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地区区祭祀怎样献饭献酒

百色市偏苗丧葬场祭礼仪的宗教文化内涵探析
&&&&&&&&&&&&&百色市偏苗丧葬场祭礼仪的宗教文化内涵探析&&&&&&&&&&&&&&&&&&&&&&&■百色市政协民族宗教法制委员会主任 罗绍文&&& 丧葬习俗作为历史、民族、地域性的行为模式,具有丰富的宗教文化内涵。偏苗丧葬习俗程序繁多,礼仪有简繁和轻重之分,整个丧葬礼仪不但反映出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宗教生活和民族习俗相互融合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风俗习惯和社会意识,而且还反映出偏苗习俗、信仰、宗教、血缘关系和经济文化状况。本文通过对百色市偏苗丧葬场祭仪式的调查,初步探讨偏苗丧葬场祭仪式所体现的宗教文化内涵。& & 一、偏苗丧俗场祭仪式&&& 偏苗,又称“黄苗”、“汉苗”、“歪梳苗”。大约在明末清初后陆续从贵州省安顺、黔西南等市(州)迁入百色市境内。主要分布在隆林县的德峨、猪场、克长、蛇场、岩茶、西林县的八达、普合、那佐、田林县的平塘等乡(镇),有9万余人。虽然百色市境内偏苗都操苗语滇黔川方言,但由于支系内宗族、姓氏、来自的地方和所居住的环境不同,因而丧葬习俗也就分有家祭习俗和场祭习俗两种,而场祭习俗操办程序更比家祭习俗更为复杂、场面更为壮观。场祭习俗程序主要有:握手送终、沐浴更衣、停尸设灵、鸣炮报丧、选择葬日、告丧接师、买竹破卦、制作阴马、路师指路、鼓乐交会、献酒献饭、入殓封棺、绕灵转圈、搭建灵停、制作招魂用具、坟地选择、帮助治丧、奔丧吊唁、半夜烧纸、扶灵上马、阴阳糯饭、巫公解药、移棺灵停、交牲祭祀、小席大席、孝家尝酒、仪仗出游、抬棺入葬、踏棺闭伞、盖土砌坟、串寨吃肉、还清礼钱、接魂遣魂、三朝复山、放魂归阴、连修三年、招财进门等程序。&& &(一)握手送终&&&& 逝者在病重期间,子女无论身在何处,路途多远,都必须赶回家中守候。宗族兄弟和寨中亲戚,每晚都会主动前来陪伴子女坐夜守护。当病者即将咽气时,要用稻草铺在火塘边,将病者放在稻草上,子女握住病者手腕,让病者安心在火塘边咽气,俗称“握手送终”。要是谁家子女不尽孝道或者无特殊情况,没能做到“握手送终”,就会被世人耻笑为不孝子女。&& &(二)沐浴更衣&&& 病者咽气后,儿女们忍着极度的悲痛,煮热一锅水,由亲属中的中老年人替逝者沐浴更衣。若逝者是男性的,要剃头刮须,是女性的则要梳头理容。一般男性逝者由儿子或其亲属负责,女性逝者由女儿或者逝者的姐妹负责,如无女儿,由儿媳负责;若子女不在身旁或子女还小的,则由本姓家族的其他中老年人负责。为逝者沐浴后,祭司要将浴巾(一般用土布制成)放在灶火上慢慢烘干,然后用竹条夹住浴巾焚烧。焚烧时,要仔细看被烧的浴巾灰尘,若出现大量星斑,则视为“八字满顶”,若不出现星斑,则被认为逝者有不散冤屈(主要由祭司分析,一般人不能妄语)。更衣时,男性老人头裹黑长帕,身穿新衣新裤,外套长衫子,腰束黑腰带,脚着白袜子和黑布鞋。小孩及年轻人不穿长衫子。女性老人头戴黑布帕,身穿新衣新裙,脚着白袜子和黑布鞋。不论男女,衣裤(裙)一般只穿单,不穿双。& & (三)停尸设灵&&&& 洁身更衣后,以中堂为灵堂,用两张木板凳、一块长板铺成灵床,将逝者平放在灵床上。灵床靠墙壁,顺房梁停放,头朝东,脚朝西。将逝者放到灵床后,要用两条青麻线分别将逝者腰和双手、双脚捆住,然后用一块红绸布盖胸至头。偏苗认为,人死后到阴间会变成鬼魂,用红布是为了遮住其眼睛,防止他(她)认得原路回来作祟。另外,自古以来,偏苗以麻结发,以麻为衣裤(裙),人死后用麻束身,表示逝者是苗人。& & (四)鸣炮报丧& & 一般将逝者放到灵床后,才允许逝者家人及亲属放声大哭,表示老人逝世,子女亲属致哀,并鸣炮三响,俗称“放阴炮”,其意为“报丧”。按传统惯例,凡成年的逝者才有资格鸣炮。另外,如逝者在世时是猎手的,还要将一条猎狗绑在楼梯上,两人扛楼梯在前,猎手扛枪随后,绕灵房转九圈(顺五倒四),边转边喊“嘿呼―、嘿呼―、嘿呼―”,并不断朝天鸣枪,表示让狗撵走猎物,不要让猎物在黄泉路上纠缠逝者。转完灵房后,将狗拿到野外杀死,并煮吃。吃不完的狗肉,不能拿回家,只能倒丢。这个习俗,自国家收缴枪械后已不多见了。本寨族人和附近亲友听到报丧炮声后,不论手头事情有多忙或正在睡觉,都要前往逝者家帮忙。&& (五)选择葬日& & 报丧后,逝者家族兄弟集中商量,选择埋葬方向和埋葬日期。一般偏苗人死后,停尸时间有长有短,主要是选择吉日,以待前来悼念的远近亲人到齐。埋葬方向和埋葬日期确定后,派人将火塘边的稻草和逝者的旧衣服拿到埋葬方向路上烧掉。&& (六)告丧接师& & 偏苗一般喊来做客的人员主要有:逝者外家、亲兄弟外家、亲(堂)姐(妹)夫、亲(堂)女婿、亲(堂)孙女婿等。如逝者是男性的,外家主要来挡女儿脸面,一般杀一头小猪或一只羊。如逝者是女性的,外家除了来做客外,还要来举办姐妹殇悼场和闭伞活动。亲(堂)姐(妹)夫、亲(堂)女婿、亲(堂)孙女婿来做客的,一般要求杀一头黄牛、一头小猪或一只羊、制作招魂用具,并请唢呐队。无黄牛杀的可杀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或一只羊。孝家用酒跪请寨中年轻人去告丧时,要把做客日期、要求杀牛还是杀猪等事项都要交代清楚。被喊来做客的人家,杀鸡招待告丧人后,并着手购买牛、猪、羊及各种奔丧必需品,做好前往奔丧的准备。此外,孝家还用酒跪请一部分年轻人去接指路师、唢呐师、芦笙师等,这些师傅必须在当天天黑之前接到家。&& &&(七)买竹破卦&&& 逝者不论男女,尸体被安放在灵床上后,孝家就差遣几个年轻人,带着一壶酒到针竹林里去“买”7-9根针竹(四方竹)。买来后,由祭司用其中一根破做竹卦,竹卦长15厘米,留单节,卦头修成箭头状,然后一破为二,并宣布逝者已经离开人世间,这对竹卦就是代表逝者灵魂。整个丧事活动都会用到这对竹卦。其他针竹则留下来做旗号竿等。& & (八)制作阴马& & 买竹破卦后,祭司再派几个年轻人上山砍木头来做阴马。砍来两根直径3厘米、长3米的笔挺木头后,将木头修成三角面,在各剖面用火炭画上网状花纹,分别立在灵房大门两侧,这就是逝者骑下阴州的快马。移灵和下葬当天,要由两个身强体壮的小伙子每人扛一根走在队伍的前面,表示马童为逝者牵快马。& & (九)路师指路& & 指路,是丧葬的主要环节之一,其目的是给逝者灵魂指明一条通往阴间的路,让其回到祖先住地,送祖归宗。一般逝者在3岁以上的都要进行指路,有的一两岁也指路,指路仪式的隆重程度,视逝者家庭贫富条件而定。