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红军长征西路军为什么不提西路军历史全军覆灭

探寻当年西路军的浴血征途:两万人最后仅剩四百余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80年前的那个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于甘肃会宁、静宁地区,用信念和无畏谱写了长征的传奇史诗。随后,西路军西渡黄河,开始了腥风血雨、悲壮无畏的西征历程。在短短五个月内,这支21800人的部队,在经历了大大小小80多次战斗之后,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400余人最后到达了新疆。这支英勇无畏的部队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为千里祁连山、古老悠远的河西走廊留下了一段令人扼腕,让人叹息的悲壮故事。以至于当地人民感慨地说,是西路军将士的鲜血染出了当地的丹霞地貌。
在中国的西北版图上,有一条狭长的走廊,它南倚祁连山,北临戈壁沙漠,它就是位于甘肃境内的河西走廊。80年前,人数约为中国工农红军五分之二的一支精锐部队,就在这条走廊中间穿行,这支部队是由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西路军。80年前的那个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于甘肃会宁、静宁地区,用信念和无畏谱写了长征的传奇史诗。随后,西路军西渡黄河,开始了腥风血雨、悲壮无畏的西征历程。在短短五个月内,这支21800人的部队,在经历了大大小小80多次战斗之后,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400余人最后到达了新疆。这支英勇无畏的部队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为千里祁连山、古老悠远的河西走廊留下了一段令人扼腕,让人叹息的悲壮故事。以至于当地人民感慨地说,是西路军将士的鲜血染出了当地的丹霞地貌。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是一个值得纪念、值得我们回忆过去、不忘初心的年份。而8月26日又是兰州解放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兰州市委市政府主办,兰州晚报承办的&回望西征路&大型采访活动正式开始。全国20余家晚报总编辑、记者、西路军后代、西路军研究者,沿着80年前西路军行进的路线,实地探访先烈们战斗过的地方,感受将士们&魂魄托日月,肝胆映河山&的不屈信念。1 关键的决策组成西路军打通国际路线9月的北京秋高气爽,正是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而在甘肃、青海地区,早晚的气温已经有些凉了,需要穿件厚点的外套。已经84岁高龄的朱玉,就穿着一件蓝色的夹克衫走进了记者的视线。他和记者们一起从兰州出发,顺着河西走廊探寻先烈们战斗过的遗址。朱玉退休前是国防大学教授,被称为&西路军正本清源第一人&。他是徐向前元帅回忆录《历史的回顾》执笔人,跟着这位军史专家,记者了解了当初为何要组成西路军。&1936年是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过渡的特殊时期,中央的决策需要把握全局关系,西路军是支战略部队。&朱玉介绍说,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方面军会师后,中央军委决定占领宁夏、甘西,打通与苏联的联络,随即颁布《十月份作战纲领》,决定提前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该纲领规定,红四方面军主力南进西兰通道地区,以3个军的兵力渡黄河攻占宁夏。朱玉是在1979年为徐向前元帅写回忆录《历史的回顾》时调到徐帅办公室的。写回忆录就要查资料,他便有机会可以去中国档案馆、军事档案馆查最原始的资料和电文。1980年的冬天,朱玉穿着部队发的棉衣、棉裤、棉鞋、棉帽,在阴冷的档案馆里一待就是三个月。通过中央和西路军的电文来往,他了解了西路军的作战情况。