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乙数三位后与乙数相等,甲数是乙数的什么?


复习教学设计(通用21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复习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复习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系统化,并巩固本章知识。
  (二)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解题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教会学生多角度、度方位看待事物、分析问题,从而了解事物的本质。
  教学重点:
  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
  教学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式
  教学过程:
  请说出以下四个反应的反应类型
  ①NH4HCO3 === NH3↑+CO2↑+H2O↑ ②CuO+H2===Cu+H2O
  ③Ba(OH)2+H2SO4 ===BaSO4↓+2H2O ④ 2Fe + 3Cl2 = 2FeCl3
  略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①属于分解反应 ;②属于置换反应;③属于复分解反应;④属于化合反应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②、④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①、③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参加:
  ①、②、④属于非离子反应;③属于离子反应
  一、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合反应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 分解反应
  的类别和种类可分为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 氧化还原反应
  学 电子转移可分为 非氧化还原反应
  反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自由 离子反应
  应 移动的电子参加可分为 非离子反应
  据化学反应中热量 放热反应
  变化情况可分为 吸热反应
  上述反应②、④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请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略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由此而产生的其他概念及转化关系规纳如下:
  二、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转化关系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升高→氧化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我们判断某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可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一特征。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一般是成对出现的,理清概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氧化剂(氧化产物)+弱还原剂(还原产物)
  (2)一般来说,含有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氯的含氧酸除外),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
  3、价态归中规律
  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错现象。
  4、反应先后规律
  同一氧化剂与含有多种还原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氧化的是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同一还原剂与含有多种氧化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还原的是氧化性较强的物质。
  反应③属于离子反应,请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略
  反应③的离子反应方程式还能表示哪些物质间的反应?
  略
  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四、离子方程式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依据离子反应原理,分清类型,总结方法技巧。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五、例题分析
  例1下列化工生产过程所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用油脂制肥皂 B.用铝土矿制金属铝
  C.用氯气和消石灰制漂白剂 D.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
  解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看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B中:Al2O3→Al,C中Cl2→CaCl2+Ca(ClO)2,D中N2+H2→NH3,均有化合价变化,故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A。
  例2已知在某温度时发生如下三个反应:⑴ C+CO2=2CO ⑵ C+H2O=CO+H2 ⑶ CO+H2O=CO2+H2 由此可以判断,在该温度下C、CO、H2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 )
  A C>CO>H2 B CO>C>H2 C C>H2>CO D CO>H2>C
  解析:对于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有以下规律: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由反应式(1)可知C>CO,由反应式(2)可知C>H2, 由反应式(3)可知CO>H2。本题正确答案为A。
  例3、G、Q、X、Y、Z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分子式(或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的转换关系(未配平):(1)G Q+NaCl (2)Q+H2O X+H2 (3)Y+NaOH G+Q+H2O (4)Z+NaOH Q+X+H2O这五种化合物中氯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 )
  A.QGZYX B.GYQZX C.GYZQX D.ZXGYQ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可知,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由(1)得Q>G,因为该反应为歧化反应,G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必介于Q和-1价氯之间。同理由(3)结合(1)得Q>Y>G,由(2)得X>Q,由(4)结合(2)得X>Z>Q。本题正确答案为B。
  例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氯化铝溶液与氨水反应:Al3++3OH-=Al(OH)3↓
  B.磷酸二氢钙溶液跟足量NaOH溶液反应:
  3Ca2++2H2PO4-+4OH-=Ca3(PO4)2↓+4H2O
  C.硝酸亚铁溶液中滴入稀硫酸:3Fe2++NO3-+4H+=3Fe3++NO↑+2H2O
  D.硫氢化钠水解:HS-+H2O=H2S↑+OH
  解析:本题涉及溶液中电解质强弱、离子反应规律、氧化还原反应、盐的水解等知识,需要对各选项仔细全面地分析,才能正确解答。
  A中氨水是弱电解质,应写化学式;B中NaOH足量,Ca(H2PO4)2全部参加反应,式中Ca2+与H2PO4-不符合Ca(H2PO4)2化学式中的比例,故不正确;C中 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正确。D中HS-水解程度很小。不能用“=”、“↑”,故不正确。答案为C。
  例5、(1)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一个“反应进程”的试题。解题的关键是“中性”。即加入的Ba(OH)2溶液中OH-恰好与H+完全反应。再继续滴加Ba(OH)2溶液时,要分析此溶液中还有什么离子能继续反应。
  答案:(1)2H++SO42-
  +Ba2++2OH-=BaSO4↓+2H2O
  (2)Ba2++SO42-=BaSO4↓
  例6、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Ag+、 、Cl- B.Ba2+、 、CO32-、OH- C.Mg2+、Ba2+、OH-、NO3- D.H+、K+、CO32-、SO42- E.Al3+、Fe3+、SO42-、Cl- F.K+、H+、NH4+、OH-
  解析: A组中:Ag++Cl-=AgCl↓ B组中, + =BaCO3↓
  C组中,Mg2++2OH-=Mg(OH2) ↓ D组中,2H++CO32-=CO2↑+H2O
  E组中,各种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F组中,NH4+与OH-能生难电离的弱电解质NH3·H2O,甚至有气体逸出。
  NH4++OH- NH3·H2O或NH4++OH-=NH3↑+H2O
  答案:E
  复习教学设计 篇2
  [复习内容]
  七年级下册第六、七单元
  [学习目标]
  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理解叙事写人类文章的写法特点。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创意]
  本节课是在指导学生疏通文意、理解主题的基础上,试图从写法运用的视角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课堂以教学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疏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通过精讲巧练,学用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思维,并以学生的展示为主,教师讲重点、难点;讲思路,讲过程,指导学生学习联系,对比等整理方法。课堂教学按“图式建构——自学展示(自学、说学、论学)——迁移运用(练习)”的环节进行。
  [教学流程]
  一、目标展示,建构图式
  导言:在七年级下册的第六、七单元,我们学习了九篇文言短文,我们可以根据写作内容作一个粗略的分类:一、叙事写人类;二、写物寄意散文类,请将这九篇课文进行分类。
  1、学生分类结束后,自由发言:叙事写人类文章经常运用哪些写法?写物寄意散文类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2、写法总结
  (一)写人叙事类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2、运用语言、动作的细节描写
  3、运用典型事例多角度写人。
  4、概括叙述与具体叙述相结合,详略有致,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5、对比烘托。
  对比: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方法。
  烘托(衬托):从侧面着意渲染,使所要表现的人、事、物鲜明突出,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二)写物寄意散文
  1、托物言志
  2、对比烘托
  托物言志:通过描写某些事物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态度和观点的方法。
  二、自学展示
  (一)问题探究
  学生根据以下问题自学课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试以课文《包拯》为例,说说文章运用了哪几种写法?
  2、试以《黔之驴》为例,说说文章是怎样运用对比烘托手法的?
