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取得新中国7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就的没有不勤奋的人.属于何种直言命题?其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如何?

来自《形式逻辑》,希望公务员考试者或相关专业的同志帮忙解答一下,感谢... 来自《形式逻辑》,希望公务员考试者或相关专业的同志帮忙解答一下,感谢

属于全称否定命题,主项周延,谓项周延。相当于“所有的人都不是不犯错误的”。

在形式上属于全称否定命题,可以转换为等值的多种说法。但在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上,主要看它给出的形式。


· TA获得超过1.5万个赞

现在太普遍了,这是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后果!其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现在想要一个美丽的爱太难了!男人都追求那个,而女子对自身的保守要求也渐渐淡化,你这样其实是很正常的,不要苦恼!你的心里既然没有什么感觉,若止水,那么就不要在问为什么,你想一下自己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是爱情,就不要在沉沦下去,而仅仅是性的话,那么你可以继续!不要问别人,重点在你自己!!!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如果直言命题中的主项或谓项的外延被部断定,则这个命题的主项或谓项就是 周延的;如果一个命题的主项或谓项的外延没有被部断定,则这个命题的主项或谓项就 是不周延的。

1.称肯定命题的主、谓项的周延性

“所有的 S 都是 P”的断定了所有的 S,也即断定了主项 S 的部外延,因而主项 S 是周延的。而题干中没有断定所有 P 是 S,所以谓项 P 是不周延的。

2.称否定命题的主、谓项的周延性

“所有的 S 都不是 P”断定了所有的 S,也即断定了主项 S 的部外延,因而主项 S 是周延的,而题干中所有 S 不是 P 可推出所有 P 不是 S,断定了所有的 P,即断定了 P 的 部外延,所以谓项 P 是周延的。

3.特称肯定命题的主、谓项的周延性

“有的 S 是 P”只断定了主项 S 的部分外延,没有断定 S 的部外延,因而主项 S 是 不周延的。而题干中没有断定所有 P 是 S,所以谓项 P 是不周延的。

4.特称否定命题的主、谓项的周延性

“有的 S 不是 P”只断定了主项 S 的部分外延,没有断定 S 的部外延,因而主项 S 是不周延的。有的 S 不是 P,说明有的不是 P 中的任何一个,P 的外延被部断定,所以谓 项 P 是周延的。

单称直言命题,从主项概念外延的断定来看,单称命题和称命题周延性是一致的, 它们都是断定了主项概念的部外延,因此传统逻辑把单称命题归入称命题。

所以,直言命题的周延性判断规则可以总结为:

(1) 称命题的主项都是周延的; (2) 特称命题的主项都是不周延的;

(3) 肯定命题的谓项都是不周延的; (4) 否定命题的谓项都是周延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

篇一 : 《普通逻辑学》试题及答案96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一各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_否定_;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_全称_。

2、对SAP判断换质,其结论是__SEP__;对SAP判断换位,其结论是__PIS_。

3、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__真假不定_、SIP__真__、SOP__真假不定__。

4、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___中项不周延_____的逻辑错误。

5、"并非只有由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__不是由外国人当经理,也能把企业搞好______。

6、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基本逻辑错误是__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判断的内容不确定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3 )(3)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

2、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3 )(3)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3、"圆是平面上的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2 )(2)发生定义

4、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4 )(1)主项和谓项(2)主项和量项

(3)谓项和联项(4)量项和联项

5、"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这两个性质判断之间是(2)矛盾关系

6、"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这个三段论是(4)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8、"并非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其等值判断是 (4)或者小王不是电大学生,或者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9、如果既部否定SAP,又不否定SEP,则 (2)违反部矛盾律的要求

10、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2)结论不一定是可靠的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判断中,主项和谓项都是(1)单独概念

(3)集合概念(4)正概念

2、下列对概念限制错误的是(1)判断限制为概念 (3)论证限制为论题(4)间接推理限制为类比推理

3、"我们不靠天吃饭,而靠天吃饭是做自然界的奴隶,所以,我们不做自然界的奴隶"这个三段论(35 ) (3)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5)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和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

4、下列各组判断中,具有等值关系的是(1)"如果p,那么q"与"只有q,才p"(2)"必然非p"与"不可能性p"(3)"并非有S不是p"与"所有的都是p"(4)"没有s是p"与"并非有s都是p"(5)"p并且非q与并非(如果p,那么q)"

5、下列逻辑错误属于违反同一律要求的是(1)定义过窄(2)多出子项(3)推不出

五、指出下列定义或划分中的逻辑错误是什么?(每题1分,共3分)

1、邮件可分为快件、挂号件、航空件、国内件、国外件.

、逻辑错误是"混淆根据"和"子项相容"

、逻辑错误是"以比喻代定义"

3、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可分为思维的逻辑形式和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

、逻辑错误是"定义过宽"

六、请指出下列判断的种类,并写出其逻辑形式.(每小题3分,共9分)

1、大多数企业都进行了体制改革

2、只有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解决问题.

