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职业,真的不如猫犬吗?

收藏!50篇绝美小古文:中文之美,尽在此间!
什么是小古文?就是那些短短的、浅浅的,读起来很好玩、很有味道的文言故事和文言经典句段。
书声琅琅,开卷有益,文以载道,继往开来。爱上小古文,不在实用,而在文化。诵读古文,切身感受汉语言的典范,为的是在我们和孩子心中打下一生受用的中国文化底子。
丨言物、景篇丨
杨柳,随处可种,临水尤宜。春初发叶,旋开黄花。及春末,叶渐多。花中结实,细而黑。蕊落,有絮绽出,质轻如棉,色白如雪,随风飞舞,散于各处。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大雪之后,庭中积雪数寸,群儿偕来,堆雪作人形。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跌坐如僧。有顷,日出雪融。雪人亦消瘦,渐化为水矣。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天热则下雨,天寒则下雪;热天夜有露,寒天夜有霜;雪为雨所变,霜为露所成。雨雪霜露,随天之寒热而异也。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午饭既毕,天气郁蒸,苍蝇纷飞庭前。少顷,大风陡起,沙尘扑面。黑云自西北来,电光四射,雷声隆隆,大雨骤至,沟浍皆盈。未几,雨霁,夕阳返照墙隅,豁然开爽,暑热尽退。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之谓五岳;饶之鄱阳,湘之青草,巴之洞庭,润之丹阳,苏之太湖,此之谓五湖。
不倒翁,状似老人。头大。身短。须长。发秃。耳、目、口、鼻皆全。上轻下重。以手推之,随倒随起。
四面陆地,水潴其中。小者曰池,大者曰湖。湖水深阔,巨舟可以往来。水中产鱼虾,多菱藕,而灌田尤便。故湖滨之田,收获恒丰。
苏公堤,春时晨光初起,宿雾未散,杂花生树,飞英蘸波,纷披掩映,如列金铺绣。览胜者咸谓四时皆宜,而春晓为最。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丨智慧篇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曹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司马光幼时,与群儿戏于庭前。有一儿,误堕水缸中。群儿狂叫,皆惊走。光俯取石,急击缸,缸破水流,儿得不死。
丨明理篇丨
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君子与小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儿骄而不泰。”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意志和品质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吾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 往也。”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饭。待我与其对立在此。"
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构,非所以得名也。
丨四季篇丨
首四时,苏万汇者, 春也。气暖则襟韵舒,日迟则烟气媚。百鸟和趾于南亩,游人联辔于东郊。风光之艳,游赏之娱,以为最矣。
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于村外,春花徇烂,妇女戏秋千于杏园,小姊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寻芳水滨,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溽暑蒸人,如洪炉铸剑,谁能跃冶?须得清泉万派,茂树千章,古洞含风,阴崖积雪,空中楼阁,四面青山,镜里亭台,两行画鶾,湘帘竹簟,藤枕石床:栩栩然,蝶欤周欤,吾不得而知也。
金风瑟瑟,红叶萧萧,孤燕排云,寒虫泣露,良用凄切。可爱者:云剑长空,水澄远浦,一片冷轮,皎皎碧落间,令人爽然。南楼清啸,东篱畅饮,亦幽人行乐时也。银蟾皎洁,玉露凄清,四顾人寰,万里一碧。携一二良朋,斗酒淋漓,彩毫纵横,仰问嫦娥:“悔偷灵药否?”安得青銮一只跨之,凭虚远游,直八万顷琉璃中也。
冬虽隆寒逼人,而梅白松青,装点春色;又感六花飞絮,满地琼瑶。兽炭生红,蚁酒凝绿;狐裘貂帽,银烛留宾;在尾兔毫,彩笺觅句:亦佳事也。至如骏马猎平原,孤舟钓浅濑:豪华寂寞,各自有致。
丨寓言篇丨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北人不识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丨读书篇丨
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 ,则于禽兽何异?