& & 指路准备工作是在鸡笼上置一案,案上放逝者生前所用之勺、马匙、碗、饭箕,还有用竹节做成的竹卦(指路签)。偏苗认为,只有通过竹卦,逝者才会接到家人及亲属送的猪、牛、酒、饭及其他财物。饭箕内装米饭或面饭,碗内盛酒,有的家族还设一香炉在灵枢下,燃香无定数。在逝者下半身放一副“量金尺”,“量金尺”由一条竹片中劈为二,分上、中、下三部分,下部分夹以麻皮、骨头。“量金尺”的长度,各个家族专有规定,上部分同握拳的长度,中间留三节竹节,下部分长同三指合宽。各家族“量金尺”又不相同,是识别各家族的标志。& & 指路必须于人死当夜进行。首先用一只公鸡作“指路鸡”,放在竹笼内,置于逝者头部一侧。为何用公鸡指路?偏苗认为公鸡会分阴阳,会定时辰,每天凌晨都是公鸡报晓天方放亮。认为用公鸡指路,公鸡会叫会唱,这样逝者的灵魂才分得清白昼,才会跟着走。若无公鸡指路,逝者灵魂不知方向。因而“指路鸡”在指路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指路时,指路师坐在中堂面对逝者灵枢,座前插一把木刀,左手抱着公鸡,右手拿着竹卦,念指路词给逝者指路。指路期间,孝家不能吹奏唢呐和芦笙,以免影响逝者聆听指路师指路。指路结束,孝家请指路师去休息。祭司才将“指路鸡”放回鸡笼里。总管用绳牵一头母猪,绳一端接麻绳或草绳,由祭司将麻绳或草绳交给逝者孝子,孝子再将绳子放到逝者手中并握紧,祭司持竹卦念献猪词。念毕,再占卜是否交接顺利。如交妥,把猪拉去宰杀。无论逝者是男是女,皆杀母猪,意思是延续后代,逝者与阳间亲人都能六畜兴旺。整好猪肉,再将猪砍成数大块,分别挂于灵床前后楼枋或横条头上,孝家众人又痛哭一场,鸣地炮三响,放鞭炮若干。&& (十)鼓乐交会& & 指路结束后,芦笙手与击鼓手在灵堂东侧中柱下,击鼓跳芦笙舞。吹笙者围绕长鼓跳芦笙扫棺舞,击长鼓者则交叉跳跃于鼓两侧击鼓起舞配合。同时请在灵房候着的唢呐队吹奏唢呐。由这些乐器组成的吹奏队,鼓乐交会,悲壮而有力,把逝者亲属哭丧的声音暂时掩盖了起来。芦笙舞曲内容如下:&&& 某年某月某一天,豺狼虎豹伤你命,家族老小泪如雨,撕心裂肺邀你魂!芦笙有调鼓不知,长鼓无话笙不灵。咚咚呛,呛咚咚!准冷着,蘩!今天不和也要和,阳间阴间走一程。送你做主阴州府,送你当官阎王城!& & 悲怆的芦笙曲使整个灵房处于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中,自此至下葬之日,芦笙、唢呐日夜吹奏不停。到吊丧当天,唢呐呐队不止一个队,有孝家和客家之分,各队之间以比赛的方式吹奏。& & (十一)献酒献饭& & 指完路后,孝家祭司就给逝者献酒献饭。献酒献饭时,念请五代祖宗一起来和逝者享用。每念到一个祖宗名字,祭司就一手拿竹卦在逝者胸前画个来回,一手持酒碗倒酒进鸡笼;再舀饭,亦绕圈洒进鸡笼。直到五代祖宗都来和逝者“吃完”,然后才将竹卦卜于逝者胸上,若竹卦皆呈阴面(均俯),说明逝者已经接受;若呈阴阳相交(一仰一俯),则表明逝者未接受,则念:“你不要推托。”再卜,直至双卦皆呈阴面。献酒献饭词如下:& & “啊!佑x啊!你在世上是个人,死到阴间是个魂。你活在世上一日有三餐,你去到阴间一天有三顿,我托竹卦献酒来给你喝,我托竹卦献饭给你吃,先给你一人喝,先给你一人吃,你吃不完再邀五代老祖宗,大家一起来喝,大家一起来吃,不要给半路的饿死鬼看见来抢喝,不要给半途的妖魔看见来抢吃,你要喝到脚打拐,你要吃到肚子圆,酒足饭饱后你上路,你才能抵档病痛和灾难,酒足饭饱后你上路,你才有力气携带世上一切邪恶丑陋,走上阴间的路,把幸福安康赐给人间的一家老小,把四季吉祥转送给阳世的兄弟姐妹!啊!xx!&&& &此后,献酒献饭一日三餐,直到入葬逝者后三天才结束。& & (十二)入殓封棺& & 入殓即入棺。棺木分漆棺和白棺两种。一般多数于指路第二天进行,若遇冬天,则可多停几天才入棺。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孝子女认为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逝者刚过世就入殓,就难见最后一眼了,因此多留一天,孝子女就可多瞻仰逝者的遗容一天。& & 入殓前,先用炒米浆糊白纱纸封住棺内缝隙,于棺底部垫上草纸。入殓有严格禁忌,棺内外不许有任何铜、铁等金属物,尤其忌铁器。殓式为仰身直肢,头枕是孝女亲自缝制的“太阳”枕,还有其他生前所穿衣物,尸体与棺壁之空间处用草纸包草团塞实,棺内除衣物外别无其他随葬品。若遇寒冷天气,棺顶暂时虚盖到胸部,留头部在外供亲属凭吊;若遇炎热天气,入棺后就用炒米浆糊封,只留一节拴住逝者左母指的麻绳头露出棺木外面,供祭司和孝子女交牲口物品给逝者带去阴间时用。然后才将棺抬到原灵床之位,用两张木板凳垫起来,方向与原来一样。入殓完毕,孝家亲人围于棺前,大哭,鸣炮三响。入殓完毕至移灵,孝子都要轮流坐在棺木上守护,以防他人将铜、铁等金属物放入棺内,影响后人身体健康。特别要预防家猫跃过棺木,如果家猫跃过棺木,会摩擦起电,尸体就会从棺内站立起来,引起恐慌。&&& (十三)绕灵转圈& & 绕灵房是偏苗先祖传承的一种活动仪式。在停尸期间,如逝者是男性的,每晚分别由逝者儿子身背一把弓弩,手持悬挂黑头巾的木柄尖刀在前面开路,紧随其后的是吹牛角号手、孝子孝孙,每个孝子孝孙手握四方竹做成的竹矛、旗杆,围绕灵房转九次,每次转九圈(顺五倒四),即九九八十一圈。如逝者是女性的,围绕灵房转七次,每次转七圈(顺四倒三),即七七四十九圈。绕灵房时,逝者儿子边走边舞着长刀,牛角号手不时吹着牛角号,跟随队伍则跟着呐喊:“呜呼―呜呼―呜呼―”,并举起手中的竹矛、旗杆,场面热烈。此仪式是在远古时期,偏苗首领在一次带兵与敌方交战中,身负重伤,回到营地后不幸身亡。为防备敌方趁机攻打,经首领的几个儿子商议,每天晚上,由首领的儿子们轮流带兵绕房巡逻、吹号、呐喊,麻痹敌人,直至苗兵撤退完为止。偏苗这一绕灵房仪式活动,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偏苗后裔对先祖的深切怀念之情。&&& (十四)搭建灵停&&& &搭建灵停,是在寨子附近选一块平地,用木、竹等材料搭起一座亭式建筑,叫“灵亭”。亭平面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亭高约3.6米。亭下屋立五根支柱,其中一根为中心柱,其余四角各一根。中心柱高约3米,四角柱高约2米,五柱底部均挖洞插柱,用土夯实,五柱顶部利用树杈(“人”字叉)支撑。