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婆娑和娑婆的区别离的意思

欣求极乐勤念佛 厌离娑婆修忍辱
我的图书馆
欣求极乐勤念佛 厌离娑婆修忍辱
“有时候,我可能只是比别人多忍了十分钟,结果就不一样了。这十分钟里,我会想到此生的业报,会想到自己内心的罪恶,我的屈辱感就一点一点减弱了。”家住新疆托克逊县的刘清居士,因为她坚定的忍辱品性,让很多佛弟子都认识了她。
拾荒孤儿 频陷苦痛
“和他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每到半夜,那个女人只要一敲门,我就得卷起自己的铺盖,离开卧室,到门厅里去睡地板。最初有几次,我连舌尖都咬破了,但一句话也没有说,睡在漏风的门厅里,我也会把头蒙进被子里流泪,一夜都睡不着。不过早上,我还是早早地起床,给他们把饭做好,然后再下地去干活。”
1993年,与她一起生活了20年的丈夫,有了外遇,令人不能忍受的是,那个女人就住在刘清家的隔壁。起初丈夫还想办法瞒着刘清,但后来胆子越变越大了,居然把这个女人招回家中。刘清在家中的角色,几乎从妻子变成了保姆。刘清照顾这对“野鸳鸯”,一照顾就是十多年。很多人,包括不少佛弟子,最初都无法理解她。
刘清1955年出生,是一个孤儿,出生没多久就失去了父母,她与哥哥相依为命。1968年,随着他们兄妹的年龄渐大,生活越来越窘迫,他们只好来到新疆乌鲁木齐,投奔姑母家。但是,那几年姑母家的生活也非常窘迫,无法给这对兄妹提供生活上的帮助,这对兄妹只能以捡破烂维持生计。1973年,18岁的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为了能够让生活稳定下来,不再四处飘泊拾荒,当年,刘清就与他结了婚,搬到了托克逊县务农。
她开始学着种棉花。第二年,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刘清觉得很满足:有了稳定的生活,有了安定的家,有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儿子,她再也不需要拾荒,不需要去偷一些单位的废电线卖钱,不需要心惊胆战地过日子。
过了几年,他们又有了一个女儿。1980年后,他们的家里分到了承包的土地。五年多的时间,刘清已经成了一个种地的好手,因为她的勤奋,家里的生活也渐渐好了起来。
但是,过上了比较好的日子,丈夫却变得越来越游手好闲,在家中不理家事,不喜欢下地干活,对吃喝也变得越来越挑剔。为了一双儿女,刘清一直忍着,她想,至少这还是一个家,比起从前的生活,这样也还算是幸福的。
1993年,刘清38岁,她以为,这样的平静可以伴随她的一生,但是,她想错了。春耕时,她在地里忙着,而丈夫一如既往地呆在家里。
这一天她忙到很晚才回家,快到家门口的时候,天边只剩下一缕微光。她正准备走进家门,却看见一个女人匆匆忙忙地从她的家里走出来,低着头,似乎很害怕被人看到。刘清仔细一看,发现这个女人就是他们家的邻居。她急怒攻心,冲进家里,去质问丈夫。丈夫起初还有一点愧疚,但争吵到后面,他不但不再愧疚,还说是他让刘清从一个拾荒妹变成了一个有家有室的女人,刘清根本没资格管他。
刘清心里极度气苦,决定离开这个家。一直以来,家中的钱都是丈夫管着,她手里只有很少的一点零钱,她的丈夫想不到,几乎身无分文的她,敢于离家出走。刘清买了去乌鲁木齐的车票,到了乌鲁木齐,开始重操旧业,以拾荒为生。
得闻佛法 忍辱修行
在拾荒的过程中,她认识了几个姐妹。有个姐妹告诉她,在一家寺庙里,有不少好吃的东西,如果实在饿了,可以去那里“拿”。“我偷过旧电线,偷过旧零件,没想到,还会去偷吃的东西。”那是刘清第一次走进寺庙。
1993年3月的一天,她和几个姐妹来到了乌鲁木齐水磨沟的清泉寺。果然像姐妹们说的那样,正殿的供桌上,摆着水果、青油和馒头。趁着寺庙的管理人员没有注意,她偷偷从供桌上拿了馒头,装进了口袋里。离开前,她无意间回头看了一眼供桌上方的释迦牟尼佛金身塑像,她突然愣住了。“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庄严、慈祥、和蔼的笑容。一股寒气从我的背后升上来,我想,自己怎么可以偷这里的供品呢?我感到很羞愧。”
虽然没有人发现她拿了馒头,但她仍然低着头,红着脸,快速冲出了正殿。“我感觉自己做了很大的错事。从前,因为生活所迫,我也会偷一些东西,但从来没有感觉到这样的惭愧。我有些奇怪。”