  3、以《陋室铭》《爱莲说》为例,说说这两篇文章怎样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说学:学生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思考所得。
  (三)论学:学生在班级上自由发言。
  教师点拨,明确:
  1、①运用典型事例多角度写人。本文主要采用以事写人的手法,以记叙为主,通过巧断牛舌案、不持一砚归、出使契丹、坐镇开封府、律己诫子这些事迹,展现出包拯清廉刚正、机智善断、克己奉公的堂堂正正的高大形象。
  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本文第一、二、三、五段主要用了正面描写,第四段则穿插了侧面描写。
  ③详略有致,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第一、三段记叙较具体,第二、四、五段记叙较概括。详写、略写互相配合,行文活泼,富于变化。如第一、三两段分别用百十来字,把包拯智服盗贼、驳倒契丹、不辱使命描述得淋漓尽致。全文脉络清晰,详略有致,行文生动,力求活灵活现地展现人物的风貌。
  2、《黔之驴》一文通过描写老虎和驴行动描写,表现出驴的蠢笨自大、虚有其表,外强中干、一无所用。老虎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3、《陋室铭》一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旨——颂扬“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幽雅动人景色、往来的“鸿儒”与“陋室”主人纵情谈笑的情形、“陋室”主人“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情状,鲜明地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生活风貌,表现了其“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高尚品德,既足以见“惟吾德馨”,又足以明“陋室”不陋。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结尾引用孔子的话,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这是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层层铺垫,主题十分突出。
  《爱莲说》一文借花抒情,托物言志,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抨击。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以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作了精辟的概括:菊迎风斗霜,独放幽香,象征孤高自傲、避居山林的“隐逸者”;牡丹色彩绚丽,妩媚娇艳,象征富贵华丽、趋炎附势的“富贵者”;莲清新坚贞,卓然独立,象征举止端庄、人格高尚的“君子”。在这里,作者虚写物而实写人,明写物理而实述人事,字里行间渗透着对这三种人的不同感情和态度,可谓借花抒情,托物言志。
  三、迁移运用
  1、认真听同学朗读习作《母亲并不平凡》。
  2、请根据同学的习作《母亲并不平凡》一文,从写法运用的角度说说你的看法。
  3、以“并不平凡”写一篇叙事写人类的作文,600字以上。
  复习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复习字母表,能默写字母表。
  2、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3、复习拼读音节,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
  4、利用连一连、分类题型来巩固拼音的学习。
  教学重难点:
  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来复习我们学过的拼音。
  谁能给我们说说声母都有哪些?(指名回答)出示声母,大家齐读。
  单韵母有哪几个?(指名回答)出示单韵母,大家齐读、在拼音本上认真的书写一遍。
  复韵母有哪些?(指名回答)出示复韵母,小老师领读、在拼音本上书写一遍。
  整体认读音节有哪些?(指名回答)出示整体认读音节,大家齐读。在拼音本上书写一遍。
  2、进入连一连习题练习
  出示练习题一
  连一连,记一记。
  ①指名上台练习。
  ②全班交流,订正。
  ③练习本上把数字与相应的生字写一遍。
  出示练习题二
  给“五”、“我”“一”“雨”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指名上台练习。(利用教学助手移动课堂让学生用手机或者上讲台反复练习)
  ②全班交流,订正。
  ③练习本上写上上面的生字并带拼音。(利用教学助手移动课堂让学生用手机或者上讲台反复练习)
  出示练习题三
  给“打”、“火”、“画”、“花”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指名上台练习。(利用教学助手移动课堂让学生用手机或者上讲台反复练习)
  ②全班交流,订正。相机复习三拼音节。
  ③练习本上写上上面的生字并带拼音。(利用教学助手移动课堂让学生用手机或者上讲台反复练习)
  出示练习题四
  给“十日”、“桌子”、“石子”、“画纸”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指名上台练习。(利用教学助手移动课堂让学生用手机或者上讲台反复练习)
  ②全班交流,订正。相机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③练习本上写上上面的生字并带拼音。(利用教学助手移动课堂让学生用手机或者上讲台反复练习)
  3、进入分类习题练习
  把下列生字按照结构分类:
  色、从、尖、林、花、星、尘、明、把、只、清
  ①指名上台练习。(利用教学助手移动课堂让学生用手机或者上讲台反复练习)
  ②全班交流,订正。相机复习生字的结构。
  ③利用教学助手移动课堂让学生用手机或者上讲台反复练习。
  把下列的字母进行分类:
  色、从、尖、林、花、星、尘、明、把、只、清
  把声母和韵母分别放进相应的格子。
  ①指名上台练习。(利用教学助手移动课堂让学生用手机或者上讲台反复练习)
  ②全班交流,订正。
  ③自己默写声母、韵母。利用教学助手移动课堂让学生用手机或者上讲台反复练习。
  4、小结
  5、布置作业
  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默写一遍。
  复习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页的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分数应用题及其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推理过程和解题思路,正确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和解题规律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反思
  1.口算:
  +=1×=6-1=
  1÷=0.63÷0.7=×=
  2.完成88页第5题
  (1)学生自己默读题意。
  (2)每道题你打算怎样进行计算?
  (要结合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灵活地运用。)
  3.(1)小军买《小学生字典》和《成语词典》各1本,30元够吗?
  (2)冬冬买1本《儿童百科知识读本》需付多少元?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从图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哪些书按七五折出售?哪些按原价出售?
  4.林老师编写了一本《趣味数学故事》,获得稿费3800元。按规定,一次稿费超过800元的部分应按14%的税率纳税。林老师应缴纳税款多少元?
  (1)学生读题
  (2)提问:应纳税是多少元的14%?
  (3)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5.完成88页第8题
  (1)怎样比较成绩更合理?小组讨论后再计算。为什么单单比较助跑摸高的厘米数不合理。
  (2)一名篮球运动员身高188厘米,助跑摸高成绩是351厘米。他助跑摸高的高度是身高的百分之几?
  二、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三、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复习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页的“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四则运算。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计算简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
  运算率的具体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反思
  1.说说下面式子的运算顺序
  1842+56-453×45÷45
  [(+)×]÷
  总结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归纳:先乘除后加减,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2.复习运算定律。
  (1)填写书89页的表格
  (2)还有哪些运算性质或运算规律?举例说明。2、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
  (1)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分组练习
  二、练习与实践
  1.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每题你运用的是什么运算性质或运算定律?
  2.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3题
  说说每题怎样算比较简便?
  总结:根据题目中数的特点,灵活选用合理的方法。
  3.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4题
  说说题中的主要数量关系
  每页的行数×每行的字数=每页的字数
  4.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5题
  (1)让学生标出行走的路线,再列式计算
  (2)谁先超过中点?说明在相同时间里,路程的多少与什么有关系?