3、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

、特称肯定判断,逻辑形式:有S是P或SIP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逻辑形式;只有p才q或p←q3、关系判断,逻辑形式:aRb

七、请指出下列推理的种类,写出其逻辑形式,分析其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说明其违反什么逻辑原则,犯什么逻辑错误?(每小题5分,共25分)

1、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的人,才能成为先进工作者;他们是先进工作者;所以,他们是热爱本职工作的人.

、必要条件假言直言推理,逻辑形式:只有p才q,q,所以p.不正确.违反了必要条件假言直言推理规则"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2、人的知识要么是神赋予的,要么是头脑中固有的,要么是从实践中获得的;事实上,人的知识只能从实践中获得;所以,人的知识既不是神赋予的,也不是头脑固有的.

、不相容选言推理,逻辑形式:p要么q要么r,r,所以,非p并且非q.正确.

3、要是贪图享受,人的意志就会衰退;老陈从不贪图享受,所以,老陈的意志不会衰退.

、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逻辑形式:如果p那么q,非p;所以非q.不正确,因为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的规则;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4、毛泽东是哲学家,毛泽东是政治家,所以政治家是哲学家.

、三段论推理,逻辑形式:MAP,MAS;所以,SAP.不正确,违反了三段论的推理规则: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也不得周延.犯了"小项扩大"的逻辑错误.

5、这个大使馆有的人是懂汉语的;所以,这个大使馆有的人是不懂汉语的.

、性质判断直接推理中换质法.逻辑形式:SIP→SOP,不正确,违反了换质法推理规则"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能周延".

八、下列议论是否违反普遍逻辑的基本规律?如违反,请指出其违反哪条规则,犯什么逻辑错误?(每小题3分,共9分)

1、你对教学改革的意见是正确的,我完全同意.不过,你的意见中有些地方是值得商榷的.

、违反普通逻辑的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2、劳动创造财富,音乐家在辛勤劳动,所以,音乐家也在创造物质财富. 、违反了普通逻辑的同一律,犯了"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3、某茶厂的厂长说:"认为我们厂生产的茶叶都是特级的,这种看法不符合实际,但说我们厂生产的茶叶达不到特级,我也不同意,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嘛!" 、违反了普通逻辑的排中律,犯了"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

九、用真值表的方法判定下面A、B两个判断是否等值?(共5分)

A、并非如果是听话的孩子,就是有出息的孩子. B、只有不听话的孩子,才是有出息的孩子.

A判断的逻辑形式:p→q_ B判断的逻辑形式:p←q 由真值表可知,A、B两个判断的真值不同,故这两个判断不是等值的.

篇二 : 17《形式逻辑学》练习题及答案

《形式逻辑学》练习题及答案

1. 在一个正确的划分中,“母项”与“子项”在外延上具有 异 关系。

2. 从“属加种差”的定义的结构看,在定义“负判断是否定某一判断的判断”中,“否定某一判断的”是差 ,“判断”是 属 。

1.“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 这一判断的主项“犯罪”是( B )。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集合概念 D、负概念

2.“安顺位于贵州”这句话中的“安顺”与“贵州” 这两个词项外延之间具有( D

A、真包含于关系 B、真包含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3.下列各句属于逻辑划分的是(B)

A、选言判断分为选言肢和选言联结项

B、命题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C、直言命题分为主项和谓项

D、论证分为的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

4.“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万里长城”作为定义,则(A)

A、犯了“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

B、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C、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D、遵守了各项定义规则,没有逻辑错误。

5.下列对概念的概括中,正确的是( B )

A、把“律师”概括为“先进律师”

B、把“刑法”概括为“法律”

C、把“中级人民法院”概括为“高级人民法院”

D、把“判断”概括为“推理”。

6.下列概念间的关系中,属于不相容关系的是( D )

A、交叉关系 B、全同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全异关系

7.在“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勇敢、勤劳的民族”这句话中,“中华民族”是( C

A、非集合概念、正概念 B、非集合概念、正概念

C、集合概念、正概念 D、集合概念、负概念

8.设a为“《三国演义》”,b为“《鲁迅全集》”,则a与b的外延关系为( C )。

A、a真包含于b B、b真包含a C、a与b全异 D、a与b全同

9.下列属于逻辑划分的是( B )。

A、三段论分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B、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判断和推理

C、关系判断分为关系项、关系者项和量项

D、定义分为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

1.在“新闻报导应该是实事求是的”这个判断中,“新闻”是( B C )。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正概念 D、负概念

2.下列概念的概括或限制,正确的有( BC )

A、“牛”限制为“牛郎” B、“月亮”概括为“星体”

C、“鲁迅”限制为“文学家” D、“楷书”概括为“书”

3.下列限制与概括正确的是( BD )

A、安顺——贵州——中国

B、楚王——楚人——人

C、安顺学院政法系——安顺学院——高校

D、中国革命战争——革命战争——战争

4.如A与B都是单独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 AD )关系。

A、全同关系 B、包含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5.“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中的“未成年子女”是( BD )。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正概念 D、负概念