当天,刘清从寺庙里结缘了一本《地藏菩萨本愿经》,她想了解,自己为什么不敢在庙里偷东西。在乌鲁木齐的一段时间,她从寺庙里认识了几位居士,了解到了因果轮回。她明白了,自己这一生的苦难,只不过是现前的业报,是她宿世的因果在此生的体现。“我想,累生累劫以来,我不知道积聚了多少罪恶的业力种子,这些种子,在我的这一生发芽了,这是我应得的,我不能再去埋怨别人。”想明白了这些事,她又开始想家,想着儿子还没有结婚,女儿的学业还没有完成,家里的棉田没有人耕种,而自己,却因为受了委屈就不管不顾地离家出走了。
她决定再回到家中,去承受那些难以承受的苦痛。“这是我的业报,这一生逃避过去了,下一生,再下一生,这些债还背在我的身上,我逃不掉的。既然逃不掉,我就得去面对。”
她回到家中,发现那个女人已经明目张胆地跟他丈夫住在一起,她回来了,那个女人也没有准备离开的意思。“这个女人跟我的丈夫在一起,只是为了能从我丈夫的口袋里拿到钱,因为她的家里很穷,又不愿意参加繁重的劳动。我一直想,这个女人的廉耻心到哪里去了?”但是,刘清一句话也没说,就去灶堂边做饭了。
丈夫见她回来了,并没有对自己的行为大发雷霆,而且还心甘情愿地继续生活在这个家里,此后,与那个女人在一起,再也不回避刘清。
“这个女人一来,丈夫就想方设法地把我从家里赶开。他再也不下地干活,我每天做完家务,还要把家里的十亩地种好,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八点,都没有办法休息,农忙的时候,要干到晚上十点。没有想到,面对这个业报,会这么艰难。”
每天一早起来,她要给全家人做好饭,那个女人甚至会对她提出要求,要吃什么,刘清也必须做好端给她。为了这个女人,丈夫经常跟刘清吵闹。“我们吵了很多次架,甚至动过手,可是丈夫从来没有想过悔改,还要求我不能为难这个女人。想想孩子,想想这个家,我努力压住再一次离家出走的念头。”
每天晚上,她干了一天的农活,回到家里,锅灶都是凉的,丈夫和那个女人就坐在家里等着她做饭。那个女人半夜会敲她家的门。女人一敲门,丈夫就要求她卷着铺盖去门厅里睡,给这个女人腾地方。
“每次回家,我都要先洗脸,眼泪、汗水和尘土混合在一起,让我变成了‘大花脸’,我要是这样去做饭,会被那个女人取笑。每次我卷着铺盖卷睡到门厅里,我都恨不得自己早点死。有几次,舌尖都咬出了血。但是早上,我还是得六点钟起床,给他们做好饭,然后再去下地干活。”
刘清没有上过学,不识字。她听说学习佛经可以让她摆脱这样的生活,于是,晚上在做完所有家务之后,让儿子或女儿读《地藏菩萨本愿经》给她听。每天,她都只让孩子们给她读一小段,她边听,边努力记忆这些经文,一有机会,就找其他的佛弟子去问这些经文的含义。
“只有背《地藏菩萨本愿经》的时候,我的心才是平静的,没有吵闹,没有烦恼,不再想我这一生的不幸。那一段时间,我的烦恼很大,劳累和失望,给我带来了病痛,我患上了高血压和心脏病。诸苦交煎,我无数遍想到了死。每当想到死,我就在心里祈求地藏王菩萨的救度,我知道,尽此一生,我也还不完我累生的积业。”
两年的时间,刘清靠着孩子给她阅读,她来强记,背诵了《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全文。每天只要有空闲,她就不断去背诵经文。对于经文的含义,她了解得也越来越多。渐渐地,她不再与丈夫吵闹了,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认知。
“我开始可怜起丈夫和那个女人,此生终了,他们会堕入地狱,累生累劫无有出离之期。我闻了佛法,还有机会求得佛菩萨的救度,但他们没有任何的机会。此生他们所造的恶业,还会在未来生纠缠着我,我不能看着他们这样沉下去,沉到没有天日的泥潭里。”
她跟丈夫说,如果一定要跟那个女人在一起,最好还是先和她离婚,这样,才会减少一些恶业。丈夫无论如何也不肯离婚,因为离了婚,这个家就没有人能支撑,没有人再去打理庄稼,没有人能照顾孩子。刘清哭着跪下求丈夫,求他离开这个女人,或者同意离婚。
“我告诉丈夫,他们会下抱柱地狱,会被锁在烧红了的炮柱上,不断灼烧,难有出离之期,刑满离开,还要堕入畜道。他们不能像现在这样生活。我每次说这些,都是跪地大哭,膝盖都磨伤了好几回,但他们根本不听。”刘清见说服不了他们,就更多地诵念经文,为他们祈福,为他们消业。
一句佛号 唤醒大梦
“有时候我很苦恼,我可以为他们祈福,可以为他们消业,但他们仍然在造作着如此多的恶业,不知回头,我有没有能力真正让自己脱离这种生活,也让他们迷途知返呢?累生累劫以来,我们到底造作了多少恶业呢?”