  5.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7题
  学生完成、交流。
  三、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复习教学设计 篇6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立体图形体积的集中整理和复习。教材中的第三个红点通过回顾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沟通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第四个红点借助解决实际问题(制作水桶),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再现梳理旧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四种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及推导过程。
  2、让学生独立地经历“问题-想象-选择-计算-问题解决”的流程培养学生主动整理知识的意识,注重让学生学会自己复习的方法。
  3、促进认知策略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制作鱼缸,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体会“立体-平面-立体”的知识运用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
  师:同学们,小鱼要换新家了,你们能帮它选一选吗?(出示各种鱼缸)
  学生自由选择鱼缸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熟悉情境中复习,所以本课以“为小鱼选择合适的家”为主线,创设了“鱼缸”这一现实情境,将体积的相关知识都融入这个情境之中,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旧知的回顾整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知识网络的建构,达到综合运用,整体提高的目的。
  师:看到这个鱼缸,你想到了那些数学知识?
  师适时贴出四种立体图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入课题,学生目标明确,直接找到切入点。
  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1、回顾梳理
  师:还记得这些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吗?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推导过程,找一找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并把你们发现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交流这四个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观察前三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你发现了什么?并把你的发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汇报时可以小组选代表汇报,也可以小组四人一起汇报。
  生交流,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愿意带领大家一起汇报推导过程及发现。可以派一名代表上来交流,也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一起上来,每人说一种图形。
  同学们,咱们还有任务,边听边在脑海中再现这个过程,听完后,请用手势进行判断。一会儿,咱们评评哪位表述的最清楚?我说明白了吗?
  请学生上台汇报。
  针对学生的表述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寻找发现,引导学生找出这些零散知识之间的联系。复习课的目的是查漏补缺,由学生自主回忆知识,教师可以很好的洞察学生知识结构中的断点和薄弱环节。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师:看得出来。咱们同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的真是扎实,评一评,哪位同学或哪组表述的最清楚?
  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根据学生的评论进行奖励。
  师:我们来看温馨提示二,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他们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计算。
  师:你的眼睛真亮。这些立体图形本身有什么特点?
  生: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完全一样的面。
  师:你也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其实,具有这样特点的图形还有许多,(课件出示)三棱柱、四、五,……,根据刚才的发现推测,他们的体积怎样计算?
  师:你们和科学家一样聪明。所有棱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计算。今天咱们只是初步了解,进入中学后会具体学习。
  【设计意图】从学生认知规律来看,知识的学习必须经历习德、巩固、迁移与运用几个阶段,而复习则是后两个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由三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拓展到所有棱柱体的特点,再由这三个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棱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以本节课的内容为平台为学生呈现出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2、引导建构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立体图形的体积这一部分的知识现在一目了然了,结合刚才的过程,想想,你们以后在复习的时候可以怎么办?
  师:结合学生的整理进行梳理。可以先在头脑中再现相关的知识点,并将知识点进行进行整理、梳理、归类,就可以将零乱、无序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串,以后我们再来回忆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串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建构的过程,学会建构的方法,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串,促进学生的后续发展。
  3、综合应用,掌握策略。
  1、师:同学们,假如你是生产商,怎样选择下面的材料制作一个鱼缸?有几种方案?
  温馨提示:
  (1)仔细观察你手中的图片,选择合适的图片制作鱼缸。
  (2)小组内交流解决方案及各自的思考过程。
  2、学生小组内进行,教师巡视。
  3、小组内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制作的?
  结合学生的汇报,概括出学生经历的“问题-想象-选择-计算-问题解决”的流程。
  4、同学们,通过这道题,你体会到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要勇敢的退,让学生先说话,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这样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体验“立体-平面-立体”的知识应用过程。
  三、实际应用,整体提高
  1.开放题
  出示右图:
  提问:看到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自主解决。
  师:出示圆柱体鱼缸。将正方体鱼缸注满水,倒入圆柱体中,请你算出圆柱体内水的高度。如下图
  复习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迅速地解比例、化简比和求比值。
  2、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重点:
  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
  教 法:
  情境导入法、引导法
  学 法:
  小组合作、同桌交流、自主探究、归纳法、练习法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口算大比拼。
  师:经过一个多月的口算训练,相信,同学们的口算能力一定提高了许多,现在咱们进行口算大比拼,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出示小黑板:
  1÷0.125= 2.5×4= 0.92= 3.4÷0.17= 1-0.14=
  3/5×10/3= 15÷5/8= 8-3/5= 1/4+2/5=
  (1)指名个别提问。
  (2)集体订正。
  师:看来同学们的口算能力确实有很大地提高,那么相信,今天这节课大家也能上出精彩,上出自信的,大家有这个信心吗?
  二、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两个数字宝宝2和3,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
  (1)学生自由回答。
  (2)选择有价值的板书:2:3 2/3 和2÷3
  (3)师:数字宝宝6和9也想加入进来,你们能用这四个数字组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式子吗?(生说出2:3=6:9)
  导入: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和比、比例这两个老朋友叙叙旧。
  板书课题:比和比例的复习
  三、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比和比例联系与区别。
  1、自主交流。
  (1)咱们都知道2:3是一个比的形式,那么究竟什么叫做比呢?我们还学了比的哪些知识呢?
  (2)学生自由回答。
  (3)你能举例说出一个比例式吗?我们都学习了比例的哪些知识呢?
  (4)指名回答。
  2、小组合作交流。
  (1)共同看我们所举的比和比例的例子,你能从中发现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吧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2)小组合作交流。
  3、全体交流。
  指名几组学生代表在全班交流。
  4、集体归纳整理。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对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方法都不错,整理的很认真,那么比和比例有哪些区别,我们再来一起整理一下好吗?
  师生共同整理比和比例的区别。
  比
  比例
  意义
  两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各部分名称
  0.9 : 0.6 = 1.5
  前项 后项 比值
  内 项
  2 :3 = 6 :9
  外 项
  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整理完后,教师小结:从表格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出比和比例的区别。
  (二)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1、师:比和除法、分数有哪些联系?
  (1)结合课始处的2:3、2÷3和2/3让生说一说。
  (2)指名举例说明他们的关系。
  2、师: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引入化简比。
  (1)师:化简比和求比值是一回事吗?我们通过例子来说明吧。
  (2)师板书4:2/5分别让学生化简比和求比值。通过计算让学生说出求比值和化简比的不同。
  (3)师问: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
  (4)及时练:(1)求出比值,并化简比。45:72 11.2 : 56
  (2)解比例: 2:8=9:X 1.25:0.25=X:1.6
  (5)指名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做。
  (6)集体评价。
  (三)比例尺的有关知识。
  1、什么叫比例尺?我们学过的比例尺有哪几种形式?
  2、怎么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四、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一些数学问题,你们想用你们刚才复习的知识来解决它们吗?
