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的工业革命是基督教舞蹈复兴中国的复兴的结果吗

启蒙运动 工业革命 科学革命方在庆 博士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fang@
? ? ? ?一、科学革命 二、工业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小结 科学革命 何为科学革命?? 大多数科学史家所指的科学革命大约於
1543 年开始,那一年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
)出版了著作《天体 运行论》(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维赛留斯(Andreas Vesalius, )出版了《人体构造》(De humani corporis fabrica)。 ? 对科学革命的具体时间有不同看法。 有人认为科学史的萌芽开始於14世纪。 有人认为化学和生物学的革命开始於18、 19世纪。 ? 公认的是,在14至18世纪之间,物理学、 天文学以及生物学的思想都经历了根本性 的变化,不论是在各个独立的学科内,更 是在对整个宇宙的认知中。 16-19世纪重要的科学家? ? ? ? ? ? ? ? ? ? ? ? 哥白尼(Copernicus,) 维赛留斯(Andreas Vesalius, ) 吉尔伯特(William Gilbert, ) 布拉赫(Tycho Brahe, ) 培根(Francis Bacon, ) 伽利略 (Galileo Galilei,) 开普勒(Johannes Kepler, ) 哈维(William Harvey, ) 笛卡尔(René Descartes,) 列文霍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 牛顿(Issac Newton, ) 达尔文(Charles Darwin,) Nicolas Copernicus,? 其目的本来是为了颂扬上 帝 ? 地球与其它行星没什么不 同。 ? 1543年出版了《天球运行 论》(On the Revolutions of the Heavenly Spheres ),提出日心说。 托勒密的宇宙
哥白尼的宇宙
Andreas Vesalius, ? 解剖学之父。 ? 插图到现在也被认为是精 确的。 ? 对文艺复兴产生影响(教 会认为人生病的原因是神 惩罚人的罪。 ? 1543年出版了《人体构造 》解释了血液在人体内循 环的过程,还从解剖尸体 组装了第一副人类骨架。 William Gilbert, ? 1600年出版了《磁石论》, 物理学史上第一部系统阐述 磁学的科学专著。 ? 伽利略称它“伟大到令人妒 忌的程度”。 ? 1601年担任伊丽莎白女王御 医。 ? 实验科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但没能够避免旧学术传统 的影响。 ? 虽然他的理论是建立在实验 上面,但仍然属于思辨性质 William Harvey, ? 英国医生 ? 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 根据实验,证实了动物体内的 血液循环现象,并阐明了心脏 在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指出血 液受心脏推动,沿着动脉血管 流向全身各部,再沿着静脉血 管返回心脏,环流不息。 ? 还测定过心脏每博的输出量。 ? 他在1628年发表《关于动物心 脏与血液运动的解剖研究》 1651年发表《动物的生殖》。
Tycho Brahe,? 对16世纪末期所认知 的星体进行了详细并 且准确的观测,为开 普勒的研究提供了基 本数据。 ? 傲慢的贵族 ? 坚信亚里士多德学说 Uraniborg 天文台 布拉赫的太阳系 Johannes Kepler,? 布拉赫的学生 ? 行星运动是有规律的 ,并不是匀速运动 ? 1609年发表了关于行 星运动的两条定律, 1618年发现了第三条 定律,就是后来被称 为“开普勒定律”的 行星三大定律,说明 了行星围绕太阳旋转 的理论。 开普勒第一定律 开普勒第二定律 Galileo Galilei,? ? ? ? 实验方法的早期实践者 惯性定律 改进了望远镜 并对金星和木星的卫星进 行了准确的观测,于1610 年发表观测结果。 ?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推翻 了被奉为圭臬的亚里士多 德的力学体系并建立了近 代力学。
Isaac Newton,? 集大成的综合 ? 归纳与演绎方法并用 ? 日发表《自然 哲学的数学原理》 ? 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及其牛 顿运动定律,奠定经典力 学的基石。 ? 还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地 发明了微积分。 Francis Bacon,? ? ? ? “科学革命”之父 倡导归纳法 强调实践有用的知识 确立一种新的对待自然 的态度 ? 企图通过分析和确定科 学的一般方法和表明其 应用方式,给予新科学 运动以发展的动力和方 向。 René Descartes,? 演绎推理的先驱 ? 1637年出版了《方法 论》。 ? 怀疑的意义 ? 空间关系可以用数学 公式表述 ? “解析几何学”之父 Antoni van Leeuwenhoek,? 荷兰商人、科学家。 ? “微观生物学”之父 ? 建造了高清晰度的单 显微镜,研究了毛细 管循环和肌肉纤维。 ? 观察了血球、精子与 细菌,并绘出了它们 的形象。 ? 1683年发现了细菌。 Charles Darwin,? 生物学家、博物学家 ? 早期因地质学研究而 著名 ? 日发表 了《物种起源》,提 出了演化论的观点。 ? 证明所有生物物种是 由少数共同祖先,经 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 过程后演化而成。 科学革命的原因? 对古代权威的不断研读 ? 中世纪的知识生活 ? 中世纪期间众多大学的出 现 ?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 对数学的强调文艺复兴时 期的资助保持体系解决了 远程航海问题 ? 探险与贸易扩张 ? 优良的科学仪器的出现 科学革命所造成的后果? ? ? ? ? ? ? “科学共同体”的兴起 英国皇家学会成立 (1662) 法国皇家科学院成立(1666) 现代科学方法 现代科学的开始 对进步和理性力量的信念 宇宙是一种按照自然规律运 行的非常有秩序的体系 ? 规律是由人的理性发明的 ? 对宇宙去神化 ? 自然神论 1687The idea that human beings were governed by the same laws as governed the course of the stars and planets, and that by observing those same laws human communities could move with the same order and regularity as the heavens was attractive. ? vs ? 据 说 是 牛 顿 的 苹 果 树 牛顿学说被接受的意义? 探究自然方法的根本改变 ? 对哲学、社会、政治思想的冲击 ? 作为更广泛的科学革命的核心(例如电学与 化学) 牛顿学说在欧洲传播三阶段?
质疑与抗拒(微积分学发展) ?
从抗拒到基本接受(启蒙运动兴起) ?
全面的验证与发展( 启蒙运动高潮) 对牛顿引力理论的三次重大检验? 确定地球形状 ? 牛顿的引力定律: ? 赤道附近膨胀,两极扁平——“洋葱” ? 笛卡尔的旋涡理论: ? 赤道扁平,而两极拉长——“柠檬” ? 法国政府的两支测量队——比较赤道和北极的一 度子午线的长度! ? 孔达米奈率队1735年去厄瓜多尔 ? 莫泊丢率队于1736年去北极圈
一纬度长度的测量 一纬度长度的测量? 莫泊丢:弄扁了地 球! ? 计算结果: ? 拉普兰:57,395 古法尺 ? 法国: 57,060古 法尺 莫泊丢(左)与孔达米奈(右) 解释月球运动 哈雷彗星的回归日期? 用微分方程组解决了“三体吸引”问题。 ? 哈雷(E. Halley, )预言1682年 的彗星与的彗星十分相似,如果 它们是同一颗彗星,它将在年初 返回。 ? 依据万有引力理论严格计算,预测哈雷彗星 的回归时间是1759年4月中旬,误差在30天 左右。回归的准确时间是日!
