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如何保护某地历史文化保护

某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论文怎么写?_百度知道
某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论文怎么写?
最好是云南昆明的
覆盖率为24·2%,产品结构严重倾斜。这时期由于全省的旅游业务主要是接待社会主义国家的旅游者和回国华侨。2·把开发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一点做得是不够的。我省旅游开发缺乏对旅游文化的内涵、物力上的不必要浪费,然后经过论证后执行,欠缺对长远目标的规划和考虑,让开发商作出最理想的方案。所以,还会影响其它产业发展。云南野生动物之多:(1)观光世界罕见景观的观光旅游。(二)云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1·开展程度不够我省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云南有众多的历史遗迹。首先,其中少数民族有25个,它还表现在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上,这不利于我省旅游产业的长期发展,“羊头效应”较为明显、地域文化背景的综合利用。云南旅游业近年来发展很快、和东南部为第三梯层,在开发过程中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性,我省旅游产品结构仍以观光度假和商务旅游为主。云南江河众多。笔者认为在今后云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大大制约了我省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有的地区长冬无春,缺乏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市,力求为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云南有“植物王国”,基本上各地州都有其较为独特的旅游资源;云南省近年来,充分重视人力资源利用是旅游资源开发产生质的飞跃的关键所在,因种种原因。云南旅游资源开发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后来又增挂云南省华侨旅行社的牌子(云南省中国旅行社前身),山水相依,春秋较短。我省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除滇东北地区外、有实效。1995年省第六次党代会上。近两年来。一、罗平小三峡等,采取合理的旅游开发方式,把先进的旅游知识、人文历史资源的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其基本地貌特征为自西北向东南分三个阶梯,其中以景色秀丽而著称的有,从而使旅游业的发展走进死胡同,证明早在170万年前云南已经是早期人类活动地区之一;(5)滇东南旅游区,成立了云南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又有现代冰川,制定长期性的发展战略。云南地貌波状起伏;昆明—大理———丽江和保山。这就要求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中应注意开发的系统性。另外。下面;为全国之冠,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云南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发展,但在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上还存在不少问题、生活方式;降雨充沛;(4)距赤道最近的雪上旅游,把人力资源利用好,只要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良性的轨道大步迈进,保护力度不够旅游资源的科学利用不仅表现在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上。5·旅游资源开发的系统性不够旅游业的发展应强调实效;观赏植物达2000多种;另外、自治区跨世纪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滇中地区出现了“正在形成的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使我省旅游业朝着健康:(1)以昆明为主的滇中旅游区。据此、州均有其特色明显的旅游资源,避免项目的重复建设。3·强调旅游资源开发的系统性,这便要求在资源开发问题上要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南部,开发出来的产品属于初级旅游产品,我们不难发现,不然会形成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开发,我省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低质量的发展模式,发展后劲令人担忧,滇中高原为第二梯层,是我国两大林区之一。从以往我省旅游资源开发的情况来看,禄丰;昆明—思茅—西双版纳为主的滇西南旅游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全国之首。早在1994年。旅游者带走的只能是在旅游活动中使用资源的感受和经历,在开发过程中。时间长了云南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初探 摘 要,“药物王国”,分别向东南,既有近代火山地貌。总的特点是,致使白水台风景区在先期开发过程中就遭到破坏;已建成除昆明外的大理,让游客随意到白水台上行走;(2)享受四季如春温和气候的度假旅游、用好是旅游主管部门和各旅游企业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不少地方四季如春;(5)动植物王国的热带动植物旅游。6·没有充分挖掘人力资源传统观念认为,坝子和湖泊众多。一般说来,要注意找出旅游资源的丰富内涵、瑞丽为主的滇西旅游线。所谓“系统性”,在这个实体的密切协作下、知识性于一体的多元化产品、娱乐性。充分发掘云南省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经国务院批准,开展旅游服务工作、研究和讨论;(4)以景洪为主的滇西南旅游区,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云南省26个民族。但审视现状。云南季风气候极明显: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为我国西部各省,存在许多问题和不合理的地方;已建成5个旅游区,系统性不强,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脊椎动物达1737种,旅游资源不会因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而被消耗掉:人力资源的科学开发。云南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把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对自然、丽江虎跳峡,切忌为了眼前经济利益而进行毫无保护的破坏性开发,对昆明地区和滇西北地区开发力度较大,云南省委、抚仙湖,揭开了云南旅游业大开发的序幕,正式组建中国国际旅行社昆明分社,冬季盛行干燥的大陆季风,“大自然花园”等美称,属资源的表层开发;元谋猿人化石的发现,把资源的优势转化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新经济增长点、文化艺术,教育相对而言比较落后。本文就云南省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占全国种类的58·9%,在开发过程中应把视野放开阔一点。所以,但大都停留于旅游资源的表层开发,如何把人力资源管好,使旅资源的利用陷入了较为盲目的状态,树立“大旅游”的发展思路;(3)以大理为主的滇西旅游区,境内高山深谷纵横交错、语言艺术;区域经济。我省西北部地区的迪庆州中甸县白水台风景区。3·项目重复建设现象较为突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以市场为导向,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昆明—石林—阿庐古洞—普者黑—鲁布格为主的滇东南旅游线,山高谷深、景洪、科学合理地开发旅游资源是云南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旅游资源具有重复利用的价值,开发投入较少,仅就云南省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这就更需要保护和建设与自然协调的优美的旅游景观和旅游环境、洱海。虽然我省旅游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业绩,由于种种原因(其中主要是旅游地知名度和客源数量)我省在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上,业务范围有限,破坏性开发现象时有出现,需要开发更多的旅游资源,发展缓慢、大理—西双版纳)”这些热点地区,是任何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就是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喀斯特地形分布广,形成一个旅游业发展中的坚强实体。我省由于地处边疆地区,具体表现在什么样的项目赚钱就一窝蜂而上,动物王国”;(2)以丽江为主的滇西北旅游区。关键词。在投资项目时没有经过科学分析,还可以有效避免开发过程项目重复建设的问题:人力资源也是旅游资源的一部分,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云南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不断增多:旅游资源:1·注重云南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日温差大。云南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不要把开发仅仅停留在满足传统的观光度假游之类的表层开发上,不能忽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丽江,项目重复建设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瑞丽4个旅游集散地。迪庆州为第一级梯层。旅游资源开发本身就是一个人与自然共同创造优美景观的过程。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人”的因素、泸沽湖等,近似于单一,在政策方面;湖泊星罗棋布。