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相等的数,它们的和是2,两个数和为正数,那么这两个数是是什么?

有2个整数,它们的和恰好是两个数字相同,它们的乘积恰好是三个数字相同的三位数,求这两个数带分析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设他们的和为11a,乘积为111b(a、b均为不大于9的自然数) 分解乘积111b=37×3×b 因为和为两位数,所以他们必在100以内,且是111b的因子.若其中一个为37,则另一个必须是3的倍数同时要不超过27(3b≤27),故和可能为44或55(37与64之间),由3的倍数要求排除44(44-37=7不是3的倍数),这样另一个数只能是18.它们的和为55,乘积为666.若其中一个为3,则另一个必须是37的倍数且小于100,由和的两个数字相同排除37,只能是74.它们的和为77,乘积为222.所以综合起来有37,18或3,74两种可能.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更多答案(3)}
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1  教材简析:  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式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或可以转化成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可以直接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另一种是求两积之和的算式里有一个乘数相同,可以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的特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学习应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主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普遍使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数学规律提高计算效率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过程:  一、讲解学生作业错得较多的题目  1、99×37+37=37×(□○□)  指名说说这题是如何思考的:乘法分配律其实就是合起来乘可变成分别乘或是分别乘变成合起来乘。在这个算式中,只有一个乘,那就要把后面的“37”改装成乘“37×1”,然后就可以看出是在分别乘37,应该等于合起来乘37,括号里应该填写的是“99+1”  2、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11×58+49×11
12×77+8×77  (12+8)×77
36×25+4×25  (58+12)×14
27×21+27×29  27×(21+29)
11×(58+49)  (36×4)×25
58×14+12  先让学生说说哪几组是肯定能连线的,还有哪几组有问题?说说为什么不能连线?  (1)(58+12)×14应该等于分别乘14,但“58×14+12”中的12没有乘14,所以是不相等的。  (2)(36×4)×25,乘法分配律要有乘有加,这里只有乘,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它只能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所以不能和36×25+4×25连线。  二、学习例题  1、出示例题图  说说例题的.信息和问题,说说相关的数量关系式。  2、列式并估算等:32×102≈3200(元)  说说估算的方法:把102看成100,32乘100等于3200,32×102的积应该略大于3200。  还可以怎么算?(用竖式算)  3、3200元其实是几件衣服的价钱?那要算102件,还要怎么办?  (加上2件),这2件是多少元呢?总共是多少元?  怎么把这个过程完整地用算式表达出来呢?  板书:32×102  =32×(100+2)  =32×100+32×2  =3200+64  =3264(元)  指出:利用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把这类题目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完成书上的例题剩下部分。  4、完成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46×12+54×12  观察算式特点,并完成简便计算。交流:=(46+54)×12  =100×12  =1200  比较两题,说说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  (有的时候是合起来乘容易,有的时候是分别乘更容易。要根据具体的题目来选择。)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题略)  学生独立完成,再校对。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的(第3题)  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体会也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读第5、6题,观察数据的特点,说说怎么算才更简便?  四、探索思考题  99×99+199○100×100  观察算式,说说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呢?说说是怎么想到的?  在交流过程中完成板书  99×99+199  =99×99+99×1+100  =99×(99+1)+100  =99×100+100×1  =100×(99+1)  =100×100  学生自己尝试完成算式:999×999+1999的探索过程  发现规律,直接完成算式:9999×9999+19999=( )×( )  五、布置作业  p.57第2、4、5、6题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2  学情分析:  乘法分配律这个知识点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有一些潜移默化的理解,在实际计算中也有应用,如: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卫星运行时间》乘数是两位的乘法中,“114×21=” 不论是第一种“114×20=2280,114×1=114, 2280+114=2394 ”还是第四种用竖式计算,其实质都是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这一理论依据,即将21个114,分成20个114和1个114的和,只是表达形式不同罢了。因此,基于这些基础,我教学时特别注重与旧知的联系和在意义上的沟通。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乘法分配律的发现过程中训练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4.感受“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增强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提出猜想  1.情景  暑假中,我们谕小娃娃表演的《阳光羌娃》在比赛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他们马上还要到香港参加演出。(出示照片)  出示资料: 他们每天都在辛苦地训练着,有时会练得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昨天晚上,王老师就给参加训练的18个男生和23个女生每人准备了一份8元的快餐,你知道王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学校中的大事作为问题背景,可以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也利于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①整理条件、问题  从这段资料中你知道了那些信息?王老师遇到了哪些问题?  ②学生列式,抽生回答: (18+23)×8, 18×8+23×8  ③交流算式的意义  第一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个算式呢?  ④计算:(发现两个算式结果相等)  ⑤观察、分析算式特点  咦,我发现这两个算式非常有意思。你看看,这是两个不同的算式,很多地方都不相同,仔细看看,又有相同的地方,对吧!  现在,就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看看它们到底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⑥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A.涉及到得运算及顺序:都包含了+、×这两种运算,左边是先算加法,合起来以后再乘;右边是分别先乘,然后再加。  B.涉及到的数:都用到了18、23和8这三个数,其中8在左边出现了一次,在右边出现了两次。  C.计算结果:结果相等。  (设计意图:对算式意义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相等的道理,而从外在特点的分析则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同时,细致的特点分析也为学生后面的举例验证打下基础)  2.提出猜想  真有趣,运算顺序不同,数据也有不一样的,结果却一样,那是不是只有这一个算式才是这样呢?还是像这样的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  怎样才能知道像这样的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  引导学生想到用举例的方法进行验证。  师小结:要想知道这是不是一个普遍的规律,那我们就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再看看它们的结果想不想等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对一个人而言,记忆一个知识、规律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要知道从哪里去寻找知识和规律,要知道他的发现如何去获得证明。