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画?

在明星画廊博而励的展位上,艺术家廖国核看似随意的作品曾引发了两位观众的不满。 深圳晚报记者 杨端端 摄

“这是什么鬼画?这个也叫艺术作品么?竟然带这样的作品来展览!”9月18日,两位阿姨站在2016艺术深圳展场博而励画廊展位上,怒气冲冲用手使劲去扭捏一幅油画作品,并指着博而励画廊总监许冉冉的鼻子说:“以后再不要让我们看到这种画来深圳! ”这估计是温文尔雅的艺术深圳展场内发生的最戏剧化的一幕了。

并不喜闻乐见的“好画”

听完许冉冉的讲述后,记者仔细端详了这幅被骂的画:没有打基底色的画布上,一些看似极其随意的涂鸦线条,画布没有绷框,上面两只角固定在展板上,下面的两支角卷飘在空中。的确,这幅艺术家廖国核的作品不是传统视觉喜闻乐见的“好画”,很难对其产生敬畏感或愉悦感。甚至对于对有些美术史训练的观众来说,也会有挫败感。这一桩“廖国核画事件”充分说明了,尽管抽象绘画的价值不可低估,但它仍然没有成为大众文化组成部分的现实。

而在整个2016艺术深圳的展场中,除了这张有点“过火”的画以外,还有很多的让人觉得“看不懂”“不好懂”的抽象画,观念艺术,和艺术装置等。不少普通观众,在走进展场时也都在暗自琢磨,这些画什么意思?这些画能叫画么?这些艺术品有人买么?

两年前,艺术深圳主办方摒弃了往届“经典艺术+当代艺术+艺术衍生品”的办展模式,决定专注于当代艺术后,他们也都做好了要用“当代”和“抽象”给深圳人带来艺术观念和欣赏趣味的挑战,同时也要从中找到并培养出当代艺术藏家的准备。

“其实当时我不是特别生气”,被两个阿姨的怒气洗刷一通后的博而励画廊总监许冉冉平静地告诉记者:“这是好的疑问,因为五六年前在北京也产生过这样的效果,大家都在讨论这样的现象。接受是需要经历一个过程的,很多人认为廖国核画得很随意,其实这个艺术家的创作是很严肃的。并非所有的画都应该是浓墨重彩,一个艺术家可以用轻松的画面去表达对社会的体验。而艺术家能在众说纷纭的时代坚持自己独特的艺术是很不易的。廖国核有想法也有突破,他对生活仔细观察之后,在作品中提出了自己的批判和警惕。”许冉冉说,“估计以后对于当代艺术越看越多,这两个阿姨某一天会反省当时自己不礼貌行为。”

博而励画廊是这次参展艺术深圳的几个著名的大画廊之一,其签约的艺术家在当代艺术界颇有分量,风格突出个性鲜明。在博而励展位最显著的位置,著名当代艺术家张培力的一件影像装置《静音》占据了一大块空间。

其实,影像收藏在中国还是小众中的小众。许冉冉表示,之前在挑选作品的时候都是进行了深入的考量,这件作品是张培力在深圳制作的,大量的服装代工厂是早期深圳的特色,而这个作品的首展又是2008年在深圳OCT艺术中心,所以博而励希望将这件作品和深圳的关系表达出来。“既然来参加,就希望是拿出最好的面貌。” 在另一间惹人注目的明星画廊香格纳的展位上,也有一件很先锋的影像装置作品——艺术家胡介鸣的《一分钟的一百年》中呈现出的上千种影像,每一种都是对一件近现代艺术名作的解构和重新演绎。可以看出,香格纳也本次也是拿出了最能表现自己画廊主张的精品来,而不只是去迎合买家。

正如深圳大学美术馆馆长陈向兵评价:本次艺术深圳参展画廊整体投入力度很强,而且明显经过了精心策划和准备,显示出清晰的思路和个性特色。

当代艺术就要“敢为天下先”

深圳近年间涌现出来的本地新兴画廊,大部分都是走当代路线,而深圳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画院、深圳大学美术馆这样的官方美术机构以及OCAT,华美术馆等机构美术馆也都做了不少有当代元素的艺术展。在这些展览中,一些更加激进的当代艺术早已超越了视觉感知的范围,而扩展到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所有感知功能。在经常被这些当代艺术展熏染的业内人士和媒体人看来,博而励的这幅廖国核的画,也并非有多么惊世骇俗。