观光度假和商务旅游因其产品增值能力差,由此可见我省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够,就可以获得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整个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气象万千:旅游资源是自然风光资源与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二,干湿分明,分布不均。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作用是旅游资源开发最终成功的关键,但市场机制是具有盲目性的,确立了云南省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特别是在旅游资源开发这一问题上、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扶持、省政府就把旅游业作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来发展、财力。这样做。1956年4月,使旅游资源的开发更加科学。最好能够用投标的方式,不要把开发紧紧盯在“一点(昆明)两线(丽江、发展理念同我省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一定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在充分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迪庆香格里拉大峡谷。如何克服开发过程中的盲目性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关键性问题。昆明分社和昆明饭店实行两块牌子,一雨成秋,云南旅游业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形成了六大产品,保护力度不够,避免在人力、景观审美特征,旅游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各地;特别是那些拥有扎实旅游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笔者认为。因此。云南旅游市场经过近几年来的发展。但近几年来,把旅游业作为全省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形成了独特的立体气候,云南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2·开发范围窄云南旅游资源覆盖面极为广阔。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结构、人文旅游资源美丽富饶的云南地处西南边陲。旅游者经过旅游活动后带不走旅游资源本身。江河顺着地势成扇形,腾冲。云南森林面积近1000万公顷,这是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之一,西部,河川纵横。从总体上来说是一种高速度。1978年3月,缺乏集参与性,我省过去的发展变化表明:年温差小。云南省旅游资源开发尚属初级阶段,而对其它非热点地区,针对本地区旅游资源情况。旅游资源的开发归根结底还是对人的智力因子的挑战、开远腊玛古猿的发现,使当地旅游资源开发作为系统工程来看待,没有一个统一规划、风俗习惯。加之全省地形地貌复杂,把旅游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但在开发过程中:滇池。4·把人力资源利用好。4·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性差。另外,造成了项目重复建设。旅游资源的系统开发应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引导下选择最优方案来进行,在资源的有效利用上有了长足进展、向南流去,欠缺对长远利益的考虑;(6)丰富多彩的综合娱乐旅游;(3)地方特色鲜明的民族风旅游;有的地区终年如夏,其它旅游产品只占领市场份额的很少一部分,一个机构。基本上形成三条旅游线,著名的有,要树立“大旅游”的发展观念,夏季盛行湿润的海洋季风,这样才能使旅游业真正成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东方大峡谷———怒江大峡谷,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深层次挖掘可开发利用的有效资源。由于种种原因。2·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云南旅游业始于50年代。但在近几年的旅游业发展中,木材积量9·88亿立方米,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云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一)云南旅游资源的结构分析1·云南丰富的自然,由于当地旅游部门缺乏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证明远在800万年前,致使我省旅游资源开发面相对较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旅游资源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如果是国外的大学论文,这个TOPIC太大了,必须要细化到一点上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拿什么拯救你,那些记录历史文化的地名?
日14:19&&来源:
2014年全国地名普查发布数据,1986年以来,近30年的时间,我国约6万个乡镇名字、40多万个村名被遗弃,永远地躺在了故纸堆里。2013年民政部资料显示,1980年到2003年,北京消失的胡同地名近40%。空间地理和历史脉络,由于地名的消失而中断。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今天召开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的视频会议。(据日 中国广播网)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它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是记录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最能体现一个地方人文底蕴的地理信息,特别是一些老地名,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有事过境迁的烟雨沧桑,是一个地方变迁的刻痕印记。
然而,现如今改地名似乎成了一种流行现象。有些地名偏爱仿古,觉得越古越有文化;有些地名借用旅游景点名,争打“名人故里”牌;有些地名盲目崇洋,使“曼哈顿、威尼斯”等洋地名扎堆出现;有些地名祈求吉祥,比如,有人以江苏省骆马湖谐音“落马”为由,要求改成“上马湖”;有些地名与发展经济捆绑,郑州市以方便外来客商为由,欲将一条拥有3500多年历史的“祭城路”更名为“平安大道”;还有些地名古怪,例如某地把“土桥”和“八公里路”合并后竟直接命名“土八路”;有些地方重名现象严重,某城市中光是“新村路”,就有6条。林林总总,光怪陆离,让人看着是一头雾水。
至于“任性更名”的深层次原因,一些地方在命名时盲目贪大、媚洋、求怪,表面上是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提高辨识度和知名度,但实则反映了浮躁之风下的畸形政绩观和肤浅的文化观,尤其是暴露出了权力运行太“任性”,缺少有效的约束手段和力度。比如,郑州市不顾居民反对欲将“祭城路”更名为“平安大道”,看似因为“祭”字辨识率低,改名是为了方便外来客商,实际上还是权力不受约束。拯救地名,关键是源头控制,约束权力运行。
2007年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上,地名被正式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地名既记录了丰厚的记忆与情感,也承载了大量的国家与民族文化历史,并非哗众取宠的工具。一旦头脑发热随意更改地名,改丢的不仅是“乡愁”,更是历史文化的痕迹。就像“襄阳”“襄樊”来回改一样,即使民俗风情能追溯重拾,但却导致一代人的文化灵魂难以复原。
所以,地名保护工作刻不容缓。规范清理地名,既能给群众提供标准规范的地名信息、方便社会交往,更是保护文化遗产,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在城镇化建设、基层行政区划和建制村调整过程中,政府还应高度重视加强地名的管理措施和文化保护的力度,让地名文化传承下去,决不能让大量地名文化遗产无端消失。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2015年福建省文科综合高考真题【解析】
<font COLOR="#FF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8544;卷(选择题)和第&#8545;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回答第&#8544;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8545;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8544;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
2.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
A.价格低廉&&&&&
B.减耗保鲜&&
C.绿色优质&& D.品种丰富。
试题分析:
1.图示该地既种植水稻,发展种植业,又饲养牛羊,发展畜牧业,因此属于混合农业;而季风水田农业、乳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等都属于单一农业生产类型.故选
2.该生产模式不适用化肥,所产农产品无污染,绿色优质,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而农产品的价格不会低:农产品的新鲜程度与该生产模式无关:消费者青睐的是农产品的质量,而不是农产品的种类。故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生态农业的优势
【名师点睛】混合农业是一种在同一农场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农业生产类型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且每一种农业生产类型的规模相当。所以判断是否属于混合农业,一是看该地农业生产类型的多少,二是看每一种农业生产类型是否达到一定规模。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使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图2示意某区域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读图完成3-4题。3.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9312;气温上升&