由于形势的变化,宁夏作战计划中止。日,中央电令渡过黄河的红军组成&西路军&, 向河西走廊进军。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下辖第5军、第9军和第30军,全军计21800人,其中机关、医院、伤病员及勤杂人员占40%左右。西路军广大指战员坚决执行中央命令,先后转战古浪、永昌、山丹、甘州、临泽、肃南、高台、安西等地,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连续奋战半年之久,歼灭西北二马的部队2.5万余人,对配合河东红军战略行动,推动事件和平解决起了重要作用。2 感人的一幕西路军后代跪拜先烈高台县,甘肃张掖的红色明珠,西路军浴血奋战过的地方。这里曾发生过惊心动魄的高台战役,埋葬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第五军军长董振堂等3800多名革命烈士的英魂。8月30日,&回望西征路&采访团来到高台县西路军纪念馆。纪念馆内有座烈士陵园,是1957年为纪念在高台英勇牺牲的西路军第五军而建造的,是全国唯一一座纪念西路军的国家级烈士陵园。在烈士公墓之前,满头白发的西路军后代们纷纷跪下,磕了三个头,他们说:&西路军的先烈们,我们代表所有的西路军子孙,来看望你们了。&讲解员介绍说,高台是兰新公路的咽喉要道,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我军要西进,首先必须占领高台。高台县城傍河南岸,城墙高约三丈,东西城门各有城楼。日,西路军第五军在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的率领下,一举攻克高台,建立了高台人民政府;西路军总部及九军则到达了临泽、沙河一线,红三十军到了倪家营子。但是,敌军军长马步芳、副军长马步青很快集中了9万兵力围攻西路军。敌人用部分兵力切断高台、临泽的联系,并分割包围、钳制沙河、倪家营主力,集中2万余人的部队集中围攻高台。红五军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高台失守。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及300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高台失陷后,敌人挨门逐户搜捕红军伤病员和失散人员,许多群众还是冒着生命危险营救了很多红军战士,如:营长李中荣、战士夏德伟、四十五团政委张力雄、通讯员陈永禄、骑兵团团长吕仁礼、干部团政治处主任徐一新等,为中国革命保存了一批精英。在甘肃张掖市的肃南、临泽、高台等当年西路军将士所战斗过的地方,有数处埋葬着数千具尸骸的巨大坟茔。从临泽通往肃南的公路,有一处河西走廊和祁连山的交界处,名为梨园口,寂静的山洼里耸立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梨园口战场遗址纪念碑&,还有一座坟茔。讲解员介绍说,西路军在倪家营子失利,突围来到这里时,与敌军的骑兵相遇,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军级指挥员、24岁的九军政委陈海松就牺牲在这里。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成员 西路军将士使用过的武器 高虹 摄3 残留的枪眼汪家墩见证战争的残酷在短短五个月的时间里,西路军经历了80多场战斗。甘肃省高台、临泽是当年西路军在河西遭遇敌军最多,将士牺牲最多的地方。&回望西征路&采访团来到临泽县,踏上祁连山腹地梨园口北面山口,远远地看见&西路军魂&四个鲜红的大字嵌在山壁上。高台失守后,西路军全部退到南边倪家营子一带防守。倪家营子是由40多个庄或墩组成,土墙最厚可达一米多。日,马元海调动全部兵力出公路南下,以三个方向对倪家营子地区展开攻击。然而,在这种屯屋相互倚对的地带,骑兵发挥不了作用,回禀只能下马以步战形式强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汪家墩是目前仅存的西路军曾战斗过的土围碉堡,位于临泽县倪家营子镇南侧的缪家屯庄,是当年红军设置的前沿阵地。1937年1月初至2月27日,西路军曾三次进驻倪家营子,并在2月1日第二次进驻后,与敌军在此进行了长达数十天的拼死激战。