由于成功的解 释月亮运动和 预测哈雷彗星 的回归,克莱 罗(A. C. Clairaut, )被 称誉为新的牛 顿! 、1986哈雷彗星如约而至。 下一次是2062年! 科学在工业革命中的滞后? 构成18世纪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大都是由工匠、 技师或工程师这一类人做出来的。他们中间没有多 少人接受过大学教育,而且他们全是在没有得益于 科学理论的情况下取得这些成果的。 ? 当时的科学理论也远远落后实际需要,如卡诺( Sadi Carnot, )《论火的原动力》( 1824)对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分析。 ? 18世纪的“科学家”们的工作大多数脱离社会的实 际生活,技术行家和工程师也不主动去吸取科学知 识的营养。实际应用和理论研究之间存在一道鸿沟 。 科学革命未能解放生产力? 17世纪初,欧洲人超过90%的人居住在农 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 ? 即使是城市居民,在工厂劳动的人也非常 少。 ? 能够见到的制成品,要么是在乡村的农舍 小屋里产生出来的,要么是能工巧匠的产 品。 ? 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不过就是水、风和木 材,煤炭的使用也非常少。 ? 风力和畜力是当时的主要动力。 科学尚未做好准备? 欧洲各国政府关注的是“科学”如何帮助 国家进行管理。 ? 至于技术层面的问题,则仍留给没有受过 大学教育的技师工匠去解决,而那些技师 工匠却又不掌握理论知识。 ? 那时,这样的理论知识还没有被编进教科 书中,大学也没有工程科学的课程,更没 有专门为培养工程师而建立的大学。 ? 也就是在这时,一场根本性变革率先在英 格兰展开,接着,影响到欧洲和北美。这 就是工业革命。 ? 18世纪这场由技术变革引发的工业革命, 把人类推进到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工 业文明。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前的状况 风力和畜力是当时的主要动力 技术发明与英国工业革命? 以机器代替人力,以大规模工厂生产代替 个体手工生产,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 均发生巨大的变革。 ? 它使人类历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 ? 一座座工厂在从前绿色的原野上耸立起来 ,高大的烟囱冒出浓黑的烟雾,机器的轰 隆声惊醒了沉寂的山坳,人类生活方式在 工业革命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工 业 化 的 开 始 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首先发生在法国? 而是在英国?18世纪晚期法国的经济优势? ? ? ? ? ? ? ?拿破仑法典 自由契约 公开市场 统一的商业规则 标准计量衡 公认的技术学校 政府鼓励投资和发明 法国银行 提供可靠货币的欧洲模式 法国经济劣势战争年代支持美国革命 法国大革命 19世纪早期的拿破仑战争沉重的债务 高失业率 ? 从战场上回来的士兵 法国商人害怕冒险 英国的“圈地运动”(enclosure movement) “圈地”现状
早期的运河英国最早的交通设施 矿山与铸造 []煤比水更能产生动力 铁比木更有效 产煤区与工业区 英国的煤产量与产煤工人80 1914 1吨 30吨 3亿吨 2.50 亿吨 50, 000 工人 200, 000 工人 500, 000 工人 1, 200, 000 工人 年轻的挖煤工 童工“使劲的”儿童 英国的生铁产量 纺织业的发展? 毛纺是英国的传 统工业。如苏格 兰的花格呢。英 国社会十分喜爱 棉布,一直从印 度进口。1700年 禁令:停止进口 棉布,以挽救民 族工业,刺激英 国本土纺织业的 发展。 “珍妮机”(Spinning Jenny ) ——“意外”的发明? 1733年,约翰· 凯伊(John Kay)发明了飞 梭,改进了织布技术。导致“纱荒”。 ? 1751年,皇家学会悬赏征求“发明一架出 色的能同时纺6根棉纱或麻线而只需要一人 照管的机器。” ? 1765年,英国詹姆斯· 哈格里夫(James Hargreaves,)发明了立式多滚 轮纺纱机:“意外”。从8根锭子到80根。 约翰· 凯的飞梭机 立式的珍妮机——直立的纱锭? 1769年,阿克赖特(Richard Arkwright, )“水力纺纱机” ? “骡机”=“珍妮机”+“水力纺纱机” ? 1785年,塞缪尔· 康普顿(Samuel Compton) :走锭纺纱机,可纺400根锭子。
阿克莱特 (Richard Arkwright,1732-92)水力纺纱机 英国的纺织厂及纺织工502400 织布机 85, 000织布机 224, 000织布机150, 000 工人 200, 000 工人 &1 百万工人 工厂体系1. 严格的作息时间. 2. 各天工作12-14小时.3. 危险的工作条件.4. 单调枯燥的工作. 英国纺织厂的工人 1812年的英国硬币上的工厂图象 年轻的“线?落纱工” 动力织布机 纺织业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强大的动力 瓦特的蒸汽机 蒸汽拖拉机 蒸汽船 较早的蒸汽火车头 后来的火车头 蒸汽动力机? 童年的瓦 特正在观 察蒸汽从 煮沸的茶 壶口冒出 而凝结的 过程。 ? 小瓦特真 是坐在家 中的茶桌 边萌发制 造蒸汽机 的念头的 吗? ? 1679年,法国工程师巴本(Denis Papin,)造出了“蒸煮器”:锅体密封,蒸汽使沸 点升高,在高温和高压下食物极易煮烂。锅盖上 装有安全阀,防止蒸汽压力过高——高压锅。他 用这种锅给查理二世(Charles II., ) 做了一顿菜:炖骨头,味道鲜美。 ? 1680年入选皇家学会会员;1690年研制成第一台 带活塞的“蒸汽机”,撰写《一种获取廉价大动 力的新方法》——单缸活塞式“蒸汽机” 。 矿井排水 ? 1698年政府悬赏征求解决矿井排水的难题。 ? 英国工程师萨弗里(Thomas Savery,约):蒸汽泵 ——“矿工之友” 。 ? 萨弗里的方法是:气缸和三根导管,一根通向蒸 汽锅炉,将蒸汽注入气缸;另一根喷洒凉水使蒸 汽冷却形成真空,此时将坑道中的水吸入,第二 次通入蒸汽时则将气缸中的水压出。蒸汽泵是第 一台投入实用的蒸汽机。节省了人力,但缺点也 非常明显:效率底,高程短。 萨弗里的“蒸汽泵”—没有活 塞! 纽可门泵? 纽可门(Thomas Newcomen,) 吸收巴本“蒸汽机”和萨 弗里“蒸汽泵”的优点: ? 1.气缸中活塞; ? 2.冷水喷射器 ? 1705年造出第一台蒸汽机 ,1712年英国的煤井和矿 山普遍使用。
? 纽可门式的蒸汽机发明之后,得到一些改 良。到18世纪中叶,大约有好几百台的纽 可门式的引擎在英国国内和国外投入使用 ,但是它的使用代价太大。 ? 对这样一种新动力的出现,有识之士都认 识到应该提高他的工作效率,为它的推广 应用开辟广阔的天地,比如纺纱、织布、 面粉加工、钢铁厂等等,需要的地方实在 是太多了。许多发明者都致力于这一目标 ,这时,瓦特(James Watt, )才 开始登场。 苹果与茶壶? “詹姆斯,我从来没见过像你这样空闲的孩 子。念书去吧!或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半 小时过去了,你一言不发,一会儿把茶壶盖 取下来,一会儿又盖上去;要么用茶杯,要 么用银匙去挡住壶口的蒸汽;望着蒸汽如何 冒出壶口,目不转睛地数着水滴。……” ——1750年詹姆斯· 瓦特的姑母对瓦特讲 的一段话。 1765年5月的一个星期日下午,漫步徘徊,陷入沉 思:突然,一个念头出现了…… 纽可门蒸汽泵的缺陷:高耗低效? 加热——冷却——再加热——再冷却 ? 致命难题:没有冷却就没有真空,没有真 空就没有泵,也就没有蒸汽动力! ? 谜底:单独容器! ? 蒸汽在将活塞推上气缸顶部时,仍是炽热 的,可以将蒸汽引入另一个容器将其冷凝 ,而在气缸内形成热态真空!
道路坎坷? 瓦特的谦逊、坦率和善良的品德使得他吸引了一些 社会名流,这些人又将瓦特介绍给了矿山的老板、 企业的经理,是他们看到了瓦特发明所蕴涵的巨大 商业价值! ? 1774年8月,在一位富裕的实业家博尔登(Mathew Boulton,)参与下,以租赁的形式将“博 尔登——瓦特”蒸汽机租借给矿厂主使用,从节约 的燃煤中收取租金——逐渐扩大影响。 ? 1776年,他们在本特利的一个矿山进行抽水演示, 特地邀请记者参观。不到1小时,深达300英尺的矿 井中深57英尺的水被抽干了!——订单在不断的飞 来!
“蒸汽”改变世界? 以工厂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 以蒸汽为动力的交通运输; 人口的大迁移。 “它武装 了人类微 弱的手, 赋予它无 比的威力 ;它健全 了人类的 头脑,统 辖最难以 驾驭的东 西。它为 机械动力 在未来创 造奇迹、 造福后代 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 。” 1801年,蒸汽首先为船只提供动力—“轮船” 1804年,特立维 的克(Richard Trevithick, )开 发出高压蒸汽机 ,并设计出用蒸 汽推进的火车头 ,载着70名乘客 和10吨的车厢, 在轨道上滚动了 9.5英里。 谁能追上我? 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对19世纪科学发展及社会变迁也 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以前的科学研究 很少用于工业生产,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 壮大,工程师与科学家的界限越来越小, 更多的工程师埋头做科学研究。以前的科 学家多是贵族或富人的子弟,现在则有许 多来自工业发达地区和工人阶级的子弟成 为了科学家。他们更加对化学和电学感兴 趣,这也促进了这些学科的发展。
