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声念佛和默念佛号速度要保持一致吗?

今特整理印光大师对在家学佛人的一些开示,虽则不全,但基本的要点都囊括了。包括日常的功课安排、待人接物、以及对与女众的特别开示。

若初心者多,则无论朝暮,均可以念《弥陀经》、《往生咒》,即念佛矣。朝暮如是,日间如是亦可,不念经咒,即以“赞佛偈”起亦可。须知所有功课,均以念佛为主,经咒为宾。知此义,再按林员之身分而定,庶可适宜。

1、念《佛说阿弥陀经》一遍

3、念佛若干,百声、千声、万声…

2、念佛若干,百声、千声、万声…

三、有修行其它经咒的课诵建议:

1、念佛为主,经咒为辅

2、念佛程序参考上面的一和二

或者每次念佛,皆念《弥陀经》、《往生咒》,但早起发愿,念长《发愿文》,晚亦如之,余皆念四句即已。或者早起第一次念《弥陀经》、《往生咒》,以后但接续念佛不断,至晚念《发愿文》,三皈依。

又:念佛仪轨,念诵次第,不可错乱

印光于十八日奉上芜函及拙钞,不知曾收到否。不意阁下亦于兹日复示手教。其同心相感欤,抑偶然符会尔。所云念佛仪轨,须分同众独修两种。若同众修,当依日诵中念佛起止仪,庶可通途无碍,彼此攸宜。至于独修,虽可随人自立,然其念诵次第,不可错乱。所云放下身心,闭目凝神,念净法界护身咒,及默想赞佛偈,礼佛及三菩萨毕。若诵经,则诵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毕,然后朗念赞佛偈毕,即接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导师阿弥陀佛。即唯念南无阿弥陀佛,宜围绕念,或数百声或一千声。末念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三菩萨,然后念发愿文。文毕念三自归。是为一期起止。若欲多诵经,多持咒者,当另立一诵经时。若一时并行,当先诵经,次诵咒,次赞佛念佛,次发愿三归。此决定不易之次序也。(三编卷一·复丁福保居士书四)

问:修行人止恶行善,是分内事,允当加勉。惟功课及二六时中,过现未三心憧憧往来,总不能除。心业未净,于往生有无妨碍。

答:功课宜专不宜繁。专易摄心。繁难归一。往生在信愿真切。倘无真信切愿,纵心能清净,亦难往生。不可不知。(三编·答俞大锡居士问)

虽则长时念佛,无有间断,须于晨朝向佛礼拜毕,先念阿弥陀经一遍(注①),往生咒三遍毕(注②),即念赞佛偈(注③),即阿弥陀佛身金色偈。念偈毕,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注④),随即但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注⑤),或一千声,或五百声,当围绕念。须从东至南至西北绕,为顺从,为随喜。顺从有功德。西域最重围绕,此方亦与礼拜均行,见正编复马契西书五。若不便绕,或跪或坐或立皆可。念至将毕,归位念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菩萨(注⑥),各三称,然后念净土文(注⑦),发愿回向往生。念净土文者,令依文义而发心也。若心不依文而发,则成徒设虚文,不得实益矣。净土文毕,念三归依(注⑧),礼拜而退。此为朝时功课,暮亦如之。若欲多多礼拜者,或在念佛归位之时,则拜佛若干拜。九称菩萨,即作九礼,礼毕即发愿回向。或在功课念毕礼拜,随己之便,皆无不可。但须恳切至诚,不可潦草粗率。蒲团不可过高,高则便不恭敬。

【事务繁忙,可用早晚十念法代替】

若或事务多端,略无闲暇,当于晨朝盥漱毕,有佛则礼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即念小净土文;或但念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偈,念毕礼佛三拜而退。若无佛,即向西问讯,照上念法而念。此名十念法门,乃宋慈云忏主,为王臣政务繁剧,无暇修持者所立也。何以令尽一口气念?以众生心散,又无暇专念,如此念时,借气摄心,心自不散。然须随气长短,不可强使多念,强则伤气。又止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伤气。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此法能令心归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数虽少,功德颇深。极闲极忙,既各有法,则半闲半忙者,自可斟酌其间,而为修持法则也。(正)与陈锡周书