作为西路军血战倪家营子的标志物,汪家墩坐北朝南, 基本为正方形,夯土结构,宽11 米,东西两边底长11 米,高5.5 米,底基厚3 米。墩体四周现仍分布着射击孔12个,外有高约1.7 米的护墙及宽约4米的外壕沟。虽然经过了70多年的风吹雨打,但堡外墙上大大小小的弹痕依然清晰可见。曾任军区副司令员的周纯麟将军,当年就指挥了汪家墩的战斗。他的儿子周善平也在&回望西征路&的队伍之中。周善平含泪讲述说,1937年1月下旬开始,西路军五军残部从高台突围后,在倪家营子与九军、三十军会合,分兵驻守在20多个村里。当时西路军只剩1万人左右,其中战斗部队仅6000人,而敌军有4万之众。&当时我父亲是三营教导员,他带领九连固守在汪家墩,这里是西路军遏止敌人进攻的咽喉。&周善平介绍说,在战斗的第一天,敌人便重兵连续进攻,西路军激战一整天打退进攻十多次,全连士兵大部分壮烈牺牲,最后只剩下9人,其中还有4人是重伤员。&父亲给我们说,在西路军的时候,每一个战士的牺牲,无论是团长还是士兵,只要是有名有姓的,他都记得住。&周善平介绍说,有的战士没有别的亲人,就跟周纯麟讲:&我牺牲以后,对党没有任何请求,只想请求给我一块白布,把我的双眼蒙住,免得我的双眼被土堵上,看不见革命事业的胜利。&还有的说:&你到时候挖坑挖的深一点,不要让野狗把我刨出来吃掉。&但就是这些简单要求,在战火中有的都没法完成&&4 最后的会议石窝会议决定兵分三路当坐着车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海拔3400米的马场滩战斗遗址时,看着纪念碑上的介绍文字,记者的双眼湿润了。看着四周高低起伏的坡地,两条腿的西路军战士,怎么能跑得过骑着马的马家军?更何况,在这场战斗中最后担任断后任务的,居然是妇女团的1000多名女战士。英勇无畏的女战士们投奔了革命,显然遗忘了&战争让女人走开&的名言,最终酿成悲剧。如今的马场滩绿草如茵,马匹、牛羊在牧场上徜徉,独有的高山草原风貌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此地游览,而战斗遗址纪念碑则提醒着大家,这儿曾发生过一场浴血战斗。马场滩战斗发生于1937 年3月12日,当时西路军历经梨园口、刀山、闪佛寺山大口子等血战,艰难地向祁连山深处转移,敌人的骑兵追至马场滩。负责断后的红30军88师264团和263团节节阻击,边打边退。268团在马场滩先机抢占西牛毛山制高点,配合264、263团积极组织反击,多次打退敌人的轮番进攻,掩护总部及其余部队从柏树沟、塔尔沟向康隆寺方向转移。夜幕降临,根据总部命令,妇女团1000多名战士在团长王泉媛、政委吴福莲的带领下,女扮男装进入马场滩西牛毛山阻击阵地,接替268团担负起阻击敌人进攻,掩护总部、后勤机关撤退的重任。次日清晨,敌人再次向坚守在西牛毛山黑松林的妇女团阵地发动进攻,妇女团连续打退敌骑兵数次进攻,最终800多名女战士壮烈牺牲。马场滩战斗红西路军将士以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与敌顽强搏斗,极大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拖延了敌人的追击进程,为掩护西路军总部及核心力量成功向石窝山转移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妇女团战士的掩护下,西路军于日转移至石窝。当天傍晚,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最后一次会议在石窝山举行。会议作出三项决定:第一,陈昌浩、徐向前离开部队,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西路军战况;第二,剩下的部队分散在祁连山中打游击,等待时机东返与刘伯承同志率领的援西军会合;第三,成立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由李先念、李卓然、李特等人参加,统一指挥剩余部队行动。新成立的工作委员会经过磋商,确定分兵三路的方案。第一,将三十军剩下的五个营1000余人编为左支队,由李先念、程世才和李天焕带到左翼大山打游击;第二,九军剩下的600多步兵和100多骑兵编为右支队,由王树声等带到右翼大山打游击;第三,剩下的病号及妇女、小孩1000余人组成第三支队,由张荣带领在祁连山区活动。