“蒸汽”改变世界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如此众多的人,为 了完成新的变革,质疑传统的权威概念。 ? 主要启源于法国、德国和英国。 ? 在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损坏了旧的传统 ,以及旧的国王体统,引起混乱以及随之 而来的不稳定。 ? 人们相信理性能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 这种信念导致了两次革命。 ? 人们相信理性能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 这种信念导致了两次革命。 ? 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因为被不公正的征税,缺乏 政治权力,而导致起义。 ? 在法国,王室的铺张浪费、战争及严格的等级制度 ,是其中最大的几个问题。 ? 正因为有这些问题存在,人民开始寻找改变这个体 制的办法。人们相应地在著作中对这个体制表示不 满。 ? 这些作家成为启蒙运动及随后的革命的重要力量。 启蒙运动诞生的思想环境? 17世纪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的诞生营造了基本的思 想环境。自然观念的转变,不但对科学,还对人类 思想的其他领域提出了大量问题。 ? 机械哲学从物质和运动的角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 并用数学来表达事物之间的关系; ? 理性主义赋予人类理性以极大的力量,通过仔细考 察各种传统观念和信仰,摒弃那些错误的教条; ? 经验主义要求从经验和实践中观察客观事物,使用 这种方法人们才能秉承理性来推行秩序,并最终揭 示出事物的基本结构。 启蒙运动的基本前提? 1.整个宇宙可以被充分认识,它是由自然而 不是由超自然的力量支配的; ? 2.通过使用科学方法可以解决每一个研究领 域的基本问题; ? 3.人类可以被“教化”以至获得无止境的改 善。 ? 进步的,理性的,人文主 义的世界观 ? 关于人的能力的乐观态度 关键思想? 对传统和天启宗教的 不信任 ? 科学方法可以运用到 社会 旧的秩序? 建立在传统 之上 ? 等级森严 ? 不平等 ? 与教会结盟 新闻检查? 旧的秩序试图通过新闻检 查来控制新思想 ? 18世纪早期,有超过1000 名书商和作者被关入巴士 底狱 ? 与书报检查制度的斗争 与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冲突? ? ? ? ? ? 越来越多的资产阶级 新的财富观 与旧的秩序的冲突 进步的观念 真理与道德的相对性 知识分子致力于改革 洛克 约翰· 洛克 (John Locke,)? 出生于清教家庭。 ? 不满大学安排的相当乏味的课程,受笛卡尔思想的 影响。 ? 认识辉格党的创立者之一沙夫茨伯里伯爵( Shaftesbury),成功治愈他的肝脏感染疾病,成为 助手。与波义耳等科学家交往。 ? 撰写《政府论》,替后来1688年的光荣革命辩护, 批评霍布斯等人的独裁主义政治哲学。 ? 逃离英国,发表《人类理智论》。 ? 晚年与牛顿交往。 ? 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 自后天。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是由于教育之故。 光荣革命? 是英国一场和基督宗教有关的非暴力宫廷政变,发生于 1688年到1689年。 ? 英国国会辉格党、托利党信奉新教之党人们联合起义;将 信奉旧教的詹姆斯二世国王罢黜并驱逐出境,改由詹姆斯 之女玛丽二世与夫婿威廉三世伉俪君主共治英国。 ? 1685年詹姆斯二世不顾国内普遍反对,违背以前政府制定 的关于禁止天主教教徒担任公职的“宣誓条例”,委任天 主教徒到军队里任职。此后进而任命更多天主教徒到英国 政府部门、教会、大学担任重要职务。引起英国国教会主 教们普遍反对。同时詹姆斯二世残酷迫害清教徒,还向英 国工商业主要竞争者——法国靠拢,危害资产阶级和新贵 族利益。 ? 日,詹姆斯得子。其信仰英国国教的女儿玛丽 没有希望继承王位。当时,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 利党人为避免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传位给刚出生的儿 子,而把詹姆士二世废黜。 ? 废黜詹姆士国王之后,7月由辉格党和托利党七位名人出面 邀请詹姆斯二世女婿、其女儿玛丽之丈夫荷兰执政奥兰治 亲王威廉入主英国国王宝座。 ? 日威廉率领1.5万人,400艘运输船,53艘军 舰在托尔湾登陆。詹姆士二世仓惶出逃德意志,途中被截 获送回伦敦。后经威廉伉俪同意,詹姆斯二世流亡法国。 议会重掌大权,1689年1月在伦敦召开的议会全体会议上, 宣布詹姆斯二世逊位,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称威 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同时议会向威廉提出《权利宣言》。 宣言谴责詹姆斯二世破坏法律的行为;指出以后国王未经 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 赋税;天主教徒不能担任国王,国王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等。威廉接受宣言提出的要求。宣言于当年10月经议会正 式批准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 ? 这场革命没有人命伤亡或受伤(即没有流血),史称光荣 革命。 ? 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 类的感官经验。 ? 他抛弃了笛卡尔等人的天赋观念说,认为人的心灵 开始时就像一张白纸,而向它提供精神内容的是经 验(即他所谓的观念)。 ? 观念分为两种:感觉(sensation)的观念和反省 (reflection)的观念。感觉来源于感官感受外部世界, 而反省则来自于心灵观察本身。 ? 强调这两种观念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 主张感官的性质可分为“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 ”。洛克相信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的主性质 包括了形状、运动或静止、数目等和物质不可分离 的那些性质,而次性质则包括了颜色、声音、气味 等其他各种性质。洛克认为主性质就在物体里,次 性质只在知觉者中。 ? 在社会契约理论上做出重要贡献。他发展出了一 套与霍布斯的“自然状态” 不同的理论。 ? 主张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并且保障 人民拥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的自然权利时,其 统治才有正当性。 ? 相信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时,社会契约才 会成立,如果缺乏这种同意,那么人民便有权推 翻政府。 ? 对于后代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并且被 广泛视为是启蒙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和自由 主义者。 ? 他的著作极大地影响了伏尔泰和卢梭,以及许多 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和美国开国元勋。 ? 他的理论被反映在美国的独立宣言上。 ? 社会契约(Social Contract)、自由主义( liberalism)和《政府论两篇》(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 ? 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与独立的,如不得 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 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 ? 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 种种限制的唯一办法,是同其它人协议联合 组成为一个共同体。 ? 本质上,“社会契约”这个词是表明政府的 权力是来自人民的。如果社会契约被损坏了 ,人们有与生俱来的权力进行反抗。 ? 在美洲和法国,公民自由被违反了,人们 有权造反。美国革命不是为了获得自由而 战,而是为了保留做为殖民地居民已有的 自由。 ? 独立并不是一个有意识的目标,而是为了 保留“生活、自由和追求快乐”而不情愿 地最后的诉求。 ? 与此相似,在法国,严格的等级制度剥夺 了许多人的权利,此外,还有经济的债务 ,和王权的滥用。 ? 所以,为了改变封建的等级结构,公民们 按照洛克的观念造反。 ? 洛克相信人的本质是带有理性和宽容的。自 私是人性的本质。 ? 我们婴儿时期所受到的任何琐碎印象,都会 对我们以后有相当重大而持久的影响。 ? 我们不应该让一个“愚蠢的女仆”告诉小孩 在晚上时会有“小妖精和鬼怪”出没,否则 “夜晚便会永远和这些可怕的念头结合在一 起,他从此再也摆脱不掉这些想法了。” ? 对18世纪的思想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 其是对于教育理论。几乎所有的教育家都会 警告父母不该让小孩们发展出负面的联想。 政 府 论 两 篇 墓志铭? 停下你的脚步阿,路人!躺在这里的就是约翰· 洛 克。如果你想问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他会说他 是一个以自己的小财产过著满足生活的人。身为 一个学者,他以追求真相为他学习的唯一目标, 你可以在他的著作里发现这点,任何有关他的事 物都写在他的著作里了,也都比本墓志铭对他的 赞美还要真实。确实,他的美德,并不足以让他 自己提出来炫耀、也不足以拿来给你做为典范。 让他犯下的邪恶随着尘土被掩埋吧。如果你要寻 求作人的典范,去从圣经里找寻吧;如果你要寻 找邪恶的典范,希望你不会找到它;如果你要寻 找死人(如果这能够帮助你的话),你在这里就 可以找到一个、也可以在任何其他地方找到。 我没有显赫 的门第,但 我的门第将 因我而显赫! ——伏尔泰 伏尔泰(Voltaire,)? 原名Fran? ois-Marie Arouet ? 法国启蒙时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启蒙运动 公认的领袖和导师。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 ? 以捍卫公民自由,特别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闻 名。 ? 尽管在他所处的时代审查制度十分严厉,伏尔泰仍 然公开支持社会改革。 ? 他的论说以讽刺见长,常常抨击基督教会的教条和 当时的法国教育制度。 ? 雨果曾评价说:“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 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 ? ? ? ? ? ? ? ? ?先驱、思想首领(The Patriarch) 出生富裕家庭 教育 当过法国驻荷兰大使秘书。 两次入巴士底狱。 被驱出境,流亡英国三年。 《英国通信》 隐居西雷庄园15年;牛顿苹果树 从乐观主义到人道主义 柏林时期 瑞士凡尔纳 一生的总结:反对君主制度、提倡自然神论、 批判天主教会、主张言论自由。 曾寄希望于上层? 伏尔泰曾一度把改变社会面貌的希望寄托 在上层人物身上。 ? 与波兰前国王私交甚好 ? 与普鲁士国王有过忘年之交(后来闹僵) ? 与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有书信来往 ? 深得瑞典国王和英国国王的赏识。 ? 但他与本国的利益集团根本对立。 ? 坚持信念的性格使伏尔泰多次遭到流放。 ? 伏尔泰写过大量文学作品,其中著名的有史诗 《亨利亚德》、《奥尔良少女》,悲剧《欧第 伯》、喜剧《放荡的儿子》,哲理小说《老实 人》。 ? 历史著作:《路易十四时代》、《论各民族的 风俗与精神》等。 ? 