  (一)、心中有数。
  1、把5克的糖放入100克水中,糖与糖水的比是( )。
  2、甲数是乙数的6倍,那么甲数:乙数=( ):( )
  3、把1吨:25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它们的
  比值是( )。
  4、如果A×3=B×5,那么 A:B=( ): ( )
  (二)、慎重选择。
  1、5:7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3后,比值是( )
  A、15:21 B、5:7 C、5/7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2:3,那么乙数是甲数的( )
  A、 2/3 B、 3/2 C、1/2
  3、4:5能够和( )组成比例。
  A、5:4 B、 1/4 : 3/4 C、 2/5 : 1/2
  (三)、请你判断。
  1、2/5 既可以看作是分数,也可以看作是比。( )
  2、化简比就是求比值。 ( )
  3、4米:8米的比值是 1/2 米。 ( )
  (四)、爱的奉献。
  四川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我们进修附小全体师生慷慨解囊献出自己的爱心,97名老师捐款8000元,2200名学生捐款38000元,写出老师捐款数和人数的比以及学生捐款数和学生人数的比?
  五、当堂检评,完善提高。
  1、填空:
  ①根据右面的线段图,写出下面的比。
  甲数:|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数:|_____|_____|_____
  (1)甲数与乙数的比是_______
  (2)乙数与甲数的比是_______
  (3)甲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_______
  (4)乙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_______
  ②—:6的比值是( )。如果前项乘上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 )。如果前项和后项都除以2,比值是( )。
  ③把(1吨):(25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它们的比值是( )。
  ④如果A×3=B×5,那么A:B=( ):( )
  如果a:4= 0.2:7,那么a=( )
  2、P63第2题,解比例。
  (1)指名板演。(4人)其他在练习本上做。
  (2)集体评价。
  六、全课总结。
  同学们,上了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和感受?你对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七、板书设计:
  比和比例复习与整理
  2:3 2/3 和2÷3
  2:3=6:9
  (一)比和比例联系与区别。
  (二)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三)比例尺的有关知识。
  复习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能辨析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这六种修辞手法。
  2、能够熟练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和反问仿写、改写句子。
  3、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自己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说说常见的修辞手法。
  说说什么是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和拟人。
  (指名生回答,师板书,引出本课复习内容——修辞手法)
  二、总结: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4)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自问自答)
  (5)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6)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二、比喻句的辨析
  练习一:请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
  2、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滑如凝脂。( )
  3、为什么中华民族成为拥有诗歌传统的民族呢?因为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 )
  4、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
  5、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
  6、风儿轻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
  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 )
  让学生说说修辞手法复习时要达到什么要求,师总结出示教学目标
  练习二: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的是( )句。
  A、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
  B、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
  C、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D、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E、小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说说为什么只有F句是比喻句?
  小结:怎样识别“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则,那就不是比喻句。
  三、识别比喻句和拟人句
  练习三:判断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每条岭都那么温柔。( )
  B、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 )
  C、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会打扮自己呀! ( )
  D、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 )
  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
  师总结: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的特点和区别:
  1、比喻句,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性打比方。比基本结构为三部分:本体、比喻词、喻体。
  2、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一定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是否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
  练习四:
  1、把下列句子补充成比喻句。
  ①红得透亮的柿子,像( )。
  ②刺猬浑身长满了像( )的硬刺。
  2、把下列句子改成拟人句。
  ①天上的星星在闪烁。
  ②小鸟在林间鸣叫。
  ③顽皮的雨滴像调皮的男孩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④海棠果像个有礼貌孩子冲着我点头微笑。
  比喻略去了比喻词和喻体,就成了拟人。
  练习五: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A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
  B走进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犹如置身于大海之中。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绿得令人陶醉。叠叠的浪花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这怎么不使人感到亲切,舒服呢?( )
  练习六:按要求写句子。
  (1)灾区的群众不能忘记那一双双来自各地的援助之手。(改成反问句)
  (2)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3)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仿写: 。
  (4)我们英勇的人民子弟兵是最可爱的人。(改为设问句)
  练习七: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来到了公园里”为开头写一段话,用上至少3种以上的修辞手法。
  复习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熟读本册学过的四字成语,并能根据其特点进行归类记忆。
  2、在归类中理解成语,能用常用的四字成语说话、写话。
  3、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并能养成主动积累的良好学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根据成语的特点进行分类这一方法,并能用常用的成语说话、写话。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完成并分析学生的前测试卷。
  [教学过程]
  触景生情:
  学生根据情境中展示的句子,完成填空。
  今天看到那么多老师来听我们上课,我的心情( )。
  我告诉自己上课一定要( ),不能( )。相信这节课我一定会( )。
  一、火眼金睛,引出成语
  课件展示本册出现的词语,学生开火车朗读。
  二、分门别类,理解成语
  1、提问:你把哪些词语分为一类?为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三、过关斩将,巩固成语
  1、第一组练习:根据句子的意思填出相应的成语。
  2、第二组练习:请把下面的四字成语补充完整。
  3、第三组练习:看图说成语。
  4、第四组练习:请用四字成语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四、返璞归真,运用成语
  小组合作,自由选择题目灵活运用成语。
  选择1:选择几个喜欢的成语说几句或一段话。
  选择2:出示一个情境片段,学生任选一段,填上恰当的成语。
  选择3:用成语完善句子。
  选择4:我演你猜。
  复习教学设计 篇10
  活动目的: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区分声、韵母的字形和读音,辨认整体认读音节。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图片、录音、音节卡、小旗、字母卡等。
  活动时间:40分钟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渲染)这欢快的音乐来自快乐岛,那是孩子们的天堂。如今快乐岛儿童乐园被九头女妖美杜莎控制,岛上迷雾重重,终年不见阳光,还有一群可爱的孩子被女妖变成了石头。今天我要去拯救他们,希望能得到有胆量又会动脑筋的朋友帮忙,让我变的更强大,要加入的请坐好。一路上非常艰险,一定要统一行动,听小旗指挥,让我们登上复习这条船,出发!