6.若“有的S是P”并且“有S的不是P”,那么S与P的外延关系或者是( B D )关系。

A、全同 B、真包含 C、真包含于 D、交叉

7.若“所有S是P”与“所有P是S”均假,则S与P在外延上具有( CD )关系。

A、全同 B、S真包含P C、全异 D、交叉

1.张辉(a)是大学生(b),但不是三好学生(c)。

2.“安顺学院(a),是安顺(b)地区的高等学校(c)。”请用欧拉图表示a b c三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3.请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A、法院;B、法官;C、中共党员。

4.请用欧拉力表示下列四个概念外延间的关系:A、审判员 B、法院 C、司法干部 D、党员

第二部分 直言命题及其推理

2.在“所有犯罪嫌疑人都是罪犯”这一判断中,从项的周延性方面看,“犯罪嫌疑人”是 的,“罪犯”是 不周延 的。

3.性质判断AEIO中,主谓项都不周延的是 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的是;主谓都周延的是

4.在“SAP”中,逻辑变项是 ;逻辑常项是 。

5.在三段论的第二格中,大项(P)是大前提的 项,小项(S)是小前提的

6.在三段论的第一格中,大项(P)是大前提的 (S)是小前提的 项。

7.在三段论的第三格中,中项M在大前提中处于 项的位置。

8.根据性质判断词项周延性的规定,全称判断的主项都是 的,否定判断的谓项都是 的。

9.在下列三段论形式中填入适当的符号,使之成为一个有效的三段论形式:

1.“没有一个腐败分子不应受到法律的惩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为(A)

2.“好律师不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D)

3.与“亚洲国家不都是发展中国家”有下反对关系的判断是(D )

A、亚洲所有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B、亚洲有的国家不是发展中国家

C、亚洲所有的国家都不是发展中国家 D、亚洲有的国家是发展中国家。

4.已知“这个班有的学员是法官”假,则在这个判断中主项(S)与谓项(P)的外延关系为(D )

A、全同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全异关系

5.把直言命题分为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是以( D )为根据的

A、主项 B、谓项 C、量项 D、联项

6.与命题“凡不劳动者不得食”逻辑等值的是( C )

A、“并非所有不劳动者是得食的” B、“有些不劳动者是得食的”

C、“并非有些不劳动者是得食的。” D、“有些不劳动者不得食”

7.“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一判断的主谓项的周延情况是( C )。

A、主谓项都周延 B、主谓项都不周延

C、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8.由SAP真,可推出( B )真。

10.三段论“有的教师会一门外语,她是大学教师,所以,她会一门外语。”犯的逻辑错误是( C )

A、大项不当周延 B、小项不当周延 C、中项不周延 D、两否定推结论

11.以“没有一个教师不是知识分子”为前提进行换质法直接推理,推出的结论是( C )。

A、有的教师不是知识分子 B、有的教师是知识分子

C、教师都是知识分子 D、教师不都是知识分子

12.下列判断变形推理形式中,正确的是( B )。

13.“社会主义法律是保护人民的,我国的法律是保护人民的,所以,我国的法律是社会主义法律。”这个三段论推理( C )。

A、是正确的,因为前提和结论都真 B、是错误的,犯了“四概念”的逻辑错误

C、是错误的,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D、是错误的,犯了“小项扩大”的逻辑错误

1.下列判断谓项均不周延的有( A C )。

A、有的学生是刻苦的 B、有的学生不是刻苦的

C、所有的学生都要努力学习 D、所有判断不是无所断定的

2.设SOP假,则下列为真的是( AD )。

3.断定一个主项(S)周延、谓项(P)不周延的判断,也就断定了其主项与谓项具有( AD )关系。

A、全同 B、S真包含P C、交叉 D、S真包含于P

4.若“这个监狱的某些犯人不是刑事犯”为假,则主项与谓项在外延上可以是(A、B)

A、全同关系;B、真包含于关系;C、真包含关系;D、全异关系。

5.一个有效的第一格三段论,若其大前提是MAP,则其小前提可以是(A、C)

6.根据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从“所有的贪污罪都不是过失犯罪”可以推出( C D )。

A、所有贪污罪都是过失犯罪 B、有些贪污罪是过失犯罪

C、有些贪污罪不是过失犯罪 D、并非有些贪污罪是过失犯罪

7.如果有S是P,那么S与P可能具有(C、D)

A、全称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交叉关系

9.三段论第一格的规则是(A、B)

A、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判断 B、大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

C、前提必须有一个是否定判断 D、结论必须是特称判断

10.若“SAP”与“PAS”都是假的,则S与P在外延上可能具有( CD )关系。

A、全同关系 B、包含关系 C、全异关系 D、交叉关系

11.断定一个性质命题的主项(S)周延、谓项(P)不周延,也就断定了其主项与谓项可能具有( AB )关系。

A、全同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全异关系 D、交叉关系

14.违反三段论“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和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有 ( BD )