本节课就是要以乘法分配律的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立足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而在教学。)  二、举例验证,证明合理性  1.全班举例:抽生举例,全班进行判断,看所举的算式是否符合猜想的特征。  2.分组举例  两个孩子为一组,一起举一个例子,再一起计算验证,看结果是否相等。  3.交流:谁愿意把你举的例子和大家一起分享?  A.这个式子符合要求吗?  B.这些式子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这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左边都是把两个数合起来再与第三个数相乘,右边是分开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右边算式中这个相同的乘数,在左边算式中放在了括号的外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举例验证的过程,经历归纳概括的过程。)  三、概括归纳,建立模型  1.个性概括  这样的式子你们还能写吗?能写完吗?  强调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是写不完的。  你能用一个式子将所有的像这样的式子都概括出来吗?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概括规律。(学生可能用文字概括,可能用图形符号概括,可能用字母概括)。  2.统一认识  教师指出一般用a、b、c表示式子中的三个数,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  (a+b)×c=a×c+b×c  给出规律的名称:今天,我们一起动手动脑发现了这个非常有趣的规律,这个规律是四则运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3.进一步认识  这个式子表示两个数合起来与第三个数相乘的结果与用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的结果相等。反之,两个数都与同一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所得到的结果与先把这两个数合起来再与第三个数相乘,所得到的结果相等。  齐读式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规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同方法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尤其是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四、巩固应用,深化认识  1.哪些算式与72×35相等  72×30+72×5  72×35 72×30+5  70×35+2×35  70×35+2  问:为什么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意义)  2.你会填吗?  (10+7)×6= ×6+ ×6  8×(125+9)=8× +8×  7×48+7×52= ×( + )  问:订正时强调第一小题为什么这样填?第三个式子中括号外面为什么要写7。  (设计意图: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律)  3. 7×48+7×52 7×(48+52)  这两个式子你想选择哪个进行计算?为什么?  如果只给你第一个式子,你会想办法让你的计算变得简便吗?  小结:利用乘法分配律有时候可以使计算变得更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明白乘法分配律在计算中的意义。)  >>  4.先想一想,下列各题怎样计算更简便,把你的简便方法写出来。  ①34×72+34×28(订正时问:为什么不直接算)  (80+4)×25  订正时问:把(80+4)×25写成80×25+4×25依据是什么?  如果不用好不好算?  (80+20)×25  问:这道题与(80+4)×25的样子一样,都是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为什么你们又不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了呢?  教师小结:在计算中要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  ②21×25 75×99+75  小结:在计算中遇到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特点的式子,可以利用拆数等方法,在不改变原数大小的前提下将式子变成符合乘法分配律特点的式子,然后再进行简算。  (设计意图:通过题组练习,让学生在计算中要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生搬硬套题型。)  五、全课小结  孩子们,你们今天收获了什么?  当你们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中发现某些规律,而你又不敢肯定它正确时,你可以怎么办呢?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18+23)×8 (18+23)×8=18×8+23×8 7×48+7×52=7×(48+52)  =41×8 … … … …  =328(元) 学生举例 … … … … 34×72+34×28 (20+4)×25  18×8+23×8 … … … … (80+20)×25  =144+184 个性概括:… …  =328(元) (a+b)×c=a×c+b×c 21×25 75×99+75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重点难点:  1、 指导探索乘法分配律。  2、 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方法指导:  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约3分钟)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老师想请大家帮一个忙,我有一个朋友开了一家小公司,有4名员工,她想给公司的员工每人买一套工作服,她去商店看中了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想选一套衣服做工作服。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搭配?  2、学生思考:(1)有几种搭配方案  (2)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案,并算出总价。  (学生自己选择方案并在练习本上完成。师强调:是买4套衣服)  二、自主学习  (约7分钟)  (一)组内研讨,确定方案  1、组内研讨  (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案?  (2)介绍自己的方案,并说一说,你推荐的理由。  (3)说说你推荐的方案,需要花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  三、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1、汇报交流  师:哪一个同学想先来给老师推荐他的方案?  师:要想求4套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元?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分别列式解答  师:因为总价相等,这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学生回答后,师在两个算式中间用等号连接)  师:这个等式怎么读呢?  生尝试读等式。  (预设学生读法:A.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乘225乘4加75乘4  B.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225和75分别与4相乘的积再相加。 )  2、研究其它方案  由学生依次汇报出其余3种不同的搭配方案,并引导说出是怎么想的。计算后分别加上等号。  教师板书  一套 4 = 4件上衣 + 4条裤子  (225+75)4 = 2254 + 754  (225+125) 4 = 2254 + 1254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4  教案内容:  一、课题:《乘法分配律》  二、主要讲解的内容:  课本第26页例7及相关练习题  三、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尝试计算,初步认识和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2、通过观察交流、举例验证,概括规律,并能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借助乘法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借助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内涵。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脑,网络,耳机等  学生准备:数学书、笔、练习本、笔记本  五、教学环节  1、反馈家庭作业(表扬做的优秀的学生,鼓励并引导完成不太好的学生积极完成作业)  2、复习导入  算一算,比一比  (10+5)×5= (8+2)×7=  10×5+5×5= 8×7+2×7=  课前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复习任务,请同桌交流计算的结果和发现。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应用它们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3、新授  还记得我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吗: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①自主探索,独立解决问题  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式计算。