这次分兵史称&石窝分兵&。&石窝分兵&后,李先念、李卓然等率领的西路军左支队1000余人进入祁连山腹地,一边向西游击前进,一边紧急与党中央联系。3月23日,左支队的电台终于与陕北党中央取得联系。中央指示:西路军要保存力量,团结一致向新疆前进。接到中央的指示后,左支队整队向西疾进,历尽罕见的各种困苦和战斗,艰苦行军40多天,进入甘、新交接处的茫茫大戈壁滩和沙丘地带,又经过两天两夜的跋涉,走进了新疆的星星峡,此时只剩下了400余人。日,中共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等,带着几十辆,载运着衣服、食物、药品等到达星星峡,迎接西路军余部,并将他们接到迪化(今乌鲁木齐)。至此,这支英雄的红军队伍,历经上百场血战和千辛万苦,成建制的到达目的地的只有这400余人。5 解密红军密码被俘战士刻下镰刀和斧头除了战死的将士,被俘的西路军将士也为数不少,有的被俘战士被强制参加敌人的劳动,其中就包括青海红光村的&工兵营&。红光村位于青海省循化县城以西23公里处,原名赞卜乎村。1939年至1946年间,青海军阀马步芳把从甘肃河西走廊俘虏的400多名西路军战士组成&工兵营&,押解到循化县查汗都斯乡赞卜乎村,沿黄河南岸从事伐木、垦荒、修路、建房等苦役。七年间,红军战士共计开垦荒地1700多亩,修建巨型水车5架,住宅60多处,学校1所,清真寺1座、水磨2盘,油坊5处等。要不是亲眼所见,&回望西征路&采访团的成员们万万不会想到,被俘战士们在建造清真寺和小学等建筑时,会巧妙地将红五星、镰刀、斧头、工字等象征革命的图案雕刻在花砖之中,为后人留下&红军密码&。1987年,青海省政府为缅怀西路军战士的不朽业绩,将赞卜乎村、赞卜乎清真寺、赞卜乎学校一律更名为红光开头的称谓,意即:红军精神光照千秋。采访团的成员们来到红光清真寺,在阳光的照射下仔细寻找&红军密码&。据介绍,修建过程中,战士们巧妙地将红五星、镰刀、斧头、&工&字、红领章、&十&字等革命符号隐藏在这些砖花的瓣纹里,烧制成花砖嵌在大殿的屋脊之上。仔细查看,&红五星&清晰可辨;弯口朝上的月牙上带着小小的手柄,分明就是一把镰刀;零散在砖花里的还有&H&形、&十&字图案,这些都是变换了形状的工农的&工&和红十字的&十&。朱玉教授站在大殿的正前方,凝视着这些清晰的革命符号,心绪难平,他说:&他们虽然被俘了,但他们没有叛变,他们革命的信念没有丢,这也是在与敌人进行机智顽强的斗争,这大殿上雕刻着的符号就是最有力的见证,这也再次证明了西路军将士对革命的忠贞不渝!&&青山埋忠魂,万古书英名&,西路军的浴血西征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他们为革命事业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对西路军作出描述:&西路军所属各部队,是经过中国共产党长期教育并在艰苦斗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英雄部队。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在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西路军的广大干部、战士视死如归,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在战略上支援了河东红军主力的斗争。西路军干部、战士所表现出的坚持革命、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的英勇献身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纪念的。&
[责任编辑:林景怡]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播放数:694512
播放数:685236
播放数:663256
播放数:678536西路军败亡:尸体填满万人坑妇女团惨遭凌辱|红军|西路军|马步芳_新浪军事
西路军败亡:尸体填满万人坑妇女团惨遭凌辱
资料图:西路军被俘女战士
  绵延两千里的河西走廊里,淹埋着一段悲壮的西路军历史。西路军问题一度被认为是“张国焘逃跑路线”失败的一个标志,西路军真相也从此被淹埋,幸存者后来大多受到不公正对待。《西路军》系列丛书记录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也还了西路军一个公道……摘选时有大幅删节。&