在哲学方面,代表作有《哲学辞典》、《形而 上学论》、《牛顿哲学原理》等著作,其中最 有影响的一本书是《哲学通信》被人称为“投 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 《英国通信》? 以他在英国生活的经验为基 础而写成的24封书信集。分 别用法语和英语发表于1734 年。现代人们所看到的英文 版是由法文版翻译的,而不 是伏尔泰最早用的英文本。 ? 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过 份推崇另一个民族本身。他 对英国文化、社会和政府方 面的描写,常常给在与法国 比较的情况下写出的。 ? 赞扬英国革命后取得的成就 ,批评法国封建制度,宣传 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 老实人与奴隶 ? 伏尔泰在《老实人》中刻意安排每一个故事情节, 以揭露世界上的种种罪恶和不平,说明世界根本 不是先天和谐,从而号召人们起来同邪恶势力进 行斗争,推动社会进步。 ? 小说中对传说中的“黄金国”的描写尤为成功。 “黄金国”是世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主义王国,在 那儿没有宗教裁判所,没有战争和罪行,也没有 议会和监狱,国王和普通百姓没有根本区别,黄 金等同于路边卵石。“老实人”做客“黄金国” 之后回到了灾难深重的人间社会,欺诈和掠夺世 空见怪,贪婪和虚伪无处不在。 ? 《老实人》发表之际正是西方流行“先天和谐” 论之时,支持和信奉这一乐观主义的人认为,任何不 如人意的事都是暂时的,而完美则是永恒不变的定 律,高度和谐与普遍幸福是世界各国社会生活的主 流。 ? 伏尔泰本人起初也赞同这种观点。小说主人公 “老实人”的老师庞格罗斯就是这一思潮的典型 代表。 ? 由于伏尔泰哲学观的进一步成熟和对世事的深入 了解,他为“老实人”设计的冒险经历和种种磨难 极为有力地驳斥了认为一切均至善至美的“先天 和谐”论。 《中国孤儿:孔子的五幕伦理学》? “《赵氏孤儿》是一篇宝贵的大作,它使人了解中 国精神。” ? 伏尔泰所说的“中国精神”是指程婴、公孙杵臼等 人所代表的重道义,重气节的精神,是指在抵御外 族入侵时中华民族所表现出的舍身救国的精神。 ? 伏尔泰创作《中国孤儿》,就是要表现这种“中国 精神”。 ? 《中国孤儿》自1755年在巴黎正式上演后,久演 不衰。 ? 通过伏尔泰和其它启蒙思想家的有效宣传,中国文 化为18世纪的法国人带来了新意和启迪。 ? 以《赵氏孤儿》为灵感源泉的《中国孤儿 》,借助一个全新的故事,表现了伏尔泰 对中国文化的想象,热情礼赞了中国文明 的巨大魅力。 ? 中国文化对伏尔泰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 吸引力,乃是因为在伏尔泰的想象中,中 国文化体现了他的启蒙理想。 ? 他对中国文化的礼赞,实质上是对自己启 蒙理想的捍卫。 ? 主人公:盛悌、妻子奚大美、成吉思汗 ? 盛悌:伏尔泰心目中的孔子伦理学的完美的承载 者,中国文化的承载者。并不是力挽狂澜的人物 ,在王朝覆灭文明存亡绝续之际,他只是一个温 文尔雅的儒者,但却仍不失为一个英雄。他毅然 担负起拯救宋室遗孤的责任,甚至不惜以自己的 独子换取太子的性命。但他这样做主要并非是对 皇帝的忠心,而首先是出于对弱者的同情和对生 命的关怀。当他知道成吉思汗对妻子的感情后, 反而尽力劝妻子活下来。 ? 伏尔泰通过盛悌这个人物,向他同时代的西方人 展示他想象中的儒家文化,在他看来这种文化把 维护正义看得高于一切,注重操守甚于生命,却 绝不流于迷信,决不偏执。 ? 妻子:在她心目中的杀人不眨的野蛮人成吉思汗面前,她毫不 畏惧,敢于大胆指责他。不仅如此,作为战败者,她毫不畏惧 毫不委琐,一如既往表现出对自己的文明的自信与自豪。成吉 思汗见到她后旧情复萌,企图用强权、利益,甚至丈夫的、皇 室孤儿的生命胁迫她屈服,但她毫不退让,甚至比丈夫表现得 更勇敢更坚决更义无反顾。她对丈夫说:“我们要学习那些自 由人的榜样。要死要活都得自己作主张。”这无异于一篇自由 宣言。 ? 盛悌夫妇原先所做的是保护太子和拯救自己儿子的生命,而现 在,当他们看到自由已经彻底无望的时候,他们宁可带着这两 个孩子一同就死。 ? 伏尔泰让我们看到,在中国文化中,自由是最为珍贵的,它高 于一切。这显然打上了鲜明的启蒙时代的色彩。 ? 在伏尔泰看来,盛悌和奚大美这两个人物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中 国文明的魅力,展示文明在野蛮面前的内在力量,她顽强的生 命力。以至于横行天下战无不胜的成吉思汗,最后竟然在他们 面前甘拜下风,“打了败仗的人民来统治打了胜仗的君王了” 。 ? 成吉思汗:伏尔泰政治理想的实践者,心目中理想的政治人 物——开明君主。 ? 成吉思汗虽是君王,却以野蛮人的形象出现。他千方百计找 到宋朝皇室的遗孤,目的是为了斩草除根。但他竟出人意料 地被他的俘虏的德行所感动,在他们的人格面前低下头来, 最后不仅不再杀太子、饶恕了盛悌夫妇,而且还“全盘中化 ”,实行大宋朝的法律,表现了巨大的胸襟和气度。 ? 通过这个人物,伏尔泰展示了儒家文化的魅力,以至于战场 上的胜利者,竟心甘情愿承认文化上的失败,自觉地向被征 服者的文化投降。 ? 最后,成吉思汗成了开明君主,维护了中华文化,守护了中 华文明。 ? 成吉思汗对奚大美的态度,过于西方化了,不像视生命如草 芥的东方专制君主,倒更像西方文学中的骑士。 ? 奚大美也不太像东方儒家文化熏陶下的淑女,更像法国宫廷 里的贵族命妇。奚大美决心为了自由而慷慨赴死的壮举,以 及她对丈夫说的那番话,使她成了伏尔泰本人启蒙理想的传 声筒。 推崇中国文化,崇拜孔子? 精读过各种儒家典籍及孔子思想论著的译本,对孔子称颂备至 。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而不是用宗教的狂 热和个人崇拜。孔子的哲学是一整套完整的伦理学说,教人以 德,用普遍的理性去抑制人们的利己欲望,从而建立起和平与 幸福的社会。 ? 视孔子为真正的哲学家,曾说孔夫子“自视清高,是人类的立 法者,决不会欺骗人类。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 布了更有用的真理。” ? 伏尔泰从中国的历史发展中看到孔子儒家伦理精神的力量。 ? “中国这个古老文明被欧洲发现,是对基督世界的妄自尊大最 有力的对比。” ? 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 的国家。” ? “我读孔子的许多书籍,并作笔记,我觉得他所说的是极纯粹 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 ? “孔子常说仁义,人们若实行此种道德,世界上就不会再有什 么争斗了。” ? “似乎所有民族都迷信,只有中国的文人学士例外 。” ? 崇拜中国儒家思想,并将中国的政治体制视为最完 美的政治体制。因为中国的文官制度能让下层阶级 人民得以晋升为统治阶层。 ? 他对中国的认知不深,令他对中国始终拥有完美形 象。 ? 启蒙运动确从中国思想汲取营养。 ? 日,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欢迎李先念 时说,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在中国看到了一个理性 ,和谐的世界,这个世界听命于自然法则且又体现 了宇宙之大秩序。他们从这种对世界的看法中汲取 了很多思想,通过启蒙运动的宣传,这些思想导致 了法国大革命”。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伏尔泰之所以热爱中国,乃是因为他想象中的中国 是他启蒙理想的承载者。 ? 他对中国文化的维护,实际上就是他对自己的启蒙 理想的维护。 ? 他真正挚爱的,乃是他的启蒙理想。 ? 伏尔泰在《中国孤儿》中让战场上战败的中国,在 文化上成了最终的胜利者,正是他的启蒙理想的反 应:文明必将战胜野蛮,理性必将战胜愚昧,公正 最终会获得维护,人类的尊严必得伸张。 ? 人类的进步不可避免,文明是不可战胜的。 与卢梭决裂? 1755年,卢梭把自己的新著:《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赠 给伏尔泰。 ? 在这本书里,卢梭对人类文明的攻击变本加厉。伏尔泰没有对这 本书作评论,而是以《中国孤儿》的公演来回应。 ? 在伏尔泰斯的故事里,中国尽管战场上失败了,但她的文明的魅 力却强大得足以使他的征服者匍匐在地,文明战胜了野蛮,进步 乃是历史的必然。文明会为人类赢得尊严,而且更重要的,她是 不可战胜的。这些都是与卢梭的观点针锋相对。 ? 借助于《中国孤儿》对中国文化的想象,伏尔泰回击了卢梭,维 护了他心爱的中国文明。 ? 在《中国孤儿》首演10天后,伏尔泰给卢梭写了一封信,信中有 这样几句:“先生,我收到了你反对人类的新著,我感谢你。没 有人会动用如此心力来教唆人类返回动物状态。读尊著,使人渴 慕四脚爬行。谢天谢地,我遗忘这种习惯已经六十多年了。” 为什么中国总是止步不前?? 在女友夏特莱夫人家中避难期间,他开始着手写作《论各民 族的精神与风俗》。这部史学著作历时16年,直至1756年才 完成。书中表现出对中国文明的强烈兴趣。 ? 伏尔泰指出,在遥远的古代,中国人便已相当先进,在别的 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则用以褒奖善行。 ? 同时,他也提出了一系列疑问:为什么中国总是止步不前? 为什么中国的天文学成就如此有限?为什么中国的乐谱没有 半音?等等。 ? 在他看来,东、西方人迥然不同,东方人轻而易举地发现了 他们所需的一切,却无法前进;西方人虽然获得知识很晚, 却能迅速地使一切臻于完善。 ? 他推测其中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人对祖先有一种不可 思议的崇敬,认为一切古老的东西都尽善尽美,另一原因则 在于汉语的性质。 中国人对上帝的态度与观念 与伏尔泰的自然神论更接近? 自然神论在伏尔泰的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对于这种思想的形成,以往学者多强调英伦之行对 他的影响,其实中国文化可能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 用,尤其是关于宗教信仰内容的多样性问题。 ? 基督教含中有不少重要的信仰,如偶像崇拜、天使 、神迹、先知、洗礼、灵魂不灭、来世观念、地狱 等,这些信仰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其它宗教中。 ? 在伏尔泰看来,这些观念并非宗教的必备因素。 ? 中国的宗教很少有上述内容,却在中国社会事务的 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绝不亚于基督教在欧洲社会 中的作用。 ? “中国政府从来也没有过任何偶像,总是 保持着对于苍天的单纯崇敬。” ? 对天使的信仰并不具备普遍性。中国的宗 教不崇拜天使。 ? ”中国的历史书中没有任何虚构,没有任 何奇迹,没有任何得到神启的自称半神的 人物。这个民族从一开始写历史,便写得 合情合理。” 神迹也不具有普遍性。 ? 孔子“不创新说,不立新礼;他不做受神启者, 也不做先知。……孔子有弟子3000人,他可以成 为强大的党派的领袖,但他宁愿教育人,不愿统 治人。” ? 孔子“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脱,他不眩惑世界而 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 个先知。” ? 