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件尺寸与温度关系使用温度的上限和下限,解释原因?

现列出部分常用的名词术语:

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内所含的质量,简言之是质量与体积之比,其单位是百万克/米3(Mg/m3)或千克/米3(kg/m3)或克/厘米3(g/cm3)。相对密度亦称密度之比,是指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各自规定的条 件下之比,或者是说一定体积的物质在t1温度下的质量与等体积参考物质在t2。温度下的质量之比。常用的参考物质为蒸馏水,并用Dt1/t2或t1/t2表示,为无因次量。

物质在其蒸气压下液态—固 态达到平衡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或凝固点。这是由于固体中原子或离子的有规则排列因温度上升,热运动变得杂乱而活化,形成不规则排列的液体的一种现象,相反的过程即为凝固。对于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常称为凝固点或冰点,与熔点不同之处在于放出热量而不是吸收热量。其实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一致的。

指用毛细管法所测定的从该物质开始熔化至全部熔化的温度范围。

系指液体在冷却过程中,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相变温度。

表示液体石油产品性质的指标之一。系指样品在标准条件下冷却至开始停止流动的温度,也就是样品冷却时还能倾注时的最低温度。

液体受热发生沸腾而变成气体时的温度。或者说是液体和它的蒸气处于平衡状态时的温度。一般来说,沸点越低,挥发性越大。

在标准状态下(1013.25hPa,0℃),在产品标准规定的温度范围内的馏出体积。

固态(结晶)物质不经过液态而直接转变为气态的现象。如冰、碘、硫、萘、樟脑、氯化汞等都可在不同的温度下升华。

蒸发是指液体表面发生的气化现象。蒸发速度亦称挥发速度,一般用溶剂的沸点高低来判断,决定蒸发速度的根本因素是溶剂在该温度下的蒸气压,其次是溶剂的分子量。

蒸气压是饱和蒸气压的简称。在一定温度下,液体与其蒸气达到平衡,此时的平衡压力仅因液体的性质和温度而改变,称为该液体在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

两种(或几种)液体形成的恒沸点混合物称为共沸混合物,是指处于平衡状态下,气相和液相组成完全相同时的混合溶液。对应的温度称为共沸温度或共沸点。

折射率是表示光在两种不同(各向同性)介质中光速比值的物理量。光的速度因介质不同而异,当光从一种透明介 质进入密度相异的另一种透明介质时,由于速度改变,在其进行方向上发生改变,故称为折射。光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比,或光线通过真空时与通过介质时的速度比,就是折射率。一般表示的折射率n是指光由空气进入任一介质的数值。通常所指的折射率是采用钠黄光(D线),在t℃测定的,故用ntD表示,如在20℃时测定的,则为n20D。

闪点又称燃闪点,表示可燃性液体性质的指标之一。是指可燃性液体加热到其液体表面上的蒸气压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闪火时的最低温度。闪燃通常为淡蓝色火花,一闪即灭,不能继续燃烧。闪燃往往是发生火灾的 先兆。测定闪点有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一般前者用于测定高闪点液体,后者用于测定低闪点液体。

燃点又称着火点,表示可燃性液体性质的指标之一。是指可燃性液体加热到其表面上的蒸气与空气混合物与火焰接触立即着火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易燃液体的燃点高于闪点1~5℃。闪点愈低,燃点与闪点之间差别愈小。

可燃性物质在没有接触明火就能引起着火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自燃点越低,着火的危险性越大。同一物质的自燃点随压力、浓度、散热等条件及测试方法不同而异。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蒸气或可燃固体的粉尘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与空气或氧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范围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一定的浓度范围,称作爆炸极限或燃烧极限。如果混合物的组成不在这一定的范围内,则供给能量再大,也不会着火。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到一定的浓度范围,遇到火源就会燃烧或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爆炸极限通常以蒸气在混合物的体积百分数表示,即% (vol);粉尘则以mg/m3浓度表示。如果浓度低于爆炸下限,虽然明火也不致爆炸或燃烧,因为此时空气占的比例很大,可燃蒸气和粉尘浓度不高;如果浓度高于爆炸上限,虽会有大量的可燃物质,但缺少助燃的氧气,在没有空气补充的情况下,即使遇明火,一时也不会爆炸。易燃性溶剂都有一定的爆炸范围,爆炸范 围越宽,危险性越大。

粘度为流体(液体或气体)在流动中所产生的内部摩擦阻力,其大小由物质种类、温度、浓度等因素决定。一般是动力粘度的简称,其单位是帕·秒(Pa·s)或毫帕·秒(mPa·s)。粘度分为动力粘度、运动粘度、相对粘度,三者有区别, 不能混淆。粘度还可用涂—4或涂—1杯测定,其单位为秒(s)。