刘清开始有怀疑,为什么不断念诵经文,仍然不能让她摆脱现在的烦恼呢?她用了十多年去说服、感化丈夫和那个女人,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结果,她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能改变现状,让他们三个人都脱离这个纠缠的积业。
2003年,刘清又遭遇了另一个打击,她29岁的儿子在车祸中离世,只留下一个路还走不稳的小孙子。刘清身上又多了一重负担:抽出精力来照顾这个小孙子。有时候,一天忙下来,她几乎是倒在床上就睡,连梳洗的力气都没有了。
入冬了,到了农闲时节,她去了一趟吐鲁番市,在这里一位佛弟子把自己保存的大安法师讲法的光碟送给了刘清,刘清迫不及待地拿着光碟回家看。
“这十几年,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并没有让我的烦恼消减,因为我总是在想怎么样去用自己的努力改变现实的生活,怎么样通过自己对佛学的修行来为自己和别人消除业障,改变命运。但是,我错了,我尚不知道自己此生终老的时候会去哪里,还会在六道里辗转多久,又怎么有能力去改变别人的命运呢?如果没有先做好自己,又怎么劝别人也做好自己呢?”
这一次,刘清知道了西方极乐世界,知道了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知道了持名发愿往生,得阿鞞跋致,住不退转,之后,才会有能力去救度更多还因积业在六道中轮转不休的人。
“我不能光想到我自己,或者这个每天都在造作恶业的家庭,我希望自己能永离轮回之苦,并有能力感化更多的人。想到这些,我又下定了念佛欣求极乐的决心。想想从前,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这句佛号唤醒了我的大梦。从前我的眼里只有这个家,和这个家带给我的苦难,现在不一样了,我可以看见我身边人的苦难,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苦难,只不过我从前从来没有想过。”
刘清开始每日诵念两万声佛号。渐渐地,她内心的烦闷减少了。每天,她做的还是一样的工作,但她学会了微笑。
“我发现,我如果和善地待人,反倒没那么多苦难了。我不再去跟丈夫论理,也不再跟那个女人纠缠,他们也很少再难为我了。”
每天种庄稼的时候,刘清就不断地默念佛号。她说,跟身边的人相处,她只要不去多计较,多为对方想一想,很多问题都能解决。
“每当我开始烦闷,我就想,我是一个要往生的人了,这些烦恼一个也带不走,计较这些假的东西,有什么用呢?我吃的这些苦,就是要在这一生把苦都了断了,这有什么不好呢?”