先知观念也并不具备代表性,中国不倡导这种观 念并不妨碍他们有良好的秩序。 ? ? 几乎只有中国人没有创立灵魂不灭之说。他们最 早的立法者只是制订出一些道德准则,他们认为 鼓励人们积德行善,并以严刑酷法强使人们去做 就行了。 ? “中国的法律不谈死后的惩罚与褒赏;中国人不 愿肯定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他们与一切开化的伟 大民族之间的这一差别是惊人的。地狱之说虽有 用,但中国人的政府却从不采纳。他们只满足于 鼓励人们虔诚敬天和为人正直……人们更害怕的 是现行的法典,而不是未来的律令。” 名言? 我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 说话的权利。 ? Je ne suis pas d‘accord avec ce que vous dites, mais je me battrai jusqu’à la mort pour que vous avez le droit de le dire. ? I disapprove of what you say, but I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 ? 伏尔泰被安 葬在巴黎的 先贤祠中, 棺木上写着 这样一行字 : ? 他拓展了人 类精神,他 使人类懂得 ,精神应该 是自由的。 ?milie du Ch?telet? 夏特莱侯爵夫人 (?milie du Ch?telet ,),法 国数学家、物理学家 和哲学家。 ? 1749年完成了牛顿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 理》一书的法文翻译 和自己的评注。
? 1725年与军人夏特莱侯爵结婚。生了三个孩子后 ,两人协议分居。之后发生一系列的婚外关系。 ? 24岁的时候和黎塞留公爵发生恋情。后者听她说 对牛顿的理论有兴趣,鼓励她继续学习高等数学 以便进一步研究。 ? 她于是和莫泊丢等数学家交往学习。 ? 1733年后,她邀请伏尔泰住进自己在西雷的别墅 ,并进行物理学和数学方面的研究。把牛顿的《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翻译成了法文。并且发现 了物体的动能与其速率的平方成正比。 ? 40多岁的时候又爱上了一位年轻军官并怀孕。产 后6天死于血栓。 自然神论(Deism)? 主要是回应牛顿力学对传统神学世界观的冲击。 ? 认为虽然上帝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是在此 之后上帝并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 ? 自然神论者推崇理性原则,把上帝解释为非人格的始 因的宗教哲学理论。 ? 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否定迷信和各种违反自然 规律的 “奇迹”;认为上帝不过是“世界理性”或 “有智慧的意志”; ? 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它在创世之 后就不再干预世界事务,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 存在和发展下去;主张用“理性宗教”或“自然宗教 ”代替“天启宗教”。 ? 17世纪的自然神论是想证明我们人类对上帝的信仰 是合乎理性,不需要来自圣经中神的启示。 ? 基督教是自然宗教,但基督教有一些信仰的确已经 超出了自然宗教,自然神论者把这些视为迷信的教 士争取信众之作,不予接纳。 ? 反对“预言”的应验和“神迹”作为根据上帝存在 的根据。 ? “我相信一个上帝,没有其它的”,但“我不相信 犹太教会、罗马教会、希腊教会、土耳其教会、基 督教和我所知道的任何教会所宣布的信条。我自己 的头脑就是我自己的教会。”------托马斯· 潘恩 里斯本1755年地震造成的冲击? 1755 年的里斯本地震发生在11月1日9:20.历史上 最具毁灭性的地震。死了10万多人。地震之后是 海啸和大火,整个里斯本差不多彻底地毁了。 ? 这引起了许多人开始思考以稳定和数学方式统治 地球的自然规律,是不是也包括突然和不可解释 的灾难。似乎让人觉得自然规律不提供秩序和永 久的保证。 ? 一个完美的理性的论证就像一只气球一样。如果 某一点破了,整个论证就失败了。里斯本地震就 让理性时代所建立起来的论证失败了。 休谟(David Hume,)? 人的精神不过是一束束感 觉印象 ? 因果问题 ? 归纳问题 ? 让康德警醒 ? 削弱了启蒙运动对理性本 身的信心 ? 爱因斯坦受过他的影响 名言? 你根本不能从教授身上学到任何东西,那 些东西在书里都有了。 ? there is nothing to be learnt from a Professor, which is not to be met with in Books.? 休谟替自己写的墓志铭是:“生于1711, 死于[……]—空白部分就让后代子孙来填上 吧。” 孟德斯鸠(Montesquieu,)? 法国启蒙时期思想家,社会学家, 是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 人。 ? 生于贵族家庭。 ? 曾任律师、波尔多议会议长、波尔 多法院院长。 ? 1721年出版《波斯书简》。 ? 1728年旅访奥、匈、意、德、荷、 英等国作学术旅行,实地考察其社 会政治制度和其他情况。返国后专 门从事著述。 ? 思考27年,1748年出版《论法的精 神》,全面分析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伏尔泰夸赞这本篇幅巨大包罗万 象的著作是“理性和自由的法典” ? 虽为贵族,却是法国首位公开批评封建统治的思想家,他 突破“神授君权”的观点。 ? 认为人民应享有宗教和政治自由。认为决定法的精神和法 的内容是每个国家至关重要的。保证法治的手段是“三权 分立”,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属于三个不同的国 家机关,三者相互制约、权力均衡。 ? “三权分立说”对于1787年的《美国宪法》、 年的《法国宪法》和1792年的《普鲁士法典》的制定工作 产生重大的影响。 ? 专制政体为三种基本的政府形态之一。在西方思想家中, 他是第一个将中国划入“专制政体”的人。 ? 他的这个说法强烈影响了西方对中国的印象。 《波斯人信札》? 在《波斯人信札》中,通过两个波斯人漫游法 国的故事,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罪恶,用 讽刺的笔调,勾画出法国上流社会中形形色色 人物的嘴脸。 ? 荒淫无耻的教士、夸夸其谈的沙龙绅士、傲慢 无知的名门权贵、在政治舞台上穿针引线的荡 妇等。 ? 书中还表达了对路易十四的憎恨,说法国比东 方更专制。 ? 这部书受到了普遍欢迎。
《论法的精神》? 是一部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两年中印行了22版。? 孟德斯鸠反对神学,提倡科学,但他是一名自 然神论者。 ? 他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权 分立”学说; ? 他特别强调法的功能,他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 现,法又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两类,自然法是 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 处于平等状态;人为法又有政治法和民法等。 ? 《论法的精神》把政体分为共和、君主、专制三 种。他认为共和政体是良好的整体,他对这一良 好的政体极力褒扬,对专制政体和教会则作了无 情的抨击。 ? 法国的暴政和教会的联盟是他攻击的对象。他认 为当时所存在的腐烂不堪的封建主义和苛政暴政 必须消灭,而民主和自由则是他的理论所追求的 现实目标。 ? 颂扬英国的君主立宪,认为行政、立法和司法的 分权,互相制衡,是公民自由的保障。 各种政体的原则或动力共和政体的原则是品德 君主政体的原则是荣誉 专制政体的原则是恐惧 ? 反对酷刑,主张量刑必须比例正确,刑罚 必须有教育意义,舆论可作为反对犯罪的 工具,应刑罚行为,不刑罚思想、语言, 攻击教会的所谓亵渎神圣罪和无理的刑罚, 还有一系列关于审判、立证、拷问等等的 论说。 ? 私有财产是人类的自然权利。 ? 这种主张是针对教会和封建统治阶级对私人财产 的侵夺而发的。 ? 主张兴办工业和商业,反对横征暴敛;因为这可 以致富、发展文化、促进国际谅解和世界和平。 对当时封建领主和教会手中集中了大批地产,他 主张小土地耕作。 ? 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这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 的进取精神,反对封建寄生主义的进步理论。 ? 竭力反对奴隶制。他用公民权利、自然权利、经 济理由等等作为反对它的根据。 ? 人就其本性而言,并不是至善至美的,而是存在 丑恶、自私等不完善的方面,并对人的这种不完 善性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 人的道德天性完全不能普遍抗拒权力的腐蚀。 ? 在权力问题上,“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 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 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为止”。 ? 因此,“从事物的本质来说, 要防止滥用权力, 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 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 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 对于美国政府的建立,影响最 大的就是孟德斯鸠。杰佛逊熟 悉孟德斯鸠所说的每一句话。 ? 三权分立就是为了制约权力,防止权力滥 用,防止某一国家机关或者个人的独裁和 专制,从而保证国家政治上的稳定。 ?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 条万古不易的经验。 自由的定义? 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但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 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 么。 ?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 利(Liberty is the right of doing whatever the laws permit);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 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 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地理环境决定论? 