门尼粘度又称转动(门尼)粘度,是用门尼粘度计测定的数值,基本上可以反映合成橡胶的聚合度与分子量。按照GB 1232标准规定,转动(门尼)粘度以符号Z100℃1 4 表示。其中Z——转动粘度值;1——预热时间为1min;4——转动时间为4min;100℃——试验温度为100℃,习惯上常以ML100℃14表示门尼粘度。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在一定量的给定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称为溶解度。固体或液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用100g溶剂中能够溶解物质的克数表示。气体溶质的溶解度常用每升溶剂中所溶解气体的毫升数表示。

溶解度参数还称为溶度参数,是分子间作用力的一种量度。使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能称为内聚能。单位体积的内聚能叫做内聚能密度(CED)、CED的平方根(CED)1/2定义为溶解度参数,代号为δ或SP。

液体内部分子的吸引力使表面上的分子处于向内一种力作用下,这种力使液体尽量缩小其表面积而形成平行于表面的力,称为表面张力。或者说是液体表面相邻两部分间单位长度内的相互牵引力,它是分子力的一种表现。表面张力的单位是N/m。表面张力的大小与液体的性质、纯度和温度有关。表面张力乘表面的面积即为表面能。表面张力越大,表面积越大,所具有的表面能也越大。

每公斤物质温度升高1K时所需吸收的热量称为比热容,单位是kJ/(kg·K)。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1K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定压比热容。

热导率过去称为导热系数或热传导系数,反映物质的热传导能力。即在物体内部垂直于导热方向取两个相距25px,面积为25px2的平行平面,如果在这两个平面温度相差1K,则在ls内从一个平面传导到另一平面的热量就规定为该物质的热导率,其单位为W/(m·K)。

物质中所含的水分,但不包括结晶水和缔合水。通常用试样原质量与试样失水后质量百分数表示。

是物质吸水程度的量度。系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把物质在水中浸泡一定时间所增加的质量百分数。

灰分亦称灼烧残渣,系指经蒸发及灼烧后,其矿物成分形成的氧化物及盐类的残留物,用百分含量表示。

针入度是以标准针在一定的荷重、时间及温度条件下垂直穿入沥青试样的深度来表示,单位为1/10mm。非经另行规定,标准针、针连杆与附加砝码的合重为100±0.1g,温度25℃,时间为5s。针入度愈大表示愈软,即稠度愈小;反之则表示愈硬,即稠度愈大。

硬度是材料对压印、刮痕等外力的抵抗能力。根据试验方法不同有邵氏(Shore)硬度、布氏(Brinell)硬度、洛氏(Rockwell)硬度、莫氏(Mohs)硬度、巴氏(Barcol)硬度、维氏(Vichers)硬度等。硬度的数值与 硬度计类型有关,在常用的硬度计中,邵氏硬度计结构简单,适于生产检验。邵氏硬度计可分为A型、C型、D型,A型用于测量软质橡胶,C和D型用于测量半硬和硬质橡胶。

苯胺点是等体积的石油烷烃与苯胺相互溶解时的最低温度,用以表示链烷烃类饱和烃的含量。苯胺点的高低与化学组成有关,苯胺点愈高,烷烃含量愈多;苯胺点愈低,芳烃含量愈多。

也叫体积电阻、体积电阻系数,是表征电介质或绝缘材料电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表示25px3电介质对泄漏电流的电阻,单位是Ω·m或Ω·cm。体积电阻率愈大,绝缘性能愈好。

一定质量颜(填)料的颗粒绝对表面被油完全浸湿时所需油料的数量。

酸值又称酸值,它表示有机物质的一种指标,是中和1g有机物质的不挥发物中游离酸所需氢氧化钾(KOH)的毫克数,即mgKOH/g。

1g样品中的羟基所相当的氢氧化钾(KOH)的毫克数,以mgKOH/g表示。

表示有机物质不饱和程度的一种指标。是1g样品所能吸收碘的质量百分数。不饱和程度愈高,碘值愈大。

环氧值是表示100g环氧树脂中含有环氧基的当量数,即环氧值=环氧当量/100=环氧基数目/环氧树脂分子量×100%。环氧值愈大,分子量愈小,粘度愈低。

环氧当量表示每一环氧基团相应的树脂的分子量。环氧当量=环氧树脂分子量/环氧基数目 。

为亲水亲油平衡(Hydrophile—Lipophile—Balance)的缩写,用以衡量表面活性剂分子中极性 基、非极性基两部分的相对强度。若极性基团愈强,其HLB值就大,亲水性愈强;若非极性基团愈长,其HLB值就小,亲水性愈差。