印光大师:闭关或精进专修净土的早课、晚课,及其它课诵建议

◎闭关专修净业,当以念佛为正行。早课仍照常念楞严、大悲、十小咒。如楞严咒不熟,不妨日日看本子念,及至熟极,再背念。晚课弥陀经、大忏悔、蒙山,亦须日日常念。此外念佛,宜从朝至暮,行住坐卧常念。又立一规矩,朝念一次,未念前,拜若干拜。先拜本师释迦牟尼佛三拜,次拜阿弥陀佛若干拜,再拜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各三拜。再拜常住十方一切诸佛、一切尊法、一切贤圣僧,三拜。即念佛,或一千声,或多或少。念毕,再拜若干拜。午前一次,午后一次,再歇一刻,做晚课。初夜念蒙山,后念佛若干声,拜若干拜,发愿回向、三皈依,后心中默念佛号养息。卧时,只许心中默念,不可出声,出声则伤气,久则成病。虽是睡觉,音教心仍常存恭敬,只求心不外驰,念念与佛号相应。若或心起杂念,即时摄心虔念,杂念即灭。切不可瞎打妄想,想得神通、得缘法、得名誉,想兴寺庙,若有此种念头,久久必至著魔。纵令心净妄伏,亦不可心生欢喜,对人自夸有一分就说有十分,此亦著魔之根。(三)复明心师书

以上为印光大师在文钞中的开示,以下末学个人整理,仅供参考——

个人认为,本篇课诵可能是给出家僧尼闭关的建议,因为有另外一篇针对在家居士的建议。

在家居士参考:《印光大师:在家居士早课、晚课建议》

早课时间一般在凌晨4~6点

1、念楞严咒(一般1遍)

2、念大悲咒(一般7遍)

3、念十小咒(一般各1遍)

(早餐时间,此外行住坐卧常念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拜)

南无阿弥陀佛(若干拜,至少三拜)

南无观世音菩萨(三拜)

南无大势至菩萨(三拜)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三拜)

南无常住十方一切诸佛(一拜)

南无常住十方一切尊法(一拜)

南无常住十方一切贤圣僧(一拜)

南无阿弥陀佛(专念佛号1000声左右,多少跟进自己情况决定)

[3、拜佛,结束课诵]

(此外行住坐卧常念佛)——

【三、午前课诵、念佛】

午前再进行一次,方法如二中的朝课安排,时间一般在11点30前完成

(午餐时间,此外行住坐卧常念佛)

【四、午后课诵、念佛】

午后再进行一次,方法如二中的朝课安排,时间一般在15点~16点进行

歇15分钟左右,接下来做晚课

(此外行住坐卧常念佛)——

晚课整理如下,时间一般在17点前完成

1、念佛说阿弥陀经一遍

(此外行住坐卧常念佛)——

【六、初夜、念佛、发愿、回向】

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痛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花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6、后心中默念佛号睡眠

念佛人想要往生净土,首先要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

佛经多处提到,富贵人学道难,女人学道难。富贵人骄慢奢侈,待人接物很难谦卑自牧,要放下攀缘心,虚心求道,很不容易。女人则执着自己的容貌,常常心怀妒忌。却不知纵然外表天姿国色,身体里面依旧不过是一包粪便。贪恋这个虚幻的身体,还怎么能悟到自己灵觉的妙性?

如来为教众生对治这个毛病,提出了修四念处观。

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观想成就,那些执着色身,自以为了不起的习气,都能消灭无余,宛如片雪投进洪炉,顷刻融化。富贵女人,必须将骄傲、奢侈、爱美的习气彻底抛弃,一点不留,将来才有离苦的希望。

一个女人,如果能在有生之年,将这个幻化的躯壳看破,所得利益之大,不可言喻。女人都在乎自己的容貌,每天忙于梳妆打扮,倘若心中没有了这种念头,就容易与净土法门相应。当今女子,打扮得妖精一般,穿得如同娼妓。应当布衣布鞋,不要穿绸缎华丽的衣服,不要擦粉洒香水,举止轻浮;应当穿着端庄,遵照圣人的教训,令人起钦敬心。那些追求时髦的女人,衣着姿态,只会让人起染污淫欲的念头。