【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促成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生成,为探索运算定律准备了资源。】②汇报交流,明确算法 学生先自己做上传自己想法,连麦让个别学生说明。  谁愿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给大家,并说明解决问题的步骤。  方法一:先算每个小组人数,再算总人数。  (4+2)×25  =6×25  =150(人)  方法二: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负责抬水、浇树的人数,再算总人数。  4×25+2×25  =100+50  =150(人)  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计算结果都是150人。  ③观察对比,概括规律  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4+2)×25=4×25+2×25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个等式吗?学生发语音  左边是4加2的和与25相乘,右边是4和2分别与25相乘,然后再相加。左右两边结果相等。  教师适时用箭头表示出来。  请你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写在练习本上。  拍照展示  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结果相等。  ④你能结合乘法的意义理解这个规律吗?  如:(4+2)×25=4×25+2×25  左边表示6个25,右边表示4个25加2个25,也是6个25,所以两者结果相等。  得出结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⑤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a+b)×c=a×c+b×c  a×(b+c)=a×b+a×c  4、练习巩固  (1)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56×(19+28)=56×19+28 ( )  32×(7×3)=32×7+32×3 ( )  64×64+36×64=(64+36)×64 ( )  答案:× × √  解析:【考查目标1、2】借助乘法意义判断,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注重形式表达的认识与强化。  (2)观察下面的竖式,说一说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答案:运用了乘法分配律25×12=25×2+25×10  解析:【考查目标1、2】结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体会乘法的算法与乘法分配律的关系。  (3)李阿姨购进了60套这种运动服,花了多少钱?  答案:(75+45)×60  =120×60  =7200(元)  解析:【考查目标3】借助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在列出不同算式的基础上,以生活情境的材料解释算式意义,进一步加深对乘法分配律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5、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一个新的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是(a+b)×c=a×c+b×c  左边表示(a+b)个c,右边表示a个c加b个c,所以两者结果相等。  如果反过来,等式仍然成立。  如4×7+4×3=4×(7+3)  利用这个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  6、钉钉家校本布置家庭作业,当天提交。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5  教学目标:  1、发现、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并能初步运用乘法的分配律;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究、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请两位同学到前面)假如20年后,二位在机场见到了我,你们会怎么样?  生:(齐)高兴激动。  生1::打个招呼,宋老师好。  生2:宋老师好!  师:我把这个过程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来,提问是有两个宋老师吗?  生:不是,是分别握手。  生:乘法分配律(小声地)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习新课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师: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老师非常高兴。现在正是阳春三月,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好季节。  1、引入主题图(:植树情景及信息):每小组要4人挖坑种树、2人抬水浇树;有25个小组。求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  (1)阅读理解: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知道了什么。  生1:已知每小组要4人挖坑种树、2人抬水浇树;有25个小组。求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  生2:每个小组共有6人。  (2)分析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板书:(4+2)×25 4×25+2×25  2、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用什么符号连接?生读等式  板书:(4+2)×25=4×25+2×25  生读算式(4+2)×25=4×25+2×25  3、春季运动会李老师欲订购9套运动服,上衣每件58元,裤子每件42元,一共需要都少钱?  口头列式,得出(58+42)×9=9×58+9×42(生读等式)  4、观察这两组算式,请你写出一些类似的式子、  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写出几组算式,有很多学生已经用字母或图形表示的。(3个学生写错,2名学生自己改过来了)  投影展示  生1:(1+2)×3=1×3+2×3  (3+2)×4=4×3+2×4  (10+2)×5=10×5+2×5  (6+4)×5=6×5+4×5  生2:(4×2)×3=4×3+2×3  生3:他的算式是错的,括号里应该是两数之和。  生4:(+)× = × + ×  (a+b)×c= a×c+ b×c  a×(b+c)= a×b+ a×c  师;尝试用文字总结发现的规律  生:两个数相加,乘第三个数,可以先把第三个数分别与前两个数相乘,再相加。、、、、  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5、集体归纳。  抓住:两个数和、分别相乘  小结:这个规律是具有普遍性的。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我们的数学前辈们早已研究得出的`“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也就是―――(电脑出示下面的文字)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6、讨论记忆乘法分配律的方法。  师:乘法分配律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不同,大家讨论一下记忆乘法分配律的方法。  生1:就像课前老师与两位同学见面一样,老师和两位同学分别握手再求和。  生2:括号外面的字母c就像我自己,放学回来,站在门外,爸爸和妈妈在房子里,我进门后先和爸爸打招呼,再和妈妈打招呼,最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学生的方法很多。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模仿写算式和寻找记忆方法的环节,让学生体会理解分配律的本质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三、巩固新知,尝试练习  1、数学王国正在举行有奖竞猜的活动,你能拿到那些精美的奖品吗?  (12+200)×3=□×3+□×3  15×(40+2)=□×40+□×2  2、数学游戏:找朋友  (1)找出得数相等的两个算式,(将算式卡片展示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一共出示了四组算式,让学生在辨别正误的同时,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提问:22×7+18和(22+18)×7是朋友吗?如果要让它们成为朋友,该怎么改?  (2)整理卡片,分成两组  甲组乙组  ① 100×31+2×31 ①(100+2)×31  ② 9×(37+63)② 9×37+9×63  ③(22+18)×7 ③ 22×7+18×7  分组计算比赛:女生计算甲组的三道题,男生计算乙组的三道题、看谁算的快。  (设计意图:制造冲突,引出认知矛盾)  男同学这组为什么算的慢?你们认为这样比赛公平吗?你们有没有办法很快算出得数?(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简便计算的方法:把乙组题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另一种形式,使计算简便。)  小结:能口算,并且能凑整十、整百数,算起来比较简便。  