气候对一个民族的性格、感情、道德、风俗等 会产生巨大影响,土壤同居民性格之间,尤其 同民族的政治制度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国 家疆域的大小同国家政治制度有极密切的联系。? “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人们大都懒惰、怯懦、心神 不定而不能维持自己的自由,这种气候适合暴君制 ,并且制定较多残酷的法律维护统治;而寒冷的气 候则使人意志坚强、刚毅、勇敢、自信、豪放,人 们善于捍卫自己的自由。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适合 建立民主共和国制,并且利用法律维护自由。” 对中国的负面评价? 孟德斯鸠曾在鲁昂与一位滞留的中国海员交谈, 本着严谨的态度得出了自己的认识。尽管他的见 解不免偏颇,但相对于同时代的人是较为接近事 实的。 ? 中国人“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但他们却是全球 上最会骗人的民族”。 ? 他亦认为专制主义是亚洲各国的特点。他的这个 观点后来被一些西方人接受并滥用。 ? 18世纪是西方中国观发生根本变化的世纪,从以 “颂华”(sinophilie)占优转为以“贬华 ”(sinophobie)为主。 名言? 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一种 来自教师,另一种来自社会。第三种教育 和前两种教育完全背道而驰。 ? You have to study a great deal to know a little. ? Il faut avoir beaucoup é tudié pour savoir peu.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 )? 瑞士裔法国思想家、哲学 家、作家、政治理论家、 作曲家。 悲苦而戏剧化的一生? 日内瓦的孤儿。钟表匠家庭、家境贫寒,没受系统教 育。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 等。 ? 巴黎沙龙的宠儿。与狄德罗认识,参与《百科全书》 的撰写,后反目。 ? 与一些著名思想家大多相识,但结果却无一例外地反 目成仇。 ? 性虐待及露体狂(8岁时受到女教师的鞭罚,带来的 “肉欲的快感”,“正是这种惩罚注定了我终生的趣 味、欲望和感情”。年长后,卢梭钟情年轻少女,一 心渴望着她们的鞭打。曾躲在黑暗街头向陌生女子露 出他的臀部。他曾说深知这是一件非常愚蠢的行为, 但每次做时总会带来无比的性满足,他最终被一名男 子捉拿。 ? 死于 “逼害性心理分裂症”。死时穷困潦 倒,死前被马车撞翻,又被狗扑伤践踏。 ? 身后备极哀荣。葬于巴黎先贤祠,“自由 的奠基人”。 ? 年轻人模仿《爱弥儿》,要做“居住在城 里的野蛮人”。路易王太子按照卢梭的观 点从小教育他的儿子,学一门手工匠人的 手艺。路易十六的著名嗜好——业余锁匠 。 文明社会的控诉者? 卢梭提出,在自然状态(动物所处的状态和人类 文明及社会出现以前的状态)下,人本质上是好 的,是“高贵的野蛮人”(noble sauvage)。 ? 好人被他们的社会经历所折磨和侵蚀。而社会的 发展导致了人类不幸的继续。 ? 艺术与科学的进步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好处。 ? 知识的积累加强了政府的统治而压制了个人的自 由。 ? 物质文明的发展事实上破坏了真挚的友谊,取而 代之的是嫉妒、畏惧和怀疑。 社会契约? 《社会契约论》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 不在枷锁之中”(L'homme est né libre, et partout il est dans les fers)。 ? 自然状态是没有法律和道德的兽性状态,好人 是因为社会的出现才有的。自然状态下,常有 个人能力无法应付的境况,必须通过与其他人 的联合才能生存,因而大家都愿意联合起来。 人们联合在一起,以一个集体的形式而存在, 这就形成了社会。社会的契约是人们对成员的 社会地位的协议。 ? 政府的出现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一种契约。 ? “人的堕落” (fall of man) 不是由上帝或人 引起的,而是由 “社会”引起的。 ? 人们愿意放弃个人自由并被他人所统治的唯一原 因,是他们看到个人的权利、快乐和财产在一个 有正规政府的社会比在一个无政府的、人人只顾 自己的社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 但原始的契约有着明显的缺陷。社会中最富有和 最有权力的人“欺骗”了大众,使不平等成为人 类社会一个永恒的特点。 ? 政府不应该是保护少数人的财富和权利,而是应 该着眼于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平等。 ? 不管任何形式的政府,如果它没有对每一个人的 权利、自由和平等负责,那它就破坏了作为政治 职权根本的社会契约。 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偶像? 法国大革命是卢梭在社会契约上的抽象理论的直接。罗伯 斯庇尔就是卢梭的忠实信徒,被称为“行走中的卢梭”。 ? 卢梭是最早攻击私人财产制度的现代作家之一,因此他也 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始祖之一。 ? 同时,他质疑多数人的意愿是否一定正确。政府应该排除 多数人(见民主)意愿的影响,捍卫自由、平等和公正。 ? 卢梭的政治哲学中最主要的原则是政治不应与道德分离。 当一个国家不能以德服人,它就不能正常地发挥本身的功 能,也不能建立对个人的权威。 ? 第二个重要的原则是自由。捍卫自由是国家建立的目的之 一。这也是法国大革命由政治革命而社会革命,再由社会 革命而道德革命,规模和程度远超英美的一个渊源。 对卢梭的质疑? 由于长期颠沛流离的寄人篱下生活,他萌 发出“对于不幸的人民遭受痛苦的同情和 对压迫他们的人所抱的不可遏止的痛恨” 。 ? 设计出一套绝对民主制,认为真正的统治 权力应该属于全体人民,只有符合全体人 民意愿的政府才是合法的政府。 ? 路易十六在狱中读过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 之后,曾不无辛酸地说:“是这两个人, 而不是雅各宾派推翻了波旁王朝!” ? 欧洲各国对法国大革命的恐惧。 ? 他反对启蒙运动所尊崇的理性与科学,而主张以 感情、道德、信仰来取代; ? 他把社会上种种罪恶归咎于理性、科学和社会进 步,而向往人类原始的自然状态。 ? 他虽然也强调人权,但他认为,众多人通过社会 契约结合成一个集体时,“每个结合者及其自身 的一切权利完全转让给整个集体。” ? 他把社会集体类比为生物有机体,认为它有自己 的意志,即“公意”;并且认为,“任何人拒不 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这恰好 就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 ? 卢梭这种以“公意”或集体“主权者”的名义可 以随意剥夺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主张,在法国大革 命期间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 ? 雅各宾派首领罗伯斯庇尔掌权时所奉行的恐怖政 策(名为“雅各宾专政”)在一年多的时间内, 有将近4000人被送上断头台,连革命家丹东和化 学家拉瓦锡都不能幸免。 ? 罗伯斯庇尔自己也被送上断头台,法兰西共和国 也随着被葬送了。 ? 卢梭的“公意”理论,经过黑格尔的继承与发展 ,到了20世纪,成为“极权主义”的理论根据。 ? 墨索里尼、希特勒和斯大林来实现的主义,给人 类带来无尽的灾难。 自然主义的教育观? 《爱弥儿》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深深地影响了现 代教育理论。 ? 他降低书面知识的重要性,建议孩子的情感教育先 于理性教育。他尤为强调通过个人经验来学习。 ? 口号:“让我们回归自然!” ? 在卢梭看来,自然是人建立自己个性和个人世界过 程的自发性。 ? 自然意味着内心的状态、完整的人格和精神的自由 。 ?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社会在文明的幌子下进行的关押 和奴役。 ? 因此,回归自然就是使人恢复这种自然过程的力量 ,脱离外界社会的各种压迫以及文明的偏见。 ? 卢梭 棺木 中伸 出的 一只 手, 捏着 一支 火焰 浓烈 的火 把。 这里安息着一位自由和真理之人。 ? 不要教他这样那样的学问,而要由他自己 去发现哪些学问。 ? Jamais la n c’est toujours nous qui nous trompons. ? Natu it is always we who deceive ourselves. ? 狄德罗(Denis Diderot,)? 法国启蒙思想家、唯 物主义哲学家、无神 论者和作家,百科全 书派的代表。最大成 就:主编《百科全书 》(Encyclopé die) ()。 ? 此书概括了18世纪启 蒙运动的精神。 ? 《百科全书》是启蒙思想 家们向封建反动势力进行 斗争的锐利武器。 ? 针对封建社会的全部意识 形态,这部著作从政治制 度、法律机构、宗教信仰 ,到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 进行了大规模的批判。 ? 意欲改变人类的总体思维 方式 ? 知识带来人类的进步 ? 强调宽容 ? 宣扬政治平等、思想自由等启蒙思想。 ? 提倡科学技术。 ? 宣扬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 展。 ? 直接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制造 舆论。 《百科全书》的基本政治倾向? 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 ? 向往合理的社会。 ? 人的本性是美好的,世界也可以被建成为称心如 意的居住之地; ? 世界上的罪恶都是教育和有害的制度造成的。 ? 迷信、成见和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 ? 一切制度和观点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 衡量。 ? 推崇机械工艺,重视体力劳动,孕育了资产阶级 务实谋利的精神。 献给人类的礼物? “让我们希望,我们的子孙在打开这本辞典 时会说:这就是那时的科学和美术的状况。 愿人类思想的历史和它的产品一代一代延续 ,直到最遥远的世纪。愿《百科全书》,在 此,人类的知识可以不受时间和革命的影响 。难道我们不为给它奠定基础而感到高兴吗 ” ——狄德罗 钱 伯 斯 的 《 百 科 全 书 》 的 “ 知 识 图 景 ” 狄 德 罗 百 科 全 书 序 言 中 的 知 识 分 类