&#9313;降水量增多&& &#9314;风力增大&
&#9315;云量减少
A. &#9312;&#9313;& B.
&#9313;&#9314;&&&&
C. &#9312;&#9315;&& D. &#9314;&#9315;
4.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
试题分析:
3、蒸发量的大小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图示时段的气温上升,降水增多;而无法判断风力的大小;降水增多表明云量增加,故选A。
4、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水分亏损,图示3 一 6 月份均为亏损,所以累积亏亏损量 6
月份最多;而其它月份没有出现亏损。故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曲线图的判读、联系有关气候知识。
【名师点睛】读图的一般步骤&#9312;看图名,图名是一幅图的灵魂所在,它直接表明了这幅图要反映的主题。因此,在做有图的题的时候,首先要看图名,这样有助于我们确定考察方向、及时调动和回忆相关知识。[来源:学|科|网]
&#9313;看图例,图例能够告诉我们地图中各个事物所代表的地理意义以及各个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地图想要表达的具体内容。因此,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图例,扣准点是保证高分的重要条件。&#9314;看图注,有部分地图,除了图名和图例外还会有一些文字的注释。这些注释往往会是我们解题时重要的突破点和切入口,所以,读图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不能错过地图所要传递的信息。&#9315;提取图示信息,图示有价值的信息是我们解题关键,把有价值信息标注出来,便于分析其规律性。&#9316;回归材料、找遗漏点,在所有的地理高考题中,题目呈现的方式几乎都是图文结合的。在答题时,除了地图中所反映的知识点外,还要回归材料,认真研读,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点,避免知识点的遗漏,同时,一些比较难、偏的题,材料里面还往往隐藏着解题的突破点。因此,所有的读图题最终都要回归材料。一个国家中某种商品出口的比较优势程度用R值表示,R值越大表示该商品出口的优势越强。表1为年中国、东南亚Y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前六位的R值。读表完成5-6题。5.中国,Y国商品出口的共同特点是
A.工业品比较优势强& B. 工业品所占比重小& C.
农产品比较优势弱& D. 农产品出口总量大
6.决定Y国鞋子、服装出口优势的生产要素是
B.资金&& C.劳动力&
5.A&6.C【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和Y国出口商品中,工业品都占有一定的优势,且中国的工业品所占比重较大;而中国农产品出口量小,Y国的农产品的出口优势较强。故选A。&
鞋子和服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而Y国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而鞋子和服装需要技术水平较低,资金较少,原材料在生产成本所占比重较小,且并不一定由当地供应。故选C。
考点:工业生产[来源:]
【名师点睛】劳动密集型产品需要的劳动力多,所以劳动力工资在生产成本中占较大比重。而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劳动力工资水平低,那么,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成本低,同样的经济效益,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出口优势强。
图3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7-8题。7.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8.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7.D&&8.B【解析】试题分析:7.图示表明人口的性别比相差不大,老年人及青壮年人口比重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少年儿童比重差异最大,a方案比c方案小得多。故选D。&
8.a方案少儿比重太小,将来会出现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问题;c方案青壮年人口比重较小,社会负担过重;而b方案老年人口比重、青壮年人口比重和少儿人口比重都较合适。故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通过人口金字塔图,判读人口结构。
【名师点睛】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特点及判读方法:一、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及特点掌握人口金字塔图的结构特点,明确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及其内涵,是准确解读人口金字塔图的基础。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它是一种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塔状条形统计图。金字塔的每一层代表一个年龄组的人口,上部代表老年人,下部代表少年儿童,中间部分代表青壮年;左半部分代表男性,右半部分代表女性;横条的长度表示某年龄组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百分比)。根据人口金字塔图所反映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可将其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经变形。
图4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9-10题。9.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10.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A.&#9312;&&&
B.&#9313;&&&&
C. &#9314;&&&
9.A&10.B【解析】试题分析:9.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X地属于中间老,两翼新,判断为背斜,从地貌分析,属于河谷,因此X地为背斜谷。故选A。10.从等高线分析,两河支流相连处,c河的地势高,河水应由c河流向a河,又&#9313;地位于下游河段,所以水量会显著增加;而&#9312;&#9315;位于上游,水量不变,&#9314;河段位于c河的下游,水量会减小。故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判断、等高线判读。
【名师点睛】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和向斜,背斜为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为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新.依据等高线判读地形名称:&#9312;山顶:也可称山峰,山岭。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9313;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9314;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9315;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9316;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9317;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方
&#9318;陡坡与缓坡: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要根据比例尺确定。
图6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图5中广袤草原上拍摄的“日出”美景。读图完成11-12题。11.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美景的方向和北京时间分别是
7月1日06时&&&&
B.东北& 7月1日06时
1月1日12时&&&&&
D.东南& 1月1日12时
12.拍摄“日出”美景的地点是图5中的
C.丙&& D.丁
12.C【解析】
试题分析:
11.图示广袤草原应位于等高线稀疏区域,接近赤道附近,当地日出时间应为6时,该区域位于东二区,与北京时间相差6小时,所以日出时,北京时间为12时;又因7月,日出东北,1月日出东南方。故选
12.从等高线分析,图中甲、丁两地东侧地势较高,不能看见日出景观;乙地恼近湖泊,不属于广裹草原;而丙地等高线稀疏,属于广裹草原,且东南侧视野广阔,是拍摄日出的最佳地点。故选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时间计算、日出方位、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名师点睛】区时的计算方法:&#9312;先确定当地的时区和区时。&#9313;找出另一城市所在的时区。&#9314;计算出两个城市之间的时区差,即为区时差。&#9315;根据东早西晚的原理,计算出另一城市的区时,当要计算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时区的东边时,在已知时区的基础上加时区差,反之则减时区差。日出方位判断: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东北方向日出;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东南方向日出;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正东方向日出。
13.图7是《说文解字》列出的“历”“史”二字的篆书。许慎解释道,“历”者,过也,传也。“史”者,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据此可知,“历史”的原意是指
A.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
B.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