  二、引导自主闯关,达到活动目的。
  1、解开门票之谜(出示挂图、播放录音)
  要进入乐园,就得获取入门券,这项任务有点难度,我们必须做些准备。请大家把书翻到55页,练读表一。
  活动一:练读声母表
  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活动二:(出示一张放大的入门券)瞧,这就是入门券,上面写着很多音节,请大家看清楚,并试着读出来。
  (ná lā tǎ fǔ mǐ nǚ qì pá zhū zú chā cā shān sān)
  先各自练习,在指名读。
  师:(挥动小旗)祝贺你们顺利通过第一关,现在我们继续前进。
  2、碰碰车通道。(发放贴有单韵母的碰碰车头饰)
  瞧!碰碰车通道就在眼前,谁想开?(发字母卡)这六辆车相碰能碰出很多复韵母,若碰错了,可就有危险了,碰对了,就请大家读出来。
  参考答案:ɑi ei ui ɑo ou iu ie üe
  小结:读复韵母时,口形变化要注意,合成一个音要牢记。
  3、勇闯魔鬼屋。
  碰碰车真惊险啊!下面还有什么等着我们呢? (播放恐怖音乐)魔鬼屋里住着九个魔鬼,只要你念对他们就可以安全通过,否则就会被困住。(出示鼻韵母ɑn en in un ün ɑnɡ enɡ inɡ onɡ这些前、后鼻韵母),读对了,小鸟唱歌。
  4、百花园采花疗伤。(放录音、出示挂图)
  闯过了心惊胆战的的鬼屋,我们好多战士都受了伤。现在我要带你们去采花疗伤。你们看,这么多色彩艳丽的花朵,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从众多的音节卡(有16个整体认读音节和一些拼读的音节)中取出整体认读音节卡。若取对了,就能得到救命话,取错了就会中毒。
  参考答案:(所有的整体认读音节)
  5、写咒语。
  小朋友真聪明,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闯过了一关又一关,现在让我们按声母表的顺序默写出咒语。只要这个任务完成了,音乐就会重新响起来。
  学生写,教师检查。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复习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大家表现得也很棒,老师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比现在更出色。
  复习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2页—第55页的“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1、对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
  2、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说一说:
  1、你学到了什么?
  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
  2、小组讨论与交流,以表格、网络图或者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小组间互相交流学习。展示小组的作品,介绍整理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进行反思和整理的能力。
  二、想一想: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可以让学生根据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提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较难的或自己还不会的问题。
  2、小组讨论与交流,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3、全班交流学习。展示小组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介绍解题方法,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
  三、练一练:
  1、第一单元练习:
  第1、2、4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部分习题作出讲解。
  2、第二单元练习:
  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补充有关第二单元的其他知识。
  3、第三单元练习:
  第3、4、6、8、9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部分习题作出讲解。
  四、数学探索
  第1题: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发现无论是什么四边形最后都是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激发学生研究图形的兴趣。
  第2题:从A到B有很多路可以走,有的是两个数相乘,有的是几个数相乘。主要练习用计算器做小数乘法,同时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五、数学游戏
  通过数学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所学图形的特征,学习逐步缩小范围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发展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
  复习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经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例题:
  某村今年植树20xx棵,_________,去年植树多少棵?
  (设去年植树x棵)
  2、连线:
  1。去年植树是今年的3/5 (1—1/4)ⅹ=20xx或20xx÷(1—1/4)
  2。今年植树是去年的3/52000×(1+1/4)
  3。今年比去年少1/42000×3/5
  4。去年比今年少1/43/5ⅹ=20xx或20xx÷3/5
  5。去年比今年多1/4(1+1/4)ⅹ=20xx或20xx÷(1+1/4)
  6。今年比去年多1/42000×(1—1/4)
  (二)、解法分类,归纳总结。
  1、小组交流:
  A: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步骤。
  B:把这六题进行分类,并说说分类的依据。
  2、小组汇报:
  A: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步骤。
  a:画出分率句,找出单位“1”。
  b:写出数量关系式。
  c:列出方程再解方程。
  B:把这六题进行分类,并说说分类的依据。
  a:当单位“1”是已知的的量时如果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b:如果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c:当单位“1”是未知的量时用除法或用方程计算。
  (三)、练习
  1、说出单位“1”的量,写出数量关系。
  (1)行驶了全程的3/4。
  (2)一本书,看了2/5。
  (3)今年比去年增产1/4。
  (4)本月用水量比上月节约3/11。
  (5)铁丝比铜丝短1/3。
  (6)科技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4/5。
  2、根据问题写算式,根据算式提问题,不计算。
  一批水果900吨,第一周运了它的2/9,第二周运了它的1/4。 ⑴第一周运了多少吨?(算式)
  ⑵两周共运多少吨?(算式)
  ⑶900×(1-2/9-1/4)(问题:)
  ⑷900×(2/9-1/4)(问题:)
  ⑸再运多少吨就正好运了这批水果的一半?(算式:)
  (四)、全课小结。
  复习教学设计 篇13
  一、设计思想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与数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本学期所学的计算主要有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中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论是数范围,还是计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怎样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本节课的目的是: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好地体现数学学习是"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与数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20以内数的顺序"主要使学生熟悉0~20各数排列顺序,以及各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数的序数含义"主要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1~20各数序数含义。"20以内数的组成"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11~20各数是由1个10和几个1组成的。本学期所学的计算主要有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中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论是数范围,还是计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怎样计算,并很快说出得数。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学情分析
  20以内数的复习,可以着重复习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序数。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掌握得比较好,因此,在复习可以多让学生说一说,甚至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概括"本学期都学习了哪些数"、"这些数的顺序是什么"、"它们是怎么组成的"等等,如果出现疏漏,再让其他学生补充。开始复习加法时,可以先通过直观复习一下加法的含义,使学生更加明确: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然后可以通过直观复习一下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位置得数一样,遇到小数加大数计算有困难时,可以想大数加小数,从而较快地算出得数。进行上述复习时都不要求学生说概括性的条文。要把一位数加法的所有情况都复习到,不要只是把课本中题算一算。发现有不熟练的或容易出错误的式题,还要反复练习。练习形式注意多样化,除教材中练习形式,教师还可以补充其他的学生比较有兴趣的练习方式。对于计算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只要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四、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含义及数的`组成。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2、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难点