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这一环节进行充分运用,渗透简便运算的意识)  四、运用规律,内化新知  (8+4)× 25= 34×72+34×28=  先观察,说一说算式特点,再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前后呼应,既显示了内容的完整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五、课堂总结与评价: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意识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4+2)×25 = 4×25+2×25  (a+b)×c= a×c+ b×c  甲组乙组  ① 100×31+2×31 ①(100+2)×31  ② 9×(37+63)② 9×37+9×63  ③(88+12)×7 ③ 88×7+12×7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借助实际问题体会、认识乘法乘法律。  教学难点: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算式。  预设过程  一、引入  1、学校要买25副乒乓球,每个乒乓球4元,每个乒乓球板9元,一共要多少元?  2、理解题意  二、探新  1、学生独自列式  2、小组交流想法  3、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5×(4+9)=25×4+25×9=325  25×(4+9)=25×4+25×9  指名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4+9)×25=4×25+9×25=325  (4+9)×25=4×25+9×25  4、改题:如果改为买45副,你又可以怎样算?  45×(4+9)=45×4+45×9  (4+9)×45=4×45+9×45  5、观察:请你们仔细观察上面这几题,  6、你们发现了什么?  相同点:左边都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右边都是两个数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不同点:算式左边和右边有什么不同?  联系:算式左边和算式右边有什么联系?  6、举例:这样的算式你能再举出一些吗?  7、概括:你们能把上面的规律概括成一句话吗?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吗?(a+b)×c=a×c+b×c  a×(b+c)=a×b+a×c  8、质疑:还有什么问题?  三、巩固  1、做一做  判断并说明理由  2、第5题: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第6题  103×1220×5524×20525×24  四、: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1、口算  2、作业本  3、寻找生活中乘法分配律的例子。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P15  口算训练P16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在第一个班上课,我是运用以上的情境情境进行教学,但是题意不是很清楚,学生在这个地方也浪费了许多时间,而后面探究规律的顺序是这样的:先根据情境列式计算,再引导学生观察以上习题,再让学生相关的规律,但是这样下来感觉学生学得非常被动,对规律的概括非常困难,学生理解不够深入,也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第二个班上课时,就做了如下的调整:情境改为学校要买25套衣服,每件上衣要20元,每件裤子要10元,一共要多少元?这样的情境比较清晰,学生列出算式后再让学生说一说,  生1:我觉得这样的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与这一个数相乘,再相加。  生2:是呀,一个数好像是公共财产,都是它们共有的。  这样学生对这个因数理解起来就比较简单,也觉得比较有意思。再让学生举例,举例时再让学生说明这样写的理由,这样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比较轻松。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描述。  2、初步懂得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参与乘法分配律的归纳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2、使学生了解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难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了自然环境被破坏而出现的沙尘暴、水土流失等一些情景的图片,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我想大声的呼吁:请不要再滥伐树木了,不然的话沙尘暴会更厉害。  2、请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吧!  3、要保护我们的家园,还要大量植树。  师:说的太好了。要保护我们的家园就要植树造林,种植花草。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前段时间学校植树活动的情况吗?  (多媒体展示植树的场景,并附文字:一共有25个小组参加植树活动,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乘法运算定律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你都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问题。  师:请根据这些信息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列式计算。  (2)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展示汇报:  (4+2)×25 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师:谁和第一位同学的.算式一样?请举手。谁来说一说你们解决问题的步骤?  生:先用加法算出每组有几人,再乘25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师:谁和第二位同学的算式一样?请举手。谁来说一说第二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抬水浇树的人数,再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师:回答的很好。我们来看4×25和2×25分别表示什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也是先算出每组有几人?即(4+2)×25。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请大家一起回答这次植树活动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150人)  2、探究乘法分配律  (1)探讨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计算结果相同,那么,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出示:(4+2)×25 4×25+2×25  生: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在这两个算式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个等式。  生1:4加2的和乘25等于4乘25加上2乘25。  2:4加2的和乘25等于先把4和2分别与25相乘再相加。  师:刚才同学们是先算出每组有几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算式为25×(4+2)。想一想:计算25乘4加2的和还可以怎样算呢?动手试试再把想法说给同桌听。  师:谁来给大家说自己的想法?  生:25乘4加2的和,可以先把25分别与4和2相乘,再相加。也就是先算25×4和25×2,再把两个积相加。即25×(4+2)=25×4+25×2  (2)举例观察  师:我们知道了4加2的和与25相乘,可以先把4和2与25分别相乘,再相加。请你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写在本子上。你怎么来说明你写的算式左右两边是相等的?  师:谁来汇报你写的式子,师随生汇报板书。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组等式以及自己写的等式,有什么发现?请先和同学交流。  (3)交流概括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我发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求出积,再把积相加。  师: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求出积,再把积相加。这就叫乘法分配律。  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师:刚才同学们写的算式都对,那我们可不可以用一个算式就能表示出所有的式子?  生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并抽学生汇报。  生1:a、b表示两个加数,c表示因数。a加b的和乘c等于a乘c加b乘c。即(a+b)×c=a×c+b×c。  生2:a表示因数,b、c表示两个加数,a乘b加c的和等于a乘b加上a乘c。即a×(b+c)=a×b+a×c。  三、巩固练习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5+20)×12=□×12+□×12  25×(4+9)=□×4+□×9  8×(10+5)=□×□+□×□  75×24=75×□+75×□  2、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48×12+52×12 15×18+26×18  (15+18)×26 25×40+25×4  25×(40+4)(48+52)×12  14×(45-5)11×4+25×4  (11×25)×4 14×45-14×5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5,第6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四的第l、2 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把下面复习中的口算写在卡片上;在一张纸条上面5个白色的正方形和3个红色的正方形,如:□□□□□■■■,共做4条。