读书有三到
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读书需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古之学者为己, 以补不足也; 今之学者为人, 但能说之 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 今之学者为己, 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 , 春玩其华 ,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丨励志篇丨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对,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少年中国说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猫捕鼠,犬守门,各司其事。人无职业,不如猫犬。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来源丨古典书城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民国时期课本 读者上刊登过谁有民国时期课本?【课文原文】猫捕鼠,犬守门,人无职业,不如猫犬.一十八字,道出生命的庄重.进化的自然选择,适己而利人,善哉.不可无职业,也不可职业乱窜.犬捕鼠,多管闲事;猫看门,形同虚设.世上职业千万,有需要就有职业;可世上好职业只有一种:喜爱又能谋生.各司其职,便能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或能走向按需分配.这些宏大的道理和主义,猫犬不懂,却能身体力行.&&就是这样的,有人能发我一份吗?因为注释写得很好,想收藏呢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第一课是职业吧 你百度搜一下句子就能看到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答案就在这老课本里
&发现你的生活美学&拾遗
2005年,温家宝去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在听完总理介绍的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后,钱学森感慨:“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然后,钱老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十年来,大家一直在寻找“钱学森之问”的答案,但很多人看了民国老课本后说:部分答案就在这旧书里。
1958年,邓康延出身于西安,父母是支援大西北的知识分子。一出生,邓康延就赶上大跃进,接着又遇上可怕的三年大饥荒。后来,他外婆回忆说:“食堂领了两碗稀粥,小外孙呼噜噜喝完一碗,又把外婆的一碗喝了。”
好不容易上学了,又碰上文革。满街都是批斗游行、大字报传单。“正读石木水火的课本被急停,老师要求大家抄写最高指示。还没来得及学‘日月星辰’,美好的小学生活就突然变味了。”也许,正是经历了可怕的岁月,邓康延后来特别喜欢钻研历史,“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就没有未来,历史蕴含着经验和教训,如同镜子。”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邓康延考上了西安矿业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煤科院西安分院,“当了十年的地质工程师。”但邓康延并不太喜欢地质工作,从小喜欢舞文弄墨的他,一直梦想“找个码字的工作”。1992年,他终于憋不住了,破釜沉舟放弃编制,奔赴深圳,开始了15年的“文艺中年之旅”。先是到《深圳青年》做了编辑,然后是策划总监、编辑部主任,最后又去《凤凰周刊》做了主编。
2006年,在《凤凰周刊》任主编的老邓,接待了一拨热爱田野调查的朋友,席间听到中国远征军的壮烈故事后,老邓悲从中来,拍桌长叹:“对于逝去的历史,最好的纪录是影像,我以后一定要拍个纪录片,还原真相,还远征军尊严。”不久,一家公司找到邓康延,想把远征军故事拍成电视剧,老邓回答:“这个题材,我只拍纪录片。”没想到,这家公司竟然答应了。
2007年,老邓去了云南。为了拍摄好《远征军》,除了寻找活着的老兵外,他还四处搜寻当年的书籍报刊。在一个旧货市场淘书时,他发现了几册民国年间的小学课本,看见编校者竟是蔡元培、叶圣陶等大家,处于好奇,老邓买了下来。回到招待所,翻开一读,老邓立马被征服得五体投地。“那天下午,我竟然没有起过身。”
“竹几上,有针、有线、有尺、有剪刀,我母亲,坐几前,取针穿线,为我缝衣。”寥寥数语,全是白描,只是把针头线脑的字,集中起来给孩子认识,但慈母手中线的唐诗意境,却翩然跃于纸上。“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最后一句,突然一转,那只羊就变成了哲学家,生活的审美和情趣一下流淌出来。“开学了,我们选举级长,谁得的票最多,谁就当选。”谁得的票多,谁就当选。不是因为老师指定,不是因为他是官二代或富二代。这就是1920年代的公民教育。
学生入校。先生曰“汝来何事”。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先生曰“善,人不读书,不能成人”。
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力透纸背的温润、儒雅、笃定,让老邓读得全身血液都澎湃起来:
“感触最深的有三点:一是教材内容极为丰富:讲伦理、塑审美、育习惯,既注私德教育,也重公德培养。二是教材编撰理念十分先进:无虚伪说教,无空洞口号,家国之源、江山之远、永恒之义,多在平白明净的故事之中。三是文字之美远胜今天。文字清新质朴,却极具意象之美,让人感受到母语久违的自然和张力。”老邓,一下爱上了民国老课本。
从此,老邓开始搜集民国老课本。北京潘家园、西安朱雀路,深圳新秀村、广州珠海中路,纽约的唐人街、巴黎的旧书市场,都成了他流连淘书的宝地。为了搜集民国老课本,他甚至专门去过几次台湾,“结果大失所望,所见既少且糙。后来才明白:国民党溃退台湾时,细软都不及带,更何况课本。”不过几年下来,老邓还是收获颇丰,“一共收集了千余册民国老课本。”
老邓一边收藏,一边研究。发现民国年间,纵是兵荒马乱,但其小学课本,却那么从容淡定,“上有信念,下有常识,小学课本集二者于一身,于沧桑百年后愈见纯真。”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接着,辛亥革命结束帝制,于是,新式学堂如春笋破土而出,蔡元培、张元济、陶行知、沈颐、叶圣陶、丰子恺、夏D尊等一流大学者、教育家、艺术家、出版家,怀抱为民族未来谋福祉的愿景,“开始专心致志编撰小学课本。”
为了让课本既有工具性,又兼具人文性、文学性,既承袭传统文化的风骨,又带有面向世界的开明,大学者们可谓绞尽了脑汁。“共同讨论,反复修改,常为一字,费事恒至一二日。”邓康延看过一则民国资料:大学者们在编撰一课时,为用“来来来,来上学”,还是用“去去去,去上学”而争论不休。有学者认为“来”字笔划多,小孩不易学,应改成“去”。但又有人反驳说“去字太俚”,不庄重,几天争执,最后出现在课本上的还是“来来来,来上学”。每本书,就是这么一点一点抠出来的。
“老课本的编著是民间的,无关君王军阀权贵,崇尚天道伦常自然,有着民族风骨的例证,透着民众皮肤上的冷暖,不呼口号,不居高临下,不繁文缛节。仁爱、礼仪、诚信、情趣、方法、逻辑,家国之源、江山之远、永恒之义,多在平白明净的故事情节和写人状物中。”那一代大知识分子,就这样把自己的理想和情怀,编撰融入进一张张书页里。
研究这些民国老课本后,老邓开始给报刊撰写一些阅读体会,没想到这一写,竟然炸锅了。《读者》《读库》等报刊纷纷开辟专栏,让老邓为其撰写“老课本之新阅读”。写着写着,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既然大家这么喜欢民国老课本,我为何不精挑细选汇编成书呢,让大家躺进原汁原味的故纸堆里,好好做一回“民国的孩子”。
说干就干。这一页书的字缺了几个,“那我就从别处挖过来。”这一页书的图比较模糊,“那我就使用电脑来修复。”…………花了半年时间,老邓杂取各种老课本之精华,汇编成一本书。民国老课本虽然文字优美,但如今语境毕竟不同于当年,“为了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我决定为原文配上精短诠释。”
课文《职业》一课,原文是:“猫捕鼠,犬守门,人无职业,不如猫犬。”老邓在原文后诠释数语:“一十八字,道出生命的庄重。进化的自然选择,适己而利人,善哉。不可无职业,也不可职业乱窜。犬捕鼠,多管闲事;猫看门,形同虚设。世上职业千万,有需要就有职业;可世上好职业只有一种:喜爱又能谋生。”
课文《荷》一课原文是:“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老邓在原文后诠释数语:“华夏之荷,非我华族难晓其味,断之有丝,断之有思。”为“断之有丝”续一句“断之有思”,便从植物升华到民族精神,境界一下开阔起来。老邓就这样用“点睛之笔”,以新时代之精神解读老课本之灵魂。
新阅读》一书出版后,陈丹青看了,感叹:“民国课本好善良啊!”席慕蓉看了,震惊,写了一篇《民国初年的奇书》。张晓风看了,买了20本,专门送给文化界的朋友。“什么是潜移默化的教育?这才是!”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石鸥,一直在研究教科书演进史,看了《老课本
新阅读》后说:“钱学森之问的答案就在这里。”
建国初期的语文课本
五六十年代的语文课本
1970年代的语文课本《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叶开,曾多次声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
“小学语文教育,从教育理念开始,就大错特错了。教材里的课文很多都极其糟糕,充满了赤裸裸的说教和假大空的情感……”2009年,以网络为平台探讨教育问题的“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提交了一份20万字的研究报告,历数小学语文教材的“四大缺失”:事实的缺失、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而这些缺失的东西,都在民国老课本里。“翻看民国老课本,就像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向我们娓娓道出教育的内核。”
1980年代的语文课本
1990年代的语文课本
2000年代的语文课本其实在民国,不光是语文教材,就是算术、音乐、美术、农业等课本,也都充满了信念、常识和情怀。民国时期学者编纂教科书的态度,犹如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充满了童心、慈悲心和父母心。哪怕是一本地理教材,也编得让人拍案叫绝。
如何向孩子阐释地球是圆的?民国地理老课本是这样教的――“王生不明地球的形状,他哥哥对他道:地圆像皮球,所以我们叫他地球。试立在海岸,远望来船,必先见桅杆,后见船身,这便是地圆的实证。”再辅以配图佐证:“在岸上望海船,见甲船全身时,乙船只见桅杆,丙船则全不见,可证地为圆形。”通俗易懂,明白晓畅。
山东,如跪倒的骆驼
陕西,如风中舞着的美女各省形状的比喻,也让人绝倒。“南同江苏分界,西南与河南比邻,北沿渤海,东为半岛:山东省是也。山东地势中部多山,最著名的是泰山;北部有黄河入海口,物产不多,只有煤矿最著名。”“陕西省,古称关中,在山西河南的西面,地势都是山川,农产很多,煤矿要算是中国最丰富的地方了。”这样的地理,是不是充满了趣味和想象力?