有人说女人来月经时身体污秽,不可以拜佛诵经,这话不通情理。女人月经短的,二三天结束,长的六七天。修行不可以间断,怎么能因为这天生的小恙,就荒废了修行?月经来时,念佛诵经,一切照常。只要注意如果手接触过脏东西,要马上洗干净,不要用碰过污物的手翻经焚香而已。

亟斋居士编写的《达生编》指出,妇女怀孕后,最重要的是要戒淫。古人怀孕后夫妻分房,就是怕动欲念。怀孕后的头三个月行房事,孕妇由于动欲念,子宫再度张开,容易失血或者引起胎动。三个月后行房,将使胎胞增厚,容易难产;欲火伤胎,污浊凝积,孩子身上长痘毒、疮疾,都是因为父母不注意。懂得这个道理,就不会有小产、难产等事,所生的儿女,也都很少痘疹等毒,又长寿健康。

关于难产,从远因讲,大多由于宿世或现生的杀业所致。如果女子从小能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就可消除宿世乃至现世的杀业,杀业既消,临产就不会有障碍。也许产妇不懂佛法,万一难产,应当劝产妇及其亲属,以至诚心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宿世怨家企图障碍她,不让她生孩子的,一听到菩萨名号,由于菩萨的威德神力,都立刻远远躲开,不敢作祟。有人说产妇临产裸露不净,念菩萨名会亵渎得罪,这是以凡夫情见,妄测菩萨心行。这是性命攸关的紧急时刻,不能按平常情况来说。譬如儿女跌落水火,呼喊父母求救,父母听见,一定立即前往救援,决不会因为他衣冠不整,身体不干净,而不肯救。

至于说有善女人临终前骨瘦如柴、病苦缠身,这是多生多劫的业障,靠着她今生勤修净业,终于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而已。不要以为她修持太辛苦了,导致身体衰弱,这话不是事实,还可能令信心浅薄的人产生退惰,罪过就大了。念佛之人,一定能消除业障;若有业障现前,是转将来堕三涂的恶报。

一个女人,孝顺公婆,尊敬丈夫,教养儿女,是世间圣贤人所为,也是佛门克尽本分的规矩,具足以上功德,修习净土,决定声旺而道隆,临终蒙佛接引,直登九品莲。

居家处世如何对待不如法的人

居家处世,见人有不如法,既无威德,足资制服,又不善劝谕,使令感悟,只好忍耐随任,忆念观音,以祈慈佑得乎,并恳开示幸甚。

诚之所至,金石为开。即彼不得益,自己却得大益。(《批念佛居士书》)

见人杀生,能救则救。否则发大慈大悲心念,以期杀生者,并所杀之生,各各消除业障,增长善根。而所杀之生,即从此往生西方,了生脱死。岂可不依佛意,妄生瞋自瞋他之烦恼,而通宵不寐也。不观周安士先生见一切神祠,及一切畜生,皆劝发菩提心,令求生西方乎。(此系依佛言教,非彼自立。)纵彼不领会,而我之悲心已诚挚恳切矣。此实助成净业之大宗也。(《复卓智立居士书三》)

汝乡无通佛法人,宜此等邪说大兴。汝既无正智慧眼,只宜尔为尔,我为我,各守各法,各行各道。亦不附入彼党,亦不攻讦其非。则虽与其同居,亦无相染及相忌等。和光而不同其尘,是为守己之道。言和光者,非随彼修持,但不攻讦,亦不赞叹之谓。若随彼转,则便成同尘矣。同尘,则便成佛法之罪人矣。凡夫修行,当发利人利物之大菩提心。其利人利物之事,则力能为者,勉而为之。不能为者,必令此心常存。则固与大乘之愿心,不相背也。(《复卓智立居士书七》)

}

为什么净土宗讲“念佛、忆佛,将来才能见佛”?就好比我们念自己的父母,嘴巴在念,心没念,是否是真念?反之,嘴不念,心念,这种念力有多大?