亭底部高约1米处,用一根长木连接中心柱及对角二柱,将灵房底部斜分成两半,并于长木上用竹蔑扎一层厚稻草,在稻草上插入事先削好的菱形木片,其上画网状纹,偏苗称为“青青牌”。同时在长木与地面之间,用竹片交错编成网状。下层顶部呈四角尖式,外延四角则由四角柱“人”字叉承载,四角略向上翘,形似亭角。每一盖面腰檐木长约3米,于脊梁和腰檐木上扎满稻草,其上亦相交插满青青牌。每一盖面亦用竹片交错成网状。灵亭上层比下层窄小,高约0.5米。上层亦有五柱支撑,中心柱高约0.7米,四角柱高约0.5米,向中心柱略有倾斜。五柱顶端亦利用“人”字叉支撑。四角柱底部用四根横木连接成正方形底座。上层顶部即亭顶呈四角攒尖式,顶部脊梁长约0.4米,四角翘起,由四角柱“人”字叉承载。顶部腰檐木各长约0.6米。亭顶尖立一根长约0.6米的木条,类似“凉亭”。于上层底座小横木四角立柱、顶部腰檐木及亭尖木叉上分别扎满稻草,但仅在底座横木及顶部腰檐木上插两两相对的青青牌。在上层四角柱四面及顶部四角攒尖的四面上都用竹片编成网状。分别于灵亭上、下层四角及亭顶尖木插上各插上一只木制飞鸟,共九只飞鸟。鸟由一块木片削成,在鸟背上穿过一块小木片,木片两端略向上翘起,表示翘膀,尾端夹一块向后翘起的木片表示鸟尾。鸟身上画与青青牌相同的网状羽纹,无数块装饰着网状羽纹的青青牌实际上是群鸟的象征。九只飞鸟中唯亭尖木飞鸟体大,其余上、下四角的八只飞鸟均小。四角飞鸟面向四方,唯亭尖飞鸟面向坟地。& & (十五)制作招魂用具& & 按偏苗习惯,凡逝者是50岁以上的人,必须用白纱纸制作全套纸牛或者纸马、钱龙、花伞等招魂用具。一般孝家必请人做一套,其余套数视女婿人数而定,亲女婿必做一套。女婿做的招魂用具与孝家有别,前者主要用白纱纸制成素色(白色),部分边饰镶红色花纸;后者则用五颜六色的花纱纸制成,鲜艳亮丽。每套招魂用具的名称和数量都不同,主要名称和数量如下:& & 1、挽幛。又叫“高脚牌”。一块,中间为长方形纸牌,牌两侧饰流苏;牌上方饰以三叉,叉上扎纸花,或饰尖矛,配以流苏;牌下饰流苏。挽幛上男的书写“鹤逝仙游”,女的书写“当孝大事”。用一根竹竿撑立。& & 2、花伞。一把,伞呈蘑菇状,顶部有三层小盘状纸圈;下部为伞罩,边缘及罩下饰以流苏。用一根竹竿撑立。& & 3、大钱龙。一条,由十几节以竹蔑做骨架的长筒形纸圈构成,底部饰以流苏,全长7-10米,形同长龙;顶部为十字架,架四角悬挂小长筒形纸圈。用一根长竹竿挑起。& & 4、小钱龙。两条,各由10节以竹蔑做骨架的长筒形纸圈构成,底部饰以流苏,长约3米,形同小龙。各用一根竹竿挑起。&& & 5、挽联。又叫“孝对”。一幅,顶部为三角形纸,其下悬挂两条长条幅,写“日落西山不见面,水流东海不回头”等孝联。客家有的写“切切见孙常挂怀,哀哀严父(慈母)普客香”。用一根竹竿挑起。& & 6、金筒。两条,各由数节以竹蔑做骨架的长筒形纸圈构成,底部饰以流苏,短于小钱龙。用一根竹竿挑起。& & 7、远吊。两面,顶部为三角形纸牌,牌上悬挂许多小圆牌,小牌上画雀鸟,其余饰以流苏。用一根竹竿挑起。& & 8、四角旗。一面,即长方形旗,用一根竹竿竖起。& & 9、三角旗。一面,即三角形旗,用一根竹竿竖起。&&& &10、长幡。又称“长重旗”或“引魂幡”。八面,为长条形纸幡,各用一根竹竿挑起。& & 11、纸马或纸牛。两匹(头),男性逝者用纸马,女性逝者用纸牛。纸马和纸牛都是以竹木为骨架,架上扎草,并糊白纱纸。马耳朵、缰、鞍及牛角、穿鼻绳处用红纱纸装饰。偏苗认为,古时男人骑马打仗,女人在家耕地,从事农业生产,因而男配马、女配牛,各有分别。&&& &招魂用具陈设有专门的位置,孝家的挽幛、花伞置于灵堂内棺材头部,如逝者系女性,由逝者大舅爷特制一把五色花伞放在棺前,若大舅爷不在,可由大舅爷长子代替。纸马或纸牛置于灵堂门前,其余大钱龙、小钱龙、三角旗、长幡等置于灵堂前空地。女婿送的招魂用具除大钱龙与孝家大钱龙一道置于灵堂前,其余招魂用具分别置于灵堂外围,每一套招魂用具各置一处。&&&&&(十六)坟地选择& & 偏苗坟地多位于村寨附近山上,一般都有公共家族坟地,坟葬按辈分老葬上少葬下,男左女右排列。若逝者是八九十岁的老人,其坟地一般在世时就已选好,若没选好,就另找地理先生看好风水宝地再动土挖墓穴,有条件的用石块砌成石穴,尺寸大小刚好放人棺材。凡因自杀、被杀、难产、水淹、落崖和喝酒等原因死亡的以及未经过指路的逝者不准葬人公共坟地,只能独葬。不论是葬在公共家族坟地,还是独葬,开挖幕穴前,必须请祭司用香、酒、纸钱等履行买阴地手续,否则,逝者到阴间后会发生宅基地纠纷,影响活人身体健康。&&&&(十七)帮助治丧&&& &过去,操办丧事,由2-3个在寨中有威信、能指挥、办事公道的人掌管全盘,负责安排吃、住及其他一切杂务,所需费用由孝家支付。现在,操办丧事有所改变。即寨中有丧事时,由全寨农户代表集中抓阄,抓得1号阄的担任正总管,抓得2―3号阄的担任副总管,抓得4号以后阄的,按顺序分别负责跳水、煮饭、煮菜、摆桌、收碗、收桌、洗碗、接客、待客等等。丧葬所需费用,除孝家出外,其余由家族兄弟、寨中农户、亲朋好友集资相助。其中:家族兄弟每户50―300元,寨中农户每户20元、20斤米(面)、200斤柴,亲朋好友有的出猪、有的出羊、有的出酒、有的出粮、有的出钱。&& & 一般做客前,前来悼念的亲朋好友由总管统一安排就餐。过去,不论远近客人,一视同仁,于家中或空地上摆几台餐桌,餐桌上只有酒、米饭或面饭、白肉汤、霉豆腐或辣椒酱等,不放其他菜类。现在,有所改变,已有五菜一汤或八菜一汤的。做客当天早晨,孝家先杀一头黄牛,下葬当天早晨再杀一头黄牛。来奔丧的客人第一餐饭在孝家吃,后两(四)餐由总管安排到邻居家吃住。对于逝者娘家来的客人,一般安排在孝家吃住。&&&& (十八)奔丧吊唁&& & 前来奔丧者,按其与孝家之间的亲疏关系,可分为两大类,吊丧仪式各有区别。&&& &一类是一般关系的奔丧者。奔丧时携带酒礼数额不拘多少,有一壶酒即可,有的则带猪、羊、钱、粮等。奔丧者来到,孝家鸣炮三响,此时鸣炮与人死时的含义不同,是迎接奔丧者以及对奔丧者前来吊唁送礼表示感谢。如奔丧者是女性的,直奔灵前哭丧。如奔丧者是男性的,步人灵堂后,将酒等礼物交给管事人,然后向逝者跪拜悼念。其形式是:首先面向逝者躬身,双手向前做抱拳状(非拱手)拜三下,再拱手跪拜。奔丧者跪拜时,孝家男子(包括在场亲属)亦随奔丧者跪拜。然后奔丧者向孝家男子微跪单腿下拜,以示安慰。孝家男子亦跪单腿下拜还礼。最后由祭司手持竹卦,用奔丧者的酒以及带来的其他食物念词送给逝者“享受”。内容和献酒献饭词一样。献毕,孝家就用孝家酒向奔丧者逐一献酒,直到总管安排奔丧者就餐为止。& & 另一类是孝家的直系、旁系亲属。此类奔丧者必须是一队人马前来,请有唢呐队,拉有牛、猪(羊)和抬有酒、粮、招魂用具等。