当代艺术要求人们更新观念,以新的眼光和态度来认识理解和接受。本次参展的台湾大象画廊老总钟经新认为,当代艺术主要是注重其精神性和未来性。著名当代艺术家梁铨告诉记者,当代艺术主要是探索一种可能性。著名策展人王端廷说,“抽象艺术”绝某种非从天而降的形式,了解抽象艺术需要花时间、需要认真去了解艺术史,而无捷径可走。

深圳大学美术馆馆长陈向兵认为,深圳是一座先锋城市,骨子里就有敢为天下先的基因。而当代艺术就是典型的“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符合深圳的当代气质。如今40岁以上的深圳人的生活是打拼出来的,而他们的深二代完全有条件在轻松的环境中享受文化的乐趣,张扬自己的个性,以后的深圳接受当代艺术并不会是一桩难事。

}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 ),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古代流传下来的名画有不少,比如说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还有阎立本的步辇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些都是举世无双的名画珍品,就是古人诡异的画也有不少,比如说现今被收藏在故宫博物馆,南宋李嵩的《骷髅幻戏图》,画面看起来祥和换了,但其中骷髅状的提线木偶却令人心生恐惧。清朝也流传下来过一副女鬼图,乍一看跟感觉很精致,但放大后细看就会发现问题。

这幅画没有人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只知道是创作于清朝。它的名字叫《窥窗见鬼图》,这幅画后来还到了慈禧的手里,当然,她并不是很喜欢,因为内容比较诡异。乍一看可能没什么,画面设置在书房,但放大后就会发现不对的地方。在靠近窗户的地方有一双眼睛,窗户已经破了,那人的眼睛从窗户偷窥着房子里面的情形。可他偷窥的压根就不是什么美女,而是一个鬼怪在用笔在美女脸上勾勒着什么。 放大鬼怪可以看到,美女压根不是美女,而是鬼怪自己绘制出来的美女脸。这幅画正是根据蒲松龄的作品聊斋志异所创作的,聊斋志异最早的抄本在清朝康熙年间出现。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大部分是抨击科举制度还有封建礼教的束缚。《窥窗见鬼图》画的只是其中一个短篇的画面,这个短篇许多人都看过改编后的电影版,它名叫鬼画皮。

这一个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叫王生的秀才遇到了一个身份不明的漂亮女子,他贪图这个漂亮女子的容貌,便把她带回了家中居住。几天下来,他被这个美貌女子迷得神魂颠倒,就在这个时候遇上了一个捉鬼的道士。谁知道士告诉他,他已经被鬼缠身,到了晚上他也是半信半疑。

于是趴在女子的窗外偷偷观察,结果正好发现一个丑陋的鬼怪正在画一副人皮。再一看,人皮正是那名女子的,王生也是吓了一大跳。急忙去找道士求救,然而王生还是被剖肚挖心。最后是他那妻子找到了一个老道士跪求,含着他吐下的痰,回家后这痰就变做了王生的心脏,才救下了他的生命。其中《窥窗见鬼图》画的正是王生偷窥那心惊的一幕,这个小故事寓意深长,主要是告诫男性不要被美色所迷,你可不知道美丽的皮囊下是人是鬼。 蒲松龄生在明清交汇的乱世,青年时期就喜欢以来神仙鬼怪这一类的奇闻异事,同时他也把黑暗的社会现实还有个人遭遇的坎坷造成的人生态度写进了作品中。画皮是聊斋里面比较有影响力的一篇,以鬼怪来讲述故事看看起来荒诞不经,但故事却值得深思。作者后来还仿造司马迁写史记的方式写下了一段话:“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为美。迷哉愚人! 聊斋志异住吸引人的也是其中的鬼怪和深思,它也将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从这以后,文言小说很难再达到这种境界。模仿它的也不在少数,比如说沈起凤的《谐铎》、浩歌子的《萤窗异草》,但其艺术水平都不及聊斋的。聊斋虽是文言文,但读起来却没有太大障碍,有兴趣的不妨找来一读。

参考资料:《窥窗见鬼图》、《聊斋志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 互联网算法推荐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jubao@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是什么画一幅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