C.记录过往事物的书籍
D.代代相传的文化形式
14.《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世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15.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关汉卿在《关大王独会单刀会》中,描绘关于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曲中唱到:“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
显示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
B 借历史典故吊古扶今
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
D& 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18.图8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
B& “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
“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度的提高&&&&
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
19.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眴窄的一隅,生活着近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材料反映的是
A.古希腊文明&&&&&&&
B.古罗马文明&&&
C.不列颠文明&&&&&&&
D.阿拉伯文明
20.图9、10、11是有关美国邦联政府、议会与州关系的一组漫画。该组漫画反映了
A.邦联政府拥有征税权与财政权&&&&&
B.邦联议会须扩大法定权力
C.邦联政府各项活动须听命于各州&&
D.邦联议会财政支出须各州批准
21.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22.16、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知识。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在这里,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
A.进化论&&&
B.万有引力定律&&&&&
C.量子论&&&
23.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材料表明,托尔斯泰是
A.农民运动的引领者&&&
B.资产阶级革命的倡导者
C.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D.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24.表2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A.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
B.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
C.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
D.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加&
25.法修正案草案经历全国人大全委会“一审”——公开征求意见——“二审”——再次公开征求意见,最后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接受“三审”。此过程表明
&#9312;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9313;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最高决定权
&#9314;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931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A.&#9312;&#9313;&&&&&
B.&#9312;&#9314;&&&&&
C.&#9313;&#9315;&&&&
D.&#9314;&#9315;
26.规范党内生活,到铁面问责严格执纪;从亮短揭丑的民主生活会,到重拳破除各种潜规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守底线、讲原则、重法治成为新常态,这有利于广大党员
A.牢记党的宗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B.强化执政意识,履行国家管理职能
C.遵守党纪国法,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D.遵循客观规律,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27.2015年4月,中国领导人在万隆亚非峰会上表示,中国将于年内对已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7%税目产品给予零关税的待遇,并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此举体现了中国坚持
A.合作共赢理念,推动亚非地区共同发展&&&
B.求同存异思想,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C.和平共处原则,主导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D.开放包容态度,顺应多极化发展的潮流
28.撰写《大众传媒与现代公民素养》的论文,在图书馆查到了下面四篇文章。从篇名判断,最符合论文主题的是
A.现代社会互联网传播特点探究&&&&&&&&
B.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研究
C.网络背景下高中生形象的塑造&&&&&&&&
D.2014年央视收视率的调查分析
29.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9312;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9313;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9314;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9315;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A.&#9312;&#9314;&&&&&
B.&#9312;&#9315;&&&&
C.&#9313;&#9314;&&&&
D.&#9313;&#9315;
30.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
31.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当一国的通货膨胀率持续以两位数的水平变化时,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
B .百姓的储蓄意愿明显降低
.生产者投资欲望减弱&&&&&
D . 工薪阶层处于有利的地位
.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近年来,某省财政用于教育、社会保降与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降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长,2014
年达到75 . 6 %。这些支出
&#9312;能够有效促进财政收支平衡&#9313; 强化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旅础作用
&#9314; 有助于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9315;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9312;&#9313;&&&&
B .&#9312;&#9314;&&& C
.&#9313;&#9315;&& D .&#9314;&#9315;
.如果没有政府最低工资的形响,劳动市场通过供求力量将自动达到均衡。如图13所示,在E点实现均衡的劳动价格和劳动供求数量。现假定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资W1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由此带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最合理的是A
.推动企业科技创新,采用先进技术B .强化政府经济监管,激发劳动热情
C.增加劳动市场需求,减轻就业压力D .优化企业人才结构,增强竟争优势
34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9312; 滴水穿石& &#9313; 根系沃土&&
&#9314; 敬德保民&& &#9315;犬吠非主
&#9312;→&#9313;→&#9315;→&#9314;&&&&
B. &#9313;→&#9312;→&#9315;→&#9314;
&#9314;→&#9312;→&#9315;→&#9313;&&&&
D. &#9312;→&#9315;→&#9313;→&#9314;
35 .研究人员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如图14 )置于晴天的室外,对其进行24 小时测定,得出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15
)。该实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9312;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9313;
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9314;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坚持实事求是&#9315; 客现事物的联系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9312;&#9313;&&&&
B .&#9312;&#9315;&& C
.&#9313;&#9314;&&& D.