名言? 狂热与野蛮只有一步之遥。 ? Essai sur le Mé de la Vertu. rite ? From fanaticism to barbarism is only one step. 霍尔巴赫(Baron Paul d’Holbach ,)? “百科全书派”主要成员 之一。 ? 著作:《自然的体系》有 “无神论的圣经”之称。 ? 关于人的决定论的观点 ? 自由意志、上帝、灵魂不 朽的概念都是愚弄人的神 话 ? 强烈的无神论 名言? 人之所以迷信,只是由于恐惧;人之所以 恐惧,只是由于无知。 ? 基督教依靠的是欺骗、无知和轻信。 ? 要公正,因为公正维系着人类;要和善, 因为慷慨暖人心窝;要宽厚,因为你周围 的人跟你一样脆弱;要谦逊,因为你的傲 慢伤害每一个人的自爱心。 ? 只有在智力薄弱和懒惰无知的人身上,迷 信才是根深蒂固的。 康德(Immanuel Kant,)? 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 ? 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 ? 康德哲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 认为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的理性(即“ 范畴”)是人与生俱来的,没有先天 的范畴我们就无法理解世界。 ? 他的理论结合了英国经验主义与欧陆 的理性主义,对德国唯心主义与浪漫 主义影响深远。 ? 他在科学上也有建树。针对太阳系的 形成提出第一个现代的理论解释,即 康德-拉普拉斯假设 。
? 启蒙就是人类走出自我设置的不成熟的状 态。不成熟就是没有他人指导无法使用自 己的才智。不是缺少才智,而是无决心和 勇气进行没有他人指导的思考,叫做自我 设置的不成熟。大胆求知吧!这才是启蒙 运动的口号。 —康德:《什么是启蒙》(1784) &Enlightenment is man's leaving his self-caused immaturity. Immaturity is the incapacity to use one's own understanding without the guidance of another. Such immaturity is self-caused if its cause is not lack of intelligence, but by lack of determination and courage to use one's intelligence without being guided by another. The motto of enlightenment is therefore: Sapere aude! Have courage to use your own intelligence!&Immanuel Kant What is Enlightenment? 1784 ? Aufkl? rung ist der Ausgang des Menschen aus seiner selbstverschuldeten Unmü ndigkeit. Unmü ndigkeit ist das Unverm? gen, sich seines Verstandes ohne Leitung eines anderen zu bedienen. Selbstverschuldet ist diese Unmü ndigkeit, wenn die Ursache der selben nicht am Mangeldes Verstandes, sondern der Entschlie? und des Mutes liegt, sich seiner ung ohne Leitung eines andern zu bedienen. Sapere aude! Habe Mut, dich deines eigenen Verstandes zu bedienen! Ist also der Wahlspruch der Aufkl? rung. ? 康德认为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得到的。 ? 经验对知识的产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 ? 把经验转换为知识,就需要理性(康德将这种理性称 为“范畴”),而理性则是天赋的。 ? 人类通过范畴的框架来获得外界的经验,没有范畴就 无法感知世界。 ? 因此范畴与经验一样,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 ? 但人类的范畴中也有一些可以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观念 的因素。 ? 他意识到,事物本身与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 永远无法确知事物的真正面貌(Ding an sich)。 ? 在康德看来,时间和空间是两个先天特殊 的概念。没有人可以想像一个存在于没有 时间与空间的世界中的物体。没有时间与 空间,经验就是不可能的,这两者先于一 切经验。 ? 经验必需来自于心灵以外。一个人可以感 知、理解他周围的世界,但永远无法感知 、理解自己本身,因为知识的产生需要时 间、空间与范畴三个要件。 ? 康德认为因果律是人类理性的结果,康德 赞同休谟认为因果律不来自于经验,但他 相信可以证明自然法则,因为自然法则就 是人类认知的法则。因果律其实就是人类 理性的表现。 ? 在宗教问题上,康德承认无论是经验还是 理性都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但是他认为 ,为了维护道德的缘故,我们必须假设上 帝与灵魂的存在。他把这些信仰称为“实 践的设准”,即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但 为了实践的缘故该假设必须成立。 ? 伦理学方面,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说法, 而是认为意志为自己立法,人类辨别是非的能力 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从后天获得。 ? 这套自然法则是无上命令,适用于所有情况,是 普遍性的道德准则。 ? 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纯粹基于义务而做的 行为,而为实现某一个个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 不能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 ? 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后 果,而是采取该行为的动机。(方肖案) ? 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 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 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言, 因为你就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 Micheal Sandel的Justice? /programs/view/KZ6 MwXEavTE/ 逸闻? 准时 ? 康德墓碑上的话 ? 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 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 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 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 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 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 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 Zwei Dinge erfüllen das Gemüt mit immer neuer und zunehmender Bewunderung und Ehrfurcht, je ?fter und anhaltender sich das Nachdenken damit besch?ftigt: Der bestirnte Himmel über mir und das moralische Gesetz in mir. 名言? ? ? ? 生气是拿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 自由即自律。 教育之目的就在于使人成为人。 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必须是真的,但是他没 有必要把他知道的都说出来。? Alles Wissen stammt aus der Erfahrung. 潘恩(Thomas Paine,)? 英裔美国思想家、作家、 政治活动家、理论家、革 命家、激进民主主义者。 ? 两个世界的英雄。 ? 三本名著的作者。 ? 《常识》(Common Sense)、《人权》(The Rights of Man) 、《理性 时代》(The Age of Reason)对美国革命和独 立宣言产生了深远影响。
? 我听见有人硬是这样说:既然北美在以前同大不 列颠发生联系时曾经繁荣过,那么为了它将来的 幸福,同样的联系是必要的,并且总会产生同样 的效果。没有任何论证比这更错误的了。你还不 如说,因为一个孩子是吃奶长大的,所以他永远 不该吃肉,或者说,我们一生的开头二十年应该 成为第二个二十年的先例。可是这也是强辞夺理 的说法;因为我可以断然地说,假如当初没有一 个欧洲强国照顾它的话,北美照样能够繁荣,或 许还更兴旺。 *与《独立宣言》出版于同一年。 比卢梭还悲惨的命运? ? ? ? ? ? 潘恩生前饱受磨难。 他被柏克诬蔑。 受庇特审判,又为罗伯斯庇尔逮捕入狱。 饱受华盛顿忘恩负义见死不救之害。 遭旧封建宫廷追捕。 被新执政党人打击,而那些新执政党人不 久前都还是他的同志。 几头不讨好? 以世界公民自命,在英、法、美三国鼓动革命, 结果却颠沛流离,不得其所。 ? 没有一个人在他那个时代参预了那么多的重大事 件 ? 没有一个人的作品在他那个时代赢得过那么多的 读者 ? 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被同时代人遗忘得那样快, 以至连遗骸都下落不明,至今无人知晓。? 立万世名 真正的人 开明的专制君主? 当启蒙哲学家们试图说服统治者采用他们 的思想时,整个欧洲的宫廷变得活跃起来 。有些统治者确实按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去 做了。有些却还是原封不动。前者被称之 为“开明的专制君主”。 腓特烈二世 (Frederick II. von Preu? en, der Gro? e,)? 普鲁士国王(1740-86年在位)、 军事家、作曲家。 ? 统治时期普鲁士军事大规模发展 ,领土扩张,文化艺术得到赞助 ,使普鲁士在德意志取得霸权。 ? 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名将之一 ? 在政治、经济、哲学、法律、甚 至音乐诸多方面颇有建树。 ? 国家的“第一公仆” ? 允许自由出版。 ? 简化法律。 ? 宗教宽容。 ? 晚年趋于保守。