真正念佛是用心,而不是用嘴。现在的人念佛多是用嘴,而不是用心。

因为遇到的“善知识”都让他张嘴念,偶尔有一个告诉他用心念,他不习惯,还认为是错的,还是张着嘴念。

刚学佛时,心的力量没有发动,只能用嘴念。时间久了,有的人误以为就是用嘴念,不知道如何转为心念。

真正的念佛,必须念念觉知。念每一句佛号时,都要清清楚楚地觉知:此时此地我在念佛。如果念出声,只是耳听得很清楚。如果没念出声,整个身心都在念。

现在大家都在念佛,可是都是用口念,而不是用心念。看看“念”字的写法,“心”字上面一个“今”字,也就是说要用心念。

如果口念,心不介入,怎么可能把净念功夫储存进阿赖耶识呢?

之所以要“净念相续”(即净念不断),就是为了把净念储存进阿赖耶识。何谓净念?就是没有夹杂的念。

如果能保持净念相续,当下即是,根本不需等到临终。正因为大家达不到净念相续,所以中间才会产生妄想。

如果“心”发动了,就不用嘴念了。当心还没有发动时,最好要发出声音念:通过舌根发出声音→耳根将声音录进→储存进阿赖耶识。

如果嘴不出声,耳根会被外境的杂音所干扰。就像录音机录音时,如果环境太乱,就会录进杂音一样。如果没有杂音,就是一种单纯的念。

你念佛是否是“口念,耳闻,心受”?如果这三者未结合,我可以告诉你,你念佛是没有用的。

必须“口念,耳闻,心受”,佛号才会储存进阿赖耶识,把过去不好的信息冲淡。

我们的阿赖耶识就像一个装满各种味道的水杯,如果我们不断地往里面兑糖水,最后杯子里的水就变成了甜的,其他味道都被冲淡了。

如果念佛不是三者结合,就如同杯子里的甜水没有放够,是无法将其他味道冲淡的。

如果你现在没有杂念,我说话的声音,你会原原本本地录进去。

就像一台声控录音机,我一开口讲话,它马上就录进去;我不讲了,它马上就停止录音。但是大家做不到这一点。

我讲话的时候,你的妄念少一些,是因为我的声音干扰了你的妄念;我不讲的时候,你的妄念又多起来了。

无论你采用哪种方式学佛,贵在感受。如果只是相信,缺乏感受,根本不行。

但是比感受更重要的是理解。为什么学佛的人经常问彼此学佛有没有感应,而不问是否理解呢?

因为他们认为感受更重要,理解是其次。所以很多人功夫不上路,就是因为理上不明。

现在学佛的人拜好多师父,学好多方法,都是为了学法,而不是学理。

比如买来一部车,没看说明,坐上去就开,一开就掉到沟里去了。

所以学佛必须先通达佛理,不要以为学理会耽误学佛。就像砍柴之前,你先用十分钟时间磨刀,看起来比别人晚去了十分钟,但是由于工具锋利,并不比先去的人砍得慢。学理不会耽误修法。

如果念念能觉知,胜过念十万亿佛土的佛号。换句话说,念十万亿佛号,如果不能念念觉知,看不到自己的起心动念,又有什么用呢?

看住自己的心,胜过念十方三世诸佛佛号。看不住自己的心,念佛仅是种点善因而已。

现在人都是信佛,不是学佛。学佛才能成佛,信佛永远成不了佛。就像相信自己能发财,但不去做,怎么能发财呢?

悉达多当时就是学佛,才成了佛。我们学佛就是学习悉达多,学他的悲心、愿力。

但是我们现在只能勉强挂靠“信佛公司”,还挂靠不上“学佛公司”。

现在学佛人的误区是: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为什么不相信这是自己的最后一劫、最后一世呢?

为什么不把希望寄托在今生,而是寄托在来世呢?刚开始学佛,听善知识的开示很重要。

“十地顿超无难事,不历僧祇获法身”,即使要“三大阿僧祇劫”,一念也可以顿超。禅宗里有句话:一念超百劫。

信,要真信。修,要实修。

什么叫真信?对佛教讲的生死轮回、三世因果要深信不疑;对五戒十善更要遵守。

什么叫实修?把修行落实到生活中,从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

都说修行消业障,业障就是我们的习气。如果学佛几年了,习气一点也没有减少,智慧也没有开,说明没有学好。

当一个人学佛学到很虔诚的时候就能忘我。

只有忘我,才能与道相应,才能感受到天地与我同体,才能感受到什么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相信是一个层次,理解是一个层次,感受又是一个层次。你现在属于哪个层次,只有自己知道。