奔丧者行前,唢呐队、扛招魂用具者及其他人随后。从出门到孝家灵堂,唢呐队沿途吹奏不停。奔丧队伍到孝家寨旁,鸣炮3-5响,表示奔丧队伍已到,孝家也鸣炮3-5响表示欢迎和致谢。孝家孝子孝孙皆匍伏于灵堂路口迎接。奔丧者男子均用手抚摸匍伏者头部以示抚慰,待最后一人过后,匍伏者才能起身,随奔丧者进灵堂,侍立于旁,待奔丧者哭拜完毕,彼此行单腿跪礼。&&& &奔丧者未到灵堂门前,逝者儿子身背一把弓弩、手持悬挂黑头巾的木柄尖刀率领孝家牛角号手、唢呐队及扛招魂用具者在大门外等候,奔丧队伍一到大门,并引奔丧唢呐队围绕灵房转圈,逝者是男性的转九圈(顺五倒四),逝者是女性的转七圈(顺四倒三)。转圈完后,逝者儿子还要带绕灵房队伍继续往坟地走。到坟地后,围绕坟地转圈,有的只绕一圈,有的则同绕灵房一样。转完圈后,唢呐队回到灵房厢房继续吹奏,扛招魂用具者将招魂用具放到应放的位置。& & 奔丧者带来的牛(猪),当天不举行交付仪式,由总管安排在哪家吃住,就拉倒哪家关养。只杀一头小猪或羊招待奔上队伍和孝家。&& (十九)半夜烧纸& & 亲(堂)姐(妹)夫、亲(堂)女婿、亲(堂)孙女婿等来奔丧并杀牛、杀猪祭祀逝者的,做客当晚半夜,要亲自拿一瓶酒、一把香、一打纸钱到灵堂里祭奠逝者,先把酒交给孝家祭司念献酒词献给逝者,然后向逝者叩头拜三拜,再将香及纸钱烧在灵前,并一边烧一边说一些要求逝者保佑自己及子孙后代的话。&& (二十)扶灵上马& & 举行葬礼的头天晚上(半夜鸡叫时),祭司及其家族兄弟要举行上阴马仪式。即用青麻线将立在灵房大门两侧的阴马左侧绑三段,右侧绑两段,放在大门口。拿一头小猪到大鼓左、右面各戳几下,再将小猪拿到大门口阴马处摔在阴马上致死后,甩出门外。然后再将阴马拿到棺材两旁立起。&& (二十一)阴阳糯饭&& &上阴马仪式结束后,孝家将煮好的一蒸笼糯米饭抬到灵房,先由祭司念词献给逝者吃,然后再分给大家吃。表示逝者虽然到阴间去了,但阳间的人们心中一直在怀念着他。&& (二十二)巫公解药& & 分完糯米饭后,将棺材移到堂中。孝家捉来一只小鸡交给巫公,巫公将鸡头摔打在阴马上致死。然后巫公开始为逝者解药,即解除逝者在世时所用的药物负担,以便轻装赴黄泉。另外,巫公还要征求逝者意见,看阳间还有那些未了之事需要世人办的等等。&& (二十三)移棺灵停& & 解药结束后,将棺用绳捆严,各队唢呐、锣鼓齐鸣。两人持“阴马”在前,持“指路鸡”随后,逝者儿子右手持悬挂黑头巾的木柄尖刀,左手握几根点燃的香,随后一人端一饭簸米饭或面饭,再后为棺材,棺后为挽幛、花伞、小钱龙、挽联、金筒、远吊、三角旗、四角旗、长播、唢呐队和逝者亲属,纸马或纸牛在队伍前后奔跑。接着是亲(堂)姐(妹)夫、亲(堂)女婿、亲(堂)孙女婿等奔丧队伍。准备宰杀的牛(猪)全部牵(抬)往灵亭场地。每头牛由一人持棍引绳在前牵引,一人持牛绳举鞭在后催赶。抵达灵亭后,如逝者是男性的,围绕灵亭转九圈(顺五倒四),鸣放地炮三响。如逝者是女性的,围绕灵亭转七圈(顺四倒三),鸣放地炮三响。然后将棺材横放于灵亭,用两张凳将棺垫起,棺下放酒坛、两个饭簸,其中一个盛装奔丧者送来的米饭或面饭,一个留空。棺头处插放木柄尖刀,摆“指路鸡”,立阴马,其余招魂用具散放灵亭附近。芦笙手和鼓手在大鼓架前跳芦笙舞,唢呐队在一旁吹奏唢呐。孝家和女婿的大钱龙也搬到灵亭旁悬挂。& & (二十四)交牲祭祀&&& &移灵仪式结束后,就开始杀牛、杀猪祭逝者。先杀牛后杀猪。杀牛顺序:先杀孝家的牛,接着再杀亲(堂)姐(妹)夫、女婿、亲(堂)孙女婿家的牛。杀猪顺序亦如此。杀牛时,在离棺材3米处,事先打好叉形木桩,把牛拴在桩上,将引绳拉到灵停接逝者棺材内伸出的麻绳,由奔丧者主人亲自抓接头。祭司手持竹卦念道:“XX(客人名)是你的某某亲人,送给你一头牛,他送你一头,你要送给他千百头,摇一摇竹卦,借一条牛命陪你归祖宗。”祭司念毕,将竹卦卜于逝者胸上,均呈阴俯,才把牛拉去宰杀。杀牛规矩:孝家的牛,必须由舅爷宰杀,由总管向两个舅爷各敬一碗酒,舅爷饮完,一般不会亲自动手杀,只是右手抬着斧头,左手象征性地将牛从头到尾抚摸三回,然后丢下斧头放声痛哭而去。接着总管才派人代其杀之。若舅爷直接将牛击倒,则被视为对孝子孝孙的歧视,会遭到耻笑。亲(堂)姐(妹)夫、女婿、亲(堂)孙女婿家的牛,一般由亲(堂)姐(妹)夫、女婿、亲(堂)孙女婿方自己找人将牛杀。& & 肢解完孝家的牛后,在灵房五柱各悬挂一块牛肉,并将牛的胸部(带骨)悬挂在灵房朝墓方向一端的柱上,牛胸两侧各悬挂两块熟牛肝;待亲(堂)姐妹夫、女婿、亲(堂)孙女婿的牛肢解完后,亦将牛胸挂于另一端柱上,旁边亦悬挂两块熟牛肝。杀牛者得一块专赏胸肉,是孝家的牛颈后凸起的“牛峰”部位,专分给杀牛的舅爷。亲(堂)姐妹、女儿、亲(堂)姐妹的“牛峰”肉则分给两个执行者,其余割牛颈及用杠压牛身者,每人分得一块牛肉。&& & 杀牛当天,吃饭有专门的规定:上午只许吃牛内脏,用牛肠、肚、肺、舌头和血等煮一大锅牛瘪汤,下午才许吃牛肉。& & 以上仪式必须在太阳出山前完成。& & 此外,还在西面距灵亭约5米处,竖立一根长木杆,用竹片悬吊一只飞鸟,鸟身由木块制成,翅膀用一片竹片穿过鸟背,竹片两端各悬吊一节圆木,鸟头朝向坟地。此处规定供各亲友及老辈人在此座谈、喝酒,并准备了最好的酒肉给他们做下酒菜。在西面距灵亭约12米处,距老人谈话喝酒处约5米的地方,立一根木架,架上悬挂长鼓,专在此击长鼓,跳芦笙舞。长鼓上悬挂两块长牛排骨,事后由击鼓手、芦笙手收下。若逝者为女性,在西面距灵亭约5米处,再挂类似标记作为娘舅家休息和摆席处。&&& &当天每逢吃饭时辰,由祭司蹲于棺前,献酒食给逝者。祭司先将悬挂的熟肝拿下置于盛饭的簸箕上,用马匙舀一勺饭,并撕一点肝放在饭上,将棺中引线与食物接触。祭司手持竹卦念词,卦呈阴阳相交后,将食物倒人空饭簸内,表示逝者已“吃到”。献酒形式同此。&& (二十五)小席大席&&& 小席大席,俗称“姑妈话”。偏苗最隆重的仪式要数娘舅家来做客,孝家与舅家之间举行的“姐妹殇”仪式了。& & 偏苗家女很少招婿人赘,“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偏苗家女的传统婚姻观。除她们出嫁时父母给一定的嫁妆陪嫁外,父母的所有财产或者遗产,过去还包括田地等,女孩子是不能分享的。“大小事靠舅家,请客送礼重舅家,一切安排归舅家”。“舅权制度”在偏苗中根深蒂固。因此,偏苗一般都称女方的亲、堂、表兄弟为“舅家”。女性葬礼,尤其是儿孙满堂的女性葬礼,尤其隆重。去喊舅家来做客的人都要带上指路母猪肉的一条后腿和一壶酒前往,孝子孝孙也因为自己的母亲有舅家而感到骄傲与自豪。同样,作为舅家来吊丧做客,主要围绕舅家对过世的姑妈一生酸甜苦辣、生儿育女、功德恩威进行一次总的评价,因此舅爷家(包括逝者的堂、表兄弟)在葬礼中起决定作用。