A 中项不周延 B 小项扩大 C 两否定推结论 D 大项扩大

15.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是( AC )。

A、所有S都是P B、所有S都不是P C、有些S是P D、有些S不是P

16.当判断( BD )为真时,判断“班上同学考试都及格”为假。

A、并非班上同学考试都不及格 B、班上同学考试不都及格

C、班上没有一个同学考试不及格 D、并非班上有的同学考试及格

17.“有些自然数是奇数,有些自然数是素数,所以,素数都是奇数。”这个三段论( BD )。

A、犯了“大项扩大”的错误 B、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C、犯了“四概念”的错误 D、犯了“小项扩大”的错误

18.“所有A都不是B,所有B都是C”为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其正确结论是( AD )。

A、有的C不是A B、所有C不是A C、有的A不是C D、 并非所有C是A

1.“不可能有的革命者是软骨头”,所以“所有的革命者都是硬骨头”。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直言命题变形推理,不正确,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定。

2.“有的抢劫犯不是杀人犯,所以,有的杀人犯不是抢劫犯。”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直言命题变形推理,不正确,违反了“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

3.“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是无效合同,这个合同不是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所以这个合同不是无效合同。”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这是三段论。错误。原因:大项P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了,犯了大项不当周延的错误。

4.“正当防卫是合法行为,这个行为不是正当防卫,所以,这个行为不是合法行为。”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三段论推理,不正确,违反了三段论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能周延的规定。

5.“法律工作者是懂法的,他不是法律工作者;所以,他不是懂法的。”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三段论,不正确,大项扩大

1、已知某有效三段论的小前提是否定判断,试证:该三段论大前提只能是全称肯定判断。

证明: (1)小前提否定,则结论否定,则大词在结论周延,则大词在大前提中周延,故大前提不能是特称肯定。

(2)小前提否定,则大前提肯定。

(3)由(1)和(2),大前提为全称肯定。

试运用三段论基本规则证明:第三格的小前提必须是肯定的。

证:设小前提是否定的,则结论必否。

则大项必在前提中周延,

大项在大前提中为谓项,若要其周延,则大前提为否定。

两否得不出结论。故假设矛盾。所以,小前提必肯。

1、证明三段论第一格的特殊规则:(1)小前提是肯定的;(2)大前提是全称。证明:(1) 设小前提的否定命题,依据三段论前提与结论否定数量相同的规则,结论为否定,且大前提为肯定。若大前提肯定,则大项不周延。而结论是否定的,大项在结论中是周延的。违反了“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因此,假设不成立,小前提是肯定的。

(2)由(1)已证“小前提肯定”,则中项不周延。若为了保障中项至少一次周延,则大前提必须全称,因为三段论第一格中项在大前提中是主项。故大前提必须全称。

2、证明:若一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O判断,试证明这一三段论的具体形式是第三格OAO式。

证明:大前提为O判断,则结论也为O判断。则大项在结论中周延,且小前提一定为肯定判断。为了不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定”,在大前提中大项只能是谓项,从而中项不周延。则中项必须在小前提中周延。故小前提是A判断,中项是主项。 所以,该三段论是第三格OAO式。

3、证明三段论第一格的特殊规则:(1)小前提是肯定的;(2)大前提是全称。

证明:(1) 设小前提的否定命题,依据三段论前提与结论否定数量相同的规则,结论为否定,且大前提为肯定。若大前提肯定,则大项不周延。而结论是否定的,大项在结论中是周延的。违反了“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因此,假设不成立,小前提是肯定的。

(2)由(1)已证“小前提肯定”,则中项不周延。若为了保障中项至少一次周延,则大前提必须全称,因为三段论第一格中项在大前提中是主项。故大前提必须全称。

4、证明:大项在前提中周延,在结论中不周延的正确三段论,其大前提只能是全称肯定判断。

证明:由大项在结论中不周延可知道,结论是肯定命题,则两个前提都是肯定命题。因为,大项在前提中周延,故大前提只能是A命题。

5、证明:三段论的两个前提不能都是特称。

证:设,三段论两个前提是II,则两个前提都没有周延的项,中项一次也不能周延,故,不可能是II式;又设,两个前提是IO或OI式,则前提中只有一次周延的机会,必须留给中项。因为前提中有否定命题,故结论必否定,则大项在结论中周延,这犯了“大项扩大”的错误,因此假设不成立。所以三段论的两个前提不能都是特称。

6、证明:大项在前提中周延,在结论中不周延的正确三段论的大前提,只能是全称肯定判断。

证:1)由题设可知,大项在结论中不周延,因此,结论必为肯定判断(大项在肯定判断谓项的位置),既然结论必为肯定判断,那么,大前提和小前提必为肯定判断(根据规则四:"前提有一否定,结论必否定")。

第三部分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1. 如果一个假言判断“P → q”是假的,则这个假言判断的选言肢P一定是,并且q一定是

2. 由“p ∨q”假可以知道 p 的真值是:;q的真值是:

3. 在“P ∨ q”中,逻辑变项是;逻辑常项是 。

4. 如果一个相容选言判断“P ∨ q”是假的,则这个相容选言判断的选言肢P一定是

5. 如果一个必然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是假的,则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P一定是的,而