  1、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采取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而且每一个游戏都用大象博士的话来连接,让学生在课中,犹如置身与童话王国之中。激起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七、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应的音乐。
  学具准备:算式卡片、彩色笔、人手一枚的小胸针。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出要求。
  师:今天,大象博士要在我们班请助手。(播放大象的图像和大象的录音。)"小朋友们,大家好,由于现在大家重视环境的保护,我们森林王国中,动物的数量猛增,我大象博士的工作大增。今天,我想在班里请一些小助手,帮我分担一些工作。当上助手以后,第一,可以挂上这枚美丽的胸针,第二,可以到美丽的大森林里游玩。但是,大象伯伯的助手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当的,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考验才能够争取到这一个名额。"
  【设计意图:游戏是一年级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教师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拿学生感兴趣的事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参与活动的急迫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第一关:填数
  (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第一关,填数。小朋友睁大你的火眼金睛,看仔细了。"
  1、集体填卡片。
  教师出示填数卡
  8111519
  师:该怎样来填出这一张卡片呢?(请学生说说怎么来填数。然后集体来填出这张卡片。)
  【在做题之前,先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地得心应手,而且也不会让复习显得很生硬。】
  2、独立完成填数卡。
  教师相继出示填数卡:
  15715
  2620
  201814
  8
  学生独立完成以上填数卡,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说自己是怎么填出来的。
  【设计意图:在这个游戏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可供创作的学习材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并且安排学生进行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提高。】
  (三)第二关:看图,填空
  (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恭喜小朋友,第一关顺利通过,第二关是看图,填空。
  课件出示:☆☆☆☆☆☆☆☆☆☆☆☆☆
  1、一共有( )个五角星。
  2、从左数起,红星星在第( )个,红星星的右边有( )个星星。
  3、把左边7个星星圈起来。
  4、把右数第6个星星涂成绿色。
  【设计意图:利用看图填空游戏 ,复习20以内的数序和序数,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把巩固知识的练习巧妙地溶入游戏中,使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思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20数的顺序,加深对20以内数的理解,还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当中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四)第三关:检车票,上大巴。
  1、(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小朋友们真是能干,连着两关都没有难住你们,好接下来,要开始上我们森林王国的大巴了,大家快拿起老师给你们放在抽屉里的车票吧。不过光有车票还不行,你必须先把车票上的算式算出来,并且在写上得数。记住上车一定要遵守纪律,不遵守纪律的小朋友,我们有权禁止你上车。(小朋友们拿起老师事先准备的一面写有算式的卡片"车票",写好得数,准备上车。)
  2、小朋友们以小组为单位排好队准备上车。每一位小朋友高举起自己的车票,让老师检票。(检完车票后,小朋友交换小组坐,算是上车了。随即郊游的音乐响起,小朋友随音乐拍手或舞蹈。)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融知识的掌握和课中间的休息为一体,并且在大象的连接语中还强调了纪律的重要性,学生兴趣应该会很高涨。]
  (五)第四关:说组成,得胸牌。
  1.(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小朋友们经过这么多考验,终于顺利来到森林王国了。等不及想当我的小助手了吧?还有最后一关大家就可以别上老师手中这一枚美丽的胸针了。别急,别急!你只要说出自己手上车票得数的组成就可以得到了。先分小组练一练,说一说吧。
  2、先分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有秩序地练说一遍,教师巡回指导。
  3、一小组为单位,上来说组成,其余小组的人员当小老师,如果同意他们的说法,而自己的车票刚好也是这个得数,可以上来和该小组的人员站在一起。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可以节省时间,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避免课堂上出现学生没兴趣的场面。】
  在好朋友的相互帮助下,佩上胸卡,在音乐声中,回座位。
  (六)课堂小结
  (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在这节课中我们闯过了许多的关口,最后终于当上了我的助手,真不容易。你们知道吗,其实我们在每一个游戏当中都运用了一个知识点,谁来说一说,都运用了什么知识呢?
  生1:我知道了填数卡复习的1到20的顺序。
  生2:我明白了检车票上大巴是检验我们做20以内加减法的速度。
  生3:......
  (学生反馈,教师随即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在这一块内容中,我设计让学生将游戏与运用的内容一一对应,旨在让学生从游戏中跳出来,能够从知识的高度去审视这节课,反思这节课,如果学生能够将游戏与知识点一一对应了,那本节课的目标就实现了。]
  九、板书设计
  总复习(一)
  第一关:填数 第二关:看图,填空
  1--20数的顺序 1--20的序数
  第三关:检车票,上大巴 第四关:说组成,得胸牌
  1--20的加减法 11--20各数的组成
  十、作业设计
  1、7+8=( )+3=7+( )=( )-3=( )
  2、16可以分成( )个十和( )个一。
  复习教学设计 篇14
  复习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12册圆柱和圆锥表面积和体积的有关知识。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等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
  2、通过复习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体积计算上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4、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
  复习重点:
  圆柱和圆锥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复习难点:
  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上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过程:
  一、情景引入、回顾交流
  1、师生问好。
  2、师生交流谈话,引入正题。
  师:孩子们,屏幕上是一个装粮食的粮囤,这个粮囤是由哪两种图形组合而成的?
  生:圆柱和圆锥
  师:这节课我们就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圆柱和圆锥)。
  3、请看复习指导(出示屏幕)。
  组内交流
  汇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电脑大师也是这样说的,请看屏幕,齐读一遍。
  汇报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各怎样计算(教师分别出示课件并板书)
  圆柱圆锥
  S侧=c×h
  S表=S侧+2S底
  V=shV=sh÷3
  4、从体积公式可以看出,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等底等高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等底等高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过渡语:下面我们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1、看谁快:一个圆柱形水桶,底面半径10分米,高是20分米。
  回答问题,并列出算式
  3.14×102②2×3.14×10
  ③2×3.14×10×20④3.14×102×20
  2、压路机前轮直径10分米,宽2.5米,前轮转一周,可以压路多少平方米?如果平均每分前进50米,这台压路机每时压路多少平方米?
  10分米=1米
  3.14×1×2.5=7.85(平方米)
  50×2.5×60=7500(平方米)
  答:
  3、一根6米长的圆柱形木料锯成相等的3段,表面积增加了15平方厘米,每一小段的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每小段木料的长:
  6÷3=2(m)=200(cm)
  15÷4×200=750(cm3)
  答:
  4、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圆柱体积比圆锥体积大36立方分米,圆柱与圆锥体积各是多少?
  圆锥体积:36÷2=18(dm3)
  圆柱体积:18×3=54(dm3)
  答:
  5、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底面周长是31.4m,高是7.2m,每立方米沙重1.5吨,如果用一辆载重6吨的汽车来运,几次可以运完?
  解:底面半径r=31.4÷3.14÷2=5(m)
  沙堆的体积:
  V=×3.14×52×7.2=188.4(m3)
  188.4×1.5÷6≈48(次)
  答:
  6、将一个底面半径是3分米,高是6分米的圆柱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至少要削去多少立方分米的木料?
  3.14×32×6×2/3=113.04(dm2)
  答:
  7、一个装满稻谷的粮囤,上面是圆锥形,下面是圆柱形,量得圆柱底面的周长是62.8米,高是2米,圆锥的高是1.2米。这个粮囤能装稻谷多少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稻谷重500千克,这个粮囤能装稻谷多少吨?