念佛就如同打电话,如果号码不准确,没有掌握拨号的方法,就无法与对方接通。如果号码准确,拨打的方法也掌握了,一打就通。

怎么念佛呢?最好把你所念的佛的形象观想出来。例如大家都喜欢念“阿弥陀佛”,就把阿弥陀佛观想出来。

就像别人一提到你母亲,你脑子里马上会出现你母亲的形象一样。

念佛的人必须做到,一提到佛,脑子里马上呈现佛的形象,只有这样才能与佛感应。

如果突然问你:阿弥陀佛是什么样子?你想不起来是什么样子,说明你还没有掌握念佛的方法。要念佛、忆佛,才能见佛。

也有很多念佛功夫很高的人,念佛的时候,头脑里没有任何佛的形象,只有灵明的觉知。

但是,对于刚学佛的人来说,必须记住阿弥陀佛的形象。一提到阿弥陀佛,他的形象马上出现,不需要想。

在过去,念佛法门通常是观与念同时进行。即在念佛的同时,把佛的形象观想得非常清晰,刹那间你的心眼看得非常清楚。

拜佛的时候也要观想。在拜下去顶礼的时候,要观想我们的双手托着佛菩萨的双足,佛光照耀在我们身上,佛菩萨将甘露洒在我们身上。

只有活着的时候与佛沟通了,临终才能蒙佛接引。

观佛与念佛哪个更重要呢?“观”属于初步,“念”就很高了。只有头脑里有了佛的形象,才能更好地与佛沟通。

当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时,连佛的形象也没有了。通常在念佛的同时,必须观佛。

《大乘观无量寿经》是净土宗的主要经典,讲的就是观修的方法。

无论采用哪种修行方法,都要观、念同时下手。例如修禅,要观世间无常。那么念的又是什么呢?念的也是生老病死无常。

实际上观与念在某个阶段是同时的,在另一个阶段则需分开。因为观与念都是通过心在作意。

如果我们在观佛、念佛时杂念很多,破坏了画面和念头,就要重新观,重新念。

念佛念得慢,容易产生杂念;念得快,念念都在念佛,就不容易产生杂念。如果还有妄想,说明还有多余的力量,就要加上观。

就像做事一样,做简单的事,脑子还有空考虑别的;做复杂的事,就没有空再想其他了。

学“念佛”不像学其他法门那么复杂,只须深信不疑,念不间断,即能成就。学其他法门则需通达许多教理。

念佛就如同往装满苦水的杯子里不断地加糖水,直到将苦水转换成甜水。

也就是不断地冲淡我们的业障,使它没有力量现前。尤其是业障重的人,最好每天都念佛。

修行不怕笨,不怕慢,就怕你停下来。因为修行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长期积累。

好多人活了几十年才开始学佛、念佛,头脑里收集了很多社会上的事物,再念佛,就很难储存进去。

怎么办呢?只要放松身心,提起佛号不放下,自然能把佛的声音、相貌录进去。

当念佛的种子深入八识心田后,就不需要再念了。因为这时候你的每一个念头都是佛,其他念头已经被同化了。

往往真发心念佛的人,感应特别多。有了感应,不要跟着感应跑,要一直念下去。如果你放弃念佛,跟着境界跑,境界就会消失。

如果我们念佛真能念到一心不乱,那真的是有求必应,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要什么,动个念头就可以达成。一心不乱就能与佛沟通。