吊丧活动主要由舅家请歌师演唱《姐妹殇》来体现。主要内容以举行“说小席”和“唱大席”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大席还分有猜席谜、分断魂连心糯饭、分断魂连心肉、撤席尊舅、舅家赐福等环节。偏苗要在悼场当天摆小席、大席接待娘舅家,举办姐妹殇活动。&&& &1、小席。&&& &孝家在舅家来奔丧前,事先备好一张小席子等候,席上摆有一壶酒、一碗糯饭及一只鸡。舅家奔丧队一到,舅家女性步人灵停哭丧,男性则由舅爷带领,直奔小席。首先由舅家请来的歌师在小席前方,手持马匙和竹卦,一边舀酒饭,一边念唱,其内容是:逐一呼喊舅家(逝者娘家)已死去的三至五代的祖先以及指路过的逝者“回来”,与逝者一同享祭品。然后由舅爷上小席唱《姐妹疡》。此段唱词大意是:舅爷听到姐姐(或妹妹)的死讯后,悲痛万分,专程赶来为姐姐(或妹妹)送终,摆下早饭和酒、肉等给姐姐(或妹妹)享受。其词如下:& & “啊!我亲爱的姐姐(妹妹)呀!你听说过冬天来了,地上的蚂蚱有兄弟吗?没有!那么蚂蚱只能在寒冬里躲进草丛中取暖。你看见冬天的麻雀有姐(妹)吗?没有!它自己躲进树梢中取暖。你知道人世间没有姐(妹)的兄弟,当他们看见别人有姐(妹)带着酒肉来拜年是多么羡慕!而你是我的姐(妹),有了你,逢年过节我从来都不像寒冬里的麻雀感到忧伤!我是你的兄弟,你和蚂蚱不一样,在今天这个寒冷的天气里,有我来给你添饭斟酒,给你增添温暖!让你走到祖宗相聚的地方!”&&& &2、大席。&& &(1)猜席谜。小席唱毕,孝家摆上一张大席子。席上放置一只蜡锅、一个锅架、一把蜡刀、一缸酒、两个大盆、一升米或面、两只煮熟全鸡、一个鸡蛋、一条带尾的猪腿或牛腿、两箩糯饭、一套银项圈、一对手圈、一对耳环、一双鞋袜、一把织布架以及妇女用的各种物品。舅爷走到大席上手持木棍画三圈,撑开纸伞,与歌师入上座,然后舅家歌师和孝家歌师开始猜席谜。猜席谜的大意是:舅家请来的歌师与外甥(孝家)请来接待的歌师各自代表自己一方用猜谜的方式进行问答式的对唱。舅家歌师问逝者什么时候病和死,孝子孝孙用什么给逝者送终,逝者生前辛勤劳动所得物今何在,从前舅家送的嫁妆是否还保管好等问题,再由孝家歌师代表孝家一一作答。因为舅家歌师问的内容是随机提出的,所以,孝家歌师就需要丰富的阅历和历经多次磨炼才能对答如流。回答内容大到从盘古开天地,伏羲兄妹联姻,到舅甥关系、兄妹关系,人死无救是天经地义之事等;小到平时孝子孝女如何孝献慈母,以什么样的方式孝献慈母,是否得握手送终等。在舅家歌师与孝家歌师的问答对话中,孝家歌师每段答词开头必须先说:“树木顶不住石崖,手指撑不住苍天,好子女瞒不过娘舅,如今痛失慈母,家室悲伤欲碎,舅爷大驾怜惜,兄弟姐妹无颜,弟妹无知年幼,唯我兄当父嫂当母,跪请舅父舅母听我把苦诉。”把舅爷推崇到了极高的地位,这反映出舅甥之间特殊的亲密关系。&&& &猜席谜结束,舅家歌师即演唱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姐妹疡》,此段唱词包括对逝者一生歌功颂德,以及教育孝家子女要遵循母训、牢记母恩。在这个过程中,孝子们则在下座向舅爷跪拜谢母恩、感舅恩,逝者的女儿也一一哭诉慈母的大恩大德,子女尽孝不够等等。其词如下:& & “啊!亲爱的姐姐(妹妹)啊!父母有良田千万顷,可你没享受一分田,父母留给我千万财,可你没享受一文钱。你左脚迈出父母村,右脚踏进客家门,生在世上是孝家的人,死到阴间是孝家的魂,我作为兄弟愧难当,就让我替你穿上一双跑龙鞋,替你绑上护腿布,好好送你踏上不归路!”&&& &(2)主客互分断魂连心糯饭。此环节活动大意是:指明谷物的来源是由雀鸟带到人间,衍生了五谷杂粮,养育天下生灵。其中偏苗最喜欢拿来招待贵客的就是糯谷。因此,在这样生离死别的日子,孝家用三升糯米煮成一大蒸笼糯饭,然后分成均等的两份,分装在两个竹饭箕,一份代表娘舅家,一份代表孝家。双方请来自家的祭司,先给逝者献酒献糯饭,然后就由孝家大媳妇和舅家大媳妇分别将糯饭分给对方每一个在场的男女吃。分时,先给双方歌师各一份,然后再分其他人。糯饭有黏性,娘舅分给外甥们的糯饭表达了这样一种意思:虽然自己的姐妹已经过世,但她所养育的外甥男女,舅家一样会常来常往,不会抛弃。外甥男女分给娘舅的糯饭,也表达了这样一种意思:自己的慈母虽然已经过世,但娘舅在他们的眼里,一样是备受尊重的,永远和娘舅保持亲密的血肉联系。& & (3)分断魂连心肉。此环节活动大意是:孝子孝女把逝者入葬于龙脉土地上,娘舅看在眼里,在心里也是赞赏有加。娘舅让总管捎来一盆牛肉,切成李果大小颗粒状,再用小碗按外甥男女们的人头分装成若干碗,每碗放上1.8-2.8元小钞,然后回献给各个孝家外甥男女(包括外甥媳),口中念念有词,内容是希望逝者在阴间保佑后代子孙万福,子孙考得文武状元,升官发财等。&&& (4)撤席尊舅。当各种仪式进行完毕,孝家准备出殡之际,双方歌师就代表各自一方进行撤席活动。《撤席歌》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此段歌词大意是:自从盘古开天地,凤凰和孔雀分别从南山叼来针竹和金竹的种子,针竹成林贵为竹祖,金竹满山贵为竹神。如今逝者因病离开人世,借针竹做成竹卦,借金竹编成竹席。借竹席做成悼场把舅家尊为上座,让竹席成为孝家祭习俗奠逝者的厅堂。竹席花纹如龙鳞,蔑路像龙脉,竹席呈四方似龙飞凤舞保后代富贵荣华;竹卦即竹祖化身,竹卦成双对让祖恩福泽子孙兴旺发达。如今,娘舅和孝家都靠竹席和竹卦寄托了哀思,逝者得到安息,生者得到安慰,竹席辛苦了,竹卦辛苦了,但竹卦还要陪伴逝者到阴州,就让孝子孝女献把竹席请上楼歇息!& & 丧事“唱大席”所设数目,视有多少家舅爷而定。多数是一家舅爷一处大席,有个别家有两处舅爷,即逝者的兄弟,属第二系;另一处为稍远的舅爷,也有的是“认亲”,属第三旁系。舅爷唱大席时撑的纸伞,一直不闭,直至埋葬结束才能闭伞。& &(二十六)孝家尝酒&&& &孝家尝酒要尝两次。第一次是做客当天,亲(堂)姐(妹)夫、亲(堂)女婿、亲(堂)孙女婿家哭丧结束后,孝家家主组织孝家各户代表到奔丧者休息处看望时尝的酒。第二次是下葬前,孝家家主组织孝家各户代表去看望所有来杀牛、杀羊、杀猪祭祀逝者的奔丧者(含逝者外家、亲(堂)兄弟外家)时尝的酒。过去,每次去尝酒时,先向守酒桶人单腿下跪,起来后再接守酒人递来的半碗酒,会念献酒词的,边念献酒词边滴酒下地给逝者,然后将剩下的酒喝干。不会念酒词的,直接喝干或者尝一口后,将酒碗递回守酒人。去尝外家的酒,是不用给钱的,但去尝亲(堂)姐(妹)夫、亲(堂)女婿、亲(堂)孙女婿等家的酒是必须给钱。