  解:圆柱的底面半径为:62.8÷3.14÷2=10(m)
  3.14×102×2+3.14×102×1.2÷3=628+125.6=753.6(m3)
  圆柱体积圆锥体积
  753.6×500=376800(千克)=376.8(吨)
  答: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
  附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圆柱和圆锥
  圆柱圆锥
  S侧=c×h
  S表=S侧+2S底
  V=shV=sh÷3
  复习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内容:
  9以内数的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复习9以内数的认识,加深对基数和序数的理解。
  2、通过数学活动,复习9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3、通过数学活动,巩固对物体和图形的认识,进一步感知分类和比较的意义。
  4、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
  教学设计:
  活动一:过桥
  活动目标:通过过桥,复习9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活动过程:
  口算:用手势比出桥上各算式的得数。
  活动二:买门票
  活动目标:通过说出机器人身上物体的名称及数一数这一活动,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活动过程:
  1、说出机器人身上各种物体的名称。
  2、数出机器人身上各种物体分别有几个。
  活动三:野生动物园
  活动目标:通过野生动物园,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一步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掌握左右方位。
  活动过程:
  1、让学生看图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2、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基数和序数、左右方位的巩固练习。
  活动四:买面包
  活动目标:通过买面包的活动,引导学生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活动过程:
  1、分小组进行买面包活动。
  2、小组汇报。
  活动五:小兔玩游戏
  活动目标:通过学生独立认真地观察小兔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小兔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1、认真观察小兔图。
  2、小组讨论,对小兔进行分类。
  3、小组汇报。
  4、拓展题:把9只小兔关在三个一样大的房子里,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关法。
  全课总结。
  课外延伸:用学具盒里的图形拼一幅美丽的图画。
  复习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区分形近声母和形近的韵母。
  2、复习巩固拼音标调规则。
  3、正确拼读双拼音节和三拼音节。
  过程和方法:
  1、创设情境,结合闯关游戏、图片、练习等多种方式复习汉语拼音。情感态度价值观: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熟练拼读三拼音节。
  教学难点
  1、掌握i u并列标在后标调规则。
  2、熟练拼读三拼音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用时:1分钟)
  同学们,汉语拼音我们学完了,今天我们一起到拼音王国里玩一玩闯关游戏,好吗? 看,有这么多关要闯,声母关、韵母关,我们比一比那一组获得的小红旗最多。
  过渡语:走,咱们到声母乐园去,快和声母乐宝宝打招呼吧!
  二、复习23个声母(用时:10分钟)
  1。全班齐背诵23个声母。
  ①教师点评小组背诵情况
  ②教师相应评价,给小组评分。
  3、第一关:火眼金睛辨声母
  ①引导学生找出相似的声母。
  ②指名学生回答相似的声母。
  ③教师相机评价。
  ④指名3名学生回答区分相似声母的方法。
  ⑤教师相机评价。
  4、“纸牌游戏”。
  ①师强调游戏规则。
  ②教师巡视学生活动。
  ③师相机评价给小组加分。
  ④师带领学生开火车读相似的声母卡片。
  ⑤教师相应评价给小组加分。
  三、复习24个韵母(用时:13分钟)
  1、韵母乐园:课件依次出现单韵母、复韵母、前鼻韵母、后鼻韵母。? ①学生分组朗读。
  ②教师相机评价,加小红旗。
  2、第二关:【 独具慧眼韵母关 】
  ①屏幕出示ei ie/ ui iu /un/n。
  ②请三名学生认读依次认读每组形近韵母。
  ③师相机评价,同时评价各组学生的坐姿。
  3。小游戏:点兵点将
  ①教师带领学生点读各个韵母。
  四、复习音节的拼读(用时:10分钟)
  (一)复习标调规则
  1、教师播放标调规则微课视频。
  2、第三关:踩石过河标调关
  ①屏幕出示: líu、gaǒ、qíu、peì
  【这个音节标()了,应该标在()上面,因为( )师:“这几个音节的声调标对了吗?应该标在哪儿,因为?谁能用这句话来闯关?
  ②教师相机评价,给小组评分。
  ③课件上依次出现标调正确的音节,请全班齐读。
  ④师评价那一组读得好,给相应组加分。
  (2)复习音节的拼读。
  3、第四关:摘苹果拼读关
  过渡语:我们复习了声母韵母,现在他们站在一起还
  加上了声调宝宝,你们会读吗?出示苹果树。
  ①课件出示6个双拼音节。
  ②指6名学生读双拼音节。
  ③师相机评价。
  ④三拼音节在苹果树上,请学生来挑战。
  ⑤教师相机评价,给表现好的小组加分。
  4、拼读乐园第三关:小小练习。
  过渡语:现在我们来闯最后一关,拿起你们桌面上的练习,看谁写得又对又快。计时2分钟!
  ①计时小练习。
  ②教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相机提醒同学们保持良好的坐姿习惯和书写习惯。
  ③投影1名用时短书写正确的练习,带领学生批改练习,相机评价。
  ④手机投屏其他2名书写正确又规范的作业,师相机评价。
  ⑤师小结,评选冠军组。
  五结束语(用时:1分钟)
  大家的表现都太棒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数数哪一组获得的红旗最多,恭喜第X组获得了冠军,今天的闯关游戏到这就结束了。小朋友们,再见啦!
  板书设计
  拼音总复习
  声母:b d q p
  韵母:ei ie iu ui
  标调规则
  拼读方法
  复习教学设计 篇17
  教学要求:
  1、掌握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排列顺序,并能熟读、记诵。
  2、诵读汉语拼音儿歌,巩固拼读能力,了解每首儿歌的意思,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准备:
  课件、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
  教学时间:
  2课时
  集体备课时间: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一.揭示课题
  板书:fù xí
  二、识读声母表
  1.出示小黑板:b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2.指名读23个声母。
  3.分两个大组轮读。
  4.这是一张南瓜母表,表上声母排列的顺序是不能随便改动的。我们在教学声母时,先教z c s,后教zh ch sh r,这是为了便于同学们学习,但在记诵这张声母表时,必须把顺序调整过来。
  5.齐读表上的23个声母。
  三、识读韵母表。
  1.出示小黑板:ɑ o e ⅰu ü ɑⅰeⅰuⅰɑo ouⅰu ⅰe üe er ɑn en ⅰn un ün
  ɑng eng ing ong
  2.指名读24个韵母。
  3.分四个组,每个读一行韵母。
  4.这是一张韵母表。谁能说说表上4行韵母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5.齐读表上24个韵母。
  四、识读整体认读音节表。
  1.出示小黑板: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2.分4个组,每组读一行音节。
  3.这是一张整体认读音节表,表上共16个整体认读音节。整体认读音节的特点是要整体识读,不用拼读。
  4.齐读表上16个整体认读音节。
  五、依照表上顺序,把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一、认读《汉语拼音儿歌》
  1.出示课题:hàn yǔ pīn yīn ér gē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现在我们要来复习,重点不是听说,而是认读它们。
  2.依次认读汉语拼音儿歌。
  3.总结谈话。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认读了6首《汉语拼音儿歌》,大家学得很有成绩。到今天为止,汉语拼音集中教学阶段已经结束。今后,我们将通过各种分散性的练习和复习,会继续学到有关汉语拼音的知识,并有来帮助识字和读书。
  二、作业
  1、默写声母表
  2、听写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
  复习教学设计 篇18
  第一课时
  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1.请学生把书本从13页看到34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
  3.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二、练习
  1.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⑴这块草地有一间教室那么大,它一天产生的氧气够3个人用,我们三年级有120人,要多少块这样的的草地?
  ⑵丁晓林家到学校有450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走8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
  ⑶三年级的225名学生要乘5辆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的人一样多,每辆车应该坐多少人?