无论走到哪里,邓康延包里,都带着那本1933年出版的《模范公民》第八册。这本书,是他在广州集邮市场寻得的,虽然只花了5块钱,但老邓却当作宝贝。“从邂逅起就一直置于我随身的手袋。它身轻不过二三两,但里面蕴藏着深厚的公民意识和令人敬仰的道德风范。”
《模范公民》第八册第一条,不是宏大的爱国、主义或理想,而是“要留心研究新事物”,“这些模范事体,可亲可敬、易施行、不过时。”老邓特别喜欢,于是费尽心力,终于找全了《模范公民》八册书。找全一看,老邓更是震撼不已。从卫生、游息、修身、伦理等等方面,图文并茂地教习孩子怎么做人处世。“邂逅1933年的中国公民,与之对比,我深感惭愧。”如今,民国范一词甚是流行,可民国人为什么都那样有范?在《模范公民》中可以找到答案。“大国民的生长,靠的就是小时候、小本子、小事情。”
傅国涌先生说过一段话:“小学教科书固然不能为一个民族提供文明的高度,但是它能够为一个民族提供文明的底线。”源头的石头改变了河流的方向,这或许就是民国一代出大师的一大原因吧!研究越深入,老邓越觉得有责任。
“我应该好好挖掘整理这些老课本,
因为里面蕴藏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很值得现在的教师和家长学习。”于是,老邓又开始埋头整理《有声有色有山河――民国音乐美术老课本赏析》等书籍。
老课本里有一课叫《天初晚》书中有一幅插图非常有意思:一个小孩打开窗户眺望远方,天边一轮月亮透过薄云升了起来。此番情景,不禁让人想起:2007年,温家宝在同济大学演讲时,引用了黑格尔的一句名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老邓挖掘整理这些民国老课本,就是希望我们能从这些故纸堆里学会仰望天空。
一位西方教育家说:“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使生命产生敏感。洞彻人心者,人心生光明。”民国老课本就做到了这一点。“你从父母那里,学到爱、学到笑、学到怎样走路,可一打开这些课本,你发现你有了翅膀。”
发表于:16-09-30 19:51
周有光说,他经历了5个时代,最好的就是民国时代。政府实行市场经济,百姓可以自己办报,建党,这个老头子真会瞎说。
发表于:16-10-02 12:19
以下是引用 第2楼 @brysjhh 的话:
周有光说,他经历了5个时代,最好的就是民国时代。政府实行市场经济,百姓可以自己办报,建党,这个老头子真会瞎说。...
伟大的毛主席、共产党带领全中国人民埋葬了旧世界,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发表于:17-04-17 20:08
以下是引用 第3楼 @hajxt66 的话:建立了新中国!...记得我学的小学语文课本第一课是毛某某万岁,第2课是某某党万岁,3课、4课是某某国万岁、某大团结万岁。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15.00(6.0折)
¥24.60(7.5折)
《民国老课本?最好的国文课:重回少年》是商务国语教科书的精选之作,内容包括民国时期最通行、质量最高的三种小学教材。它从居家、处世方面取材,从儿童周围事物和见闻出发,注意农业、工业、商业等...