  她从万人坑中挣扎着爬了出来&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一千八百余名将士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向甘西、新疆挺进。他们沿着冷寂的丝绸古道,孤军奋战,流血裂冰,粮绝弹尽,几乎全军覆没。&
  1937年残冬,四五十名被俘红军指战员,被押到西宁南滩“万人坑”。又深又大的两个坑里填满了红军的尸体,空气中散发着浓浓的血腥味。马家军(国民党十大杂牌军之一,被称为最残忍的部队)两三个人揪住一名红军,连砍带戳踢进坑里。
  胡秀英感到自己还在呼吸,睁开眼睛,周围一片漆黑。她慢慢抬起手,把胸前和头部的土松开些,从万人坑中挣扎着爬了出来。她对天盟誓:“只要有口气,我就要找红军,为死难的战友报仇!”&
  胡秀英,妇女团一营副营长,19岁,处于生命的最好年华。红四方面军转战进入川北,解放巴州,她次年参加红军。当时的任务主要是扩红。她参加宣传队,先后三次用七个多月时间,动员1100多名青少年男女参加了红军,以成绩卓著于第二年4月入团,8月入党。倪家营子战斗中,她带领全排战士冲入乱敌之中,端着缴获的轻机枪猛射,打倒敌人一大片,又乘机带领战士占领敌人的掩体,与疯狂反扑的敌人激战。她以战功晋升为一营副营长。&
  胡秀英被俘后和近百名女战士关押在张掖一个大房子里,三天三夜没有吃喝。敌人不断提审拷打,逼问谁是当官的。第四天夜,马家军把她们用麻绳捆绑着连在一起,押向城外活埋人的大坑前。胡秀英和战友们互相鼓励:“不要向匪徒们低头求饶!”“要死得刚强!”&
  昏暗的冬日,她们和100多名男战士一起被押送到西宁。沿途因饥饿病重走不动或因反抗而被杀害的就有好几十个人。&
  她们被关在西宁大校场,每人每天只给两碗杂面糊糊。有人说:“这是迷魂汤,喝下去,糊里糊涂拉出去活埋!”大家笑了,这笑,带着泪水。&
  敌人把胡秀英和一些被俘红军押到羊毛厂做苦工,几天后,她又和七八个人被挑到马家军陆军医院。陆军医院有20多名被俘红军在做苦工,他们干最脏最累的活,还动不动受伤兵虐待,拳打脚踢,还挨军棍和马鞭的抽打。&
  一天,她和难友杨桂芳、何玉兰乘哨兵不注意溜出大门,逃到北门外湟水河边,却被巡逻队抓回。陆军医院院长把她们毒打一顿,说:“这个共产婆,本性不改,不能再用!”就在这天夜里,她和四五十名战士被押到万人坑活埋。
  从万人坑逃出,胡秀英先在西宁南山洞里躲了几天,以后就装哑巴,在平安、保安等地给人帮工,慢慢学会了青海话。
  “要不是红军娃扑到我身上,我早死了!”
  西路军总医院驻地,临泽贾家屯庄几间相通的大屋里,住满了红军的伤病员。地上铺着草,中间架着火。岳仲连的大腿在淌血,北屋里的一个红军娃娃来到他身边照顾他。
  马家骑兵猛冲过来,个个黑脸秋风,眼睛溢满肃杀之气:“能走的带走,不能走的一挂打掉!”
  马家兵问岳仲连能走吗,他说不能走。“叭”一枪,红军娃娃扑到他身上,子弹从娃娃的脑袋穿过,又从岳仲连的左肩穿过。那么小的娃娃当时就死了。马家兵见他没死,又上来在他脖子上、头上连砍三刀,他顿时昏了过去。马家兵抢死人的东西,把东西拉过来拉过去,把地上的麦草引着了。第二天,他又活了过来。地上、墙上全是凝固的血迹。战友的遗体遍地都是,有的被烧得面目全非,尸体上烧着的衣服和皮肉冒着缕缕青烟。他无法挪动身子,便咬紧牙关支撑着抬起头,还有一个活的,下巴被打掉了,脸上、身上全是血,样子十分吓人。
  岳仲连,四川省南江县人,1933年14岁参加儿童团,后正式成为红军战士。因为年龄小,红军打仗时不让他们参加,给他们找个隐蔽的地方藏着。长途行军,小孩子走那么多路,跌倒就睡着了。老战士烧了烫水给他们烫脚活血,否则第二天就没法走。几年后他任警卫排班长,西路军组建骑兵师,他随警卫排的一个班都到了骑兵师。骑兵师增援高台时他大腿负伤,被送到贾家屯庄红军总医院。
  附近的老乡来掩埋尸体,发现岳仲连还活着,就悄悄把他抬到沙河的一个小庙里。天黑后,一个姓贾的老爹给他送来一罐热乎乎的洋芋米汤。老爹扶起他,一口一口地喂。他喝了米汤后,慢慢地能说话了。十多天过去,他终于能动弹了,就试着爬出去要饭。他的伤渐渐好了,就辗转张掖、临泽、高台一带,放羊、薅草,干些杂活谋生。刚找上个落脚点,又被马家队伍抓了兵。他1946年逃走,定居玉门。
  多年来,他每年都给红军娃娃烧纸。是他常说:“要不红军娃扑到我身上,我早死了!”