尤其是老居士,最好每天早晚各念半个小时的佛。早晨是一天的开始,又休息了一夜,脑子里杂念比较少,念半个小时的佛,这一天脑子里都会有佛。

晚上念佛,睡觉也会念佛。这样一天一夜都与佛在一起。其实不需要多念,只要专注,早晚各半个小时就够了。当然,如果你有时间,能多念更好。

有的人用口念佛,家人不支持。在心中念,谁能知道呢?只要念头不间断,佛菩萨一样知道,不需要你念出声来。

上了年纪的人最好每天多念佛,让头脑装满佛号,不把乱七八糟的杂事装进去。只有这样,临终时才能去佛国。

如果满脑子儿子、孙子、家庭琐事,那只有一个结果:还来娑婆世界轮回。临终一念决定了我们的去向。

你们会问:修了那么多年,临终错乱了,不就白修了?果真修得好,临终时怎么可能错乱呢?功夫修得好不好,临终时是最好的检验。

为什么念佛要录入第八识才有用

我们之所以要用功,例如念佛、诵经、观想等,就是为了把这些好的信息录进第六识,再传到第七识,进一步储存到第八识。

在座的有人不懂什么是第八识,可以暂时把它理解为仓库。

刻骨铭心的事物都收藏在第八识里,毛病习气也是收藏在第八识里。

收藏在第八识里的东西,生生世世都会让我们受用。不深刻的事物则存在第六识里,往生后就没有用了。

平时说佛话,做佛事,就是为了把佛的信息、佛的形象装满阿赖耶识(第八识),把不好的东西从阿赖耶识中挤出去。

如果阿赖耶识中全是佛的信息、佛的形象,临终必生佛国。

那如何把佛的信息储存进阿赖耶识呢?只有通过不断地诵经、念佛、拜佛、诵咒……把过去输入的所有不好的信息都挤出去。

修得好不好,从晚上做梦也可以检验出来。如果所做的梦与佛无关,绝对不行。因为做梦是小昏沉、小死亡,临终是大昏沉、大死亡。

但是,现在学佛的人,一万个人难得有一个能把念佛的种子种入八识心田。

这就说明以大家目前学佛的方式,根本无法将学佛的种子种入八识心田。所谓的学佛也只是在培点福报而已,甚至连学佛的“因”都没有种进去。

你以为种入八识了,实际上是在第六识,甚至连第六识都没有进入。

因为只要进入第六识,就会慢慢渗透到第七识。一旦进入第七识,就可以慢慢进入第八识。

为什么很多人听了开示还是不懂得如何用功呢?那就说明连六识都没有录进去。

如果过去听过的经文、道理,现在回忆不起来,就说明当初没有录进去。

现在非常流行“念佛”,大家没少投入时间,佛号没少念,但是根本没有产生效果。

都是用嘴念,头脑没有介入,口里念佛,头脑还在思考问题。单凭口念,怎么能留下印象呢?

临终时,前五识逐渐死去,眼不能看,耳不能听,口不能讲,身不能动,只有意识还在微细地活动,能明白一点点道理。如果生前学佛在第六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时还有点学佛的影子。

接着第六识也死了,这点学佛的印象也消失了。如果学佛的信息已深入到第七识,别人看你已经死了,但你的第七识还在活动。

再接下来第七识也死了。如果你学佛的渗透力不够,就到此为止了。由于平时学佛的力量不够,未渗透到第八识,这时就会随着平时的习气走。

例如平时的习气是好斗,就会投胎去做阿修罗;平时的习气是贪,就会投胎到饿鬼道。

如果遇到明师指导你学佛,你学佛的力量就会渗透到第八识(前七识全部会死去,只有第八识不生不灭),临终就会被佛的力量牵着走,这时才是佛来接引你。

实际上,这时根本不需要佛来接引你,你自己就可以到西方净土。

——摘自《万行大和尚开示:被歪解错修了几百年的念佛法门》

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在践行佛法、体证生命本源的智者。

15岁信佛、18岁出家、29岁证得生命本源,30岁复建东华禅寺、4年佛学专业、7年闭关、19年建寺安僧、1万多场开示演讲、千万言著述、13部著作出版多国语言……

2000年创立东华家风: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2008年倡行每月1次升国旗;2016年创立中国首座佛教爱国馆;2000年至今,向社会捐款捐物数千万元,并多次荣获省市“模范和谐寺观教堂”称誉。

从童真入道、闭关证悟,到建寺安僧、讲经说法,历经三十余年,总结出一条能让人类证悟本源的解脱之道——《东华禅》

本着普度众生的使命,万行大和尚将《东华禅》修行法门无私奉献,殷切期望天下众生通过学修《东华禅》融通人生四大关系:我与家庭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我与国家的关系,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号可以默念不出声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