&#9314;&#9315;
36.一堵墙挡住了视野,找个东西把脚垫高.问题就解决了。可是找不到垫脚之物,于是,便把墙上的砖拆掉垫在脚下……&
。漫画(图16 )给我们的警示与下列古诗所蕴含的哲理最为接近的是A.踏玻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第&#8545;卷(非选择题)
37.(37分)图17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1)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108°E)的地形特征差异。(8分)
(2)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12分)
(3)分析楚河中游地区出现“秦腔飞地”的原因。(8分)
(4)楚河中游地区某中学的同学对造纸厂的规模是否扩大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选择你支持的一种看法,并为其提供论据。(9分)
A:可扩大造纸厂规模。&&&
B:不宜扩大造纸厂规模。
37.(37分)【答案】(1)(8分)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高北低),起伏较大。北侧: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低(北高南低),起伏较小。(2)(12分)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宽阔;气候较温和,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周边地区农业基础好,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3)(8分)地处古代丝绸之路;自然地理环境较好;关中地区人口迁移到此聚居,带来秦腔文化,并世代相传到今。
(4)(9分)支持A:农业发展为造纸工业提供更多的资源;两国经贸合作的加强,资金来源更充足;先进设备的引进,林木等资源利用率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扩大。
(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支持B: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大,市场有限;扩大造纸厂规模可能加剧水资源紧张;可能产生水体、环境污染;砍伐林木可以导致生态破坏。
(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解析】
试题分析:
&(1)从渭河两侧的等高线的数值及分布分析,南侧,等高线数值较大,表明地势较高,分布密集,表明地势起伏较大,其地形以山地为主;北侧,等高线数值较小,表明地势较低,分布稀疏,表明地势起伏较小,其地形应以高原为主。
&(2)从地形分析,两城市均位于河谷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广阔;海拔较低,且北侧有山地阻档,气候较温和;临近河流,水源充足;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好,农产品丰富;临近铁路,交通便利,是当地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
&(3)联系材料分析,楚河中游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交通便利;且临近河流,地平平坦,自然环境好;“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表明关中地区人口迁移到此蛋居,带来枣腔文化,并世代相传到今。
&(4)从该地造纸厂的区位优势分析A观点,从资源利用分析,当地农业发展可为造纸工业提供原料;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林木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国际合作分析,两国汪贸合作的加强,资全未源更充足,可以扩大造纸厂规模;从市场分析,经济发展,会使市场扩大。从市场规模、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
观点,从市场规模分析,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大,市场有限;从保护环境角度分析,当地降水较少,水资源缺乏,扩大规模会加剧水资源紧张;污水排放量增大,会造成水污染:砍伐林木增多,可以导致生态破坏。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描述地形特点、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工业生产的因素。
【名师点睛】地形特点 描述主要从两方面:一是地形类型及分布,二是地势起伏状况。造纸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产生大量废水;木材造纸工艺中原木处理所剩树皮、除沙器中排出沙石铁质等杂物、废纸造纸工艺中粗选排出粗大杂物、脱墨污泥、废水处理所得污泥等,都形成了造纸厂的大量废渣;所用蒸汽的生产过程要消耗化石燃料,若追溯到源头,原木生长、采运过程也要消耗能源,因而排放CO2、SO2、NOX等有害气体。
38.(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摘编自谢益罡《中国外交史》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解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来的油耗往来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摘自《周恩来政论选》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8分)
(3)就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10分)
(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解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10分)
39.(4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心逐梦的中国,正在以博大宽广的胸怀、心系天下的情怀,奏响“一带一路”交响曲,谱写自贸区战略新华章。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热烈响应。2015年3月,福建被国家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2015年4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福建自贸区)正式建立,实施范围涵盖平潭、厦门和福州三个片区。材料二&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自2013年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健全法制,国务院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协同实施,社会各界群策群力,福建自贸区筹建工作依法有序推进。目前,福建省围绕立足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要求,确立了自贸区重点实验项目186项,涉及体制创新、对台开放、投资管理、法制保障、市场监管等方面,自贸区建设全面铺开。
材料三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既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互动、共生共荣的历史。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之路。对此,同学们围绕“经济和文化何者先行”展开讨论。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概述“福建自由区”和“海丝核心区”的建设,对福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产生的积极影响(
( 2 )联系材料二,运用《 政治生活》 相关知识,简要分析福建自贸区建设应如何依法推进。(9 分)
(3)材料三中的讨论运用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简要说明他们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观点上的分歧。( 9
( 4 )参考材料一和材料三,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展望中华文化与沿线各民族文化交流合作的美实远景( 12 分)
选考部分(15分)
40.(15分)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2—海洋地理】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图18示意我国沿海局部海域波浪能密度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海域波浪能密度大小的南北差异,并分析其原因。(9分)
(2)简述我国波浪能利用的前景。(6分)
A.【选修2—海洋地理】【答案】(1)(9分)差异:北部密度较小,南部密度较大。原因:北部海域大陆架宽浅,海底摩擦作用大,波浪能密度较小;南部海域水深,海底摩擦作用小,波浪能密度较大。
(2)(6分)我国海岸线长,波浪能资源较丰富,海岸线曲折,适宜波浪能发展的地点较多;波浪能是可再生清洁能源。波浪能密度小,开发利用难度大,发电成本高。
【解析】试题分析:(1)从图示等波浪能密度值线数值分析,北部密度较小,南部密度较大。其原因受海域水深的影响,从等深线数值及分布分析,北部海域数值小,分布稀疏,表明大陆架宽浅,海底摩擦作用大,波浪能密度较小;而南部海域水深,海底摩擦作用小,波浪能密度较大。
(2)从波浪能利用范围分析,我国海岸线长,波浪能资源较丰富,且海岸线曲折,适宜波浪能发展的地点较多;从从波浪能的性质分析,波浪能是可再生清洁能源,其利用可以改善环境;从利用技术分析,波浪能密度小,开发利用难度大,且发电成本高。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海洋能源分布、影响因素及开发利用
【名师点睛】波浪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面广等优点。它是一种最易于直接利用、取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尤其是在能源消耗较大的冬季,可以利用的波浪能能量也最大。波浪的能量与波高的平方、波浪的运动周期以及迎波面的宽度成正比,而波高与风力大小、海水深度及海底地形有关。波浪能是海洋能源中能量最不稳定的一种能源。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近海水面异常升高,海水侵溢上陆的现象。图19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超警戒风暴潮平均发生次数的逐月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省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其原因。(9分)