后件q一定是 真 的。

6. 如果P真q假,则P→q为P∨q为

17《形式逻辑学》练习题及答案_形式逻辑学

二、单项选择题 1、“p或q”这个相容选言判断的含义是( B )。

A、p或q之间只有一个真 B、p和q之间至少有一个真 C、p和q之间至多一个真 D、p真或q真,不能都真 2、“SAP真”与“SIP真”前者对后者之间( B )。 A、没有关系 B、具有充分条件关系 C、具有必要条件关系 D、具有充分必要条件关系 3、“或者SIP假,或者SOP假”这个判断属于( B )。 A、相容选言判断 B、不相容选言判断

C、简单判断 D、负判断

4、柏拉图学园门口竖着一块牌子“只有懂几何者才得入内”。这天来了一群人,他们都是懂几何的。如果牌子上的话得到准确的理解和严格的执行,那么以下为真的项是( A ) A、他们可能会被允许进入 B、他们不可能会被允许进入 C、他们不可能不被允许进入 D、他们一定会被允许进入 5、“并非小张既懂英文又懂德文”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下述断定必定为真的是( C ) A、小张懂英文但不懂德文 B、小张懂德文但不懂英文 C、小张既不懂英文也不懂德文

D、如果小张懂英文,那么他一定不懂德文

6、运用假言直接推理,从“如果甲是杀人犯,那么乙不是杀人犯”可以推出( B ) A、只有甲是杀人犯,乙才不是杀人犯 B、只有乙不是杀人犯,甲才是杀人犯 C、只有乙是杀人犯,甲才不是杀人犯

D、如果乙甲不是杀人犯,那么甲是杀人犯。

7、与“并非所有的被告都是有罪的”这一判断具有等值关系的判断是(C) A所有的被告都是有罪的

B、所有的被告都不是有罪的 C、有的被告不是有罪的 D、有的被告是有罪的。

8、与“并非如果人多,就占有真理”这一判断具有等值关系的判断是(A) A、人多,但不占有真理 B、人多,并且占有真理 C、人不多,但占有真理

D、人不多,并且占有真理。

A、P真并且q真 B、P真并且q假 C、P假并且q真 D、P假并且q假 12、下列推理中有效的是(D)

A、如果贪污,那么犯法;某甲没贪污,所以他没犯法

B、如果贪污,那么犯法;某甲犯法,所以他贪污

C、只有犯法,才应受法律制裁;某甲不应受法律制裁,所以他没有犯法 D、只有犯法,才应受法律制裁;某甲应受法律制裁,所以他犯法

13、若一个有两个肢判断的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则这两个肢判断具有( D )关系。 A、可以同真,可以同假 B、可以同真,不可同假 C、不可同真,可以同假 D、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14、复合命题由(C)组成

A、主项和谓项 B、前件和后件

C、肢命题和联结项 D、关系项与关系者项

15、与“并非如果学好法律就能当法官”具有等值关系的是(C) A、学好法律且能当法官 B、没学好法律但能当法官 C、学好法律但没能当法官 D、没学好法律也没能当法官 16、与“并非只有贪污,才犯罪”这一判断具有等值关系的是(C) A、贪污,并且犯罪 B、贪污,并未犯罪

C、没贪污,却犯罪 D、没贪污,并且没犯罪

1、若p → q为真,则可以推出是( AC )。

8、前提“只有到过现场,才能实施盗窃行为”分别加上下述前提中的(A、D),均可构成有效推理形式。 A、没有到过现场,所以没有盗窃 B、到过现场,所以盗窃

C、没有实施盗窃行为,所以没到过现场 D、实施了盗窃行为,所以到过现场 9、若P∨q为假,则( A C )为真。

14、已知“如果甲去苏州,那么乙也去苏州”为真,则( A D )必然为真。 A、只有乙去苏州,甲才去苏州 B、如果乙去苏州,那么甲也去苏州 C、如果甲不去苏州,那么乙也不去苏州 D、如果乙不去苏州,那么甲也不去苏州

四、简答题或分析题 1、“如果某甲是贪污犯,则某甲应受法律制裁;然而某甲不是贪污犯;所以,?某甲不应受法律制裁。”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不正确,否前不能否后。 2、“只有无知之辈,才会鄙视知识,他不鄙视知识;所以,他不是无知之辈。”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不正确,否后不能否前。 3、“如果甲是有罪的,则乙也是有罪的;现已认定乙也是有罪的,所以,甲是有罪的。”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不正确,充分条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4、“该案的作案人或者是甲或者是乙;现已查明,该案的作案人是甲,所以,?该案的作案人不是乙。”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选言推理,不正确,相容选言判断推理肯定一部分徐选言肢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5、“只有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才能成为国家干部;某甲未成为国家干部,所以,某甲没有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这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错误。原因:这是否定后件式,违反了“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的规则,犯了“从否定后件到否定前件”的逻辑错误。 6、“甲、乙两人对同一个刑事案件进行分析,两人所得结论不同。甲说,或者你分析判断有误,或者我分析有误。后来乙发现自己的分析有漏洞,甲说,既然你错了,那么可以肯定是我分析对了。”请问甲的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这是相容选言推理。错误。原因:违反了“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则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规则,犯了“由肯定一部分选言肢,进而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逻辑错误。