¥19.00(6.8折)
¥18.00(7.2折)
¥18.00(7.2折)
¥64.80(7.2折)
上篇 第 1 课 清洁 第 2 课 起居 第 3 课 节饮食 第 4 课 惜物 第 5 课 惜时 第 6 课 爱亲 第 7 课 事亲 第 8 课 孝亲 第 9 课 友爱 第10课 正直 第11课 礼貌 第12课 睦邻 第13课 储蓄 第14课 好学 第15课 去争 第16课 爱同类 第17课 合群 第18课 济贫 第19课 职业 第20课 勇敢 第21课 镇定 第22课 戒惰 第23课 卫生 第24课 友爱 第25课 投报 第26课 亲恩 第27课 母羊求救 第28课 食礼 第28课 不误时 第30课 不妄语 第31课 不拾遗 第32课 御侮 第33课 读书 第34课 燕子 第35课 蝙蝠 第36课 鹦鹉 第37课 蟋蟀 第38课 蜜蜂 第39课 击球 第40课 松 第41课 采桑 第42课 樱桃 第43课 指甲 第44课 洒扫 第45课 苍蝇 第46课 帽 第47课 衣 第48课 文彦博 第49课 司马光 第50课 诚实童子 第51课 爱弟 第52课 陪客 第53课 孔融 第54课 布 第55课 蚁斗 第56课 蜘蛛结网 第57课 打麦 第58课 逐雀 第59课 母鸡 第60课 勿贪多 第61课 张元 第62课 教弟 第63课 插秧 第64课 水 第65课 火 第66课 勿戏火 第67课 贾易 第68课 路遇先生 第69课 守信 第70课 人影 第71课 灯 第72课 乘凉 第73课 萤 第74课 蚊 第75课 食瓜 第76课 荷 第77课 藕粉 第78课 魏文侯 中篇 第 1 课 学堂 第 2 课 匡衡 第 3 课 孝子 第 4 课 米 第 5 课 衣服 第 6 课 烹饪 第 7 课 蜻蜓 第 8 课 灯花 第 9 课 中秋 第10课 中秋 第11课 诳语 第12课 公园 第13课 猴戏 第14课 鸡 第15课 洁净 第16课 鸦与鸭 第17课 枭 第18课 牛 第19课 口 第20课 兵队之戏 第21课 犬衔肉 第22课 守株待兔 第23课 居室 第24课 朋友相助 第25课 归家遇雨 第26课 职业 第27课 父母之恩 第28课 雪 第29课 方位 第30课 卫生 第31课 冬季 第32课 放假歌 第33课 元旦 第34课 吉凶 第35课 刘宽 第36课 多言无益 第37课 傅迪 第38课 黄莺 第39课 萧遥欣 第40课 妆饰 第41课 偶像 第42课 茶 第43课 松 第44课 牝狗 第45课 宋太祖 第46课 韩乐吾 第47课 桑 第48课 击球 第49课 蝴蝶 第50课 骆驼 第51课 烟 第52课 酒 第53课 多食之害 第54课 邴原 第55课 鹬蚌相争 第56课 杞人忧天 第57课 群羊 第58课 狼 第59课 长江 第60课 绣花枕 第61课 铁 第62课 兵器 第63课 竞渡 第64课 爱兄 第65课 姐妹 第66课 大雨 第67课 贪食之蝇 第68课 野彘 第69课 采菱 第70课 不洁之害 第71课 象 第72课 狮 第73课 二虎 第74课 湖 第75课 西瓜 第76课 黄豆 第77课 画竹 第78课 桂 下篇 第 1 课 兄弟入学 第 2 课 时辰钟 第 3 课 走马灯 第 4 课 勤勉 第 5 课 夏至谚 第 6 课 女子宜求学 第 7 课 兽 第 8 课 枭逢鸠 第 9 课 果园 第10课 菊 第11课 杨布 第12课 帘 第13课 洗衣 第14课 游戏 第15课 勤学 第16课 器具 第17课 镜 第18课 车 第19课 象 第20课 笔 第21课 狼 第22课 岁寒三友 第23课 雪人 第24课 敬老 第25课 戒诳语 第26课 大言 第27课 自治 第28课 全体之功用 第29课 齿 第30课 剪发 第31课 纸鸢 第32课 草帽 第33课 杨柳 第34课 蚕 第35课 丝 第36课 陆 第37课 水 第38课 地球 第39课 运动 第40课 蚁行球上 第41课 黄帝 第42课 嫘祖 第43课 禹 第44课 汤武 第45课 牡丹芍药 第46课 笼球 第47课 驴遇虎 第48课 杀雁 第49课 跳绳 第50课 永某氏之鼠 第51课 黔之驴 第52课 临江之麋 第53课 少慧 第54课 太湖 第55课 石钟山 第56课 鲍氏子 第57课 李园童子 第58课 异宝 第59课 虎丘 第60课 嵩山 第61课 洞庭湖 第62课 戒惰 第63课 陶侃 第64课 诚实学生 第65课 传书鸽 第66课 电话