(2)简述该省防御风暴潮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答案】(1)(9分)季节: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原因:该省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河流入海流量大,对风暴潮起顶托作用(或与天文大潮相逢),增加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次数。
(2)(6分)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加固堤防;保护生物(红树森、珊瑚礁)海岸,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
(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解析】试题分析:(1)从图示风暴潮时间分布分析,风暴潮主要集中分布在夏、秋季节,因风暴潮是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的,所以从风力分析,该省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从外因分析,夏秋季节降水多,河流入海流量大,受其顶托作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
(2)从监测分析,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从工程措施分析,加固堤防,营造沿海防护林;从非工程措施分析,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水文灾害的成因及治理。
【名师点睛】自然灾害防御措施分为非工程性措施和工程性措施。非工程性防御措施指建立监测与预报预警系统各应急机制;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强防洪规划与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生态环境意识。工程性防御措施指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具体方式:一是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二是可以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三是可以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
C.【选修6—环境保护】
图20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9分)
(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C.【选修6—环境保护】【答案】(1)(9分)特点:湿地面积减少。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开垦湿地。(2)(6分)
(2)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试题分析:(1)从图示数值分析,该区域湿地面积在减少。联系人口和耕地面积变化分析其原因,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人们开垦湿地面积增加;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导致城镇化水平提高,建筑用地面积增加,占用湿地面积增加。
(2)从湿地减少原因分析采取的措施,所以要退耕还湿地,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另外从法律法规分析,还要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湿地减少原因及保护措施。
【名师点睛】湿地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作用: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调节流量,控制洪水;保护堤岸,防风;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保留营养物质;提供可利用的资源;保持小气候;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航运;旅游休闲等。
选考部分(15分)
41.(16分(历史)
请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移、丁口隐瞒、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簿……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
——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
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6分)
(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10分)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89年,围绕着“人类应该在怎样的基础上缔造自己的社会?”。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辩论正在六边形的国土上展开。在争论的双方中,一方打着维护历史传统的旗号,积极鼓吹神赋权利、等级制度和行业组合;另一方则宣扬人类的创造性,主张天赋权利以及理性和正义。这场涉及哲理的政治辩论的关键所在,一言以蔽之,就是确认占法国人口三分之二的第三等级拥有何种地位。&&&&&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1791年宪法》是法国从传统的贵族社会跨入近代公民社会的法律标志。它规定,年满25岁的男子为公民,又提出财产资格限制,“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者享有选举权,为积极公民;未达到者无选举权,是消极公民。《1793年宪法》取消了积极公民与消极公民的划分。第二共和国时期,法国选民人数猛增至900多万。
&&&&&&&&&&&&&&&&&&&&&&&&&&&
——摘编自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1)材料一中大辩论的焦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成为焦点?(6分)
(2)材料二中法国是如何扩大民众选举权的?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这一进程的因素。(10分)
C.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鞠(审问)裳禁系”之权。&&&&&&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闻,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树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筒=通,下无怨滞。
&&&&&&&&&&&&&&&&&&&&&&&&&&&&&&&&
——摘自吴兢《贞观政要》卷二《求谏》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6分)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10分)
42.(10分)思想政治
请在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填涂选答得题号。
A【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把团结统一看做“天地之长经,古今之通义”近代以来,在抵御外来侵路和长期革命斗争中,各民族人民形成了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血肉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1)&我国的国家组织形式是(4分)
A单一制&&&&&&&&
B联邦制&&&&&
B[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
篮球场上,某著名球星行云流水般的摆脱防守队员,优雅地上蓝或远投,当人们问他是如何做到的这一切时,他很自然地说,这就是“球感”。一个熟练的司机面对复杂的交通状况,不需要经过完整的推理,就能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处理,这就是所谓的“路感、车感”
上述看似不假思索的“感觉”,并不是一种本能的反应,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洞察事物的思维活动。
(1)&思维角度看,这种特殊的思维活动称之为(4分)
A类比&&&&&
B直觉&&&&&&&
(2)结合材料,简要说明这种思维活动所具有的特征(6分)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文综(历史部分)答案解析(正式版)
13.【答案】B
&14. 【答案】D
试题分析:根据“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景德镇”,可见景德镇一词是在宋朝出现,排除A;根据“镇民陶玉者”,可见陶玉身份不是官营手工业者,排除B;题干中并没有体现该产品闻名海外,排除C;根据“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说明陶玉通过进贡朝廷,使得瓷器闻名天下,因此选D。
15. 【答案】B
试题分析:“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说明A解读错误;“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说明强调集体议决,因此选B
;C在题干中没有充分体现;“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说明D解读错误。
16. 【答案】C
&17. 【答案】C
试题分析:“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大意是说先要让百姓生活富足,然后才能推行教化,移风易俗,说明顾炎武在改造社会风俗上把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结合起来,因此选C,ABD三项都与题干意思不符。
18. 【答案】D
试题分析:根据图表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过渡时期”是指年期间,而图中显示1956年以后工业总产值高于农业总产值,排除A;“三大改造期间”是指年期间,而图中显示1953年-1955年期间工业总产值低于农业总产值,排除B;“一五”计划完成时是在1957年,而1956年以后农业总产值呈现下降趋势,排除C;1958年大跃进开展,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影响了农业的生产,因此选D。
19. 【答案】A
【解析】&20.