2008年夏天发生的一件事,让她更坚定了念佛求往生的心。
“那天晚上,活儿太多了,十点钟,天全黑了,地里的活还是没有干完。那一天是一个阴天,没有月亮和星星,别人都收工了,好大的一片庄稼地里,只有我一个人,我心里非常害怕。我从来没有这么晚还一个人在地里干活,这样的晚上,想干活也看不见。我只能坐在地头上,等着天稍微有一点光的时候,找到路回家。我解下系在手腕上的念珠,不断念诵着佛号。
大约过了不到一个小时,我突然发现,有光亮了。很奇怪,只有我家的庄稼地里有光亮,其他人家的地里还是黑黑的,我抬起头看天上,有一团像云又像雾的东西,就罩在我家的大田上面,这团东西发着鱼白色的光,照亮了我家的地。我站起来,心里对阿弥陀佛充满了感激,他听见了我的声音,知道了我的难处,来帮我了,我赶紧走到地里,继续去干没干完的活儿,心里一直念诵着佛号,一点也不感到害怕了。”
从2008年到2010年这三年的秋天,刘清在村子里出了名。她种的棉花,从来不用施肥,不喷农药,收成却是村里最好的。村里的人问她,是什么方法让她能有这么好的收成,她笑着说:“我也不知道,我只是种地的时候心里一直念着佛号,我的地里虫子就很少。”
2010年,刘清做了一个决定:她仍然照顾这个家,只不过,她与丈夫的财产要分开,生活也要分开,她种自己的五亩地,丈夫的五亩地,她跟丈夫签了一个协议:丈夫雇佣她打理这五亩地,每年支付她一万元的报酬。
“我算过,这五亩地每年大约有四万多块钱的收入,他支付我这一万元钱,剩下的仍然够他和那个女人的生活费,这样,他们不下地干活,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业报了。如果他们不劳而获,那是贪求他人的财物,是很大的恶业。我这种方法,即能减轻他们的恶业,也可以给我带来一些收入,这样,我可以做更多的善事。”
刘清有了自己的钱,2011年,她数次为东林大佛的建设捐款。她经常整袋整袋地把自己种出的棉花给那些乞讨、拾荒或孤苦无依的老人,让他们可以做一些棉被和棉衣,抵御新疆寒冷的冬天。在刘清住的那个村子里,原本没有人相信佛学,但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开始相信。
“村里人也开始来向我了解因果轮回,因为他们看见我早些年得的高血压和心脏病,这两年全好了,我种的庄稼不需要施肥和喷农药。最重要的是,我丈夫现在开始听我的,减少吃肉,不再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也去接一些零工来做,这些改变,都是明摆着的,所以他们就来找我问那些关于因果轮回的问题。”
刘清的丈夫如今减少了跟那个女人的来往,因为财产分开了,他现在也懂得了节俭。看到自己只是念佛求往生,就发生了这些改变,刘清觉得很欣慰。
“现在,我对于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什么割舍不下的了,孙子长大了,不需要我再操什么心,女儿出嫁了,婚后生活很稳定,又去了内地,跟我的来往也就减少了,我的哥哥早几年也去世了。从前,我以为自己是个孤儿,是世上最不幸的人,现在想来,这却变成了一个大善缘,因为我现在什么牵挂也没有,活着,可以开开心心的,死了,有阿弥陀佛来接引我去极乐世界,我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刘清说她现在要存一些钱,她要筹足去东林寺的路费,要去给东林寺捐一笔善款。有朝一日,还要到东林安养院去,在那里往生,这是她此生最大的心愿。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开示|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 滚动_【北京联盟】
开示|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 作者:小易
北京联盟摘要:
开示|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上一篇:
下一篇: 。【自了法师】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三 )从总的方面串习出离心 视频(建议WIFI下恭看)时长49分钟 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三 二、从总的方面串习出离心 今天我们从总的方面,也就是境缘上的——逆境和顺境,以及自己的时间情况——忙时和闲时,来讲讲该怎样警策