1、请用真值表判定下列两个判断的真值情况,并回答是否等值。 A:或者地球上有大气,或者生物不能生长。 B:只有地球上有大气,生物才能生长。 (设“p”为“地球上有大气”;“q”为“生物能生长”;“1”表示“真”;“0”表示“假”。) 设: A:p∨?q;B:p ← q

所以、由真值表可知道:A与B是等值命题

3、作出“不相容选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命题”的真值表,说明两者是否有矛盾关系。 A:不相容选言命题 B答:A、B两判断______是______矛盾关系。

1.已知下列情况为真:

1. 若A和B都是杀人犯,则C是无罪的; 2. C有罪,并且D的证词正确;

3. 只有D的证词不正确,B才不是杀人犯。 请问:谁是、谁不是杀人犯?并写出推导过程。

第一步:设A=A是杀人犯;B=B是杀人犯;C=C有罪;D=D的证词正确。 第二步:表示前提: (1)(A∧B)→ˉC

(2)C∧D (3)ˉD←ˉB 第三步:推理过程

1、 C∧D →C ;C∧D →D 〖联言推理分解式〗 2、[(A∧B)→﹁C ]∧C→﹁(A∧B)〖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3、﹁(A∧B)→﹁A∨﹁B 〖联言判断负判断的等值推理〗 4、[(﹁D←﹁B)∧D ] →B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 5、[(﹁A∨﹁B )∧ B] →﹁A 〖相容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由4可知“B是杀人犯”; 由5可知“A不是杀人犯”。

1. 如果小李和小张都参加逻辑班学习,那么小王就不参加逻辑班学习; 2. 只有小张参加逻辑班学习,小赵才参加逻辑班学习; 3. 小李和小王都参加逻辑班学习、

请问:小张和小赵是否参加逻辑班学习?请写出推导过程。

第一步:设:小李参加=A;小张参加=B; 小王参加=C;小赵参加=D。 第二步:表示前提: (1)(A∧B)→﹁C

1、 A∧C →A ;A∧C →C 〖联言推理分解式〗 2、[(A∧B)→﹁C ]∧C→﹁(A∧B)〖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3、﹁(A∧B)→﹁A∨﹁B 〖联言判断负判断的等值推理〗 4、[(﹁A∨﹁B )∧ A] →﹁B 〖相容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5、[(B←D)∧﹁B] →﹁D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 所以,由4可知:“小张不去”;由5可知:“小赵不去”。】

3、已知:(1)如果甲和乙是杀人犯,则丙是无罪的; (2)丙有罪,且丁的证词正确;

(3)如果丁的证词正确,那么,乙就是杀人犯。 问:谁是杀人犯?并写出推导过程。

答:1)由(2)可推知(4)丙有罪(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5)丁的证词正确(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2)由(3)和(5)可推知(6)乙就是杀人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肯定前件式); 3)由(1)和(4)可推知:并非甲和乙是杀人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否定后件式),这个负判断的等值判断是:(7)或者甲不是杀人犯,或者乙不是杀人犯。

4)由(7)和(6)可推知(8)甲不是杀人犯(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5)由(6)和(8)可知乙就是杀人犯,甲不是杀人犯。

4、假定下列情况为真:

1. 如果甲是第一名,那么乙是第二名; 2. 只有乙不是第二名,丙才是第三名; 3. 或者丁是第一名,或者甲是第一名; 4. 丙是第三名。

请问:谁是第一名?并写出推理过程。

【分析:这涉及到三种推理的综合应用,它们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和相容选言推理。丁是第一名。(其推理过程有如下三步:

(1)只有乙不是第二名,丙才是第三名;〖前提(2)〗 丙是第三名。〖前提(4)〗 所以,乙不是第二名。〖结论(1)〗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

(2)如果甲是第一名,那么乙是第二名;〖前提(1)〗 乙不是第二名。〖结论(1)〗 所以甲不是第一名。〖结论(2)〗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

(3)或者丁是第一名,或者甲是第一名;〖前提(3)〗 甲不是第一名。〖结论(2)〗 所以,丁是第一名。

〖不相容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17《形式逻辑学》练习题及答案_形式逻辑学

5、某珠宝店被盗,侦察结果如下:

1. 若A和B是案犯,则C不是案犯。

2. D的证词是正确的,并且C是案犯。

3. 若D的证词是正确的,则,A案犯。

问,A、B、C谁是案犯,谁不是案犯。

答:由(2)可推知D的证词是正确的,C是案犯(联言分解);

则,A案犯(充分条件,肯前肯后),“A和B是案犯”是假的(充分条件,否后否前);则,或者A不是,或者B不是罪犯,而A案犯,所以B未犯案(选言否定肯定)。

所以,AC犯案,B为犯案。

6、在普通逻辑考试前,甲、乙、丙三人进行了预测:

(1)如果甲及格,那么乙也将及格;