一般主孝给奔丧主人夫妇各10-50元、小孩2-10元,其他人给奔丧主人夫妇各2―10元、小孩2-5元。孝家给钱时,亲(堂)姐(妹)夫、亲(堂)女婿、亲(堂)孙女婿必须行跪单腿礼还礼,并将事先穿好的蔑圈牛肉送给尝酒人。现在,由于丧事由家族兄弟集资筹办,因此尝酒方式有所改变。即去尝酒时,大家不用分别给钱,而是由孝家家族代表用集资款统一给,每次给250-300元。喝酒送钱,表示父或母死后,兄弟姐妹间彼此永不断心。若不给钱,则意味着彼此分心分离,从此不再往来。&& & (二十七)仪仗出游& & 偏苗场祭习俗入葬时间在下午太阳下山之前葬毕。因此,在抬棺入葬前,举行仪仗出游仪式。游行队伍前后秩序是:逝者长子、挽幛、花伞、长蟠、三角旗、四角旗、远吊、金筒、小钱龙、挽联、唢呐队及逝者亲属,纸马或纸牛各由人背扛着在队伍前后奔跑。若女婿多,送几套纸牛或纸马,每一套排列秩序同前,女婿队按辈分大小依次相随。最后是唢呐队及逝者亲属,形成庞大的游行队伍,场面十分壮观。& & 围绕灵亭转绕九圈(顺五倒四)后,游行队伍改由挽幛带头,向山上、山下空地游行,其先后秩序为:挽幛、逝者长子、花伞、小钱龙、挽联、金筒、远吊、三角旗、四角旗、长蟠、唢呐队及逝者亲属。纸马或纸牛在队伍中斗舞,或齐步同舞,或对咬对踢,或以头相斗(纸牛则以角相斗),完全模仿活马活牛打斗,数对纸马或纸牛常常打在一起,彼此打斗愈烈愈好,有的甚至打斗得稀烂。& & 游行队伍来到山下空地后,亦绕圈子游行,圈子由大到小,前后各绕三圈。最后队伍转回灵亭,又改由逝者长子带头,围绕灵亭前后各绕三圈。游行仪式是为逝者招魂、指路的继续,实际上是指路的外在形式。在游行中斗牛或斗马,不但是表示把最肥壮的牛马送给逝者,祈望逝者阴间牛马兴旺,并保佑阳间亲人牛马兴旺,而且形成了热烈的场面。整个游行队伍愈庞大愈好,规模越大越好,以壮声威。&&& &游行结束,挽幛、花伞等仍归放棺材头部,其余招魂用具放在灵亭附近,纸马或纸牛集中于棺前,用绳将一对对纸马或纸牛牵住,引绳向棺,与棺中引绳相接,由祭司念词,“交送”逝者。& & 同时,由祭司立于棺前给逝者做最后超度。首先逐一点名叫喊整个家族死去的人和逝者一起“分享”酒肉,再点全家族在世活着的人名,让逝者保佑,并告明逝者,逝者去得阴间,活人去不得,让逝者把家族中活人的灵魂逐一“遣送”回来。祭司念毕,鸣炮三响,开始抬棺送葬。&& &(二十八)抬棺入葬& &&& 仪仗出游仪式结束后,一边抬棺,一边砍倒灵亭,灵亭倒后,棺材抬出。由于灵亭是“阴鬼”用的房屋,从此便废弃野外,无人敢拿灵亭的材料来复用。&&& &抬棺入葬队伍秩序:两人持“阴马”在前,持“指路鸡”随后,逝者儿子右手持悬挂黑头巾的木柄尖刀,左手握几根点燃的香,随后一人端一饭簸面饭,再后为棺材,棺后为挽幛、花伞、小钱龙、挽联、金筒、远吊、三角旗、四角旗、长播、唢呐队和逝者亲属,纸马或纸牛在队伍前后奔跑。在灵亭前,由孝家孝子孝孙匍伏于道旁跪送,棺队一过即爬起,再赶到前一程跪送,棺队过后又起,如此跪送两三次后,才跟随队伍之后,向坟地进发。& & 棺队抵达坟地后,鸣炮三响,先将挽幛、花伞、纸马或纸牛、小钱龙等全套招魂用具扔人坑内,以火焚之。招魂用具经焚烧后,化成灰烬满天飞扬,意味着已将这些东西交给逝者。&& &(二十九)踏棺闭伞& & 逝者若系女性,将棺抬出灵亭后,由舅爷撑纸伞带头,逝者长子在后,其余先后秩序同前述。棺队达坟地后,焚烧招魂用具,置棺于坑中,由舅爷撑伞踩上棺盖,念《闭伞歌》,舅爷每念完一段始迈一步,在棺盖上来回走动。《闭伞歌》大意是:姐弟是同胞,亲如手足,心心相连。现在姐姐(或妹妹)离开人间,兄弟提伞来为姐(妹)送行,为姐(妹)遮太阳,挡风雨。姐姐(妹妹)搬往新的地方,用大地上的黄土、石块给姐姐(妹妹)做新房(指墓穴)。姐姐(妹妹)的皮肉、毛发化作了水和草,骨头变成甘蔗,骨头是祖宗用银买来,让它跟随祖宗去。姐姐(妹妹)病是天意,兄弟舍不得姐姐(妹妹)去,阳间兄弟去不了,请把兄弟的灵魂撵回来。舅爷念完,走下棺材,悲伤恸哭离开。孝家最后才盖土砌坟。&& &(三十)盖土砌坟    踏棺闭伞仪式结束后,长子先上三锄泥,然后众人相助。砌坟不能用别的坟已用过的石块,即使其坟已迁也不行。砌坟时用一块较平的石头立于正面代碑。碑两侧石块叠层规定男为单数、女为双数。碑前平置一块石板代供台。一般坟堆当天砌好,特殊情况未完工者,第二天再续砌。坟砌好后,阴马被分别砍成长度不等的五节,安放于坟两边的坟沿上,左边安放三节,右边安放两节,然后在坟头上种一窝芭茅草。   & &(三十一)串寨吃肉  串寨吃肉分两次。第一次是做客当晚,亲(堂)姐(妹)夫、亲(堂)女婿、亲(堂)孙女婿家在住地请孝家去吃猪(羊)肉。第二次是下葬当晚,逝者外家、亲(堂)兄弟外家、亲(堂)姐(妹)夫、亲(堂)女婿、亲(堂)孙女婿家在住地请孝家去吃猪肉、牛肉。孝家男女都可以去吃,吃一家到一家,有时一直吃到半夜三更才结束。如果来请,孝家人不去吃或少去吃,客人就误认为老人逝世后,孝家可能不再认他们做亲戚了。因此,孝家人虽然吃不下不管,也要去尝几口,表示关心、问候。&& (三十二)接魂遣魂  葬后次日,奔丧者向孝家告别。告别时,奔丧者须携带一壶酒前来,逐一向孝家男子敬酒道别后离去。如逝者是女性的,孝家则请舅爷吃一餐。临行前,舅爷持手夫刀立于门前,呼唤逝者乳名,带他的灵魂回娘家。逝者子女则哭道:母亲和自己生活一辈子,现在离开人间,灵魂请跟舅爷回家去吧!舅家人方才告辞回家。舅家人回到半路,把从孝家带去的午饭摆在路边,请祭司念词献午饭给逝者吃。祭司献完午饭后,将逝者灵魂遣回夫家,然后舅家人才回家去。  & (三十三)还清礼钱  奔丧者告别之前,孝家主人或家族兄弟要集中清理账目,还清所有或部分债务。    一是支付奔丧者猪牛腿钱。孝家安排亲(堂)姐(妹)夫、女婿、亲(堂)孙女婿来杀猪、杀牛祭祀逝者的,孝家要将送给孝家的那一半猪、牛肉(含骨头)称斤数,按市场价计算还给奔丧者,以减轻奔丧者的负担。如果由孝家主人全部承担丧葬所需费用的,丧事结束后,再由孝家主人自己送给奔丧者主人,奔丧者主人再杀猪或杀羊招待孝家主人。如果是由家族兄弟集资承担丧葬费用的,在奔丧者未告别前,由孝家派两名代表用集资款送给奔丧者主人,奔丧者主人在住地杀两只鸡招待由孝家代表就可以了。    二是支付饭袋、腰带钱。不安排来杀猪、杀牛祭祀逝者的亲(堂)姐妹、女儿、亲(堂)孙女,来奔丧时,需带一瓶酒、一只熟鸡、一饭袋米饭,由陪人交给孝家祭司,祭司念献酒献饭献肉词献给逝者后,将空饭袋交给总管,总管再交给孝家主人。如逝者是男性的,亲(堂)姐妹还要带一条腰带献给逝者。待奔丧者告别时,孝家主人将30―60元饭带钱、30―60元腰带钱装在饭袋内,还给奔丧者,表示谢意。&&& (三十四)三朝复山&&& &入葬后第三天,一些家族对坟进行修缮,俗称“复山”。