【自了法师】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三 )从总的方面串习出离心视频(建议WIFI下恭看)时长49分钟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三二、从总的方面串习出离心今天我们从总的方面,也就是境缘上的——逆境和顺境,以及自己的时间情况——忙时和闲时,来讲讲该怎样警策自己,串习出离心,培养信愿行。〈一〉逆境警策什么是逆境呢?比如说出现了病障、魔障,种种不如意的事等等。这时候我们就要提醒自己,我最终的归宿是极乐世界,所以在轮回世间里碰到的这些逆缘,反而成为我往生极乐净土的顺缘。人处在顺境当中,不容易生起求生净土的心,现在我遇到了麻烦、不顺心的事,正是促进自己增上信愿,精进念佛的大好因缘,真是求之不得!比如说生病了,你应该很欢喜,要知道,这又是在提醒自己,抓紧时间准备往生资粮。如果没生病,身体很好,很可能会把精力用在追求饮食、男女方面。现在病了,正好可以避免很多放逸、散乱的机会。并且可以这样想:依靠世间的医药,虽然暂时能够缓解病痛,但是没办法解决根本问题。因为这个身体就像毒疮一样,是百病的巢穴,无量众苦的生处。只要还生在这个世间,就摆脱不了这样的有漏色身。所以你要想,有这个身体太苦了,我今生结束后一定要从莲花中化生,获得无有众苦的清虚之身!所以在生病的时候,要更恳切地发起求生极乐世界的愿,一心归命阿弥陀佛,并且要更加用心地念佛。即使是死缘现前,也不应恐惧不安,而应当欢喜,正好可以早点往生极乐世界!如果是遇到其他一些不如意的事,就要想:只要还在这个娑婆世界,就会时时刻刻被业和烦恼束缚,对于五浊恶世的众生而言,依靠自力获得解脱又是相当的难以成办。但是只要对阿弥陀佛有信心,有求生极乐世界的愿,再加上肯用功念佛,就很容易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往生之后,惑、业、苦等的一切过患就再不会现行了,从此永远受用圣法乐。所以我一定要往生到极乐世界!像这样,遇到一些逆境的时候,就要警策自己,增上求往生的切愿。譬如说,自己经济上遇到困难,可以想:在这个娑婆世界活得这么艰难,连养活自己都有困难。收入这么少,开销又那么多,、工作、人际交往等等各方面的事又是那么的复杂。我一往生极乐世界,就没这些事了,所以我今生一定要往生,要抓紧时间念佛。或者子女不听话,发生家庭纠纷,就要想到,轮回里的业缘太多,牵缠太多,自己的身心总是被束缚,始终无法获得自在。而往生后就不再有束缚了,最终心能得到究竟的自在,所以我必须要往生西方!再譬如有人骂自己,一想,唉!这是我往昔的恶业成熟了,这个五取蕴恒时被烦恼种子跟随,随时有可能现行,对治的力量又那么薄弱,所以难免造作种种恶业。如果下一世没有遇到佛法,很可能造下更严重的罪业,就会招致更多的痛苦。所以我此生结束后一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彻底摆脱惑业的牵缠!总之,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娑婆世界的事大多是不尽人意的。在面对这些时,一方面不要像世俗人那样,闷闷不乐,一筹莫展。甚至没心思念佛,提不起修行等等。而是要以这些事来激励自己,警策自己更加精进地修集往生资粮,争取早日往生西方。另一方面对于世俗之事,自己的心不要太在意,太执着,否则只会给自己增加更多的痛苦。《罗状元醒世诗》中说:「与其十事九如梦,不若三平两满休。」意思是说,与其在十件事中,有九件事做得非常成功、圆满(其实也是像梦一样本来不真实),不如基本能过得去就结束它。也就是在世间很多事上打妄想,都是像梦一样,毫无意义。不如能放下就放下,踏踏实实地做好必须做的事,不要过于追求,要学会知足。〈二〉顺境警策在生活中遇到顺境的时候,也要警策自己,不要被暂时的假相蒙蔽,忘记自己真正的归宿。因为在顺境当中,人的心容易忘失正念,不容易发起出离心。这时更需要提醒自己,不要迷失、不要忘记回归极乐故乡的路。其实这个世界上人们喜爱的所谓顺境,都不过是一场闹剧,到最后什么也得不到。譬如现在拥有很多的财富,有好的房屋,或者具有较高的声望、权力等等。这时要提醒自己,不要被暂时幻化一样的安乐迷惑,这些只是世间的有漏福报,也是无常的,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就像《罗状元醒世诗》中讲的那样:「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身后碑铭空自好,眼前傀儡为谁忙?」这就告诉我们,世间人用尽一生追逐的名和利,它们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先说所谓的「利」,当一个人拥有很多财富的时候,往往会认为自己已经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是非常成功的人。但是要知道,这些只不过暂时满足一下你的感官和虚荣心而已,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你看这世界上曾经出现的无数富豪,现在不是一个个都死了吗?他们的财产能留到几时呢?同样,你现在拥有再多的财富也不可能留存千年,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你只能慢慢地变老,一步步走向死亡。再说所谓的名誉、声望等等。有一部分人对于财富不是很在意,唯一追求万众瞩目,美名远扬。但是,这些又有什么实在的意义呢?不过是你死了以后,世人会在你的墓志铭或者功德碑上多刻几行赞颂的文字而已,你自己又能得到什么呢?