(3)乙不及格,但是甲及格了;

(4)丙及格并且有人不及格。

结果显示,上述预测只有一项是真的,请问甲是否及格了?写出推导过程。

答,(1)和(3)矛盾,两者必有一真

故,(2)和(4)为假

则,“丙不及格”,和“有人不及格”为假(联言分解)

由,“有人不及格”为假推出“所有人及格”(直言命题逻辑方阵,矛盾关系推理)

7、已知:(1)若甲和乙都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则丙不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

(2)只有乙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丁才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

(3)甲和丙都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

问:乙和丁是否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请写出推导过程。

答:(4)由(3)得,甲参加了研究生入学,丙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联言分解】

(5)由“丙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和(1)得,甲不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或乙不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充分条件,否后否前推理】

(6)由(4)和(5)得,乙不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7)由题设(2)和“乙不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得丁不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要条件,否前否后】 所以,乙和丁不参加研究生考试

第四部分 归纳与论证(自学章节)

1、论证由____论据_____ 、和 三个部分组成。

2、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B )。

A、从个别到个别 B、结论是或然的

C、从个别到一般 D、从一般到个别

3、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区别表现在(A、C)

A、思维的进程不同 B、前提与结论的联系性质不同

C、结论与前提断定的范围不同 D、前提的真假不同

篇三 :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31

1.在" p"中,逻辑常项是( )。

2.在 的空括号内,填入变项符号(),可构成有效的推理式。

3.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数量"来考虑所属的种类,语句"贵阳是城市"中的"城市"属于()概念。

4.在关系概念"全同、真包含于、交叉、矛盾"中,属于反传递关系的是()。

5.从定义的结构看,在定义"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中,"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是()。

6.从真假条件考虑,当q()时,p无论是真是假,( )总是真的。

7.在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中,求异法的特点是()。

8.根据变通逻辑基本规律中()律,当"只有小王上场,甲队才能获胜"为真,联言判断()为假。

9.如 取值为假,则( )取值为( )。

10.在"氧化铁不是有机物,因氧化铁不含碳,而凡有机物都是含碳的"这个三段论的大前提中表示中项的语词是()。

1.在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中,如两个判断是互相矛盾的,那么它们()

①常项和变项都相同 ②常项相同,变项不同 ③常项和变项都不同

2.普通逻辑研究推理,主要研究的是()。

①前提的真假 ②前提与结论的内容联系 ③结论的真假

④前提与结论间的形式联系

3.如肯定 ,而否定 ,则( )的要求。

①违反同一律 ②违反矛盾律 ③违反排中律 ④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

4.一个有效的三段论的小前提是E判断,其大前提是()。

5."《家》、《春》、《秋》是巴金的小说"和"《家》、《春》、《秋》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这两个判断()联言判断。

①都是 ②前者是而后者不是 ③都不是 ④前者不是而后者是

6.a"甲班学生都是上海人"和b"甲和乙都是上海人",这两个判断()。

①都是A判断 ②a是A判断,b不是 ③都不是A判断

7.若 与 均真,则( )。

①p与q均真 ②p真q假 ③p假q真 ④p与q均假

8.由并非SAP可推出SOP,其根据是逻辑方阵中的()关系。

①矛盾 ②反对 ③下反对 ④差等

9.据真值表,以下判断形式中与具有等值关系的是( )。

10.已知必然P真,可推出( )。

①非P真 ②可能非P假 ③P假 ④必然非P不假

11.下列属于逻辑划分的是( )。

①三段论分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②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判断和推理

③关系判断分为关系项、关系者项和量项

④定义分为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

12."间接论证是通过论证与论题相关的其它论断假,从而论证论题真的论证方法。" 这里的"其它论断"是指与论题具有()关系的论断。

①可同假 ②不可同假 ③可同真 ④不可同真

1.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属种关系的是( )()。

①常项--量项 ②太阳系--地球 ③《鲁迅全集》--《药》

④亚洲--中国 ⑤变项--支判断

2.下列依据概念间内涵与外延反变关系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是()、()。

①定义 ②划分 ③分类 ④限制 ⑤概括

3.以下各栏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结论SOP的是()( )。

4.类比推理是或然性推理,有些推理是类比推理,所以,有些推理是或然性推理。这个推理属于()、( )。

①演绎推理 ②归纳推理 ③类比推理 ④或然性推理 ⑤必然性推理

5.下列断定中,作为正确论证的必要条件是()( )。

①论题保持同一 ②论题不能是或然判断 ③论据真实可靠

④论据中不包含假言判断 ⑤只使用演绎推理

6.当为假时,下列必假的公式是( )( )。

7.下列推理形式中,有效的是()和( )。

8.在"穆勒五法"中,除被研究现象外,其它相关情况完全相同的,探索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是()()。

①求同法 ②求异法 ③求同求异并用法 ④共变法 ⑤剩余法

9.以"不可能P为前提,根据模态逻辑方阵,可必然推出的结论产()()。

①必然P ②必然非P ③不可能非P ④可能P ⑤并非必然P

10.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推理。

①必然性的 ②前提蕴涵结论的 ③或然性的 ④一般到个别的

1.如一次划分的子项外延处于()关系,则该划分犯了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①全同 ②真包含 ③交叉 ④矛盾 ⑤反对