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如:(36+64)8,205+502,6010+1010等,计算每一题时,第一个学生回答先算什么,第二个学生回答再算什么,第三个学生回答接下来算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5。  教师让学生摆正方形,先把5个白色正方形摆成一横排,接着摆3个红色正方形与白色正方形在同一行上,教师同时贴出一张画有正方形的纸条,先只显示5个白色的正方形,然后再显示3个红色的正方形。接着教师说明要摆4行这样的正方形,边说边贴出另外3张画着正方形的纸条。教师指着图形提问:  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你是怎样想的?先请一个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所列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还有别的算法吗?你是怎样想的?再请一个学生回答,如果这个学生说出另外一种算法,教师再把这个学生所说的算式也写在黑板上。如:  (5+3)4 54+34  教师:第一个算式是先求出每一行有多少个正方形,再求4行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  第二个算式是先求出白正方形和红正方形各有多少个,再求出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这两个算式的计算方法虽然不同,但是都可以求出于共有多少个正方形。下面我们大家一齐来计算,看一看这两个算式的得数怎样。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然后再提问:  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怎样?  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说明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我们就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  (5+3)4=54+34  等号左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5与3的和乘以4。)  等号右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5与3先分别乘以4,然后再把两个积相加。)  教师: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了5与3的和乘以4等于5与3先分别乘以4再相加。  教师:下面我们再看两组算式,先看:(18+7)6 186+76  左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18与7的和乘以6。)  右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18与7分别乘以6,再把两个积相加)  算一算左面的算式等于什么?(18加7是25,25乘以6是150。)  算一算右面的算式等于什么?(两个积分别是108和42,它们的和等于150)  教师:左右两个算式都等于150,所以这两个算式相等,可以用等号把它连起来,教 师边说边在两个算式中间画一个等号。  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18与7的和乘以6等于什么?说明18与7的和乘以6等于18与7先分别乘以6再相加。)  教师:我们再来看两个算式 20(15+9) 20xx+209  先来计算一下这两个算式各等于多少?  两个算式都等于多少?  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20乘以15与9的和等于什么?  2.进行抽象概括。  教师指着上面的算式提问:  仔细观察上面的三个等式,你看出了什么?先看等号左面的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 地方?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第一、二两个等式都是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第三个等式是一个数乘以两个彩的和。)  教师指出: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或者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我们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就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再看等号右面的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都是先求两个乘积,再把两个积加起来。  等号左面与等号右面相等是什么意思?学生发言后,教师概括:上面三个等式等号左面分别与等号右面相等说明,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先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我们把乘法运算的这个规律叫做。同时板书。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8页下面的方框里的结语,全斑齐读两遍。  教师: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a+b)c=ac+bc  等号左面(a+b)c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等号右面ac+bc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写算式:(200十3)27,提问:  1.这个算式中是哪两个数的和乘以哪个数?  根据,这个算式等于哪两个乘积的和?  教师在黑板上再写算式:18527十1527,提问:  这个算式中是哪两个数分别乘以哪一个数?  根据,这个算式等于哪两个数的和乘以哪一个数?  2.做第6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先让学生读题,再想一想每个方框里应该填什么数。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1、2题。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9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率是进行简便计算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没有足够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类似的认识,因此比较难于把握。故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索问题,通过学生互动,发现规律,提出设想,验证结论,最后灵活运用结论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由于平时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比较高,一部分学生还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借以带动全班的学习,所以我决定创设情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操作、交流突破难点。  学习目标:  1.动手“做”数学;  2.充分发挥“兵”帮“兵”的作用;  3.组织学生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  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观,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行为。  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的,因此要组织好学生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善导,体现学生会学,并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强化学习兴趣,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教学媒体设计:  1.自制多媒体课件,主要是与课题相关的练习(以“小灵通”、摘取“智慧果”的形式激发兴趣,并配备音乐调节情绪,同时利用Powerpoint制作板书设计加大课堂密度)。  2. 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2捆。  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一、创设故事情景  教授将手指蘸入煤油和蜜糖的杯子里,用嘴尝得津津有味,但学生跟着做却无一不上当,因为教授伸进的是食指,吸的是中指,以此说明观察的重要性,告诫学生注意下面的操作要认真观察,这其实也是一种思维品质。  二、导入  1.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两根,围成一些图形,说一说你用哪些简便的方法算出小棒的总长度,从中发现什么。  学生:(3+2)×2=3×2+2×2  师:你们是怎样发现的?  学生:①通过计算,知道结果是一样的;②无论怎样摆,都是4根小棒,所以总长度是不变的。  (通过学生的'摆和说,引导他们向乘法分配率的表达形式逼近)  2.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3根,进行类似上面的操作。  学生:这样摆比较有规律,很容易看出小棒的总长度,并且可以知道(3+2)×3=3×3+2×3)。  (让学生把有规律的摆法投影出来)  3.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4根,仿照上面再操作。  要求:在学生摆拢以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参观和评价。让学生把有规律的做法进行实物投影,并介绍想法和发现。  