(新浪军事)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红军西路军在作战时,中央的命令为什么如此多变,甚至朝令夕改呢? - 知乎322被浏览79497分享邀请回答101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17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2 个回答被折叠()||||||||||||
中国第一军事门户网站 | &>&&>&
西路军全军覆没后:被俘女红军被分给国军当老婆
西路军悲壮地失败了。妇女团的10多人和10多名男同志,在祁连山中在敌人的封锁中周旋。大家靠着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沿着浩瀚的荒山雪岭,顽强地向着东方摸去,辗转多日。草鞋磨烂了,跑掉了;
  女红军遭受的屈辱
  &年纪不大,能从虎口逃出,真不简单!&
  武威北门外右侧,有一个高大的土台。台上飞檐斗拱的庙宇,在青松翠柏和古榆老槐的掩映下,显得巍峨壮观。因为庙内供奉雷祖,俗称雷台。举世闻名的东汉铜奔马,就是于1969年10月在雷台下发现的。铜奔马昂首啸鸣,飞跃奔驰,三足腾空,右后足踏一飞燕。飞燕展翅回首注目惊视。奔马的力和速度融成充沛的气韵,浑然一体地贯注在昂扬的马首、健壮而呈流线型的躯体和四条飞奔的腿及踏石有迹的蹄上。
  谁哟,指着奔腾的铜奔马说:它能把武威载往明天&&
  是的,武威在奔向明天,但又有谁能忘了昨天,忘了西路军被俘将士在这里洒过的血泪?
  &我--回来了!&当李开芬由武威来到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扑向迎出来的党中央代表谢觉哉、主任彭加伦、秘书长朱良才时,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如泉涌,泣不成声。
  路过兰办去莫斯科的毛泽东夫人贺子珍,特意将李开芬拉到身边,用欣喜的目光左看右看,赞扬道:&年纪不大,能从敌人虎口里逃出来,真不简单!&
  李开芬出身于四川达县蒲家乡的一个破落封建家庭,1931年不满14周岁,就在当地的女子高小参加了革命活动,并入了团,1933年春又在家乡参加了红军。
  这年冬天,&左&倾机会主义的肃反扩大之风刮到了川陕根据地。16岁的红小鬼李开芬也成了肃反中的杀头对象。
  一队人马拖着飞扬的尘土急促地从远处飞奔而来,她们勒住缰绳,翻身下马。出现在人们迷惑而又惊异的目光里的竟是清一色背短枪的女红军。
  &把她放了!&
  &那&&那你到底是谁?&
  &我,张琴秋,政治部主任!&
  张琴秋走到李开芬身边,用手为她理顺零乱的头发:&多好的小姑娘!&
  张琴秋和王长德(谭政夫人)救了李开芬,将她留在工农总医院。肃反对她心灵的打击和震撼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但她没有退缩,没有绝望,也没有后悔。行军,打仗,救护,筹粮,爬雪山,过草地。1936年深秋,李开芬调到妇女抗日先锋团任秘书。
  朝朝暮暮,征途上的狂风暴雨鞭挞着红军,李开芬的倔强就是在这种鞭挞中成熟的;年年岁岁,征途上的严寒酷暑锻炼着红军,李开芬的意志就是在这种锻炼中淬火的。
&&&1&&&&&&&
本栏目最新文章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
热门关键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不提西路军历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