所以说,现在这么辛苦、这么努力地把自己塑造成别人心中的完美形象,一辈子活在别人的舌尖上,又是何苦呢?总之,为了那些虚名假利,一生忙忙碌碌的,多么不值得!再譬如,有的人对于名利等不是特别执着,就是对于亲人、朋友等等特别的眷恋,怎么也放不下。由于前世善缘的感召,或者遇到特别情投意合的人,心里就想和他长相厮守,永不分离;或者特别喜欢家庭的温暖,喜欢一家人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感觉等等。诸如此类,自己的心如果沉溺在这些所谓的温情、幸福里面,往往极难拔出。这时就要想,这些暂时的业缘表面看起来十分悦意,让人难舍难分,但是就是这些所谓的美好,会严重地障碍我生起出离心,实际上正是我往生净土最大的障碍!所以我不能再贪执这些世间的眷属,要想就想极乐世界的法友。就像《西斋净土诗》中说的那样:「同居善友应怀我,已筑浮图欠合尖。」其中「浮图」指佛塔。意思是说,我要常常想到西方的善友,想到他们应该会经常忆念我。很多道友已经往生到极乐世界了,他们正在那里看着我,盼着我能早点过去。就像正在建一座塔,只剩塔的顶端还没建好,完成这一点就可以竣工了。同样,我的净业资粮还差一点,只要我现在抓紧时间,更精进地念佛,很快就能完成往生极乐世界这件大事了。另外,像是在学业上取得了成就,找到好的工作,和心爱的人结婚,事业有成,以及各种各样的享乐等等,仔细想想哪有什么真实的意义呢?不过是暂时欺骗感官,蒙蔽分别心的幻境,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对后世和解脱绝对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只是我们过去太愚痴,一直有一种虚妄的幻想,总以为在这些当中能出现真实的安乐。所以我们总是对于学业、、事业、财富、地位等等抱有很多的希望。你把希望寄托在这些虚幻、苦性的法上面最终绝对会落空。像这样,把整个娑婆世界的事全部观察一遍,根本找不到一个安乐自性的法,人们再怎么包装、再怎么吹捧,也改变不了它苦的自性。如果对于世人追逐的功名利禄、男欢女爱、声色享受等等,你认为这些纯粹就是苦,任何轮回的事物放在你面前,你都不要。就像当年释迦佛要出家的时候,父王给他什么,他都不喜欢,都不要,唯一选择解脱之道。什么时候你也生起这种决心,就说明你确实不贪恋轮回了。就像我们修苦谛时用的比喻那样:有个小孩要吃糌粑,所以无论母亲给他生蔓菁、熟蔓菁、干蔓菁等等,他都不要。因为无论做成什么样,都只是蔓菁,不是糌粑,所以他一直不想要。这意思是说,我们在面对轮回中的安乐时,就要作意:这是轮回,这也是轮回,统统是苦,所以我全都不要。像这样的厌离心必须要有。反过来说,极乐世界里的一切都好。无论地、水、花、树、鸟、楼阁、虚空、光明、音声等等,没有一个不好的。因为那里的一切都是从佛的妙心中变出来的,都能赐予极大的加持。打比方说极乐世界的鸟,牠们都是阿弥陀佛的神力变现出来的,所以完全能够相应你的心,演说各种微妙法义,开示万法的真相。而且,随着你修行境界的增上,牠演说的法义也会愈来愈甚深。因为阿弥陀佛示现的任何一个方便都是可深可浅的,都有外、内、密、极密的不同加持。你的心愈清净,得到的加持就愈大。下至一滴水、一朵花都具有无限的功德,你通过任何一法都能入于最圆满的境界当中。这一切绝对不会落空,不会欺骗你。所以说,极乐世界里的一切都是极其的,一一都是圆明具德,与佛无二无别。就像在《往生论》中讲的那样,极乐国土中的一切都是第一义谛妙境界相。这些最终都可归纳在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之中。也就是说,极乐世界里的任何一法,都能使我最终现前究竟法身。这样对于殊胜无比的极乐世界看清楚后,怎么能不希求呢?像这样,对于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的状况作对比,一定要坚定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决心。一旦你有了这样的决心,再遇到任何顺境都不会有二心了。也就是你心里非常清楚,这个娑婆世界里的一切顺境都是魔障,耽着它们会障碍我往生。如果我的心被这些欺骗,就会失去究竟的利益。所以,娑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诱惑不了我,我铁定了心要去极乐世界。<span style="max-width: 100%; color: rgb(0, 0, 0); font-size: 18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
开示|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除注明来源“北京联盟”外的文章均来自网络和网友投稿,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北京联盟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一念顷”是娑婆还是极乐时间的辨析
