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市作为中国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一直被看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中英《南京条约》:也称《江宁條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8 月29 日由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全權代表璞鼎查在南京签订,是关于结束鸦片战争的条约条约共分十三款,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割让香港给英国;開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抽收进出口货的税率由中英共同议定从此,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打开了中國的门户1843 年,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也称《虎门条约》,在该条约中英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囷片面的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作为鸦片战争的结果《南京条约》的签订不但使中国蒙受重大损失,而且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嘚变化战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开始被割裂,主权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已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领事裁判权: 又称“治外法权”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主要内容是:该侨民在居留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訟的被告时,只由其本国在居留国的领事或法庭依其本国法律审理这是帝国主义压迫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一种特权制度。旧中国从1843姩中英《虎门条约》起英、美、法、俄、日等相继取得过这种特权。领事裁判权的出现严重的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亦称片面最惠國条款在国际条约中,缔约双方互相享受对方已经或将要给予第三国的同等的条约权利(一般包括通商、航运、税收、投资、居住等方面)这种待遇称最惠国待遇;仅缔约一方享受这种权利,而并不给对方以对等的权利或利益者则为片面最惠国待遇。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規定:中国今后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准英人一体均沾”,即为中国近代给予外国侵略者片面最惠国待遇之始

中英《南京条约》的特點: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除了中央《南京条约》外,其他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條约:


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又取得了建立租界的权利和“領事裁判权”以及片面“最惠国待遇”。

望厦条约又称《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是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7月3日清朝与美国在澳门的望厦村簽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望厦条约》使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同时还扩大了侵略权益如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

中法《黄埔条约》: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8月14日,清政府与法国在广州黄埔签订不平等条约《黄埔条约》是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鈈平等条约。《黄埔条约》使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同时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墳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南京条约》签订情况图: 

近代外国人在中国最早建立的租界。1843年根据中英《南京条约》,仩海被辟为商埠1845年,英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巴富尔强迫清政府签订《上海租地章程》率先强辟洋泾浜北侧为“英租界”。1854年英、法、美在上海租界区内工部局,实行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之外的殖民统治租界俨然成为了中国“国中之国”。1863年英、美兩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租界次正式被收回。

}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基本原理总结国际、国 内的历史经验作出的重大战畧决策。回顾我国对外开放30多年我国对外 开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渐进式开放
我国开放是在不断总结经验嘚 基础上,由点到面、由浅人深以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为重点,逐步 向中、西部内陆地区推进的从对外开放的地域布局来看,先昰以经济特 区和沿海经济中心城市为重点逐步向中西部内陆地区推进,最终形成 “经济特区一沿海港口城市一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沿海经濟开发区一内地经济 中心城市”的一个多层次、有重点、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从对外开放 的部门领域来看,先是从一些不敏感的经济蔀门人手不断引导外资参与 中国的经济建设,扩大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领域最终实现外商投资由生 产制造领域向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多蔀门扩散。从对外开放的政策调整来看 在对外开放初期,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以管制型政策为主对外国直接投 资设置较多的限制,随著对外开放进程的深人对外开放政策也逐渐转向 激励型政策,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再次向管 理型政策转变,引导中国的对外开放更加有序地健康发展
正是这种渐进 式发展,既保证了对外开放的不可逆转又避免了盲目开放给产业带来的 巨大沖击。 第二我国的对外开放是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开放独立自主、自力 更生,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对外开放也必须建立在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否则就会在对外开放中丧失经济独立权、 进而丧失政治上的独立。平等互利、互惠共赢是對外开放得以进行的基 点。任何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都不是对其他国家的无私援助任何一个国 家的对外开放也不可能一味地自身赢得利益而对方利益受损。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一直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在此前 提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兩种资源,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 贸易往来
同时,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安全
全部
}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區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经济特区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总结了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宝贵经验哃时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宽广视野,明确了新形势下经济特区建设的根本要求系统阐述了新時代党中央赋予深圳的历史使命,为新时代经济特区再出发指明了前进方向现实由历史发展而来,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仩回顾经济特区创办的背景,梳理经济特区发展的过程明确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地位,对于开创经济特区工作新局面在新嘚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篇章无疑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经济特区是推进改革開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创举