&&&& 上篇 &&&& 第1 课 清洁 &&&& 王儿好清洁,头常沐,身常浴,衣服常洗。 &&&& 第2 课 起居 &&&& 夜间早眠,日间早起。 &&&& 第3 课 节饮食 &&&& 渴则饮,饥则食,多饮多食,皆能伤身。 &&&& 第4课 惜物 &&&& 用物宜爱惜,不可妄费。 &&&& 第5课 惜时 &&&& 温课既毕,尚有余时,兄习图画,妹学手工。 &&&& 第6课 爱亲 &&&& 父往他乡,女随母,送于门外,请父早归。6爱亲2 &&&& 第7课 事亲 &&&& 黄香九岁,事父至孝,夏则扇枕席,冬则以身温被。 &&&& 第8课 孝亲 &&&& 朱儿事亲孝。每得食物,必以奉母。一日,至姑家。姑给以果饵(ěr),儿不食,姑问故,对曰:将携归奉母也。 &&&& 第9课 友爱 &&&& 放假回家,兄招妹,往庭中,同拍皮球。 &&&& 第10课 正直 &&&& 韩康入山采药,卖之于市,三十余年,口不二价。 &&&& 第11课 礼貌 &&&& 门外客来,迎入室中,正立客前,对客行礼。 &&&& 第12课 睦邻 &&&& 母在厨房,制糕已成,命儿捧糕,送往邻家。 &&&& 第13课 储蓄 &&&& 左儿家贫,母与以钱,不肯妄用,贮之匣(xi&)中, 用以买书。 &&&& 第14课 好学 &&&& 李敬文,年六岁,时向其姊问字,渐通字义。 &&&& 第15课 去争 &&&& 与人共饭,不可争食,与人同行,不可争先。 &&&& 第16课 爱同类 &&&& 一犬伤足,卧于地上,一犬见之,守其旁不去。 &&&& 第17课 合群 &&&& 群鸟筑巢,或衔树枝,或衔泥草,一日而巢成。 &&&& 第18课 济贫 &&&& 女出门,见贫妇,衣服不完,入门告母,母取旧衣赠之。 &&&& 第19课 职业 &&&& 猫捕鼠,犬守门,各司其事,人无职业,不如猫犬。 &&&& 第20课 勇敢 &&&& 两雄鸡,斗院中,皮破血流,羽毛纷落,而奋斗不止。 &&&& 宗悫(qu&)年十四,有盗至,悫挺身拒之,盗十余人,不得入室。 &&&& 第21课 镇定 &&&& 王戎七岁,与众同观虎,虎忽大吼,观者皆惧,戎独不动。 &&&& 第22课 戒惰 &&&&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 第23课 卫生 &&&& 室中宜常洒扫,以去尘垢,窗户宜常开,以通空气,以透日光,饭后即用心力,则胃中食物不易消化,故必游散片时。 &&&& 第24课 友爱 &&&& 徐湛之出行,与弟同车,车轮忽折,路人来救,湛之令先抱弟去,然后自下。 &&&& 第25课 投报 &&&& 孙赵二女,同校读书,孙女得新书,持赠赵女,赵女取纸笔报之。 &&&& 第26 课 亲恩 &&&& 人初生时,饥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父母乳哺之,怀抱之,有疾,则延医诊治。及年稍长,又使入学。其劳苦如此。为子、女者,岂可忘其恩乎。 &&&& 第27 课 母羊求救 &&&& 童子出游,有母羊向之悲鸣。既前走,又屡顾。童子怪之,随其后。至一池旁,见小羊堕水中,哀号方急。童子乃握其角,提置岸上。母羊偕小羊,欢跃而去。 &&&& 第28 课 食礼 &&&& 朱熹曰,凡饮食,举匙必置箸(zh&),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 &&&& 第29 课 不误时 &&&& 清晨,兄整理书包,将往学校。弟曰:时尚早,盍(h&)稍留乎。兄曰:修业当有定时。若迟迟不行,必误上课时刻。弟曰:善。乃与兄偕行。 &&&& 第30 课 不妄语 &&&& 司马光,自少至老,未尝妄语。尝曰,吾生平所为,无不可告人者。 &&&& 第31 课 不拾遗 &&&& 王华行池畔,见地有遗金,华置金水边,守其旁,待遗金者至,指还之。 &&&& 第32 课 御侮 &&&& 鸠(jiū)乘鹊出,占居巢中,鹊归,不得入,招其群至, 共逐鸠去。 &&&& 第33 课 读书 &&&& 学生入校。先生曰:汝来何事?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先生曰:善。人不读书,不能成人。 &&&& 第34课 燕子 &&&& 燕子,汝又来乎。旧巢破,不可居。衔泥衔草,重筑新巢。燕子,待汝巢成,吾当贺汝。 &&&& 第35课 蝙蝠 &&&& 鸟与兽哄,蝙蝠常中立。鸟胜,则蝙蝠飞入鸟群,曰:吾有两翼,固鸟也。兽胜,则蝙蝠走入兽群,曰:吾有四足, 固兽也。未几二族议和,蝙蝠在侧。遂共斥之。 &&&& 第36课 鹦鹉 &&&& 架上鹦鹉,白毛红嘴,时学人言。有猫缘柱而上,举爪将攫(ju&)之。鹦鹉惊呼曰:猫来猫来。童子闻声趋至。猫急遁去。 &&&& 第37课 蟋蟀 &&&& 秋夜,有蟋蟀鸣于墙下。弟问姊曰:蟋蟀口小,鸣声颇大,何也?姊曰:蟋蟀有四翅,振翅发声,非以口鸣也。 &&&& 第38课 蜜蜂 &&&& 庭花盛开。蜜峰往来枝间,吸花之甜汁,酿蜜于房。以为冬日之粮。其房以蜡为壁,簇聚如球。秋时,割其房, 取蜜,可以调味,可以制药。故养蜂之利甚大。 &&&& 第39课 击球 &&&& 冯儿善击球。欲高则高,欲低则低。进退俯仰,可连击数百次。又能向壁横击之,不落地上。 &&&& 第40课 松 &&&& 松,大树也。叶状如针。性耐冷,虽至冬日,其色常青。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 &&&& 第41课 采桑 &&&& 种桑数亩,春日发芽,芽渐大而成叶。农家妇女,携剪刀与筐,同往采桑,以为饲蚕之用。 &&&& 第42课 樱桃 &&&& 群儿游园中。樱桃已熟,形圆而色红。儿采数枚,与弟妹分食之。核小浆多,其味极甜。 &&&& 第43课 指甲 &&&& 手有五指。指端有甲。甲过长,则作事不便,又易藏垢, 故宜常剪之。 &&&& 第44课 洒扫 &&&& 房屋之中,污秽日积,不宜居人。故每日早起,必用帚扫地。扫时先以水洒之,则灰尘不扬。 &&&& 第45课 苍蝇 &&&& 儿独坐观书。苍蝇群飞,驱之复至,甚厌之。明日,以告先生。先生曰:室中不洁,则苍蝇来集。汝能勤洒扫, 使无垢秽,则蝇自少矣。 &&&& 第46课 帽 &&&& 帽,所以护脑,四时皆用之。天暑时,多用草帽。天寒时,多用呢(n&)帽,或以缎、布为之。 &&&& 第47课 衣 &&&& 庄儿将入学,母曰:儿尚着棉衣,不觉热乎。人之衣服,因寒暑而异,今日天热,可易夹衣。儿曰:诺。遂易衣而出。 &&&& 第48课 文彦博 &&&& 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 &&&& 第49课 司马光 &&&& 司马光幼时,与群儿戏于庭前。有一儿,误堕水缸中。群儿狂叫,皆惊走。光俯取石,急击缸,缸破水流,儿得不死。 &&&& 第50课 诚实童子 &&&& 卖柑者担筐入市,数柑坠于地。一童子在后见之,急拾柑以还卖柑者。卖柑者曰:童子诚实,可嘉也。取二柑报之。童子不受。 &&&& 第51课 爱弟 &&&& 丁生有弟,甚爱之,一日,弟疾,卧床不能起。丁生暇时,辄坐床前。为弟讲故事,唱歌曲,以解其闷。及疾愈,始已。 &&&& 第52课 陪客 &&&& 钮儿在家,有客访其父。父适他往。儿邀客入,请客上坐,己在下位陪之。客有问,则谨答之。客去,儿送至门外。及父归,以客所言,告之于父。 &&&& 第53课 孔融 &&&& 孔氏有子六人,孔融最少,年方四岁。一日,父取梨, 置盘中,命诸子,各取食之。孔融独择其小者。父问故,对曰:儿年少,当取小者。 &&&& 第54课 布 &&&& 布类甚繁。以麻织成者,曰麻布,宜用于夏日。以棉织成者,曰棉布,宜用于冬日。又有杂麻与丝,织成花纹,其光彩类?缎者,则为丝布。 &&&& 第55课 蚁斗 &&&& 蚁居穴中,性好斗。一日,黄蚁黑蚁,成群而出。列阵于阶前,各据一方,蚁王率之。群蚁皆奋斗,至死不退。 &&&& 第56课 蜘蛛结网 &&&& 蜘蛛在檐下结网。既成,一蜻蜓飞过,误触网中,小儿见之,持竿挑网。网破,蜻蜓飞去。 &&&& 第57课 打麦 &&&& 麦有多种,大麦先熟,小麦后熟。熟时,持镰刀割之,晒于场中。既干,农夫农妇,入场打麦。 &&&& 第58课 逐雀 &&&& 红日将下,打麦已完。小雀一群,纷集场上,觅食余粒。数童子立门前,拍手噪逐之。雀闻人声,散入林中。 &&&& 第59课 母鸡 &&&& 母鸡孵卵,数周成雏。随母出行,未尝远离。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若遇猫、犬,尽力护之。与父母之爱子无异。 &&&& 第60课 勿贪多 &&&& 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 第61课 张元 &&&& 张元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坠元园中。群儿欲取食之,元独不可。群儿问其故。元曰:是邻家之果, 非我所宜取也。乃与群儿收果,送还邻家。 &&&& 第62课 教弟 &&&& 兄弟读书,弟年尚稚,好游戏。每晚间,兄招弟,同坐温课。弟有不知者,兄必详为解释。久之,弟亦自知勤学矣。 &&&& 第63课 插秧 &&&& 大雨如注,田水骤满。既晴,数农夫,戴草笠(l&),入田插秧。秧针出水,长二三寸,分列成行。 &&&& 第64课 水 &&&& 饮食之水,或取于河,或取于井。水有清浊。浊者多污物,又有小虫。饮之,易致病。故烹茶煮饭,宜用清水。 &&&& 第65课 火 &&&& 养生之事,不可一日无火。灯与烛,非火不明。饭与菜,非火不熟。天寒之日,烧炭炉中,又可借以御寒。 &&&& 第66课 勿戏火 &&&& 杜儿持纸,向火为戏。母见之,曰:火能燃物。偶不慎,小则灼肌、肤,大则焚房屋,不可戏也。儿自是不复戏火。 &&&& 第67课 贾易 &&&& 贾易七岁丧父。其母彭氏,纺织以自养。令易入学读书。有时与以钱,为果饵之费。易不忍用,积得百钱,仍以还母。 &&&& 第68课 路遇先生 &&&& 余儿行路中,遇先生。鞠躬行礼,正立路旁。先生有命,儿敬听之。先生有问,又敬答之。俟先生去,然后行。人皆称为知礼。 &&&& 第69课 守信(69守信) &&&& 李生有地图,张生借阅之,约日曜(y&o)1 送还,及期, 张生如约送还李生。 &&&& 第70课 人影 &&&& 明月在天。儿行廊下,若有人蹑其后。大惧,奔告其姊。姊曰:此汝身之影也。汝立灯前,行日下,皆有影,岂忘之耶。儿乃悟。 &&&& 第71课 灯 &&&& 谭儿将卧,指灯而言曰:汝夜夜照我读书,其我之好友乎。时已晚,汝、我皆宜休息矣。乃熄灯而睡。 &&&& 第72课 乘凉 &&&& 晚餐之后,凉风入户。母偕女,院中乘凉。母讲故事,女在旁听之。手挥小扇,为母驱蚊。乐而忘倦。 &&&& 第73课 萤 &&&& 萤,飞虫也。生于卑湿之地。腹后有光。晚间,常见水边草际,微光闪烁,去来无定,即萤光也。 &&&& 第74课 蚊 &&&& 污水中有孑(ji&)孓(ju&)1,化为蚊。喙甚锐,刺入人肤,吸血而食之。日间畏光,常集于暗处。天将晚, 则成群飞出,其声嗡嗡。 &&&& 第75课 食瓜 &&&& 杨儿放学回。天热,行甚急,汗流口渴。见案上有西瓜, 剖食过半。有顷,腹胀而痛。母曰:儿食瓜过多,所以病也,后当慎之。 &&&& 第76课 荷 &&&&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 第77课 藕粉 &&&& 捣藕于臼(ji&)中,以布滤其汁。及其澄清,取下沉之粉,晒干之,可以久藏不坏。食时,和以糖,取沸水冲之。 &&&& 第78课 魏文侯 &&&& 魏文侯与虞人约期而猎。及期,天雨饮酒乐,命驾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岂可失约哉。乃自往罢之。 &&&& &&
&&&&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 &&教育家 陶行知
信息反馈:如果您发现商品信息或者图片不准确,; 权利声明: 1.京东商城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商城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2.本商品信息来自于出版社,其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及时性由信息拥有者(出版社)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 法律责任。且因供应商发货等不可控因素、页面关于赠品信息以及商品封面图片信息变更的及时性等均由供应商负责,消费者需以收 到的实物为准。 3.若有建议或意见请您联系本网站,本网站会依相关法律对相关信息进行删除、修改或作相应处理。
查看此书的读者还看过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民国老课本?最好的国文课:重回少年报价为24.60,以上所显示的民国老课本?最好的国文课:重回少年价格等详情是从京东商城网站同步过来的或智购网购物搜索引擎自动搜索形成的索引快照信息(商品信息未经审核,快照亦可能未经更新),如欲购买请以京东商城网站上的民国老课本?最好的国文课:重回少年报价为准。}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