学生:  3×4+2×4=(3+2)×4 (8+2)×2=8×2+2×2  7×2+3×2=(7+3)×2 (3+2)×4=3×4+2×4  (6+4)×2=6×2+4×2  分析:通过参观,知道有各种各样的摆法;通过评价,知道我们能创造数学,  发现规律,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向乘法分配率逼近。  4.猜想:你能说出类似的例子吗?  (学生自由说,教师把有代表性的写在黑板上。)  如:(12+72)×8=12×8+72×8 25×84+75×84=(25+75)×84  …… …… …… …… …… …… …… …… ……  5.小组讨论。  (1) 根据以上算式的特征进行讨论,讨论后以小组的形式发表见解;  (2) 师生共同归纳各种见解: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教师:这就是乘法分配率。  板书课题:乘法分配率。  分析:综观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还是牵着学生走,所以乘法分配率是强加给学生的,故学生就容易出错,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教学应该从直观思维入手,而以抽象思维结束,因此,我就采用了“操作──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了。  三、新授  1.自学书本;  2.质疑,提出新见解;  3.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互助作用,以点带动全班的学习。)  4.教师:用公式怎样表示乘法分配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学生正确读出公式,引出乘法分配率可以进行简便计算。)  5.形成性练习: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5×37+65×37 102×45 38×99+38  要求:学生想办法,学生说思路,学生评,学生互助并加以改正。  四、小结  (学生以谈体会的形式进行,包括方法、感觉、情感和态度方面)  五、拓展性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12×25 63×25-59×25 38×101-38  说明:这些题目学生是可以用多种方法计算的,目的是训练发散性思维,提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法上充分发挥“兵”帮“兵”的指导作用。  六、反馈生活中的数学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运用乘法分配率解决一些问题,你能举出例子吗?  (同位互说,或者小组商量,再发言。)  七、布置作业  1.基础题:第66页第4、7题。  2.思考题:第66页插图。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1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得例题和第55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猜测、分析和概括的过程中,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和简洁。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 铺垫孕伏  1口算  125×53×8 25×44  指名说出运用什么方法使计算简便  2出示两组算式  (6+4)×7 6×7+4×7  20×(5+2) 20×5+20×2  (10+25)×4 10×4+25×4  先口算,再说说每一组算式有什么关系?(结果相同)  所以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这两个算式?(等号)  谈话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天我们要学习乘法的另一个定律。  二、 探究新知  1、谈话:同学们,学校马上要进行广播操比赛了,体育老师准备给比赛的同学每人买一套服装,我们一看。  出示课件:(课本第54页例题情景图)  2、 提问: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每件短袖32元 每条裤子45元 每件夹克衫65元)  3、 提问:  体育老师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你能自己列综合等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4、 学生试做  5、教师巡视,让用(65+45)×5和65×5+45×5两种不同方法解答的学生分别口答。  教师板书:(65+45)×5=110×5=550(元)  65×5+45×5=325+225=550(元)  6、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列的算式和思路  解法一:先算买一套衣服用多少元  解法二:先算买夹克衫和买裤子各用多少元  7提问:  这道题的两种算法不同,比较一下他们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结果相同)  8谈话:结果相同的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相连接  板书:(65+45)×5=65×5+45×5  9照上面的等式,你还能再说出一个吗?  课件出示(―+-)×-=-×-+-×-  10谈话:这样的等式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样等式的规律。  三、 概括定律  1提问:  观察例题这两个算式,等号左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右边呢?  学生回答后(65+45)×5是用65与45的和同5相乘;65×5+45×5是把65和45分别同5相乘。  2提问:谁能用一句话把等号左边算式的.特点概括出来?右边呢?  板书:两个数的和同另一个数相乘  两个数分别同一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3提问:  既然等式两边计算结果相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  :两个数的和同另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另一个数相乘再相加  4同桌把乘法分配律完整地说一遍  5谈话:大家说得很好,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6练习  (1)、(42+35)×2=――――  (2)、27×12+43×12=――――  7、提问:如果现在要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你们认为应该用几个字母呢?(3个)  8、谁会用字母a、b、c表示乘法分配律  板书:(a+b)×c=a×c+b×c  四、 巩固练习  1根据乘法分配律,填出另一道算式  15×26+15×14=□○(□○□)  72×(30+6)=□○□○□○□  2课本第55页“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用手势判断  (2)谈话:第三题意见不统一,你是怎么判断的,不能确定时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提问:  怎么改算式,让同学们一看就知道他们相等?  (74可以写成74×1)  (3)提问:  第4题的两个算式为什么不相等?怎样改写可以使它们相等?  3选择题  24×(49+51)与下面的――――式相等  (1)24×51+24×49  (2)(24+49)×(24+51)  (3)24×49×51  4拓展题:  把例题中的问题改成5件夹克衫比5条裤子多多少元,可以怎么做?学生试做后发现: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也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减,这也是乘法分配律。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11  教学内容:  数学四年级上册P48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题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调动参与。  师:以往上课只有老师和同学们,今天还有谁来了?  生:爸爸妈妈  师:爱爸爸妈妈吗?  生:爱。  师:把这一句话,分成两句话,怎么说。(我爱爸爸和妈妈)  生:我爱爸爸,我爱妈妈。  师:能把下面两句话合成一句话吗?(我喜欢语文课,我喜欢数学课。)  师:中国语言真神奇,同样的意思,可以一句话来说,也可以两句话来说。而在数学中,也有类似的思考方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探索与发现(三)。  二、新授,根据两种计算方法探索形成等式。  1、出示例1,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上台板演两种不同的方法。  (市场上的苹果每千克8元,罗老师先买了6千克,又买了4千克,罗老师一共花了多少钱?)  2、读每种方法的算式,说一说每一步在算什么。  3、口答。  4、算式答案一样,用等号连接,写成一个等式。  5、生读一读等式。  6、观察这个等式,从等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7、出示例2。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A长方形:长7厘米,宽5厘米;B长方形:长3厘米,宽5厘米。)  默读题目,用两种方法计算。  8、展示学生的算法。  第一个算式每一步分别在算什么?  第二个算式每一步分别在算什么?  这两个算式都在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答案相同,这两个算式也可以写成一个等式,((7+3)X5=7X5+3X5)  三、观察等式,发现规律。  1、师: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仔细观察这两个等式。(“观察发现”)  1、等号左右两边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你能从乘法的意义来说明左边和右边的算式结果为什么会相等吗?  