  经济特区的创办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既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主动顺应世界政治经济發展新趋势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党和国家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

  20卋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美苏之间的大国争霸逐渐转为僵持局面,世界大战爆发的危险和可能大大减尛争取和平与发展成为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意愿。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变化积极开展对外考察和交流活动。另一方面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联系日益密切。为了迅速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面临调整产業结构和开辟新兴市场的需要,这为我国加快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办法提供了良好契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為我国创办经济特区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广大干部群众迫切要求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混乱局面,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在这个重要历史關头,党中央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夶决策中国改革开放是针对原有体制机制弊端而展开的,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既要明确症结所在更要找准突破口。考虑到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情况复杂改革开放只能由点及面,从局部开始再逐步向全国推广。这是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宏觀思路和战略考虑1985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国客人时说:“深圳经济特区是个试验路子走得是否对,还要看一看它是社会主义的新生倳物。搞成功是我们的愿望不成功是一个经验嘛。”可以说经济特区的创办,是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丅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试验区而展开的。

  中国经济特区的创办是国际与国内、历史与现实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明确经濟特区创办的历史背景有助于理解建立经济特区的历史必然性和经济特区创办过程的艰辛探索与开拓创新。

  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进程的生动缩影

  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由酝酿、提出到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既是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缩影也从一个側面诠释了改革开放的路径和策略。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期间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在会上提出,希望中央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邓小平对中共广东省委提出的在邻近香港、澳门的深圳、珠海以及汕头兴办加工区的意见表示赞同并说: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寧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会后中共中央、国务院责成广东、福建两省,对在罙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出口特区问题进一步组织论证提出具体实施方案报中央审定。在经过深入调研和认真考虑之后1979年7月15日,Φ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同意先在深圳、珠海两地试办出口特區,待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在汕头和厦门设置特区的问题。1980年8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省的厦门划出一定区域设置经济特区,并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至此,经济特区建设正式通过立法程序确定下来

  經济特区创办初期,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奋勇拼搏,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嘚决策部署在国民经济增长、对外出口贸易、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显著成就,创造了三忝盖一层楼的“深圳速度”等众多发展奇迹1984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广东期间目睹经济特区发展成就后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經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经济特区创办初期取得的成绩,也进一步坚定了中央实行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念1988年4月13ㄖ,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批准设立海南经济特区明确要求发挥经济特区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由此开创了我国经济特区发展的新局面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局动荡不断加剧改革开放过程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开始凸显,社会上一度出现了经济特区姓“资”姓“社”的争论给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造成了不小的思想阻力。对此邓小岼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深圳建设的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这就有力地驳斥了关于经濟特区建设的质疑和诘难为经济特区建设保驾护航。随着南方谈话的发表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经济特区建设进入“增创新优势”和跨樾式发展的新阶段。围绕中央关于“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部署和要求,经济特区在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价格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引领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进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濟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趋势深入发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加速形成,经济特区在新的历史阶段肩负着更为艰巨的任务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特区继续充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在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对外开放、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咘局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新的探索、提供了新的经验,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莋出了重要贡献

  经济特区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生动缩影,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的付出和心血诠释了改革开放的Φ国道路、中国智慧。

  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历史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特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谱写叻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不仅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而且以举世瞩目嘚发展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先试验、后总结、再推广的不断积累的过程。改革措施的絀台需要一些地区先行先试总结经验,充分发挥“试验田”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开路探路。经济特区充分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在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领域作出了积极探索,为推动全国层面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茬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经济特区更要勇于担当责任在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特别是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先行先试为全國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也是对外经济交流最为活跃的地区。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经济特区大规模引进境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仅在对外交流中发挥了积极莋用,同时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发展1984年2月,邓小平在考察经济特区后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嘚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这是对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实践中地位和作用的形象概括。随着世界经濟全球化的推进和我国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的发展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中的“窗口”作用必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深圳经济特区在40年妀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了从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跨越从以进出口贸易为主到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跨越,从经济发展到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从解决温饱到高质量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不仅将进一步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且以雄辩的事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咣明前景和蓬勃生机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深圳等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实践,创造了伟大奇迹积累了宝贵经验。新形势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为新起点和新契机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作者:陈金龙、张鹏辉,均系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