各家族大多有此习俗,做法略有不同。三朝期间,孝家子女要给亡灵送饭、送水、送火。分三程送:第一程到坟地,第二程到半路,第三程到孝家门外。扶丧期间的三个早晚,孝家一日三餐前,都要往小葫芦瓢里添饭添酒,邀请逝者一起来“吃喝”。入葬逝者后第三天早上,孝子们喊上家族弟兄,来到坟地继续把坟修好,或者坟已经修好而进一步检查各处是否牢固,是否需要加土,最后砍来树枝和刺蓬将坟拦好,防范牛马踩塌。&& & (三十五)放魂归阴&&& &放魂,即把逝者灵魂“送归”阴间,使其不再在阳间扰乱活人。据偏苗老人传说:人死后,到阴间会有很长一段时间,逝者会非常挂念人间的亲人,他(她)在阴间想念似乎是好事,但人间的人要是被他(她)想念了,就不会平安。因此,活人必须好好地供祭逝者。他们认为天和地是分开的,阴和阳也是分开的,活人与死人也必须分开。给逝者放魂,就是使逝者灵魂离开阳间,使其忘记阳间的一切,以免其回来干扰活人。只有放魂后,人们才会安定。&&& &在未放魂期间,葬后第二天起,孝家要给逝者送饭三个早晨。凡举行悼场的,一般在葬后一个月放魂,少则也要20天左右。不举行悼场仪式者,时间定为10天左右,少则也要一个星期。遇特殊情况,如年关、逝者为传染病死等,则在葬后第二天举行放魂仪式。& & 放魂仪式是孝家举行,其他亲朋不一定参加。放魂时,孝家有多少人,必须备多少只重约0.2公斤的小鸡。据说,放魂后,逝者灵魂会把活人的灵魂“带走”,因此为保平安,每人必须准备好一只小鸡,只有鸡的叫声才能把活人灵魂喊回来。& & 举行放魂仪式的程序,首先是招魂,即在放魂的前一天中午12点至夜间12点期间,由祭司将家中活人的灵魂叫回来。放魂当日清晨时招逝者灵魂,先备好酒饭,杀一只鸡,再由祭司在逝者家门前边舀酒饭,边念词,其主要内容是喊逝者灵魂喝酒吃饭,把逝者灵魂接回家。祭司念完,将竹卦掷于地上,若竹卦皆呈阳面或阴面,表明逝者灵魂未回。再掷,若阴阳均俯,将酒饭倒在地上,表明逝者灵魂已经回来。& & 再请逝者灵魂进门:拿一饭簸放在地上,其上用竹片架一只笼罩,罩上盖一件衣服,逝者是男的用男衣,女性用女衣。罩内放一副竹卦。祭司念道:请你回家,看看你的家(逝者家堂屋)。然后拿竹卦在罩内掷卜,直至阴阳均俯,将酒饭、鸡倒入罩内饭簸,表示逝者灵魂已经进入罩内。& & 孝家开始杀鸡喝酒,规定只能杀鸡,不能杀猪、羊等。再由祭司在吃饭时辰给逝者灵魂献酒饭。&&& &然后是放魂。放魂时辰以入葬时辰为准,拂晓入葬则拂晓放魂,黄昏入葬则黄昏放魂。放魂时,首先将饭簸和罩抬出屋外,祭司献酒饭,为逝者放魂。念道:!(XX啊!阳间请你不要挂念,你快回家吧(回坟地)!不再回来,恐怕蚂蚁搞坏你的家。”念毕,把竹卦掷于地上,若皆呈阴面或阳面,表示逝者灵魂未出走,再掷,若阴阳均俯,表明灵魂已放出归阴。& & 逝者灵魂归阴后,便将笼罩拆掉烧毁,把衣服拿到烟火处各绕三圈,经过烟火熏烤,表明逝者灵魂再也不认得原屋和衣服,也就不会再来扰乱活人了。整个葬礼至此完毕。&&&& (三十六)修坟三年& & 偏苗新坟一般要连续修理三年,而且要在第一声春雷响之前修理完毕。对于生活困难者,也要在第三年修理一次。其他时间不能修理,即使新坟被雨水冲垮也不能例外。& & 偏苗修理新坟比较隆重。头天晚上,主家要杀猪(羊)、杀鸡招待前来参加修坟的家族兄弟和唢呐队。吃晚饭前,祭司要先献酒献饭给新坟逝者,告知是谁来帮其修坟。献酒献饭结束后,大家才能聚餐。唢呐队边喝酒边吹奏唢呐,一直吹到三更半夜才休息。& & 第二天吃完早餐,祭司砍好竹卦,主家备齐各种物品后,就由一人背装有祭品的背篓走在前,唢呐队在中,其他人拉着羊、抬着猪、鸡、酒及修坟工具在后,自大门走出向坟地进发。唢呐队边走边吹唢呐。到坟地后,祭司站立坟前,左手抓鸡脚,右手抬鸡胸,对逝者说:“啊,xx(逝者奶名),xx(修坟者名字)是你儿是你孙,他对你很关心、很照顾,他拿一只鸡给你去做开山鸡,拿给你做牛拉、做马骑,太阳出来你躲它尾巴,下雨你躲它翅膀,他给你一个,你要给他千百个。”说完向坟头拜三拜,然后拿鸡交给厨工去杀。这时,祭司又在坟尾右侧上挖三锄成一个小洞,一边挖一边念:“今天修x家土,x家辈辈是财主;今天修x家坟,x家辈辈出状元。”然后喊大家帮忙。众人即动手清理坟周围的杂草,搬石头砌已松垮的部分。唢呐手在一边吹奏唢呐,厨工们在一边架锅烧水。祭司用稻草编成辫子型的草绳头绑住小猪脖子,拉到小洞口边,一手抓草绳尾,一手抓竹卦,向逝者说明是谁拿猪来给其。交付完后,先将猪交给厨工拉到小洞口边上宰杀,然后再将羊拉到小洞口边上宰杀。宰杀猪、羊时,要让一部分猪、羊血滴入小洞内。等猪、羊死后,由一人牵着死猪,一人牵着死羊,两人拿着锄头,相向绕坟转圈。拉死猪、死羊绕坟转圈时,死猪顺五反四绕九圈,死羊反五顺四绕九圈,同时,一人拿着锄头跟在死猪后面追挖,一人拿着锄头跟在死羊后面追挖,边挖边念:“护龙护土,主家辈辈似财主!护龙护山,主家辈辈像财庄!养牛牛成对,养马马成帮,财宝来满柜,金玉来满仓!”绕坟结束后,就安排厨工将羊抬回家整理、煮熟做菜,猪则在现场整理、煮熟。然后将煮熟的猪肝、猪胸肉、鸡肝祭逝者,其余的猪肉、猪下水、鸡肉、鸡下水将剁碎做成猪、鸡混合瘪汤。待坟修好,由祭司拿猪肝、猪胸肉、鸡肝去祭给逝者。祭司一手拿竹卦,一手拿马蹄匙,边念祭词边从碗里舀祭食祭,祭一样祭司就将手中的竹卦点一下坟旁用来放祭品的石块一次,意思是通知逝者,修坟者已将什么东西送到,请他们享用,分三次(当作三餐)祭供,祭给逝者完后又祭给逝者家族五代内早过世的其他成员,之后将竹卦掷于逝者坟旁的石板上,看是否达到目的,如未达到的再继续祭,再掷,直到满意为止,然后将竹卦往祭司背后丢掉。一切事情处理完后,由厨工把煮熟的瘪汤依次分给唢呐队、祭司、长辈及其他人员各一碗,另发给每人一大碗酒表示感谢。吃完瘪汤,由祭司组织晚辈们给逝者跪拜三拜后烧香烧纸钱给逝者,并燃放鞭炮,以示祝贺坟已修好。燃放鞭炮后,晚辈们则纷纷向在场的老辈们单腿跪拜,先辈们扶晚辈们起来后,收拾东西打道回府。& & (三十七)招财进门&&& &招财进门,也叫“开财门”。修坟队伍从坟地回到主家门前时,主人家大门紧闭,大门内置一张四方桌,桌上放一碗羊肝、一碗霉豆腐、四碗酒,按顺序请祭司、唢呐队依次开主家财门(各自都有自己的开门词)。开财门时,祭司、唢呐队都会在喝完主家敬的酒后,放上36-88元不等的红包,以示修坟吉利。 之后开始晚餐。其中内(主人)外(祭司)两人开财门对答如下:    外喊:“开门!开门!开门!”内问:“你是哪里来的人?”外答:“我是天上财帛星。”内问:“你来做哪样?”外答:“我来帮主家开财门。    &&&& 春季财门春季旺,夏季财门六畜兴,秋季财门进五谷,冬季财门进金银,一年四季我打开,秤称银子斗量金。