2、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四人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3、汇报。  (1)数字相同,符号相同。运算顺序不同。(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不同)  (2)第一个等式的左边和右边都表示10个8相加是多少,第二个等式的左边和右边都表示10个5相加是多少,所以结果相同。  4、根据这些特点,你有什么发现。  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我听明白了,大家发现了这个规律: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乘这个数,再把积相加。是这个意思吧?这只是我们的`猜想。(“猜想”)  你能举出一些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举例”)  5、你们在草稿本上举个例子来试试,为了方便计算和节约时间,大家可以选择小一点的数字。  6、学生汇报。  生口答,师板书学生的两个例子。  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能)刚才我们用举例的方法验证了这个猜想,在举例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结果不一样的例子。(没有)  看来这个规律是普遍存在的,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板书)(“得出结论”)  读一读乘法分配律。  刚才我们举了很多有这个规律的例子,这样的例子能举完吗?(不能)加上省略号。  四、得出结论,揭示课题。  用字母表示。  师:如果用a,b,c三个字母代替数字,你能表示出乘法分配律吗?  学生口答:(a+b)xc=axc+bxc  这个等式反过来也成立。学生从左往右读一次,再从右往左读一次。  师:a和b都与哪个数相乘了?(C),C就是a和b共同的乘数。  五、运用。  师:运用乘法分配律,我们来练一练。  1、判断下面各题。  (25+8)x4=25x4+8x4  (10+5)x18=10x18+5  6x(a+b)=6xa+axb  生口答,错在哪儿?  2、运用乘法分配律填一填。  师:我们来运用乘法分配律填一填。  课件出示:(10+7)x6=()x6+()x6  8x(125+9)=8x()+8x()  7x48+7x52=()x(+)  学生口答,1、2题学生直接做判断。3题追问,48和52都同(7)相乘了,那么(7)就是48和52共同的乘数。  3、计算。  出示练习题:(40+4)X25 34X72+34X28  第一题:展示两种算法。比较算法,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第二题:展示算法。  为什么大多数同学都使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了?  小结: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以后再遇到这样的题目时,我们就要先思考,是直接按题目的运算顺序算呢,还是可以用简便方法来算。  六、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收获吗?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其他的收获吗?  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师:是的,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利用这个规律,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更简便。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我们的学习方法是:先观察发现,然后猜想,再举例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学习数学知识,可以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变得更简单。  七、回归课本,翻书阅读,完成课堂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在数学书48页和49页,同学们翻书仔细看一看。看完后在课堂本上完成今天的课堂作业49页,练一练2题的第1列和第2列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学生在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难点:  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谈话,引入主题图:老师准备为参加学校排球操比赛的.五位同学去购买衣服。  看看买什么衣服好看呢。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师问你打算怎样算?  生口答师板书:  (65+45)×565×5+45×5  请学生分别说清两道算式的含义。  2、师问猜想一下,这两道算式的结果会怎样?  要验证我们的算式是否正确,应该用什么方法?  生计算,个别板演。  证明这两道算式的结果是相等的。  中间应用“=”接连。  3、生读算式(65+45)×5=65×5+45×5  师问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同桌说一说,并汇报。  4、这两道算式相等是一种巧合还是有规律的呢?  出示:(2+10)×6=2×6+10×6  (5+6)×3=5×3+6×3  师问中间可以用“=”来连接吗?  5、小组讨论:这三组等式左边有什么特点?  右边有什么特点?  生汇报。  6、师问你能写出具有这样规律的等式吗?  生独立写一写,个别板书。  7、师问你能想出一道等式,可以把我们今天学习的所有具有这种规律的等式都包括在内吗?  生写一写,个别板演。  8、揭题:乘法分配律  (a+b)×c=a×c+b×c  9、师总结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去乘这一个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想想做做:  1、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42+35)×2=42×口+35×口  27×12+43×12=(27+口)×口  15×26+15×14=口○(口○口)  72×(30+6)=口○口○口○口  强调:乘法分配律,可以正着用,也可以反着用。  2、横着看,在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后面画“√”  (28+16)×728×7+16×7  15×39+45×39(15+45)×39  74×(20+1)74×20+74  40×50+50×9040×(50+90)  3、算一算,比一比,每组中哪一道题的计算比较简便。  (1)64×8+36×825×17+25×3  (64+36)×825×(17+3)  让学生体会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4、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菜地的周长,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5、你能根据下图列出两  道综合算式吗?  上面的两道算式能组成一个等式吗?  四、全课小结  师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26页。}

2022-07-28 05:40:07
导读 大家好,霖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六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讲解,六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练习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大家好,霖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六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讲解,六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练习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练习题 篇1  一、 我思考、我快乐  1、一部手机的号码是13a3b85501c ,当a是最小的自然数、b既是奇数又是合数、c既是偶数又是质数时,该手机的号码是( )。  2、要给一个房间铺地砖,每块地砖的面积与地砖的块数成( )。  3、18÷( )=0.75 = ( )/  12= 6÷( )= ( )%。  4、如果把A和B分解质因数,A=2×3×5 B=2×3×7 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5、两个城市相距1200千米,在比例尺1:5000000的地图上这两个城市距离是( )厘米。  6、0.8:25 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7、林甸地处松嫩平原北部,幅员面积764000000平方米,合( )平方千米。  8、把3.982精确到十分位是( )。  9、华夏商场出售一种品牌的电视机,上午售出10台,下午售出7台,上午比下午多收货款4560元,每台电视机( )元。  10、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5,甲数是乙数的( )/  ( ) 、乙数占甲乙总和的( )( ) 、甲数比乙数少( )%。  11、某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5天完成全部工程的1/  6,平均每天完成全部工程的( ),完成全部工程需用( )天。  12、一根铁管长16米,第一次用去1/  4 ,第二次用去剩下的1/  2,两次一共用去( )米。  二、 当回法官、我快乐  1、要把3.12扩大100倍,只要在3.12末尾加两个0就可以了。( )  2、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不一定是质数。 ( )  3、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时,它的底和高成反比例。 ( )  4、当甲数比乙数多25%时,应把甲数看做单位“1” 。 ( )  5、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6分钟,小刚从家到学校用了7分钟,小明的速度一定比小刚快。 ( )  6、整除和除尽的意义是一样的 ( )  7、24×35的积一定能同时被2、3、5整除, ( )  8、某种商品先涨价10%后再降价10%比原来价格高。 ( )  9、小数都比自然数小。 ( )  10、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  六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练习题 篇2  选择题  1、把0.8亿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A、0.8万B、8000万C、80000万D、80000000万  2、2×3×6=36,2、3、6这三个数都是36的()  A、倍数B、质因数C、公约数D、约数  3、一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7毫米,但在图上量得长是3.5厘米。这副图的比例尺是()  A、1:2B、1:5C、5:1D、2:1  4、把13米长的铁丝锯成相等的4段,每段是原长的()  A、13米B、112米C、14D、112  5、两个自然数,它们倒数的和是12,这两个数是()  A、0和2B、1和1C、4和2D、3和6  6、如果甲数的2/3等于乙数的3/5,那么甲数:乙数等于()  A、6:15B、10:9C、15:6D、9:10  7、用圆规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  A、2厘米B、4厘米C、12.56厘米  8、监利水文站用来测量水位高低和变化情况的选用()统计图。  A、条形B、折线C、扇形  9、这里共有()条线段。  A、三条B、四条C、五条D、六条  10、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则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A、小于B、等于C、大于  11、一种商品先涨价10%,后又降价10%,现在的商品价格与原来相比()  A、升高了B、降低了C、没有变化  12、2700÷500的余数是()  A、2B、20C、200  13、下列各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A、1932B、716C、11315D、720  14、0.625×5.8+58×4.2=0.625×(5.8+4.2)这是应用了乘法的()  A、交换律B、结合律C、分配律  15、911用小数表示,精确到千分之一的结果是()  A、0.81B、0.8180C、0.818D、0.819  16、一个圆柱体,挖去一个最大的圆锥体,成为一个容器,这个容器的体积是原来圆柱的`()  A、13B、23C、33  17、下列分数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A、711B、760C、734D、735  18、38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大小不变,那么分母要加上()  A、6B、7C、8D、16  19、小圆和大圆的半径分别是2厘米和5厘米,小圆与大圆的面积之比是()  A、2:5B、4:10C、4:25D、2:10  20、把313、π和3.14从大到小排列是()  A、313>π>3.14B、π>313>3.14C、3.14>313>π  21、最接近4.08万的整数是()  A、4.081B、40801C、40891D、40809  22、要使四位数235□能被3整除,方框里至少是()  A、1B、2C、4D、5  23、把14米长的电线平均分成5段,每段电线的长度是全长的()  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  1、小于45的分数有35、25、15三个。()  2、甲数的15等于乙数的17(甲>0),甲乙两数之比是5:7。()  3、如果正方形、长方形、圆的周长相等,那么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4、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5、六年级学生今天出勤100人,缺勤2人,出勤率是98%。()  6、工作总时间一定,生产每个零件所需时间与生产零件的个数成反比例。()  7、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大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和小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相等。()  8、一件商品原价70元,降价20%,现价14元。()  9、一根绳子长97100米,也可以写成97%。()  10、一个分数的分母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11、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312倍,分数大小不变。()  12、若两条直线不相交,则它们就平行。()  13、把10克糖溶解在100克水中,糖和水的比是1:11。()  14、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都是16厘米,那么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15、在一个正方形内画一个圆,这个圆的面积一定大于正方形面积的34。()  六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练习题 篇3  1、整树、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认识  一、填空题  1、5060086540读作。  2、二百零四亿零六十万零二十写作。  3、5009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4、960074000用亿作单位写作;用亿作单位再保留两位小数。  5、把3/7、3/8和4/7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是。  6、0,1,54,208,4500都是数,也都是数。  7、分数的单位是1/8的最大真分数是,它至少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  8、0.045里面有45个。  9、把0.58万改写成以一为单位的数,写作。  10、把一根5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段,每一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每段长米。  11、6/13的分数单位是,它里面有个这样的单位。  12个1/7是5/7;8个是 0.08。  13、把12.5先缩小10倍后,小数点再向右移动两位,结果是。  14、分数单位是1/11的最大真分数和最小假分数的和是。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8221;)  1、所有的小数都小于整树。  2、比7/9小而比5/9大的分数,只有6/9一个数。  2、120/150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3、1米的4/5与4米的1/5同样长。  4、合格率和出勤率都不会超过 100%。  5、0表示没有,所以0不是一个数。  6、0.475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0.48。  7、因为3/5比5/6小,所以3/5的分数单位比5/6的分数单位小。  8、比3小的整数只有两个。  9、4和0.25互为倒数。  10、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11、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12、5.095保留一位小数约是5.0。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1.26里面有个百分之一。  (1)26 (2)10 (3)126  2、不改变0.7的值,改写成以千分之一为单位的数是。  (1)0.007 (2)0.70 (3)7.00 (4)0.700  3、一个数由三个6和三个0组成,如果这个数只读出两个零,那么这个数是。  (1)606060 (2)660006 (3)600606 (4)660600  4、把0.001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三位后,再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  (1)扩大10倍 (2)缩小100倍 (3)扩大100倍  5、3.3时是  (1)3小时30分 (2)3小时18分 (3)3小时3分  6、2.85里有个百分之一。  (1)5 (2)85 (3)285  7、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三位数大  (1)899 (2)900 (3)100  8、在9.9的末尾添上一个0,原数的计数单位就。  (1)扩大10倍 (2)不变 (3)缩小10倍  9、一个数的2/3是15,这个数是。  (1)10 (2)22.5 (3)30  10、甲数的1/2等于乙数的1/3,那么甲数乙数。  (1)大于 (2)等于 (3)小于  11、一个数,它的最高位是是十亿位,这个数是位数。  (1)八 (2)九 (3)十 4)十一  能力素质提高  1、在下面的□里中填上适当的数字,使第一个数最接近368万,第二个数最接近10亿。  368□700368万  9□260000010亿  2、一个多位数,省略万位后面的的尾数约是6万,估计这个多位数在省略前最大只能是,最小只能是。  渗透拓展创新  1、根据前面三个数的规律,写出后面那一个数来。  2345、3452、4523、  2、找规律填数。  (1)1、2、4、、16、、64  (2)有一列数,2、5、8、11、14、问104在这列数中是第个数。  3、一本书共500页,编上页码1、2、3、4、499、500。问数字2在页码中一共出现了次?  智能趣题欣赏  从1、3、4、5、6、9中选取几个数字替换,使下面的算式成立。北=,京=,申=  办=、奥=,运=。  北京申办+ 奥运=北京申办奥运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个数和为正数,那么这两个数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