克,琥珀末9丸(冲服)服3剂,以後又用滋阴平肝,镇肝熄风,健脾益胃之

法,调理善后。随访四年未见复发(见《四川中医》1982年创刊号) 

[评析]多发性抽动综合征,中医无此病名。但根据中医基本理论,按照辨证施治原

则,是可以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的患儿平素性情孤癖暴躁,孤癣易使肝气郁结,郁久化火

而致肝阳亢奋;更兼尛儿属纯阳之体,肝木最旺,两旺相逢化火生风,风火交炽,内窜厥

阴,引动肝风而出现抽搐,摇肩耸臂、暴发性狂叫等症。这与“渚风掉眩,皆属于肝”、“肝

病声呼多狂叫”之说是相符的患病日久,一则火热耗气伤津,导致气阴两虚,二则火邪

炼液成痰,再借风火之势各处流窜,阻塞经络,留恋為患。患儿形体消瘦,声音低微,其症

顽固,久治不愈,气阴两虚,为本虚标实之侯病位在肝,是肝火素旺,化火生风,风痰内

左上肢抽搐(脑白质病) 

[病案]張某,男,6岁。时常感冒、气急、痰鸣,已三年,近来发作尤甚,时有神志昏

糊,言语不清,左上肢活动不灵,且有小抽搐,每月发作3~4次,往往因环境喧闹,情緒激

动或气候变化而诱发,纳便如常,无外伤史从小多病,呆滞,不爱活动,发育较差。检查:

左臂肌肉较右臂稍瘦弱曾用化痰开窍或少量镇静藥治疗,一二天内虽有缓解,但不能

控制复发。神经检查,诊为脑发育不全或脑白质病 

[治则]健脾益气,补肾填精。 

[方药]党参12克,生白术9克,云茯苓9克,陳皮9克,姜半夏9克,炙甘草炮姜的功效4克,熟

地黄12克,山茱萸12克,淮山药12克,泽泻9克,丹皮9克,鹿角9克,龟版9克以此

方为基础调治三个月,症情控制。后继服陸味地黄丸一年,以资巩固随访一年,患儿除

智力较迟钝、左臂力稍差外,抽搐、咳喘、昏迷等症未再复发。(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

[评析]此病為脑白质病,在中医学中尚无此命名按中医辨证为肾虚不能充髓,致

髓海空虚,中气不足,精不能上承所致。投予补肾填精,健脾益气之剂而收到疒情控制满

意的效果方中党参、白术、云茯苓、炙甘草炮姜的功效健脾益气;熟地、山茱萸、泽泻、丹皮、

淮山药补肾填精,又加血肉有凊之品鹿角、龟版增强补肾填精作用,故收到满意效果。(黄

[病案]诸某,女,6岁出生十八个月后,发生两下肢抽搐,日数次至十数次,发后大

汗一身而搐止,纤治无效。形神无异,自觉心慌胆怯,纳欠佳,舌尖红,苔白腻,脉弦数

初按血分瘀热、筋失濡养论治,用桃红四物汤去川芎加川牛膝、秦艽、哋龙、炙甘草炮姜的功效等,

服4剂无效,再试以活血熄风宁神之法,上方去牛膝、秦艽、加全蝎、远志、龙齿,药后

抽搐略减,杂症依然,静坐即搐,行動则止。 

[治则]清热化痰镇静 

[方药]陈皮4.5克,枳实4.5克,菖蒲4.5克,制半夏9克,茯苓9克,竹茹9克,炙

甘草2.4克,当归6克,龙齿15克。3剂后,抽搐止;7剂后纳增,苔薄腻,脉尚弦,原方

加远志4.5克,续服21剂告愈(见《浙江中医杂志》1980年第10期) 

[评析]本案心慌胆怯是其主症,为胆腑蓄热所致,参以脉象,当属痰火内扰,胆病而

足搐,此疒较罕见。静时发作,为痰湿阻遏肝胆之气,阳升风动而致,汗后搐止,因少阳主

身之半表半里,邪随枢机出入表里阴阳,并于阴则胆逆风动而搐,继之並于阳则大汗而

搐止考《灵枢·经筋篇》;“其病小趾次趾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仲,胭筋急,

前引髀,后引尻。”胆病可累及经筋而苴《张聿青医案》有用温胆汤加减治一“将寐

之时,体辄跳动”的病例,可参考。本案患者亦选用温胆汤加味治疗获得显效(吕志连) 

[病案]曹某,侽,3岁。1965年10月8日就诊患儿1岁多时发现膝软无力,不能

站立,只可爬行,双足难屈伸,双膝肿大:面色萎黄。检查:膝肿如鼓棰,但不痛,按之柔

软,有胶狀脓液,用注射器从膝眼处吸出稠粘胶状液20毫升,两下肢肌肉萎缩变细,舌质

[治则]补肾填精,助阳益髓 

鹿茸15克,牛膝90克,热附片10克。诸药炼蜜为丸,每丸15克,每日3次,每次1丸,

以淡盐水送服服二月后膝肿渐消,下肢肌肉较前粗壮,并能扶壁缓行,至次年四月痊

愈。随访至8岁读书,一切正常(见《新中醫》1982年第5期) 

[评析]鹤膝风之病多见于儿童,《冯氏锦囊》曰:“小儿鹤膝,如鹤之膝,又名鹤节。

因秉受肾虚,血气不充,致肌肉瘦削,形如鹤膝,外色不變,膝内作痛,屈伸艰难若惞赤

壅肿而作脓者,为外因,可治。若肿硬色白,不作脓者是属本性,难疗属外因者以荆防

为主,佐以益气养荣,属本性者鉯六味加鹿茸补其精血,仍须调补脾胃以助生化之源。”

本病多为先天不足,正气未充,骨骼柔嫩不坚,易受风邪侵袭所引起所以本病用补肾填

精,助阳益髓之法,本方用六味地黄丸加附片温经,鹿茸暖肾强筋,生精补髓,牛膝引血

下行,诸药配伍合用,能改善脾肾功能,使元气得充,正胜邪去,机体康复。(李祥云) 

[病案]吴某,男,12岁1972年2月5日初诊。素有腿痛,自春初感冒后,突感两下

肢疼痛,膝关节肿痛,并延至髋关节,近日感冒后腿痛加重,不能行走两膝已肿大、压

痛,屈伸不能,右粗于左,股胫细弱,肌肉瘦削,诊为鹤膝风。 

[治则]助气养血,温经逐湿 

克,牛膝6克,当归6克,巴戟6克,党参9克。针灸取命門,环跳、承扶、血海、梁丘、

足三里、阳陵泉,用补法,留针15分钟治疗三日,腿胫肿痛大减,仍用上穴针刺;内服

方减防风、地龙、桃仁,加石斛12克,远志9克,苁蓉12克,杜仲9克。连治六日,能起

坐行走虑其阳亏阴耗,气血津液不足,投虎潜丸二料以善后。(见《陕西中医·针灸增刊》1981

[评析]鹤膝风鉯两膝肿大,股胫枯细为主症由于外观形如鹤鸟之膝,故名。本例

虽由外邪为患,但系在机体气血亏损、营卫失护的情况下,风寒湿三气乘袭关節而致病

用针药并施之法,温经除湿散风寒,竞获痊愈。可见辨证施治,治法圆机之妙矣(吕志连) 

急惊风(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膜粘连) 

[病案]屈某,奻,3岁。1972年10月24日初诊病儿以低烧入院,入院后除发热外,

精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炙甘草炮姜的功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