2.下列逻辑错误中,属于违反同一律要求的是()。

①偷换论题 ②偷换概念 ③论证过多 ④预期理由 ⑤论据虚假

3.当判断()取值为真时,判断"班上同学都是团员"取值为假。

①并非班上同学都不是团员 ②班上有的同学不是团员 ③班上同学并不都是团员 ④并非班上有的同学是团员 ⑤班上同学都不是团员

1.将下列语句中标有横线的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表示在一个欧拉图中。

"巴金(A)是文学家(B)而不是历史学家(C),郭沫若(D)既是文学家又是历史学家。"

2.已知"SAP为真而PAS为假"。根据已知条件:(1)用欧拉图表示出S与P的外延

(2)指出S与P这两个概念哪个内涵较多。

用真值表回答:当下面A、B、C三判断不同真时,可否判定"小金是否当选班长?"可否判定"小赵是否当选学习委员?"

(1)小金不当选班长或小赵当选学习委员。(2)小赵当选学习委员。(3)小金当选班长或小赵当选学习委员。

(P为"小金当选班长",q为"小赵当选学习委员")

1.下列作为定义和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简单判断就是仅对一类对象有所断定的判断。简单判断可以分为性质判断,关系判断和模态判断"。

2.已知"SIP SOP"为真,能否确定SAP的真假,为什么?

3.对下列A、B两种情况,甲都赞成,乙都反对,试问"甲、乙两人的判断在逻辑上能否成立?为什么?

A:小王与小李都是司机 B:"如果小王是司机,那么小李也是司机"这种说法不对。

4.列出下列推理的形式,并分析是否正确。

"如果甲上场,那么丙上场;如果乙上场,那么丁上场;丙不上场或丁不上场,所以,甲不上场或乙不上场"。

5.举例说明是否存在一种关系R,使得下列A、B两式同真(成立)。

根据下设两条件,证明概念B不与概念C全异。

(1)若A与B全异,则A与C全异。

1.已知(1)"只有张明没有得奖或李东没有得奖,王洪和高亮才都得奖。"

(2)"王洪没得奖或高亮没得奖"是不真的。

(3)"李东得奖"了。

问:由上述议论能确定张明、王洪、高亮谁得奖?谁未得奖?(写出推导过程或推导根据)

2.已知下列A、B、C三人的议论中,只有一句是真的,请问:甲班班长是否是上海

A:有上海人是甲班学生。

B:甲班王英与刘民都不是上海人。

C:甲班学生有的不是上海人。

1.◇ 2.A 3.普遍 4.矛盾 5.种差 6.真 7.同中求异

8.矛盾 小王不上场而甲队获胜 9.真 10.含碳的

1.④ 2.④ 3.② 4.② 5.② 6.②

1.①⑤ 2.④⑤ 3.③⑤ 4.①⑤ 5.①③

6.②⑤ 7.①⑤ 8.②④ 9.②⑤ 10.③⑤

(2)S内涵较P的内涵多

(三)由上表可知,可断定小赵不当选学习委员,不可断定小金是否当选班长。

1.(1)"简单判断"的定义不正确,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对"简单判断"的划分不正确,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2.可以确定SAP为假。

(3)由SOP真可推出SAP假。

3.(1)A与B两种意见是反对关系,不能同真,但能同假。

(2)甲的说法不成立,违反矛盾律。

(3)乙的判断可成立,不违反逻辑规律的要求。

4.(1)推理形式为:

(p→q) (r→s) ( q s)→( p r)(其中,p、q、r、s分别表示甲、乙、丙、丁上场)

(2)这是二难推理的复杂破坏式,正确有效)

5.(1)A式表示R是反对称关系。

(2)B式表示R是传递关系。

(3)存在一种关系可使A、B两式同真。

(4)如"真包含关系"即是反对称关系,又是传递关系。

1.由(2)A真包含于C可推知(3)A都是C,可推知(4)A与C不全异。

2.由(1)与(4)可推知A与B不全异,则(5)有A是B。

3.由(3)与(5)可推知(6)有B是C,由B与C不全异

1.(一)根据复合判断的负判断和其等值判断间的关系,由(2)得出(4)王洪和高亮得奖了。

(二)根据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式,由(1)和(4)得出(5)"张明没得奖或李东没得奖"。

(三)根据相容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由(3)和(5)得出"张明没得奖"。

(四)由上推理可知:王洪和高亮得奖了,而张明没有得奖。

2.(一)A与C下反对,必有一真,由题意可知B假。

(二)B假,则王英与刘明至少有一个人是上海人。

(三)由(2)可推得A真,因为"有上海人是甲班学生"等值于"有甲班学生是上海人"

(四)由(3)及题意可推知C假,即"甲班学生有的不是上海人"为假,则"甲班学生是上海人"真。

(五)由(4)可推知甲班班长是上海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中国7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