? 他对所有艺术都感兴趣,他自己起草设计了波茨坦 的无忧宫,并聘请建筑师克诺伯斯多夫兴建。 ? 他收有很多名画,吹得一口好长笛,还亲自作曲。 ? 他在无忧宫与作曲家巴赫会面。 ? 除了母语德语,腓特烈二世还会说法语、英语、西 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 ? 他能听得明白拉丁语,古希腊语和希腊语,还有希 伯来语。 ? 他晚年的时候,还去学习了斯拉夫语、巴斯克语。 无忧宫 中国亭 叶卡捷琳娜二世(Catherine the Great, 1729-96, Reign. 1762-96)? 俄罗斯女皇。 ? 与伏尔泰、狄德罗等法国思想 家交往密切。 ? 主张开明专制、严厉的法治主 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虽想改善农奴制度,但因贵族 反对而没成功。 ? 除了彼得三世外,她的一生里 有三位非常重要的男人,而他 们对她最后夺得俄罗斯沙皇宝 座有极大的贡献。 ? 对科学院的支援不断,让俄国 很早就种下启蒙科学的种子。 ? 晚年不想放权。 玛丽亚· 特蕾西亚 (Maria Theresia, 1717-80)? 奥地利女大公,匈牙利 和波西米亚女王,神圣 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 之女,皇帝弗兰茨一世 的妻子,皇帝约瑟夫二 世的生母,哈布斯堡王 朝最杰出的女政治家, 在任期间与其子约瑟夫 二世皇帝实行“开明君 主专制”,奠定了奥地 利成为现代国家的基础 。 约瑟夫二世()? - 继续其母的开明专制政策。 ? - 化装成农民去了解他们的生活。 ? - 在一个天主教的帝国里,支持宗 教平等(新教与犹太教)。 ? - 中止新闻审查制度。新闻自由。 ? - 如果修道院不关注教育,不关心 穷人,变卖它们的财产。 ? 遗憾地是,他死后,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被废止了。 科学院:促进知识传播的正规学术机构? 17世纪以来,科学院(Scientific Academies)如雨后春笋一般建立起来,成 为促进科学知识探索与传播的正规学术机 构。 ? 科学院定期举行学术会议,宣读和讨论科 学论文,创办刊物,组织考察队,促进科 学的传播,逐渐地形成科学研究的职业化 和建制化。 空气泵的实验(1771) ? 1662年,伦敦皇家学会(非官方!) ? 1666年,法兰西科学院(官方机构) ? 1700年,柏林科学院(莱布尼兹创建,1744年重 建并更名为普鲁士皇家科学院) ? 1724年,圣彼得堡科学院 ? 1739年,爱丁堡皇家学会 ? 1742年,丹麦皇家科学院 ? 1751年,哥廷根科学院 ? 1761年,都灵科学院(拉格朗日创办) 国王与科学? 英王查理二世授 权成立“皇家学 会(the Royal Society),但是 日常经费由会员 的会费和民间的 捐助,会员并不 限于职业的科学 家,可以是普通 的公民或国外学 者。 ? 1666年,法王 路易十四接受财 政大臣科尔贝( Jean-Baptiste Colbert,)的建议 ,设立“皇家科 学院”,与英国 皇家学会不同的 是,法国科学院 院士的津贴由国 家负担。 路易十 四参观 科学院
沙龙、咖啡馆
启蒙运动的遗产? 启蒙哲学家的作用 ? ?他们本身不是激进份子,但他们的思想引发了法国大革 命 ? 相信进步 ? ?科学上的突破表明人类有改进社会的能力 ? 一个更世俗的世界观 ? ?关于世界的新知识让人们对宗教观念产生怀疑 ? ?伏尔泰和其他人批评了基督教的信念与做法 ? 个人的重要性 ? ?人们越来越强调个人权利和能力 ? ?理性成为哲学家和统治者的重要概念 小结:对启蒙运动和18世纪科学的反思? 有人称赞启蒙运动为现代自由的温床。 ? 有人指责它为独裁主义与异化的毒源。 ? 相比而言,人们通常是以柔和的色调来描摹18世纪 的科学。 ? 这个时期缺乏以往的英雄品质——布鲁诺的殉道、 伽利略与罗马教廷激烈的冲突、“科学革命”带来 的“新天文学”和“新哲学”,以及像笛卡儿、牛 顿或莱布尼兹那种卓越的天才。 ? 哲学家们拿起新科学,将其作为一种不可抵抗的力 量,并将其引入他们的辩论中,他们自认为有着完 好的方法、进步、成功与未来。 ? 在英雄时代之后,18世纪的科学被人们指 责为是处在沉闷中的, “第一次”与“第 二次”科学革命高峰之间的低谷。 ? 是达尔文的争论风暴和令人震惊的19世纪 物理学突破前的暂息。 ? 充其量也只是栖在巨人肩膀上的矮子。
? 如果‘科学革命’被看作是一个更长的文 化时期,则在这一时期,伽利略式/牛顿式 的研究自然界的数学与现象学方法,变成 欧美精英阶层思维方式的一部分,则可以 说这一‘革命’就是发生在18世纪。 ? 18世纪为“科学知识成为西方文化不可缺 少的部分”的时代,或者说,科学知识成 为“公众知识”的时代。 ? /programs/view/KZ6 MwXEavTE/ 18世纪的科学成就? 18世纪初时莱布尼兹还有16年寿命,牛顿还有27 年,牛顿的《光学》(Opticks)还没有出版。 ? 上帝也许说过:“让牛顿出现吧,一切灿然光 明”,但是到1700年牛顿所发射的光线更像黎明 前的第一束光线,而不是中午眩目的光线。 ? 18世纪天体物理学在观察、计算,理论上有显著 的革新。 ? 18世纪数学所取得的进步决非限于数学内部和数 学技巧上的成就。 ? 拉瓦锡化学构成了17世纪“科学革命”最后一章。 ? 同时,新的专业正在形成。 ? 到19世纪初,像“地质学”、“生物学”之类的 术语已经被创造出来了,并且很快成为刚独立的 学科领域的标准符号。物理学能够进行实验的方 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 人们对于磁学和电学的认识在1700年到1800年间 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传统的、亚里士多德式的将 物理学首先当作哲学分支的观点不再那么有道理 了:到1800年,真正的物理学则意味着实验物理 学。 科学的社会影响? 有关自然的知识的制造以及使用有关自然术语的讲 话方式的形成在文化、意识形态和社会上扮演越来 越显著的角色。 ? 自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他们的地位不亚于教士 和人文学者。 ? 政府越来越多地雇用专家担任行政官员、勘探者、 政府的和军事部门的工程师、宣传者、自然资源的 管理者。 ? 通过统计学和政治算术来为“开明的专制政治”提 供知识的基础; ? 科学专家将做为知识与力量培根式的联姻的中间人。 科学的社会影响? 自然知识在旧体制(ancien rè gime)的最后几年 在公众中的地位都是提高的,它将不同的价值和 观念调和起来。 ? 盼望一个由科学发现与科学理性来改变社会的未 来。 ? 在这个未来中,不仅仅以物质的改进为标志,而 是以人类的完善为标志。 ? 渗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计算的精神”。 ? 从人寿保险到赌博,以及其它急切需要决定概率 的情况。 ? ? ? ?牛顿啊,完美的智慧 上帝将他借给人类 从极其简单的法则中 勾勒出他那无限的工作 科学的建制化? 在此前,自然知识很少有固定的专家讲坛,更没 有专用于自然知识的讲坛。 ? 大多数专家会不得不在法庭、教会或是大学里找 到个人的适当位置。 ? 虽然有些教育基金对科学和医学研究有少量的赞 助,但是在传统大学体系下自然科学不可能占有 优势。因为它的基本目标是培养牧师,后来又增 补了培养绅士与政府公务员的目标。 ? 1810年洪堡式的大学改革开启了新制大学时代。 但在18世纪初,大学基本上是僵化的。 ? 许多欧洲的统治者为了实用和声望的目的,通过 诸如法国皇家科学院这样的官方团体来开展为学 者制定政府支持计划的活动。 ? 科学院为科研人员设立了一批长久的有政府基金 支持的职位,特别是在巴黎、圣彼得堡和柏林。 ? 这些科学院可以看作集中科学研究的早期引擎。 ? 另外,科学学会如泉涌般的出现,国家的和地方 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实用的和非实用的、内 部的和开放的,不一而足。 ? 在社团和沙龙里、在系列讲座和博物馆里,科学 观念广为流传的话,那么它在人们头脑中同样大 行其道,在人们摄取的精神食粮中成为一种意识 形态的力量和竞相追求的成份。 ? 人们借用了培根、笛卡尔、伽利略、伽桑狄,特 别是牛顿的科学方法和模式来写哲学、诗文、宗 教和政治著作。 ? 有牛顿式的诗集,有牛顿式的政府学说,有微粒 式社会模型、政治经济模型以及心灵和情感模型。 ? 如果没有新哲学所传递的人类支配自然的力量的 冲击,启蒙运动将是不可想象的。 ? 对于启蒙哲学家来说,科学研究是新的和最好的 扫帚,它能够扫除神秘与蒙昧主义,去除教会的 繁文缛节以及使得大众饱受贫穷、饥饿和压迫的 “封建”制度。 ? 28卷本的《百科全书》最初的念头就是传播科学 知识。 ? 此类信息日益快速的增长引起了对新百科全书和 更新版本百科全书的需求。 ? 正是牛顿自己在《光学》(1704)中说,通过自 然哲学的完美,“道德哲学的界限也被扩大了”。 ? 在这个断言的影响下,产生了一些声名显著的计 划;不仅休谟,而且其他许多学者都渴望成为 “道德科学上的牛顿”。 ? 然而科学的潜力以及它在意识形态上的运用(或 “滥用”)不能被夸大,并且我们必须谨慎,还 不能过早提出科学霸权说;毕竟直到19世纪,英 国语言中才出现“科学家”这个词。 ? 法国大革命关闭了科学院。 ? 雅各宾党人幸灾乐祸地说:“共和国不需 要学者”。 ? 两位最重要的科学家:化学家拉瓦锡和天 文学家巴伊(Baily)被斩首。 ? 科学的最重要的代言人孔多塞迫害致死。 ? 换句话说,科学不是威严地跨在铁骑上的 未来精神,而是一种有各种用途的资源, 敌对的成分不比友善的成分少。 ? “科学”在18世纪并没有呈现过统一的模样。 ? 科学工作者也像其他职业或工作者一样派 系林立; ? 敌对阵营在各个领域进行交锋(牛顿学派 vs.莱布尼兹学派、水成论vs.火成论的地质 学家),并且经常由于宗教、语言以及爱 国的热诚,裂痕加剧。 ? 保密、嫉妒和竞争常常引发优先权的争论 以及其它对科学资产的占有。 ? 化学和生命科学的战线主要是由于对国家 的忠诚而形成的。 ? 很多人渴望成为道德科学上的牛顿。 ? 建立明确的科学方法的梦想具有很强的吸 引力,但心理学或生理科学中的竞争理论 并没有以牛顿学说为基础。 ? 牛顿的影响被夸大了。他的著作以不同的 方式被解读。 ? 牛顿的影响还没有达到在道德科学中建立 一个统一的学说的地步。 思考题? “科学革命”是如何对科学之外的领域产生 影响的?? 如何看待工业革命、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 之间的关系?
科学革命 工业革命 启蒙运动-是一个在线免费学习平台、通过收集整理大量专业知识,职业资料、考试资料,考试复习指导,试题资料等给大家分享;同时提供学习互动交流;更好的帮助大家学习。
相关文档:
猜你喜欢:
搜索更多:“”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非常超级学习网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督教讲道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