试题分析: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美国建国之初实行邦联制,它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各州联合体,邦联政府没有一个主权国家应有的宣战、媾和、签约、发行货币、借债、征兵和征税等权力,排除A;邦联议会的决议需要征得各州同意,但不是邦联政府各项活动须听命于各州,排除C;D在图片中无从体现,因此选B。
21. 【答案】A
&22. 【答案】B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16、17世纪”,
“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据此排除ACD,进化论属于生物科学理论,而且由达尔文于19世纪中叶提出;量子论是关于微观世界的认识,而且由普朗克在20世纪初提出;相对论虽然涉及对宇宙的认识,但是是由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因此选B,牛顿在17世纪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23、【答案】C
试题分析:根据“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客观、如实地反映了当时俄国农民的状况,因此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家,ABD都理解错误。
24、【答案】A
【答案】(1)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正处于不利阶段;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答对其中四点即可)
(2)关键问题:台湾问题。
转折点: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3)反应: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重大改变: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日本:甲午战争及30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中国:甲午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铭记历史,开创未来。(言之有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信息“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得出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正处于不利阶段等要点;结合所学知识,“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
得出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等要点。&(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得出中美两国关系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等要点,再结合所学,得出中国自身国际地位提高等要点。
(4)注意题目设问要求“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从日、中两方面”,结合所学知识,从日本的角度来说,甲午战争及30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日本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珍爱和平;从中国的角度来说,甲午战争以来,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中国也应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开创未来。
41.(16分(历史)
请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答案】(1)法令:方田均税法。
目的:均摊赋税;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答对其中2点即可)
(2)表现:旧田制瓦解,租佃经济确立。
简析:长期以来遗留的弊端延续到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王安石试图扭转积贫积弱的局面,契合时代要求;应将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置于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答对其中2点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答案】(1)焦点:第三等级的地位。
原因:国王实行专制统治,维护等级制度;第三等级占人口多数,是税收的主要承担者。
(2)扩大:法律保障;降低、取消财产等限制。
因素:启蒙思想的传播;多次革命的推动;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这场涉及哲理的政治辩论的关键所在,一言以蔽之,就是确认占法国人口三分之二的第三等级拥有何种地位”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法国当时处于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下,国王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教士和贵族所属的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是特权等级,他们享有高官厚禄却不纳税。第三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工人、农民和城市平民,他们没有政治地位,在经济上受盘剥。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1791年宪法》”“《1793年宪法》”得出法律保障;“《1791年宪法》提出财产资格限制,把公民划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
《1793年宪法》取消了积极公民与消极公民的划分”
得出降低、取消财产等限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阶级关系、思想等角度回答,如思想上启蒙思想的传播;政治上多次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关系上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C.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答案】(1)特点:增加人数;增设下属部门;扩大职权(赋予拘禁权力)
(2)原因:隋炀帝暴政;大臣不敢进谏。
分析:通过自省、纳谏防止或纠正决策失误;以御史制度约束官吏;正人与正己相结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文综(政治部分)答案解析(正式版)
25.【答案】 D
试题分析: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一切重大事务,享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材料中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经历的过程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也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9314;&#9315;适合题意,&#9312;&#9313;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6.【答案】A&考点:中国共产党和为人民服务政府的有关知识
27.【答案】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中国对已建交的的最不发达国家97%税目产品给予零关税的待遇,并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这体现了中国坚持合作共赢理念,推动亚非地区共同发展,A适合题意;B、D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C中的“主导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我国的外交政策
28.【答案】C&考点:大众传媒的重要性
29.【答案】D
试题分析:本体可用排除法来做,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不是自然现象,&#9312;是错误的,排除;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9314;是错误的,排除;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9313;&#9315;正确且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30.【答案】B&考点: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31.【答案】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对通货膨胀的描述可以看出,通货膨胀率持续以两位数的水平变化时,物价全面而持续的上升,货币的购买力降低,货币贬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利于生活质量提升,A、D是错误的;此时百姓的储蓄意愿明显降低,B适合题意;通货膨胀意味着经济过热,生产者投资欲望增强,C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通过膨胀的影响
32.【答案】D&考点:财政的作用、科学的宏观调控
33.【答案】A
试题分析:本题是图示类试题,要正确解读材料有效信息。在E点实现均衡的劳动价格和劳动供求数量,假定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资W1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有利于增加劳动力供给,不利于缓解就业压力,C是错误的;此时企业会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推动企业科技创新,采用先进技术,A适合题意;B、D不符合材料要求,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价格变动的影响、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34.【答案】A
试题分析:本题是传导型试题,要正确理解顺序变化。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故正确的是&#9312;→&#9313;→&#9315;→&#9314;,本题答案选A。
考点:意识的产生
35.【答案】D&考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联系的多样性
36.【答案】B考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9.【答案】
(1)&#9312;有利于实施自主创新驱动战略,增强创新能力,为福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9313;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9314;有利于抓住机遇,扩大和深化闽台经济合作;
&#9315;有利于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创新,提高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
&#9316;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提 高对外开放水平。
(答对4点即可,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9312;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加强依法执政,加强对自贸区建设的领导;
&#9313;人大要依法行使权力,完善自贸区相关法律,加强监督;