“一念顷”是娑婆还是极乐时间的辨析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一、一念的时间之量首先,我们要了知这一大愿的经文中的“一念顷”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一念有不同的解释。比如《仁王护国经》说九十刹那为一念;而龙树菩萨《大智度论》解释,一弹指就有六十念。这个一弹指顷可以说一秒钟都不到,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可见这个时间是非常短的。于一念顷就能以神足游遍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土,我们凡夫人无法想像,乃至于阿罗汉、缘觉这些圣者都难以想像。所以,二乘圣者也有很多不相信净土法门的,道理也在这里。二、问题的提出这里有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四十八愿》里面这个“一念顷”,是极乐世界的时间还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时间呢?其实,不单单《四十八愿》一念顷这个时间,乃至于《无量寿经》后面讲到的一些时间,以及《观无量寿佛经》的九品往生章说到的半日、一日一夜,以及七日,乃至下品生当中的七七日、六大劫、十二大劫(下品下生十二大劫花开见佛),这些时间到底是极乐世界的时间还是娑婆世界的时间?1大禅师的误解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们千万不要把它想得很简单,对此一定要有个明确的答案;否则,对愿文的理解可能会有很大的歧误。比如,有些禅师不按本义来理解这个问题,就出现了“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修行,无论如何也比生到西方净土的中下品人要更快成佛”的结论。近代有位名声显赫的大禅师,他老人家可能是故意显现吧,显现上也这么理解。这位禅师是当时宗门两大柱石之一这样的人物,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大德,为贤者讳,就不提他的名字了。他是这么说的,说修行人最好是参禅,如果修念佛法门,就算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十二大劫关在极乐世界莲花胎中出不来怎么办?而且他下面马上强调,极乐世界一天是我们这里一大劫,那在莲花胎中关了十二大劫,娑婆世界过了多久了?那是无穷无尽的天文数字啊!所以念佛的人呢,如果六大劫、十二大劫关在莲花胎当中,那太可惜了,空耗时光;还是不要去极乐世界,去那里不如在我们娑婆世界修行。他显现上就把《观经》中的时间理解错了——极乐世界十二大劫,娑婆世界就是不可计的无穷长的时间。当然,有的宗门大德也不是不理解,只是他为了安立自宗,所以显现上,他在讲法时就会贬抑其他宗派。2元照禅师显现上对此问题的前后认识另外,宋代中兴南山宗的元照律祖(灵芝大智律师),也显现上曾对这个问题没有好好理解,但是后来他转过来了。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元照律祖这样说:“末法众生,善根浅薄,又没有善知识教导,所以就无恶不作,得到人身,也是空耗了,又堕入恶趣受无尽轮回之苦!所以我发菩提心,要生生世世在此浊恶的娑婆世界修行,并誓愿通达佛法,作一切众生的大导师,劝化有缘众生入于佛道。“我又见到《高僧传》当中慧布法师说:&#39;西方极乐世界虽然清净,但这不是我所希求的。如果十二大劫在莲华胎享受快乐,那还不如在三途苦趣救度众生。&#39;这样过了很多年,于净土法门也未留心,见到修净土的,还要轻视劝阻。“后来我得了重病,色身衰弱,意识昏昧,平日功夫全用不上,没有办法掌握这颗心。这次病好之后,我顿悟前非,虔诚自责忏悔,知道愿发得大固然好,但是有没有考量,有无能力堪此重任呢?“直到看到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说到初发心菩萨未证法忍,必须常不离佛,里面又引《大智度论》说:&#39;具缚凡夫,虽然具大悲心愿于恶世度苦众生,可以说是无有是处。就如初生婴儿,不能离母亲太远。又如雏鸟,只能在枝丫上跳跃,不能展翅翱翔。&#39;“从此,我就放弃平生注重的学问,而专门向净土的典籍与修行法门上着力,二十多年不曾一刻舍离。这样于古今论著用心参详,详细了知经论的讲法,终于消除了众多疑惑,对念佛法门深信无疑。”可见,对这个问题我们要留心。不说本来就有疑惑的人,就是想都没想过这个问题的人,现在把它弄清楚,也有极大的利益。三、正式辨析1若非此土时间,则神通也不成其为神通“十二大劫在莲华胎享受快乐”,表面看来呢,比如这里愿文讲的,于一念顷以神足飞到十方刹土,说的是极乐世界的人,也应该是极乐世界的时间。但其实我们可以想一想,极乐世界的一天相当于娑婆世界的一大劫(《佛说佛名经》、《华严经》等有明确教证),如果这个一念顷是指极乐世界时间,那相当于我们这里多少时间呢?