临界胶束浓度,也有称临界胶团浓度,简称CMC。乳化剂溶液性质发生突变的 浓度范围,称为乳化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乳液体系在达到临界胶束浓度后,许多个乳化剂分子聚集起来形成胶束。CMC的单位是mol/L。

采用玻璃管式浮计中的一种特殊分度方式的波美计所给出的值称为波美度,符号为°B′e。用于间接地给出液体的密度。

固体含量又称不挥发物含量、总固含量(TS),表示试样在一定温度下加热后剩余物质量与试样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又称界面活性剂,能显著地改变液体表面张力或二相界面张力的物质。或者说能强烈地吸附在其他物质的表面或聚集于溶液的表面,降低液体或固体表面张力的物质。

表示湿度的一种方法,是在相同条件(同温同压)下,绝对湿度与饱和绝对湿度之比,即在相同条件下,空气(或其他气体)中实际所含水蒸气的质量与饱和水蒸气质量之比。一般以百分数表示。

曾称为堆密度、松密度、假密度、貌视密度,表示单位体积(包括空隙在内)物质的质量。

化合物有相同的分子式,但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的现象称为同分异构。能发生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叫做同分异构体,简称异构体。

简称分子量,是指物质的分子或特定单位的平均质量与核素12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符号为Mr。

}

  冷热冲击试验是测试金属、塑料、橡胶、电子等材料对极高温或极低温的抵抗力的一种试验技术。这种情况类似于不连续地处于高温或低温中的情形,它能使各种物品在zui短的时间内完成测试。冷热冲击试验中产生的化学变化或物理伤害是热胀冷缩改变或其它物理性值的改变而引起的。冷热冲击试验的效果包括成品裂开或破层及位移等所引起的电化学变化。例如,有一些金属材料如体心立方晶格的中低强度钢,当其服役温度降低时,起塑性、韧性便急剧降低,使材料脆化。

  一、冷热冲击试验的目的
  实际上冷热冲击试验箱作为进行冷热冲击试验的一种工具,应用在产品研制的不同阶段时的目的是不同的:
  1、工程研制阶段可用于发现产品的设计和工艺缺陷;
  2、产品定型或设计鉴定和批产阶段验收决策提供依据;
  3、作为环境应力筛选应用时,目的是剔除产品的早期故障。
  二、冷热冲击试验方法
  冷热冲击试验(气体)
  试验设备:两槽或三槽式冷热冲击箱
  根据IEC和国家标准,以空气为介质,进行试验室环境温度、温度上限、温度下限、暴露持续续时间、转换时间或变化速率、试验循环数等试验参数的设置
  冷热冲击试验(液体)
  适用设备:液槽冲击箱
  此试验来源于GJB 360B-2009《电子及电气元件试验方法》中的方法107:温度冲击试验 ,实现方式为吊篮式,将产品放置在吊篮中按照要求浸入不同的温度液体中。
  三、冷热冲击试验箱两箱和三箱的区别
  两箱式冷热冲击箱:
  1、只有高温区和低温区两个区,没有测试区,它的“测试区”是一个吊篮,装载测试样品在高温区和低温区之间移动。转换时间只有10秒。能更好的模拟瞬时的温度转换冲击。
  2、吊篮转换到一个温区后,因转换前吊篮带有另一温区的能量。所以控制系统会启动加热或制冷来增加热量或者冷量的补充。让温度稳定。
  3、在两个区都已蓄能,箱门关闭的情况下。理论上讲,两箱式冷热冲击箱不能做常温冲击。但也有变通的方式,就是吊篮所在的温区箱门人工打开,然后控制器按标准设定计时来完成常温冲击。
  三箱式冷热冲击箱:
  1、有高温区、低温区和测试区三个区。样品放在测试区,不能移动。要做高温冲击就把高温区与测试区的循环风道打开,其他关闭;要做低温冲击就把低温区与测试区的循环风道打开,其他关闭。
  2、刚做完高温冲击,必须经历一段常温冲击,就是要先关闭高温区与测试区的风道门,把测试区的与箱体外的风道打开,一个抽出,一个抽进。温度稳定后,如需做完整的常温冲击,这时就把温度再恒定一段时间。如果不用做完整的常温冲击,这时马上把测试区的与箱体外的风道关闭,接着把低温区跟测试区的风道打开,进行低温冲击。反过来,也是一样。
  3、三箱式冷热冲击箱,高低温冲击间,必有排热气或冷气先到常温的过渡段。样品不用打开箱门就可以做常温冲击。但两箱式的不用经历这个过渡,转换的时间也更快,冲击的温差也可以更大,均匀度也更好,稳定时间也更短。只是因为吊篮不断在冷热环境中转换,整个传动系统也一样经历冷热环境的考验,寿命也比三箱的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塑料件尺寸与温度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