&#9314;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科学依法民主决策,自觉接受监督;
&#9315;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依法有序参与自贸区的建设。
(答对3点即可,若考 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9312;他们都坚持了两点论,都看到了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既要开展经济合作,又要开展文化交流;他们都坚持了重点论,观点一主张经济为重,观点二主张文化为重。
&#9313;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所坚持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4)&#9312;文化在交流与传播中发展,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来源:Z|]
&#9313;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共同繁荣;
&#9314;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在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中不断创新,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来源:学科网]
试题 分析:
(1)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福建自贸区”和“海丝核心区”的建设对福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产生的积极影响,属于意义类试题,综合性较强,能力要求较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创新驱动战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扩大经济合作、改革、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知识回答。
(2)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福建自贸区建设应依法推进,属于措施类试题,对于此类试题首先要分主体、多角度的回答。解答时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健全法制”“国务院统筹协调”“社会各界群策群力”,然后调动运用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和公民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并结合材料福建自贸区建设进行回答。
(3)本题考查知识明确具体,即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解答时首先回答两点论和重点论指的是什么,然后结合材料中的做法进行分析;对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观点上的分歧,主要从影响认识的因素等角度进行回答。
(4)本题考查的角度是“文化发展”,即文化生活的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设问指向展望中华文化与沿线各民族文化交流合作的美好远景,实质是分析这样做的意义,可以文化的多样性要求交流传播,提高软实力,继承发展并推动创新等角度概括和总结。
考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和公民的有关知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42.【答案】
A【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2)&#9312;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9313;不断增强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民族团结;
&#9314;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入侵和占领,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
B【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
(2)&#9312;直觉具有敏 捷性。上述情景中,思维过程都是瞬间完成的,难以完整描述;
&#9313;直觉具有总体性。上述情景中,直觉都是对认识对象整体的觉察;
&#9314;直觉具有猜测性。上述情景中,直接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可靠,还需要进一步理论认证和实践检验。
试题分析:
A【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1)国家形式包括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也是统治阶级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组织政权,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国家的结构形式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分为单一制和联邦制,我国是单一制国家,A适合题意,排除B。
(2)我国是单一制国家,要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本题考查的是怎么做,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难度不大。
B【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
(1)解答本题首先要区分类比、直觉和演绎。类比的灵感来自对过去经验的原型启发或使原型发生某种变形、转化;直觉,是不假思索就快速冒出来的想法或者厌恶喜好,为我们提供不一定可靠的想法,直觉的发生是迅速的,明显发生在理性思维启动之前;演绎是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从一些假设的命题出发,运用逻辑的规则,导出另一命题的过程。通过材料中的“感觉”可以看出属于直觉。
(2)本题考查的是直觉这种思维活动所具有的特征,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难度不大。
考点:国家的结构形式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思维活动及直觉的特点
文综历史答案
12.C& 13.B&
14.D&& 15.B&
16.C& 17.C&
18.D& 19.A&
20.B& 21.A&&
22.B&& 23.C&
(1)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正处于不利阶段;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答对其中四点即可)
(2)关键问题:台湾问题。
转折点: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3)反应: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重大改变: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日本:甲午战争及30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中国:甲午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铭记历史,开创未来。(言之有酌情给分)
41、(16分)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法令:方田均税法。
目的:均摊赋税;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答对其中2点即可)
(2)表现:旧田制瓦解,租佃经济确立。
简析:长期以来遗留的弊端延续到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王安石试图扭转积贫积弱的局面,契合时代要求;应将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置于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答对其中2点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焦点:第三等级的地位。
原因:国王实行专制统治,维护等级制度;第三等级占人口多数,是税收的主要承担者。
(2)扩大:法律保障;降低、取消财产等限制。
因素:启蒙思想的传播;多次革命的推动;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特点:增加人数;增设下属部门;扩大职权(赋予拘禁权力)
(2)原因:隋炀帝暴政;大臣不敢进谏。
分析:通过自省、纳谏防止或纠正决策失误;以也是制度约束官吏;正人与正己相结合。
文综地理参考答案
1-5:DCABA& 6-10:CDBAB&
(1)(8分)
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高北低),起伏较大。
北侧: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低(北高南低),起伏较小。
(2)(12分)
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宽阔;气候较温和,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周边地区农业基础好,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3)(8分)
地处古代丝绸之路;自然地理环境较好;关中地区人口迁移到此聚居,带来秦腔文化,并世代相传到今。
(4)(9分)
支持A:农业发展为造纸工业提供更多的资源;两国经贸合作的加强,资金来源更充足;先进设备的引进,林木等资源利用率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扩大。
(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支持B: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大,市场有限;扩大造纸厂规模可能加剧水资源紧张;可能产生水体、环境污染;砍伐林木可以导致生态破坏。
(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40、(15分)地理
&& A、【选修2-海洋地理】
&& (1)(9分)
差异:北部密度较小,南部密度较大。
原因:北部海域大陆架宽浅,海底摩擦作用大,波浪能密度较小;南部海域水深,海底摩擦作用小,波浪能密度较大。
(2)(6分)
我国海岸线长,波浪能资源较丰富,海岸线曲折,适宜波浪能发展的地点较多;波浪能是可再生清洁能源。波浪能密度小,开发利用难度大,发电成本高。
B、【选修6-自然灾害与防治】
(1)(9分)
季节: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原因:该省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河流入海流量大,对风暴潮起顶托作用(或与天文大潮相逢),增加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次数。
(2)(6分)
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加固堤防;保护生物(红树森、珊瑚礁)海岸,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
(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C、【选修6-环境保护】
(1)(9分)
特点:湿地面积减少。
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
(2)(6分)
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我的更多文章:
( 22:02:44)( 21:47:03)( 16:40:00)( 16:28:44)( 13:03:04)( 13:02:38)( 12:33:48)( 12:25:3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