成了不知多少年岁的很长的时间——以神足飞行好多年到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也就算不上什么稀奇的。所以这个一念顷不可能是指极乐世界的时间。前面的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愿文里并没有提到“一念顷”,他能了知、能听闻、能看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等诸多情形,愿文并没有交待一定要一念顷或者多少年才能看到。但是呢,五通应该是一致的,如果这里神足通只需一念顷,那同样的,天眼一念当中,或者天耳一念当中,就有能力看见或听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的情形。从上下文也能够推出来,这些一念顷也都肯定是娑婆世界的时间。否则,前面的几个神通也都不成其为神通了。2对机此土众生,应是此土时间释迦牟尼佛说《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的化机是娑婆世界的众生,而不是极乐世界的众生,那当然是娑婆世界的一念顷;并且主要是针对当时讲法的对象,是人类的一念顷,也不是天界的一念顷。比如说,四天王天的一天是我们这里五十年,帝释天的一天是我们这里一百年,再上面夜摩天、兜率天两百、四百年这样上去。天界的时间又是千差万别的,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可见这一念顷一定是娑婆世界当中人类的一念顷。3印光大师对此问题的分析这个问题对我们净宗学人是很要紧的。刚才简单以理证推理说了一下,这个时间是娑婆世界的时间,而非极乐世界的时间。这也不是个人的分别念,个人这样的凡夫也不敢在这里胡说八道。这个说法,是有教证的。首先《印光法师文钞》里面,印祖有一封书信谈到这个问题。他老人家开头直接把结论拿出来:“一日一夜、七日一劫、十二大劫等,皆约此方之时期言之。”下面分析:“何以知之?此方利根,或钝根诚恳至极之人,即能数十日或数年,或大彻大悟及亲证三昧。”我们娑婆世界的修行人,别说利根,乃至钝根但具足非常虔诚信心的人也有几十天或者几年就大彻大悟、证得念佛三昧的,那何况极乐世界的人呢?下面印祖又说:“岂往生西方,住于佛菩萨不思议神通威德所常加被之胜妙境界中,其得益比此方更迟得日劫相倍乎?”生到极乐世界,他是长时地安住在阿弥陀佛和观音、势至这些大菩萨的威神三昧大光明加被当中,在这样的情况下,难道修行反而比我们这里还要缓慢无数倍吗?印祖就反问,难道生到极乐世界的人,这样殊胜的因缘(如这些天学到的几大愿,天耳、天眼、神足等大神通,后面会学到的极乐依正不可思议功德),十方诸佛所说的佛法都能听闻受持,乃至在极乐世界亲听阿弥陀佛讲法,与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作善友,这样来修行,会比我们这里更迟缓不可计倍吗?极乐世界一天,这里是一大劫,如果经中所说是极乐时间,那修行远不如我们这个世界的话,那极乐世界还能称得上是极乐世界吗?最后印祖落文:“此事此理,岂待智者方知乎?”印祖说,这种道理还要去问别人吗?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可见印祖《文钞》作了非常明确的回答,这个时间肯定是指娑婆世界的时间。4善导大师的说法比如说,下品下生者十二大劫就能花开见佛,如果以极乐世界的时间来说,其实就是十二天的时间。而下品上生者也是极普通的一个人,没有什么大的修行的,四十九天花开见佛,在极乐世界来说,更是极短极短的时间,一秒的千万分之一都没有。所以,应该说九品往生里面除了最下面的两品,其他七品的往生,可以说一到那里马上就花开见佛了。这种说法也是善导大师的观点。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这在汉地是公认的,没有任何怀疑的。善导大师在《观经四贴疏》里面说:“言七日者,恐此间七日,不指彼国七日也。”善导大师也说不是指极乐世界的七天。又说:“此间经于七日者,彼处即是一念须臾间也。应知。”还强调一下“应知”——这个道理应该这样了知。这里善导大师说,这个七日不是指极乐世界的七日,而是指我们这里的七日;如果按极乐世界时间,善导大师就说那七日相当于极短的一念须臾顷(“一念须臾间”是形容极短极短的时间)。以这些理证教证,我们可以断定,这一大愿的“一念顷”是指我们娑婆世界的一念顷,而不是极乐世界的一念顷。
——摘自仁禅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录·信莲盛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解行并进而生胜解,得决定往生之利益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娑婆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