当门有棵摇钱树,对门有个聚宝盆,摇钱树,聚宝盆,早聚金子夜聚银。初三初四不用捡,多得黄金滚进门。滚进不滚出,装得主家满堂屋,堂屋装不下,拿去买田坝。上头买齐云南省,下头买到北京城,光绪皇帝做卖主,文武百官做中人。喂得鱼儿千斤重,喂得马儿顶状元。左手开门金鸡叫,右手开门凤凰吟;金鸡叫,凤凰吟,富贵荣华万万年;金鸡叫,凤凰声,富贵荣华万万春。左脚跨门生贵子,右脚跨门生贵人;左脚跨门带根金,右脚跨门带根银;千缸金,万缸银,带到你堂屋交代你主人。到你堂屋看四方,四根中柱顶大梁,大梁不是檀香木,二梁不是紫檀香,三梁四梁望不真,不是枫香是白杨。梭乐树,梭乐娅,梭乐娅子解栓皮,一根立在后天堂。金子打的金子墩,银子打的抱柱房,金柱头,银川枋,照到云南亮堂堂。云南有个好姑娘,叫你儿子回身跑,去到云南就成双,多得儿媳转个弯,酒席办了一席,银子过了一千。初三初四转回程,男包金子女包银,到你堂屋拜一拜,庆你儿子有金银。买只懒猫守房门,丁财两旺,富贵双全。金银满柜谷米满仓,恭喜恭喜,富贵荣华今日起。内讲:“谢蒙祭司金口利牙。”& & 主人双手端酒杯献给祭司喝,还献其羊肝吃。外讲:“头杯吃的富贵酒,二杯吃的富贵茶,三杯吃了千年富贵,四杯吃了万年发达。”祭司接其酒、肝吃后,即回献主人酒肉。内答:“搭伴祭司。”接受祭司的回献。& & 第二天,如果主家请有舅爷来开财门的,主家除了杀猪(羊)招待舅爷并送给其两腿猪(羊)肉回去外,寨中家族兄弟、亲戚还要喊远方来的兄弟和亲戚串寨喝酒,直至串完寨中所有家族兄弟、亲戚家,远方来的兄弟才返程。修坟仪式至此结束。    二、偏苗丧葬场祭习俗的宗教文化内涵  偏苗先民同其他民族一样,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阶段,也产生了最原始的宗教观念。所谓原始的宗教观念,最具有普遍意义的就是“万物有灵”,即将人与自然现象和外部力量视为一体,混为一谈的观念。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和认识能力的低下,人们对自然力和自然物感到惊奇和畏惧,对支配和影响自己的外界现象难以作出合理的解释,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观念。这种“万物有灵”观对后世偏苗的信仰始终有着影响,因此,偏苗一直流行着自然崇拜和多神信仰,而这种信仰又极大地影响了偏苗的丧葬习俗。   & (一)万物有灵与多神信仰  偏苗认为天地间的一切都由鬼神主宰,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树有树神……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神灵。偏苗所信奉的神灵可分为保护神(善神)与邪神(恶神)两大类。祖先神、土地神、山神、水神等为保护神;瘟神、妖、魔、鬼、怪等为邪神。偏苗对各保护神的祭祀有一定的仪式,其目的是祈求平安、消灾减难;对邪神通常是采取先礼后兵的办法,先请祭司供祭,若无效,则采取驱、打、撵等法与之斗争。偏苗对自家成员的鬼魂既是当成祈求保佑的对象,同时也是惧怕的对象,表现出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比如对死人,一方面通过祭典、葬礼来安抚逝者,使其鬼魂“安居乐业”不来扰乱活人,并保佑全家。另一方面又十分惧怕鬼魂回家作祟扰乱。因此,家中有人死了,必须请祭司来超度逝者,请巫师对逝者进行“隔魂”等仪式。   & (二)自然崇拜&&& &自然崇拜是原始宗教的一种表现形式。自然崇拜的对象是被神化的自然现象、自然力和自然物,如被神化的天、地、日、月、星、雷、雨、山、石、水、火等。自然界对偏苗人来说有着极不寻常的意义。偏苗大多聚居于崇山峻岭之中,土地、高山、河流、丛林等自然物是偏苗人民赖以生存、生产、生活以至万物生长的重要条件,大自然是偏苗崇拜和畏惧的对象之一。偏苗丧葬礼仪中的很多环节都体现了偏苗对大自然的畏惧和崇拜。例如:挖墓坑时要烧些纸钱,俗称“买地钱”;出殡路上孝子女要撒纸钱,俗称“买路钱”;世人要爱护坟墓周围的树木,不能随意砍伐,实在要砍伐,也要烧些纸钱来“购买”。这种文化自觉,有利于偏苗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 (三)灵魂不灭观念  && 偏苗认为人有灵魂,并且人的灵魂可以脱离肉体永恒存在,自己的始祖和列祖列宗的灵魂都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阴间。因此,丧葬仪式中的指路、仗义出游等一系列仪式就是为了达到避免逝者的灵魂四处游荡而引导阴魂与祖先团聚的目的,这些都是灵魂不灭思想的体现。既然灵魂不但不死,还可以左右活者的生活,出于敬畏心理,因此就要取悦它、讨好它,致使整个丧葬活动都围绕着“灵魂不死”观念而进行。& (四)祖先崇拜思想    偏苗崇拜祖先,一是本家族的祖先,二是本民族的始祖蚩尤。偏苗认为祖先“虽死犹生”,其灵魂永存永生不灭。节日或平时杀牲都要先祭祖先,就餐时必先酹酒撒饭请祖先享用。偏苗认为,人死后其灵魂不灭,仍在“阴间”生活着,而且每时每刻都在庇护和影响着后人,子孙后代的吉凶祸福同祖先的“关照”有很大的关系。偏苗人家每户都要供奉祖先,视老人死后灵魂不死,如果用“破筷祭祖”、设神龛等方式供奉,则可以造福家人,让祖先安宁。   & (五)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 偏苗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虽然难以全面把握和认识,但汉文化对其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偏苗认为,入土为安、叶落归根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 (六)其他宗教的影响&& &偏苗丧葬礼仪包含着许多外来因素,具有多种宗教信仰的思想理念,这些理念体现了偏苗宗教信仰的特征。这种宗教混融信仰包括原始宗教、道教、儒教和佛教。如丧葬礼仪中指路、超度亡灵等丧葬仪式都是指路师、祭司在组织就是最好的例证。&&
右江区政协召开
沈北海、高枫到
沈北海、高枫到
自治区政协副主
市政协调研组到
黄欢率队视察生
乐业县政协机关
黄兆明副主席到
农建华到马蚌乡
农建华深入一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