  2.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三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4.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5.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
  三、巩固。
  商的位数估算的结果准确值
  876÷3242÷4896÷8644÷7753÷5417÷6
  四、作业
  36页2、3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估算:
  70÷844÷979÷2161÷2344÷9688÷899÷5
  85÷451÷513÷246÷723÷381÷2176÷8
  2.解决问题:
  有62棵树,三年级5个班去植树,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树?还剩几棵树?
  二、练习:
  1、第4题:是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练习。第4题采用竞赛计时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一种激励的氛围种提高计算能力。
  783÷6584÷5824÷4920÷8
  720÷3204×3238+647412—298
  2、第5题:提醒学生看清题意,逐以带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576÷3÷481×7÷9201+232—3
  399÷7+294672÷(2×3)(601—246)÷5
  3、第6题:
  是计算在解决问题种的应用。而这题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练习时,要让学生独立读懂题意,会从图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合理进行解答。
  待学生完成后,让自己对所列出的列式作出口头表达解释,这样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4、3元一根冰棍,30根冰棍装一箱,杨叔叔8箱冰棍4天就全卖完了,那么杨叔叔4天卖了多少钱?平均每天卖了多少根冰棍?
  三、小结:
  你觉得这个单元你学到什么?你对这个单元的那些知识还不是很清楚?你对这个单元还有什么问题?
  复习教学设计 篇19
  教学内容
  1、
  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
  例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例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并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
  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
  课时安排
  1、简单的数据分析2课时
  2、求平均数2课时
  复习教学设计 篇2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1页,“数的世界”第6~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小数加、减、乘、除法,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2、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哪些运算?今天继续到“数的世界”去看看。板书课题。
  二、复习加、减法计算
  1、完成第6题指名两人板演集体订正。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指出: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小数点对齐;按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小组内互相说说小数加、减法计算时有哪些地方要注意的?(板书: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
  2、完成第7题。每一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能看出哪几题可以简便计算吗?要运用什么运算律或运算规律呢?独立完成计算,交流算法。
  3、完成第8题。从刘村到张村有几种走法?哪种走法最近?哪种走法最远?独立完成计算,交流算法。
  三、复习小数乘、除法计算
  1、完成第9题左边三题。指名板演,集体评价。这几题先把小数看作什么数乘的?为什么积里小数部分的位数不一样呢?在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指出:小数乘法,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完成第9题右边三题。指名板演,集体评价。这一组的三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呢?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怎样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怎样算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指出:小数除法,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几位;商的小数点和转化后的被除数小数点对齐
  3、完成第10题。怎样用“四舍五入”求小数的近似数?说说怎样求积或商的近似值的?指出:求积与商的近似值,只要看保留的位数后一位,用“四舍五入”求出来。
  4、完成第11题。每一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能看出哪几题可以简便计算吗?要运用什么运算律或运算规律呢?学生独立完成计算,交流算法。指出:在计算时,要根据数据和运算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律或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四、综合练习
  1、口算第12题。
  2、完成第13题。
  3、完成第14题。应先求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复习的什么内容?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哪些和整数相同,哪些不一样?小数各种计算的关键谁再说一说?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按整数加、减法计算。小数乘法看做整数乘法算,因数里一共几位小数,积里就有几位小数。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按照整数除法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除数是小数的,移动小数点,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算。
  复习教学设计 篇21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整理乘法口诀,进一步熟练掌握乘法口诀。
  2、引导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况下运用乘法口诀,通过自习方向与位置知识,学会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把乘法口诀归类,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乘法口诀的能力和观察物体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在整理乘法口诀表的同时,观察乘法口诀表的特点与规律,能对乘法口诀进行熟练地运用。
  教学手段
  1、教材第79页的乘法口诀表一张。
  2、1-9的乘法口诀的卡片共81。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整理口诀。
  1、吸引学生注意力,进入课前准备。将学生按位置分成三大组,向每组发放已打乱的乘法口诀卡片各27张。
  2、结合教材第78页上的要求,向学生讲明意图:同学们手上所拿到的是被打乱了的乘法口诀卡片,下面我们将两个相乘数中所有含有2的卡片归纳出来。
  3、请同学们数一数共有多少张,然后想一想为什么。
  4、积极点评学生的敏锐的观察力,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动脑,就像刚才一样,多思考问题,然后让学生继续找出两个相乘数中含有3的式子。
  5、总结学生的观察,指出:在完整的1-9的乘法口诀卡片中,两个相乘数中含有1-9的任何的一个数的卡片都有18张。然后要求学生找出两个相乘数中含 有4的式子,且4在式子的最前面。
  6、让学生将这次归纳结果交到讲台前面,然后组织学生按上面的要求把1-9的都归类,全班汇总后交上来。
  7、在学生中巡视他们的归类,并不时指点。当学生上交完毕后,总结各小组的情况,鼓励学生间的合作。
  二、动手动脑,整理乘法口诀表。
  1、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我们学过了哪几个数的乘法口诀。
  2、引导学生思考:1的乘法口诀该如何编写?
  3、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加上1的乘法口诀,我们就有9个数的乘法口诀,同学们算一算它们总共有多少句口诀?
  4、出示乘法口诀表。
  5、将剩下的卡片打乱,根据全班同学的人数,每人发给两张。按照坐次,组织学生先后上讲,依照老师刚才的示范,将卡片贴到表格中的相应位置。
  6、在贴卡片的过程中,积极在一旁辅助学生贴到正确的位置,并鼓励他们动手能力。
  7、积极评价学生刚才的表现,向学生展示大家一起完成的“乘法表”,引导学生分组来观察讨论表格,你们从中能够发现那些特点或规律。
  8、把握,当各小组讨论基本结束时,鼓励看哪一组先来汇报,最后看看哪一小组观察得最好?
  9、表扬各小组的发言,并总结:这说明只要我们愿意去观察去发现,就或多或少的能够得到一些知识。
  10、引导学生根据表一起来说一说乘法口诀,然后闭上表格,同学两人一组练习对口令,强调练习时要随意性,不要按照表格上的顺序。
  三、成长的足迹。
  1、到现在同学们已学过数学上的很多知识了,有数字,有加法、减法、乘除法,以及许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比如观察物体、认识时间等,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觉得自己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2、为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引导学生业展示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或作品,谈谈自己最感到自豪的一次使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哪些数学问题。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完成练一练第1-5题。
【复习教学设计(通用21篇)】相关文章:
《圆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03-31
《湖心亭看雪》复习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07-29
一堂《歌曲复习表演课》教学设计01-05
长城教学设计通用15篇04-04
《阳光》教学设计(通用15篇)04-04
猫教学设计通用15篇03-30
《家》教学设计(通用15篇)04-01
《雷雨》教学设计(通用15篇)12-31
《绝句》教学设计通用15篇01-01
数学教学设计通用15篇12-28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乙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